61阅读

雾凇第一课时教学实录-雾凇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17-10-02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教案

一 : 雾凇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雾凇》。雾凇俗称“树挂”,是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美丽的身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吉林雾凇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点击图片)。
学生欣赏图片。
师:你最想用哪一个词或者句子来形容你看到的图片。
生:壮观。
生:的确太美了!
生:洁白晶莹。
师:除了欣赏这些画面能感受到雾凇的美,课本中的文字也展示了它的美。你们想不想去读一读,领略雾凇的美?
生:想!
二:学习课文:
1、师:好。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段,看哪些句子或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美?读一读,说给同桌听。
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
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提示学生怎么回答)
生:我觉得“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一句很好,它写出了雾凇的洁白。
生:我觉得“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这句很好,它写出了雾凇的多。
……
师:第一自然段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说出了雾凇的什么?
生:美。
生:色泽。
师:对,这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色泽。
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缀满”写出了霜花的多。
 师:好。这一段写出了雾凇的多、美、壮观。(同时点击画面)
 谁能大声读一读这段。
 指名读。
 师:谁能把最后一句读得让全国的人都听见。
   指名读。
   师:一齐来读一读,好不好。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这一句话。
   齐读。
   师:我相信,等到明天,会有更多的人去看吉林的雾凇。
2、师:老师还听过一句有关吉林雾凇的谚语: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意思是说: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早晨起来看树挂;到上午十时左右,就看树挂脱落时的情景。所以,欣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早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早晨的吉林雾凇美景吧。来,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师:这一段中哪个词最吸引你?为什么?
生:“琼枝玉树”,因为树枝好像是美玉做成的。
生:“雾气缭绕”,因为我体会到了雾气似有似无。
生:“千姿百态”,我体会到雾凇的形状很多。
师:同学们看课本插图(124页),像什么?
生:银条。
生:面条。
师:如果很多这样的枝条放在一起像什么?
生:老人的白头发。
生:流淌下来的瀑布。
生:朵朵白银花盛开。
师:吉林的十里长堤上是一排排这样的树,像什么?
像不像一排雪浪。
 师:一根枝条像银线,很多枝条像瀑布,一棵大树就像银松雪柳。这真是千姿百态。(生齐说,师板书。)
师:这么美的雾凇,人们看到它,会情不自禁地怎么赞叹它呢?
 生:齐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句子(展示其中几句)。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描写雪的。现在用来描写雾凇,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生:合适,都是白色。
生:合适,都是一夜之间形成的。
师:是啊,通过“梨花”二字,我们可以看出雾凇和雪都是白色的,并且都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所以用这句来形容雾凇是很合适的。下面哪位同学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
3、这就是吉林雾凇奇观。其实吉林雾凇的美还不止这些,它的形成也让人啧啧赞叹,你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松花江上游的水汽多。
生:必须在严寒的季节。
师板书: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师:你觉得这两个条件,哪个更重要一些?
生:第一个条件重要,因为水汽这么多的地方不多见。
生:第二个条件重要,因为必须在严寒季节形成。
师:其实,这两个条件都很重要。水汽越多,形成的雾凇会越美。
老师知道在全国的其他地方也有雾凇,如华山、庐山、黄山等。吉林的雾凇特别壮观,一定有他形成的特别原因。同学们读课文,看一下吉林雾凇形成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生读课文。(提示:水汽越多,形成的雾凇就越美丽)
   师:饱和的水汽从哪里来的?
   生:丰满水库。
   师:当时气温达到零下20~30摄氏度,而水库里的水却在4摄氏度左右,所以……
   生齐读:“这样,松花江流经……阵阵雾气”
   师:说明雾气饱和的词语有哪些?
   生:阵阵雾气。
   生:蒸腾的雾气。
生:涌向。
师:遇冷的句子是哪句?
    雾气是怎样凝结而成的?
生齐读:“每当夜幕降临,…………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展示句子)
师:当听你们读了这些句子,一些词语一下子跳到我的眼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慢慢地,轻轻地,渐渐地,一层又一层地
师:能不能把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指名读。
师:这说明雾凇的形成慢还是快?
生:缓慢的。
师:“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写出了雾气不断,逐步形成。
请同学们把这一慢的过程再次读一读。
师:这一缓慢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生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同时点击画面银线   银条   银松雪柳)
4、现在大家知道吉林雾凇为什么是闻名全国的奇观了吗?
(依照板书)
首先是它形成的独特的条件,然后才有十里长堤上缀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最后终于形成了雾凇奇观。
三、刚才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美,还知道了它形成的原因。最后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相信同学们对雾凇的形成以及它对气候的影响会有更多的了解。(播放视频)
板书:                 22        雾凇
                   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十里长堤      洁白晶莹
                   琼枝玉树      千姿百态
                   逐渐形成
教学评价:
一、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以多媒体尽情展示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吉林市壮观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雾凇。聆听着动听的音乐,欣赏着美妙的景观,学生仿佛置身于河畔,在雾凇间穿梭。
二、从整体看,整个教学层次清晰,王老师在教学时紧扣课题,从课题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理解雾的意思,最后又回到课题理解凇的意思,使学生准确深刻的知道雾凇这个名字起得恰到好处。
三、通过比较句子帮助学生朗读和理解雾凇的形成,王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进行理解和指导朗读,将课文中较长的句子分成几个短句子,分别指导学生朗读,不仅减轻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读起来更能深刻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
四、但是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时忽视了文本的体裁、语言表达的特点来整体设计教学,在生字的学习中要体现年段目标,要重自主识字,重积累,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重建建议:
一、以九九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体现侧重点和训练点,体现汉字的文化味道。
三、读文本,理清脉络,加强词句的朗读、表达、理解能力的训练。

二 : 22、《雾凇》教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雾凇。师板书,并强调“凇”的写法。(我们要注意,凇是两点水旁,不要写错了。)
2、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雾凇怎么样?(一个字)(美)
3、  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课题。(师评价:读得真美)
4、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更美的图片,想看吗?
5、  幻灯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6、  师:“这么美的雾凇让同学们赞叹不已,你们有一定有很多词语要送给雾凇,谁来?”(生回答,师适时表扬,你说得真美,你的词汇真多。)
二、新授
第一自然段
1、  作者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你感觉到特别美的词语,画下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一番。(我们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  指名生说。学生互评(你们觉得他把这个词语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再指名生读。(这些同学读得真美呀,老师发现大家都很想读了,好一起读)生齐读,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词,听好了.(缀满)你们听出什么来了.(听出了雾凇的多.)(你们也想读一读吗?)你们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真棒!
3、  能把这些美丽的词语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雾凇的美读出来。生齐读第一小节。(你们真会读书,让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雾凇图。)
4、  会读书就要会思考,就请你们再读读这一段,看看除了雾凇的美,还能读出什么来?生再次读文
5、  指名生回答: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写出了雾凇出现的时间。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写出了雾凇的名气之大。
6、  这么美的雾凇奇观就在我国的吉林,它闻名全国甚至是举世闻名,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奇观而感到自豪。好让我们读出心里的自豪,读出心里的骄傲。生齐读课文。
7、  你们看,作者抓住了雾凇形成的时间,雾凇外形的美丽,以及雾凇的名气,让我们很好的认识的雾凇,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是可以借鉴的。
8、  通过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了雾凇那神奇的美,这么美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二自然段
1、  我们一起默读第二节,聪明的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名话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2、  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3、  指名生说,幻灯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4、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找出雾凇形成的三个条件。
5、  生反馈,师相机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生齐读二遍。
6、  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真好。下面老师有个疑问:过于饱和的水汽(雾气)从哪里来的。这雾气又是如何遇冷的?请你们帮老师找一找。
7、  学生带着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8、  指名介绍。(你们看这雾气多吗?应该怎么读呢?抓住“弥漫”,“阵阵”)指导学生反复读,去体会雾气之多。师:这些弥漫着的阵阵雾气在夜幕降临时,它们就会(学生回答:遇冷)把这句话读出来。师说:(我们冬天最冷也是不过是零下七八度左右,而在此时地松花江边气温达到了零下三十摄氏度,我们是可以想象到那种寒冷的。你还能从课文中别的地方找到对寒冷的描写吗?是的只有在这种严寒的季节,才能为雾凇的形成创造条件。)同学们,零下三十度呀,多么的冷,谁来感受它的冷。
9、  指名生读,(可以多找几个读,再齐读。)
10、具备了前两个条件,雾凇的形在只剩下最后一步了。师指板书,生说:凝结。
11、幻灯出示。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走近松花江的十里长堤,去看看雾凇形成的过程,去感受一下这个过程。
12、你感受到了什么?(美,---------)雾凇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吗?引导学生说出形成过程的慢。
13、请你读一读。(指名生读)学生评价。(慢吗?抓住哪个词就读出慢来。)可以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说话。学生互相帮助读,学生赛读。教师评价(你们真是读书的高手,知道抓住关键的词语来读课文,真棒。)
14、随风飘荡的雾气在遇冷时,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附在了路两边的松针,柳枝上,你们看最初(学生答),逐渐(学生答),最后(学生答)。
15、让我们同桌互相去读一读,体会雾凇的慢慢变化的形成过程。(同桌读。)
16、好,哪组同桌想来展示一下。读出来让我们再次的去体会这个过程。
17、师表扬:你们读得真棒!还有哪组想来读,多请同学读,再齐读。
18、是的,“最初,逐渐,最后”这几时间词清楚地写出了雾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化的过程。我们平时也可以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来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条理。
20、让我们回到松花江边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再整体去感受雾凇的形成。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21、现在同学们一定都比较清楚雾凇的形成了,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题目.
    幻灯出示题目
    学生同桌练说
     指名说,师评价(你学得真快!)())你说得真流利)
     学生齐说.
第三自然段
1、  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同学们看。
2、  出示图片:(十里长堤上都是银松雪柳的图片)。
3、  让我们一起和游人去十里长堤上看一看吧。读。
4、 师读: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学生感情读出诗句)        
5、  真美呀,人们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站在江边的我们看到这洁白晶莹的雾凇,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这千树万树的梨花就是我们(   )的雾凇.
这就是(   )的雾松,这就是((   )的雾凇----
 
而这让我们赞叹无比的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吉林雾凇名扬海内外,我们会无比自豪地对全世界说“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三、小练笔。
1、  美好的东西要与大家分享,这么美的雾凇,我们一定要把他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做广告是最有效的办法,现在就请你们为雾凇写写广告语,把我们美丽的雾凇推向世界。
2、  指名生说。师适当评价。(你写得真好,你的朋友听了一定会爱上雾凇的。)(你都快成为一个小作家了。)(你介绍得真详细)
四、课外作业。
我国除了一个雾凇奇观外,还有很多的奇观,请你们利用网络,图书等各种工具收集详细的资料,然后在班内交流。我们比一比,看看谁介绍得最深动。

三 : 《雾凇》公开课教案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雾凇》,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
谁能告诉我“奇观”是什么意思?(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2、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奇观是哪种解释呢?(第一种)那么,课文中哪里能够看出他的雄伟、美丽、不同寻常呢?(第一自然段)
请你来读第一自然段。
二、感受“奇观”
1、提问:哪里能看出呢?
十里长堤、缀满:这些词语说明了雾凇的雄伟壮观。
(绵延十里,一路上都是雾凇,多么壮观!请你读一读。)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这些词说明了雾凇的美丽。
(多美的雾凇啊!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银色的长廊。请你读一读。)
闻名全国:这个词说明了雾凇是罕见的,特殊的,不同寻常的。
(因为这是我国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吉林雾凇奇观,所以才会——齐读:闻名全国。)
2、观赏雾凇图片,进一步感悟雾凇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导语:这么美的雾凇,想欣赏一番吗?(课件出示图片)
3、朗读感悟。把雾凇的美读出来。
导语:你能把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一奇观展现在大家眼前吗?指名读,齐读。
三、了解形成原因及过程
1、过渡: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多美啊,多奇啊!看到这么美的雾凇,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这儿怎么没有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无声的默读有利于思考。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且圈画。
3、提问: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 4、围绕这句话,学生质疑。
(预设:严寒季节到底有多寒冷?什么是饱和的水汽?雾气是从哪里来的?凝结是什么意思?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5、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6、教师提炼问题后提问并相机指导朗读。
(1)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小结: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巨大的温差为雾凇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也就是雾气。那个词具体表示水汽的饱和?(弥漫)
(2)什么是饱和的水汽?
除了弥漫,文中哪里还有能够表示水汽饱和的词语?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这里的“飘荡,涌向,笼罩”都可以看出水汽的多和饱和。
过渡: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难怪人们看雾凇还有“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说法。夜幕降临,漫步松花江畔,你会看到怎样的雾呢?
指名读,齐读。
(3)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齐读。
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这句话可以看出雾凇的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出示:雾凇的形成是一个____的过程) [十分缓慢]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一缓慢的过程?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指名读。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指名读。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具体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谁来试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雾凇逐渐形成的过程)
7、小结:这么美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雾凇形成的视频及文字。
四、交流抒怀,激活体验
1、过渡: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会说些什么呢?(相机理解:情不自禁)
2、交流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
师描述: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枝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一起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拓展延伸
1、作者的妙笔生花让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
(出示)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2、学生试写,师巡视指导。
3、选择一两名学生写的片段交流。
六、板书设计:
                       雄伟
22、雾凇→奇  观     美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罕见
本文标题:雾凇第一课时教学实录-雾凇教学实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940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