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7-10-03 所属栏目:教学反思案例

一 :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参考答案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和教学案例论文

一、教学叙事

关于优秀教学叙事论文的撰写:教学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故事,再加一些在叙述具体事件时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评析.由于它叙述的是教师自己身边真实的教学事件,且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非常适合广大的教师撰写.

教学叙事的特点

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

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宗案.

教学叙事的内容

教学叙事就是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评析.即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的反思.依据不同的目的和主题,从范围上,可以大到介绍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教学的整体情况、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情况等,但更多的是偏重于描述一堂课、一个实验、一个课题或一次探究、一次活动,甚至是一个学生、一个题目等;从时间安排上,可以是整个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情境、一个片断,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等;从侧重点上,可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是课堂纪律、学生管理等.所以,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叙事更适合一般教师,因为它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灵活、传播交流容易.

二、教学反思

关于优秀教学反思论文的撰写:“反思”在认知心理学上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它是指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知的检验过程.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进行描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思想、心理感受与体验进行思考与总结.教学反思是引导教师超越日常繁琐的教育事务,去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去理解教育的本质,也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找到内心自尊、自信的基点和源泉.教学反思的内容: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结构的反思;对教学设计创意的反思;对教学目标达成与教学效果的反思;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状态的反思;对教学活动成功与失败的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思等.教学反思的角度: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自我发展的角度;从教学要求的角度;从教育名家的角度;从教育理论的角度;从教育法规的角度和从教育制度的角度等等.

三、教学案例

关于优秀教学案例论文的撰写:

一、学习案例资料

(一)学习案例写作知识.主要学习书籍、报刊上关于案例写作的知识,明确撰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意义、原则、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二)学习案例写作样品.尽量收集案例,认真学习.最好学习教学案例原始样本,便于直接吸收,不需要太多的转化.当然,也可以学习教育案例、管理案例、医学案例、经济案例、司法案例等等.尽管这些案例的写作内容跟教学案例有所不同,但是写作的原则、思路、方法等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 (三)学习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经验、教学体会、说课讲稿等资料,虽然不是教学案例,但跟教学案例非常相似,有很多资料可供写作教学案例参考,有些有特点的资料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写作的素材. (四)学习中外寓言故事.中外许多寓言故事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虽然不是案例,但对我们写好教学案例很有启发作用,也需要反复学习,深刻理解.

二、收集案例素材

(一)案例素材的特点.教学案例来自教学事例,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例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学案例的素材有几个特点:一是事例要典型.教学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二是要生动.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三是寓意要明确.教学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二)收集素材的途径.一是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实地收集案例,便于获取真实信息.这些案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别人经历的.比如,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教学研究的过程巾,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从教师、学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二是在教学音像中寻觅.可以从电视、磁带、光盘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经验介绍的观看、收听中收集素材.三是在教育书刊中查找.可以从备课教案、说课讲稿、教学实录、教学经验等材料的阅读中收集素材.(三)收集素材的方法.一是要突出重点.每天发生的教学事实很多,有些事实太平淡,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不必都收集起来,只需要收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事实.二是要扩大视野.只要有典型意义,宏大的、微小的、粗略的、精巧的、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发人警醒的、达成共识的、存在争议的,思想的火花、错误的行为……都可以收集起来.三是要经常注意.对于具体教学现象及其反映,要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否则,就会对许多典型案例熟视无睹,让许多很有价值的案例从我们眼前滑过去.四是要坚持记录.因为案例要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必须及时记录.记录时,主要写出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等,不必过于计较写作的语法、修辞与逻辑,可以在记录结束之后再规范地进行整理.

三、提炼案例主题

教师收集到的教学案例素材,仅仅是教育情景需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重要的、鲜明的、深刻的、有指导意义的主题.对于提炼主题,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主题紧扣案例.提炼主题必须以案例为基础,不能脱离案例随意确定. (二)定题具有新意.提炼主题要有创新精神,确定主题的角度要新颖,确定的主题,往往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顺应时代发展.要与时俱进,要有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要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符合教育规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 (五)具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带倾向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能局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件小事,但要能以小见大.

四、介绍案例事实

(一)目的要明确.教师撰写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疑难或某一项决策.教学案例不仅要描述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且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要将某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二)内容要真实.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学实际.因此,撰写的教学案例必须是真实情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注明虚构的部分). (三)情景要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的全过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故事要具体,要真实感人. (四)取舍要恰当.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要求文字简练.因此,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要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五)叙述要客观.写作教学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写作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问题,表述观点,小能流露感情的褒贬.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五、进行案例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案例的后面,要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理论实际紧密结合.撰写案例分析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育理论. (二)体现先进教育思想.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要跟得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比如在当前,案例分析就要贯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分析务必实事求是.案例分析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要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不要讲永远正确的空洞的大道理.不要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条条,要将教育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 (四)论述需要突出重点.对于已写成的教学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五)观点要有充分依据.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分析案例时首先要认真思考:采用已选中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个特定问题,需要哪些事实?然后回过头来寻找所需事实.选材要严,挖掘要深.

二 : 教师教学反思如何写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七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那么到底解决了多少“疑难病症”?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三 :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无小事,处处有反思。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是1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被广泛地视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更是教师成长和教师发展学校的动力。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与特征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所谓教学反思,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从中可见,教学反思也就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

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有以下4个特征:

一是实践性。无论教学效果怎样,都可进行反复实验。且这种实验表现了一定的自觉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思想需要、成长需要,而且是1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二是反思性。“反”就是反反复复、正反结合。教师能立足自我之外,对自己实践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及正反两面的思考。也可打破常规进行反常思考、逆向思考。

三是超越性。教师要进行反思,就必须超越自我,敢于质疑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寻找解决的良方,从而达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目的。反思是1种手段。反思可催人奋进。存在问题须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四是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或晨起望蓝天,或灯下静夜思,或课后寻不足,或掩卷研究时,这些教学反思活动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指向

教学反思是1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1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会释疑解惑,能不断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教学反思内容具有5大指向,即:

(一)课堂教学指向

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如何,都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也是主要内容。

(二)学生发展指向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www.61k.com]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发展的指归。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参与的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好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些内容都指引着学生发展方向。

(三)教师发展指向

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发展与教学体验等。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材建设指向

关注教材的建设及其发展。华东师大有名的基础教育专 家钟启泉教授说过: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认识、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如今,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提示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教材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有没有创造性,对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

(五)教育改革指向

关注教改理论、实施的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改的措施、力度等。这是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体现。

三、教学反思的阶段与步骤

教学反思是当代教师教育教学方面1种时髦的文体。它可分为4个阶段、5个环节。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主要是情境回顾(第1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围绕着教学中某一特定的问题,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二)行动阶段

行动阶段即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得失并找出原因(第二、第三2个环节)。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尤其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三)反思阶段

反思阶段即确立假设阶段,主要是寻求对策(第4个环节)。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四)再行动阶段

再行动阶段即验证假设阶段,主要是明确方向并付诸行动(第5个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为每1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

正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呈周期性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再教学反思——再教学实践……如此循环,不断飞跃,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就从中得到了提升,反思水平也会水涨船高的。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之际,要找出较好的反思方法。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2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1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1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2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1个阶段。

2、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说的2种方法,运用了2个参照系:前者是从师生的角度对教师“自我”与学生眼中的“他我”进行分析,后者则立足于教师“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必然会不同。

1、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密切结合个人的感触,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星期课下来或1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月后思:针对1个月的教学活动开始冷静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属于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教师对期中教学质量诸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也就是说反思教学可以以1个学期、1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班的情况进行宏观性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彻底、全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3种形式

·自发性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这种反思伴有自发性,随意性较大,或体会、或感想、或总结,因其内容具体,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够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后的规律。

·理性式反思: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目的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与根源。相比而言,这种反思较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带有探索性。它对教师的要求高,帮助、影响教师的发展也就大。

·发展性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宏观,研究性更强,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是1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从教学反思的水平来看,又有以下3种形式

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是不一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刘加霞博士在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后,依递进性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以下3种水平: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率。课前思即是。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该反思形式更为客观)。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一样,反思能力更是新理念带给教师专业发展的1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也是当今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为此,我概括为“四要”:

(一)要提高个人的科学反思素质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的反思,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只有科学的教学反思,才能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科学的反思素质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要具有积极的情感素质。教师要具有科学而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自卑、不漂浮,工作扎扎实实;要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具有合作精神,善于听取同事甚至学生的意见。二是要具有教师应有的基本知识。主要是4大方面的知识:教育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此外,还要适当地扩大知识面。三是要具有科学的反思方法。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找准参照目标;记反思日记(尤其是不足内容);与同事或学生交流;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探索教学经验,不断吸取教训,以指导自己的实践);阅读教育期刊。

(二)要形成超前反思的良好习惯

反思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3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2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要在研讨教学反思中得到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是1种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可进1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要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反馈自己的教学情况,然后进1步修改、完善教案,提炼、升华自己的经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

在一天繁忙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要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与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

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1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1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四)要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写作水平

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1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写作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课后反思——研究性反思——专题性反思报告”,这3个类型是教师写作教学反思的发展过程。

1、课后反思

写课后教学反思,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主观性强,但也要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如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体会、教学小结、教学日记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自发性反思、前反思水平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如果简单说,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后思,思后教。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以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写不足之处

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最有效的形式。只有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才能得到提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再教学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写教学机智

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迸出“智慧的火花”。这些不由自主、不期而至的灵光,急需课后捕捉,以反思的形式去提炼。否则,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俯首长叹不已。教学机智是师生共同体验、感悟后创造出的“奇思妙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更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丰富今后教学材料养分。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什么教学规律;教法上有无创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重新整合,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1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研究性反思

这种教学反思属于理性式反思、准反思水平的反思。教师可围绕着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析教学的症结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试图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澄清个人的理解。这类教学反思比较客观,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它积淀的时间要长,非“厚积薄发”不可。

3、专题性反思报告

此类型的教学反思属于发展性反思、反思水平的反思。它是以报告的形式撰写的教学反思,理论性要强,含金量要高。这是最富有创建性的教学反思。实验学校的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等课题的教师都应运用这种类型的反思。既要结合学校实际,也要站在宏观的高度来认识、研究。要努力尝试着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下审视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揭露潜在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为教学改革呼吁,从教学理论上支撑教育的发展。

教师个人情况的不同,写作教学反思的形式必定不同。新型的教师要多写教学后记、教学小结、反思日记型的反思;经验型的教师,要多写研究性反思,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要将目标锁定在教学改革方面,写出更深刻、独到的专题性反思报告。

四 : 如何写课后反思

如何写课后反思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作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下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课后反思思什么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这是新的课程积极倡导的理念。如今,如何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写好课后反思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通过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教师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情景创设”: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节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二思“上课效果”: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上课的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演板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或笔记本上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三思“教法学法”: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思“精彩片断”:侧重于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亮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哪个教学程序安排的富有科学性,哪个问题的提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萌发,即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这时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并以案例分析的技术,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阐述。

五思“评价体系”: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六思“疏漏之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们的课堂便会越来越完美。

七思“学生的独到见解”: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过中,都有这样的体会:下课后我们总是乐于把这节课上学生的独特解法、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与老师们交流,让他们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这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材料。

总之,写课后反思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这样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教师不断在反思中成长,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只要我们养成思考的习惯,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反思,及时修正,从反思中感悟,从实践中出真知。

写课后反思好处多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一直深思并为之长期不懈努力的重要问题。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后普九”时代的教育形势需求,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捷。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很多农村教师都在学写课后反思。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长期坚持,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大有好处。

一、扬长处——总结经验

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都会有自己感到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教法得当,或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或例证精辟、生动、形象,或对某个问题阐述得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或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灵感和火花形成的高潮,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如能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学会归类整理,发挥优势,对提高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补不足——吸取教训

教师在备课时即使做了十分周到的预想,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诸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偶发事件估计不足,甚至对某些问题处理有偏差,或要将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讲透彻而自己感到力不从心等意想不到的问题。对课堂生成的问题处理不当,势必会削弱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后要及时反思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有效解决办法,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时束手无策或敷衍了事。吃一堑,长一智。只有敢于正视自身不足,及时加以弥补,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三、解疑惑——加深理解

这里所说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疑问;二是教师本身的疑点。就学生方面而言,每节课下来,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疑问,而教师要完成释疑解惑的任务,光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上仔细观察、搜集,把学生反馈的疑问及时记录下来,课后反复琢磨,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或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增强解决今后的类似疑惑和复习的针对性。就教师而言,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领悟得很深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的。通过课堂实践,教师自己会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把它写下来加以研究,使之真相大白,不致于以其昭昭,使人昏昏。

四、破难点——厚积薄发

对教学难点的突破事关课堂教学的成败。如果教师把每一节课对教学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信息的反馈,效果如何,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都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对教学攻坚破难的能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感悟,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就得心应手了。

五、察学情——提高实效

课后反思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既要反思教师的“教”,也要反思学生的“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这一观念在如今的素质教育课堂仍时有体现,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后反思时,通常只会反思自身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反思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对学生的“学”的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三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四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五是学习效果的检测等。“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只有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才达到教学的目的,让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吧。

总而言之,写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负责的表现,它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希望各位老师从写好课后反思做起,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认真加以反思总结,在不断实践反思改进中成长。

怎样写好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后的心得体会,它给教师课后的经验总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教学后的自我评价,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新奇的思维方式保留记录,这些日积月累的第一手原始材料,是我们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我们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课后反思的种种好处我都明白,可往往写时却不知如何去写,不知怎样利用好这一资源,写出有价值的反思.在一次浏览网页中,看到遗篇介绍教后记写法的文章,结合平日的实践,谈一谈课后反思的写法。

(一)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留下的缺憾

讲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经验不足等原因,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细节没顾及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难点没能突破等等。因此,课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认真思考对策。还可翻阅相关资料,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制订相应的补救措施,再确定消除缺憾的时间,拟定在某节课,最好是毫无痕迹地插进该课时的内容之中,达到 “补漏”的目的。

(二)总结每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成功课节的因素很多,包括授课技能、内容结构的安排、授课的速度、学生思维的共鸣、教学方法的应用等等。但是关键的因素却不多。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将最关键的因素积累下来,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强化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新奇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他们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假设。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较新颖、颇为超前的思维方式,这些突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体现,同时也是教学相长与师生互动效应的突出反映。我们应该妥善地记录与保留,作为今后重复教学时开拓与启迪学生思维的法宝,而且还能避免“天天卖旧货,依样画葫芦”的尴尬局面的重现。

(四)整理学生们的普遍错例

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掌握已有的经验或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鉴于当今提倡的教育思想,所以在这种看似并不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是允许的。学生出现错误,特别是普遍存在的典型错误时,为师者不是忙于纠错,而是要去思考与总结错例发生的根本原因,去积极地思考与制定再教时如何消除错例发生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自我研究,在长期的自我剖析似的研究之中,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精湛,教学思路更趋完善,教学质量自然是一天一个样了。老师们,让我们都来重视教学后记吧!

课后反思的内容

1.反思成功点。教师上的每节课,总有自己满意之处。如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师生活动开展成功之处,某些教学思想渗透与应用巧妙之举等,课后及时地把它记下来,对以后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大有益处。

2.反思失误点。即使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的某些环节,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败笔之处。只有不断查找不足,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熟。

3.反思灵感点。灵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是一种带有必然性的偶发现象。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新情境的出现,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的启迪产生瞬间灵感,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4.反思创新点。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总会有“创新的灵光”出现,这种源于学生的独特理解,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课后反思的途径

1.独立反思。一堂课后,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的回顾与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并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及时记下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

2.换位反思。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思考着教师,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听他们真切的声音,听他们真实的感受,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3.互动反思。教师的反思不能始终在自我的圈子里,要树立起沟通、交流的意识,与同行经常互相听课、评课,请同事观察自己的教学并与他们交流和对话,从而达到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自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5.对比反思。去听那些与自己上同一内容老师的课,或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对照检查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取长补短,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课后反思的原则

1.及时性。课后反思贵在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丘”的收获。

2.持续性。课后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只有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思的习惯,才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善其教学行为。

3.实效性。课后反思要注重实效。要树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反思出自己的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力争在预期的时间内取得改进的实际效果。

4.自主性。课后反思要自觉自愿,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上完课后不去重新审视、分析,这样的教师很难提高自己。

关于“课后反思”的一些思考

过去,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只是在某些课之后把关于这些课的一些想法记在备课本的边缘部分,但并不是经常性的。最近,翻看了一下过去的备课本,大约有30%的教案有这种附记。这些附记主要包括了原先教案中的一些不妥之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问题、习题配备的问题等等,基本是记录了讲课时发现的一些问题。

自从实行新课标之后,根据一些专家的意见,我们学校提出硬性要求:每一节课后必须写出课后反思。这项政策实行了一年,我也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地写了一年。

每节课都要写反思,首先感觉是没有那么多可写的内容,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对真正提高教学水平起不了太大作用。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硬逼着进行的反思也让我慢慢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如果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对照教学目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在这个前提下多下功夫,课后反思的作用远远高于原先那种零散的课后记录,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提炼经验、捕捉灵感,对我们整合自己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课后反思的作用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出来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做这项工作,积累起来,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到底课算不算好,教案是否合适,通常要在讲完课之后才能定案,教师才会发现在自己的备课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前一次的课才能对后面的备课提供参考。因此,如果我们养成了写课后反思的习惯,能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课堂上的细节都记载下来,深刻剖析自己 ,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提高教学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学校对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必须写出多少字以上的反思作硬性规定,也没有道理的,很容易流于形式,为凑数而写,反而失去了要求的初衷。我的原则是:力求真实,有感则写,如果真的没有什么可写的东西,也决不生拉硬凑。其实,虽然不是课课都写课后反思,真正做起来也积累了不少内容,因为只要认真对待,及时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善于关注课堂上发生的小事,做到在细节上下功夫,差不多每节课后都有一些需要记录下来的东西。

我的课后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肯定有效的设计。一节教学效果好的课,必定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把握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情,体现了思维的坡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可取之处。反思总结这个设计成功在哪里,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二、分析不足之处。每一堂课下来,都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记录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并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

三、记录特别之处。课堂有时会出现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学生提出的一些特别的问题,突然产生的一些灵感,这些都是课后反思不能漏掉的内容,应详细记录,并且尽可能把当时的教学情景记录清楚,供思考、查证、讨论,谋求解决的方法。

四、注意学生的课后反馈,比如当堂没有感觉到的难点,学生当时也没有反映,但事后发现掌握得不好,或者学生课后又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课后反映出来的特别感兴趣的内容,一定要补记上。

有人说,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应用。一有所得,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并且时时翻看前面的反思,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课后反思一个是要坚持写,另一个是要经常“再反思”,我在备课的时候,经常翻看前面的反思,那些成功的经验、出现的问题,闪光的灵感帮助我备好下面的课,帮助我不断认识自己,端正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

总之,我认为从细节入手写好课后反思,利用好课后反思,对教师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写好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今,新课程已全面实施,加速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随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与之相对应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全面推广。教师如何面对这次脱胎换骨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教育专家认为首当其冲是写好教学反思。反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教师对以往的言论和行为做出重新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理智的进行的自我关照,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下面就写教学反思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详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一般情况下写教学反思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1)自己在课堂教学当中发现的问题或产生的困惑。

(2)课堂教学当中发生的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

(3)某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及其发生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对策。

(4)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完成的怎样。

(5)对“偶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

(6)授课之前对本节课的计划或期望与实际的教学情景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7)本节课对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

(8)本节课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9)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10)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最失败的地方在那里等等。

当然,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没有完全的限制,可以不拘一格,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四、教学反思的形式

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教学反思的形式可基本分为以下四种:

1、课前反思。针对所教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渴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种种设想,或者种种处理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案进行反思。课前反思既是打好有准备战的重要环节,也是激活教师头脑的好方式,你想一个教师课前进行认真反思,思维之活跃,激情之澎湃,是可想而知的。与教师课前头脑空空相比较,其效果要好百倍。课前认真反思,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2、课中反思。课前预想与实施教学之间定然会有一些矛盾,及时反思,立即调整,真正使课堂成为探究的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的空间,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作用,可强化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3、课后反思。课后反思非常关键,可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教学规律,教学本质的认识。难怪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而很多教师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不再进行深层次的课后反思,致使教学技能毫无长进,教学科研能力原地踏步。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反思,要不失时机,言简意明且有侧重,同时更要持之以恒!另外,从写好课后反思入手进行教学研究,既可占有丰富的第一手科研材料,又可以找准教学研究中的困惑,继而才会有的放矢地向名师学习,强我素养。

4、对比反思。如果我们留心思考,同样的教学内容,上第一遍与第二遍所采用的方法、教学效果不完全相同;一般地,一个老师上两个班级的课,讲授相同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不完全相同,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在这个班级效果好而在另一个班级又不好。认真查看、思考、比较每一遍、每一个班级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汲取经验,改进不足,更有力于提高教师思辩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六、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教学反思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就自己的反思内容和看法与同事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可更好地洞察自己非常熟悉且习以为常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的。
本文标题: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429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