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0 所属栏目:教案

一 : 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七
【教材分析】
回顾拓展七是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勿忘国耻”安排的,“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二是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而“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个成语,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展示台”展示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特别是要充分结合本地本校的课程资源优势进行。如,请老红军、抗日老战士讲故事,参观烈士陵园等;还可以结合清明节、纪念抗战胜利周年、“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纪念活动等进行交流展示活动。
【设计理念】
初步具有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的。学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一些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也有许多感受与体会,本次“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稍微系统的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和新做法,以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搜集与处理信息。把交流有关“屈辱的历史”的资料整合于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收获的过程中,在交流中,获得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学习、应用需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到了高年级,“展示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且更加关注学生获得收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4、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教学重点】
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要在学生交流搜集、整理资料方法过程中随机训练和规范语言,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准备】
1、查阅学生收集的资料,了解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建议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便展示。
3、制作随堂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引入
1、回顾本组课文,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
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强烈地撞击着。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让我们至今隐隐作痛;“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声音仿佛依然回响在我们耳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饱含深情的语句将我们的双眸润湿。
祖国曾经的屈辱,中国民众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同学们搜集了并条理清晰地整理在了资料积累本上。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
2、交流彼此搜集的资料,教师巡视。
从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切入话题,肯定学生搜集的资料,更加激发学生交流资料的兴趣。
二、交流搜集、整理资料的经验
1、刚才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资料。老师到各个小组看了看,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资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查阅起来非常方便。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经常被同学们恰当引用的资料所吸引,感到非常佩服。
2、你能谈一谈自己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好方法吗?
课件出示:
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经验交流
友情提示: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可任选其一:
⑴搜集资料的途径。
⑵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⑶资料保存的方法,分类方法。
⑷资料的整理与运用。
3、小组交流。
交流资料前教师的友情提示,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参考,使学生的交流目的明确,指向清晰,不至于“一盘散沙”。
三、共享经验,平等交流
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在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时的做法与经验。
预设:
1、我经常到图书馆或者像“《窃读记》”中的小女孩似的到书店去查阅资料。搜集资料的时候,我先判断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属于哪个范畴的图书,比如搜集本组课文的有关资料。我一般是查阅“中国近代史”类的,或者“记实文学”类的书籍。找到书,我会先粗略的浏览,找到最有价值的资料再仔细阅读并记录下来。
2、我一般是通过网络来获取资料,我觉得更方便、快捷。只需输入关键字,点击搜索,就能获得许多资料。但要注意搜索出来的材料有得很有价值,值得借鉴,也有些是垃圾,我们不要理睬。
教师相机引导:
要注意分辨网络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因为网络资料往往宝藏与垃圾共存,权威网站的资料可信度较高;还要注意健康上网不能借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之中。
3、我在电脑上建立了自己的资料文件夹和各级子目录,把我搜集的资料按主题分类。比如第七单元的文件夹为“勿忘国耻”,在这个文件夹里又可分为“列强欺辱类”“中华儿女抗争类”“爱国名人名言类”等。下面我为大家读一读“中华儿女抗争类”中的一篇文章。
爱国──永不言弃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勇敢善战。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吉鸿昌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表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www.xkb1.com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吉鸿昌闻讯提前回国。船到上海,他见到日本军舰正在攻打吴淞炮台,而国民党的军舰却不还一枪。吉鸿昌在甲板上顿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后对周围的人说:“看!我们的数百万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声痛哭。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1933年5月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其间他即兴作诗说:“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我杀贼,即贼杀我。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后来,由于蒋介石想方设法破坏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行动,致使吉鸿昌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吉鸿昌潜回天津后并不灰心,又在天津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园路5号家中的三楼,购置印刷设备,印刷出版宣传抗日的刊物《民族战旗》,后来又改名《华北烽火》、《长城》,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4、我建立了资料积累本,建好了目录(包括标题与页码),查找时便可信手拈来,也是十分方便的。我搜集了爱国名人名言,有些是图书馆查找的,有些是通过网络搜索的。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位卑不敢忘忧国。
──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5、我觉得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运用资料。比如学习了24课《最后一分钟》,通过预习我知道故事发生在台湾,于是我查找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得知目前还有少数xx分子在恶意阻止台湾回归,而大多数台胞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迫切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还找到了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在上课的时候我就把资料读给大家听,使同学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浓浓的民族情感。
交流平台是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宽松而愉悦的氛围使其畅所欲言,不仅让学生习得了搜集、运用资料的方法而且提升了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鼓励搜集资料新 课 标第一 网
同学们,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同学们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它学科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都应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展示台
日积月累:
一、激情导入
1、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为国捐躯、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日积月累的中16个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边读边巡视、纠正:
“同仇敌忾”中“忾”的音为“kài”意思是“愤恨”;“大义凛然”“凛”的音为“lǐn”不是“lǐng”;“披荆斩棘”中“荆”的音为“jīng”不是“jīn”。
3、尝试理解:
学生交流对这些成语的大致理解。
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提倡学生利用工具书。
4、根据自己的感悟,再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出自己的感觉。
从自由诵读,读对成语,到尝试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感悟再读成语都是学生自主地学习、感悟,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引领作用。
二、多种形式读,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英雄的风度与气魄。
3、开火车读。
4、激励背诵:
⑴按文中的编排顺序背诵。
⑵分类背诵:
教师提示:
有表示发愤图强的,如:
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豪情壮志、任重道远、再接再厉。
有表示团结一心的,如: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
有表示勇敢顽强的,如:
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披荆斩棘。
有表示英雄气概的,如:
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5、小组赛背,评出优秀小组。
三、交流课外成语,拓展积累
1、鼓励学生读出搜集的成语:
预设:
一马当先一身正气万夫不当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气冲霄汉气壮山河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正气凛然龙骧虎步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奋不顾身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阔步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战无不胜临危不惧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勇冠三军骁勇善战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大智大勇仰不愧天视死如归
2、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学生提供的成语,提倡其他同学积累。
3、读一读,背一背积累的成语。
描写英雄人物成语的搜集与展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使他们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尝试运用成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我们不仅要会背、会写,也要会用,请同学们用上书上或者你课外积累中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话。
积累是运用的基础,为运用服务,利用已积累并感悟的成语进行写话训练。实现了课程总目标中的建议──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展示台:
一、参观烈士陵园
1、带领学生走入陵园,通过扫墓、敬献鲜花、默哀、读碑文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等活动。再次让他们感觉到革命先烈的事迹并不遥远,就是这些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争得了今天平安而幸福的生活。
2、写一写参观烈士陵园的感受:
(文体不限,可以是散文、诗歌等。)
二、请抗日老英雄讲战争时期的故事
老英雄讲完话可组织学生与之交流。
战争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遥远,请抗日老战士讲故事,现身说法,更能激发学生对战争的不满,向往和平的感情。
三、围绕“祖国的昨天和今天”举办展览
1、整理、提炼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真实。
2、展示作品,同学评议出“最佳设计奖”。
展览的举办,手抄报的制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且更加关注学生获得收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教学建议】
1、回顾拓展七是本单元的专题学习的延伸,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课外资料的有机整合让同学们对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有感而发,通过写“读后感”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活动直抒胸臆。努力提升学生阅读和作文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交流平台”让学生自主感知归纳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并在平等的氛围内合作、探究,相互共享。搜集、运用信息能力的提升不应是教师的僵硬的讲解,而是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他人的交流,反思,自我习得。
3、积累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通过朗读体会表达,并尝试运用。学习积累语言,就应该创设情境鼓励其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展示台”的设计,体现语文学习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展示作品不仅是为了展示成果,更要关注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学生在实践、展示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和熏陶。

二 : 初中初一 七年级上学期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教学方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初一语文教科研工作将以“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为工作重心,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我校的教学常规建设,完善我校的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语文熏陶,力争使我校语文学科的各项工作更趋规范、科学、高效。

二、主要工作

(一)以课程标准的学习为着眼点,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每一位初一语文教师要认真反思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总结经验,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创新发展性评价管理机制。以课程标准的实验研究为着力点,探索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它要靠平时扎扎实实的教与学,因此我们初一语文教师都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投身新课程标准的实验。

1、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知识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的一种发展财富,人有了知识,才能不断地将知识转变为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形成社会文明,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因此要做好一名教师,就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需求,只有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语 文 老师要有选择地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专业杂志,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产生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2、提倡相互学习。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键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在工作中要学会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立足点在教育教学方面,在我们所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上,谈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断地促进自身发展。同伴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围绕某一个方面进行共同地探究,谈自己的思想方法,交流体会;可以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闪光点,谈自己的收获;可以就某一篇课文的教学实践,开展相互听课活动,交流长短,让我们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得到提升。

3、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针对教师素质的状况,有选择地引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习能不断产生教育的效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来不断反思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4、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每位初一语文教师利用工作之余,结合自身特点,撰写学习摘记和学习随感,写教学反思、专题总结。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二)认真执行教学常规,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要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的需求。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层次要清楚,内容要新颖,要把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分钟利用好。要做到功在课前,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2、培优补差同步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的能力,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帮助,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适时进行质量监控。认真做好学科的质量监控工作,适时把好质量关。每位教师在学习完每个单元教学时要认真组织进行单元检测,并对单元教学情况进行质量分析,对单元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适时做好追补练习。

4、加强朗读教学。旨在促进教师重视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来提高学生整体朗读的水平,重视学生的背诵与积累。

5、加强习作教学。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习作的内涵,把握评改标准,用童心去阅读、评价、批改学生的习作。在教学中要重视习作与学生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特别要重视习作教学的开放性,实效性,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以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大背景,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1、认真参与“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以课题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提 高 老师们进行理论研究的水平。特别注意增强课题组老师的实验意识,正确运用实验手段,认真进行实验,并注意深入地分析思考,积累各种有效的资料。

2、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新的要求,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围绕学校主课题重视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特别是阅读和作文,同时应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重视这一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大胆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以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组织初一语文教师参加年级教材分析。

(2)制定初一语文组教研工作计划。

(3)初一年级组报送“一人一课”上课名单。

(4)吴老师上《为你打开一扇门》教研课

十月份:

(1)组织初一语文教师观摩“书香校园”与“校本教材”活动。

(2)专题讲座(负责人:陈主任)

(3) 严老师上《社戏》教研课

十一月:

(1)组织初一年级学生作文比赛

(2)顾老师上《春》教研课

十二月:

(1)初一语文年级组制定复习计划。

(2)陈老师上《济南的冬天》教研课。

一月:

(1)青年教师“一人一课” 经验交流座谈会。

(2)初一语文年级组整理教案与心得在专题会上交流。  

2003-2004学年初一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生字词的音形义2.了解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和他的作品 理解:1.

课内常用词的理解及有关的成语.2.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此基

础上理解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遣词造句的简单应用:1.辨字形,正字

音,释词义.2.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理解复杂的长句

的意思. 3.造句

4.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

综合应用:1.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细心阅读的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2.养成勾画积累关键词的习惯。3.能与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4.利用学过

的有关知识尝试阅读课外材料,解决类似问题。5.写有个性独创的作文。

第二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生字词音形义。2.了解鲁迅都德及作品。

理解:1.课内常用词的解释及有关成语成语.2.句子的含义.

简单应用: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理解局部的词语含义,揣摩关键语句,领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2.词语造句.3.分析课文结构4.说话要清楚简洁。综合应用:1.分析

人物描写的几种手法.2.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在弄清局部意思的基础上,

分析各局部之间的联系,进而把握全文的意思,培养默读的习惯。4.利用学过的有关

知识尝试阅读课外材料,解决类似问题5.写出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第三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生字词的音形义2.背诵《春》片段3.了解老舍及其作品

理解:1.课内常用词语的解释和成语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的美,领会蕴

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简单应用:1.造句2.分析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3.分析段落层次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

色5.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综合应用:1.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2.

练习精读的技能,学会摘录。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尝试阅读课外材料,解决类似问

题。4.写作:说真话,诉真情。

第四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内常用字音形义。2.了解安徒生叶圣陶及其作品。

理解:1.课内词语和解释及成语2.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简单应用:1.激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

想感情。

综合应用:1.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2.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尝试阅读课外材

料,解决类似问题3.多读多写,并进行总结

第五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内生字的音形和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2.背诵课文,默写古诗3.

孔子和《聊斋志异》。

理解: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常用的文言词语2.理解作者在文章

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说明的道理。

简单应用:1.区别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学过的古文综合应用

:1.能够做到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去除"讳疾忌医"的毛病.学会一些做人

的道理2.能活用积累背诵的名句3.运用学过的文言字词常识尝试阅读浅显的古文,

能基本读懂意思。4.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六单元:

识记:1.课内常用字音义2.了解乐府唐诗3.背诵默写诗句和文段。

理解:1.理解文中主要字词的意思2.理解几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某种生活道理,理解

诗文的大意。

简单应用:1.能做好本单元有关的古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口头分析几首诗的大意和

所含道理。

综合应用:

1.学会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整体感知古诗文的大意,理解其中的道理,学会自己阅

读分析浅显的古诗歌,积累语言材料5.观察和采访后写作

二、学生状况分析

三、教学进度安排:(附后)

四、教学目标:分类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

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

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

,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

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

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

,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

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

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

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

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

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五、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

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

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

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

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

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

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10.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1.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3.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4.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5.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6.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7.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18.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8.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9.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作品自作

不少于70%

20.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

突出重点和难点。

21.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22.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23.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

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六、培养辅差计划

培养优生:(名单略)

辅差:(名单略)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

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

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教学计划

初一(7)、(8)班 廖栈珍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执教初一(7)班,共有学生43人,分班平均分为81.9分,优秀为27人,高分层5人,合格为39人,底分层0人;初一(8)班,共有学生43人,分班平均分为80.3分,优秀为27人,高分层5人,合格为39人,底分层0人。绝大部分学生的字体书写还可以,但真正写得好的字并不多。而且很多学生的基础并不扎实,知识面很狭,需要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

(一)、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观、语文素养观和语文教学观。

1、语文课程观

① 语文课程的性质。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此前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个历史性进步。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学,总在“文”与“道”,或者“工具性”与“思想性”之间左右摇摆,课程性质的不明确,造成语文教学的莫衷一是,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定位既简明又科学,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语文具有工具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人们思想(学习与认识事物)需要语言(语言是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交际需要语言,所以,工具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语文又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说,它不是一个死的工具,而是一个活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活”,就在于它蕴含着博大的文化历史内涵,凝聚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丰富情感。因此,学习语文,它又是一个与人类智者对话的过程,是为每一个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的精神生活打底的奠基工程。此前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往往比较关注知识的自成体系,“工具性”的痕迹太重,“人文性”显得不足。其实,作为母语学习来讲,“习得性”是母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一个人语言规则或者说语言模型的建立,往往是“习得”而来的,如果仅仅只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去考虑文章的选入,教材的编排,语文教材就会干瘪乏味,干瘪乏味的语文教材必然会影响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影响学生学的积极性。因此,选文一定要“文质兼美”,只有文质兼美的选文,才能激发学生“习得”的欲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生命生命》,学生读着这样的文章,能不产生“习得”的欲望吗?

② 语文课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所开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都是课程。语文课程,则是围绕一定的语文教育目标所开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语文活动。过去的语文教学,仅仅把语文课程限定在教科书,老师也只是用语文教材作为“例子”来教学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师只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老师的语文教学也只是限定在课堂教学一隅,语文教学完全与学生的生活隔绝。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的内涵应是丰富多彩的,其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教材较好地演绎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理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构筑了一个开放而又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态”环境。我们不妨将新教材的非课文部分列表如下:

七年级上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这就是我: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以“这就是我”为题作文)

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有关语文学习的讨论·有关语文学习的作文

第三单元感受自然: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心中的美景(自拟题目作文);参考资料(告示牌、广告语、流行语)

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故事接龙、围绕“月球”话题作文、日记记下该活动的体会;参考资料(月球的几大谜团、不少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赏月佳对、月亮的美称与雅号、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

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老照片的故事(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作文·我家的一件珍品(自拟题目叙述家庭往事)·妈妈的唠叨(模拟电话交谈和写信)

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搜集整理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并在班级讲·搜集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完成进化表格·讨论“神创造人类”·搜集人类起源说资料并与同学交流·作文;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论争、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新说法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活泼。

2、语文素养观

与语文课程性质观相关联的是语文素质观。过去,我们谈论语文素质,往往只是从“听说读写”的角度来认识。因为强调“听说读写”,语文教学中便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因此,语文教材的编排大多是以知识体系为线索的。如果说,语文素养具有维度的话,那么过去的语文教材便只体现了两个维度,即知识的维度和能力的维度,而这两个维度中又是向知识的维度倾斜的。我们不能否认,知识与“听说读写”的确是语文素养,但是,作为人文性很强的语文学科来说,如果割断情感的因素而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不全面的。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没有进行明确的阐述,但我们觉得,语文素养应该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与情感素养这样三个维度。而这三个维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在不同的年段应有不同的侧重。新教材都较好的体现了上述的三个维度,并且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我们举例来说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字与词(每课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朗读知识,文章的表达技巧、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与写作)、探究性学习和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上例告诉我们,新教材确实是围绕三个维度来编写教材的,因为是初中一年级,教材比较淡化“知识”这一维度,而侧重于“能力”与“情感”的维度,这是符合初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实际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重在感悟,重在积累,重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过多强调知识的维度,势必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

3、语文教学观

过去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之所以如此,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一是教材内容与编写体例的“难、繁、偏、旧”。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它强调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强调必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简而言之,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话语文本,是一个中介,师生在共同作用于话语文本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三套实验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它们没有像以往的教材那样,在“预习(自读)提示”中就端出结论,或者在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编排大量的连教师也难以弄懂的习题或者思考题,框住教师和学生的思路。新教材在课文前面也方框提示,但是这种提示与过去教材的提示是迥然不同的。

(二)、在内容的安排及编排上,新旧教材也有所不同

1、新课标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都力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教材虽然没有用明显的文字概括每个单元的内容,但从每一单元的内容可以推测出编者的编辑意图。

第一单元人生 第二单元 人生

第三单元四季 第四单元 科学

第五单元亲情 第六单元 想像

2、编排。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概念,每个单元以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为依归,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诗歌(《理想》),又有散文(《短文两篇》、《我的信念》),还有古文(《〈论语〉十则》)。

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新教材仍然传承过去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个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本册有14篇略读课文。安排了五篇古诗文,相当于一个单元。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附在后边,还附有三篇名著导读文章,另附有《硬笔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第一单元: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表现了课文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要能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要注重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这就是我”,在活动中,要求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要能够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说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第二单元 以心灵之声为专题(散文诗)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联想和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品味抒情性语言。

2、过程与方法:加强诵读,积累优美的语段和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托物言志或借物寄情,歌颂和赞美大自然,寄寓深情厚意。

(二)单元教学要求

加强诵读,品读诗味,并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语路,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掌握诗中的名言警句。

第三单元 以关爱自然为专题(科学文艺)

(一)达成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掌握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结合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和比较,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只有保护自然,人类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注重人文关怀;要区别各文体特点,注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第四单元 以民风民俗为专题(记叙文)

(一) 达成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多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发现和关心身边的语文,并在实践中吸收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二)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引导学生感受民风民俗、生活诗意和百姓人性的光辉;学习多角度、多手法描写事物的手法,学习欣赏比较复杂的记叙类文章;体会含义幽默的词语句子,感受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基本的语感。

第五单元 以古代生活为专题(古诗文)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提高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2、过程与方法:加强朗读和背诵,注意整体把握,主动探究以及延伸拓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文化素养,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单元教学要求

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点意境和深邃哲理,还要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

第六单元 以古代生活为专题(古诗文)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2、过程与方法:加强诵读和积累,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整体把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单元教学要求

学习本单元,不仅培养学生欣赏山水之美的高雅情趣,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感情,而且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胸怀情操。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抓好知识积累,抓反复练习。 刚开学,生字词表、诗歌以及文言文积累要点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抓好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训练、再抓好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训练。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改革中心,做到讲练有机的结合。讲要以“导”为主,练要抓好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们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课堂讲与练的效率。

五、拟订本学期教学目标:

任教班级

学生人数

原合格人数

期末目标

合格人数

原优秀人数

期末目标

优秀人数

一7

43

39

41

27

27

一8

43

39

41

27

27

六、拟订本学期培优辅困计划:

培优

对象

班级

原成绩

目标

成绩

辅困

对象

班级

原成绩

目标

成绩

曾伟炘

一7

93

93

张嘉祺

一7

68

68

梁炜欣

一7

91

91

林嘉豪

一7

68

68

黎楚君

一7

91

91

温锦桃

一7

60

60

关子璇

一7

90

90

刘家莹

一7

63

65

吴德华

一8

92

92

陈家伦

一8

54

60

冯慧丝

一84

92

92

陈家伦

一8

63

65

陈颖思

一8

92

92

邓儿兴

一8

60

60

郭晓君

一8

90

90

李采鸿

一8

68

68

薛凯莹

一8

93

93

卢绮婷

一8

67

67

培优辅困的具体措施:

1、利用课间,语文课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

2、采用优生带差生的帮扶行动;发挥优生的优势,让优生带差生。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有意识地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5、对差生和优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差生实施抓基础,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的做法,并实施课外作品阅读训练,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8、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

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单元

课题

周次

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

单元

1、2周

1、在山的那一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 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联想人生的大问题。

3、提高朗读能力,做好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联想人生的大问题。

2、提高朗读能力,做好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第二

单元

3、4周

6、理想(流沙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周国平)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0、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

1、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

2、强化朗读练习,学习语文的表达技巧。

1、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

2、学习语文的表达技巧。

第三

单元

5、6周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夏感(梁衡)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四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1、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3、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抄摘下来。

1、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2、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

第四

单元

7、8周

16、化石吟(张锋)       17、看云是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

期中

复习

期中

考试

9、

10周

1、基础知识与知识积累。

2、文段阅读

3、写作训练

1、基础知识积累。

2、文段阅读

3、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

第五

单元

11、12

13周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戚)

2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 母亲(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借鉴写法。

2、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1、积累语言,借鉴写法。

2、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第六

单元

14、15

16周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语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塑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

1、练习朗读和默读。

2、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3、培养创新思维和积极发表意见看法的习惯。

1、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培养创新思维和积极发表意见看法的习惯。

课外

古诗

17、

18周

古诗词学习与积累、名著阅读

1.背涌古诗词

2.诗词主题

3.对诗词的理解

对诗词的理解

期末

复习

期末

考试

19—22周

1.基础知识2.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4.写作训练

5.名著阅读

1.现代文阅读

2.写作

写作训练

八、作业格式和批改要求:

作业格式:

1、每一次作业都要在第一行中间位置注明几周次和星期几。

2、单行本每题作业间留一行隔开,每次作业之间隔开两行。

3、单行本、双行本的每页左边可根据各自需要自己确定是否要求画一厘米的竖线。

批改要求:

1、作业应有批改痕迹。如:对的打“√”;错的情况打“×”;错别字要用“○”圈出来。

2、每次作业批改都要注明得分或等次,作业的得分或等次写在该次作业结束的右下角,并注明批改时间。

九、级科出题计划表:

单元

内容

周次

练习出题人

单元(综合)测试出题人

1

综合练习与单元测试

1.2

谢绍平

谢绍平

2

综合练习与单元测试

3.4

彭永生

许正举

3

综合练习与单元测试

5.6

廖栈珍

廖栈珍

4

综合练习与单元测试

7.8

彭永生

彭永生

期中

综合练习

9.10

彭永生

许正举

5

综合练习与单元测试

11.13

杨凤莲

杨凤莲

6

综合练习与单元测试

14.16

谢绍平

彭永生

积累

词语、诗歌与名著阅读

17

彭永生

谢绍平

期末

综合练习1

18

谢绍平

杨凤莲

期末

综合练习2

19

彭永生

许正举

期末

综合练习3

20、21

廖栈珍

廖栈珍

期中检测 质量情况分析表

(09年)

一、数据分析

班别

初一(7)

初一(8)

学生人数

41

42

考试人数

41

42

平均分

73.8

73.00

及格人数

38

35

及格率

92.68

83.33

优秀人数

9

18

优秀率

21.95

42.86

高分人数

1

6

高分率

2.44

14.29

低分人数

0

2

低分率

0

4.76

90—100

1

7

80—89

9

11

70—79

12

11

60—69

11

7

50—59

6

2

40—49

2

30以下

2

二、综合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学生在基础知识、诗词默写和文言文阅读方面得分较高,在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写作方面得分不理想。

三、整改措施。

1、加强课堂测。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改革中心,做到讲练有机的结合。讲要以“导”为主,练要抓好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们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能力。

3、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4、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5、扩大名著阅读量,提高名著阅读能力。

6、精编小测题和各类综合测试。

期末考 质量情况分析表

一、数据分析

班别

初一(7)

初一(8)

学生人数

40

42

考试人数

40

42

平均分

69.55

67.55

及格人数

34

36

及格率

85

85.71

优秀人数

6

5

优秀率

15

11.90

高分人数

1

0

高分率

2.50

0

低分人数

0

1

低分率

0

2.38

90—100

1

0

80—89

5

5

70—79

11

14

60—69

17

17

50—59

4

3

40—49

2

2

30以下

1

二、综合情况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从测试成绩来看,学生在基础知识、诗词默写和文言文阅读方面得分较高。在现代文阅读、写作方面得分不理想。

从卷面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书写仍未引起重视,还是马虎潦草。总的来说,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乐观,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

三、整改措施。

1、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确定两类学生名单,明确培扶目标。用发展的眼光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既关注优秀生,也要关注学困生。树立教育公平的意识和观念,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发展,不放弃每位学生。

2、狠抓书写、写作技巧和课外阅读。

3、科学有效地分类指导,做好思想方面的培扶教育。经常和学生谈心,关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创设和谐、平等、融恰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具体情况把比较差的功课补上去。

4、以课堂为本的原则,以因材施教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培优扶困,抓好学科辅导,力争做到“课课清、题题清、人人清”。

5、减少作业量,认真查漏,专项训练。训练中选取后进生普遍不懂的问题,作为专项训练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训练中让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帮助作用,要求学生课内完成作业,并及时讲评。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初一语文组工作计划(草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语文教学的安排,必须遵循这一特点。同时,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从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工作是所有教师必须遵守的法则。根据以上原则,在学校《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教学工作提要》的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常规教学工作

(一)备课

1.集体备课

(1)引路课

继续坚持以“引路课”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引路课的备课要提前一周,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进行;引路课的讲评应保证不低于20分钟,如果当时因故来不及讲评,要在第二天中午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即使小范围也要进行。

上引路课的教师要在上课后第二天上交教案和教后反思的电子文稿。要求格式为B5纸,题目4号字,正文5号字,要有板书设计,其他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特点设计。

(2)集体备课的纪律

每周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时间不变,个人如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参加,因故不能参加集体备课的老师要事先通知组里。

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星期四下午1、2节,中间不休息。

(3)集体备课的内容

为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本学期开始将在内容形式上作如下调整:

考虑到组内15名教师除田志伟、孙红丽外都是班主任的现状,备课时间定为100分钟(即两节课加一个课间)。前30分钟进行专题学习,由一名教师主讲15分钟,交流15分钟,余下的70分钟安排集体备课,主要是备引路课和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同时确定下一次集体备课的内容。

所有老师都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课题研究不与集体备课安排在一起,每月安排一到两次,根据课题的实施情况再确定时间。

2.个人备课

备课时要充分发掘语文课程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制定教学方案;建议多方采撷,多与组内教师交流;建议教师在理清教学思路后将教案写出。

(二)上课

1.课前师礼

按照学校的要求在预铃响之前,教师要站在教室门前,向学生微笑示意,同时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同时这样也利于学生课前习惯的养成。

2.课堂关注

(1)关注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在学校“培养领袖级的人才”的育人战略下,从语文角度使这些学生得到较大的发展。

(2)关注高素质的语文精英,培养潜在的文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3)关注那些不举手的学生。语文学科应是最人性化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学科,因为语文与人心灵最近,语文学科肩负着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最重要的使命。

(4)关注那些语文学习不理想的学生,激发他们学语文的热情,并坚持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3.课堂习惯的养成

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本学期的核心工作,组内教师要时刻牢记在心。语文课堂习惯主要包括听课习惯,发言习惯,朗读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作业习惯。用一首诗表示如下:

语文学习习惯之歌

坐如深桩站如松,声如洪钟记如风。

发言举手有礼貌,别人观点要倾听。

抓住关键作深辩,朗读投入用真情。

读书动笔成习惯,咬文嚼字意自明。

书写要思音形义,间架结构稳正平。

干净清晰好文面,作业工整求上乘。

持之以恒是正道,羽化成蝶可待成。

(三)辅导

“普遍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小范围分层辅导为辅。自习课要下到班级进行个别辅导。”(周主任语)

辅导的方法要侧重于点拨,启发学生思考;要以倾谈、讨论的方式,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引导中给予学生以心灵关怀。

(四)作业

1.“适量。分层。及时批改。及时组织学生自行改错。”(周主任语)

2.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能力性作业两类。

基础性作业分为“聚沙成塔”——主要包含字词、默写、片断写作训练(由造句向小作文过渡);写字——描红或临帖;背诵经典——背诵孙立权编的《古诗文背诵200篇》。

能力性作业分为阅读和写作两类。

阅读的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体现在一张试卷上,分值各为25、5,现代文阅读选文要浅显,选用记叙文,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能给学生一定的启迪和思考,设计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把握文本。名著阅读本学期以《三国演义》为主,其它文学经典为辅,选择的情节要经典,设计的问题既要立足文本又要浅显。此项作业由组内老师编写设计完成,保证每天一篇,半个月一个轮回,每个人一学期大约设计8篇。

写作作业包括日记和大作文,日记侧重于生活素材和思想素材的积累,不要硬性规定字数;大作文立足于教材,本学期六次。

(五)学生资料的订阅与使用管理

本学期组内统一订阅由学校审阅通过的《语文报》,其它杂志也是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订阅由学校审定通过的语文报刊杂志。至于其他阅读练习册不提倡订阅,因为加在一起就加大了学生的作业总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挤时间阅读经典。

(六)考试

1.试题的编写与管理

平均每个月有一套有计划的检测试卷,试卷的命制要充分考虑到一个时期内学生的学习情况,长春市中考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引导作用。

如果学校责成组内出题,一定要注意时提的保密性。

2.三次考试古诗文范围

(1).《唐诗五首》《词三首》的上下对句、《〈论语〉八则》的阅读。

(2).《唐诗五首》《词三首》的上下对句、《词三首》的理解性默写、《小石潭记》的阅读。

(3).《唐诗五首》《词三首》的上下对句、《唐诗五首》的理解性默写、《陋室铭》《爱莲说》

的阅读。

3.试卷其它内容的拟题要求

注音试题的拟题要求:立足教材,加强学过内容的检测,引导学生注意语文基础的巩固。

书写试题要求:给定范字,和要求书写的字,让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引导学生练字,练一手方正、整洁、规范的字。

名著阅读拟题要求:名著阅读拟题本学期内容为《三国演义》,选择的情节要经典,设计的问题既要立足文本又要浅显。

阅读拟题要求:现代文阅读选文要浅显,尽量选用记叙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给学生一定的启迪和思考,设计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把握文本。

作文拟题要求:引导学生打好记叙文习作的根基,文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教学改革

(一)思路和方向

首先,立足课堂和教学的实际,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高效、高质,提升本组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其次,着眼于大语文教育,力争在语文教学理论方面有所开拓。这样有利于教师跳出微观教学的樊笼,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能高屋建瓴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二)关于文学经典阅读课的设计说明

初一学年度每班每两周有一节由吕波老师主管的阅读课,组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这一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此外,根据省编教材篇目少,容量大,外延广的特点,适宜抽出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因此在初一学年度设立文学经典导读课,8课时,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省编教材的使用研究

今年暑期开始,省编教材的使用开始大面积推广,而我们组则是第一次使用,因此面临着巨大挑战。尽快把握省编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向,利用省编教材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成为教学教研的一个重点课题。

为了使大家对省编教材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组内从本学期开始陆续请田泉、毓明笠、张玉新等省编教材的专家到组内从宏观进行讲学指导,同时还请校内的省编教材、教辅编写人员王帮阁、刘卓娟、郭淑琴等几位老师到组内就微观教学加以指导。

同时,为了检验组内对省编教材的使用水平,将举办一次公开的教学教研活动,届时将请省市校内几位教学专家进行点评,并把教研成果加以整理存档。

计划于12.21进行省编教材使用研讨会暨教学汇报课。

(三)语文校本教材开发

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一直是校领导的心愿,也是许多老师努力的方向。校内一些语文老师编写了一些教辅资料和学生作文选,当然,这些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但我认为校本课程的核心应该是校本教材,是引导学生读写的经典平台,在实践中探索并编写一套属于我校的语文教材,我们组责无旁贷。建议组内有经理、有能力的老师在这方面可以有所探索。

(四)科研课题管理思路

建立组内教育科研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课题的规范和选择将充分考虑大家的精力和长处,不赞成课题实验全部大一统,我们主张在关系整体教学、整体发展的课题上大家保持一致,例如省编教材的使用研究,在其它方面应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五)“滋兰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选拔思路

原则:

1.以老带新,既加大力气扶持新教师尽快成长,又要彰显老教师的风范,给新教师以示范作用,从而充分展示我组的教学水平。

2.给更多人机会。

内容:经典作品或时尚美文,课内课外均可。

名额:根据学校的方案再定。

选拔方式:赛课。

三、文学社团活动

成立“晨风文学社”(名字暂定),通过文学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语文,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扩大语文学科在我校学生中的影响力,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

本学期组内的学生语文活动都将以文学社的形式进行。

初步确定以下活动:

9.26“迎奥运·庆十一”诗歌朗诵会

11.9书法大赛

11.28“晨风杯”文学大赛

四、组内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自修:自己读书、习得。自己到师大或吉大文学院、哲学院进修。

(二)请进来:请专家到组内讲学指导。

9.18请田泉、毓明笠等几位专家到校进行教材使用指导。

10.24请王帮阁、刘卓娟、郭淑琴等几位老师到组内就微观教学加以指导。

12.6集体备课同时请李元昌、张玉新两位专家到组内进行教材的教学指导。

(三)走出去:利用学校给创造的机会或自己创造的机会到外出学习。

(四)本学期组内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可从网上下载)

《易中天品三国》(自己购买)

*:至于教学和文化其它方面的书籍、报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阅读。

五、办公室环境建设

追求的风格:整洁、优雅。

整洁:保证办公室的卫生,周一至周五每天三名教师值日,清扫、擦拭。教师个人办公区物品摆放要整齐,做到书多而不乱,既书香漾溢又干净整洁

优雅:由于本学期是30个班,2300多名学生,15位语文教师,为保证办公室的教师能安静备课、读书、教研,因此个别辅导不适宜在办公室内进行,组内教师的声音也不宜过大。同时建议教师办公室教育学生要柔和,以免影响其它老师办公。

附:教学进度暨本学期工作详细安排表

时间

内容

引路课安排

教研活动、学生活动

8.28~9.3

军训教学安排(最后为5课时):

初中语文学习指导*1课时

“认识自我”作文课*2课时

《笠翁对韵》“一冬”背诵*1课时

“体悟军训生活”日记写作指导课*1课时

9.13~14

以“难忘军训生活”为话题,进行作文指导。*1课时

唐诗五首*2课时(1)

唐诗五首田志伟9.13

9.13集体备课

9.17~21

唐诗五首*2课时(1) “难忘军训生活”作文讲评课*1课时 词三首*2课时 孩童之道*2课时

词三首杨桦9.17

孩童之道邱艳伟9.19

《论语》八则郑宇9.21

9.19集体备课

9.18请省教育学院的几位专家到校进行教材使用指导

9.24~30

《论语》八则*2课时 “童年趣事”作文课*2课时 文学经典阅读课*1课时

“童年趣事”作文课殷启月9.25

文学经典阅读课田志伟9.28

9.27集体备课

9.26“迎奥运·庆十一”诗歌朗诵会

10.7~12

月考复习、考试*3课时 试卷讲评*1课时 文学经典阅读课*1课时 “属对”作文课*1课时

“属对”作文课邢培红10.10 给我的孩子们刘敏10.12

10.11集体备课

10.15~19

给我的孩子们*2课时 在梦的远方*2课时 文学经典阅读课*1课时

在梦的远方孙红丽10.16

“写给远方的朋友”作文课韩艳萍10.19

10.18集体备课

10.22~26

“写给远方的朋友”作文课*2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白天10.23

清贫高路10.26

10.25集体备课

10.24请王帮阁、刘卓娟、郭淑琴等几位老师到组内就微观教学加以指导

10.27~28

“滋兰杯”课堂教学评比公开课

10.29~11.2

清贫*1课时 寒花葬志*1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文学经典阅读课*1课时

寒花葬志田志伟10.29

小石潭记卢宇东10.30

老山界刘燕11.2

11.1集体备课

11.5~9

老山界*2课时 木兰诗*2课时 文学经典阅读课*1课时

木兰诗吴海燕11.4

现代诗二首唐俊龙11.9

11.8集体备课

11.9书法大赛

11.12~16

现代诗歌二首*2课时 月考复习指导*3课时

11.15集体备课

11.19~23

月考*占去1课时 试卷讲评*1课时 晏子使楚*2课时 文学经典阅读课*1课时

晏子使楚杨桦11.20

白色鸟邱艳伟11.23

11.22集体备课

11.26~30

白色鸟*2课时 最后一课*3课时

最后一课郑宇11.27

傻瓜殷启月11.30

11.29集体备课

11.28“晨风杯”文学大赛

12.3~7

傻瓜*2课时 不会叫的狗*2课时 文学经典阅读课*1课时

不会叫的狗邢培红12.4

走进童话作文课刘敏12.7

12.6集体备课同时请李元昌、张玉新两位专家到组内进行教材的教学指导。

12.10~14

走进童话作文课*2课时 拓展课“汉字”*1课时 犀粪蜣*1课时 文学经典阅读课*1课时

拓展课“汉字”韩艳萍12.11

犀粪蜣白天12.12

陋室铭高路12.14

12.13集体备课

12.17~21

陋室铭*2课时 爱莲说*2课时 走进大自然作文课*2课时(1)

爱莲说田志伟12.18

走进大自然作文课卢宇东12.21

12.20集体备课

12.21省编教材使用研讨会暨教学汇报课

12.24~28

走进大自然作文课*2课时(1) 古代神话六则*2课时 大闹天宫*2课时

神话六则刘燕12.24

大闹天宫吴海燕12.26

12.27集体备课

12.31~1.4

期末复习

1.3集体备课

1.7~11

期末考试

1.14~18

组内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暨下学期教学工作安排会议

1.18组内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暨下学期教学工作安排会议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三角中学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和初一备课小组的统一教学方案,结合五位语文和所任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初一级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复习时间:18周和19周共两周12节课.

三、复习内容:初中语文第一册,其中平等班涉及少量课外现代文阅读,特类班多进行一些课外现代文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另外再进行两次作文训练。

四、具体安排:

(一)基础知识复习:

1.时间:2课时

2.形式:专题复习和训练评讲相结合

3.内容:本册书的生字词的音形义,词的感情色彩,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文学常识,句子正误,常用修辞,默写,形声字,词性(实词)

4.措施:

(1)编写训练题一套,进行堂上练习。包含以上内容。

(2)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单项专题复习,重点是感情色彩,形声字,实词的词性。

(3)文学常识和默写缩小范围,尽量要求堂上解决。

(4)适当指导解题技巧。

(二)现代文阅读复习:

1.时间6节

2.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评讲,

3.内容:教读课文及其及重点文段的阅读理解,普通班两个课外记叙文阅读。特尖班五篇课外记叙文阅读。

4.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平行班降低要求,重点解决重点的问题,力求收到实效,特尖班就提高要求,适当涉及一些超纲的要求。

(4)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5)辅差工作不放松。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7)加强检查的落实,必要时动用小组长和班干协助,力求重要地方人人过关。

(三)文言文阅读的复习:

1.时间2节

2.形式:以练习和检查为主。

3.措施:

(1)先进行常识过关(记忆,听写,抽查)

(2)将重点段落整理出来,尽量人人过关,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再进行一些做题训练。

(3)诗词背诵务必首首过关,字字过关,杜绝错别字。

(4)辅差。

(5)对于平行班缩小任务面,务求抓主要矛盾。但效果一定要落实。

(四)作文复习;

1.时间:两课时

2.形式:纠错和临场指导

3.内容:日常生活的记叙文写作

4.措施:

(1)对于中下生加强写得出的个别指导

(2)书写习惯的纠正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完成本期教学工作。本学期语文教学力争平均分__,优良率__,及格率__,各项排名在市前__名。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本身比较好动,学习上不够专心,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较差,分班后思想上的波动也较大,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教学中应注意这点。学生作文的基本功差,内容空洞,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语言习惯以方言为主,普通话有待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二册的阅读课文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五课时,教读课文16课,每课一般用两至三个课时。自读课文14课,每课一般用一课时,少数课文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写作方面安排七次整篇作文实践,其中两次为自由写作,五次命题作文。汉语知识短文安排在课本的最后,可根据实际插入每个单元介绍。

四、具体工作内容及措施: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好学生参加“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征文比赛(第四周)。

3、组织学生参加现场作文比赛(第六周)。

4、第十周进行期中检测。

5、第十七周结束教学转入复习。

6、十九周进行期末考试。

7、鼓励学生多阅读书报,通过订阅《明日之星》报和《语文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8、堂上以普通话为教学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讲普通话,借此改变学生的方言习惯。

9、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中下生进行辅导,利用课堂多提问、课后多关心、电话家访等形式来提高中下生的成绩。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3 第一单元和汉语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

作文训练:严格选材,确定主旨。

4--5 第二单元和汉语知识:数词、量词、代词。 6--9 第五单元和汉语知识:副词、连词、介词。

9--10 第三单元和汉语知识:助词、汉词、拟声词。

口语训练: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

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

11-12 第三、四单元和汉语知识:反问。 作文训练:学会记“实”。

13-15 第四单元和汉语知识:排比。 口语训练:说话要连贯、严密。

15-17 第六单元。作文训练:善于写“虚”。



2007-2008学年上学期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第一 —— 三周)

【单元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在山的那一边》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借一个山里孩子追求理想的经历,说明不懈努力就能达到目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国作家的作品,文章通过作者少年时的一次经历,启示我们遇到困难要努力去面对。《生命 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通篇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十分精美的散文,文章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童趣》是古代散文,表现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乐趣,全文想象丰富奇特,充满童真童趣。

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有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灯。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第二单元:(四——六周)

【单元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引导我们应该怎样树立理想,实现理想。

本单元的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理想》是一首意象丰富、满含哲理的抒情诗,告诉我们树立理想的意义。《短文两篇》用诗化的语言说明了奉献的意义和珍惜生命中的第一次的重要性。《人生寓言》讲述了两则现代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应有的智慧。《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从中展示了她丰富而崇高的精神世界。《〈论语〉十则》是关于求知、关于为学、关于修身做人的格言。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 深入思考, 反复咀嚼, 领会课文意味深长的用词,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2、学会朗读,力求把握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

3、准确把握文章中叙述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概括文章的主旨。

4、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第三单元:(七——九周)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以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前3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春》描绘动人的春景,《济南的冬天》描绘济南独特的冬山冬水,《山中访友》则写与山中各景各物的交流。它们或赞美季节,或抒写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传达对大自然的深情。后2篇都是诗歌,《秋天》是现代诗歌,绘秋、赞秋;而《古代诗歌五首》则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登山望海、行舟绿水、咏春悲秋、乡村夏夜独行……从而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 反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趣。

2、 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 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第四单元:( 十——十一周)

【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这些课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内容丰富多彩,都与自然?科学?人文密切相关。

当今,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祖国大地也掀起了科教兴国的高潮。瞄准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本单元的课文集中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这些文章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融合渗透,既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又兼顾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激发自我的求知欲。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查阅有关材料,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掌握开展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并抓住主要信息。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

概括课文的要点,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第五单元:(十二——十四周)

【单元分析】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选选了五篇课文,分别是《风筝》、《羚羊木雕》、《散步》、《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教学重点】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注意字词句的积累,掌握圈点勾画的精读方法。

2、在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旨,体会、珍惜家庭亲情。

3、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和训练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六单元: (十五——十七周)

【单元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同为童话,《皇帝的新装》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昏庸无能、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则赞美呼唤人间真情,营造了一个纯真、友好的美丽世界。诗歌《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带有浓厚想像色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神话《女娲造人》人性化地丰富和扩展女娲造人的经过,想像丰富奇特。《寓言四则》将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含蓄的短小故事里,给人以启迪。

总之,本单元将引领大家走入亦真亦幻的想像世界,去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样魅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童话、神话、寓言的基本特点。

2、 体会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借助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最后:第十八周和十九周复习;二十周期末考试。

二、培养辅差计划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三、认真复习和总结学校的三次校统考。



为善始善终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为依据,认真落实教学,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育学生学习语文、体验语文、感悟语文的语文意识、文化意识、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七年级(7)语文,共4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8人。从他们的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和期初摸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优秀率不到10%,而且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够理想的。在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好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二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注重单元主题和学生的人文体验。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教材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本册以语文与生活(指自我、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为线索,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自始至终把语文阅读学习置于综合性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根据,有利于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养成。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教科书力求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四、教学目标

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局限于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也是引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累计认识3500个常用字,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关注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人交流要有针对性,用语文明得体,要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在生活中学作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情感真挚,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感打下基础。

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和推敲课文重要词句在语境的意义和作用;理解课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临摹名家书法,学写规范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关注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演讲比赛,增强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语文研究性小组,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学习互助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落后同学的帮助。营造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要养成练字、练词、练句的良好习惯。语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学习文章的艺术技巧,坚持长期积累写作素材和艺术技巧,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课时)

第1周 8.31——9.06 开学工作 在山的那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2)

第2周 9.07——9.13 短文两篇(2) 紫藤萝瀑布(2) 教师节、中秋节

第3周 9.14——9.20 童趣(2)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 单元测试(2)

第4周 9.21——9.27 理想(2)行道树(1) 第一次真好(1)人生寓言(2)

第5周 9.28——10.04 国庆

第6周 10.05——10.11 我的信念(2)论语十则(3)综合活动:漫游语文世界(1)

第7周 10.12——10.18 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2)单元测试(2)春(2)

第8周 10.19——10.25 济南的冬天(2)夏感(2)秋天(2)

第9周 10.26——11.01 古代诗歌四首(3)综合活动:感受自然(2)单元测试(2)

第10周 1. 02——11.08 化石吟(2)期中考试

第11周 11.09——11.15 看云识天气(2)绿色蝈蝈(2)月亮上的足迹(2)

第12周 11.16——11.22 山市(2)综合活动:探索月球奥秘(2)单元测试(2)

第13周 11.23——11.29 风筝(2)羚羊木雕(2) 散步(2)

第14周 11.30——12.06 诗两首(2)世说新语两则(2)综合活动:我爱我家(2)

第15周 12.07——12.13 单元测试(2)皇帝的新装(2)郭沫若诗两首(2)

第16周 12.14——12.20 女娲造人(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寓言四则(2)

第17周 12.21——12.27 寓言四则(1) 综合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2)单元测试 (2)

第18周 12.28——01.03 元旦放假

第19周 01.04——01.10 期末复习

第20周 01.11——01.17 期末考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备课组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1、思想目标: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2、知识目标: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给他们 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五、检测与考查

本学期开始教研室不再统一命题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一线教师要能在上好课的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学生情况编写试题,提高每个教师命题出题的能力。



指导思想: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师生齐心协力,克服懒散情绪,花功夫、下苦功,扎实有序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语文学法,巧妙解决语文阅读难题,多读多写,提高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具体方案:

一、夯实基础知识

目前,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落实在试卷的第一大题“积累运用”上,而“积累运用”中一个最重要的考点就是默写,靠默写就是考“准确”。错一个字都不行,更不用说写出大概意思了。而要想准确,光靠死记、死背、下死功夫是不行的,要讲究方法,善于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文默写有考查,这部分和准确的重点和难点是熟练地背诵、灵活地运用和准确地默写。背诵贵在坚持,不断反复以加深记忆。名句背诵要联系原篇,对背诵的原句要加深理解记忆。

“积累运用”中第二个考点就是字词考查,主要考查一些字的注音和字的写法, 这个方面需要在预习和复习这两个方面下点功夫,预习时将课文下的注音在课文中和课后的“字词积累”中找到并加以注音,然后将课文下面的字词和课后的“字词积累”中的字词掌握好它们的写法和含义;

“积累运用”中第三个考点就是修改病句;

第四个考点就是仿写,仿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步,分析例句,确定句式结构,第二步,找出例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其中的联系,第三步,选取与关键词相类(相同、相反、相近)的词语进行填空,最后整理成句。

第五个考点就是写对联、广告词、宣传口号。

第六个考点就是对名著佳作的考查。

第七个考点就对话等口语训练。

第八个考点就是综合性的考查,如2005年的一道中考题: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 (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参考答案]

(1)、 参考示例:孙悟空 西游记

(2)、 参考示例: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分: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的性格;语言通顺;恰当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

二、强化阅读。

阅读题是考试的第二个重点。 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其中现代文阅读试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大都以报刊上的精美文章为阅读命题材料,即以课外选文为主,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短文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和鲜明的时代性。2、强化了“整体感知”这一要求,注重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一改前几年只注重“咬文嚼字”而造成的支离破碎之弊。3、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试题已基本告别了客观性试题即选择题,而代之以填空、简答、举例、发表自己的看法等主观表述题。4、出现了不少利于考生发挥、展示个性风采的开放性试题。这些题不追求答案的规范性和唯一性,规定有创见的就可以加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以往情况看,现代文阅读是考生失分最多的版块,要取得语文的高分,必须啃下现代文阅读这块硬骨头。解答课外现代文阅读题有哪些方法呢?我们要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上课注重老师的阅读分析,了解老师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2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那么如何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简单的概括,文章阅读考“原文”。如何能使现代文阅读由“没把握”转变到“有把握”上来,具体操作: 首先,读文段,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和主旨。这要求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阅读途径和方式,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要速读全文,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思路和框架;第二步,依照对整体的感知,高屋建瓴地分析文章的局部,直至词语、句子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三步,再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的整体产生新的认识。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步骤,完全符合解答阅读题的规律。对那些具有相关联系的题目和综合性的题目,更应该从整体入手。

怎样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呢?方法有三:一抓议论、抒情段,它们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二抓中心句,它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石;三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便于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抓住了文章的主旨,紧紧扣住要点答题,才不至于使答案偏离“轨道”,也不会造成答非所问。其次,就是答题了,(1)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并且尽量用原文问答,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2)、在开头、结尾和关键词、中心句、描写抒情议论等句中找答案。(3)分析文中的句子,答案一般可以在它的前后找出答案。(先找出文中原句)

3、多做阅读题,尤其是课内阅读和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以学校集体订阅的语文练习册为主。

4、多了解阅读题型,掌握多种类型的阅读题特点,力争举一反三。比如说,阅读题中的欣赏句子和文段的考题,我们可以掌握以下方法,然后举一反三:一看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去体会分析;二从句式结构上分析,句式不同,效果不同,陈述句语言平稳,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三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运用修辞总体上能增强表达效果,具体上说,比喻句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句突出事物特征,拟人句生动形象,对比句给人鲜明的印象,反语幽默风趣。

三、、提升写作 。

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作文训练共分七个单元,训练的目标分别是写状物、立传、续写童话、仿写诗歌、试写简单的说明文、编写寓言、解读寓言。然而,作文训练的重点依然不能抛开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训练。作文训练分大作文和小作文两种形式,大小作文每周共一次,大作文六次,提升写作能力,一靠训练,二靠积累背诵,我们即要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字词,也要积累一定量的开头结尾,然后才能灵活运用,三靠创新,运用小标题、对话式、片断组合式或日记体、新闻采访体、书信体写作。

四、培养兴趣

在平时上课时,老师尽量做到克服语文课枯燥的特点,上课尽量力争生动有趣。同时,抓好下午的兴趣小组学习,避免上学期的人员懒散、不固定的缺点,从补课的第一周起,就要确定名单、上课位置,实施点名制度,杜绝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五、注重复习

温故而知新。注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提升学习效果和能力。

六、定时检查

作业、背诵都要老师定时检查,力争人人过关。

七、加强合作学习

优化课堂讨论的实效,防止学生利用课堂讨论的机会讲小话或与课堂无关的内容的现象的发生。加强兵教兵的训练,让学生们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八、加强与家长、班主任的沟通,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一旦有违纪现象发生,就一定及时和家长和班主任沟通,将一些违纪现象扼杀在初始阶段。

新学年,师生齐心协力,认真学习,一定可以迎来灿烂的一片艳阳高照的大好时光。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寻求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深入课堂,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我本期担任七(5)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

我一定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措施与方法

第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第二、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四 奋斗目标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4、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5、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略)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第一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为了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衔接,内容安排以叙事性记叙文为主,以便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类文章.

本单元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要求,都依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而设定,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语感培养,强调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实践活动。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记叙文,从内容上看,都很切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如《忆读书》生动地回忆了作者幼儿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感受以及几十年来的读书经验,总结出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字真言,把它作为第一篇课文,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展示了文学少年热爱生活、敢想敢做、勇于实践的特性,语言诙谐,笔调轻松幽默,可读。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记叙文,但内容和写作手法各异。有的详细记叙了一件事的经过及人物感受,如《山中避雨》;有的在记叙相隔二十多年却又相关的两件事中,展现了人物思想变化的历程,如《风筝》;《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饶有情趣地记叙了几件事,有详有略,相得益彰;《忆读书》看似漫谈,实则紧紧围绕九字真言做文章。这些内容丰富、笔法多样的课文,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至于四篇课文的顺序,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我们没有严格依据逻辑关系,而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编排。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本单元的课文蕴涵了更加丰富的人文思想,难度和深度有所加强。教学中更强调情感体验,阅读时要体味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写作时要在叙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疑,这也正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本单元设计的课后“思考与练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叙事性记叙文的要领,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叙事的要素。

3.专门设计了一些语言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了解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增强语感,提高鉴赏力。

4.写作方法训练。如:

《山中避雨》一课中,作者运用比较、衬托的手法突出了音乐大众化的重要性,进而揭示了“乐以教和”的深广意义。

5.拓展阅读和开放性练习。

(六)关于口语交际和写作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为“自我介绍与提问”。我们的考虑是:学生刚升入中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需要尽快熟悉、互相了解。作为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以自我介绍并相互提问为主要内容,既便于学生参与,又可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本次活动,应注意兼顾“自我介绍”与“提问”,避免搞成单纯的个人发言。

2.本单元的写作与课文学习相勾连,安排的是“记一件事”。叙事性的记叙文,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做过练习,这次练习,应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而且要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要有真情实感。

第二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叙事性记叙文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写的无论是生母、养母,还是老师、科学家,都表现了人物的各自特点。从写作手法上看,四篇课文各有千秋,如:《回忆我的母亲》《“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小巷深处》中的肖像描写及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现人物,《我的老师》中侧面表现和衬托手法的运用,《“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等等,为学生学习借鉴提供了多种样本。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又都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和爱国情。例如收选《小巷深处》一课,体现了“弱势群体关怀”的现代人文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关心普通人、关心大众的感情和爱心。学习这样的美文,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是十分有益的。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写人的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要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或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等等。本单元教学是在学习了叙事性记叙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注意区分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的记叙文的不同。叙事固然离不开人,但无论是记一件事还是记几件事,都重在表现事情本身蕴涵的意义;写人也离不开事,但这里记的事是人物的所作所为,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描写人物的手法以及品味语言等方面设计思考与练习。

1.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真、善、美,陶冶情操。

2.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语言训练。重在让学生了解动词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中的作用,学会准确使用词语。

本单元的拓展阅读在第5课、第6课各安排了一篇,意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十分必要。

(五)关于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采访任课老师。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并事先与有关任课老师沟通,求得老师们的帮助。至于活动的具体安排,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合作、增长才干。

2.本单元的写作安排的是写人。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人关键在写出人物特点,而要写出人物特点,就要选取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事,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是怎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运用已学过的表现手法于写作实践中,化知识为能力。

3.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为以后的自主探究学习打好基础。活动前,教师可简要介绍点图书馆的有关知识,但不宜太多,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

第三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以写景的记叙文为主要内容。四篇课文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情景交融,美不胜收。阅读这样的美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如何形象生动地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有的是传诵几十年的名家名篇,如《春》《济南的冬天》;有的是现代作家所写的新作,如《竹林深处人家》;还有外国文学大师的佳作节选,如《树林和草原》。这些作品,有的描写了特定地区中特定季节的景色,如《春》描绘的是江南春季的美景,《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季的特有魅力;有的则描写了特定季节中特定地区的景物,如《竹林深处人家》展现了春季里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让我们看到夏天里的俄罗斯乡间风光。从艺术上看,有的华美,如色彩绚丽的水粉画,如《春》《树林和草原》;有的质朴,似韵味十足的水墨画,如《济南的冬天》。这些风格各异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鉴赏样本,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审美意识。这些作品大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为学生培养语感、丰富语言表达提供了借鉴。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写景散文,了解并学习写景的基本方法。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学生对学习写景散文可能感到困难,尤其是文章描写的是自己陌生的景物,更会感到难以理解。对此,首先要让学生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读懂;其次要让学生明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明白文学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体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欣赏写景散文,联想和想象十分重要。如果学生真正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大有收获。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根据本单元课文都是写景散文这一特点,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有利于学生欣赏写景散文,从中受到美感教育,提高文学鉴赏力。

1.了解、掌握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

2.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3.语言题把语法、修辞知识融于练习之中,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化知识为能力。

4.朗读练习。提倡个性化的朗读。

5.比较阅读训练。

(五)关于口语交际、写作与综合性学习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说家乡。从内容上看,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以介绍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主。从方式上看,既有一人主讲,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又辅以众人补充或提问,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本单元的写作是描写景物。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抓准景物特征;进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课文中学到表现手法。因为这是学生初次练习写景,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标准,先求写出景物特点,再求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进一步要求写出感情,争取做到情景交融。

3.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又跟语文学习密切相连。这次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对正确使用汉字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等),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通过这一单元的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了解小说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选取四篇小说,兼及古今中外,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品味精彩的语言,体会和理解作品的主题,分析和评价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这一单元课文都是小说,在设计练习题时,首先注意让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的形象,在题干中介绍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比如《空城计》一课第一题就是“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旨在既介绍有关小说的知识,又要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四)关于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安排了“说特征,猜同学”,旨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1.学生都是刚升入初一的新同学,在一个班,不到一个学期,同学之间有点熟,也有些不是太熟,要能介绍清楚一个同学,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才能抓住同学的特征,讲起来才不至于与别的同学混起来。

2.介绍起来,要尽量避免啰嗦,枝枝蔓蔓,使听的人抓不住头绪,这就要求语言有概括力,几句话都说在点子上。

3.介绍的语言最好能生动有趣,但要尊重同学,要避免提及同学的某些缺陷,造成某种程度的尴尬。

4.听的同学要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分析判断,猜出究竟是哪一个同学。

第五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

本单元是以童话和科幻组元的,把这两种想象力异常丰富的文学样式放在同一教学单元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同时,将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渗透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设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一步贯彻课程标准的两项要求。

(二)单元选文意图

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童话,科幻各两篇。童话,既有德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幻想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犟龟》,也有中国当代作家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科幻,既有美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漆孝诗的《基因畅想》,也有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几篇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用他们丰富的想象、优美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瑰丽、生动而神奇的世界。选择这些文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悟童话所蕴含的哲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了解科幻作品的内容、时代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科幻作品同样需要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绝不是凭空的,是有一定根据的。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阅读教学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一是新奇的科幻小品。提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由文本所产生的浓厚兴趣,通过阅读、分角色表演、设疑、讨论、解疑等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求得问题的解决。学习目标尤其强调以下几点:

一、强调学生必须具有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行为,在实践中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

二、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三、强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强调学科知识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后练习设计和活动设计意图

本单元课后练习的基本格局和方式与整套教材是统一的。第一题整体把握课文。两篇童话都落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虽然都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但切入点都不同,如《犟龟》,抓住文章的点睛之笔“犟”,小口径切入,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小溪流的歌》通过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勾连起来,在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检测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两篇科幻小品,《基因畅想》落在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把握上,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则落在对文章内容整体特点的把握上,并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并讲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语言题是根据各课的具体语言特点设计的。既有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准确、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的题。

写作题既有综合训练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写作题。

关注科技的发展,积累更多科技知识,并藉此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犟龟》“思考与练习”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如《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思考与练习”二。

(五)关于口语交际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与单元内的读写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在于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通过讲童话、科幻故事,在前一阶段阅读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评故事,培养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抓取主要信息,并根据自己初步掌握的有关童话、科幻的一些文体知识及口语交际的一些基本要求,对讲述人所讲述的内容及其行为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

(六)关于综合性学习

《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探究主题,是由本单元《基因畅想》一文的内容生发出来,并由此拓展开来的。

语文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要让学生学语文,设置此活动,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语文)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学会从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会汇报、讨论等学习方法。

第六单元

(一)单元设计意图和选文意图

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为了逐步达到这一要求,本套教科书每册都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

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课文。这个单元中有两篇课文,即第21课《〈论语〉六则》和第23课《伤仲永》都是涉及学习的。《〈论语〉六则》集中选取了《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主要观点;《伤仲永》则通过一个反面例子,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学生刻苦学习。此外,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单元在24课还安排了北朝乐府诗《木兰诗》,在25课安排了《诗五首》(唐诗)。

(二)课后“思考与练习”设计意图

我们在《教师用书》中,已经对每道“思考与练习”题的命题意图进行了说明,这里只简单讲一下“思考与练习”的整体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实词)。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大致读懂文章的内容。

(三)写作和口语交际设计意图

这个单元安排的写作是“改写《木兰诗》”。改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训练方式,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变换文章的我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本次写作训练就是我们落实这一课标要求的具体步骤之一。将《木兰诗》改写成故事,既可以落实上述课标要求,又可以促使学生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内容,达到以写促读,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是“交谈学习体会”。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快一个学期了,每个人都一定有不少学习体会,同时也希望听听别人的学习体会,大家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第七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课文,选取了一些篇幅短小、文字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这几篇散文,浅显易懂,适合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记事,有的记人,有的状物,既与本册教材的现代文部分相呼应,又是第六单元的文言诗文的继续,前后照应,体现教材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关于口语交际的介绍

这一次口语交际,看起来只是一次诗文朗诵,似乎很简单,实际上要通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才能实现。

1.学生分头去搜集古诗文作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朗诵篇目,把比赛范围确定下来;

2.根据朗诵的要求,定出适合造作的具体评比标准,检验学生的朗诵水平;

3.推举主持人,而这个主持人需要串联全场,活跃气氛,掌握整个活动的节奏;

4.朗诵结束要进行评比。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1.这是一个古诗文单元,着眼于疏通文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逐步掌握文言字句,积累、提高,最终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优秀的诗文要求背诵,增强学生的语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4.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叙事性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第二单元:写人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亲人、对待老师、体会他们的一片爱心;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第三单元:写景的散文单元。目标是: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

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目标是: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简单的分析评价人物。

第五单元:童话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单元教学,达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重点,通过阅读、讨论、设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第六七单元:古诗文单元。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大胆探索。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设计:1、教师要善于古今联系,多方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尤其是文言实词。3、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相关问题或教师自行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培养习惯

(一)、抓实书写。

(二)、培养每日写日记的习惯,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

(三)、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眼、耳、口、手、脑动起来的习惯。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都是生动有趣而又高效的。



2008-2009学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教学计划进度表

第一周

2.10~2.13

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

鲁迅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第二周

2.16~2.20

丑小鸭

安徒生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第三周

2.23~2.27

伤仲永

王安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四周

3.2~3.6

黄河颂

光未然

最后一课

都德

第五周

3.9~3.13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第六周

3.16~3.20

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七周

3.23~3.27

邓稼先

邓稼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第八周

3.30~4.3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第九周

4.6~4.10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第十周

4.13~4.17

期中考试

期中试卷评讲

第十一周

4.20~4.24

社戏

鲁迅

安塞腰鼓

刘成章

第十二周

4.27~4.30

竹影

丰子恺

观舞记

冰心

5.1~5.3

五一假期

第十三周

5.4~5.8

口技

林嗣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第十四周

5.11~5.15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在沙漠中心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第十五周

5.18~5.22

真正的英雄

里根

短文两篇

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夸父逐日

《列子》

第十六周

5.25~5.29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



郑振铎

第十七周

6.1~6.5

斑羚飞渡

沈石溪

华南虎

61阅读站)

第五单元 我爱我家:老照片的故事(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作文·我家的一件珍品(自拟题目叙述家庭往事)·妈妈的唠叨(模拟电话交谈和写信)

第六单元 追寻人类起源:搜集整理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并在班级讲·搜集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完成进化表格·讨论“神创造人类”·搜集人类起源说资料并与同学交流·作文;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论争、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新说法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活泼。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第一单元

针对学生刚进入初中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引导正确对待人生:人生是美好、曲折而又需要去努力实现,关爱生命,体验、憧憬、思考人生。

1、掌握词语(备一词语本);

2、懂得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及基本的表达方法(直接、间接)

3、重点学习叙述的表达手法。

4、建立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则(如记好笔记、每周一篇周记、每天练字等)。

1《在山的那边》(诗歌)

了解诗歌特征及基

本表达手法(形象中寄托感情或哲理)。

“山”、“海”及“寻海”的含义。

1、收集一些关于人生诗歌; 2、学写诗歌。

2《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文)

记叙文的要素及基本要求。叙事 ----感慨(登山的艰巨及心理感受)

叙事中说明一定道理(区别小学的记叙文)。

3《生命,生命》(杂文)杂文特点:夹叙甲议,重在议论(与前文比较)。

了解杂文,评论生活学习中的人、事。

4《紫藤罗瀑布》(抒情散文)由物及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与前文相比)。

诗化语言的体味。

5《童趣》(文言文)介绍文言文知识、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字类活用、句式,翻译。重点:之、或。

综合性练习

自我介绍(过去、现在、将来)要突出一两件趣事、有意义事,介绍方法可多样。

作为第一次作文。

第二单元

承前一单元“人生”,进行人生、理想、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远、近)。

学习和掌握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手法,多种角度叙述。

掌握比喻的修辞方法。

6《理想》(诗)哲理诗(与前诗比较),掌握诗中大量比喻的含义,认识比喻。

仿造比喻句。

7《短文两篇》(随笔式散文)

了解文章中的思想及作者如何表达。认识随笔的特点:围绕一点感慨、情感,引伸发挥,不拘一格。

提倡写随笔式周记。

8《人生寓言》认识寓言的特点,了解文中的“寓身”和“寓意”。收集寓言并交流。

9《我的信念》(自传文)

认识第一人称的记叙方法,分析文中记叙、抒情、议论的运用。

作文:我的信念

10《论语十则》(文言文)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翻译背诵。重点;说(通假)、乎、则。

收集孔孟警句。

综合性练习

走向社会学语文 ----引导、培养学生综合性“大语文”的观点(利用一切机会)。

设计广告或者评论常见广告,了解社会语文运用情况。

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作者把要说明的道理寄寓在故事中巧妙含蓄地表达出来。拉 .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讲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育好比灵魂。”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到唐朝柳宗元开始,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西方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第三单元

介绍有关“美”的知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学习“美”的散文语言;

学会如何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

11《春》(写景散文)写景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学写校园景物。

12《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与上文比较,抓住不同特点写:一冬一春,一南一北。

描写当地四季不同景物。

13《山中访友》(写景散文)叙述中穿插描写手法,移步换形的动态写法。结合《钱塘湖春行》诗(动态)

14《秋天》(诗)写景抒情 背诵

15《古代诗歌》写景抒情 背诵

综合性练习

扩大阅读,学会描写。 写一篇描写为主的旅游散文。

第四单元

介绍科技知识,培养科技素养和科学精神(求真与探索)。

学习说明文知识,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说明次序、手法)。

16《化石吟》(诗)用文学形式表达科学知识(形象化)。

17《看云识天气》(说明文)(自然现象)比喻、下定义的说明方式。

18《绿色蝈蝈》(说明文)(动物)说明的顺序和角度。写说明文

19《月亮上的足迹》(记叙文)记叙中介绍科技知识。按事件经过记叙。

20《山市》(文言文)了解《聊斋志异》一书。文言字词,重点:无何、为。

综合性练习

收集月球的知识、故事、诗词、传说。

第五单元

亲情教育。从热爱家人开始,推及其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

指导观察、积累生活细节,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写人,充满感情写人的手法,写好记叙文。

21《风筝》(记叙文)

生活中如何处理矛盾,培养互相体谅精神,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鲁迅式笔法)。

22《羚羊木雕》(记叙文)正确处理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记叙的多样角度和笔法。

写作练习:记叙亲情或友情。

23《散步》(记叙性散文)家庭亲情的体会。学习从平淡生活中挖掘题材、抒写情感的手法。

24《诗两首》(散文诗、新诗)

体会母爱。学习形象寄情的手法。了解散文诗的形式(散文的形式,诗歌的意境)。

25《世说新语》两则(文言文)了解《世说新语》。掌握文言字词,句子成分省略。

综合性练习

关于亲情、友情的讨论。收集关于亲情、友情的警句、故事。

学习多种手法的记叙。

本册教材共有古诗 15首。

从时代分:东汉三国 2首,唐代7首,宋代5首,元代1首。

从体裁分,古体四言(旧题乐府) 2首,格律诗9首(七绝5首、五律3首、七律1首)

从题材内容看,一类写景抒情,一类写人生哲理。

教学:

1、熟读并延伸介绍有关古诗。2、介绍有关诗歌和诗人的知识。

3、诗歌艺术手法:直抒情感、间接抒情(写景抒情,景中寓情)。

4、诗歌语言特色和诗人风格。

第六单元

本单元是想象丰富的童话世界,感受真、善美与假、丑、恶。

联想、想象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阅读中再现生动形象,写作中更加丰富生动。

26《皇帝的新衣》(童话)

理解深刻的含义,鼓励说真话。学习生动的叙写手法(刻画人物、心理、性格)。了解童话。

27《郭沫若诗两首》(新诗)体味诗歌中的美好世界,理解其中的含义(结合形象分析)。

28《女娲造人》(神话故事)了解神话与神话故事。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话)学会同情人、关心人。体会文中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感情。

学写童话

30《寓言四则》继续深入了解寓言特点,理解其中的含义。

综合性练习

收集、交流人类史前史的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

童话: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具有折射性(曲折反映现实)和变异性(虚构幻想)的特点。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便于学生学习写作,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传说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的口头故事,带有史实的影子,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神话故事是后世利用神话形式创作的故事。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 教材简析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理想信念)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新出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教研兴校的策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如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 容 (课时)

第一周 开学工作

第二周 在山的那边(2)走一步,再走一步(1)生命生命(2)

第三周 紫藤萝瀑布(2)童趣(3)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理想(2)行道树(1)

第五周 第一次真好(1)人生寓言(2)我的信念(2)

第六周 国庆

第七周 论语十则(3)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4)

第八周 春(2)济南的冬天(2)山中访友(2)

第九周 秋天(2)古代诗歌五首(3)

第十周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化石吟(2)

第十一周 看云识天气(2)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绿色蝈蝈(2)月亮上的足迹(2)山市(2)

第十三周 风筝(2)羚羊木雕(2)散步(2)

第十四周 诗两首(2)世说新语两则(3)

第十五周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皇帝的新装(3)

第十六周 郭沫若诗两首(3)女娲造人(2)

第十七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寓言四则(3)

第十八周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4)

第十九周 元旦放假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重点深化有效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全年级语文素质。

二、学情分析

本期任教七年级34班和35班语文。由于大部分学生是择优录取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比较均衡,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课堂发言积极踊跃。但是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如表述缺乏逻辑性、层次性,书写不规范,朗读时乡音较重,没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情况和问题有待全体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短文两篇》从动物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论语〉十则》、《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是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几乎通篇都是哲理。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第二单元,正值上半学期的学习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到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

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小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关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言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理想》一诗则通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哲言睿语,非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的阅读课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

单元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吟诵涵咏,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以及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本单元正是对这些精神、原则的具体实践。

这套课本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这一板块。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关系,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审美的层次或方面,亦即从人类的文学的、艺术的角度或方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从这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课文都是抒情类的,有现当代散文、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春》和《济南的冬天》是传统课文,进入课本后,更注重发掘其审美的素质;《夏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入一种美好的情境中。《秋天》是一首现代诗,虽时隔甚久,但内容凝练,意味醇厚,风格清新;《古代诗歌五首》都是传统课文,也都是“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领略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阅读部分,选编了五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试图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应尽可能实现以下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单元

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描写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诗文,数量众多,优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鲁迅的文章过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得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受当时政治的影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以选的鲁迅作品往往充满了“火药味”,这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并不喜欢鲁迅。其实,鲁迅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风筝》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风筝》为我们讲述的是一对兄弟童年时代游戏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童年生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

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有时也会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孩子之间,常会生出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磨擦。另外,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社会生活圈子,都有自己的关系网,上辈、亲戚、朋友、领导、同事、老师、同学等等,有时免不了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不愉快如果再和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磨擦搅和在一起,就更加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讲述的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即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这种矛盾其实在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着,只不过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罢了。

家庭的和谐与温馨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宽容和忍让就是不可缺少的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保证。本单元所选的莫怀戚的《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就是在这平常的家庭琐事的叙述和描写中,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体现出了浓浓的深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让学生多读描写母爱的作品,有助于认识到母爱的伟大,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单元所选的《诗两首》,就是献给母亲的歌。一首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一首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纸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还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这套教材的第一、二册,古诗文没有设独立的单元,而是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取内容相近的课文,和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起。本单元从南朝宋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中选了两篇短文,一是咏雪,一是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虽是文言文,但其中有一些当时的口语成分,语言文字比较浅易,而且所选的这两篇都有一定的故事性,仍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谢氏家族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世家。在他们的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氏父子都是汉末名士,年方七岁的陈纪,对父友侃侃而谈。这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美谈,至今流传。两篇短文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念。

本单元的课文形式多样。既有散文,也有诗歌,有的还是小故事。语言形式则是既有现代文,也有浅易文言文,还有翻译之作。本单元课文的作者,既有像鲁迅、冰心、泰戈尔这样的中外文学大家,也有出自《东方少年》《中国青年报》这类报刊上的时文。选文在强调经典性的同时,还很注意时代性。所以这些课文应该说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也是学生喜欢阅读、乐于接受的。

第六单元

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活跃后,眼界也会跟着放开,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会更全面,更新颖,更带有个性色彩,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来的。这一点已体现并贯串到各篇课文的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中。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代表作,是童话作品中的名篇。它本身包含的意义丰富,耐人寻味。因此,它虽然是一篇“老”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发掘若干新意,使之更富于时代色彩。另外,帮助学生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皇帝的新装》正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都选自郭沫若的诗集《星空》,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便于进行比较教学。这两首诗都是写夜空的,但具体景致不同,由此唤起的联想与想像也不同。研讨与练习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诗人的联想与想像产生的过程获得一些了解,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要让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力,把文字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这样,描述时才能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有的诗歌语言替换成平常的“白话”。

《静夜》初次入选教材。这首诗初读之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第1小节写景平常,第2小节引入“鲛人泣珠”的传说,似乎又显得突兀。教学时大致讲一下“鲛人泣珠”的传说,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味鲛人“对月流珠”是一幅很美的画面:莹洁的月亮,沐浴在月光里的鲛人,圆润的珍珠泪……而这一切被海雾遮掩,虚幻飘渺,引人追念不已。然后从标题“静夜”入手,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描写的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主调都是一个“静”字,笼罩天地的“静”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愈读愈觉其清淡有余味。

《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应邵的《风俗通》里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改编的。《风俗通》里的记载极其简单,只交代了最基本的事实,课文作者袁珂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女娲造人的经过进行丰富和扩展,课文中的女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这篇课文是很有感染力的,和《风俗通》里干巴巴的记载截然不同。文中有许多表现作为人类的喜悦感与自豪感的语句,如“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人类)看起来便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等,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产生生而为人的自豪感,并初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的主题是“关爱”,倡导我们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这个主题并不新鲜,很容易落入俗套。可这篇童话读起来非常吸引人,它所讲的故事并不曲折而且篇幅又比较长,不过我们还是能一口气读下去,并且被深深地打动。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效果呢?首先是它的描写细腻真实。其次,这篇童话用词遣句优美,有自然的韵律,是诗化的语言,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另外,这篇童话除了可以从“我们应对弱小者付出我们的关爱和帮助”这样的主题来理解以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对它做出多种解读。研讨与练习一就意在引导学生对这篇内涵丰富的童话做见仁见智的理解。出自自己的思考,能更好地融进自己的血肉中,成为养料。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寓言四则》选了两则《伊索寓言》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学习这四则寓言都要求学生理解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寓意,并鼓励学生突破故事原有的寓意提出自己的新见。教学《伊索寓言》时可以重在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而教学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时,则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在小学期间已经学过不少寓言,所以学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出寓言的特点,如果学生兴致高,可以就此趁热打铁建议学生试着写寓言。

总之,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想像类作品的艺术魅力,情感上得到熏陶、感染,想像能力、发表见解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四、本学期目标及措施。

1、积极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提高业务水平。集体备课之前,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大体构思教学过程,并将个人的意见与主备人进行沟通。集体备课时,就已备好的教案发表中肯的意见,聆听、吸收他人的长处。

2、认真做好二次备课中的“教学反思”。每上完一堂课,教师便及时记录本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一周课全上完后在下一次的备课活动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展开讨论,虚心向老教师请教。

3、本学期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作业、背诵默写、口语表达、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纳入平时考核,使学生关注自己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背诵默写的检查。让平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张显作用。

4、精心上好每一堂课。没有永远的名师,只有永远的学习。日常教学中本人将坚持认真备课、及时反省、虚心学习,上好一堂见面课,并力争在“长鸿杯”教学竞赛中获得佳绩。

5、启动“阅读工程”。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启动“阅读工程”。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组织、举办读书报告会。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等等。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第一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为了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衔接,内容安排以叙事性记叙文为主,以便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类文章.

本单元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要求,都依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而设定,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语感培养,强调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实践活动。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记叙文,从内容上看,都很切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如《忆读书》生动地回忆了作者幼儿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感受以及几十年来的读书经验,总结出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字真言,把它作为第一篇课文,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展示了文学少年热爱生活、敢想敢做、勇于实践的特性,语言诙谐,笔调轻松幽默,可读。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记叙文,但内容和写作手法各异。有的详细记叙了一件事的经过及人物感受,如《山中避雨》;有的在记叙相隔二十多年却又相关的两件事中,展现了人物思想变化的历程,如《风筝》;《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饶有情趣地记叙了几件事,有详有略,相得益彰;《忆读书》看似漫谈,实则紧紧围绕九字真言做文章。这些内容丰富、笔法多样的课文,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至于四篇课文的顺序,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我们没有严格依据逻辑关系,而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编排。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本单元的课文蕴涵了更加丰富的人文思想,难度和深度有所加强。教学中更强调情感体验,阅读时要体味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写作时要在叙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疑,这也正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本单元设计的课后“思考与练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叙事性记叙文的要领,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叙事的要素。

3.专门设计了一些语言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了解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增强语感,提高鉴赏力。

4.写作方法训练。如:

《山中避雨》一课中,作者运用比较、衬托的手法突出了音乐大众化的重要性,进而揭示了“乐以教和”的深广意义。

5.拓展阅读和开放性练习。

(六)关于口语交际和写作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为“自我介绍与提问”。我们的考虑是:学生刚升入中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需要尽快熟悉、互相了解。作为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以自我介绍并相互提问为主要内容,既便于学生参与,又可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本次活动,应注意兼顾“自我介绍”与“提问”,避免搞成单纯的个人发言。

2.本单元的写作与课文学习相勾连,安排的是“记一件事”。叙事性的记叙文,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做过练习,这次练习,应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而且要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要有真情实感。

第二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叙事性记叙文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写的无论是生母、养母,还是老师、科学家,都表现了人物的各自特点。从写作手法上看,四篇课文各有千秋,如:《回忆我的母亲》《“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小巷深处》中的肖像描写及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现人物,《我的老师》中侧面表现和衬托手法的运用,《“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等等,为学生学习借鉴提供了多种样本。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又都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和爱国情。例如收选《小巷深处》一课,体现了“弱势群体关怀”的现代人文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关心普通人、关心大众的感情和爱心。学习这样的美文,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是十分有益的。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写人的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要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或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等等。本单元教学是在学习了叙事性记叙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注意区分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的记叙文的不同。叙事固然离不开人,但无论是记一件事还是记几件事,都重在表现事情本身蕴涵的意义;写人也离不开事,但这里记的事是人物的所作所为,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描写人物的手法以及品味语言等方面设计思考与练习。

1.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真、善、美,陶冶情操。

2.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语言训练。重在让学生了解动词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中的作用,学会准确使用词语。

本单元的拓展阅读在第5课、第6课各安排了一篇,意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十分必要。

(五)关于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采访任课老师。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并事先与有关任课老师沟通,求得老师们的帮助。至于活动的具体安排,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合作、增长才干。

2.本单元的写作安排的是写人。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人关键在写出人物特点,而要写出人物特点,就要选取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事,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是怎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运用已学过的表现手法于写作实践中,化知识为能力。

3.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为以后的自主探究学习打好基础。活动前,教师可简要介绍点图书馆的有关知识,但不宜太多,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

第三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以写景的记叙文为主要内容。四篇课文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情景交融,美不胜收。阅读这样的美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如何形象生动地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有的是传诵几十年的名家名篇,如《春》《济南的冬天》;有的是现代作家所写的新作,如《竹林深处人家》;还有外国文学大师的佳作节选,如《树林和草原》。这些作品,有的描写了特定地区中特定季节的景色,如《春》描绘的是江南春季的美景,《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季的特有魅力;有的则描写了特定季节中特定地区的景物,如《竹林深处人家》展现了春季里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让我们看到夏天里的俄罗斯乡间风光。从艺术上看,有的华美,如色彩绚丽的水粉画,如《春》《树林和草原》;有的质朴,似韵味十足的水墨画,如《济南的冬天》。这些风格各异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鉴赏样本,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审美意识。这些作品大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为学生培养语感、丰富语言表达提供了借鉴。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写景散文,了解并学习写景的基本方法。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学生对学习写景散文可能感到困难,尤其是文章描写的是自己陌生的景物,更会感到难以理解。对此,首先要让学生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读懂;其次要让学生明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明白文学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体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欣赏写景散文,联想和想象十分重要。如果学生真正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大有收获。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根据本单元课文都是写景散文这一特点,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有利于学生欣赏写景散文,从中受到美感教育,提高文学鉴赏力。

1.了解、掌握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

2.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3.语言题把语法、修辞知识融于练习之中,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化知识为能力。

4.朗读练习。提倡个性化的朗读。

5.比较阅读训练。

(五)关于口语交际、写作与综合性学习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说家乡。从内容上看,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以介绍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主。从方式上看,既有一人主讲,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又辅以众人补充或提问,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本单元的写作是描写景物。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抓准景物特征;进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课文中学到表现手法。因为这是学生初次练习写景,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标准,先求写出景物特点,再求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进一步要求写出感情,争取做到情景交融。

3.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又跟语文学习密切相连。这次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对正确使用汉字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等),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通过这一单元的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了解小说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选取四篇小说,兼及古今中外,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品味精彩的语言,体会和理解作品的主题,分析和评价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这一单元课文都是小说,在设计练习题时,首先注意让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的形象,在题干中介绍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比如《空城计》一课第一题就是“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旨在既介绍有关小说的知识,又要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四)关于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安排了“说特征,猜同学”,旨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1.学生都是刚升入初一的新同学,在一个班,不到一个学期,同学之间有点熟,也有些不是太熟,要能介绍清楚一个同学,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才能抓住同学的特征,讲起来才不至于与别的同学混起来。

2.介绍起来,要尽量避免啰嗦,枝枝蔓蔓,使听的人抓不住头绪,这就要求语言有概括力,几句话都说在点子上。

3.介绍的语言最好能生动有趣,但要尊重同学,要避免提及同学的某些缺陷,造成某种程度的尴尬。

4.听的同学要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分析判断,猜出究竟是哪一个同学。

第五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

本单元是以童话和科幻组元的,把这两种想象力异常丰富的文学样式放在同一教学单元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同时,将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渗透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设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一步贯彻课程标准的两项要求。

(二)单元选文意图

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童话,科幻各两篇。童话,既有德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幻想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犟龟》,也有中国当代作家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科幻,既有美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漆孝诗的《基因畅想》,也有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几篇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用他们丰富的想象、优美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瑰丽、生动而神奇的世界。选择这些文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悟童话所蕴含的哲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了解科幻作品的内容、时代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科幻作品同样需要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绝不是凭空的,是有一定根据的。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阅读教学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一是新奇的科幻小品。提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由文本所产生的浓厚兴趣,通过阅读、分角色表演、设疑、讨论、解疑等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求得问题的解决。学习目标尤其强调以下几点:

一、强调学生必须具有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行为,在实践中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

二、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三、强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强调学科知识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后练习设计和活动设计意图

本单元课后练习的基本格局和方式与整套教材是统一的。第一题整体把握课文。两篇童话都落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虽然都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但切入点都不同,如《犟龟》,抓住文章的点睛之笔“犟”,小口径切入,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小溪流的歌》通过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勾连起来,在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检测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两篇科幻小品,《基因畅想》落在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把握上,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则落在对文章内容整体特点的把握上,并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并讲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语言题是根据各课的具体语言特点设计的。既有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准确、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的题。

写作题既有综合训练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写作题。

关注科技的发展,积累更多科技知识,并藉此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犟龟》“思考与练习”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如《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思考与练习”二。

(五)关于口语交际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与单元内的读写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在于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通过讲童话、科幻故事,在前一阶段阅读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评故事,培养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抓取主要信息,并根据自己初步掌握的有关童话、科幻的一些文体知识及口语交际的一些基本要求,对讲述人所讲述的内容及其行为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

(六)关于综合性学习

《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探究主题,是由本单元《基因畅想》一文的内容生发出来,并由此拓展开来的。

语文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要让学生学语文,设置此活动,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语文)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学会从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会汇报、讨论等学习方法。

第六单元

(一)单元设计意图和选文意图

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为了逐步达到这一要求,本套教科书每册都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

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课文。这个单元中有两篇课文,即第21课《〈论语〉六则》和第23课《伤仲永》都是涉及学习的。《〈论语〉六则》集中选取了《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主要观点;《伤仲永》则通过一个反面例子,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学生刻苦学习。此外,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单元在24课还安排了北朝乐府诗《木兰诗》,在25课安排了《诗五首》(唐诗)。

(二)课后“思考与练习”设计意图

我们在《教师用书》中,已经对每道“思考与练习”题的命题意图进行了说明,这里只简单讲一下“思考与练习”的整体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实词)。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大致读懂文章的内容。

(三)写作和口语交际设计意图

这个单元安排的写作是“改写《木兰诗》”。改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训练方式,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变换文章的我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本次写作训练就是我们落实这一课标要求的具体步骤之一。将《木兰诗》改写成故事,既可以落实上述课标要求,又可以促使学生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内容,达到以写促读,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是“交谈学习体会”。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快一个学期了,每个人都一定有不少学习体会,同时也希望听听别人的学习体会,大家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第七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课文,选取了一些篇幅短小、文字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这几篇散文,浅显易懂,适合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记事,有的记人,有的状物,既与本册教材的现代文部分相呼应,又是第六单元的文言诗文的继续,前后照应,体现教材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关于口语交际的介绍

这一次口语交际,看起来只是一次诗文朗诵,似乎很简单,实际上要通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才能实现。

1.学生分头去搜集古诗文作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朗诵篇目,把比赛范围确定下来;

2.根据朗诵的要求,定出适合造作的具体评比标准,检验学生的朗诵水平;

3.推举主持人,而这个主持人需要串联全场,活跃气氛,掌握整个活动的节奏;

4.朗诵结束要进行评比。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1.这是一个古诗文单元,着眼于疏通文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逐步掌握文言字句,积累、提高,最终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优秀的诗文要求背诵,增强学生的语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4.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叙事性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第二单元:写人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亲人、对待老师、体会他们的一片爱心;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第三单元:写景的散文单元。目标是: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

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目标是: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简单的分析评价人物。

第五单元:童话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单元教学,达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重点,通过阅读、讨论、设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第六七单元:古诗文单元。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大胆探索。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设计:1、教师要善于古今联系,多方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尤其是文言实词。3、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相关问题或教师自行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培养习惯

(一)、抓实书写。

(二)、培养每日写日记的习惯,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

(三)、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眼、耳、口、手、脑动起来的习惯。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都是生动有趣而又高效的。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 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 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二、教课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五、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2009-9-9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二、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开学工作(3)在山的那边(3)

第二周走一步,再走一步(3)短文两篇《蝉》《贝壳》(3)

第三周紫藤萝瀑布(3)童趣(3)

第四周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4)布置作文1

第五周理想(2)行道树(2)第一次真好(2)

第六周人生寓言(2)我的信念(2)论语十则(3)

第七周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4)作文1讲评布置作文2

第八周春(3)济南的冬天(3)夏感(2)

第九周秋天(2)古代诗歌四首(4)

第十周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作文2讲评

第十一周布置作文3课外古诗词背诵前五首期中复习及考试

第十二周化石吟(2)看云识天气(2)绿色蝈蝈(2)

第十二周月亮上的足迹(3)山市(3)

第十三周综合性活动:探索月球奥秘(3)作文3讲评布置作文4

第十四周风筝(2)羚羊木雕(3)散步(2)

第十五周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3)世说新语两则(3)

第十六周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作文4讲评布置作文5

第十七周皇帝的新装(3)郭沫若诗两首(3)

第十八周女娲造人(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3)

第十九周寓言四则(3)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3)

第二十周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2)作文5讲评布置作文6

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二周作文6讲评课外古诗词背诵后五首期终复习及考试



时间

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

1



3



一单元

9课时

1、2、4各两课时,3、5一课时,写作3课时

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产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生活的变化。参加“我爱文学”的活动,在活动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文学,学会合作。

4



6



二单元

精读6、7、8,略读9。

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情感,根据作品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意义,珍惜金色年华。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的感受。主动与人交流,注意说话的对象,用语文明得体。

7



9



三单元

10、11、12、精读,略读11、13。

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调查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走进图书馆。

10周

期中考试

11



13 周

四单元

14、15、16精读,其他略读

欣赏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方法.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的描述.说话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人.

14—16周

五单元

18、19、21精读,其他略读。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创新精神,了解科学知识。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了解议论说明的一些方法。写简单说明文。可进行采访、调查,发布科技新闻。

17

—18周

六单元

12、24、25精读,其他略读。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初步联想、想象和夸张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会想象。学会婉转拒绝。

19—20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少同学在历次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备了初步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但也有部分学生学科之间不够平衡,语文学科的学习较为困难,甚至达不到班级的平均水平。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全日制九年制新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的总要求: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者要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教改措施:

一、 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

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新课改,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总揽全局,面向全体,注重信息反馈,搞好试卷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争取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三、 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

六、注重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充分挖掘本地的语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到民间采风,领略民族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八、努力探索学生评价体系,搞好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生受益,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 教材分析: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第一单元主题为关爱生命。这一单元的文章围绕作者对理想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展开,让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体味人生,在能力要求上需要学生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第三单元主题为感悟自然。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也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自然中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探索科学。第五单元主题为诠释亲情。能力要求是:整体感悟文章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要学会圈点勾画。第六单元主题为想象世界。在能力上继续训练速读,默读和朗读。默读便于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语文课。本班有学生52名。从六年级毕业考试卷来看,他们的字普遍写的不错,很整齐,认真。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 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个别学生还能写出有创意的好句子来。上课表现得很活跃。发言积极。教师能引导到哪里,他们就能走到哪里。但是层次不齐。快慢不同。这就要求教学要有层次。

三、 教学目标

1、 能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本的主旨。

2、 会朗读。

3、 会探究一些课文中的问题,会合作学习。

4、 掌握一定的背诵技巧,如记关键词,记第一个字等。

5、 除了课本上的背诵篇目,课外背诵至少20篇优秀文段。

6、 能够就某一角度的问题发表自己简单的看法。

7、 学会积累。

8、 能写出较出色的作文。

四、 教学策略和方法:

1、 让学生会学语文

一般的自读课文找以下步骤走:

(1) 生字生词。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

(2) 通读课文,熟读课文。并背诵部分段落。

(3) 完成练习册上的探究题。以小队合作的形式开展。

(4) 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 总结中心思想。

(7) 写作方法学习:

A、 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方式?

B、 如何评价人物(从某一个角度)

(8) 写作训练

一般在日记本上完成。自选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体会,看法。

2、 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每一课都要针对重点段落设计有梯度性的阅读题让学生探究。针对本课内容,设计写作。

3、 作文每篇都批。关键是指导方法。

五、 教学措施:

1、 每天给学生摘录名人名言、警句、好的语段,注重积累。从一点一滴做起。

2、 多鼓励学生。与学生多沟通。让他们喜欢学语文,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

3、 优秀作文打印出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4、 从网上下载好作文,推荐给学生阅读。

5、 课堂上鼓励学生置疑。

6、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熟悉教材,并能够利用教材,独立思考,设计教学思路,力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7、 多听同仁的课。多看专家录像。吸取经验。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8、 坚持写教学反思。

9、 爱学生,关心他们,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六、 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在山的那边(1)走一步,再走一步(2) 短文两篇(2)

第2周 紫藤萝瀑布(2)童趣(3)

第3周 写作、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3)理想(2) 短文两篇(1)

第4周 国庆放假

第5周 人生寓言(1)我的信念(1)论语十则(3)

第6周 写作、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3) 春(2)

第7周 济南的冬天(2)夏感(2)

第8周 秋天(2)古代诗歌四首(3)

第9周 写作、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化石吟(2)

第10周 看云识天气(2)期中考试

第11周 绿色蝈蝈(2)月亮上的足迹(1)山市(2)

第12周 写作、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3)风筝(2)

第13周 羚羊木雕(2)散步(2)

第14周 散文诗两首(2)世说新语两则(3)

第15周 写作、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皇帝的新装(3)

第16周 郭沫若诗两首(3)女娲造人(2)

第17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寓言四则(3)

第18周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4)

第19周 期末复习

第20 .21周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七.教学检测及评价:

遵循每课一检测,一周一小节,每单元一考试,每月一评价,做到知识及时得到检测,能力及时得到锻炼,兴趣得到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

三 :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 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3个板块,每个板快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并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二、 学期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 会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3、 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 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 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7、 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三、 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本册教材明确规定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做到明确,可以操作,能够检测。 2、 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 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4、 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进度表周次 内容 1 1、2、3 2 3、练习1 3 4、5、6 4 6、练习2 5 国庆放假 6 7、8、9 7 ----练习3 8 10、11、12 9 12、--练习4 10 13、14、15 11 ------练习5 12 16、17、18 13 18、---练习6 14 19、20、21 15 21、习作训练 16 练习7、22、23 17 23、24、习作训练 18 练习8 19 复习 20 期末测试 [1]

四 : 第七册语文教学计划

 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王蓉芳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61上学期合格率100%上学期优秀率91%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100%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1] [2] [3] [4] [5] 下一页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823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