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略-移动应用营销分析:消费者如何发现和使用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04 所属栏目:浅谈市场营销促销策略

一 : 移动应用营销分析:消费者如何发现和使用应用

  在享受每天早上的第一杯咖啡之前,您是不是已经打开了一个移动应用,以此开启新的一天?无论您打开应用是为了查询前往会场的路线,记录健身运动量,还是把那杯拿铁的费用计入每周的预算,有一件事是明确无疑的:应用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微时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 Nielsen 的统计,人们平均每月会在应用上花费 30 小时[1]。在这些“我想知道”、“我想去”、“我想做”、“我想买”的时刻,应用正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APP还能有效帮助品牌加深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移动应用营销战略能有益地补充品牌的线下营销活动(例如店内特别优惠),还能促进电子商务业务,或者单纯帮助品牌与其忠实客户建立关系。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营销者来说,移动应用和移动网站都变得十分重要。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应用使用习惯,Google与 Ipsos MediaCT 合作展开了专项研究。在对 8470 位曾经在过去一周时间内使用过应用的智能手机用户进行调查后,我们对促使消费者安装和使用移动应用APP的因素有了新的认识。根据我们的研究,用户每安装 4 个应用,就有 1 个从未使用过。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用户对已经下载及安装的APP弃而不用?本文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帮助品牌主制定更为有效的移动应用营销战略。当然,提升应用认知度和保持用户粘性是这类战略的两大要点。

  一、应用发现不止发生在应用商店里

  营销者或许认为消费者会通过应用商店寻找新应用——也的确有不少人这么做。事实上,40%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应用商店浏览应用。这仍是寻找新应用的一种常见方式,可以从游戏、健身追踪、流式传输音乐等各种类别中找到最新的应用。但应用商店并非发现应用的唯一渠道。

  使用智能手机时,人们会在各种情况下寻找应用:使用应用时、搜索其他应用时、观看 YouTube 视频时,甚至浏览移动网站时。根据我们的研究,搜索是发现应用的主要渠道:每 4 个应用用户中,就有 1 人通过搜索发现应用。假定一位商旅人士要在仓促之间飞往迈阿密,而且要找到住处。他打开 Google 搜索来寻找“迈阿密的酒店”,并且找到一个能提供本地酒店空余客房和短租房房源信息的应用。由于经常出差,所以他决定下载该应用,帮助他预订客房。

  对于本地类、科技类(例如寻找新款电子产品的评论)和旅行类(例如想要确认行程细节)应用而言,搜索引擎是一种尤为普遍的发现渠道。人们通过搜索找到自己心仪的本地类、科技类和旅行类应用的可能性,较平均水平分别高出 26%、59% 和 30%。

  

 

  搜索引擎对于发现应用同样重要

  让人们随处都能找到您的应用,包括在搜索引擎中人们不仅会通过搜索寻找新应用,还会因为看到搜索广告而下载应用。这是提升应用下载量最有效的广告格式之一:在智能手机上看到广告而下载应用的用户中,50% 表示自己看到的是搜索广告。由于消费者寻找和了解新应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营销者应当重新思考自己品牌所采用的应用宣传渠道。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利用搜索引擎来提升应用认知度。搜索广告不仅可以提升应用曝光率,还能增加应用下载量,因为搜索广告可以在消费者主动寻找应用时展示给他们。

  对营销者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必须确保,无论智能手机用户在哪里寻找与其兴趣有关的应用,您的应用都必须能脱颖而出。Statista[2] 的报告显示,目前可供下载的移动应用超过 300 万款,因此在如今应用泛滥的市场,这个因素就变得更加重要。

  

 

  影响应用下载量的广告类型

  如何让您的应用引人关注?

  您可以把应用推广的重点集中在专为下载设计的用户体验上,例如使用移动应用安装广告,以此来提升应用曝光率。这样,您的品牌便能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在他们寻找与您的应用类似的其他应用时展示出来。除了搜索,还应该扩大广告范围,采用各种能够增加应用安装量的广告格式,包括展示广告和视频广告,这样便可帮助人们在任何地方发现您的应用。

  例如,HotelsCombined 于 2014 年在移动应用营销战略中引入了 Google 搜索和 AdMob。该公司的应用可以针对世界各地的目的地对比数百个网站和应用提供的酒店价格,其下载量在 7 月到 8 月间增长了 150%,而每次转化费用却比其他任何网络都低 20%。通过投放 Google 搜索广告和展示性应用宣传广告,HotelsCombined 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人们发现它的应用。

  二、应用初次吸引和再次吸引用户是关键

  人们希望利用应用简化日常工作。人们更有可能使用有具体用途的应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应用可以简化人们的生活时,三分之二的人都会频繁使用该应用。例如,您可以在店内购物时使用Walgreens的零售应用来寻找优惠(包括特价商品和优惠券)。应用在客户购物的过程中很有帮助。事实上,一半的应用用户都会通过这种应用寻找商家或商品信息,甚至直接下单购买。 但另一方面,当用户完成交易后,还有可能立刻弃之不用。38% 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需要下载某个应用才能完成交易,他们有可能会照做。可一旦交易完成,半数人都会卸载刚刚下载的应用。

  那么,一个应用最初是靠什么吸引用户的?品牌应当如何确保用户反复使用自己的应用,而不是用过一次就卸载?答案很简单:证明应用的价值和功用。

  如果能提供明确的价值,品牌就不会被淹没在海量应用中。例如,为改善买家在店内的购物体验,Sephora推出了一款应用,该应用能让买家扫描所有产品,获取更多产品信息。该品牌还提供了“在线购买、店内取货”服务。Sephora 传递了一条明确信息:它了解客户在购买过程中的每个微时刻的需求。

  明确展示应用的价值

  需要借助一些刺激,才能让用户重新使用已经弃用的应用。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吸引应用用户重新关注您的品牌。在我们的研究中,有 30% 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能获得购物折扣,他们就会再次使用某个应用;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称,如果能得到独家内容或奖励内容,他们也会重新使用应用。旅行和零售应用尤其如此:受访者表示,如果能得到折扣或优惠券,他们就会再次使用某个旅行 (40%) 或零售 (47%) 应用。

  

 

  促使用户再次使用应用的因素

  移动应用互动广告

  移动应用互动广告有助于让用户想起应用的价值,吸引其重新使用您的应用。比如说,某人即将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一双跑鞋,所以她搜索了“女士跑鞋”。结果,她的智能手机上已经安装了一个购物应用,她去年夏天用该应用找到了一件超轻运动夹克。这个应用可以通过移动应用互动广告(涵盖搜索网络和展示广告网络)吸引她的注意力,让她想起该应用的存在,并提醒她关注跑鞋的打折信息。 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那就是在您的广告中添加深层链接。通过这种方式,移动应用互动广告链接就会指向您应用中最相关的部分。以刚刚提到的购物应用为例,深层链接可以将该应用内的女士跑鞋产品详情直接展示给那位马拉松参赛者。

  

 

  最终,通过在恰当的时间向您的受众群体展示与之相关的内容,品牌便可与应用用户保持有效联系。

  移动应用互动搜索广告内的深层链接

  反复吸引当今的应用用户 由于市面上的应用数量繁多,得到应用用户的关注比以前更加困难。正因如此,您的应用才需要脱颖而出(无论是在应用商店内还是在商店外),这样人们才能找到它,并反复使用它。要确保您的应用脱颖而出,就必须向用户明确展示它的价值,这比应用初始下载更重要。我们此次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您的品牌制定有效的移动应用营销战略,不仅能有效吸引用户,还能挽留这一群体,从而为您的企业带来巨大价值。

二 : 越来越LOW的营销格调,会毁了魅族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好感?

  魅族最近颇为热闹,热闹得让人觉得有些厌烦。先是魅族创始人跳出来炮轰小米跑分,称小米董事长雷军为“雷林嫂”;接着把新品发布会开到小米的场地。9月24日凌晨2点43,魅族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称,自己的网站遭受了混淆型DDOS的攻击,导致魅族官网近40分钟访问困难。

  这么多消息密集发生,不禁让人怀疑魅族的动机,是不是为新品PRO 5发布和销售铺路。今天的魅族,变得让人越来越陌生,它还是那个静心打磨产品的魅族吗?今天的黄章,还是那个做一心“梦想机”的黄章吗?

  

 

  小米的崛起,以及由此引发的配置大战,一度让颇有些傲气的魅族难以招架,大量核心员工跳槽竞争对手,风雨飘摇。辛亏,在魅族最危难的时候,获得了资本注入,将魅族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魅族推出低端机与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商对攻,重新回到消费者的视线中。

  资本拯救了魅族,让魅族得以缓过神来。今年上半年,魅族手机保持了快速增长,出货量为890万部,同步增长540%。在大环境不景气的今天,能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实属难得。好消息还在接踵而来,8月份,魅族销量达289万部,刷新单月销售记录。

  魅族逆势而上,取得好成绩,固然可喜。但是,魅族在口碑方面,已经大不如前。魅族给人传达的品牌感知,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魅族了。几年前,谈及魅族,它给人印象是一家有些傲骨的企业,不愿随波逐流,不甘平庸。那个年代,魅族虽然低调,却能给人惊喜,其独具气质的工匠精神,让人从心底里尊重它。

  笔者以为,魅族走了一条危险的路。今天的魅族,虽然拥有较大的出货量,但同时也撕掉了自己的标签,把格调拉得越来越低。被撕掉标签,意味着魅族失去了辨别度,从个性产品变成了大众产品。这不是竞争力,出货量也不会稳定,一定竞争对手推出更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魅族的优势将会被瓦解。

  一家手机企业卖产品并不难,但要获得尊重却并不容易。魅族将新品发布与小米搞在同一场地,除了节省成本,炒作的嫌疑也比较大。魅族给人感觉,仍然没有放下小米,处处针对小米而去,这不是一家成熟企业应该表现出来的。

  今天,绝大部分人购买魅族手机,已经不再是出于崇敬魅族,而是冲着价格去的。一家靠原本靠体验和情感经营产品和用户的企业,现在只能靠价格、靠事件炒作去拉动用户,魅族走了一条让人揪心的路。

三 : 兑吧CEO陈晓亮:运营的策略和能力将成为制胜利器

   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互联网人清醒的认识到,第一阶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头部流量重新回到优质开发者手中。以用户需求和服务为核心的第二阶段较量已经开始。

运营在互联网下半场作用凸显

     互联网刚兴起时,技术是绝对的行业门槛,技术可以快速实现产品从0到1的转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技术开始初步成熟,在技术背景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产品功能的强大、成为迅速拉开与竞品距离的利器。这个阶段产品经理尤为重要。接下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产品功能也日益完善。产品在同质化严重,差异性不明显情况下,谁能让用户产生共鸣,谁就能赢得用户的心,这个阶段,运营作用凸显。一个优秀的运营团队,可以根据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调整不同的运营策略,通过强大的执行能力驱动公司业务发展。

运营策略决定成败

     电商运营是所有公司当中最先关注并重视运营的,而阿里也成了运营的黄埔军校。无数的运营方法、创意营销案例都来自阿里。以11月11日为例,11月11日是2009年淘宝举办的促销活动,近年来11月11日已经演变成一场购物狂欢,并通过三屏互动实现全屏营销。在运营汪心里,双十一是一年里最盛大的电商阅兵,各家电商都会排兵布阵做出不一样的精彩。主场作战的阿里,更是会在每年的光棍节前后使出最全最新最酷的运营方式,营造最高规格活动氛围。在缺少卖点的存量市场背景下,阿里机智的提出了电商界极具逼格且首创的营销噱头——“双十一全球化”(包括全球买和全球卖)。这对消费者本身来说就是新鲜的,也给阿里的运营们带来更多的营销方式与更高的竞争壁垒。阿里的活动营销、类目营销、话题营销等,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有的营销模式,通过不同的营销工具串联到一起形成强大的传播量,最终收获了1207亿元。此外,其他电商运营的平台业界也都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同样社区运营也成为运营领域的黑马,豆瓣、知乎等因为抓住了用户的心从而实现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深度运营构筑企业核心壁垒

      企业需要在竞争中保持核心优势,运营将成为最不可复制化的行业壁垒。未来,用户价值才能驱动公司发展,而运营通过不断与用户的沟通,挖掘用户的核心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促使用户产生价值。从社区运营来看,运营的不可代替性将逐渐加强,例如豆瓣、知乎等,通过几年持续的发展,依然没有可以竞争的产品出现。

运营能力逐渐成为各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5年,运营的价值一直被行业低估,不受关注,但是随着电商运营、社区运营的持续发力,各行业看到了运营的爆发力,运营在公司的主动权将会变强,运营的综合实力也在逐年提高,运营所需使用的工具如《兑吧活动工具》,及运营学习的交流平台如《运营直升机》也开始日渐成熟,而Noms这种全国运营峰会,也为运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未来,运营必须绞尽脑汁去策划营销主题事件,去制造话题,去寻找更优质的渠道,输出优质内容……等等,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这些事情,依赖人的程度越来越高。显然,随着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及运营市场的快速崛起,未来运营行业将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 : 社会化营销请忘掉创意,先去和消费者沟通!

  

 

  21世纪初,美国商业营销协会会长也是《定位》的作者之一阿尔·里斯写了一本名为《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书,在书中作者认为当今大多数产品的宣传都将主要精力投入于广告创意中,广告创意的哲学似乎变成了只重视艺术形式而不管效果如何。作者接着强调,宣传若要有效需要消费者对产品的可信度而非创意,公共关系作为连接第三方(大部分是媒体)的纽带可以让你讲出自己的故事,并获得可信度。

  因此,公关应该先于广告而行,广告的任务是重复由公共关系在潜在顾客心目中塑造出来的印象,也就是说公共关系塑造一个品牌,而广告维护一个品牌。

  阿尔·里斯写这本书的时候,社会化媒体还在孕育之中,而当社会化媒体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传统广告走过的一切历史又在这里被复制了。

  社会化营销的重蹈覆辙

  当社会化媒体刚刚崛起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应该怎么做,于是传统广告的那些经验便被复制过来了——继续做创意,只是换个媒介。当杜蕾斯作为行业内第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被广为传播的时候,创意为王这一理念达到了巅峰,于是所有的社会化营销企业开始主导做海报创意,拍微电影,做品牌植入。

  这里面可以举出一些例子,比如碧浪的创意图片——创意非凡,可我看到后也只是赞叹一句便将鼠标滑轮向下滑了;比如六神花露水的微电影——趣味无穷,固然它可以收获大奖,但我看了以后也没有像看了一部优秀电影之后那种有一肚子话要说的感觉;比如天才小熊猫在段子中的品牌植入——非常搞笑,但这些品牌除了行业内人士,其他人真的会注意到吗?当然还有最难以衡量效果的有奖转发——它们的转评量通常不错,但带来真正有效的粉丝能有多少呢?

  

 

  有时候我们会在微博上看到很多“艺术品”,可粉丝对于这些艺术品却并不买账,他们甚至都不会费心去评论一下。社会化营销似乎在重蹈上世纪后半页美国的广告行业的覆辙——只重创意,不顾后果。好在社会化营销的转变并没像美国广告业那样经历漫长的半个世纪的等待,不少企业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另外一条路——沟通。

  2012年,地球人没有能够阻止海底捞的入侵,尽管有人曾将海底捞那令人咋舌的长达几十页的管理制度贴在知乎上,但依然没有其他企业能够学会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的什么?你学不会它基于服务和沟通的企业文化,这种服务和沟通是建立在真诚和尊重的基础上的,是长年累月而非一时半会的。

  如果说海底捞的服务和沟通给传统的营销行业上了一课的话,在社会化媒体上,同样有企业做出了标杆式的探索。

  三只松鼠——线上的海底捞

  2013年的某个时段,微博被一阵“松鼠之风”席卷,它的制造者是坚果类食品品牌三只松鼠。7月3日,金山CEO傅盛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长微博分析三只松鼠的服务,从包装、问候语、极致体验等角度称赞三只松鼠的产品和服务超出预期。

  

 

  这条微博最终被转发8000多次,并获得行业内不少人士的一致好评。一袋简单的坚果食品何以获得如此大的赞誉?这同样源于它的服务与沟通。“三只松鼠”系列的产品和包装都有卖萌的卡通松鼠形象;店铺的客服名字都叫“鼠某某”,管买家们叫“主人”——这便一下将顾客推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在送给顾客的包裹里,三只松鼠放置了果壳袋、湿巾、封口夹等物品,做好每一个细节,并且其口袋上的问候语也温暖人心,比如果壳袋子上的提示是:“主人,我是鼠小袋,吃的时候记得把果壳放进袋子里哦。”

  在微博上,三只松鼠官微的原创微博并不多,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与网友沟通上。三只松鼠在微博上时不时会转发一条@他的微博并与顾客卖萌互动,除此之外,它最大的工作是主动与顾客沟通,一旦你在微博上提到三只松鼠,它便会很快来与你对话,当然说话前都会加上一句“主人。。。”

  

 

  为了做好与顾客的沟通,据说创始人章燎原还亲自编写了一个上万字的“松鼠客服秘籍”,学习这些“秘籍”的客服都是85后和90后,章燎原说自己对这些年轻人的管理风格是“信任和授权”——这与海底捞的服务理念不谋而合。

  三只松鼠在2013年的双十一以全天售出220万袋食品,创造出3562万的日销售额稳坐天猫全网食品电商销量第一的宝座。就像海底捞,三只松鼠的成功难以复制,它的成功同样有赖于基于优质服务和沟通的企业文化。

  在社会化媒体上进行用心、有效的沟通,就像在传统广告业公关先行的策略,用有效的沟通建立品牌在受众心中真诚、热情的形象,然后再用创意来丰满这个品牌形象,这其实才是社会化营销的正途。

  有效沟通能抚平危机吗?

  有效沟通对于社会化营销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这种策略在解决公关危机方面同样将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2012年,当罗永浩将苗头对准西门子的时候,西门子竟没有一个人和罗永浩进行有效(“有效”二字是关键)的沟通,直至最终罗永浩在西门子大楼前上演“大锤砸冰箱”的行为艺术。在整个过程中,西门子并非没有机会救赎,罗永浩曾多次在微博上或私下告诉西门子应该怎么做,若这期间有一个人能够和罗永浩有效沟通并听取罗永浩的意见,那么结局也许就不会如此悲剧。可西门子高高在上,一副“我一个跨国公司岂能受你一个消费者摆布”的样子,于是最终,悲剧无可阻止地发生了。

  试图用有效沟通来抚平危机的最近一个品牌是蒙牛——没错,就是那个曾经多次出现重大安全问题的蒙牛。对于蒙牛这样一个品牌,它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信任危机,如果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不信任,那么你纵使做再多的广告,做再好的创意都打动不了他。如果没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也许蒙牛与消费者的沟通机制最多也只限于邀请消费者参观工厂,但社会化媒体——这个生而为沟通的媒体的出现让蒙牛有了更多的机会。

  2013年蒙牛在网上搭建了“你的疑问,我的责任”网站,并在其后开通蒙牛微客服微博以及微信客服公众平台。任何消费者消费者只要在三个平台中的任何一个提出关于蒙牛或者牛奶的问题,都会收到回复。截止12月,蒙牛网页、微博和微信三个平台累计接已收信息2万多条,互动频次约4万多次。这个量相对于一个能否辐射几十上百万的人群的传统广告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你要明白在这里几乎每一次沟通都是精准的、一对一的并且充满价值的,这与传统广告辐射量大但真正关注的人少的情形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次有效的沟通的价值绝对大于一百次无效传播。

  

 

  无论从名称还是从模块来看,蒙牛的“你的疑问,我的责任”平台都像是麦当劳“our food, your questions”的中国版,这或许正是蒙牛对麦当劳开放、坦承和沟通的学习——只不过它还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社会化媒体。(具体见《社会化时代,请将品牌还给消费者》)

  “蒙牛的牛奶安全吗”?也许每一个对于蒙牛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对于这个无法用三言两语讲清楚但却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问题,当然不能用“安全”二字来回答,只有在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下,一点一滴地解决消费者的疑惑后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有效沟通能抚平企业危机吗?只要这样的沟通能够持续下去,那么品牌形象的改观是必然的,当然这个过程是积水成渊的过程,而这这一切也必须在用心真正做好产品的前提下。

  2013年社会化营销的局面已经发生了改观,以前说到社会化营销的标杆时,也许杜蕾斯、宝马会脱口而出,而今当我们再次说到社会化营销时,谈论的很可能是黄太吉(当然除了它拉黑异议者的错误行为)、三只松鼠。以往我们更加看重的是传播,而今我们越来越发现沟通的重要。

  某种方面来说,在社会化营销领域,沟通第一、创意第二是对传统广告领域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理念的延续。去和消费者沟通,正是在塑造品牌形象的最重要举措,也许这样的沟通是费时费力的,但只要常年这么坚持下去,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形象必将大为改变。

五 : B2C营销杂谈:免费策略和付费策略

  一直以来,很多公司为了节约资源,推广模式一般采取获取免费流量型(最典型的是seo,其他的如信息发布式等等),其中seo的确是吸引高质量流量来源的推广模式(以重点关键字排名为目的的中小型企业站或以海量内容获取大量长尾关键字流量的大型电子商务站点)。

  然而真正让企业有竞争力,发展迅猛的推广模式不应该只局限于此。大家都知道seo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达到理想的排名效果。如果竞争激烈的话,很可能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一些。免费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控制的,因为搜索引擎会在不断地调整算法,网站排名自然会有所波动。免费流量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时间恰恰是最宝贵的。付费流量却是最容易得到的,虽然他需要金钱去购买,但只要你能够掌握广告投放金额和收益之间的规律,那么流量对你而言只是金钱可以轻易获取的一个工具而已。免费流量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时间恰恰是最宝贵的。付费流量恰恰是最容易得到的,虽然他需要金钱去购买,但只要你能够掌握广告投放金额和收益之间的规律,那么流量对你而言只是金钱可以轻易获取的一个工具而已。

  付费流量的优势在于稳定、快速、大量,当然他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付费。付费推广让很多人产生抗拒,他们会觉得,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省一些就省一些,不是还有免费流量可以获取么,那我何必花那冤枉钱。所以很多公司就在免费推广下缓慢前进或停步不前着,然后慢慢被其他快速发展公司所超越所淘汰。有的人会说,这个竞价推广或者其他门户广告我们曾经做过的,效果也不咋的,所以我们就不再做了。其实很多公司都试过百度竞价或google广告,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付费得到的回报非常不理想。其实大致原因有几点:

  1 关键字选择不当

  2 竞价宣传描述语句不当(即广告表现形式)。

  3 LP页(landingpage广告到达页)不能激发购买欲望。

  4 你的产品根本不适合做竞价(即产品利润过低)。那么我要质疑当初网站策划阶段赢利模式是否认真考虑。

  那么针对这几点我们该注意如何改进呢,说说我的个人建议。

  1 不要只注重宽泛的关键词,长尾关键词往往更容易带来意向客户。

  2 通过学习、调整逐步优化自己的广告形式。

  3 请参考提升b2c流量转化率的相关文章。

  4 重新审视研究赢利模式

  优良的付费流量渠道应该是当你每花出100元钱,你可以得到150元(一定是大于100元)的定单收入。竞价模式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必须经过精心的测试分析,在关键字选择,广告语设置,投放时间等方面有可行性的方案。

  个人觉得另外一种更好的模式就是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当别人帮你卖出一个商品后,他会得到几%的提成,这样的推广模式在国外很流行(国人网赚操作的cj,cb项目),在国内也越来越成为主流(alimama的淘客)。CPS模式极大地降低了b2c运营者即广告主的操作风险。

  要想快速发展,快速赢利,就该稳中求变。在积累免费流量的同时,拓展优良的付费流量渠道。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推广之道。

  马云同志曾说过,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因为这需要时间(当然也意味着金钱)去做代价。

本文标题: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略-移动应用营销分析:消费者如何发现和使用应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360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