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课文9、寓言10、惊弓之鸟11、画杨桃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三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3、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4、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5、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6、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话8、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9、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10、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11、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2、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3、理解老师和父亲说的话。4、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5、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课题:9、寓言二则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难点: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准备:挂图和学习资料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导入:1、请同学们读这两个成语。出示: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2、谁能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3、第一种情况:学生说不清楚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两个成语故事,了解它所包含的意思。 第二种情况:学生说得清楚 ①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到它的意思的? ②评价:提前学习是个好方法,它可以让你变得更博学。 ③希望了解这两则成语故事的同学能成为小老师,帮助大家学会这两则故事。学生自由读、教师指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生:听过这个故事。生:提前看书,学习过。通过要学习的成语,引出学生学习的需求。3分二、初读1、第一遍阅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注释或字典,正确朗读课文。比比谁最先达到要求。 检查: (1)寓言二则 盘缠 硬 街坊 (2)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那只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评价。 2、第二遍阅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两则寓言故事,比比谁读得最好。 检查:每人读一句,读得最 好,做到正确流利的学生免做当天的朗读作业。学生认真读书,用自己的方法记生字。 学生自由读、集体读、比赛读 学生自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做到正确流利。 学生读两则寓言故事。 扫清文字障碍,能过读准生字生词。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过正确的断句停顿。 10分三、自学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困生。学生自学课文,进行画批。(1)不懂的地方 画横线打?(2)查字典,简单注明意思。(3)读后想法或感受。帮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8分四、互学1、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进行交流。教师注意听学生发言,对于问题要及时引导。2、 补充:(1)在巡视中发现的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或理解。(2)根据文中意思进行词语转换,意思不变。(窟窿 硬 盘缠)联系课文,说说“亡”和“牢”的意思。画出南辕北辙。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同时记下解决不了的问题,下节课解决。引导学生互学有价值的问题,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10分五、练字1、小组集体研究怎样把生字写 得和书中一样工整、漂亮。 2、奖励:小组成员都写得很好的 免写一遍。小组成员互相研究、观看田字格里生字起止笔位置。鼓励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听取他人建议的习惯。 8分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导入:1、读课文比赛。要求:正确流利2、听写8个词1个多音字。² 学生自愿举手参加比赛,加分。² 评价检查上节课学习的成果。 6分二、读中悟 悟中读1、选择一则寓言故事,细致阅读,说说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是从哪读出来的? 2、交流阅读体会 3、重点体会 (1)亡羊补牢中不同人物的心理 (2)你怎样看待南辕北辙中那个去楚国的人,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4、谈谈你对寓言故事的感受。 5、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两则寓言故事。² 阅读方式:一人、同桌、小组 ² 读课文 ² 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从哪读出来的? 分寓言故事进行交流 ² 细致的体会两则寓言中不同的人物给大家带来的思考。抓重点词句。 ² 把你的理解(或感受)读出来。 (1)体会读 (2)评价读 学生自由发言。 深入的阅读两则寓言故事,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一步体会寓言中语言文字 27分三、课外延伸1、各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寓言故事。 2、各小组介绍一两个比较有意义的寓言故事。² 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收集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及大意。 ² 填写记录表。 ² 小组交流。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量 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7分板书: 9、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课后小结:课题:10惊弓之鸟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教学难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成语故事,它的名字是:《惊弓之鸟》。 2、看到故事的题目,你知道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故事,了解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通过要学习的成语,引出学生学习的需求。2分二、初读1、第一遍阅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注释或字典,正确朗读课文。比比谁最先达到要求。 检查: (1)惊弓之鸟 大雁 打猎 拉弦 悲惨 作痛 裂开 愈合 (2)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评价。2、第二遍阅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两则寓言故事,比比谁读得最好。 检查:每人读一句,读得最好,做到正确流利的学生免做当天的朗读作业。学生认真读书,用自己的方法记生字。 学生自由读、集体读、比赛读 学生自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做到正确流利。 学生读这则成语故事。 扫清文字障碍,能过读准生字生词。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过正确的断句停顿。 10分三、自学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批。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困生。学生自学课文,进行画批。 (1)不懂的地方 画横线打? (2)查字典,简单注明意思。 (3)读后想法或感受。 帮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8分四、互学1、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注意听学生发言,对于问题要及时引导。 2、补充: (1)在巡视中发现的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或理解。 (2)这则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同时记下解决不了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用简单、明白的话表达引导学生互学有价值的问题,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10分五、练字1、小组集体研究怎样把生字写 得和书中一样工整、漂亮。 2、奖励:小组成员都写得很好的 免写一遍。小组成员互相研究、观看田字格里生字起止笔位置。 鼓励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听取他人建议的习惯。8分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导入:1、读课文比赛。 要求:正确流利 2、听写10个词。² 学生自愿举手参加比赛,记加分。 ² 评价 检查上节课学习的成果。 5分二、读中悟 悟中读1、细致阅读这则成语故事,说说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 2、阅读体会 3、重点体会魏王和更羸的不同想法。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5、编排课本剧《惊弓之鸟》。² 阅读方式:一人、同桌、小组 ² 读课文 ² 用“——”画出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 用“~~”画出更赢的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 ² 交流学习成果 思考: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当时魏王和更羸的对这个说法的态度一样吗?你从哪读出来的?² 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 要求:读出自己的认识。 ² 分角色朗读课文。 ² 评价朗读。 ² 分工。(每人都有角色) ² 根据成语故事大意编排课本剧。 ² 展示交流。 ² 评价深入的阅读这则成语故事,体会更羸准确的判断。 鼓励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涵。 积累词汇 培养学生表现语言文字的兴趣。 4分 5分 10分 4分 12分板书:10、惊弓之鸟
不用箭 只要拉一下弓 大雁就掉下来 魏王 更赢信不过 试一下 大吃一惊 不是本事大 奇怪 惊弓之鸟课后小结:
课题:11、画杨桃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话。 2、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教学重点:理解老师和父亲说的话。教学难点:理解老师和父亲说的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复习已学,感情朗读² 请你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是怎样评价“我”的画的? ² 老师看到“我”画的杨桃,几次向同学发问,同学是怎样回答的?请你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出示对比朗读,体会感情不同) ² 听了同学的话,老师是怎样说的?读课文想好后,回答问题。 读中找,并有感情地读出来。 读句子,体会感情的不同。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说的话。复习内容, 对比朗读, 体会感情。12分二、结合疑点,体会句子² (出示父亲和老师所说的话)边读边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板书:实事求是² 老师的话有哪几句和父亲的话不相似,又是什么意思? 板书: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² 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呀!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老师所说的话吧!自读后说出:父亲和老师的话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自读后说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1)自己练习 (2)指名背诵对比找异, 感悟道理。 练习背诵, 加深感悟。15分 8分三、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 ²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诗人写庐山,就写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² 自由发言(可以想到什么说什么)自由发言, 体会交流。5分板书: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教学准备:卡片、挂图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导入:1、有一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天,画师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在同样大小的一张上画骆驼,看谁画得多?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画了起来。到底谁画的多,请你来读一读《想别人没想到的》。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分二、初读1、第一遍阅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注释或字典,正确朗读课文。比比谁最先达到要求。 检查: (1)恰好 连绵起伏 (2)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评价。 2、第二遍阅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两则寓言故事,比比谁读得最好。 检查:每人读一句,读得最好,做到正确流利的学生免做当天的朗读作业。学生自由读、集体读、比赛读 学生自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做到正确流利。 扫清文字障碍,能过读准生字生词。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过正确的断句停顿。 8分 三、自学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批。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困生。学生自学课文,进行画批。 (1)不懂的地方 画横线打? (2)查字典,简单注明意思。 (3)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学。 (4)读后想法或感受。 帮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8分四、读中悟、悟中读1、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注意听学生发言,对于问题要及时引导。 2、补充: (1)在巡视中发现的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或理解。 (2)三个徒弟是怎样画的? (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再读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用“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个题目。 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同时记下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用三种不同的线段画。 ² 分段读课文。 ²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互学有价值的问题,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的习惯。15分五、练习1、 找出描写山峰的词语。2、 词语替换(1)这不恰好表明有不尽的骆驼吗?( )(2)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3)若隐若现( )进行语文知识训练 8分板书: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胆想象 学会创新 课后小结:课题:语文园地三课时:4课时教学目的: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准备:挂图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谈话引题,激发说话兴趣 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激发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2分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要求: ² 可以说自己的性格、爱好…… ² 说真话,说实事 ² 注意听别人说,能做出评价读清要求(自己读、同桌读)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6分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² 自己想清要介绍的内容。 ² 分小组交流。 ² 评一评。组织语言, 分组交流。12分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总结:希望今后我们相互了解,愉快相处。² 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² 师生共同评议。交流学习, 评价欣赏。15分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读一段话: ² 你觉得这段话的自我介绍怎样? ² 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2、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边听边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自主习作。确定习作内容,自主习作。10分 30分二、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 2、 3、班级交流,师生评价。 评价标准: ² 是否写出自己的特点。 ² 语言是否通顺。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读给同伴,听评价,再修改。 根据标准听习作,评习作。评价学习, 修改提高。30分三、教师选读优秀习作。欣赏优秀文章。欣赏学习10分第四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我的发现 1、读书中的句子,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2、加深体会 3、游戏: 教师说一句肯定的句子, 4、拓展练习。相互交流。 一人读一句,再体会。 说一句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同桌互相说句子。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反问句)10分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2、读读背背 ² 读句子。(读熟) ² 说说共同的特点。 ² 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比一比,谁找得快,找得准! ² 读准字音 ²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² 抓特点,记牢积累比喻句。 积累谚语。15分三、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提示: ² 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² “珠”指什么?还给了谁? 3、根据理解练习讲述。² 自己读,读准字音。 ² 同桌合作,读正确。 ² 相互检查读。 根据提示交流如何理解? 比一比,谁讲述的清楚?理解故事, 积累成语。15分课后小结:二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三 : 94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7单元
第七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四篇课文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爱国情怀。《我不能忘记祖国》通过讲述15岁的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问题的班会上,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以及她强烈的爱国热情。《卢沟桥》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美观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让我们知道了它还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桥。《古诗两首》中《从军行》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塞下曲》借用汉代李广将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民族英雄戚继光》通过记叙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倭患,组建军队,抗击倭寇的故事。赞颂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的33个生字,认识29个生字。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通过本单元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懂得爱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阅读本单元的同 时,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3.通过语文百花园的训练,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讲故事的能力和认真听别人讲故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l、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2、通过本单元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懂得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难点:
在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四、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教学要放手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3、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2、师生共同搜集诗人王昌龄、卢纶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宋庆龄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资料;搜集有关卢沟桥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六、课时划分:
预习《我不能忘记祖国》《卢沟桥》1课时,学习《我不能忘记祖国》1课时,学习《卢沟桥》1课时。
预习《古诗两首》《民族英雄戚继光》1课时,学习27《古诗两首》2课时,学习《民族英雄戚继光》1课时。
学习《语文百花园七》4课时,测试、讲评2课时。合计:1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第 课、第 课的预习情况。
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它读好。
2、通过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简介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4、其他作业:
第 课
第 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预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交流其他作业: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分小组批改。
四、作业。
课下朗读这两篇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我不能忘记祖国
教材分析:
课题“我不能忘记祖国”出自宋庆龄之口,这是她的肺腑之言。课文讲述了15岁的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问题的班会上,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她对祖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课文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我不能忘记祖国”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教学目标:
1、会写汉字:庆、州、讨、估、洲、史、眉、亿、仁、悠、忧、虑14个生字,认识:庆、资、索、估、淘、汰、锁、亿、仁。掌握词语:讨论、估计、亚洲、历史、双眉、亿万、仁人志士、悠久、无忧无虑。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宋庆龄说的两句话的意思。
课文重点:宋庆龄说的两句话。
感情朗读训练点: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部分的内容,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读说结合训练点:结合课下收集的材料,谈一谈当时人们为什么把中国比作东方睡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3自然段,从宋庆龄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从这儿你发现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心里始终想着祖国、她是个爱国的人)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她心中始终装着祖国?请大家再读课文。
3.引导学生找到第7自然段:
宋庆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4、引导学生找到第3自然段,并读一读。
(l)想一想:那位美国学生当时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吗?自由练读,然后找同学试试,通过比较评价读出那位美国学生的傲气和对中国等“所谓的文明古国”的蔑视。
(2)你从她的话语中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3)从你收集的资料中能看出当时的中国贫弱落后吗?(教师补充资料)
(4)听了美国学生蔑视我们的话语,想想当时的中国,大家的心情如何?
5.在异国他乡,在当时特定情境下的宋庆龄一定比我们更难过,更痛苦,更悲愤。 她当时会怎样向这位美国学生,向她的同班同学讲述文中的这番话呢?
(1)自己试着读读6、7自然段。
(2)准来试试?(评价:他读得怎样?哪个地方读得好?你想怎样读?说说你的理由,请试一试?谁能读得更符合当时的情境,更符合人物的特点?必要时教师可范读)
(3)同学们,从宋庆龄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答:体会到她很爱国,对祖国充满信心。)
(4)这段话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果有,就处理,如果没有,教师就定向质疑:你们都读懂了,老师还有问题不明白,能帮帮我吗?
“仁人志士”是指的什么样的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努力奋斗的人)
为什么有人把当时的中国比作一头东方唾狮昵?(联系当时的中国贫弱落后体会,并从中体会出宋庆龄等仁入志士对中国这头东方睡师的无限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5)中国这头睡狮,现在是不是已经悄悄醒来?(让学生通过两三个实例证明)
是啊,中国这头睡狮正在悄悄醒来。相信这个有着“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一定会再现她昔日的辉煌!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七自然段。
6、宋庆龄当年为维护祖圆的尊严,勇敢地站起米反驳美国同学的谬论。是啊,她的心中始终装着祖国。不论走到天涯海角?还是存异国他乡,不管是在艰苦的战争时期。还是在建国后的和平年代,她都始终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她那深深爱国情,拳拳赤子心。让我们把宋庆龄的这句话铭记在心里,将来不论你走到哪里,都要做到。
朗读全文,体会宋庆龄的爱国情怀。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你想对宋庆龄说些什么?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记忆字形,观察特点。
庆、州、讨、估、洲、史、眉、亿、仁、悠、忧、虑
2、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想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师重点指导:洲、眉、悠、虑。
4、学生在田字格里试写,师巡视指导。
六、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我不能忘记祖国
宋庆龄 无限的希望
坚定的信念
(生字条)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卢沟桥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美观的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课文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卢沟桥科学的设计、美观的造型及桥东的碑亭。 课文第5自然段,讲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会认以下汉字:卢、郊、拱、堤、损、坦、阅、碑、侵、馆。会写汉字:卢、郊、设、型、组、损、宽、坦、侧、栏、皇、燕、攻、抗、馆。掌握词语:卢沟桥、郊区、设计、造型、组成、完好无损、平坦、两侧、石栏、皇帝、攻击、反抗、纪念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
难点:理解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 课文重点:2-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第2、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卢沟桥图片
94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7单元_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观察家乡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交流、品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讨论:卢沟桥在哪里?它是在什么时候建造的?
你觉得卢沟桥怎么样?历史悠久
朗读体会其历史悠久。
2、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这一段是围绕什么写的?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找出有关句子划下来。
(3)体会卢沟桥设计科学
指名读卢沟桥设计科学的语句。
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 16米,长的 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朗读体会。
(4)体会卢沟桥的造型美观。
指名读卢沟桥的造型美观的语句。
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刻着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京八景之一。
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朗读体会。
看看这些不同姿态的狮子,你联想到什么?
你还想象出哪些形态的狮子?
再次朗读体会其造型美观。
(5)“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
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4-5自然段。
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每年7月7日,我国人民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展纪念活动? 学生读书后回答。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观察校园的亭子,仿照第二自然段,写出它的样子。
学生自己练习。
指名介绍。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记忆字形,观察特点。
卢、郊、设、型、组、损、宽、坦、侧、栏、皇、燕、攻、抗、馆
2、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想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师重点指导:郊、设、组、损、坦、栏、攻、抗、馆是左右结构,不要写得过宽,宽、皇是上下结构,不要写得过长。
4、学生在田字格里试写,师巡视指导。
六、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卢沟桥
历史悠久
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具有历史意义
(生字条)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第 课、第 课的预习情况。
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它读好。
2、通过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简介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4、其他作业:
第 课
第 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预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交流其他作业: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分小组批改。
四、作业。
课下朗读这两篇课文。
第5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有两首古诗组成。《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塞下曲》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纶。
《从军行》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棱。会写生字:孤、遥、塞、棱。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阅读、背诵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文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感情。
感情朗读训练点:体会意境,领悟诗情,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
读说结合训练点:谈一下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收集古代边塞诗。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
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准字音,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交流识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六、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从军行
环境艰苦
英雄气概
决心坚定
(生字条)
第6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有两首古诗组成。《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塞下曲》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纶。
《塞下曲》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是诗人对边塞将领的赞颂。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棱。会写生字:孤、遥、塞、棱。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阅读、背诵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文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感情。
感情朗读训练点:体会意境,领悟诗情,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
读说结合训练点:谈一下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收集古代边塞诗。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指名读。
94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7单元_三年级语文教案
2、自读思考。
(1)指名读,划出表示时间的词。(夜、平明)
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结合诗句想象:平明来到现场,将士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想?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4、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将军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交流识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六、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塞下曲
草惊风
赞将军
夜引弓
石棱中
(生字条)
第7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民族英雄戚继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组建军队,英勇抗击倭寇的故事。文章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戚继光是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2、会认以下生字:盗、浙、腐、训、律、倍、谋、占、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戚继光是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难点:明白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的原因。
课文重点:2-5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3-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读课文说一说,戚继光为什么要组建、训练戚家军;从哪方面看出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1、通过初读课文,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①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②同学之间互相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通过再次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3、谈谈读了文章后的感受。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搜集英雄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默读思考。
(1)戚继光为什么要组建、训练“戚家军”?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2)为什么说戚继光是一位民族英雄?
2、组织交流、讨论、体会戚继光的爱国、英勇、很有智谋。
(1)从戚继光组建、训练戚家军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为国担忧,为百姓为民族安康着想的民族精神。
(2)通过戚继光英勇作战,表现戚继光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
(3)让学生复述戚继光用智谋与敌人作战的两次战例,明白戚继光是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有勇有谋的将领。
3、速读课文,画出概括写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的句子,看看这句话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戚继光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质疑、释疑。
五、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28 民族英雄戚继光
侵略——反抗——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民族英雄
(生字条)
课题:语文百花园
教材分析:
“语文百花园七”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七项内容。“语海畅游”安排了两项,一是“汉字真有趣”,二是补充句子的练习。“积少成多”要求读、背爱国名言和积累带有“国”字的成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阅读平台”要求阅读的短文是《小英雄于连》,“能说会道”栏目紧密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讲自己的故事的话题。“笔下生辉”安排了写想象作文的训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读“辨字歌”,掌握辨析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学习照样子补充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读背爱国名言和采集带有“国”字的成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阅读短文《小英雄于连》,明确于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4、通过故事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提高习作练习水平,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
积少成多、我的采集本
预习要求:收集成语,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时间:5课时
第8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的知识花朵,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分项训练
(一)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1)出示同音形近字“宵”与“霄”,说说两个字的异同。
(2)组词,在词语中发现两个字在使用上的不同,交流区别两个字的有效方法。
(3)读辨字歌,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2、学习第二题(补充句子)
(1)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句子,学生读、思/议:每个句子分别讲了几层意思?用什么词语把这几层意思连在了一起?几层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第一句讲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和“戚继光很有 智谋”两层意思,用上“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表示意思上更近一层。)
(2)学生在补充完整课本上的句子的基础上,用带点的词语口头造句。
第9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读背背)
(1)学习第一题
出示课本上的爱国名言,指名读,做到读正确、通顺、流利。
(2)交流自己知道的或收集到得有关三个名人的信息,谈谈对三句名言的感受和理解。
(3)熟读成诵。
二、学习《我的采集本》
(1)读六个带有“国”字的成语,查阅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他们的理解。
(2)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组写出带有“国”字的成语多?
(3)交流对所写成语的理解。
(4)把带有“国”字的成语抄写在采集本上。
三、学习《阅读平台》
(1)默读课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2)思考:人们为什么给于连塑铜像?于连是怎样一个小男孩?
(3)再读课文,看看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了什么?几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回忆自己准备讲的故事,做好在班级里讲的准备。
二、在小组里讲自己准备的故事,要求:
1、要用普通话讲述,注意把重点讲清楚。
2、听故事要认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别人交流;
3、小组内每一个组员讲完后,评选出小组最佳故事能手,大家帮助他出谋划策,把故事讲好,代表小组参加比赛。
三、举办班级故事会:
1、小组代表讲故事,全班听、评。
2、全班评议,评出班级“故事大王”。
第七单元作文
题目:想象作文
第10课时
一、习作要求:
1、以现实生活为依托,选择素材,写一篇想象作文。
2、发挥奇思异想,想象要奇特。
二、习作指导:
1、谈话导入
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放开我们的思维,写出我们心中所想。
2、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将重点部分说的详细些。
4、经典点评
师生评出学生的最佳创意。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打草稿。
师巡视指导。
四、初次评改:
94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7单元_三年级语文教案
1、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2、学生互读作文,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五、修改草稿。
六、誊写。
第11课时
一、讲评:
1、讲评学生作文的总体情况。
2、回顾上次作文的习作要求。
3、选择本次作文比较好的同学的作文,让这位学生大声读出。 学生评价,说一下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努力?
4、选择有共性问题的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
学生评价
这篇作文有什么问题?
需要怎样修改?
5、小组内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再次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 16 -
四 : 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3课件
大场中心小学 赵绪文
1
ten
? Show ? Show ? Show ? Show ? Show
me me me me me
1 3 5 7 9
and and and and and
2. 4. 6. 8. 10.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1.Look and guess
2.How many fingers?
I can see…
How many …can you see?
twelve
How many …can you see ?
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
How many … can you see?
你能看见多少……?
I can see…
1.Count from 1-15
2.Guess age
Homework supermarket
? 1.Copy the words 11—15. ? 2.Practise the dialouge with your deskmates. ? 3.Write down the lucky numbers about the other countries ..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