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独家首测:腾讯做了个简版 QQ,体验如何?
作者:周芷蔚或许你也遇到过:
明明想找别人沟通工作,却一不小心点开了好友状态消息,回过神来忘了自己本来在干什么。正在沉迷工作不能自拔,突然收到 QQ 的推送消息,点开却发现是娱乐八卦新闻,心情瞬间掉入谷底。或许你和我一样,只想要一个高效、无广告、清爽的聊天协作工具,让自己效率爆棚,早早下班。那么,好消息来了。腾讯做了一款叫 TIM 的办公专用轻聊版 QQ,满足你的需求。
尽管 TIM 在 3 月 1 日才正式上线,但 AppSo(微信号 appsolution)已受邀提前进行测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TIM 的体验如何。
(从 3 月 1 日起,你可以到 office.qq.com 直接扫码下载 TIM 的正式版,包括 iOS、Android 以及 PC。Android 的朋友现在就能抢先体验,在 appsolution 后台回复「0224」直接获取下载安装包。)
比 QQ 更轻,但比 QQ 还多了点光是从界面上来看,TIM 比 QQ 更清爽了。移动端的 TIM 把 QQ 的「动态」替换成办公所需的实用功能,显得更为简洁:
而 PC 端的变化则更大,Windows 版的 TIM 和 Mac 版的 QQ 十分相像,把我们熟悉的 QQ 聊天列表,变为一个窗口式的固定弹窗。TIM 删除了 QQ 空间、动态、厘米秀、游戏等和工作无关的功能,提供了一个高效沟通的氛围。那它保留了什么?答案是,那些能让你高效工作的功能:
群投票、邮件、转账、位置、文件传输;
批量整理不常用的好友和同事,归到一个组里;
当然少不了语音通话和视频功能,远程开会再方便不过。
TIM 的邮箱可以添加除 QQ 邮箱以外的邮箱
除了「删繁就简」,TIM 还新增了几个适用于办公场景的功能:
名片夹
收藏夹
多人在线编辑
日程会议添加
详细的功能剖析会在下文展开说。所以,TIM 用着顺手吗?好了,AppSo(微信号 appsolution)带你熟悉了一下 TIM 的功能,聪明的你或许已经发现:TIM 和 QQ 的使用逻辑一致,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轻聊版」QQ。因为 TIM 使用了 QQ 的账号体系,所以你可以直接使用 QQ 账号登录。登录之后,你的联系人、消息、群、多人群聊和关系链相关的数据,都是双向同步的。也就是说,你原有的好友关系和消息在 TIM 和 QQ 是共用的,完全不用操心迁移的问题。和平时我在 AppSo(微信号 appsolution)用的团队协作工具 Slack 相比,TIM 有几方面是我比较喜欢的:1. 多人在线编辑文档,同样文档不再反复传看了这张图,或许大家都会回想起一些恐怖的经历……
同一个文档传来传去,还得编号,改几个错别字又要重新发一个文档,到最后哪个是最终版本都搞不清了。有了这个多人在线编辑文档就方便多了,不仅可以避免文件互传的麻烦,还能同时在线编辑,效率大大提升。这个功能目前支持 Word 和 Excel,能满足日常的办公使用需求。你可以当成休假统计或工作周报这样用:
和 Excel 表一样,在线 Word 文档也能实时编辑和保存: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文档都会对应一个特定的分享链接,知道链接的人都可以访问。2. 无论哪台设备登录都不会丢数据有时 AppSo(微信号 appsolution)内部也会用微信来沟通。微信有一点让我很心疼:每次登出后聊天记录都会不见,还得回到手机上慢慢翻。有一段时间换着好几台手机来用,根本不知道聊天记录在哪个设备上……
TIM 能多终端同步,无论你是 iOS、Android 还是用电脑登录,你都能方便地找到历史记录,节省无数时间。3. 传文件超快,还没有大小限制TIM 用的是 QQ 的底层技术,传文件的速度就一个字:快。经 AppSo(微信号 appsolution)实测,一个 1.2G 的大文件,在 3 分钟内就能传输完成,不用心塞地看着进度条像蜗牛一样缓慢挪动。
每次传 PSD 类的大文件时,特省心,不用受限于微信客户端传文件的大小限制,也不用在邮箱慢慢上传附件。更重要的是,上传 / 收到的文件可以和微云连通,重要的文件可以直接储存在网盘,随时找回来。4. 还有几个新增的实用小功能日程日程功能在移动端的「我」页面即可找到,你除了能记录下当天的日程定时提醒外,还能直接向好友约会议时间,让工作更有条理。
名片夹点击「名片夹」,把名片拍下来,TIM 就会运用 OCR 技术扫描名片,直接把联系人信息存好,查找超方便。收藏重要的文字、语音、照片、位置,丢进收藏里找起来不费劲。经过一番体验,AppSo(微信号 appsolution)觉得,TIM 作为一个轻聊版的 QQ,十分适合重沟通轻社交的朋友。简单来说,如果你只想用 QQ 满足日常办公需求,或是自认为已经「不再年轻」经不起 QQ 太多功能的折腾,那么 TIM 会是你最好的选择。最后的话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 QQ 号。QQ 从小伴着我们成长:QQ 空间、说说、厘米秀…… 它一直是年轻的、社交的、娱乐化的。但我们会长大,步入职场,有些功能再也不会打开。所以有人说:「QQ 是小孩用的,微信是大人用的。」但是,用过微信的都知道,它无法漫游聊天记录,传文件也有限制,群组讨论功能不突出,用来办公还真不顺手。TIM 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无法离开 QQ 的强大功能又觉得太繁琐」的尴尬。
正在用 QQ 的你,会去下个 TIM 来试试吗?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61阅读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广告二 : 版权风暴:腾讯如何在正版消费市场赢得先机?
比起百度和360这样有爆点且狗血的周期性纷争的新闻而言,或许之前一条关于腾讯的消息却意外地被大多数人忽视了。
和集英社的合作使得腾讯拥有了包括《火影忍者》、One Piece以及《银魂》等在内的漫画作品在国内的电子版版权,不止如此,腾讯同时还和游戏《火影忍者》的开发商万代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在2014年推出该作的网络游戏版本。
也许这条消息可以浓缩成媒体通稿中那句冠冕堂皇的话:
“风林火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代表一种被双方认同的着眼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方式
然而我们注意到的是,腾讯似乎已经借着”版权“这个冠冕堂皇的名号为自己在中国互联网激烈的战场上建立起了坚固的阵地工事。
萝卜与大棒
也许不为大多数人注意的一点是,在iOS设备上备受欢迎的漫画软件“漫画控”在网站上已经开始提醒搜索《火影忍者》和One Piece的读者:
本资源因某些原因不在收录
也许,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对国内绝大多数的漫画网站而言,《火影忍者》、One Piece都是最受读者追捧、最能带来流量的作品,以《火影忍者》、漫画为关键词Google搜索,会得到2960万项结果,以《火影忍者》、游戏为关键词的话,搜索结果高达4380万条。
但同时,这些连载漫画、相关的游戏也几乎全都是盗版产物。
既然腾讯已经得到了相关作品的发行、改编版权,那么可以想见的是,之后将会有大量的漫画网站收到腾讯的律师函,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腾讯以侵犯版权的名义告上法庭,要么就乖乖地把作品全部下线。
版权在腾讯手上既是一只沉重的大棒,同时也是一颗有着不小吸引力的萝卜,前者是来威吓那些不安分的网站,而后者则是给那些愿意合作的伙伴的甜头。
在腾讯的重压之下,那些盗版的网站要么选择合作,要么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那些之前靠着版权在国内的灰色处境享受着利益的网站的处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嬗变
曾经那个被视为中国互联网口诛笔伐的腾讯如今却成为国内正版消费事业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的中坚。这算是一种反讽吗?然而这种变化并非倏忽而至。
早从开心农场时代开始,腾讯就已经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复制——大平台推广——成功“的模式,而采取了一种更巧妙同时也更有威胁的方法:和开发者合作,通过自己的平台和资源做代理,以分成的方式来实现收益。
一方面,开发者可以借助腾讯庞大的平台和用户优势来推广自己的作品,而另一方面,腾讯自身也可以充分而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节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既然双方都有利可得,那么又何乐不为呢?
腾讯方面的数据显示,自开放平台上线以来,截止去年上半年,开发者就获得了超过10亿人民币的收入,而这个平台上现在拥有60万开发者,其活跃用户超过2亿。
腾讯在变,环境也在变。在这种变化中,正版消费市场的价值终于进入腾讯的视野中。
腾讯的先手
事实上,腾讯就像是在下一盘大棋。
随着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的风行、线上支付手段的便捷化以及不断优化的付费用户体验,正版的付费消费正逐渐成为趋势——从现在渐渐形成趋势的付费数字阅读,到年前就有传闻将收费的数字音乐,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正版消费正逐渐被国内的开发者、消费者接受并认可。
中国拥有5.64亿的互联网用户,拥有4亿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体,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线上消费市场,这一切意味着,中国有着远超人们想象的正版消费市场潜力。
苹果之前公布的财报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的“iTunes软件和服务”营收为36.9亿美元,与之相比,国内的正版消费市场却近乎一片为开垦的处女地,而这种几乎真空的竞争事态意味着谁能先进场,谁就能占得先机。
从某个角度而言,腾讯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正版消费提供者,而且,拥有强力用户黏性、全平台产品体系以及会员经济体系的腾讯还通过QQ音乐、腾讯视频等产品建立起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无论是之前的《使命召唤 OL》还是现在的漫画版权合作,我们看到的是,在大多数人还是懵懂的情况下,腾讯不动声色地在这盘版权市场的棋局上布下了自己的先手。
很多时候,握有先手的人,通常会有更大的胜算。
三 : 腾讯朋友独立品牌化,让舟哥如何淡定?
腾讯朋友前些天更名为“朋友网”,按照腾讯体系产品的套路,这应该算是朋友这个社交站点完全走出beta期,开始进入一线作战部队。腾讯朋友也从刚开始的疑似qzone重复体产品,进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类facebook型社交化产品,进而启用了pengyou.com(据小道消息称,此域名乃高价购买,大家可以猜猜价格),并改名“朋友网”。
闲聊:三步走
细心的网友会注意到,腾讯推出一款重要产品往往经历三步走,这也是腾讯严谨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的完美结合:
1、二级域名+腾讯xx+邀请机制
此阶段是beta期(pengyou.qq.com),是产品和品牌的双beta,通过qzone、QQ客户端等邀请部分网友参与,这期间的产品往往保持一定的灰度,更新和细节改动也会非常快速。用腾讯XX命名则是品牌上的战略,先用腾讯的大品牌来增强新产品的亲切感、熟悉度、认同感,加上初期邀请进来的网友人数限制和邀请渠道设置,可以保证此期间产品的用户活跃度,并保持细胞式病毒传播的人群基础。
2、独立域名+腾讯XX+放大的邀请机制
此阶段的产品往往已经成熟,邀请机制从官方发出邀请变成活跃用户发出邀请,这期间的用户数指数级增长,用户规模往往可以到几百万甚至千万。这个数量级别的用户由于是早期活跃用户邀请进来的,所以保持着“关系”,这个数量级别也足以让站点的核心app应用得到用户检验,包括参与度、活跃度、完成比例、UE可用性、服务器参数等等大量指标数据将被产生。独立域名则给了用户一个“即将独立品牌化”的暗号,固定域名后各种app就更快速进入朋友平台,腾讯朋友中心也将从产品变成运营。
3、独立域名+ xxx+IM用户开放注册
此阶段也就是朋友网pengyou.com这个阶段,产品、运营基本上搞定了,这个阶段我理解为营销阶段。这是将是舍得钱投放、大力气推广的阶段,此阶段将是确立这个产品是龙是凤的阶段,将直面每一个竞争对手。从目前来看,腾讯自己内部孵化出的项目,真正采用独立域名、独立品牌的产品非常少,足见朋友网在腾讯战略中的重要度。
朋友:你想干什么?
腾讯朋友出现的时间点事实上是微博概念在国内的火热阶段,而人人网和开心网在行业受关注度已经明显下降,而笔者之前去年曾指出“微博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找到盈利模式,可能会像facebook形态转移”,于是,当时我以为腾讯做朋友是为了提前占领这个战略制高点。
由于qzone在产品功能上已经有facebook大多数功能,而且已经是市场份额第一,所以我的预判忽视了一个细节:qzone是一个家园,而朋友要做的是社交。那么,网友会问:微博是不是社交产品?是,当然是,只是微博产品的形态过于话题化,与社交还不是一回事,微博非常有价值,但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
朋友网要做什么呢?
笔者告诉你:朋友网要做的事实上是基于QQ好友关系的数据挖掘,用先进的社交网络理念把QQ好友一对一沟通机制升级为基于social engine体系的social message stream,在QQ客户端聊天是打开窗口面板,而在朋友网social panel设计让好友的沟通变成一个页面上完成。
淡定:舟哥,学妹的QQ多少?
在人人网还叫校内网的时候,大家都说这里可以泡学妹,其实在百度贴吧、各大交友社区都这样类似,泡来泡去的还是得要QQ号,一些隐秘的话题还是要IM上一对一解决。也正因为此,很多社交类、bbs类一直郁闷的是交来交去最后是去QQ聊天。
作为纯洁、高尚、玉树临风的互联网从业者,我们一直崇尚简洁,事实上朋友网独立品牌化之后,冲击最大的不是新浪微博,而是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盈利模式尚不清晰,腾讯会继续观望微博领域,而不急于重兵压境,而在纯的社交网络领域则是有盈利模式清晰的facebook样板,乃核心地带也。
朋友网没有开心网和人人网最头疼的新用户获取难的问题,腾讯QQ数亿的规模用户基础,朋友网需要做的是内部营销和数据挖掘,我估计目前朋友网的激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人人网和开心网。腾讯朋友的关系数据挖掘有QQ好友关系、群友关系、微博follow关系等等,从这个层面上可以保证内容不会过于松散,也不会和qzone高度重合。
自从开心农场的开发团队被腾讯收购变成QQ农场之后,开心网一直在走下坡路,同时名人认证、开放平台等也推出太晚,错过了产品的最佳窗口期。人人网从开始的坚持facebook模式,转向了偏向于游戏和娱乐的路线,当时的总经理许朝军也因此离职(后来做了点点网),人人网在国内比较早地推出了开放策略和connect产品,那是没有成为核心战略,反而被后来的腾讯开放平台、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几个月内超越,而这也决定了人人网已经失去了facebook模式最核心的理念和武器方面的优势。
腾讯朋友改名“朋友网”之后,发现发布框下面的广告块被拿掉了,哥很欣慰,在腾讯微博哥曾向腾讯的老大们抱怨过这个东东,这个是我上一篇博客里提到的G点问题。朋友网的产品人员能够听取用户的抱怨,是很好的心态,不像人人网那样固执地坚持和对用户体验的忽视。虽然腾讯的内部人士透露,朋友用户数已经超过人人网,但笔者还是坚持不以此论朋友网和人人网的胜负,因为对于腾讯来说,和人家比用户数是一种欺负人的行为,我认为目前朋友网的产品层面和体验层面、数据挖掘已经完全优于人人网,判断最终谁会是胜利者还需要至少半年的竞争考察期。(文/柳华芳博客)
四 : 与腾讯战略合作 小米如何玩好手机QQ这个生态?
昨晚,腾讯和小米的官微玩起互动,说要公布新合作。小米也早早对外放风,将与腾讯进行“重大”战略合作,但不涉及资本层面。
12月31日上午10点钟,小米在官网准时上线了活动页面,新品红米手机将在手机QQ做了个首发。
虽然,这次合作营销味很足,合作产品也只是红米细分新品,不过其背后意义其实不小,尤其对手机QQ这个正探索电商、兴趣社交等生态的产品来说,如果小米都玩不好手Q这个生态,那么也没人能玩好了。
此前,就有知情人士向企鹅生态透露,此次合作是由小米总裁林斌上月赴深圳,与腾讯主管QQ业务的副总裁殷宇敲定的合作。
其实,在手机QQ业务之前,小米曾多次与腾讯进行过合作,小米官方微信账号曾在微信开入口卖过手机,红米也在QQ空间搞过首发抢购。这次小米与手机QQ的合作,为什么会有点不同,企鹅君给大家解析下:
一是,小米手机这次首发,是手Q对社交电商目前最有效的探索。
不管是手Q和微信,目前都在比较艰难的探索社交电商的玩法。
手Q业务这次找到人气商品小米手机,并用抢购、抽奖、投票等玩法来合作,是目前手Q对社交电商的最有效探索。其实,腾讯的“Plan A”微信在准备接入电商时,也是首先将小米手机用以推广,还曾给小米手机开通过入口。
不过即使有小米助阵,手Q对社交电商的探索,仍是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帮助微信和手Q做电商入口的京东副总裁Fiona就这样说过:
在微信、手Q这两个超级社交App上做社交电商探索,在全世界互联网都是没有先例的,都要一步步探索。
手Q与红米的合作效果如何,不仅对手Q电商,对微信电商的影响都不低。
二是,手Q的兴趣部落产品,与小米的粉丝营销的结合。
在电商之外,手Q如今主推的还有另外几个产品,包括兴趣部落、公众平台。
这次合作中,兴趣部落也被用来与小米的粉丝文化进行对接。
单论对粉丝的运营,小米无疑是行业中最牛的,小米的兴趣部落,对手Q也是个标杆。
而手Q的公众平台产品已经测试很久了,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小米,能否玩好手Q公众平台在未来也很关键。
三是,手Q强势用户在90后,小米示范了如何去针对运营。
最后还有个细节,就是根据小米手机产品进度,在1月份除了有红米新品发布外,还有对小米最重要的小米5手机。
而小米的玩法是将红米放在腾讯的QQ侧来做营销,类似最早的红米手机与QQ空间。
这其实是贴合手Q用户的特征的,在今年,手Q与微信进行用户对比时,有两个标签:
一个是手Q的强势用户在90后,另一个是手Q的最主要活跃用户在三四线城市。
从各种意义上讲,适合这批用户的还是相对便宜的红米手机。
最后总结下:对手机QQ这个生态,在某些层面,小米似乎比腾讯自己都要更了解,红米首发营销向外界示范了如何去用好手Q这个生态。
而腾讯这次无疑也给足了小米支持,说红米首发是手机QQ目前最有效探索也不过为。但相对的,如果小米都玩不好手Q这个生态,恐怕也就没人能够玩好了。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