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发布时间:2018-04-25 所属栏目: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力求体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兴趣,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2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乚”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课前收集四季景物的图片、儿歌、歌曲。

  4、预习本课要求认识的11个生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渲染,****导入、揭题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景色)教师配乐朗诵:听,这悠扬的笛声。看,那满山遍野都充满着红色和金色。这里简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金灿灿的叶子随风摆动,在细细看那一片片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叶子红了,果实也熟了。瞧,那鲜红的山楂是多么可爱。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还有这不知名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这不,就连那小小的蘑菇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阵风吹来,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慢慢地飘落下来。

  看了画面上的景色你们想说点什么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板书:秋)你是从哪看出的?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揭题,板书:四季)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教师充满****,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同桌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⑴ 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⑵ 交流记字方法。(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⑶ 扩词练习。用“圆、叶、秋”扩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的积累)

   ⑷ 练习说话。用“是”练习说一句话。(注重说话训练)

  4、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

    过渡:同学们生字学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更棒。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读得声音最响亮,字音读得最准确,课文读得最熟练。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一读:咬字准确,声音响亮。

    二读:读通句子,语速稍快。

    三读: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5、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多媒体出示评价标准:

    一听:字音准不准。

    二听:语速快不快。

    三听:读得美不美。

  6、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⑴ 每组选一名代表,读后师生评价。

   ⑵ 组与组齐读,评出优胜组。

  7、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美、更好听吗?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再比谁读得最美。

   ⑴ 小组合作、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

   ⑵ 出示课件,启发、指导把课文读美。

   ⑶ 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

   ⑷ 熟读成诵。

   ⑸ 离开课本,看四季的画面,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8、欣赏、背诵:

   ⑴ 学生离开座位,边欣赏画面,边做动作,边背诵全文。

   ⑵ 师生合作,共同背诵。

   ⑶ 思考: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谁送的吗?(大自然)

  9、学生质疑,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

    学生会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⑴ 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会说话呢?

   ⑵ “谷穗”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弯弯的呢?

    以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思维拓展,强化训练

  1、模仿书中的句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__________会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__________会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冬天。”

    过渡: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大自然中除了诗中所描写的这些景色,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景象。谁愿意把课前收集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资料带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介绍收集的图片,练习说话。

  3、分组活动,采用不同的形式来颂四季。(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可以采用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尽情发挥。)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通过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在课程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四、写字指导

  过渡: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唱得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乚”,你看它像什么?

  1、认识笔画“乚”,指导书空练习。

  2、指导书写“七、儿”:

   ⑴ 引导学生发现“七、儿”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⑵ 提醒学生在书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⑶ 学生练习书写,每字练写2遍。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是写1~2个字。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读熟了课文,而且还读懂了课文。尤其是从课文中,我们还了解到一年四季不同的景物特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可爱。课后,请同学们把四季中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板书】

               四季

             春 夏 秋 冬


【教学特点】

  本课采用了以画面导入的方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富有****的配乐朗诵,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本文时,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图片导入,自然、亲切)。上课伊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文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课中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当时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孩子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

  课前安排的收集资料,以及课中安排的画一画、唱一唱、背一背、说一说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读美了课文,读懂了课文,教学效果很好。

二 : 电解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综合运动。电解教学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电离平平和原电池知识后教学符合化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规律。本节教材可分为二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
【设计思路】
本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须+选修)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该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解知识平台。本人采用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搭建一系列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然后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应用中;力求做到“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的原理。
(2)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两极。
(3)知道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以及阴、阳极上产物的分析判断。
(4)初步掌握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5)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投影及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离子放电顺序、电极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讨论
【教学用具】 电解槽 碳棒(4支) 学生电源 导线
氯化铜溶液 KI-淀粉试纸 烧杯 玻璃棒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电能,我们把实现这种转化的装置叫原电池;我们也知道:能量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转化。那么,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呢?在初中,我们接触了电解水,当电流通过水时,水被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么,当我们把电流通过水或水溶液时,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电解池。
【板书】 第三节 电解池
【投影演示实验】提醒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板书:实验)
【演示实验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电解槽中,浸一会儿取出。
(引导学生观察碳棒表面上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结论:碳棒和氯化铜不反应。)
【演示实验2】用导线连接两根碳棒后再浸入CuC12溶液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碳棒表面也没有新物质生成。结论:没有构成原电池,不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3】浸入CuC12溶液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让不家务事观察两极的现象。(提醒学生连接的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的两极)
[找学生回家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学生发言】一个碳棒覆盖有一层紫红色物质(铜),另一个碳棒表面有小气泡生成,。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问题】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我们发现了什么过程?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师生小结】(投影实验装置)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氯化铜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铜和氯气。
【投影设问1】氯化铜固体即使在加热的时候也很难分解,为什么其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会分解成铜和氯气呢?
【板书】(电解氯化铜溶液原理)分析
【投影设问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通电前
CuC1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作如何的运动?
2、通电中
1)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有何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
2)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子流向如何?当阴、阳离子移向碳电极表面时,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
3)你能写出两个碳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指出反应的类型吗?总反应如何呢?
3、想一想,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讲座回答如下问题,教师及时点评。
【投影】链接运画投影“电解氯化铜微观模拟”,让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加深对电解过程的微观与宏观认识。
【讲述】为了与原电池的两电极区别,我们把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与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
【板书】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阴、阳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教师纠正。
【板书】阳极:2C1-2e=C12↑ (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 (还原反应)
总反应:CuC12电解Cu+C12↑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当电流通过氯化铜电解质溶液时,离子定向移动到阴、阳两极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过渡】大家能明白什么是电解,什么是电解池吗?
【板书】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投影设问3】思考2:根据以上电解氯化铜的装置,以及联系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你能否总结出电解池的一般构成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予以适当引导。
【板书】3、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电极(能导电的金属或非金属)
(2)电解质
(3)有外加直流电源,并形成闭合回路
【投影设问4】思考3:在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是如何移动以形成闭合回路的?
(再次投影“微观模拟”,分析总结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
【板书】4、电子的流向
阳极 → 电源正极 电源负极 → 阴极
5、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 → 阴极 阴离子 → 阳极
【投影设问5】思考4: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移动到两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阳离子移向阴极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向阳极后,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我们把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投影设问6】思考5:在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Cu2+、H+,阴离子在OH-、C1-,为什么首先在阴极上放电的是Cu2+而不是H+,在阳极上放电的是C1-而不是OH-?离子的放电——也即离子的得失电子有先后顺序,那么,离子的放电先后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回答】离子的放电先后应是由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决定的。
【点评归纳】影响离子放电顺序的原因有很多。高中阶段,我们仅讲座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对其影响。根据氧化还原的知道,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因此,离子的放电顺序不同,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电子,还原性强的电子先失电子。所以在CuC12溶液中Cu2+和C1-先放电。
【师生小结】共同总结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
【板书】6、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上放电顺序(得电子先后)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浓度较小时)
阳极上放电顺序(失电子先后)
S2->I->Br->C1->OH->(含氧酸根)>F-
【讲述】教师对上述离子放电顺序作简单的说明。
【投影设问7】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中,若把电解质换成氧化钠,其结果又如何呢?试写出电极反应。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评。
【投影分析】
【投影设问8】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中,若把电解质换成硝酸银,其结果又如何呢?试写出电极反应。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评。
【投影分析】
【课常小结】(略)
【投影作业】
1、用石墨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电解时的电极反应和电解总反应。
CuBr2 Na2CO3 CuSO4 H2SO4 NaOH HC1
2、在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时,一般不直接电解蒸馏水,而是电解HaOH溶液或H2SO4溶液,你知道为什么吗?
3、结合已经学习的原电池,查资料自主列表比较原电池与电解池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引导,讲座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有目的的知识归纳,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电解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视觉上能让学生感知阴、阳离子得失电子的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再运用到实际应用中;遗憾的是:实验仪器不足,使学生不能自主实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电解池
实验:
分析:
电极:阴极:与电源“-”相连,Cu2++2e=Cu,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泊“+”相连,2C1-2e=C12↑,发生氧化反应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电极(能导电的金属或非金属)
(2)电解质
(3)有外加直流电源,并形成闭合回路、
4、电子的流向
阳极 → 电源正极 电源负极 → 阴极
5、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 → 阴极 阴离子 →阳极
6、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上放电顺序(得电子先后)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
阳极上放电顺序(失电子先后)
S2->I->Br->C1->OH->(含氧酸根)>F-

三 : 《三潭印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绿树依依、繁花似锦、月色溶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搜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文章的介绍,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景,进行朗读训练。
2、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了“语文乐园六”的综合性学习,你们搜集了不少人民币上风景名胜的资料。课件出示1元背面图案:还记得这是哪里的风景名胜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情况。
(一)生字学习。
1、出示生字“堂”,这个字的部首,很多同学都写的是这个。(出示学生的多数答案“小”)问:哪些同学是这样写的?
2、在检查大家的预习纸时,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将这个“堂”字的部首写的是“土”(课件出示),这是对的,相信这些同学是查了字典的,看来,一个字的部首不见得只有一个呀!
3、你发现在本课的生字中,还有哪些字也不止一个部首的?(杰、盘)
4、修改预习作业。
师:同学们,请你们现在拿起笔,将生字这部分的预习,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做出修改,并将老师小结的学习方法,写在这一项作业下边空白的部分。
5、指导书写“州”。
(1)指两名学生上黑板书写“州”,师观察其笔顺和点的方向书写是否正确。
(2)师评价后范写“州”,尤其提示点的写法,学生书空。
(二)生词学习。
1、词语理解和方法总结。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看词语理解和方法总结部分。有很多同学都解释了“繁花似锦”这个词,而且解释得非常好。(课件出示“繁花似锦”这个词和学生的解释。)
(2)师:这样解释的同学举个手,呵,还真不少,我想问你们,你们是怎么把这个词解释得这么好的?(查词典或工具书)如果没有字典和工具书怎么办?谁来说?(如果学生说不出)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词我们一般可以用“逐字理解,意思相加”的方法(课件出示理解方法),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可见景色很美。在某些事物上,我们也可以用到“繁花似锦”这个词,比如,美好的童年一去不返,我们要看向前方,朝着繁花似锦的未来努力。表示时间的未来里怎么会有花?当然不会,这里是说未来的日子很美好,就像春天百花齐放一样美好。因此,“繁花似锦”它还有一个引申义。(课件出示)
(3)修改预习作业。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将这个词的意思和方法像老师这样写下来。(指课件)
2、构词方式及拓展。
(1)师:同学们,关于构词方式这一题,很多同学都找了“绿树依依”、“月色溶溶”、“波光粼粼”、“笑语声声”,并写出它的构词方式是ABCC(出示课件)
(2)这是对的,找得不错,你们还能再写一个这样的词吗?
(3)生写词。(如怒气冲冲,江水滔滔)
预设:繁花似锦明月如盘(比喻格)亭台楼阁(单音节同类词构成)
三、分类感知。
1、分类。
(1)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的很多课文都是记叙文,记叙文又分为写人、写事、写景、写物四类,同学们,你们觉得《三潭印月》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
(2)指名说,如有学生回答写景,则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课题)
(3)总结本文为写景的记叙文(课件出示)
2、概括文章内容。
(1)回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这篇课文你用什么方法概括?指名交流。
出示老师列的小标题,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3)出示老师概括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串联小标题来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方法(课件出示),学生动笔记下方法。
四、质疑定向。
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那你们知道吗,一个好的问题能帮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咱们今天学习的三潭印月,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该怎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其实很简单,写景的文章从景的角度来提问就能帮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出示:提问方法:写景的文章,从景的角度来提问,就是有价值的问题。
2、师:请大家将这个方法抄在课题下面,注意写整洁!
3、你们能用这个方法尝试对这篇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
4、归纳整理:这篇课文表现了三潭印月的什么特点?
五、研读解疑,感受“三潭印月”之美。
过渡: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三潭印月这篇课文表现了三潭印月的什么特点?(板书:美奇)
1、作者说三潭印月美得像仙境一样。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三潭印月的美?默读全文,用横线勾画相关句子。
2、交流反馈:
预设:学生找“远远望去……仙境一样。”
(1)有哪些同学也找到这一句?你们可真会找!找到的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三潭印月美如仙境?(板书:绿树依依、繁花似锦)
(2)“绿树依依”是什么意思?“绿树依依、繁花似锦”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文中没有具体写,谁能通过联想把这幅画面描绘下来。(课件出示图)
(3)指导朗读。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勾画相关句子,标注关键词语并理解其含义,展开联想,并把想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感受到了三潭印月如人间仙境般的美。
(5)你还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三潭印月的美?也按照刚才学到的方法学习和交流。
(6)交流学习成果。
预设:学生找到“这时,明月如盘,月色溶溶,波光粼粼。”
理解“明月如盘,月色溶溶,波光粼粼”,想象画面,指导朗读。(板书:明月如盘月色溶溶波光粼粼)
3、出示俯视图,师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潭印月岛的美。
4、男女生合作读两句话,感受三潭印月的美。
师:这两个句子有哪些同学预习时摘录下来了?这些同学可真会积累呀,没有摘录这两句的同学要记住:在写景的文章里摘录好句,可以找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句子。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随作者观赏了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感受了三潭印月美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近三潭印月,看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三潭印月奇的特点的。
七、作业设计。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作业超市去逛一逛。
1、试着用以下的词语写一段广告词介绍三潭印月的美。

扩展:鸟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鸟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繁花似锦 绿树依依 亭台楼阁
明月如盘 月色溶溶 波光粼粼
2、杭州西湖还有哪些著名的景观?搜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板书设计:                 21 三潭印月
远望小岛    美   绿树依依 繁花似锦
小岛来历        明月如盘 月色溶溶 波光粼粼
石塔造型
名字由来    奇   ?
中秋夜景

扩展:鸟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鸟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标题: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761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