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与评析

发布时间:2018-01-24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这种本质的统一就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就是一种“假教学”。正是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的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体验、参与,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表现之一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 “渔”,更要创设关注学生情感思维定向、关注学生生命主体价值的动态生存与主动发展的“渔场”。下面以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语文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为例来反思简析。
  案例:
  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
  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
  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
  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象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
  生:小柳树有假活现象,小枣树有假死的现象。
  ……
  (评析: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二、学生闭眼,伴随音乐,教师绘声绘色简述。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留出30秒左右的思维空间,任其发挥丰富的想象。)
  师:听到什么了吗?
  生:什么也没听见。
  师:再听听看!然后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简述。“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多么优美的柳树,多么可爱的枣树,老师最爱这枣树和柳树。。。。。。”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长叶子是要把营养留给秋天的枣子。
  生:枣子很大很甜。
  生:老师最爱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老师喜欢小柳树的美
  生:老师喜欢小枣树的枣子很甜。
  (过渡:多么可爱的枣树和多么优美的柳树,可是有一天,在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吗?)
  (评析:创设情境,定向思维,用童话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生活”,让学生主体先处于情感阅读初级阶段,这种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级学生主体参与的认知规律。确定了语文学习目标之后,语文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安排应该以学生的思维定向为主线,以思维定势为纽带,处理好动与静的节奏、主动探究与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学生阅读理解作者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与深度。其情境创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集中思维,而不能牵强附会的直接从本课“首段”切入。如果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就会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身边的生活美景”,虽然有所不同,但学生的思维却肯定会迅速集中,学生情感自然被预热。抓住这一关键心理时机,接着设计:学生闭眼、音乐伴奏、教师伴随着本课简约的故事表演述说,学生也会进入意境、初步进入“本课美景”,这样设计情境不是走过场,不是为了简单的兴趣而矫揉造作的设计或矫情华美的喧染。它是定向学习思维,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默读这篇童话故事,开始默读时,请注意要求:我们要求1分钟之间要读400字,注意不要错读、漏读,你们想不想测试一下?(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计时)
  (评析:自读自悟,主体理解。这正是阅读教学的“基点”和“归宿”,也是学习主体心理需求的“兴奋点”和“制高点”,更是传统教学的“问题点”。在上一环节优美的遐想氛围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品味课文中美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学生阅读理解作者受情感和基础的制约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深度,但语文教学设计不能想当然,片面地把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按部就班的强行带着学生分段分层学习课文。第三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功底与备课深度的综合运用“竞技场”,更是学生自主、主动阅读学习与理解的实践环节,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过分牵引学生学习思维,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硬塞给的知识点,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果让学生在前一部分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快速阅读(每分钟轻声读400字左右)、把握全篇的要求,学生就会读得入神,紧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有问题的自然段,“中间开花”或“头脑风暴”,由此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又游刃有余的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备课深度,阅读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问题的段落研读。
  师:现在我们再把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感兴趣的段落画下来,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段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评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头脑风暴,富有个性化理解,又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选准“切入点”和“扶引点”)
  五、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师:谁愿意把喜欢的词,句,段与大家共享。
  生:我喜欢整篇故事,我从中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长的美就看不起别人,就骄傲。
  生:我喜欢“小柳树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句,我知道了小柳树很骄傲。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表演一下。
  生:从“得意”一词。
  师: 可以换一什么词?
  生;“得意”可换成“骄傲”“自豪”“高兴”
  师: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生骄傲地读此句)

  师: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了?
  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师:小柳树为什么要骄傲?
  生:因为小柳树比小枣树美,所以小柳树就骄傲了。
  师:小柳树外形美在哪里呢?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师:小柳树的外表那么美,小枣树的外形怎么样呢?
  生: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生:春天来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请学生说说“光秃秃”。)
  师: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芽长叶,可是小枣树却是光秃秃的,你们感到奇怪吗?小柳树也感到十分奇怪,谁能告诉小柳树,春天小枣树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小柳树,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小枣树非常聪明,它是想把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
  师:小枣树和小柳树除了外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小枣树结果 ,小柳树不结果。
  师: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果子,它对小枣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
  生:小柳树的态度变了,我从“以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次她该说我啦!”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出悔意)
  师:小枣树有没有像小柳树那样嘲笑小柳树,它是怎么说的?
  生:小枣树温和的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的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帮助学生理解“温和”,并引导学生怎样温和地读。)

 师:你们从小枣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
  生:小枣树反而赞美小柳树的优点,长处。
  生:做什么事情不能说自己漂亮而说别人不好看,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看外表。
  师: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态度有没有改变?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能再骄傲了?
  (评析:主体阅读,主导指引,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体思维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学生阅读理解作者的情感角度和深度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并随时将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交相碰撞,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互动佳境。)
  六、在感悟的基础上,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析:角色到位,感情真挚,读中明理,自主感悟后阅读,主体参与后理解,进入“愤悱状态”,勃然而发。这种状态下的读的设计并非形式上走过场,如同学习唱歌,先哼准音律,再体会情感,最后放声歌唱。既能真实反映学习主体个体的理解程度,又能形成学习主体整体的和谐比较的内驱力,达到学习主体自我感悟,自觉竞争的“教是为了不教”开放学习境界。)
  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操。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骄傲,小柳树嘲笑它,它却赞美小柳树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他它不象小柳树那样自以为是,他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它知错就该。
  师:用一句写出你想对小柳树或小枣树说什么。
  生:我希望你们成为好朋友。
  生:小柳树不要再做井底之蛙。
  生:不要只看别人的外表,要看别人的内涵。
  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
  生:知错就该就是一个好小柳树。
  生: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评析:文以载道,浑然而成,人文与科学从来就未分离,那种分析分析再分析式的“圣经”布道者教学方式,人为地割裂了语文课本本身的“肌体”,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只字未提“训练”二字的理念和目的所在。)
  反思与总评: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主体运用系统论和认知建构论的观点和方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主体情感思维定向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资源,创设教学反馈机制,实现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与学习结果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技术。从“刺激信息”设计向交互设计转变的过程中,有两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思想:一是系统论的教学设计思想,它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设计只是一个阶段,实施过程就是设计的体现过程,设计评价到结果时才有所反映,实际上,这种教学设计只有在教案中才能得到体现;另一种是关系论教学设计思想,它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教学双边对话活动和问题情境交融过程的生成发现和创造的“源泉”,它认为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而是贯穿与教学过程始终,并通过适时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设计和设计变更,在教学过程结束时最终产生设计方案,并作为下次教学设计创造过程的开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教材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当前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学生能不能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发现式的学习,把学生当作资源去开发却并未得到普遍的共识。比如强调语文阅读,便满堂读,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最后由段到篇,形式上多读、多问、多发言,实质上只是反映了教师为主的阅读主体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地顺着教师设计好的思维猜想,学生的情感思维得不到激发和定向,甚至完全被抹杀。如果我们能象本教例那样,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化创新教学设计,完全放开学生思维又注意情感思维定向引导,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片段或不同的词语生成理解,表达出不同的真实情感认识,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然后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课堂学习生活中主动自我教育,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不就成了宝贵的资源吗?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阅读课不仅缺乏语言训练,而且过分关注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我们不妨反问,文学作品的基本任务不就是反映生活,提炼生活吗?阅读课怎么就不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理解出发来理解阅读课呢?何况她还是教师发现和引导阅读主体的资源呢?

(61k.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二 :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这种本质的统一就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就是一种“假教学”。正是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的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体验、参与,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表现之一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 “渔”,更要创设关注学生情感思维定向、关注学生生命主体价值的动态生存与主动发展的“渔场”。下面以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语文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为例来反思简析。
  案例:
  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
  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
  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
  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象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
  生:小柳树有假活现象,小枣树有假死的现象。
  ……
  (评析: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二、学生闭眼,伴随音乐,教师绘声绘色简述。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留出30秒左右的思维空间,任其发挥丰富的想象。)
  师:听到什么了吗?
  生:什么也没听见。
  师:再听听看!然后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简述。“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多么优美的柳树,多么可爱的枣树,老师最爱这枣树和柳树。。。。。。”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长叶子是要把营养留给秋天的枣子。
  生:枣子很大很甜。
  生:老师最爱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老师喜欢小柳树的美
  生:老师喜欢小枣树的枣子很甜。
  (过渡:多么可爱的枣树和多么优美的柳树,可是有一天,在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吗?)
  (评析:创设情境,定向思维,用童话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生活”,让学生主体先处于情感阅读初级阶段,这种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级学生主体参与的认知规律。确定了语文学习目标之后,语文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安排应该以学生的思维定向为主线,以思维定势为纽带,处理好动与静的节奏、主动探究与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学生阅读理解作者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与深度。其情境创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集中思维,而不能牵强附会的直接从本课“首段”切入。如果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就会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身边的生活美景”,虽然有所不同,但学生的思维却肯定会迅速集中,学生情感自然被预热。抓住这一关键心理时机,接着设计:学生闭眼、音乐伴奏、教师伴随着本课简约的故事表演述说,学生也会进入意境、初步进入“本课美景”,这样设计情境不是走过场,不是为了简单的兴趣而矫揉造作的设计或矫情华美的喧染。它是定向学习思维,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默读这篇童话故事,开始默读时,请注意要求:我们要求1分钟之间要读400字,注意不要错读、漏读,你们想不想测试一下?(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计时)
  (评析:自读自悟,主体理解。这正是阅读教学的“基点”和“归宿”,也是学习主体心理需求的“兴奋点”和“制高点”,更是传统教学的“问题点”。在上一环节优美的遐想氛围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品味课文中美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学生阅读理解作者受情感和基础的制约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深度,但语文教学设计不能想当然,片面地把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按部就班的强行带着学生分段分层学习课文。第三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功底与备课深度的综合运用“竞技场”,更是学生自主、主动阅读学习与理解的实践环节,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过分牵引学生学习思维,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硬塞给的知识点,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果让学生在前一部分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快速阅读(每分钟轻声读400字左右)、把握全篇的要求,学生就会读得入神,紧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有问题的自然段,“中间开花”或“头脑风暴”,由此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又游刃有余的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备课深度,阅读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问题的段落研读。
  师:现在我们再把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感兴趣的段落画下来,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段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评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头脑风暴,富有个性化理解,又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选准“切入点”和“扶引点”)
  五、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师:谁愿意把喜欢的词,句,段与大家共享。
  生:我喜欢整篇故事,我从中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长的美就看不起别人,就骄傲。
  生:我喜欢“小柳树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句,我知道了小柳树很骄傲。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表演一下。
  生:从“得意”一词。
  师: 可以换一什么词?
  生;“得意”可换成“骄傲”“自豪”“高兴”
  师: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生骄傲地读此句)

  师: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了?
  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师:小柳树为什么要骄傲?
  生:因为小柳树比小枣树美,所以小柳树就骄傲了。
  师:小柳树外形美在哪里呢?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师:小柳树的外表那么美,小枣树的外形怎么样呢?
  生: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生:春天来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请学生说说“光秃秃”。)
  师: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芽长叶,可是小枣树却是光秃秃的,你们感到奇怪吗?小柳树也感到十分奇怪,谁能告诉小柳树,春天小枣树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小柳树,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小枣树非常聪明,它是想把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
  师:小枣树和小柳树除了外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小枣树结果 ,小柳树不结果。
  师: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果子,它对小枣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
  生:小柳树的态度变了,我从“以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次她该说我啦!”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出悔意)
  师:小枣树有没有像小柳树那样嘲笑小柳树,它是怎么说的?
  生:小枣树温和的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的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帮助学生理解“温和”,并引导学生怎样温和地读。)

 师:你们从小枣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
  生:小枣树反而赞美小柳树的优点,长处。
  生:做什么事情不能说自己漂亮而说别人不好看,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看外表。
  师: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态度有没有改变?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能再骄傲了?
  (评析:主体阅读,主导指引,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体思维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学生阅读理解作者的情感角度和深度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并随时将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交相碰撞,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互动佳境。)
  六、在感悟的基础上,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析:角色到位,感情真挚,读中明理,自主感悟后阅读,主体参与后理解,进入“愤悱状态”,勃然而发。这种状态下的读的设计并非形式上走过场,如同学习唱歌,先哼准音律,再体会情感,最后放声歌唱。既能真实反映学习主体个体的理解程度,又能形成学习主体整体的和谐比较的内驱力,达到学习主体自我感悟,自觉竞争的“教是为了不教”开放学习境界。)
  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操。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骄傲,小柳树嘲笑它,它却赞美小柳树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他它不象小柳树那样自以为是,他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它知错就该。
  师:用一句写出你想对小柳树或小枣树说什么。
  生:我希望你们成为好朋友。
  生:小柳树不要再做井底之蛙。
  生:不要只看别人的外表,要看别人的内涵。
  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
  生:知错就该就是一个好小柳树。
  生: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评析:文以载道,浑然而成,人文与科学从来就未分离,那种分析分析再分析式的“圣经”布道者教学方式,人为地割裂了语文课本本身的“肌体”,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只字未提“训练”二字的理念和目的所在。)
  反思与总评: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主体运用系统论和认知建构论的观点和方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主体情感思维定向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资源,创设教学反馈机制,实现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与学习结果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技术。从“刺激信息”设计向交互设计转变的过程中,有两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思想:一是系统论的教学设计思想,它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设计只是一个阶段,实施过程就是设计的体现过程,设计评价到结果时才有所反映,实际上,这种教学设计只有在教案中才能得到体现;另一种是关系论教学设计思想,它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教学双边对话活动和问题情境交融过程的生成发现和创造的“源泉”,它认为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而是贯穿与教学过程始终,并通过适时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设计和设计变更,在教学过程结束时最终产生设计方案,并作为下次教学设计创造过程的开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教材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当前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学生能不能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发现式的学习,把学生当作资源去开发却并未得到普遍的共识。比如强调语文阅读,便满堂读,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最后由段到篇,形式上多读、多问、多发言,实质上只是反映了教师为主的阅读主体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地顺着教师设计好的思维猜想,学生的情感思维得不到激发和定向,甚至完全被抹杀。如果我们能象本教例那样,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化创新教学设计,完全放开学生思维又注意情感思维定向引导,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片段或不同的词语生成理解,表达出不同的真实情感认识,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然后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课堂学习生活中主动自我教育,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不就成了宝贵的资源吗?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阅读课不仅缺乏语言训练,而且过分关注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我们不妨反问,文学作品的基本任务不就是反映生活,提炼生活吗?阅读课怎么就不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理解出发来理解阅读课呢?何况她还是教师发现和引导阅读主体的资源呢?

三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  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蕴涵的价值取向呢?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喜欢小柳树,批判小枣树的情况,让学生从整体形象入手,反复读课文。并通过给小柳树和小枣树打星这一形式,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既珍视学生的的独特感受,又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交流认识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通过给小柳树和小枣树打“    ”,在朗读中体会小柳树的漂亮和骄傲,小枣树的谦逊,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柳树,一起跟小柳树打个招呼吧!
2、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小枣树,谁来跟小枣树打个招呼?指名,正音,学习生字“枣”。
3、小柳树和小枣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快快打开课本看看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读一读这篇童话故事,老师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后还可以同桌互相读,同桌读得好就夸夸他,读错了就帮帮他。
3、认读词语、生字。“忍”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心上一把刀)
三、朗读感悟。
1、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能把生字词语读得那么好。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当小评委,当小评委可不简单,要做到公平公正,说得有根有据请,让别人听了心服口服。大家有没有信心?好,请你给小柳树和小枣树打    ,评一评小柳树能得多少颗星,小枣树能得多少颗星,要说出你的理由来。老师建议你再认真地读读课文,划出最能说明你的理由的句子,多读几遍。有关小柳树的句子可以用“     ”划出,有关小枣树的句子可以用“       ”划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集体交流。(随机学习小柳树或小枣树   本节课主要选一种学习)
板块一:评评小柳树
你给小柳树几颗星,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美丽;骄傲;看不起别人后悔;知错就改;让人们在树阴下乘凉
随机出示: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
 (1)能把句子读一读吗?对呀,小柳树长得这么美,谁能读出小柳树的美丽。(指名读 齐读)
(2)看图感受小柳树的美丽。
随机出示: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呀?你看我,多漂亮!
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1)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你表演一下。得意可以换一什么词?(骄傲 自豪 高兴)小柳树一边跳舞,一边在说话呢,听,在柳树在说什么呀?
(2)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
(3)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了?
(4)小柳树为什么骄傲?
(5)对呀,小柳树觉得自己比小枣树美,就非常骄傲,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2、3、4自然段。(齐读)

板块二:评评小枣树
预设:会结果子;长得不漂亮;很温和(赞美别人的优点)
出示: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
人们在吃枣子时会说些什么?
随机出示:
树枝弯弯曲曲的,真难看。
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才长出几片小小的叶子。
(1)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芽长叶,可是小枣树却是光秃秃的,你们感到奇怪吗?(看图理解“光秃秃”)
(2)小柳树也感到十分奇怪,谁能告诉小柳树,春天小枣树为什么不长叶子?(它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
随机出示: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小枣树赞美小柳树的优点。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
(2)谁能学学在小枣树,说一说。(指名读  小组赛读  男女生比赛读)
四、小结
刚才,我们的小评委给小柳树(或)小枣树打了星,还说明了理由,有根有据,让老师和小柳树(小枣树)听得心服口服,真是能干的小评委。小枣树(或小柳树)在一边可着急啦,想小朋友怎么还没有评我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好跟小枣树(或小柳树)说对不起啦!下节课再请小评委来评,好吗?
五、写字。
1、二(2)班的小朋友当小评委真能干,老师还想请大家评评我写的字,不知道小评委们愿意吗?
2、教师范写:怎  思  穿  弯。
3、学生评议。
4、我相信小评委们写字一定会非常认真,让老师看看咱们班的写字水平。
5、学生练写2—3个。(学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反思:
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而是贯穿与教学过程始终,并通过适时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设计和设计变更,在教学过程结束时最终产生设计方案,并作为下次教学设计创造过程的开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在第一次备课时,出于整体性考虑,我设计第一课时把课文全部学完,生字不写,但在试教时还是完不成任务。后来,经过指导老师的点拨,预设两个板块:既评评小柳树和评评小枣树。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学习了第一板块。由于时间充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感悟,所以效果较好。整堂课除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外,还进行生字的书写指导。实施新课程后,识字量增大,二年级写字的任务更重了,所以分散识字、写字显得尤为重要,每堂课都应该尽量安排写字。
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教师准确、恰当、合理、及时的评价是促成学生不断学习求知、求发展的不竭动力。课中我注意给学生及时的评价,评价语言虽具有一定的激励性,但还缺乏引领性。教师的评价应具引领、启迪、关爱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的点拨中让学生明白怎样才是更好,让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感觉。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努力的。

四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它就挺起细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小枣树春天来了也没有长出嫩叶,但是到了秋天它就长出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弯”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不同语气表现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认识8个生字。

  2、难点:

    用不同语气表现不同性格。


【学习过程】

一、引入

  1、引入谈话。

  2、课件演示小柳树生长过程,认识“小柳树”。

  3、课件演示小枣树生长过程,认识“小枣树”的“枣”。

  4、请学生大胆猜想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识字

  (一)阅读课文,印证猜想:

  1、自读课文:

   ⑴ 方法储备:

    ① 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② 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的怎么办?

   ⑵ 学生自由读。

   ⑶ 引导交流。

   ⑷ 教师检查。

  2、和你的猜想进行对比。

  (二)阅读课文,体会文意:

  1、抛出问题:

    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找各人的理由。

  4、教师分类引导。

   ⑴ 学习分类处理资料。

   ⑵ 学习读好。


三、总结

  你学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五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

师:谁愿意把喜欢的词,句,段与大家共享。
        生:我喜欢整篇故事,我从中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长的美就看不起别人,就骄傲。
        生:我喜欢“小柳树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句,我知道了小柳树很骄傲。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表演一下。
        生:从“得意”一词。
        师:可以换一什么词?
        生;“得意”可换成“骄傲”“自豪”“高兴”
        师: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生骄傲地读此句)
        师: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了?
        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师:小柳树为什么要骄傲?
        生:因为小柳树比小枣树美,所以小柳树就骄傲了。
        师:小柳树外形美在哪里呢?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师:小柳树的外表那么美,小枣树的外形怎么样呢?
        生: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生:春天来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请学生说说“光秃秃”。)
        师: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芽长叶,可是小枣树却是光秃秃的,你们感到奇怪吗?小柳树也感到十分奇怪,谁能告诉小柳树,春天小枣树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小柳树,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小枣树非常聪明,它是想把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
        师:小枣树和小柳树除了外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小枣树结果,小柳树不结果。
        师: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果子,它对小枣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
        生:小柳树的态度变了,我从“以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次她该说我啦!”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出悔意)
        师:小枣树有没有像小柳树那样嘲笑小柳树,它是怎么说的?
        生:小枣树温和的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的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帮助学生理解“温和”,并引导学生怎样温和地读。)
        师:你们从小枣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
        生:小枣树反而赞美小柳树的优点,长处。
        生:做什么事情不能说自己漂亮而说别人不好看,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看外表。
        师: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态度有没有改变?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能再骄傲了?
        (反思:主体阅读,主导指引,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体思维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学生阅读理解作者的情感角度和深度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并随时将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交相碰撞,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互动佳境。)

本文标题: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与评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47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