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移动互联网未来-于刚把未来压在了互联网医疗上 不做烧钱买卖

发布时间:2018-01-20 所属栏目: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

一 : 于刚把未来压在了互联网医疗上 不做烧钱买卖

  “我最怀念的还是那段创业历程,那些人、那些事。”现任岗岭集团(拥有1药网、1诊、1号药城等子品牌)董事局执行主席、联合创始人于刚,首次向网易科技透露过去1号店的创业感受。

  

 

  在接受网易科技专访的时候,恰好是于刚离开1号店整整一年后。过去这一年,于刚远离了风暴中心,选择了低调的创业。而这个创业项目在其离开1号店之后,就被外界曝光,是以从1号店剥离后独立的1药网(原名壹药网)为核心的互联网+医药领域的创业。

  我的作用就是搭积木

  这一年在于刚看来,是低调扎实的创业,因为过去的1药网在这一年里,延伸了更多的业务,包括B2C医药平台“1药网”、B2B在线医药批发平台“1号药城”和“华中药交所”,以及网络医院“1诊”,同时整个公司也有了新名字——岗岭集团。

  “就像搭积木,我们现在把房子的框架搭起来了,里面就可以加进很多内容,再盖房顶就行了。”于刚说到。

  过去这一年,于刚将90%以上的时间投入了1药网的创业。电商红海拼杀,更多是拼市场,而互联网医药领域的创业却并不志在于此,“行业壁垒、政策壁垒”,是于刚认为大量创业者并没有选择这个领域创业的原因。

  不过,在许许多多创业活动中,我们也看到醒目的大字——“创业是少有人走的路”,包括去年国家也在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这样的号召下,互联网医药领域涌入了不少的创业者。“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业界口碑,没有拿到各种牌照资质能力的话,我认为(在这个领域创业)风险是非常之大的。”于刚说。

  不久之前,医药配送O2O项目“药给力”、“药快好”接连宣布停止提供服务。在于刚看来,类似O2O送药服务的出发点贴合用户需求。不过从商业模式来考量,则需要高密度的订单来覆盖配送的成本,这也是过去传统电商的物流配送中、最核心的考量标准之一,即“边际成本”。

  目前,在1药网业务中,大量的O2O服务都直接采取跟线下药房合作的模式。“我们平台有五万多种药品,线下连锁药房最多才几千种,线下药房分布在大量的社区中,我们通过供应链的优势,能与线下连锁药房形成很好的整合,”于刚表示。

  从目前岗岭集团涉及的板块来看,其业务在一年时间内快速成长,团队人数也在迅速增加,对于精通电商的医疗领域“门外汉”于刚而言,这一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找人。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于刚看来,几大业务板块都完成了版图的构建,接下来就需要专业的人才在中间发挥作用。

  不做烧钱的电商

  电商行业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烧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行业一度“虚火”。作为拼杀在前线的老兵,于刚深知电商行业的很多市场行为在医疗健康领域目前行不通。

  在于刚看来,成立1药网就是要做口碑生意,而不做烧钱的买卖。“靠炒起来的流量、炒起来的销售,无法健康发展。靠价格战打出来的业绩,如果无法维持低价了,那怎么办呢?”

  在岗岭集团的业务板块中,除了1药网是B2C医药电商,另外的1诊、1号药城等几块业务,更多是从移动医疗、B2B医药业务等更深维度进行延伸。

  据于刚透露,通过1诊搭建的网络医院,已经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给病人做远程诊疗,聚焦在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上。目前,集团已经在贵州省建立了西南互联网医院,并获得了通过延伸医嘱、开具电子处方的试点资质。医生通过网络医院的视频问诊功能给病人看病之后,可以开具电子处方,最终履单将通过1药网线下的壹号大药房完成。

  而目前正在搭建的1号药城平台,通过B2B的方式,为上游的品牌商、制造商,渠道商以及下游的医院、诊所,药房搭建交易平台,把中间环节去掉,做到透明、公平、公正。“消除大量中间环节,让消费者看病买药更便捷实惠。”

  通过这种模式,于刚希望打造一个完整的医药健康的生态圈。“可以给病人就诊、分诊、会诊、复诊,可以直接给病患者开电子处方,进行健康管理,构建医药健康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于刚还透露,自己也在观察智能硬件跟医疗的结合项目,以及更多先进的生物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在更多细分领域,希望通过投资等形式构建起完善的生态圈。

  1药网创立于2010年。今年7月,1药网迎来6周年庆。截至2015年,1药网注册用户已达1000万以上,销售额从2014年的2.7亿增长至2015年近10亿,其自营官网渠道销售占比达到70%以上,移动端为1药网贡献超过80%的销售量。

  一年后的今天,1药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医药电商,1药网、1诊、1号药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离建设互联网+医药的健康生态体系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同样在一年后的今天,1号店已成为京东的一份子。短短一年时间,1号店经历了创始人离开、控股股东战略摇摆到最终并入京东。

  在一年前的那封离职信中,于刚曾用“自己的孩子”来比喻1号店。一年后,于刚少了几分感性。在他看来,商业的需求是最终沃尔玛将1号店卖给京东的最重要原因,“我认为,他们都做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决策。”

二 : 蔡文胜:未来富豪榜前20都是互联网企业家

蔡文胜:美图秀秀估值达30亿美元 未来破百亿

腾讯科技讯(乐天)2月8日消息,天使投资人、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日前在一场公开演讲中表示,中国已进入一个物质过剩时代,过去会缝补衣服,现在购买更多服装,因为有时尚需求。美国最有钱的人,最近30年基本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工业基本已不重要。

“如果中国前面二十年首富是房地产、汽车、信息产业等各行业的人,从去年开始,10大首富中有5个是互联网人。”蔡文胜说,再过3年,前20名富豪基本是做信息和互联网的人。

以下是天使投资人、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演讲实录:

我是石狮人,1994年离开石狮,回头已是20年。投资和创建的公司已经有在美国上市(58同城)、澳大利亚上市(TTG淘淘谷)、两家在香港上市(云游控股、飞鱼科技)。

石狮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如何抓住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呢?接下来就是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甚至包括物联网的发展,从中产生新的台阶和起步。

石狮,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在前面20年,石狮因为贸易和服装产业,一直在引领经济,但工业时代的很多人才没有留住,很多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开自己的工厂,没有让他们提升成为合伙人的级别,错过了机会。

今天,整个世界都在改变,往互联网和高科技发展。石狮需要新的思维,只要领悟过来,抓住点,就一定能够再创造一个石狮。

石狮前面三十年积累了巨大的资本,可以投入再生产,但不一定再往工业投,而是投信息化、生物科技或者人工智能。

中国的BAT或者谷歌(微博)等等,都如同当时的爱迪生,在建一个电厂。爱迪生的公司是CE(通用),现在并不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现在最大公司是苹果、谷歌、微软等这样的公司。这个时代,只有通过互联网去创造出来的企业价值,才会是最大的,如同当时的电器厂商。

世界上所有的革命已经从工业化转移到信息化。为什么索尼、松下会破产?石狮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吗?当你的工业越发达的时候,就会越快进入淘汰阶段。

我们已进入一个物质过剩的时候,我们过去会缝补衣服,现在是购买更多的服装,因为有了时尚需求。美国最有钱的人,最近30年基本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工业基本已经不重要。

如果中国前面二十年的首富也许是房地产、汽车、信息产业等各行业的人,那么从去年开始,10大首富中有5个已是互联网人,而且再过三年,前20名富豪都基本全部会是做信息和互联网的人。

我来分享下投资的三个启发:

第一个启发:合伙人制度,更有前途

关于投资,以前我们做生意,投资一个工厂如果需要100万的话,5个人按照实际出资来做股份占比,但是未来,可能出大钱的人占小股,然后找到能干的人占大股。

如果你只是用更高的薪水雇佣对方,那么如果他够牛,他迟早会自己出去干。你只有运用合伙人制度,让他成为合伙人,他才会更努力地奋斗,企业形态才会发展。

第二个启示:做投资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

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基本都是拿美国VC(风投)的钱,比如马云(微博)的阿里巴巴他只占8%,马化腾(微博)只占腾讯10%的股份,李彦宏是百度17%的股份,这些企业都是钱都被老外赚走。但是这些公司为什么不拿或者拿不到中国的钱呢?

国外的VC投资更敢于冒险,可能投10个项目才有一个成功,但就足够弥补其它失败的项目,而中国投资者希望第一个投的项目就会成功。

第三个启示:做投资者不要轻易干涉

传统有一个错误,投资者很喜欢看对方的财务情况,而国外VC尽量不干涉。腾讯最大的股东来自南非企业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MIH),占腾讯50%的股权,从来没有到腾讯公司去工作,也不干涉,甚至很多人忽略了它的存在。它当初用1260万美金从香港盈科手上收购股权,现在已经值4500亿港币了。

从1995年开始出现互联网,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代是雅虎时代(1995年-2000年)

把报纸搬到网上来,做分类信息和人工编辑,对应的中国企业是搜狐、新浪。

2、第二代是谷歌崛起(2000年-2005年)

谷歌成为互联网的代表,以程序算法完成精准搜索。它为什么能够打败雅虎呢?因为那个时候要获取信息,你在雅虎就找不到了。谷歌把所有地信息综合在里面,通过复杂的算法、简单的输出,你想要什么,就给你答案。在中国对应的企业就是百度。

3、第三代是Facebook、Myspace的阶段(2005年-2010年)

它为什么能打败前两者呢?因为前两者和你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它们还不是真正的互联网,还没有把我们人和内容连接起来。在Facebook的时代,每个人已经成为内容的获取者,也是内容的贡献者。社交网络,人人参与。

在Facebook,每天可以浏览很多东西,也可以贡献很多内容,国内的微博就是同个类型,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互动起来。

以前,我们只会去三大门户做广告,是很呆板的。后来到了百度,是关键词的广告。现在通过微博微信获得用户,显得更为重要了。

2015年开始,是不是开始发生更大的改变?

门户时代,很多40、50岁的人都不用,但今天,像微信这样即时互动、人机合一的产品,真正把所有的人和信息连接在一起了。

Facebook只是PC和移动端的结合,但是,只有移动端的东西才是未来的方向,也才是中国人和石狮人最大的机会。

进入移动互联网,中国人第一次处于全球最领先的阶段。智能手机的覆盖率达到75%,中国的网民PC端有8个亿,预计2015年移动终端会有12亿。美国在移动端的普及还不如中国人,只有65%,印度只有16%,很多东南亚国家和巴西、墨西哥也只有百分之十几。

中国第一次处于引领阶段,中国有小米、中兴、华为等这样为代表的公司帮助我们做出了更廉价的移动终端。

现在互联网处于什么阶段呢?

真正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定是:电子商务。

马云的阿里巴巴为什么值2800亿美金?所有的东西还是要回归到一个本质:电子商务,也就是赚钱。电子商务接下来要怎么用呢?还是要回到社交网路。PC更多是工具,手机让每个人成为节点,只是简单投放广告或者做官网的时代过去了。

互联网的一些特征:

1、物以类聚:

强者更强,快鱼吃慢鱼的阶段,互联网最后只会存在前三名。2010年,奥巴马第一次选举的时候,当时整个美国的民调显示他比麦凯恩并没有领先太多,但我们知道,真正投票的时候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奥巴马能大嬴,是因为他充分运用了社交网络,投票者会因为身边人的选择发生变化,当有互联网的时候,你会网上到处找相关资料,这里就会有个效应。

就比如买股票,你们会去东方财富网看股吧的讨论,其实这往往是错误的,当你认为这个股票会上升的时候,你去网上找的时候,更多也只会看到支持的信息,会忽略掉那些不涨的理由,这是类聚效应。

2、众包:

Facebook去年收购了whatapp,花了120亿美金,whatapp员工只有55个员工,而且收入基本为零。为什么花这么大的费用呢?其实whatapp有几千万个用户都是他的员工,whatapp里面很多用户自己在搭建和交流信息,而whatapp根本不用付他们什么工资。

马云为什么强大?因为他也搭建了一个平台,上面有千以万计的卖家在里面自动添放内容,这就是通过免费的方式,让别人来为你干活,这是最有价值的。

3、分享:

当你在做一个服装网站的时候,有没有办法让你的顾客上去提交意见、体验,利用社交网络去分享购买体验呢?要知道,即使一个再小的东西,如果你能让人去免费传播,就非常有意义,每个人都是内容的创造者也是传播节点。

好比我们这次分享会,如果在传统时代,通过市政府的文件下发下去,是不是比较慢;但如果通过微博、微信把演讲信息分享出去,就会形成连锁反应,从一个节点传到另外一个节点,而且基本是零成本。

互联网的这三个特征,善于利用,抓住它们,我们就会事半功倍。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往下创业,我们能做什么呢?

1、 先分享几个案例。

案例1:美国UBER打车应用软件,市值将近400亿美金,是一家帮你简单地叫到出租车的公司。有时候你出行叫不到的士,它就把一些有车的闲置人链接起来,(在中国早期叫做黑车。国内滴滴和快的也是这个类型,他们各自的市值也有几十亿美元,它们两家希望烧更多钱,把对方打败,成为第一)。

案例2:美国Airbnb专业国际租房网,它把闲置的房子用互联网的方式出租出去,知道去年才开始流行。我们到巴黎住五星级酒店,一天要4000元人民币,但是很多巴黎人也要到美国旅行,他们的房子就空出来了,为什么不出租出去呢?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干净的房子,只要1000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原来我们这个事情为什么做不成呢?因为不信任!但是现在因为有了社交网络,每个人都是用微信、微博登记,每个人都会很多数据。

有房子的人怕出租出去,被弄坏东西、弄脏房间,怕被宰了。但是,你现在用社交软件进去,房东可以选择人,房东可以通过请求信息,去看这个人的相关信息,判断对方是否靠谱。

而我们也可以选择评论良好的房子,因为每个房东下面会有无数评论:房间干净程度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自由搜索。Airbnb改变了整个产业链,它每天产生的房源超过1000万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连锁大酒店的房源。

我们有无数的资源,会重新被改造。最近雷军(微博)投资的U+公寓,我个人也有参与了投资,它就是把闲置的住宅楼和工厂改造成青年公寓,由创业者共同管理,然后分配给创业者。这种方式未来会更多。

2、能够把复杂事情简单化,功能单一明确:

案例:“美拍”。它让每个人可以圆导演梦。按照常规情况下,如果你要自己剪辑一条好的视频,你要有剪辑的机器,然后编辑,搭配音乐,而美拍非常简单,你负责拍下来,然后自动给你加音乐、加场景、加模式等等,就出来一个好作品。目前美拍视频时长10秒,以后会出一分钟、一小时等等。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导演。

案例:“Snapchat阅后即焚”聊天工具,每个人聊天24小时后,内容就会消失。

3、能够改造传统流程,颠覆固有模式

小米,为什么4年前开始创业,市值从0可以到400亿美金?雷军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它靠什么成功呢?传统产业做手机,比如联想,它一开始会派出几十个专家去市场调查,然后根据反馈来的意见考虑做什么手机、定价多少、配置多少。

然后专家的意见排到杨元庆台面,由他拍板,等到生产完,找明星代言,铺渠道,这就是传统模式。做服装的,也大概这个模式,先模仿各种款式,得出结论做什么款式,然后打样下单生产,再通过渠道销售。

而小米呢?雷军是先在微博发一个帖子:我准备做手机,大家来提意见。发烧友开始给意见,然后他综合大家的意见。这些意见比专家更中听、更权威,然后终于决定生产,但也不是盲目排版下单生产,而是通过让人预订,达成几百万台的预订完才投入生产。

即使达到300万的预订,也只会先生产100万台,找到厂家生产完后,直接把手机快递到消费者手里。它不要专家、不要渠道费用、不要库存,哪怕它利润很低,但它反而能赚到钱,占领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小米模式,把中间层全部去掉。我们做服装,可以考虑这个模式。

58同城原来是一个简单的分流信息,也就是报纸的分流信息。后来推出“58到家”,找保姆,直接找58,这就是所谓的OTO,所以叫58到家。国外没有这种模式,最关键的是,未来的服务业都将去掉中间层,这样就可以颠覆传统的产业。

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基础平台,打个比方,如果能够打造一个石狮最大的产品与服务,也不错,比如你在石狮做一个家政,不一定做58那么大,也不一定都要注册账户,人最烦的就是注册账户,你可以用微信和微博进行服务。

未来,手机成为最大的载体,PC只是一个基础。

在中国,目前看得到最基础的两个社交网络平台是微博和微信。

蔡文胜还谈及了自己为何投资熊俊和伊光旭,蔡文胜说:我是人派。有了人,就有了价值。人是产品和技术的灵魂。

“没有正儿八经的商业模式”是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投资一个人,是看他的思维和想法,投资后他做什么了,已经和我没多大关系了。

1994年我离开石狮,去过一段菲律宾。到1999年,偶然间,买到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股票,误打误撞就进来了。得益于知识获取的改变,有了互联网,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提升。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学习的改变。

学习的方法完全改变了,你不用出门找师傅,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开一个店,或者做互联网,你要做的事情是你找出这个行业和这个世界最牛逼的100个人,你看出他们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你就成了专家了。

我为什么选熊俊和伊光旭他们俩投资呢?都是我们福建人。我如何认识熊俊的呢?他是龙岩人,读的书也不多,去厦门一家公司上班,07年买第一台iPhone,发现不好用,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要注册一个账号,然后可以下载软件,都要让别人帮助下载。

当然,这个痛点其它人想了就过了,但他就去钻研,后来开发了一个手机助手,也就是91助手,后来流量大了,就找投资人。当时福建最有名的网络公司是上市公司网龙,所以就找网龙刘总。

网龙觉得这孩子不错,就收购吧。刘总开10万块,扣去2万所得税,熊俊拿到了8万块。后来网龙给他开一个月1.5万公司,让他留了下来,这是2007年的事情。

做了三年,因为网龙是个上市公司,无法再给他股票,熊俊就出来再创业,但他想要找中国最好的投资人,所以就找了李开复(微博)先生,熊俊希望在厦门创业,开复先生就将熊俊推荐给了我。谈了两次,根本没谈要做什么,就谈对互联网的看法,觉得理念一致,就投钱给了他。

我们再回头去看看跟光旭的认识。光旭是武夷山人,一开始就一人在豆瓣做兴趣小组。当时找我,说是要买一个冷笑话的域名。他从南京来厦门时,没钱买飞机票。

他当时做冷笑话,有20万粉丝,很多人认为冷笑话的数据是假的,是刷出来的,我很认真去看它的微博,发现一开始没人关注它,光旭就跑到任志强等大V去评论,形成互动,然后粉丝量、评论和转发在一点点增加。当然他本身就长得像冷笑话,这也是一个优势。

当我发现他是这么做起来,我就建议他到厦门来创业。我给了他一百万,他租了两房,一间做住房,大厅当工作室。我们想想他这几年进步有多大,他现在去台湾,马英九都找他谈论互联网。再说一条,光旭他自己知道,目前来讲,微博营销是很成功。但他必须要做出自己产品,最终我们要做出自己的产品,这样才算告一段落。

传统企业如果感悟过来,散发的魅力会更大。将相本无种,只要我们敢于抛弃原来的包袱,就可以再起步,重新起来。传统企业如果能赶路过来,有机会的。

不破不立,抛弃原来曾经大家觉得牛的东西,从零开始,才会有新的跨越。我为什么做事情比较顺,得益于前期传统行业的经历。

三 : 思科:未来五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将增长10倍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4日早间消息,思科周二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移动数据流量预测。该公司预计,2014年至2019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将会增长10倍,每月达到24.3EB(1EB=10亿GB)。

对数据进行细致研究后便会发现,有几大重要因素都有可能促成持续性的增长。首先,到2019年,全球有69%的人口(约合52亿)有望成为移动用户。其中约有46亿部智能手机,远高于功能手机的31亿部。很显然,很多人都将拥有不止一部手机。这项研究还涵盖了平板电脑和WiFi笔记本等上网设备。思科预计,WiFi笔记本可能会重新夺回被平板电脑抢走的份额。

智能手机的增长之所以引人关注,不只是因为它将在2018年左右占据多数手机市场;智能设备往往要使用更多数据,所以97%的全球互联网流量都将来自智能设备。视频占据的带宽尤其大:思科预计,约有72%的移动流量来自视频。

另外一项重要发展是从传统蜂窝网络转移到WiFi和小型蜂窝网络的流量总量和类型。思科表示,54%的移动流量都将通过这类系统实现,这将降低运营商的拥堵率,但也会影响一定的利润,因为WiFi网络无法采取与蜂窝网络相同的收费方式。

“我们认为,2019年的全球蜂窝网络每月数据量将达到24.3EB,但WiFi每月数据量为29EB。”思科报告首席作者托马斯·巴内特(Thomas Barnett)说,“到2018年,通过WiFi系统实现的语音通话时间将超过LTE,”也将超过其他由运营商收费的传统数字语音流量。

巴内特还注意到另外一项重大改变,那就是机器之间的连接数量和连接类型。他表示,低能耗的广域连接(比如医院内的设备监控或工厂内的资产追踪)目前占到移动连接的0.1%。但思科认为,这一数字5年内将增长80倍,在所有115亿台连接移动网络的设备中占比8%。

“这会引发监管问题,还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他说,运营商可能要放弃传统的计量收费方式,转而收取固定费率。

意料之中的是,全球网速也将实现增长。思科预计,2019年的全球平均移动上网速度约为4Mbps,高于2014年的1.7Mbps。

即使网速增加,配备视频摄像头的可穿戴技术也会对带宽构成压力。巴内特指出,虽然谷歌眼镜“已死”,但GoPro等其他可穿戴设备的流行度仍在增强,这些设备联网时通常每秒使用5Mb数据。(书聿)

本文标题:移动互联网未来-于刚把未来压在了互联网医疗上 不做烧钱买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817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