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阐释以女性视角解读美国电影《廊桥遗梦》
[摘要]美国电影《廊桥遗梦》不仅呈现出一段凄美感伤的爱情,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爱情与伦理道德以及个人欲求与责任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本文从女性视角对电影《廊桥遗梦》的故事内容作出阐述与探讨,并对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女性意识转变的过程做出分析。
(www.61k.com。[关键词]《廊桥遗梦》;女性视角;弗朗西斯卡;伦理道德
一、从女性视角看影片《廊桥遗梦》
影片《廊桥遗梦》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主妇与一位摄影师之间的婚外恋故事。影片以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的死亡遗嘱开篇,当弗朗西斯卡的子女得知弗朗西斯卡要求被火化并将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的时候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儿子麦克更是坚决反对。而当麦克以及妹妹卡洛琳打开母亲弗朗西斯卡留下的箱子时,关于弗朗西斯卡一段动人的爱情也逐渐被揭开:1965年的一天,由于女儿卡洛琳的母牛要去参加展览会,卡洛琳的父亲和哥哥一同前往并要离家4天时间,于是只留下弗朗西斯卡一人独自在家,正当弗朗西斯卡无所事事的时候,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驱车到来向弗朗西斯卡询问曼迪逊桥的地点。弗朗西斯卡在表述不清的情况下带罗伯特来到曼迪逊桥畔。罗伯特绅士送给弗朗西斯卡一簇野菊花表示感谢。当弗朗西斯卡对罗伯特萌生难以言喻的感情后在晚上驱车到达曼迪逊桥并留下了邀请罗伯特共度晚餐的便条。罗伯特看到便条后欣然前往并与弗朗西斯卡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夜晚。但是4天的时间始终是要结束的,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面临对这场爱情的抉择。虽然罗伯特极力劝导弗朗西斯卡随自己离开,但是弗朗西斯卡在极度矛盾的心理斗争下还是选择了家庭的责任与被世俗肯定的“幸福”。当弗朗西斯卡在雨中再一次见到罗伯特的时候,罗伯特注视着她并向她进行最后的告别,而弗朗西斯卡在强忍着追寻罗伯特的脚步一起离开的时候,终于流下了饱含着矛盾并且复杂的心情的泪水。罗伯特死后将遗产留给弗朗西斯卡,而弗朗西斯卡在遗嘱中也要求被火化并将灵魂留在曼迪逊桥畔,用弗朗西斯卡的话可以总结她的一生:生前她把所有的时光都留给了家庭,但求死后能永远依偎在爱人的身边。弗朗西斯卡的儿子麦克和女儿卡洛琳在了解这段感情故事后终于对母亲的决定有所理解,并且影响着他们更加珍爱自己的家庭,影片最后弗朗西斯卡的骨灰被撒在曼迪逊桥畔,而这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主角罗伯特与弗朗西斯卡的灵魂也得以重聚,并且这段爱也得到了永恒。
与小说版一样,影片《廊桥遗梦》不仅仅描述一段真切的爱情,同时对人们在追求人生理想以及在人生中的抉择问题上做出了思考,婚外恋因素更是促使很多观众在 与责任之间做出衡量。影片《廊桥遗梦》中对中年人感情心理以及对婚外情的描述和探讨无疑是该影片得到评论界和众多观众普遍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几乎在任何一个国家,婚外恋都是被社会道德甚至是法律谴责和限制的禁区,而《廊桥遗梦》原著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以及《廊桥遗梦》电影版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却都能够大胆地面对并将婚外恋作为切入口将婚外恋的男女主角之间的真切的爱情以及矛盾的心理展现出来。影片《廊桥遗梦》放映的当年美国便爆发了离婚狂潮,这正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而《廊桥遗梦》只是充当了离婚狂潮的导火索。虽然影片《廊桥遗梦》的结局以主人公弗朗西斯卡选择家庭的责任为结局,并没有悖于社会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对事物的判断,但是影片中所讲述的爱情故事毕竟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没有使《廊桥遗梦》中基督教式的结局起到重塑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作用,因为在影片中对弗朗西斯卡的塑造使弗朗西斯卡背负了太多的矛盾,而弗朗西斯卡虽然选择承担家庭的责任,但是这种选择是出于被动和自我压抑的,这不禁会让观众产生一种遗憾,恰恰也让观众增加了对弗朗西斯卡的同情。
二、从女性视角审视弗朗西斯卡女性意识的转变
影片《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以弗朗西斯卡的札记为媒介、以弗朗西斯卡本人的口吻讲述出来的,但是整个故事的发展都处在世俗的伦理道德观下,故事中穿插的雷家女人的遭遇以及这段爱情故事本身以悲剧收尾都符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下的婚外恋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这种伦理道德观与男权制传统观念有着一种不谋而合的特质,原因则在于原著小说的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作为一名作家和摄影师,能够对社会有较强的洞察能力,并且也敏感地受到当时女性主义发展的影响,但是他始终是男性,所以在对弗朗西斯卡以及这段感情塑造的过程中,他虽然能够让弗朗西斯卡具有女性的独立意识,但是仍旧使弗朗西斯卡以及这段感情存在于社会伦理道德以及男权制传统观念的束缚之中,而影片则延续了小说的这一特点。
弗朗西斯卡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长大,从影片中弗朗西斯卡的生活喜好来看也能显示出她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当弗朗西斯卡嫁给丈夫理查德并来到这个美国的乡村的时候,从表面上看弗朗西斯卡的浪漫情怀并没有与枯燥无味的乡村产生矛盾,因为如果不是摄影师罗伯特的偶然出现,也许弗朗西斯卡会很平静地过完波澜不惊的一生。但是从一个女性的视角来看弗朗西斯卡的生活以及从弗朗西斯卡在札记中的表述都可以清晰了解到事实上这种矛盾是真实存在的,弗朗西斯卡在这个乡村中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她渴望浪漫,但是在这种缺乏 的生活下及每天重复性的生活下这种浪漫情怀似乎已经荡然无存,而以家庭为核心的劳作则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弗朗西斯卡的扮演者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也能从细节上将这种矛盾体现出来,从弗朗西斯卡的细节塑造中表明她内心中对浪漫以及 的渴望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埋在了心底,比如弗朗西斯卡的生活不仅要面对枯燥无味的家庭主妇从事的工作,同时也面对着家人的不理解,在影片中家人一起用餐时的情景体现出了这一点:弗朗西斯卡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中准备好家人的早餐,而当家人聚到一起的时候女儿却无意地将收音机中播放音乐的电台进行了调换,弗朗西斯卡欲言又止。弗朗西斯卡静静地注目着每一个她深爱的家庭成员想要说点什么,但是没有引起理查德、麦克、卡洛琳的注意,这种感觉让弗朗西斯卡在札记中说道:“家人都不了解你,就这样离开尘世那有多悲哀。”于是弗朗西斯卡只独立保留着这种对浪漫和 的向往,而“犇-嫑”不敢奢望家庭能够给予她想要的那种自由和 ,弗朗西斯卡会坐在屋子前廊的秋千上看着一条蜿蜒无尽的小路,她的心里渴望能够在这条小路上出现什么。在这个阶段,弗朗西斯卡女性的独立意识被家庭琐碎的事物所掩盖着,虽然内心充满了渴望并没有出现任何一个机会让她的这种感情得到宣泄,但是也正是这种渴望的存在,才使她与罗伯特之间产生爱情具有了可能性。 弗朗西斯卡生活的转折点在于罗伯特·金凯的出现。当家人因为有事外出后,弗朗西斯卡只能独自一人在家里,虽然这能够使弗朗西斯卡可以尽情地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但是弗朗西斯卡一直为之忙碌的家庭成员的离开又使她无所事事。从女性的视角看,虽然这种生活着实单调和清寂,但是已经成为弗朗西斯卡的一种习惯。在罗伯特与弗朗西斯卡第一次会面并交谈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罗伯特是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从之后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的交流中更可以看出罗伯特是一个十分自由的人,更重要的是罗伯特衣着整齐、举止得当、态度优雅,在罗伯特身上的这些特质是弗朗西斯卡所处的乡村中的男人所难以具备的。罗伯特作为一个摄影记者,由于工作性质而四处周游,他会因为一处的景色美丽而随意呆上几天,而当弗朗西斯卡坐在罗伯特红色的雪佛兰中指间夹着香烟并能够尽情谈笑的时候,弗朗西斯卡心中原本对生活的印象无意呈现出来。所以罗伯特的生活方式虽然从表面来看弗朗西斯卡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从她的心中表现出了羡慕与向往。在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前期相处的时间里,虽然表现出了一些拘束,但是与之前的那个家庭主妇相比则显得更加无拘无束。当弗朗西斯卡在楼上注视着罗伯特的时候,一种或许并不是爱情的感情油然而生,但是弗朗西斯卡仍旧身处在世俗的伦理道德束缚下,她并不敢勇于承认和表达,就像她自己说的:“我真荒唐。”但是在纠结过后弗朗西斯卡感性的一面战胜了理性的一面,她开始重视自己的着装并用饰品来打扮自己,希望能够具有魅力地出现在罗伯特面前。这个阶段的弗朗西斯卡经历了女性独立意识与传统伦理道德中家庭责任在心里面的斗争,虽然暂时地使女性独立意识占据上风但是仍旧严重地受着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与束缚。
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的交集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越来越频繁,其中两人在关于是否能够离婚的问题上发生了一些分歧,弗朗西斯卡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但是选择不会离婚,而罗伯特关于“家庭伦理这种观念似乎催眠了全国人”的观点虽然险些激怒弗朗西斯卡,但是仍旧对弗朗西斯卡产生了一些影响。在短暂的将家庭的责任以及伦理道德的束缚放在一旁以后,弗朗西斯卡主动地邀请罗伯特到家里喝茶并共进晚餐,而这些似乎仍旧让弗朗西斯卡感觉不足,于是经历了短暂的心理斗争后驱车赶往曼迪逊桥畔并留下了一张纸条:“当白蛾子张开翅膀时,如果你还想吃晚饭,今晚事毕后可以过来,什么时候都行。”弗朗西斯卡写下这张纸条并留在桥上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是对罗伯特的表白,同时也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挑战。在那天晚上两人情不自禁地交流、共舞、呢喃、 ,而这一切都十分自然并且深情,毫无轻浮可言,因为这些举动正是出于两人之间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即彼此间真实存在的深深的爱恋。正如罗伯特所说:“这样真实的爱一生只有一回。”此时的弗朗西斯卡已经暂时完全不受伦理道德的束缚而活在纯粹的自我当中,他所有的行动都是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不再受到家庭责任的影响。
在短暂的4天将要结束的时候,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需要面对关于两人之间爱情的抉择,即弗朗西斯卡是否决定与罗伯特一起离开这个枯燥无味的乡村。两人真实相爱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而罗伯特也愿意为这份感情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但是家人就要归来的时候弗朗西斯卡内心中对家庭的责任感驱使着自己继续处于一种极度矛盾的心理中,并将这种矛盾转化为对罗伯特与自己之间感情的怀疑。罗伯特对弗朗西斯卡的解释与承诺使弗朗西斯卡坚信了罗伯特对自己的爱意但是仍旧没有选择与罗伯特一起离开,原因是因为害怕世俗的目光给孩子们带来伤害,害怕忠贞的丈夫承受不了这种打击。罗伯特在极力恳求下也逐渐对弗朗西斯卡的决定做出理解,在大雨滂沱的一天与弗朗西斯卡进行了最后的离别,他此时的形象已经充满了颓废和哀伤,而弗朗西斯卡则最终面对了“留下是种错误但是却不能离开”的无奈心情。而在若干年后弗朗西斯卡能够坦然承认这段感情并要求孩子们能够让自己死后陪伴罗伯特。在选择不离开家庭到决定死后与罗伯特相守的这个阶段弗朗西斯卡的女性独立意识已经转化为一种困惑,这种困惑仍旧来自伦理道德与女性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也许在这段时间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罗伯特,但是直到自己完全自由的那一刻,她才有权利和自己相爱的人长相厮守,而自由的时刻则是自己生命终结的一刻。
三、结语
影片《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的爱情虽然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但是最终弗朗西斯卡选择了留在家庭中,这显然是与伦理道德的要求相一致的,但这并非是令人感动的理由。观众之所以感动是由于弗朗西斯卡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并最终因为不愿伤害家人而选择承担家庭的责任,同时二人又能多年来铭记并守护着彼此之间的爱。《廊桥遗梦》在传达着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当个人感情与责任、爱欲与文明发生碰撞的时候该如何选择。而这个问题在现代人中仍旧具有深思的价值。
[参考文献]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廊桥遗梦[M].梅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5.
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二 : 电影《廊桥遗梦》剪辑点分析
电影《廊桥遗梦》剪辑点分析
Merry 发表于 2004-12-20 21:02:22
评论资料
《廊桥遗梦》是1995年十分引人注目的一部影片。该片以其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影片的情节十分简单,但是其中的情绪表现却十分细腻,体现了导演出众的掌握能力和演员的深厚功底。影片并不仅仅是一场婚外恋情的表现,而是通过它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与情感平衡问题。女主人公之所以会对男主人公产生感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她在长年平淡的婚姻生活中被迫放弃了原来的生活理想而埋身于琐碎的家务之中。所以当充满了自由气息的男主人公出现时,她就情不自禁地为他所吸引。但影片尽管有着细致入微的婚外恋情体现,其所表现出了仍然是一种较为正统的维系家庭的主题。因此,观众在影片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周围环境对男女主人公的潜在压力和主人公矛盾的心理。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在再三抉择之后还是选择了家庭,其对家庭的责任感占了上风,而影片结尾也以女主人公的两位儿女受到感动重视家庭为结束,这些都是正统的道德观念之体现。 《廊桥遗桥》一片以其对中年人家庭和情感问题的细腻刻画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同,其传统的道德观也使它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这部影片以其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引起了众多中年观众的共鸣,也促使他们认真对待自己的感情。因此,《廊桥遗梦》被评为95年最具影响力的十部影片之一。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两位资深演员在片中的表现也都十分出色,情绪把握十分到位,情感表现极为细腻,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廊桥遗梦》的故事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包括中国的观众们。在被拍成影片之前,小说的小册子就在中国广为畅销,并出现了“廊桥热”,为日后影片的热卖也打下了基础。
影片在中国上映时,曾引发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那就是故事中“婚外恋”的表现是冲击传统道德还是支持传统道德。这的确不太好分析的问题,哪怕被拍成了电影,还在中国公开上映,也不能说这对中年人的故事就一定是正确的,弗朗西斯卡的经历也成为不少已过中年的人生中难解的悬念。
当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结识的男女主人公就要永远分离的时候,我们就好像回忆与初恋情人的分手一样感动了,我们没有时间去细想这对于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是否公平,很多看完故事的人甚至认为弗朗西斯卡应该和罗伯特一起远走高飞,如果那样,这个故事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感动我们。因此,与所有的爱情俗套一样,“分离”依然是整个故事的感动点。在最后,故事很负责任地回归了正统道德,而此时,我们竟发现我们感到了“委屈”,这到底是怎么了?在这个故事里,作者高超的设计又给予了我们很多人,包括已经成
家多年的人们再一次深陷“情网”的机会。
如果仅仅从影片的感人处着手去说的话,故事里细腻的感情描写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小说中在这一段中有很精彩的手笔,影片借助画面、音乐和表演的结合基本将这一精华之处表现了出来。
具体分析
镜号 景别 运动 内容 声音 说明
1. 全景 摇 汽车入画 现场声
2. 中竟 杂货店老板放货物 现场声
3. 全景 摇 弗朗西斯卡从货物店出来入车 现场声
4. 中景 弗朗西斯卡注意窗外(从车外拍摄) 现场声 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的景别都越来越小。遵循接近-远离模式。在经历了几天的分离后,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都认为那天是他们俩一生中最后一天了,然而两人突然的相遇使他们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升华到高潮。
喜悦,都是通过推镜头来完成他们感情上的递进过程的。从而使12~15号镜头的剪辑非常流畅,感觉这4个推镜头仿佛是1个推镜头。?确认?吃惊?这段的剪辑点落都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在突然相遇中,从默契
最后镜头停留在罗伯特在雨那慧心的笑容。
5. 全景 弗朗西斯卡的主观镜头,她看到的窗外 音乐起
6. 近景 摇 弗朗西斯卡侧身注意窗外(从车外拍摄) 音乐
7. 中景 摇 弗朗西斯卡的主观镜头,窗外 音乐
8. 特写 摇 弗朗西斯卡探头向窗外望去(从车外拍摄) 音乐
9. 大全景 罗伯特在雨中向弗朗西斯卡的车缓缓走来 音乐
10. 特写 弗朗西斯卡在车内吃惊 音乐
11. 全景 罗伯特在雨中向弗朗西斯卡的车缓缓走来 音乐
12. 特写 推 弗朗西斯卡在车内吃惊 音乐
13. 近景 推 罗伯特在雨站定,喘气 音乐
14. 大特写 推 弗朗西斯卡在车内吃惊 音乐
15. 近景 推 罗伯特在雨喘气 音乐
16. 大特写 弗朗西斯卡在车内再一次仔细地、满足地看着她深爱的情人,笑了 音乐
17. 近景 罗伯特在雨也慧心地笑了 音乐
18. 大特写 弗朗西斯卡在车内疑惑地看着罗伯特 音乐 这一段是他们俩人因为家庭、传统、伦理等一系列因素不得不放弃内心深藏着的那段炙热的情感。遵循接近-远离模式。俩人依依不舍,还是最后罗伯特快刀斩乱麻,一个转身,景别一下子放大,由最高潮的近景发展到中景。
以上两段都在描写人物心理,所以在进入心理时空时音乐起,跳出心理时空时音乐止。
19. 近景 罗伯特转身走回自己的车子 音乐
20. 大特写 弗朗西斯卡在车内震惊地看着罗伯特,摇头 音乐
21. 中景 罗伯特转身走回自己的车子 音乐
22. 大特写 弗朗西斯卡在车内绝望地看着罗伯特,垂下头 音乐止
一声闷雷
23. 中景 丈夫打开车门 现场声 这一段剪辑采用了延时效果。把丈夫的动作切开,使时间延续,反映出弗朗西斯卡内心强烈想多看几眼罗伯特的愿望,而且丈夫的构图非常奇怪,他的身躯仿佛把外面的世界给框定住了,尤其是27号镜头,那嘭一下的车门把弗朗西斯卡再一次关进了以前的生活中去了。
24. 大特写 弗朗西斯卡在车内翻身,绝望 现场声
25. 全景 透过丈夫的手臂和窗户看到窗外罗伯特的车 现场声
26. 近景 丈夫关上车门 现场声
27. 全景 丈夫发动车子,但透过丈夫的手臂和窗户能看到窗外罗伯特的车 现场声
28. 中景 夫妻俩人在车内 音乐起
弗朗西斯卡的内心独白 再一次进入弗朗西斯卡的心理世界。
弗朗西斯卡的一转身,就马上切换到罗伯特的镜头。
配合弗朗西斯卡的内心独白,“他仿佛是在向我告别……”31、32号镜头完全就是预示告别的镜头,从车外拍摄弗朗西斯卡竭力想再看看罗伯特的镜头。
此处,迂回曲折,欲扬先抑。剪辑点都在静止画面上。不是前几段那种流畅的剪辑,因为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感情;也没有上一段那么急促,因为不是那种急切想看有拼命压制的感情。此处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下一段弗朗西斯卡内心的惊涛骇浪。
29. 全景 丈夫驾驶汽车,但透过丈夫的手臂和窗户能看到窗外罗伯特的车开过 音乐
30. 近景 弗朗西斯卡在车内望着罗伯特的方向发愣 音乐
31. 全景 透过窗户看到罗伯特的车朝反方向开过 音乐
32. 近景 弗朗西斯卡竭力想再看看罗伯特(从车外拍摄) 音乐
33. 全景 透过窗户已经看不到罗伯特的车了 音乐
34. 近景 弗朗西斯卡趴在椅背上,转身,哭泣 音乐
35. 全景 丈夫驾驶汽车,但透过丈夫的手臂和窗户还能看到窗外的雨 音乐
36. 中景 夫妻俩人在车内 音乐
37. 全景 摇 丈夫驾驶汽车,但透过丈夫的手臂和窗户能看到窗外罗伯特的车 音乐
38. 近景 弗朗西斯卡再一次抬起希望的头 音乐
39. 全景 俩辆车在雨中的十字路口停下 音乐 车辆停在十字路口,弗朗西斯卡也面临着她生命中十字路口。
45号镜头“从车内看到罗伯特的车尾”和43号镜头“夫妻俩人在车内”来回打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弗朗西斯卡内心强烈的冲突、矛盾,是走还是不走!
感情逐渐递进,到后来干脆把丈夫的镜头挤掉,只有妻子的镜头(46号镜头)
59号“红绿灯”镜头,和57号“丈夫”镜头来回打也是为了突出丈夫这个永远无法理解妻子的外界元素对弗朗西斯卡做出决定的干扰。
当罗伯特把弗朗西斯卡送给他的项链挂在后视镜时,再一次使用接近-远离模式,景别逐渐变小,直至推到特写。
40. 全景 夫妻俩人在车内 音乐
41. 中景 从车内看到罗伯特的车尾 音乐
42. 中景 夫妻俩人在车内 音乐
43. 全景 丈夫做了一个手势,但透过丈夫的手臂和窗户能看到窗外的雨 音乐
44. 近景 弗朗西斯卡喘气,在做最后的抉择 音乐
45. 中景 从车内看到罗伯特的车尾 音乐
46. 中近景 夫妻俩人在车内,但只看得到妻子 音乐
47. 中景 从车内看到罗伯特的车尾 音乐
弗朗西斯卡的内心独白
48. 近景 夫妻俩人在车内,但只看得到妻子 音乐
49. 中景 从车内看到罗伯特的车尾 音乐
50. 近景 夫妻俩人在车内,但只看得到妻子 音乐
51. 近景 从车内看到罗伯特的车窗 音乐
52. 近景 推 夫妻俩人在车内,但只看得到妻子 音乐
53. 小特写 从车内看到罗伯特的车窗 音乐
54. 特写 推 夫妻俩人在车内,但只看得到妻子 音乐
55. 特写 罗伯特的车的项链 音乐
56. 近景 弗朗西斯卡喘气,在做最后的抉择 音乐
57. 全景 丈夫在车内等待红灯,但丈夫很暗,外面很亮 音乐
说话
58. 近景 弗朗西斯卡转头 音乐
59. 全景 红绿灯 音乐
60. 全景 丈夫在车内等待红灯,但丈夫很暗,外面很亮 音乐
61. 全景 红绿灯 音乐
62. 全景 丈夫在车内等待红灯,但丈夫很暗,外面很亮 音乐
63. 近景 弗朗西斯卡深呼吸 音乐 65、66、67、68、69号镜头,“弗朗西斯卡深呼吸”,“握住车门柄,旋转,松开了,又握紧,又旋转”,经过几次犹豫、反复,弗朗西斯卡终于鼓起勇气想开门奔向罗伯特,但丈夫的出现,70号镜头“丈夫在车内等不急,按喇叭”,干预了弗朗西斯卡的决定,以至于最后痛苦地放弃了。 74号镜头“丈夫等不急,又按喇叭”,马上接“罗伯特的右向车灯跳起”体现了丈夫对弗朗西斯卡选择的干预
64. 近景 从车内看到罗伯特的车窗 音乐
65. 特写 弗朗西斯卡的手握住车门柄开始旋转 音乐
66. 特写 弗朗西斯卡深呼吸 音乐
67. 特写 弗朗西斯卡的手握住车门柄,又松开了,又握紧,旋转 音乐
68. 特写 弗朗西斯卡深呼吸 音乐
69. 特写 弗朗西斯卡的手握住车门柄,旋转 音乐
70. 全景 丈夫在车内等不急,按喇叭
71. 大特写 弗朗西斯卡深情地望着罗伯特的车,企图寻找支持 音乐
72. 特写 罗伯特的车灯闪闪发亮 音乐
73. 近景 夫妻俩人在车内,但只看得到妻子,弗朗西斯卡低头,默认放弃了 音乐
74. 全景 丈夫在车内等,但丈夫很暗,外面很亮。等不急,又按喇叭 音乐
说话
75. 特写 罗伯特的右向车灯跳起 音乐
76. 近景 弗朗西斯卡绝望地看着罗伯特走了,永远走了 音乐 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俩人终于是分手了。弗朗西斯卡再不舍得也只能看着罗伯特的车开走。
然而,82号镜头“丈夫开车,但透过丈夫的手臂和窗户能看到窗外罗伯特开走的车”,丈夫的入画,显然道出了弗朗西斯卡的无可奈何。窗玻璃的拉起标志着俩人感情的结束。
77. 全景 罗伯特的车终于开走了 音乐
78. 近景 推 弗朗西斯卡终于忍不住了,眼睛湿润 音乐
79. 全景 罗伯特的车开走了 音乐
80. 特写 弗朗西斯卡忍不住再多看几眼罗伯特的车 音乐
81. 中景 罗伯特开走的车 音乐
82. 全景 丈夫开车,但透过丈夫的手臂和窗户能看到窗外罗伯特开走的车。丈夫拉起窗玻璃 音乐
83. 特写 弗朗西斯卡回头想看罗伯特的车 音乐
84. 全景 移 什么也没有了 音乐
85. 特写 弗朗西斯卡低头,绝望了 音乐
86. 特写 紧握着车门柄的手放松了 音乐
87. 特写 弗朗西斯卡低头,痛苦 音乐
弗朗西斯卡的内心独白
88. 近景 丈夫开车,看了一眼妻子 音乐
89. 特写 弗朗西斯卡痛苦不堪 音乐
90. 近景 丈夫不解地看了一眼妻子 音乐
说话
91. 特写 弗朗西斯卡仍然痛苦不堪 音乐
92. 近景 丈夫不解地看了一眼妻子 音乐
93. 特写 弗朗西斯卡仍然痛苦不堪 音乐
说话
94. 近景 丈夫似乎能够理解地看了一眼妻子 音乐
95. 特写 丈夫打开收音机 音乐
96. 特写 弗朗西斯卡无力地坐着 音乐止 收音机声
97. 全景 汽车开进 现场声
三 : 美国电影《廊桥遗梦》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