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职业差评师-开专车 竟也有“职业差评师”

发布时间:2017-12-19 所属栏目:海上钢琴师英语影评影视英语

一 : 开专车 竟也有“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相信经常网上购物的网友都听说过,但你听说过专车也有“差评师”吗?

最近,在广州开专车的刘先生遭遇一件稀奇事,他做完一单生意后,收到称是刚才搭车乘客的短信,该人表示他是“职业差评师”,要求他转300元到某个账户。

据羊城晚报报道,原来,这位乘客下车后不久,他收到一条短信,该内容开门见山,自称“职业差评师”,并表示已在刘先生的司机座椅背后的夹层,放了一张写有银行卡信息的纸条。同时要求当天中午12时转300元,这样的话他会评5星,否则“后果你懂的”。随后该人似乎“不太放心”,还发了银行账号和密码到刘先生短信。

由于有些专车平台的冲单奖励乃至其他奖励要求,都与司机星级息息相关,有的专车平台只要当周出现一个一星,所有奖励就要作废,因此专车司机总体比较在意星级评定。

最终,对于这一敲诈行为,刘先生并没有买账,他表示自己一天也赚不了300元,怎么可能倒给他300元。

开专车 竟也有“职业差评师”

二 : 网购之“蚊”:聚焦电子交易中的职业差评师

  又是一年电商季。11月的互联网电子商户们又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节日”。

  在网上经营着一家品牌鞋店的张超非常忙碌。一方面,他忙着充实库存,服务好消费者;另一方面,他还要保持警醒,提防可能来自任何地方的攻击。

  张超的担忧不无道理。电商季,也许不仅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利好时光,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正在伺机出动——虎视眈眈、意欲“食肉”的职业差评师。去年的“双11”,张超就遭遇了这一群体的敲诈,损失超过4万元。

  差评师令不少电子商户防不胜防,电商平台企业则不断升级追查机制,运用技术手段维护平台商户利益,希冀阻绝恶意差评行径。一场拉锯战正在持续。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姚翀记者戎飞腾

  “差评军团”四处“食肉”

  不久前,王凡终于升任“小组长”,他带领的是一帮“职业差评师”。一年多前,他偶然知道了这个“行业”。“同学拉我去试试,说是可以赚钱,还说‘职业差评师’是新兴‘行业’”。

  入门先“拜师”。交了80元的入会费,王凡加入了一个小团队,一位“前辈”开始指导这个新人。

  “要注意隐匿身份,如不要用自己姓名所开的银行卡与行动时用的支付宝绑定、要用支付宝汇款方式给行动用的支付宝账户充值等。”

  在差评师内部,攻击出动被称为“吃肉”。仅仅“培训”了两三天,王凡就“上路吃肉”了。上路后的王凡每天给出一定量的差评,而这些都是“组织”安排的。

  王凡介绍,差评师的队伍,是军团作战,有的人负责给差评,有的人负责拍货,有的人负责谈判,分工明确,层级分明,新手努力之后有可能成为小组长,之后逐步向上晋升。

  在王凡的上面,还有高层的“领导”,“领导”对团队里的每单“生意”都享有“提成”,同时往往也是整个团队的“技术骨干”,带领着整个团队四处出击“食肉”。

  作为差评师们的“猎物”,不少网店店主都对这个群体的纠缠感到头疼不已。

  尹天是某知名电商平台的品牌运动鞋鞋店的店主,他已几番受到职业差评师的骚扰。

  “我的网店刚开张不久,有个客户店里拍了一双儿童鞋,随后我发货,但是他明明没收到货,却给出了‘假货,质量不好’的评价。”

  尹天立即联系对方,对方在电话里索要200元以改动评价。

  规模小,刚起步的网店常常容易受到骚扰,而有些实力较强的品牌旗舰店同样也会被盯上。

  刘平在某知名商城经营某品牌的旗舰店已有5年,数月前他就遇到了一宗“疑案”。“这名客户用不同的ID在我的店里买鞋,三四个月的时间内就买了近200双鞋。”

  令刘平感到无奈的是,这名客户每次交易,都是在店里发出货后,就申请退换货,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把鞋子退回来。也因此,按照其所在的电子商城的评判体系,刘平的旗舰店纠纷率一直居高不下。

  难以定罪的违法

  李力是一名成为了“差评师”的大学生,今年7月份他花了100块钱加入到一个差评群,不过他表示自己是为了完成相关课题的学业论文。

  “入行”后的李力发现,差评师团队的收入来源已经不再仅仅是依靠对商家差评敲诈商家得来的收益,同时还受理一些店家的要求,对竞争对手展开差评攻击,并收取费用。

  “职业差评师的猖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难度高。”李力介绍,差评师频繁更换IP地址对同一个店进行差评、投诉,这就好像打游击,不同人,用各种IP地址,对同个目标进行攻击,让对手防不胜防。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职业差评师的追责和惩治,除了技术上的困难,还存在两方面的大难点,一是取证;二是定罪。

  “如果客户在敲诈勒索时,不通过企业平台固有的沟通软件与商家进行交流沟通,我们就可能遇到取证上的困难,难以通过账号固有的消费者行为指标认定该账号有不良行为。”阿里巴巴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如果是企业层面的打击、反制,最多就是封号、归物,而如果按照敲诈勒索罪在实际生活中则很难立案——不少职业差评师都把单笔敲诈勒索的金额数控制在1000块钱以下,以规避敲诈勒索罪的定罪金额度,即使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追责出发,具体就是15天以内的拘留还有200元以内的罚款,这样的违法成本也较低。

  大数据主动反制

  不堪差评师纠缠的刘平,最终坐不住了,他试着按照疑似差评师客户留下的地址,给那边发了一封律师函。

  “他收到律师函后可能害怕了,退了五六十双鞋回来,这些鞋竟然全都是崭新的。”就这样,这个闹剧总算告一段落,而此名客户也再没买鞋。

  不过,像刘平这样“好运”的商户可不多。商户们一旦收到疑似差评攻击,大多采取的应对是跟电商平台相关部门反映。

  阿里巴巴公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绝大多数差评行为只能靠企业自身进行打击、阻绝,以保障企业平台上商户的利益。差评师打游击似的攻击,曾经让即便是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电商企业也疲于应付。直到今年九月份,他们终于在拉锯战中重新夺回了较有利的地位。

  阿里巴巴想出来的办法,是投入精力完善“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启动了恶意评价追溯删除功能。上述负责人介绍,自该功能上线两个月以来,单周被模型命中的职业差评师活跃ID数下降比率接近八成。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模型其实就是运用若干指标测量消费者交易行为习惯,识别出恶意差评行为的账号,并能比对出跟其关联的账号,然后对这些账号的恶意评价进行删除。

  据悉,阿里巴巴近期首次公布的一组有关“职业差评师”群体的监控数字显示:自“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上线以来,被命中并认定为职业差评师的ID累计接近500万,平均每周被模型命中的恶意差评达15万条,职业差评师新增ID数曾在峰值时接近4万/周。

  记者注意到,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性反制的较大进步在于其主动性。现在,商家也可以通过检索功能删除自己店里被确认为恶意差评的评价,而不像以前只能依赖于搜集证据提起投诉等待追查。

  不过,差评师群体们仍然在暗处蛰伏。“如果法律法规仍然无法很好地约束住这些破坏电商市场秩序的行为,差评师不会消失,也许在研究透新的规则之后,他们还会以其他的方式卷土重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三 : 揭秘职业差评师生意链:围攻敲诈月入上万元

  晨报记者揭秘灰色职业生意链条 新店和低价包邮店最易成为目标 刑法修正案规定“多次敲诈勒索”即构成敲诈勒索罪

  

  职业差评师“工作”流程图

  职业差评师“工作”流程图

  在购物网站上搜索目标

  在购物网站上搜索目标

  拍后收到卖家商品

  拍后收到卖家商品

  故意给卖家差评

  故意给卖家差评

  卖家与差评师商量希望对方取消差评

  卖家与差评师商量希望对方取消差评

  差评师提出条件期望直接拿钱

  差评师提出条件期望直接拿钱 王晓芬 制图

 

  晨报记者 李元珺

  [编者按]

  在网络交易中,一个差评可能引发什么结果?五月中旬至今的一件件骇人听闻的网购纠纷为你揭晓答案。因为给卖家差评,武汉女大学生收到了一件寿衣,北京买家收到删差评师的短信恐吓,成都女大学生更遭遇连续一个月的电话骚扰,对方甚至致电学校举报她作风不正、从事不正当兼职……在这一桩桩网购纠纷中,两个出镜率奇高的身影——职业差评师、职业删差评师,也浮出水面,令人关注网络生态中最隐秘阴暗的一隅。

  事实上,在这个角落里的角色还有“职业刷子”刷出虚假微博转发、职业抽奖每月赚得盆满钵满、APP职业“刷榜族”制造短暂的销售辉煌……他们如同寄居蟹一般粘附于网络,汲取着这个庞大生态系统里的养分。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网络寄居蟹》专题报道,调查这些在规则的夹缝中生存群体的寄居生态。

  每天,他们出没于各大网店疯狂购物。然而他们购物的目的却不在商品本身,而只为购物之后给商家打上差评,然后坐等忌讳背负恶名的商家送上钱来。

  在网络里,就有一群专以给出差评作为自己职业的人,每天在海量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对“猎物”进行搜索-围攻-敲诈,换得每月少则2000-3000元、多则上万的收入。

  是谁在做这样的营生?送差评如何赚钱?谁最易成为他们的下手对象?晨报记者通过暗访,走进这个灰色职业,调查职业差评师的生意链条。

  ■网络暗访:

  差评QQ群里众人围攻目标

  上午9时刚过,当大部分上班族开始一天的工作,网络上一个400多人的差评QQ群里,头像渐次亮起来。

  “今天有什么任务?”小A抛出了个问号表情。

  “找起来。”资深成员老刀率先发话。

  半小时后,老刀就扔了一个链接到群里。“看看这个有没有搞头。”

  记者点开,这是一个售卖冲锋衣的商品链接。不过,奇怪的是在市面上动辄价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冲锋衣在这里仅售0.01元,尽管商品名称和商品图片都显示是冲锋衣,但是在商品介绍里却写着明信片。

  “明显商品介绍和商品不符合,才卖0.01元,有刷信用的嫌疑。绝对可以向网站投诉。”“嗯,可以搞。”经过QQ群里一众人等的评估,基本确定了第一个任务的方向。随即众人蜂拥而上,挤进该网店拍货。不过,才成功拍得4件商品后,卖家就发现不对,迅速将商品下架。

  “我刚才问他要衣服了,说他货不对板,要去投诉,他立刻把东西下架了,要给我100元私了。怎么样,还能多敲点不?”老刀得意地贴出自己跟店主的旺旺聊天记录,炫耀自己的战果。

  “差不多了。”“见好就收。”“弄大了要出事情的。”群里三三两两地议论着。“哎,都是蚊腿肉啊。”刚才参与拍货的小D不满足地叹息道。

  “蚊腿肉也是肉,这年头钱难赚啊。积少成多,赚点零花钱吧。”老刀开导。

  没过多久,群里又有人贴了一条链接,这次是一条售价仅5元的连衣裙,还全国包邮。群里又是一通评估。“这价格太诡异了。还包邮?店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会不会是陷阱?”“管他呢?我们正常拍货。他不发货给差评,然后投诉他!”“5元还包邮,光是邮费就亏死他了。如果他真的发货,收到之后我们再给差评,让他来求我们改评价。”老刀支招。

  “最不济,这裙子倒手再卖出,也有的赚。”

  群里众人听罢,又是一涌而上一通狂拍。记者在被拍网店看到,仅十来分钟,该商品就被拍了34件,有人一下就拍了10件。

  据记者观察,这样的操作在群内被不断重复,一天里群内众人共物色了7件目标商品,经众人的评估后最终下手“围攻”了5件。寻找目标——评估目标——围攻目标——敲诈目标,这些职业差评师每天都在重复这样“捕猎”。

  ■差评师前身:

  刷信用的小卖家+删差评师

  借口想入这个圈子,记者与差评QQ群里的活跃成员小D攀谈起来。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这样抱团作战其实是从刷信用演化而来。群里的很多职业差评师其实最初都是淘宝网(微博)的中小卖家,因为店铺刚起步,信用级别不高,因此这些中小卖家便联合起来,互相购买商品制造虚假交易互刷信用。

  不过,随着群中中小卖家的成长,以及淘宝网近年来对刷信用的多次严厉打击,这种行为模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人便转向职业差评师。小D告诉记者,目前各种打着差评师名号的QQ群有近百个,其中规模小的几十人,规模大的400多人。像小D所在的这个QQ群就属于较有规模的大群,每天总有五六十人同时在线。如果说单兵作战的话,一人一天大概找到2个符合条件的“狩猎”目标。建立群之后,资源共享,一天可能“猎”到约10个目标,效率翻了几番。尽管QQ群里众人都是分头拍货,并不存在分工和利益分配问题,但目标线索的分享极大提高了“捕猎”效率。

  此外,另一些职业差评师是由职业删差评师转型而来。曾经红火一时的不少删差评工作室都发现删差评这活儿不如给差评挣钱容易。为了删除一个差评,不断地打电话骚扰对方,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一场消耗战。忙活十几天,不过挣200多元。还不如给人家一个差评,两三天功夫一笔单子就可以敲到几十至几百元不等。虽然单笔收入没有删差评多,但周转快、投入少,“薄利多销”的形式反而比删差评赚钱更快,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绑团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生意上门。

  ■“捕猎”对象:新店、低价包邮商品的商

  在这些职业差评师眼中,新开张的店铺,特别是信用级别在两钻以下的店铺,是他们广撒网的猎物。“新店成交量低、信用值低,一旦出现差评对其生意和信用有很大影响,因此店主遇到差评特别紧张,往往较容易答应职业差评师的无理要求。另外,新店卖家通常没有经验,难以察觉自己遇到了职业差评师,不会在第一时间向网站客服寻求帮助。”淘宝店主阿敏告诉记者,“对于交易量不大的网店,一个差评很可能就把你的好评率直接从99%拉到97%。”

  阿敏今年刚开店一个多月,就遇上了一个职业差评师。当时对方买了一个8G的存储卡,收到后却说是4G的。看到对方打出的差评,刚开业的阿敏慌了,她查了自己的发货记录,认定是8G的。于是她联系对方让其给存储卡拍张照,发给自己确认,对方却以没有相机为理由拒绝了。阿敏便让对方将货品寄回,承诺重新发货,对方又嫌麻烦。交涉数天后,对方要求在不退货的情况下退款,阿敏只得答应了,就这样白送了对方一张存储卡。后来,在同行的提醒下,她才知道自己遇上了职业差评师。同行后来告诉阿敏,低价商品,特别是虚拟商品常会被职业差评师们盯上。因为这样的商品拍下的成本较低,不占用较大的资金流。同样要送出10个差评,拍10个Q币,只需要六七十元,而拍10个冰箱则要花费四五万元。虽然经过职业差评师与卖家的交涉后,这些钱最终都会被退回,但在交涉的这四五天或者一个星期时间里,这笔钱却要被冻结在账户里。

  此外,售卖易碎品也要特别当心。因为被盯上后,这些差评师通常会一口咬定货品因卖家包装不当在运输途中遭遇损坏,要求退款或者赔偿。

  ■如何赚钱:

  敲诈+售卖可能月入过万

  从QQ群里公开的一个职业差评师速成教程里,记者了解到职业差评师都会大量使用小号。所谓小号,就是没有经过实名认证的马甲账户。使用这样的账号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事发后被对方和网站查到自己真实身份的危险。同时,小号的注册无需成本,因此事发后只需丢弃小号,重新注册新的小号就可以改头换面继续作案。

  使用小号拍下商品——收货——给差评——卖家要求修改差评——买家提出修改条件,经过这5步,职业差评师基本算是做成了一笔买卖。在职业差评师教程中,有一条经验特别被强调:谈修改条件时,一定不能在淘宝旺旺上,可以选择QQ或电话,因为倘若双方发生分歧,交由淘宝客服调解时,后两者的记录不能成为有效举证。

  至于修改差评的条件,通常他们期望的结果是直接拿钱,30、40元不嫌少,100、200元不嫌多。

  除了直接找买家的茬,他们还兼做“售卖差评”。通常同行相嫉,一方看不惯别人的店铺生意红火,便会雇佣职业差评师去对方的店铺里购物并故意留下差评。购买差评者需要向职业差评师提供对方的店铺名称、掌柜ID,当职业差评师按照指示在对方店铺拍货后,购买差评者负责匿名代付货款,之后职业差评师为对方打上差评。这样的差评零售80元一个,如果一次性购买3个以上的差评,便可以得到60元一个的优惠价。

  记者接触的多个职业差评师,对自己的收入都讳莫如深。但根据记者的计算,一个职业差评师每天若给出三四个差评,每个差评收入50元的话,月入4000元-6000元没有问题,做得好的月入过万。

  [律师观点]

  职业差评师涉嫌敲诈勒索

  在记者暗访过程中也发现一些职业差评师已对自己靠敲诈牟利的盈利模式感到忧心。刑法修正案对于敲诈勒索罪进行了重新界定,原本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以1000元为起点,修正案规定“多次进行敲诈勒索的”即可构成敲诈勒索罪。

  汉商律师事务所胡海容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职业差评师的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他也谈到这种发生在虚拟世界的诈骗行为,因为主体的真实身份较难认定和追查,在查处上存在较大难度。他建议,网络交易平台可以针对职业差评师设立一块卖家投诉管理区,将那些涉嫌敲诈的买家账号归拢起来,对于那些被投诉频率较高的账号备案报警,并可利用其本身的技术优势,为警方提供进行IP追踪等技术支持。

  “像职业网络碰瓷或者给差评这样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电商平台的制度漏洞。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分析说,再严谨的制度和条例,都难以避免出现漏洞。有人利用漏洞在所难免。在电商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得到一个更公平干净的交易平台,电商自身也需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则。

  [差评师说]

  卖家识别度越来越高熟读规则向维权发展

  面对法律的日益收紧,这个游走在网购灰色地带的群体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意还能维持多久。 “卖家对于职业差评师的辨识度越来越高,电子交易平台又加紧查处力度,小号被封是常有的事。”对于前途,小D言语中透出些许无奈。

  职业差评师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向职业维权师发展。无论是在目标的选择,还是在与卖家沟通时,这些人倾向打着维权的旗帜。熟读电子购物平台上的所有规则,然后运用规则“维权”。比如,锁定那些本身就存在违规行为的商品,或者是缺货空挂的商品,一旦拍下商品后,卖家往往无法正常发货,这时“维权者”通常会装作愤怒状,扬言受到欺骗要向网站客服投诉。一些胆小的店主往往愿意出钱安抚,私下了结。而一些坚持走正常流程的卖家,也往往因为自己违规在先,并不能受到网站方面的保护,根据规则他们甚至有可能因为自己不能在72小时内及时发货,受到赔付买家30元的惩罚。尽管30元并不多,但多笔累积也相当可观。

四 :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 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摘要:在张昭看来,执导《长城》对张艺谋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为张艺谋要去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好莱坞),而他英语又不好,还要跟各方外国人去折腾一堆事情,搞定各种细节。

  12月16日,张艺谋备受瞩目的新作《长城》正式公映。不少影评人赶早去体验,网络上对电影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16日凌晨,@亵渎电影在微博发出“张艺谋已死”的感叹,让出品方非常不满。随后,乐视影业CEO张昭转发该微博愤怒写道:“躲在阴沟里诅咒中国电影的你已经腐烂!电影劳作者永生!(没有人给你点蜡烛)”。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没成想,这只是争执的开始。

  16日晚10点多,亵渎电影又补充发表了一篇微博长文,详细解释了为何他不认为《长城》是一部好电影:国内版片长被缩短,为能多排片;“尿点太多,人设苍白,故事弱智,毫无想象力”。他还犀利评价道:“还爆米花大片呢,您就别侮辱爆米花了”,“国师塑造人物的功力和郭敬明《微博》导演的《爵迹》差不多,表演也是同样的段位。”

  但这篇认真写作的影评,也没能挽救什么。没多久,张昭便转发回复:“不用码那么多字,改改你的微博名。”

  同时,乐视影业官微也加入了这场口水战,转发道:“老板,别跟他啰嗦了,呈上律师函”,附图中的文字要求该影评人删除微博、置顶道歉,否则将追求法律责任。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不仅@亵渎电影,著名影评号@毒舌电影也被怼了。@毒舌电影有着326万粉丝,15日、16日连续两晚在微信头条推送《长城》影评,批评《长城》好大的口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性。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对此,张昭回道,“毒sir,你好大的口气。不要标题党,也不要绕口令。”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乐视影业为何如此愤怒? 」

  《长城》的票房对乐视影业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乐视影业今年冲业绩最重要的砝码之一。

  在乐视网收购乐视影业的预案中,曾披露乐视影业投资发行的2016年上映影片。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这其中,已经上映影片7部,《盗墓笔记》、《爵迹》和《长城》是大片,也是获取票房的关键。

  尽管《盗墓笔记》成为暑期档惟一到10亿的影片,按照中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片方可以分得约4亿元。但是乐视影业并非《盗墓笔记》的主投方,截至2015年12月31日,乐视影业给《盗墓笔记》的预付款为4690万元。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但国庆档上映的《爵迹》,累计票房只有3.8亿元,片方大概能分得1.5亿元。但据坊间报道,这部影片制作成本就超过了1.5亿元,而这种体量的电影宣发费用在3000万~5000万之间。因此媒体多认为乐视影业投资《爵迹》其实是亏损的。

  今年,乐视影业必须指望《长城》了。这是一部全球分账的大片,也是张艺谋首次尝试全球商业大片。超过10亿元的总投资,按照票房要三倍于成本才能回本的惯例,不计算宣发成本,这部影片全球票房需要达到30亿元,而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乐视影业披露的《长城》预付款为1.2亿元。这差不多是总投资的10%。而乐视影业的确不是《长城》的主投方,主投是万达收购的传奇影业。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但是,在《爵迹》被曝亏本、《盗墓笔记》分成不高的背景下,乐视影业依赖《长城》票房也就不难理解。此外,对于乐视影业来说,《长城》并非只是票房数字,这同时是乐视影业绑定张艺谋之后在电影全球化生态方面的大胆尝试。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根据乐视网之前公告,张艺谋担任乐视影业的艺术总监,并担任导演与乐视影业独家合作拍摄不少于5部电影,乐视影业对上述合作电影及张艺谋自2013年5月17日起至乐视影业成功上市(IPO或被上市公司收购)之日起5年内担任导演的所有影片拥有独家优先投资权和独家发行权。

  「一场23亿的“豪赌”,一笔148亿元的生意 」

  在诸多电影票房的背后,实则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赌局”,以及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计的大生意。在乐视影业身上,电影票房背后的财富谋局显然更为宏大。

  今年5月6日,乐视网公告,计划以98亿元的价格,收购乐视影业100%股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5年12月31日,乐视影业的净资产为21.08亿元,只相当于其交易价的21%。

  根据乐视网公告,乐视影业的评估增值率高达367%,“造成评估增值的主要原因是评估对象所具备的较强的盈利能力”。

  不过,乐视影业“较强的盈利能力”并未体现在其历史业绩上。2014年和2015年,乐视影业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8.91亿元、1.02亿元;考虑到支付股份导致的巨额管理费支出,同期其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45万元、1.3亿元。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乐视影业高估值的关键保障因素在于一份业绩承诺(业界通常称之为“对赌协议”)——乐视控股、张昭、吉晓庆、乐普影天、乐正荣通承诺:2016~2018年,乐视影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亿元、7.3亿元、10.4亿元。三年下来合计2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张昭正是文章开始手撕《长城》影评人的乐视影业CEO,其持有乐视影业3.8291%的股份,以98亿元的交易价计算,这些股份价值高达3.75亿元。不过,如果乐视影业未能完成上述业绩目标,则张昭需要进行相应补偿。

  此外,乐视影业注入上市公司乐视网还需要克服一个最为关键的障碍:乐视网的股价。

  乐视影业卖价98亿元,但其中只有30.4%(29.8亿元)是现金支付,另外近七成(68.2亿元)是以乐视网股价支付。即便是现金支付部分,乐视网依靠自有资金仍有难度,因为乐视网资金链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截至去年年末其资产负债率高达77.53%,而传媒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为36.34%。

  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乐视网决定募集50亿元的配套资金,这让乐视网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实际上变成了一笔高达148亿元(98亿+50亿)的巨额交易。乐视网对募集资金的安排是:29.8亿元用于支付上述现金对价部分,7.2亿元用于补充乐视网自身的流动资金。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支付乐视影业对价,乐视网给自己股份的价格是41.37元/股,这也可以看做乐视影业现有股东的入股价;乐视网募集配套资金的股价更高,为52.84元/股。乐视制定这样的价格时(5月8日公告),乐视网股价还在58元一线;但在复牌后,乐视网股价整体趋势朝下,最新股价只有35.80元。无论是乐视影业的股东还是准备参与乐视网定向增发的投资者,谁会愿意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认购乐视股份?这对乐视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

  

影评人给《长城》差评,乐视影业急了,上律师函

 

  值得注意的是,据乐视最新公告:交易各方正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估值定价进行探讨,公司将在新的资产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与交易对方重新协商本次重组的交易价格,重新召开董事会审议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以该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发行股份的定价基准日。

  这则公告透露出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乐视影业的估值要进行调整;二是定价基准日要进行调整——这意味着乐视网的发行价格有可能大幅降低。

  「21位明星被套超1.58亿元」

  张艺谋的《长城》不仅是为了乐视影业业绩而战,也是为了自己手中股份能早点解套而战。据公开资料显示,张艺谋2014年10月入股乐视影业,认缴资本1201.5338万元,实际出资208.33万元,持股比例1.4359%。

  根据此前披露的《交易预案》,乐视网将以价值14071.82万元的3401455股对张艺谋所持乐视影业的股份进行收购,然而11月8日乐视网发布的《公告》将这一切停止了。《公告》称,按照现有进度情况,预计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无法在2016年完成。经审慎研究决定,公司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方将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并选择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作为乐视影业业绩承诺期。

  《公告》还称,当前各方正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估值定价进行探讨,公司将在新的资产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与交易对方重新协商本次重组的交易价格,并不排除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价格存在下调的可能。

  根据天眼查显示,除了张艺谋外,另有20名明星以不同方式参股乐视影业,涉及金额达1.58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10月,李力和李蔚然分别以246.672万元及59.7991万元入股乐视影业。2015年6月,乐视影业原股东乐安影云将其持有乐视影业500.00万元出资额以每股1元的价格转让给郭敬明。

  2015年10月,慧形慧影工作室(法人邓超)、孙俪工作室、吴林、孙红雷、李小璐、冯威(冯绍峰)、黄晓明分别以3000万元、 20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入股乐视影业。

  此外,还有众多明星通过北京锦阳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北京锦阳”) 间接持股乐视影业。苏芒、刘涛、秦岚、陈赫工作室、马苏、贾乃亮、苏红、霍思彦(霍思燕)、李晨、南京云鹰低飞影视文化工作室(法人倪妮)分别出资5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入股北京锦阳。2015年10月,北京锦阳以11500万元认缴乐视影业新增注册资本1379.6575万元。

  2015年12月17日,乐视影业第二大股东乐安影云 (天津)文化传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以下简称“乐安影云”)召开合伙人会议,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李小璐(后退出)、高晓松、闫虹入伙,分别货币出资0.0001万元,合伙企业认缴出资额由1000万元变更为1000.0003万元。某券商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1元入股很可能是以投资人身份去做LP(有限合伙人)的,乐安影云普通合伙人(荣安文化)以后可能会转股给他们。

  根据此前的《交易预案》,上述明星除了李力有2499.147万元现金对价和14161.833万股份对价外,现金对价部分已为当初李力出资金额的10倍。其余所有明星都是以股份对价方式进行交易。同时,《交易预案》还设置了股份锁定期来进一步“捆绑”这些明星,除了乐视网对李力和郭敬明给出了四期解锁股份的方案,其他明星都在12~36个月解禁期后可一次出售。

  除了明星被套外,交易暂 时中止使得乐视网原本承诺募资给乐视影业13亿元现金用于制作电影和自制剧及版权购买费用也将落空。乐视影业分别于2013年及2014年进行了两轮融 资,分别融到2亿元及3.4亿元,此后再无融资消息。而2014年和2015年,乐视影业扣非净利润为0.64和1.36亿元(未经审计)。对此,记者致函乐视影业公关部门询问是否有下一轮融资计划以支撑业务发展,对方未予回复。

  另据《北京时间》从剧组处获悉,乐视影业全资投拍、总制作成本1.2亿元的作品《妖客》已经按计划于11月初开机拍摄。该电影是乐视影业2016年最后一部计划开机的作品。

  张书乐表示,任何资金链上出现断顿的问题,都会对其产业链上的产品造成是否有资金持续投入的问题。乐视需要更多外部资金的协助,才能继续讲故事。

  「乐视为了做《长城》曾历经艰辛 」

  今年8月初,乐视影业联合出品的张艺谋新片《长城》放出第一版定档预告时,许多人认为这是乐视影业迈出全球化的第一步。

  据微信公众号严肃八卦报道,张昭称:“当初决定参与《长城》这件事情,其实在乐视内部也是有压力的,因为,那时是2014年底,正是乐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

  而且在张昭看来,执导《长城》对张艺谋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为张艺谋要去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好莱坞),而他英语又不好,还要跟各方外国人去折腾一堆事情,搞定各种细节。所以,张艺谋能接拍《长城》也挺不容易的。

  另外,中美联合出品电影,而且这部电影还是投资了10亿人民币的大制作,一个懂行的电影从业者大摇其头,说,很难,很麻烦。比如说,国外的合同有时候可能非常厚,里面说不定有各种“陷阱”,如果中国公司不懂美国法律、不懂美国电影市场,很难谈。同时,中美双方的电影规则也是不同的,沟通也很费劲,所以,很多公司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望而却步。

  张昭也坦言,从谈判到合作可谓困难重重。

  “跟好莱坞合作的过程当然是很难的,谈判的过程确实很艰难,但是这都正常。尽管乐视已经在好莱坞有了很好的信誉了,但是两个国家电影产业之间的很多游戏规则是不太一样的。尽管我在中国电影人当中是比较了解的游戏规则的,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张昭称。

  而另外,如何说服美方,将这部电影做成一部中国电影,这也是“最难”的地方。张昭称:“大家(出品方们)都有市场的考虑,那时传奇还没被万达收购,还是个美国公司,全球市场都在做,但除了中国。那你怎么为中国市场、为它(《长城》)成为一部中国电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呢?这是最难的。”

  再比如,合作过程中,因为是两个国家团队合作,翻译和沟通也是个问题。张昭称:“中国电影产业的从业者绝大多数英文都不好,所以现场就有几十个翻译,拍摄现场就是这样的。其实,整个制作体系都上千号人了,需要一大堆翻译。这很正常。”

  那么即便这么困难,为什么乐视还是要做《长城》呢?还是为了乐视生态和全球化。

  “通过互联网生态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能怎么更有效的驱动大家去看电影,现在这个时代第一个问题是终端碎片化,所以乐视又在做手机,又在做电视,又收购Vizio,然后还在做汽车,涉足各种各样的屏,就是为了通过互联网能够让大家随时随地的,你想在哪看就尽可能的让你在哪看,这个很重要。二是,要解决的就是营销效率的问题。”张昭表示。

  而另外,张昭也认为,全球化是必须的,只待在中国市场、不走全球化的思路是短视的。

  “有些公司在中国市场活得比较好,不走全球化的路,但其实是比较短视的。中国市场很快可能就没那么好了,对吧?现在有些人认为中国市场那么好,(每年票房)40%、50%的增加,跑到美国去干什么?但是这种判断肯定是不太懂电影产业规律的,因为电影产业的规律就是这样的,你稍微有一点利润空间了,就会有更多的产品,电影院又是个‘有限货架’,每一个国家的市场都是这样,市场发展会趋缓的。”张昭称。

  所以,乐视影业的全球化,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的呢?在张昭看来,就是要重新创业,从零开始。他也认为,这和他当年去美国重新去读电影学院一样——

  “当年我去美国,不也是从送外卖开始吗?这个有什么?!现在就是要有重新创业的决心!”

本文标题:职业差评师-开专车 竟也有“职业差评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172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