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浅谈初中地理小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8-04-20 所属栏目:地理小论文

一 : 浅谈初中地理小论文范文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图像,这些图像对于初中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空间概念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www.61k.com”

初中地理小论文范文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形象语言,地理离不开地理图表,地理图表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教具,汇聚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借用地理图表可以使大量的地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示给学生,让抽象复杂的地理教学变得清晰直观。所以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读图意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从感性知识出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去识别、去感受地理事物,进而从抽象上升到理性思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利用教材中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意识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表,培养学生读图意识。课堂上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读图,指导学生怎么读图,让学生从图中找隐含知识,从图中解读教材。所以读图、用图的意识是原动力和兴奋剂。比如在讲“中国地形”的“地形概况”这一节中,就有“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一节内容就有这么多的地图。课堂上,可以先带领学生读“中国地形图”了解中国大致的地形,然后具体读“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分析中国的三级阶梯,大致的分界线,读纵坐标得出各级阶梯大致的落差。然后让学生回答思考题“长江、黄河等江河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时,河流的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在读完这两张图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回答河流落差的变化。然后进一步思考水能资源利用和地势落差的关系,学生通过读图,对回答思考题应该不是很难。思考题做完后,然后带领学生完成“做一做: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再带领学生读“等高线地形图”说出它们分别表示哪一种地形,通过“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所以通过对这几幅图的解读和学生对思考题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基本达成了,上课效率大大提高,学生也学会了读图的技巧和方法。总之,课堂上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读图,久而久之,学生会做到心中有图,从而养成读图用图的意识。

二、掌握读图步骤,养成读图良好习惯

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五步曲”教学生读图步骤。第一步,读地图的名称。地图的名称往往是用来说明这幅地图所要表现的内容,学生在读图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所以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地图中就会难以理解地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有时只要看看地图的名称,很多地理信息就变得好懂多了,地图的名称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二步,读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有助于学生弄清图中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区别,形成地理空间思维。第三步,读地图上的方向。因为正确地认识地图方向才能保证地图信息的准确性。第四步,读地图上的图例注记。图例注记能帮助我们理解地图上面的各种符号的意义,也是学生获取地图信息的必要步骤。这样才能保证所读地理信息的准确性,也能快速地帮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学习目标。第五步,根据学习目的浏览地图,分析地图。通过这五个固定的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从而让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指导读图技巧,以四种图触类旁通

一幅地图中所包含的地理信息是很丰富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读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在这个步骤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做读图析图,达到示范的目的,让学生模仿来实现。初中地理教材中地图很多,通过归类,主要集中在四种地图,把这四种地图掌握了,也就能触类旁通。1.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地图,它主要用来表述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并且说明该事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如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等。在这类地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观察和分析的重点,再准确落实到图上。如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图,因为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比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看地势特点,用地图的颜色变化来分析,再看主要的地理单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山脉)的分布及它们相互位置关系,最后启发学生归纳出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因此,在地理分布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抓重点,落实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关系,再归纳总结分布特征或规律。2.地理等值线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等值线地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用于表述地理现象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要掌握这类等值线地理地图的读图技巧,就要注意让学生根据等值线数值、分布、排列的形状等,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变化的幅度及分布特点等。如“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就可以根据等降水量线在排列方向及数值上的变化,据此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在这种地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细心观察等值线的特征,归纳等值图线所要表达的内在规律或地理信息。3.地理图表初中地理常用到的统计图有线状图、柱状图、饼状图等。使用这类地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图例或坐标,再分析其所要表达的地理事物的内容,找出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在分析“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饼状图时,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图例表示的意义,再分别看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南北方所占比例,进而联系所学知识来分析这样的水土搭配是否合理,并最终下结论。4.地理示意图地理示意图多用于化繁为简,用以表示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规律性。比如地形雨的知识点,笔者就做了一个flash的动画示意图,很容易就把我们比较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的表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就能得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城降水少”这个规律。通过掌握地理示意图的读图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地理规律和知识要点,也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应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地图,尽早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达到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丹丹.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新课程(中学),2015(5).

[2]徐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

[3]段焕春.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法探析.才智,2011(31).

初中地理小论文范文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运用

摘要:地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跨越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知识领域的综合学科。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最有效方法。初中地理教材中图片资料极为丰富,增加了大量精美的彩色图像,也增添了许多教学生亲自动手画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与直观的示意图、景观照片和图片,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但也对学生地理空间概念,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解决方案图,审美能力。

关键词:地理数学教学

通过这十几年的地理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学好地理不是会背课本文字那么简单,而是会在图上叙述文字内容。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不仅要会地图而且要学会画图的教学方式,对于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条理性均有很大帮助,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学会看懂图

如何学会使用地图和观看地图,这一点老师需要特例示范,把关键性的要领带给学生,我们要给学生知道认识地图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突出地图的兴趣来抛给学生引起学生了解的欲望。在多数学生有了对地图的兴趣后我们在给学生讲述地图的一些有趣知识来提升学生更多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在拿到课本后,看课本的内容只喜欢的世界各地的彩色图片,看到一幅彩色图像,作为一种升值,不想读图的意识,作为一个事实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很多内容通过地图阅读、提问让学生掌握,这个数字是文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有意识地显示了映射到学生,关键的“三要素”地图,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增加兴趣,以便形成的习惯。比如:高年级学生在第一次学习地理,虽说都知道地球的形状,也能说出地球仪是圆的,可是地球仪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线,什么是经线、纬线,学生很模糊。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内容,除了教师必备的地球仪,要求学生必须每人一个地球仪。上课时让学生对照地球仪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点、本初子午线,然后归纳出纬线的特点:圆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等;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经线的特点。当学生能区别出经、纬线时,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也就不难掌握。学习大洲和大洋时同样借助地球仪,例如:需要知道东半球有哪些大洲时,让学生用纸或其他东西把西半球遮住,专心的找出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找完后让学生在同桌间按照大洲的分布方位互相说一说、记一记,并在课堂上留出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填充图册里的练习。在学习等高线地形时,让学生带来橡皮泥,用半节课的时间自制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他们制作是注意颜色的使用,并尽量把五种地形都做进去,学生边玩边记,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巩固知识。

2挂图、多媒体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结合,结合图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信息的分析,通过地图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和阅读的习惯思维,通过双边师生共同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理顺阅读的思维,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惯,提高读图的能力,人物,更能使学生直观地记住各种各样的地形名称和位置,以避免错误。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挂图、多媒体地图的运用。在选教学挂图时要注重挂图的层次分明,一目了然,采用的符号、线条简单粗重,色彩鲜艳夺目,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这样的挂图不仅易懂、易记,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板块运动》时,挂上挂图让学生到黑板前指出六大板块的位置特别指出澳大利亚所处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让后让学生观察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它们为什么都会分布在这六大板块的交界处?引导学生注意板块的运动方向,得出在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这样,学生在读图、识图中通过自己的认识实践而获得结论,这样的效果不仅仅是结论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潜能得到开发,带动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把挂图进一步形象集体化,克服以往教学挂图图幅太小,学生看不清楚,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的缺点;另一方面在地理教学中常常有关于“动”的图像,这是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只好由教师讲述,学生凭借想象去理解,不能产生直观的印象,最后还是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这样效果是很不好。而多媒体图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几次的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好。例如:教学《地球的公转》,学校没有三球仪,不能演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如果用模拟的方法来演示又不形象,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太好,边听边想有点顾此失彼。这时若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四季的形成展示出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可以清楚的从动画形式的演示图中观察“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准确位置以及地球怎样边自转边绕着太阳公转。

3让学生构建起心理地图

学生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映射,构建心理地图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地图是地图包含各种地理信息在大脑中表示。表象,它是一种空间是地理对象或空间形状、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空间演化和发展的明确的主题反映;它是一种记忆的表征,可以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使学生获得相对稳定的区域知识。当前地理教学中费时,效率低,更多的图形两党,地面物体移动,死记硬背,瞬变现象,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里,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地图表示空间概念模糊,和学习等,水没有不存在的来源。笔者重视形成学生的心理地图,地图的发展思维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心理地图的形成和积累的过程逐渐意识到心理地图的形成取决于反复阅读图表和图表,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图图像感知。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不知如何掌握学习好地理的窍门。教师要从心理地图的形成方面入手,一步一步的教会学生。比如:学生认知地球仪上的重要经、纬线,当学生能很快找出这些并能区别出任意一个时让他们不在使用地球仪,而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代替地球仪,接着让学生上前试着画出赤道、地轴、经纬线、极点等,要求写出它们的名称,最后把画的这个图布置成本节课的作业,在下一节课课前用五分钟左右来复习这一内容,这样对学生掌握图帮助很大,效果很好。要是学生形成牢固的心理地图,教师必须是绘图能手。熟练的板画技能教学效果很难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徒手画的图,边说边画,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板快速、准确地计算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老师多次画一些资料,学生通过观察外观形式,将很长一段时间,永远不会忘记老师板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使地图更清晰,明亮有神。老师说话和绘画,使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在图,进行融合。学生用来看看照片,记住,图形转换平稳,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地图的形成。例如教学《七大洲和四大洋》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轮廓,找出分布特征、地理位置,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七大洲的轮廓,标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在学生仔细观察完老师的绘图后,让他们独立完成课后活动4的绘图。这一过程是让他们牢牢记住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为下一节学习《板块运动》做好准备工作。长时间的对地图意识的训练,可以给学生脑海里产生印象地图,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印象里都会有地图的存在,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图像解析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有步骤的学下来,很多学生告诉笔者其实地理并不难学,还挺有趣。

总之,地图是地理环境因素的载体,是知识的地理空间表征系统。不但能充分反映地理教学特点和风格,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还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空间思维,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革新,2012,(8).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

[3]陆海芳.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

[4]王玉萍.浅谈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3,(22).

浅谈

二 : 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要求越来越具体的特点,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特征,具体该怎么样很好地去引导他们,激发他们对小学二年级数学的兴趣,把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小学生养成爱好学习的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问题一直是探索的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永远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基础;培养兴趣;加强训练
使二年级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是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从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总结。
一、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了各种方法和方式
1.重视探索的过程,让小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思维想象力
教师应注重去引导小学生学会寻找数学应用题所问的问题,并形成探索由已知条件到问题解决途径的想象力和兴趣点。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题意,从而判断并分析出“条件”与“问题”,这是解答出应用题的基础。全面深入地理解题意即了解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培养思索出解题途径。培养小学生全面理解、判断题意的能力还可以要求他们用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再造想象清晰图像,把题意转化为图形,借助图形用想象力和感知力活动来掌握抽象的思维活动。
2.在练习中不断思考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注重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学生所采用的方法,都反映出了学生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支持。通过问题的解决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取得多种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加深对数学认知、思维方法的基础的理解。
二、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发表个人见解,阐述个人评价意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三、加强数学各方面的训练
1.学会联想
联想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开展合情合理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事物规律的突破口。美国的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从与新知识相关的若干个知识点中,选择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处,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学会猜测
猜测是发现的先兆,不是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盲目瞎猜,而要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知识背景,通过想象、估计和预测,大胆地提出问题的假设答案,而后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逻辑和实践的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地方,努力地创设启发问题的情境,恰当地诱使学生意识到所学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联系,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
3.学会质疑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头脑中一定会存在着许多疑问,我们应充分挖掘他们的这些疑问,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用怀疑的目光去看待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真正的真理。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只要有问题、有疑问就让学生大胆地提出。
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口算的学习
通过课前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并不定期地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同时对于笔算也是一种提高和帮助。
2.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www.61k.com]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作者单位 浙江省永嘉县沙头镇中心小学)
编辑 段丽君

三 : 浅淡乡土地理材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一、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一经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即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在讲到“地形的变化”一节时,本节的第1大问题就是:“地形是变化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安排教材的。一开头,我用谈话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年纪大约是几岁了?”同学们回答:“13—14岁。”我接着问:“你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了,对于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很熟悉了,你们想想看,在你们的周围或者附近有没有哪座山消失了?或者说哪里突然间又出现了一座新的山呢?”学生齐声回答:“没有。”接着我又问:“许多同学可能去过宝山,宝山是我们顺昌一座著名的山,有没有哪位同学听老辈的人(你们的父母或祖父、祖母)说过,宝山现在和以前有所不同,就是说有没有变高了或者降低了。”学生们齐声回答:“没有。”这时,我紧接着又问:“那么我们课本中为什么说地形是变化的呢?”这个时候,从学生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注意力显然是被吸引住了,他们正急切地等待着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所以,当我总结归纳时说,地形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一年、二年、一辈子所能观察到的,而是要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时间。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大家也可以亲眼目睹地形产生巨大的变化,如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这样,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交通运输中“枢纽”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一中校门汽车站的情况。我问:“我们班上有一部分同学是从乡镇来的,若家在仁寿、大干等地的同学,要回家,应到哪里去乘车?”学生回答:“校门口的汽车站。”我接着问:“若家在岚下、大历等地的同学呢?”同学们同样回答:“校门口汽车站。”接着,我补充讲解:同样,如果要众仁寿、大干等地去岚下、大历,也必须到校门口的汽车站来转车,这个汽车站联系着我们顺昌县各乡镇的公路运输。我们校门口的汽车站即可称上是顺昌县公路运输的1个“枢纽”。这样,学生即可把“枢纽”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1步加深对交通枢纽及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同样,在讲授“全国河流概况”及“中国气候”等问题时,也可以联系本地的“河流”、“气候”等实际知识,生动地举例阐明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

三、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而且也能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水南桥头,在洪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同样的,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引导学生回忆我们顺昌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等等。

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将这种思想转化为对祖国的高度热爱。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观。在向学生介绍国情时,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把本乡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学生正视现实,艰苦奋斗,在党的领导下,1步1个脚印地把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如在讲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时,我就结合乡土知识讲了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一国情。我介绍说:“我们生活在顺昌,这是一座山城,大家开门就可见到山,如果大家登山到学校后山的气象站向四周看,便可发现到处是群山绵绵,福建省大部分县市同顺昌一样。”这样,学生对福建省多山的地形就有了大概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我接着讲解了山区的优越性:“山区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让学生回忆,有没有观察到每天都有许多的汽车,火车把大量的木才运出顺昌。补充说明:“我们的木材不仅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台湾,东南亚等地,同时,我们顺昌还有丰富的石灰石,这种矿产是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所以国家在顺昌的水南乡兴建了一座大型的水泥厂。这座水泥厂是我国同澳大利亚两国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总投资3.6亿元,现在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每年生产水泥61万吨,如果全部工程都完成,可年产水泥120万吨。除此之外,我们顺昌还有其它矿产。山区还是发展多种经济的好场所。在山区,山脚下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粮食生产),半山腰可以种植茶树或果树等经济作物,发展副业,在山顶还可以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有的地区、还有草地,可以发展畜牧业,所以说,山区可以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了全面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接着介绍了山区的特点:“地面坡度大,土层薄,交通不便,人口较少。”最后,结合形势讲解我们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在四化建设中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我们省的地理环境特点又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山和海,即念好“山海经”,这样,首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山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四化建设而献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五、经过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大有用处。

乡土地理材料,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深思细想。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鼓舞学生树立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时常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平时,经常介绍一些编写地理小论文的知识,鼓励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运用学生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服务于家乡的建设,同时还可以看到学生对家乡各方面的变化和建设提出的一些见解和建议。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知识是大有用处的。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是可尝试的。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本文标题: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浅谈初中地理小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390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