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汇报
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位于县城东部,依山傍水,占地面积6.8亩,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米。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9人,结构合理,培训能力较强。多年来,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围绕“科学实施有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这一中心,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各类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先后被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教育厅授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安排部署,我校作为县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施组织者,今年对全县2667名中小学幼儿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我们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创新模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培训,探索出了一条“学习——示范——讨论——实践——考核”的培训模式,高质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其中1334名教师参加了远程网络培训,成绩合格率为97.8%;1333名教师参加了集中培训,合格率为98.4%,提高了全县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为我县广大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全县教育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的安排,我县从XX年开始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XX年上半年,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了“班班通”,配齐了电子备课室,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硬件基础。但是,教师队伍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低,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可谓是“雪中送炭”。为此,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成立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平定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从各学校经费中保证了教师的培训费用,制定了管理办法,精选管理员、辅导教师,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培训顺利实施。
我们十分重视参训教师观念的转变,培训初期,绝大多数老师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内容是模糊的,对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是和传统的教育技术培训。常有学员培训前说:“我是信息技术教师,我的操作水平很高,我是不是不用学了?”“我对计算机懂得太少,学起来太费劲了。”很显然,绝大多数老师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内容是模糊的,对于培训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他们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其中一个有失偏颇的看法,就是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传统的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还有些人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采取应付的态度,多数人把考核和考试看得很重,只求及格就满意了。重视技术,轻视设计(理念)是培训初期学员的普遍看法。所以在培训的第一天,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变学员的理念,让学员明白培训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教育技术,明确培训项目的准确定位,充分调动参训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强化管理,创新模式,确保了培训的实效性
XX年底前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组织管理是最关键的环节。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对于有条件集中上网的全县中学教师采取远程培训的形式,使其与高水平的专家直接对话,提升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小学教师及中学50周岁以上的教师采用集中培训加小组互助的形式。为保证培训的质量,我们把科学的管理作为培训的关键。
1.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培训过程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我们制定了《授课教师职责要求》、《助教教师职责》、《管理人员职责》、《参训学员守则》、《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研讨制度》、《完成作业制度》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选派师德修养好,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班主任。班主任经常与学员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意见建议,并在培训过程中加以改进。强化过程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对无故不参加培训与不完成作业的人要进行及时通报,并在考核中给予相应的扣分。对按时参加培训、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研讨的教师给予表扬与奖励。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学员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改进学习策略。对于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我们重视对其进行过程管理,每个学校都配备了一名管理员,管理员对本校教师的参训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对于没有及时登录、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教师进行督查、使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严格的管理,得力的措施,为培训的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了制度保证。
2.积极创新培训形式,保证培训扎实有效
首先精心选聘授课教师。为了保证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精心选聘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感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师。为了使培训更结合基层的教学实际,我们聘请了基层的6名省级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担任授课教师,使培训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从而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助理教师,协助主讲教师批阅学员专业,收集学员学习中的问题并梳理汇总共性问题,有效指导学员操作。
其次,精心备课。每位授课教师都认真研读培训教材,体会琢磨教材的整体安排、把握重点、难点,多方搜集资料,拓宽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整理为几个专题,并做成ppt课件。我们多次组织授课教师进行训前集中学习和研讨,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育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难点解析》(曹晓明、何克抗),并组织授课教师进行集体研讨,相互取长补短,确定培训的重点,优选培训的方法。
第三创新培训形式。在集中培训中我们变传统的讲授型培训为参与式培训,让广大教师真正参与到培训之中。在培训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真实的任务——“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开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培训,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培训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这样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让学员形成看得见的、物化的结果,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动力,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主讲教师用具体的案例观摩、分析、讨论的方式,化枯燥为生动;强调培训过程中的体验,而不去强调结果,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技术;每个模块中,充分体现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我们采用集中培训加小组研讨加个人自主学习的方式,按照“自愿组合,互助互学”的原则,每4名学员为一个学习小组,每次集中培训一天后,都要给学员安排足够的个人自主学习时间,小组活动贯穿在整个培训过程之中,培训过程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和交流,安排了很多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小组成果展示等活动,促使学员在合作中交流和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而绝不是“带领学员划重点去应付考试”。这种“学习——示范——讨论——实践——考核”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参训者的主体作用,所以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深受参训教师的好评。
3.创建班级培训平台,让学员体验并思考如何合理运用教育技术。
每个班级我们都建立了学员qq群,公布主讲教师的邮箱,充分发挥网络巨大的交互和交流能力优势。利用网络培训平台,学员可以轻松地完成网络资源的浏览、下载、处理、整合以及提交作业。主讲教师在开始就向他们提出一些需要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如“教育技术能做什么”,“你对课程整合的看法”,“你觉得技术重要还是理念重要”……学员会积极思考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实际问题。学员在qq群中对培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并把在qq群上发帖、回帖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对较高质量的发帖与回帖作为精华帖进行展示让其他学员分享。整个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发帖回帖的参与率达到了97.6%,较好地体现了教育技术的优势所在。
三、抓住关键,强调过程,确保了培训的实用性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调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既重视面对面的交流,又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与学习,体现教育技术应用的新趋势,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给予学员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培训过程中主要抓四个关键点落实培训工作:
1.强调活动参与
培训紧紧围绕学习内容,以模块和活动组织教学,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融汇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授课教师创设一个个小活动,把培训要点融入在活动中,让学员的学习变成参加活动的过程,这样,学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强调理论联系实践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不仅仅是培训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也是实施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我们在培训中突破理论讲座和学习实践相互独立的局限,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讨论、辩论、反思、分享等多种实践性活动,让学员深入领会培训内容,并且能够把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参训教师通过培训自觉地把教育技术运用在具体教学之中,设计出很多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杨晓琳、王晓兰、张晓玲、冯丽琴、闫花等10多名学员通过学习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由于设计新颖、结构严密、实用性强被市电教馆推荐到省里参加第一届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
3.强调案例观摩和体验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科编排班级,在培训中提供大量的分学科教学案例和部分综合案例,从优秀案例和有待改进的案例的对比中让学员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和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观摩,同时又结合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将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整合技巧转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有效地促进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每期培训观摩优秀案例都在5份以上,在观摩的同时要求参训学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感受与体会,每期培训结束前都要用一个小时让参训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其体会成功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强调过程评价
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体制与机制,县教育局把此项工作作为对联校和县直学校的考核内容,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要在时间上、经济上给予保障,对参与培训成绩合格的教师在继续教育证书上记录相应的学分,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培训并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模、评审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评审教学能手等活动中给予倾斜,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学习型与研究型教师。我们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培训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各占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笔记、作业三项考核,(其中出勤占5分、笔记15分、作业35分)尤其非常注重过程评价,所以学员都能顺利完成培训活动。
对于这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多数教师都非常认可,虽然假期冒着高温酷暑,但都表示收获颇多,不仅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科学完整地理解了什么是教育技术,学习并掌握了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自觉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应用,进一步掌握网络获取资源、ppt的制作方法,更好的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更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手段、策略、模式等的革新。参训教师郭秀红在培训体会里写道:“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几乎每天,一有空余时间,就坐到电脑前,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听课,仔细分析案例,细心聆听专家的精湛讲解,观赏视频一节节的精彩课例,晚上再打开远程培训的网页,参与话题讨论,发表评论,上传作业等,每天不间断,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环节。我对照案例反思着自己的工作,研究他人和自己工作的经验得失,学到了很多方法,每一种都是我最大的享受。因此,这次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以上事实充分体现了培训的成果运用。
虽然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工作已经结束,我们在总结收获的同时,不忘行为跟进,我们更多的思考引导教师受训后如何把学到的理论、技术自觉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二 : (黄山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杂感)迷途的羔羊
迷途的羔羊三 :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 期待与建议
教育技术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教育技术能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习得教育技术呢?应该说,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的师范教育中,由于实践机会有限,所掌握的教育技术也大多处于理论状态,实践经验和技能毕竟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在工作岗位中逐渐探索与研究、不断学习与积累、善于反思与总结,更要抓住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努力发展教育技术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期待
自2005年4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全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培训的范围覆盖了包括西藏在内的主要省市区,培训的形式也从最初的50学时面授培训发展为目前的面授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学时的压缩以及全国各地差异性极大的师资条件等因素,对培训效果的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在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中小学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我们调查了10所初中、5所小学的85名教师,共回收有效问卷79份。通过问卷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对自己掌握教学设计知识、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提高信息技术技能和搜集教学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少数教师感觉对教学设计成果和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理念及方式掌握不甚理想。总体来说,相比培训前,教师感觉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教育技术普遍抱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参与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大多希望未来的教育技术培训能够重实际、勤交流、多推广。在此,我们整理了教师的建议,他们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深入教学实践,满足学科教学需求
多数教师反映,培训能提供给教师一些通用性的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他们在将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相结合时会有一些困难,希望在获得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多获得一些学科教学方面的帮助,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使学习到的教育技术知识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2.通过交流互动,完善个体教学经验
很多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更好地完善个体的教学经验,希望在培训中增加互动环节,使教师学员有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能够认识到个体已有教学经验的不足,并得到改善和提高。另外,希望多创造各学科、各地区的教师之间交流经验和彼此学习的机会;希望多创造基层教师与教育技术专家之间交流的机会,能够向专家提出教学问题,并得到指导和帮助。
3.关注日常教学,给予持续性支持
目前针对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短期集中辅导的形式开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收效毕竟有限。教师反映,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持续的、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技能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往往无从解决,导致受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长期应用培训成果。
二、教育技术学习的学习圈理论
针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循环结构的特点,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学习圈模型。美国加州大学的Karplus教授于1967年提出了一种学习圈理论(Learning Cycle Theory),包括初探、发明、发现三个要素,形成环状结构,其本质上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法。Torrance等人提出了由投入、探索、解释、详细阐述、评价等五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5E建构式学习圈”,来发展个人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David Kolb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包括经验、反思、理论、行动四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经验学习圈模型”,后成为很多企业用来培训员工的培训方式。Sprague等认为有效的技术开发模型应该包括:1.认识到技术所能够提供的便利;2.挖掘技术整合的时机;3.学习技术的时间;4.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对教学的反思。Wedman和Diggs于2000年进一步提出了技术学习圈(Technology Learning Cycle)的概念,认为教师学习技术应该分为五个阶段:1.意识到技术工具的存在;2.挖掘和过滤;3.培养技能;4.应用;5.共享经验。这五个阶段不断循环,贯穿了学习技术的整个过程。
上述对学习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我们认识一线教师教育技术学习的内在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和启示。结合前人对学习圈相关理论的研究,曹晓明、林君芬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学习圈模型”(见下图),他们认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应该包括:经验唤醒、感知学习、实践应用、分享交流和反思提高五个过程元素(同时在各个环节中都包含有体验过程),这五个过程元素依次连接,形成了一种环状结构。此模型是一个双循环结构,其中外循环为一些相对独立的过程活动,内循环为学习者的体验活动,表示“体验”和外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同步发生。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
为了使教育技术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www.61k.com),借鉴上述相关学习理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几点参考性的建议。
1.重视教师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培训课程
教师学员作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的主体,其需求是有效培训的源泉,是调动其积极性的原动力。在制定培训目标、编排和规划培训内容时,不仅要依据培训大纲、培训总体目标以及培训宗旨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更要以满足教师学员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培训与教师学员的需求密切联系,从而在培训伊始就能够调动学员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培训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外部条件刺激的需要只是动机的诱因,内在需要才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这要求课程设计者要能够走进一线教学的课堂,保持与一线教师对话,注意观察与思考一线教师的主要教学经验,并关注他们所面临的主要困惑,既关注不同学科教师的差异,又能够归纳教师的共性,才能对一线教师的基本需求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切实了解学员的内在需要及工作目标,分析学员的背景,才能确保培训适合他们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确保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课程,推动培训向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 2.注重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探索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
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更多的是让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而忽视了教育技术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规律。许多教师在接受了培训之后仍无法有效地在特定学科的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不能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教育技术培训人员应该重视探索学科教学规律,充分发掘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才能在培训内容上更加关注教育技术的学科应用能力,尽量将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分析,让教师能够切身体会到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特定的课程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怎样充分利用技术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发挥技术的作用,实现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重视教师的经验和体验,提供具体案例与活动任务
在培训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容易让学员产生抗拒和疏远心理。充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来开展培训,会拉近教师和培训的距离,增强切身体会,更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同时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案例中所渗透的理论。同时,在培训中加强实践性课程,可以为教师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活动化的实践课程能够使培训学员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轻松地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分配相应的活动任务,并将其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员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实的活动任务不仅是活动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框架。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学员不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并且能在活动中获得具体的体验。另外,培训应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重视教师的亲身体验,不能过于依赖远程的方式。
4.加强对话与交流,设置互动与分享
在培训中,应该加强培训者与教师学员的对话与交流,在对话性活动中,培训者与教师学员之间具有平等地位有助于开展更具非指导性的交流,容易展示教师学员的知能基础,并暴露其认知中的缺陷;教师本身的教学阅历与经验已经构成了其认知的基础性资源,培训者的适度认同与合理引导,更容易帮助教师学员逐步改变其所固有的自我概念、态度与行为等。同时,要加强教师学员之间的互动与分享,学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更容易激活教师学员的思维潜能,进而促使其产生求知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员的特质分成学习小组,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因活动而彼此联系,通过协商和反思完成对意义的建构。有了在活动中具体体验的积淀,学员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通过交流讨论来分享他们的感受或所观察的结果。在分享个人感受之后,学员将这些分享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认知。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学员不仅通过语言、行为、情绪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和技能,还常以电子档案袋、思维导图、量规、主题资源网站、演示文稿、学习记录表、培训反思表等多种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供大家交流分享。同时,培训教师还可以借助活动成果来跟踪、记录学员的活动表现,分析培训成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为学员提供反馈信息。
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评价,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对教学过程的调整以及对后续培训环节的支持,而不是以作品完成的质量、最终考核是否通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一个完整的评价激励体系,宏观上讲是若干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果,微观上则是指导教师能否灵活、科学地应用教育技术的体现。通常,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运用来实现修改教学和评定教学两个目的,针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设计,不仅具备修改教学的作用,还要实现评价考核结果对后续环节的有效支持。但是,通过评价考核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这也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学设计所必需的。合理的激励会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应用教育技术;匮乏的、不科学的激励,不仅不利于教育技术培训的进行,更会影响教学的整体发展。
评价应贯穿于培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一方面包含培训学员对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培训学员自身能力表现的评价。在培训活动过程中,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用量规、电子学档、概念地图、学习契约、评估表等评价工具。采取多元化评价手段进行考查,同时加强动态评价。对教师提交的作业、小组分工合作的作品、实践情况、日常考勤等汇总综合考查。既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与特长,又全面考查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成果。评价通过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交替进行。教学过程中,适时留出一定时间让受训教师交流学习反思、阐述学习心得、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每位受训教师的思维都受到审视、检验,不断提升元认知水平。
6.提供培训的后续支持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为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要求,培训不能仅仅面对现阶段的、单一的要求,更要考虑到如何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为教师今后的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教师而言,要想获得专业发展,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培训难以奏效,必须依靠多次回归型的教师继续教育。目前更倾向于把“培训”看成“发展”,看成是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第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能脱离教学实践,要对教学实践情况进行适当追踪,将教学实践作为培训的一个环节,就是强调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实现对教学实践的更好支持。教学实践以前期的培训过程为基础,同时又作为培训工作持续开展、渐进深入的必要支持,从而使培训工作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只有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其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才能够成为有意义的培训。
第三,要想把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顺利、持续地推行下去,学校必须提供一个合适的支持环境。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活动。要为教师提供选用(或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的空间;为教师成长提供时间、信息、资金和其他资源保障。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互相支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第四,需要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时出现各种问题与障碍,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使教师丧失热情。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并明确其职责,真正排除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障碍,在教师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这是保障教师顺利、持续地应用和探索教育技术,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措施。
第五,还要建设专业的、高水平的培训队伍,才能通过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和方法改善教师现有的教育技术能力。同时,在培训结束之后,教师在日常运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因此,应该继续提供培训的后续支持服务,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咨询和指导服务,才能保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377);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JB1212032);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培育项目(SXP2014-0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四 : 2012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上初级考试答案
1、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
B. 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C.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包含“技术”一词,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研究范畴基本相同
D. 教育技术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是( C ) A. 传播理论 B. 教学理论 C. 计算机理论 D. 学习理论
3、下列媒体及资源中,不具有交互特性的是( C ) A. 多媒体网络教室 B. BBS论坛C. 投影机D. 在线网络课程
4、演示性课件是以图解、动画等形式为主进行教学内容展示的课件,下列的哪个软件不适合制作演示型课件( B ) A. Authorware B. PhotoShop C. Powerpoint D. Flash
5、在进行教学准备时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源,关于获取信息资源,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教师在博客上发布电子教案时,如果引用他人在网站、论坛中的文章,可以不必注明资源出处
B. 对于教学中所需要的音频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软件录制教学音频素材
C. 网页上的压缩文件、图形图像等,可以通过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点击“目标另存为”按钮获得
D. 在网上浏览网页时,看到比较好的网页想要保存,可以点击“文件”——“另存为”进行保存
6、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进行不断地交流,下面对教学交流的描述,正确的有( A )
A. 教师使用“批注”和“修改”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修改是一种指导,不属于师生交流的范畴
B. 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方式也很多,可以通过言语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工具进行交流等
C. 对于不同的交流内容,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
D. 师生之间交流的内容很多,比如平时课后作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等
7、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评价本身是一种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B.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的效果做出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C. 如果提前把评价内容告知学生,将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D. 教学评价具有调节作用,一般都是评价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8、下列关于学习理论观点的描述中,属于建构主义理论观点的一项是( C)
A. 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 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C.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D. 人的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9、以下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 C )
A. 维果斯基 B. 皮亚杰 C. 斯金纳 D. 奥苏贝尔
10、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都提供了搜索语法,如果想要搜索某一类型的文档资源,比如下载PPT格式的教学课件,下列选项中,能够非常方便快速的找到所需资源的语法是( D )
A. “intitle”语法 B. “site”语法 C. “-”语法 D. “filetype”语法
11、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一个很有用的教学网站,还未看完,电脑突然死机,重启后下列方法中能够最快找到该网页的选项是( D )
A. 在收藏夹里查找该网页
B. 在电脑回收站里查找今天浏览过的网页
C. 重新打开浏览器,采取刚刚死机前相同的操作,重新查找该网页
D. 在浏览器菜单的“查看—浏览器栏——历史记录”里查找今天浏览过的网页
12、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呈现教学信息,下列对呈现教学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视频能够同时作用于视听感官,因此在呈现教学信息时,效果比其他的媒体好
B. 为了突出显示不同类型的很多信息,教师可以在一张幻灯片上使用四五种颜色的字体,也可以把很多信息都放在一张幻灯片中 C. 表达信息的媒体主要有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视频等
D. 教学信息呈现的方式、时机、快慢,以及媒体的先进性对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3、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师生互动情况,以及考试等
B. 可以使用表格和统计图表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种统计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
C. 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是一种真实性评价
D. 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可以为选择更合适的资源,改进资源设计使之更适合教学的需要,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14、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以下不属于教学反思方法的是( A )
A. 教师修改教案,优化教学 B.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教师重新进行自我分析
C. 与同事就教学中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D. 通过博客记录教学心得
15、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的“领会”是指( D )
A. 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 B. 把复杂的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 C. 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D. 掌握学习材料的意义,能够转化、解释学习材料
16、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www.61k.com]下列不属于教学反思的方法的是( B ) A. 观看教学录像 B. 制定教学目标 C. 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D. 撰写教学日志
17、教学环境分析是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在分析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D )
A. 教室的计算机是否安装了视频播放软件 B. 教师是否了解一些相应文件用什么程序打开
C. 教室里是否有进行本课教学所需的硬件资源,如投影仪、多媒体等 D. 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哪一版本的
18、在进行新课之前,将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供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并开展学习活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 B ) A. 启发式教学策略 B. 随机进入式策略 C. 先行组织者策略 D. 支架式策略
1 / 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2012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上初级考试答案
19、老师在网上查询相关教学资料时,发现了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中小学语文信息网,为了方便再次浏览并查找该网站,下面的方法最佳的是( D ) A. 将网页中的内容全部复制到word文档中 B. 将网址记录到自己的记事本上 C. 将网页另存到一个特定的文件夹 D. 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20、下列用于截取计算机全屏画面的方法不正确的是(B )
A. HyperSnap-DX软件 B. Alt+PrintScreen快捷键 C. PrintScreen快捷键 D. Capture Profession软件
21、如果学生在默写生字词时笔划顺序错误,老师选择下列哪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 D ) A. 教师口述生字词的笔画顺序,让学生同时练习
B.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生字词,一笔一划地演示正确的笔画顺序
C. 放映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动画,来演示生字词的笔画顺序
D. 学生自己对照课本上的笔画顺序,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22、电子邮件的便捷性及普遍性,使师生在教学、生活中经常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因而收发电子邮件也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部分。[www.61k.com)以下关于电子邮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xiner@ www.61k.com ,这是一个标准E-mail地址,其中用户名是xiner,邮件服务器的域名为@ www.61k.com
B. 发信的服务器一般叫做POP3服务器,收信的服务器一般叫做SMTP服务器
C. 可以利用Windows自带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
D. 一般收取电子邮件的方式有两种:Web方式和POP3方式,使用Foxmail属于POP3方式
23、下列关于常用软件工具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种播放软件,可以播放扩展名为.mpeg的文件
B. IE是一种播放软件,可以播放扩展名为.wam的文件
C. Word、WPS软件擅长文字处理,主要处理扩展名为.ppt的文件
D. PowerPoint和WPS软件用于制作演示课件或演示汇报,主要处理扩展名为.xls的文件
24、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下列不属于教学资源反思内容的是( C)
A. 所选的视频资料能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B. 学生交流探讨活动是否深入,教师是否给予有效指导
C. 教学所用图片的设置是否合适,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D. 演示课件是否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5、关于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够带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
B. 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过程中先进技术手段与工具的应用与推广,因此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
C. 教育技术强调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唯一方法 D. 教育技术强调教师要掌握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技术手段与工具,因此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6、假如在计算机里有关于“串联和并联”的资料“source.zip”,但是却打不开,弹出的窗口显示“找不到匹配的软件打开目标文件”,下面哪个软件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A )
A. WinRAR B. WPS Office C. Windows Media Player D. Adobe Reader
27、下课后,学生想拷贝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以及其它材料,同时也希望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彼此共享比较好的数字资源,您认为下列哪个方法最为便捷、可行?( D )
A. 师生通过U盘拷贝、保存相关资源 B. 师生通过电子邮箱、QQ传送、保存相关资源
C. 师生通过光盘刻制、保存相关资源 D. 师生通过FTP上传、下载文件来共享相关资源
28、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实施环节的是( C )
A. 教学过程的组织 B. 学习小组的交流 C. 教学资源的搜集 D. 教学资源的展示
29、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频度或程度等的差异,这种评价是指以下哪种评价( D ) A. 形成性评价 B. 相对评价 C. 定量评价 D. 定性评价
30、在评价教学资源时,相对而言,可以忽略的要素是( D )
A. 教学资源的技艺水平 B. 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 C. 教学资源的科学含量 D. 教学资源的设计时间
31、下面对教学反思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 一节课结束或者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教学的情况写的心得和体会也属于教学反思的内容
B. 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多种,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和教学间的交流讨论只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而已
C.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方式,再优秀的教师也必须学会进行教学反思
D. 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之处,而对学生的见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一般不在教学反思的内容之内
32、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较为合理的说法是( C )
A. 在整合过程中,应该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B.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充当辅助教师教和辅助学生学的工具和手段
C.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中
D.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配备的先进程度会决定课程整合的效果
33、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下列对教学设计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不得跨越或者跳过某环节
B. 教学设计是对相关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C.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环节必须在学习任务完成以后进行,以评估学习效果
D. 学习者的分析必须在教学实施之前完成,为教学实施做好准备
2 / 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2012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上初级考试答案
34、在放映幻灯片过程中,不停止放映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转换到其它文件或窗口,比较恰当的操作是( C )
A. 同时按Ctrl+Shift B. 同时按Ctrl+Tab C. 同时按A1t+Tab D. 同时按A1t+Shift
35、在小组交流学习过程中,巡视时发现有些小组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某位同学一直在发表观点,其他同学都在听。(www.61k.com]为了让其他成员也能参与进来,下列措施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C )
A. 提示发言的同学不要总是自己讲,让其他同学也发表 B. 直接制止发言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发表
C. 用“你对他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吗?”等类似问题引导其他同学发言 D. 顺其自然,不干预他们
36、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的评价类型是(B ) A. 诊断性评价 B. 绝对评价 C. 自身差异评价 D. 相对评价
37、下面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述最合适的一项是( A )
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B.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建、形成新的知识或呈现和展示这些知识,所以越是使用高级的技术,就越能体现出教学的先进性,也越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C.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就是指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工具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某些特定模式,教师需掌握这个模式,才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
38、以下是新课程实施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您认为不合理的是( A )
A. 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来丰富课堂教学,体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B.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C. 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D. 教师要重视教学样式的多样化,丰富课堂教学
39、下面关于教学设计的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D )
A. 有利于现代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B. 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C.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D. 是提高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40、下面关于教学媒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 高科技电脑和网络媒体优于挂图、模型等传统媒体 B. 媒体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万能媒体
C. 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效果优于单一媒体 D. 媒体越先进,教学效果越好
41、电子教案和传统教案相比,下列的哪一项不是电子教案的特点?( C )
A. 具有多媒体效果 B. 以超文本方式组织信息
C. 便于教案的修订,但不便于携带 D. 生动呈现教学信息,提高授课效率
42、要对学生情感类目标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采用下列的哪种途径搜集数据能够达到此目的?( D )
A. 课堂测验 B. 期末考试成绩 C. 课堂作业 D. 课堂调查表
43、具备教学反思意识对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其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有利于教师培训的理性化 B. 有利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C.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 D. 有利于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
44、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总体要求,是一种原则性规定。下面有关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
A. 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教什么”,而对学习者进行分析的目的则是确定“如何教”
B.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两方面进行分析
C.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所以课程标准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唯一标准 D. 对学习者分析是为了掌握学习者的智力因素方面的信息,帮助教师计划教学
45、根据您使用教学媒体的经验,下面有关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A. 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分类可将教学媒体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B.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媒体特性 C. 教学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
D.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成为教学媒体
46、教学实施计划中,教师需要考虑并详细列出可能需要的教学媒体,这主要体现了教学实施设计的哪个方面?( B ) A. 主题明确性 B. 准备充分性 C. 可运作性 D. 环境合理性
47、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下对这三种流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B. 三种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多种教学策略以及促进学习的技巧
C. 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
D.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同时也注重引发行为的思维过程
48、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前提,以下不属于初中学生特征的是( D )
A. 在评价方面,初中学生已能一分为二地指出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能够比较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评价
B. 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多变性 C. 在认知能力方面,初中生的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概括性有了明显发展
D. 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初中生已经有了深刻的社会情感和很强的意志力、自我控制力
49、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按高低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下是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其中不属于“知道”层次目标的是( A )
A. 能够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认识历史问题 B. 列出我国设置的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
C. 记住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 D. 说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
50、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以下对小组学习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小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B. 为使小组成员更大程度的参与,小组人数应尽可能的少
C. 小组发言应采用民主的原则 D. 合作小组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3 / 3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汇报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