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7-08-30 所属栏目:个人评价

一 :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材料

二 : 黄继光英雄事迹

黄继光英雄事迹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0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三 :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人物简介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19日),原名黄际广,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营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2009年9月10日黄继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黄继光,原名黄积广,农历1931年1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1个山村,黄继光祖宗三代受尽地主阶级的压迫,爸爸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苦难中挣扎的妈妈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了。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1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进入战场的腹地,看到到处是累累弹坑,一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厚的火药味,使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怒火。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战斗中去,多消灭敌人。

黄继光终于来到前线连队,却分配去担任通讯员。连队战斗时分为前沿和后勤,本想上前沿阵地去多杀敌人,可是,根据需要,黄继光与副指导员被留在后勤。黄继光心里就象打翻了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他见一起入伍的老乡吴三羊、肖登良打死了不少的敌人,真是羡慕。于是,他向副指导员欲请假三天,副指导员得知他是想跟老乡一去前沿杀敌时,副指导员严肃地对他说:“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副指导员用小刀把手表背面打开,露出许多零件,他继续说道,“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我们的战场就象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其中的小零件,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黄继光听完副指导员的谈话,心里明亮了许多,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片面的思想,决心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为连队,为整个战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根据战地目击者的描述,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597.9高地,所在部队党委追任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英雄事迹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2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1个又1个战友倒下去。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仍然1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2个营。

人物荣誉

为表彰黄继光视死如归、无畏惧的伟大精神,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镌刻在上甘岭背后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与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他的家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黄继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故事背景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黄继光,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战后,当时的目击黄继光英勇事迹的战士大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只有135团6连连长万福来重伤后活了下来。他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被追授“二级英雄”,曾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了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1953年4月,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邀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达了对英雄的敬意。


黄继光的故事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1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1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www.61k.com]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果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联合国军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人,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黄继光读后感

篇一: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课文,心中感慨称万千!

“黄继光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战士。1952年10月,在朝鲜战场上,他为了能在黎明前占领5979高地的主峰,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黄继光是多么伟大啊!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不惜牺牲自己,英勇献身。他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他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可他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黄继光保家卫国,带头献身,使每1个战士充满奋斗的动力。正是这力量,促使着战士们消灭敌人。他们用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创造着永久的和平,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难道说,胜利还不属于他们吗?

黄继光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禁想起自己。自己一点儿困难都解决不了。有一次,一道数学计算题特别难做。我想了一会儿,便想放弃,这时黄继光挡子弹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只见他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扑向敌人的枪口。而自己呢?一遇到难题,连一点儿小脑筋都不想动了。想到这儿,我就有了勇气,终于,我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我便响起了黄继光。他的事迹,一直鞭策着我,伴我前行。我决心好好学习,长大了,用知识来报效祖国。

篇二:

1930年11月20日,黄继光出生在四川中江的1个的村庄里,他自小家庭贫困,他的爸爸在他六七岁时就因饱受地主的欺压病恨交加而去世了,所以,黄继光从小就帮地主放牛放羊割草。

黄继光长大了,成为了1个热爱祖国的小伙子,1949年的冬天,村子解放了,黄继光不但第一批成为了会员还当上了民兵,1940年,抗美园站开始了,黄继光报了名,但是很遗憾由于他身材较矮所以没被选中,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参军营长被黄继光的热情感动了,所以,被破格入取。

上甘岭战役时,黄继光不管自己的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军的枪淋弹雨,顿时敌军与我军都惊呆了,没想到,黄继光打断了自己的腿,却为保卫祖国那片神圣的领土而贡献出了自己的身躯与生命。

黄继光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些人认为自己的生命很重要,但黄继光却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保卫我们美丽的家园,他为了让他们的后代有幸福的生活,就因此献出了自己那宝贵的生命啊!


个人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敬仰,他的英雄事迹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正因为黄继光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才可能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

四 : 在朗读中受到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黄继光》一课朗读指导两例

    《黄继光》这篇文章离孩子们生活太遥远了,要想通过分析语言文字去体会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不容易。于是,我充分利用朗读寓景于情,使学生受到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
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师:作者这里运用了两个数字,为什么?
生:说明黄继光离火力点越来越近了。(学生一致认为是这个原因)
师:省略号在这里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9米、8米、7米……这些数字,说明他里火力点越来越近。
师点拨: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前进的?
生: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前进的。
师:他身负重伤,还一米、一尺、一寸的前进,容易吗?这说明了什么?
生大悟: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读一边,你们闭上眼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师读,生闭眼重现当时情景。
师:我是怎样读的?
生:读的速度慢;读的很有力;一个词一个词读出来的;“更近了”的“了”往上扬了,“更”字读重了。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一读吧。
生练习朗读。
  这句话虽然短,但他表现了黄继光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了黄继光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冒着敌人猛烈的弹火前进,是多么可歌可颂啊!学生在这样指导下,通过朗读,把握住了人物的顽强英勇的品质,受到了感染。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师:这里用了几个感叹号?
生:3个。
师:什么情况下用感叹号?
生:表示赞叹的时候;表示赞美的时候;夸奖的时候;发出惊叹、惊讶的时候…..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作者在这里使用感叹号表示什么呢?
生沉默。
师点拨:联系上文想一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的?
生马上举手:他是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站起来的;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可他却站起来了;他是在枪林弹雨中站起来的…..
师:感叹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赞叹;表示惊讶;表示吃惊…..
师:应该怎样读呢?练习一下吧!
找同学读。(3—5人)
师范读;再找同学读。
师:说说你们怀着什么心情读的?
生:赞扬的心情;敬佩的心情…….
师:让我们怀着对黄继光无比崇敬之情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
    这段文字的特殊地方体现在标点符号上。三个感叹号的使用,写出了战友们的惊讶,对黄继光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老师在指导分析后进行学生试读、范读、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崇敬之情,也感受到了英雄的无畏,奉献精神。
    朗读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段,重点词语,特殊标点符号去体会,去充分的朗读,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感情。以上两处朗读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人物的英雄气概,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 : 黄继光事迹的几个疑点

窥一斑而知全豹 黄继光事迹的几个疑点

一,三种说法。

(1)195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在一次反击战中,我军的冲锋道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敌人的火力点,三挺机关枪疯狂地扫射着,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指挥员对突击队员们说:“谁去干掉它?”一个年青的通讯员黄继光答道:“我去!”黄继光知道祖国人民慰问团到了朝鲜前线,他满怀信心地向战友们说:“告诉祖国人民慰问团,听我胜利的消息吧!”接着他又说了一声:“同志们准备冲!”便提着手雷向前冲去。敌人的机枪扫射得十分猛烈,他刚冲过去不多远,身上就中了几颗子弹;后面的战友们只见他摇晃了一下,又向着敌人地堡扑去。当敌人的子弹再次射中了黄继光的身体的时候,他已经扑到敌人的工事上,并用身体堵住了一个正在发射的敌人的枪眼。接着,他的战友们便发起了冲锋。这时敌人的火力点上另外两挺机枪又叫起来,正在这个紧急的时候,黄继光伸出了一只手臂,把一颗手雷塞进敌人的火力点里,轰然一声,敌人的火力点被完全炸毁了。

(2)1952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越打越疯狂,子弹象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地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公尺的时候,忽然吴三羊仆倒了,接着萧德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跌倒在地上了。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牺牲。他的左臂和左肩被射穿了两个洞。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痛,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他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慢慢地向火力点爬去,直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仍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他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鲜血汨汨地流着,他昏迷过去了……。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他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然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得昏迷过去。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被打塌了,但没有被炸坏的两挺机枪还在一个枪眼里发射着,虽然火力没有以前那么猛,但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眼,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我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

(3)目前广为流传的版本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二,军长,师部,志愿军战史否定黄继光

15军军长秦基伟在较早时写的《鏖战上甘岭难忘的七天七夜》中有如下描述



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黄昏发起收复阵地的战斗时,部队“激战到半夜,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

45师师政治处干部李明天、王精忠、李天恩三人合著的《上甘岭大战》一书中说:“10月19日17时30分,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兵两个营一次齐放后,继之在103门山、野、榴炮的支援下,7个突击连(含坑道部队两个连)、分别向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实施反击。…战至20日1时,歼敌5个连,恢复了全部阵地”。

而于2000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是解放军出版的关于朝鲜战争的最权威文献。该书第三卷第292页中说:“19日晚,志愿军第四十五师组织第134和第135团共3个连,在火箭炮第209团一次齐放和其他炮火支援下,对占领597.9高地的美军发起反击。在坚守坑道部队的配合下,至20日1时,全歼占据597.9高地表面阵地的美军第7师共5个连,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

以上3部权威的著作都声称志愿军已在午夜夺取597.9高地的全部阵地,那黄继光又怎么会在子虚乌有的凌晨攻势中慷慨就义呢?

三,黄继光留下了几具尸体?

从目前所得到的资料看,黄继光至少留下了三具尸体。

第一具,根据《最先报道黄继光的新闻干事刘云魁》一文介绍,1952年10月20日上午刘云魁在六连的坑道里见到了黄继光遗体。文中说,“刘云魁走进六连坑道,在他迈进坑道的刹那间,他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六连原来的百十号人现如今不足30人!地上躺着的,靠着坑道壁头缠绷带的,断腿断臂的。坑道内,在那跳动着的微弱淡黄色的灯光下,放着黄继光的遗体。人们脸上的表情像冻结了一般,谁也不说一句话”。“当天晚上,刘云魁没有返回师部。他和六连的官兵们整整守了黄继光和其他烈士的遗体一夜。在那个不眠之夜,六连的官兵再次回忆起黄继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关于这具尸体的描述为2000年9月《辽沈晚报》的一篇报道所证实。该报道称原四十五师135团高射机枪连9班的战士贾汝功也于20日见到两名战士轮流将黄继光遗体背下阵地。

第二具,据《王清珍回忆黄继光烈士牺牲前后》一文,王清珍告诉记者说:“因为战斗非常激烈,上去一个人也不是那么好上去的,运一个尸体下来也不是那么好运的,同样都要付出九死一生的代价,仅19日夜里到20日凌晨,我们四十五师就伤亡3000多人。所以,黄继光牺牲以后,大约过了三四天瞅住战斗中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和我,还有三个我不知道名字的男战士,一起把黄继光的遗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僵硬得像刚从冷冻库里搬出来的一样,两只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就像这样(讲到这儿,王清珍站了起来,张开双腿举起双手做给我看)。听说把黄继光的遗体抢下来了,有个我不认识的人跑了过来,说是要给黄继光的遗体拍张相片,于是我们几个人呼啦地一下就把黄继光僵硬的遗体竖立了起来,让那个人拍照。”

第三具,据2000年9月19日《生活时报》刊登记者姚雪痕的《黄继光身后留下照片疑案》的文章。该文报道前四十五师指挥所秘书谢万丁公开了几张收殓黄继光尸体的照片。记者采访了谢万丁以及参与收殓的官义芝。报道说:

官义芝非常肯定地记得当时收殓遗体时的情形。她说,黄继光是10月19日牺牲的,而尸体70多天后才被发现,当黄继光的尸体被运到收容所时,营长在外面喊:“快来看中国的马特洛索夫啊!”马特洛索夫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以胸膛堵住德军地堡枪口的一位英雄,新华社在1952年11月20日发回国内的一篇文章中就称黄继光为“中国的马特洛索夫”。听到营长喊,官义芝就赶紧跑到外面去看这位英雄,她说:“黄继光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看上去还有点孩子气。”

遗体被送来后不久,就来了一位摄影师为遗体拍照。据官义芝回忆,当时他们拍了好多照片,有趴着的、站着的、穿军装的和装进棺木的。其中让遗体站起来拍的那几张,还是由她、何成君和几位男卫生员扶起来拍的。对于“护士为黄继光烈士穿衣”的那张照片,她没有什么印象,因为当时收殓遗体的还有好几个人,所以照片中的人是不是她自己,官义芝不能确定。为了帮助人们确定这些照片的真假,官义芝还提供了1953年1月10日所写的日记:

“饭后,准备换药,刚洗好手,护士长叫去照相,让穿着隔离衣、口罩,和英雄黄继光摄影。当叫着我的时候,自己确真感到无尚光荣,不是功臣,也不是模范的我,竟能得到和功臣、和英雄摄影,这是很荣耀的。  铺满白雪的山上搁着几个装英雄的棺材,一会儿,担架班同志,从棺材里搬出一个烈士来,这是一个小孩儿,年纪不到二十的少年,他,上甘岭战斗出名的烈士、二级杀敌英雄--中国的马驼罗索夫。”

此外,《辽沈晚报》还报道原四十五师后勤卫生科手术组护士陈德林的回忆说,她在1953年1月4日见到黄继光遗体时,遗体穿着新的整齐的军装,衣服里面还写有“黄继光”字样,还挂有手电筒、水壶等用具。陈德林见到的这具与上述三具在时间上不一样,而且是一具收敛整理完毕的尸体。似乎可以算第四具。但她说的1月4日来自记忆,可能有误差。这个日期和官义芝日记记述的那一具日期上很接近。有可能是同一具。

四,什么样的“地堡”

这是一张据说是黄继光堵枪眼的地保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黄继光事迹的几个疑点

从照片上来看,该“地堡”的一侧陷入地下,完全是个坑洞。与“地堡”格格不入。从女兵站立位置下方依然被土层压住的一根圆木来看,这部分“地堡”顶部比地面还低。顶棚这样低的工事,应该不是地堡。

如果说右边隆起的部分才是地堡,那它又为何要建在大坑上?这种“坑堡”或者“井堡”如何使用?里面有梯子吗?再细看那隆起的那一堆,并没有枪眼外露,越看越像个实心土堆。这就不对头了。按照官方第二版,该地堡是个“中心火力点”,“那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在凶猛地扫射着”。这样说来该地堡上应有七个枪眼。但照片里一个枪眼也看不到,颇有些蹊跷。既然没有枪眼,黄英雄堵的是什么呢?

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需要七个射手操作。如果还有指挥官以及副射手,就更多了。要容纳下这么多人,这个地堡必定十分巨大。但照片上的那个被称为“地堡”的“建筑”明显偏小。

“地堡”上有块“黄继光烈士永垂不朽”的牌子。牌子那样容易插进去,说明“地堡”表面是松土。这不仅与“坚固火力点”的说法相矛盾,而且让黄继光堵不成枪眼。为什么这样说?当两挺机枪射击黄继光胸膛时,每颗子弹的枪口动能在2000焦耳以上。这么大的能量,哪怕只有十分之一释放在他身上,也要把他向后猛推出几十公分。而连发打击让黄继光更难招架。如果没有很大力量拉住的话,黄继光会止不住地向后翻仰,前功尽弃。对此难点,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连长万福来提出了黄继光“紧紧抓住麻袋”以固定身体的说法。人能否边遭枪击边“紧紧抓住”东西,我很怀疑。姑且当作能够接受下来吧。但这至少要求地堡枪眼周围有适当地方留出可供“紧紧抓住”的部位。否则当黄继光挣扎着爬到地堡前时,一看枪眼周围光溜溜没法抓,岂不郁闷?但这幅“地堡”照片证明那上面并无“麻袋”,只有一堆松土。这样的“地堡”让黄继光无处抓握,叫他怎么堵?而且万福来声称该地堡由“装着石块的麻袋”建成的。如果他说的是真话,那么连那个牌子也插不上去。

此外除了这张照片外,无论中方还是美方的关于上甘岭作战的资料中,均没有见到一个像样的地堡或者地堡群的照片。尽管志愿军方面关于上甘岭作战的资料大量提到战士“炸敌堡”的活动。但我们没有找到上甘岭战斗中有一张完整清晰的地保照片。从实战角度看,在上甘岭地区不使用地堡型火力点是正确的。固定不动的地堡火力点在地形复杂的上甘岭地区没有优势。志愿军通常在夜间利用人数优势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美军则以便于机动的多方位防御阵地相对抗。美军通常是借助地形构筑环形战壕加防炮洞的工事,而不是大大小小子母配套的地堡群。

--作者:sars_and_sars

--发布时间:2008-4-19 9:30:16

--

这种事情本来就不知道真假,当时要造个英雄出来太简单了

--作者:happylife

--发布时间:2008-4-19 9:40:51

--

那个年代的宣传没有一件真事!

雷锋:工作两年,光捐出去的钱就比工资多,另外他自己喜欢照相,买笔记本,钢笔,买皮夹克,还有,初中水平涉世不深,文笔堪称大学教授水平。

邱绍云:被火烧而不动不是人/动物的正常反应,这不是意志力能抗拒的。另外,在那种场合,不可能被人观察出这一切,只能说明是照着电影镜头写的。

黄继光:人的身躯是无法阻挡机枪/重机枪枪口的,会顷刻间灰飞烟灭。

===========================

不检讨历史,让谎言流传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作者:rovingboy

--发布时间:2008-4-19 9:43:40

--

有没有黄继光这个人无所谓,“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死去的千百万志愿军将士的缩影。我们之所以纪念他,不是纪念他这个人,而是不要忘记当年保家卫国、血撒战场的英魂

--作者:happylife

--发布时间:2008-4-19 9:50:45

--

从今天的立场来看历史,像朝鲜战争那样动用国家的武力,是很值得深思的,那是代理人的战争。“美国要侵略中国,不会是在195X年,也不是在靠近苏联的东北,另外跳过红色的朝鲜,而是会进攻上海,或在渤海湾登陆”。

不过历史没法反复和重演的。从我国和邻国的历史看,朝鲜战争能换回毛2的死,这一条就值。

--作者:创智天地

--发布时间:2008-4-19 9:50:59

--

又怀疑啦

真大 假大

--作者:韩战专家

--发布时间:2008-4-19 10:10:47

--

以下是引用rovingboy在2008-4-19 9:43:40的发言:

有没有黄继光这个人无所谓,“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死去的千百万志愿军将士的缩影。我们之所以纪念他,不是纪念他这个人,而是不要忘记当年保家卫国、血撒战场的英魂

无所谓?那好啊把那些韩战牌坊撤下来。韩战保家卫国?保毛子国卫老毛家吧?

--作者:韩战专家

--发布时间:2008-4-19 10:13:26

--

以下是引用rovingboy在2008-4-19 9:43:40的发言:

有没有黄继光这个人无所谓,“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死去的千百万志愿军将士的缩影。我们之所以纪念他,不是纪念他这个人,而是不要忘记当年保家卫国、血撒战场的英魂

 

以下是引用happylife在2008-4-19 9:50:45的发言:

从今天的立场来看历史,像朝鲜战争那样动用国家的武力,是很值得深思的,那是代理人的战争。“美国要侵略中国,不会是在195X年,也不是在靠近苏联的东北,另外跳过红色的朝鲜,而是会进攻上海,或在渤海湾登陆”。

不过历史没法反复和重演的。从我国和邻国的历史看,朝鲜战争能换回毛2的死,这一条就值。

不见得。没有韩战,毛的位子未必那么牢固。别说毛2,毛10也没用。

--作者:一条大河

--发布时间:2008-4-19 10:17:40

--

金庸作品也入了教材。

--作者:z_yzw

--发布时间:2008-4-19 11:20:13

--

黄继光是否有疑点,其实不重要。

俺只知道他的事迹当时很多人都相信,而且激励了当时的士兵,把美国鬼子赶回三八线。

另外,我反感“韩战”这个词,抗美援朝多气派,打得就是美国鬼子。韩国?哪配是中国对手!
本文标题: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材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098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