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8

发布时间:2017-12-14 所属栏目:教案

一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8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开辟、收获、榨油、体面、可惜、居然、爱慕、茅亭。
 
  2、板书:

  毛主席在花山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二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时间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重点:体会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内容。
难点:学习用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忆脑海中主席形象,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调控,感知事件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二)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三)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主席对人民的热情、深情。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五处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3.深入细节,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4.深情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气度课文结尾的一段
5.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一)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二)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3个生字。
抄写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小练笔,写一个事来反映人物。
实践活动:
    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故事。
    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毛主席在花山
总起:     夜以继日操劳
分述:     把群众请回来         热爱群众     群众永远
           送茶水               关心群众      记心中
           和群众交谈推碾

三 : 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     时间___月____日
设计人:鲁玲彤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学法指导】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知识链接】
  花山——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胜利后的总任务。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自主学习】
一.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在行(háng   xíng)盛玉米(chéng    shèng)   转手(zhuǎn  zhuàn)
灾难(nán nàn) 喝彩(hē  hè)皱眉(zòng    zhòu)
先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把黑体的词语解释读会背,然后用这几个词语造句
春夏之交:春季将去、夏季将来的时候。
夜以继日:晚上接着白天,日夜不停。也作“日以继夜”。
操劳:辛辛苦苦地劳动,费心料理。
干扰:扰乱。
诚恳:真挚恳切。
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用竹蔑、柳条、铁皮等制成。
吱吱扭扭:象声词。
为难:(1)感到难以应付。(2)作对或刁难。本文取前一义项。
  拘束:(1)对人的语言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2)过分约束自己而显得不自然。本文取后一义项。
旮旯:角落,偏僻的地方。
在行:内行,对某事富有经验。
苕帚:扫地、扫炕、扫东西的用具。
糁儿:谷类等磨成的碎粒。
端详:(1)仔细察看事情的前后经过。(2)庄重安隐。本文取前一义项。
造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主要讲了三件事
【合作探究】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拓展延伸】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你能写一篇小练笔吗?通过几件小事来表现人物的特征,注意要详略得当啊!
【学习小结】
毛主席曾经说过:“部队是舟,百姓是水,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表现出了毛主席对百姓的爱戴之情和浓厚情谊。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 关心人民群众。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 
【课堂检测】
1、这篇课文记叙了毛泽东1984年春夏之交住在_____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主席既是______也是普通的_______。
2、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是伟大的奇观。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我们吃的穿的没有一样能离开老百姓。  
2.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没有今天这个局面。   
3.你不能把我放在特殊的位置上。
三、我会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只要……就……
1、(   )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能战胜一切困难。
2、毛主席(   )为解放全国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还关心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3、(   )有全国人民的努力,(   )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起来。
4、(   )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的国家(   )没有今天这个好的政治局面。

四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6

【设计意图】

  通过伟人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毛主席平易近人的一面,感受伟人对人民真切关怀的优秀品质,通过理解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和结尾句的含义,深化主题中心,为高大毛主席的形象做了很好的总结。通过课后写读后感和交流毛主席的小故事,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毛主席平易近人的一面。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预设】

一、导入课题

  1、毛主席一生革命,功高盖世,带领中国军队创建了新中国,但他作为伟人也有平民的一面,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伟人平民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毛主席在花山》。

  2、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想:

   ⑴ 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⑵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⑶ 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⑷ 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三、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四、进一步自学课文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五、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六、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七、课外延伸

  1、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写一篇读后感作为小作文,题目自拟。

本文标题: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8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058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