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教学目标设计-《unit 29 Shopping教学目标 》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1-03 所属栏目:教学目标设计

一 : 《unit 29 Shopping教学目标 》 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谈论有关在商店购物情况,掌握询问多少的句型:how many/ how much...? 询问价格how much...?提供帮助的句型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 ?语法要求掌握好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表达人物购物的句型、掌握与之相关的短语。

2. 复习巩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以及相关的How many + 可数名词+ do you want? 和How much +不可数名词+do you want? 句型的用法。

情感目标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购物”,即用英语询问某个人物去商店购物的语言。熟练运用有关“购物”的日常用语,掌握一些特殊短语:a lot of , go shopping, on one's way home等。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分析

“购物”的话题不是第一次出现。在U22“Do you have an eraser?”就涉及过此项内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还有:U19“Food and Drink”, 和U25“What do you like?”这两个中所学知识。在U19,U22和U25所学句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本单元的话题Shopping,学生会感到很亲切。其中许多句型是以前见过,并练习使用过的,如:Can I help you? May I help you? Certainly. How about…? What about…? Here you are. Give me … Let me see. 以及一些礼貌用语在不同的单元中都多次出现过。在本单元的话题Shopping中再次出现,学生们不会感到陌生,并会有新的体会。

本单元第113课是一家人准备晚宴前的一段对话。新的内容不多,主要讨论晚饭吃什么,冰箱里有什么,准备买什么等。并列出一购物单,设计了一个必须购物的情景,真实、可信。购物单中出现了6 potatoes, 1 kilo of chicken legs, some bread, some drinks 等。涉及到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以及重量的表达。建议教师可利用此课复习本单元即将使用到的旧知识,并可使用“购物单”向学生们渗透本单元重点语法。

114课是一商店的场景。出现了一商品的价目表。包括:单位价钱的表达,即一袋米的价钱,一公斤鱼的价钱,一瓶可乐的价钱等。其中的语法现象仍然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有出现了四小段对话,包含了“购物”话题中最基本的表达。前两个对话只有一个回合,即问价钱。后两个对话是一完整的、最基本的“购物”对话。

115课比114课又复杂一些,对话长了一些,买的东西也多了。购物过程中所需用的句型基本都用上了。

本单元的三课以“买东西”为话题,重要侧重口语练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话由短到长,对话内容逐渐增多。

116课主要是语音、语调练习,并有两小段短文,可做阅读,也可训练学生仿写。116第三部分的短文是介绍有关超市的知识,有关超市,在U22已出现过,可让学生阅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也可让学生根据文后问题的答案缩写或改写这篇短文。

第四部分短文是说一位美国妇女Mrs Brwon邀请朋友吃饭,冰箱里的食品不多,引出“购物”的动机。根据这一背景知识编一段“购物”的对话。购物单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pound”。这就使得所编对话更加贴切、自然,仿佛置身于国外。所编对话可长可短,有话多说,没话可少说,但应鼓励学生尽量多用所学过的句型。在学生们对话的过程之中,一般不纠错,让他们把话说完。这样做是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发挥他们才能的空间

语音教学建议

1.辅音字母组合或叫辅音连缀pl/pl/  bl/bl/  cl/kl/  fl/fl/  br/br/  gr/gr/  fr/fr/的发音。

2.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以及回答的升降调。

单词、口语教学建议

“购物”的话题比较容易设计。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场景也比较容易设计。如有条件也可带领学生到外国人常去购物的地方观摩。如北京的“红桥农贸市场”“友谊商店”“西单购物中心”“王府井购物中心”等。真实的体验一下“老外”如何购物,如何“坎价”等。

本单元主要练习买货、卖货,要用到许多过去所学句型。如:名词的单复数、文具的名称、食品的名称、服装的名称等。老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们复习有关单元。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引出“购物”所需要的句型。也可在教单词的过程中带着句子。如教how much时就可以带教How much do you want? How much is it / are they? 教kilo 带教a one kilo of apples, half a kilo of tofu,教buy带教 buy something等。争取在学习对话之前,先把功能句练熟,为学习对话、课文扫清障碍。

语法教学建议

本单元语法: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在讲授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时要必然要涉及到冠词a /an /the和不可数名词量a bottle of, a bag of, a cup of,a grass of的用法。该项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使用起来经常容易出错。如可数名词单数时学生们经常不加冠词,复数时又不加s。这一点是与中文不同的。老师可通过本单元的训练,帮助学生牢牢的树立起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概念,对今后学生的写作会大有好处。

可给学生总结所学过的所有名词,按可数可不可数名词分类。

阅读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建议老师们在讲单元的每一课之前,都叫学生们先自己预习一下课文,并让学生总结,那些是已练习过的内容, 那些又是本节课出现的新内容。这样做既复习了旧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116课为我们提供了两段阅读的短文,第一段读短文回答问题,还可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又成一篇短文,注意指导学生适当加上句与句之间的连词。也让学生们改写这篇文章。第二段短文是阅读背景资料,编对话。如有条件老师可再提供一些类似的文章让学生们阅读。如有关超市的,网上购物的,电视购物的,介绍产品的等等。老师们可出一些简单的是非题,让学生们判断。但老师们应注意,这样的阅读文章只是为扩展学生们的视野,要避免类似考试的那种阅读理解题。

写作训练建议

本单元口语练习占了很大的比重,主要是对话练习。可利用116课的第三部分短文练习仿写,如:谈谈我家附近的超市,都卖些生么东西,有什么特色,你常去那里卖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人最多等。可利用第四部分的编对话,并写下来。临下课前5-10分钟做点听写练习,是老师们经常使用的检查手段。既可以反馈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可以提醒学生们上课要积极参与,一举两得。

本单元重点难点

1.可数名词可不可数名词量的表达。

2.问价钱有两种句型:How many are they? How much is it?

3. 我国和英语国家的度量衡和货币的不同。(可根据学生情况不一定都掌握)


《unit 29 Shopping教学目标 》 教学设计

二 : 动画设计:动画设计-动画简介,动画设计-设计目标

《动画设计》是刘源创作的书籍作品,收集于《“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丛书中,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动画设计是新兴的设计,也指动画影片中负责绘制动画的工作人员。动画设计分为人物造型设计和场景设计,动画设计师要运用运动学原理,使静态的人物、场景在二维、三维中连贯的运动,同时为动画提供艺术的诙谐性,是动画的主流。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动画简单介绍

动画设计:动画设计-动画简介,动画设计-设计目标_动漫设计
动画人物

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

(www.61k.com)是视觉原理。医学已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1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1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因此,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中央电视台的动画就是PAL制)或30幅(NSTC制)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如果以每秒低于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就会出现停顿现象。

动画的分类没有一定之规。从制作技术和手段看,动画可分为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画和以计算机为主的电脑动画。按动作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动画大致分为接近自然动作的“完善动画”(动画电视)和采用简化、夸张的“局限动画”(幻灯片动画)。如果从空间的视觉效果上看,又可分为平面动画(《小虎还乡》)和三维动画(《最终幻想》)。从播放效果上看,还可以分为顺序动画(连续动作)和交互式动画(反复动作)。从每秒放的幅数来讲,还有全动画(每秒24幅)(迪斯尼动画)和半动画(少于24幅)(三流动画)之分,中国的动画公司为了节省资金往往用半动画做电视片。

动画设计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础上,确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状,完成场景环境和背景图的设计、制作。对人物或其他角色进行造型设计,并绘制出每个造型的几个不同角度的标准页,以供其他动画人员参考。在动画制作时,因为动作必须与音乐匹配,所以音响录音不得不在动画制作之前进行。录音完成后,编辑人员还要把记录的声音精确地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上,即第几秒(或第几幅画面)开始说话,说话持续多久等。最后要把全部音响历程(或称音轨)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与声音对应的条表,供动画人员参考。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设计目标

培养具有二维动画设计的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能在影视动画的创作、绘制、教育、科研等单位从事动画设计和创作、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学生要学习动画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动画设计方法、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本专业方向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

主要是掌握关键帧动画、约束动画、空间动力学动画、角色动画、粒子动画以及渲染类特效动画制作的基本技法,能够熟悉三维动画从模型创建到材质编辑到动画制作、特效处理、以及后期编辑等制作流程。从而为将来从事的影视片头设计、影视广告和影视短片的设计制作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设计步骤

动画设计:动画设计-动画简介,动画设计-设计目标_动漫设计
动画人物

动画设计的书很多 ,一般动画系的都是首先要上一门叫原画基础的课 ,原画是整个动画

制作的核心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原画基础的书 ,里面的人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以欧美的人物(动物)为主 ,先练习单个人物 ,之后再联系连贯动作 ,比如走1步 跑1步之类的 ,之后是软件的学习.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动画设计动画课程

依照“逆向分解、整合重构、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课程设计方法,按照分解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能力→设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的路径,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构建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相结合”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各项工作任务对应的核心课程是:

动画创意与导演:动漫艺术欣赏、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角色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

二维动画设计:专业绘画、动画角色设计、平面图像处理、Flash二维动画制作

三维动画设计:三维场景设计、三维角色设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Maya影视动画制作

影视后期制作:视频剪辑、音频处理、影视后期制作、非线性编辑技术

动画设计师职业培训涵盖了动画设计专业的7门专业课程的教学(3dsMax、Maya、绘画基础、Photoshop、Painter、Flash、AutoCAD)。

动画设计:动画设计-动画简介,动画设计-设计目标_动漫设计
动画人物

绘画基础

素描、造型、基础画法、构成、色彩等部分,将眼前所见现实事物转换成美术的本体样式,转换成绘画的造型语言或转化为设计的视觉语言。

AutoCAD

三维与二维的绘制和编辑、实体造型、着色与渲染、AutoCAD的定制与开发、AutoCAD文件数据管理、AutoCAD的网络功能等。包括建筑工程与机械设计、绘制建筑平面图、工业工程图、景观设计图、室内设计图等。

Painter

应用Painter制作动画及电影,联合适用Painter和Photoshop,完成影视角色、场景、道具的设定及绘制。

Photoshop

图片编辑、图象合成、较色调色及特效制作等操作技法,影像合成、图像拍摄与处理、创作艺术作品等,涵盖图像、图形、视频、出版等方面。

Flash

逐帧动画、运动动画、变形动画,遮罩动画、导向动画、音响动画、编程动画的制作技术及绘图技巧;多媒体网页、贺卡、MTV、短剧、教学软件、高级互动Action、Flash式选单及表单制作等。

3dsMax

对象的选择与基本操作、基本性体建模、二维到三维的建模实例、三维造型的加工、动画的制作、环境和特效、“VideoPost”后期合成、产品造型设计。

动画设计:动画设计-动画简介,动画设计-设计目标_动漫设计
动画人物

Maya

初识Maya7、认识Maya7的界面、NURBS建模、多边形建模基础及建模高级应用、灯光和阴影、光学效果、摄像机和视图、渲染、使用MentalRay渲染器渲染室内场景、使用Vector渲染器制作矢量图像。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应用软件

动画设计一般使用以下软件:FLASH,Particleillusion,3D,AdobeAfterEffectsCS5,MAYA,AdobePremiere,Combustion等

1个好的作品可以利用以上的软件进行组合,比如:

(1)FLASH AfterEffects

(2)FLASH illustrator phogoshop aftereffects/combustion premiere

(3)Effects Particleillusion

(4)photoshop AfterEffects

(5)FLASH Particleillusion AdobeAfterEffects photoshop等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作品介绍

图书信息

【印张】14印张

【字数】60千字

【页数】214页

【装帧】平装/彩色

【版次】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2012年6月第1版

【本 印 次】2012年6月第1次印刷

【首 印 数】 1~5000 册

【原价】69.80 元

内容介绍

本书按照动画设计制作流程进行编写,主要是针对动画前期的设计创意进行教学的教材。

作品目录

动画设计

第1章 动画设计概述

第一节 动画设计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动画设计常用工具设备

第三节 动画设计流程

一、前期策划阶段

二、中期设计阶段

三、后期合成阶段

本章小结

第2章 动画剧本设计

第一节 动画剧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第二节 动画剧本的创作手法

第三节 动画剧本的改编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画角色设计

第一节 动画角色设计概述

第二节 动画角色设计风格

第三节 动画角色设计构思

第四节 动画角色设计方法

一、挤压与拉长

二、联想元素组合

三、运用某一特征塑造角色

四、人体解剖与动作设计

五、用线构架结构

六、色彩设定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画表情设计

第一节 动画表情设计概述

第二节 动画表情设计构思

一、表情和头部的关系

二、表情和肌肉的关系

第三节 动画表情设计的方法与表现

一、眼睛的设计表现

二、鼻子的设计表现

三、嘴巴和下巴的设计表现

四、耳朵的设计表现

五、毛发的设计表现

六、面部皱纹的表现

第四节 动画表情设计技巧

第五节 面部形态的情绪表现

一、常规表情动作

二、特殊表情动作

第六节 能力拓展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画服装设计

第一节 动画服装设计概述

第二节 动画服装设计原理与思路

一、根据角色体形进行服装造型

二、根据角色性格进行服装造型

第三节 动画服装设计方法

第四节 动画服装设计表现

第五节 动画服装设计步骤

本章小结

第6章 动画场景设计

第一节 动画场景设计概述

第二节 动画场景设计的特性与构思

第三节 动画场景设计的思路

第四节 动画场景设计的技法

本章小结

第7章 动画道具设计

第一节 动画道具设计概述

第二节 动画道具设计的思路

第三节 动画道具设计的表现

一、生活道具设计

二、机械道具设计

第四节 动画道具设计方法

一、将地域文化融入到道具设计之中

二、将未来元素运用到道具设计中

三、将仿生学运用到道具设计中

本章小结

第8章 动画动作设计

第一节 动画动作设计概述

一、动作设计的定义

二、动作设计和原画设计的区别

三、动作设计的三要素

第二节 动画动作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常规运动状态

二、特殊运动状态

三、情境动作

四、性格化动作

五、动作与表情的配合

第三节 动画动作设计技巧

一、动态线

二、情态重心

本章小结

第9章 动画运动设计

第一节 动画运动设计概述

一、动画运动设计的含义

二、运动时间的掌握

第二节 动画运动的规律

一、惯性运动

二、弹性运动

三、曲线运动

第三节 动画运动设计的技巧

一、预备动作与过头动作

二、重叠动作与追随动作

本章小结

第10章 动画色彩设计

第一节 动画色彩设计概述

第二节 动画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一、色彩的物理学原理

二、色彩与生理

三、色彩的基本属性与体系

第三节 动画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动画色彩的对比

二、动画色彩的调和

三、动画色彩的视觉混合

第四节 动画色彩与心理

一、动画色彩的心理感觉

二、动画色彩的听觉、味觉和嗅觉

三、动画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本章小结

第11章 动画光影设计

第一节 动画光影设计概述

第二节 动画光影设计的类型

一、自然光

二、人造光

第三节 动画光影设计原理与思路

第三节 动画光影设计方法与步骤

本章小结

第12章 动画分镜设计

第一节 动画分镜设计概述

第二节 动画分镜设计的原理

一、屏幕宽高比

二、景别

三、视点

四、运动镜头

五、镜头组接流畅性原理

第三节 动画镜头设计构思与绘制

第四节 动画分镜设计的方法

一、动画分镜头设计的格式

二、动画分镜头设计常用表示方法

三、动画分镜头设计的表现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行业背景

动画设计:动画设计-动画简介,动画设计-设计目标_动漫设计


动画人物

据国内一家招聘网监测数据显示,从2008年2月下旬开始,国内主要城市动漫类有效职位供给较年前

增长42%。但就数据统计,收到简历仅是招聘需求数量的80%。我国影视动画人才总需求量至少在15万人以上,而实际从业者不足1万人。

在1个行业里,从业人员紧缺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动漫设计作为新兴的创意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薪资水平也普遍高于传统行业。

动画设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分类,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需要配备优厚的师资资源和专业的实训基地,这些苛刻的条件显然是常规的高校下设专业无法满足的。随着专业性动画人才的需求不断激化,一些艺术类专业学院也纷纷开设动画设计专业,扩大招生。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就业前景

动画设计这行还是很有前景的,网络游戏、动漫动画制作、广告策划制作等都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广泛的,而且这行业工作薪水并不低,相对于计算机类其他行业的薪水,高出一两倍。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学习课程

素描、透视、线描、速写、色彩构成、手绘漫画、动画概论、卡通形象设计、插画设计、Flash动画制作、Phototshop图像处理、3DsMAX、MAYA、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软件应用、AXA、PAINTER、绘画后期编辑、影视后期合成,影视特效合成等。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就业方向

动画设计人员可在电视台、游戏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影视特技公司、数字媒体及多媒体设计公司、动漫设计制作公司等从事动画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后期合成等工作。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实训项目

视听语言与视觉赏析、视频采集与输出、苹果机操作系统、后期裁剪项目实践、苹果影视后期相关软件、后期合成项目实践、宣传片项目实践、广告片项目实践、电视栏目项目实践、电影电视项目实践、影视行业常识、职业生涯规划。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动画制作

立体动画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出现于1922年。这种电影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银幕上,通过观众的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亦称“3D立体电影(三维立体电影 红蓝立体电影)”。

立体动画制作技术难点:图像渲染尺寸超大、渲染工作量大、影片视觉设计、感官设计等需要有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同时还需要拥有专业的拍摄设备和拍摄剧组。

动漫设计_动画设计 -专业设置

主修课程:Photoshop软件操作、Maya高级模型、Maya材质与贴图、Maya高级影视动画、Maya高级特效、After Effects影视后期合成、Premiere视频编辑、ZBrush高级雕刻,BodyPaint三维纹理绘制,群体建筑渲染表现技术。就业方向:专业的影视特效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制作公司、影视动画片制作公司、影视后期合成公司、电视栏目制作公司的3D角色模型师(3D Character Artist);3D场景艺术师(3D Environment Artist );3D道具艺术师(3D Props Artist)等。电影特效动画师(为特效电影提供写实动画);角色动画师(电影/电视/动画片/广告);室内表现师;建筑模型师;建筑渲染师;建筑动画师等。

课程学分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备注01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0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0300015英语(二)14
0403511中外电影史4
0503512剧本写作4
0603513影视编导4
0703514空间设计3
0804845互动媒体设计3
0907887平面设计3
S103515视频编辑(实践)5
S204510二维动画(实践)2
S304512三维动画(实践)6
S404846互动媒体设计(实践)2
S504856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5
S607943综合设计(实践)6
S710332动画设计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合计67
1000321中国文化概论5免试英语(二)加考课程1100736中外美术史41203516媒体艺术概论51300674色彩3非直接课程 加考课程1400675构成(平面、色彩、立体)8

报考条件

凡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均可以报考动画设计专业,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如下分类:

1、 美术、设计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

2、 其他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须加考色彩、构成(平面、色彩、立体)两门课程。

三 : 教学目标设计

第二章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的必经之路,教师在无数次翻教材、写教案时,学会了用相同的句式、相同的套话去陈述。也许正是在这无数次地重复当中,教学目标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成了“八股”式的“备课秀”。调查显示,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更重视的是教学方法的探讨,很少有教师会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质疑,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往往被忽视。但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正因为对教学目标重视不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误区。

一、教学目标缺乏具体化

有教师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试想,一节课下来能实现这么宽泛而含糊的教学目标吗?

【案例】

例1《中国石拱桥》的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例2《春》的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培养准确、生动的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点拨】

什么是教学目标?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前的、将要产生的事物”转引自: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40.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其中介行为的具体描述,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具有导向性与调控性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拟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案例1在阐述目标时所使用的是一般笼统的语言,如“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中的“理解”可能是指: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能根据课文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来造句。又如“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还有“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如何知道学生是否“了解”?这些都是模糊不清、无法测定的,因此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案例2的第一条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主宾清晰,后两条的行为主体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变化或结果)的陈述,这是传统的教师本位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体现。陈述教师行为是检查教师做与没做,陈述学生行为是检查学生会与不会、能与不能。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词语陈述,那么,教师做了,教学目标就完成了,至于学生“能不能”,“会不会”就不必管了,反正教师完成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是学生,那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简言之,教学目标要说明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或会什么。例如,“能概括段落大意”,“能说出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能读出重音”,这是教学活动后学生的行为。倘如此,教师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良好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标准: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或态度)。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应陈述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或会说什么。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用一些行为动词将会做什么和会说什么具体化,目标陈述就可具体化。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包括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在态度领域的目标应尽可能反映接受、反应和评价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在国外,有研究者以十年级为试点,以健康教育课做实验,比较了精确的目标、含糊的目标和无目标三种条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精确陈述的目标同另外两种目标相比,明显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对学生通过每一项从属知识和技能等的学习以后应达到的状态作出具体、明确的陈述。

【解决策略】

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相对应,教师可以采用下述三种方法陈述教学目标,以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

1. 行为目标的ABCD 陈述方法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种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适合于知识、技能领域目标的陈述。ABCD 指的是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四个要素,它们的含义分别是:

( 1 ) A 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它是目标陈述句中的主语。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

( 2 ) B 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陈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这是目标陈述句中的最基本的成分,不能缺少。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用具体的行为动词来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性,可采用“说出”、“绘制”等能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动词。

( 3 ) C 即Condition,意为“条件”,要说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目标陈述句中的状语。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借助工具书”等。

( 4 ) D 即Degree,意为“程度”,即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是指学生对目标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流畅地背诵全诗”,“每分钟能阅读多少字的现代文”等。

运用 ABCD方法陈述的一个规范的目标例句是:“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有85%的句子分得正确。”当然,行为条件和标准可省略,教师不妨灵活掌握。

2.生成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预先制定的,那么生成性目标则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不以事先预定的目标为中心,它着重考虑学生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等,适合于过程与方法领域目标的陈述。如初中数学的目标可以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3.表意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表意性目标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表意性目标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适合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领域目标的陈述。

表意性目标的陈述,不是规定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该展示的行为结果,而是强调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的个人意义。由于人的情感变化并不是通过几次教学活动便能立竿见影的,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心理会出现什么变化。为此,艾斯纳提出了表意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个表意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能认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又如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

上述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种陈述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二、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往往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即使教学目标里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陈述,往往也只是形式主义而已。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固然重要,但一味地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是否背离了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呢?

【案例】

有教师这样设计《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比喻的含义和用词的精当,学习本文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点拨】

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轻视甚至忽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案例《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就只预设了学习的结果,没有体现“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学生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为易于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也表现为与行为变化相统一的心理变化。所谓显性教学目标,主要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师能够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的,在教材上显现出来的,是现在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而与行为变化相统一的心理变化,是教师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的,在教材上无法显现出来,即隐性教学目标。所谓隐性教学目标是指经历和体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即将和将来达到的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显性目标相比,隐性目标具有涉及范围的广泛性、相互联系的非系统性、结果的难量化性等特征。显性目标是通过教学产生的明显易见的行为,隐性目标则是不易或不能直接看出的。显性目标往往是具体的、易测量的、可评价的部分,而隐性目标往往是被忽略的、模糊的部分。显性目标固然有利于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但却会束缚人的行为,导致机械性,而隐性目标则强调人与人的际遇,以及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潜在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干扰或促进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三维目标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其结构、主次、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知识性较强的学科中,它常常以一种隐性状态出现,渗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之中,对知识的掌握之中,体现在师生交流、合作之中;而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它便是显性的、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根据学科特点确立三维比例非常重要,不可机械理解或硬性要求。

我们可以用冰山模型来解释两种目标的关系:显性目标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隐性目标则是冰山在水下的部分,还有很大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因此,我们在重视显性目标达成的同时,不可忽视隐性目标的实现。

【解决策略】

传统教学主要考虑知识、技能等显性教学目标,很少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把隐性教学目标与显性教学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比显性教学目标的地位更突出。为此,我们教师可以从如下做起:

1.课堂上渗透隐性教学目标

要在课堂上渗透隐性教学目标,要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遨游三角形世界”的教学目标是:(1 )经历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的推理过程;( 2 )理解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的习惯和能力。这些教学目标有些是显性教学目标,如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在显性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关注经历、理解、倾听、合作等隐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2.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隐性与显性都是相对的,教师既不能为了使教学目标便于交流、测量与观测,而过分强调显性目标的价值,也不能为了强调情感体验等隐性目标的重要,而排斥显性目标的价值。例如:在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鲁教版地理教科书模块三第二单元第二节.教学目标过程中,如何将隐性教学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这一目标落到实处,不妨把这一目标列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样相对容易测量。如果进一步将教学目标定为“养成节约的习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用品”则更具外显性、行为化。

三、重即时目标,忽视长远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顾及眼前的即时目标,看不到长远目标;只重视微观的细节问题,不懂得从宏观进行调控把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学到底仅仅是为了当下即时目标的实现,还是更需要着眼于对长远目标的达成呢?

【案例】

有些教师根本不管什么课程标准,也不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是什么,只关注课时教学目标,对照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视课时教学目标,忽略课程目标。在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虽然写明了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三维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没有结合学生问题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往往只是虚设。

【点拨】

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长远目标,一是即时目标。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说过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小时候,教师让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古典诗词,当时大家都不太明白,只知道要背下来。到后来自己出走他乡,生活在异国,才深深体会到诗的真谛。因此,“背诵( 经典的、文质兼美的诗文 ) ” 可以说既是即时目标 ( 作为一种知识积累和技能,学生在当时就掌握了 ) ,又是长远目标 (诗文中所蕴藏的情感、价值因素影响读者一生 )周立群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策略语文建设, 2004 ( 7 , 8 ):23.。所谓长远目标是指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教学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所谓即时目标是指具体的某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当堂完成的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短期目标,课程目标是长远目标,是一种粗线条的目标,即培养教育学生的总体目标,每一堂课都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有些目标表面看来没有马上达到,但通过学生的多方位体验,已深入其内心,对其思维方式的改善、情感的养育、知识领域的补充有很大效益,这不是狭隘明确预设的知识技能目标所能涵盖得了的。但在考试评价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很多教师把知识、技能目标摆在重要位置,重视考试目标,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息息相关的素质目标。这种做法违背了辩证法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不顾整体目标而抓局部目标,急功近利,不利于教学长远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或者说是前提条件。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打好“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学生,会很好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最根本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其意义更加深远。基础教育永远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其要义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应试教育”的要害不在于“应试”,而在于仅仅“应试”。但是,也必须反对那种离开“双基”而孤立地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做法,因为这两维内涵是依附于知识与技能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学生在探索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定的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教师的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要有意识地将这一点变成自己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进行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应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各个要素都要考虑周详,安排得当。否则,培养出的人就可能畸形发展,成为“次品”、“废品”甚至是“危险品”。

【解决策略】

为了更好地处理即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把握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

越是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达成;越是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和情感发展目标,达成周期越长。教学目标既要具体,明确,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些目标允许在较长的时间内达成。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是一堂课能完成的,必须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在教学活动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生成的因素。这样一来,目标也就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不可能制定详细可行的即时目标。因此,我们强调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在活动中抓住契机实施生成式随机教育。

2.关注即时目标与关注长期目标并重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由学科课程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的。它从教育更深的层次、更高的立意出发,确定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涉及每节课、每单元、每学期的具体要求没有阐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一本教材和整套教材结合起来,把每一个知识点或每一节,甚至每一个单元在整个教学中对人的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起来。教师在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做好总体目标到课时目标的逐级分解,使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都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注重同一层次内部不同目标间的协调与配合,让它们构成整体,形成合力,以此实现教学目标低级层次到高级层次,真正做到在实现即时目标的过程中促进长期目标的达成,并将长期目标的达成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强调系统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过于具体,会使教师易于关心琐细因素而忽略了相对而言高水平的、无法或不易具体化的目标。这就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即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发展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靠一两节课能一蹴而就的,具体的知识内容、每一节课的教学只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实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需要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中。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却不很容易用一个具体的教学行为来评价总的教学目标。课时教学不是不要考虑高水平教学目标的达成因素,最好在陈述时使用“说出”、“区分”、“解释”、“使用”、“归纳”、“计算”、“绘制”等意义比较单一,并且能刻画学生学习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否则的话,我们的要求就会不切实际。

四、重预设性教学目标,忽视生成性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学目标一般是由教师课前预设。但事实是,几乎所有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都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偏离。有的是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有的是达到了,却还附带收获了额外的惊喜。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呢?附带收获到的额外惊喜是从何而来的呢?

【案例】

一位教师教学朱自清的《春》,在教学设计中有探究文章语言表达效果这一环节,其中一个内容是品味讨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这一片段如下:

教师:这个句子在结构上与一般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生甲:词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生乙:“嫩嫩的,绿绿的”应该放在前面,修饰“小草”。

教师:同学们说得对,说明大家认真思考了。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将修饰 “ 小草 ” 的 “嫩嫩的,绿绿的 ” 放到后面,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阅读、交流)

生丙:主要起强调作用。

教师:不错。还有没有同学再补充具体一点?

生丁:“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后面更突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彩。

教师:很好!同学们补充的更全面了,还有没有同学进一步补充?

生戊:我和其他同学的意见有点不同。我总觉得“嫩嫩的,绿绿的”不是修饰这一句前面的“小草”,作者在这里用这个词应该是形容其他能看得见的小草。

(课堂陷入沉默)

教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戊:因为“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是看不见的,怎么能说是“绿绿的”呢?

生己:教师,他说得对。我曾经观察过,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不是“绿绿的”,而是嫩黄的、淡黄的。

教师:这个问题纠缠不清,我们不谈了。况且我们学习课文的任务也不是去考证,课文后面的 “ 研讨与练习 ”也是这样说的。这里为了突出“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将修饰“小草”的词语放到了后面加以强调。同学们说是不是?

生:是。

(生戊、生己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资料卡片】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情境组成的动态系统,是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有研究指出教师在一次 50分钟的课堂里,至少要做出 30个与教学有关的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不只是由教师和学生执行预设的教学计划的活动,更是师生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双方和多方的互动,主动创造和生成的过程。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执行教学目标,而应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相结合。[ 彭玉华 . 课堂教学目标问题与对策 . 基础教育课程, 2006 ( 6 ): 27]

【点拨】

教学目标设计不应是静止的蓝图、僵死的教条,而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案例所举“目标套牢型”教例《春》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未能利用生成性目标调整教学思路的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教师的预设目标是不错的,课堂上也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教师课前的设想和预期。这表明,我们过去所认识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它不能揭示教学工作的实际和活动规律。

可以认为,教学目标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静态的有限目标。它通常由课程标准规定,由教学任务来体现,往往能在课前进行预设。二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发出来的生成性目标。它是动态和无限的,难以在课前确定。预设的目标相对于学生而言是人为外加的,反映着社会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可以把它作为教学目标的“底线”;而生成性目标相对于学生而言是内在自发的,体现着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构成教学目标的“上限”。两个部分有机地融合,共同构成教学目标,影响学生的发展。

【解决策略】

1.教学目标必须保留预设的框架

预设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它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程序。这里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只能是一个起点,而不是控制课堂教学的“最高指示”;预设应是开放的、动态的,只是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系和框架,而不是僵化的、不可逆转的固定程序;预设只是一个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科内容的框架构建,最终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生成的。

2.教学目标必须保留生成的空间

所谓开放的课堂教学是相对于旧有的、封闭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为指导,从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契机,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他们原有的经验结构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面对教学意外事件的发生,教师不能主观武断地批评或无视学生的体验,而应发挥自己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就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消费者”,而是主动的知识经验的建构者,他们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对外部经验的内化,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其次,教师要构建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是一个平等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内化知识经验,全面发展自我的动态过程。

3.如何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生成性

首先,在教学设计的文本中要体现生成性,要考虑到生成性产生的可能,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多做几种假设。想想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么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教师预设得越充分,就越能更好地捕捉利用生成的动态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其次,某些生成性难以预测,难以在教学设计的文本中具体体现,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易于生成的地方做好心理准备。课堂上根据具体教学进程中动态的课堂情境灵活处理生成资源,机智应变,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章 教学内容分析

一、过分依赖课程标准和教材,忽视学生实际

1.传统的教案设计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与权利参与其中。理论上强调备课要“吃透两头”(教材与学生),而实际上教师更多地以教学大纲、教材、教参为设计的基本依据,全班学生往往被看成一个学生,或者说学生被抽象化了,教案设计体现的是一种统一要求,学习要求与内容基本相同,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习速度基本一致。总体而言,在实践中,教案的设计以统一要求为主,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完全适应课堂学习活动内容和方式。遵循“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学习方式要多样化”的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就是要明确:“所谓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

文哲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人民教育 ,2003 ( 13 )

2.如何让教与学不再是两张皮 ——“ 两案合一 ”

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教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编自导,自问自答,如有的教师在教案中写道:“师问:……生答:……”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师讲的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的好不好。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

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

【案例】

王海勤他们为新课程改革贡献了什么中国教育报 , 2007-03-09.

江苏溧水县东庐中学学生上课只有老师发的一张“讲学稿”。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学习研讨 —— 课内训练巩固 ——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有些“讲学稿”中还有“中考题回顾”,在以往的中考中有这类的题。另外还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如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讲学稿,补充了文言文《小港渡者》让学生随堂练习,合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点拨】

东庐中学的课堂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传统的教案是由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单方面预先设计编写,专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或参考使用的教学方案,学生在课前以及在课中、课后基本上不知道教师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安排,教师是教案的拥有者和课堂学习活动的具体设计者、实施者,学生只是教案的被动接受者。整个教学过程都由教师完全控制,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任务。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处于“权威”和“知识代表”的位置,师生之间在教案的设计和课堂学习的环节上几乎不存在对话。

一线教师们既有改革的愿望,又有传统的教学的惯性。特别是老教师,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已驾轻就熟。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做法都是科学有效的,但的确花费了他们不少心血,他们中的部分人不愿意放弃已经熟悉的东西去探索新的东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当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学校不必再作硬性的规定了,即使让老教师们再回到老路上去,他们也不愿意回去了。

【解决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向学生传递作为“教学内容”——概念、法则之类的“知识”。一方面,它是先人所发现、所认识的,对于教师来说是已知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亦即学生需要加以认识、发现、建构和习得的;另一方面,这种知识的建构和习得不是单靠教师从外部以语言加以传递就能实现的,必须以学生已经建构和习得的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作为媒介。这样,在知识的媒介与习得之间隐含着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就是造成种种课堂教学错误主张的根源,其中最大的一种错误就是“灌输式教学”。它不是以学生的基于其经验的认识活动为媒介,而是教师片面地注入知识,以为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科书中的“系统知识”,学生就能系统地习得这些现成的知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排斥了学生应当把握的现象、过程与学生的表象、经验之间的关系,无视新知的生成与发展乃是这两者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 ( 1 )

“世界教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使儿童成为学习主体的一部运动与斗争的历史。”[ 日 ]左藤正夫教学原理钟启泉,译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中心 ,而且是无视学生个别差异的同步教学。在这种条件下不可能期待学生能动的活动 ,也不能培育他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或生生的有效互动,在这种动态发生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和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以保证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活力。那么,教师捕捉学生动态信息的“着眼点”放在哪?

捕捉学生的“已知”和“不知”。这种捕捉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前观测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来实现,目的就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已知”和“不知”,寻找新知教学的“发生点”,进而沿着这个“发生点”推进教学环节的进行。

捕捉学生的“疑问”和“差错”。质疑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深层了解学生头脑中具备的“生长元”,以便通过解疑释疑来推进课堂教学。而捕捉“差错”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自我否定”和“自我纠错”的过程中,主动接受和掌握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

捕捉学生的“创见”和“意外”。新课程要求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成果是多样的,如果教师能在师生的互动中抓住学生有“创见”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捕捉学生的“意外”,是因为学生的“奇谈怪论”正是教学过程中新的生长点,如果教师能将这些“意外”有效地加以引领,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走入正轨,而且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陈力课堂教学怎样捕捉学生的动态信息今日教育,2007 ( 4 ) .

二、强调学科,忽视学科整合

当代知识创新或知识增长的特征表现出:知识的增长已经从分科式的增长转变为综合式的增长,新的知识大都来源于跨学科的研究,而且其学科性质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知识生产者突破传统的学科藩篱,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学会与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一同工作。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传统备课考虑较多的是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师备的是本学科的知识链、训练点,对于本学科之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就很少顾及或根本就不考虑。这样备课既不利于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注重淡化学科界限,强调课程的整合,认为“整合教学的核心是把知识作为一个整体,从跨学科的角度实施教学”,“整合是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它重视各学科知识、理论、方法间的互渗、互补、互促,以取代相互排斥、相互孤立、相互封闭的思维方式;整合是新的知识结成新的网络,帮助人们整体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把握世界……”这正是传统备课所忽视的地方。因此,要在强调学科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强调学科整合性、兼容性和丰富性,为培养学生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基础。

对课程整合这一概念,许多教师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 朱宁波,陈旭远新课程核心概念诠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课程整合就是将原有的几门相近学科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课程;

2.课程整合在新课程中的表现就是设置了几门综合课程;

3.课程整合是各种知识之间的拼凑与叠加;

4.课程整合只是学科间的整合。

【案例】

一堂学科相融的数学课 思之标准答案 , 你好吗 ?. 湖南教育 ,2001 ( 12 ).

这是一堂由数学教师李建平执教的小学数学课 ,课题是“年、月、日”。在这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渗透了语文、自然、英语、思想品德、音乐等学科的内容,学科整合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上课伊始,李老师首先利用自制课件在屏幕上映出一幅画面: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幅天体动态画面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从他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渴求新知的欲望。教师不时地启发提问:“地球绕太阳一周是多长时间?月球绕地球一周是多少天?地球自转一周是多少小时?”老师巧妙地通过有关天文学的自然学科知识引出了课题“年、月、日”。接着,教师开始讲授新课—— 有关年、月、日的教学知识。教学中, 李老师先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在短短的40 分钟课堂教学中,学生还学会了 year (年)、 month (月)、 day (日)、 hour (时)、 minute(分)、 second (秒)等英语单词,并学会运用了 “ How many[JX*4] … [JX-*4] ” 、 “ Thereare[JX*4] … [JX-*4] ”等句型。因为这个班平时就用双语教学,遇到关键性常用词语,教师的相应英语就脱口而出,学生随着跟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此外,在教师讲解有关大小月和二月各有多少天时,屏幕上出现了一道练习题:“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有哪几种不同的天数?用语文课《赵州桥》中所学句型‘有的……有的……还有的……'把话说完整。”同学们踊跃举手,他们通过回答问题,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巩固了语文课所学的知识。

在授课即将结束时,李老师用深沉、抒情的语调说:“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40分钟转眼而过。其实,一日、一月、一年,也会很快流逝,失去的时光永不复回。通过今天的教学,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最后,让我们静静地感受一下‘日月如梭,时光流逝'的意境吧!”话音刚落,大厅里灯光渐暗,随着舒缓、悠扬《儿时回忆》的乐曲声,屏幕上又出现清晰、秀丽的大字—— 日月如梭,惜时如金。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仍然静坐在大厅,仿佛沉浸在“时光流逝”的情境之中。毋庸置疑,此时此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一次“惜时如金”的教育。

【点拨】

李建平老师这堂课体现了关注学生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具体操作上,李老师不囿于学科中心,推倒学科间的“壁垒”,让多学科搭建起联系,形成整合效应,促使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生成。他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解决各学科之间互相封闭、孤立、排斥等偏离教育规律的现象,避免学生片面发展,知识结构单一问题。通过数学、英语、语文等学科的渗透、互补、重现和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拓展了教学时空,优化了教学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单纯死教知识的做法,教学中出现了能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环节,能自觉地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融为一体,让课堂“活”起来;改变了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上(互联网、电视、报刊、各学科同事等)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促进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教学的成效性显著。

【解决策略】

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呈现弹性和多样性。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同样的内容出现在不同的学科中,教师在不厌其烦地讲着,学生还会有兴趣听吗?比如“保护地球环境”在语文、自然、环境等学科中都有,何不来个“大串联”呢!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科进行整合可参考以下途径和方法王义东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整合的探索与研究www.szls.cn.。

1.嵌入式:我国的课程政策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因此在编制课程时,预留了供教师创造的空间。基于这点,可以在所预留的空间中嵌入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来补充完善课程。

2.延伸式:教师对学生感兴趣和有所研究的某些内容,运用其他学科的方式进行延伸。如教小学语文课文《船过三峡》时,与常识学科整合,让学生以三峡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或研究三峡的地理与环境,或研究三峡的文化遗产,或研究三峡的风土人情;还可跟数学学科整合,用统计表的形式反映三峡的变化。

3.缝合式:在教学中,要更多关注课程之间的联系。缝合式整合学科,就是在学科的边缘处及其他学科的交叉处设立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在音乐与语文课程之间开设“歌词欣赏”等内容,在数学与常识课程之间开设“现象与计算”等内容。这样做既有利于打破学科界线,满足综合学习的需要,又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其思路。

4.重组式:打破学科结构乃至学科门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重新整合各种学科,建立新的学习内容形态和体系。如:根据单元学习内容,重组一个单元主题“青蛙和蛇”,语文教师上阅读课,读懂这则故事;数学老师上统计课,学会设计统计表,用统计的方法统计出蛙跳成绩,分析所发现的信息;英语教师上句型课,让学生学会三种句型……

三、强调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

以往教科书是单向传递信息的工具,必然导致教师讲授、灌输教科书所载的知识。新课标要求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活性因子”,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只充当学生学习的拐棍。教师要凭借教科书去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心智结构的发展。但目前中小学教师备课往往过多地强调教材,忽视课程资源开发。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之一是确立课程资源意识,明确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文本及环境构筑的生态系统,意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绝不能局限于课本,应向社会、自然、生活、网络、课外书等方面扩展。如校内课程资源中的实验室、图书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德育实践基地,校外课程资源中的图书馆、博物馆、工厂、部队、农村等广泛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中的因特网、校园网等。让学生不仅与书本对话,还与大自然、社会、生活、网络等进行对话和交流。

资源不仅可以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 —— 如人、财、物、时、空等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的因素;素材性课程资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等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等因素;还可分为自然性资源、社会资源及人文性资源。课程资源还存在于学校、社区、家庭等,巧妙、恰当地利用课程资源利于学生充分发展。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熊生贵新课程: 生命课堂的诞生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更重要的,教师要有“活资源”意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进入教学的初始状态,是教学能否对学生发展起真实、有效作用的基础性资源,也是课堂上师生交互作用的起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学后学生呈现的变化状态,则是评价性资源和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基础性资源。有了这种“活资源”的意识,教师才会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把自己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才不会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一种对教师施教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的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共同的创造者。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教育研究 ,2002 ( 10 ) .

【案例】

1.一句话包蕴多少含义 洪永山 , 邱建华 . 构建生活的课堂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片段:

小学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练习四第七题《读读背背》一文中有一句伊索名言:“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仅仅让学生读读背背,总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于是我让学生联系本册课文中的《狼和小羊》来理解此话,开始了如下一段颇为精彩而又始料不及的教学过程:

“这句话讲的是《狼和小羊》中的谁?”

“这句话讲的是《狼和小羊》中的那只凶恶的狼。”

“这句话讲的是《狼和小羊》中的那只蛮横无理的狼。”

“这句话讲的是《狼和小羊》中的那只讲话没有道理的狼。”

看着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以微笑赞扬着小朋友们。又说:“这句话还可能针对谁讲?”

“这句话讲的可能是鳄鱼。”

“这句话讲的可能是毒蛇。”

同学们沉浸在童话世界中。“这句话讲的可能是流氓、强盗,还有杀人犯。”一名同学的发言将话题引到了现实生活世界。

听了这名学生的话,教室里传出笑声和轻轻的叫喊声,我也为他的回答感到突然。但是直觉又似乎使我意识到了什么,便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他说:“那些人专干坏事,从来不听别人解释,不替别人想一想,想抢就抢,想杀就杀,没有同情心……”

说得多好啊!他竟然很自然地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这不是在自我教育吗?当我还在发愣的时候,一只小手又急着举起来。他的回答更令我震惊:

“老师,我觉得这句话是针对日本人讲的。日本人为了要侵略我们中国,故意找了个借口,说有两个日本兵失踪了,要到中国部队来搜查,中国人不肯,他们就向我们开枪射击,并轰炸卢沟桥。”

我震惊了,兴奋了。第一,这是我在上课时没有料到的回答。第二,没有想到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会有这么广的知识面,竟能把这一从生活中获得的历史知识合情合理地和今天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而且是如此贴切,真实。我不禁为他的发言鼓起掌来,激动地说:“是的,1937 年 7 月 7日,日军在北京西南宛平县的卢沟桥附近进行了军事演习,借口两个日本兵失踪了,要进入宛平县城内搜查。中国军队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日军立即向宛平城内开炮射击,从此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不管日本兵怎样凶残地杀人放火,搞细菌试验等等,我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虽然牺牲了许许多多的人,还是打倒了日本鬼子。你们说这一牺牲值得吗?” 学生齐声回答:“值得!”

同学们的喊声不由得令人精神振奋起来。

2.挖掘“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内涵,整合资源,建设语文特色课程

齐齐哈尔田立君老师利用报刊、电视等多媒体作为课程资源,建设语文校本课程,其最大特点是:充分挖掘报刊、电视媒介的教育含金量,建立语文学习的“快速反应”机制,尽最大可能让最新的信息,最新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最新的时事动态在第一时间进入课堂,并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认识到只有课程“活”了,学生才能“活”起来,充分挖掘了这些课程资源的巨大价值,具体表现:

( 1)报刊阅读与求知之道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学语文?广义语文是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大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对生活真切的体验,语文教学就会走入死胡同。十几年来语文学习的实践使我们师生达成共识:“到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大语文观确立之后,要想切实可行地提高语文能力,必须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迁移。语文课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一门社会文化综合课,与大千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首歌,一张报,一篇新闻,一则广告,无不反映着人们的语文素养,常言道:“读书看报,求知之道。”

①推荐内容丰富、人文性较强、时代气息浓、国内知名度较大的杂志供学生订阅、交流

a.杂志类:《读者》、《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青年心理》、《半月谈》、《海外文摘》、《中国青年》、《科幻世界》等。

b.推荐成长类书籍:戴尔·卡耐基《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拿破仑·希尔《成功全书》、苑云的《爱与成功》、《相约星期二》、《生命的留言》……

开展“佳文共赏”、“我与《读者》”、“《中国青年》激励我前行”等系列读书活动,提倡“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师生之间经常交流读书感受,使彼此都受到启发,共同提高。杂志购买实行小组分散制,可以节省不少买书刊的钱,让一本书发挥几本书的作用,最大限度多买好书。同学之间乐于把自己的书借给同样爱书的朋友(渗透爱护书、尊重书、学会修补书并坚守信用,及时借还),实现图书利用率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会编制个人藏书目录,并由此让他们学一点目录学知识),在共享好期刊的过程中打开了沟通渠道,分享了彼此间精神成长的快乐。

②与赏知者共赏,建立文化名人长廊,每月介绍一位大家,让学生自发地找他们的传记和著作读。教师还要有眼光和魄力,不断向学生推荐当代的一些精品,如余秋雨、钱理群、路遥、王小波等等。他们的著作提倡一些奠定个人成长的基本思想,如自信的思想、难不倒的精神、良好的心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等,并给学生传授高效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并运用有效读书的三个步骤:

a. 预览全书—— 学会跳读、精读、略读。

b.积极思考并做笔记,切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

c.回顾你的笔记,并在日后重读时丰富它。“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时,仿佛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时,仿佛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③养成剪报的习惯,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报纸是另类教材,充分利用报纸的多方面信息的功能,让学生通过读报获得更加全面的社会锻炼和课外知识;通过剪报培养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要求学生每人订一份自己喜爱的报纸,每人一本剪报本,分类收集资料。为方便日后查看使用,剪贴后,在空白处注明出处:报刊名、第几版、日期。兴趣所在,还可略作点评。

在剪报的过程中,渐渐尝到一种乐趣,用他们的话说:“像小时候收藏过的糖纸、烟盒、邮票,真是一种享受,报纸让我长知识。”

④养成多元阅读的兴趣,关注科普阅读、网络阅读

养成上网查询资料的习惯;学会利用图书馆,学会图书索引查阅方法,有条件的地方要让学生养成“泡”图书馆的习惯;提倡少逛商店,多逛书店。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研究性阅读。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真正获得受用终身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教师要善于“开沟挖渠”,及时地引进时代的活水,用之浇灌学生的心田;另一方面,也应以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做“有心人”,自觉主动地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里汲取学养,从中提炼和展望各种远景,掌握阅读写作表达的技能,以备日后个人实践之需,使语文真正变得对生活有用:它不仅为你我提供了工具,更培养了眼光。

( 2)多媒体拓展阅读空间 —— 填补了校本视听教材的空白,使视听课程实施有了依托。

明确提出并实施“向社会、向生活学习”的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关注媒体,充分利用媒体中的精华,提出“两耳博闻窗外事,一心活读语文书”,让学生在“听、看、读”中长见识,这是语文教学与生活接轨,是源头活水,让语文学习过程与学生成长过程合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听广播、看电视是课外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是学用结合、体悟反刍的媒介,更是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①及时有效地借助新闻媒体的活教材,让学生养成收听看“新闻联播”习惯(夯实基础,在用中学)。

“新闻联播”是最好的普通话教材。播音员规范的口语和“书面语”朗读,为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语音辨识力、语言记忆力、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和话语的评价力提供了载体,更为推广普通话、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供了最好的范例。学生在收听中注意揣摩发音技巧、词语的运用,从外交辞令的分寸感中体悟辨析近义词及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色彩的变化,及时捕捉新术语,进而从感性上认识:生活是变化发展的,语文自然也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关心国内外时事,了解世界历史、科技动态,在潜移默化中不仅培养了语感,而且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时代正是多愁善感的季节,也是爱幻想未来的季节,而读书生涯又需要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和社会保持较远的距离,所以死读书特别容易造成“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只读圣贤书”的呆子,而听广播,看电视,不出门知天下事,既悟到了语文知识,积累了作文的素材(生活积累的一部分),又从青少年时代起唤起了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的热情,使他们关注社会,探索未知。有成就的人几乎对生活比别人多了一份敏感,都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活力的人。

②引导学生关注“焦点访谈”—— 使其成为作文教材,议论文的活案例,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焦点访谈'的徽标是一只眼睛,了解社会的窗口,你有三只眼睛看世界,你肯定比别人的视野远且宽。”我对学生这样讲。

每一期的“焦点”就是一个论点,每一期的话题都是一篇议论文,而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重点在议论文。学生常感到议论文难写,难度不在议论方法,那只是形式,关键在于有无思想,即一个人的见识,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只在形式上玩花样,不注重思想力度,缺乏对生活独到的体验和认识,纵使有华丽的词藻也是徒劳的,只能给人华而不实的肤浅之感。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是字典辞源里找来的字汇词汇。”这就告诉我们:锤炼思想,是在作文根本处下工夫;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声音,才会让人过目不忘。“焦点访谈”就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议论文话题,同学们每每慷慨陈词,见仁见智。

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收看“焦点访谈”,注意思考记者的评述,同时反思自己对生活中这些真实事件的看法。联系新闻背景,透过现象探索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国人的心态,人生世相尽收眼底。联系生活实际,由此练笔,学生往往有感而发,一触即发,实践着我的作文教学的理念: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写作是一门教人学会真诚的学问,写作永远是心声的流露。引发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进而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心理话,这是我的作文教学的第一原则。

通过收看栏目,学生的思维力得到了自主发展,促进了学生思、读、写能力的同步自主发展,语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③感悟“实话实说”(崔永元主持时期,“实话实说”成为跨学科的语文素质教育实验教材) ——哲学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节目表面论题引申探索背后所涵盖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在雅俗共享的电视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哲学意识。

早期的“实话实说”节目的收视率极高,文化含量丰富,此节目的策划就有像杨东平这样的著名学者参与。用崔永元的话说:我们崇尚知识以后,都掉了掉肩膀,拉上捆文化塞进节目做背景。还是那些家长里短,文化着说,就显得很有品位。

“实话实说”选材范围涵盖了文史经哲、农医工商、国防军事、民情风俗等自然、社会、科技、人文等丰富内容;涉及消息、报道、议论、话题、寓言、幽默、趣闻、诗词、对话等多种形式。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敏捷性、开放性、深刻性、包容性和创造性,促进各学科的融合与共同发展,有重要的可操作的现实意义。

④共同收看“国际大专辩论会”—— 智慧的碰撞,思想的交锋

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每年一度的亚洲国际大专辩论会都推荐学生收看,并争取家长的支持。就辩论中有关与中学生成长联系紧密的问题拿出一些时间与学生讨论并让其写出自己的辩论词。在课堂上,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解放思想,不要人云亦云。我们的讨论内容从作文内容出发联系各种社会现象,从学雷锋运动到茅于轼先生从经济学的角度质疑“学雷锋”的《“为人民服务”的真含义》,从重奖科学家引起的关于“无私奉献”,就意味着科学家要把自己的奖金捐出来的课题展开探讨,写出系列作文《由重奖科学家想到的》,不仅使学生练习了作文的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系列思考,层层剥皮,学生确定了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价值观,从而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的伪道德、假说教,形成的思想真正有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通过收看“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跨学科、全方位的能力训练,把学生的世界从微观的课堂引向广阔的生活,培养了学生海纳百川的气度,使更多的学生不仅仅为了考试拿高分而读书,把个人的学习成才与健全的生命与祖国民族的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主发展,为迈向体验幸福的人生征程作好准备。

【点拨】

一句话竟有多少涵蕴?每个学生能否有自己的解读,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教师的恰当引发,激情鼓舞,使课堂不断创生新资源。学生对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的理解不断衍展,得到层层推进、上升的感悟。让教材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心灵,让教材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碰撞,抽象的文句在学生的经验系统里建构起意义。同时学生在课堂里涉及广泛的教益:知识的、能力的、交往的、道德的、精神的……

这就是“活资源”的效应。

长期以来,教材作为学校教育中一种重要课程资源存在,以至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人们立刻就想要编写、出版、订购教材。推行新课程改革,必然打破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资源的结构,发挥课程资源的多种价值,适应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要明确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条件,是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同时学生还创造着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课程开发的动机和愿望,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教师在完成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在学校教学的促动下,成长为富有个性的人的重要前提),灵活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鲜活的课程资源,有时学生的失败的探索经历不失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的课程资源。改编自陈旭远, 张捷引领高中新课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10.

【解决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提到教学资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教科书、教参等文本资料,其实这些只是教学资源中的一部分。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资源意味着不仅要备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

四、是教教科书,不是用教科书教

新课程要求教师变“教书者”为“课程实施者”,因此,教科书之于教师,只是选用、处理,用来发展学生的文本之一。教师要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面对教材,可这样用也可那样用,可多选用也可少选用,可用这种版本的教材也可用那种版本的教材,甚至自编教材。

同时,师生要把教材视为研究的材料,对话的谈资,绝不奉为“圣经”。要培育学生挑战权威精神,要敢于对教材、教师说“不”,敢于质疑,修正,变异,创新等。这样才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造就创新型的人。

【案例】

“书上错了”和教材不足

终于进入到最后一段的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巡视过程中,“个性派”胡睿突然拉住我的衣袖说:“刘老师,书上错了!”我好奇地追问,只听他振振有词地说:“这里用‘你'太不尊重母亲了,应该用‘您'。”我望着书上陈毅说的那句“从小到大,你不知为我洗了多少次衣服”,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有道理,我还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自读结束后,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给全班探讨,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委员蒙心田的话最有说服力:“‘您'是对长辈的称呼,这样能表达陈毅元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后,我大力表扬了这个敢于挑战书本的学生,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他得意地笑了,那是麦哲伦发现新大陆的欣喜表情。

接着,我让学生拿出铅笔,当堂把“你”改成“您”。在学生动笔的过程中,我又发现有的学生把这一段中所有的“你”都改成了“您”,包括陈毅母亲说的那句“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中的“你”字。提出来给大家讨论时,反对的学生很多,理由也很充分,连一向害羞的张磊也艺高胆大起来:“长辈对晚辈说话时用‘你',这里改成‘您'不是弄反了吗?那会闹笑话的。”看到他们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轻松了许多,学生们也在主动自觉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最后,课文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 小学语文卷 )海口 : 海南出版社 ,2002.

无独有偶,某教师在讲解《詹天佑》一文时,问学生:“詹天佑是怎样一个人?”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叙述,很快找到答案。他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但一学生却发表异议,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老师敏感地抓住了这一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章,从文章中寻找根据。学生从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创举中体悟到,他的确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又疑惑:为什么没有写上这一点呢?是不是说明教材也有不足?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质疑。学生们进一步说,可不可以修改课文?老师说:“为什么不可以?你们觉得该怎么改呢?”于是,学生们开始修改课文……

【点拨】

这两位教师显然都确立了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主动权、培育学生创造性等教育理念,师生不再“奉教材为圣经”,而是在“用教材”学习、研讨,敢于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改动。后一案例还促进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教材时对《詹天佑》一课增加了相应的练习,弥补了原教材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只是教教科书 ,教科书就成了师生教学的文本。教科书应是教材中的主体,可教材和教科书却又成了同一概念,也成了教学的唯一内容。如今,新课程指出,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而不限于教材,要从“教教科书”走向“用教科书教”。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备课的过程,应是教师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备课时,教师在关键处“巧设”问题,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积极思考,创造研究、表达的机会,不仅提高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内容的研析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的设计应针对性强,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由表及里,纲举目张,善于抓住教材的最佳切入点带动全篇,立足于教材的宏观背景,联系实际力求提纲挈领,引发学生思考。巴尔扎克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老师正确引导下,学生最终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达成教学目标。

【解决策略】

今天的教材改革实际上已经扩展为一整套教学媒体的开发。“教材”不仅限于教科书,围绕教科书的教学资料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如何使用教材(教科书)——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教教科书”是导致今天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得用教科书教。所以教师要下苦工夫去钻研教材。

从本质上说:“教材”这一概念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①作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所计划的事实、概念、法则、理论;②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与熟练技巧的系统掌握、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作业方式与技术;③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密切结合,奠定世界观之基础的、表现为信念的、政治的、世界观的、道德的认识、观念及规范钟启泉编译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以上的观点,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说,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所以,我们要下苦工夫钻研教材。包括对教材的删减、增补(相关资源的开发)、改编、重组以及通过种种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等,达到教材内容最优化。教材内容的最优化,强调的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内容的精髓,建构必要的知识背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掌握课程内容。只有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学生才能学好,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考试,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再次,要下苦工夫钻研学法。

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贮存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如何寻求知识将更有意义。但是,目前为了赢得领导提倡所谓的“质量”,导致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 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 —— 背诵 —— 练习 ——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智力的阻力。要下苦工夫研究学法,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这种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我们认为,提倡老师苦教,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寻求和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去建构知识。如,我们现在进行的“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就是针对目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来的。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必须是学生所期待的行为才能有效,我们决不能把自己认为有效的行为强加给学生,应该做到学生说如何学,我们就如何教。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

提倡“学生苦学”,应变为让学生乐学。学生为什么出现厌学现象 ,就是他们认为,学习是痛苦的,所以才厌学。如何将苦学变为乐学,这要靠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师的应该知道,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搞清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想学,才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反思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应该考虑课堂中留给学生多少时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

四 : 《口耳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在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利用网络环境,注重学生语言与思维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发展的多层次.
【教学目标】
1,游戏激趣,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
2,认识6个新学生字,学写"木,禾"三个字,认识"丿,ヘ"两种笔画.
3,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思维,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木,禾"两个字.
【教学难点】学会学习,掌握象形字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创造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1,游戏:"对答歌":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做游戏,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对答歌"的游戏.
师依次出示生字卡片:口,耳,目.
师:请你读读这个字
生:口口口,这是口.(学生边拍手边回答)
师:口儿在哪里
生:口儿在这里.(生边回答边指出"口"的位置)
师:请你读读这个字
生:耳耳耳,这是耳.
师:耳朵在哪里
生:耳朵在这里.
师:请你读读这个字
生:目目目,这是目.
师:目儿指什么
生:目儿指眼睛.
师:眼睛在哪里
生:眼睛在这里.
2,游戏:《找朋友》: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瞧,小动物也来找朋友了.谁愿意做它们的好朋友 (师随即分发"羊,鸟,兔"生字卡片)
(播放欢快的音乐)学生戴着头饰,蹦跳到台上问"我是兔,兔兔兔,我的朋友在哪里 "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学生应答着跳上台"我是兔,兔兔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让两个小朋友举着卡片带大家读一读.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日"字:
从刚才的游戏中,老师知道了小朋友们都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这节课,老师再来给大家介绍几个新的生字朋友.
⑴ 出示字卡"日",读准字音.
谁能把它读一读 对,"ri"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请你带朋友们读一遍.
⑵ 图,古文字对照,认记"日"字:
日就是太阳.(出现太阳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古时候的人,有时会根据东西的样子来造字.(出现象形"⊙")这就是最早的表示"日"的字.看看,它和太阳的样子哪儿像 后来,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这个字慢慢地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日"字了.(课件演示"日"的字形演变)
⑶ 扩散思维,多种方法认记"日":
刚才,我们根据太阳的形状记住了"日"这个字.小朋友,动动脑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记"日" ("口"字拉长,在里面加一横就是"日";"目"字里面少一横就是"日";"白"字去掉上面的一撇;"田"字去掉中间的一竖.)
⑷ 扩词练习:
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那么红红的太阳叫什么 (红日)傍晚的时候太阳落下去,叫什么 (落日)谁还能用"日"再说几个词
2,教学"月":
"日"这个字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我们的第二个生字朋友.
⑴ 出示字卡"月":
谁会读 "yue"也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请男生站起来读一遍.女生
⑵ 创设情境,认记"月":
前不久我们刚刚过了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我们都要出来看月亮.今年我们班的哪些小朋友看了月亮 你看见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出现圆月图)是不是我们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都是圆的呢 (出现弯月图)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因为月亮总是弯的时候多,所以古人就根据弯弯的月亮的样子,创造了表示"月"的这个字.(出现相形字)看,这个字和弯弯的月儿哪儿像 慢慢地,这个字又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月"字了.("月"字演变)
⑶ 扩散思维,多种方法认记"月":
你还有什么方法来记"月"吗
⑷ 扩展练习:
"日","月"不仅能代表太阳和月亮,还能表示日期,比如:十月一日(出示字词卡片)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出示"六月一日"卡片)谁能读一读这张卡片 你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它们在哪一天
3,教学"火":
⑴ 读准字音:
哎呀,第三个生字朋友都有些着急了,小朋友,快来看看它是谁 (师举字"火")原来是急性子的"火".(板书:火)齐读三遍.
⑵ 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⑶ 图,古文字对照,认记"火"字:
(出示象形字)这就是最早的"火"字,看看它和火苗的形状像不像 (课件演示)慢慢地,这个字又变成今天所见到的"火"字了.
⑷ 扩词练习:
现在我们给"火"字找朋友.爸爸抽烟要用——,(打火机,火柴);火发出的光叫——(火光);那边着火了,要去——(救火).火还可以组成
⑸ 常识教育:
生活中用火的机会很多,但我们年龄还小,不能随便玩火,用火一定要注意安全.
4,教学"木,禾,竹":
⑴ 连线,让学生初步感知实物与字的联系:
汉字中像这样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联想实物的形状,就很容易记住这些生字.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三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出现"木,禾,竹"三幅图)
⑵ 连线,让学生初步感知实物与古文字的联系:
这些字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这三个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你能把图和它所对应的古文字找出来吗 在下面先试一试,看看哪个字应该和哪幅图连 为什么
⑶ 出示课件,学生连线:
学生汇报.(你为什么这样连 )
竹:古时候的"竹"就像两支带有竹叶的竹枝.
木:古时候写的"木",中间的竖像树的干,(师:那上面的和下面的两个笔画好比什么 )上面的一笔好比树的枝叶,下面的一笔好比树的根.
禾:古时候的"禾"很像禾苗的样子,弯下来的是禾苗结出的穗子,下面是它的叶子和根,中间是它的秆子.
⑷ 认记汉字"木,禾,竹":
后来,这些字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 (板书:木禾竹)
⑸ 认读生字"木,禾,竹".
三,指导书写"木,禾"
1,谈话导入:
小朋友刚才学习生字学得真不错.你们都动脑筋想了,动嘴巴说了,下面咱们该动手来写一写了,愿意吗
2,指导写"木":
⑴ 认识笔画"撇,捺"."木"这个字里有两个新的笔画,(课件出示)这一笔叫做"撇".写时注意从右上向左下写,起笔时重一些,收笔时快一点,轻一点.书空.这一笔叫"捺",它正好和撇相反,从左上到右下,起笔时轻一点,收笔时重一些,然后提笔.
⑵ 教学"木"的笔顺.学过撇和捺,写"木"就容易了.仔细看大屏幕,看看"木"字的笔顺.指名学生回答.
渗透笔顺规则.当"撇"和"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先写"瞥",再写"捺".
指导写"木".刚才我们知道了"木"字的笔顺,但是想要把"木"字写漂亮,还要知道"木"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仔细看"木"这个字,在下面小声地说一说每一笔的位置.(学生讨论)
⑶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⑷ 评价:
引导学生从观察的几方面讲.
3,指导写"禾":
⑴ 点击出"禾"和"木",比较,让学生自己说出"禾"的笔顺."禾"和"木"在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禾"比"木"多一撇)
⑵ 指导观察"禾"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丿"的位置)
⑶ 师范写."禾"的第一笔"丿"要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面就按照刚才学习写"木"的方法,再写个"木"就可以了.
⑷ 学生在书上写一个"禾".
⑸ 评价.
四,巩固练习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日,月,火,木,禾,竹".
1,同座位的同学互相抽读.
2,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读一读
3,只要你会读,你就站起来读,看谁的反应快.
五,扩展练习
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一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
如:山,水,田,雨等.
六,小结
多么神奇的汉字呀!字的样子竟然和实物的形状是那么像,难怪连外国人都想学,想写咱们的汉字呢!课下请同学们在课外读物中再去找一找,了解汉字的神奇.

五 : 《口耳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2、基础知识: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禾、木”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1个偏旁“角字头”。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写“十、禾、木”3个字。


【教学难点】

  
会写“十、禾、木”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1个偏旁“角字头”。


【教学辅助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本文标题:教学目标设计-《unit 29 Shopping教学目标 》 教学设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700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