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将相和教学设计-《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2-10 所属栏目: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一 :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教学设计

  一、走近人物,质疑激趣。
   1、在无数可亲可敬的革命先辈中,有这样一个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他对新中国的贡献可谓是功勋卓著。你能有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你所知道的聂荣臻吗?
   2、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率领我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将军,却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板书: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与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板书题目)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二、创设情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剪辑。师:1940年8月20日,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嘹亮的号角响彻云际,晋察冀军区的战士们在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下,势如破竹般地扑向敌人,迅速抢占了东王舍矿区,丧心病狂的日寇为阻击我军前进,不顾自己的侨民沿未撤退,便用迫击炮朝着东王舍村狂轰滥炸。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和婴儿的哭喊声。三团一营的两名机枪手,毫不犹豫地冲进烈火中,背出了两个小姑娘和他们奄奄一息的母亲。——她们的父亲已被本国军队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
    虽然战士们拿出了当时奇缺的急救包抢救,但也无济于事。两个孩子成了孤女!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及特定的环境,还有八路军战士的仁义。)板书:救出
    【这个电影剪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当年八路军战士是如何从战火中救出的两个日本孩子的,透过文字的背后,孩子们不难理解八路军战士的仁义之品质,为下文真正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品读感悟。
   1、看着这两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这事很快被聂将军知道了,他怎么对待这件事呢?
     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从聂荣臻将军的言行中,你读懂了什么?
     “立即”“送”表现了聂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关心。
     “言”屏出示说的话引导理解: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对照课后作业,先理解“杀害”,再理解“残忍”,从“残忍地杀害”你想到了什么?(九一八、卢沟桥、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罪行、电视上看到的画面等。)师补充: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中,中国军民至少有3500万人失去了生命,其中有将近3300万人是被敌人屠杀或残害致死,而非牺牲在战场上!
     而聂将军却说:(引读)我们一定要……后代。理解“伤害”:使人肉体或精神受到损伤。这只有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菩萨才能做到呀!而聂将军就是一位活生生的菩萨!这是因为——
     理解“受害者”:谁都是战争的受害者?那我们的敌人是谁?——挑起战争的人:日本法西斯!
     指导读:我们不是法西斯,所以,面对不能理解的战士们,深明大义的聂荣臻语重心长地对战士们说——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透过文字的背后,你体会到了聂将军有着怎样的心肠和怎样的品质?板书:慈善仁义、博大宽广】
     小结:因为聂将军(),所以,他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
   2、过渡:聂将军说要“好好照料”,课文哪一节就是写了这一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的第三节。
     出示要求,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点勾画,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和宽厚。
     学生自学自读。可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关心照料:看伤口、找奶——细心周到
     问名字、吃梨、喂饭——消除恐惧心灵安慰无微不至【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先读句子,再归纳事件,然后加以体会聂将军的品质。让他们知道这些事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从小姑娘的神情、动作也可看出聂将军的慈善。
     小结:叱咤风云的将军却有着温情善良的一面,有着母亲般的情怀!在两个年幼无知日本小姑娘面前,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也难怪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
     在那血与火、仇与恨交织的岁月里,却上演着温暖的一幕:配背景声音读第3自然段。【此时学生的朗读真是赋予了真情,让人好感动。的确,朗读应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会收到教学的效果。】
   3、然而,这毕竟是在战场上,两个孩子还会有什么危险?
     让学生加以想象,而聂荣臻将军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学生默读第四节课文,指名回答后板书:送回。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现在的日本两个小姑娘已经和聂将军亲如一家了,为什么聂将军要送回日军驻地呢?【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聂将军这样做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将来。】
     老师引读课文的第五节的前半部分,让学生知道,聂将军在临行前与日本小姑娘拍照、送回时还给了好多的梨,为下文写片断打下基础。
     屏出示信的内容: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土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从这封信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军队?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道理?
     人:聂荣臻国际主义精神至仁至义的品质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义正言辞不卑不亢
     军队:至仁至义不畏强敌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精神:国际主义保家卫国艰苦奋斗
     道理:我们的抗战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了人类的和平。对待敌人,我们要——对待无辜的人民,哪怕是俘虏,我们要——
     片言只语,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内容,这就是一个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新中国元帅的风采!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两句话。
   4、过渡: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妹妹不幸死去,美穗子由亲友抚养大。40年后——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归纳:这一节的内容,板书:感恩
    (1)、播放感恩片段。师解说,介绍。1980年7月10日,美穗子一家受致到了“国家元首”般的接待。人民大会堂。美穗子终于见到了给予她第二次生命的聂荣臻将军。一声“父亲”道出了美穗子心中无尽的感激!他们互赠了珍贵的礼物。4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2)、出示课后3题。学生练笔。提示,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刻画。
      交流。
     【这里我把原先设计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先让学生看感恩片断,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来进行写话,就水到渠成了。】
  

二 : 《将相和》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那么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们把完璧归赵排练成了一个课本剧,你们想看吗?
  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在一次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吧!好,有请各位小演员……
  欣赏课本剧表演。
  同学们,他们表演的棒吗?让我们在一次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吧!
  同学们,这节课蔺相如又会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又会出现哪些人物呢?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渑池之会”
  1、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读“渑池之会”部分,边读边思考:
    课文呈现给我们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回答:机智勇敢、随机应变、不畏强暴。)
  2、为了表现人物的品质,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默读这部分,用曲线划出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用横线划出表现人物品质的动作来。
  3、指名回答:
    引导:那么,同学们,堂堂一国之君竟为对方弹奏乐器,的确是有失体面,而,聪明的蔺相如不惜以死相逼,让嚣张的秦王为赵王击了一下缶,我们从中难道仅仅看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吗?还明白了什么呢?(对,更重要的是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那么,你们认为蔺相如有资格官升三级吗?
    但是,同学们,你们忘了一位幕后英雄。谁?没有这位幕后英雄,赵王能够安全返回吗?为什么?(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4、评书表演。
  5、小结:
    没有廉大将军的鼎力相助,或许秦王就会致人于死地。可见,只有廉颇与蔺相如的团结一致,才能保证赵国的安全。但是,他们能这样一直和睦下去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三、学习“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部分:
    默读这部分。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谁?
    用不同符号标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读一读划的句子,仔细体会,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特别告知:允许前后左右窃窃私语。)
  2、组织反馈。
  3、小组合作:
    丰富人物对话。
  4、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四、总结延伸
  1、通过学习,你们知道廉颇和蔺相如有什么共同点吗?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
  2、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是收获呢?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考虑。

【反思】
  《将相和》(第十册)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转变。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语言和行动的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读读、说说、演演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三个小故事。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一遍课文就需要六七分钟,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分小组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后,给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对学生品味句子指导的也较少。这一方面是课文篇幅较长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备课时考虑的疏忽。鉴于课文的故事性很强,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排演课本剧时虽然要发挥主动性,教师也要加强指导。课堂结束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了解将相团结一致治理国家的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本课最大的收获是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有得必有失,由于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准,又缺乏一定的指导,因而课堂环节的安排还要再稍稍调整一下,尽快提高课堂效率。

三 : 《将相和》导学案

 

       18、将相和   导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学习重点   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孙丹   审核人   王治香   第一课时:预习课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策略   一、预习指导   (3分钟)                       明确学习目标,结合学案指导学生有条理地预习       引导学生有条理的预习:①初读,学会本课字、词。②再读,想想三个故事各讲了什么?③细读,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用特殊的符号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句子。④品读,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齐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难点,明确预习步骤。   预见性问题:学生经常在预习课中为了完成学案而没有深入地读课文,使其对文本的理解过于肤浅,答案的呈现过于单一。   策略:向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四读”即初读、再读、细读、品读。每一次读课文都要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有目标的一次次深入思考,使问题的答案多元化。   二、自主学习   (2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 2、独立完成学案内容。   3、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①巡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关注每组5、6号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和学案完成的情况。   ②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记录。       ①在教师的预习指导下,独立完成学案内容。   ②在书中将自己不懂的句子进行标注。  预见性问题:课文篇幅较长,而且有许多如今不常用的词语,如:“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对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造成了阻碍。   策略:可课前布置学生查字典,了解其本意或查阅资料了解战国的历史。   三、组内交流    (12分钟)                       ①针对学案内容讨论交流,完善答案,弥补个人预习的不足。   ②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           ①提出合作交流要求。   ②巡视交流情况,参与各组的讨论交流。   ③讲解自学中共性问题。   ④对有争议的问题及时点拨。   ①由组长主持交流学案内容。   ②小组成员有序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   ③修改学案。   ④对有争议的问题要询问老师或向外组成员请教。   预见性问题:   ①交流时完全脱离教材。   ②交流时成了一两个人的舞台。   ③通过自主学习遇到共性的问题。   ④针对某一问题有争议。   策略:   ①引导学生明确书与学案的关系,学案是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指导,它不能替代教材。因此交流时不能脱离教材。②由组长负责,根据交流内容的难易程度,分配任务,使人人都参与到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③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讲解。   ④针对争执的问题,教师要适度点拨,以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四、 准备展示   (5分钟)   准备展示内容   ①分配展示任务。   ②深入小组,巡视指导。   ①组长分配任务。   ②板书展示内容,练习展示。   预见性问题:   ①每组6人不可能人人都展示。   ②板书内容是否标准。   策略:   ①由组长负责,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使课上无闲人,人人有事做。   ②对于每组板书的内容教师都要把关,使其呈现的答案要准确。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展示课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策略   一、学生展示    (30分钟)       完成学案中重点题的展示:   ①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说一说主要内容。②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故事,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③说一说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①点拨:注意说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②指导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③穿插范读课文,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④及时的评价激励学生间的补充,质疑。   ⑤总结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品质。       ①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依次展示。   ②学生间互相补充,大胆质疑。   ③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预见性问题:   ①对个别句子朗读不到位。如:廉颇很不服气的话。   ②对个别问题理解的不够透彻。如: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③重点语句的挖掘不够深入。如:17自然段蔺相如的话。   策略:   ①通过对前两个故事的学习,体会廉颇的嫉妒、不服气,指导学生朗读。   ②根据收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③指导朗读,品味话中含义。   2.自由展示   (7分钟)   选择文中的一个小故事进行表演。   关注表演,及时点评。   进行表演   预见性问题:   学生的表演不够生动,缺乏创造性。   策略:   以表扬鼓励为主,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3.达标测试   (3分钟)   完成课内小达标   教师明确检测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小达标的内容。   预见性问题:   个别学生不能完全掌握。   策略:   批改每组1、6号,了解情况。利用帮扶对子,当堂解决问题。    

四 :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1 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 )。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 )。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四、课时总结:
    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布置作业: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本文标题:将相和教学设计-《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教学设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0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