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 中文

发布时间:2018-01-02 所属栏目:宏观经济学课件

一 :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 中文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 中文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 中文的参考答案

给你个地址吧,

二 :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作业 1

1.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 建立的。(www.61k.com]

2.亚当斯密在 年出版了《 》 。

3.凯恩斯在 年出版了《 》 。

4.当代经济学最主要流派有 、 和 。

5.名词解释: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简述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作业 2

1.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平减指数、中间产品

2.GDP与GNP的差别?

P109

2.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的贡献大。因为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的贡献更大。

3.农民以2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GDP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的贡献是3美元。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许多年以前,佩吉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美元。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P110

1.下列每一种交易会影响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试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 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D.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E.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 (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F.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G.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5.下表是牛奶和蜂蜜之间的一些数据:

1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年份 牛奶的价格(美元) 牛奶量(品脱) 蜂蜜的价格(美元) 蜂蜜量(品脱)

2001 2002 2003 1 1 2 100 200 200 2 2 4 50 100 100

A.把2001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的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www.61k.com] 答:把2001年作为基年时,2001年的名义GDP是200美元,2001年的实际GDP是200美元,GDP平减指数是100。 2002年的名义GDP是400美元,2002年的实际GDP是400美元, GDP平减指数是100。 2003年的名义GDP是800美元,2003年的实际GDP是400美元, GDP平减指数是200。 B.计算2002年和2003年从上一年以来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答:从2001年到2002年,名义GDP增加了100%,实际GDP增加了 100%,GDP平减指数未变。 从2002年到2003年,名义GDP增加了100%,实际GDP未变,因而 GDP平减指数增加了100。 C.在2002年或2003年,经济福利增加了吗?并解释之。

答:在2002年,经济福利增加了,因为实际GDP增加了100%。

在2003年,经济福利没有增加,因为实际GDP未变,是物价上升了100%使名义GDP增加了100%。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年份

名义GDP(10亿美元)

GDP平减指数(1996年是基年)

2000 1999 9873 9269 118 113

a.1999年到2000年间名义GDP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b. 1999年到2000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c.按1996年的价格衡量,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d.按1996年的价格衡量,2000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e.1999-2000年间实际GDP增长率是多少?

f.名义GDP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实际GDP的增长率?试解释之。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 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 419.7亿元。 E.1996年到1997年间实际GDP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实际收入增长率是3.97%。

F.名义GDP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实际GDP增长率?并解释之。

答: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因为名义收入中运用的是现期价格,实际收入运用的是基期价格,因而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

9.有一天巴瑞理发公司得到400美元理发收入。在这一天,其设备折旧价值为50美元。在其余的350美元中,巴瑞用30美元向政府交纳了销售税,以工资拿回家220美元,他经营中留100美元在未来增加设备。在巴瑞拿回家的220美元中,他交纳了70美元所得税。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巴瑞对以下收入衡量指标的贡献: A.国内生产总值

扩展:曼昆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 曼昆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题

2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www.61k.com]本题中国内生产总值是400美元。

B.国民生产净值

答: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折旧。本题中国民生产净值是 350美元。

C.国民收入

答:与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国民收入不包括间接的企业税(如销售税)。本题中国民收入是370美元。

D.个人收入

答:个人收入是居民和非公司企业得到的收入,个人收入不包括保留收入。本题中个人收入是220美元。 E.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家庭和非公司企业在完成他们对政府的义务之后剩下的收入。本题中个人可支配收入是150美元。

P124

2.假设素食国的居民把他们的全部收入用于花椰菜、球花甘蓝和胡萝卜。在2003年,他们用200美元买了100个花椰菜,75美元买了50个球花甘蓝以及50美元买了500个胡萝卜。在2004年,他们用225美元买了75个花椰菜,120美元买了80个球花甘蓝以及100美元买了500个胡萝卜。如果基年是2003年,这两年的CPI是多少?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答:如果基年是2003年,则2003年的CPI是100。2003年一篮子物品的费用是200+75+50=325美元。2004年一篮子物品的费用是225+120+100=445美元。2004年的CPI是(445/325)×100=137。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137-100)/100]×100%=37%

作业 3

1.名词解释:经济增长(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的定义)

2.简述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P146

2.列出并说明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

答:生产率是一个工人每一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生产率有四个决定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物质资本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物质资本越多,生产率越高。

人力资本是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自然资源是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异,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中生产率高的必要条件。

技术知识是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技术知识可以提高一个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作业 4

1.概念: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 金融中介 共同基金。

2.用结构图表示金融体系。

3.国民储蓄、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的关系。

答:国民储蓄是一个经济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总收入 (y—C—G)。私人储蓄是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量(Y-T-C)。公共储蓄是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量 (T-G)。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S=(Y-T-C)+(T-G)

4.比较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推导“I=S”的异同。

P164

1.在下列每一对选项中,你预期哪一种债券会支付高利率?试解释之。

A.美国政府债券或东欧国家政府债券

3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答:我预期东欧国家政府债券会支付高利率,因为东欧政府的信用风险远远高于美国政府,所以他们需要用高利率来补偿他们这种风险。[www.61k.com)

B.在2005年偿还本金的债券或在2025年偿还本金的债券

答:我预期在2025年偿还本金的债券支付的利率高些,因为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长期债券持有人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本金。为补偿这种风险,长期债券支付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

C.可口可乐公司的债券或在你家车库经营的软件公司的债券

答:我预期在我家车库经营的软件公司的债券支付的利率要高些。因为这家软件公司的信用风险要高于可口可乐公司,它破产的可能性要大些,所以它只能通过支付较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

D.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或纽约州政府发行的债券

答:我预期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支付的利率要高些,因为持有纽约州政府发行的债券的所有者不用为利息收人支付联邦所得税,由于这种税收的有利之处,纽约州政府发行的债券支付的利率低于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

7.根据宏观经济学家的定义,解释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别。下列哪一种情况代表投资?哪一种代表储蓄?试解释之。

A.你的家庭拿到抵押贷款并购买新房子。

答:投资,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说法,投资是指家庭对新住房、企业对建筑物或设备这类新资本的购买,当我的家庭从银行借钱购买新房子时,增加了美国的投资。

B.你用你的200美元工资购买AT&T公司的股票。

答:储蓄,由于我的工资大于支出,当我把200美元工资用于购买 AT&T公司的股票时,这只是一种金融投资、归于储蓄,因为它没有创造出真实资本。

C.你的同屋赚了100美元并把它存人银行账户。

答:储蓄,当我的同屋把100美元存入银行时,增加了国民储蓄。

D.你从银行借了1 000美元买了一辆用于送比萨饼的汽车。

答:投资,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说法,投资是指对建筑物或设备这类新资本的购买,当我从银行借1 000美元购买了一辆送货的汽车时,增加了美国的投资。

8.假设GDP是8万亿美元,税收是1.5万亿美元,私人储蓄是0.5万亿美元,而公共储蓄是0.2万亿美元。假设这个经济是封闭的,计算消费、政府购买、国民储蓄和投资。

答: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S=0.5+0.2=0.7万亿美元

政府购买=税收-公共储蓄

G=1.5-0.2=1.3万亿美元

储蓄=投资

I=0.7万亿美元

消费=国民收入-投资-政府购买

C=8-0.7-1.3=6万亿美元

作业5

1、失业的分类

2、自然性失业的原因

P196:

复习题1、劳工统计局把每个人划入哪三个范畴?它如何计算劳动力、失业率以及劳动力参工率?

答:劳工统计局把每个人划入三类范畴: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人口。

扩展:曼昆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 曼昆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题

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100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

问题与应用1、1998年12月劳工统计局宣布,在所有美国成年人中,就业人数为1.38547亿,失业者为0.06021

4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亿,非劳动力为0.67723亿。[www.61k.com]劳动力有多少?劳动力参工率是多少?失业率是多少?

答:劳动力二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根据这个公式,劳动力是 1。445 68亿。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劳动力参工率是68.1%。失业率是31.9%

P197:

6、以下工人更可能经历短期失业还是长期失业?试解释之。

A.由于坏天气被解雇的建筑工人

答:由于坏天气被解雇的建筑工人所经历的失业更可能是短期失业,因为一旦坏天气转为好天气,这些建筑工人又可以重新就业。

B.在一个偏僻地区的工厂中失去工作的制造业工人

答:在一个偏僻地区的工厂中失去工作的制造业工人经历的更可能是长期失业。由于信息闭塞,这些制造业工人很难获得有关空位的信息,这就会加长他们寻找工作的时间。

C.由于铁路竞争而被解雇的驿站业工人

答:由于铁路竞争而被解雇的驿站业工人经历的更可能是长期失业,因为被解雇的驿站业工人面临的是行业性的裁员,并且他们的工种技术程度低、适应面窄,因此驿站业工人失业后重新就业的机会比较小,如果他们要再就业就必须接受职业再培训,结果他们很可能面临长期失业。

D.当一家新餐馆在马路对面开业时,失去工作的快餐厨师

答:当一家新餐馆在马路对面开业时,失去工作的快餐厨师经历的更可能是短期失业,失业的快餐厨师可以去其它的餐馆应聘。

E.当公司安装了自动焊接机时,失去工作的受正规教育很少的专业焊接工

答:当公司安装了自动焊接机时,失去工作的受正规教育很少的专业焊接工经历的更可能是长期失业。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是一个正在淘汰的岗位,如果他们再就业就必须接受职业培训,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7、用劳动市场图说明最低工资提高对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工人供给量、工人需求量和失业量的影响。 答:

图:最低工资提高后的劳动市场图

当最低工资法迫使工资高于使供求平衡的水平时,与均衡水平相比,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量而减少于劳动需求量。存在过剩的劳动供给。由于愿意工作的工人多于工作岗位,有一些工人成为失业者。

8、你认为小型城镇或城市的企业在雇佣中有更大的市场势力吗?你认为一般来说现在的企业在雇佣中的市场势力比50年前大了还是小了?你认为这种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对经济中工会的作用有什么影响?试解释之。

答:我认为小型城镇的企业在雇佣中有更大的市场势力。一般来说,现在的企业在雇佣中的市场势力和50年前比小了。这种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会降低经济中工会的作用,因为工会支持者认为工会是与雇佣工人的企业市场势力抗衡所必需的,随着企业市场势力的减弱,工会存在的理由也就不成立了。

作业6

一.名词解释:流动性、法币、美联储、货币供给、货币乘数。

二.经济学中货币的分类(M0、M1、M2、M3)。

P214

复习题:4.谁有责任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如何选择这个团体?

5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答: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有责任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www.61k.com)美国联邦储备由其理事会管理。在理事会的7名成员中,最重要的是主席,总统任命任期4年的主席,主席任命美联储官员。理事会有7名由总统任命并得到参议院确认的理事,理事任期14年。

问题与应用:1.下列哪一种是美国经济中的货币?哪一种不是?通过讨论货币三种职能中的每一种解释你的答案。

A.一美分

答:一美分是美国经济中的货币。美分是美国流通中最小的货币单位。

B.一墨西哥比索

答:一墨西哥比索是墨西哥经济中的货币。

C.毕加索的画

答:毕加索的画只是一种有储藏价值的资产,不是美国经济中的货币,因为它既不是公众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也不能充当计价单位。

D.塑料信用卡

答:塑料信用卡不是美国经济中的一种货币。塑料信用卡看起来似乎应该包括在货币存量中,但实际它并不是一种支付方式,而是一种延期支付方式。

P215

8.你拿出放在枕头底下的100美元并存入你的银行账户。如果这100美元作为准备金留在银行体系中,而且,如果银行保持的准备金等于存款的10%,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量会增加多少?货币供给会增加多少?

答: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量会增加1 000美元,货币供给会增加1 000美元。

9.联邦储备进行1000万美元政府债券公开市场购买。如果法定准备率是10%,这样引起的最大可能货币供给的增加是多少?试解释之。最小可能的增加是多少?试解释之。

答: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10%,这会引起的最大可能货币供给增加是1亿美元,如果银行除保留法定准备金外,其余的资金全部以贷款的形式贷出,并且在贷款过程中,每家银行都只保留法定准备并且没有发生现金漏损。如果最初得到这1 000万美元的银行除把100万美元作为法定准备金外,其余的全部作为超额准备金保存在银行,则货币乘数是1,银行不创造货币,最小可能增加是1 000万美元。

10.假设第一国民银行的T账户如下:

资产

准备金

贷款 10万美元 40万美元 负债 存款 50万美元

A.如果美联储要求银行把5%存款作为准备金,第一国民银行拥有的超额准备金现在是多少?

答:第一国民银行拥有的超额准备金现在是7.5万美元。

B.假设所有其他银行都只持有所要求的准备金量。如果第一国民银行决定把它的准备金减少到所要求的量,经济中的货币供给会增加多少?

答:如果第一国民银行决定把它的准备金减少到所要求的量,经济中的货币供给会增加150万美元。

12.假设银行体系总准备金为1000亿美元,再假设法定准备率是支票存款的10%。而且,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家庭也不持有现金。

扩展:曼昆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 曼昆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题

A.货币乘数是多少?货币供给是多少?

答:货币乘数是10。货币供给是10 000亿美元。

B.如果现在美联储把法定准备率提高到存款的20%,准备金会有什么变动,货币供给会有什么变动?

答:如果现在美联储把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存款的20%,准备金会比原来提高一倍,货币供给会减少为原来的1/2。

13.(这个题具有挑战性)艾尔蒙顿经济中有2000张1美元的纸币。

A.如果人民把所有货币作为现金持有,货币量是多少?

答:如果人民把所有货币作为现金持有,货币量是2 000美元。

B.如果人民把所有货币作为活期存款持有,而且银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备金,货币量是多少?

6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答:如果人民把所有货币作为活期存款持有,而且,银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备金,货币量是2 000美元。[www.61k.com)

C.如果人民持有等量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且银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备金,货币量是多少?

答:如果人民持有等量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且,银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备金,货币量是2 000美元。

D.如果人民把所有货币作为活期存款持有,而且银行保持10%的准备率,货币量是多少?

答:如果人民把所有货币作为活期存款持有,而且,银行保持10%的准备金,货币量是20 000美元。 E.如果人民持有等量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且银行保持10%的准备率,货币量是多少?

答:如果人民持有等量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且,银行保持10%的准备率,货币量是11 000美元。

作业7

一、名词解释:通胀,恶性通胀,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P237

复习题2、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量增加的影响是什么?

答:根据货币数量论,经济中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假设在货币量增加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当货币量增加时,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购买物品与劳务等)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最后,经济在货币需求量又等于货币供给量时实现了新均衡。物品与劳务的物价总水平以这种方法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总之,货币量增加的惟一后果是物价上升。

7、如果通货膨胀比预期的低,谁会受益——债务人还是债权人?试解释之。

答:如果通货膨胀比预期的低,债权人将受益。因为未预期的通货紧缩,使工资和物价下降,增加了美元的真实价值,因而债务人的实际债务负担将比预计的要大。

问题与应用1、假设今年的货币供给是5000亿美元,名义GDP是10万亿美元,而实际GDP是5万亿美元。

A.物价水平是多少?货币流通速度是多少?

答:根据名义GDP=实际GDP×物价水平的公式,物价水平是2。根据MV=PY的公式,当M=5 000亿美元,名义GDP是10万亿美元时,货币流通速度是20。

B.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而每年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增加 5%。如果美联储想保持货币供给不变,明年的名义GDP和物价水平是多少?

答:当y不变,实际GDP增加5%时,如果想M也不变,那么明年的名义GDP也不变,物价水平是1.9。

C.如果美联储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美联储应该把明年的货币供给确定为多少?

答:当y不变,实际GDP增加5%时,如果想户也不变,那么货币供给 M应该为5 250亿美元。

D.如果美联储想使通货膨胀为10%,美联储应该把货币供给确定为多少?

答:当y不变,实际GDP增加5%时,如果想物价水平上涨10%,那么货币供给应该为5 775亿美元。

7、考虑通货膨胀对只由两个人组成的经济的影响:鲍伯是种黄豆的农民,瑞塔是种大米的农民。鲍伯和瑞塔是经济中仅有的两人,而且,他们俩总是消费等量的大米和黄豆。在2000年,黄豆价格是1美元,大米价格是3美元。

A.假设2001年黄豆价格是2美元,而大米价格是6美元。通货膨胀是多少?鲍伯的状况变好了,变坏了,还是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瑞塔呢?

答:通货膨胀是100%,鲍伯和瑞塔的状况都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为黄豆和大米的相对价格不变。

B.现在假设2001年黄豆价格是2美元,大米价格是4美元。通货膨胀是多少?鲍伯的状况变好了,变坏了,还是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瑞塔呢?

答:通货膨胀是50%,鲍伯的状况变好了,因为他种的黄豆的价格上升幅度大于瑞塔种的大米,他只需要比以前少的黄豆就可以换回和以前等量的大米。瑞塔的状况变坏了,因为他种的大米的价格上升幅度小于黄豆,他必须卖出比以前多的大米才能购回和以前等量的黄豆。

C.最后,假设2001年黄豆的价格是2美元,大米的价格是1.5美元。

通货膨胀是多少?鲍伯的状况变好了,变坏了,还是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瑞塔呢?

答:通货膨胀是-12.5%,鲍伯的状况变好了,因为他种的黄豆价格上升了 1倍,而瑞塔种的大米的价格下跌了

7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一半,因此鲍伯只需用以前1/4量的黄豆就可以换回和以前等量的大米。(www.61k.com)瑞塔的状况变坏了,因为他必须用以前 4倍的大米才能换回和以前等量的黄豆。

D.对鲍伯和瑞塔来说什么更重要——是整体通货膨胀率,还是黄豆与大米的相对价格?

答:对鲍伯和瑞塔来说,黄豆与大米的相对价格更重要。

P238

9、你到银行的皮鞋成本是什么?你如何用美元衡量这些成本?你认为你们大学校长的皮鞋成本与你有什么不同?

答:我到银行的皮鞋成本表面上是皮鞋磨损的成本,实际是牺牲的时间与方便。我可以用到银行减少货币持有量所耗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来衡量这些成本,我认为我们大学校长的皮鞋成本比我的高,因为他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比我的高。

11、假设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等于3%,但实际物价上升了5%。这种未预期到的高通货膨胀率帮助了还是损害了以下的主体?

A.政府

答:这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帮助了政府,因为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政府的债务负担减轻了。

扩展:曼昆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 曼昆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题

B.有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房主

答:这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帮助了有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房主,因为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固定利率合约贷款中的债务人。

C.劳动合约第二年的工会工人

答:这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损害了劳动合约第二年的工会工人,因为工会工人在前一年签订劳动合约时没有考虑到2%的通货膨胀率,因此他们的实际收入下降。

D.把其某些资金投资于政府债券的大学

答:这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损害了把其某些资金投资于政府债券的大学,因为政府债券的利率是固定的,未预期的通货膨胀降低了政府债券的投资价值。

13、解释以下称述是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

A.“通货膨胀伤害了债务人而帮助了债权人,因为债务人必须支付更高的利率。”

答:这种陈述不确定。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则帮助了债务人,因为实际利率低于预期名义利率。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则帮助了债权人,因为实际利率高于预期名义利率。

B.“如果价格以一种使物价总水平不变的方式变动,那么,没有一个人会状况变得更好或更坏。”

答:这种陈述错误。

C.“通货膨胀并没有降低大多数工人的购买力。”

答:这种陈述错误,因为通货膨胀降低了大多数工人的购买力。大多数工人的工资由于长期劳资合约的限制不能迅速调整,因此工人的工资增长慢于通货膨胀的攀升。

作业8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依据与内容。

(另)描述购买力平价理论背后的经济逻辑。

答: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任何一种通货的一单位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的物品。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购买力平价描述了长期中决定汇率的因素。下面我们来描述购买力平价理论背后的经济逻辑。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据了单一价格规律的原理,即在所有地方一种物品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获得未被得到的利润的机会。在国际市场上,如果1美元在美国可以比在日本能买到更多咖啡,国际贸易者就会通过在美国买咖啡在日本卖咖啡而获得利润。这种咖啡从美国出口到日本会使美国的咖啡价格上升,并压低日本的咖啡价格。相反,如果1美元在日本能买的咖啡多于美国,贸易者会在日本买咖啡而在美国卖咖啡。这种美国从日本进口咖啡会使美国咖啡价格下降而日本咖啡价格上升。最后,单一价格规律告诉我们,在所有国家,1美元都必定能买到等量的咖啡。这种逻辑使我们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一种通货必然在所有国家都有相同的购买力。

P256

8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复习题3、如果日本汽车价格为50万日元,一辆类似的美国汽车价格为1万美元,而且,如果1美元可以兑换100日元,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是多少?

答:名义汇率是1美元对100日元。(www.61k.com]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

实际汇率:[(每美元100日元)×(每辆美国汽车10 000美元)]/每辆日本汽车500 000日元=每辆美国汽车对2辆日本汽车

P257

问题与应用1、下列这些交易如何影响美国的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

A.一个美国艺术教授暑假参观欧洲的博物馆。

答:会增加美国的进口,减少美国的净出口。

B.巴黎的学生纷纷去看阿纳德·史瓦辛格(Arn01d Schwarzenegger)的新电影。

答:会增加美国的出口,增加美国的净出口。

C.你叔叔购买了一辆沃尔沃新车。

答:会增加美国的进口,减少美国的净出口。

D.牛津大学的学生书店卖了一条李维501牛仔裤。

答:会增加美国的出口,增加美国的净出口。

E.加拿大公民为了避开加拿大的销售税在佛尔蒙特州北部的一家商店购物。

答:会增加美国的出口,增加美国的净出口。

4、下列交易如何影响美国的净资本流出?此外,说明每一项涉及到直接投资,还是有价证券投资?

A.美国一家移动电话公司在捷克共和国建立了一个办事处。

答:美国一家移动电话公司在捷克共和国建立了一个办事处,表明美国的国外净投资增加,这涉及直接投资。

B.伦敦的哈罗德公司把股票出售给通用电气公司的养老基金会。

答:伦敦的哈罗德公司把股票出售给通用电气公司的养老基金会表明美国人增加了国外净投资,这涉及有价证券投资。

C.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玛丽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玛丽维尔的工厂表明日本人扩大对美国的投资,美国对日本的国外净投资下降,这涉及直接投资。

D.富达共同基金把其大众汽车公司的股票卖给一个法国投资者。

答:富达共同基金把其大众汽车公司的股票卖给一个法国投资者,表明美国人减少其对外国的投资,美国的国外净投资下降,这涉及有价证券投资。

8、在下列每一种情况下,美国的实际汇率会发生说明变动?试解释之。

A.美国的名义汇率未变,但美国的物价上升快于外国。

答:根据公式:实际汇率=(fXP)/户,。是美国的名义汇率,P是美国的物价指数,P,是国外的物价指数。当美国的名义汇率未变,美国的物价上升快于外国时,美国的实际汇率会上升。

B.美国的名义汇率未变,但外国的物价上升快于美国。

答:同上式,当美国的名义汇率未变,但外国的物价上升快于美国时国的实际汇率会下降。

C.美国的名义汇率下降了,美国和国外的物价都没有变。

答:同上式,当美国的名义汇率下降,美国和国外的物价都没有变时,美国的实际汇率下降了。

D.美国的名义汇率下降了,国外物价的上升快于美国。

答:同上式,当美国的名义汇率下降,国外的物价上升快于美国时,美国的实际汇率下降。

作业9

一、名词解释:资本外逃 贸易政策

二、运用宏观经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赤字或盈余)或政治不稳定(资本外逃或热钱涌入)对开放经济的影响。

9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作业10

一、名词解释:总需求 总供给 衰退 萧条 滞胀

二、解释AD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AD线移动的原因。(www.61k.com)

扩展:曼昆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 曼昆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题

三、解释短期AS线向右上倾斜的原因,AS线移动的原因。

P300

问题与应用2、假设经济由于总需求减少发生了衰退。

A.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图表示现在的经济状况。

答:

B.失业率发生了什么变动?

答:失业率上升。 图:总需求减少的影响

3.解释下面每一个事件是使长期总供给增加、减少,还是没有影响?

A.美国经历了移民高潮。

答:美国经历了移民高潮会使美国的长期总供给增加,因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增加了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结果,长期总供给增加。

B.国会把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0美元。

答:当国会把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0美元时,自然失业率就会上升,而且经济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会减少。结果长期总供给减少。

C.英特尔公司投资于新的、更强劲的电脑芯片。

答:英特尔公司投资于新的、更强劲的电脑芯片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结果长期总供给增加。

D.严重的暴风雨危及东海岸的工厂。

答:严重的暴风雨危及东海岸的工厂会影响美国东海岸工厂的正常生产能力,损坏这些工厂的设备、厂房等资本存量,经济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会减少,结果美国的长期总供给会减少。

5.解释为什么以下说法是错的。

A.“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它是个别物品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答:总需求GDP(y)二消费(C)十投资(/)+政府购买(G)+净出口 (NX),由于政府购买是一个固定的政策变量,而其他三个组成部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取决于经济状况,特别是物价水平。(1)当物价水平下降时,消费者感到更加富裕,这会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2)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企业和家庭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3)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由于这三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B.“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经济力量并不影响长期总供给。

答: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供给取决于它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C.“如果企业每天调整自己的价格,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水平的。”

答:如果企业每天调整自己的价格,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垂直的。企业不会由于物价水平上升,会认为相对价格水平上升而增加供给,因此总供给总是处于自然状态。

D.“只要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它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就向左移动。”

答:只有经济中改变自然产量率的变动才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当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在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经济的总需求下降,它只会移

动短期总供给曲线,而不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P301

10.解释下列每个事件是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总需求曲线移动、两者都移动、还是两者都不移动。对于使曲

10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线移动的每一个事件,用图说明对经济的影响。[www.61k.com)

A.家庭决定把大部分收入储蓄起来。

答:家庭决定把大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就会减

少家庭的现期消费支出,由于在一个既定的

物价水平时,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减少了,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图:储蓄增加的影响

B.佛罗里达的橘园受长期零摄氏度以下气

温的打击。

答:佛罗里达的橘园受长期零摄氏度以下气

温的打击使得橘子的短期供给减少,因而短

期总供给也减少。

图:总供给不利的影响

C.国外工作机会增加使许多人离开本国。

答:当国外工作机会增加使许多人离开本国

时,国内的劳动供给减少了,对物品与劳务

的需求也减少了,因而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

需求曲线同时向左移动。

图:人口减少的影响

11.根据下列每一个事件,解释假设决策者不采取行动时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A.股市急剧下降,减少了消费者的财富。

答:当股市急剧下降时,消费者财富减少了,因而他们会减少消费支出。所引起的消费支出减少使短期总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后,经济中产量下降,物价水平也下降。如果决策者不采取行动,衰退最终也会消失。因为物价水平下降使人们的预期物价水平也下降,这种预期的调整使产量随着时间回到其自然率水平。长期中,产量不变,物价水平下降了。

B.联邦政府增加对国防的支出。

答:联邦政府增加对国防的支出,增加了总需求。总需求增加后,经济中产量增加,物价水平也上升。如果决策者不采取行动,经济过热最终也会自己消失。因为物价水平上升,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也上升了。这种预期的调整使产量随时间恢复到其自然率水平,物价水平上升了。

C.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率。

答: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产量都会增加,物价水平也会下降。

D.国外衰退引起外国人买的美国物品少了。

答:国外衰退引起外国人买的美国物品少了,这就减少了美国的净出口,并使美国经济的总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使得短期中产量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如果决策者不采取行动,当国外从衰退中复苏时,它又开始购买美国物品,这使美国经济的总需求增加,产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

11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作业11

一、名词解释:(投资)乘数效应 挤出效应

二、总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工具、各类与运用原则。(www.61k.com]

P320

问题与应用 1.解释下面每一种发展会如何影响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利率。用图形说明你的答案。

A.美联储的债券交易商在公开市场活动中购买债券。

答:

图:美联储的公开市场购买增加货币供给

B.信用卡可获得性的提高减少了人们持有的现金。

扩展:曼昆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 曼昆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题

答:

图:信用卡的可获得性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

C.联邦储备降低了法定准备金。

答:

图:法定准备金下降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D.家庭决定把更多钱用于节日购物。

答:

图:消费支出增加的影响

E.乐观主义情绪刺激了企业投资,并扩大了总需求。

答:

图:投资增加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12

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后作业习题及部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复习

P321

8.假设政府减税200亿美元,没有挤出效应,而且边际消费倾向是3/4。(www.61k.com)

A.减税对总需求的最初影响是多少?

答:政府减税对总需求的最初影响是200X(3/4)=150亿美元。

B.这种最初影响之后额外的影。向是多少?减税对总需求的总影响是多少?

答:这种最初影响之后额外的影响是450亿美元。减税对总需求的总影响是600亿美元。

C.与政府支出增加200亿美元的总影响相比,减税200亿美元的总影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政府支出增加200亿美元的总影响是增加社会总需求800亿美元,而政府减税200亿美元增加的社会总需求是600亿美元。因为政府支出增加200亿美元直接对社会总需求发生作用,而政府减税对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是间接发生作用的。当政府减税200亿美元时,最初是家庭、企业收入增加了200亿美元,而他们增加的最初支出是200×(3/4)=150亿美元。

11.假设经济处于衰退中。解释下列每一种政策会如何影响消费和投资。在每种情况下,指出任何一种直接效应,任何一种产生于总产量变动的效应,任何一种产生于利率变动的效应,以及总效应。如果有相互冲突的效应使答案不确定,说明这种情况。

A.政府支出增加

答:政府支出增加会直接增加经济中的消费和投资,这是一种直接效应,它是一种产生于总量变动的效应,它的总效应是增加社会总需求。

B.税收减少

答:税收减少增加了储蓄的收益、减少了投资的成本,但税收减少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要视情况而定。储蓄的增加取决于储蓄的税收弹性,如果储蓄的税收弹性大,则消费会大量减少,反之,消费不会减少许多;投资的增加也取决于投资的税收弹性,如果投资的税收弹性大,则投资会大量增加,反之,投资不会增加多少。它的总效应不确定,这要看储蓄的税收效应和投资的税收效应的大小。

C.货币供给扩张

答:货币供给扩张降低了利率,利率下降意味着投资成本和消费下降,因为会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这是一种产生于利率变动的间接效应。它的总效应是增加社会总需求。

12.由于各种原因,当产量和就业波动时财政政策自动改变。

A.解释为什么当经济进入衰退时税收收入变动。

答: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政府所征收的税收量自发地减少了,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税收都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个人所得税取决于家庭收入,工薪税取决于工人的收入,而公司所得税取决于企业利润。由于收入,工薪和利润在衰退时都减少,所以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减少。

B.解释为什么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政府支出变动。

答:当经济进入衰退工人被解雇时,更多的人申请失业保险津贴、福利津贴和其他收入补助形式。这种政府支出的自动增加在总需求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时刺激了总需求。

C.如果政府在严格的平衡预算规定之下运行,在衰退中政府不得不做点什么?这会使衰退更严重还是更缓和? 答:当经济进入衰退时,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预算向赤字发展。如果政府面临严格的平衡预算规定,政府就被迫寻求在衰退中增加税收或削减支出的方法,因此,严格的平衡预算规定会使衰退更严重。

作业12

一、名词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牺牲率

二、结合图形说明菲利普斯曲线。

13

扩展:曼昆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 曼昆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题

三 :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1、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解释相应的TR曲线、AR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www.61k.com)

解答: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而市场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第二,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市场的需求量,那么,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量来控制市场的价格,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商品的销售量来提高市场价格,也可以通过增加商品的销售量来降低市场价格。

关于垄断厂商的TR曲线、AR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以图7-1加以说明: 第一,平均收益AR曲线与垄断厂商的向右下方倾斜的d需求曲线重叠。因为,在任何的销售量上,都是P=AR。

第二,边际收益MR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置低于AR曲线。其原因在于AR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此外,在线性需求曲线的条件下,AR曲线和MR曲线的纵截距相同,而且MR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AR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的两倍。

第三,由于MR值是TR曲线的斜率,即MR?dTR,所以,当MR>0时,TR曲线是上dQ

升的;当MR<0时,TR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曲线达极大值。

图 7-1 垄断竞争厂商的AR与TR之间的关系

1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2、根据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试求:(1)A点所对应的MR值;(2)B点所对应的MR值。(www.61k.com)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d?(15?5)12?2 , 或者,ed??2,根据MR?P(1?),则A点的5(3?2)ed

MR值为:MR=2×(2×1/2)=1。

(2)方法同(1)。B点所对应的MR=-1。

3、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

(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如图7-23所示:

(1)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所示。在Q0 的产量上,SAC曲线和SM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л=(AR(Q0)-SAC(Q0)Q0

图 7-23

32 4、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Q+3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由垄断厂商 的短期成本函数STC=0.1Q-6Q+140Q+3000

得边际成本MC?0.3Q?12Q?140,

厂商的总收益TR?P?Q?(150-3.25Q)Q?150Q-3.25Q,

其边际收益MR?150?6.5Q;

垄断厂商要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是22MR?MC,即

) 0.3Q2?12Q?140?150?6.5Q,解之得均衡产量:Q?20(舍去负值

2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则,均衡价格P=150?3.25Q=85

5、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www.61k.com)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2)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3)比较(1)和(2)的结果。

解答:(1)由题意可得该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MC?dTC?1.2Q?3,其总收益dQ

其边际收益MR?8?0.8Q;于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TR?PQ?8Q?0.4Q2,

有:8-0.8Q=1.2Q+3,解得Q=2.5;以Q=2.5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P=8-0.4×2.5=7;

2以Q=2.5和P=7代入利润等式,有:л=TR-TC=PQ-TC=(7×2.5)-(0.6×2.5+2×2.5+2)

=17.5-13.25=4.25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其产量Q=2.5,价格P=7,收益TR=17.5,利润л=4.25。

2(2)由已知条件可得总收益函数为:TR=P(Q)Q=(8-0.4Q)Q=8Q-0.4Q

令dTRdTRdTR?0,?8?0.8Q?0,解得Q=10;且??0.8<0,所以,当dQdQdQ

Q=10时,TR值达最大值;

以Q=10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P=8-0.4×10=4

2以Q=10,P=4代入利润等式,л=TR-TC=PQ-TC=4×10-(0.6×10+3×10+2)=40-92=-52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其产量Q=10,价格P=4,收益TR=40,利润л=-52,即该厂商的亏损量为52。

(3)通过比较(1)和(2)可知:将该垄断厂商实现最大化的结果与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结果相比较,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较低(因为2.25<10),价格较高(因为7>4),收益较少(因为17.5<40),利润较大(因为4.25>-52)。显然,理性的垄断厂商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而不是将收益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总是以较高的垄断价格和较低的产量,来获得最大的利润。

6.已知某垄断厂商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2Q+2A,成本函数为TC=3Q2+20Q+A,其中,A表示厂商的广告支出。 求: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Q、P和A的值。

解答:由题意可得以下的利润等式:

л=P·Q-TC=(100-2Q+2A)Q-(3Q+20Q+A)=100Q-2Q+222AQ-3Q2-20Q-A

=80Q-5Q+2A 2 将以上利润函数л(Q,A)分别对Q、A求偏倒数,构成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如下:

???80?10Q?2A?0???(1) dQ

???A2Q?1?0???(2) ?A1

3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由(2)得A=Q,代入(1)得:80-10Q+2Q=0,解之得Q=10,则A=100。(www.61k.com]

(在此略去对利润在最大化的二阶条件的讨论。同学们做作业时不能略去)

以Q=10,A=100代入反需求函数,得:P=100-2Q+2A=100-2×10+2×10=100

所以,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时的产量Q=10,价格P=100,广告支出为A=100。

7.已知某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为TC=Q2+40Q,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Q1=12-0.1P1,Q2=20-0.4P2。求:(1)当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

的两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2)当该厂商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3)比较(1)和(2)的结果。

解答:(1)由第一个市场的需求函数Q1=12-0.1P1可知,该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1=120-10Q1,边际收益函数为MR1=120-20Q1;

同理,由第二个市场的需求函数Q2=20-0.4P2可知,该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2=50-2.5Q2,边际收益函数为MR2=50-5Q2。

而且,市场需求函数Q=Q1+Q2=(12-0.1P)+(20-0.4P)=32-0.5P,且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64-2Q,市场的边际收益函数为MR=64-4Q;此外,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MC?dTC?2Q?40。 dQ

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为MR1=MR2=MC。

于是:在第一个市场上:根据MR1=MC,有:120-20Q1=2Q+40,即11Q1+Q2=40……(1); 同理,在第二个市场上:根据MR2=MC,有:50-5Q2=2Q+40 即 2Q1+7Q2=10……(2)

解(1)(2)组成的方程组可得,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销售量分别为:Q1?3.6,Q2?0.4,由此可得P1?84,P2?49。

在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时候,厂商的总利润为:

22л=(TR1+TR2)-TC=P1Q1+P2Q2-(Q1+Q2)-40(Q1+Q2)=84×3.6+49×0.4-4-40×4=146

(2)当该厂商在两个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Q?Q1?Q2?12?0.1P?20?0.4P?32?0.5P,由此得P?64?2Q。该厂商的总收益为TR?P?Q?(64?2Q)Q,其边际收益为MR=64-4Q。厂商在统一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R=MC,即:64-4Q=2Q+40,解得 Q=4;以Q=4代入市场反需求函数P=64-2Q,得:P=56;于是,厂商的利润为:л=P·Q-TC=(56×4)-(42+40×4)=48;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销售量为Q=4,价格为P=56,总的利润为л=48。

(3)比较以上(1)和(2)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将该垄断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和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作价的两种做法相比较,他在两个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所获得的利润大于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定价时所获得的利润(因为146>48)。这一结果表明进行三级价格歧视要比不这样做更为有利可图。

4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8、已知某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001Q3-0.51Q2+200Q;如果该产品的生产集团内所有的厂商都按照相同的比例调整价格,那么,每个厂商的份额需求曲线(或客观需求曲线)为P=238-0.5Q。[www.61k.com]求:(1)该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与价格。(2)该厂商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上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值(保持整数部分)。(3)如果该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是线性的,推导该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主观需求的函数。

解答:(1)由题意可得:

2LAC=LTC/Q=0.001Q-0.51Q+200

2LMC=dLTC/dQ=0.003Q-1.02Q+200

且已知与份额需求D曲线相对应的反需求函数为P=238-0.5Q.

由于在垄断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长期均衡时,D曲线与LAC曲线相切(因为л=0),即

2有LAC=P,于是有:001Q-0.51Q+200=238-0.5Q,解得 Q=200(负值舍去)

以Q=200代入份额需求函数,得:P=238-0.5×200=138

所以,该垄断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长期均衡时的产量Q=200,价格P=138。

由Q=200代入长期边际成本LMC函数,得:LMC=0.003×2002-1.02×200+200=116

(2)因为厂商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时必有MR=LMC,所以,亦有MR=116。再根据公式MR=P(1?11),得:116=138(1?),解得ed≈6;所以,厂商长期均衡时主观eded

需求曲线d上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ed≈6。

(3)令该厂商的线性的主观需求d曲线上的需求的函数形式 P=A-BQ,其中,A表示该线性需求d 曲线的纵截距,-B表示斜率。下面,分别求A值和B值。 根据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以有ed?P ,其中,P 表示线性A?P

P,A?P需求d曲线上某一点所对应的价格水平。于是,在该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由ed?

得:6=138,解得 A=161; A?138

此外,根据几何意义,在该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线性主观需求d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表示为:B=A?P161?138?0.115;于是,该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的=200Q

161?P。 0.115线性主观需求函数为:P=A-BQ=161-0.115Q或者 Q=

9、用图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解答:要点如下:

(1)关于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如图1所示,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原则,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P0和Q0,在均衡产量Q0上,垄断厂商可以赢利即л>0,如分图(a)所示,此时AR>SAC,其最大的利润相当与 5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垄断厂商也可以亏损即л<0,如分图(b)所示,此时,AR<SAC,其最大的亏待量相当与图中的阴影部分。[www.61k.com)在亏损的场合,垄断厂商需要根据AR与AVC的比较,来决定是否继续生产:当AR>AVC时,垄断厂商则继续生产; 当AR<AVC时,垄断厂商必须停产;而当AR=AVC时,则垄断厂商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在分图(b)中,由于AR<AVC,故该垄断厂商是停产的。

由此,可得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其利润可以大于零,或小于零,或等于零。

(2)关于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垄断厂商是根据MR=L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产量和价格的,而且,垄断厂商还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来生产长期均衡产量。所以,垄断厂商在长期可以获得比短期更大的利润。

在图2中,在市场需求状况和厂商需求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先假定垄断厂商处于短期生产,尤其要注意的是,其生产规模是给定的,以SAC0曲线和SMC0所代表,于是,根

0据MR=SMC的短期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厂商将短期均衡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为Q0和P,并

0由此获得短期润相当于图中较小的那块阴影部分的面积PABC。下面,再假定垄断厂商处于

长期生产状态,则垄断厂商首先根据MR=LMC的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长期的均衡产量

**和价格分别为Q和P,然后,垄断厂商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以

***SAC曲线和SMC曲线所表示),来生产长期均衡产量Q。由此,垄断厂商获得的长期利润相

*当于图中较大的阴影部分的面积PDE0F。显然,由于垄断厂商在长期可以选择最优的生产规

模,而在短期只能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生产,所以,垄断厂商的长期利润总是大于短期利润。此外,在垄断市场上,即使是长期,也总是假定不可能有新厂商加入,因而垄断厂商可以保持其高额的垄断利润。

由此可得,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且л>0。

图1

6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图2

10、试述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用图说明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www.61k.com)

解答:要点如下: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既有一定的垄断因素,又有一定的竞争因素,正因为如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比较平坦。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两条: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代表主观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产品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其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大,故d需求曲线也相对更平坦一些;D需求曲线代表实际的需求份额曲线,它表示行业内所有厂商都以系统方式改变价格时,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价格水平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其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故D需求曲线也就相对陡峭一些。可见,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预期提供的产量与市场对它的实际需求份额相吻合,这便意味着整个垄断竞争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2)关于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垄断竞争厂商只能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价格和产量的调整,来实现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而且,在其短期均衡产量水平,一定应该有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以表示垄断竞争厂商主观预期的产量与市场对它的实际需求相吻合,这便意味着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其利润可以大于零,小于或等于零;在亏损时,也需要通过比较AR和AVC的大小来决定是否生产。这些决定的基本原则与其他市场结构下的厂商是相同的。在此,仅下图1来着重分析实现短期均衡的调整过程,以突出单个厂商主观多预期的产量如何向实际的需求量逐步接近,并同时逐步达到MR=SMC的要求。

在图 (a)中,某代表性垄断竞争厂商开始处于a点的位置。a点所对应的产量和价格不符合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E1所要求的b点的产量和价格。于是,该厂商便独自沿着主观的d1需求曲线由a点向b点调整,即降低价格和增加产量。但由于行业内所有的厂商都和该代表性厂商一样采取了相同的调整行为,所以,该代表性厂商实际上由a点出发沿着D需求曲线运动到了c点,同时,d1曲线也平移至过c点的d2需求曲线的位置。与开始时处于a点的位置相类似,当该代表性厂商处于c点的位置时,他又发现c点对应的产量和价格不是利润最大化的新的均衡点E2所要求的f点的产量和价格,于是,该厂商便又一次独自沿着主观的d2需求曲线由c点向f点调整,但行业内全体厂商的相同调整行为又使得该代表性厂商

7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事实上由c点出发沿着D需求曲线运动到了g点的位置……如此反复,在这样的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厂商为了实现列最大化而独自调整时所预期产量将最后和市场需求量相一致,最终实现短期均衡,如分图(b)所示。[www.61k.com]

所以,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且在其利润最大化的均衡产量上必定存在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一个交点。

(3)关于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首先,在长期,垄断竞争才厂商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其次,厂商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来生产使得MR=LMC的长期均衡产量。再次,在MR=LMC的产量上,厂商有可能获得利润即л>0,这样就不会再有厂商进出行业。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当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时,每个厂商所面临的实际市场需求份额会减少或增加,从而使得实际需求份额曲线的位置左移或右移。这种D需求曲线的位置变动,会破坏原有的均衡,并使得厂商为了实现新的均衡又开始新的一轮的价格和产量的调整,而且最终要使得单个厂商预期的产量与实际市场需求份额相吻合。

总之,如图2所示,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AR=LAC=SAC;在长期均衡的产量上,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一定等于零,而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

图 1(a)

图 1(b)

8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图 2

11、试述古诺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结论。(www.61k.com]

解答:要点如下:

(1)在分析寡头市场的厂商行为的模型时,必须首先要掌握每一个模型的假设条件。古诺模型假设是:第一,两个寡头厂商都是对方行为的消极的追随者,也就是说,每一个厂商都是在对方确定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的前提下,再根据留给自己的的市场需求份额来决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第二,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而且两个厂商都准确地知道市场的需求状况;第三,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且生产成本为零,于是,它们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也就成了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2)在(1)中的假设条件下,古诺模型的分析所得的结论为:令市场容量或机会产量12。如果将以上的O,行业的均衡产量为O,331结论推广到m个寡头厂商的场合,则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为O,行业的均衡总m?1

m产量为O。 m?1为O,则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3)关于古诺模型的计算题中,关键要求很好西理解并运用每一个寡头厂商的反应函数:首先,从每个寡头厂商的各自追求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模型中求出每个厂商的反映函数。所谓反应函数就是每一个厂商的的最优产量都是其他厂商的产量函数,即Qi=f(Qj),i、j=1、2,i?j。然后,将所有厂商的反应函数联立成立一个方程组,并求解多个厂商的产量。最后所求出的多个厂商的产量就是古诺模型的均衡解,它一定满足(2)中关于古诺模型一般解的要求。在整个古诺模型的求解过程中,始终体现了该模型对于单个厂商的行为假设:每一个厂商都是以积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12、弯折的需求曲线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的?

解答:要点如下:

(1)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主要是用来寡头市场上价格的刚性的。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若行业中的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则其他的厂商都不会跟着提价,这便使得单独提价的厂商的销售量大幅度地减少;相反,若行业中的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则其他的厂商会将价格降到同一水平,这便使得首先单独降价的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是有限的。

(2)由以上(1)的假设条件,便可以推导出单个寡头厂商弯折的需求曲线:在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上,对应于单个厂商的单独提价部分,是该厂商的主观的d需求曲线的一部分;对应于单个厂商首先降价而后其他厂商都降价的不分,则是 该厂商的实际需求份额D曲线。

9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于是,在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接处存在一个折点,这便形成了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www.61k.com]在折点以上的部分是d需求曲线,其较平坦即弹性较大;在折点以下的部分是D需求曲线,其较陡峭即弹性较小。

(3)与(2)中的弯折的需求曲线相适应,便得到间断的边际收益MR曲线。换言之,在需求曲线的折点所对应的产量上,边际收益MR曲线是间断的,MR值存在一个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波动范围。

(4)正是由于(3),所以,在需求曲线的折点所对应的产量上,只要边际成本MC曲线的位置移动的范围在边际收益MR曲线的间断范围内,厂商始终可以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也就是说,如果厂商在是生产过程中因技术、成本等因素导致边际成本MC发生变化,但只要这种变化使得MC曲线的波动不超出间断的边际收益MR曲线的上限与下限,那就始终可以在相同的产量和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至此,弯折的需求曲线便解释了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

13.试述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都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的供给曲线的原因。

解答:要点如下:

我们知道,所谓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反映商品的价格和供给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也可以这样说,供给曲线所对应的供给函数Q=f(p)的血率为正。因此,很清楚,供给曲线或供给函数体现了价格与供给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商品的一个价格水平只能对应一个供给量,或者说,一个价格水平只能对应一个能够带来利润最大化的最优产量。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中,我们之所以能够推导出厂商的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每一个价格水平只对应一个利润最大化的最优产量。进一步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由于单个厂商对市场有或多或少的垄断力量,所以,单个厂商的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只是倾斜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也正因为如此,在商品的一个价格水平上可能会对应几个不同的供给量,或者,在商品的一个供给量上可能会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所有的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都不存在价格和供给量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的这种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最后需要指出,虽然,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不存在供给曲线,但我们仍然可以说,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某厂商提供了多少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价格及其相对应得产量之间的关系无法构成一条光滑连续的、且斜率为正的供给曲线而已。

14、试比较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益。

解答:要点如下:

(1)关于产量与价格。在不同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下,单个厂商的产量与价格水平是不相同的。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的位置发生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最低点,它表示相对于其他市场结构下的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而言,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且生产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格也相当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单个厂商的利润л=0。相反,在垄断市场,获得超额利润的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时产量相对来说是最低的,而价格水平相对来说又是最高的。至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单个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则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场上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单个垄断竞争场上长期均衡时的产量比较高,价格比较低,且单个厂商的利润л=0。至于寡头市场上单个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则比较接近垄断场上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单个寡头场上长期均衡时的产 10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量比较低,价格比较高,且单个厂商通常获得利润即л>0。[www.61k.com]

(2)关于P=LMC的条件。P=LMC原则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实现了P=LMC的原则。而其他所有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均有P>LMC。其中,一般认为,就非完全竞争场上长期均衡时P与LMC之间的差额而言,垄断厂商的差额最大,寡头厂商其次,垄断竞争场上最小。

于是,主要根据以上(1)和(2)的分析,一般结论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最高,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益最低。而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益则比较接近垄断市场。

(3)关于其他方面的一些比较。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垄断厂商有可能促进技术进步,也有可能阻碍技术进步,这需视垄断厂商所处的具体情况而定。还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可以获得自然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好处;而在行业内厂商数量很多的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则不可能获得这种规模经济的好处。也有些经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故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而在寡头市场,尤其是垄断竞争市场,却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因为在这两个行业中的厂商们所生产的产品往往是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此外,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在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上总是有大量的广告宣传。这些广告一方面可能因为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而有利于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可能误导消费者。此外,广告费用支出也构成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所以,对广告的利弊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1

四 :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目 录
第 1 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 ......................................................2 第 2 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决定:习题答案 ........................................ 11 第 3 章 消费和投资的均衡决定理论:习题答案 .................

...............13 第 4 章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习题答案 ............................................15 第 5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答案 ....................................................17 第 6 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习题答案 ............................................20 第 7 章 国际经济与全球化:习题答案 ................................................24 第 8 章 政府经济职能理论:习题答案 ................................................28 第 9 章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35 第 10 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描述:习题答案 ..................................38

1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 1 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
一 、 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它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 ) 也叫做总量经济学 ,也叫做总量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决定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 来揭示和描述稀缺资源配置、 国民收入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和 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 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凯恩斯学派(Keynesian)是最初由凯恩斯等人开创的、 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 凯恩斯学派 2.凯恩斯学派 起来、 并迅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认可与推崇的宏观经济学学派。 凯恩斯开创的 宏观经济理论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获得最大发展。主要代表有凯恩斯、保罗·萨缪尔 森(Paul A.Samuelson) 、詹姆斯· 托宾(James Tobin) 、罗伯特· 索洛(Robert Solow)等。 3.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是在 1970 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 理性预期学派( ) 理性预期学派 学流派。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 出的预期。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 做出的与有关经济理论相一致的“理性预期”。 4.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y school)是 1950-1960 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亦称 货币主义学派( ) 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有:坚持经 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认为“货币最重要”;主张实施“单一规则 即固定货币供 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 单一规则 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应 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5.供给学派 (supply-side school)是 197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 供给学派 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变化。其政策主张有:崇尚“供给自 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应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反对过 多社会福利,反对通货膨胀,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等。 6.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出生于奥地利的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 家和思想家——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1970 年代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哈耶克等人提出回复古典自由主义,后被简称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核 心是宣扬个人自由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7.公共选择理论 ( Public choice theory) 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 公共选择理论( ) 公共选择理论 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戈登·塔洛 克(Gorden Tullock)等人。公共选择学科主要适应如下三种方法: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与政治作为交换过程的特点。 8.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New-Keynesian Economics) 是在 1980 年代相对成熟地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产生的,其代表性经济学者有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约瑟夫·斯蒂格利 茨(Joseph Stiglitz)等。针对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新凯恩斯主义对其进行了批评

继承和发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始终关心不完全市场、异质劳动和不对称信息等市

2

场活动,并关注政府失灵等。直到今天,新凯恩斯主义仍在发展。

二 、 思考题
1.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不同 ? 宏观经济 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不同? 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 学的发展在二战后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 学的发展在二战后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 ? 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 答 :经济学原理与理论可以分为两 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 :微观经济学和宏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 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 :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 相应的经济变量 单项数 值的决定来说明 价格机 制如何解决社会 的资源 配置问题的经 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 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是不 同的。微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 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1) 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 定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虽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的 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它们是整体与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两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说,宏观经济行为的分 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与微观经济学主要采取个量分析法不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总量分析法。 二战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导向、研究视角、研究重点呈现出如下几个鲜 明特点: (1) 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经济学的发展是“问题导向 型”, 它是沿着“经济问题——经济理论——新的经济问题——新的经济理论……”这种 轨迹而不断发展演进,而每个经济学流派主导理论的形成过程都有一个“三部曲”:经 济问题——经济政策或政策思路——经济理论。 (2) 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20 世纪前半期,英国是宏观经济学 的“思想库”和研究中心。在 20 世纪前半叶,英国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如 希克斯 (John Richard Hicks) 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 、 庇古 (Arthur Cecil Pigou) 、 米德(James E.Meade)、 哈罗德(Roy F.Harrod)等 。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 大多只是凯恩 斯思想的学习者和追随者。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宏观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的研 究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 世纪下半期, 20 从著名经济学家群体规模、 经济学流派数量、 经济学说影响力等指标来看,美国都超过了英国。20 世纪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转移 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繁荣中心的转移。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移到了美国,宏观

3

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就随之移到了美国。因为经济发展领先,经济问题的出现和研究 手段也必然领先,由“问题导向”的经济学和研究方法也自然领先。经济制度和经济环 境是经济学说发展的土壤,发达的经济学只能产生于发达的经济。 (3) 出现了理论融合化的趋势。经过 20 世纪下半期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争 论,以及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交锋,宏观经济学已经出现 了融合或综合的倾向。 2. 如何认识不同宏观经 济学流派的不同观点的碰撞 ? . 如何认识不同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不同观点的碰撞 答 :首先,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不同观点的碰撞是经济学内部充满了争论的结果与 正常反映。比如整个新古典经济学从总体结构到许多局部的观点和政策建议,都面临 着不停的争论,具有不确定性,甚至矛盾。经济学正是在这种矛盾和远非超脱出世的 状况中在往前走。走到今天了,一位研究经济史和经济学史的英国经济学家还是不客 气地说,就解决宏观经济稳定、就业、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等重大的实际问题而言, 经济学还是“没有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且从未作出过回答”。 其次,即使在一个领域中,即使研究的问题基本相同,但对经济环境的界定不同, 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派,这就必然会产生观点的碰撞。像自然科学对自 然不断地加深认识一样,经济理论的发展在许多时候也是如此,并基于人们对经济环 境的不断地认识和重新刻画而不断改进,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原有理论或 提出新的理论。 再次,即使只对经济环境的刻画作出一些改进或变动,也可能产生出重大的经济 理论或学派,这样观点的碰撞与分歧就难以避免。当今现代经济学中大多数的研究结 果主要就是对经 济环境 给出不同的界定 而得到 的。由于经济环 境的不 同或刻画的不 同,所得出的理论结果往往会不同。 最后,经济学观点的碰撞是由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决 定的。现代经济学中的研究平台是由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或原理组成,它们为更深入 的分析打下了基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先将问题简 化,再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当有众多因素形成某种经济现象时,我们需要弄清每个 因素的影响程度。这可以通过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 响来做到。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 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平台 或奠基石。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从讨论消费者理论和厂 商理论着手的。它们为个人作为消费者和厂商如何作出选择给出了基本的理论,并且 为更深入地研究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研究平台。 所以,如何清楚、精炼而又客观地刻画所要研究问题的经济现状或经济环境,并 建立一个高度概括的理论经济模型,这不仅仅是科学,也是艺术。 3. 你是如何认识凯恩斯主义所坚持的国家干预主义的 ? 国家干预理论对中国的 . 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

4

答 : (1)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经济自由主义一统天下。20 世纪 30 年代之前,是经 ) 济自由主义占支配地位的时期。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表达了对自由放任的偏爱, 他指出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 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动机和行为会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 (市 场)的指导,使得经济当事人的活动能够转化成社会的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只需要承 担保护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设施等公共职能。至 20 世纪 30 年代,经 济自由主义观念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2)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国家干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随着 20 世纪 30 年代大 ) 萧条的到来, 国家干预主义取代市场至上的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 斯在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大萧条的出现意味着作为经济调节工具 的价格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着致命缺陷,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达到的均衡可能以过高的非 自愿失业为代价, 总需求的严重不足是导致这次大萧条的原因。 为了维持一个令人满意的总 产量和就业水平, 旨在调节总需求的积极的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能够帮助提高有效需求,克服市场经济整体的不稳定性。因此,凯恩斯主张在保证个人经济 自由的基础上扩大政府职能, 发挥政府在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方面的积极作用。 凯恩斯 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捧,以其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战后,各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走上国家干预的道路。 20 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 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 (3)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初: ) 至上个世纪 70 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大幅减缓,经济波动频繁,失业和通货膨 胀问题日益严重。 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不再是有效需求不足, 而是在供给和生产方面存在许 多矛盾。此时,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陷入危机,凯恩斯主义遭到质疑和攻击,众多反凯恩斯 的学派以新自由主义面貌重新崛起。 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理想的 经济运行机制, 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理性个体的自由行动以使经济达到均衡; 经济频繁波动是 过度的政府干预引起的,特别是赤字财政政策是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失业增加的罪魁祸首, 因此他们主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政原则,而政府的职能应局限于维护法律和秩序、界 定和保护产权,固定规则、促进竞争等方面。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这一时期,各国政府 纷纷放松管制,对一系列经济部门不再进行干预。 (4)21 世纪:国家干预主义东山再起。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后,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 ) 干预主义纷争再起。 莫衷一是之际, 世界经济再次面临深刻危机。 面对日益陷入困境的经济, 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强力干预, 特别是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代表的美国, 政府连续推出 经济救援计划,国家干预主义东山再起。对此,反对与支持的声音一样强大,各方争论的焦 点在于政府的干预措施是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恶化还是取得预想的结果,争论的核心实际 上是政府干预是否会破坏市场机制。 总体评价: 第一,凯恩斯主义式的国家干预,在本质上同自由主义没有不同。因为经济自由 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国家干预主义并非要 取代市场制度,干预的目的是要修改市场体系的运行规则,以保护并加强它。国家干

5

预主义的领军人物凯恩斯就指出,政府不应该介入“那些私有经营者已经在进行的活 动”,而是去实现“私有者不去实现的那些职能”,去做“政府不做出就无人会做出的那 些决策”,他认为,建立在个人经济自由上的国家干预能减缓经济中的负面影响,弥 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这点来看,凯恩斯实际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第二,尽管目前理论界对国家干预主义的批评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认为没有任 何一项政策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种理论可以穷尽所有的经济现象。 4. .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研究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思想和政策的发展具有什 要意义? 么重 要意义 ? 答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指对于构成宏观经济模型基础的单个经济行为人 (家庭和厂商)的行为规律的理论分析,或者说,是指宏观经济模型中对于单个经济行 为人行为规律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假设。 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研究的主要思路有古典主义的思路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思路。 在有关微观基础的研究文献中,通常不再接受新古典综合派关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 济学的定义。斯蒂格利茨认为,研究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容的可能性的方式可 以有两种:要么使宏观理论适应微观理论,即采用新古典方法;要么使微观理论适应 宏观理论,即采用新凯恩斯主义方法。因此,对于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研究,实际 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思路,主要是新古典主义思路和新凯恩斯主义思路。新古典宏观 经济学的优势在于,它保持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一致性和相容性,并为分析 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新凯恩斯主义吸取了新古典综合派在理论上遭到 惨败的教训,试图在微观经济个体追求最大化行为并具有理性预期的前提下,为凯恩 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构造坚固的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理 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家们所设想的一种理想状态,不适于用来研究宏观经济现象,需要 对它进行修正,现实的市场中存在许多不完全的地方,如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等。 西方经济学的边际革命构筑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凯恩斯革命则奠定了宏观经济 学的分析基础。凯恩斯将它的宏观理论建立在微观经济基础之上。正确理解凯恩斯宏 观理论微观基础问题的困难和复杂性是关于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问题。凯恩斯对 市场经济本质的独特视角使他注重对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的重要性分析。 凯恩斯在《通论》中将消费倾向、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 的心理因素运用到解释收入与就业水平的变化中。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之后,以萨 缪尔森为代表的 新古典 综合理论力图把 凯恩斯 经济学移植到传 统的新 古典经济学的 理论基础上,并试图在均衡分析的模式里,将凯恩斯理论与以价格为中心的新古典微 观理论加以协调综合,使价格分析成为投资、储蓄分析的微观基础。主流宏观经济学 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经济总量关系入手,建立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 函数等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沿着瓦尔拉斯或非瓦尔拉斯方向构筑各自宏 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为弥补新古典综合派的不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宏观预期引入 微观经济选择理论的框架中,明确地把微观理论作为宏观分析的基础并将二者有机地

6

加以结合。近些年来,异军突起的新凯恩斯经济学也试图克服新古典综合派对微观基 础问题解释的不足而与严格的微观经济基础相一致。 总之,凯恩斯在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总体现象,但他并不认为个体作出 的决策是受社会条件限制的,也没有指出“合成谬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之所以被 指责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原因在于其理论被误认为与 19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新古典综 合派的宏观经济学相同。正如后凯恩斯主义者强烈指出的,凯恩斯理论并不能被还原 成新古典综合派。事实上,凯恩斯是将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建立在微观经济分析之上, 而这种微观经济分析与个体行为的新古典分析具有本质的不同。凯恩斯方法的基本特 点是他强调不确定性及在经济中企业家而非普通的个体是重要的决策主体这一事实。 5. 如何认识原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异同 ? . 如何认识原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异同? 答 : 1980 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它既不同于沉 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 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 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新老凯恩斯主义本属一脉相承,但新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更为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尤其是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解释 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这就导致新老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 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 (1)财政政策的比较 。 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 财政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的比较 一,在新老凯恩斯主义那里都占有重要地位。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老凯恩斯主义基本 的财政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政策已经从单纯的扩大公共开支、 克服经济危机发展到对经济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调节, 以维持长期发展。 这在财政理论、 政策主张等方面都有体现。 新老凯恩斯主义都信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 新老凯恩斯主义基本财政思想的差异 。 论,在财政政策方面就体现为希望借助财政收入、支出的变化调节总需求水平、使经 济达到充分就业,这是其内在逻辑的一致之处。但是,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前 提、研究方法和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他们的财政思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老凯恩斯 主义的财政思想集中地体现在“需求管理”上,也就是说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水平 进而影响产出水平。大萧条使凯恩斯经济学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论》为治愈危机开 出了一剂良方, 那就是通过扩大政府开支、 赤字预算为内容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 改变因三大心理规律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 汉森、萨缪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针对战后的经济情况,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即 “逆经济风向”调节。在经济衰退时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在繁荣时以紧缩性 的财政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用繁荣时的盈余来弥补萧条时的赤字,这样就可以 熨平经济周期,维持经济长期发展。海勒等人提出的增长性财政政策更进一步主张, 在经济增长时仍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减税、赤字预算等方式刺激总需求,挖

7

掘生产潜力,减少产量缺口。无论是膨胀性的财政政策,还是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增 长性的财政政策,都把总需求视为调节的主要目标。他们认为,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就可以随意“创造购买力”、调节社会总需求,就不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非 自愿失业。“滞胀”无情地惊醒了萨缪尔森等人的美梦,菲利普斯曲线描绘的通货膨胀 和失业替代关系不复存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也濒于瓦解,新凯恩斯主义应运而 生了。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 。与老凯恩斯主义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更强调宏观经 济学的微观基础,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解释经济波动的关键。他们认为,由于 存在着价格粘性、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全,“完全的自由放任会引导经济达到一种 非效率的均衡”,也就是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 长。新凯恩斯主义在财政政策指导思想上的又一特点在于主张“适度”的国家干预。新 凯恩斯主义没有提出对“滞胀”的系统理论解释,但他们显然认同了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关于“对经济过度频繁的干预导致了滞胀”的观点。他们加入了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和 理性预期的假设,比老凯恩斯更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对经济进行“粗调”。 与 老凯恩斯主义仅注重对经济进行“数量”上的调节,而且缺乏对微观经济运行的了解相 比,新老凯恩斯主义则把财政政策的调节延深到经济运行的内部,并强调调节的“质 量”。这不能不说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大进步。 (2)新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有效性观点的比较 。在论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问题上, 新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有效性观点的比较 新老凯恩斯主义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老凯恩斯主义仅仅假设价格刚性,但却不 能解释其原因,价格在此被作为外生变量。而新凯恩斯则更加深入。他们一方面从微 观经济运行上说明价格刚性或粘性的原因;一方面通过分析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财政政 策对收入水平和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从而得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结论。 首先,老凯恩斯主义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论述建立在价格刚性的基础之上。他们 根据 IS-LM 模型,推出了总需求曲线。由于假设价格刚性,老凯恩斯主义得出了财政 政策是有效的结论。这受到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猛烈抨击。新凯恩斯主义否认“古 典的两分法”,认为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引起实际变量的变动,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 策是有效的。但为什么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名义变量变动如何引起实际变量变动?他 们的论述却不尽相同。 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在在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形式、手段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 种注重对经济进行内在结构调整、主张“适度”干预的思想应说是国家干预经济学说的 深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调节“质量”的提高。 新凯恩斯主义在承认供给决定需求的同时,仍然阐明财政政策的作用,坚持了凯 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的思想及其经济政策主张。然而,新凯恩斯主义有两点与凯恩斯 主义不同:一是新凯恩斯主义否定有效需求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而凯恩斯主义认为增 加有效需求能够长期地稳定经济; 二是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财政政策是被动地起作用, 而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能显著地增加有效需求,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

8

经济的影响更大,主动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是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尤其是政府任意地决定的财政 政策,会干扰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在全球化和各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各类市场中的 经济人,尤其是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经济人,能够对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做出充 分信息的判断,获得较为完备的政策变化的信息。 6. 如何认识 两个剑桥之争 的理论假设的异同 , 其意义和作用何在 ? . 如何认识“两个剑桥之争 的理论假设的异同, 其意义和作用何在? 两个剑桥之争”的理论假设的异同 答 : “剑桥资本争论”来自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这场论战的挑战者是英国的新 剑桥学派,主要代表是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 卢伊季·帕西内蒂。论战的应战者一方则是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同样,除了其主将 保罗·萨缪尔森、罗伯特·索罗、詹姆斯·托宾、弗兰科·莫迪格里安尼之外,站在 该派立场并且卷入论战的还有美国的勒纳、斯旺、里弗哈利、费格森,英国的米德、 哈恩、布劳格等人。 凯恩斯之后,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由于麻省理工 学院的所在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新 剑桥学派坚持和发展凯恩斯的理论观点,批判传统的新古典派经济理论,力图建立与 之相对立的新理论体系,因此,也被称为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两个剑桥之争”所囊 括的理论内容和范围,是从资本理论开始,进而扩展到价值理论、配置理论、分配理 论、增长理论、发展理论、积累理论、效用理论、行为理论、均衡理论、数理方法论、 国家干预论、制度理论、预期理论、建模理论等等。“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是如何进 行经济理论研究或如何发展现代经济学的问题,但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作为后凯恩斯 主义的两个支派怎样做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凯恩斯理论的问题。新剑桥学派在理解凯 恩斯理论的问题上与新古典综合派有着根本的分歧,而在方法论的论战中,该学派表 现出理论分析的特点。 (1)理论分析出发点上,新剑桥学派坚持“历史观”;新古典综合派坚持“均衡观”。 新古典综合派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加以综合,在方法论上基本上接受了马歇 尔的均衡观念,并糅合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观念,均衡观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分析方 法。如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特别强调的是均衡及其稳定性,确认资本主义经济是 “一般均衡的制度,是一种逐步接近均衡的价格和生产的制度。”他的微观经济分析, 基本上就是马歇尔供求均衡价格及其引申而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他的宏观经济分析,则强调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相交的均衡点。新剑桥学派严厉地指 责新古典派背弃了凯恩斯的“历史观”,该学派的旗手琼·罗宾逊指出:“在理论方面, 《通论》的主要论点是打破均衡的束缚,并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昨天和明天的区 别”。“就这个世界和现在说来,过去是不能召回的,未来是不能确知的。”这后两句 话,是新剑桥学派分析方法的基点,所谓“过去是不能召回的”,即现实生活发生的各 种事件均有着历史与制度的根源。所谓“未来是不能确知的”,即要考虑因信息缺乏而

9

产生的不确定性。“因为未来实质上是不能确定的,所以严格的理性行为是不可能的。 经济生活很大部分都是根据公认惯例来处理的。”从不均衡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 动态分析。 (2)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为理由,新剑桥学派坚持反对“综合”宏观与 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采取的是返回凯恩斯以前经济学的均衡论传统去,用微观 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市场分析来“填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空白”。不仅总需求和总供 给是从一个均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更高的均衡状态的,而且每一个个别市场上的供给 和需求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的。所以,这种分析的实质是,“综合”已经回到凯恩斯以 前的市场均衡论的传统上去,这完全破坏了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新剑桥学派的认为凯恩斯经济学缺乏价值论和分配论, 凯恩斯本人也不曾对这两 个理论进行探讨。因此,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那就应当研究价值 理论和分配理论。在价值理论方面,关键在于价值本身是否具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 价格主要应该由生产条件来决定,而不能把价值视为主观的。 (3)从政策主张讲,新剑桥学派反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所奉行的赤字财政政 策、通货膨胀政策、工资与物价管制政策。他们建议削减庞大的政府开支,特别是军 费支出,实行严格的进口管制,扶持出口产业。新剑桥学派极力主张实行收入再分配, 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是如何进行经济理论研究或如何发展现代经济学的问题, 但是在形式上却 表现为 作为后凯恩斯主 义的两 个支派怎样做才 能真正 继承和发展凯 恩斯理论的问题。

10

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决定: 第 2 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决定: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 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最终产品 –(final products)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 – (intermediate goods)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所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净值 – (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 NDP)在 GDP 的基础上扣除资本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简称 NI)指一国本期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 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简称 PI)在国民收入基础上减去企业需要缴纳的公司所 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税) ,再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之后加上政府支付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称 DPI)衡量了个人可实际使用的 全部收入,它是在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剩余的部分。 名义 GDP – 用现期价格(又称当年价格或者即期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价值。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 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 入之比率。 ,即增加的储蓄与增加的收 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简称 MPS) 入之比率。 乘数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乘数指的是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初始变化 之间的比率。 投资乘数 – 国民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 – 政府税收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此时达到预算平 衡)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税收或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幸福—收入之谜” – 幸福程度既取决于收入又不取决于收入,幸福与收入之间并不 幸福—收入之谜” 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C

三、论述题(下列要点) 论述题(下列要点)
1.如何看待 GDP? 如何看待 ? 答: (1)GDP 满足了我们衡量一国的经济总量情况并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的需要。 (2)GDP 是一个偏重物质总量的指标,因而在衡量一国未来发展潜力、国民的幸福程 度等方面存在缺陷。单纯追求 GDP 的增长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11

(3)在确定一国政策导向标方面不能只依靠 GDP,在此基础上应加入人均水平、收入 分配差距、环境、健康、心理等与人们生活质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因素。 2.怎样理解“幸福—收入之谜”? 怎样理解“幸福—收入之谜” 怎样理解 答: “幸福—收入之谜”可以表述为:幸福程度既取决于收入又不取决于收入,幸 (1) 福与收入之间并不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 (2)造成“幸福—收入之谜”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收入之外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的 效用水平, 从而影响人们的幸福程度; 另一方面, 人们的幸福程度与自己的收入水平正相关, 但是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负相关。 (3) “幸福—收入之谜” 提醒我们,在衡量一国国民幸福程度时,单靠 GDP 这样的偏 重物质财富的总量指标还不够,需构建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

12

消费和投资的均衡决定理论: 第 3 章 消费和投资的均衡决定理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消费倾向(见教材 P85) 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见教材 P85) 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见教材 P85) 平均消费倾向 资本边际效率(见教材 P96) 资本边际效率 IS 曲线 曲线(见教材 P107) LM 曲线 曲线(见教材 P110) 流动性陷阱(见教材 P102) 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区域(见教材 P113) 凯恩斯区域 古典区域(见教材 P112) 古典区域 交易动机(见教材 P101) 交易动机 预防性动机(见教材 P101) 预防性动机 投机动机(见教材 P102) 投机动机

二、选择题
1. B 2. C 3. A 4. A 5. C

三、简答题
1.(见教材 3.4.3) 2.结合 LM 曲线,在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无效,在古典区域,货币政策最有效。

四、计算题
(1)本题应体现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取百分数前数字。 (r ) r 8% 6% L(m) 120 144 164

(2)由实际货币需求函数可得: M/P = L = 0.2y – 6r

13

120/1 = L = 0.2y – 6r y = 600 + 30r 或者: r= 1 y – 20 30

(3) r LM

y 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用图形表示就 是 LM 曲线。 1 1 y – 33 。 30 3

(4) 当货币供给为 200 亿时, 曲线的代数公式为: = 1000+30r 或 r = LM y

因此新画的 LM 曲线是把(3)曲线平行右移。 (5)当货币供给量为 200 亿,利率为 7%时,均衡收入为 1210 亿,因此 y = 900 亿不 是均衡收入。

14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 4 章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总需求函数: 描述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 以国民收入表示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函数: 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函数:价格水平和产量的组合,即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社 会上所有的厂商愿意供给的产出量。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向下刚性, 不会轻易发生变动,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但是也具有向上的伸缩性。 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前,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从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 水平线;而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后,生产厂商已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了,需求继续增加只会引 起价格水平的上升,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的产出处是一条垂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总供给曲线是一 条位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产出)水平的垂线。即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化,社会上供应的产 量都一样。 常规总供给曲线: 实际中工资既不是完全伸缩, 也不是绝对刚性, 而是具有 “粘性” 常 。 常规总供给曲线: 规的总供给曲线既不是垂直型,也不是水平型,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倾斜状态,表现为向右 上方倾斜的一条总供给曲线。 潜在产出: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potential output)是在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社会处在 充分就业状态下能够持续生产的最大产量。 凯恩斯定律: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出水平小于充分就业水平或潜在产出水平, 国家就可以 凯恩斯定律: 使用扩张性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增加,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而达到充分就业之前,扩张 性政策带来的均衡产出增加,并不会带来价格水平的相应上涨。

二、单项选择
1 - 6:B B D A A C : 7-12:D C D A D A :
(单项选择题第 4 题题干中遗漏一字,应该为假定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

三、计算题
解: (1) y =

h( a + e) Md + ………… AD曲线方程 ,代入即可。 [dk + h (1 ? β )] [dk + h(1 ? β )]P

(2)价格水平 P=1,代入即可。 (3)联立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即可。

15

四、分析讨论题
1. 实际货币量=名义货币量/价格水平 2. 注意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政府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带来的总需求曲线的右 移对于增加产出仅仅带来价格水平的增高, 而对总产出不会有影响。 所以会引起价格水平上 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总产出和就业水平不变。 3. 参见课本 4.1.1. 4. 宏观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分界就在于是否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都能针对 总需求变化做出调整。在一个时间窗内,当所有成本都能做出充分调整时,我们将其定义为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 ;在一个时间窗内,当至少有一种或一个成本因具有粘性而无法调 整时,我们将其定义为“短期” 。

16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 5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失业: 失业:符合工作条件和有工作愿望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人没有找到工作的状况。 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正常的劳动力流动引起的失业。由于劳动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寻找工 作者和工作机会并不总是可以顺利地匹配, 从而使得人们找到工作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 间内,这部分人就属于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因经济结构变动等原因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突出表现为既有失业,又 有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空缺职位的要求。 周期性失业: 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或萧条阶段时, 对劳动力的总需求下降而造 周期性失业: 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即是自然失业率;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可以 为经济已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 则实际 GDP 低于潜在 GDP 二个百分 奥肯定律: 点,这一经验规律被称之为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持续而显著的普遍上涨。 消费物价指数: 普通消费者购买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这种指数是由各国政府 消费物价指数: 根据对普通消费者最重要的若干种食品、衣服和其他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住 房、交通、医疗、娱乐等服务费用的编制而计算出来的。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而显著的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普遍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又称供给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过度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原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而显著的普遍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 在没有需求拉动或成本推进的情况下, 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出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二、简答题
1. 失业通常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哪种类型的失业可以通过反周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 失业通常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哪种类型的失业可以通过反周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 哪种类型的失业可以通过反周期的总需求管理政 加以消除或减少? 加以消除或减少 答: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失业可划分为非周期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两种类型。非 周期性失业是指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关系不大的失业。 这种类型的失业通常又可分为摩擦 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或萧条阶段时, 对劳动
17

力的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一般说来,周期性失业可以通过反周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加以消除或减少。 2. 通货膨胀通常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通货膨胀通常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在经济分析中,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 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 按物价上涨的速度划分, 有潜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 按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划分,有预期到的通 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按表现形式划分,有公开的通货膨胀和隐蔽的通货膨胀; 按 形成原因划分,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 3.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会给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可称之为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这些经济效应主要包括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产出效应, 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效应, 税收效应以及交易成本效应等。 4.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答:虽然许多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的,但在现代经济中,通货膨胀的 形成原因远非如此简单。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解释,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 方面为货币数量论、 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解释, 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引发通货膨胀过 程中的作用, 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每一次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 长。 第二个方面为凯恩斯主义的解释, 这种解释强调总需求和总供给在导致通货膨胀中的作 用; 凯恩斯本人以及其他早期的一些凯恩斯主义者倾向于从总需求角度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 因, 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引起的; 世纪 70 年代初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 20 “滞胀”现象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萨缪尔森和托宾等人炮制了所谓的“成本推进式”或 者说供给型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由于总供给方面(成本)原因引起的;还有一些凯 恩斯主义者认为,应从总需求过高和总供给不足及二者的相互影响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三个方面为舒尔茨等西方学者提出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认为总需求或成本的变动都不 足以充分解释长期通货膨胀问题, 应从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需求在部门之间的移动来解释通 货膨胀的原因。 5. 为什么反通货膨胀通常会引起实际产出和就业的下降?有无可能在保持实际产出和 为什么反通货膨胀通常会引起实际产出和就业的下降? 就业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 就业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 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 答: 反通货膨胀通常会采取紧缩的总需求管理政策, 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 策,尤其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而这会减少总需求,因而引起实际产出和就业的下降。 关于通过紧缩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所付出的产出和就业方面的代价, 不同的 学派有不同的看法。凯恩斯主义认为,用紧缩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在一个较长 时期内,产出和就业下降的代价是很高的。货币主义则认为,代价不会像凯恩斯主义所认为 的那样巨大,也不会持续那么久。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在公众达到理性预期的情况下,

18

降低通货膨胀不会对产出和就业有影响, 不会发生任何代价。 如果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果真 正确, 那么就有可能以很低的产出和就业方面的代价治理通货膨胀, 这需要政府特别是中央 银行在公众中树立信誉, 让公众相信其坚定的反通货膨胀立场和降低通货膨胀的目标, 从而 使公众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下降; 但从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实践来看, 在保持实际产出和就业水 平完全不变的情况下降通货膨胀似乎不太可能。 6. 试分别运用简单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 的关系。 的关系。 答:根据简单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根据附加预期的 菲利普斯曲线, 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 存在替换关系, 但在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长期中,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 间不存在替换关系,且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三、计算题
1. 假定表示某国失业和 GDP 关系的奥肯定律由下式给出: 关系的奥肯定律由下式给出: ( Y – Yf)/Yf = –3(u – u*) ; 为实际失业率, 为自 式中,Y 为实际 GDP,Yf 为潜在 GDP 或充分就业的 GDP;u 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 式中, , 然失业率。 然失业率。该国自然失业率为 5%,某年的实际失业率为 7%。 , 。 (1)若该国潜在 GDP 以每年以 2%的速度增长,要想使该国在两年内实现充分就业, ) 的速度增长,要想使该国在两年内实现充分就业, 的速度增长 该国经济每年应以多少速度增长? 该国经济每年应以多少速度增长? 的速度增长, (2)若该国实际 GDP 以每年以 4%的速度增长,则要多少年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 的速度增长 则要多少年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解: (1)该国的自然失业率为 5%,实际失业率为 7%,所以要想使该国在两年内实现 充分就业,则每年的实际失业率应降低 1%;而根据( Y – Yf)/Yf = –3(u – u*),这就要求每年 实际 GDP 的增长率应高于潜在 GDP 的增长率 3%;所以该国经济每年应以 5%的速度增长。 (2) 若该国实际 GDP 以每年以 4%的速度增长, 则每年实际失业率降低的百分比为 2/3; 所以需要 3 年的时间才能使该国实现充分就业。 2. 假设某经济有如下菲利普斯曲线 Л = Л – 1 – 0.5 (u – 0.06)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2)为使通货膨胀降低 5 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 解: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 6%; (2) Л = Л– 1 – 0.5 (u – 0.06), – 0.05= – 0.5 (u – 0.06),u=0.16; 所以为使通货膨胀降低 5 个百分点,必须有 16%的周期性失业。 ( 注:原教材中的本题出现失误,应将 Л = Л-1 -0.5 (u-u*)改为 Л = Л-1 -0.5 (u-0.06),见谅。)

19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 6 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习题答案
1.什么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1.什么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什么是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产量可以是经济总量,也可以是人均产量。 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本、企业家精神、技术知识等。自 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资 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储存在人体内的, 能按一定要求完成工作的体能和智能资 源。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如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和卡 车、电脑等设备及存货等,可以简称资本。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 所需要的特殊技能。 试述新古典增长理论内容? 2. 试述新古典增长理论内容? 以索洛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当经济中不存在技术进步 答: 时,经济最终会陷入停滞状态,但是,当存在外生的技术进步时,特别是在外生的技术进步 采取哈罗德中性形式时,经济就能沿着一条平衡增长轨道移动。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为:?k = sy ? ( n+ δ )k,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 加等于人均储蓄 sy 减去(n+ δ )k 项, (n+ δ )k 项可以这样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 n,一 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等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 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 nk,另 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 δ k,总计为(n+ δ )k 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人均储蓄超过 (n+ δ )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 k 的上升, k 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这一公式可写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具有明显的政 策含义,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1)在人均资本占有量既定的条件下提高技术水 平,从而增加总产出;(2)提高储蓄率,使得人均资本量增加;(3)降低人口出生率。 3.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3.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答:其基本内容是: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 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4.什么是经济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4.什么是经济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经济危机 答: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 缩,即出现了负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危机的原因: 一是需求不足。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常常使得经济中的供给相对过剩;

20

二是原材料供应紧张,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能源供应紧张;三是经济政策的错误。政策在 制定、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使政策的实际效果偏离预期的目标,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平 稳增长, 反而引起了经济发展的动荡; 四是自然灾害的影响。 农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农业遭受损失后,往往会对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负面影响。另外,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 会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受到重创, 这也将制约经济的正常发展; 五是市场失灵的后 果。由于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共品、贫困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失灵问 题。 5.什么是经济周期?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有哪些? 5.什么是经济周期?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经济周期 答: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 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周期的原因:纯货币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 象。 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投资过度理 论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投资的增加,这种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的繁荣。资本品的生产 过度发展引起了消费品生产的减少, 从而形成经济结构的失衡。 而资本品生产过多必将引起 资本品过剩,于是出现生产过剩危机,进入经济萧条;创新理论用创新来解释繁荣和衰退; 消费不足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 长,而消费品的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生产过剩性危机;心 理周期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形成的决定作用; 太阳黑子理论用太阳黑子来 解释经济周期。 6.简述乘数加速原理? 6.简述乘数加速原理? 简述乘数加速原理 答:加速原理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如何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 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 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 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 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 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 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 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y=f(k)=2k— 0.3, 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 y=f(k)=2k—0.5k2 ,人均储蓄率为 0.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3%, ( (1 (2 设人口增长率为 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 k 值; 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 ( 量。 解: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sf(k)=nk 代入数值得:0.3(2k – 0.5k2)= 0.03k 则:k = 3.8 (2)由题意: f ′ k ) n ( =
*

21

即 2 – k = 0.03,k = 1.97,即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 8.假定某经济边际消费倾向 b=0.75, V=2, 亿美元, 8.假定某经济边际消费倾向 b=0.75,加速数 V=2,每年自发投资 I=900 亿美元,1994 亿美元, 亿美元, 年国民收入水平为 6000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 400 亿美元,求 1995 年和 1996 年的总投资 和国民收入水平。 和国民收入水平。 解:根据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 Yt=Ct+It+Gt Ct=βYt-1,0<β<1 It=v(Ct-Ct--1),v>0 由题意及已知条件,1993年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Y93 = Y94-⊿Y94 = 6000–400 = 5600亿美元 则,C94 = b×Y93 = 0.75×5600 = 4200亿美元 C95 = b×Y94 = 0.75×6000 = 4500亿美元 根据加速原理,1995年的行政投资为: Ii95 = V×(C95-C94)= 2×(4500-4200)= 600亿美元 则,1995年的总投资为: I95 = Id+Ii95 = 900 + 600 = 1500亿美元 1995年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Y95 = C95 + I95 = 4500 + 1500 = 6000亿美元 同理,C96 = b×Y95 = 0.75×6000 = 4500亿美元 ⊿C96 = C96-C95=0 则,Ii96 = V×⊿C96 = 0 I96 = Id = 900亿美元 Y96 = C96+I96 = 4500+900 = 5400 亿美元 %,劳动增长率为 0.7%, 3.1%, 9.已知资本增长率为 2%,劳动增长率为 0.7%,产出或收入增长率为 3.1%,资本产出 =0.25, =0.75,在以上假定条件下, 占国民收入份额 α=0.25,劳动产出占国民收入份额 β=0.75,在以上假定条件下,技术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少?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少? 解:由题意, 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 α=0.25,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 β=0.75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者两种要素的增加取得的综合增长率为: α×gk+β×gl=0.25×2%+0.75×0.7%=0.5%+0.525%=1.025% 而实际的产出增长率已知为 3.1%, 两者的差额即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得的增长率, 即因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生产率,而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 为 2.075%。 10.设一个国家的总量生产函数是: 10.设一个国家的总量生产函数是:y=(k)1/2 ,其中 y 和 k 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
22

本。 1)如果储蓄率为 28%,人口增长率为 1%,技术进步速率 2%,折旧率为 4%,该稳定状 (1 ( 28%, 1%, 2%, 4%, 态的产出是多少?(2 如果储蓄率下降到 10%, 4%,其他不变, 态的产出是多少?(2)如果储蓄率下降到 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 4%,其他不变,那么 ?( 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1)经济稳态的条件是 sy =(n +g+δ)k 解: 0.28(k)1/2=(0.01+0.02+0.04)k 得:k=16,y=4 (2)0.1(k)1/2=(0.04+0.02+0.04)k 得:k=1,y=1

23

国际经济与全球化: 第 7 章 国际经济与全球化:习题答案
1.请简述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基本特点。 1.请简述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基本特点。 请简述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基本特点 答:马克思认为,国际分工不是由各个国家的自然禀赋所决定,而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 利润需求所决定。产业革命之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扩张其势力 范围,从而建立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经 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萌芽。从地理大发现到产业革命的开始,是国际分工和世界 市场产生的萌芽阶段。 世界市场出现和国际贸易迅速扩大,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作坊式手工 业生产向工场式手工业生产的过渡, 从而促进了在工场手工业生产基础上国际分工的产生和 发展。 (2)国际分工形成和世界市场建立。这一阶段是从产业革命开始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时期的结束。大机器工业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化生产。大机器工业,加剧了工农业市 场的不平衡。大机器工业把销售工业品和输出原料及食品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个国家, 都卷入到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之中,从而为国际分工形成和世界市场建立创造了必要条件。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统一市场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一系列新兴工业部 门开始出现, 使世界工农业生产迅速增长, 形成了与工业国各工业部门相互补充的产业结构, 在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 进而形成了一个把世界各国联系在一 起的世界统一市场。 (4)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市场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 际贸易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 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生产力, 特别是科技革命的发展, 这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 素。 2.请简述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2.请简述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产业内 请简述绝对成本理论 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1)绝对成本理论:斯密认为无论是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都可以使一 答: 个国家生产某种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2)比较成本理论:李 嘉图认为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的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确定自己 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安排生产和进行贸易,使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消耗,得到 比分工前所能得到的更多产品。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与俄林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国家 出口的应该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这个国家最丰富生产要素的商品, 进口的应该是那
24

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这个国家最缺乏生产要素的商品。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由保 罗·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促使各国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并使各国获益。国际 贸易创造出一个比任何一个国内市场都要大的一体化市场, 向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和品种繁 多的商品。 (5)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理论在 20 世纪 60 年代 由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提出。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一种国际贸易新 是 理论,它解释了同业产业部门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和规模。我们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同一产 业内的产品进出口活动, 具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 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 口的现象。 产业内贸易的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同质产品的 产业内贸易可分为:产品可以完全替代、生产区位不同和制造时间不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 贸易可分为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 (即质量差异和同质异形) 产业内贸易在当代国际 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并具有重要地位。 3.什么是汇率?请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并说明汇率的波动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3.什么是汇率?请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并说明汇率的波动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什么是汇率 (1)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 答: 的比率,也称外汇牌价。 (2)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价格水平变化就会导致汇率变动,即两个 国家间汇率变动取决于两国间价格水平变化。 如果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率高, 其货币实际购买 力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货币来说就下降了,那么该国的货币就会贬值;相应地,另一国货币就 会升值。经验研究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短期或是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实际汇率和购买 力平价汇率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对实体经济有较大影响。 但这一理论给出了货币间兑换的实 质, 即购买力比较。 因此, 购买力平价理论更多的是作为解释汇率长期变化趋势的一种理论。 4.什么是国际收支?请简述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意义, 4.什么是国际收支?请简述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意义,并说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 什么是国际收支 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答: (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 民与其他国家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意义: 首先如果一国经常项目顺差, 则意味着该国对外投资净额是正的 (即该国是其它国家的净贷 款供给国或投资国) ;该国的储蓄大于国内投资;该国的产出(收入)高于其对商品和劳务 的支出(即吸收) 。相反,若一国经常项目存在逆差,则意味着该国是净对外借款国、该国 国内储蓄少于投资、支出超过产出(或收入) 。其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总差额顺差,就意味 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增加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减少; 相反, 如果一国总差 额逆差,就意味着该国官方储备 资产减少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增加。官 方储备是一国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的组成部分, 它的变化会对许多宏观经济变量, 如货币供 给量、汇率、利 率、私人金融资本的流动、国内资本形成、国内生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进 出口等产生重要影响, 因而国际收支总差额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含义。 国际收支 总差额可以看作是与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它是一国货币供给的自动调节机制。 而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国际收支总差额又会进一步对其它的宏观经济 变量如汇率、利
25

率、私人资本的流动、国内投资、生产以及进出口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3)略。 5.请说明国际收支曲线( 曲线)的推导过程。 5.请说明国际收支曲线(即 BP 曲线)的推导过程。 请说明国际收支曲线 答: 请参考教材 P.285-286 6.假设美元与人民币元的汇率为 元人民币。试求: 6.假设美元与人民币元的汇率为 1 美元兑换 6.82 元人民币。试求: (1)用美元表示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用美元表示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万人民币的一台汽车的美元价格是多少? (2)售价为 13.64 万人民币的一台汽车的美元价格是多少? (3)售价为 400 美元的笔记本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美元的笔记本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1)1÷6.82=0.1466,即 1 元近似等于 0.1466 美元; 解: ( (2)13.64÷6.82=2(万美元) (3)400×6.82=2728(元) 7.设一个经济如下属关系描述所示: 7.设一个经济如下属关系描述所示: 设一个经济如下属关系描述所示 Y=C+I+G+NX,Y=5000,G=1000,T=1000,C=250+0.75(Y-T),I=1000-50r,NX=500-500e, Y=C+I+G+NX,Y=5000,G=1000,T=1000,C=250+0.75(Y-T),I=1000-50r,NX=500-500e, r=r*=5%。 r=r*=5%。 (1)求该经济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及其均衡汇率。 (1)求该经济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及其均衡汇率。 求该经济的储蓄 (2)若 G 增加到 1250 时,请求出新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及其均衡汇率。 (2)若 请求出新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及其均衡汇率。 (1)由题意,消费 C=250+0.75(5000-1000)=3250 解: 储蓄 S=Y-C=5000-3250=1750 ;投资 I=1000-50×5=750 所以 e=1

由均衡汇率可得 5000=3250+750+1000+500-500e 贸易余额 NX=500-500×1=0

(2)由消费 C=3250 ; 储蓄 S=1750; 投资 I=750 代入 5000=3250+750+1250+500-500e 得 e=1.5 所以 贸易余额 NX=500-500×1.5=-250 8.请简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并说明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 8.请简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并说明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 请简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答: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1)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就经济问题进行 协商和合作的场所。 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经济交往中建立联系的一种纽带, 是现代国家以及 其他经济活动主体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一种经常形式。(2)国际经济组织是制定调整国 际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机构。(3)国际经济组织提供了解 决国际经济争端的途径。 国际经济交往加深的一个必然后果是与经济交往相关的矛盾和纠纷 的增加。 国际经济组织为争端当事方提供了一个交流渠道, 使争端尽可能通过协商友好解决。 (4) 国际经济组织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支持机制。 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主要体现在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和政策架构。

26

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请参考教材 P.300 9.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9.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 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即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科技等活动的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 的最佳配合置。其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 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 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 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 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把 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 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 所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将更加严峻。 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经济秩序, 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全球化为 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有利于吸引外资和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 有利于引 入先进技术和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有 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和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因素 和风险。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 大压力,而且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严重挑战。正因为如此,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 家斯蒂格利茨把全球化具有的两重性比喻为“一柄双刃的剑”。

27

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第 8 章 政府经济职能理论:习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政府失灵 ( government failure) ,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 政府失灵 ) 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 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2.委托代理理论 ( Theory of Principal—Agent) 是关于如何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 委托代理理论 ) 机制与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行动,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利 益的学说。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由于资产所有者无力管理或自己直接管理资产的 代价超过收益。它有三大基本要件:一是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代理人处于信息优势, 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二是规定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责、权、利的界限的契约关系。 三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结构。实质是要设计一种机制和合同,该合同能给代 理人提供某种动力,使代理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利 益。 3.寻租寻租( rent-seeking)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 寻租寻租( 寻租寻租 ) 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狭义的 寻租活动,亦即现代社会中最多见的非生产性追求利益行为,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 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4.“华盛顿共识 ( Washington Consensus)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于 1989 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 ) 年提出的。核心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要走私有化、自由化(包括贸易、利息、 外资进入等自由化)和稳定化(执行 IMF、世界银行的稳定化计划)的道路。 5.经济自由度指数(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是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 经济自由度指数( 经济自由度指数 ) 金会的年度报告,核心是对经济自由度指标的评价。该指数根据经济自由度 50 个指标评价 各国及地区的得分,以 100 分为满分,选取商业自由度、贸易自由度、财政自由度、政府开 支、金融自由度、投资自由度、财务自由度、产权、腐败对自由度的影响和劳工自由度 10 个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具有较多经济自由度的国家、地区与那些较少经济度的国家、地区相 比,会拥有较高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和更繁荣。 6.市场经济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简称 MES)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它表 市场经济地位( 市场经济地位 , ) 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 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以及国家政 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可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

二、简答题
1.如何根据市场失灵,对政府职能的进行合理的界定? .如何根据市场失灵,对政府职能的进行合理的界定? 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般经济职能是指任何国家及在任何性质的现代市场
28

经济体制下,政府都应该具有的基本职能,是政府职能的最低界限。由于市场天生存在着收 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外部负效应问题、 市场垄断、 失业、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市场失灵问题。 政府不仅承担着公共产品的生产职能, 还要承担一些微观的经济管理职能, 实现对经济的间 接调控。从理论上对政府经济职能可以做出如下界定:宏观调控:经济总量非均衡的制度 从理论上对政府经济职能可以做出如下界定: 从理论上对政府经济职能可以做出如下界定 安排。 主要就是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等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 的运行,以保持市场经济在其微观运行效率基础上一系列宏观目标(如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实现。微观规制.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以调控 微观市场失灵机制,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运行的较高效率。 具体来说,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主要包括: 具体来说, 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主要包括: (1)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通过政府经济 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现 代社会, 资源配置是政府经济职能在微观领域的实现方式, 为了消除市场失灵所造成的资源 配置的效率损失,政府必须进行必要地干预。一是提供公共品,消除公共物品消费中的“免 费搭车”现象;二是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鼓励投资那些具有资本投入大、周转慢、获利少为 特点的基础产业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政府收入分配职能。它是政府通过各种政 策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以及各社 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实现再分配的主要手段有:对 高收入者征税和对低收入者低税或者补贴的办法,对低收入家庭及个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 务;对主要奢侈品进行课以重税,对日用品进行轻税或者给予补贴相结合的方法;完善社会 福利制度,增加低收入者实际收入增加;建立统一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 间和地区之间资本与人口的合理流动。 (3)稳定经济和发展经济的职能。政府应该在宏观层 面上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去影响和调节社会总供求, 使经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恢复到均衡状 态。一是政府要稳定宏观产业的发展。二是对供电、供水、通信、交通等公共部门自然垄断 行业进行政府引导。 (4)有效克服外部性。政府运用强制力校正负外部性中的生产者与消费 者只考虑个人成本或个人收益, 却不顾及社会成本或社会收益的短视行为。 通过干预, 使“经 济人”在做出决策时考虑到外在的成本或收益,使外部性内部化。 (5)微观市场的管制。要 综合利用市场竞争的手段与政府宏观干预的市场失灵的微观市场经济行为。 (6) 针对经济波 动以及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政府要通过采取诸多积极措施干预宏观经济, 使宏观经济最终 平稳发展,努力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2.如何认识不同时间阶段的经济自由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的争鸣? 如何认识不同时间阶段的经济自由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的争鸣? 如何认识不同时间阶段的经济自由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的争鸣 答:经济自由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的本质就是宏观经济学“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 就是要使政府职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达到职能“归位”。然而,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这条理论主线在很多国家至今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特别是在市场 经济发育机制不完善的国家与地区。 (1)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础与发展经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具体来看:首先,经济自 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础与发展经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首先, 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础与发展经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首先

29

由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以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为基石。经济自由主义被认为是一 由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以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的理论为基石。 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的理论为基石 种提倡自由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的思想主张和政策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经济自由 主义的鼻祖, 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 《国富论》 而后人把这一思想概括为“看 , 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一直被解释为市场力量,其核心是自由价格的作用调节着受自我 利益驱动的经济活动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的行为, 最后能够或无意中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和经济增长。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背后是他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哲学观。只要有 自由选择的竞争, 价格作为手段就可以保证充分使用经济中的所有资源, 这样是不需要政府 作用的,支持着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其次,经济自由主义的工具性发展:新古典的完全 其次,经济自由主义的工具性发展: 其次 竞争市场和边际分析。 竞争市场和边际分析。 古典主义用边际分析方法把市场经济变成了可以达到一般均衡的市场 模型。 市场可以自动地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可以 指引不同产品的相对生产数量和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最适度分配, 同时自由市场经济可以达 到分配的公平性。 建立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基础上的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学的核心。 马 歇尔以英国古典经济学中生产费用论为基础, 吸收边际分析和心理概念, 论述价格的供给一 方; 又以边际效用学派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 对其进行修改, 论述价格的需求一方, 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从而建立起均衡价格论,并提出了“弹性” 理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概念。马歇尔还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论述了工资、利息、利 润、地租,它们分别是劳动、资本、企业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竞争市场中 配置资源的机制, 它用供求理论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市场可以自己达到均衡。 马歇尔的经济 学从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来总体上看是经济自由主义, 但也马歇尔提出了 “外部经济”的概念, 这一思想被他的学生庇古重新论证后对政府干预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庇古的 《福利经济 学》 他要说明的是资本主义现行的运行体系并不是一个几乎不需要政府行为的经济体系。 中, 庇古说他的任务是“进一步弄清楚现在和将来政府控制经济力量的能力以提高经济福利,并 以此提高全体人民整体福利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当然,庇古提倡的政府干预只是医治“外部 效应和市场失灵”,还限于税收、补贴、罚款等来使社会边际成本和收益与私人边际成本和 收益相等,还没有介入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层面。马歇尔、庇古等人的均衡价格理论整体上是 建立竞争市场均衡及其效率模型的自由主义经济学。 (2)政府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主要有: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延续在 1930 年代遇到了一 政府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主要有: 政府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主要有 个大的阻碍,这就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20 世纪 30 年代到 60 年代 凯恩斯经济学和政府干预理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适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1929-1933 那场由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性灾难引发了人们对自由放任经济和自由主义哲学观的重新审 视,在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上,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似乎在这里也成为一个分水岭。1930 年 代空前的经济萧条为凯恩斯经济学登上的历史舞台提供了机遇, 凯恩斯以就业不足均衡来反 对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者奉为圭臬的完全竞争条件下充分就业均衡的理论, 提出国家干预主 义学说以及与此相匹配的一整套财政和货币政策, 长期以来成为欧美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30

的重要参照, 并在事实上使得欧美国家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并带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 个黄金时代。 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 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 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 国家 干预主义最初集中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重商主义,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革命的意义在于, 它对古典学派以来奉为神明的完全竞争、 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提出 了挑战。1930 年代以前,整个经济学界几乎一直信奉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任何超出“保护 性国家”职能范围以外的政府干预措施都认为是多余的,以至于任何偏离国家干预主义的自 由言论和观点都将遭到学术攻击。19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以后,那些长期恪守“自由 放任”的经济学界开始怀疑市场调节的有效性,凯恩斯的理论使人们放弃了“市场万能”的信 条而接受了国家干预的思想, 即市场经济中国家应该是宏观经济的积极干预者和管理者, 应 在货币、财政和收入分配等诸多方面发挥校正市场失灵的作用。到 1950 年代后期,以凯恩 斯主义为核心的国家干预论完全支配了西方学术界,后来经过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等人的 发展,凯恩斯主义学说进一步发展为系统的可操作的宏观需求理论。1960 年代以后,虽然 凯恩斯主义颇受争议,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一种强大的影响国家决策的经济思想。 3.你认为应该如何尽可能的克服 政府失灵”、提高政府供应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 你认为应该如何尽可能的克服“政府失灵 、提高政府供应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 你认为应该如何尽可能的克服 政府失灵 答: (1)改革思路方面:针对“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两条思路:其一是市场 化改革;其二,宪法制度改革。所谓市场化改革是试图通过把经济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政 治市场来提高后者的运行效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明晰和界 定公共物品的产权;第二,在公共部门之间引入竞争机制,重构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按照 市场经济原则来组织公共物品的生产;第三,重新设计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机制,使投票人 尽可能真实地显示其偏好。 所谓宪政改革, 是试图通过建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宪法规则, 来对政府权力施加宪法约束, 通过改革决策规则来改善政府治理。 立宪改革为政策制定提出 一系列所需的规则和程序,从而使政策方案更合理,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 (2)改革操作方面: (1)通过宪政改革而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规则约束。 (2)通过在政府 部门引入竞争机制而提高工作效率。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借此提高行政效率,应适当允 许私人生产者进入公共物品领域,使其能直接提供公共物品,与政府展开竞争。 (3)改革政 府行政管理体制,克服政府的自我扩张。首先要改革赋税制度和约束政府权力。政府活动依 赖于赋税,赋税制度对于约束政府的“自我扩张”具有关键作用。其次,在政府部门内部建立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激励机制。让部门最高负责人占用本部门资金的节余,这部分节余与 政府管理人员的薪酬挂钩,从而激励政府管理人员。 (4)在市场经济中引入第三方。社会组 织既可以沟通政府与分散的个人及企业的关系, 又有利于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 提高政府工 作效率。而第三部门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来克服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所留下的 空白。

31

(3)政府财政资金绩效的提高方面。政府财政收支活动的典型特点是“花别人的钱,为别 人办事”,如何尽可能地发挥出政府花钱的财政效益,是纳税人和政府部门必须思考的重大 问题。这就要要构建预算资金科学审批、绩效合理评价的机制;从重“过程”的“投入”预算向 重“结果”的绩效预算的转变;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上,要树立政府公共受托责任 的理念;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实现过程中,树立效率导向的理念。总之,既要提高包括政府 部门行政效率与管理能力, 又要保证政府各个部门的管理的质量, 尽可能避免政府失灵的负 效应。 4. 2007 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成因是什么 ? 这对 华盛顿共识 产生了什么 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成因是什么? 这对“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产生了什么 样的影响 ?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财政、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财政 、 货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中国应该以此为 契机 , 如何更好的调整自身的外贸政策? 如何更好的调整自身的外贸政策 ? 2007 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成因是什么 ? 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成因是什么? 答:(1)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本质是由信用风险引发的。在当代经济运行机制中, 信用关系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信用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即便在经济正常的情况下,信用也经 常会发生动荡。 美国经济发展并没有充分考虑全球依赖于信用关系的经济动荡影响, 并在着 手防范化解金融外汇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维护金融稳定、 完善汇率机制改革的方面发挥重 要作用,最终使加强国际社会的协调失去了作用,信用风险最终如同“多米诺骨牌”式效应, 酿成了各国经济危机。 (2)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美国经济最大特点是虚 拟经济,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指出抽象劳动是价值 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必须 依附于实体经济。从 1980 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大量实体制造业 转移到国外,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同时,以私有化、市场化 和自由化为目标的。美国的消费型经济加重了美国经济危机。美国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过高, 储蓄过少直接导致美国的可用资本相对不足,美国经济发展的后劲相对不足。 (3)金融衍生产品的极度膨胀导致美国金融服务业产值畸形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极度 膨胀掏空了美国的实体经济, 最终使得美国虚拟经济泡沫也破灭了。 华尔街的贪婪以及金融 工具的过度使用助推了金融危机。二战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渐放松,这些管制包括 一些合理的、必需的管制,在资本贪婪的逐利性作用下,大量的资本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在 现代金融工具的包装下,大肆进入资本市场,吹大了美国经济的泡沫。1999 年,美国政府 以“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开辟了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进入新世纪,美国原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 产力飞跃, 但由于美国本土缺少实体制造经济, 所以信息科学技术并没有与生产劳动紧密结 合,而成了虚拟资本投机的工具。在金融杠杆作用下不断投机,随即制造了房地产泡沫。由

32

于金融管制的放松, 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开始不断泛滥, 华尔街的精英们甚至发明 出了次贷担保债务凭证(CDO)市场的平方、立方、N 次方等新产品。 (4)高度市场化的金融系统相互衔接产生了特殊的风险传导路径, 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全 球金融风暴的历程。在这次危机中,低利率环境下的快速信贷扩张,加上独特的利率结构设 。 计使得次贷市场在房价下跌和持续加息后出现偿付危机。 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 速发展, 加大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与冲击力, 而金融市场国际一 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 又加快了金融动荡从一国向另一国传递的速度。 在信贷市场发生流动 性紧缩的情况下, 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 金融创新工具被过度滥用, 以及市场约束机制的失灵为此次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美国低 利率的环境以及对房地产价格的刺激, 都依赖于房价不断上涨和利率维持在低水平的特定环 境。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容易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银行坏账。而美联储基准利率的连续 上涨,更增加了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负担,导致不还能偿银行贷款的人逐步增多,部分房屋贷 款开始转换成银行坏账。伴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步降温,这一风险继续扩大,产生了大 量的房贷违约和银行坏账,最终引发了此次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 对 “华盛顿共识 产生的影响 : 华盛顿共识”产生的影响 华盛顿共识 答: (1)“华盛顿共识”在全世界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由于美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发展中 国家,美国经济出现了危机,势必使得“华盛顿共识”在全世界的推行受到很多国家的怀疑与 否定。(2)“华盛顿共识”可能面临着一次“质”的修正。实践证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对经济 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华盛顿共识”一些不和实际,特别是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理 论内容面临着修正与改善,这同时有利于对“华盛顿共识”的认识的深化。(3)世界经济发展 模式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华盛顿共识”在全世界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理论性受到一定程 度的质疑。近年来,“北京共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所青睐。世界发展模式必然面临着 一定程度的变革。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财政 、 货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答:对中国经济经济的运行模式、发展思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金融市场、金融工 具的成长发育还不成熟,更应该提高警惕。 金融政策与金融制度建设方面:首先,金融机构必须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作为经营 风险的金融机构, 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 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使处在 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盲目乐观, 必然蕴藏着金融风险, 不利于经济主体自身的稳健 经营和持续发展。 其次,既要加强金融创新又要完善金融监管。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审慎 监管的关系,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和手段,不仅要发展业务,还要防范、化解和转移金融风险 和危机。中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第三,构建抵御国际 游资冲击的一道重要“防火墙”。随着金融开放不断深入,国际热钱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十分巨

33

大,构建强大的安全的金融体系有利于抵御各种金融风暴。 第四,审慎的确定有张有弛的 信贷条件。首先,加强对风险的计量和评级,形成良好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完善信用评级体 系。要制定和实施规范的贷款操作程序,明确贷款调查、审查、发放、贷后管理以至清收措 施等一整套的标准化操作; 其次, 要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积极主动识别风险、 承担风险、 管理风险、化解风险,尤其是加大对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控能力。还应从内 部控制体系建设开始,构建风险管理基础平台,严格信贷标准,把好项目源头关口;加强贷 后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建设方面: 实施更加积极地财政政策, 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资本的投 向,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实施结构性减税、扩大政府财政补贴的数额与力度,加大对经济 欠发达地区、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构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阳光财政制度。出台 一揽子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以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保发展”宏观经济 发展目标。加大投资投资计划;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等待举措。 中国应该以此为契机, 如何更好的调整自身的外贸政策 ? (请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中国应该以此为契机 , 5.如何认识各国 经济自由指数得分的高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 如何认识各国经济自由指数得分的高低 如何认识各国 经济自由指数得分的高低? 地位对中国的金融领域、外贸进出口的意义是什么? 地位对中国的金融领域、外贸进出口的意义是什么? 义是什么 答:首先,要看到经济自由度指数具有一定科学性、权威性、客观性。作为全球权威的 经济自由度评价指标, 经济自由度指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得分地区商业自由度、 贸易自 由度、财政自由度、政府开支、金融自由度、投资自由度、财务自由度、产权、腐败对自由 度的影响和劳工自由度等 10 个指标的整体情况。因为,一般来言,具有较多经济自由度的 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经济发展的后劲更足,经济也更加繁荣。自由度与繁荣之间 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 其次, 我们要看到经济自由度指数具有一定局限性与诸多不足。 经济自由度指数是人为 设计的指标,在 10 大指标的选取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主观性,这就必然使一些经济发展 自由、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与地区也可能会出现得分不理想的状况,反之亦然。所以,我们 不应该迷信经济自由度指数,要看到这个指数的不足,不应片面理解。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的 发育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身内在机制的完善与健全、靠不断健全的产权制度来维系。 至今,美国、欧盟、日本等大国仍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有利于市场经济国家的贸易的平衡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与资金的 合理、有序流动;有利于平衡各国外贸进出口的国际收支平衡,并能增强相互之间外贸政策 的透明度,支持进出口企业应对国际环境恶化挑战;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金融、贸易领域的 改革。当然,美国、欧盟、日本等大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 会我国外贸发展、金融领域改革受到外在冲击,增加我国相关领域改革的难度,我国外贸、 金融发展政策需要更多的考虑到外在合约的影响与束缚等等。

34

宏观经济政策: 第 9 章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6、B 7、D 8、A 9、C 10、C

11、A 12、C 13、A 14、D

二、名词解释
宏观调控: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性财政政策 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 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过增税、 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 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 公开市场业务 量的活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松”政策,其配 合的结果能够比较迅速地激发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 即“双 紧”政策,会有效地制止需求增长过猛和通货膨胀,抑制经济增长过热势头,但可能带来经 济的滑坡,失业增加。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可以在保持经济一定增长的同时 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这种政策的长期实行,会造成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对汇率和国际 收支平衡产生不良影响。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搭配。这种配合能改善资源配置,并 有助于资金积累。但如果松紧掌握不好,货币政策过松,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对减少私人支出,尤其是减少私人投资支出的影响。 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 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3. 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4. IS 和 LM 曲线斜率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在 LM 曲线形状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 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当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 大
35

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特点的区别:财政政策是国家在财政收入、分配、支出作 的规划,以确定国家对各方面的侧重点、扶持度,确定税收政策、债券发行、等等。货币政 策是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汇率、货币发行、利率、平衡等等的策略和实施规则。其次是采用的 政策手段不同。 财政政策主要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对经济进行调节。 货币政策主要运用存款 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进行经济调节;前者带有很多行政色彩,后者具 有市场色彩;前者适合进行结构调节,或者适合总量调节。经济危机发生时,宜采取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四、论述题
1. 答: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第二,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第三,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2. 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二者主要是通 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既各有侧重,又紧密 联系, 必须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 答:货币政策效应及其局限性:货币政策对通货紧缩效果不明显。其局限性:在通 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 但在经济衰退时期, 实行扩张的货币政 策效果就不明显。 4. 答: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减税由于涉及到税法和税收 制度的改变,所以不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手段。财政支出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增加支出可以 增加总需求。但增加财政支出需要考虑资金的来源问题,解决途径是向中央银行借款,其次 是发国债。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与扩大,以 此来缓解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主要政策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在贴现率,央行 在证券市场上购入证券。

五、计算题
1. 解: 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g=1/[1—β 1-t) ( ]=1/[1-0.8 1-0.25) ( ]=2.5 当政府支出减少 200 亿美元时, 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Y=Kg·△G=2.5× (-200) =-500 ?爜 ;刅 △T=t·△Y=0.25×(-500)=-125 齕漷+詖焇 g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T-△G=-125-(-200)=75 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 出 200 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 75 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 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36

2. 解:在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不会引致私人投资的挤出,此时在 支出乘数的作用下,均衡收入增加量为: △ Y=Kc*△C=1/(1-b)*△G=1/(1-0.5)*10=20 随着收入的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为保持原来的利率水平不变,则需增加货币供给 量,且货币供给增加量必须等于货币交易需求增加量,故应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为: △M=△△L=K*△Y=0.5*20=10.

3.解: 解 (1)由三部门的均衡产出 y=C+I+G 令由题意知: C=90+0.8YD

YD=y-T-Tr G=50 Tr=0

(投资)I=140-500i(i 为利率) T=50

可知:y= 90+0.8YD+140-500i +G=90+0.8(y-50)+140-500i+50 从而导出 IS 方程:y=1200-2500i 由 M=L L=0.2Y M=200 可知:200=0.2Y 所以可导出 LM 方程:y=1000

联立 IS 方程和 LM 方程:1200-2500i=1000 可得:均衡收入 y=1000 利率 i=0.08 把 i=0.08 带入投资函数 I=140-500i 可得:投资 I=100 所以均衡收入为 1000,利率为 0.08,投资为 100 (2)由政府支出增加 20,可知 G=70 同(1)的推导方法 可得 y=1000,i=0.12,I=80 所以收入不变,利率变大,投资变少。

37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描述:习题答案 第 10 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描述:习题答案
1.陈述中国自 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经济发展成就。 1.陈述中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经济发展成就。 答: 中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经济发展成就主要包含了以下一些基本的事实: (1)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3)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4)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化; (5)国际经济地位逐步提升。 2.阐述 1978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2.阐述 1978-2009 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答: 国内外的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1978-2009 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对 作出了多方面的解释,包括:二元结构转换、制度变迁、要素投入、技术进步等几方面。其 中二元结构转换具体表现为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一个改造传统农业和乡村的过程, 一 个二元经济转换为一元经济的过程, 一个从非平衡增长到平衡增长的过程。 制度变迁则突出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权制度变迁。 (2)农产品流通制度变迁。 (3)就业制度变迁。 (4)金融制度变迁。 (5)财政制度变迁。 (6)价格制度变迁。要素投入特点一是由于劳动 参与率的提高,实际劳动投入增长迅速,二是由于资本深化和资本广化,资本积累率较高, 投资增长迅速。 3.思考未来中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3.思考未来中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思考未来中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答:要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必须重视解决以下问题: (1)促进二元结构转换; (2)积极进行制度创新; (3)追求技术创新,提高要素投入效率; (4)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38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 中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645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