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5

发布时间:2017-10-13 所属栏目:宏观经济学答案

一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5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d,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 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1.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都不变. 12.当(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

13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4.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15.经济波动的周期四个阶段依次为( )。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都对。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1.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 2.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

3.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 4.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 5.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

6.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 7.自然失业率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

8.当实际GDP小于充分就业的GDP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就小于实际预算盈余。( ) 9.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 ) 10.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余额;(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2.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GDP: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1分)所生产产品和劳务价值总计。(2分)

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有

得支出。(3分)

3.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1分)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

积累的“黄金律水平”(2分)。

4.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资产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3分)

5.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3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共3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共20分)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余额;(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

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分)

(2) 从GDP=c+i+g+nx,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5_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2分)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经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的余额,则有BS=T-g,

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2分)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

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2分)

(5)个人储蓄:S= YD-C=3310-3000=310亿美元 (2分)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

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先求IS曲线,联立:y=c+I ①

C=a+by ②

I=e-dr ③

得,y=a+by+e-dr,此时IS曲线为:r=(a+e)/d—(1-b)y/d (3分)

于是由题意c=100+0.8y,i=150-6r,可得IS曲线为:

y=1250-30r

再求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50,货币需求L=0.2y-4r,故均衡时得:

150=0.2y-4r (2分)

(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相交于一点,该点上的收入和利率可同过求解IS和

LM方程得到,即:

y=1250-30r ① (2分)

y=750+20r ② (2分)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 (1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

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的概念。(2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

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与之联系的是国民的概念。(2分)例如,一个在美国工作

的中国人,他获得的收入应计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GNP=GDP+(本国居民从海外获得的是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1分)

2.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

答:一般说来,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得极

为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极大地加快。(2分)人们手中的货币就好像烫手的山芋必须越快越好地把它使

用出去,否则很快会贬值。人们坐公交车所省的钱,也许远远比因坐公共汽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

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而坐出租车虽然多费钱,但可以少受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2

分)这样,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费时坐公交车。(1分)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而影响

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分)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

货币政策一经实施,给必然涉及货币政策如何发生作用,如何有效地控制正确的方向,以及能否有效地

影响到实际经济生活社会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因此,货币政策所包括的内容实际上有五各方

面,即:(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4)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5)

货币政策的效果。 (3分)

运用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

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1分)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

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1分)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

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2分)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

信贷活动。 (2分)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

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2分)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

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1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

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1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边际消费倾向 2.预防性动机 3.

4.总需求 5.周期性失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

C. 政府税收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 当GDP大于GN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净出口是指( )。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4.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是(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型失业; D.周期性失业.

5.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6.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两者之和( )。

A.大于1 B.小于1 C.永远等于1 D.永远不等于1

7.货币供给的增加( )。

A.将使LM曲线向左上移动 B.将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

C.将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 D.将使IS曲线向左下移动

8.自发投资支出增加30亿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30亿元 B.左移3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9.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 )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10.下列( )的情况不会增加预算赤字。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11.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提高贴现率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率 D.中央银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

12.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13.总需求曲线是( )。

A.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

C.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D.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条曲线,但也可能是一条垂直线

14.可持续发展指( )的经济增长。

A.没有过度的技术进步 B.没有过度的人口增长

C.没有过度的资本投资 D.没有过度的使用自然资源.

15.根据新古典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 )。

A.提高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B.降低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C.对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没有影响

D.如果δ<n则如B所述,如果δ>n则如A所述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1.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

2.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

3.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

4.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

5.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的。( )

6.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无数个。( )

7.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9.通货膨胀的对债权人有利。( )

10.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条件是:sy=(n +δ)k。 ( )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没

有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5_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假定经济是由四部门构成,且Y=C+I+G+NX,消费函数为C=300+0.8Yd,投资函数为

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2000 r,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t=0.25,名义货币供给为M=750,价格水平P=1,试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2.简述IS—LM模型的基本含义。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联系宏观经济政策其他几个目标,你认为政府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预防性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在前在国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4.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要求将选项填入表格)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没有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解答:(1)劳动力人数=就业+失业人数=1.2+0.1=1.3(亿) (4分)

(2)劳动参与率=1.3/1.9=68.4% (4分) (3)失业率=0.1/1.3=7.69% (2分)

2.假定经济是由四部门构成,且Y=C+I+G+NX,消费函数为C=300+0.8Y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2000 r,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

t=0.25,名义货币供给为M=750,价格水平P=1,试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由Y=C+I+G+NX,得:Y=300+0.8Yd+200-1500r+200+100-0.04Y-500 r

又Yd=(1-t)Y =(1-0.25)Y,则:Y=300-0.8(1-0.25)Y+200-1500 r+200+100-0.04Y-500 r 整理后,IS曲线为: Y=2000-5000r(3分)

(2)在名义货币为750和价格水平为1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为750,由L=M得:750=0.5Y+200-2000 r,即: Y=1100+4000r,即为LM曲线(3分)

(3)由IS和LM方程联立得: Y=2000-5000r;Y=1100+4000r

解方程组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1500。(4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的概念。(2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与之联系的是国民的概念。(2分)例如,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他获得的收入应计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GNP=GDP+(本国居民从海外获得的是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1分) 2.简述IS—LM模型的基本含义。

答: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IS曲线表示所有产品市场均衡的所有产出和利率的组合,LM曲线表示所有货币市场均衡的所有产出与利率的组合。(2分)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总起来的总需求或总支出,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的影响,而利率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到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 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模型。(3分)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你认为政府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答:一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主要包括5个方面:充分就业,稳定经济,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在这5个目标中,稳定经济是其他4个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3分)

(1)一国政府之所以要保证充分就业,其原因无外乎就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如果整个社会存在大量失业,社会就必然不稳定,而不稳定的社会也就必然带来不稳定的经济。人们收入水平由于长期失业的存在非常低,消费自然受到限制,而那些正在就业的人员,由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就必然在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这样做的结果将使整个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极有可能出现经济危机。

而一国经济的稳定又与该国的充分就业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经济的稳定,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或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那么一国充分就业目标也不会出现持久,所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对实现充分就业非常重要。(3分)

(2)经济稳定与价格稳定

一国另外一个重要宏观政策目标是价格稳定,价格的不稳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严重通货紧缩情况下,都将使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不稳定的经济又将激化这种危机。例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此时供不应求,导致货币的急速贬值,社会经济出现了动荡,而动荡的经济又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恶化,认为货币购买力仍然会持续下降,并进一步刺激经济过热,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3分)

(3)很明显,如果一国经济希望能够持续均衡地增长,就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没有经济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例如,如果经济处于动荡中,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会改变原本非常健康的合理预期,经济的波动也就不可避免,而波动的经济又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预期,从而导致经济进一步动荡。(3分)

(4)经济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已经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这个重要的渠道来传递经济,一国的繁荣可以通过国际收支的方式传导到另外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国际收支的方式将自己的衰退转嫁给其他国家。因此保证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减少国际收支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如果一国经济出现了不稳定,即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这种波动将会很快地反映在国家收支上。剧烈的经济增长,将会导致国际收支的严重逆差,剧烈的经济衰退,将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产生的巨大变化,必然会通过乘数的方式影响国民经济,从而放大经济的波动幅度,使国内经济的不稳定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一国政府需要努力稳定经济,使经济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将为宏观经济的调整创造重要的环境条件,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分)

二 : 72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

A.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C.消费支出增加 D.商品、劳务共给过多

4.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

A.有效需求不足 B.经济衰退 C.失业率下降 D.物价下跌

5.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最直接指标,以下属于物价指数的是( )。

A.生活费用指数 B.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C.货币购买力指数 D.实际工资指数

6.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

A.向右下倾斜 B.一水平线

C.一垂直线 D.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

7.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

A.冻结工资水平 B.增税

C.降低法定准备率 D.增加有效供给

8.通货膨胀是( )。

A.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9.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可能是(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D.投资增加

10.通货膨胀会(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产生这种通货膨胀的原因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

1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都不是

1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都不是

1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指( )。

)

A.收入普遍上升 B.收入普遍下降

C.收入结构变化 D.债权人收入上升

14.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该( )。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少税收

15.为减少经济中存在的失业,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增加失业保险金 D.增加货币供给量

16.面对通货膨胀,消费者合理的行为应该是( )。

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用掉全部储蓄以扩大消费支出

C.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工资水平上涨幅度与消费的价格指数上涨不一样时会出现( )。

A.预期的通货膨胀 B.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C.平衡的通货膨胀 D.不平衡的通货膨胀

18.为了影响价格水平,政府所采取的限制工资增长和价格上升的政策是( )。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银行政策

19.价格调整方程中,y*表示( )。

A.总需求量 B.总供给量

C.潜在的总产出量 D.以上都不对

20.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 )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三、名词解释

1.失业率 2.摩擦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周期性失业

5.潜在的GDP 6.奥肯定律 7.通货膨胀 8.通货紧缩

9.消费者价格指数 10.菲利普斯曲线

五、简答与综合分析题

1. 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长了,我也只能涨你的房租”,这属于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哪!”这又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3. 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4.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5.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 案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 √ 2. × 3. × 4. √ 5. √ 6.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B 6.D 7.C 8.A 9.C 10.C 11.B 12.A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C 20.D

三、名词解释

1.失业率:是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2.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或充分就业状态,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业。

3.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5.潜在的GDP: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GDP 水平。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奥肯定律:是指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7.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

8.通货紧缩:就是指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9.消费者价格指数:被广泛地用来度量通货膨胀,它度量的是典型化的城市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物品的价格平均上涨情况。

10.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五、简答与综合分析题

3.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下面3种通货膨胀也可能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试)

答: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三类原因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引起总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因素称为实际因素,诸如消费、投资的扩大,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另一类是所谓的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总需求在现有价格水平下扩大。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生产成本的提高一方面可体现在工资水平上升,原材料和能源等涨价;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厂商为追逐垄断利润而限制产量,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

西方学者通常用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当有区别。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是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4.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答:(1)用衰退来减低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实践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即渐进主义的与激进主义的。渐进主义政策是政府不断紧缩总需求,以较小的失业和较长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这种策略并没有对经济与自然失业率偏离太多。激进主义政策是政府通过突然性的、大规模的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以较

高的失业率和较短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激进主义政策造成了较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但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也迅速得多。

(2)收入政策。是政府从控制总供给方面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主要通过如下几个因素来控制:

工资与物价的控制。政府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

道德劝说。这种方法试图劝说企业和工人不要涨价或涨工资。

改变预期。如果人们相信政府所采取的打破通货膨胀的任何行动都是成功的,这种预期本身就有助于消灭通货膨胀。政府的政策能够成功,部分得力于人们相信它可以成功。

5.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1)对再分配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但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同样,象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最后,由于居民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部分抵消。二是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税收中拿点收入给他人。

(2)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第一种,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又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产出和就业下降。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是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两种情况只是在短期内有效,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第三种情况是: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储蓄和投资都会减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逐渐丧失,生产收缩,市场经济机制无法正常运行,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混乱。

三 : 宏观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80

宏观经济管理

一、简答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有哪些?答:1.维护产权制度;2.维护市场秩序;3.保证公共产品供给;4.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5.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2、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答:(1)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2)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3)宏观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一致;(4)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3、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使用这些手段坚持什么原则?答:(1)法律手段;(2)经济手段;(3)行政手段;(4)文化道德约束。应坚持经济手段等间接手段为主。

4、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目标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1)经济增长;(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具有一致性和矛盾性。

5、试述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答:(1)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 基本目标之间具有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6、试述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关系?答:(1)在一定情况下,四大目标之间会相互冲突、相互排斥;(2)在宏调实践中,四大目标很难同时达到最佳。

7、什么是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对周期和增长型周期?答: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绝对周期指经济总量增长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增长周期则指经济总量处于增长过程而增长速率有快有慢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8、什么是产业组织政策?答:产业组织政策指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

9、试述产业结构政策及其功能? 答:(1)产业结构政策:按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政策;(2)产业结构政策功能:顺应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了。

10、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有哪些? 答:(1)财政预算;(2)税收;(3)公债;(4)财政投资;(5)财政补贴。

11、什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何种状态时使用此政策?

答:扩张性财政政策亦称赤字财政政策,其特点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积极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

12、什么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答: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使 13、关税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及进口附加税等。

14、影响短期总供求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答:(1)信贷收支平衡;(2)财政收支平衡;(3)国际收支平衡。

15、何谓国际收支?

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引起国际资金移动而导致的国际间的资金收支行为。

16、试述进出口贸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答: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平衡发展和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具有显著影响;进出口贸易能起到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进出口贸易是积累发展资金,吸引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

17、没有政府宏观管理的纯市场调节存在哪些缺陷?

答:(1)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2)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3)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4)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信息对称;(5)不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6)实现社会供求平衡的代价大高。

18、何谓收入分配管理?

答:收入分配管理是国家通过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分配流程进行调控与组织,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经济活动。

19、影响就业的主要经济因素有哪些?答:经济规模,具有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经济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及所有制结构影响就业水平。

20、试述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答:(1)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2)实行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中长期计划管理;(3)以金融政策为中心进行短期调控。

21、试述德国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答:(1)强调自由竞争,同时强调干预与秩序;(2)以社会公正为目标对市场分配结果进行调节;(3)注重运用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调控作用。

二、辨析题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管理可有可无。

答:错。政府的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构件,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答:对。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反映,政府宏观调控只是顺应规律,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3、经济周期性波动就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现象。

答:错。除了上述绝对周期外,还有增长型周期。

4、对于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政府可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

答:对。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才能给过热经济降温,才能抑制通货膨胀。

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答:对。经济增长才能创造更多就6、充分就业就是保证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就业。

答:错。充分就业就是使失业率保持在合理的安全指标以内。

7、出口创汇越多越好。

答:错。进出口贸易及外汇应保持平衡。

8、提高宏调水平,努力使四大基本目标都实现最优。

答:错。四大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优,目标之间具有矛盾性。

9、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至少要保证二者不冲突,即保证使用效果不相互抵消。

答:对。如果相互冲突,其调控效果就会相互抵消。

10、政府可运用自身投资、消费等经济行为来强化宏观调控的效果。

答:对。政府既是调控主体又是重要市场主体,它可运用自身的市场经济行为来引导其他主体的行为,强化宏调效果。

11、物价下降、通货紧缩这种宏观经济状态好过物价飞涨、通货膨胀。

答:错。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都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外在表现,都不利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2、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导致两极分化。

答:错。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并未导致两极分化。

13、充分就业就是指把失业率降低到合理的安全边际范围内。

答:对。市场经济要保持合理的失业率,有利于劳力资源合理配置。

14、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答:对。市场分配以效率为主,政府分配以公平为主。

15、宏观管理决策受到信息的约束。 答:对。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出现经济周期。

答:错。经济体制不同并不改变经济运行的周期性。

17、适当的安全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提升就业水平。

答:对。适当的安全的通货膨胀下,创造的就业机会多。

18、通货紧缩的态势下,要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

答:错。通货紧缩的态势下,要采用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19、外汇是宝贵资源,储备越多越好。

答:错。外汇储备要保持合理水平,满足进出口平衡所需即可。

20、宏观经济管理没有世界通行有效的统一模式。

答:对。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要反映各国具体国情、体制及文化的不同。

21、再分配就是在直接并入生产过程的主体之间的分配

答:错。再分配就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的二次分配。

三、论述题 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答: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即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形式。

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1)资源配置市场化;(2)经济主体独立化;(3)市场体系完善化;(4)交易过程规范化;(5)宏观调控间接化;(6)保障制度社会化;(7 )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交流开放化。

宏观调控是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市场调控本身具有6个局限性:(1)竞争导致垄断;(2)不能平衡外部效应;(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4)交易信息不对称;(5)不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6)实现供求平衡代价太大。

政府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本身运行所必备的构件,其主要目标有四项(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增长;(2)稳定通货;(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政府宏观调控的看法。(1)对宏观经济走势要预判准确,确保调控方向正确;(2)调控力度适宜,确保调控目标到位;(3)调控政策及使用工具要协调,以经济手段为主;(4)要适时评估调控效果,及时修正。四点中举例说明一点既可

2、今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同比增长5.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稳定物价。

答:1、对当前物价形势的判断: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一直在上涨,今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同比增长5.4%,己越过国际公认的0.5%的警戒线,出现轻度的通货膨胀,而且这种轻度的通货膨胀还会持续一段时期。

2、现阶段通胀成因分析:现阶段通胀成因是多因素造成的(1)国际流动性泛滥,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国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2)我国为刺激经济,发行过量货币,加之连续外贸顺差及热钱的流入,也造成流动性过剩,票子发毛。(3)以劳动力要素为主的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推升了物价。(4)需求膨胀,尤其是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投资性需求膨胀带动物价上涨。(5)炒家屯货居奇的投机行为助推了物价。

3、联系实际如何稳定:(1)政策转型,由原来的双扩张政策转向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稳键的财政政策,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收回过剩的流动性,用稳键的财政政策有保有压调结构。(2)适度升值人民币,增加进口、减少出口,降低输入性通胀的影响。(3)增加有效供给,抑制过旺的投资性需求,如商品房限购。(4)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尤其是对垄断行业的价格听证管理,打击惩罚串通涨价、屯货居奇这些投机行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基尼系数高达0.47,谈谈如何有效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答:1、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事实认定:(1)我国09年基尼系数越过0.47,超出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收入差距偏大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2)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及行业差距都呈扩大趋势而且还没有出现不再扩大的迹象。

2.对现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程度及性质判断:(1)我国收入差距扩大还是在可控范围内,并未出现两极分化;(2)收入差距扩大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必然会出一种正常现象,根据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当国民收入上升到一个临界值,收入差距就会快速缩小;(3)我国收入差距扩大是在全体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出现的收入增长相对快与慢的差距,而不是绝对收入增长与减少的差距。

3.如何有效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1)建立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2)制定和强化收入调节政策;(3)健全社会保障政策;(4)加强个人收入管理的法制化。

4、现阶段我国就业一方面出现招工难,另一方面又出现大学生就业难,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化解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答:1、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判断:(1)现阶段我国步入金融危机过后的强劲的经济复苏与高涨时期,整体上就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2)招工难最早从沿海出现逐步向内陆推进,主要是缺蓝领熟练工和技工;(3)大学生就业难也是现在就业市场的一个事实,而且与招工难同时并存,形成现阶段所特有结构性矛盾。(4)但长期看,充分就业始终会是我国政府要面对的民生难题。

2、出现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的原因:(1)内陆在金融危机过后快速发展,创造出很多就业岗位,内陆打工者不出省就可找到工作,加剧了沿海地区招工难;(2)我国人口就业已出现刘易斯拐点,从农村流入城市就业的人口增速快速下降,加剧了招工难;(3)适龄劳动力进入大学及各类成人学校学习,后向延缓了就业时间,减少蓝领熟练工及技工的供给;(4)大学连续很多年扩招,增加了大学生的供给,而同时培养的质量没有同步提升,专业老套适应不了就业市场的用工需求;(5)大学生就业观念仍未转变,加剧了其找工作难。

3、如何化解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1)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换档升级,逐步向内陆转移或淘汰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力,发展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2)调动各方积极性,根据市场需要加大对职业、技工培训的投入,培训大批熟练产业蓝领和技工;(3)对大学扩招进行反思,由重数量规摸扩招办学转向重质量及满足市场需求的办学,压缩部分没有市场需求的老专业招生,扩大市场供不应求的新兴专业的招生;(4)以大学生为主的就业群体要适应市场需要,转变专业学习及就业的老观念,树立满足市场需要就是专业学习及就业的价值所在的新观点。(5)政府及中介要加大对就业市场变化趋势预测的及信息发布。

5、联系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经济偏快运行的实际,论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的选择。

答: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取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

2、货币政策经常使用的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或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窗口指导或道义劝告。

3、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在高位运行,经济增长偏快,有向过热转变的可能;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己越过安全警戒线,有向全面通胀转变的可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而且较多地流向房地产领域,房价居高不下;外汇储备增长快,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

4、在宏观调控中,现阶段我国要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度地抽紧银根,收回部分过剩的流动性,防止经济转向全面过热及全面通货膨胀。

5、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时,要多工具综合协调配合使用:首先利用利率工具,碎步幅多频率地提高金融机构存货款利率水平;其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再次适度逐步地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及提高人民币汇率水平,使人民币适时适当升值。此外,还要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收回部分流动性。

6、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南现阶段仍处于工业化中期,联系实际谈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如何进一步扩大投资。

答:1、湖南现阶段仍处于工业化中期:2010年湖南人均GDP为3412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8:46.2:40,三次产业就业结构,43.02:22.78:34.20,城市化率44.4%。这四个指标说明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2、工业化中期的突出特点及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1)工业化中期的突出特点是重化工业占主导,而重化工业是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高度依赖资本的密集投入。(2)工业化中期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是以投资为主动力,消费次之,出口再次之。主要靠资本投入与形成拉动经济增长。

3、联系湖南实际谈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联系本首、市、县区实际)(1)投资成为湖南经济增长主动力;(2)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持续上升;(3)投资创造的就业岗位最多,改善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4、联系湖南实际谈谈如何进一步扩大投资:(1)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2)启动域内民间投资;(3)降低投资准入门槛,放宽投资限制;(4)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和效率。

7、联系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运行态势,谈谈如何处理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1、简述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运行态势: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在高位运行,经济增长偏快,但近一阶段,经济增长小幅下降;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流动性过剩,物价涨幅见顶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而且较多地流向房地产领域,房价居高不下;外汇储备增长快,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

2、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及之间关系:一是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具有一致性,(1)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 基本目标之间关系:目标之间具有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二是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具有矛盾性,即这些目标在一定的情况下会相互冲突和相互排斥,同一种调控手段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相互矛盾的结果,如紧缩银根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物价,而另一方面又有可能伤害就业。

3、如何处理:抓主要矛盾。经过科学分析,找到现阶段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推出调控措施,集中调控资源解决主要问题兼顾其他目标。

4、联系实际: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物价上涨过快,尤其是房地产上涨过快,所以我们集中政策及调控资源,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收回过剩流动性,稳定物价。为了兼顾其他目标,我们在提高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时,采用碎步幅多频率,留有余地的策略,而不是一步到位。

8、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有效地调节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

答:1、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采用的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原则。多年实行的结果一方面调动了国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拉大了个人收入的差距,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就反应了这种差距。具体反应在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及地区差距上都呈拉大之势。

2、造成收入分配差距差拉大的主要原因有:(1)现行分配体制下,合理合法收入也会拉大收入差距。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各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当然有差距;(2)分配体制外的恢色收入和非法收入的客观存在会拉大收入差距;(3)政府的收入调节法律法规体系不键全及调控措施不到位也会拉大收入差距。

3、有效调节措施主要有:(1)建立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2)制定和强化收入调节政策;(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加强个人收入分配管理的法制化。

9、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04万亿美元,针对这一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管理使用好外汇资源。

答:1、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其中进口约为1.4万亿,出口约1.6万亿,顺差1800多亿。相对于1.4万亿的进口,我国正常合理的外储约为3—4千亿的水平,显然3.04万亿外储严重失衡而不合理。

2、外储严重失衡的弊端:(1)增加国内通胀压力(2)以国内廉价生产要素和生态损耗补贴了国外的消费者,国内老白姓并未得到实惠;(3)因外币贬值造成我国外储实际价值缩水;(4)过多的外储说明我国不善于使用外汇资源来为发展经济、造富百姓服务。

3、造成外储不平衡的原因:(1)追求出口及贸易顺差的传统观念没有转变;(2)鼓励出口抑制进口的关税、汇率政策及结汇体制造成的;(3)我国还没学会大规模使用外汇资源来为经济发展及造富百姓服务。

4、如何有效地管理使用好外汇资源,(1)转变观念,追求进出口贸易及其外汇收支的平衡,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的;(2)在通胀时期,加大进口,控制出口,利用外汇资源平抑国内物价;(3)适当升值人民币,提升本币汇率水平,降低输入型通胀水平;(4)减少障碍,降低门槛,鼓励企业及居民持有外汇及使用外汇,藏汇于民。

四 :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

选择80

第一章

第一8

1.国民生产总值(GNP)包括(A)47

A.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B.外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C.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D.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D)29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C)29

A.一国的所有国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的总收入

B.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部分

C.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D.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销售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4.表示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47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5.表示一个国家领土上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B)29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6.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一部著作是(C)10

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B.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C.凯恩斯的《通论》 D.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7.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16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8.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是(D)5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歇尔 D.凯恩斯

第二8

1.“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是(C)29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

2.“苹果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29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3.当煤炭有多种用途时,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29

A.家庭用于做饭和取暖 B.餐馆用于做饭

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 D.化工厂作为原料

4.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B)29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饭店为居民提供面条所使用的面粉 D.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面粉

5.下面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B)29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6.下列各项中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是(D)45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7.在下列几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

A. 当年生产的衣服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的衣服

C.某人去年购买今年转售给他人的衣服 D.别人赠送的衣服

8.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C)43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

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第三8

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时,企业用于存货的支出属于(B)43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净出口

2.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时,本国国民购买私人住宅的支出属于(B)43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净出口

3.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A)43

A.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500辆汽车的存货

C.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床 D.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4.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以下各项不属于投资的是(A)43

A.人们购买土地 B.厂房增加 C.企业存货的增加 D.新住宅的增加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43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6.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C)43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 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 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

7.按支出法,应计入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C)43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B.个人购买的游艇

C.个人购买的住房 D.个人购买的股票

8.下列各项属于投资的是(D)

A.企业新建厂房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增加的存货 D.以上都是

第四8

1.支付给公务员的薪水属于(A)43

A.政府购买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2.下列不属于政府购买的是(B)43

A.地方政府建立的三所中学 B.政府给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补贴

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D.政府给公务人员的工资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购买是指(C)43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对居民户的转移支付(D)43

A.政府为其公务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国防建设支出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净出口是指(A)44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6.下面哪一项不是用要素收入法计算GDP时的一部分(D)45

A.租金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利润 D.净出口

7.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列各项中不必要的是(B)45

A.工资、利息和租金 B.净出口 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资本折旧

8.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国民生产总值特征的是(A)29

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 B.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C.它是流量 D.它没有计入中间产品

第五8

1.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下列哪一项的总和(B)44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2.用支出法核算GDP不包括(C)44

A.C B.I C.Tr D.G

3.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B)46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个人收入

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47

A. 国内生产净值 B. 国民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 国民生产总值

5.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B)47

A. NDP B. NI C. DPI D. PI

6.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47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7.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C)47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折旧 D.政府津贴

8.实际GDP等于(B)30

A.GDP折算系数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GDP折算系数

C.名义GDP乘以GDP折算系数 D.GDP折算系数乘以潜在GDP

第六8

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的关系是(A)46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2.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A)46

A.GNP>GDP B.GNP=GDP

C.GNP<GDP D.GNP与GDP不可比

3.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A)48

A.C+I=C+S B.I+G=S+X C.I+G=S+T D.I+G+(X-M)=S+T+Kr

4.在两部门经济中,决定均衡产出的条件:I=S,表示(B)48

A.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 B.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C.实际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D.计划投资等于实际储蓄

5.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时(C)48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是指(B)48

A.企业、家庭、银行 B.企业、政府、家庭

C.政府、家庭、外国消费者 D.政府、企业、银行

7.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C)48

A.C+I=C+S B.I+G=S+X C.I+G=S+T D.I+G+(X-M)=S+T+Kr

8.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D)50

A.C+I=C+S B.I+G=S+X C.I+G=S+T D.I+G+(X-M)=S+T+Kr

第七8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D)61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C.国家的税收 D.国民收入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60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投资量

3.消费是下列哪个变量的递增函数(B)61

A.物价 B.收入 C.利率 D.汇率

4.若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则消费函数将是(B)61

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 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 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64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0

2.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 )64

A.边际消费倾向 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则(A)64

A.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B.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

C.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 D.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1

4.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64

A.边际消费倾向大 B.边际消费倾向小

C.两者之和等于1 D.不能确定

第八8

1.关于APC和A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64

A.APC>APS B.APC<APS C.APC=APS D.APC+APS=1

2.根据APC、APS、MPC和M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64

A.如果MPC增加,那么MPS也增加 B.MPC+APC=1

C.MPC+MPS=APC+APS D.MPC+MPS>APC+AP

3.根据APC和MPC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61

A.APC>MPC B.APC<MPC C.APC=MPC D.不确定

4.根据APS和M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64

A.APS>MPS B.APS<MPS C.APS=MPS D.不确定

5.某家庭在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后来收入升至6000元,消费支出亦升至6000元,则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B)62

A.3/4 B.2/3 C.1/3 D.1

6.投资乘数等于(A)74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D.(1-MPS)的倒数

7.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B)82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 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

C.两者互为相反数 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

8.三部门经济里,投资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的关系(C)82

A.大于 B.小于 C.相等 D.不确定

第九8

1.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A)74

A.MPC同方向变动 B.MPC反方向变动

C.MPS同方向变动 D.以上都不

2.在三部门经济中,影响政府支出乘数大小的因素是(A)81

A.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利率

C.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率

3.以下四种情况,投资乘数最大的是(C)74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1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4.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B)82

A.增加投资 B.增加税收 C.增加转移支付 D.减少税收

5.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

6.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83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7.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最多(A)82

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抚养开支增加250亿美元

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

C.政府增加购买2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250亿元

D.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

8.下列哪一项财政政策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A)82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税收减少50亿元

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第十8

1.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101

A.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 B.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C.投资与利率是非相关关系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2.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B)101

A.与利息率不相关 B.与利率负相关

C.与利率正相关 D.随利率下降而下降

3.IS曲线表示(C)103

A.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B.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C.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D.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4.IS曲线为Y=500-3000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在IS曲线上(A)103

A.R=0.02, Y=440 B.R=0.03, Y=400

C.R=0.10, Y=210 D.R=0.15, Y=200

5.如果投资对利率变的很敏感,那么(B)104

A.IS 曲线将变的更陡峭 B.IS 曲线将变的更平坦

C.LM 曲线将变的更陡峭 D.LM 曲线将变的更平坦

6.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C)105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B)105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8.如果政府支出有一增加(C)105

A.对IS曲线无影响 B.IS曲线向左移动

C.IS曲线向右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第十一8

1.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B)106

A.供给 B.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C.储蓄 D.储蓄与投资

2.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取决于(B)106

A.货币需求 B.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C.储蓄 D.储蓄与投资

3.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观点,人们持有货币是由于(D)98

A.交易性货币需求动机 B.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

C.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 D.以上货币需求动机都正确

4.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C)98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谨慎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D.其它

5.对利率变动最敏感的是(C)98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需求相同

6.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B)99

A.将变得很小 B.将变得很大? C.不确定 D.不变

7.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当利率上升时(D)98

A.货币的交易需求将增加 B.货币的交易需求将减少

C.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增加 D.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减少

8.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C)99

A.交易需求量增加 B.投机需求量增加

C.投机需求量减少 D.交易需求量减少

第十二8

1.货币需求(B)99

A.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利率成正比 B.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

C.与收入水平成反比,与利率成正比 D.与收入水平成反比,与利率成反比

2.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C)99

A.不变 B.受影响,但不能确定是上升还是下降

C.下降 D.上升

3.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107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4.货币供给一定,收入下降会使(C)107

A.利率上升,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下降

B.利率上升, 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上升

C.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上升,交易需求会下降

D.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下降,交易需求会上升

5.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107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6.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货币需求取决于(A)106

A.实际收入和实际利率 B.名义收入和实际利率

C.名义收入和名义利率 D.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

7.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候利率和收入为(C)107

A.R=10%, Y=750 B.R=10%, Y=800 C.R=10%, Y=950 D.R=10%, Y=900

8.价格水平上升导致(A)109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左移

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

第十三8

1.引起LM曲线向右方移动所原因是(D)109

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名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比例增加

C.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物价水平上升 D.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物价水平下降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量增加将使(D)108

A.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B.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C.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D.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3.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C)118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将会导致(A)112

A.均衡收入与利率同时上升 B.均衡收入与利率同时下降

C.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 D.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上升

5.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增加将导致(D)112

A.均衡利率上升,均衡GDP上升 B.均衡利率下降,均衡GDP下降

C.均衡利率上升,均衡GDP下降 D.均衡利率下降,均衡GDP上升

6.LM曲线成垂直状的区域被称为(A)109

A.古典区域 B.凯恩斯区域 C.中间区域 D.以上都不是

7.LM曲线水平状的区域被称为(B)109

A.古典区域 B.凯恩斯区域 C.中间区域 D.以上都不是

8.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区域中,则表示(A)111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第十四8

1.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可能最大的是(D)168

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

B.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没有敏感性

C.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也缺乏利率敏感性

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

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由IS-LM模型,财政政策更有效(D)150A

A.边际消费倾向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弹性较大

B.边际消费倾向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弹性较大

C.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灵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弹性较大

D.投资对利率的反应不灵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较小

3.“挤出效应”发生于(C)168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4.不存在挤出效应的条件是(C)148

A.实际货币需求总体上对利率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应

B.实际货币供给总体上对利率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应

C.投资需求总体上对利率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应

D.投资需求总体上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应

5.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将(B)169

A.收入不变,但利率降低

B.没有挤出,利率降低的同时收入亦会增加很多

C.利率不变,但收入增加很多

D.利率和收入水平均有提高

6.货币供给增加使 LM右移 △ M?( 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C)168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7.货币供给增加使 LM 曲线右移, 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 LM 曲线的移动量, 则必须

(C)150

A.LM 曲线陡峭,IS 曲线也陡峭 B.LM 曲线与 IS 曲线一样平缓

C.LM 曲线陡峭,而 IS 曲线平缓 D.LM 曲线平缓,而 IS 曲线陡峭

8.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D)168

A.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 B. LM曲线垂直而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坦 D. LM曲线平坦而IS曲线陡峭

第十五8

1.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149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2.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越小,则财政政策作用效果(A)149

A.越大 B.越小 C.零 D.为负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B)150

A.采取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采取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C.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好

D.无法确定

4.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C)168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5.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可能是因为(A)169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6.若同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经济后果可能是(C)169

A.利率上升,产出变化不确定 B.利率下降,产出变化不确定

C.产出减少,利率变化不确定 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不确定

7.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B)168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在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引起收入增加、利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157

A.政府购买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私人投资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

第十六8

1.下述哪一项不是经济在内的稳定器(B)146

A.累进税率制 B.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的政府开支

C.社会保障支出 D.农业支持力量

2.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不是其职能的是(D)96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蓄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3.货币乘数取决于(D)96

A.法定准备率 B.现金准备率

C.超额准备率 D.以上所有各项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B)170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果银行准备率为25%,则存款乘数为(D)96

A.0.25 B.0.5%

C.1 D.4

6.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D)96

A.1 B.2 C.4 D.5

7.假设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年初的10%上调至20%,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货币乘数应该是(B)96

A.10 B.5 C.20 D.15

8.最初的200万存款创造出的存款货币是1000万,则法定准备金率为(B)96

A.5% B.20% C.50% D.20%

第十七8

1.如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公众把存款中的20%作为通货持有,那么货币乘数是

(A)96C

A.3.33 B.3 C.4 D.10

2.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1万元,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D)

96

A.2000元 B.8000元 C.1万元 D.5万元

3.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

币总量为(C)96

A.20000货币单位 B.80000货币单位 C.15000货币单位 D.60000货币单位

4.已知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rd=15%,超额准备金率re=20%,公众的现金持有率rc=10%,如

果中央银行增发货币100亿元,则货币供给量将增加(C)96

A.100亿元 B.667亿元 C.244亿元 D.500

5.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以通过(D)151

A.变动法定准备率 B.变动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以上均是

6.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152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7.再贴现率是(D)151

A.银行对其最有信誉的客户所收取的贷款利率

B.银行为其定期存款支付的利率

C.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支付的利率

D.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时,中央银行所收取的利率

8.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B)151

A.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C.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下降

第十八8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C)170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国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那么该国的(D)152

A.货币需求将增加 B.货币需求将减少

C.货币供给将增加 D.货币供给将减少

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A)152

A.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基础货币增加

B.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从而基础货币减少

C.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基础货币减少

D.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从而基础货币增加

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会导致货币供给(B)152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增加和利率下降

C.减少和利率提高 D.减少和利率下降

5.市场利率提高准备金会(B)170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6.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C)152

A.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B.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C.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D.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7.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D)158

A.卖出国债 B.提高准备金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降低再贴现率

8.已知法定准备率是25%,则中央银行向私人购买100元的政府债券,会使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增加(B)元152

A.500 B.400

C.600 D.750

第十九8

1.以下问题中,哪个不是宏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C)172

A.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B.通货膨胀的原因

C.政府对企业征收庇古税 D.价格变动对一国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2.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是(C)142

A.物价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3.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186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4.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900万,失业人数100万,则这个经济社会的失业率为(B)186

A.11% B.10% C.8% D.5%

5.周期性失业是指(B)188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6.根据“奥肯法则”GDP每增加多少时,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A)190

A.2% B.3% C.3.5% D.5%

7.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188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8.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C)187

A.工资能升不能降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十8

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D)173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者物价指数

C.GDP平均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爬行性的通货膨胀率一般为(C)174

A.4%--5% B.6%--10% C.2%--3% D.10%以上

3.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D)176

A.需求拉动的 B.成本推动的 C.结构型的 D.以上均正确

4.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175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5.短期菲利浦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193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193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7.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B)175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8.经济周期的实质是(D)223

A.失业率的波动 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 D.国民收入的波动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5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19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