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在游戏中学习 在体验中追思——“公平性”教学简介与评析

发布时间:2017-12-06 所属栏目: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 : 在游戏中学习 在体验中追思——“公平性”教学简介与评析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79~8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联。
2、在活动中正确运用可能性的知识理解和辨别活动的公平性,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在游戏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疑。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吧。在这个不透明的小包里放了黄球和白球(6黄1白),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算老师赢,摸到白球算同学们赢。如果是我赢了,大家为我鼓鼓掌。如果是你们赢了,我为你们鼓掌。
(摸球结果老师赢的次数明显多些)
师:老师今天“赢”得真爽啊!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出种种猜想:有人说老师作弊;有人说袋子里肯定是黄球多白球少;还有人说袋子里全是白球……)
师:大家都对袋子里面放球情况产生责疑,那我们就来看看袋子里到底是怎么装球的吧。(将包中球倒出)6黄1白,玩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板书:公平 ?)为什么?
板书:可能性不等,不公平
【评析:教学从摸球游戏开始,起点低,趣味浓。通过“执果索因”对游戏的公平性产生疑问,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并诱使学生进入“不公平原因”的深层次思考,将“可能性”与“公平性”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勾连,为“公平性”教学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释疑猜想。
师:不公平的游戏肯定有人占便宜,有人吃亏。刚才的游戏就是老师占便宜了,同学们吃亏了。真不好意思!如果让你来给袋子里放球,你觉得怎样放,咱们玩起来才公平(板书:公平 !)
(学生提出设想,教师可以适当板书)
师:同学们的想法老师看明白了,就是袋中这白球、黄球的个数要——(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 可能性相等,公平!)
【评析:从“不公平”走向“公平”是课始游戏的后续,也是本课教学的核心。借助于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到的“可能性大小”、“等可能性”等基础,让学生自主提出“公平摸球”的设想,体现了教学的基础性、整体性和开放性,也引向了“可能性相等,游戏就公平”的教学重点研究。】
三、操作验证。
师:大家提出的设想很有道理。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也来做一次摸球游戏吧。
(课件展示:小组合作要求)
(活动结束,各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各个小组活动结果)
师:观察一下研究结果,在白球和黄球个数相等的情况下,虽然也有输赢,但是摸到黄球和白球的次数非常接近。
师:是啊,游戏的魅力就在于此,游戏规则公平了,表示双方赢的机会是均等的,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输赢大家都能接受了!像这种对事情公平情况的判断,在数学上我们称作“公平性”。(板书完整课题:公平性)
【评析:“可能性相等,游戏就公平”这是学生在已有活动经验上的一种直觉判断,但没有深刻的认识基础。“摸球”操作活动既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也是从一个侧面更好的理解:游戏规则与游戏过程的公平条件下,分出的胜负才是公平的,游戏的魅力就在于此,公平性研究的价值也就在于此。】
四、学以致用。
1、拓展练习(图略)
评点指出:此题要看口袋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是否相同,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然后追问:⑵、⑷袋中的球做怎样的调整,也可以用来进行摸球游戏呢?
2、综合练习
师:在摸球的游戏中要讲究公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考虑公平性问题?
(学生举例,老师适当点评,然后播放足球比赛开始前抛硬币决定、乒乓球比赛前通过猜球确定谁先发球等镜头,增强学生的理解。)
师:方方和圆圆都非常喜爱看《小猪稀里呼噜》这本书,他们好不容易才借到了一本。谁先看这本书呢?你们能帮他们想出一些公平游戏的方法来确定吗?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交流提出的设想)
师:方方和圆圆也想到了四种玩法,大伙儿来做个裁判,看看哪些方法可以供他们使用。
① 转转盘 ② 划拳头
③ 抛硬币 ④ 掷骰子
(“掷骰子”练习完成后,让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来设计公平的“掷骰子”游戏规则?看谁提出的方法多!)
【评析:以一个故事情节将综合练习串联起来,使得课堂简约而又精炼。练习中,既注重了素材的多样性,又注重了学生对“公平性”的理解和解释运用;既注重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又提供一些研究素材,活化了学习内容,保证了学习效果。】
五、全课小结。(略)

二 : 游戏教案、反思:我的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发幼儿对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的关注兴趣

  2、喜欢玩球,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球、筐两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用球做律动,引出学习内容,激起学习兴趣

  二、说球,比较球的不同

  1、这里有两个筐,请你给球找个家,让它回去休息一下

  (幼儿放球,教师观察)

  2、提问:这是谁的球?你为什么把它放在这个筐里?你的球是什么样的?

  (提问2、3个幼儿)

  3、比较小朋友和老师的球:这两个球一样么?一样在哪里,不一样在哪里?

  (做做动作)

  请你给它也找个家,为什么把它放在这个筐里?

  4、这个家里还有很多球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小结:虽然这些球不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都可以住在这个家里

  5、还有谁没有拿到球?数数有几个人,他们的球在哪里?

  (幼儿拿回自己的球)

  6、跟同伴交流,说说自己的球

  三、玩球

  幼儿自由玩球,说说:我是怎么玩的

  四、游戏:我是球宝宝

  教师当拍球人,幼儿用身体做球,边念儿歌变做动作

  “球宝宝,(哎)。

  让我先来检查下球的气够不够,这个球的气儿足不足,这个有点鳖,给它打点气儿,皮球都变大喽。

  好,我要开始拍球啦,轻轻拍,跳的低;重重拍,跳的高;拍一下,跳一下;

  拍着球儿转一圈;皮球滚掉拉;皮球回来拉。”

  反思:

  球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本次活动借用球这个媒介,通过游戏比较感知大小、颜色、形状等,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物品有很大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愿意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介绍自己的球的时候很积极,有强烈的说出“我和他的不一样”的愿望。对“为什么把球放在这个筐里”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因为球和筐的颜色是一样的;因为球和筐颜色不一样,这样好找;因为我喜欢这个颜色;因为这个筐大能放很多球,等等。孩子喜欢做游戏,游戏带给他们许多快乐,在游戏中学习各种知识和能力,因此怎样用游戏贯穿整节活动始终是我们进行托班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 :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这一课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中,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弹珠,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课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10以内的口算能脱口而出,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每道题都要掰着手指才能算出来;但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等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欢的“猜数游戏”这一活动,使数学游戏贯彻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在猜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不足:由于课前设计的活动有些零乱,没把握好时间,以至于教材中的练习没能一一和学生一起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光背教材,我要多背背学生才行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6,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课一开始,我模仿智慧老人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热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又在最后的“练一练”的第三题中,我用了一个比喻,把计算题比喻成敌人,把铅笔比喻成武器,通过一些生动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说出了不少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答案,发挥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这一点也充分地说明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旧的灌输式的死板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的一种制约和束缚,如今的学生想像力丰富,思维敏捷,看问题总有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统一的答案,那只会把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扼杀掉。本课时的题目就有两道题都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就应肯定并且鼓励学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放手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舞台。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节课也总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所以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6、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在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活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课时的题目就有两道题都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就应肯定并且鼓励学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放手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舞台。但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内容比较多,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所以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

《猜数游戏》一课教学反思
金川乡中心校 孙宝军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创新”“巩固深化”还是“联系实际”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2.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教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师生角色分明,关系亲切融洽。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

本文标题:游戏公平教学反思-在游戏中学习 在体验中追思——“公平性”教学简介与评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547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