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发布时间:2018-01-29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教案

一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二 : 《跨越百年的美丽》学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学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让学生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美的内涵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把握文本主旨,领略文章严谨的构思

3、了解梁衡人物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思路 

(一)导语——作家介绍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作家梁衡的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同学也许对这位散文家还比较陌生,可是他却是与我们学生最有缘分的,因为他的许多作品被收到各省市语文教材中,有《晋祠》,《壶口瀑布》,《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这思考的窑洞》等他这些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山水为对象,被人称之为山水散文,而第二类以人物为对象,名为人物散文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跨越百年的美丽》写得是居里夫人,是梁衡人物散文中的一篇佳作

PPT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在散文创作方面,梁衡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过去的几十年里,他曾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他又致力于人物散文梁衡的散文被收录到语文教材中有多篇,如《晋祠》,《壶口瀑布》,《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这思考的窑洞》等

(二)寻找文章的核心话题,解读创作背景

出示居里夫人的图像

请同学回答:你了解居里夫人吗?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玛丽·居里(1867年1934年),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

PPT

师: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离开人世已经七八十年了,可她依然还活在我们的心里关于居里夫人这样一位世界名人,她的人生经历,事业家庭,兴趣爱好等等都会是人们关注的内容,但作家梁衡却从中选择了一个什么视角?【美丽】,文章的题目中就有美丽一词,整篇文章以“美丽”为核心话题,所以“美丽”一词我们称之为文眼

为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的生命只有短短67年,这百年指的是哪段时间

【1898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作品写于1998年,跨越百年】文章一开头就点明题意,这种手法比较常见,叫开篇点题

的确,镭的发现是居里夫人一生中最杰出的贡献,它不单单奠定了居里夫人科学史上的地位,还引发了人们对这位女性学者人生的关注,引发对她人性光辉的思考,而梁衡的思考会把我们领进一片开阔的天地

 

(三)课文阅读与鉴赏

师:文章比较长,我们采取跳跃式读议结合的手法来学习既然“美丽”一词是全文的核心话题,那么我们就沿着这条思路来探寻文章是如何解读居里夫人的美丽的?

1、第二段阅读品析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主要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居里夫人的美丽?

请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点拨归纳

①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l        首先概括内容:居里夫人美在哪里?(容貌——美丽庄重的形象)

l        这里对人物的描写运用的是什么手法?【复习人物描写手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行为)、语言、心理】

l         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我们不但要求绘形更要求绘神,通常人们说人物描写不但形似,更要神似参看这张相片,你能分析哪些语词是在绘形?又有哪些词句是在绘神?【形似:年轻漂亮,白净端庄神似:坚定又略带淡泊,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l         居里夫人的神情为什么是“坚定”“略带淡泊”,她的眼光为什么给人以看透一切,看透未来的感觉,读了后文,你会有更深切的了解显然这段的肖像描写为后文内容作了铺垫

2、第三段阅读品析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你又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居里夫人的美丽?

3、第三段的阅读品析

请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点拨归纳(估计学生会出现困难)教师启发:与第二段内容相对照,第三段中“美丽”一词并没有直接出现,居里夫人“美在何处”这个话题似乎很隐晦,但是你深入到文字的背后,依旧找到了美,这种美存在于哪里?—(心灵美)

具体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分析: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表面而言“烟熏火燎”“点点烧痕”“疲劳之极”“酸痛的后腰”你读出的是肉体的艰苦,是意志的磨砺,然而你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的却是科学家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全身心的付出,对科学满腔的热爱……

别人在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这是一段比喻,其喻意揭示居里夫人对待科学的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一份钻研精神

注意文本中关键词:【偶然发现——立即提出】爱因斯坦有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中国有句古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居里夫人表现在科学研究上的这份远见,执着,严谨,奉献深深铭刻在人们心头

扩展:跨越百年的美丽ppt / 跨越百年的美丽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小结:

从映入别人眼帘的容貌之美,到隐藏内在的心灵之美,作者对美丽的诠释在深入

3、四、五、六、七语段跳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禁不住要发问:容貌之美以及科学探究中表现出的心灵之美是否就是这份“跨越百年的美丽呢”?大家会觉得似乎还不够分量,所以接下来的语段作者会就美丽这个话题展开更深入的探索之旅

昨天的预习作业中,老师要求同学能圈画出揭示了居里夫人美丽的关键词句,加以品析,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组织学生讨论关键语句:

教师用PPT加以补充

第四段的品读中着重关注这几句:

※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居里夫人的时代,女性远没有今天的地位整个社会的氛围基本要求女人柔弱地依附男人身边,用她们的容貌姿色成为家庭或社交场合的点缀显然居里夫人的个性,不同寻常妇女】

※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

【什么叫心无旁骛?三个典故让我们读出居里夫人精神世界的读出那份定力、那份毅力,而这样的品质已然超越男子,那些被视作社会主体社会栋梁的男子】

※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一般女人会是什么“志”什么“求”凭借容貌姿色嫁个好丈夫,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居里夫人寻求的却是发现创造,为此她宁可牺牲容颜为什么?抓住“永开不败”一词,容颜的美丽不会永恒,而发现创造的精神追求却能永恒注意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个内涵解开了面纱】

 

跳读第六段你关注到哪些揭示居里夫人美丽的关键句:

PPT补充

※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比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请注意这一段文字中不断出现的“变化”一词,第一层来自容颜的变化,“隐退”意味着失去,第二层变化是生活思想的负担加重,包括亲人的变故,来自周边环境压力而居里夫人却突破重围,让一件件科学研究成果进入历史,让世界的发展经过她的努力而出现快速的提升请注意“得到了永恒”一词,和主题跨越百年的美丽对应起来了,原来容颜乃至生命都会失去,而崇高的精神是永不磨没的,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她的这份精神之美,人格之美】

 

师:我们可以来读一读梁衡《人格在上》一书中的一段感言:PPT

“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觉中常常有一部分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格魅力将大大超越其人其事本身的意义”

——《人格在上》梁衡

 

本文耐人寻味的语句不止这些,同学课后还可以细细品味,在作业中写出你们的感受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个归纳总结

4、总结:

梁衡人物散文的构思

1、找准角度——美丽

2、挖掘深度——跨越百年  容貌之美

                        心灵之美

                        精神之美

                        理性之美

 

3、提高力度——【感性】记叙描写

【理性】抒情议论

 

PPT

师;

梁衡的人物散文有其鲜明的特色,《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一个精彩的范例首先人物的探究不停留在叙述故事,而是切入深刻的话题进行探究本文写居里夫人着眼于“美丽”,含义隽永

想过没有为什么选择这一角度?【女性之美丽,是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直到今日依旧不过时】

其次梁衡关于美丽这个话题的探究是有深度的,体现在哪里?刚才的讨论我们从居里夫人的容貌之美,挖掘到心灵之美,再挖掘到精神之美,提炼出什么才是永恒之美,但文章仅仅谈论的是居里夫人的这份美丽吗?

齐读结尾:她让我们明白……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在全文的结尾将美丽的话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段话提醒我们聪明之人,若有亮丽之容貌,他不会刻意去表现,而更应注重内在价值的开发;聪明之人若有勇武之力,他不会刻意卖弄,而更会着力于胆识的培养;聪明之人,若有高超之技艺,他不会恃才傲物,而更应注重心智的开启智慧人生是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

扩展:跨越百年的美丽ppt / 跨越百年的美丽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这种境界是人至高的追求,他揭示的意义不限于居里夫人一人,而是每一个独特的生命

而这堂课,我们是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来思考主题,梁衡散文的语言简练本真又充满感性,充满一种哲人的诗性思维推荐大家多阅读几篇加以比较

 

(四)作业

1、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段,并阐述自己读后的感想

2、作文《留在心底的身影》

 

 

 

 

 

       

 

 

知识点——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作手法的介绍

修辞手法的应用

l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p6中,为了说明居里夫人的追问和探究精神,用了生动的比喻:“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   ……别人摘叶她问根”,更形象的表达了居里夫人的精神

 “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

l         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沉溺)于形,不逐(追求竞争)于力,不持(凭借)于技”

l         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

l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化赞美

“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今人的解释可分为两种观点《中国历代散文选》的解释是:“如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www.61k.com]地间的事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停止”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引用苏东坡《前赤壁赋》里的名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这些引用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写作手法灵活运用

l         类比——通过已知事物来突出新事物的特征

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著,这样地耐得苦寒

    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

悬梁刺股、卧薪尝胆、宋玉、范仲淹

l         文化常识:悬梁刺股:晋时孙敬,读书夜深,常恐盹倦,乃以绳系头髻悬于梁上,若昏沉眼闭,头欲坠,索必扯醒,以防困倦;战国苏秦,因求仕于秦,不遇而归,为骨肉所贱,乃将太公《六韬》、《阴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刺骨,使醒又读

l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饮胆,饮食以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

l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l         范仲淹: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也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扩展:跨越百年的美丽ppt / 跨越百年的美丽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p7:通过用宋玉、范仲淹苦读的故事做类比,让我们一下就能体会到居里夫人的那份执著;还穿插了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解放黑奴革命的事例,来与居里夫人发现镭带来的科学革命作类比,以突出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l         对比——通过某事物于他事物之间的反差来突出其特征

P8:女儿做卷卷头,突出美人难为,而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为人表率

l         描写——

正面描写要言不烦

作者描写居里夫人的出场只写了她的裙子、脸庞和眼睛,但是一个坚毅睿智的形象却已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侧面烘托简约传神

为了刻画居里夫人的美丽和心志坚定的特点,作者还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男学生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铠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

 

论梁衡人物散文独特的艺术视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华正茂的梁衡就以山水散文一领风骚,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又以名人咏叹散文名噪文坛以人物为题材的散文,可以有不同写法,记叙、抒情、议论,或取其一种,或兼而用之,均无不可,没有定规到底以何种写法为宜,则视题材的性质、特点,以及作者的取材角度、总体立意等主客观因素而定,不可拘泥梁衡的人物散文的写法,既不是人物生平事迹的客观记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纯粹的主观抒情,更不是赤裸裸的议论,而是被人物的业绩、思想和品格所感动,进而从启迪最大、感触最深的那一点生发开去,引出现实的和历史的思考而这思考,或曰沉思,正是这类散文的共同特色

梁衡写人物散文不拘一格,有伟人,也有凡人记者出身的梁衡,深谙如何走进人物心灵之道,无论写谁,他总能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他犹如一个洞悉万物的智者,总是轻轻拂去历史尘埃的同时,娓娓向你讲述他那独到的发现

细数其成功的秘诀,与其采用的散文的独特的视角不无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融入政治精魂

梁衡笔下所写到的人和事,一般来说,都是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他们往往是民族的魂魄、历史的脊梁和时代的骄子,而在这民族、历史和时代的底蕴中,又无不融入着政治的精魂与气韵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这类散文有了另一个更为普遍的叫法——政治散文但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一个显而易现的事实是,写政治人物的叫政治散文,那么写经济人物是不是该叫经济散文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从这个词语中瞥见他将政治与文学结合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而且写得那样形象形象生动自然妥贴鞭辟入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写文章,切入点要新颖独特,与众不同,一定要抓住国家、民族、社会这条主线,并把责任感融入其中,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梁衡:穿行在新闻、文学与政治之间》)可以说,这种政治切入的艺术角度是梁衡散文成功的一个关键梁衡曾向记者描述了自己的“政治散文观”:爱国题材很难用散文形式表现,一半是因为题材的政治性强,一半是人们对政治的曲解如写瞿秋白是个大才大名又大悲的人物,他短暂的一生都在寻寻觅觅,寻觅而未果,一篇临终之前的《多余的话》又遭人曲解、误会,蒙上不白之冤像样的政治题材,这样的政治人物一般人在写作中很少去触及,但他却写了,而且一写就是好几篇,正是有了这种知难而上的勇气与出类拔萃的才情,他成功了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独特的艺术视角——原来政治类的人物散文还可以这样写有人曾评价他“根本点在于作者的抱负与胸襟,写政治散文时他的心与那些伟人是相通的”

他又善于找到政治与现实的结合点,从而使政治有了现实的土壤,有了现实的意义比如写《红毛线蓝毛线》,就是针对当前的反腐倡廉中出现的问题写延安的题材,是针对当前的文风、党风问题写毛泽东、邓小平,瞿秋白等,就是要展示他们光辉思想和高尚人格的一面,针砭时弊

梁衡每写一个人物又总是将其置身于政治沉浮中在《把栏杆拍遍》中,他这样评价辛弃疾:“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可以说这也是作者的文学主张只不过,他用的不是诗歌而是人物散文去践行每一篇中的人物让我们感到都政治之于他的巨大影响,都在政治中浮沉,正挣扎,在奋斗,在痛苦,在思考,在迷茫……可以说正是政治成就了这些人,成就了他们非凡的业绩,成就了他们的高标人格,成就了他们宽广的胸怀还是拿他那篇最为著名的《把栏杆拍遍》来说作者在分析辛弃疾走上诗词创作道路的必然性时就作了这样生动的评说:“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完全把辛弃疾置身于政治漩涡中,探讨政治对其人生与写作的深刻影响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辛弃疾

当然梁衡写的人物散文每一篇都有着他的政治抱负梁衡“我写这种文章时常有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为社会立言,为青史增色,大义在肩,舍我其谁;另一方面,政治和文学这反差极大的两种规律、两个领域,要完成美的组合实在太难特别是写伟人、大题材、老题材,更感到难上加难”他又说“到了1996年,我开始写政治散文,这既与我国整个的政治民主进程有关,也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有关,它需要我们从民族传统、革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获得借鉴”从这两段论述中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梁衡思想意识里那种强烈的政治抱负,从来就没把文章当作个人消遣我东西来把玩,供自己自娱自乐

梁衡将人物与政治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将文学与政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爱国与政治揉捏在一起给人的感觉不是以往政治题材的说教味,人物形象的高大全,而是轻松而愉悦的,真实可感的梁衡通过自己生动的笔,揭示了政治的真谛,挖掘了经典的时代意义从而成功地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形象,这种大胆的尝试,不禁让我们眼前一亮他虽然写的是政治,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文学的魂力

扩展:跨越百年的美丽ppt / 跨越百年的美丽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其二、彰显人格魂力

梁衡不像一般人物散文,通过记叙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他们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而是在以评代传中彰显人格魂力作者常常透过历史的风云去勾画他们的心灵脉动,透过世事的沧桑去诠释他们的处世逻辑,透过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去探究他们的人格结构从而达到深刻地剖析了他们人性中最富有生命价值和精神力量的人格构成,精辟地阐释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伟人凡人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内涵梁衡认为,一个人的伟大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二是他的人格许多作家评价人物是讲丰功伟业;梁衡评价人物,却是紧紧抓住人格可以说,抓住了人格,就抓住了人物本质丰功伟业能说尽,人格高照无尽时笔者认为,在文章主旨上,正是作者采用彰显人格魂力这一独特艺术视角,才使他的散文散发出恒久的艺术魅力

梁衡的人物散文总是将人格放在作品的制高点上梁衡在《人格在上》这本书的序言中,他这样说:“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觉中常常有一部分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格魅力将大大超越其人其事本身的意义”从这段论述中,我们自然可以感受到人格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人格之于个人、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勿庸讳言,撷取人物身上的不同的人格这一特质,也就占领了人物散文这种艺术视角的高度,才突显了梁衡的人物散文的志在高远,不同凡响

梁衡所写的人物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人格往往不同文学家如:被后人喟叹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具有远大的志向;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治军严明,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坦然无私写“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践行这种进步的忧乐观所有这些皆被他诉诸笔端,流于纸上,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激扬的气势,高度地赞扬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和宽广的襟怀写政治家如: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突出再现其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特别是在对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描写中,更多地是发掘了那隐藏于浩然躯体内的闪光的潜质和超越常人的理想、智慧、意志与毅力写科学家如居里夫人,作者对美丽女性生命价值的独到发现上,这就是旷古的漂亮女人都未达到的四种美:一是外在美丽,二是内在美,三是创造美,四是脱俗美是一位未被盛名宠坏的,“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写民间艺人王洛宾则更多地是撷取了其所禀具的优良品格与献身精神尽管描写的对象不同,人物的背景不同,各自在历史和时代的坐标上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作者都饱含激情地从审美的视角上赋予其他们各自不同的人格魂力

不论他写什么人,在他的作品中都突出了人格教育目的梁衡说:“历史则筛选出那些有贡献、有个性、占领了各个制高点的人,作自己进程的坐标他们的名字或者代表一个领域的开拓,或者代表一段历史的过程,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海他们可能是伟人、名人或者凡人,但是他们所蕴藏的思想和人格的内涵,足够我们驾船撒网去作永远的捕捞”(触摸人生的坐标——《人杰鬼雄》自序)而这种捕捞其目的,也正如梁衡自己所言:我的笔就像盲人手中的一根竹杖,轻轻地触摸着这些人生路上的坐标,引领自己慢慢向前(同上)当然也引领着我们实现自我人格的提升我想这种意义是非凡的的,如果说情感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是触动和感染的话,那么人格的教育带给我们的则是一种警醒和震撼

其三、体现悲剧情结

梁衡的人物散文艺术视角独特,他往往选择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作为书写对象,如屈原、诸葛亮、韩愈、范仲淹、柳永、辛弃疾、李清照、林则徐、瞿秋白等,他们身上无不带有浓郁悲剧色彩,这也就构成了他人物散文世界中独有的悲剧人物“长廊”而且梁衡用如刀之笔,善于剖析了这一个个孤独的“人杰鬼雄”的灵魂,以评代传,笔墨指直他们在人类历史坐标系中应有的位置在2002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用他自己的话说“基本是悲剧人物,都是处在逆境中而又奋起,而且我的切入点也是选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笔者认为,这正是梁衡人物散文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情结”在他《我写〈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对“悲剧情结”作了如此阐述:“复杂的背景,跌宕的生活,严酷的环境,悲剧式的结局更能考验和拷问一个人的人格”他在多次这类作品中,指明困厄之于英雄伟人的转折性意义,以此来凸现他们人格中的悲壮之美

悲剧人物往往都有着复杂的背景梁衡在《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写文革政治背景中的邓小平,在江西的小院“给儿子翻身,背儿子到外面去晒太阳他将澡盆里倒满热水,为儿子一把一把地搓澡热气和着泪水一起模糊了老父的双眼,水滴顺着颤抖的手指轻轻滑落,父爱在指间轻轻地流淌,隐痛却在他的心间阵阵发作”通过细节再现了此时此刻邓小平家国之痛;写“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有三年的时间,小平每天要在这条小路上走两趟他前后跟着两个负监视之责的士兵,他不能随便和士兵说话,而且也无法诉说自己的心曲”——曾经叱咤风云、驰骋沙场的人物,竟在遭受这样的政治迫害,人身得不到自由,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悲剧人物往往都经历跌宕的生活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写辛弃疾,“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到后来“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最后只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作者将辛弃疾这一人物一生生活跌宕命运坎坷,在4000余字中借助诗词的引用分析中逐步地展示出来,不禁令人神伤

悲剧人物往往都存于严酷的环境梁衡在《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写林则徐,“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给他的处罚”途中仍然不忘赴黄河戴罪治水,后经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新疆伊犁,写林则徐面对两个考验:一是恶劣环境的折磨二是脱离战场的寂寞即便如此他“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自始至终,作者都将林则徐置于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心灵环境中追叙人物的经历,不禁令人一掬同情之泪,一洒崇敬之泪

扩展:跨越百年的美丽ppt / 跨越百年的美丽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悲剧人物往往都显示悲剧式的结局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写瞿秋白,“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到从容就义,写他36岁的短暂人生重点写他的“三个如果”: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似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么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条分缕析了秋白所以被人民,被历史长久怀念、研究的理由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瞿秋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叹息,读罢不禁令人浩然长叹

梁衡多篇人物散文中这种“悲剧情结”,从美学的意义上讲,令人动容,更令人崇高,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正是采用这样的悲剧情结这一独特的艺术视角,他的许多作品才产生出那样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四、营造具体细小意象

人物散文的中心是人物,但又与小说中的人物不同,是通过有头有尾的情节来体现,很多时候是用一些典型的细节来烘托人物,从而表现作者一种认识和思考,一种感动和启发《背影》中着力表现现的是父亲过铁路、爬月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背影,展现了一种感人的父子深情《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几个英雄忘我的镜头,信服地表明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但梁衡并非如此,而是苦心孤诣,独出机杼,别开生面,与众不同地精心选择那些具体细小而又带有比兴意味的意象,从而为我们创造出又一个独特的视角

他精心选择这些意象梁衡写《觅渡》,从初次瞻仰瞿秋白故里,参观纪念馆,萌发创作冲动,到最后成文,中间就相隔整整六年单是瞿秋白纪念馆,他便前后认认真真地参观过三次从中我们知道他在这么漫长的过程中积累思想,选择事例,提炼体验,始终在要寻找展开情思的具体契机直到偶然间找到那条曾经流过秋白故里的觅渡河这一意象,才成了写作此文的契机觅渡河,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早变成了常州市繁华扰攘的马路但是觅渡的意象太重要了,给梁衡感触弥深:从中悟出了秋白悲剧性的不寻常的一生在他的笔下,觅渡已不只是开启灵感之门的契机,更重要的是它成了一种涵义深远,耐人寻味的象征,又是提领全篇的一把钥匙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认为这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照我看,梁衡写秋白所捕捉到的这个觅渡河的意象,差不多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将意象运用得自然妥贴梁衡采用的意象往往都是做适当的安排、设计、处理显得自然妥贴,不穿凿附会,晦涩难懂他写延安时期毛泽东时所运用的窑洞的意象,写西柏坡时期五大领袖时紧紧抓住的红毛线、蓝毛线的意象,此类意象都是极其具体细小,但又往往贯穿文章始末,就像一根金丝彩线串连起如珠如玑的文字,给我们带来真切的感受同时又给我们带来审美的快乐比如他的那篇《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作者选取了了邓小平在“文革“落难中居住的一座小院和那条每日抄近道去车间劳动时用自己的双脚踩出来的一条小路为观照人物的艺术视角从而折射出邓小平同志“文革”中被打倒,在江西落难之时,仍明大义、知大理、以责为重、名为轻、命又次之的大智、大勇和时刻不忘国家民族命运的大政治家的情怀小院和小路两个意象营造显得那么的自然妥贴而又意味隽永他曾说过:“找到了邓小平落难江西时劳动过的工厂;找到了毛泽东写《论持久战》的延安窑洞……在德国特里尔小城找到了马克思出生时的房子”(《文为通而写》)从中我们发现梁衡所营造的意象,都与人物经历的生活密切关联,或曾居住过的地方,或曾使用过的物品,或曾留下的痕迹这些又往往融入了人物的思想情感人格,显得水乳交融

他的这些意象往往都有着隐喻象征梁衡作品中的这类意象,并不是作者所要写的人物形象本身,往往都是与人物的某些重要品格发生着象征性、隐喻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在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随意设定的因此,这类意象的运用,就自然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比兴味比如前文所说觅渡河,作为一个具体的地名,其实早在瞿秋白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到了梁衡笔下,“觅渡”二字才被异乎寻常地突出了出来,并把它和瞿秋白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权衡联系起来,从而具有了现在作品中所给予的那些丰富的意蕴再如前文提到的《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中“小院和小路”,整整三年,在小院里,邓小平细细捋着党的历史,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终于构思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条小路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实的脚步它们负载着一位身处逆境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沉重的思考,他们都象征着这位改革开放大道的开拓者起步的艰辛

梁衡的人物散文不是用概念和范畴的推演来展开作家的人生体悟和认识,而是借助于具体的意象,从而使他的体悟和认识才能有所依附正是诸如觅渡河、红毛线蓝毛线、黄土窑洞、小院的小路之类的意象,每一个意象无不生动之形象,有了形象之寓意,文章的主题便有了色彩,有了意象,有了声音,便成了可以意会言传之物,无形变得有形,抽象变得具体了于是,文眼便使文章满篇生辉,悠远绵长了才使作者避免深陷于景物描写和历史考据之中,把自己的精神势力得以超拔起来,灵动起来可以说,有了意象这一独特艺术视角,文章就有了一种提升能力,一种统摄力,一种贯穿力,也就可以从旧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中获得人文阐释和审美抵达

当然梁衡人物散文的独特的艺术视角,远不止我以上所论述的这些,难免挂一漏万,我也只择其要点略说一二,不妥之处、不尽之意在所难免,还望大方之家能予以指正

来源:中国文学网

 

 

 

 

扩展:跨越百年的美丽ppt / 跨越百年的美丽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三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习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要求: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请作出标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重点理解的句子:
1、“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问题提示:
1、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她的这种美丽的?
2、文题用“跨越百年”来修饰“美丽”好在哪里?
3、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过程一段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四)班级展示:
各组派代表展示组内学习成果,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播。
(五)拓展作业超市:(任意选一个题汇报)
1、这美丽迄今为止已经100多年了,你觉她还光彩依旧吗?这美丽究竟能跨越时空多久呢?请补充——的美丽
2、(小练笔)请接着写下去:
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我不禁暗暗问自己,有一个声音悄悄告诉我:……
3、以“-----的居里夫人”为题选取不同侧面对居里夫人作简单的介绍。
4、讨论:
有人说,居里夫人以自己的美貌和青春乃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她的事业,固然令人敬佩,但她不懂得享受人生,品味生活,这样做并不值得;也有人说,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把那么多的奖金捐赠出去,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因为如果她能有这些本属于她的财产,既能改善贫困的生活,又能添置实验设备等等,说不定能为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呢!你认为呢?
5、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读后感。
6、自由创作。

四 : 《越巫》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页下注释、工具书,表述出文章大意,揣摩越巫的形象;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讨从文中获得的启示,并能运用所得解决生活中的“越巫”问题。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形象,探究生活中的“越巫”现象并学会科学的处矸椒ā?nbsp;
[课前学习] 
借助页下注释、工具书,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还珠》中的萨满法师导入[录像] 
巫师巫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有信徒。即使在文化较发达的今天,巫术在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 
明代的方孝孺在他的《逊志斋集》中就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方孝孺的《越巫》。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活动:基础大比拼 
[小组合作理解文章,探讨并整合问题。] 
提出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尝试自己翻译文章。 
(1)划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 
(2)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将小组交流后认为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全班交流时提出。 
[老师可视课堂情况增加问题作为小组竞赛挑战题,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内容,那么哪个小组能勇敢地站起来为大家概括一下,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引导学生用六要素概括] 
三.深入理解主题:挑战法官 
越巫死了,悠悠岁月流逝,数千年后的今天,越巫的子孙将此案递交法庭,要求严惩“真凶”,但越巫之死,到底是谁的错呢?如果你也在法庭之上,你有什么看法? 
(1)先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寻找线索,找出并确定“真凶”; 
(2)在小组内交换意见并加以整合,准备发言,发言时要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投影“我们小组认为 应为越巫之死负责,因为……”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性评价,或请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评价] 
一场跨越千年的案子落下了帷幕,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同学们,从这个案件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过渡] 
四.比较阅读 
板桥三娘子(节选) 
(前文内容简介:有个叫赵季和的人,有一次到板桥住店,无意中发现店主三娘子把施过巫术的荞麦烧饼给旅客们吃。旅客吃了这种烧饼后都变成了驴子。三娘子把他们的财物占有已有。赵季和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于是——) 
后月余日(1),季和从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既至,复寓宿焉。三娘子欢悦如初,其夕更无他客,主人供待愈厚。窗深,殷勤问所欲。季和曰:“明晨发,请随事点心(2)。”三娘子曰:“此事无疑(3),但请稳睡。”半夜后,季和窥见之,一依前所为(4)。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5)烧饼数枚于盘中,讫更取他物(6),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季和将发(7),就食,谓三娘子曰:“适会(8)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即取已者食之。方饮次(9),三娘子送茶出来。季和曰:“请主人尝客一片烧饼。”乃拣所易者,与噉(10)之。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既立变为驴,甚壮健。季和即乘之发,兼尽收木人木牛子等(11),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12)。季和乘策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13),日行百里。 
(选自《河东记》) 
注释: 
(1)[后月余日]:一个多月后。(2)[随事点心]:随便准备点吃的东西。(3)[无疑]:不必担心。(4)[一依前所为]:一切与上一次的做法(即制作荞麦烧饼的方法)一样。(5)[果实]:果然盛上。(6)[讫更取他物]:做完这件事,又去取别的东西。(7)[发]:出发。(8)[适会]:恰巧。(9)[方饮冰]:正在吃饭的时候。(10)[噉(dàn)]:同“啖”,吃。(11)[木人木牛子]:三娘子制作荞麦烧饼的工具。(12)[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虽然有了工具)但是不会她的法术,试验没有成功。(13)[未尝阻失]:没有发生过驴不服乘骑的事故。 
问题情境: 
《板桥三娘子》和《越巫》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异同点呢?请选取你感兴趣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要求: 
(1)先独立选取角度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2)小组长整理小组发言,小组成员合作认真填好记录卡。 
课后学习: 
小作文:《我谈越巫》 
《越巫之死我之见》 
《从“越巫”现象看开去》 
《从少年的恶作剧谈起》 
…… 
选择你所感兴趣的角度,也可自选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300字。

五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材简析: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www.61k.com]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篇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选取了最典型的几个事例,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因而,本课的重点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二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虽然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但是相信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事迹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临近毕业,他们会略微显得心浮气躁,因此,此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小学综合学习方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人生的启迪。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精神的含义。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www.61k.com)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课前准备

1.教师认真阅读梁衡的原作《跨越百年的美丽》《悼念玛丽·居里》等相关书籍,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www.61k.com](着重指导“头衔”的“衔”和“瓜藤”的“籐”的书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侵蚀

还有课文中人物的名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长句: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 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4.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6.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四、感悟外在美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

引入:首先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1898年12月26日的法国科学院,一起去领略一下居里夫人美丽的风采。(www.61k.com]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居里夫人的美丽首先表现在哪里?

找到描写外貌的语句,体会外表美: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的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引导学生边读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居里夫人的外貌的

教师小结:作者不愧是名家,能准确地抓住居里夫人最具特点的衣着、脸庞、神情、大眼睛,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定格"这个词语,"定格"是什么意思?

“定格”就是一个活的画面,一个动的画面骤然停止,成为一个静止的画面。居里夫人的形象为什么会定格在人们的心中?再一次朗读这段文字,让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第二课时

一、重现美丽,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一下课题。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了伟大的居里夫人,她美丽的容颜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来,让我们重现她的美丽,PPT示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齐读。

2.过渡:居里夫人的容貌的确很美,但是,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你可以以外表之美来评论一朵花,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评论一个人"。尤其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容颜易逝,美丽的外表无法延续百年,那么这跨越百年的美丽又是什么?(生答)这节课,让我们静心读书,去感受那份永恒的美丽。

二、解读"美丽":

(一)发现"美丽",交流“美丽”:

1.首先学生进行自主批注,然后组内交流。(灯片出示:1.自主批注:

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划出你认为最能展现居里夫人内在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

2.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www.61k.com])

提示学生可以从某一句话,也可以从某一个词语来谈谈你的体会。

2.全班交流汇报:(抓住重点品析,渗透学法)

引导学生这样回答:请大家看到——,我从——(读)一句中,(或这句的一词中)感受到——

全班交流推荐几位感受比较深的同学在全班做一个汇报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几个句子。当学生说出下列句子时,教师的点拨。

1、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教师评价:你很会读课文,一下子就抓住了最能概括居里夫人内在美的句子。或你很会读课文,能够在分析了具体事例之后抓住概括性的句子进行总结)

2、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了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点拨,你从居里夫人和他人的对比中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居里夫人?)教师小结:是啊,面对同样的问题居里夫人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执著。 过渡:还有句子写出了居里夫人的坚定、执著吗?

3、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你能说说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情景吗?你真的很会读书,这段文字是课文中最精彩最打动人心的一段,我想让你带着全班的同学一起细细地品读一下这段话。来带着大家一起齐读一下这段话,你觉得文段中的哪一个词语最能打动你,就将它重读出来。)

提问学生重读的是哪个词语,并说出理由。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

重点理解“烟熏火燎”。[www.61k.com](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烟熏火燎的经历,被烟熏火燎的你感受如何?你是继续坚持,还是即刻逃离。可是居里夫人呢?(终日......)这种终日,不是一日,也不是一年,而是三年零九个月,1365天!1365天居里夫人终日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和老师一起来想象一下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晨曦微露时,她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夕阳西下时,她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她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在寒风凛冽的冬日,她还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同学们,透过这个“烟熏火燎”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居里夫人?(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的、执着的追求。)出示词语,学生响亮的齐读。(我们再来读一下这段感人的文字,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继续你们的感悟,居里夫人的美还体现在哪里呢?

4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点拨,透过几个简单的数字,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更看到了她身上那种执著之美。

5、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可着重对“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进行品析)可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不管( ),不管( ),不管( ),而她管的是(全心全意进行科学研究,为人类做出贡献 )。在科学的道路上,居里夫人有的不仅仅坚定、执著,而是一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6.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的“成就美”)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

7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www.61k.com) (这么难理解的一个句子,你竟然能解读得这么好,你真的读懂了居里夫人。)

三、升华"美丽":

小结过渡:(学生充分说完之后)刚才,大家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让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份对于科学的执著追求,是一种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下面大家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文的5、6自然段,相信我们会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有更深的认识!

1.学生再次自主批注,合作交流。

2.全班交流:(这一部分的解读,老师想完全交给你们自己来完成)来吧,交流你们感受最深的句子。

抓住"她是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从而引出爱因斯坦的评价_____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她:'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学生自主交流,老师小节:同学们的品读非常细致,刚才这些同学的发言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居里夫人高尚的人格美。(淡泊名利)(如果学生的回答中没有出现这个词语,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的精辟,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居里夫人这种高尚的人格美吗?)

3.教师总结: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发明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发现的人生意义就是(指名学生用“不是﹍,不是﹍,而是﹍”的句式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意义。

四、 回归课题,定义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www.61k.com)

同学们,让我们在回到课文的题目,当我们深入地认识了居里夫人,这份跨越百年的美丽变得真真切切了, 它不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颜,也不是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是指(她坚定执著的追求,献身科学的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 )。(指板书学生齐答。)

2.教师小结: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讲到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身上的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跨越的只是百年吗?对,它一定可以跨越千年、万年,直至永远。

3 诵读诗歌,升华美丽(在这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我相信同学们肯定有很多的话想对居里夫人说,我们一起来将一首诗歌送给这位美丽的、可敬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用以来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致---居里夫人

即使是青春和容颜不在

即便是奖章和头衔不在

这一切都不重要

在我们心中

已烙下了您坚定、执著的追求

因为这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也镌刻下了您献身科学的精神

因为这也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更记录下了您淡泊名利的风骨

因为这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五、拓展美丽,阅读推荐

其实,世界上有何止一个居里夫人, 来看看我们中国和居里夫人一样的科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

学家吧。(www.61k.com](简介袁隆平、钱三强、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很多,老师推荐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两本书:《居里夫人》和《科学家的故事》,相信你们能从中收获很多的精神财富。

板书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坚定执著

献身科学

淡泊名利

本文标题: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781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