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17-11-21 所属栏目:水土流失治理

一 :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www.61k.com)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以后,国家将水土保持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启动了《水土保持法》修订工作,为了配合做好这项工作,我以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取得的数据为基础,从我国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措施和建议三个方面,做一简要汇报。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 ,风蚀面积:191万k㎡ ,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 。 在165万k㎡的水蚀面积中,轻度83万k㎡ ,中度55万k㎡ ,强度18万k㎡ ,极强6万k㎡ ,剧烈3万k㎡ 。 在191万k㎡风蚀面积中,轻度79万k㎡ ,中度25万k㎡ ,强度25万k㎡ ,极强27万k㎡ ,剧烈35万k㎡ 。 冻融侵蚀面积125万k㎡(是199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没有统计在我国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积当中。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状况表现为三个特点:

1、面积大,范围广。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2%。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9.1万km2,占全国的2.6%;中部地区51.15万km2,占全国的14.3%;西部地区296.65万km2,占全国的83.1%。

2、强度大,侵蚀重。我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45.2亿吨,约占全球土壤侵蚀总量的1/5。主要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量为每平方公里3400多吨,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甚至超过3万吨,相当于每年2.3cm厚的表层土壤流失。全国侵蚀量大于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的面积达112万km2。

根据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以及流失强度综合判定,我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其中,长江流域265个、黄河225个、海河71个、松辽河44个,分别占41.0%、34.9%、11.0%和6.8%。从省级行政区来看,水土流失严重县最多的省份是四川省,97个;其次是山西省,84个;然后依次是陕西省63个,内蒙古自治区52个,甘肃省50个。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3、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www.61k.com]全国几个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情况各有不同:

东北黑土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省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这一地区地形多为漫岗长坡,在顺坡耕作的情况下,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cm,初垦时黑土层厚度一般在80cm左右,垦殖40年后减至50~60cm。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黑土层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层黄土,当地称为“破皮黄”。 北方土石山区:分布于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市。大部分地区土层浅薄,岩石裸露。土层厚度不足30cm的土地面积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76.3%。 黄土高原区:分布于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南及青海等省区。区内土层深厚疏松、沟壑纵横、植被稀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这一区域是我国土壤侵蚀量最高的区域,有11.5万km2的土地侵蚀量大于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北方农牧交错区:分布于长城沿线的内蒙古、河北、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由于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植被覆盖度低,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交替发生。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重庆、陕西、甘肃及西藏等省区市。地质构造复杂而活跃,山高坡陡,人地矛盾突出,坡耕地比重大。耕作层薄于30cm的耕地占18.8%。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强降雨作用,滑坡、泥石流多发。

西南岩溶区: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土层瘠薄,降雨强度大,坡耕地普遍,耕作层薄于30cm的耕地占42%。有的地区土层甚至消失殆尽,石漠化面积达8.80万km2。

南方红壤区: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岩层风化壳深厚,在强降雨作用下极易产生崩岗侵蚀。

西部草原区: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由于干旱少雨,超载过牧,过度开垦,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严重。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一) 水土流失防治的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1、 重点治理工程成效显著,局部地区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80年代开始,水利部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支持下先后在黄河中游、长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江上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工程。(www.61k.com)98年以来,国家又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效果十分明显。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建成淤地坝、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近1.5亿人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其中黄河流域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4亿吨左右。黄河的一级支流无定河经过多年集中治理,入黄泥沙减少55%。嘉陵江流域实施重点治理15年后,土壤侵蚀量减少1/3。曾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的甘肃定西安定区和有“红色沙漠”之称的江西兴国县等严重流失区,通过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土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区域经济得到发展,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面貌。

2、 依法监管初见成效,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缓解

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后,通过广泛的宣传贯彻,全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转变,保护生态与环境的意识逐步增强。水利部联合相关部门细化管理措施,依法对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扰动地表强度大,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设项目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全国已有25万多个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其中国家大中型项目2000多个。生产建设单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多km2,减少水土流失量17亿吨。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

3、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探索,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水土流失防治之路。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在重点治理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优化配置,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目前这条技术路线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已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一条重要技术路线。二是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在治理中妥善处理国家生态建设需求、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与当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需求三者的关系,把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三、 对策措施及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总的思路应该是:努力不欠新账,加快清还老债。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各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对历史上已经形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要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进程。

(一)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坚决遏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此,应当加强预防保护工作。一是加强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资源保护。对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需要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有特殊情况必须建设的,应充分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切实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二是依法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对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应当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管理。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加强跟踪检查,做好验收把关,保证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同时,需要在法律中严格有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处罚措施,使水土保持违法案件能够得到查处,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制度。[www.61k.com)三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的社会监督。采取政府组织、舆论导向、教育介入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同时不断强化群众监督,唤起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大力营造防治水土流失人人有责、自觉维护、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氛围。四是需要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占用破坏,谁恢复补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同时,对于水土流失区的水电、采矿等工业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山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的水土流失治理。

(二)大力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为非常成功、有效的一条技术路线,应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在当前我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生态建设应尽快改变偏重单项措施的做法,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特别是应把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优先解决群众生计问题,实现综合效益,以弥补以往建设的不足。

实施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一举多得,一是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对下游起到缓洪减沙的作用;二是能够改善当地的基本生产条件,解决山丘区群众基本口粮等生计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后粮食单产一般可以翻一番,黄土高原坝地的单产一般为坡地的4倍;三是可以增强山丘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奠定基础;四是可以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减轻对土地的蚕食,为守住国家18亿亩耕地的红线做出贡献,保障粮食安全。坡耕地和侵蚀沟整治是目前我国建设基本农田最具潜力的一个途径。

(三) 加大封禁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一项有效措施。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可以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轮封轮牧等措施,推广沼气池、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大范围生态恢复和改善。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范围高标准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人工草场,解决农牧民的吃饭、花钱问题,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

(四)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确定防治目标和关键措施

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类指导,分别确定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目标和关键措施。黄土高原区,应以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为重点,将多沙粗沙区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措施配置应以坡面梯田和沟道淤地坝为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荒山荒坡和退耕的陡坡地开展生态自然修复,或营造以适生灌木为主的水土保持林。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重点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在溪河沿岸及山脚建设基本农田,在山腰建设茶叶、柑桔等经果林带,在山顶营造水源涵养林,形成综合防治体系。东北黑土区,应有效控制黑土流失或退化的趋势,使黑土层厚度不再变薄,生产力不再下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治理措施应以改变耕作方式、控制沟道侵蚀为重点。西南岩溶区,重点是抢救土地资源,维护群众基本的生存条件。应紧紧抓住基本农田建设这个关键,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环境承载力。西北草原区,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对已经退化的草地实施轮封轮牧,有条件的建设人工草场,科学合理地确定单位面积的载畜量。对主要风沙源区实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施重点治理。(www.61k.com]

(五) 加强领导,强化地方政府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

水土流失是一个综合的自然与社会经济问题,水土保持也是一项非常复杂

的系统工程,应在政府层面确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落实防治责任,研究防治的

重大问题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

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综合防治当地的水土流失。

2009101736 园林(本)

廖鹏

二 :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学生姓名:陈 亮

指导教师:苏丽敏 老师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所学专业:生物科学(师范)

中国·长春

2011 年 11 月

水土流失的危害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水土流失的危害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水土流失的危害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摘 要: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从自然和认为两方面讨论了水土流失的原因。(www.61k.com)自然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础,认为因素才是其主导因素。着重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及危害,从而探讨有效的措施和治理对策来治理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水土保持。

关键词:水土流失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水土保持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明显,但是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任其发展,继续恶化。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了,环境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来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才重视环境问题,才关注环境问题。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之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此过程中,我国主要精力放于经济建设之中,在环境方面不是很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直到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才采取相应的措施,才关注环境问题。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亟待解决。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

(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吨,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吨和4.91亿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平方公里。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三)土壤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最直接的表现是土壤的被侵蚀流失。据统计,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 109吨。 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2.4× 109吨, 其中上游地区达 1.56× 109吨,位于

水土流失的危害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 1.6× 109吨。[www.61k.com)

(四)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

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减弱, 土壤大量“ 石化”、“ 沙化”,沙尘暴加剧。 同时,由于土层变薄,地力下降,群众贫困程度加深。 中国 9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一)自然因素

(1)气候:所有的气候因子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其中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动能大,溅蚀力强,形成的径流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

(2)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此外,岩层的倾斜度对水土流失也有影响。

(3)土壤条件:纵观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土壤都是极易被冲刷的土壤类型。黄土高原的黄土为粉沙质土壤,土体疏松,易被水分散,抗冲刷能力极弱;西南地区的紫色土由紫色页岩、砂岩和砂页岩形成,易于分化,土体疏松,侵蚀严重;南方的红壤、黄壤地区及赣、湘、浙等省的土壤主要为红色粘土和石灰质土,土质粘重,透水性能差;鄂、闽、粤等地的土壤主要是由花岗岩、片麻岩分化而成的岩石土,土质粗糙,易于侵蚀。

(4)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持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

(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因素,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1)植被破坏:在正常条件下,植被如果不受到外力的破坏,一般多生长茂密,植被覆盖率可以很高,即使在50~60度以上的极陡坡地和抗冲刷能力很弱的土壤上,在暴雨时也很少形成强水土流失。一般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模数相当于林地的10倍,相当于荒山和其他用地类型的3~6倍。植被覆盖率低,则径流系数就大,水土流失就强。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砍伐,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仅为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5。

(2)过度放牧:草场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植被,但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场资源的严重退化,由此也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万头(只)。据统计,北方部分地区草场超载率高达50%~120%,有的甚至高达300%。目前我国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1/3,其中,内蒙古6359万公顷可利用草地中,退化面积已达3867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的60%。内蒙古草原的牧草平均高度由

水土流失的危害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70年代的70cm下降到目前的25cm,产量由60年代的1635公斤/公顷下降到80年代的645公斤/公顷。(www.61k.com]新疆和甘肃的草场因过度放牧导致退化的面积已分别达63.6%和87.8%。

(3)陡坡开荒: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增加粮食为目的而开发陡坡所形成的坡耕地在我国大量存在,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进入长江的泥沙约5万吨,其中1/3来自坡耕地。长江支流乌江流域44个县,每生产1公斤粮食要流失23.5公斤泥沙;四川省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地区每生产1公斤粮食要损失26.5公斤泥沙。

(4)工程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每年搬动岩土总量达380亿吨。工程活动因缺乏有效水土保护措施和存在不良行为等,经常导致或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制约可持续发展,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能不能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关系到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能否给子孙后代保留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每年净增人口1000多万,耕地却以每年数百万亩的速度锐减,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本来十分珍贵的土地资源丧失,从而使这一矛盾日趋加剧。建国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266.67万公顷,平均每年6.67万公顷,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100亿元以上。年复一年的流失,使土层越来越薄,已远远低于使土地有较高生产力所要维持的土层和土壤数量。据科学家的研究,每年流失的土壤,相当于在流失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沃土。在自然状态下形成1厘米厚的土层需要120~400年,这也就意味着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400倍,可见,一旦流失就很难恢复了。“土之不存,人将焉附”,更何谈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全国4200万公顷坡耕地和666.67万公顷风蚀耕地,平均每年要流失土壤30~150吨/公顷,全国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上亿吨氮、磷、钾养分随之流失,超过了全国一年的化肥用量。在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由于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鄂尔多斯草原沙漠化面积由50年代初的66.67万公顷扩展到80年代初的400万公顷,已占到该草原面积的一半以上。据统计,目前我国北方沙化面积已扩展到20万公顷,潜在沙化面积达16万公顷。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对耕地资源的破坏,直接造成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和粮食单产的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粮食总产量的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二)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输入江河、湖库。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堪称世界水土流失之最,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16亿吨,其中4亿吨粗沙淤积在下游河道,年复一年的淤高,使黄河变为世界有名的“地上悬河”,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素有“吞吐长江,接纳四水”之称的八百里洞庭,由于长江上游和湘、资、沅、澧四水的水土流失加剧,每年有上亿吨泥沙淤积在湖内,湖面不断缩小,吞吐能力日益减退。各地的“小黄河”也不少。泥沙

水土流失的危害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淤积不仅缩短水利设施寿命,减少调蓄库容,缩小江河过洪断面,更严重的是极大地威胁防汛安全。[www.61k.com]近几年一些河流出现小洪水、高水位、多险情的严重局面,就是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下游不断淤高、泄洪不畅的结果。

(三)严重影响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我国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和国防要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北方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大中城市,受风沙危害严重。北京北部的坝上地区,近9年来流沙面积增加了39.9%,浑善达克沙地近7年来流沙面积增加了93.3%,风沙仍在紧逼北京城。全国有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公里长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许多城镇经常受到沙漠化危害。建在沙化地区的榆林城,曾因风沙而三迁城址;湖北三峡秭归县城,也因滑坡而三迁城址。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皮山、民丰2县城,因风沙危害2次搬迁,策勒县城3次搬迁。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

(一)当前水土防治的不足

(1)相当部分生产建设项目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造成大量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建设过程中逃避水土保持法律责任,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随意弃土弃渣、破坏地貌、植被。公路铁路、城镇建设、露天煤矿、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也有相当一部分建设项目虽然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但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认真落实。

(2)坡耕地和侵蚀沟大量存在,成为水土流失主要来源地:全国现有18.26亿亩耕地中,坡耕地为3.6亿亩,占20%。目前我国直接用于坡耕地改造的投入非常有限,坡改梯进展缓慢。坡耕地面积占全国水蚀面积的15%,每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约为15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33%;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山丘区侵蚀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侵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沟道,而沟道发育又使坡面稳定性降低,坡度加大,侵蚀加剧。

(3)部分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配置不当:由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局限,长期以来,我国在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建设上走了一些弯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地方在植被建设时忽视了地带性规律,结果事倍功半;二是一些地方在措施配置时忽视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治理成果难以巩固;三是一些地方在生态建设中忽视利用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二)水土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加大宣传、执法力度:通过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水土保持法律意识,要鼓励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土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执法队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2)调整农业结构:正是人类无节制的过度开垦,助长了各种自然因素对土地的破坏,这是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当前最紧要的是改变过去那种掠夺式的开发模式,进行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水土流失的危害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种植业结构调整,有计划地安排农、牧、林各业生产,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加工业和旅游业,使各种产业协调发展,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www.61k.com)通过植树种草改变植被状况,截流降水,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坡面表土,减少地面径流,有效地防止地表被水冲刷。

(3)加强工程措施

①分级截流泄洪:在山丘自然林与耕地交界处,即坡岗地上部建截流沟,截住山水,防止山水冲刷耕地;在岗坡地中部和岗坡地下部,也都分别开挖截流沟,中部截流沟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坡下建截流沟,既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又防止洪水倒灌。

②小塘坝工程:在山与山之间的沟谷里,修建小塘坝蓄积地表水,既可以蓄洪调洪,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三 :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关于水土流失是近年来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我们必须得重视起来!针对水土流失我们一步一步分析,并做具体的原因、类型、措施进行分析,这可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将生活和知识相融合,这才我们学习的根本!

什么是水土流失 【高考难点】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一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 ,随水坡度集中 、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 ,是水土 流失 的自然原 因 ;毁林开荒 、陡坡顺坡开垦 、超载过牧 、盲目扩大耕地 、砍滥伐 、 破坏天然植被 、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 持措施 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 ,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www.61k.com]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 积 ,影响水利工程的使 用 。在自然状态下 ,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二、 水土流失的类型

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 、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 ,不仅破坏土地资源 淤积水库 ,抬高河床 ,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 ,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 、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

2、重力侵蚀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三、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 、水库 、河床 ,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 ,在全国各省 (区) 不同程度地 部存在这 样的问题 。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 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 。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 。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 。我国大部分地 区属于季风气候 ,降水量集中 ,雨季降水量 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⑴气候:所有的气候因子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其中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动能大,溅蚀力强,形成的径流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

⑵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此外,岩层的倾斜度对水土流失也有影响。

⑶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持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

2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因素,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开山采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而且呈现出随着人口不断增强的趋势。 长期以来,人为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合理活动是诱发和加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及人为破坏,形成了两个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一是“越穷越垦、 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另外,滥挖、滥伐等人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保护,人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五、治理对策

(1)加大宣传、执法力度

通过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水土保持法律意识,要鼓励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土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执法队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2)调整农业结构

正是人类无节制的过度开垦,助长了各种自然因素对土地的破坏,这是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当前最紧要的是改变过去那种掠夺式的开发模式,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有计划地安排农、牧、林各业生产,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加工业和旅游业,使各种产业协调发展,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通过植树种草改变植被状况,截流降水,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坡面表土,减少地面径流,有效地防止地表被水冲刷。

扩展:水土流失的对策 / 水土流失 / 水土流失的危害

六、加强工程措施1分级截流泄洪

在山丘自然林与耕地交界处,即坡岗地上部建截流沟,截住山水,防止山水冲刷耕地;在岗坡地中部和岗坡地下部,也都分别开挖截流沟,中部截流沟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坡下建截流沟,既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又防止洪水倒灌。

2小塘坝工程

在山与山之间的沟谷里,修建小塘坝蓄积地表水,既可以蓄洪调洪,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水平台地与水平梯田这是最常用的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水平台地适用于山顶和山腰,坡度较陡,地形破碎之处;水平梯田则适用于山脚的平缓地带。水平台地,即是在坡面沿水平方向修筑水平等高平台,水平台的台面供种植各种经济林木之用。水平梯田的修筑方法与水平台地大体相同,不同的是修筑在20°以下的坡度较平缓、土层较深厚的地带。

3谷坊工程

在侵蚀沟的沟床或崩岗场的适当位置节节筑坝拦泥蓄水,缓和水流,提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及岸壁崩塌,是稳定冲沟或崩岗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还可以调节迳流,提高地下水位,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促进崩岗迅速绿化,减少洪水挟带泥沙压盖下游农田、淤塞河道。

4坡耕地改造

在坡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坡耕地,田面倾斜,起伏不平,无地埂和排、灌沟渠,一遇大雨或水库放水灌溉,便造成大量水、土、肥流失,致使土层变薄,地力逐渐下降,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极低。改造坡耕地具体做法是:就地势平整田块地面,整修地埂和排灌系统,做到小丘合并,地面平整,隔土平整,地缘有埂,地块基本方整顺直,过大分丘,保持大小1~3亩为宜,每丘地块应有灌、排设施,做到有水能灌,要排能干,不冲刷,不崩坍。

高中地理

由三好网(sanhao.com)发起运营的“高中地理”公众号,史上最全、最新资料、备考方案定期发放,再也不会担心地理丢分啦!

加群交流

高中地理QQ:1733948630

高中地理交流群: 469921621

文综君微信小号:gele-ln

扫一扫

免费送喽!

因为同学们在期中经常会问,期中没考好,怎么办呀!

历史君特送“0元上课”,让你上课逆袭,还有价值699的好学宝免费使用,有1万名老师可以供你选择!足不出户,就可以上课!此活动时间有限,快来报名!点击”

http://m.sanhao.com/reg.php?type=2&net_pro=1&parse_type=1&f_source=31&s_source=74&pro_man_id=157

“快来报名吧!

扩展:水土流失的对策 / 水土流失 / 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 : 黄河流域2014年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卫星影像采集工作圆满完成

原标题:黄河流域2014年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卫星影像采集工作圆满完成

本站讯 近日,2014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黄河流域重点防治区卫星影像采集及预处理5个技术服务合同通过验收,标志着此项工作圆满完成。[www.61k.com)

今年5月,根据项目批复预算,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对项目黄河流域重点防治区卫星影像采集及预处理工作进行了政府采购,并委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采集和处理黄河流域有关国家级重点防治区3.12万平方千米的2.1米全色、5.8米多光谱及二者融合的正射纠正遥感影像。

黄委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的验收组,根据合同条款,查看了项目提交成果资料,听取了受托方汇报,经认真讨论和评议后,认为合同受托方按照要求提供了完全覆盖项目区的卫星影像,提交成果数量、影像时相、影像质量等均满足合同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本文标题: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463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