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万科集团发展历程-奇瑞集团:奇瑞集团-发展历程,奇瑞集团-品牌释义

发布时间:2017-08-25 所属栏目:饮食习惯

一 : 奇瑞集团:奇瑞集团-发展历程,奇瑞集团-品牌释义

公司全称: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奇瑞集团 奇瑞集团:奇瑞集团-发展历程,奇瑞集团-品牌释义奇瑞集团
2008年5月22日,公司官方网站已改名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发展历程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2亿元,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2007年8月22日,奇瑞公司第100万辆汽车下线,标志着奇瑞已经实现了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的第一阶段目标,正朝着通过开放创新打造自主国际名牌的新目标迈进。

2007年销售38.1万辆,比2006年增长24.8%。2007年,奇瑞汽车出口11.98万辆,海外市场再次实现翻番,销量增加了132%,轿车出口量连续五年居中国第一。

奇瑞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发扬“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精神,坚持以“聚集优秀人力资本,追求世界领先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开拓全球汽车市场,跻身汽车列强之林”为奋斗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经过10余年的跨越式发展,奇瑞公司已拥有整车、发动机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生产、销售、出口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和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奇瑞公司现有轿车公司、发动机公司、变速箱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规划设计院、试验技术中心等生产、研发单位,具备年产整车65万辆、发动机65万台和变速箱40万套的生产能力。现已投放市场的整车有QQ3、QQ6、A1、瑞麒2、旗云、开瑞3、A5、瑞虎3、东方之子、东方之子Cross、A3等11个系列数10款产品。截至2007年底,奇瑞公司拥有员工19321人,总资产达到237.15亿元。

作为立志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奇瑞公司,早在产品上市之初,就确立了“‘顾客满意’是公司永恒的宗旨,为顾客提供‘零缺陷’的产品和周到服务是公司每位员工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的质量方针,并于2001年2月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8月,公司又在国内同行业率先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上的常抓不懈,使奇瑞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并荣获由国家人事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授予的“全国质量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和中国质量协会评定的最高等级“中国21315质量信用AAA等级”企业称号。

奇瑞公司从发展初期就注重开拓国际国内2个市场,本着“无内不稳,无外不强,以外促内,形式灵活”的市场原则,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1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目前奇瑞已向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乘用车出口量连续5年稳居中国第一。2007年,奇瑞还先后与美国量子等企业建立合作合资关系,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跨国合作的新阶段。

经过几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奇瑞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得到迅速提升。2006年10月,“奇瑞”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同年11月,奇瑞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第11位,成为我国惟一一家进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汽车制造企业。2007年6月,奇瑞公司入选2007年度“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同年12月,入选“发展中国家100大竞争力企业”。2008年7月28日,奇瑞公司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创新型企业”称号,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品牌释义


奇瑞品牌释义
1.中文品牌释义 奇,有特别地的意思;瑞,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特别地吉祥如意。
2.英文品牌释义
CHERY是英文单词cheery(中文意思为“欢呼地、兴高采烈地”)减去1个“E”而来,表达了企业努力追求、永不满足现状的理念。
3.奇瑞标识释义
标志的整体是英文字母CAC1种艺术化变形;CAC即英文CHERYAUTOMOBILECORPORATIONLIMITED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标志中间A为一变体的“人”字,预示着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徽标两边的C字向上环绕,如同人的2个臂膀,象征着1种团结和力量,环绕成地球型的椭圆状;中间的A在椭圆上方的断开处向上延伸,寓意奇瑞公司发展无穷,潜力无限,追求无限;
整个标志又是W和H2个字母的交叉变形设计,为“芜湖”一词的汉语拼音的声母,表示公司的生产制造地在芜湖市芜湖地方政府想干汽车项目由来已久。在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就是1个多亿的产值。这个现象引起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注意,由此产生了干汽车的念头。原来的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发现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决定自己干。回顾历史,芜湖汽车项目演变成为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无知(把干汽车的困难想简单了),但无知者无畏。今天的奇瑞领导人早已不是无知者,而无畏的精神却已深入这个企业的组织基因,并且在继续发扬光大。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企业介绍


早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安徽芜湖领导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取内部代号为"951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始终保持低调。从这个神秘的代号上可以看出,安徽省方面对这个项目肯定暗中给予了支持。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企业历史


在芜湖这样1个经济尚不发达地区找到干轿车的人才不是件容易事。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参观一汽时发现了1个老乡尹同耀。尹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在一汽尹同耀工作了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的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的"10大杰出青年",在一汽小有名气。发现这个有地缘关系的人才后,芜湖方面死缠硬磨,力邀尹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为对方的真诚所感动,尹同耀最终接受了邀请。当尹到达芜湖组建班子时,整个项目共有八个人,后来以"8大金刚"之称列入奇瑞的史册。"8大金刚"之后的核心团队是到1997年聚集起来的50多人。其中车身部鲁部长、东方之子的项目经理大高是尹同耀在合肥工大的同班同学,是被尹"骗来的"。鲁部长原来在安徽安凯客车公司,尹首先找到他,两人掰着手指头算计同学中谁都还在干技术工作,于是想起了一直在石家庄汽车制造厂的大高。他们还记得尹同耀站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兴奋地告诉他们哪里是发动机厂,哪里是研发中心,哪里是整装厂……虽然这些还都是凭空画的大饼。正如大高所说,到奇瑞的最大吸引力就是能干自己的车。打动他的不是尹同耀在荒地上画的大饼,而是当他被领进工棚时看到的奇瑞样车模型。当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顿感人生的意义不过如此,于是就加入了这支当时还只有50多人的团队。QQ的项目经理小高在1997年则是合肥工大汽车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招聘会上被尹同耀盯上,被说动后加入奇瑞。利用他在一汽的人脉关系,尹同耀还请来一些一汽的人帮忙。据说至今还有一汽来的100多人在为奇瑞工作。
1996年,"951工程"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国福特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起初,英方派来20多个人协助安装,但这些人懒洋洋地不干活,晚上还喝酒滋事。尹同耀干脆让英国人提前回国,同时以他们并未按协议完成任务为由扣下400万美元的货款。赶走了英国人就自己干。当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后,扣下的400万美元还没有花完。
此后,奇瑞提供的履历是:奇瑞汽车公司于1997年3月在芜湖经济开发区8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破土动工;由安徽省政府和芜湖市政府下属的5家公司共同投资的、注册资本为17.52亿元人民币的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同时正式成立;同年10月,发动机厂房(建筑面积达756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经过十三个半月的安装调试后,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1999年9月CAC478/480发动机一次性通过产品鉴定。
这段报道可能隐瞒了2个事实。第一,这个项目的投资方当时可能根本就掏不出这么多的钱。因为当时的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新建的汽车企业挂靠大集团,这个从安徽芜湖冒出来的新企业有足够的动机把自己往大了说,以免被大集团看不上;另外,产业政策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也有限制,投资不足15亿元根本不让上。第二,奇瑞人士介绍公司历史总会说:项目开始只是想生产汽车发动机,但上了发动机,就要找市场,所以自然而然进入整车制造。其实从各个角度分析都足以判定,"951工程"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制造整车,上发动机项目就是为了造整车。所以当时在实施发动机项目的同时,整车项目也已经启动。
事实上,奇瑞的第1款轿车在1995年就开始策划。这个车型(即风云)是模仿捷达轿车的底盘。尹同耀在一汽大众就是干捷达的,对捷达的底盘技术了如指掌。车身也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然后请一家台湾模具制造商福臻公司进行模具开发,奇瑞请了一位一汽退休的老工程师到台湾监控模具开发过程。当模具试验时压制出第一副未喷涂的白车身时,这位为造中国车而再次出山的老工程师当场热泪盈眶。
都还在样车出来之前的1998年3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整车厂(包括冲压、焊装、喷涂、总装4大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就已开工(可见"951工程"造整车是蓄谋已久)。1999年1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首辆轿车下线。2000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为了让这个没有生产汽车许可证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在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政府的帮助下,指定奇瑞汽车为芜湖的出租车用车,并为其上牌照。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企业理念


奇瑞集团 奇瑞集团:奇瑞集团-发展历程,奇瑞集团-品牌释义奇瑞集团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奇瑞风云4代


但奇瑞造出来的车无论是否达到安全标准,都因为没有登上国家目录而不合法,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进行了加入上汽集团的谈判。这是不平等的谈判,因为上汽掌握的底牌是奇瑞的生死牌:不加入上汽集团就没有户口。最后,奇瑞同意将35040万元的资产(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但奇瑞对上汽提出了"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和不分红。其实还有很多反过来得的"不",如上汽的销售网络奇瑞不能使用;上汽管理经验奇瑞不能学习……很显然,上汽当时并没有把奇瑞放在眼里。
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奇瑞轿车也得以上了国家机械局被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获得了久盼的"7字头"目录。从此,奇瑞汽车所有的车型在尾部左上角都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志,导致很多购车的人曾以为这是上海生产的汽车。"上汽奇瑞"4个字给了这个新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这是奇瑞加入上汽集团获得的最大好处。
奇瑞"风云"确实可以说是"震撼上市"。这是1款造型大方的三厢轿车,配有1.6升的发动机,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但价格却低1/3,在市场一亮相就反响热烈。2001年全年,奇瑞轿车销售2.8万辆车,销售额达20多亿元。2002年,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销售额40多亿元。
由于"风云"车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所以奇瑞迅速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而奇瑞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利用了已经在国内为引进车型国产化而发展起来的配套体系。媒体上的一些传闻说,由于奇瑞"套用"了大众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惹怒了大众。这个说法不准确。实际上被大众抓住把柄的原因是在早期的奇瑞轿车上曾经出现过印有大众标记的零部件。这并非是奇瑞有意侵犯大众的知识产权,只能说是在初出茅庐之时配套体系管理尚未善。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企业现状


奇瑞真正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震撼性影响的事件是2003年一口气推出3款新车型,即QQ、东方之子和旗云。2004年1月17日,北京亚运村车市公布了2003年北京市场10大畅销车型(对当年在亚市销售的共85九种车型按照销量排名,所以当选者都是由消费者用"货币投票"评选出来的),吉利美日和奇瑞QQ都入选。根据翌日《京华时报》报道,"10大畅销车型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奇瑞QQ,在北京上市销售的时间从去年9月至年底不过四个月,却能挤进前十名,成绩十分引人注目"。
同在6月上市的东方之子也赢得了一片喝彩。2004年1月,经过对5万多名读者和网友投票统计,东方之子荣登《北京晨报》"2003我最喜爱的10大家用汽车"行列。
奇瑞QQ 事实上,当风云刚刚投入批量生产时,奇瑞就开始策划新的车型。1个新企业,从2000年干出第1款车型后不到3年就又推出三款新车型:为什么奇瑞的技术能力能够这样快地提高?原来,奇瑞于2003年推出的三款新车,在技术上都是由一支来自二汽的精锐部队开发出来的。
2000年底,十几位二汽技术中心的研发工程师酝酿出走,直接的导火索是下定决心走合资之路的二汽打算撤销技术中心。但这些人当时苦于没有去处,因为偌大之中国,难以找到想自主开发的汽车企业。此事后来被奇瑞知道,便力邀他们加盟。2001年7月,先期人员抵达安徽芜湖;8月,计划出走的11-12人全部到达芜湖。这批人员安顿下来后,又把他们已经流散在外的原二汽技术中心的十来个同事找回。于是,一支20多人的汽车开发团队组建起来。之所以称之为"团队",因为这些技术人员不仅就个人来说是一批精兵强将,是二汽技术中心开发轿车的骨干,而且他们曾经长期共事,一起干过产品,所以他们不仅各有所长,而且拥有1个团队所必需的默契和配合。无论个人水平高低,这样1个团队是需要多年的合作才能锻造出来的。实际上,其中多人在法国受过培训,是二汽技术中心在轿车开发领域的中坚力量。
为什么这批精锐部队要离开二汽?据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93年毕业生)解释,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漠视"。他列举的理由是:(1)急功近利的国企领导眼睛只盯着外国技术,不认为自己的技术人员有价值,所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2)国企不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汽车是技术非常复杂的产品,在开发阶段必须尊重技术人员;但国企是长官意志,领导在决策上经常不考虑技术可行性。(3)国企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图纸需要一轮一轮地改进才能进步,但供应商总是找领导批条子,让不符合质量的零部件蒙混过关;技术人员在有缺陷的零部件上做,只能越做越差。(4)国企中总有一群不干活的闲人,只会说风凉话,让干活的人有挫折感。这些因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大家都对自主开发丧失了信心。因此,萌生去意的原因是年复一年不思进取的工作气氛,作为当时二汽研发团队惟一一名三十岁以下(28岁)的主任科长,他激动地说:"我三十岁时即可看到我四十岁和五十岁时会是什么样子。"
这支团队组建后不久就接受了为奇瑞设计新车型的任务。他们随后连续苦干了八个多月,设计出来东方之子和QQ。开发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原因是这些技术人员都憋了一口气,于是大家没有节假日,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一位设计人员曾经创造了连续4八个小时没有睡觉的记录。完成东方之子和QQ的设计任务之后,这个团队又在"风云"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来"旗云"。奇瑞即将于2004年向市场推出的第1款SUV越野车T-11以及另1款A系列车的改型也是他们设计的。
2003年4月,这支团队的全体人员曾经在一起吃饭庆祝新车型的设计和试产成功。酒酣之时,有人向大家提出1个问题:如果我们还是在二汽,还是这群人,我们是否也能干出2款车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干不出来!他们离开后,二汽原有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基本不复存在。那么,二汽是否对他们的离去心疼?是否阻止过他们的离开?这个事实证明,只要不进行自主开发,设计工程师是没有价值的,无论对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是这样。东方之子正如那位团队负责人所坦诚表白的:"我们要永远感谢奇瑞。因为当我们原单位的领导认为我们不行的时候,奇瑞给了我们1个能够证明我们自己的机会。当全部图纸做出来后,别人不知道好坏,连我们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而奇瑞在这样的关头就敢于投下几亿元的资金将产品设计付诸实施。"1个自主开发的企业给了一批中国技术人员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而这批技术人员则为这个企业设计出来"震撼上市"的产品。显然,自主开发企业和本土研发工程师是血脉相连,互为因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团队并没有在组织上加入奇瑞,而是与奇瑞成立专门进行汽车设计的佳景科技有限公司(奇瑞占2/3的股份,其余的由来自二汽的人员持有)。原因不在于奇瑞,而是来自二汽的人担心遇上第二个"二汽",所以选择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到2003年年底,佳景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增加到60人,新增人员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虽然目前佳景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为奇瑞开发产品,但从理论上讲,它有可能向着专业设计公司的方向发展。
奇瑞面临的1个挑战是发展出自己的开发团队。事实上,奇瑞已经开始组建汽车研究院,第一期投资是2.5亿元,最终计划投资10-15亿元。研究院已经拥有500人的队伍,希望在近期发展到1000人。按照公司的计划,研究院到2006年达到3000人,最终规模要达到5000人。虽然研究院设在芜湖,但计划将来在北京、上海设分院,最终将其分支机构设到国外。现任院长是从美国归国的徐敏博士(曾在通用和福特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发动机专家)。目前奇瑞人力资源副总的手中握有200多份中国在美国留学人员的工作申请。为什么他们选择奇瑞而不是合资企业?就是因为这些高级人才只有在进行产品开发的企业才能找到用武之地。
为了学习产品开发技术,奇瑞目前也在走国际合作开发的道路,而且力度很大。奇瑞已经委托意大利和德国的设计公司开发新车型,并明确提出要联合开发。为此,奇瑞已经派遣了数十名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工作。在奇瑞的战略构想中,国际合作是其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第二阶段(以现有四个车型的开发为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则是要自己设计较小、较低档的产品,然后向设计较高端产品爬升;最后要在第四阶段完全达到自主开发。整个过渡期需要3-5年。
由于掌握发动机的重要性,奇瑞启动了1个令中国汽车业界震惊的计划:在2002-2003年期间委托奥地利AVL公司设计了从0.8到4.2升的十八款发动机,全部达到欧4排放标准;与之相应,奇瑞汽车研究院发动机部件到2003年12月已经建立起一支多达200人的技术队伍。这些发动机正在奇瑞拥有的十个世界一流的发动机测试台架上进行测试,准备从2004年开始逐渐用在奇瑞的车型上。同时,奇瑞还与台湾福臻公司合资建立了1个模具公司以逐渐掌握模具制造技术。奇瑞的发动机计划和模具计划正是其迈入高速增长的先期准备。可以预期,奇瑞的车型在3-5年内将会大量增加,其技术水平也将会大幅度提高。
2003年,奇瑞继续高歌猛进,全年销售汽车90367辆,销售额应该至少在80亿元以上。奇瑞实际上是地方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不会受到短期要求回报的压力。此外,据说安徽省政府还出面促成了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与奇瑞签订巨额授信担保贷款。就赢利模式来看,奇瑞切入市场的车型比哈飞和吉利的档次都高,赢利性应该明显超过哈飞和吉利。在这样相对有利的条件下,奇瑞的命运更加取决于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进步。
奇瑞虽然也应该算是起于草莽,但其领导人是从大型国有企业来的,在生产和管理上从一开始就比较规范,使企业很快就形成明晰的短、中、长各种不同目标,并有成型的企业制度安排去保证这些目标得以实现。
奇瑞的员工总数在2001年10月是2700多人,2002年年底是4000多人,到2003年年底已增加到9000多人,平均年龄23岁,没有退休者。把这支年轻的职工队伍变成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是奇瑞面临的1大挑战(可以看出,奇瑞装配线上的工人现在还不如一汽大众装配线上的工人那样训练有素),但却不存在国有企业传统弊端来阻碍奇瑞的努力。
虽然是国有企业,但奇瑞的体制却完全是新型的。上至总经理,下至每1个普通工人,奇瑞全体员工都实行合同制,那些创业的元老们也只能与企业签订5年的合同。公司没有后勤系统,干部员工自己解决住房。企业决策系统高度集中,令行禁止。
在奇瑞可以感受到这是1个拼命的企业,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节假日。尹同耀病倒后躺在医院边打点滴边指挥生产是奇瑞人所皆知的故事。用奇瑞人自己表扬自己的话说,"奇瑞有一群不要命的领导,有一批敬业的专家,还有一支肯学习的员工队伍"。而用一句从奇瑞的高层经理人到工程师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解释,正是由于可以去"造自己的车",因此令这个企业充满了奋斗精神。
尽管仍然只能算是个新企业,但奇瑞在管理和技术装备上都向高水平看齐。2002年5月,奇瑞成为中国首例侧面碰撞试验的成功者;9月,奇瑞成为中国首家通过ISO/TS16949国际标准的整车制造企业;10月,经过近一年精心准备的ERP项目正式上线。奇瑞拥有据说是世界最先进的5条涂装线之一,投资7亿元人民币从德国最著名的专业厂家杜尔(DURR)公司引进。据说与此相同的生产线全世界仅有5条,3条分布在欧洲:其中大众两条,宝马1条;两条分布在亚洲:上海大众1条,第二条便落户在奇瑞。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企业优势


奇瑞的例子还清楚地说明,为什么自主开发不但不是闭关自守,反而是利用国际资源更有效的途径。奇瑞厂房全貌
第一,与那些合资企业相比,奇瑞才算得上是全球采购,因为它不必看任何外方的脸色。就发动机而言,风云用的是自产的发动机,QQ用的是中国东安发动机,东方之子用的是三菱发动机,而旗云用的是宝马-克莱斯勒发动机。然而奇瑞对自身设计的所有整车拥有设计确认权,因而无论采购了什么零部件,从风云到QQ、东方之子、旗云,都是中国车。
第二,奇瑞雇用了20多名外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德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奇瑞整装厂的一条生产线名叫寺田真二生产线(东方之子的整装线),此线的总长是原三菱的一位日本管理者,现在已经成为奇瑞的一员,被请来帮助奇瑞改进现场管理。
第三,奇瑞比其他任何中国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更加走向国际市场。就在正式上市的第一年,奇瑞于2001年10月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轿车。到2003年12月底为止,奇瑞轿车已经出口了14批总计1000多辆,车型包括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和QQ。虽然总数不算多,但却占中国当年出口轿车总量的90%。据2004年1月19日新华网报道,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金弋波透露,2004年奇瑞计划出口整车10000辆,而到1月18日为止就已经签订出口协议7000多辆,除了传统的中东地区外,奇瑞轿车将首次批量出口中南美洲。
尤为甚者,奇瑞居然创造了中国第1个出口汽车整装厂的记录。从2001年7月起,经过对方9次实地考察,奇瑞公司与伊朗SKT公司在2001年年底双方确立合作关系。SKT公司是伊朗两家汽车制造厂的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家,近年来逐渐向整车业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报批、审核,此项目于2002年年底获得伊朗政府的生产销售许可证,也是近20年来伊朗政府第1个批准建设的整车项目。此后,奇瑞与SKT公司于2003年2月签约,由奇瑞提供技术转让和工厂设计,在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省为SKT公司建立1个汽车整装厂,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4大工艺,一期工程设计产能为3万辆。2003年11月26日,奇瑞与SKT公司又在芜湖正式签署了设备及CKD件采购协议。根据协议,预计到2004年6月,奇瑞公司将批量出口CKD件到伊朗进行组装,主要生产奇瑞A11车型(即风云系列)以及后续改进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出口的这个整装厂以中国国产设备为主。继在伊朗合作建厂的项目成功实施后,奇瑞还将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以CKD方式合作建厂。
奇瑞生产线·根据2007年3月全国乘用车各品牌销量数据,奇瑞总共占据5个第一的位置:奇瑞3月以44568辆的成绩,跃居3月销量第一,超过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成为中国所有车企中销售量最大的乘用车企业;与此同时,奇瑞3月份出口汽车10019辆,创造了国内乘用车企业单月出口之最;在SUV细分市场,奇瑞3月总销量5321台,成为国内SUV销量冠军企业,而且把SUV单月销量带到了1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级轿车市场,A5和东方之子3月以合计12647俩的销量使奇瑞荣登中级车销量第一的自主企业,其中A5以10577俩的销量位居自主品牌中级车单品销售冠军;在微型轿车市场,QQ系列3月以15294辆的销量使奇瑞成为中国目前销量最大的微轿企业。由于奇瑞的抢眼变化,刚刚过去的3月份也是国产乘用车销售的1个重要“分水岭”。因为这次变化标志着本土乘用车品牌未来很可能会经常“颠覆”合资乘用车品牌所习惯的销售排位。
为什么出生没几年的奇瑞比那些长期受国家保护的"大集团"、"大型骨干企业"更加敢于利用国际资源、出口更多的整车甚至出口汽车整装厂和CKD散件?就是因为奇瑞是自主开发。这是区别2种命运的惟一变量。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奇瑞的底气


CSM汽车分析师张豫认为,奇瑞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基于三方面的成本优势:零部件、人力资源以及研发成本。
1个可以考察的数字是,在中国零部件行业,汽车金属件、汽车化工配件、电子产品都已达到国际标准,但其成本往往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30%-50%,以车门上的1个塑料件为例,美国市场的采购价格是每个10美元,而国内配套厂商可以做到5-6美元。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国外,这是公认的事实,当国外的汽车老板为员工每小时数十美元工资愁眉不展的时候,奇瑞汽车全厂月平均工资只有1000多元,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每星期六天,而且每天到了下班时间时,正常下班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事实上,还有许多人没有注意包括奇瑞在内的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研发成本。
在研发经费方面,奇瑞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10%至15%。2005年奇瑞的研发投入是14.5亿。占公司销售收入的13%左右。在国外,开发1个新车型大约需要10亿-20亿美元,如果按照这样的投入,奇瑞的这点钱估计连1个车辘轳都研发不了,但是奇瑞2005年一年却向市场投放了六款新车,此外还包括包含十八款发动机的ACTECO发动机系列。
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了包括奇瑞在内的中国本土汽车的成本优势,而这种成本优势正在转化为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正是基于这样的经营成本结构,奇瑞正在大力加强其国际化战略,在整车出口方面,奇瑞目前已经行销到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69家经销商,此外,目前还有包括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巴西等二十二个国家的经销商有意代理奇瑞的产品。
在CKD组装方面,奇瑞目前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尼西亚、埃及和伊朗等五个国家建立生产工厂,而本月,奇瑞又与

阿根廷一公司签署了在南美组装奇瑞汽车的协议,而根据奇瑞内部最新的消息,未来奇瑞还将有六个CKD工厂将投入生产。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出口正成为奇瑞主要利润来源


全球的汽车市场几乎可以套用毛主席的"3个世界"理论加以划分。第3类国家多在中东非洲,这些国家大多没有像样的汽车工业,因此对汽车进口并不抵制。中国轿车的海外出口大多从这些国家开始,目前仍旧是最主要的市场。但是这些国家大多经济不发达,市场容量有限。第二世界国家市场规模较大,但是多有本国的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多有抵制,譬如马来西亚等。
目前奇瑞汽车海外市场从第3类市场起步,但是第二类市场因为较发达的经济,市场份额正在迎头赶上。奇瑞汽车透露的信息,截止到今年10月底,奇瑞汽车海外市场中,今年才刚刚开始CKD组装的俄罗斯市场以43%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前者因为没有汽车工业,后者因为垄断保护,在2大类市场上,奇瑞汽车均能获得较高价格。譬如在俄罗斯市场,风云基本型价格在11000美元(合人民币近9万元);风云豪华型12500美元(人民币10万元);带有ABS、EBD、2安全气囊、CD、可调方向盘的奇瑞瑞虎SUV在俄罗斯市场上现售价19990美元。这些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
比国内市场高得多的价格,使得奇瑞汽车即便是支付高昂的运费和关税,也要比国内市场合算得多。
根据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上海海通码头的统计,从上海港出发,一辆QQ,运送埃及亚历山大港运费是520美元(5600元人民币);运送到芬兰汉科港(主要面向俄罗斯市场)的运费是800美元;运送到南美哥伦比亚港口的运费是960美元。
"支付了运费和关税后,虽然中间的价格差我们大多让度给了经销商,我们还是保有10%-20%的利润。"奇瑞国际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根据测算,一辆QQ目前海外出口的利润在3000-4000元上下。
海外市场是奇瑞的命门
这些利润对于奇瑞而言是十分重要的。2005年,奇瑞汽车销售汽车18.9万辆,所创造的利润不过9500万元,平均到每辆车只有502元。而同期广州本田的单车利润是20100元,北京现代是6419元,连吉利也有1896元,也就是说奇瑞分别要卖40辆、13辆和4辆车,利润才和上述三者持平。
根据奇瑞汽车目前披露的计划,未来数年内的发展将需要至少400亿元的资金,而上市则是奇瑞未来重要的融资渠道。
毫无疑问,利润的微薄将延滞奇瑞的上市步伐,而上市的延后也将对奇瑞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比较而言,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奇瑞车赢利要可观许多,2006年奇瑞汽车在海外销售了大约5万辆汽车,尽管只占全部的1/6,但却创造了奇瑞公司的绝大部分的利润。
对于奇瑞而言,海外市场还不仅仅是利润这么简单。
目前行业内多认为,奇瑞目前的发展思路是"以生产倒逼销售"。即通过产能增加施加压力于销售,从而带动销售的上升。根据规划,奇瑞汽车将到2010年销售100万辆,而目前1个200万辆的生产计划正在规划之中。
这一发展思路面临的1个现实问题就是如此庞大的产能如何消化的问题。截止到今年年底奇瑞汽车的产能将达到100万辆,按照80%的利用率,2007年奇瑞的实际生产能力将达到80万辆。
奇瑞汽车目前宣布的明年的销售只有40万辆,按照常规发展奇瑞要到2010年才达到100万辆,海外市场已经成了奇瑞缓解产能压力的减压阀。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奇瑞2007


奇瑞汽车2007年累计销售38.1万辆,相比年初制订的39.3万辆的销售目标相差约1.2万辆,全年任务完成率97%,接近年度目标;销量相比2006年净增7.6万辆,增幅24.8%,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再次实现翻番,猛增132%。奇瑞汽车2005年目标13.8万辆,销售18.9万辆,完成率137%;2006年目标28.1万辆,实际完成30.5万辆,完成率109%;2007年完成率为97%。在2007年的4个季度中,奇瑞一季度销售10.3万辆,占全年的27.1%;二季度10.4万辆,占全年的27.3%;在相对是淡季的三季度销售9.3万辆,占全年的24.5%;而在行业旺季的四季度销量为8.1万辆,占全年的21.2%。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奇瑞2008


在主题为“和谐各顺,携手08”的奇瑞汽车2008商务年会上,奇瑞汽车对外宣布,在2008年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将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以实现可持续性增长为目的。2008年奇瑞汽车的销量目标为48万辆,其中,国内销售目标为30万辆,海外销售目标为18万辆,另将有三款全新车型在2008年陆续投放市场。

奇瑞集团_奇瑞集团 -相关连接

二 : 法国达能集团:法国达能集团-简介,法国达能集团-发展历程

三 : 意大利埃尼集团:意大利埃尼集团-简介,意大利埃尼集团-发展历程

埃尼集团,全称为国家碳化氢公司(Ente Nazionale ldrocarburi,简称:ENI)。意大利埃尼集团曾经是意大利两大国有企业集团之一,目前在全球70余国家有分支机构,雇佣人员7万余人。埃尼集团是世界最主要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简介

意大利埃尼集团:意大利埃尼集团-简介,意大利埃尼集团-发展历程_埃尼集团意大利埃尼集团

埃尼集团(Ente Nazionale ldrocarburi)全名为国家碳化氢公司。埃尼公司是意大利政府为保证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于1953年2月10日成立的国家控股公司。

其前身是1926年成立的阿吉普公司,即意大利石油总公司。1992年埃尼由国营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埃尼集团拥有包括阿吉普(AGIP)石油公司在内的300多家公司。

埃尼集团对海油发展旗下两家公司作为其合格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历时近一年,内容包括工程资源、工程业绩、化学品生产设施、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等。其间,还派专家到两家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埃尼集团对两家公司的整体服务能力深感满意,并表示将尽快寻找双方在油田工程、油田化学品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机会。

1958年,埃尼开始与中国交往,按协定向中国提供肥料与合成橡胶。80年代,埃尼与中国交日益密切。1980年参与中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以后几年,埃尼与北京化工研究所、中国石化总公司、燕山硬化公司、中国化工部等就合成橡胶的技术开发。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1983年,埃尼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共同合作,在中国南海共同进行石油的勘探和生产。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发展历程

意大利埃尼集团:意大利埃尼集团-简介,意大利埃尼集团-发展历程_埃尼集团埃尼公司标志

1860年,在帕尔玛省的奥扎诺阿基利·堂采利公司钻了两口32米和45米深的油井,获得日产25公斤的产量。这是意大利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起源。

1926年,意大利组建了阿吉普公司AGIP(意大利石油总公司)。这个时期意大利也制订了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政策。

1953年,意大利组建了埃尼公司,创办资本为11亿美元,为国家控股公司。其意图是将意大利能源部门所有业务集中在1个实体内,以制订并执行意大利的能源战略。

1957年,埃尼集团在伊朗获得石油租借地,与伊朗的利润比例为75:25。

60年代又陆续在中东十几个国家获得合作经营油气开采和加工业务,经营范围逐步向多种经营发展。租借地这种方式一改战前发达国家石油公司对产油国的强硬态度,使得这些国家在发放勘探和开发油气的许可证方面有更大的决策权,也因此获得了相比于过去更多的利益。这一新的合作方式,最终使得石油生产国组建了欧佩克集团而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能源勘探和生产。发达国家开始以更平等的方式与石油生产国达成协议,是从意大利的埃尼开始的。

70年代,兼并了埃加姆矿业公司后,又从中东、阿尔及利亚和北海获得大量石油资源。

1981年,与中国化工部化工研究总院签署了中意合作研究开发协定书,双方在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领域进行合作。

1989年,与蒙特爱迪生公司合资,创办埃尼蒙特公司(Enimont ),两家各控制40%股份。*1990年,蒙特爱迪生从埃尼蒙特退股。

1991年,埃尼蒙特改名为埃尼化学公司。1992年,埃尼转为股份制公司。

1993年,改制后的埃尼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扭亏为盈,净利润约246亿美元。

1995年,埃尼公开发行12亿股票,相当于股本总额的15%。同年底,埃尼股票在意大利、纽约和伦敦的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5年,与美国联碳公司达成协议,在欧洲成立对半合资的聚乙烯合资企业。

至1996年,埃尼的业务范围涉及5大洲8四个国家。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组织机构的调整

意大利埃尼集团:意大利埃尼集团-简介,意大利埃尼集团-发展历程_埃尼集团意大利埃尼集团

由董事长任命,组成审计委员会,监督集团的管理工作。

精简集团机构,包括减少一定数量的公司

减少董事人数,制订任命准则,任命自己培养的专家,最大程度地使用现有的人才资源。

降低成本,提高主产率和投资效益

面对充满危机和竞争的国际市场,埃尼正通过重组,将资金集中到埃尼已拥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进1步精简机构,裁减冗员,降低生产成本,以便更好地迈入新的世纪。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下属企业

埃尼电能公司(Eni Power),发电和电能销售。
依达尔煤气公司(Italgas),城区天然气配送和销售。

斯那姆煤气网络公司(Snam Rete Gas),负责天然气的供应、管道运输和处理,拥有并经营着2.7万公里长的输气管道及进口气用的国际运输管道网。

欧洲聚合体公司(Polimeri Europa),经营化工业务,由原埃尼化学公司(Enichem )重组而来。该公司在基础化工品、塑料及橡胶等领域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世界最大丁苯橡胶生产商,也是欧洲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在聚苯乙烯和聚氨基甲酸酯生产上拥有竞争优势。

萨伊博姆公司(Saipem),在世界各地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生产。

海洋技术公司(Tecnomare),为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提供工程与设计服务。

斯那姆设计公司(Snamprogetti),从事石油化工管道、基础设施及设备的设计和安装。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经营范围

以油气勘探开发、炼油、石油化工为主,兼营机械、冶金、工程建设、金融等多种业务。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作业区域

埃尼集团的经营活动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各种业务分别由各专业公司负责进行。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经营权略

意大利埃尼集团:意大利埃尼集团-简介,意大利埃尼集团-发展历程_埃尼集团意大利埃尼集团

集中优势发展核心业务,保持竞争优势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埃尼十分重视上游业务的拓展,投资也继续对此倾斜,1996年的投资额较上年增长16%。投资额的90%用于石油和天然气。主要投资项目包括:北海、埃及、刚果和亚得利亚海上油田的开发,意大利国内和国外有发展潜能地区的勘探;延长TransMed大然气管道及传输网等。目标是道下世纪初,年产量超过6000万吨油当量,使其储量与产量之比与主要竞争对手保持平衡。

主产市场适销产品,保持已有市场,发展国外市场
为了提高炼油产品的质量,对炼油厂新增加氢裂化装置,并对粗柴油脱硫装置进行了改造,以改进炼油工艺,优化润滑油的产品结构及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燃料和新型沥青。同时实现销售网络化,为特定用户建立定向设施,降低批发销售的成本。巩固公司在德国、奥地利,西班牙和瑞士的市场地位,发展匈牙利、捷克和波兰等国的市场。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集团势力

尼集团是意大利政府为保证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于1953年2月10日成立的国家控股公司,埃尼集团是意大利第二大国家控投集团公司,是世界第7大石油集团公司。其前身是1926年成立的阿吉普公司,即意大利石油总公司。埃尼集团)是目前世界第8大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在19%年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中列第58名,在世界大炼油公司中排第8位。1992年埃尼由国营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

埃尼集团曾经是意大利2大国有企业集团之一,目前在全球70余国家有分支机构,雇佣人员7万余人。埃尼集团是世界最主要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1992年埃尼由国营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而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石油炼制和油品营销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及油田的工程承包与服务。

埃尼集团拥有包括阿吉普(AGIP)石油公司在内的300多家公司,拥有雇员8.6万人,总部机关约1000人。公司设立六个职能管理部门,即人事组织部、财务部、国际事务部、条法部、办公厅和计划与控制部。公司拥有十三个专业公司,分别负责油气生产、销售、供应以及工程建设等业务,并实行自主经营。1995年公司总资产为608.46亿美元,营业收入为367亿美元,净收入为27.3亿美元,1995年拥有石油储量3.29亿吨,天然气储量为 3060亿立方米;石油产量为3060万吨,天然气产量为219亿立方米。

资金实力和投资项目埃尼资金实力雄厚,尽管1994年投资额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1995年,意大利埃尼集团又开始回升。1996年埃尼的投资额为74320亿里拉,比上年增加了4.31%。表20给出了埃尼1992~1996年分类投资的情况。 根据埃尼的经营策略,它用于石油勘探开发和天然气供应、运销方面的投资比较多。同时关闭了一些非核心业务的装置,结束亏损业务,使生产装置合理化。1995年,埃尼结束了精细化工业务,关闭了部分纤维业务,并将其1986年与ICI公司合建的聚氯乙烯合资企业中所占股份,从50%减少到16%:此外还转让了70%的洗涤中间体业务。1996年初,埃尼出售生产对苯二甲酸、聚酯的Incalntemational公司80%的股份。

在勘探开发方面,在亚得利亚海及大陆发现了新天然气田,将通过合作开发四个油田及二十五个油井,使油气产量将达7600桶油当量/日,然后逐步增加到8300桶油当量/日。在阿尔及利亚,埃尼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Sonatrach合作,开始在BirRebaa(埃尼拥有49%股份)的油田开采石油,1995年底产量为46000桶/日,以后将逐渐增长。两个甲烷贮罐正在建设中,将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交付使用。

业务涉及世界5大洲近七10个国家,在2006年度《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中列第27位。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投资动向

1、资金实力和投资项目
埃尼资金实力雄厚,尽管1994年投资额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1995年又开始回升。1996年埃尼的投资额为74320亿里拉,比上年增加了4.31%。表20给出了埃尼1992~1996年分类投资的情况。根据埃尼的经营策略,它用于石油勘探开发和天然气供应、运销方面的投资比较多。同时关闭了一些非核心业务的装置,结束亏损业务,使生产装置合理化。 1995年,埃尼结束了精细化工业务,关闭了部分纤维业务,并将其1986年与ICI公司合建的聚氯乙烯合资企业中所占股份,从50%减少到16%:此外还转让了70%的洗涤中间体业务。1996年初,埃尼出售生产对苯二甲酸、聚酯的Inca lntemational公司80%的股份。

2、在建及计划项目
在勘探开发方面,在亚得利亚海及大陆发现了新天然气田,将通过合作开发四个油田及二十五个油井,使油气产量将达7600桶油当量/日,然后逐步增加到 8300桶油当量/日。在阿尔及利亚,埃尼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Sonatrach合作,开始在BirRebaa (埃尼拥有49%股份)的油田开采石油, 1995年底产量为46000桶/日,以后将逐渐增长。两个甲烷贮罐正在建设中,将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交付使用。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与中国

ENI在中国
1958年,埃尼开始与中国交往,按协定向中国提供肥料与合成橡胶。80年代,埃尼与中国交往日益密切。1980年参与中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以后几年,埃尼与北京化工研究所、中国石化总公司、燕山石化公司、中国化工部等就合成橡胶的技术开发。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1983年,埃尼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共同合作,在中国南海共同进行石油的勘探和生产。埃尼在此合资集团中占163%的股份。

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地位的日趋重要,而成为各国发展海外业务的重点。

1992年,埃尼为中国吉林化工集团的10万吨/年a-醇工厂承担部分设计和工程建设工作。同年,与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签订3800万美元的合同,在茂名石化公司建一套10万吨/年乙苯/苯乙烯装置。 1994年,埃尼与江苏合作,建立太仓埃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00万美元,年产Carbofuran农用杀虫剂1000吨。

1995年,埃尼完成在南中国海2个重要油田(HZ32. 2和HZ32.3)的建设,已于1995年底投产,产量为300万吨/年。1996年8月,埃尼获得了在塔里木盆地的第14合同地块,至今在中国获得的区块总面积已达4万平方公里。

1997年3月,埃尼获得南京化肥厂项目的合同,日产1000吨合成氨/1750吨尿素,并提供相应的专有技术。工程服务,工程监督与关键设备的采购。5月,埃尼签订了一项关于从陕西到广州煤气水浆运输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协议。6月,埃尼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专门为在中国境外共同开展石油上游项目而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各占50%股份)。

目前,中国在埃尼集团业务规划中处于重要和优先的战略位置,它将继续在中国:
--发展和巩固油气勘探与开发。
--参与天然气发展项目,包括取得气田开发权、参与天然气进口、国内分销和下游业务的战略项目。
--适度参与石油下游项目的开发。
--巩固埃尼集团在化肥领域已获得的领先地位,并积极参与计划中石化项目的工程服务,与管道铺设及炼油厂工程。

埃尼在中国北京和上海设有办事处。此外,在深圳蛇口有阿吉普(Agip)公司的代表处;在香港有阿吉普石油和埃尼化学公司的代表处;在库尔勒有阿吉普公司代表处。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市场现状

为在中国选择优秀的炼油化工设备供应商,日前,意大利埃尼集团(ENI)Saipem公司组团来炼化公司考察。期间,考察团成员经对有限公司炼化公司各项管理及生产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炼化公司为Saipem公司合格供应商。

意大利埃尼集团创建于1953年,为该国能源政策的执行机构,是目前世界第8大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发电、石油炼制和油品营销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油田的工程承包与服务,业务涉及世界5大洲近70个国家,拥有员工7万多人。2005年,营业收入737.28亿欧元,纯利润87.88亿欧元。在2006年度《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中名列第27位。此次组团前来炼化公司考察的Saipem公司,属意大利埃尼集团控股的著名油田设备制造公司。

由Saipem公司负责生产、采购、技术和测试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的考察团成员鲁道夫等一行四人,在中石化国际事业部项目开发处阮开红副处长的陪同下,对炼化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考察团成员听取了炼化公司整体状况介绍,对炼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物资供应、经营销售、质量体系、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大量相关资料的查阅,并对即将建成投产的青岛兰石表示极大关注和赞同。考察团对Saipem公司的市场分布、技术发展战略和主要项目投资等进行了简要介绍。炼化公司与Saipem公司双方还就将来合作投资等事宜进行了讨论。
考察团成员还深入现场,对炼化公司厂区布置、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分类、质量水平、生产装置和总体技术水平进行了了解。考察团成员对炼化公司在员工培训、6S管理活动、质量过程控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认可。另外,考察团成员还参观了有限公司测试中心。考察团成员对炼化公司的实力予以肯定,对整体情况给予高度评价,确定炼化公司为其合格供应商。

公司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继荷兰壳牌公司、英国BP公司等跨国公司组团来炼化公司进行考察的又一著名石油公司。炼化公司此次与其实现成功合作,为进1步拓展国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埃尼集团从1980年开始参与中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共同合作,在中国南海共同进行石油勘探和生产。2001年6月与中海油继续合作开发位于南海珠江口16/19板块油气田,到2004年该集团在中国石油及天然气的开采量达到每日5000桶。

截至目前,埃尼集团与中国在石化、化工、肥料、煤气管道领域开展了40多个合作项目。集团在中国北京、上海和深圳蛇口设有代表处,负责协调在中国的石油开采和化工工程服务业务。

埃尼集团_意大利埃尼集团 -世界排名

排名 公司英文名称 公司中文名称 总公司所在地 行业 拥有财富 股票代码 行情
1 Wal-Mart Stores 沃尔玛 美国 一般商品零售 263,009.0 WMT
2 BP 英国石油 英国 炼油 232,571.0 BP
3 Exxon Mobil 埃克森美孚 美国 炼油 222,883.0 XOM
4 Royal Dutch/Shell Group 壳牌石油 英国/荷兰 炼油 201,728.0 RD
5 General Motors 通用汽车 美国 汽车与零件 195,324.0 GM
6 Ford Motor 福特汽车 美国 汽车与零件 164,505.0 F
7 DaimlerChrysler 戴姆勒克莱斯勒 德国 汽车与零件 156,602.2 DCX
8 Toyota Motor 丰田汽车日本汽车与零件 153,111.0 TM
9 General Electric 通用电气 美国 多元化公司 134,187.0 GE
10 Total 道达尔 法国 炼油 118,441.4 TOTF.PA
11 Allianz 安联 德国 财产意外保险 114,949.9 AZ
12 ChevronTexaco 雪佛龙德士古 美国 炼油 112,937.0cvx
13 AXA 安盛 法国 人寿健康保险 111,912.2 AXA
14 ConocoPhillips 康菲 美国 炼油 99,468.0 COP
15 Volkswagen 大众汽车 德国 汽车与零件 98,636.6 VLKAY
16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日本电报电话 日本 电信 98,229.1 NTT
17 ING Group 荷兰国际集团 荷兰 人寿健康保险 95,893.3 ING
18 Citigroup 花旗集团 美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94,713.0 C
19 Intl. Business Machines 国际商用机器 美国 计算机办公设备 89,131.0 IBM
20 American Intl. Group 美国国际集团 美国 财产意外保险 81,303.0 AIG
21 Siemens 西门子 德国 电子、电气设备 80,501.0 SIEGn.DE
22 Carrefour 家乐福 法国 食品、药品店 79,773.8 CARR.PA
23 Hitachi 日立 日本 电子、电气设备 76,423.3 HIT
24 Hewlett-Packard 惠普 美国 计算机办公设备 73,061.0 HPQ
25 Honda Motor本田汽车日本 汽车与零件 72,263.7 HMC
26MCKesson 麦克森 美国 保健品批发 69,506.1 MCK
27 U.S. Postal Service 美国邮政 美国 邮递包裹货运 68,529.0
28 Verizon Communications 弗莱森电讯 美国 电信 67,752.0 VZ
29 Assicurazioni Generali忠利保险意大利 人寿健康保险 66,754.9 GASI.MI
30 Sony 索尼 日本 电子、电气设备 66,365.7 SNE
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松下电器 日本 电子、电气设备 66,218.4 MC
32 Nissan Motor 日产汽车 日本 汽车与零件 65,771.1 NSANY
33 Nestle 雀巢 瑞士 食品 65,414.6 NSRGY
34 Home Depot 家居百货 美国 专业零售 64,816.0 HD
35 Berkshire Hathaway 伯克希尔哈撒韦 美国 财产意外保险 63,859.0 BRKA
36 Nippon Life Insurance 日本生命 日本 人寿健康保险 63,840.7
37 Royal Ahold 皇家阿霍德荷兰食品、药品店 63,455.8 AHO
38 Deutsche Telekom 德国电信 德国 电信 63,195.5 DTEGn.DE
39 Peugeot 标致 法国 汽车与零件 61,384.6 PEUP.PA
40 Altria Group 阿尔特里亚 美国 烟草 60,704.0 MO
41 Metro 麦德龙 德国 食品、药品店 60,656.9 MEOG.DE
42 Aviva 阿维瓦 英国 人寿健康保险 59,719.4 AV.L
43 ENI 埃尼 意大利 炼油 59,304.4 E
44 Munich Re Group 慕尼黑再保险 德国 财产意外保险 59,082.6 MUVGN.DE
45 Credit Suisse 瑞士信贷 瑞士 商业与储蓄银行 58,957.1 CSR
46 State Grid 国家电网 中国 电力 58,348.0
47 HSBC Holding 汇丰控股 英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57,608.0 HSBA.L
48BNP Paribas法国巴黎银行 法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57,271.8 BNPP.PA
49 Vodafone 沃达丰 英国 电信 56,844.5 VOD.L
50 Cardinal Health卡地纳健康美国 保健品批发 56,829.5 CAH
51 Fortis 富通 比利时/荷兰 商业与储蓄银行 56,695.2
52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中国石油天然气 中国 炼油 56,384.0 PTR
53 State Farm Insurance州立农业保险美国 财产意外保险 56,064.6 FNLF.PK
54 Sinopec 中国石化 中国 炼油 55,062.0 BYH
55 Samsung Electronics 三星电子 韩国 电子、电器设备 54,400.2
56 Kroger 克罗格 美国 食品、药品店 53,790.8 KR
57 Fannie Mae 房利美 美国 多元化金融 53,766.9 FNM
58 Fiat 菲亚特 意大利 汽车与零件 53,499.6 FIA
59 France Télécom 法国电信 法国 电信 52,198.1 FTE.PA
60 Tesco 特易购英国食品、药品店 51,570.2 TSCO.L
61 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苏黎世金融 瑞士 财产意外保险 51,357.0
62 Electricite De France 法国电力 法国 天然气与电力 50,837.7
63 Boeing 波音 美国 航天国防 50,485.0 BA
64 AmerisourceBergen 美国人伯根 美国 保健品批发 49,657.3 ABC
65 Toshiba 东芝 日本 电子、电器设备 49,395.5 TOSBF
66 Pemex 墨西哥石油 墨西哥 原油生产 49,240.1
67 E. ON 欧翁 德国 贸易 48,708.9 EONG.DE
68 Deutsche Bank 德意志银行 德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48,670.4 DB
69 Rwe 莱茵集团 德国 能源 48,406.7 RWEG.DE
70 Unilever 联合利华 英国/荷兰 食品 48,318.4 UL
71 Target 塔吉特 美国 一般商品零售 48,163.0 TGT
72 Bank of America Corp. 美国银行 美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48,065.0 BAC
73 UBS 瑞士银行集团 瑞士 商业与储蓄银行 47,741.0 UBS
74 BMW 宝马 德国 汽车与零件 46,996.5 BMWG.DE
75 Deutsche Post 德国邮政 德国 邮递包裹货运 46,651.3 DPWGn.DE
76PDVSA委内瑞拉国家石油 委内瑞拉 炼油 46,000.0
77 Pfizer 辉瑞 美国 制药 45,950.0 PFE
78 Crédit Agricole 农业信贷银行 法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45,928.1 CAGR.PA
79 Dai-ichi Mutual Life Insurance 第一生命 日本 人寿健康保险 45,065.6
80 Suez 苏伊士里昂水务 法国 能源 44,842.5 LYOE.PA
81 J.P. Morgan Chase 摩根大通 美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44,363.0 JPT
82 Meiji Life Insurance明治生命日本 人寿健康保险 44,064.0
83 AOL Time Warner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美国 娱乐 43,877.0 AOL
84 Royal Bank of Scotland 苏格兰皇家银行 英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43,757.6 RBS.L
85 NEC 日本电气公司 日本 电子、电器设备 43,440.2
86 Procter & Gamble 宝洁 美国 家居个人用品 43,377.0 PG
87 Tokyo Electric Power 东京电力 日本 天然气与电力 42,971.0
88 Costco Wholesale 好市多 美国 专业零售 42,545.6 COST
89 Renault 雷诺法国汽车与零件 42,469.5 RENA.PA
90 Fujitsu 富士通 日本 计算机办公设备 42,201.4
91 Repsol YPF 雷普索尔YPF 西班牙 炼油 42,031.5 REP
92 Johnson & Johnson 强生 美国 制药 41,862.0 JNJ
93 Dell 戴尔 美国 计算机办公设备 41,444.0 DELL
94 Robert Bosch 博世 德国 汽车与零件 41,147.6
95 Sears Roebuck西尔斯罗巴克美国 一般商品零售 41,124.0
96 SBC Communications 西南贝尔电讯 美国 电信 40,843.0 SBC
97 Thyssen Krupp 蒂森克虏伯 德国 工业农业设备 39,188.3 TKAG.DE
98 Hyundai Motor 现代汽车 韩国 汽车与零件 39,100.8 0538q.L
99 Valero Energy 瓦莱罗能源 美国 炼油 37,968.6 VLO
100 BASF 巴斯夫 德国 化学品 37,757.0 BASF.DE

四 : 杜嘉班纳:杜嘉班纳-集团概况,杜嘉班纳-发展历程

本文标题:万科集团发展历程-奇瑞集团:奇瑞集团-发展历程,奇瑞集团-品牌释义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26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