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的研究
1998年第2期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的研究
曾珍香顾培亮张闽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近年来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词汇和研究领域。(www.61k.com]“一词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术语提出的198180期,态代价、;有的强调必须着眼于将来而保护自然资源;有的强调采取跨学科、跨系统的方法在国家级、区域级或全球范围内对发展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作综合考虑等等,可谓众说纷纭。但在1987年前这些定义并未引入联合国的“发展业务领域”。
“可持续发展”定义的正式提出是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主席Brundtland女士经长期研究,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WCED的定义强调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特别是要考虑环境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一表述实际上已进一步地成为了一种国际通行的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解释,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是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又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使子孙后代安居乐业得以永续发展。该定义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高度地概括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发
(2)表达精炼、展观。简捷、通俗,易于理解、便于引用。WCED的定义是各种文献中被引用最多的一个,可以说,它在最一般意义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作为学术定义,WCED的定义也具有一些不足:(1)偏重于发展的时间维,忽视了发展的空间维度,即强调了发展的代价公平,未提及发展的地区平衡和国际公平。(2)该定义操作性不强,实践中变通余地较大,有待进一步描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涵。
所以,与其说WCED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一种理论定义,不如说表述的是一种主张。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要注意区别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
首先是“可持续性”、“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RobertGilman对“可持续性”的定义是:“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是指社会系统、生态系统或任何其它不
可持续,常用来评价人它又可进一步定义经环境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等概念。而“可持续发展”一般认为结合了“可持续性”和“发展”概念,也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更强调“可持续性”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还有学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二者概念基本相同。
(SustainedDevelopment)意为连续若“持续发展”
干年的发展,强调首先消除贫困,实现持续发展。这是早期发展中国家的提法,它强调发展中国家只有在保持持续发展、解决贫困的前提下才能逐步解决环保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一词过于“重环境,轻发展”而主张采用“持续发展”的提法。但这层含义已被纳入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中了。
另外还要注意区别表示部门可持续性的概念,如“可持续农业”、“可持续林业”、“可持续社会(SustainableCommunity)”、“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系统”以及“持续增长”、“持续利用”等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异同。
二、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各种不同解释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过了全面、深刻地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长期探索而提出的,其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几乎所有的物质和精神领域。所以,各学科专家学者、应用研究人员、各界人士均从各自方面、不同角度理解和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出现了不同角度的多种定义。据介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多达百余种,可以说,很少有哪一个概念如同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如此广泛的探讨。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从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定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正是研究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一种规范或模式。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偏重于生态持续和环境保护,例如:
(1)1991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的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定义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的再生能力的发展。
(2)美国生态学家R.T.T.Forman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找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空间
-20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可持续发展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的研究
《管理世界》双月刊
构形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一个环境的持续性达到最大。(www.61k.com]”
2.从经济学角度定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主要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的结果,它对经济学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也是目前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主要有:
(1)1993年,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利增加时,(2)《经济、自然资源、,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3)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还有如下表术:“持续经济增长或社会福利水平的持续提高”、“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及“社会总资产(包括自然资产和人造资本如技术、机器等)不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一种状态”等。
(4)还有的应用经济优化原则将之定义为“在环境资产不致减少的前提下,资源利用的效益达最大化。”
3.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生存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蕴涵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它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生活环境。
4.从技术性角度定义可持续发展
(1)世界资源研究所于1992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2)有学者还从技术选择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将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
另外还有的定义是从地理学角度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的。
5.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
(1)北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叶文虎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均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我国学者杨开忠认为可持续发展既要反映全球、区域和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反映他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空间维是其质的规定,定义应该体现这一规定。他认为持续发展可更好地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既符合局部人口利益又符合全球人口利益的发展。”:、(),,,应从三个不同层次,即高层。
从高层次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人和自然的共同协调进化,达到人和自然的共同繁荣,着重于人类和整个大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从中层次理解,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着眼于地球和地球上人类的关系,即“人地”关系。从低层次理解,可持续发展是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重点在于区域的,在于“人人”之间的关系。
(4)还有学者这样定义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一个变化中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资源开发、直接投资、技术发展方向和组织变革等十分和谐,满足人类需求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潜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5)我国学者还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定义可持续发展为“能动地调控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突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
6.对以上定义的简单评述和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以上是一些从各个不同角度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之所以把它们一一列出,是因为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多方面的理解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有益的,可以从多种思维角度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以期得出更深刻的研究成果。
首先,关于生态、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定义是比较多见的。的确,学者们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正是针对某些可再生资源而言的,意为要保护它们在长时间里不断可以收获或收割。后来生态学家们把它的范围扩大了,以表达他们对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功能的关注。因而,“可持续”一词常用来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学家的解释又侧重于经济发展,他们强调要不断保持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认为自然环境虽然重要,但也只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无论人类需求的满足,还是技术和社会组织的改进,都依赖于经济发展。应该说,这两种解释都蕴含了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有其片面性。事实上,经济发展源于自然资源和环境又反作用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不等于征服自然,也不能保证环境持续。
提高生活品质,实现社会可持续(下转第214页)
-21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可持续发展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的研究
《管理世界》双月刊
(三)优点与不足并存
这本书的优点是很明显的,理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www.61k.com]特别是它的导言、总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既实事求是,又相当尖锐、深刻。但是,优点常常与不足并存。在有些问题的论述上,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里我举三点:
(1)本书在论述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问题上,中国化的探索,论的中国化问题上,国化问题上,模式,,在不少经济。把按劳分配当做资产阶级法权批判,在理论上误解了马克思。这些分析完全正确。但有两点不是。一是回避了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正确评价。没有讲为什么不按照该理论办事。而过早地提出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当时就有争论。现在回过头来看,《新民主主义论》中许多观点现在也适用。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本身的评价过于简单。实际上现在有不少问题的根子在那时就种下了。例如“一大二公”的非生产力标准,影响就很深远。把符合合作制原则的初级社看成为半社会主义性质,提倡搞政政社合一,搞“趁热打铁”的过渡,也不妥当。
(2)本书在评介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的讨论中,只介绍了按劳分配决定论,物质利益原则论,社会分工论,认为这是有代表性的新观点。对其他观点,只是一笔带过地提了一下。结论还是企业之间存在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我认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尽管现在我们已经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但究竟为什么是商品经济,并没有讲清楚。仅仅归结为经济利益,是不够的。马克思认为,商
品交换关系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不从所有制分析,就没有把问题说到底。这方面理论界是有探索的。象吴敬琏、宋养琰、何伟和我,都写过文章。遗憾的是,评介者并没有介绍我们的观点,的。
(3),本书是社会后来有些同志又加上,是符合当时情况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它就有争论了。象于光远就提出了这样的公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商品生产)。他认为这样就把商品生产和按劳分配看成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相区别的基本特征。据我了解,对他的提法和公式,当时就有不同看法。例如有的同志说,商品生产早在社会主义之前就相当发达了,怎么能说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以后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的提高,理论界对公有制也有新看法。例如于光远本人就认为,一般的公有制在其他社会制度下也存在,能把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相区别的不是一般的公有制,而是社会所有制。所以,我估计,如果要于光远讲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看法的话,恐怕他自己也要修改他的公式了。何况理论界还有其他一些看法。但是,这些不同见解,都没有在本书中得到充分的介绍。明显地感到作者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介绍不全。
《中国理论经济学史》还有其他一些不足。但我还是认为在现有的经济学史的著作中,她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起点。其学术价值是很大的。至于它的不足,希望再修订时加以弥补,或者将来在编写50年、60年中国理论经济学史时写得更好。反正历史总是要不断地写下去的。对历史问题也可以重新认识。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责任编辑:王林燕)
展观和发展模式,它的前提是发展,但这是一种与传
作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持续发展的实现正是要以资源、统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截然不同的新的发展观。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条件。(2)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多因素间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概念中,三者互相关联不要分割,的协调性。(3)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占用和财富分配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正是要理顺三者关系,使之和谐并的“时空公平”。即要求较好地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协调发展。而科技属性出发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则只强益,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调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因此我们认为这结合以上要点,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定义些定义均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严重局限性,这种片面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类发展的理想模式,它既要性和局限性不利于我们从大尺度上把握可持续发展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和谐发的深刻内涵,尤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和展,又要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占用和财富分配上系统性研究。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有机统
这里,首先撇开可持续发展定义不谈,我们对可一起来。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可概括成以下三点:(1)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是标志人类文明史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发张闽:河北工业大学;顾培亮:天津大学)
(上接第210页)发展可以认为是发展的最终目标。而
-21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二 : 纳税:纳税-词语概念,纳税-纳税手续
三 : 漆器:漆器-词语概念,漆器-漆器发展
本文标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的研究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