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以色列历史-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

发布时间:2017-10-14 所属栏目:战列舰发展史

一 :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

以色列历史包含现代以色列国家和在以色列之土(Land of Israel,约等于被南黎凡特包含的地区;黎凡特为安纳托利亚和埃及之间的东地中海沿海地区)上的犹太人的历史。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现在的以色列地区不大,约为威尔士或哥斯达黎加的一半,并且约位于古以色列王国(撒玛利亚【Kingdom of Israel,Samaria】,前930-前720年,约为北以色列;撒玛利亚位于西岸北)和犹大王国(Kingdom of Judah,前930-前586年,约为中以色列)的遗址上,它是在以色列使用的希伯来语、亚伯拉罕诸教(Abrahamic religions,强调并追踪他们共同祖先亚伯拉罕或承认等同于亚伯拉罕的精神传统的一神论信仰)、首先是犹太教和后来的基督教的诞生地,它包含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德鲁兹(Druze,11世纪从伊斯兰[www.61k.com)什叶派出现一神论宗教团体,主要在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约旦能找到)和巴哈伊信仰(Bahá’í Faith,19世纪巴哈欧拉在波斯创立的强调全人类精神统一的一神论宗教)来说神圣的遗址。

尽管在各种帝国的影响下且是多个种族的故乡,该地区最初主要是犹太人的直到犹太-罗马战争(Jewish–Roman wars,66-136年)后犹太人在除了加利利(Galilee,以色列北)之外多数地区成为少数派,3世纪后该地区变得越来越基督教化然后在7世纪阿拉伯征服(穆斯林征服叙利亚)后变主要是穆斯林的直到20世纪。

该地区通常称圣地(Holy Land)或巴勒斯坦,从1096-1291年成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斗争的1个焦点,而从十字军东征(Crusades)结束到1917年的不列颠征服(西奈和巴勒斯坦战役【Sinai and Palestine Campaign】)先是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国(开罗【Mamluk Sultanate】,1250-1517年;那时叙利亚称比拉德 阿尔-闪姆【Bilad al-Sham,636-940年代】)然后(从1517年)是鄂图曼帝国(1299-1923年)的叙利亚省的一部分。

在19世纪晚期,对生活在欧洲被驱逐的犹太人的迫害导致了锡安主义运动的创造,最终赢得了对在众古王国遗址上建立1个犹太人占多数的国家(犹太民族的故乡)的国际支持,随着一战(1914-1918年)中不列颠征服叙利亚和巴勒斯塔托管(托管的巴勒斯坦【Mandatory Palestine】,1920-1948年)形成后,阿利亚(Aliyah,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之土)增加并导致了阿拉伯-以色列之间的紧张和阿拉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及犹太民族主义(锡安主义)运动的冲突。

1948年以色列独立(《以色列独立宣言》【Israeli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以犹太人欧洲(不力查【Bricha,逃】)和伊斯兰国家(见犹太人离开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Jewish exodus from Arab and Muslim countries】)大规模移民以色列、和阿拉伯人迁出以色列(1948年巴勒斯坦大批离开【1948 Palestinian exodus】)导致的阿拉伯-以色列广泛的冲突(Arab–Israeli conflict)为标志。

从约1970年开始,美国成为了以色列的首要盟友,1979年基于大卫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与埃及签署了一份不容易的和约(Egypt–Israel Peace Treaty);1993年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署了《奥斯陆协议》(Oslo I Accord);1994年与约旦签订了《以色列-约旦和平和约》(Israel–Jordan Treaty of Peace),然而,1967年战争后与阿拉伯国家和许多生活在以色列或被以色列占领领土上巴勒斯坦人的矛盾,继续在以色列(和国际)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扮演1个主要角色。

以色列经济最初主要是社会主义的并且直到1970年代该国被社会民主党派主导,自此后以色列经济逐渐移向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部分保留了社会福利体系。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1、史前时期

已知从260万到90万年前,从非洲到黎凡特的人亚科分散,每个从文化上独特,这些早期人类的燧石工具已在以色列被发现,包括在伊容(Yir’on,以色列北),是在非洲之外发现的最老的石头工具,其他组包括140万年的阿舍利(Acheulean,石头工具)产业,比才茹哈玛组(Bizat Ruhama group)和博诺特亚阿寇伏桥(Bnot Ya’akov Bridge)。

在迦密山(Mount Carmel)山脉的塔崩洞(Tabun Cave)和伊斯斯库尔洞(Es Skhul),发现了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尼安德特人是人属的现在灭绝种或亚种且与现代人紧(www.61k.com)密相关)和早期现代人类残骸,包括1个称塔崩1(Tabun I)的尼安德特女性骨架,被认为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人类化石之一,在塔崩洞的发掘产生了该地区最长的地层学记录,横跨了60万或更多年的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至今,约代表了一百万年的人类进化。

2、早期以色列人(公元前1200-公元前930年)

以色列的最早记录发生在麦伦普塔赫石碑(Merneptah stele),约前1209年为埃及法老麦伦普塔赫而建,这样写道“以色列荒废且它没有种子”(Israel is laid waste and his seed is not),威廉 G. 德弗(William G. Dever)把这个在中央高地的以色列看做1个文化和可能是政治实体,是种族团体而不是有组织的国家。

以色列人的祖先可能包括占领迦南(Canaan,约黎凡特)的闪米特人(Semitic,在语言学和人种学上最初用于指主要是中东起源的闪米特语族)和海族(sea people 海族 青铜时代末从爱琴海和欧洲航行于东地中海并入侵安纳托利亚、叙利亚、迦南、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航海袭击者联盟),麦克纳特(McNutt)说,“假设在铁器时代某时1个种群开始定义自己为以色列人以使自己区别于迦南人大概可靠”,尽管这样的标签是作为禁止异族通婚的,强调家族历史、血统和宗教。

该地区以字母为基础的书写(原始西奈字母【Proto-Sinaitic script】)可能起源于居住在埃及的迦南民族,所有现代字母源自该书写,古典希伯来语(圣经希伯来语【Biblical Hebrew】)的书写证据存在于约前1000年,它使用古希伯来字母(Paleo-Hebrew alphabet)。

村庄有300或400人口,以耕作或畜牧为生且大部分自给自足,经济交换普遍,已知书写且可用于记录,甚至是在小型遗址里,考古证据表明了1个村庄式中心的社会,但是有更有限的资源和少量人口。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3、以色列和犹大(约公元前930-公元前576年)

希伯来圣经描述了犹太人和其他部落之间经常的战争,包括首都在加沙(以色列西北)的非利士人(Philistines,铁器时代初【约前1175年】作为海族的一部分出现在迦南南海岸地区的1个民族,最有可能来自爱情海地区)。

约前930年,该王国分裂成南方的犹大王国(前930-前586年)和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前930-前720年)。

以色列王国国王亚哈(Ahab)和阿兰姆大马士革(Aram Damascus,大马士革周围的阿拉米人【Arameans】国家,前12世纪晚期-前734年;阿拉米人是青铜时代晚期到铁器时代起源于今叙利亚【圣经:阿兰姆】的1个西北闪米特语种【Northwest Semitic languages】的半游牧民族),国王哈大底谢(Hadadezer)设法击退亚述人(Assyrian people,起源于古美索不达米亚的1个明显的种族集团;亚述是集中于底格里斯河上游北美索不达米亚【北伊拉克】的作为1个民族国家存在于前25世纪晚期或前24世纪早期到前608年的1个阿卡德语【Akkadian language】王国;阿卡德语是在古美索不达米亚说的1种已灭绝的闪米特语)的侵犯,伴随着卡卡战役(Battle of Qarqar,前853年,卡卡位于叙利亚西北)中战胜亚述国王沙尔马内塞尔三世(Shalmaneser III)。

然而约前750年以色列王国最终被亚述国王提格莱斯-[www.61k.com]皮里泽三世(Tiglath-Pileser III)摧毁,非利士王国也被摧毁,亚述人流放了北以色列王国大部分人,因此创造了10个失去的部落(Ten Lost Tribes),撒马利亚人(Samaritans,黎凡特的1个种族宗教团体,源自该地古闪米特居民)宣称是源自亚述征服的幸存者,在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Sargon II)包围并占领撒玛利亚后一场以色列叛乱(前724–前722年)被粉碎。

亚述国王色内克里布(Sennacherib)尝试但没能征服犹大王国,亚述记录(泰勒和色内克里布棱柱【Taylor and Sennacherib Prisms】)宣称他惩罚了犹大然后离开(希罗多德也描述了该入侵)。

4、巴比伦统治(公元前586-公元前538年)

前586年,巴比伦(伊拉克中部古美索不达米亚的1个阿卡德语城邦【前1894年1个亚摩利王朝建造】;亚摩利人【Amorite】是来自古叙利亚从前21世纪占领大片美索不达米亚的1个古代说闪米特语民族)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占领犹大,根据希伯来圣经,他摧毁了所罗门圣殿(Solomon’s Temple)并流放犹太人到巴比伦,胜利也被巴比伦人记录在《巴比伦编年史》(Babylonian Chronicles)里。

据信犹太国王约雅敬(Jehoiakim)在埃及人和巴比伦人之间转换效忠且该入侵使对联合巴比伦之敌埃及的惩罚,实际转移的人口数字被历史学家质疑,尽管一般认为当地人口的大部分保留下来,流放的主要是贵族。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5、波斯和希腊统治(公元前538-公元前2世纪)

前538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 Empire】,约前550-前336年)的赛勒斯大帝(Cyrus the Great)征服了巴比伦并接手了其帝国,赛勒斯发布公告授予臣属民族(包括犹大人民)宗教自由(塞勒斯圆柱【Cyrus Cylinder】),根据希伯来圣经,所罗巴伯(Zerubabel)领导的50,000朱迪亚人(朱迪亚【Judea】是以色列之土南部多山部分)回到犹大并重建圣殿(第二【Second Temple】)。前456年以斯拉(Ezra)和尼希米(Nehemiah)领导的第二批5000人回到犹大,尽管非犹太人致书塞勒斯试图阻止他们的返回。

据信《托勒》(Torah)和《列王纪》(Books of Kings)的最后希伯来版本追溯至该时期并且回来的以色列人采用了从巴比伦带来的阿拉姆(语【Aramaic language】)字母,希伯来历(近似巴比伦历)也追溯至该时期。

前333年,马其顿(前800年代-前146年)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波斯并征服该地区,之后的某个时间,希伯来圣经的最初翻译 (《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在亚历山大港开始。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将军为他征服的领土而斗争,犹大成为了塞琉古帝国(Seleucid Empire,前312-前63年)和托勒密埃及(托勒密王国【Ptolemaic Kingdom】,前305-前30年)的边界,最终成为了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

公元前2世纪,塞琉古帝国统治者, 安条克四世神显者(Antiochus IV Epiphanes)试图根除犹太教支持希腊宗教,这激发了前174-前135年犹大马加比(Judas Maccabeus)领导的马加比叛乱(Maccabean Revolt,他的胜利在犹太节日光明节【Hanukkah】中庆祝),《马加比家族之书》(Books of the Maccabees)描述了该起义和希腊统治的结束,称哈西典派(Hasideans)的1个犹太派别反对希腊主义和该叛乱但最终支持了马加比家,现代解释视该时期为希腊化的犹太教和犹太教正统形式的一场内战。

6、哈斯摩王朝(公元前140–公元前37年)

祭司众王(priest-kings;大祭司【犹太教,High Priest (Judaism)】)的哈斯摩王朝统治朱迪亚,伴随着法利赛派(Pharisees,紧紧跟随马加比叛乱在哈斯摩王朝下开始的第二圣殿时期【Second Temple period,前530-70年】的在不同时期是政治党派、社会运动和犹太人中的1个思想学派),撒都该派(Saducees,第二圣殿时期活动于朱迪亚的一派或一团体的犹太人,始于前2世纪直到70年圣殿的毁灭)和艾赛尼派(Essenes,繁荣于前2世纪到1世纪一些学者声称从撒督【Zadok】众祭司脱离的第二圣殿犹太教【Second Temple J(www.61k.com]udaism】的1个派别;撒督是源自亚伦【Aaron】之子以利亚撒【Eleazar】的1个祭司【Kohen】;第二圣殿犹太教是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作为首要的社会运动。

作为他们对抗希腊化文明(Hellenistic civilization)的一部分,法利赛派建立了可能是全球最初的国家男性(宗教)教育和读写能力项目,基于犹太会堂(Synagogue)周围,这导致了拉比犹太教(Rabbinical Judaism;拉比是犹太教的《托勒》教师),司法由领导称纳斯(Nasi)的犹太公会(Sanhedrin)执行,纳斯的宗教权威逐渐取代了圣殿的大祭司(在哈斯摩王朝下是国王)。

公元前125年哈斯摩国王约翰赫卡纳斯(John Hyrcanus)征服了以东(Edom,或以土买【Idumea】,朱迪亚和死海以南的南黎凡特地区)并强制该人口皈依犹太教,这是唯一已知的强制皈依犹太教的例子。

公元前64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将军庞培征服了叙利亚并干预耶路撒冷的哈斯摩内战。

公元前47年,尤里乌斯 凯撒和他的被保护者克利欧佩特拉七世的生命被国王赫卡纳斯二世(Hyrcanus II)派遣和以土买人安提帕特(Antipater the Idumaean)指挥的3000最好的犹太军队所救,安提帕特的后代被凯撒任命为朱迪亚众王。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7、希律王朝(公元前37–6年)

前37–6年,源自安提帕特的犹太-罗马的附属的众王的希律王朝(Herodian dynasty)统治朱迪亚,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极大地扩大了圣殿(见希律的圣殿【Herod’s Temple】),使它成为全球最大宗教建筑,且不管它的名声,是由长者希勒尔(Hillel the Elder)领导的该时期的拉比犹太教开始比圣殿祭司更显著。

耶路撒冷的第二圣殿被授予特殊许可不展示皇帝的肖像,成为了罗马帝国(前27年-476【西】;1453【东】)内不这样做的唯一宗教建筑,罗马帝国授予犹太公民免除向圣殿交税(犹太税【Fiscus Judaicus】)。

8、罗马统治(6-390年)

6世纪,在朱迪亚从四帝共治制(tetrarchy)转变为罗马疆土后成为1个罗马省份,在之后的数十年,尽管繁荣,该社会遭受了希腊-罗马和朱迪亚人口之间越来越多的紧张。

66年,朱迪亚犹太人反叛罗马(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66-73年),命名其新国为以色列,该事件被犹太领导人/历史学家提图斯 弗拉维奥 约瑟夫斯(Titus Flavius Josephus)描述,包括对约塔帕塔(Jotapata,以色列北)不顾一切的防御,耶路撒冷围城(69-70年)和最后在以利亚撒 本 亚伊尔(Eleazar ben Yair)领导下英勇的坚持(72-73年;匕首党【Sicarii】),大部分耶路撒冷和和圣殿被毁。

在犹太叛乱期间,当时是犹太教1个次宗派的基督教徒离开朱迪亚。反对撒都(www.61k.com)该圣殿祭司职的约翰兰 本 撒该(Yochanan ben Zakai)领导的拉比/法利赛运动与罗马缔结和平并存活下来。

战后犹太人继续以犹太税被课税用来为朱庇特的1个神庙提供资金。

115-117年,在利比亚、埃及、塞浦路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卢德(Lod,以色列中)的犹太人反叛罗马(基托斯战争【Kitos War】,115-117年,第二次犹太-罗马战争),该斗争伴随了大规模的罗马人和犹太人大屠杀。塞浦路斯人口严重减少并禁止犹太人生活。

131年,哈德良皇帝重命名耶路撒冷为伊利尔 凯比特莱讷(Aelia Capitolina)并在前犹太圣殿遗址上建造了1个朱庇特神庙,犹太人被禁止生活在耶路撒冷(该禁令持续到阿拉伯征服)和该罗马省份,到那时称朱迪亚(Judea【Roman province】)被改称巴勒斯提那(Palaestina),没有其他的叛乱导致1个省份被改名,巴勒斯坦(Palestine)和菲利斯廷(Filistin,阿拉伯语)源于此。

132-136年,犹太领导人西蒙 巴尔 科赫巴(Simon Bar Kokhba)领导了对抗罗马人的另一次主要叛乱,再次命名该国为以色列(见巴尔 科赫巴反叛造币),巴尔 科赫巴叛乱可能对罗马人来说比70年更著名(和更好记录)的叛乱更麻烦,基督徒拒绝参与叛乱并且从这点起犹太人把基督教看成1个单独的宗教,该叛乱最终被哈德良皇帝亲自粉碎。

尽管不确定,但普遍认为在巴尔 科赫巴反叛期间,拉比大会(亚穆尼亚委员会)认为书籍(希伯来圣经教规的发展)能被看成是希伯来圣经的一部分,犹太旁经(Jewish apocrypha)被忽视。

在镇压巴尔 科赫巴反叛后,罗马人允许1个世袭拉比元老(来自希勒尔家族)代表犹太人与罗马人谈判,这些人中最著名的是亲王犹大(Judah the Prince),犹太神学院继续产生学者而他们中最好的成为犹太公会成员。该时期完成了1个主要犹太教文献《米示拿》(Mishnah)。

在巴尔 科赫巴起义前,估计2/3的加利利和1/3的海岸地区人口是犹太人,然而,迫害和3世纪影响罗马帝国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犹太人进1步从巴勒斯坦移民到更宽容的波斯萨桑帝国(Sassanid Empire,224-651年),在那里的巴比伦存在1个繁荣的犹太社区。

4世纪早期,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且基督教被采用为官方宗教,伊利尔 凯比特莱讷复名为耶路撒冷且它成为了1个基督教城市,犹太人仍然被禁止生活在耶路撒冷,但被允许访问,且也是在该时期存下来的圣殿的西墙(Western Wall)变得神圣。

351年2月,另一场加利利叛乱因为反抗1个腐败的罗马省长而爆发(犹太反叛康斯坦提乌斯 盖勒斯),362年,最后的异教罗马皇帝叛教者尤里安(Julian the Apostate)宣告重建犹太圣殿(在耶路撒冷的圣殿)的计划,363年他在打波斯人的时期死亡而该工程没有继续。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9、拜占庭统治(390-636年)

390年罗马帝国最终分裂,而该地区成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330-1453年)的一部分,在拜占庭人治下,基督教被(希腊)正教会(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占主导。

5世纪西罗马帝国(285-476年)的崩溃导致基督徒移民巴勒斯坦和基督教多数派的发展,犹太人占人口10-15%,主要集中于加利利,犹太教是唯一被容忍的非基督教宗教,但有禁止犹太人建造新崇拜地点、担公职或拥有奴隶的禁令,该时期爆发了数次撒马利亚人叛乱(Samaritan Revolts,484-572年),导致撒马利亚社区从约100万减少到近乎灭绝。

当时在圣地写的神圣犹太文献包括《革马拉》(Gemara,400年),《耶路撒冷塔木德》(Jerusalem Talmud,500年)和《哈加达》(Haggadah)。

611年,萨桑波斯入侵拜占庭帝国,614年,在可能包括也门的犹太希米亚里特王国(Himyarite Kingdom,前110-520年代)的犹太人帮助下(犹太反叛赫拉克利乌斯【Jewish revolt against Heraclius】;赫拉克利乌斯为拜占庭皇帝)的长期围城后,萨桑国王霍斯劳二世(Chosroes II)占领耶路撒冷,当波斯人接手后犹太人被留下统治耶路撒冷,尽管该短命的犹太联邦只持续到约617年,当时波斯人认输,拜占庭皇帝赫拉克利乌斯许诺恢复犹太权利并自击败波斯人时接受犹太帮助,但是他在重新征服巴勒斯坦后不久就通过公布在拜占庭帝国禁止犹太教的法令违背协议,(埃及)基督徒科普特人(Copts)对该食言有责任并仍在以苦行赎罪,犹太人逃离拜占庭并定居波罗的海地区,在那里可萨(Khazars,可萨人是建立中世纪欧亚大陆最大政体之一的半游牧突厥民族,618-1048年)贵族和一些人口随后皈依犹太教。

10、阿拉伯统治(636-1096年)

根据穆斯林传说,620年穆罕穆德从麦加灵魂旅行到被认为在圣殿山(Temple Mount)的“最遥远的清真寺”,并在当晚返回(夜行登霄【Isra and Mi'raj】),634-636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结束了犹太人禁止生活在巴勒斯坦的拜占庭禁令,之后的数世纪,伊斯兰教取代基督教作为该地区的显性宗教。

从636年直到十字军东征(1095-1291年)开始,巴勒斯坦首先被以麦地那为基地的4大哈里发(Rashidun),然后是以大马士革为基础的倭马亚哈里发国(Umayyad Caliphate,661-750年)和之后的巴格达为基地的阿巴斯哈里发国(Abbasid Caliphate,750-1258年)统治。

691年,倭马亚哈里发阿卜杜勒 马立克 伊本 马尔万(Abd al-Malik ibn Marwan,685–705年)在圣殿山上建造了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www.61k.com),犹太人认为它包含了基石(Foundation Stone,见至圣所【Holy of Holies】),在犹太教中认为是最神圣的,705年另1个建筑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也建立在了圣殿山。

7-11世纪,位于加利利和耶路撒冷称马所拉学士(Masoretes)的犹太作者确立了希伯来圣经的最后文献《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11、十字军东征和阿尤布统治(1099-13世纪)

在十字军东征(1095-1291年)中,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和犹太人被任意大屠杀或卖为奴隶,对犹太人的谋杀开始于十字军东征跨越欧洲的旅途并持续近圣地,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 Jews】,德系)正教犹太人仍然背诵着关于十字军东征引起的死亡和毁灭的备忘祈祷文(阿芙 哈瑞查米姆【Av HaRachamim】)。

1187年,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1171-1341年,萨拉丁【Saladin】建立的集中于埃及的库尔德民族起源的1个穆斯林王朝;库尔德人是主要居住在包括部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的库尔德斯坦的1个西亚土著伊朗民族)苏丹萨拉丁在哈丁战役(Battle of Hattin,位于以北提比里亚)击败了十字军,占领了耶路撒冷和大部分巴勒斯坦,1个集中于阿卡(Acre,以西北)周围的十字军国家在削弱中存活了另1个世纪。

1260-1291年,该地区成为蒙古入侵者(临时的十字军盟友【法兰西-蒙古联盟,Franco-Mongol alliance】;蒙古袭击巴勒斯坦)和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国(1250-1517年,是1805年穆罕默德 阿里王朝建立前最后1个独立的埃及国家)的边界,该斗争耗尽了该国并严重减少了人口。埃及的古突兹(Qutuz)苏丹最终于阿音 札鲁特战役(Battle of Ain Jalut,1260年,阿音 札鲁特位于以色列北)击败蒙古人,而1291年其继承人(和暗杀者)拜巴尔(Baibars)消除了最后1个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Kingdom of Jerusalem,1099-1291年,当时是阿卡王国【Kingdom of Acre】),从而结束了十字军东征。

12、马穆鲁克统治(13世纪-1517年)

埃及马穆鲁克苏丹拜巴尔(1260–1277年)征服巴勒斯坦且马穆鲁克人(Mamluk,中世纪埃及的1个军事种姓,包含非阿拉伯起源民族,主要有钦察人【Kipchaks】、格鲁吉亚人、阿迪格人【Adyghe people】)统治它直到1517年,将之视为叙利亚的一部分,在希伯伦(Hebron,西岸南)拜巴尔禁止犹太人崇拜始祖墓穴(Cave of the Patriarchs,犹太教第二神圣遗址),该禁令保持有效直到700年后它被以色列征服。(www.61k.com]

十字军东征的瓦解跟随着对欧洲犹太人越来越多的迫害和驱逐,驱逐开始于英格兰(1290年,《驱逐法令》【Edict of Expulsion】)并被法兰西跟随(1306年),对西班牙高度整合和成功的犹太团体的迫害开始,包括大屠杀和强迫改变信仰,在黑死病期间,许多犹太人因为被控告对水井投毒而被谋杀。

基督教对西班牙再次征服(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的完成导致了1492年(《阿尔罕布拉法令》【Alhambra Decree】)西班牙和1497年葡萄牙对犹太人的驱逐,这些是欧洲最富有和完整的犹太社区,许多犹太人改信基督教,然而对犹太改信者(马拉诺【Marrano】)的侵害继续并导致许多这些前犹太人移居新世界,多数被驱逐的西班牙犹太人移居北非、波兰、鄂图曼帝国和以色列,在意大利,犹太人被要求生活在隔都(Ghetto,犹太人区)。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13、鄂图曼统治(1516-1920年)

1516-17年,马穆鲁克拉德 阿尔-闪姆(叙利亚)省被土耳其苏丹塞利姆二世(Selim II)征服,之后的四个世纪成为了鄂图曼叙利亚省(Ottoman Syria)的一部分,首先作为大马士革省(Damascus Eyalet,1517-1864年)和然后的叙利亚省(Syria Vilayet,1864-1918年,1864年坦志麦特【Tanzimat】重组后)。

16世纪,在加利利的犹太社区繁荣,采法特(Safed,以北)达到了15000居民,主要是犹太人,然而到17世纪中期,经济衰退、德鲁兹派和鄂图曼人之间的斗争导致了该社区逐渐衰落,1660年,一次德鲁兹派叛乱导致了采法特和提比里亚的主要老伊休夫(Old Yishuv,犹太人社区)的毁灭。

18世纪晚期,1个地方贝都因(Bedouin,贝都因人是传统分成部落或宗族的主要是沙漠居住的阿拉伯种族集团的一部分)谢赫(Sheikh,长老)达希尔 艾尔-奥马尔(Daher el-Omar)在加利利创造了1个事实上的独立埃米尔国(Emirate,酋长国),鄂图曼征服谢赫的尝试失败了,但是在达希尔死后鄂图曼人在该地区恢复了他们的统治。

1799年,拿破仑短暂地占领了[www.61k.com]该国并邀请犹太人创造1个国家(拿破仑和犹太人),该公告于他在阿卡被击败后搁置。

1831年,埃及的穆罕默德 阿里(Muhammad Ali of Egypt,穆罕默德 阿里王朝建立者)帕夏(Pasha,鄂图曼帝国高级官员)征服了鄂图曼叙利亚并决定复兴并重新定居大部分该地区,1834年他的征兵政策导致一场普遍的阿拉伯叛乱(1834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叛乱),导致当地阿拉伯农民的大量伤亡和反叛者对基督教和犹太社区的大屠杀,该叛乱后,穆罕穆德及其子驱逐了近10000当地农民到埃及,同时从埃及带来忠诚阿拉伯农民和退伍士兵定居巴勒斯坦海岸,北约旦河流域被他的苏丹军定居。

1838年发生了另一起德鲁兹派叛乱,1839年摩西 蒙蒂菲奥里(Moses Montefiore,不列颠犹太人)在埃及会见穆罕默德并签署于巴勒斯坦建立100-200犹太村庄的协议,但1840年埃及人在交易实施前撤退,将该地区还给鄂图曼统治。

1844年,犹太人组成了耶路撒冷最大的群体且到1890年是该城绝对多数,但是作为整体犹太人少于该国10%。

1868年,鄂图曼人驱逐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之一巴哈欧拉到阿卡,他在那里下葬,而该运动随后在靠近海法(Haifa,以西北)确立了该运动的全球行政中心。

1874年,鄂图曼改革导致了耶路撒冷地区获得了作为耶路撒冷特别行政区(Mutasarrifate of Jerusalem,1874-1917年)的特殊地位。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14、锡安主义的诞生

19世纪晚期,随着普遍的犹太人迫害(Pogrom)和反闪米特主义,数百万犹太人开始离开东欧,主要去美国,很小百分比到巴勒斯坦,当时,一些犹太人开始考虑重新将自己建立为1个独立民族的可能性,该运动作为宗教运动开始于俄罗斯和也门,发展成为在全球犹太人中变得流行的世俗运动,特别是在欧洲。

1870年,世界以色列联盟(Alliance Israélite Universelle)在雅法(Jaffa,以西)附近成立了农业学校:米克非 以色列(Mikveh Israel),1878年第1个现代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定居点在佩塔 提克瓦(Petah Tikva,以西)成立,之后是里肖恩 莱锡安(Rishon LeZion,1882),比鲁(Bilu)和锡安之爱(Hovevei Zion)运动成员建立了其他定居点,这伴随了希伯来语的复兴,锡安主义吸引了所有种类的犹太人;宗教的、世俗的、民族主义者和左翼社会主义者(劳动锡安主义【Labor Zionism】),社会主义者通过成为劳工和形成基布兹(Kibbutz,公社)旨在重新要求土地,在锡安历史中,各波不同的犹太定居潮称为阿利亚,1882-1903年的第一次阿利亚(First Aliyah)期间,约35000个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

到1890年,巴勒斯坦主要是穆斯林(定居和游牧贝都因人)和基督教阿拉伯人、也有犹太人、希腊人、德鲁兹派和其他少数派,犹太人仍然主要集中于4个圣城(Four Holy Cities)。

1896年西奥多 赫茨尔(Theodor Herzl)出版了《犹太国》(Der Judenstaat),书中他宣称在欧洲增长的反闪米特主义(犹太问题【Jewish question】)的解决方案是建立1个犹太国,1897年世纪锡安组织(World Zionist Organization)被建立且第一次锡安主义会议(First Zionist Congress)宣告它旨在“为巴勒斯坦的犹太民族建立由公共法律担保的1个故乡。”然而,锡安主义被鄂图曼统治者怀疑且不能取(www.61k.com)得重大进展。

1904-1914年,约40000犹太人定居在南叙利亚(第二次阿利亚【Second Aliyah】),1908年,锡安组织在雅法设立巴勒斯坦局并开始在巴勒斯坦采取系统性犹太定居政策,移民主要是逃离俄罗斯(当时包括波兰)迫害,1909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者建立第1个基布兹德加尼亚 阿列夫(Degania Alef,以北),1909年,建立了第1个全部说希伯来语的城市阿户扎特 巴依特(Ahuzat Bayit,后改名特拉维夫,以西),希伯来报纸和书籍被出版,学校被建立(赫兹利亚 希伯来高中【Herzliya Hebrew Gymnasium】),且犹太政党和工人组织被建立。

1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战中,多数犹太人支持德国人,因为他们打的是犹太大敌俄国人,在不列颠,政府以各种理由寻求犹太人对战争努力的支持,包括围绕鄂图曼帝国青年土耳其人(Young Turks)运动的犹太力量错误的反闪米特主义看法,并希望美国犹太人支持美国为不列颠利益而干涉。

不列颠政府中已经有对锡安主义目标的同情,包括首相大卫 劳合 乔治(David Lloyd George),1917年晚期,不军将土耳其人驱逐出南叙利亚,并且不列颠外交大臣亚瑟 贝尔福(Arthur Balfour)向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德国阿什肯纳兹犹太人起源)遣信,该信后称《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1917年),信中阐明不列颠政府“乐见巴勒斯坦1个犹太民族的国家故乡的建立。”

第一、二次阿利亚期间,主要由泽夫 亚博廷斯基(Ze'ev Jabotinsky)和约瑟夫 特鲁佩尔多(Joseph Trumpeldor)组织的锡安志愿者组成的犹太军团(Jewish Legion)被鄂图曼人允许移居巴勒斯坦,参与不列颠入侵巴勒斯坦,犹太军团先前参与了失败的加里波利战役(Gallipoli Campaign,1915-1916),锡安间谍网络(尼里【Nili】)向不列颠人提供鄂军详细资料。

1918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锡安联盟(Zionist Federatio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主席哈伊姆 魏茨曼(Chaim Weizmann)组建了去巴勒斯坦发扬锡安宗旨的锡安委员会(Zionist Commission)。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16、不列颠托管巴勒斯坦(1920-1948年)

不列颠托管(实际上统治,不列颠托管巴勒斯坦法律文件【British Mandate for Palestine,legal instrument】)巴勒斯坦,包括《贝尔福宣言》,1922年被国联确认并在1923年生效。巴勒斯坦(及大部分中东)边界由不、法划定且最初包括几年后被丘吉尔移除的现约旦,不列颠与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签署附加条约,美国认可托管条款。

1921年,锡安委员会作为巴勒斯坦犹太局(以色列犹太局【Jewish Agency for Israel】)在托管的第4条款被授予官方地位,另1个创造相似的阿拉伯局的邀请被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领导人拒绝。

1919-1923年,另外40000犹太人到达巴勒斯坦,主要逃离自俄国革命后的混乱(第三次阿利亚【Third Aliyah】),因为这时期超过100000犹太人在乌克兰和俄国被大屠杀,这些移民的许多人称为开拓者(halutzim),在农业中实践或训练并有能力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耶斯列谷地(Jezreel Valley,以北)和贝特 黑费尔(Bat Hefer)平原沼泽被排干并转变成农业用途。

法国击败阿拉伯叙利亚王国(Kingdom of Syria,1920年5-7月)和《贝尔福宣言》导致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Palestinian nationalism)、反犹太情绪和1920年拿比 牧撒暴动(1920 Nebi Musa riots)和1921年雅法暴动(Jaffa riots)的阿拉伯暴乱的出现,作为回应,不列颠当局强加了犹太人移民配额,有1000英镑(在2000年价格约为100000英镑)的犹太人或有超过500英镑的犹太专家享有例外。

犹太局决定谁接受不列颠进入许可并分配国外犹太人捐助的资金,1923年在前俄罗斯布尔什维克俄罗斯临时政府(Russian Provisional Government)的圣彼得堡政委(Commissar)平夏斯 卢登堡(Pinchas Rotenberg)的指导下,特拉维夫第1个发电站被建立。

1925年,犹太局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在海法建立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1929年开始它的领导由犹太人从二十六个县中选举。

土地由犹太国家基金(Jewish National Fund)购买,它是为此目的从国外筹款的锡安慈善组织,1个大体社会主义的地下犹太民兵组织哈加纳(Haganah,防卫)被建立来防御边远的犹太定居点。

从1928年,民主选举的犹太国家委员会(Jewish National Council)成为了巴勒斯坦犹太社区(伊休夫)和包括非锡安犹太人的主要机构。随着伊休夫成长,犹太国家委员会采取了更政府类型的功能,诸如教育、医疗和安全,有不列颠许可,犹太国家委员会征自己的税并为犹太人口运营独立的服务。

1924-29年,另外的82000犹太人到达(第四次阿利亚),逃离波兰、匈牙利的反闪米特主义,且美国因为《1924年外来移民法案》(Immigration Act of 1924)没有排除犹太人,新来的包括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他们移进城镇并建立小商业和工作室——尽管缺乏经济机会意味着约1/4后来离开巴勒斯坦。

1929年,围绕哭墙(西墙)的紧张加剧,犹太人被禁止在该窄街使用任何椅子或家具(许多礼拜者是老人),穆夫提(Mufti,伊斯兰学者)宣称它是穆斯林财产而犹太人寻求控制圣殿山,这(和普遍敌意)导致了1929年8月的巴勒斯坦暴动(1929 Palestine riots),主要的受害者在被消除的希布伦古犹太社区(1929年希伯伦大屠杀),该暴乱导致了右翼锡安主义者建立了他们(www.61k.com)自己的民兵组织伊尔根(Irgun,即埃特泽尔)。

锡安各政党提供私人教育和健康护理:全体锡安主义者(General Zionists)、米兹拉希犹太人(Mizrahi Jews,源自巴比伦时代中东和高加索犹太社区的犹太人)的政党和锡安社会主义工人党(Zionist Socialist Workers Party),每个都运作着有地方税、捐款和费用注资的独立服务和体育组织。

在整个两战间时期,不列颠人诉诸托管条款,拒绝多数统治原则或给占人口大多数的阿拉伯人控制巴勒斯坦领土的任何其他措施。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17、犹太移民的增加

1933年,犹太局和纳粹协商《哈瓦拉协议》(Haavara Agreement,转移协议),协议下50000犹太人会转移巴勒斯坦,犹太财产被充公且反过来纳粹允许哈瓦拉组织购买出口巴勒斯坦的1400万英镑的德国货物(用来补偿移民),纳粹通常不允许犹太人带钱或超过两个行李箱离开,该协议有争议且协商该协议的劳动锡安主义领导人海姆 阿洛索洛夫(Haim Arlosoroff)1933年在特拉维夫被刺杀,该刺杀是锡安左右两派之间长期愤怒的源头。

阿洛索洛夫曾经约会玛格塔 戈培尔(Magda Goebbels,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 戈培尔之妻)且可能是被纳粹刺杀来掩盖最近才暴露的关系,在巴勒斯坦,犹太移民(和哈瓦拉货物)帮助经济繁荣,在海法建立了港口和石油精炼厂且在主要是农业的巴勒斯坦经济中有工业化成长。

1929-1939年,250000犹太人到达巴勒斯坦 (第五次阿利亚),1933-1936年来了174,000个,之后不列颠越来越限制外来移民,移民推动了1933年巴勒斯坦暴动(1933 Palestine riots),移民主要来自欧洲并包括来自德国的专家、医生、律师和教授。

随着法西斯政权跨越欧洲出现,对犹太人的迫害大规模增加且犹太人恢复到非公民状态,被剥夺公民和经济权利,受制于任意迫害,重要的反闪米特政府有波兰(第二共和国,1918-1939年,从1935年该政府抵制犹太人)、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领土后创造的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

18、阿拉伯叛乱和《1939年白皮书》

增加的犹太移民和纳粹宣传助推了大规模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暴动(1936–1939 Arab revolt in Palestine),旨在结束不列颠统治的大规模民族主义起义,大卫 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第一任以色列总理主要创始人)以克制(Havlagah)政策——自制和为了防止两极分化拒绝被阿拉伯攻击煽动,回应阿拉伯叛乱,埃特泽尔团体为了反对该政策从哈加纳脱离。

不列颠人以剥离委员会(Peel Commission,1936–37年)回应该叛乱,公共调查建议加利利和西海岸(需要驱逐20万阿拉伯人)建立犹太专属领土,剩余部分成为阿拉伯专区,犹太人的意见因为该(www.61k.com)计划的优点而分化,但是却被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完全拒绝,且因为没有强大的犹太支持,最终因为无效而被不列颠人放弃。

魏茨曼在剥离委员会作证前说:“在欧洲有6百万人,对他们来说世界分成他们不能生活的地方和他们也不能生活的地方。”1938年,美国召开国际会议(埃维昂会议【évian Conference】)处理大量犹太人试图逃离欧洲的问题。当巴勒斯坦被排除在讨论之外时不列颠依据情况出席,没有犹太代表被邀请,纳粹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将欧洲犹太人运到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计划【Madagascar Plan】)。

另1个不列颠委员会伍德海委员会(Woodhead Commission,1938年)报告剥离委员会难运作并建议设立更小的阿拉伯和犹太地区,但是该计划被阿拉伯和犹太人拒绝,20年后,犹太局领导人大卫 本-古里安写道:“划分(指剥离委员会划分计划)完成的话,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不同并且600万在欧犹太人不会被杀死——他们多数会在以色列。”

随着战争在欧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且全球每个国家对犹太移民关门,不列颠人试图平息阿拉伯人,《1939年白皮书》(White Paper of 1939)阐明随着45万犹太人现在已经到达巴勒斯坦,《贝尔福宣言》“1个犹太民族的国家故乡”的目标已经完成,《白皮书》建议10年内建立1个由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联合管理的独立的巴勒斯坦,《白皮书》同意1940-44年允许75万犹太移民到巴勒斯坦,之后移民需要阿拉伯批准。阿拉伯和犹太领导层都拒绝《白皮书》,1940年3月不列颠巴勒斯坦高级专员发布法令禁止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95%的土地。

犹太人这时诉诸非法移民:(阿利亚B【Aliyah Bet】),经常由阿利亚B摩萨德(Mossad LeAliyah Bet,移民B机构)和伊尔根组织,犹太难民秘密过海到达或更少程度上陆上经叙利亚,1939-1945年很少有犹太人设法逃离欧洲,被不列颠人抓住的通常送去毛里求斯。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19、二战和犹太人大屠杀(1939-45年)

二战中,犹太局努力建立一支会与不列颠军并肩作战的犹太军,丘吉尔支持该计划但是不列颠军队和政府反对导致该计划被拒,不列颠人要求犹太新兵数量与巴勒斯坦阿拉伯新兵的数量匹配,但是很少有阿拉伯人愿意为不列颠而战,犹太人没有被提供武器,甚至当隆美尔德军1942年6月在埃及推进(意图占领巴勒斯坦;200恐惧天),《1939年白皮书》导致了在巴勒斯坦相信与不列颠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锡安主义领导层的出现,同时犹太局号召巴勒斯坦犹太青年(男人和妇女)志愿加入不军,1944年6月,不列颠同意创造会在欧洲作战的一支犹太旅(Jewish Brigade)。

超过100万犹太人在同盟国军队的每个分支服役,主要在苏、美军,但在苏军服役的犹太人就死了20万。

1个小团体(约200积极分子)致力于对巴勒斯坦的不列颠行政进行犹太抵抗,从埃特泽尔(主张在战争中支持不列颠)脱离并组建由阿拉汉姆 斯特恩(Avraham Stern)领导的力海(Lehi【group】/斯特恩帮【Stern Gang】)。

1943年,苏联从古拉格(Gulag)释放了修正锡安主义(Revisionist Zionism)领导人梅纳赫姆 贝京(Menachem Begin)而他去了巴勒斯坦,以越来越与不列颠人对抗的政策指挥埃特泽尔组织,约在同时伊扎克 沙米尔(Yitzhak Shamir)从不列颠人控制力海积极分子而不审判的厄立特里亚营地(东北非,在非伊尔根和力海拘留【Irgun and Lehi internment in Africa】)逃脱,指挥力海。

在中东的犹太人也被战争影响了,大部分北非被置于纳粹控制之下且许多犹太人作为奴隶使用,1941年伊拉克支持轴心国的政变(法乎德【Farhud】)伴随着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犹太局联合起来,为在隆美尔入侵巴勒斯坦的事件中的持久抵抗而计划(纳粹计划灭绝巴勒斯坦犹太人)。

1939-1945年,纳粹占领的欧洲里约600万犹太人被谋杀,几乎1[www.61k.com)/4被杀的是孩子,犹太人大屠杀(The Holocaust)对犹太世界(和之外)有不可抵抗地决定性影响力,在定义1945年前的犹太世界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波兰和德国犹太团体这时事实上停止存在,在美国和巴勒斯坦的欧洲起源的犹太人与他们的家族和根失去了联系,曾是少数的塞法迪犹太人(Sephardi Jews,曾生活或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葡犹太人的后代的总称)在犹太世界里变成了1个重要得多的因素,二战留下在中欧剩余的犹太人作为难民(流离营);盎格鲁-美利坚调查委员会(Anglo-American Committee of Inquiry)被确立来调查巴勒斯坦议题,调查他们的追求并发现超过95%希望移民巴勒斯坦。

锡安运动中温和支持不列颠的(和不列颠公民)魏茨曼,其子死于皇家空军飞行,被不列颠反锡安政策破坏,该运动领导层移到这时由反不列颠的社会主义-锡安党 (以色列之土工人党【Mapai】)和大卫 本-古里安领导的巴勒斯坦犹太局,在离散犹太人中,美国犹太人这时主导了锡安运动。

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_以色列历史

20、以色列复国和独立战争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

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原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2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在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二十个议席的第一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九个会员国。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

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1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www.61k.com]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大量的阿拉伯人口逃离了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预计有400000至900000名巴勒斯坦难民流亡,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

随着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撤回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了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从阿拉伯国家逃离或遭驱逐,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在1990年代早期,原苏联的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万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联合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为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OsloAccords),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

二 :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

以色列(State of Israel),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地处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1948年宣布独立,2014年1月人口已超过813万,其中犹太人611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和中央政府所在地。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自由民主制国家。以色列工业化程度较高,总体经济实力较强。 除此之外,以色列也是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商业自由程度、新闻自由程度和整体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大。自从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技术研发,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十分知名。2014年11月23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以色列内阁批准了将以色列定义为“犹太国家”的法案。这项法案由于可能危害以色列非犹太公民的平等权益而极具争议。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国家简单介绍

[www.61k.com]国名

以色列,(希伯来语:??????????????????希伯来语中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语:????????????????????),名字来源根据《圣经》犹太人祖先雅各和天使角力并取胜,上帝给雅各改名为以色列,或者大家会问明明是和天使角力为什么会被称为“与神角力者呢?因为古代天使常常与神互用。

国旗

产生

犹太人自流亡以来,二千年来一直散居在世界各地,没有一面统一的旗帜。19世纪末期,西奥多·赫茨尔在筹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时,就考虑到要把犹太人组织起来,必须要有一面高举的旗帜,方可号召四方犹太人,团结在犹太复国主义旗帜下,共同奋斗。他对这面旗帜设计的解释说:“白底标志着犹太人纯洁的新生活,七颗金星(1个大的‘大卫盾’和6个小的‘大卫盾’)代表我们为犹太人走向新的故土每天工作7个小时。”1897年8月,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前,赫茨尔便派他的密友达维德·沃尔夫森(DavidWolffsohn)对会议进行筹备。在筹备过程中,沃尔夫森首先考虑到装饰会场要用的旗帜。他的灵感来自一次祈祷,他偶然想起了犹太人传统的祷巾:一条长白布,两端各有一条蓝颜色的条子,并装饰“流苏”,犹太人在祈祷时就披戴它,那是以色列人的标志,于是沃尔夫森就制定了一面蓝白相间、上面绘有大卫盾的旗帜,国旗就这样产生了,人们看到它,并没有感到陌生和奇怪,反而觉得十分亲切。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国旗

1933年在第18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沃尔夫森所设计的那面旗帜便正式被确定为该组织的旗帜。这面犹太组织的旗帜产生后,立即为广大犹太人群众所接受,一直引导他们为实现新的生活,建立自己的国家而进行斗争。他们不管在什么地方,或何种场景都常使用过这面旗帜。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后,就在当年的10月28日,以色列临时国务委员会会议正式决定它为以色列国国旗。同时对它的规格也作出了统一规定:长为220厘米,宽为160厘米;白底色,上下各有一条宽25厘米的蓝色条子,该蓝条各距上下边沿为15厘米;两根蓝条中间的白底上有1个“大卫盾”;“大卫盾”由6根长5.5厘米的蓝色线条组成两上等边三角形;“大卫盾”在旗帜中与四方边沿等距。

象征意义

大卫星(即六芒星,又名大卫之盾、所罗门封印、犹太星),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以色列建国后将大卫星放在以色列国旗上,因此大卫星也成为了以色列的象征。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国徽

历史

1354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为布拉格的犹太人制定了一面红色的旗帜,上面有大卫盾作为图案。

15世纪时犹太人被匈牙利国王召见时的红旗上有2个金色的五角星。因此五角星过去可能也是犹太人常用的标志。一本1073年的手稿上就已经有五角星了。

1460年布达佩斯的犹太人从匈牙利国王获得了一面红旗,上面有2个大卫星和两颗星。

1512年在布拉格印刷的第一部犹太祈祷书的封面上有一颗很大的大卫星。

1592年在布拉格的犹太人被允许建立一面自己的旗帜,上面有一颗大卫星。

1648年为了表彰他们保护布拉格抵御瑞典人的功绩布拉格的犹太人再次被允许建造一面旗帜:红底上有一颗黄色的大卫星,其中心是一颗瑞典星。

犹太传说将大卫星与所罗门王的印联系到一起。传说所罗门王有1个戒指可以使他指挥魔鬼和幽灵。另1个传说说这个标记与大卫王的盾有关。传说大卫王有一面保护他的盾。法国大革命后随着犹太人的解放他们选择大卫星作为自己的代表,就如十字是基督教的代表一样。今天大卫星被放在以色列的国旗上。大卫星的形状是一颗六角星。在其它信仰中有类似的标志。在这些信仰中六角星的使用有可能比犹太人的使用还要早。今天在犹太文化尤其在神秘学中它被使用。在占星术中大卫星也是1个重要的符号。还有人认为它是象征大卫王诞生的星。一些正统犹太教人士反对使用六角星因为这个符号与“魔力”和神秘学有联系。虽然如此大卫星依然是犹太传说和卡巴拉学派最重要的符号。一些非常保守的犹太学派反对使用大卫星因为它与犹太复国主义有联系。虽然如此,在全世界大多数礼拜堂的正面门上最显眼的地方今天有一颗大卫星。在欧洲近两百年来大卫星经常被用来放在犹太墓碑上。它早已成为犹太人万能的标志了。

国徽

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1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

《希望之歌》

独立日

约公历5月。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大屠杀纪念日

根据犹太历法确定的,按照公元纪年则每年有所不同。

国家政要

总统希蒙·佩雷斯(ShimonPeres),2007年6月当选;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Netanyahu),2009年3月就任;工党主席、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EhudBarak),2007年6月任职。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历史沿革

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

以色列最初是指1个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公元前1211年。在过去三千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一系列的犹太人王朝在这一地区存在了超过一千余年。

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尤其是在公元132年的一次大规模起义遭到镇压后,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企图抹灭犹太人千年来与这片土地相连的痕迹。虽然如此,仍有小部分犹太人一直留在巴勒斯坦,但主要的犹太人口从以色列南部移至了北部。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包括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花剌子模和蒙古,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马木鲁克统治,接着在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1个省份。

锡安主义和犹太人回归

数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了第1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殖民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

1896年,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1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1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在1929年爆发的一场巴勒斯坦暴动中,阿拉伯人杀死了133名犹太人。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至75,000人,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

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1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复国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2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在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二十个议席的第一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九个会员国。

1948年独立战争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1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 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大量的阿拉伯人口逃离了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预计有400,000至900,000名巴勒斯坦难民流亡,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随着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撤回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了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从阿拉伯国家逃离或遭驱逐,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50年代和60年代

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Moshe Sharett)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的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3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在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并且一直任职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Levi Eshkol)继任了总理。

在1961年,纳粹的战争犯、也是欧洲犹太人大屠杀主谋之一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情报局干员逮捕,并且被送回以色列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1个遭到法庭判决死刑的罪犯。

在政治舞台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次紧绷。叙利亚、约旦、和埃及透露了开战的意图,埃及并且驱逐了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了之前立定的条约、并且封锁了以色列战略要地的堤蓝海峡,接着又在以色列边界部署大量的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势。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了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并且在空军战场上获得完全的胜利。以色列一口气夺下了整个西岸地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变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和占领区域的行政分界线。后来在签订一则和平协议后,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在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误炸了一艘美军的情报船自由号(USS Liberty),造成34名美军死亡。美国和以色列的调查总结认为这场意外是因为自由号的辨识困难而造成的误击事件。

在1969年,以色列的第一名女性总理梅尔夫人当选。

70年代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消耗战争(War of Attrition),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了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了报复性的“上帝之怒行动”(Operation Wrath of God),由一群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局的干员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

最后,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人传统的赎罪日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了突袭攻势。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了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在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尔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1977年的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联盟(?????)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联合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革命”。

接着,在当年的11月,埃及的总统萨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了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进行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阿拉国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谈和。在萨达特拜访之后,两国间进行的和平谈判最后签下了大卫营和约。在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着条约的签订,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了自从19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获得自治权。

80年代

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了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在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一场攻势,卷入自从1975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当时殖民区经常受到来自黎巴嫩的恐怖攻击。在建立了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甚至攻下了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了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继任。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了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直到2000年以色列进行单方面的撤军。

在1980年代里,原本由伊扎克·沙米尔领导的右派政府被左派的西蒙·佩雷斯取代。佩雷斯从1984年开始担任总哩,但在1986年又被沙米尔取代,沙米尔达成了1个政党联盟的协议。在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引燃了占领区域的一连串暴动,在暴动后沙米尔再次于1988年的选举中连任总理职位。

90年代

在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导弹并没有直接杀害任何以色列的公民,倒是有一些人因为不正确使用预备的防毒面具而死亡,除此之外一名以色列人遭到爱国者导弹碎片击中而丧命。在战事中,以色列也向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防毒面具,以免他们遭伊拉克的生化武器攻击。尽管如此,巴解仍然表示支持萨达姆政权,一些巴勒斯坦居民甚至还站在屋顶上替来袭的飞毛腿导弹欢呼,虽然最后他们仍使用了以色列人提供的防毒面具。

在1990年代早期,苏联的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0,000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联合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

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为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Oslo Accords)。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然而在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到哈马斯武装团体的频繁攻击,协议受到的支持也开始大量减少。在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

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了西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使他赢得了1996年的大选。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并且在1996年5月输给了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

虽然内塔尼亚胡被视为是奥斯陆协议的坚定反对者,他仍然决定从希伯伦(Hebron)撤军,并且签下了怀伊备忘录(Wye River Memorandum),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自治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巴勒斯坦团体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活动大为减少,然而他的联合政府仍然在1999年垮台。在1999年选举中工党的埃胡德·巴拉克以大幅票数差距击败内塔尼亚胡而继任总理。

2000年后

以拉克在2000年决定单边的从黎巴嫩撤军,这次撤军也是为了阻挠真主党对以色列的攻击,迫使他们不得不跨越以色列边界才能发动攻击。巴拉克和亚西尔·阿拉法特曾在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斡旋下于2000年在戴维营进行协商,然而协商最后失败了,巴拉克提出的条件是1个由73%西岸地区和100%加沙地带组成的巴勒斯坦国家,并且在10至25年时间内将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领域扩展至90%(排除耶路撒冷郊区则是94%),但阿拉法特拒绝这个提议。

2003年6月 4日,在乔治·沃克·布什主持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赫姆得·阿巴斯和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于约旦相会。在谈判破裂后,巴勒斯坦开始了第二次的暴动,被称为阿克萨群众起义,暴动开始的时间就发生在以色列反对派领袖艾里尔·沙龙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Temple Mount)之后不久。协商的失败以及新战争的爆发使得许多以色列人对巴拉克政府感到失望,并且也使和平协议的支持度大减。

在一场总理的特别选举后,艾里尔·沙龙在2001年3月成为了新的总理,稍后又在2003年的选举中当选了连任。沙龙开始从加沙地带进行单边的撤军,这次撤军在2005年8月至9月间实行完成。

以色列也在西岸地区建立了围墙,目的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免遭武装巴勒斯坦团体的攻击。为了建立长达681公里的围墙,接近围墙的缓冲地区也连带的减少了9.5%的西岸地区面积,使得巴勒斯坦居民的经济状况遭遇困难。围墙的建立遭致了国际间的许多批评,也遭到一些以色列极左派的批评,不过,围墙的确有效的减少了对以色列平民的恐怖攻击事件。

在艾里尔·沙龙严重中风之后,总理权力转移给了艾胡德·奥尔默特。在2006年4月14日,在前进党赢得了大选后,奥尔默特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前进党也在2006年的2006年的选举中赢得了多数派席位。

在2006年6月28日,哈玛斯的民兵部队从加沙地带挖地道潜入以色列境内攻击以色列国防军的据点,俘虏了一名以色列士兵必且杀害了其他两名。以色列对此展开了夏雨行动,大量轰炸哈玛斯目标以及其他桥梁、道路、以及发电站。以色列也派军占领此地区。

2006年6月13日爆发的以黎冲突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地区,主要是介于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始于真主党之前在一次跨越边界的恐怖袭击行动中杀害了八名以色列士兵并且俘虏其他两名,以色列认为黎巴嫩政府必须对这次攻击负起责任,因此从海上和空中对黎巴嫩展开轰炸,并且进军黎巴嫩南部。真主党继续使用火箭攻击以色列北部,并且以游击队的打带跑战术袭击以色列军队。最后以色列在2006年8月14日达成一则停火令。这场冲突杀害了一千名黎巴嫩平民、440名真主党民兵、以及119名以色列士兵,也对黎巴嫩城市的基础建设造成了庞大损害。

2008年9月18日凌晨,外交部长利夫尼在以色列执政党前进党17日党主席初选中以微弱优势获胜,将接替奥尔默特成为前进党成立3年来的第三任党主席和第一位女性党主席。 据报道,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利夫尼获得43.1%的选票,领先其最大竞争对手、交通部长莫法兹1.一个百分点。,因此利夫尼最终胜出,成为以色列历史上第二位女性总理。

2008年12月28日 以色列战机和武装直升机27日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言人巴尔胡姆27日要求其下属武装派别对以色列发射远程火箭弹,以报复以军空袭加沙。

这次空袭是自1967年中东战争以来,以军袭击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加沙地区应急机构负责人29日表示,以色列对哈马斯发动的空袭已造成310人死亡,另有1400余人受伤。巴勒斯坦27日宣布未来三天为哀悼日。

以色列外长利夫尼表示,选在这个时候痛击哈马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哈马斯违反半年前的停火协议,几乎每天以火箭、迫击炮攻击以色列平民。上周曾有一天发射80枚火箭的纪录。因此以色列无法再忍受。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地理环境

位置

以色列是1个位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国家,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是亚、非、欧3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西边有着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在南边则有埃拉特的海湾(又被称为亚喀巴湾)。

面积

以色列全国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其中内盖夫地区占一半以上面积,达到1.2万平方公里以上,以色列与埃及边界长达220公里,与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区有51公里的边界。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部分地区。1947年,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前面积为27090平方千米,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现实际管辖面积为25740平方千米,包括戈兰高地、约旦河部分地区。

地形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全国地形

以色列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区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大裂谷以及内盖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该地区土壤肥沃而潮湿,是农业和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海岸平原的东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带,高原地带的北边是加利利山脉的山丘,更南边的地区是由许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区所组成的撒马里亚山脉;再往南则是荒芜的朱代(Judea)山丘地区。中央高原地带的东部是约旦大裂谷,属于长达650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内的裂谷是由约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构成。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在地理上内盖夫沙漠是属于西奈半岛的延伸。

气候

以色列属于夏季干热的地中海型气候,从海拔2810米的黑门山,一直到降至水平线以下392米的地球最低处──死海,气候区域性明显,状况各不相同。海岸平原夏季湿热,冬季略冷有雨,在山丘区域偶有小雪。在约旦山谷区域夏季干燥炎热,南方区域则属半干燥型气候,白天暖热,夜晚凉爽。

以色列是有着地中海型气候,特征为漫长而又炎热、少雨的夏季,以及相对较为短暂而又凉爽、多雨的冬季。以色列的气候是由邻近的亚热带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带、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亚热带湿热气候所共同影响的,气候的状况在以色列国内各地也有相当差异,并且会因为各地高度、纬度、以及与地中海的距离而变化。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六个区,三十个分区,3一个市。1十五个地方委员会,4九个地区委员会。根据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现在实际控制约为2.5万平方公里。

区和分区名COKE1997面积(km)首府CC1995耶路撒冷区 Yerushalayim
[Jerusalem]1701,734652耶路撒冷 Jerusalem617,042耶路撒冷分区 Jerusalem11701,734652北部区 HaZafon [Northern]21,001,8494,478拿撒勒 Nazareth51,946阿卡分区 Akko21435,321935戈兰高地分区 Golan2232,5301,154加利利海分区 Kinneret2386,455533耶兹列分区 Yizre'el24360,9611,188采法特分区 Zefat2586,582668海法区 Hefa [Haifa]3774,914863海法 Haifa255,914哈代拉分区 Hadera31267,201572海法分区 Haifa32507,713291中央区 HaMerkaz [Central]41,307,8301,276拉姆拉 Ramla57,356佩塔提克瓦分区 Petah Tiqwa41446,781284拉姆拉分区 Ramla42190,811339雷霍沃特分区 Rehovot43375,772304沙隆分区 Sharon44294,466349特拉维夫区 Tel Aviv51,139,980171特拉维夫 Tel Aviv348,245特拉维夫分区 Tel Aviv511,139,980171南部区 HaDarom [Southern]6813,44514,231贝尔谢巴 Be'er Sheva'149,404阿什凯隆分区 Ashqelon61364,4501,285贝尔谢巴分区 Be'er Sheva62448,99512,946朱迪亚-撒马利亚和加沙地带区
Judea Samaria & Gaza Areas7160,1886,241朱迪亚-撒马利亚 Judea and Samaria71154,4395,878加沙地带 Gaza Area725,749363以色列 Israel5,899,94022,145耶路撒冷 Jerusalem

备注:CentralP虽然很多地方都声称有三十个分区,但资料只显示十五个。三十个分区可能包括阿拉伯区。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国家象征

国名

以色列国(TheStateofIsrael),简称以色列。以色列(希伯来文:??????????????????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文:????????????????????),国名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或者大家会问明明是跟天使角力为什么会被称为“与神角力者”呢?因为在古代犹太人的宗教文献中“神”字既可以指上帝又可以指天使。关于雅各与神角力一事在《圣经》里用了个“神”字来记载,雅各与神角力。这导致中国国内不少人误认为与雅各角力的是上帝。

国旗

以色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底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1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以色列第二任国王大卫(David)名字的意思是“被蒙爱者”,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国徽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国徽

以色列国徽来自圣经中的七盏金灯台,在圣经中分别出自旧约《出埃及记》、《撒加利亚书》以及新约《启示录》。国徽上的造型取自《撒加利亚书》的描述(与出埃及记稍有不同,并不是1个而是7个,并且两边有橄榄树)。金灯台表征以色列是神在地上的见证。金表征神的神圣性情,撒加利亚书中说七灯台就是神的七眼。灯台两旁有橄榄枝,灯台上有金油留出到两枝橄榄枝,撒加利亚书中说是油的儿子,表征以色列圣殿重建时期的大祭司约书亚和省长所罗巴伯,分别据有祭司和君王这2种重要的职分。

国歌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第3大城市-海法市

《希望之歌》词作者是一位犹太拉比,曲作者为犹太人纳夫塔里·赫尔茨·伊姆贝尔。

《希望之歌》采用犹太民族传统曲调谱成。这首歌原为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颂歌,在1897年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首唱。以色列建国后将其确定为国歌。歌词:藏于我心深处的,是犹太人的灵魂。朝向东方故国的,是凝望着锡安的眼睛。纵然两千年颠沛流离,希望仍未幻去,锡安与耶路撒冷,啊,我们会以自由之身重归故里。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政治

政体

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的任命并监督政府工作,以及选举总统和议长。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内阁向议会负责。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1个具有完善的多党制的自由民主制国家,公民拥有各式各样的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

宪法

以色列没有正式的成文宪法,仅有《议会法》、《国家土地法》、《总统法》、《政府法》、《国家经济法》、《国防军法》、《耶路撒冷法》、《司法制度法》、《国家审计长法》、《人的尊严与自由法》、《职业自由法》等11部基本法。

议会

一院制议会,设有1二十个席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重大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并监督政府工作,选举总统、议长。议员由普选产生,选举采用比例代表制,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参加竞选,选民只需将选票投给各自支持的政党。获得2%以上选票的各政党根据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

2013年1月22日,第19届议会经选举产生,由十三个政党组成,其中利库德-“我们的家园以色列”竞选联盟31席,“未来”党19席,工党15席,“犹太家园”党12席,沙斯党11席,圣经犹太教联盟7席,“运动”党6席,梅雷茨党6席,联合阿拉伯名单4席,以色列共产党4席,巴拉德党3席,前进党2席。议长为尤利·埃德尔斯坦(YULIEDELSTEIN),2013年3月18日就任,来自利库德集团。

政府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特拉维夫CBD

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1个或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后,总统在综合议会各党派意见基础上提名总理人选,授权其组阁。总理由成功完成组阁者担任。本届政府(第33届)于2013年3月18日成立,由利库德-“我们的家园以色列”竞选联盟、“未来”党、“犹太家园”党、“运动”党联合组成,在议会中占68席,包括总理和21位部长。

截止2014年政府主要成员有:总理兼外长、公共外交和大流散事务部长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NETANYAHU);国防部长摩西·亚阿隆(MOSHEYA’ALON);通讯部长兼后方防卫部长吉拉德·埃丹(GILADERDAN);财政部长亚伊尔·拉皮德(YAIRLAPID);宗教服务部长、耶路撒冷兼大流散事务部长、经济部长纳夫塔利·本内特(NAFTALIBENNETT);公安部长伊扎克·阿罗诺维奇(YITZHAKAHARONOVITCH);司法部长齐皮·利夫尼(TZIPILIVNI)。

司法

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地区法院和基层法院三级组成,此外,还有管辖交通、劳工和青少年的专门法院和不同宗教派别的宗教法院。

最高法院具有终审权以及对控告政府、政府部长、所有公职官员或机构的案件的初审权等权力,同时承担最高审判庭职责。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根据1个由最高法院法官、律师协会会员和政界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的推荐任命。法官为终身制,70岁退休。以色列的司法部门是由三层架构的法庭组成。在最低层次的是地方法院,分布于大多数的都市。第二层则是地区法院,同时负起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的功能,分布于五座城市: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贝尔谢巴、以及拿撒勒。

最上层的法院则是以色列最高法院,位于耶路撒冷,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DoritBeinisch。最高法院是最高的上诉法院,也身兼高等法院(HCQJ)的功能,高等法院主要是负责解决个别公民对于法院提出的请愿,对这些请愿的回复通常是由政府部门进行(包括以色列国防军)。这样的请愿可能使得高等法院作出决定,指导政府部门改正行政的方式。

一般的法官是由国会组成的委员会、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以色列律师行会的会员联合选出的。法律规定要求法官在70岁时退休。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司法部长所批准,负责指派所有法庭的常务官员。

宗教法庭(犹太教、伊斯兰、和基督教)则在婚姻的离婚判决上拥有独占的法律权利。

政党

以色列政党繁杂,且不断变化,主要有:

(1)利库德集团(LIKUD):1973年9月由加哈尔集团、自由中心、拉姆党、人民党、国土完整运动等党联合组成。1977年首次在大选中获胜并执政。来自该党的贝京、沙米尔、内塔尼亚胡、沙龙曾先后出任总理。2005年8月,时任总理沙龙强力推行“单边脱离计划”,造成党内分裂,沙龙带领其支持者于11月退出利库德,另组前进党。同年12月,内塔尼亚胡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并连任至今。2009年,利库德在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27席,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并成功组阁。2013年,利库德在第19届议会选举中与“我们的家园以色列”党组成竞选联盟,共获得31席,内塔尼亚胡再次成功组阁,连任总理。

(2)“我们的家园以色列”党(YISRAELBEITEINU):1999年成立的右翼政党,主要支持者是来自前苏联的犹太移民,主席为阿维格多·利伯曼。2009年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15席,成为议会第3大党,并参加由内塔尼亚胡为总理的联合政府。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与利库德集团组成竞选联盟,共获得31席,加入政府。

(3)“未来”党(YESHATID):2012年4月成立的世俗中间党派,主要支持者为中产阶级,主席为亚伊尔·拉皮德。在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一举获得19席,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并加入政府,获得财政、教育、科技等五个部长职位。

(4)以色列工党(ISRAELLABOURPARTY):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以色列工人党(“马帕伊”),1968年与部分小党合并后改称“以色列工党”。以色列建国后至1977年,该党曾长期连续执政。本-古里安、梅厄、拉宾、佩雷斯等多位总理均来自该党。2007年6月,埃胡德·巴拉克当选工党主席。2009年,工党在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13席,成为第4大党。2013年,工党在第19届议会选举中获15席,未加入政府,成为最大反对党。现任主席伊萨克·赫尔佐克

(5)“犹太家园”党(HABAYITHAYEHUDI-THEJEWISHHOME),2008年11月成立。在2009年第18届议会中获得3席,加入政府。在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获得12席,加入政府,党主席纳夫塔利·本内特任宗教服务部长、耶路撒冷兼大流散事务部长和经济部长。

(6)沙斯党(SHAS):1984年成立的代表东方犹太人的正教派犹太人政党。主席为埃利亚胡·伊沙伊。在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11席,为第5大党。在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获得11席,成为反对党。

政要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总统鲁文·里夫林,1939年9月9日出生于耶路撒冷。毕业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1988年,首次当选以色列议会议员。1988年至1993年担任利库德集团主席。2001年至2003年,担任以色列通讯部长。2003年,当选以色列议长,2009年再次当选议长。在右翼的利库德集团中属于温和派。2007年曾参加总统选举,但在第一轮投票结果公布后不久便宣布退出,并支持佩雷斯出任总统。里夫林已婚,育有四个孩子。

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NETANYAHU)。1949年生于特拉维夫,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硕士学位。曾任以驻美使馆副馆长、常驻联合国代表。1988年当选议员。1993年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1996年当选总理。1998年起兼任外长。1999年5月参加总理竞选失败后辞去利库德领导人职务,宣布退出政坛。2002年至2005年,先后任外交部长、财政部长。2005年12月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2009年3月,内出任总理。2013年3月18日,内再次组阁成功,连任总理。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外交

国策

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加入了联合国。截止2014年以色列与世界上15九个国家有外交关系。以色列在国外设有7六个使馆、十九个总领馆和五个代表团,不过仍然有几个国家拒绝承认以色列,主要是阿拉伯国家或是一些本身政策反美的国家。

自从1948年独立建国以来,以色列在外交上便遭遇到一些困难。1948年以色列在外交上遭到中东各邻国的集体抵制,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以色列开始与远离中东地区的世界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以色列政府也特别注重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甚至得以左右控制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一些新独立不久的非洲和亚洲国家。在1967年之前,以色列与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保持外交关系,除了阿拉伯国家和一些穆斯林国家除外。在1991年马德里会议之后,由于和平协议的签订,以色列又与其他6八个国家建立或恢复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以色列也加入了许多国际的组织和机构,并且是“地中海对话”(MediterraneanDialogue)协约的成员国之一,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持合作关系。

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访华

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国,但是仍然和台湾存在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年1月,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维访华,两国签署了建交公报。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双方已签署“贸易协定”、“文化交流协定”、“民用航空协定”、“劳务输出协议”、“体育合作备忘录”、“教育合作协议”、“旅游合作协定”、“邮电通讯合作协议”、“工业技术研发框架协议”、“关于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备忘录”和“中国旅游团队赴以色列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等。在北京设立驻华大使馆,在香港、上海、广州设有领事馆。

同美国的关系

1948年5月14日与美国建交。两国有着特殊的战略盟友关系,美每年向以提供大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2002年10月,布什签署美国会外交授权法,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2007年7月,美国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向以色列提供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47年,前原苏联投票赞成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以建国后,苏即与以建立外交关系。1967年“六·五”战争后,苏、以断交。1990年9月30日,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和以外长利维在美国会晤后,宣布苏、以两国恢复领事级外交关系。同月,以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0月18日,苏外长潘金访以,正式签署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协议。12月,以宣布承认独联体所有国家,并相继同独联体十五个共和国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1990年移居以色列的苏犹太人达18.5万,1991年又有14.5万苏犹太人移居以,其中不少人被安置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旅游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风光

以色列复杂的地形地貌、古迹和宗教场所,几乎一年四季都有的灿烂阳光和地中海沿岸现代的休假设施,以及基内雷特湖(加利利海)、红海和死海,这一切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旅游观光者。2000年,来到这个国家的游客数量达到有史以来最多的241万(与之相比,1950年为33,000,1960年为118,000,1970年为441,000,1980年为118万,1990年为134万)。

旅游业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在2000年,旅游收入达到3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收入的7.7%和劳务出口收入的26.6%。虽然旅游业的产值不足国民生产总值的3%,但它有85%的外汇附加值(其附加值居国内各出口行业之首),并使大约40,000人就业。拥有巨大潜力的旅游业—目前仅开发出其潜力的一小部分—是以色列经济增长计划及消除国际收支赤字的主要支柱行业。

2001年经济大滑坡在这个行业体现的最为明显:游客数量减少了54%,仅为不到120万人,收入、就业人数和投资都相应下降了。

购物娱乐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特拉维夫海滩

到以色列购物,各类与宗教有关的旅游纪念无疑是首选。这里的很多手工艺品,都带有浓郁的宗教以及以色列的犹太民族特色,如各种犹太教的烛台、宝石,款式多样的金银制品,采用橄榄树为材料制作的木工艺品等,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以及纪念价值。

此外,具有宗教色彩的门柱、圣卷、十字架、头饰、头巾,以及可以作为护身符的钥匙环等,都是以色列购物的不错选择。此外,死海地区出产的护肤品、洗发水、浴盐等,对滋养皮肤、护眼头发具有极大的好处,要比国内的许多产品质量好的多,且价格更实惠,也是带回家馈赠亲友的不错选择。

以色列人常说:在耶路撒冷祈祷,在海法居住,在特拉维夫玩耍。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也是以色列夜生活最丰富的城市,被称为“永不停以色列海滩度假区,热衷于旅游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去以色列旅游,不去特拉维夫见识一下当地的夜生活,会遗憾终生。除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之外,特拉维夫舒适的海滩也是以色列人的骄傲。躺在细腻的沙滩上,享受和煦的阳光,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娱乐推介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纪念品商店

LoveParade:特拉维夫每年十月这里都会举行1个规模庞大的街头狂野派对“LoveParade”,派对场地的总长度达三点八公里,在举行当日,警察还会把巡游路经的街道暂时封闭,让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顾名思义,LoveParade的宗旨是透过音乐宣扬爱与和平,派对最先于德国柏林举行,约在十年前,欧美的DJ将此街头狂野派带到特拉维夫,期望将爱与和平的讯息带进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结果大受欢迎,吸引到数以万计的国内外人士人参加,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Rave坛盛事。

派对通常在下午三时开始,一直玩到晚上八时才结束,连续玩足5个小时,其间主办单位会安排大约三十架花车,沿着指定路线慢驶巡游。除了抢眼的布置外,花车上还安装了很多强劲喇叭,同时有DJ在车上打碟,让在场蒲友闻歌起舞,完全投入忘我境界。

签证

30天旅游签证:以色列驻外使领馆可为5至50人之间的访问团组颁发团体签证。21世纪初,在国内只能参加旅行团申请旅游签证。中国香港和澳门的旅行者可以获得免费落地签证,但中国护照不能申请。

住宿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家庭住宅

以色列(Israel)住宿地的种类很多,从酒店、公寓到集体农场的居留地和娱乐村,档次和种类非常齐全。如果在旅游旺季(通常在一月至八月份,因地区不同而异)或宗教节日期间来以色列,最好提前数月就预订酒店。

美食

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_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美食

一直以来,以色列美食都不在世界主流美食的舞台之上。我们提到西方美食,更多的是讲法国美食;提到东方美食,更多的是讲中日的美食。以色列这个西亚国家,在美食方面好像乏善可陈,其实他们的饮食文化,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历史了,而且深受欧洲、东亚和北非饮食文化的影响。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相关典故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也叫以色列人。他们的祖先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游牧民族。他们曾迁移过许多地方,到过巴勒斯坦、埃及,在埃及差点沦为奴隶。后来,他们在首领摩西的率领下,逃出埃及,又重返巴勒斯坦的土地。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岸边,是亚、非、欧3大洲的交通要道。这里最早的居民是迦南人,之后又来了“海上民族”腓尼基人。“巴勒斯坦”地名的原意就是“腓尼基人的土地”。以色列人把巴勒斯坦称为“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公元前1025年左右,他们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第1个希伯来人的王国。为了能在巴勒斯坦站稳脚跟,以色列人必须同腓尼基人战斗。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希伯来人在国王扫罗的率领下,在1个山谷和腓尼基人展开了决斗。

这时,从腓尼基人军营中走出来1个大汉,名叫歌利亚。只见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头戴铜盔,身披铠甲,肩扛铜矛。歌利亚大步走上来,对着以色列军队立定高声叫道:“你们这些扫罗的奴才,不是要打腓尼基人吗?我就是腓尼基人啊,你们怎么不来打呀?要是好汉的话,快点派个人来与我战斗。如果他敢与我战斗,把我杀死,我们就做你们的仆人。如果我胜了他,你们就做我们的奴隶,服侍我们。”

歌利亚喊了一阵子,对方没有1个人出来,他又称道:“你们赶快叫1个人出来,与我战斗,否则就是胆小鬼!”

就这样,歌利亚天天出来叫骂,骂得以色列人个个胆战心惊。扫罗手下无一将士敢出来迎战歌利亚。

正在此时,扫罗军营来了1个年轻人,他叫大卫,是来给他当战士的哥哥们送食品的。大卫是个牧童,长得眉清目秀,又聪明过人。他见过3个哥哥后,听到军营外面有人在高声叫骂,问清了缘由,便愤愤不平地要去迎战歌利亚。扫罗王知道了,就把大卫叫到面前。大卫对扫罗说:“我们何必怕那腓尼基人呢,我们应该和他去战斗!”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扫罗对大卫说,“你可不能和腓尼基人战斗。你太年轻,而那歌利亚从小就是战士,他武功高强,力大无比。”

“我可不怕他,”大卫对扫罗说,“我在放羊时,有次来了一只狮子,从羊群中叼走了一只羊羔,我就跑去追赶它、击打它,从它口中救出羊羔。”

“你这么小就敢斗狮子?”扫罗问他,“狮子不咬你吗?”

“咬我?”大卫继续说,“那我就揪住它的胡子把它打死。我曾经一人赤手空拳打死过狮子,打死过熊。那腓尼基人再敢来对阵叫骂,我一定叫他与狮子和熊一样!”

听见这样的豪言壮语,扫罗动了心。他对大卫说:“好吧,你可以出去战斗,愿上帝与你同在!”

扫罗王把自己的铜盔给大卫戴上,把自己的铠甲给他披挂整齐。大卫觉得这些装备太笨重了,妨碍他走路,他又脱了盔甲,仍旧穿上他的牧羊服。

大卫到溪水中捡了五块鹅卵石,装在口袋里,手里拿着牧羊杖和甩石鞭,然后从以色列军营中走下山谷,1步1步走近正在叫骂着的腓尼基人。

那腓尼基人也向着大卫走过来。歌利亚看见大卫满脸稚气、细皮嫩肉的样子,不过是个放羊娃,哪把他放在眼里。

2个人在两军阵前的山谷中,面对面地立定了。歌利亚对大卫说:“放羊娃娃,你拿着棍子到我这里来,难道我是狗吗?是不是以色列人都死绝了,叫1个娃娃出来迎战!”

大卫对歌利亚说:“你来攻击我,是靠刀枪和铜戟;我攻击你,是靠着我们的上帝耶和华。”

歌利亚迈着大步走过来。大卫也快步向他跑去,一边跑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鹅卵石,搭在甩石鞭上。只见大卫用力一甩,“哧溜”一声,像一道流星,那鹅卵石飞了出去,正中歌利亚的前额!歌利亚大叫一声,扑倒在地。腓尼基人全都惊呆了,谁也不敢上前。大卫手里没有刀,他就踏在歌利亚身上,从歌利亚腰间的刀鞘中拔出刀,割下他的头,把头提在手里。

看见讨战叫骂的勇士死了,腓尼基人顿时溃散了。扫罗率领以色列人呐喊着,追杀过去,一鼓作气攻下了腓尼基人的几个城池,被杀的腓尼基人成千上万。

当扫罗、大卫和以色列战士从战场上凯旋时,以色列妇女从城里出来,欢天喜地,唱歌跳舞,迎接扫罗王和杀敌英雄大卫。妇女们同声歌唱:扫罗杀敌千千!大卫杀敌万万!

后来,扫罗王继续征战腓尼基人,他和3个儿子都战死沙场。扫罗死后,以色列的12个部落开会,部落长老一致同意把王冠给大卫戴上。大卫登基时,年仅30岁。

大卫在位四十年,没有一年不出征。他打败了腓尼基人、迦南人、亚玛力人。以色列王国的版图空前扩展,北起黎巴嫩,南至埃及边境,可谓盛况空前。

大卫王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位。所罗门王是一位和平统治者,又是一位外交家、建设者。他在位四十年,没有打过一次大仗。在他的统治下,以色列逐渐由贫穷走向富强。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相关资讯

以色列外交人员无限期罢工 要求提高待遇地位

2014年3月24日,以色列外交部工会23日宣布举行全面罢工,从23日起,以色列外交部被关闭,24日所有10三个以色列驻外使领馆及驻国际组织机构关闭。以色列外交部工会要求所有外交人员离开办公室进行罢工,并停止外交部所有工作。据了解,此次以色列外交人员罢工的目的主要有2个:一是希望提高外交人员待遇,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二是希望政府重视外交工作并提高外交部的地位。

以色列企业研发出超级充电器 半分钟帮你手机充满电

2014年4月7日,现在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令人头疼,一般情况下很难捱过一天。以色列一家初创企业的产品或会改变这一现状,至少从充电时间上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便利。这家名为StoreDot的公司称,其新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原型机能在半分钟之内将手机充满电。

三 : 以色列历史

以色列历史概况



以色列源自希伯来语,意为“与神较量的人”。以色列人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追溯至公元前1211年,其先祖为闪米特人,居于迦南,后迁至埃及。据圣经记载西元前14世紀,犹太人由摩西带领,逃出埃及,到巴勒斯坦定居,并逐渐形成一个民族。

大約公元前1030年,以色列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先后出现了三个国王:扫罗(Saul)、大卫(David)和所罗门(Solomon)。其间,大卫将耶路撒冷定为首都。第三代国王所罗门死后,以色列联合王国发生内乱,国家分为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公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遭亚述人侵占。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巴比伦人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公元前539年,巴比伦被波斯所灭以后,古列王--居鲁士二世便下令犹太人可以回国,不少犹太人便回到以色列,并重建了耶路撒冷圣殿。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统治了以色列,亚历山大死后,以色列又为托勒密王朝所统治。托勒密王朝对犹太人非常友好,第一本旧约圣经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就是当年托勒密王朝为了编纂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的书籍,而请了一群拉比来翻译旧约圣经,最后花了七十年来完成。公元前198年,以色列由于托勒密王朝的没落,又为塞琉古王朝所占领。但由于塞琉古王朝强行干扰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公元前63年,由于内乱,犹太人又为罗马帝国所统治。公元1年,耶稣降生,耶稣升天后,其门徒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基督教。为了获得自由,犹太人屡次起义,但最终均遭罗马人镇压,,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所有犹太人都被逐出巴勒斯坦,自此犹太人开始了近二千年的流亡。

以色列近代史

一直到至1948年,以色列的国土(及现在的巴勒斯坦)曾被多国占领,流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受尽排斥,歧视,迫害和杀戮。1897年,在强烈建国意愿下,世界犹太民族主义组织成立,积极从事建国意愿。

犹太人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1860年代,此区犹太人仅12000人,到1922年己激增至84000人,且大量购置土地。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1929年爆发的一场巴勒斯坦暴动中,阿拉伯人杀死了133名犹太人。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了一份白皮书,规定39年后的5年内犹太人可再移民75,000人,此后不再接受犹太移民。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1946年7月英国政府提出一项分治计划,但遭双方反对,联大于次年11月又通过另一个阿犹分治计划,犹太人勉为同意,但阿拉伯人则因居住区域及宗教世仇因素坚决反对。英国先前曾声明若阿犹双方不能接受联大的计划,英国将于 1948年5月15日撤军并交出委任权。阿联盟于1947年8月19日在黎巴嫩集会,决议联大若通过此分治计划,便秘密派兵进入巴勒斯坦,遂引发起第一次以阿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终止对巴勒斯坦之托管,24小时后以色列宣布建国,以本古里昂为第一任总理,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五国联合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双方宣布停火,并且划定了临时边界,即所谓绿线。以色列在约旦河西托管区的领土增加了27%,约旦取得了犹大和撒马利亚等山地,即著名的约旦河西岸。埃及获得地中海沿岸的一个长条地区,即加沙地带。大批阿拉伯人逃离或被驱逐出这个新成立的犹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难民数字高达71万人。由于阿以冲突产生的难民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此后,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以色列与英法两国建立军事同盟,一起向埃及宣战,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三个始作俑国面临国际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5月,以色列与邻国的紧张关系再度升级。埃及驱逐了驻扎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宣布战略要地堤蓝海峡向以色列船只关闭,以色列认为这是不宣而战,于是在6月5日向埃及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这一场战争中以色列倾全国之空军部队,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机场进行攻击。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400多架飞机被摧毁,有超过40多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6月11日战争结束,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城区和戈兰高地,共6.57万多平方公里。第三次以阿战争只用了六天就结束,所以又称为“六日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趁犹太人进行绝对休息日的“赎罪日”(穆斯林的斋月节)时,同时向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但是未能达成收复1967年丧失的领土这一目标。战后数年相对平静时期催生了以埃和平。

第五次中东战争

长期以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直对以色列造成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解游击队协助埃及、叙利亚部队,展开游击战,以色列自然无法容许这样的心腹大患。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驻英国大使遭到巴解组织刺杀为由,出动陆、海、空三军10万多人,包围贝鲁特西区,对黎巴嫩境内的游击队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在以色列的军事驱逐下,巴解组织总部被迫迁往突尼斯。以色列总理贝京难以承受战争带来的国内外压力,于1983年辞职,被沙米尔取代。1986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大部分地区撤军,驻扎在缓冲区的部队直到2002年5月才撤离。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1974年11月,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对以色列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在以色列国会发表演讲——这是以色列首次被阿拉伯邻国承认。此次访问后,两国经谈判达成《戴维营协议》。其后,1994年,约旦成为第四个与其有和平协议的邻国。

在西岸地区以色列建立了一座围墙,目的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免遭武装巴勒斯坦团体的攻击。为了建立长达681公里的围墙,接近围墙的缓冲地区也连带的减少了9.5%的西岸地区面积,使得巴勒斯坦居民的经济状况遭遇困难。围墙的建立遭致了国际间的许多批评,也遭到一些以色列极左派的批评,不过,围墙的确有效的减少了对以色列平民的恐怖攻击事件。
本文标题:以色列历史-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历史发展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62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