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我国的对外政策
关于“”的教学目标
本课进行我国对外政策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立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结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综合认识、分析和评价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和我国的对外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第三节:。共分两个框题。
第一个框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讲述三个问题: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课文讲了四点:
①外交政策的含义:
②外交主要的活动形式。
③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在这里,课文设置了“议一议”的设问小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思路去解答“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个问题。同时,课文还用了一段楷体字,解释我国的国家利益,从中可知,国家利益涵盖范围很广,不能只理解为经济利益。
课文引用了邓小平语录:“中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目的在于说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课文讲了两点:
第一,《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课文引用了毛泽东所讲的“凡愿遵守平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内容,旨在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课文还用一段楷体字,介绍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成果。
第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而更加成熟和完善。这次重大调整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第一,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第二,确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课文讲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课文楷体字部分所讲述的中荷外交事件,旨在强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还引用了邓小平语录,强调我们珍惜与别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由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讲述,因此,课文重点分析第二个方面。指出,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其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过程,目的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想一想: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第二,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确立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表现,并弓引用邓小平语录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
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讲了两点:第一,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因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有过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又面临着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的共同历史任务。第二,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因此,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课文的插图是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首届亚非会议。教师要对这一会议作简要说明,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与合作的历史的了解。
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全面的对外开放。面向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吸取不同类型国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全面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等。第三,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课文引用了中共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目的在于说明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它是我国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我国对外活动的理论基础。
第二个框题“我国的对外活动”,讲述两个问题:
l、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40多年来,新中国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对外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课文概括地讲了四个方面:
①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课文楷体字部分指出,我国于1997年7月1日和将于1999年12月30日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民族耻辱,维护了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
②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课文楷体字部分列举了到1996年止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共159个,与我国建立和发展经贸科文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80多个。用事实证明我国的外交成就。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创造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课文设置了小栏目:“议一议:我国外交活动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我国外交政策去分析。
2、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这一点,主要讲述我国在对外活动中自觉地履行国际义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①几十年来,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和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课文的楷体字部分,以历史事实加以证明。
②几十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停止军备竞赛、促进实现裁军而努力。课文的楷体字部分,以我国的有关主张和行动加以证明。
课文最后强调,中国应当对人类进步事业做更大的贡献。指出不断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年学生的重任。
关于“”的教学建议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理解。
列举事实可以一对一地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例;材料一:在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在自身遇到重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保持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为稳定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形势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赞。
1999年12月 20日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的彻底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外交政策哪一个基本点。并分析为什么?
说明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因为,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一国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的重要条件。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讲解本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一些近期发生的、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分析,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中国加入WTO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①有关WTO的背景资料知道哪些?②我国加入WTO的原因是什么?③加入WTO与我国的国家职能和外交政策之间是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中美双方在中国加入WTO的问题上会取得双赢的结果?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会自然导入 本课教学内容。
关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播放录像,内容可以有香港和澳门的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国家领导入 出访接待外宾来访、签署和平友好条约的仪式、支援其他国家的建设、出席联大会议等。另外还要有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活动,比如,英国和阿根廷的80年代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北约东扩。北约悍然发动科索沃战争。美英等国施压干涉俄罗斯的车臣问题。美国积极部署TMD和NMD,等。目的是教师从中引导学生概括出外交活动的形式,和不同性质的国家的对外政策的不同。)
讲授新课
这些录像的内容都是国家的外交活动,请同学们从中概括出外交活动都有哪些形式?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定和完善(板书)
1.外交政策的含义和形式(板书)
(l)形式:不管什么国家,外交活动的形式都是一样的,但是其内容和性质却是不尽相同的。这是因为各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同的。什么是外交政策呢?
(2)含义: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内容,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对这个概念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外交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第二,它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中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第三,它是直接为实现本国的对外职能服务的。
那么,又为什么各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同的呢?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而外交活动是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只有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才能制定国家的政策,而外交政策是国家总政策的一部分,又直接体现着国家的对外职能。所以,外交政策必然也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的阶级性质。可见,国家的外交政策不同,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国家作为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外交政策必须服从于它。国家之间的关系,无论是表现为友好还是表现为对抗和冲突,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利益。所以,外交政策又是由国家的利益决定的。
总之,国家的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我国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又消除了我国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我国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绝不侵犯别的国家。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板书)
(先让学生回忆旧中国的外交,和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外交活动。目的是要学生明白,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有其国民的权利保障,同时,在对比中领会“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在为我国今天的外交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又应有肩负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建设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1867年,中国清朝政府派了一使臣出使美国、英国和俄国等欧美国家。这个使臣是谁呢?说起来着实令人可笑又可恨,他不是清政府的官员,而是美国人——蒲安臣。他去美国后,经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一番策划,代表清政府同美国政府签订了所谓的《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公民往来居住,悉听尊便,不得阻禁。它使美国政府用合法的手段来掩盖美国掠夺贩卖华工的丑恶本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极为耻辱的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告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终结,开创了独立自主外交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适合我国经济基础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制定的,它规定的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3、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板书)
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1949年9月,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职能的《共同纲领》,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些原则,规定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着中国的对外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原则,注重信义,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使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着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对外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原则,对国际问题的是非曲直作出独立的判断,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原则,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类型国家的关系。这就赋予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和成熟。从此我国的对外活动进入了建国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我国现在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或国家联盟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并没有违背“不结盟”的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伙伴关系具有下列特征,第一,伙伴国之间强调站在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利益,通过接触、对话、协商等途径,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及彼此尊重的正常国家关系。第二,大国间在建立伙伴关系的同时,都声明伙伴国之间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第三,伙伴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积极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把重点放在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及有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的合作上,而对于双方间的矛盾和分歧,则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第四.伙伴国之间都建立了保持和发展伙伴关系的机制,其中包括首脑会晤、高级官员磋商、各种领域不同层次的交流和交往,以及热线联系等。这些特征反映了面向21世纪大国关系的合理框架和正确方向。伙伴关系是为了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而建立的,是适应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趋势而建立的。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东南亚国家联盟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而结盟关系与伙伴关系恰恰相反。
那么,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有哪些呢?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板书)
(学生阅读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场合一再申明中国政府的立场,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不受过去任何不平等条约的约束,在条件成熟时将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当时为了打破美国等的封锁,中央决定对港澳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暂时不收回。
1972年3月8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地化特别委员会主席,重申中国政府对港澳问题的一贯立场,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同年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的名单中划去。
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中国统一的步伐相继向前迈出了两大步,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21世纪的中国要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也是势在必行的了。这是新世纪的任务。
材料二 中国对台作战不惧美国介入
北京军事专家阎别指出,台湾海峡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美国第七舰队的介入不会使中国从军事行动中退出。阎钊说,这次台湾海峡的军事紧张状态与1996年不同,1996年我们是警告李登辉,举行演习显示了我们的决心和能力,但这一次李登辉的“两国论”已经突破了底线。我们的决心和能力早已表达了,现在若有军事行动就是真打,而不是反复的警告。我们不怕大战,不怕恶战,因为这不是我们要打,而是被迫的。对于外间报道大陆飞机、舰艇加紧在台湾海峡巡逻,其中两岸战机曾经对峙的情况,阎钊说,实际上台湾海峡的军事情势比外界知道的要“严重得多”。外界目前对中国军队的准备情况知道得还很少,而台湾当局有意淡化紧张实情。这次台湾海峡如有战争,那一定是大打,不会是小打小闹,不会给李登辉留下搞阴谋手段的时间。
关于美国第七舰队声称要在台海危机中采取行动的报道,阎钊说,中国早已把美国可能介入的因素考虑过去,中国的军事行动“决不会因美国介的人而退却”。
他说:“中国的军事文化是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美方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能力是非常了解的,对这场可能的战争的前景也是看得很清楚的。美国在袭击中国之前,应该考虑到中国会怎样对它反击。”
材料三“两国论”受到日本某些势力支待
1999年8月5日出版的《日本时报》就指出,“两国论”最早是由日本人江口克彦提出的,李登辉以口头形式表示,台湾与大陆是“特殊国与国的关系”后,江口克彦还帮助他进行文字修饰。至于李登辉在他的新书“台湾的主张”中所讲述的中国“七块论”,也是早在100多年前,最先由日本人提出的。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得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
1.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收回香港、澳门和解决台湾问题?
2.中国在对台湾问题上为什么不惜一战,“决不会因为美国介入而退却”?
3.中国这样做体现了主权国家的哪些权利?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板书)
(提问)什么是独立自主,你认为独立自主对我国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独立,这两个字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为了它,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牺牲了无数生命才换来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才取得了国家的独立。所谓独立自主,就是任何时候,我国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折,独立地决定我们的政策,决不迁就一时的事变,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也不受任何外来压力所左右。这一原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正如毛泽东在建国前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自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时也说:“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得到的独立自主的权力。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成为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是继毛泽东主席在建国时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又一次对外的庄严宣告,又一次表达了我国政府和人民执行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决心和信心。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本质是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真正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友好名合作的关系,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1)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2)坚持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3)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4)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5)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
我国的外交政策虽然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但坚持独立自主这一基本立场是毫不动摇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这些道理,分析上述三则材料,来更具体、直观地理解独立自主这一立场和原则。)
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板书)
我国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呢?
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外交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因为,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我们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交往和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世界人民才能免遭战争的浩劫。
我国是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呢?
(1)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坚决主张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主张大幅度裁减常规军备;
(3)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
(4)主张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地区冲突和国家争端。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板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有哪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1953年首先提出的,1954年中国和印度、缅甸两国政府先后共同倡导的。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内在关系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发展国家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的公认的基本准则。它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最起码的要求,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保证国家之间关系的正常化,才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家合作与交流。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板书)
什么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同志在70年代对世界政治、经济力量作出了科学的划分,他根据50年代国际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状况,指出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于孤立霸权主义和进一步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和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为什么要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呢?
首先,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命运相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与第三世界有着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今天又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任务;都需要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其次,第三世界国家的真正优势在于团结与合作。团结是第三世界力量的源泉,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再次,它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有何异同?
这三个概念尽管从字面上看是不同的,但它们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事物的三种表示方法。“第三世界”是就其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中所占的地位说,它是处于国际政治军事集团之外的,是中立的。“发展中国家”是就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说,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它是不够发达的,是处于发展之中的。“南方国家”是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据上所述,这三个概念是随着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殖民主义进行长期艰苦斗争获得胜利的一个标志。
第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板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阶段,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要不断吸收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因此,对外开放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对外开放呢?
对外开放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很广泛。首先,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放。既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也对发达国家开放。其次,是全面的开放。即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国外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
实行对外开放虽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但是,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会乘虚而入。因此正确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图谋。
(3)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使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现在我们了解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了,他们共同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怎么用一句话来归纳呢?它与我国的国家职能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个关系可以概括为,第六、我国的外交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板书)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而这些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为实现我国的国家职能服务。
板书设计: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定和完善
1.外交政策的含义和形式
2.我国的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第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六、我国的外交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
关于“中国外交的成就”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国际政策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目前我国正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时期,现实需要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我国的外交政策均持赞赏态度,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符合国际潮流的,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我国的外交成就”,使其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活动、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基本立足点、基本国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
探究内容:
二十世纪至今中美、中俄、中日、中国与欧盟的外交关系分析表
事件 | 中美 | 中俄 | 中日 | 中国与欧盟 |
二十世纪至今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事务中的表现
时间 | 事件 | 表现 |
探究过程: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外交风云》;学生按兴趣进行分组活动,并由学生代表在教授到相关知识点时发表本组的探究结果及看法、建议等。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撰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对探究内容感兴趣,是否能独立完成探究内容,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探究中发现、出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5、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
二 : 我国的对外政策
关于“”的教学目标
本课进行我国对外政策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立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结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综合认识、分析和评价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和我国的对外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第三节:。共分两个框题。
第一个框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讲述三个问题: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课文讲了四点:
①外交政策的含义:
②外交主要的活动形式。
③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在这里,课文设置了“议一议”的设问小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思路去解答“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个问题。同时,课文还用了一段楷体字,解释我国的国家利益,从中可知,国家利益涵盖范围很广,不能只理解为经济利益。
课文引用了邓小平语录:“中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目的在于说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课文讲了两点:
第一,《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课文引用了毛泽东所讲的“凡愿遵守平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内容,旨在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课文还用一段楷体字,介绍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成果。
第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而更加成熟和完善。这次重大调整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第一,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第二,确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课文讲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课文楷体字部分所讲述的中荷外交事件,旨在强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还引用了邓小平语录,强调我们珍惜与别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由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讲述,因此,课文重点分析第二个方面。指出,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其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过程,目的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想一想: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第二,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确立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表现,并弓引用邓小平语录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
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讲了两点:第一,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因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有过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又面临着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的共同历史任务。第二,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因此,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课文的插图是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首届亚非会议。教师要对这一会议作简要说明,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与合作的历史的了解。
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全面的对外开放。面向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吸取不同类型国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全面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等。第三,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课文引用了中共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目的在于说明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它是我国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我国对外活动的理论基础。
第二个框题“我国的对外活动”,讲述两个问题:
l、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40多年来,新中国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对外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课文概括地讲了四个方面:
①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课文楷体字部分指出,我国于1997年7月1日和将于1999年12月30日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民族耻辱,维护了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
②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课文楷体字部分列举了到1996年止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共159个,与我国建立和发展经贸科文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80多个。用事实证明我国的外交成就。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创造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课文设置了小栏目:“议一议:我国外交活动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我国外交政策去分析。
2、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这一点,主要讲述我国在对外活动中自觉地履行国际义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①几十年来,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和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课文的楷体字部分,以历史事实加以证明。
②几十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停止军备竞赛、促进实现裁军而努力。课文的楷体字部分,以我国的有关主张和行动加以证明。
课文最后强调,中国应当对人类进步事业做更大的贡献。指出不断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年学生的重任。
关于“”的教学建议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理解。
列举事实可以一对一地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例;材料一:在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在自身遇到重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保持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为稳定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形势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赞。
1999年12月 20日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的彻底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外交政策哪一个基本点。并分析为什么?
说明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因为,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一国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的重要条件。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讲解本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一些近期发生的、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分析,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中国加入WTO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①有关WTO的背景资料知道哪些?②我国加入WTO的原因是什么?③加入WTO与我国的国家职能和外交政策之间是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中美双方在中国加入WTO的问题上会取得双赢的结果?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会自然导入 本课教学内容。
三 : 我国的对外政策
关于“”的教学目标
本课进行我国对外政策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立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结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综合认识、分析和评价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和我国的对外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第三节:。共分两个框题。
第一个框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讲述三个问题: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课文讲了四点:
①外交政策的含义:
②外交主要的活动形式。
③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在这里,课文设置了“议一议”的设问小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思路去解答“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个问题。同时,课文还用了一段楷体字,解释我国的国家利益,从中可知,国家利益涵盖范围很广,不能只理解为经济利益。
课文引用了邓小平语录:“中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目的在于说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课文讲了两点:
第一,《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课文引用了毛泽东所讲的“凡愿遵守平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内容,旨在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课文还用一段楷体字,介绍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成果。
第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而更加成熟和完善。这次重大调整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第一,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第二,确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课文讲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课文楷体字部分所讲述的中荷外交事件,旨在强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还引用了邓小平语录,强调我们珍惜与别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由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讲述,因此,课文重点分析第二个方面。指出,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其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过程,目的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想一想: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第二,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确立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表现,并弓引用邓小平语录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
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讲了两点:第一,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因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有过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又面临着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的共同历史任务。第二,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因此,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课文的插图是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首届亚非会议。教师要对这一会议作简要说明,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与合作的历史的了解。
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全面的对外开放。面向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吸取不同类型国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全面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等。第三,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课文引用了中共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目的在于说明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它是我国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我国对外活动的理论基础。
第二个框题“我国的对外活动”,讲述两个问题:
l、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40多年来,新中国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对外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课文概括地讲了四个方面:
①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课文楷体字部分指出,我国于1997年7月1日和将于1999年12月30日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民族耻辱,维护了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
②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课文楷体字部分列举了到1996年止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共159个,与我国建立和发展经贸科文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80多个。用事实证明我国的外交成就。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创造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课文设置了小栏目:“议一议:我国外交活动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我国外交政策去分析。
2、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这一点,主要讲述我国在对外活动中自觉地履行国际义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①几十年来,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和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课文的楷体字部分,以历史事实加以证明。
②几十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停止军备竞赛、促进实现裁军而努力。课文的楷体字部分,以我国的有关主张和行动加以证明。
课文最后强调,中国应当对人类进步事业做更大的贡献。指出不断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年学生的重任。
关于“”的教学建议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理解。
列举事实可以一对一地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例;材料一:在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在自身遇到重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保持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为稳定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形势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赞。
1999年12月 20日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的彻底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外交政策哪一个基本点。并分析为什么?
说明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因为,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一国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的重要条件。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讲解本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一些近期发生的、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分析,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中国加入WTO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①有关WTO的背景资料知道哪些?②我国加入WTO的原因是什么?③加入WTO与我国的国家职能和外交政策之间是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中美双方在中国加入WTO的问题上会取得双赢的结果?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会自然导入 本课教学内容。
关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播放录像,内容可以有香港和澳门的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国家领导入 出访接待外宾来访、签署和平友好条约的仪式、支援其他国家的建设、出席联大会议等。另外还要有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活动,比如,英国和阿根廷的80年代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北约东扩。北约悍然发动科索沃战争。美英等国施压干涉俄罗斯的车臣问题。美国积极部署TMD和NMD,等。目的是教师从中引导学生概括出外交活动的形式,和不同性质的国家的对外政策的不同。)
讲授新课
这些录像的内容都是国家的外交活动,请同学们从中概括出外交活动都有哪些形式?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定和完善(板书)
1.外交政策的含义和形式(板书)
(l)形式:不管什么国家,外交活动的形式都是一样的,但是其内容和性质却是不尽相同的。这是因为各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同的。什么是外交政策呢?
(2)含义: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内容,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对这个概念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外交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第二,它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中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第三,它是直接为实现本国的对外职能服务的。
那么,又为什么各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同的呢?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而外交活动是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只有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才能制定国家的政策,而外交政策是国家总政策的一部分,又直接体现着国家的对外职能。所以,外交政策必然也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的阶级性质。可见,国家的外交政策不同,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国家作为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外交政策必须服从于它。国家之间的关系,无论是表现为友好还是表现为对抗和冲突,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利益。所以,外交政策又是由国家的利益决定的。
总之,国家的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我国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又消除了我国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我国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绝不侵犯别的国家。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板书)
(先让学生回忆旧中国的外交,和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外交活动。目的是要学生明白,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有其国民的权利保障,同时,在对比中领会“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在为我国今天的外交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又应有肩负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建设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1867年,中国清朝政府派了一使臣出使美国、英国和俄国等欧美国家。这个使臣是谁呢?说起来着实令人可笑又可恨,他不是清政府的官员,而是美国人——蒲安臣。他去美国后,经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一番策划,代表清政府同美国政府签订了所谓的《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公民往来居住,悉听尊便,不得阻禁。它使美国政府用合法的手段来掩盖美国掠夺贩卖华工的丑恶本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极为耻辱的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告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终结,开创了独立自主外交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适合我国经济基础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制定的,它规定的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3、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板书)
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1949年9月,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职能的《共同纲领》,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些原则,规定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着中国的对外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原则,注重信义,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使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着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对外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原则,对国际问题的是非曲直作出独立的判断,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原则,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类型国家的关系。这就赋予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和成熟。从此我国的对外活动进入了建国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我国现在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或国家联盟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并没有违背“不结盟”的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伙伴关系具有下列特征,第一,伙伴国之间强调站在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利益,通过接触、对话、协商等途径,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及彼此尊重的正常国家关系。第二,大国间在建立伙伴关系的同时,都声明伙伴国之间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第三,伙伴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积极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把重点放在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及有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的合作上,而对于双方间的矛盾和分歧,则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第四.伙伴国之间都建立了保持和发展伙伴关系的机制,其中包括首脑会晤、高级官员磋商、各种领域不同层次的交流和交往,以及热线联系等。这些特征反映了面向21世纪大国关系的合理框架和正确方向。伙伴关系是为了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而建立的,是适应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趋势而建立的。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东南亚国家联盟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而结盟关系与伙伴关系恰恰相反。
那么,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有哪些呢?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板书)
(学生阅读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场合一再申明中国政府的立场,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不受过去任何不平等条约的约束,在条件成熟时将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当时为了打破美国等的封锁,中央决定对港澳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暂时不收回。
1972年3月8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地化特别委员会主席,重申中国政府对港澳问题的一贯立场,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同年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的名单中划去。
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中国统一的步伐相继向前迈出了两大步,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21世纪的中国要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也是势在必行的了。这是新世纪的任务。
材料二 中国对台作战不惧美国介入
北京军事专家阎别指出,台湾海峡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美国第七舰队的介入不会使中国从军事行动中退出。阎钊说,这次台湾海峡的军事紧张状态与1996年不同,1996年我们是警告李登辉,举行演习显示了我们的决心和能力,但这一次李登辉的“两国论”已经突破了底线。我们的决心和能力早已表达了,现在若有军事行动就是真打,而不是反复的警告。我们不怕大战,不怕恶战,因为这不是我们要打,而是被迫的。对于外间报道大陆飞机、舰艇加紧在台湾海峡巡逻,其中两岸战机曾经对峙的情况,阎钊说,实际上台湾海峡的军事情势比外界知道的要“严重得多”。外界目前对中国军队的准备情况知道得还很少,而台湾当局有意淡化紧张实情。这次台湾海峡如有战争,那一定是大打,不会是小打小闹,不会给李登辉留下搞阴谋手段的时间。
关于美国第七舰队声称要在台海危机中采取行动的报道,阎钊说,中国早已把美国可能介入的因素考虑过去,中国的军事行动“决不会因美国介的人而退却”。
他说:“中国的军事文化是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美方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能力是非常了解的,对这场可能的战争的前景也是看得很清楚的。美国在袭击中国之前,应该考虑到中国会怎样对它反击。”
材料三“两国论”受到日本某些势力支待
1999年8月5日出版的《日本时报》就指出,“两国论”最早是由日本人江口克彦提出的,李登辉以口头形式表示,台湾与大陆是“特殊国与国的关系”后,江口克彦还帮助他进行文字修饰。至于李登辉在他的新书“台湾的主张”中所讲述的中国“七块论”,也是早在100多年前,最先由日本人提出的。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得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
1.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收回香港、澳门和解决台湾问题?
2.中国在对台湾问题上为什么不惜一战,“决不会因为美国介入而退却”?
3.中国这样做体现了主权国家的哪些权利?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板书)
(提问)什么是独立自主,你认为独立自主对我国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独立,这两个字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为了它,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牺牲了无数生命才换来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才取得了国家的独立。所谓独立自主,就是任何时候,我国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折,独立地决定我们的政策,决不迁就一时的事变,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也不受任何外来压力所左右。这一原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正如毛泽东在建国前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自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时也说:“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得到的独立自主的权力。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成为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是继毛泽东主席在建国时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又一次对外的庄严宣告,又一次表达了我国政府和人民执行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决心和信心。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本质是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真正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友好名合作的关系,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1)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2)坚持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3)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4)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5)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
我国的外交政策虽然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但坚持独立自主这一基本立场是毫不动摇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这些道理,分析上述三则材料,来更具体、直观地理解独立自主这一立场和原则。)
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板书)
我国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呢?
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外交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因为,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我们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交往和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世界人民才能免遭战争的浩劫。
我国是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呢?
(1)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坚决主张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主张大幅度裁减常规军备;
(3)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
(4)主张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地区冲突和国家争端。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板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有哪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1953年首先提出的,1954年中国和印度、缅甸两国政府先后共同倡导的。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内在关系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发展国家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的公认的基本准则。它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最起码的要求,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保证国家之间关系的正常化,才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家合作与交流。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板书)
什么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同志在70年代对世界政治、经济力量作出了科学的划分,他根据50年代国际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状况,指出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于孤立霸权主义和进一步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和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为什么要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呢?
首先,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命运相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与第三世界有着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今天又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任务;都需要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其次,第三世界国家的真正优势在于团结与合作。团结是第三世界力量的源泉,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再次,它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有何异同?
这三个概念尽管从字面上看是不同的,但它们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事物的三种表示方法。“第三世界”是就其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中所占的地位说,它是处于国际政治军事集团之外的,是中立的。“发展中国家”是就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说,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它是不够发达的,是处于发展之中的。“南方国家”是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据上所述,这三个概念是随着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殖民主义进行长期艰苦斗争获得胜利的一个标志。
第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板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阶段,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要不断吸收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因此,对外开放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对外开放呢?
对外开放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很广泛。首先,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放。既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也对发达国家开放。其次,是全面的开放。即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国外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
实行对外开放虽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但是,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会乘虚而入。因此正确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图谋。
(3)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使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现在我们了解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了,他们共同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怎么用一句话来归纳呢?它与我国的国家职能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个关系可以概括为,第六、我国的外交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板书)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而这些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为实现我国的国家职能服务。
板书设计 :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定和完善
1.外交政策的含义和形式
2.我国的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第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六、我国的外交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
关于“中国外交的成就”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国际政策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目前我国正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时期,现实需要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我国的外交政策均持赞赏态度,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符合国际潮流的,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我国的外交成就”,使其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活动、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基本立足点、基本国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
探究内容:
二十世纪至今中美、中俄、中日、中国与欧盟的外交关系分析表
事件 | 中美 | 中俄 | 中日 | 中国与欧盟 |
二十世纪至今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事务中的表现
时间 | 事件 | 表现 |
探究过程: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外交风云》;学生按兴趣进行分组活动,并由学生代表在教授到相关知识点时发表本组的探究结果及看法、建议等。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撰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对探究内容感兴趣,是否能独立完成探究内容,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探究中发现、出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5、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
四 : 政治教案-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教学目标
本课进行当代国际社会,当代世界的主题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等内容的教学,要求达到的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如下:
具体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理解: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
国际组织的目的任务、活动范围、组织主体的区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立场;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运用: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收集和分析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结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能力方面
联系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的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释国际重大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其本质:判断某国的对外活动、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的活动的是非曲直,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问题,分析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史地具体分析国际法及其作用、国际组织及其作用、联合国及其作用;比较各种类型的主权国家在重大国际事件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的异同;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综合认识、分析和评价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
觉悟方面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的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增
强国家力量的观念;支持我国政府按照国际法准则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活动;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正确认识多极化的趋势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增强国际竞争意识,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而努力;正确认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和我国的对外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课时安排
本课共10课进。第一节4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地,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政治常识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国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通过复习前言与第一课有关国家、国家对外关系方面职
职能等问题,导出第五课国际社会问题。)
导入 新课
本课主要介绍有关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当代国际社会的主题及我国的对外政策。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五课的内容,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搞清本课书的知识结构。(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第五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知识总体框架结构(板书)
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世界地图,请一个学生在地图上找“民主德国”的版图),(学生在现今地图上已无法找到)。同学们,咱们为什么在现今地图上已无法找到民主德国的版图呢?因为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统一成为新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以无法找到原民主德国的版图。教师再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如苏联)解体分裂了,有的国家(如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了?我国政府为什么承认统一后的德国并与之保持外交关系?为什么也承认解体后的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并与其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出课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法、外交政策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学习了本课内容,就能正确认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讲:
一、当代国际社会(板书)
国际社会的概况(板书)
国际社会的形成和构成(板书)
1)国际社会的形成。(板书)
为了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的概念及其演变,让我们首先简略回顾一下国际社会的形成
过程:国际社会是随着国家之间交往的发展而形成,其原因在于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需要。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国家之间虽有一定交往,但由于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很多国家都处于闭关自守状态。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的发展,交通和通讯设备的改进,各国加强了联系,由于交往的南非要,以国家为单位,形成了国际社会。今天,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趋势越来越强,国际社会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国际社会的构成。(板书)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主权国家,截止1995年,世界上共有
193个主权国家,这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引导学生看世界地图。)
国际社会成员的第二类是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在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国家集合体。
提问:现代国际组织有哪些?为什么要成立这些国际组织?(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主要的国际组织,为下面讲国际关系做铺垫。)
2.国际关系的含义(板书)
1)国际关系的含义。(板书)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
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首先,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一国范围内的任何关系都不属国际关系。其次,在这些国际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各国政府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因为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其它一切国家关系的基础。
2)国际关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板书)
国际关系从内容上看具有多样性,它包括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
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最活跃最重要的是政治关系。
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它包括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关系。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板书)
投影或用小黑板展示材料:
国际舆论关注的《阿姆斯特丹条例》于1997年10月2日,由欧洲联盟15国外长正
式签署,它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里程,为欧洲进一上联合确定了方向,欧盟作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综合实力的“整体形象”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的重要的作用。
我国和日本自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较好。日本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最大伙伴国。但1989年日本政府参与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为了打破西方对我国的制裁,我们对日本开展了大量工作。1990年后,中日关系逐步恢复和改善,日本宣布解除第三批日元贷款的冻结,同意为我国17个项目提供第一期贷款。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国际关系中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国际关系中决定制约和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
量。
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和确定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为了谋求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如独立自主政策、对外合作政策、结盟政策、战争政策等等。每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过程,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说,国家利益在对外政策的实施中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因此,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与缘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构成了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述材料中,欧盟15国之间正是上于共同利益的需要,而加强合作。而利益不同则是引起国家间磨擦的根源。在当代开放的世界里,主权国家的利益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出现了交叉性和共存性,相互间利益共同之处在不断地增加,因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就整个国际社会而言,也还存在着国际社会的利益。因此,一个主权国家追求其国家利益并不完全是以损害他国的国家利益为提前的。相反,一个国家在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惠及他国,做到互惠互利。唯其如此,在当代,尽管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的阶级性质和不同的意识形态,但它们为着自身的利益和为了维护国际社会的利益,也可以超越意识形态的界限,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军事等领域进行交流和全作。
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要通过同别国竞争、对抗、合作以确保自己的独立和安全,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就必须有相应在的力量,这就是国家力量。国家力量也可称为综合国力,它量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构成国家力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实物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精神性因素。
像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样,各个主权国家的力量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方面,这是由各国的国家力量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例如中东的一些国家,由于石油矿藏的发现和开采,使它们由原来的穷国一跃而进入富国的行列。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引起国家力量主导因素的变动,也使国家力量随之发生变化。构成国家力量的因素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有些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力量因素却不是恒定的。在国际政治生活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了国家力量的主导因素的变化,在19世纪以前,人们评估国家力量的主要标准是以国家人口的数量为依据的。而在以后的年代,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军事实力这一因素成为国家力量的关键指标。在当代,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战争因素受到遏制,因此,军事力量特别是核武器的数量已不殖民地是构成国家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取代它的是经济和科学技术成为一个国家力量的关系因素。国家力量主导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俄罗斯虽然至今仍保持其军事大国地位,由于其经济和科技的相对落后,国力已今非昔比,就是有力的佐证。
巩固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况,请同学们重点掌握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思考下列问题:
请分析中东和平进程一波三折的原因。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什么?
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设计以上问题,有利于引出主权国家构成因素及基本权利。)
导入 新课
(录像:播放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政权交接大典盛况,约3分钟。)
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在香港悬挂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终于落下,取代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这些意味着什么?香港回归以前是否是一个国家?
(播放录像设计以上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权国家构成要素中的主权和政权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主权国家(板书)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板书)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板书)
当今世界193个主权国家,不管其性质如何,都由其必须具备的要素即人口、领土、
政权组织和主权构成。
人口,即国家定居的居民,指同一个国家统治权管辖下的人口。人口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它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家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领土,即一个国家居民永久居住,从事社会生产的地域。也即是一个国家主权支配下的特定地域。现代国家领土的含义包括领陆、领海、领水、领空和活动领土的整体。领陆不令指一国之陆上地面而言,且包括地下无限深度的一层;领海指领土或内湖与公海之间,隶属于沿岸国统治权之海面,领空指国家领土和领海上空,领水指一国所属之水面;活动领土亦称为浮地领土,即凡属本国之船舶与飞机等,虽然驶于本国领域范围之外,仍视同本国领土。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领土,国家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主权,即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主权包括管辖权、独立权和自卫权。管辖权包括国有在其所属的领土内的人和事物或发生的事件,除国际法规定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以外,有权按照本国法律实行管辖,而且对在国外的具有本国国籍的人也有管辖权。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即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领土内的事务不受其他国家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对外在尊重别国享有固有基本权力的基础上,处理外部事务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的权力,包括行使权力的自主性和处理事务的排他性。自主权指国家为了维护政策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国家具备的最重要的因素。
政权,即政府组织,国家政权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对国家统治的工具,对内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对外代表国家。政权也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政权就不成为国家。
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人口和领土是国家的社会基础和自然基础,是国家存在的前提,政权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和体现,而主权则是国家的灵魂,在诸要素中属于首要地位,即使具备了人口领土和政权机关,如果这个政府,一切受命或依附于外国,而本身却没有自主权,不能独立行使,它仍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力。(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有关的课本内容。
投影二时事资料:
1990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通过并颁布的《香港特别行
政区基本法》第一次经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全国人大还决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并组建驻港部队以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
1997年8月17日,日本官房和官,在朝日电视台访谈节目中明确表示,日美安全合作的范围中所谓“周边地区”理所当然包括台湾海峡,中国政府迅速对此作出严重关切,并要求日本政府对此作出明确澄清。
设问:以上材料表明中国行使哪些主权国家基本权力?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主权国家享有基本权利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这此权力都是一个
国家主权的体现。
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其他国家的控制和干涉的权力。为些独立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二是国家在主权范围内处理本国事务时不受外来干涉的排他性。如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丙政,中国政府不允许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这是独立权的体现。国家的独立,既是政治上的独立,也是经济上的独立。如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按照实际作出的确保中国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的决策。
国家平等与国家主权密切相关,国家平等是指各国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完全平等,而不分国家的大小强弱,也不分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各国在国际会议上享有一个投票权,在外交权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力等。
自卫权,是国家为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而具有的一项重要基本权力,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国家有权使用自己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防备可能来自外国的侵犯。另一方面当国家实际已受到外国的武力攻击时,有权进行自卫。
管辖权是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行使国家主权的表现。管辖权主要包括领域管辖权和国籍管辖权。
提问:上述材料1)2)中,中国分别行使了什么权力?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板书)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担负着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哪些国家不承担义务,必然受到国际遣责和制裁。
国际法及其作用(板书)
在国际社会中,有的国家侵犯别国的权力,有的国家不履行国际义务,这就造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正确处理、调节国家间的关系的需要,是国际法产生的前提。
国际法的含义(板书)国际法又叫“万国法”或“万国公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调整 国
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单地说,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还有国际组织。国际法的制订者是国家,但不是由一国单独制定,而是国家间通过协议来制订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建立规章制度。
国际法的产生。(板书)国家产生之后,国家间必然发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为使国家之间的各
种关系正常发展,必然要有对各国有约束力的法规,以调整各国的关系,而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的方式制定了各种原则、规则、规章制度便形成了国际法。因此,国际法的产生是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产物。
产生于古罗马的“万民法”调整的是罗马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国际法的前身。
1648年签定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确定了主权平等,领土主权等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的产生和联合国的成立,使国际法的发燕尾服进入新的阶段,联合国成立50年来,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公约,如《维也纳外交公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联合国海洋法》等,还建立了国际法院,裁判国与国之间的纠纷。
国际法的作用。(板书)
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调整现代国家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的法律规范。
国际法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理解。
(投影《公约》的有关内容)
《公约》首次规定了沿海国有权建立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在该区域内享有主权;规定沿海国有权建立与领海宽度相等的毗连区,并有权在此海域内行使必要的管制。
《公约》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确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在此区域内,沿海国家有勘探、开发、养护、管理其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有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保全事项的管辖权。
《公约》还规定了大陆架制度以及国际海底区域(深海、大洋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遗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对这部分资源进行管理。
(教师引导学生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国际法的作用)
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一,确立辨明国家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第二,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指导国际关系的规范化,减少国际纠纷,确保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第三,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巩固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主权国家的基本原则、义务和国际法的产生及作用。我们应着重把握好国家的基本权利,维护祖国的权益。
请思考以下问题:
用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比较新旧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第三、四课时
复习提问
什么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设计以上提问的目的在于导出新课国际组织的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导入 新课
国际关系的主体,除了主权国家以外,还有国际组织。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
设问:
你所知道的国际组织有哪些,它们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发言内容可以看到,不少同学关心国家大事,对联合国、欧盟、北约、国
际币基金会、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组织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对这些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国际组织(板书)
当代国际组织的概况(板书)
国际组织的含义。(板书)
(挂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围绕国际组织的名目、数目、职能、范围或所在地等边阅
读课本边看地图,了解国际组织的概况、含义。)
国际组织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特定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共同签订的条约而建立的一种常设性办事机构。
当代国际社会存在名目繁多,职能各异,规模不一的国际组织,据统计共有2万多个。当今世界已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网络,这些国际组织涉及的范围包罗万象,而且规模呈扩大趋势。
国际组织并非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国家产生后,世界各国的关系长期处在一种相对隔离状态,随着生产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的进步,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进入19世纪中期,国际协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合作日益加强,国家间出现了为某种特写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如1865年成立的国际电报联盟,1874年成立的万国邮政,是早期规模较大的国际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扣,成立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战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海洋、宇宙等科学技术以及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的巨大进步,使地地球上的空间距离相对地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战后的这些发展,加速了国际组织的成长。可见,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