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第i部分 教材分析一、本课地位从理论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根本区别,为此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内容上说,本框内容是《经济生活》第一模块的落脚点,我国的任何经济生活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具有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为我国的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体制保障;从作用上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的能力与创造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三、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区别。四、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ii部分 教学过程[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了解学生和老师 (1) 描述:老师自我介绍,班长介绍本班特色。 (2) 目标:沟通师生感情;导入新课。 (3) 策略:从具体到抽象。 (4) 操作流程: 介绍——班级特征概括——“特征”含义 引导: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也都具有同类事物的共性。正如我们这个班级,它具有其他班级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市场经济也是如此。 板书: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秩序以及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特殊性呢? 板书:(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u 活动一:阅读思考 (1) 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 策略:由动到静,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内容。 (3) 操作: 问题:xx说: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不能没有,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结合课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讲授、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一,市场作为调节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本身没有社会制度的区别,但这种手段一但同某种社会基本制度的结合就有了不同的社会性质。第二,由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引导学生看“专家点评”,简要解释市场经济的共性。 板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u 活动二:整合课文探究活动一、二 (1) 目标:理解特征一、二,培养学生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2) 策略:分析和综合相结合。 (3) 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整体,前两个特征更为明显。用一个问题导出两大特征,再用课文探究活动加深对两个特征的理解。 (4) 操作: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里的基本制度既包括经济方面的制度,也包括政治等方面的制。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存在哪些本质区别? è板书:(1)公有制为主体——基本标志 (2)共同富裕——根本目标讲授: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所有制结构上(基本经济制度上)和分配制度上。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必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存,既合理拉开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引导学生看课文探究活动一。突出第二问。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不是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公有制经济也可以利用市场调节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企业也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适用市场交易原则。所以那种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看法,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误解。 引导学生看课文探究活动二。补充XX年城镇11759元,农村3587元。 问一:我们从这个表格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问二:为缩小城乡差距,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问三:从经济上看,国家采取这些政策是由什么决定的? 补充材料: 材料一:党的xx大报告:“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XX年,马鞍山市实行30项民生工程。如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加速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 u 活动三:了解我国的重点工程 (1) 目标:理解特征三,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策略:合作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操作: 引导学生看课文探究活动三,列举你还知道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重点工程,教师补充一些重点工程资料。 问题: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这么巨大的工程建设? 板书:(3)宏观调控——有力手段 问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问二:为什么说我国的宏观调控更有优势? 讲解: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但我国的宏观调控更有优势。从经济上看,由于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人民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我们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从政治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的政治保证。 那么,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呢? 板书:(二)加强宏观调控[过程三]加强宏观调控u 活动一:改编教材探究活动四 (1) 目标:掌握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培养正确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2) 策略:关注社会热点。 (3) 操作: 补充材料:XX年房地产宏观调控五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住房保障 8月13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关键词二:物权法 3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10月1日起实行物权法中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部分主要有:私有财产不容侵犯、住宅用地使用权问题、小区物业管理问题、拆迁补偿问题等等。关键词三:金融紧缩 央行六次上调利率,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第二套房提高首付及利率。9月27日,央行、银监会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政策要求:对于贷款购买第二套房,首付不低于四成,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关键词四:行业规范 1月23日,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键词五:限外政策 6月12日,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审批和监管的通知》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宏?板书: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 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重点讲解第二点: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u 活动二:阅读思考 (1) 目标:从总体上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2) 策略:整体感知教材内容。 (3) 操作:略 板书:2、宏观调控的含义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讲授: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宏观调控必须为这个中心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u 活动三:填表格 (1) 目标:区分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2) 策略:比较鉴别。 (3) 操作:展示表格,要求学生从手段的含义、具体表现等方面加以区别,必要时教师补充我国近年来宏观宏观的措施。
含义
内容
实例
经济手段
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xx规划,央行六次加息,十次调整准备金率。法律手段
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经济立法 经济司法物权法、反垄断法 对矿难责任人绳之以法。行政手段
通过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卫生许可补充材料: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
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使社会供需平衡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
央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方针和政策
机构
国家制定、人大批准、财政部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并实施
手段
财政收入和支出,税率,国债等
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量等
联
系
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目标都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在一般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使用。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多,所以国家应该减少财政支出,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对于老百姓手里的钱,就得吸引退出流通领域,存入银行,这就要提高利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也要配套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缓,通货紧缩时,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可以举债,财政赤字,就是要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此时,也要鼓励老百姓多花钱,把存款也拿出来花,这就要降低利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即总体上扩张,又比较适度的货币政策,而不采取完全扩张的货币政策,以避免引起通货膨胀。恰当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就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XX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 提醒:第一,国家综合运用三大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三大手段密切联系。有的手段既是法律手段也是行政手段。第二,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对经济运行间接调节,必要时运用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及时的特点。 [过程四]总结和练习n 学生新课感语 n 问题接力 甲命题给乙回答,乙回答并命题给丙回答……
二 :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明确目标 引导过程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自主学习 筑牢基础
【问题导学】要求:利用自习课2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准确扎实记忆基本原理,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基本原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_______________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____ 、 。
(从基本标志、根本目标、宏观调控三个角度把握)
二.加强宏观调控
1、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市场调节具有 、 、 的弊端。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 的不足,
②由我国的 决定的。
③ 及 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 进行的 。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宏观调控的手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和 是国家在宏观调控种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预习疑问】
【知识网络构建】(请试列出本框的知识结构)
三、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情景探究1】
表格(一)XX年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列表如下:
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
制经济
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 国有、集体经济 混合经济中国有集体成分
6.9亿万元 69% 7% 24%
表格(二 ) 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 煤炭
采掘 石油天
然气 水电
煤气 钢铁 民航 铁路 邮电
生产总值 80以上 95 90 80以上 95 100 100
探究: 从基本经济制度角度“两个表格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景探究2】教材82页
①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②列举近几年我国政府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有什么作用?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景探究3】
面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救市措施。XX年美国政府投资了7000亿美元救市,中国政府为扩大内需投入了4万亿,被视为中国救市之策。根据XX—XX年两国经济的运行,你认为同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中美两国哪国的政策更有效?为什么?
二、加强宏观调控
背景一:面对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央行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国务院决定,自XX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实施十大工程建,到XX年底约需国家财政投资4万亿元。
◆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出口,保障就业,国家对出口退税进行结构性调整。并对劳动法进行修改。政府明确规定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企业不得解聘职工
背景二:今年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代表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中央接连出招稳定消费价格,打出政策“组合拳”。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稳定消费价格“国16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探究:1 、我国政府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措施的目的。
2、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措施都体现了我国政府采取怎样的手段进行调控。
四、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修改完善预习中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堂总结、答疑解惑
六、课后探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后搜集你身边变化发展的典型实例,并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分析其变化发展的原因。
三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教学设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教学设计四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五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教学设计示例(一)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知识。包括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内在要求及其作用。
(1)课题知识要点分解表:
内容要点学习水平
识记理解运用
①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
②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
③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
(2)学生学习水平描述表:
内容要点学习水平描述语句行为动词
①理解运用从世界经济变化的过程中懂得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必然要求
归纳、理解
②理解运用通过对市场经济内在特性的分析,懂得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要求
分析、讨论、理解
③理解运用通过对实行对外开放作用的认识,懂得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认识、归纳、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评价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觉悟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原因的基础上,树立对外开放意识,教育学生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媒体的选用与组合:
1、设计思想
本框内容既是第八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也是教学难点 ,因为这部分内容抽象难懂,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理解难度较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难度,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材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交融,根据各知识要点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学媒体(如计算机、录像、投影等)来辅助教学,以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本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媒体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媒体作用
1计算机自制世界经济变化图、配音材料提供问题情景
2录像投影自制广东科龙集团和上海企业走向国外的情况生动直观
3计算机自制我国近几年资金缺口图、我国外资利用情况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图生动明了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导入 新课:
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世界市场出现的新的变化,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我国,能置身于世界市场之外吗?
(稍作停顿后得出答案,并引出本堂课课题)不能,必须介入,而且还必须是自觉地介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板书:
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过渡)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呢?
首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外在客观条件。
(过渡)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回顾世界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在阅读教材时,请同学们注意几个关键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资本主义社会、新技术革命兴起后这几个不同阶段,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学生看完书后)我们把教材上的这段材料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计算机文本:动态显示“世界经济关系变化图”
(口头)提问:世界经济联系得到不断发展的根源是什么?
(过渡)正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到目前为止,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特点:国际化
(在学生看教材时,提出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世界经济中。对正在搞现代化建设的我国来讲,意味着什么呢?
( 带着上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问题)
计算机文本:显示材料和问题: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1970年全球有跨国公司7000家;1995年已达40000家,其国外分支机构达25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2.6万亿美元。控制了世界贸易的50%—60%,美国和英国的80%—90%的出口都由跨国公司完成。
问题
1、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是什么? 特点?
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一体化。
2、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及其重要作用给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有何启示?
跨国公司已成为其所在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量。鉴于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及所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正在搞现代化建设的我国来讲,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分析:
(1) 必须顺应国际化趋势,主动参与世界经济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学生思考问题,明确本堂课学习的主题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109页
学生观察、分析此图,
通过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第107——108页,找到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具体表现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2)在对外开放中,利用外部条件(如:国外先进技术、国外市场、外资、先进的管理和设备等)来发展自己
结论: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和趋势,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我国目前面对外在客观条件。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我国来讲,一方面,应该顺应国际化趋势,实行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也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主动参与到世界经济当中去。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正是顺应国际化趋势、抓住机遇的正确选择。所以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必然要求。
计算机文本显示结论性板书: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过渡)前面讲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外在环境的客观要求,那么,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有无本身内在要求和自觉愿望呢?
对此我们将通过对两段录像的分析来回答
录象1:(内容略)
计算机文本:根据录像内容设问
问题:
①促使科龙集团从国内走向国外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 作为在国内市场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优势企业,为了进一步将国内优势发展为国际比较优势,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自己,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然突破国内市场狭小的界限,走向国外。
②龙集团为什么能成功地走向国外?
引导学生分析:(1)自身具备了条件:已经是国内的优势企业,(在技术、规模、资金等方面在国内领先,在某些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2)具备了外在条件: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国内已基本形成统一的、开放的市场,这是科龙集团能够成为国内优势企业的前提;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也使各国市场不再封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国际大市场。这些都是科龙集团能够成功地从国内走向国外的前提。
结论: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象科龙集团那样成功地走向国外时,两个市场就得以联结起来,两种资源就得以利用。所以说,正是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促使国内优势企业和行业从国内走向国外。而这个结果就是对外开放。
计算机文本显示结论性板书:
(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过渡)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开放性特点外,还具有另外一个重要特点——竞争性
板书:(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从上海企业从国内走向国外的过程中来寻找答案。
录象2:(内容略)
计算机文本:根据录像内容设问
1、从竞争的角度看,若上海纺织业没有在国内竞争中获得优势,它会由国内走向国外吗?
引导学生分析:作为在国内竞争中产生的优势地区的优势产业,上海纺织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了把市场做得更大,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然从国内走向国外,积极参与更充分、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
2、上海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有哪些积极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
(1)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行业本身在国际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2)有利于提高地区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国际竞争能力
(3)国内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国外的优势企业也会走进来,这种优势互补正是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我国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市场经济的竞争特性促使国内优胜企业和行业从国内走向国外,并在国际竞争中不仅提高了企业和行业本身的生存能力,还增强了地区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由此可见,实行对外开放确实是市场经济竞争性特点的内在要求。(再强调(2)的板书内容)
懂得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的道理,请评价这样一个现象:
计算机文本:为什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带来对外开放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
计算机文本:显示设问
结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又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所以,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推动下,才使我国越来越深地被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这也证实了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自觉愿望。
板书: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过渡)事实上,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证明了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同时更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3~114页。
(在学生看书时口述)
1)我国是在什么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的?
2)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是什么?
计算机文本:我国近几年资金缺口一览表
1995年,全国财政收入61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445亿元,资金缺口约13257.27亿元;
1996年,全国财政收入73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660亿元,资金缺口约16294亿元;
1997年,全国财政收入86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300亿元,资金缺口约16658亿元。
(口头提问)面对如此巨额的资金缺口,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解决?
解决:靠国内筹集,引进外资
(过渡)哪种方法最有利于解决问题呢?还是让事实来说明,请看以下几幅图:
计算机文本:动态显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利用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图
(口头)设问:假如没有对外资的大量利用和先进技术的引进,结果会怎样?
学生得出结论:可见,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是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困难的最佳选择。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在必要条件。
板书:3、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从外在客观条件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既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外在客观要求;(从内在要求看)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作用看)更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设问:在这三点原因的背后,是否还隐含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教师分析:
(1)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2)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3)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因此,我国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了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而不是把它当作权宜之计和一般国策。
(口头)提问:我国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那么,这对我们个人有何要求?
(1)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为今后参与对外经济活动作好准备。
(2)在今后参与经济活动中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应以开放的观念和意识来处理各种经济事务。
计算机文本:总结板书
1、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客观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内在要求 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必要条件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