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备考2016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经济是市场的主体

发布时间:2017-11-02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教案

一 : 备考2016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经济是市场的主体

●考点突破
1.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理解企业这一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企业必须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企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服务性活动。
(2)企业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独立地拥有必要的财产、名称、组织机构、场所,能独立核算。根据这个条件,总厂下属的分厂、总公司下属的分公司就被排除在外。(子公司则是企业)
(3)企业必须是盈利性组织。
(4)企业必须是人与物相结合的经济组织,既非纯人的结合,也非纯物的结合。
2.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1)企业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
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成为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相对的是市场客体,即各种商品和服务。市场主体既包括独立的个人,也包括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企业、团体;既包括盈利性机构,也包括非盈利性机构。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市场主体。
(2)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第一,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离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离开了企业,社会经济活动就会中断和停止。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市场的活跃程度,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第三,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通过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不仅创造和实现社会财富,而且也是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的积极采用者和制造者。这就在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技术进步。
总之,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3.企业法人
(1)企业法人的含义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企业法人又叫法人企业。
企业法人与其他一般企业最显著的区别是:企业法人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关系主体。
(2)正确理解“法人”概念
①法人的基本特征
第一,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第二,法人是依法成立;第三,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第四,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②法人包括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

  不同点 相同点
自然人 自然人是以生命或血缘为其存在的特征,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个人。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不同点 相同点

人 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它是指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以盈利为目的。 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非企业
法人 非企业法人是与企业法人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不以盈利为目的。 

●误区警示
1.法人是和自然人相对应的概念。
解析:首先,它与自然人不同。它不是以生命或血缘为其存在特征的单个人,也不是一般人的集合体,而是一种社会组织,是由法律所拟制的人格,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其次,法人必须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权利。
●真题再现
例题 (XX•江苏)被誉为“中国汽车名片”的奇瑞汽车,XX年出口约5万辆,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自主技术赚钱的汽车出口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这表明企业是       (  )
a.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b.以服务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c.以出口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d.以创新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点评:本题应选a。本题考查了企业的概念和经营目的。企业无论是提供服务,还是出口或创新,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即盈利。
●考点突破
市场经济在数百年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公司制这种重要的企业形式。
1.公司的含义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理解公司的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

第一,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是众多企业形式中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企业形式,企业还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形式。
第二,“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是公司和其他企业形式的显著区别,也是公司最基本的特征。
第三,公司是一种经济组织,而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
第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虽然数量不是最多的,但它们却占据着支配地位。
第五,大中型企业通常采取公司形式,这也是公司制企业占据支配地位的原因所在。
2.我国法定公司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点 1.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2.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必须是货币。
3.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没有最高限制。
4.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
5.设立程序较复杂
6.适应于大中型企业 1.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
2.出资证明,出资不一定是货币,还可以是技术、厂房、土地等。
3.股东人数限制为1~50人。
4.最低注册资本为3万元。
5.设立程序较简单。
6.适应于中小型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点 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2.股东均负有限责任。
3.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4.公司组织机构均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
5.公司均有名称、章程等

注意: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发行股票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有限责任公司则不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所以,所说的上市公司指的是股份有限公司,而不是有限责任公司。
3.股东和股票
(1)股东
①股东的含义
股东是向公司投资(认购股票)而持有公司股票,并凭所持股票行使权利、享受法定的经济利益并承担义务的人。通常自然人和法人都可以成为股东。
②股东的权利:
股东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
③股东与公司的关系:
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是公司组织存续的基础。股东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股东大会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股东对公司的间接管理,是通过参加股东大会对公司重大事务进行表决而实现的。
股东与公司是命运共同体,股东的切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相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2)股票
①股票的含义: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②股票的意义:
股票对企业来说,是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是债务;
股票对股东来说,是一种入股凭证,是取得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对居民来说,是一种投资行为。居民购买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股息和从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购买股票为什么能获得收入呢?这是因为,公司用发行股票筹集起来的钱扩大生产,股息收入的最终来源是企业的生产。)
③股票的特点:
股票可以自由转让、能够买卖或抵押。股票自身没有价值,它之所以被当作商品进行买卖,形成自己的价格,是因为它能给购买者带来经济利益。
股票不能退,人们一旦购买了股票,便无权向公司要求退股。若要获得资金,只能通过股票交易市场,将股票转售给他人。
股票有风险性。当公司经营不善、盈利下降时,股票持有者将承受较大的损失。一旦公司破产,股票持有者甚至无法收回其股本投资。
④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
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额仅仅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数额,它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此公式只是用来说明股票的平均价格的决定因素。一般不能用这个公式来直接计算某一股票的特定的实际价格。上市股票的每一时点的价格也不能由这个公式直接计算出来。因为,股票价格受经济政治发展形势、国家政策、股民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股息和红利
持有股票的股东可以凭股票分取股息和红利。股息和红利是公司分配利润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优先股的股东是按事先规定的比率获取公司利润的,这称为股息。普通股股东获取的利润,完全取决于公司当年的盈利状况,盈利多则多分,盈利少则少分,而且可分配的盈利为纯利在提取公司公积金等基金后的余额,因此称为红利。
●误区警示
公司不等于公司制
解析:公司是企业法人,是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制是依照《公司法》组建、设立、管理和运营的公司制度。
●真题再现
例题 (XX•宁夏)甲经营两年的个人独资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而破产。对企业债务,甲应  (  )
a.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b.以注册资本为限承担责任
c.以法人资产为限承担责任
d.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点评:本题应选a。通过审题明确材料中甲经营的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这类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债务以自己的个人财产承担责任,故选a弃b。c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责任的方式。d则是合伙制企业合伙人承担责任的方式。
●考点突破
1.股份制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2.股份制的特点
股份制的突出特点是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具体表现为:
(1)资产所有权的分散化与生产经营的集中化。
(2)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3)产权所有者利益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4)监督机制的层次化和决策机制的民主化。
(5)企业利润采取红利和股息的形式分配,等量股权获得等量报酬。
3.股份制的形式
股份制随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典型的形式为: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特点是: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不上市,股东只负有限责任;另一种是股份有限公司,特点是:它是许多产权的联合,股票经批准可以上市,股东只负有限责任。
4.股份制本身是中性的,不具有基本制度属性。不能笼统地说它是姓“公”、还是姓“私”,关键是看它从属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如果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从而成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5.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股份制,能够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20多年来的股份制改革实践证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误区警示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较
解析:区别:
(1)联合的性质不同。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者的联合劳动为基础,实行资本联合,资本从属于劳动,入股职工既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又是劳动者。股份制则是资本的联合,劳动从属于资本,入股者未必是劳动者,本企业的职工也未必都是股东。
(2)所有制实现形式不同。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行股份合作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后所有制性质不变。股份制不具有基本制度属性,不能笼统地说它姓“公”还是姓“私”,关键是看他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如果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从而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股权设置不同。股份合作制企业设集体股、联社股、职工合作股等,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份制企业设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社会募集型还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4)入股者权力不同。股份合作制企业不实行一股一票,而行使一人一票的表决权。股份制企业行使一股一票表决权,有多少股票就有多大权利。
(5)领导体制不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代会是权力机构,也可实行职代会与股东会合一的领导体制。股份制企业实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制,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6)分配方式不同。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红为辅的原则。股份制企业完全是按股分红。
联系:
股份合作制是由股份制经济与合作经济融合而成,兼有股份制经济与合作经济的双重特性。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真题再现
例题 国有企业改制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中股票上市是更加规范的改制途径。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  )
①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②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唯一途径
③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④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评:本题应选c。本题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一知识点的考查。①指出了实行股份制的原因,③④指出了股份制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意义,都应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故②错误。
●考点突破
1.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首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基础。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国有企业改革
(1)为什么要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①是由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从国有企业的现状看,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性。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经营困难。表现为: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过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降,一些职工生活困难,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因此,只有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国企改革的方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3)国企改革的目的(中心环节)——提高经济效益。
(4)怎样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第一,建立和规范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
第二,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第三,通过市场和政策的引导,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同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素质。
●误区警示
国民经济的主体、主导、支柱。
解析:主体是一个比重概念,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主导是一个权重概念,是指主要的并且能够引导事物发展方向的,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支柱比喻中坚力量,是指在整个事物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真题再现
例题 (XX•全国)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XX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79年的2.9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根本途径是      (  )
a.政府减免企业债务    
b.刺激内需扩大市场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银行加大贷款力度
点评:本题应选c。本题反映了XX年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题干的具体要求,国企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途径在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银行等的行为只是国企改革成功与否的外部条件,所以应选c。
●考点突破
1.对“经济效益”概念的理解
(1)经济效益的含义——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所谓的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注意: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必须“适合市场的需要”。如果不适合市场的需要,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再多,也谈不上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这也体现出提高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利润: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
(3)经济效益和利润:
经济效益是比值,是相对数;利润是差额,是绝对数;利润高不一定效益高。

企业利润 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
增加 不变 提高
增加 降低 提高
增加幅度 大于 增加幅度 提高
保持不变 降低 提高
减少幅度 小于 减少幅度 提高
增加幅度 小于 增加幅度 降低
减少幅度 大于 减少幅度 降低
增加幅度 等于 增加幅度 不变
减少幅度 等于 减少幅度 不变
为零 增加、减少、不变 均为零

经济效益的提高有赖于企业盈利的增加。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首先,对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其次,对国民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最后,对社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
粗放型经营和集约型经营:
第一、粗放型经营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主要依靠增加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量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经营方式。粗放型经营往往会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经济效益不高。
第二、集约型经营是指主要依靠改进机器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集约型经营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素质和改变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有效地克服我国当前经济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矛盾,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教育。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科学的管理:一是激励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鼓励发明创造,对有贡献的重奖;二是人本思想。
(3)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
(1)企业兼并
①企业兼并的含义
企业兼并指的是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②企业兼并的意义:
企业兼并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是我国企业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兼并使国家减轻了财政负担。那些劣势企业,大都长期依赖国家财政补贴以维持生存。它们被优势企业兼并,不再需要国家补贴,从而减少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其次,企业兼并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效益好的企业兼并效益差的企业,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行以优补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了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了总体效益。
总之,企业兼并对国家而言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对被兼并企业而言可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对兼并企业而言可增加规模效益,对社会而言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总体结构的优化,发展市场经济。
③企业兼并的目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2)强强联合——是当前应对入世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①强强联合的含义:
大企业之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合并,简称“强强联合”。
②实行强强联合的作用:
实行大企业、企业集团之间的“强强联合”,特别是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企业兼并不同于“强强联合”
企业兼并指的是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产品销路好的优势企业,吞并、收购那些经营差、效益差、长期亏损的劣势企业,优兼并劣,这是基本原则;而“强强联合”指的是大企业之间,由于其力量势均力敌,而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并,它不是优兼并劣,而是企业间的合并。
(3)企业破产
①企业破产的含义
企业破产,指的是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首先,它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破产风险的压力下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企业破产制度的建立,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及时淘汰落后企业,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③消极方面:对于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来说,都不是好事,在破产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利益损失。企业破产有利有弊,利大于弊;要规范破产。
④企业破产的目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4)正确认识“兼并”和“破产”:
①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只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是我国企业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②兼并和破产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③兼并和破产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兼并和破产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④兼并和破产是一把双刃剑
兼并和破产对企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特别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发展市场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经济杠杆。
但是,兼并和破产又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度兼并会形成垄断;企业的破产会导致失业、职工下岗等现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又要防止通过破产逃避金融债务。所以要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
⑤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不仅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存在着兼并和破产。恰恰是通过兼并和破产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误区警示
1.企业利润的增加一定会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解析:1和2都是错误的。此题需理解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和生产成本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从数值上讲是一个相对数;而利润是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从数值上讲是一个绝对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用同样数量的资源消耗,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企业获取的利润也就越多。可见,企业经济效益与利润成正比关系,与生产成本成反比关系。但企业利润增加,并不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就一定提高。因为,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①当利润增加而生产成本不变,或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低于利润增加的幅度时,企业经济效益就会提高;
②当利润与生产成本以同等幅度增加时,企业经济效益保持不变;
③当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高于利润增加的幅度时,企业经济效益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下降。因此,企业利润的增加、生产成本的降低不一定会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解析:这种说法错误。此题涉及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来表示,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生产尽量多的劳动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活劳动的消耗,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却不能说,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反映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活劳动的消耗,还反映在必须节约物化劳动的消耗。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还要注意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等。因此,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企业规模越大其经济效益越高。
解析:这种说法错误。一般说来企业经济规模越大,表明其生产能力越强,拥有雄厚的资金,可以改善投资环境,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条件越充分,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企业规模大,只是为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条件,并不等于说经济效益就越高。如果企业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产品没有市场,又不注意利用其规模优势节约生产成本,那么企业规模越大,其亏损也越大。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粗放型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集约型上来,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真题再现
例题 (XX•宁夏文综,12,4分)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  )
a.29.2万元     b.32万元
c.39.2万元     d.42万元
点评:根据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这个公式算出毛利润是50万元,再减去当年贷款的利息100万×8%×1=8(万元)即可。故选d。

二 : 新教材政治生活期中复习重点


¡          高一A级《政治生活》期末复习资料

一、综合分析课文: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概述:本单元共有两课,七个小框题,整个单元的主题是“民主”,情感归属是政治生活课程入门——特别要理解好“什么是‘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一体三观”的运用和包含三个原理知识;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承接了第一课第三框题的知识,是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四种方式。“民主与专政”、“权利与义务”、“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小框题的主题。

内容和知识要点归纳:

1、“一体”——国体:

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如何。通常这个性质得看统治阶级的性质。 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要注意宪法的规定,其中工人阶级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是国家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最广泛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利属于人民。P5

2、“三观”——国家观、民主观、权利和义务观。

1)、国家观: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发展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产生);

是经济上占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本质,概念表述);

它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要素构成(构成要素);

国家具有阶级性(本质属性,即国家为谁服务、代表谁的利益)。P5

2)、民主观:

①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阶级消亡也就没有民主;民主只属于一定阶级,民主不是全民的,且特指统治阶级范围,被统治阶级没有丝毫的民主权利),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的本质属性、即只是统治阶级才享有)

③民主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专制是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凭自己的意志独断独行。如封建帝王、意大利历史上的莫索里尼等。是一种让多数服从少数或个人的做法。(民主与专制是相对的两种国家制度类型)

④民主和专政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概念(专政是指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的强力统治。)和阶级性上(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只适用于敌对势力);联系在一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有民主就一定有专政,有专政就一定有民主。民主和专政是相对的一种国家制度民主制下的统治形式两个方面。另即使在专制这种国家制度下,也会有专政的形式。),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前提,专政是民主的前提。体现相对而存在);另一方面,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思考:对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辨析)。P6-7

⑤我国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人民民主具有自身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指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主体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法律上依法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而且要注意现阶段我国对人民群众,即民主主体的表述——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导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广泛性。真实性是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P5-6

附:我国的专政,虽然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敌我矛盾已不是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仍然存在少数敌对分子、少数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损坏人民群众利益和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所以现阶段仍然需要有专政的必要。P6

(联系⑤⑥来思考“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权利和义务观: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首先,两者有区别。第一,含义不同。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第二,特点不同。权利是法定的,不可非法剥夺的,是可以放弃的;义务也是法定的,但不能放弃。

其次,两者也有联系。二者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又确保权利的实现。

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③在我国,国家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宪法这根本大法赋予了人民应该行使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称为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四项义务。我们在行使政治权利和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基本原则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三个原则。P8-11

 

3、“三个原理”:

政治与经济关系原理:这是贯穿于整个政治生活中的内容原理,从根本上讲,政治归根于经济。①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利益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政治就是以经济为基础,并为实现和维护一定阶级和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促进或阻碍)P“至同学们”(课本目录前)

民主与专政关系原理:见上“2、(2)、民主观-④民主和专政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关系原理:见上“3、权利和义务观”。

4、理解“政治生活”:

①生活,是人们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政治生活,源于涉及政治领域的活动;究竟有那些内容?②一方面,包括 “政治性权利和义务(基本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社会领域,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论探究)③另一方面,政治生活“我们总要参与(必要性),我们总会参与(主动性)”;中学生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呢?体现在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对中学生的要求P14);需要不断学习政治知识(意义P14);还贵在实践(具体在我们身边的政治生活有那些?P14)。(——生活探究)

政治生活和我们息息相关,它涉及社会公共领域,关系人民大众生活;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一起构成社会生活。民主和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P12

              5、                                          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四种方式。“四个民主实践”。(重要知识归纳)

 

重点知识归纳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的一票

角度

分类

   

优 点

缺 点

 

选民

直接选举

适用于人口较少且集中。能反映每一个人的意愿。

当人口太多和分散时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间接选举

适于人口多、居住较分散地区。可以节约资源。  

相比不能反映每一个人的意愿。

 

等额选举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极少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可能会被误以为“内定”,积极性因而受影响。

 

差额选举

为选民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相应的竞争。

 

多种竞选方式,虽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但如果不加于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

 

 

1、选举方式的选择:从选民角度分“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候选人角度分“等额选举”。P16

 

 

 

 

 

 

 

 

 

 

 

 

 

2、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受经济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群众的民主素养的制约(一般因素);还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想适应。(我国因素,国情)P17

3、为什么要珍惜公民自己的选举权利?P18

民主决策:

作出最佳的选择

1、参加民主决策的方式:

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专家咨询制度、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通过社会听证制度。P20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P22

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

1、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村民自治与居民自治。P24-25

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1、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舆论监督制度、通过其他渠道(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会等)P28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的作用和对公民的具体要求?P28

 

6、注意学习以下的政治观点:(“r-remember!)

¡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P“至同学们”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内政治生活的主题。P“至同学们”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P“至同学们”

¡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P“至同学们”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P“至同学们”

¡          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发展权。P6

¡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P6

¡          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保障。P6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之一。P7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P7

¡          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P8

¡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P10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P9

¡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P9

¡          崇尚民主与法制是政治生活中人民认同的信念。P12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概述:本单元共有两课,四个小框题,整个单元的主题是“政府与权力”,情感归属是感知与人民联系最紧密的国家机关“政府”,理解好“权力”;(两观)理解好权力和责任的关系。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理解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两个重要观点;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理解政府权力——依法行使,制约和监督要建立民主和法制为基础的机制是保障。“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依法行政”、“监督体系”是小框题的主题。

内容和知识要点归纳:

1、 政府观:

 

政府是什么?

政府的性质和政府的职能由什么来决定?

政府有什么用?

 

 

政府与人民有怎样的关系?

政府应有的形象怎样?

政府

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政府怎样依法行政?

政府应该怎样使用权力?

 

 

 

 

 

 

 

 

 

 

 

 

 


1)        政府是什么?具体行使政治权力的机关之一,它的职责是管理和服务。

2)        政府的性质和政府的职能由什么决定?由国家性质决定。职能发挥的越好,作用体现就越充分。

3)        政府有什么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职能由国家性质决定。职能发挥越好,作用体现就越充分。P37

4)        政府与人民有怎样的关系?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它的基本原则。政府是一个便民利民的政府,日常感受政府的作用。P38

5)        政府应有的形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落实到“求助有门、投诉有道”(对政府的要求: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四难”、提供多种渠道,如: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P41-42

6)        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参考一)从根本上讲;是~~~的基本要求;意义在于~~~P43-44

7)        政府怎样依法行政?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P44

8)        政府应该怎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P44

9)        政府应该怎样使用权力?(见权力观)

2、权力观:

权力是一种支配力, “(权力)指影响或控制他人行为的力量。”(--[]塞缪尔·亨廷顿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页。)王力雄的《溶解权力》说:“按照常识,一般把权力定义为‘迫使他人服从的制度化能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造福人民,被少数人滥用,将贻害无穷。

②政府应该怎样使用自己的权力?依法行使。(六个具体要求)

③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参考二)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项事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在国家机关体系中,行政机关所占的比重最大,人数最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④权力和责任的关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必追究。P45

⑤政府应该怎样使用权力?P46-47

政府使用权力,要防止被少数人滥用

防止滥用,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关键是建立有效制约和监督机制

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有规可循,确保依法行政。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们能够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权力需要监督。

我国现阶段的监督体系:

从行政系统内部:上级机关、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

从行政系统外部:人大、政协、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司法机关、新闻舆论。

 

 

 

 

 

 

 

 

 

 

 

 


3、注意学习以下的政治观点:(“r-remember!)

¡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P37

¡          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P37

¡          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P41

 

 

 

 

二、知识脉络: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二、政治权力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三、政治生活:

崇尚民主和法制

国家观P5

国家性质P5

民主与专政P5-6

人民民主专政:是什么P5-7,为什么P7

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宪法规定三项P9

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四项)P9-10

参加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三项)P10-11

政治生活包含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讲)P12-13

政治生活与我们的关系:我们总要参与(必要性),

我们总会参与(主动性)。

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从生活上讲)P13

二、民主决策:

作出最佳的选择

民主决策的重要性P19

民主决策的参与方式(四项)P20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P22

三、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

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村民自治P23-24

居民自治P24

民主管理对于青少年的要求P25

 

四、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民主监督的体现P27

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四项)P28-29

实行民主监督的作用P29

民主监督对公民的具体要求P29-30

一、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的一票

选举方式的选择(从选民角度、从候选人角度)P16

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一般因素、我国因素)P16-18

为什么和怎么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P18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性质)P37

政府的主要职能(四个职能)P37

注意:政府不能包办一切

是政府的行为

便民利民的政府:日常生活感受政府的作用?P38

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体现在?P38

 

 


二、政府的责任:

对人民负责

一、政府的职能:

管理和服务

责任和承诺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重要性P40

基本含义(三点)P40-41

求助有门、投诉有道:个人有难可以向政府求助P41

政府如何方便人民求助和投诉?P41

(政府提供那些渠道?)P42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政府依法行政:必要性 P43-45

具体要求P44

依法行政的意义P44

审慎用权、民主监督:

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四项)P44

 

 

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认识权力P46

如何防止权力被滥用?P46

怎样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P46

具体如何做?(一靠、二靠)P46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政府内部监督(四项)P47

政府外部监督(五项)P47

为“阳光工程”喝彩:什么是“阳光工程”?实质P48

什么是“红头文件”?为什么制定?P48

开放“红头文件”的意义P48

 

 

 

 

 

 

 

 

 

 

 

 

 

 

 

 

 

 

 

 

 

 


 

 

二、例题选编

1、针对我国近期来一部分人开设地下赌场,聚众赌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状况,2005年1月,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禁赌 ”风暴,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维护了社会安定。

根据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我国开展的“禁赌风暴”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任何国家都有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要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即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2)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就是国家在行使专政职能。

2、针对“台独”势力分裂台湾的言论和行为日益猖獗,2005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全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我国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角度,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3、背景:《行政许可法》规定,凡是涉及大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必须进行听证。

辨题:实行听证制就能保证公民享有真实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就能充分地监督政府。

   参考答案:(1 题目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实行听证制能为公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权利提供制度保障。实行听证制度能让公民直接参与决策,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反映民意。 但没有看到公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权利还需要法律的和物质的保障。

2)题目也看到了实行听证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公民监督政府。但要充分地监督政府仅仅靠听证制还不够,还需要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度,要加强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和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还需要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

 

4、(辨析题)只要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就能确保我国公民当家作主地位和权利的实现。

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题中认为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错误的。

  (2)要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和权利的实现,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基层民主管理,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和权利的实现。

  (3)要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和权利的实现。除了应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外,还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5、材料一:2005年1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信访条例》,该条例将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受法律保护,但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材料二:2004年9月20日,珠海市乾务镇某村少数人因征地款之事不断上访,对解决结果不满,组织、煽动本村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执法民警及围观群众,砸坏公务车辆。在整个事件中,某校高二某学生逃学回家,四处敲锣召集煽动其它村民参与。经教育、劝阻、解释,已经平息了事件。事件中的首要分子已被刑事拘留,该学生也被治安拘留。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村少数村民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2)结合材料说明公民应如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参考答案:(1)该村少数村民参与政治生活没有遵循基本的原则,所以是错误的。 ①没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某村少数人组织、煽动本村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执法民警及围观群众,砸坏公务车辆,这是违法行为,也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公民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公民有维护社会安定和不侵害他人的权利的义务。 ②没有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侵害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2)一方面,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①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③不能制造事端,干扰国家机关和公务车辆的正常工作。

 

6、材料:2004年,大量假冒伪劣婴儿奶粉泛滥安徽等地农村,发生多起婴儿食用假奶粉中毒及死亡事件。阜阳假奶粉事件被暴光后,国家质检总局、工商局、卫生局配合监察部专门组成调查小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地方政府均加强对劣质奶粉及其他危害人民健康的食品的检查清理。2004年6月,监察部宣布事件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对失责官员进行责任追究。2005年1月,涉案人员被判刑。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

参考答案:(1)政府机关发挥了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奶粉的行为,惩治犯罪分子,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2)政府发挥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假冒伪劣奶粉忧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政府机关通过调查和检查清理,进行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3)政府发挥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劣质奶粉及其他危害人民健康的食品的检查清理,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表现。

 

7、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但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

1)镇政府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用你学过的知识给村民出个主意。

3)你认为镇政府应怎样做才能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参考答案:  (1)不正确.①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镇政府的做法损害了村民的利益。(②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镇政府的做法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损害了村民的积极性。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宗旨是对人民负责。镇政府没有做到对人民负责。

2)村民既然对镇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通过专线或热线电话、政府网络、信访部门将情况反映给上级行政部门,也可以向镇政府的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镇政府要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必须: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8、“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的座右铭。不论是青年时代在农村任基层党委书记,还是后来担任政府秘书长、市长、政府副主席、市委书记,牛玉儒始终胸怀百姓,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经常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

1)从牛玉儒的言行中表明了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我们的政府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原则?

3)这一原则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1)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这是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③这是由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决定的。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宗旨是结人民负责。

3)“人民的利益高于天,牛玉儒始终胸怀百姓”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他经常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9、自2004年以来,我国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问责风暴”。凡是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责任事件中“负有责任”的官员,要受责任追究。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我国政府推行“行政问责制”的原因。

参考答案:(1)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这是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决定的。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3)推行“行政问责制”,表明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推行“行政问责制”,有利于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

 

10、目前全国各地正在逐步推行和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政府政务信息,做到内容公开、程序公开。

1)政务信息公开化与政府依法行政之间有什么关系?

2)政务信息公开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2)理论依据:①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化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②是由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工作原则决定的。政府要对人民负责。

现实意义:实行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1、材料一:近几年来,南京市政府着眼于建设"创新、亲民、务实"的政府形象,惩处政府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严格实施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2003年8月,南京市通报了10起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典型案件,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目前,依法行政、规范化行政之风正在武汉市兴起。
材料二:现在,不少地方行政机关设立了首席信息官,全面负责相应机关的政务公开工作,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政务信息。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回答:
(1)"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你对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是如何认识的
(3)行政机关应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参考答案:(1)“不作为”“乱作为”的共同点是没有依法行政,没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参考第9题答案)

3)①行政机关必须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②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还要做到: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122005年1月24日结束的江苏省“两会”上,梁保华省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赢得了“满堂喝彩”。梁保华说:“领导干部无论地位多高,都要注意与群众感情相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每一项工作,我们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首先要解决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检验工作的成败和效果,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老百姓。”根据材料回答:

⑴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领导干部工作的最根本的标准?

⑵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怎样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参考答案:⑴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③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我们的政府应该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以它的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可和拥护。④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说,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领导干部工作的最根本的标准。

⑵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私,搞权钱交易。

 

 

 

三 : 备考2016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经济世界市场

考点突破
1.全面认识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①区域集团的含义
所谓区域集团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如条约、协定或其他组织方式)组成贸易集团。它是政府契约性的、有形的经济组织。它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
②区域集团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区域贸易集团是与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同时并进的,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它的产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集团内部贸易量不断扩大。由于贸易集团采取“内外有别”和“联合对外”的贸易政策,有效地提高了集团内部商品的竞争力。成员国可以从统一市场内部获得进口商品,同时出口许多过去难以销售到国际市场的商品,使集团内部贸易额迅速增长,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显著提高。第二,集团成员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迅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区域集团的建立,它可以充分利用集团内出现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各种资源发展规模
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联合企业和新兴工业部门,迅速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
③成立区域集团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集团同外部世界的竞争。
④当今世界较大的区域贸易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经济圈等。
⑤中国积极参与地区经济的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汇率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注意的是:首先,它所界定的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外汇之间的关系。其次,汇率是一种兑换比率,汇率的高低能反映两国货币的比价关系,无法直接反映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表示:
汇率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本币汇率。即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第二,外汇汇率。即以一定数量的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以我国为例,本币汇率即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比率。外汇汇率则是指外币与人民币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即为人民币的外汇汇率。当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则说明人民币贬值,外汇升值,即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3)汇率变化与货币币值之间的关系汇率的变化有两类,一类是本币汇率升高,外汇汇率跌落,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另一类是本币汇率跌落,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如果再结合兑换货币的数量分析,我们可归纳为四种情况,如下表:

外币 本币 外币 本币 外币 本币
汇率
  币值 币值 汇率 
不变 更多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不变 更少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多 不变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4)汇率的作用:
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的杠杆——调节进出口贸易;可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影响非贸易(旅游、侨汇)的外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
(5)汇率变动的影响:
①外汇汇率升高、本国货币贬值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出口,减少进口,使贸易收入改善。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商品的价格,使外国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外汇收入。
第二,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发展旅游业。
第三,国内物价上涨。本币贬值有利于增加产品出口,扩大需求,会拉动物价上升;本国货币对物价的影响逐渐扩大到所有商品,会引发通货膨胀。
第四,有利于增加就业。
第五,国民收入增长,国际储备增加。
第六,本国货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有影响。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人们将会把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
②外汇汇率下跌、本国货币升值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不利于出口,但进口增加。假定现在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元人民币,一只中国产的花瓶成本为5元人民币,即0.625美元,倘若人民币升值为1美元兑5元人民币,那么成本将提高到1美元。这样一来,如果花瓶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价格不变,出口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影响其出口积极性;如果要维持原有的利润,就要提高出口价格,而这又会削弱花瓶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扩大出口。
第二,国内就业压力大。
第三,国内物价稳定。
第四,国民收入下降,国际储备减少。
第五,本币升值将吸引外资流入。
由此可见,合理的稳定的汇率是一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一国看,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外贸收支平衡,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强国际储备。从世界看,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等。
3.外汇储备
(1)外汇储备的含义:
外汇储备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我国外汇储备包括——拥有外国货币、外国政府公债、公司债券、股票等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汇储备是一国所必需的,因为它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它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国调控经济的能力以及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外汇储备多,支付能力强,币值稳定,汇率稳定。一国外汇储备增加,则标志着该国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居于有利地位。
(3)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二,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通过提高国内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减少原料、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的出口比例。
4.如何正确认识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1)不等价交换的含义:
不等价交换,即不等值交换,也就是不按照国际价值而进行的交换,在这种交换中,贸易双方用以交换和由交换所得到的利益是不相等的。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主要是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的。
(2)不等价交换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交易的一方凭借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使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背离商品的国际价值。比如,在政治上,发达国家通过“军援”、“经援”,强迫接受援助的国家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买其产品,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在经济上,发达国家则通过垄断进行不等价交换。
(3)不等价交换的本质:就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剥削。
(4)发达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的方法:主要是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不断扩大工业品和农矿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即垄断组织以垄断高价向不发达国家销售工业制成品,并以垄断低价购买其原料和食品。
(5)怎样消除这种不等价交换:主要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解析:(1)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2)辩证认识外汇储备:
一国金融实力的大小和国际清偿债务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一国外汇储备数量的多少。通常一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高该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从而壮大和加强本国货币信誉的物质基础;提高国际支付能力和利用外资的能力。
但是,外汇储备作为国际储备的形式之一,实际上是将这些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它们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效益的损失。而且还要承担外汇市场价格波动使国际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高外汇储备带来较高的汇率风险;高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存在内外冲突的影响。因此,只有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才能对外汇储备资源充分而有效的利用。
一般认为:外汇储备应满足一定时期进口付款、外债支付、外商投资收益汇出和外汇平准基金及其他特殊需求等项的需要。其经验性的比例是每年进口额的25%,外债流出的30%,外商投资余额的15%,10%的外汇年平准基金和10%的其他特殊需求。
2.外汇不等于外币
解析:(1)外币是指外国的货币,包括外国的纸币、铸币。
(2)外汇通常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具体包括外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
(3)外币属于外汇的范围,但并非任何一种外币都是外汇,必须能用于国际间结算。故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真题再现
例题 市场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随着      (  )
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
b.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形成的
c.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形成的
d.市场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
点评:本题应选a。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国内市场在范围上延伸到世界市场,a入选。b、c将其关系倒置,国际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而形成的,不选。市场竞争在世界市场产生以前就已经展开,故d错误,应排除。
●考点突破
1.正确区分清三大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别 性
质 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 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国际金融组织 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别 目的 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对成员国组织贷款和投资,以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增长。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别 作用 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贸易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秩序进行;它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一,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共同点 第一,都是处理世界经济事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第二,中国都是创始国之一;第三,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真题再现
例题 (XX•全国ⅱ)XX年9月14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致函美方,就美对铜版纸反补帖暨反倾销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项下的磋商请求。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世贸组织中独立起诉他国的贸易政策。这表明       (  )
a.中国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
b.中美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c.中国对美国进行贸易倾销
d.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点评:本题应选a。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就美对铜版纸反补贴暨反倾销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项下的磋商请求,这是利用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b、d与题意不符。
●考点突破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信赖、相互渗透,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等。其中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3.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5.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
(1)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2)弊端
这种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它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6.我国如何应对: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之策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同时,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真题再现
例题 (XX•北京)表中案例反映了中国与欧盟多方面的经济关系,概括案例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案例 经济学道理
示例 XX年,欧盟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中国对欧盟出口环境得到了改善,欧盟消费者也可以购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 扩大市场开放,贯彻自由贸易的原则,互惠互利。
案例一 XX年5月,首架在中国总装的空客a320飞机成功试飞。飞机的机头、机身、机尾和机翼等部件,分别在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生产,总装在天津完成。 
案例二 义乌是驰名中外的小商品集散地,欧盟是其重要出口市场。通过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多种方式,义乌出口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商品,也进口欧盟的商品和技术。 

案  例 经济学
道理
案例三 中欧膜技术合作研发中心于XX年在中国成立。膜技术是中国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环境等领域。 
案例四 欧盟国家向中国倾销邻苯二酚,对中国化工产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答案:案例一 生产国际化,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
案例二 市场国际化,发挥比较优势,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信息传播国际化。
案例三 走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道路,加强技术合作。
案例四 反对不公平竞争,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产业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了有关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材料提供的案例分析其中蕴涵的经济学道理。解答此题必须认真审题,掌握示例的语言特点,使答案的内容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尽可能地突出教材中的观点或原理。本题所列举的案例与教材中的事例属于同一类,只要对教材把握得准确就不难判断出其体现的经济学道理。这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不能忽视对教材知识的把握。
●考点突破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1)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首先,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对外开放的最初原因。

其次,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在国际范围内调剂各种物资余缺,使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与消费紧密地结合起来。国与国之间生产与消费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客观上要求一切国家从闭关自守走向对外开放。
第三,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从原有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融通和劳务合作等各个领域。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①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封闭的,从全国来看,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且是同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也表现在国家之间。这是因为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已经将世界经济联成一个统一整体。处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的任何国家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开放有利于同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开放有利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
②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市场经济的竟争性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竟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必然要展开竞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还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而要真正实现竞争的压力、动力效果就必须对外开放。只有达到了“工厂为各地生产,零部件在全世界择优配套,用户在全球范围内择优选购,谁的商品最优,谁就可以在全球得到用户”的开放局面,才能使竞争
性真正得以体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只有努力使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让所有企业都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竞争,在竟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竞争是我国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条件。
(3)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这是因为: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现代化。
②要实现现代化,我国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第一,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较低,大多数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第二,我国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第三,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积累,我国已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资金缺乏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的突出问题,尤其对科技教育、能源、农业、交通等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第四,我国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相当落后。第五,教育事业远不算发达。
以上所述,都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其中突出的难题就是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因此,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才能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总之,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个结论已为世界各国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因此,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引进来”、“走出去”,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1)”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包括
第一,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
第二,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
第三,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
第四,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竞争中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
第五,鼓励企业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和设计中心。
(2)“走出去”和“引进来”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这样将能更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5)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各国市场不再封闭,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国际大市场这一整体。各国必须突破国内市场狭小的界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发展优势产业,出口优势产品,包括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
第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市场经济竞争性特征的要求。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竞争的压力和动力是不行的。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在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只有主动“走出去”,努力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竞争,在竟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三,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拓展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四,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要,对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水平、培植我国产业竞争优势、增强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以及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合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走出去”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外两个市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走出去”,发挥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可以进一步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走出去”可以使我国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企业更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培育出我国自己的世界级的大企业,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误区警示
有人认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产力状况确定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解析:(1)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现代化。这样,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发展自己。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不仅仅是我国目前生产力决定的。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又存在不合理性。
(3)因此,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
●真题再现
例题 (XX•重庆)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国家发展民生水利的举措。
答案:(1)通过法律实施、规划、健全取水许可等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2)深化水价改革,发挥价值规律作用。
(3)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发挥财政作用。
(4)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借助国际金融组织,拓展资金来源和渠道。
点评:解答本题就是要将材料中的做法运用经济常识的术语进行阐释,要尽量避免对材料的简单重复叙述。政府重视解决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是政府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水价改革就是要利用价格影响需求,发挥了价值规律对资源调节的作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发挥了财政的作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就是利用外资,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四 : 备考2016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经济服务市场

●考点突破1.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的区别: 

消费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服务市场

交易对象消费品(有形商品)生产资料(有形商品)服务活动(无形商品)

购买者个人消费者,人数多。各类企业个人消费少,各类企业。

每次

交易量交易量少,金额较小。数量多,金额大。交易量少,金额较小。

交易方式复杂多变,流动性大,无专门知识交易次数少,属固定购买,专业性强。复杂多变,门类繁多。

商品阶段最终消费连接生产和生产性消费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2.商品服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人类最早的交换是实物产品的交换,所以,商品市场是市场的原始形态。随着交换频率的提高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商品生产方式的转化,企业化的生产和经营才形成了对劳动力、资金的大量需求,劳动力、资金以及技术、信息等市场才逐步形成。目前在我国市场发育过程中,商品市场以及由此衍生的服务市场的发育程度大大超过其他市场,就表明了商品服务市场的基础地位。同时,其他各类市场的生产和发展都受到商品服务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市场体系中的其他市场不过是商品服务市场发展的派生市场,没有发达的商品服务市场就没有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也就没有成熟的市场体系。所以,一方面,商品服务市场的发展,会相应的提出发展其他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如:只有商品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存款、贷款的需要,才产生了银行这个金融市场。同时,也只有商品经济长期发展才出现了股份制,才有股票市场。其次,商品服务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商品服务市场是社会最终需求和最终供给的聚焦点,一切生产要素无论其中间环节如何,最终都要服务于商品服务市场。特别是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任何一个消费者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于市场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也要通过市场实现其产品的价值并获得再生产所需资金。所以,作为交换生产、生活必需品载体的商品服务市场,其功能是其他任何市场所无法代替的。第三、商品服务市场是社会再生产必须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再生产,再生产既有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也有人自身的再生产。物质资料的再生产需要生产资料的不断供应,人的再生产需要生活资料的不断供应。所有这些供应活动,当然都要在商品服务市场上进行。离开了商品服务市场,社会再生产将无法正常进行。特别是消费品市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体现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终实现。●误区警示服务市场并非等同于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市场解析:第一,服务市场是指买卖“服务”这种无形商品的场所,它所提供的商品是无形服务性活动,销售者利用一定的场所、设备和工具,通过提供服务性劳动,来满足买者某一方面的特殊需要。因此,认为服务市场是服务于人们生活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二,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市场并不都是服务市场。消费品市场是为个人提供最后的、直接的消费品的市场,是直接为生活服务的;生产资料市场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资料市场也间接地服务于人们生活。因此,认为凡是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市场都是服务市场的观点是错误的。●真题再现例题 无论阿房宫是否建成,它的遗址仍然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积极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不仅能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的价值,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物质文化消费需要。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服务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答案:(1)服务商品是一种无形的商品,而普通商品则是有形的商品。(2)服务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点上,通常是一致的。而普通商品的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则是分开的,地点也不一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教材没有直接讲服务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需要从服务市场的特点中,概括出二者的区别。●考点突破1.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这些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和交易行为。

原则

含义

重要性

违反这一原则的表现

自愿买卖双方自愿成交,不能强买强卖。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商品服务交易成功进行的前提。  强买强卖。

平等交易双方都是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市场主体,卖者与卖者之间、买者与卖者之间、买者与买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竞争、平等交换的关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买者不尊重卖者,卖者不尊重买者,“势利眼”、以貌取人,把顾客分成三六九等。

含义

重要性

违反这一原则的表现

公平公平交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缺斤短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

诚实信用买卖双方在交易活动中应遵循商业道德,讲诚实、守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 2.遵循市场交易原则的必然性:遵循市场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一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题中之义。童叟无欺、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美德更应该发扬光大。这对改善社会风气,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友善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重要性):市场交易原则是规范市场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的基本原则。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对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处理好两对关系(1)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平等原则强调的是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公平原则强调的是交易中的买卖公平。平等原则是公平原则的前提和基础,公平原则是平等原则的体现和保证。(2)市场交易原则和消费者的权益的关系。一方面,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规范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也是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是坚持市场交易原则。5.为什么要讲诚信: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可以带来效益,也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如果缺乏诚实信用,任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等种种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泛滥,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正常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诚实信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诚实信用,不仅是规范市场的交易原则,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童叟无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当前现实问题来看,一些不法奸商利欲熏心,抛弃传统美德,违背交易原则,缺斤短两、坑蒙拐骗、掺杂使假,不择手段,不仅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交易秩序,而且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依法予以严惩。诚信原则贴近社会现实,有助于提高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误区警示市场交易原则是规范市场经营者活动的原则。解析:此观点片面。交易活动是商品服务市场上的基本活动,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所以市场交易原则对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真题再现例题 (XX·重庆)某女士购买了一条电视广告中推介的纯金项链,可没戴多久项链上的颜色全掉了,原来是一条镀金项链。该女士要求厂家退货,遭到拒绝。厂家                          (  )a.违背了诚实信用和平等原则b.违背了公平交易和自愿原则c.侵犯了该女士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d.侵犯了该女士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点评:本题应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违背市场交易原则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利的一般表现。商家采取欺骗手段销售假冒黄金饰品,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掩盖了商品是镀金的真实信息,因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故d正确。该商家不存在强迫交易的问题,也就没有违背平等、自愿的交易原则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故a、b、c不选。

五 : 考研政治经济学中计算选择题难点复习

      政治经济学是考试的难点,建议同学们好好复习,下面给出一些题目。供同学参考。如果你能把下面的10道计算题理解并掌握(要求速度快),那么政治经济学这门科目的计算选择题目可高枕无忧了。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答案:m=m埂羘

  =100%×1/4

  =0.25×100%=25%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

  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50000

  =0.72

  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

  =10000×(1—10%×73/360)

  =9797.22(元)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答案:p=m/c+v=200/(200+800)=20%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故嵌嗌伲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故嵌嗌伲

  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

  m=90000元/18000元=500%.

  计算方法2:m=m埂羘=125%×12/3=500%.

  10、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答案: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生产模式为: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

  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

  则第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

  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c:v应是7:1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备考2016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经济是市场的主体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871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