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

发布时间:2017-08-18 所属栏目: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 :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

一、填空题

1、法国于 (1964 年1)月主动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其真实原因有三: ( 战略需要) 、 (利益驱动) 、 (政治考虑) 。

3、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于1969年提出了“ 新东方 政策”,在“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下,先后同 苏联 、波兰签订条约,承认彼此边界的现状。

4、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 改革与新思维 》一书,提出了要从政治上彻底变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

5、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的先声,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

七十七国集团 的建立标志着整体性南南合作的开始。

6、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

7、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

8、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的措施有: 调整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 调整产业结构 、 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 、 实行对外开放 。

9、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规章 和 相互作用机制 的总和。

10、1994年7月,克林顿正式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其实质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 军事实力 为依托,以 民主 和 人权 为旗帜,实现美国“无可比拟的领导作用”,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

11、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

12、1955年 亚非会议 在印尼万隆举行,1961年 不结盟国家 第一次首脑会议召开,1964年 七十七国集团 成立,这些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1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

14、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物质力包括: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 军事力 、 文教力 。

15、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16、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 关贸总协定 ,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

17、1949年11月,美国纠集主要的西方国家建立了“ 巴黎统筹委员会 ”,专司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

18、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 复兴欧洲计划 ”,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19、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20、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 ( 关贸总协定) ,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

21、1949年11月,美国纠集主要的西方国家建立了“ ( 巴黎统筹委员会 ) ”,专司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

22、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 复兴欧洲计划 )”,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二、单项选择题

1、(B )是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A.各国军事力量的支撑 B.各国经济的发展 C .各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D.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

2、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D )。

A.维护和平 B.解决贫困 C.调整大国关系 D.促进发展

3、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A )。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以上三种都不是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C )。

A. 遵循实行议会领导 B. 遵循政党领导 C. 遵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遵循总统领导

5、现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鼻祖是( B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芬兰

6、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核心是(C )。

A.主张国家全面干预 B. 主张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 C.维护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 D. 维护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

7、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改革浪潮是在(B )。

A.20世纪50到60年代初 B.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

8、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D)。

A.维护世界和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独立自主

9、(C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世界经济从美国独霸的单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变。

A.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B.华沙会议 C.西方六国首脑会议 D.万隆会议

10、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所建立的科学基础是(B )。

A.经典力学 B.电磁学说 C.基因论 D.相对论

1. ( A )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P3)

A.国家利益B.生存利益C.全局利益D.发展利益

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在

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 ( C )。 (P13)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复兴欧洲计划

3.( A )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P25)

A.跨国公司B.国际金融C.能源D.国际贸易

4. 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 D )的旗帜。(P22)

A.经济全球化B.新科技革命C.信息技术革命D.新经济

5.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冷战和遏制政策的是:( B )(P100)

A.尼克松主义B.杜鲁门主义C.里根的"重振国威"D.布什的"超越遏制"

6.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待第三世界的立场与政策最为开明积极的西方国家是:( C )(P134)

A.美国B.德国C.西欧D.英国

7.提出超越遏制的是以下哪一位总统:( B )(P104-105)

A.里根B.布什C.尼克松D.肯尼迪.约翰逊

8.标志着美苏军备竞赛出现质的升级的是( D )。(P103-104)

A.杜鲁门主义B.关岛主义C.超越遏制D.星球大战计划

9.( B)年9月11日,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P107)

A.2000年B.2001年C.2002年D.1999年

10.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的对外关系政策是( C )。(P150-152)

A.向美国一边倒 B.多边自主外交 C.政治大国战略 D.全面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11.二战后日美签订了( D),日本获得真正的独立。(P149-150)

A.《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B.《旧金山和约》

C.《日美联合宣言》 D.《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

1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第二经济强国是( A )(P144-145)

日本B.英国C.俄罗斯D.美国

13.( B )标志着欧美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得以确立。(P140-151) A.日本实行多党制 B.1955年体制的形成 C.修改宪法 D.农地改革

14.( A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P159)

A.1917 B.1922 C.1919 D.1918

15、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主线是(D )

A,中美苏战略"大三角" B,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C,德国的统一D,美苏争霸

16、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的标志是( D)

A,马歇尔计划B,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C,经济互助委员会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7、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 D)

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

18、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B )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19、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

A,尼克松总统时期B,肯尼迪总统时期C,卡特总统时期D,里根总统时期

20、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C)

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

21、第三世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D )

A,同美苏超级大国对抗B,同西欧、日本结盟C,同中国结盟D,不结盟

22、中国何时加入WTO( D)

A,1999年11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1月D,2001年12月

23、9.11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B )

A,伊朗B,伊拉克C,朝鲜D,叙利亚

24、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B)

A,新东方政策B,遏制政策C,"两个半战争"战略D,缓和战略

三、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ABD )特点。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市场化 C.经济局域化 D.经济信息化 E.经济停滞化

2、当今时代主题是(BE )。

A.世界贫困 B.世界和平 C.政府改革 D.世界战争 E.世界发展

3、战后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是(ACE )。

A.强权政治 B.和平共处 C.大国主宰世界 D.发展中国家掌握实权 E.西方垄断资本

4、与其它经济模式相比,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更多的会关注(CD )。

A.社会效率 B.政府能力 C.社会公正 D.社会保障 E.政策的力度

5、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涌现出了众多的政治思想,主要有(ABCDE )。

A.新自由主义 B.新保守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绿色和平主义

E.西方马克思主义

1.当前活跃在国际社会中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主要有:( ABCDE )(P2)

A.国家B.国际组织C.政党D.跨国公司E.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2.国家利益按照同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分为 ( ABC )。(P4)

A.生存利益B.发展利益C.国际联系利益的D.经济利益

3.二战以后,在西欧、北美、亚太形成三大区域组织:( ABD )(p255-256)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东南亚联盟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包括( AC )。(P27)

A.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 B.南北贫富差距

C.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D.先进国家发展迟缓

5.( BC )是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P48-49)

A.经济发展不平衡B.霸权主义C.强权政治D.南北差距

6.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ABCD )(P94-96)

A、联邦制 B、普选制 C.三权分立制 D.两党制

7.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年繁荣,其主要原因有:( ABCD)(P90-91)

A."新经济"的推动 B.政府的有效干预

C.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益处 D.充分利用大量外部资源

8.美国的普选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BD )(P94-95)

A.选民资格B.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候选人资格C.直接选举D.选举程序

9.冷战时期美国推行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有( ABCD)(P100-105)

A.杜鲁门主义B.尼克松主义C.里根的"重振国威"D.布什的"超越遏制"

10.冷战后美国加紧构建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表现为( AB )。(P105-112)

A."参与和扩展"战略 B.小布什的单边主义

C.新干涉主义 D.布什的"超越遏制"

1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主要有( BCD)(P165-166)

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主义异化论

C.倡导多元化和全面民主化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

12.苏联解体的原因有( ABC)(P165-168)

A.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B.历史问题

C.西方长期的"和平演变" D.经济建设没有搞好

13.普京执政后提出的战略思想有( BD ) (P177-178)

A.一边倒 B.强国富民 C.休克疗法 D.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14.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 ABCDEF)(P145)

A.美国大力扶持 B.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 C.重视科技和教育 D.国内政局稳定 E.适合的经济发展战略 F.适合的资金积累政策和集体意识等.

15.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改革主要经历的时期有( AD)(P160-161)

A.赫鲁晓夫时期 B.斯大林 C.赫努晓夫 D.勃列日涅夫

16、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BCD )

A.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 B.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

C,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 D.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17、国际新形势下邓小平提出的灵活务实的外交战略方针有( ABD)

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B,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C,和平与发展 D,有所作为

18、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形成的三大中心是( ABD)

A,西欧 B,北美 C,东欧 D 亚太 E,中东

19、冷战后构成中国新外交风格的外交指导原则是(D )

A,平等互利 B,互相尊重 C,不搞对抗 D,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国

20、90年代以来,日本加紧了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进程,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BCDE) A,进一步扩充军事实力,加强海外军事活动

B,立足亚太,积极确立日本在亚太的主导作用

C,积极争取提高在联合国的发言权

D,加强日,美,欧三边关系,致力于建立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E,重视发展同中国和东盟的关系

21、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构主要包括( ABDE)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77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E,八国集团F,以日美同盟为基础

22、"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意图是(AB )

A,通过援助西欧,加强反共的力量B,试图控制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经济

C,为美过剩的资本寻找市场D,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

23、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A )

A.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B.华沙条约组织解散C.经济互助委员会终止 D.美国实力相对衰落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 ABCDF)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D,互不干涉内政 E,独立自主 F,和平共处

25、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ABC)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不干涉别国内政和社会制度

c.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建立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同步进行

四、判断正误(10分,每题2分)

1、欧元不能降低和减缓美元波动对国际金融的冲击,对金融关系的稳定不会产生积极作用。(错)

2、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但认为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宗教或国家混为一谈。(对)

3、所谓"先发制人战略"不是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错)

4、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对)

5、"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奋斗的目标。(对)

五、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家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是大国或国际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2、 世界政治——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着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的矛盾运动状态,呈现着世界范围内战争、和平、民主等种种政治现象和问题。

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4、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5、世界经济:是指世界经济行为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

6、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7、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8、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9、“新经济” :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有时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10、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12、恐怖主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者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

13、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通过各种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谋求对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的统治的政策和行为。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该原则为中国首创。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作为处理我国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准则,扩展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15、“1955年体制”: 二战后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确立了政党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1955年11月,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连续执政长达38年。社会党、共产党等革新势力和公明党等中间势力则长期处于在野地位,多党制形同虚设。自民党所代表的保守政治体系与社会党所代表的革新政治体系之间的对立,成为战后日本政治的基本问题。日美安保体制问题、改宪与护宪问题,自卫队与重新发展军备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等是双方斗争的焦点。这种局面被称作“1955年体制”。

16、“休克疗法”: 原本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后被经济学家用来指采取一步到位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激进改革方式。

17、南北关系: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大多数位于北半球,故称南北关系。南北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各种关系的综合,而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则是南北关系的两条主线。

18、国际组织:按照一般的看法,凡是两个以上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称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国际组织既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包括由民间团体和个人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上的国际组织仅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政府间机构,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19、“一边倒”: 比喻某人或某种力量,从相互对立的双方中间,完全倒向一方。“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0、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规章和相互作用机制的总和。

21、“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对苏联遏制战略的同时,抓住苏东国家改革的时机,充分利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优势,更多地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手段促使苏东国家的内外政策发生变化,并进一步是其融入西方体系。

22、尼克松主义:提出把“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作为美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继续保住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收缩政策。

23、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24、“参与和扩展” 战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其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以振兴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和扩展民主为支柱,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为实施这一战略克明确提出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经济、实力、民主。

25、“第三次远航”:是指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

1.全球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是指是世界各国由国别差异所带来的制度障碍逐步被消除的过程,表现在经济领域,是指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它依据各国间的协定而建立,以集团的形式而存在,并拥有一套超国家的机构。

2.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一般由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组成,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各种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4新大西洋主义:书P105 "新大西洋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成为"东西欧最重要的佳作场所"和"欧洲大陆的管理机构".

5.小布什的单边主义:2001年1月小布什上台之后,美国政府依仗它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为了谋求美国的私利,在所有事务上都要以美国利益为重,从美国的实力地位与国家利益出发来决定美国的政策走向,而不是通过同国际社会保持密切的合

作来实现美国的利益。具体来说,美国要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判断,而不是根据国际社会的需求和意见来做有关全人类利益与安全的政策决定。在国际社会中我行我素,不理会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考虑及国际舆论的批评与谴责。这是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一种表现。

6.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特殊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同时地区一体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从市场一体化到经济一体化,再到政治一体化,是欧洲推进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其中以欧盟经济领域中各种超国家性质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体化措施为标志,欧盟成为战后最有成效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而且吸引了其他地区的国家走上联合的道路,并向世人提出了继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7.第三世界: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群体的统称,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被动的无权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国家位于南半球的广大亚非拉国家。

8.联合国:主权国家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具有一定的超越成员的行动能力、肩负全球使命且是世界各国宣传其对外政策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场所,是一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管理全球公共事物的重要力量。

9.八国集团:1975年西方国家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为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超国家国际调节的需要以及维护发达国家在旧经济体制中的优势地位而形成7国首脑会议。在此基础上,俄罗斯在1997年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加入该组织而成为八国集团。

10.国际组织:凡是两个以上的政府、民间团体或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以称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组织,也包括民间团体或个人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的国际组织仅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政府间机构,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11.单极世界(P48)

1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P1)

13、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P6)

14、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P16)

15、新经济: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P22)

16、雅尔塔体制:是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先后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

斯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划分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P36)

17、恐怖主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者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P60)

18、新干涉主义:指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

19、“参与和扩展战略”-:指的是,尼克松提出的为实现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美国采取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实现美国“无可比拟的领导作用”,将21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的扩张战略。

20、强权政治-:指的是某些强国凭借军事经济实力的优势向外扩张,推行炮舰政策和霸权政策,力图建立由大国操纵的国际体系,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斥在国际政治外,以谋求霸权的政治倾向。

21、“和平演变”-:是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西方国家的政治家意识到,通过一场真枪实弹的“热战”不但难以击溃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这种战争的代价是西方国家自己也难以承受的,于是,以杜勒斯、凯南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政治家、外交家,提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他们企图通过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接触,用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和改造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特别是第二代、第三代青年人的思想,使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变得对资本主义无害,逐步演变成和西方一样的“自由世界”。

2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工业为基础,联合其他的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对煤钢进行了统一管理,此设想被称为“舒曼计划”。据此,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正式生效。它使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了民族国家通过把部分权力委托给某一超国家机构来开展国家间合作的范例;使法德关系的改善出现转机,标志着作为西欧联合先决条件的法德和解的开始。

23、马约:-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简称。1991年12月9日、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城进行,会议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统称《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约》。1992年2月与会各国正式签字仪式,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欧共体的发展进入了欧洲联盟的新阶段。其主要内容是:确定了加紧实现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和步骤;在政治一体化方面基本确定了政治联盟的目标和内容;确定加强司法和内政方面合作。《马约》表明西欧一体化正经历着质的飞跃,堪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24. 1955年体制:1955年11月,日本自民党和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即自民党,成为

国会第一大党,在议会中形成稳定多数,连续执政长达38年,而其他党长期处于在野状态,多党制形同虚设,这种局面被称为“1955年体制”。

25.行政导向型经济:指在政府干预经济上,一方面,维护和鼓励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采取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保护和扶植,如对重点产业在税收、信贷、政府采购、津贴、资源分配、贸易保护方面给予优惠待遇的日本经济模式。

26.休克疗法:原本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后被经济学家用来指采取一步到位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激进改革方式。俄罗斯从1992年1月2日起实施“休克疗法”。主要措施有:(1)紧缩财政和信贷,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2)实行经济自由化,包括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转换整个经济运行机制;(3)对所有制进一步到位的大规模私有化改造,完成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由于“休克疗法”不符合俄罗斯的实际,遭到了失败,俄罗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7.独联体宪章:俄罗斯强调把同独联体各国的关系放在优先地位。在俄罗斯的积极推动下,1993年1月,第8次独联体首脑会议通过了《独联体宪章》,明确规定了独联体的作用、职能和活动准则,以及各成员国主权平等和进一步加强睦邻友好、族际和谐,信任、

谅解及互利合作的关系原则。《独联体宪章》还在集体安全和军事合作、防御和保卫外部边界、防止冲突和争端以及经济、社会合作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使独联体在组织上加强了制度化、法规化。

28第三世界: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不平等的被动无权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广大亚非拉国家。

29.不结盟运动:指由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发起,于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化为原则宗旨的并决定以后每三年召开一次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0.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它是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渴望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与合作由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尼)、缅甸、巴基斯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发起并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的万隆召开的会议。

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2.国际组织:按照一般的看法,凡是两个以上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称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国际组织既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包括由民间团体和个人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上的国际组织仅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政府间机构,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33.联合国:指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上,1944年秋,美苏英中等国家在华盛顿郊区召开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会议起草了一个新的国际组织章程草案——《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会议还基本上规划出了这一新国家组织的蓝图,并确定其名称为“联合国”

34.世贸组织:全称世界贸易组织,是为了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于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致力

于减让关税及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及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工作,更具全球性的世界经济组织。

35.区域性国际组织:指由同一地域内的国家,或者虽不在同一地域内但以维护区域性利益为目的的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与集团。

40、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通过各种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谋求对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的统治的政策和行为。

五.简答题: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主体有哪些特征?

(1)独立性

(2)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拥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的物质手段。

(3)是一个实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

(4)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活动,发生跨国行为。

2.根据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判断国家利益正当性与合理性的标准和尺度应该有哪些? 主权标准,即国家维护和发展主权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与合理的。

第二、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同意的标准,即国家维护、增进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同意的国家利益是正当与合理的。

第三、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用的标准,即国家维护、发展国家利益时不呢不管损害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和进步利益,妨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互利标准。

3.综合国力是什么?,它对国家有哪些重要的战略价值?

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 国力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 它对国家的战略价值有:

(1)它是衡量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的尺度。

综合国力是国家推行外交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主要手段。

(3)综合国力也是国家指定外交政策、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

4.20世纪70年代后导致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国际金融体系在20实际70年代初受到巨大冲击。

(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里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廉价而稳定的能源和原料来源受到了冲击。

(3)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环境急剧恶化的同时,它们的国内经济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5.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

(2)全球化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加速发

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日益严重的全球化问题制约和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6.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2)环境恶化;(3)国际金融市场动荡;(4)能源短缺。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

(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

(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坝走向关系缓和。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

主要应涉及以下一些演变的步骤:

冷战时期美国推行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及美国的全球扩张(1945-1969年)

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全球战略调整(1969-1981年)

里根的"重振国威"(1981-1989年)

布什的"超越遏制"(1989-1993年)

第二、冷战后美国加紧建构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展"战略(1993-2001)

小布什的单边主义(2001年至今)

9.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现?

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和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当今世界经济不平衡在战后突出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南北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是又一重要表现;还反映为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

10.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的深入调整表现出哪些特点?

(1)实用主义主导了大国关系的调整。(2)大国间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既相互协调又相互摩擦,既相互合作又彼此争夺,是当今大国伙伴关系的主要内容。(3)美国是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其他大国关系的调整深受美国的影响。(40不存在其他大国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前景。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有哪些新变化和新特点?

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

第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12.恐怖主义有哪些特征?

带有政治目的;使用与战争不同的特殊暴力手段;针对无辜平民、公共设施等非军事目标。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

(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

(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坝走向关系缓和。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

14.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

第三、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第四、美国无力缉拿里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15.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1)美国的大力扶持;

(2)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对促进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日本国内稳定的政局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保障;

(4)日本制定了适合日本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

(5)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

(6)得益于日本长期实行的低消费、高积累的资金政策和日本企业所倡导的集体意识。

16. 20C90年代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的原因。

答题要点:

(1)泡沫经济的破灭;(2)通过财政调控经济失效;(3)没有进行及时的产业结构调整;

(4)在科技立国方面落后与美欧;(5)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局限;(6)日本政坛派系纷争,政坛动荡,日本领导层缺乏推动改革的同意意志、统一力量和统一行动。

17.知识点: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

原因:(1)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内在的直接原因或者导火索。

(2)历史问题是苏联解体内在的根本原因。

(3)苏联解体有外因作用,即西方长期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的影响。

东欧巨变的原因有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内部来看,东欧国家经济建设没搞好,影响人心向背;政治上长期没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盲目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共产党被赶下了台;思想文化领域,东欧各国长期受"左"的教条主义危害,马克思主义丧失了主导地位。从外部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攻势,苏联内外政策的转变产生了导向和催化作用。

影响:

(1)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

(2)宣告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深刻影响欧洲形势的发展。

(4)带来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

18.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 。

(1)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探索一条适合落后国家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2)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4)发言民主,加强法制,搞好执政党自身的建设。

(5)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19.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演变。

(1)倒向西方的"一边倒"外交战略;

(2)"双头鹰"式的全方位外交战略;

(3)强国外交政策。

20.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

(1)与独联体国家建立特殊关系;

(2)积极发展与欧洲的伙伴关系;

(3)争取与美国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4)稳步发展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5)加强与亚太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21.理解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1)深刻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

(2)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3)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22.二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

(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揭开中国独立外交的崭新篇章。

(2)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末,为维护国家主权而顶住美苏两国压力。

(3)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以新内容。

(5)20世纪90年代,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开创中国外交新局 面。

23.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

(1)宗旨目标是跨国性的。

(2)组织结构必须具备常设性的机构和经常性的工作地点。

(3)拥有不同于其成员自己的行为能力。

(4)服务于成员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共同利益。

24.联合国的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

(1)安理会改革;(2)经社理事会改革;(3)财政危机;(4)机构改革问题。

25.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联合国在制定国际规则方面的作用;

(2)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

(3)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26、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是什么?(P66-68)

答:第一、帝国主义固有矛盾发生变化,南北矛盾突出;

第二、尽管东西矛盾突出,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第三、国际形势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第四、人类面临着诸多的全球性问题;

第五、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7、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有哪些?(P71)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和国家对世界总体形势的科学把握和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正确认识;

第二、为我国确立和继续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为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出发点。

28、中国关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P71) 答:第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党的十六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增加了安全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第三、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四、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29、为什么说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P85)

答:第一、建立国际新格局的任务是长期的;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还会遭到旧格局、旧秩序受益者的阻止和反对。

30、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突出的原因是什么?(P61)

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

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1、 简述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答: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第一,战后美国通过美元外交等手段形成了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3分)第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分)第三,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2、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战后,在政治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和多层次化;(3分)第二,工人阶级和资产积极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3分)第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公民的权利进一步扩

大;(3分)

3、 简述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答:邓小平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确认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分)第二,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了准确定位;(2分)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对外战略的目标;(2分)第四,丰富发展了中国外交的一系列基本原则;(1分)第五,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新思路、新策略;(1分)第六,提出了驾驭复杂国际局势的外交方针;(1分)

4、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答:对外宗旨和基本原则: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3分)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2分)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第四,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2分)

5、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是什么?(P66-68)

答:第一、帝国主义固有矛盾发生变化,南北矛盾突出;

第二、尽管东西矛盾突出,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第三、国际形势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第四、人类面临着诸多的全球性问题;

第五、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6、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有哪些?(P71)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和国家对世界总体形势的科学把握和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正确认识;

第二、为我国确立和继续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为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出发点。

7、中国关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P71)

答:第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党的十六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增加了安全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第三、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四、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8、为什么说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P85)

答:第一、建立国际新格局的任务是长期的;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还会遭到旧格局、旧秩序受益者的阻止和反对。

9、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突出的原因是什么?(P61)

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

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10、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45-47)

答:第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

第三,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第四,美国无力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11、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是什么?(P50-59)

答:第一、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第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

第三、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2、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表现有哪些?(P56-58)

答:第一、国际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

第二、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往往决定政府和领导人的更

替,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

第三、经济手段日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

第四、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五、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主要内容。

13、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上升的原因是什么?(P61)

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

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14、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P27-34)

答: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

第二、环境恶化;

第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第四、能源短缺。

15、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

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

16、西欧走上联合道路的原因有哪些?(P114-115)

答:第一、振兴欧洲的需要;

第二、制约德国和消除西欧国家内部矛盾的需要;

第三、可以依靠自己集体的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

第四、美国出于支持西欧复兴以对付苏联以及便于控制西欧的考虑;

第五、西欧联合也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17、多边自主外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14-115)

答:第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第二、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日、美、中三角关系;

第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

18、当前南南合作的特点是什么?(P199-200)

答: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

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

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19、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有哪些?(P224-227)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20、当代美国政治有哪些新变化?(P96-98)

答:第一、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力得到加强;

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

21、如何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P240-242)

答:第一、根据主体结构情况不同,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二、根据成员的来源是否受地域限制来看,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三、根据国际组织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智能不同,分为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22、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

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

24、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现?

答: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美日欧之间);

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南北不平衡);

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25、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39-42)

答:第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

第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

第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走向关系缓和;

第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

26、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224-227)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1、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根本原则、基本立足点及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a、 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性

质、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都决定着我国的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对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b、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国家主权独立,在对内对

外事物中不屈服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和指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局势的发展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物。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即:相互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持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

d、 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

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和苦难历程,现在又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等任务,因此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2、何为雅尔塔体系?

答: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英、苏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美、英、苏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等问题,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达成了谅解和协议。其实质是由美苏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

3、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

2、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日益脱离群众,失去民心。

3、改革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

4、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强大助推力。

4、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指的是哪三个联合公报?

答:1、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

2、1978年12月16日,发表的《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3、1982年8月17日,发表了《八一七公报》

六、论述

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答案要点:

(1)第一,战争危险虽然存在,在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第二,引发世界大战的因素减少,世界可以继续维持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第三,和平和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两大战略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4分)

(2)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第一,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第二,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第三,军备竞赛明显升温;第四,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4分)

(3)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则是核心,发展中国家如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和面临经济困难,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发

达国家的发展,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4分)

(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我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

(1)中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4分)

(2)中国作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理事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理事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六位金出口贸易总值居世界第五位的大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4分)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进步性作用;(4分)

(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

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基本特点和趋势的认识(P18-26)

4、试述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P27-34)

5、试述美国政治的发展及其新变化(P94-99)

6、如何认识和评价小布什的全球战略(P107-112)

7、请结合实际评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P160-161)

8、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苏东剧变(P169-171)

9、试述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P187-188)

10、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P251-252)

11、如何评价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P228-232)

12、如何评价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P248-252)

五,论述题(45分,每题15分)

1、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答:a、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这种合作与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构一体化的方向演变。经济集团化则是指在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相互之间从经济往来走向经济合作、经济联合直到经济融合的历史进程。

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中同时存在的两种趋势并不相悖。地区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组成部分,是走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阶段,地区

经济集团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集团对外排他性,并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但同时有具有开放性,除了内部大开放,对外也以更大的力度促进更多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地区经济集团化会进一步加速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正是集团化和一体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使得这两大趋势同时存在并不断加强。从短期看,世界市场将因为集团化而相对分割,而从长远看,这种开放性集团的相互依存,必将导致未来世界经济进入更高一级的一体化阶段,集团化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试述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答:a、冷战后世界各国都在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而绝不会牺牲或者放弃自己国家的利益,屈服于别国的利益。由于这一根本原因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导致了世界政治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而多极化也是当今世界形势的一个特点。

b、政治多极化主要表现在:战后,美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以确保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并使21世纪成为“美国世纪”,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是美国的这种霸权主义倾向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和极力抵制。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谋求政治地位的要求也日益增强,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多的“发言权”,打破“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多极化发展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多个中心或立足点,各个国家力量的发展和相互制约,使得世界政治朝向均衡化方向发展,而世界这种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3、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面临哪些挑战?

答:a、战前广大发展中国家曾是帝国主义国家长期统治、掠夺和剥削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遭受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战后民族解放运功和非殖民化进程,结束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形成了战后南北关系,虽然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了重大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并不是根本性质上的转变,由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南北关系仍然是发达国家控制与剥削发展中国家。

b、目前,受经济、科技水平和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基本上仍从属于发达国家的需要,向发达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给其提供农矿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这样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经济、科技上的优势及在国际经济中的垄断地位,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技术转让等途径继续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c、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垄断地位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形式上的等价交换实现其实质上的不等价交换,以获取巨额利润。发达国家为了获取巨额利润,竭力维护其出口制成品的垄断高价,而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初级产品实行垄断低价,竭力扩大工业制成品和农矿原料初级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多重盘剥。

d、在国际金融领域,由于发展中国家多数贫穷,财政拮据,所以不得不受制于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仍以少数发达国家的货币为中心和杠杆,通过汇率和利率的变化来积累财富,转移危机,从而盘剥发展中国家。

e、除了在经济领域之外,当今的发达国家还利用其在政治上的有力地位,加大干涉别国内政和外交,例如: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等等;通过文化扩张排挤别国文化发展地位,以企图通过文化侵略来达到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目的。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党的十六大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内容?

原因有三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行之有效。

党的十六大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方面。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党的十六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增加了安全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首先,政治上各国应该互相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一直强加于人。其次,经济上各国应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再次,文化上各国应该互相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最后,安全上各国应互相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2.如何认识和评价小布什的全球战略?

2001年1月20日,乔治。沃克。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本土遭受"9.11"事件的打击,小布什政府对其全球战略和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第一、小布什的全球战略根本目标是加强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建立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

第二、提出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改变了对威胁来源的看法,认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就在于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合。二是根据对威胁 的看法,确定美国"最迫切的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有时亦称"无赖国家"。三是打击"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必须"先发制人"。四是高度重视本土安全。五是改变了核战略思想。

第三、促进全球自由市场与贸易,传播美国的价值观。

第四、小布什对美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主要包括:一是借助反恐,进行扩张。二是改善与俄罗斯、中国的关系。三是与西欧盟国的关系上,已经出现了深刻的裂痕。四是对中东,提出"整合政策"。五是在联合体系内,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并不放弃寻求联合过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但"即使得不到联合国的支持,美国也将单独地对敌人进行打击"。

第五、伊拉克战争后小布什外交的困境。(1)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虽然取得了军事战争的胜利,但其他的战争目标却难以达到。(2)伊拉克战争并未为美国解决中东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3)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注意在世界范围内遭到广泛的反对。

3.为什么说西欧国家的对外关系具有两重性?

二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不尽相同,但在大问题上有一致性。西欧国家是西方集团的重要成员,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的地位与利益,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西欧国家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的特点。主要从它与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方面表现出来。本题应着重从这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本题应该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去论证:

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利得到加强。具体表现在军事权、外交权、立法权方面。

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体现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中间阶层的变化上。

第三、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作用的加强。

5.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 。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行向美国一边倒。

战后初期,日本在外无国权、内无实力的境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就是依附美国的前提下,重返国际社会。1951年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美军可以无限期地留驻日本,并可以出兵镇压日本的"内乱",日本实际上仍然处于被美国半占领的状态。为此,日本全盘接受美国在日本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高歌,同美国结成反共军事同盟。

20C50年代中期,日本为给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经济上也推动重返国际社会,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日本在此期间先后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日本的经济外交首先以亚洲为目标,以东南亚为重点,体现了日本意欲提高在亚洲的国际地位,取得"亚洲盟主"资格的用心。同时它还积极扩大同美国、欧洲的经贸关系。

日本谋求外交上的自立,并非是要摆脱美国,而是要既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又不受美国束缚,从而有利于日本提高国际地位。

(二)20世纪70年代推行多边自主外交

日本多边自主外交的核心是,改变盲目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地制订日本的对外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多边往来,发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作用,其主要内容是:(1)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2)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日、中、美三角关系。(3)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

(三)20世纪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战略

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第一次正式提出日本要做政治大国。其政治大国的基本含义包括:(1)以日美同盟为轴心,以日、美、欧体制为基点,作为西方阵营的重要一员在国际上发挥作用;(2)立足于亚太合作为杠杆,确立日本在亚太的主导地位;(3)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积极扩大在国际社会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影响;(4)积极全面地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机构中发挥作用,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5)在综合安全保障的原则框架内,适度增强军事实力。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为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采取了以下步骤:

(1)在政治上"战后政治总决算"。(2)在经济上和科技上努力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以增强对国际事务的支配能力。(3)在军事上放弃了战后实行多年的"重经济、轻武装"的"军事小国"路线,开始大力扩充军事力量。(4)在外交上,从政治大国目标出发构筑日本对外关系,树立新的国际形象。:A、日美关系为外交基轴,坚持"四方一员"的立场,确立日、美、欧三极体制;B、继续稳定发展日中之间的成熟关系;C、加强与东盟国家关系,促进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重新树立国际形象。

6.冷战后,日本是如何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的?试分析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前景 。 答题要点: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首先表现为继续加强同美国的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日美安保体制,具体如何加强这种关系,要作出阐述;其次是它全面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具体是指冷战后,日本为了建立日美欧三极体制,提出全面改善与欧洲的关系,更加重视亚洲外交,以期争取对亚洲经济、政治的主导权,加强与俄罗斯对话;第三、是开展联合国外交,积极参与八国集团的活动。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前景: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同时存在着制约日本发挥更大作用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五个因素。

7.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答题要点:本题首先要明确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固定化的具体表现。 其次,要明确苏联模

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应该阐述清楚苏联模式在经济和政治上起过的积极作用。

8.冷战结束后南北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特点。

(1)南北差距进一步继续扩大;

(2)南方国家债务有增无减;

(3)国际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4)南北贸易权利很不平等;

(5)环抱问题日益尖锐。

(以上各小点均要求阐述)

9.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经验教训。

成就表现在:

(1)政治上,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经济上,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3)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上,既坚定不移地贯彻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营造发展科学文化的宽松氛围,又坚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成就的具体表现以及经验教训可以结合我们当前实际,进行充分、详细的阐述。

10、试述美国政治的发展及其新变化(P94-99)

11、如何认识和评价小布什的全球战略(P107-112)

12、请结合实际评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P160-161)

材料分析题:以下是关于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材料

材料1

美国的领导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在世界各种新危机的险境中导航并利用其产生的各种机遇。美国的资产是举世无双的:我们的军事实力、我们充满活力的经济、我们强大的理想,尤其是我们的人民。通过我们的参与,我们能够并且必须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们参与国外事务必须是经过谨慎选择的,是有利于我们的利益和首要任务的。

摘自1994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参与与扩展安全战略》

材料2

问:本世纪末发生的战争和大屠杀增加了。是不是美国这个惟一的超级大国不能或者说不愿意对此加以控制呢?

答:美国想控制,但是它却控制不了。甚至在军事技术和经济上所占有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都不足以使它能够控制形势。美国必须认清,自己对稳定世界局势所起作用的局限性。迄今,它对此没有做出哪怕是最小的贡献。就连北约的干涉也没有对世界起稳定作用,而恰恰相反。……即使美国人能够重新适应世界警察也可能挨打这一点,它们也不适合当世界警察。首先美国人不要过分自信,其次人们应该懂得有三四个政治大

国进行合作的必要性。这当然不能避免所有冲突,但可以促使不酿成冲突。

问:美国副总统戈尔刚刚在竞选活动中说过:“我们是天然的世界领袖”。

答:美国仍将是世界上遥遥领先的军事大国。我不相信其他国家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赶上美国的巨大技术优势。美国人在21世纪的主要力量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即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大部分遵循美国的模式。

资深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教授访谈录

摘自德国《明镜》周刊1999年12月27日

材料3

在奥尔布赖特看来,科索沃战争绝不仅仅是一场地区冲突,它检验了美国“作为一个责无旁贷的国家,通过确保稳定、阻止暴行来维护其道义与利益的能力”。而对于她在执行这一外交政策过程中的所作所为,美国国内有人发出了严厉的指责。她的一位曾在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任教的老友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批评奥尔布赖特和她的同僚在执行“职责别国”的外交:“他们指责俄罗斯和日本的经济,指责中国的政治,指责伊拉克的军事,指责南联盟的民族问题,指责拉美的贩毒,指责联合国的改革……这是一种伴随着挥舞?战斧?的训诫与假装神圣的外交政策”。

摘自《世界知识》1999年16期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特点。

(2)针对材料2、材料3的观点,辨析冷战后美国在干预和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

(3)评析材料2关于美国是“天然的世界领袖”的观点。

二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分析

(www.61k.com]

摘要:曾几何时,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一直是我国值得称道的外交成就。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积极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最好时期。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周边关系又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方方面面都在关注,甚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焦点和热点问题。本篇论文主要从目前中国面临的周边的安全情况出发,总结现状,找出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关键词:周边矛盾、影响、解决办法

一: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牟取暴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

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现在我将做简要的分析。

(一)东北亚地区

1朝鲜半岛

中韩矛盾

①领土之争:韩国国土面积相对狭小,地理位置特殊,安全心理较强,因此带有利己排他倾向。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国度,又因其地理环境特殊,造成朝鲜民族对于生存的心理需求强于其他国家,在努力保持自己独立性的同时也培养出了民族性格中的

排外倾向。正是由于它的闭关自守,排外态度,被西方人称之为“隐士之国”。另一方面就是近现代因素,排他性也是在朝鲜沦为殖民地的进程中形成的。20世纪初日本吞并朝鲜民族,朝鲜成为其殖民地,而这也正激起了朝鲜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潮在抵抗外国

侵略的进程中成熟起来。二战后,朝鲜民族被人为地分裂了。“由于内部纷争和体制不同,

半岛南北各自在美苏的支持下建立了国家,并且最终引发了民族间的战争,这就使得韩国形成了以反共为核心、北韩形成了以反美为核心的民族主义。”从而,韩国的民族主义开始敌

视并排斥同一民族的朝鲜,并出现了双重性质,即“国家统后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创造了“汉江奇迹”,实现了经济的大崛起。总结经济发展的历程更使韩国人感觉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优越,更加突出强调本民族的集体自豪感。90年代以来,“世界化”开始成为韩国民族主义

的特点,将世界看成是为国民而存在的,而韩国无疑应该处于优势地位,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性膨胀。而到金大中政府时期,1997年是韩国人民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韩国经历了金融危机导致的社会混乱与挫折。而IMF对韩国经济的过分管理干预,在其看来是伤害了韩国民众的自尊心,一时间“美日资本阴谋说”甚嚣尘上,激起了韩国民族主义。从而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凸显了以支持国货为表现的民族主义排他性。②文化遗产之争:。从韩民族传统出发,韩民族特别推崇祖先、仰慕强者,并由于“同质性”,使个人和民族融合而存在一种国民整体感。对于他们而言,祖先的辉煌就是他们的光荣,个人的光荣便是整个韩民族的光荣。基于崇尚祖先的民族性,特别注重“文化历史共同体”的维护,视其族裔传统文化为滋养民族和民众的沃土和唯一的文化来源,使韩国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遗留存在一种特殊的感情,具有较强的“认同性”。加之“文化中心论”的民族主义感情要求民族文化的不可分割,认同这些文化遗产便成了民族主义者的目标。

2中日矛盾

①领土争议存在。**油气资源开发纠纷牵扯到海洋界线划分、海洋资源分配等复杂间题中方已开发了属于大陆架延伸海底的油气资源,日方提出吸管效应并要求共同开发。双方领导人恢复互访和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后,日方在此问题上更是志在必得。共同开发问题涉及许多复杂敏感因素,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来运筹。

②台湾问题。日本把防守范围扩大至台湾,在美对台协防时将可能提供后勤保障,在台独问题上态度暖昧。**访华时公开表明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加人联合国,不支持“人联公投”。这是迄今日本领导人对台的最鲜明态度,但同时**又强调说是“不支持”而非“反对”,其原因在于日国内亲台势力的掣肘。

③历史问题仍未解决。参拜靖国神社,由于**政权的运作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为缓和党内矛盾,**虽不主张立即修改宪法、不赞成参拜靖国神社,但在自民党大会通过的《2008

年自民党运动方针》里仍保留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和“制定新宪法”的内容。而自民党内部历来鼓动“参靖”和“修宪”的势力仍伺机而动,一些把缓和与中国关系当作权宜之计的战略派政治家也显示出故态复萌的苗头。同时日本国内出现反对在外国压力下停止参拜靖国神社的民族主义情绪。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是权宜之计还是要彻底解决问题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潜在障碍。还有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问题也阻碍着中日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甚至会恶化!

3中美矛盾

就目前来说,中美两国在政治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敏感性问题,这是一些由来已久的问题例如“**问题”“**问题”以及“台湾问题”等。就“**问题”来说,美国一面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一面又支持达赖集团分裂中国的活动,这种做法,违反了国际间公认的国与国交往的准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不仅不符合美国的传统政策,而且无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对于“**问题”,美国也是采取了与“**问题”差不多的政策。

至于“台湾问题”,缘起于中国内战,但其延续与持久存在,却是中美战略冲突的产物。

台海是牵动中美两大力量兴衰的战略咽喉。美国的台湾政策以美国的利益为依归,随自身战略需要而变动,反映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对中国定位的变化,台湾只是美国牵制中国崛起的砝码和销售军火的对象。而,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美国也只有逐渐放松以台湾牵制中国的行为,因为没有几个国家敢冒和中国断交的风险去承认台湾,既使是美国也不敢。因此,就总体趋势来看,中美两国之间以上的这些政治问题,会随着中国的崛起与不断发展,而趋于平和。但,两国之间并不会真的从此相安无事,由于两国所代表的利益集体不同,两国之间也会不断产生新的政治分歧与摩擦。更何况,两国的政治关系远远不是只涉及以上问题,而是错综复杂的。

4中俄矛盾

经济迫切转型使俄急功近利:中俄两国都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中国这边改革稳健推进,俄罗斯那边则是骤起骤落的突进型改革,节奏不甚合拍。从两国的国家战略来看,两国都致力于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发展知识信息经济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俄罗斯有意减轻对单纯性资

源输出的依赖,扭转“原料国家”形象;而中国则优化“世界工厂”地位,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和附加值含量。从世界定位上看,中国定调为“和平发展”,虽位列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仍把自身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而俄罗斯则推行“强国”战略,并把

自身定位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向资本主义转型国家。这些属性决定了俄罗斯在市场经济政策上具有“自私”性,而中国则甘愿成为“奉献”型的伙伴关系一方。

(二)南亚半岛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二 面对日益紧张的周边局势,我们该怎么办?这是问题的关键。我觉得应在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正确看待美国及美国的“高调重返”

正确对待中美关系:中美是对手,未必是敌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疑虑加深,美国要把中国的崛起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绝不允许中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视中国为敌人。美国在恐惧中国军事崛起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和

美国合作来维持国际秩序。在对待中美关系上要“树立一个基本观点、保持一种良好心态、

采取一些必要技巧”:一个基本观点:“和则共赢,对抗则两败俱伤。”一种良好心态:美国依然最强大,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大国。一些必要技巧:中美关系需要重新平衡:要随时加强危机管控,把握大局,注意分寸,适可而止;要用好现有机制,不断增强双边互信;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努力扩大双边关系的增长点;要深化沟通和交流,加强对两国舆论的积极引导。

(二)淡定从容,韬光养晦,做好自己的事解决问题,关键在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应对外部挑战的最根本的法宝。

“韬光养晦”与“敢做敢为”并重。做任何事情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在整个过程中,“韬光养晦”一定要坚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有所作为”、要有威严的一面,就是不能只做“老好人”或是“和事佬”,要能让一些国家觉得中国难以挑战、难以侵犯、难以“忽悠”。

(三)政经合一,协调周边关系

在周边问题上,中国以经济促政治合作在过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单纯的经济利已经不能解决摩擦。中国应该一方面通过继续深化经济联系,巩固与周边关系。同时也要增强周边外交中经济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协调性,善于将经济手段战略化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对国家利益的支撑作用,并适度运用硬实力的威慑力以争取和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

参考文献 [1]《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邓小平 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M].邓小平文选(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龙跃莲,宋静雅;从政治文化视角看中美人权观分歧;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5月,第17卷第3期。

[4]《学理论》2008年第18期总第496期

[5]【芙】罗兹·墨菲著,黄磷泽.亚洲史.**:**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6:37..罗兹·墨菲 黄磷亚洲史2006

三 :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当今世界经济在发展中体现出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等特征,并呈现出两种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二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它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发展的因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1、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

3、生产的全球化;

4、企业的全球化;

5、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

6、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和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

以上有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六个方面的特征,它们对现实的经济运行既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发挥着独立的作用,又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

(四)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全球经济一体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增强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并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所谓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区域国家为便利相互间的经贸联系,结成若干相对独立的经济集团。在这些经济组织所覆盖的区域内,取消妨碍各国生产要素自由移动的障碍,促使跨国性的专业分工、协作生产,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建立一个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内的统一市场,通过组建相应的机构来协调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向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联盟、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等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现象。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集团化发展掀起了新的浪潮。80年代以来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目前以大国为中心出现了欧共体、北美和亚太三大地区经济集团。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是生产国际化、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需要加强合作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表现。这两种趋势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结合更加密切,反过来又使这两种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外因

1、世界经济形势恶化、市场问题尖锐。在70年代的“滞胀”之后,80年代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甚至比70年代还低。进入90年代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经济衰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滑坡,世界经济处于相当严峻的困难境遇之中。世界经济的困难还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领域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已连续几年下滑。以上原因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进一步加剧,更促使了它们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总之,由于经济不景气,争夺世界市场的尖锐斗争促使各国为保护本国的制成品市场、扩大出口,积极营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是若千年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世界政治局势的变化。1949年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和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战后初期影响较大的区域经贸集团。但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当时并没有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种发展浪潮。其原因,是由于关贸总协定所构建的国际贸易多边协调体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建的国际金融货币多边协调体制刚刚建立并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各国正忙于发展多边经济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战后相当长的时期里美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居绝对优势,美苏对抗争霸世界,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西欧和日本在政治上、军事上依附于美国,而经互会和欧共体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经济竞争还未对美国的地位构成威胁。到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美、日、欧在经济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了“冷战”时代的终结,政治军事对抗退居次要地位,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和国际关系中的基本矛盾。此时欧共体加快丁市场一体化建设的步伐,集团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美国和日本受到威胁,美、日以及其他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急起直迫,迎接挑战,纷纷组建本地区的经贸集团。这就形成了8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汹涌浪潮。

(二)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内因

维护共同权益,联合抗衡外部强大势力。一些在国际经济政治斗争中所处地位相近的国家,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成一体化集团,来维护它们共同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三)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日益发达和完善的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缩短了各国时间、空间距离,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费用,便利了商品的国际流转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信息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使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得以实现,也使得区域各国能够发挥其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获得比较效益。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主要成因可以看出,参与国际分工和组织经济集团的国家越来越密切的联合与合作,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变化,又把完整的世界经济体系分割成相互对立的经济集团,这种矛盾运动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

本文标题: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519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