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战略规划:四个原则和七个阶段

发布时间:2018-05-02 所属栏目:公司战略规划

一 : 企业战略规划:四个原则和七个阶段

战略规划是一套内外沟通的文件,用来清楚地表达企业经营管理的逻辑,即我为什么会成功,依据是什么。能向员工说明这个逻辑,就会赢得员工的支持和全身心的投入。

绝大多数企业家对战略这个词一点都不陌生,但对战略的确切含义却存在混淆。很多人把经营目标当成战略,把梦想追求当成战略,把点子策划当成战略,把想法思路当成战略,结果出现了各种的误解和误读。另外,很多老板误以为战略就意味着放弃,说服自己放弃很多赚快钱的机会很困难。其实,战略意味着聚焦,是为了聚焦而暂时放弃一些会分散精力、与聚焦领域不相关的业务,从而集中精力做大事。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企业家会不停地纠结。

战略规划的四个原则

可以说,靠小聪明、好点子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靠关系做生意的模式永远也做不大。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未来十年一定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在过去,没有战略也能混口饭吃,但在未来,没有战略的企业看不到未来、无法凝聚人心、不能形成合力,只会不断地试错。所以,企业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认清现实,从基础工作入手,好好地梳理企业战略,并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以利他为基准,以营销为核心,以竞争为导向,以共识为目的。

以利他为基准是让企业家回到经营企业的原点,即明确企业存在的价值是:要么帮助客户提高幸福指数,要么降低痛苦指数。换句话说,必须有其独到的价值来帮助客户,否则企业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一个老板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利他理念,企业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信任,老板才能从商人晋升到企业家。

以营销为核心是让企业从推销模式上升到营销模式,即从发现、识别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寻找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源泉;同时,根据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户价值创新,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差异化体验和价值,成为有个性、有特色、令人尊敬的品牌。

以竞争为导向是让企业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即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给小众化的目标客户一个非买我们品牌产品(或服务)不可的理由,成为目标客户的首选。任何战略规划如果没有把竞争要素加进来,没有针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和对策,都是不完整的。

企业规划 企业战略规划:四个原则和七个阶段

以共识为目的是让老板与高管、中层就企业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战术和监控五个层面达成共识,让大家发自内心地认同、喜欢公司的战略规划,看清未来,知道到那时自己能得到什么,能成为什么。一个没有共同愿景和使命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乌合之众。

战略是成功的逻辑

可以说,战略规划是一套内外沟通的文件,用来清楚地表达企业经营管理的逻辑,即我为什么会成功,依据是什么。能向员工说明这个逻辑,就会赢得员工的支持和全身心的投入;能向用户说明这个逻辑,就会得到客户的偏爱和信赖;能向投资者说明这个逻辑,就会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战略是什么

要成功需要有“梦想”,更需要有“逻辑”。没有逻辑的企业和个人,是不会“梦想成真”的,除非瞎猫碰上死耗子。很多企业家都误把梦想当战略,这是中国企业的通病,甚至是中国企业致命的问题。

战略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战略就是实现目标的逻辑,它探讨的不是要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即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目标,阶段性的里程碑计划是什么,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和边界条件是什么,实现企业目标的成功要素是什么,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企业存在哪些潜在的问题与风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要理解什么是成功的逻辑,必须先理解什么叫战略,否则就会停留在机会主义的成功阶段:在市场大环境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蒸蒸日上;当市场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大家都亏损,走下坡路。

我们说,战略是一套“从后往前看”的思维逻辑,即把5年后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描述出来,把本企业到那个时候的状态描述出来,然后根据我们所期望的状态去倒推。

为什么需要战略

多少年来,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学习别人,成为别人。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向XX学习”的环境中走过来的,抄袭、模仿、山寨成了中国市场的主流。发达国家的企业则截然相反: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有自己独到的定位,能告诉客户我跟别人不一样在哪里;一般说来别人做什么自己就不去做,如果要做,也一定会找到差异化要素;而自己做什么,就希望设置壁垒阻止别人跟进,这样一来,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地盘,都可以过上舒服日子。

战略是为了让中小企业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能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小市场上的主导者。

什么阶段需要做战略

创业成功后的企业在生存期是无法谈战略的,这个阶段企业工作的重点就是让自己活下去。等企业的业务稳定下来,就要尽快把经营模式、思路和方法固化下来,把成功的逻辑总结出来,使之成为可复制的体系。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为什么有的发展成了大企业,有的永远是中小企业?核心问题就是战略二字。因此,过了生存期的中小企业就不得不思考战略规划的问题。一个中小企业没有战略就无法聚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聚焦就不可能在某个细分市场成为龙头老大,更不要说成为行业老大。

企业小的时候,一切都在老板的掌控之下,即使所有事情亲力亲为也能照顾过来。当企业大到一定程度时,老办法就失灵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管理一个排和管理一个师肯定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到了高速发展期,生存不再是问题,发展成为核心话题,这时候企业就要把未来5年的战略梳理出来,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互相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有了清晰的战略规划,大家就知道往哪个方向使劲,几年之后企业能发展成什么样,在企业战略里自己部门扮演什么角色,部门间的配合自然会更默契。

谁来做战略

战略规划绝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事,更不是老板做好了强行灌输给部下,因为没有几个老板是战略规划方面的专家,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套系统的战略规划。老板所能做的就是对未来市场做出前瞻性的预判,把自己对未来市场格局的看法,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走向与高管团队分享,指明前进的方向。然后老板与整个高管团队一道,按照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客户分析、竞争分析,并邀请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参与调研、分析、总结,最后在有实战经验的外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一起完成战略规划。

以前那种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模式已经过时了,如果老板亲自参与处理公司内每一项决策的话,企业不可能做大做强。靠老板一个人的个体智商不可能在错综复杂的市场上赢得竞争,必须依靠企业的组织智商,靠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如果当高管的只是按照老板的吩咐去做事,那就根本不是高管人才,因为称职的高管不是老板告诉他做什么,而是他告诉老板应该做什么,是给老板提供解决方案的。

从哪里入手

战略规划从分析市场机会入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地基,即明确企业为哪部分人服务,我们希望在目标客户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目标客户非买不可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第二阶段是盖房子,把完整产品清晰地描述出来,把企业5年后要达成的目标清晰化,把建立竞争优势的路径设计好,把商业模式想透彻;第三阶段是内装修,即把战略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战术动作,落实责任人,明确考核标准和考评时间。

总之,战略探讨的是企业未来5年的发展问题,而不是今年和明年的生存问题;是从完整产品的角度去寻找差异化,而不是简单地去生产同质化产品;是强调品牌的特色和个性,而不是强调产品的功能和价格;是通过低调的“地下工作”来寻找产品创新的源泉,而不是通过高调的“舞台表演”来促销产品。企业总体战略明确后,就要让各职能部门根据总体战略去制订自己的实施计划,并协同其他职能部门完成跨部门的协作。

如何规划并落地

制订战略规划的过程与战略规划书的结构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照猫画虎就会误入歧途。那么,战略规划从哪里入手呢?通常说来我们可以把战略规划分成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与用户分析。一个企业如果不了解其市场和用户,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深入细致的市场和用户分析是整个战略规划的基础,因为后面几步均以市场和用户分析的结论作为前提,所以是重中之重。

第二阶段:竞争对手分析。目的是了解谁是现有的、直接的竞争对手,谁是将来有可能加入的潜在竞争对手,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可能构成威胁的替代品是什么?

第三阶段:理想的完整产品描述。这一部分是在不考虑资源限制的前提下,从最理想的角度来探讨目标客户最希望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样。当然,这里所说的产品指的是完整产品而不仅仅是核心产品,包括服务和体验。

第四阶段:企业的长远目标与发展方向。一旦企业掌握了市场和用户需求,同时也了解了竞争状况,以及对用户来说最理想的产品是什么样,就很容易明确本企业的市场定位。也就是说,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什么,形成通俗易懂的一段话。

第五阶段:成功要素分析。在制订企业战略的过程中,一旦目标确定下来,就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论证,看看把哪些事情做好了就能实现目标,制约企业实现目标的障碍是什么,有哪些潜在的问题与风险,企业的应变措施分别是什么。

第六阶段:组织架构设计与财务分析。战略明确之后,就要有组织上的保障,通过排兵布阵,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并理顺不同职能之间的关系,明确谁是谁的内部客户。然后,将未来5年的人力资源成本计算出来,为综合财务分析和投资回报分析奠定基础。

第七阶段:第一年的战术实施计划。要把战略分解成具体的动作,明确下一年集中精力做什么,哪些方面既重要又紧急,哪些方面重要而不紧急,哪些方面紧急而不重要。要把相对宏观的计划变成具体的动作,成为可以衡量、监督、检查的行为,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这样才有希望完美地执行。

(www.61k.com。

二 : 2015企业战略规划

第1篇:企业战略规划

摘要当前国内基本建设发展较快,应该说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水平低、劳动密集型、人员结构差等特点,加上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和控制管理能力缺乏的问题相继显现出来。为了能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适应市场、适应竞争,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力图通过研究,找出一些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思想、经验与方法,用以指导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战略规划战略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一般在5%左右。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施工企业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我国,施工企业整体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多,装备差,效益差,环境劣,员工收入低,管理也极不规范。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经营者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超越企业职能管理,超越企业边界。因此,加强国有施工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不断提高国有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意义十分重大。

一、战略的基本性质与内容

1、战略的基本性质

当前还没有1个得到一致认可的战略定义。不过我们认为,战略的基本性质包含以下几点:(1)战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事业。战略决策对于企业整体事业的影响至关重要;(2)战略涉及企业的活动领域。包括从事什么业务、活动的地理范围、空间等;(3)战略涉及企业的环境。考虑战略的1个基本前提是企业与环境的不可分,企业应用战略来应对变化着的环境;(4)战略包括内容和过程2个方面。战略研究包括采取的行动和己经决定了的行动与实施的过程;(5)战略的组成部分十分复杂。因为变化给企业带来了新奇的条件组合,战略的组成部分是非结构化的、非程序化的、非常规的和非重复的;(6)战略包含不同的思考过程。有概念性的思考,也有分析性的思考,一些人强调分析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战略决策的核心是由企业领导们的概念性思考决定的。

2、战略的内容

通常我们将战略管理看作是1种过程,1种对企业战略的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等主要内容。战略制定包括确定企业任务,识别企业外部机会与威胁,识别企业较之竞争者的长处与短处,建立长期目标,开发供选择的多种战略方案,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战略制定过程所要决定的问题包括:企业进入何种新的业务领域,放弃何种业务,如何配置资源,是否扩大经营或进行多元经营,是否进入国际市场,是否进行合并或建立合资公司等。战略实施要求公司制定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员工和配置资源,以便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实施。战略实施活动包括培育支持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方向、制定预算、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以及将员工报酬与企业绩效挂钩等。战略评价用来评价战略效果,以便采取变革措施,管理者非常需知道哪一特定的战略管理阶段出了问题,而战略评价便是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方法。由于外部及内容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中之中,所有战略都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改。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

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竞争的范围更加广泛、竞争内容更加深入、竞争的程度更加激烈。以前企业所常用的价格战、业绩战等单维度的竞争手段,正在被供应链竞争、顾客忠诚竞争、战略网络竞争等立体化竞争手段所替代。同时,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的今天,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又为国有施工企业提出了1个新问题,即国有施工企业的国际化己经上升为1个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另外,从我国施工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而言,己经在一定层次上走过了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正面临着2种选择,要么是完成企业的蜕变,再写辉煌,要么是步人衰退阶段,淡出市场。这是国有施工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自然,在未来几年,是否转型和国际化将成为国有施工企业谈论最多的话题。在变革的市场环境下必然要求企业成长思维的变革。近年来,许多施工企业,都打出战略转型的大旗要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但是,很少有企业真正解决战略转型落地的问题,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的战略转型还只是在云中漫步,似乎施工企业陷入了集体战略徘徊。一时间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进行战略转型,在变革的市场环境下,势必是在等死;如果进行了战略转型又好像是在找死。企业家们急于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一时间战略执行这一在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中并不存在的术语,大行其道,似乎成为集体战略徘徊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冷静下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却发现在执行的背后还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沟通、以及企业文化等基础管理问题。换言之,想要依靠所谓的执行来解决问题,还要靠扎扎实实地去做基础管理工作。

三、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战略规划的认识

1、战略与理念

当前企业早已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如果企业在主要战略上是正确的,即使它在实施战略计划时可能会犯一些小错误,但它最终仍会成功。是否具有战略头脑,已成为判断1个能否成功企业的重要标志。我们认为,战略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某一战略与特定的企业联系在一起时就有好坏之分了。尽管目前理论上还没有公认的有关企业战略好坏的判定标准,但是,企业战略的实践表明,好的企业战略必须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1)战略必须与企业的使命和目标相匹配。这意味企业决策者的意愿与战略的一致性。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往往与企业决策者的个人抱负、经营哲学和伦理信条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决策者并不是不偏不倚、不带私心地评价战略途径。他们对竞争方式、企业的定位所持的观点以及他们心目中的企业形象和地位往往影响他们的抉择。只有战略与企业使命和目标的匹配才能保证战略能够有效的实施和成功。(2)战略必须与企业可用的资源和能力相匹配。1个企业是否拥有有效执行战略所需的资源和能力是影响企业战略的1个最核心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以便充分利用某些机会,并可能成为战略成功的关键。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是企业拥有具有竞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而竞争对手不拥有与自己对抗的资源和能力,同时竞争对手若开发可比的能力要付出

沉重的代价或者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

2、战略与市场

市场是施工企业的基础,没有市场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当今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改革浪潮迅猛异常,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正全方位地与国际接轨,一切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管理、制度、体制等都受到猛烈的冲击,有的已经被市场经济大潮所淹没淘汰。人们的生活、生产、企业、社会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一切都在与国际接轨,适者生存,适者发展,适者壮大。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轴心,要善于摸索市场规律,掌握市场的规律,适应市场规律,驾御市场规律,按照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以适应和满足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切忌墨守陈规,固化思想、固化阵地。很多实践己经充分证明,快速应变能力强的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反之,就陷入困境,有的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3、战略与管理

管理是科学,是说经营开发市场需要灵感,往往成功就在一念之间,而管理企业却要系统、准确、滴水不漏。在建筑施工企业分析和处理管理问题时,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权变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是将管理体系视作1个完整的开放系统,不但要看到此系统中各层次与外界环境间的交流与制约作用,而且要看到组成此系统之各层次的各子系统及其相互联系与作用。管理现代化,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固然不可缺。而更重要的是观点、组织、制度、人员的现代化。长处与弱点、理性与感性、远期与近期、战略与战术等的对立统一必须兼顾,防止任何片面性;权变的观点,即因地制宜,具体分析,随机应变。在企业管理中,依据不同的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适宜地选择和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这是保证管理工作高效率的重要原则。成功的企业在于把别人的先进经验与自己的具体条件融为一体:发展的观点,亦即动态的、转化的观点。

4、战略与实施

针对性和可行性是选择战略实施工具时必须要考虑的2个原则。实施工具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企业在选择战略实施工具时一定要本着这样1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1种负担。战略实施工具还应当具有可执行性。在工具的可执行性方面,比较好的做法是以比较简单的方式来表达、使用实施工具,例如工作流程,实施工具应可将相关的工作程序以流程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注明具体的工作任务、涉及到的部门、负责的部门和岗位以及需要进行的决策等,使工作程序一目了然,操作起来也便利可行。可执行性的另1个方面是实施工具对战略实施的可考核程度。1个好的实施工具,其考核范围应包括考核部门、考核标准以及奖惩标准。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全面,要么考核部门不够明确,要么考核标准不够明确,要么奖惩标准不够明确,这些都影响制度考核的顺利进行。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战略规划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建筑施工企业在完成施工项目、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优化自身的战略规划,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2篇:企业战略规划

有对夫妇有2个孩子,1个叫莎拉,1个叫克里斯蒂。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他们搂着小狗来到朋友家,安然坐下,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嘟囔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那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1个目标。”

夫妇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1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要能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财产的守护神。这对夫妇就是美国的前任副总统戈尔和他的妻子迪帕。他们牢牢地记住了那句话,即便做一只狗,也要有1个明确的目标。推而广之,做为1个人,当然更要有1个明确的目标。

另外,精神分析派的大师弗洛伊德曾悲观地说道,每个人一生将要上演的脚本,都已在他们6岁前的经历中秘密写定。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句俗语,叫做“三岁看老”,看来和弗洛伊德老先生的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话虽有前瞻之明,但也有掩饰不住的悲观和宿命,是我很难接受的。三岁之前,孩子在无知无识中,究竟酿出了怎样咸苦的卤水,竟然让他的一生在此凝固?或者反过来说,面对着1个孩子,成人世界有什么力量,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沁入思维的草地,从此染绿他一生的春秋?

哈佛大学有1个非常著名的、有关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生活环境等条件都相差无几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根本没有人生目标;60%的人似乎有目标但非常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人生目标,3%的人有非常清晰且长远的人生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状况及职业分布现象,与他们的人生目标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那些占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没有修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一直朝着同1个方向不懈地奋斗着,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级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些占10%有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的目标不断地实现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其中占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定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那些占27%的人是25年以来都一直没有人生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面,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生活,且经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的结果表明:目标对人生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想要成功,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自己的1个选择而已,而当你真正确定选择了这样的1个人生目标,并为之而不懈努力奋斗的时候,你便朝着这样的成就开始了你的人生之旅,于是也就有了相应的人生结果。建议所有的朋友们读到这里不妨先停一停,花上几分钟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有没有目标?是否清晰?是多长远的目标?自己过去属于27%、60%、10%、3%中的哪1类?现在又属于哪1类?或者现在已经决定将来要属于哪1类?

由这个调查实例不难看出,今天的生活状态不是今天所决定的,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也不是由未来决定的,它将是我们今天的生活目标的结果,今天你选择了怎样的人生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你明天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当年蔺相如面对拥有虎狼之师的秦王,之所以能够机智地不辱使命,就是因为在他的内心里有1种寄托,一定要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心中有了这样的目标所以才有了那样勇敢的淡定与从容。也就是说,在1种复杂突变的情形下,1个人怎样才能够有所担当,是1个成熟的职业角色,所必须要经过的考验。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人如何才能变得大无畏,才能变得淡定而不仓惶,这就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找到1种神圣的寄托,这个寄托不见得是大家共同认可的1个宏大的理想,也不见得是大家都共同认可的1种权势,1种金钱,1种情感

,每1个人的生命链条中一定有他最在乎的东西,但凡找到了这样的1种寄托,就会给他的一生找到了1个依凭,给他自己的内心找到了1个根据地。而那个依托便是他的人生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没有了目标,任何人都不会再努力,因为大家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朝哪里努力,就像是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的码头在哪里,加油又有什么用呢(www.)?没有了目标我们几乎同时要失去机遇,运气,别人的支持,因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那还有什么能帮得了自己呢?就像是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的码头在哪里,也就不能明确什么风对自己来说才是顺风。

人生目标的缺失所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对青少年人生性格的影响,有没有人生明确的目标,会直接导致生活习惯的迥然不同,家长这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1个得过且过的环境中,他的人生也就根本不可能再有什么方向了,就像是大海中迷航的小船,根本不知道自己将要驶向何方,孩子的一生便可就此得出结论了。

由此不难看出,目标的威力在于给自己的行为设定了明确的方向,使自己能够充分了解每1个行为的目的;使自己知道目前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有助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迫使自己未雨绸缪,把握今天;使自己能清晰地评估每1个行为的进展,正面检讨每1个行为的效率;使自己把关注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工作成果上来;使自己在没有看到结果之前就能知道结果,从而产生持续的信心、热情与动力;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树立阶段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生性格。

我们称企业为法人,法人与自然人的成长具有类似的特点,如果1个人没有人生的目标,盲目地走着昏暗的人生路,自然不会有什么人生成就。有哈佛大学的调查案例为证。法人也是一样,如果1个企业没有明晰的奋斗目标,盲目地走着昏暗的人生路,那也注定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而法人的人生目标,就是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

企业在早期做自己的战略发展规划,犹如一位妙龄少女,在其青春靓丽的岁月,便开始仔细展望自己卓尔不群的中年,硕果满堂的老年;更像是一片嫩绿的叶子,在早春时节,眺望仲夏时分,再遥想金黄的秋季。对着镜子,观察着自己的脸庞,迅速地画下脸部的轮廓,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她们一笔笔地在这张青春勃发的脸庞上,刀刻般地画出嶙峋的皱纹,每一笔,都是挑战和承诺。在生命的这一头,眺望生命的那一头,万千感受,聚集一心,从郁郁葱葱到黄叶遍地。

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由此便可窥见一斑。众多民营企业纷纷中途夭折,自然与企业缺失战略发展规划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企业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发展。

第3篇:企业战略规划

(一)战略定位

根据swot矩阵分析,可以看出万科集团应采用st战略。我们认为万科集团所采取的战略定位为:

依托集团较高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房地产行业的开发经验,结合房地产,采取渗透整合战略,提升房地产行业竞争力,合理规避风险;同时以资本运作方式,不断培育集团高成长性的优势产业,并借为上市的优势,充分发挥万科集团的融资平台,在3—5年内巩固万科集团在中国房产市场的优势地位。

(二)战略重点

根据万科集团未来3—5年的发展战略定位,其战略重点为:“增加新的但与原业务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把产品进1步集中到住宅开发上,在地区上更加明确。在提高业务集中度的基础上,调整当前的发展路线,重视地产的主流市场,开拓与地产相关的多元业务。”

(三)战略建议

随着住宅行业不断凸显出制造业特性,精确把握客户需求变得日益重要。只有更精确把握客户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分配建造成本,才能使公司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中获得更充分的认可。这也是万科集团由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最重要努力方向之一。同时集团应进1步展开成本优化措施,加强标准化规范手段,深入开展成本对标,提高集中采购度水平,以充分发挥规模优势。鉴于当前市场现状,集团应,根据销售情况随时调整推盘计划,根据推盘需要随时调整开工计划,做到“精挑细选,把握机会”。集团不妨进1步拓展融资渠道,考虑在时机成熟时进行一次股权融资,在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承受力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融资时机、规模、方式,确保融资为股东带来盈利增长。

第二节万科公司发展目标

1、短期内整体发展目标

提高销售利润率5%;

市场占有率从2。34%提升到8%;

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在现有水平之上提高一倍。

2、万科公司的市场竞争战略

20xx年万科的市场占有率从2。07%提高到2。34%,一直处于增加状态。但目前来讲,占有率还很低。美国前五大开发商,整体占有率是18%,日本是20%。平均下来每个开发商至少是4%。中国和日本比较像,人口多,比较密集。万科作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公司,也只有2。34%。王石表示,万科第1步应该在2015年将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初步预计这一点能够达到。因此,未来几年内,万科在产品的定价上,仍将保持市场跟进的策略。我们将万科公司的市场竞争战略定位为:高品质差异化竞争战略,在市场竞争中要做到同质价优,同价质优,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观念和意识,为客户增加产品的无形价值和效用。

第三节万科公司职能战略及实施策略

1、组织管理规划

(一)万科公司组织管理原则

(1)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2)贯彻集团发展战略的意图

(3)体现简政高效的原则

(4)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对下属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5)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最大效能

(6)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二)万科公司组织战略目标

确定和加强万科公司总部的战略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投资决策中心、财务监控中心的四项基本职能。进1步强化下属公司的生产中心、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三项基本职能。

2、人力资源规划

(一)万科集团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在册员工16515人,平均年龄为三十岁。

其中房地产开发系统共有员工3342人,平均年龄32。3岁,平均司龄4。3年。

学历构成如下:博士占0。51%,硕士占16。40%,本科占66。40%,大专占14。51%,大专以下占2。18%,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占地产总人数的83。31%。

专业构成如下:市场营销和销售人员483人,占14。45%。专业技术人员1637人,占48。98%,较上年增长1。87%:其中工程人员957人,占28。64%;设计人员350人,占10。47%;成本管理人员204人,占6。10%;项目发展人员126人,占3。77%。管理类员工1222人,包括财务、审计、it、法律、人力资源、客户关系、信息分析等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占36。56%。

物业管理系统共有员工13173人,平均年龄28岁,平均司龄2。6年。

物业员工学历构成如下:硕士占0。22%,本科占6。57%,大专占11。58%,大专以下占81。63%。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占物业总人数的18。37%。

万科公司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从员工的学历层次来看,员工学历层次较高;基本适应工作需要。

万科公司通过培养形成了一批中高层管理团队,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执业素质和敬业精神,高层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和机会把握能力。但管理人员大部分属于务实性、执行性的人员,在公司决策管理层缺乏优秀人才,尤其缺乏战略管理、资本运作方面的实战高层人才。

(二)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万科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我们认为万科应首先确立公司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原则,确立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1。万科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原则

(1)内部常规培养与外部重点引进相结合;

(2)报酬待遇向优秀员工倾斜;

(3)薪酬与绩效改进挂钩;

(4)以岗定薪、以岗养薪、易岗移薪;

(5)能上能下、以岗职轮换、公平、竞争;

(6)近期奖励与远期收益相结合;

(7)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8)全员培训、终身学习。

2。万科的人力资源战略指导方针:导入知识资本优于货币资本,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理念,建立人才资本参与企业投资分红的有效激励机制,使企业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其能、各设其利,构造以合理、有效的目标考核为企业管理的基础,以期股期权为主要形式,注重对员工的人情化管理和企业、员工的共同发展,培育1个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关注自己劳动成果的利益共同体。

3。万科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及目标

(1)万科公司人力资源战略:以内部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外部人才引进为补充,以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保障,以解决公司人才需求为目标,以重心向内,招聘辅之;制度在先,管理到位;营造氛围,激励有效。

(2)长期目标

企业远景吸引人;激励约束用活人;终身学习培养人;事业发展留住人。

(3)三年目标

第一阶段:建立和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的各项开发管理制度、规章措施,形成一套系统的操作办法。

第二阶段:建立1种不断进取、适应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形成一套系统的、动态的、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3、财务规划

(一)万科公司财务规划总体目标

实现动态的、稳健的和长期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三年目标及策略

第一阶段:建立企业级动态财务信息系统、企业级财务控制系统。

(1)企业级动态财务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财务信息主要是指满足企业决策需要的财务信息。用于企业决策需要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企业动态财务信息报告系统、企业级动态财务信息预警系统。企业级财务信息报告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公司总经理决策需要的公司财务总监、业务部门经理、管理部门经理管理需要的各类财务信息报告系统。万科公司的财务规划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企业级财务信息报告系统的目的、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和报告程序,并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

企业级财务信息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具体包括筹资信息预警、投资信息预警、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债权性资产和存货)运营信息预警、债务信息预警、收益及其分配信息预警。

其实施程序应首先确定各项预警指标及临界值,其次确定警报信息并分析其成因,最后采取预警控制措施。

当出现债务性财务危机时,集团财务部门应及时向集团董事会决策层汇报,分析其成因,提出财务控制措施。

(2)企业级财务控制系统

用于企业控制需要的财务控制系统包括:以现金流转为中心的现金流量控制系统、以业务流程为环节的内部控制结构、以预算为依据的财务控制程序和以财务审批程序为核心的财务权利结构。

万科公司应明确企业级财务控制系统的各项分系统的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原则,建立明确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程序。

第二阶段:完善财务运行机制和母子公司间财务管理结构体系

(1)完善财务运行机制

万科公司的财务运行机制应为股东会对企业的财务方针、政策和财务利润预算、资本预算等重大财务事项进行决策,经营者执行股东会的财务决策并行使财务管理权,监事会独立行使财务监督权。

公司财务和会计管理部门应做到上述的财务管理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心、资金调拨中心、财务分析中心、成本控制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以保障公司的各项资产完整、高效、灵活地调配资金,及时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合理控制成本及开支。

(2)完善母子公司间的财务管理体制

按照现代企业集团化管理体制的要求,万科公司需要充实财务控制职能,发挥企业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实行财务中心制

按照企业总战略的要求,财务中心设立财务预算分析、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结算、内部稽核等职能。从预决算、资金流入流出等方面加强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能。

b。实行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

公司应着手组织与领导下属公司编制财务预算计划,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财务预算计划和财务决算结果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依据,其中财务预算亦是确定各管理岗位目标任务书的主要参考材料。

c。实行财务人员集团委派制

公司各级财务人员由企业统一委派,其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公司,其工作向财务中心负责,其薪资由公司总部列支,工作绩效考核由财务中心和所在单位共同负责,并实行定期轮换制。

4、营销战略

(一)万科公司的营销策略

产品战略

万科公司在房地产行业的产品战略: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差异化、较低的成本的生态、智能型新概念住宅产品。

品牌战略

万科整体产业品牌规划上应采取统一品牌策略,树立和稳固“万科”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在任何涉及万科标识的产品运作形式中保持控制权,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持之以恒地提升“万科”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依赖度。

渠道战略

未来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将以差异化的住宅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重点,为此,万科公司的渠道设计应足够宽到以至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宣传、推销万科公司的产品特色,同时渠道的幅度应有一定的有效性以至于能够有效地专门针对目标客户。另外,有效的渠道战略应能达到加强营销队伍的管理,设立合理的营销组织结构,有效地控制营销人员的目的。

价格战略

根据万科公司目前的市场地位,万科应采取跟进者的定价策略。同时应保持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吸引力,和一定的利润空间,即万科应采取同价质优的价格竞争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应靠研究开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在高新精产品的营销中采用“撇脂策略”充分获取先入市场的超额利润,在同质化产品的营销中采取“吸脂策略”,以高质同价的产品狙击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

促销战略

未来的市场竞争是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为此,万科公司应加强对其产品的促销力度。采取人员促销、广告促销、情感促销、让利促销、现场促销、口碑促销等多种促销方式和手段,形成交相呼应的主体型的促销体系,近期实现万科各类产品变现的最大化,长期的如期实现,配合万科的整体品牌战略。

(二)万科公司的销售策略

近3年来,万科一直保持有较好的营销势头,这主要得益于宏观环境的支持和市场有较大的容量。但近几年来,万科在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万科公司在销售战略上主要应加强销售人员的组织管理。

其主要的销售策略应包括: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有合理制度约束的销售组织机构、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度。既要抓住新产品市场的快速渗透和扩张,也要推进成熟产品在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上的扩张,形成矩阵覆盖的营销网络,以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稳固其优势的市场地位。

第三部分:万科公司的核心能力及培育方向

第一节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核心能力是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中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能力,这种能力是1种技术和技能的综合体,而并非是拥有一项技术或者技能。持续竞争优势的市场表现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壳,而真正支撑核心竞争力的内核有两点:一是资源的整合能力;二是创新学习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从企业战略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单位,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企业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视角透析,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性的好处。万科公司应根据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及经营现状,选择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主流支撑点。选择要素见下表: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

企业文化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现代企业管理已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具体包括人本文化、创新文化、虚拟文化、融合文化、团队文化、学习文化。

价值观

企业作取舍、辨是非、明赏罚、论能否、定褒贬的尺度和标准,国际名优企业的4种价值观:1。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2。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4。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创新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经济,企业家精神的根本是创新精神,企业管理思维的源泉是创新思维,企业竞争战略的精髓是创新战略,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特色

差异化战略,个性化经营始终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利器,“第一”意味着“应有尽有”,“唯一”便可以“惟我独尊”。

人才

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人才不再是1种成本而是1种投入”,人力资本是无限资本,以人为友可成王业,以人为臣可成霸业,以人为师可成帝业。

信息

企业的神经“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力就是竞争力”“知道如何运用知道的”比只拥有“知道的”更为重要;信息深刻影响企业管理思维和管理战略。

结构

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各要素发挥正常作用的载体,企业组织结构愈来愈向扁平化、虚拟化、网络化、分权化、柔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以此充分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和生存能力,以及人力、物力和信息力等资源配置与整合的效率。

机制

使组织运行秩序化、规范化和稳定性、科学性的基本保障,人是机制的主体,利益是机制的动力,制度是机制的骨架,信息是机制的神经,未来企业的管理机制主要以柔性机制为主,刚性机制为辅。

规模

决定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和边际,企业最大效益来自于“规模经济”,企业通过运用转包、战略联盟、服务合同、销售合同等方式达成不同企业间的合作,并通过专业化产业积聚的地理手段使“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变。

战略

旨在针对决定产业竞争的各作用力建立有利的、持久的地位。制定企业各项战略应遵循六统一原则:1。阶段性与长远性相统一;2。超前性与切实性相统一;3。独特性与实用性相统一;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5。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统一;6。指导性与针对性相统一。

品牌

企业形象的直接反映,好的品牌可对产品发挥“扩散效应”,对品牌延伸发挥“保护伞效应”,对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放大效应”,对顾客的注意力和忠诚度发挥“磁场效应”,对资金、人才、合作者发挥“吸纳效应”,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拓展效应”,对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化发挥“转换效应”。

关系

企业内外人、事、物和信息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纽带与粘合剂,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关系比产能更重要”,可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的“外损”与“内耗”。

制度

保证组织各项业务正常运转的轨道,是组织调控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有效工具,不断强化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已成为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

服务

用于出售或连同产品一起出售的活动、利益或满足感,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全程化、特色化、超前化、情感化、网络化、艺术化和适时化等方面,现代企业的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的最终决定者,你能与顾客贴得愈近,你就会把竞争对手甩得愈远。

质量

是产品的灵魂企业的生命,无论人本、资本、知本、成本、其基础和核心都是1个“质本”。质量管理已从过去的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发展到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成本

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不仅是衡量企业投入-产出比的根本尺度,而且也是考察企业产品生产率,占有率和利润率的唯一参照。只有管好了成本企业各项业务的运营才算抓住了根本。

营销

是通过产品在企业和顾客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并保持双方良性互动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营销最能显示1个企业的竞争力如何,21世纪的营销必须实现4个转变:1。在观念上由满足顾客向创造顾客引导顾客和留住顾客转变;2。在战略上由产品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3。在原则上由4p向6c和4r转变;4。在方式上由传统营销向知识营销、文化营销、便利营销、组合营销、趣味营销、概念营销、咨询营销、网络营销、间接营销、共生营销、情感营销、绿色营销等新方式、新方法转变。

技术

企业独有的、核心的、关键的技术,是企业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建立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开发机制,以责、权、利相统一为主要特征的激励机制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关键所在和当务之急。

第二节我国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房地产经过20年的成长和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房地产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少数国际知名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地产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缺乏、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有限、管理水平低、项目运作能力差、资产负债高等现象,且大都处在相互模仿的阶段。随着大批实力雄厚的港台和国外开发商的陆续登陆,以及政府的土地政策与房地产信贷政策上的变化,都会迫使房地产企业面对更残酷的竞争环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了1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除了宏观竞争环境上的原因外,最主要的是企业微观上的原因。

1、管理模式僵化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越来越多、组织结构越来越臃肿,结果造成管理流程复杂、管理效率低下,并且增加了管理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于管理模式僵化,企业决策也往往失灵或失误,以致错失良机或看不清形势而盲目上马一些项目,结果以失败告终。没有灵活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决策机制,就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创新能力低下

企业创新能力本身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分。房地产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1个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精神以致创新能力低下。由于对创新的重视和投入不足,我国多数房地产企业根本不可能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牌,更不要谈提升核心竞争力了。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品牌是竞争的关键,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优势,而没有创新,品牌就失去了其源泉。

第三节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备以下4个特性:用户价值性,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保证用户对房地产的适用性、安全性、卫生性和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产品在房型、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具有超前性和性价比优势,产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会增值或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间;延展性,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满足客户的要求,提供的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等衍生服务;独特性,指企业所特有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如土地储备、地段、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它作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主动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生命周期也远远超过房地产开发的生命周期。

房地产企业或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扼要概括为土地资源、资本规模和企业经营3个方面,而把经营细分以后,又可以把核心竞争力概括为6个要素:即土地资源、资本规模、市场把握、品质控制、产品设计、营销管理。

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的核心生产资料,获得优质低价的土地成为房地产开发的最(www.61k.com]为关键的能力,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刚露出雏形的时候,许多房地产公司掌握了大量的土地,甚至承担了部分政府的职能。这类公司以各地的城建开发公司、住宅建设公司等为代表,如80年代的“深房集团”,他们的核心竞争能力以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为特征,他们的优势就是大量的土地储备、低廉的土地价格。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越来越规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大量土地将通过公开拍卖或招标获得,因此土地获得的能力越来越取决于公司的资金实力,现有的通过各种非市场化渠道获得土地的能力所起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在资本规模上的优势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可开发大规模项目,大规模项目配套比较齐全,容易规划,在市场上也更受欢迎;二是能够抵御市场风险,在市场不景气情况下,许多房地产公司由于投入的资金无法通过销售及时回收,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只好大幅降价出售,甚至成为烂尾盘,但如果是具有足够资金储备的公司,就有能力度过此困难期;三是土地储备实力雄厚,通过大规模的储备和开发土地,能有效降低土地获得及开发成本。

房地产企业如果拥有了准确把握市场,回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则无疑会使房地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得心应手。从市场实践看,优秀的设计对1个房地产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其中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消费者对住宅的功能、环境、户型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一些房地产公司敏锐地抓住了市场的变化,把产品的设计能力作为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使这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方面万科和金地是其中的代表者。20xx年,中国一部分房地产人士倡导的新住宅运动正是以这些优秀的设计为基础,改善中国的居住环境。目前,优秀设计的价值已经完全在房地产项目的销售中体现出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在近十年来,在产品上不断创新,持续创新已成为生存之道。以深圳的住宅为例,从居住概念上,由单纯的居住发展到具有休闲、社交、健康、度假概念的社区;从社区建设上,由原来单纯的居住套间住宅,发展到包括具有丰富设施的会所、优美的环境、完善物业管理服务的新型住宅小区,产品的创新可以说无处不在。

第四节提升万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随着市场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和竞争的加剧,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也必然发生变化,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与之相适应,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上述对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结合万科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我们认为万科公司应提升的核心能力为:在战略、人才、管理、技术、资金和品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

1、提升市场价值意识,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房地产企业产品要真正成为商品,最重要的是被消费者认购或使用,实现其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的实现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的满意度或其产品的市场优势,因而,从企业产品角度来说,企业产品的价值体现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房地产企业是大资金投入,高风险行业,一定要通过建造高质量、高信誉、高附加值的精品来打造企业品牌,将社会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房地产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调研、营销体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善于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需求,把握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变化,根据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2、加快技术创新,创造技术优势

市场经济是以创新为第一生存条件的环境。创新始终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1大考验。房地产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技术标准高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现代住宅不仅仅是休息、居住的场所,也是人们社交、办公和谈生意的地方,这就要求开发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不断提高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提高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住宅的户型设计、功能设置、区域划分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环保、绿化、节能、便捷以及个人生活的私密性等,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懈追求科学合理,充分彰显产品个性,提升技术创新理念,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技术优势。

3、健全完善快速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未来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依靠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将对企业把握未来环境的能力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沟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万科公司应更加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在已有基础上拓展集团级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其次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处理能力。

4、完善管理体制,创建管理优势

房地产业是1个产业关联度高,在其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涉及多个行业,直接对几百大类、几万个品种的产品提出需求的产业。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又包括项目策划、市场调研、规划设计、拆迁安置、建筑施工、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等多个环节,要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最佳效应,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作保证。管理出效益,房地产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相适应,与企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要上下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有序、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实现岗位责任化、运转程序化、行为规范化,做到责、权、利的统一,通过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人、财、物等有形资产和技术、品牌、信誉等无形资源,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否定和改革创新中加快经济发展,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管理优势。

5、巩固并加强知名的产品品牌和优秀企业形象

万科公司已具有一定的产品品牌美誉度,其在国内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宣传和地位也有所建树,但鉴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多家企业都在积极建立和宣传自身企业形象,万科公司虽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与其它国家行业内领头企业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为了进1步加强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影响力、渲染力、冲击力、震慑力。我们认为万科公司应从2个方面重点建设:

(1)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做到把真正的实惠带给顾客。

(2)加强住宅产品的设计研发,在市场竞争中树立生态、智能住宅产品的形象,同时加强产品形象、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

(3)加强企业的售后服务,从而带动提升企业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形象价值和人员价值的连锁效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顾客让渡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群体。

第4篇:企业战略规划

在一些大型的企业,通常设立了“战略管理部”、“战略发展部”,甚至还有“企业战略研究中心”等专门从事本企业的战略管理性工作的部门,而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战略管理根本没有作为企业的重点工作部署,更谈不上设立战略管理的职能部门。企业宏观性的战略部署大部分是由企业家来决定,而企业内部微观性的战略部署则是由部门自行负责。由于企业战略管理工作没有职能部门专门化管理,企业在运作中涉及战略性的工作往往都会有一些决策性的失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战略管理通常有以下几个问题:

战略性工作缺乏周密的分析

企业在一些关键性的战略问题上,中小企业通常缺乏周密的分析,比如一些营销策略、海外市场拓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等战略的规划,都需要有专人去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战略的可行性和具体需要采取的战术,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是“一言定江山”的战略措施,缺乏客观的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导致企业因1个错误的决策而四面楚歌。

缺乏基本的战略职能部门

中小型企业在战略管理中,根本没有将战略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故然缺少战略管理的职能部门,一旦没有职能部门负责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的战略管理必将是多头管理、缺乏依据的战略部署,而结果必然导致战略决策的失误。

忽略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管理地位

战略管理是二十一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新思想,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战略管理过程和方法,忽略了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真正将战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运用在企业之中,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本身的文化积累和管理经验的沉固(www.),企业的思维模式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另一方面是缺乏战略管理人才,对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任务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缺乏战略管理知识,这样就局限了管理的延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如何进行企业战略规划,将是考验企业整体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

增强企业战略意识,提高企业整体战略能力

将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增强员工特别是高管人员的战略意识,加强企业管理的系统培训,借鉴战略规划成功企业的实施方法,将企业月度、季度、年度的战略管理过程进行整理分析。

确定战略管理职能分配,组建战略管理知识团队

明确企业内部战略管理的职能,配置战略管理所需要的资源,将战略管理落实到企业及主要部门,组建1个战略管理知识团队,规划企业战略管理结构和战略方案,实施战略管理任务,定期总结战略管理工作经验。

监控战略管理过程,改进战略管理方法,实现战略管理目标

根据总结结果定期评价战略管理过程的实施情况,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观存在的战略事实进行改进,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

三 :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企业常见的战略问题,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

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一些大企业都有意识地对大约50年内的事情做出规划。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二阶段就是要制定这个规划,当目标确定了以后,考虑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战略规划。最后,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本,以备评估、审批,如果审批未能通过的话,那可能还需要多个迭代的过程,需要考虑怎么修正。

战略规划_战略规划 -企业常见的战略问题

广义: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

狭义:是指对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包括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


1、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没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
2、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3、领导兢兢业业,员工任劳任怨,但是企业就是停滞不前;?
4、对公司战略的判断仅仅依靠领导者和管理者个人的直觉和经验;?
5、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认识不足,缺乏量化的客观分析;?
6、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企业投资过度多元化,导致资源分散,管理混乱;?
7、企业上下对未来发展方向没有达成共识,内部存在较大的分歧;?
8、战略制定没有在组织内部充分沟通和交流,导致既定战略缺乏组织内部的理解和支持;?
9、战略目标没有进行充分分解,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无法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成为空中楼阁;?
10、缺乏有效的战略执行手段和保障措施,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规划、财务政策等方面与战略脱节;

战略规划_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

企业进行战略规划主要有以下目的:
1、剖析企业外部环境;
2、了解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
3、帮助企业迎接未来的挑战;
4、提供企业未来明确的目标及方向;
5、使企业每个成员明白企业的目标;
6、拥有完善战略经营体系的企业比没有该体系的企业有更高的成功机率。

战略规划_战略规划 -方式

制定战略规划的方式有5种:
第1种是领导层授意,自上而下逐级制定,这种方式在很多企业里都运用;

第二种是自下而上,以事业单位为核心制定;

第3种是领导层建立规划部门,由规划部门制定;

第4种是委托负责、守信、权威的咨询机构制定,当然这里所说的负责、守信、权威是一些必要的条件,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条件,如果咨询机构不具备这些必要的条件,那么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第5种是企业与咨询机构合作制定。

在实际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这5种方式往往是相互结合在一起来操作的。

战略规划_战略规划 -确定公司战略目标的步骤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企业常见的战略问题,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_战略规划
企业的战略规划首先是确定战略目标,然后是制定战略规划,最后对制定好的战略规划文本进行评估、审批,如果有需要的话还要进行修改。这其中第1个步骤就是怎么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战略目标的第1步是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常见的是进行SWOT分析,所谓SWOT分析就是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竞争对手是谁,以及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机会在什么地方,市场状况等等,

然后基于分析的结果给出1个判断,主要是考虑在这样1个分析结果下,在未来的三年、五年(根据你制定战略规划的周期长短)如果企业不进行变革,那么企业的领导者或者股东们会不会满意?如果满意的话,就保持企业现有战略,不做变革;如果不满意,那么就要考虑在目前分析结果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内部做哪些变革,再分析一下企业可以对外部做哪些变革,将内部和外部变革所能导致的结果与不变革的结果进行比较,寻找变化和差别,这些变化和差别是不是能使企业满意,最后再来决定是不是要变革,怎么变革,并确定变革的目标。当企业决定变革,而且考虑好怎样变革后,就把这些变革的决定写成正式的文件。以上就是确定战略目标的步骤。

战略规划_战略规划 -制定公司战略规划的步骤

第1步是战略环境的分析和预测

一般来说就是要分析一下企业的经营特征,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回答1个问题,即我们是谁?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其实不然,当你长期工作在1个环境里,对企业周围都习以为常之际,你不一定能很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比如说某汽车公司,大家都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业务特征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可是在我们把该汽车公司的各个业务模块和它的各个事业单位进行分析了以后,才发现该汽车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不是它的制造业,而是它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企业常见的战略问题,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_战略规划
企业综合战略,它的重点是确定企业使命、划分事业单位、确定关键单位的目标的金融行业,这是很让人吃惊的1个分析结果。对于这样1个结果我们应如何来认识?是不是说该公司可以忽略它的制造业,而主要关注它的金融业的发展?当然不是,如果这家汽车公司的金融业没有制造业做基础的话,它将失去品牌和商誉,也将失去赢利的能力。故此,对于这家汽车公司来说就一定要把它的制造业发展好,而且它必须很明确它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金融。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要认清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分析宏观环境,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各个领域现在或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也要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寻找市场机会并识别出把握市场机会将遇到什么障碍,会有什么缺陷,这是对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目的所在。

下1步是要制定目标


这里所指的目标和我们前面提到的“确定战略目标”中的“目标”有所不同,那个“目标”是我们要做变革,怎么样做变革,以及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但是那些描述都是定性的,并不是1个量化的目标。我们所制定的战略规划,落脚点应该是可评估、可衡量、可操作的规划,量化的目标是做到这一点的基础。比如说,对于企业来讲,它的市场分额要达到多少,销售额要达到多少,利润又要达到多少,要达到这些目标的时间是怎么控制的,何时实现这些目标,这些都是对目标的量化。

第3步是要确定战略执行过程中的重点。

企业综合战略,它的重点是确定企业使命、划分事业单位、确定关键单位的目标。像前面提到的那家汽车公司,就要在企业综合战略中确定其制造业单位的目标和金融业单位的目标,这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对于事业战略,它的重点是如何贯彻企业使命、环境分析、二级单位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需要的具体措施。次战略则更加详细,重点是如何贯彻目标并细化,对于目标的细化,包括发展目标、质量目标、技术进步目标、市场目标、职工素质目标、管理改进目标、效益目标等等,以及具体措施;最后是战术,它的重点是划分阶段并制定计划,对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对每个阶段可能的变数进行分析,以及应对风险和变数的措施。

第4步就是制定行动计划和划分阶段

第5步就是要制定实施战略的措施


例如:要制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方案,规划制定后要在资金上有所侧重;要选择执行过程的衡量、审查及控制方法。最后1步就是把选中的方案形成文件提交给公司高层,进行审查和批准。

战略规划_战略规划 -5大误区

1、忽视人才战略规划
对于相当多的私营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没有成为私营企业吸引人、留住人、发展人的运营管理规划日程,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仅停留在一些比较浅显的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在实际管理中,往往顾了那头无法关照彼头,往往陷入赤脚医生的"头疼医头,脚疼治脚"的机械管理模式,使管理者疲于奔命,经常感觉力不从心。
2、忽视品牌战略规划
在大多数中小私营企业管理者的思维中,往往没有品牌概念,好象觉得自己私营企业规模小,谈不上私营企业品牌,这是1个非常错误的管理误区。要知道,1个私营企业不管多么微小,总该有自己的名号吧,这个名号就是私营企业的招牌,要想这个招牌成为让受众知晓、认可、忠诚的品牌,必须从小处做起。试想想:哪个知名私营企业,一开始就是知名品牌?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我是知名私营企业家、知名演员?
小私营企业更需要品牌的维护、培植与积淀。要相信,小私营企业也有品牌勃发的一天。
3、忽视形象战略企划
很多行业,在私营企业形象的企划上,认识不够,导致对诸如视觉形象等方面的企划,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自身私营企业的个性特征形象向受众展示。很多私营企业连起码的标志都没有,更谈不上系统导入VI视觉识别体系的实施和完全执行。一些私营企业,虽然也跟风般委托打字摊点设计标志(并非认定打字摊点设计不出好的标志),但只是作为1个挂在墙上的物而已,没有完全认知这个标志设计的真正意图和实施的意义。比如,现在大部分医院,没有自身的标志,都是同一式的“+”标志,但这是红十字标志,并非哪个医院的标志。
4、忽视传播战略规划
很多行业,在私营企业形象的传播上,认识不够,导致对私营企业形象的传播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对自身私营企业的个性特征形象向受众展示,往往在私营企业形象的传播上,商战名家网推出会员卡了,陷入凌乱、分散、点滴状态,这样,很容易使本来有限的传播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充分利用,导致传播资源和传播成本的浪费。
在传播私营企业形象的运作过程中,需要对私营企业形象进行同一规划、统一定位,对私营企业形象的传播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有限资源的整合效应,充分利用传播成本,实现成本最小化、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5、忽视渠道战略规划
私营企业发展中,营销渠道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些私营企业因为考虑营销成本或者资金有限的一些因素,开始往往陷入渠道建设误区,一般只是纯粹借助他人的渠道而没有真正使之转换成自己的渠道,这样,给未来的渠道建设和管理铺下一些障碍,绑住自身手脚,甚至无法解脱。但随着私营企业的进1步发展,很多私营企业,往往会感受到经销商在途货款、渠道长度、辐射区域、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束缚,又无法摆脱包袱。

战略规划_战略规划 -评估公司战略规划的步骤

在完成了确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2个步骤之后,战略规划工作进入第3个阶段:评估企业战略规划。如何评估企业战略规划?具体来说有4个步骤

第1步是对制定战略规划的背景情况进行评估
这里的背景情况是指,对企业经营的历史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背景资料,或者是否还需要补充更多的信息;宏观环境是否被充分地估计;另外,你的能力能否被透彻地审查,主要是指审查你规划的那些人有没有能力对你的能力给出1个客观充分的评估。

第二步是有关商业机会的评估
包括是否寻找到了最好的机会,所有的机会和不利的风险是否都被识别出来。有的时候目标看上去很完美,但是由于遗漏了对某些风险的考虑,最后可能导致很多目标无法实现。

第3步是对战略方案本身的评估
主要是考虑2个问题:是否考虑了所有可能的战略方案?市场营销组合是从中选的战略方案中派生的吗?

第4步是和财务相关的,即有关财务情况的评估
例如:建议项目是否必要?是否提供合理的资金保证,财务资料是否清晰而连贯?特别是对于中短期的战略规划,更有必要把财务情况写得详细些。

最后1步是对战略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
写得非常好的战略规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说:执行标准和控制方法是否已经具备,是不是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战略计划与现行员工的态度、兴趣与观念(即公司文化、形象)能和谐共存吗,因为战略规划的实施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变革,那么这些变革所达到的目标和企业文化是否能和谐共存。举个例子:某著名IT企业曾经在最困难之际制定过1个战略规划,规划中的一项变革实施是让所有的销售人员没有自己的办公桌,所有销售人员共享1个办公场地,作为销售当你需要办公桌时,哪里有空位子你就在哪办公。这项变革的其目的是希望所有的销售尽量多的到社会上去跑单子,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这样一项变革和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有没有抵触?可以说肯定是有抵触的,但是关键是看这种抵触能否被接受,而且这种变革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最重要的。另外,当意外情况发生之际,这个战略计划是否具有防御能力。通过这5步的评估,我们基本可以确认战略规划是否可行。

战略规划_战略规划 -特点


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战略正确与否,正确的战略应当做到组织资源和环境的良好匹配;另一方面是战略是否适合于该组织的管理过程,也就是和组织活动匹配与否,1个有效的战略一般有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战略规划的目标应当是明确的,不应是二义的。其内容应当使人得到振奋和鼓舞。目标要先进,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其描述的语言应当是坚定和简练的。

(2)可执行性良好——好的战略的说明应当是通俗的,明确的和可执行的,它应当是各级领导的向导,使各级领导能确切地了解它,执行它,并使自己的战略和它保持一致。

(3)组织人事落实——制定战略的人往往也是执行战略的人,1个好的战略计划只有有了好的人员执行,它才能实现。因而,战略计划要求一级级落实,直到个人。高层领导制定的战略一般应以方向和约束的形式告诉下级,下级接受任务,并以同样的方式告诉再下级,这样一级级的细化,做到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战略计划也就个人化了。

个人化的战略计划明确了每1个人的责任,可以充分调动每1个人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激励了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另一方面增加了组织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在1个复杂的组织中,只靠高层领导1个人是难以识别所有机会的。

(4)灵活性好——1个组织的目标可能不随时间而变,但它的活动范围和组织计划的形式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现在所制定的战略计划只是1个暂时的文件,只适用于现在,应当进行周期性的校核和评审,灵活性强使之容易适应变革的需要。

战略规划_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二十一步法

第1步,进行宏观环境分析,明确公司的机遇和风险。战略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取势、明道、优术,宏观环境的分析就是取势。对宏观环境的分析通常涵盖政策、经济、社会、技术,以上4个方面的分析也被成为PEST分析。
第二步,对现有业务初步分析,主要是对客户公司现在所在的行业进行。在分析过程中要着重分析以下四点,1、行业规模,行业规模代表行业的吸引力;2、行业规模增长率,行业规模增长率代表行业的活性;3、行业的产品结构,正可谓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企业选择好对的产品很重要,正如数码相机的出现让柯达倒下了,苹果触屏式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诺基亚倒下了。4、行业的竞争结构,企业在行业能要明白竞争态势,强弱格局,懂得在复杂的商战中如何合纵连横。
第3步,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内部资源能力包括企业的资源、能力、管理。通过资源分析以明确企业在人、财、物、技术、市场、政府等方面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能力的分析通常基于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如一般的制造型企业的价值链为“研发、采购、生产、营销、销售、售后服务”这6个环节,我们需要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地进行能力分析。管理分析就是对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管理的五要素进行分析。
第4步,对新业务单元进行分析,通过对市场机会搜索、市场调查和市场定位等分析,构建新业务单元。在新业务单元分析的过程中要和第二步一样,把新业务单元的行业规模、行业规模增长率、行业产品结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清楚。
通过上面4步的分析之后,我们要通过SWOT分析总结提炼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以把公司内部竞争力与外部环境分析结合起来。在SWOT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优势、劣势的分析是基于企业自身看外部,机会、威胁的分析是基于外部环境看企业。
第5步,对公司当前所处行业的国家产业政策下的区域政策,尤其针对于国有企业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级控股公司的对企业的战略定位。
第6步,充分考虑政府、股东、管理层、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等各层面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第7步,通过以上6个步骤,对公司现有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进行审计。
第8步,对标杆企业发展开展战略研究,提炼行业关键成功因素,提出标杆企业对公司的借鉴意义。标杆企业的选取有管理标杆、运营标杆、财务标杆,标杆企业不一定是同行业企业。
第9步,确定公司新的使命和愿景,并拟定公司中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的框架。简言之企业的使命就是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企业的愿景就是企业未来的成长景象是什么样的。
第10步,预测各项业务的市场潜力,以及预判中长期发展变化可能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在预测的过程中要注意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相结合,定量预测方法通常采用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定性预测方法通常采用专家研讨法、德尔菲法。
第11步,评估各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以及预判中长期竞争趋势的变化。
第12步,通过GE矩阵,在确定各项业务的产业吸引力,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判断各类业务所采用的业务战略。其中产业的吸引力主要根据第二步、第4步的分析,从行业收入规模及增长率,行业利润规模及增长率2个维度进行判断,企业竞争力依据第3步的分析进行判断。
第13步,提炼并研判各类业务所在行业的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对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的提炼有比较法和市场分析法2种方式。比较法就是将本行业内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差距及造成差距的原因,差别之处就是关键成功因素。市场分析法就是运用细分市场的原则分析整个行业市场,找出关键性的市场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进行分析,据此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第14步,通过对行业竞争重要性与企业拥有程度2个维度,对发展新业务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差距分析。这就是红海前面说的从“竞争论”的角度来讲,战略规划就是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相匹配的过程。我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企业也必须有自知之明,清晰的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的差距到底在哪,并进行持之以恒的持续改进。
第15步,明确公司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规划和主要业务组合,对于当前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现金牛业务、明星业务和今后的种子业务做出明确的划分和定位。做企业经营就要将业务分出三层面,必须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
第16步,业务经营模式借鉴与分析,特别是对盈利模式和竞争模式进行重点分析。盈利模式的分析在于明确各业务板块当前和未来主要利润来源,各业务板块中产品或服务的盈利模式,不同功能对创造收入和利润的作用。竞争模式的分析在于对于各业务板块采用联盟策略还是并购策略、各业务板块目标市场选择、各业务板块产品或服务策略、技术策略等。
第17步,制定、评价和选择各业务竞争战略,明确业务竞争的区域范围、竞争的具体策略和竞争的战略步骤及各阶段的战略重点。这就是红海前面所说的从“业务论”的角度来讲,战略规划就是要回答企业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的过程。
第18步,确定业务战略实现模式,以实现战略意图为重点,将实施的重点环节分解到时间点上,将业务战略的实施具体化。此步就是要给出战略实现的时间路线图,明确时间节点目标。
第19步,设立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将战略的表述详细的量化。
第20步,总体目标确定后,明晰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根据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和依附载体,制定增强的措施。
第21步,制定战略支撑体系框架,对集团管控与组织架构、资产经营与资本运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控管理、企业文化、信息化管理、监察审计等各个职能战略方面,提出后续提升强化思路。

四 : 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战略规划-概述,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战略规划的意义

企业战略_企业战略规划 -概述

在多年的咨询实践中,尤其是当前中国面临经济环境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亿博物流咨询发现,中国企业在战略规划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过分强调多元化发展,企业资源被过度分散;

企业发展缺乏方向感,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计划注重形式,没有切实可行的阶段指导;

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没有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

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认识和分析盲目,缺乏严谨的科学分析;

各个部门信息不对称,内部协调不一致;

忽略根据经营战略需求做好信息化的长远规划(企业信息化战略不明确);

企业战略_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规划的意义

市场及竞争环境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市场及竞争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增长速度、客户群分析、竞争态势分析、技术发展战略规划趋势分析、政策环境分析等各方面。产业及市场基本状况可用5种竞争力量关系图进行分析,是供应者重要还是购买者、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行业内部竞争更为重要,要做好分析判断。同时对行业内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如企业整体反应速度、战略规划及管理能力、价值链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等。 从竞争角度看,发展战略规划对于企业有以下重要意义:
1、由于企业确定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可以使企业的各级人员都能够知晓企业的共同目标,进而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资源需求,从而使组织结构设计和资源整合更具有目的性和原则性,进而可以保持组织机构与发展战略规划的匹配性,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3、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一定时期内各城市、各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规划,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各项目组织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该做什么,进而可以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
4、由于企业明确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竞争者和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从而使企业可以从容地应对机遇的诱惑和市场变化,有利于企业改进决策方法,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企业战略_企业战略规划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方向

战略的核心是定位,即选择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就意味着“取舍”,迈克尔·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一文中指出:“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那么,企业面对各种看起来有利可图的发展方向时该如何进行取舍?答案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取舍——有助于企业培养其核心竞争力的“取”,对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没有帮助,甚至会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舍”。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相互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是组织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它在企业内体现为两点:一是洞察力和预见性,有预见性地发现价值链中的“关键成功因素”,这种能力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具有先发优势的模式(欧高郭,2001);二是实施能力,即组织使用资源或技术的学习能力或应用能力,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独特能力。它在企业外体现为两点(姜汝祥,2003):一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二是这种能力的发挥能够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

根据上面的定义,可以发现品牌、专利、产品、高质量、高客户满意度都不能算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具体体现,比如:3M公司不断发明成功产品的创造力、GE的业务运营系统(Operating System)、Dell的低成本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Nokia平衡现实情况与愿景的“诺基亚之道”(Nokia Way)。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永续经营、持续成长的关键,所以企业在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核心能力,否则将与目标背道而驰。

(二) 基于核心竞争力进行取舍

这里所说的“取舍”包括2个层面:公司层面是指专业化或多元化;业务层面是指业务在企业内部完成或业务外包。

1.公司层面。专业化与多元化哪种更好?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这两者本身,因为现实中有许多专业化成功的例子如诺基亚,也可以找出多元化成功的例子如GE。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看企业拥有怎样的核心能力。如果企业所具备的核心能力无法支撑多元化的扩张,那么企业应该选择专业化。多元化比专业化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更高,比如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还未做强就盲目做大、追求多元扩张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GE的核心能力体现在他的业务运营系统,这一系统构造了1个严密而有效的实施系统,保证总部制定的任何战略举措,都可以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它提供了1个开放的制度化平台,来自GE和各个业务集团的高层领导、执行经理和员工,都会在这样1个制度化平台上针对业务实施情况,对比差距,交流和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措施。在这一系统所维持的能力的支持下,GE所从事的各项业务都能按计划推进。如果不是这样,多业务只会是一盘散沙,消耗企业的各种资源。

诺基亚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经营面非常广,包括家电、信息系统、移动电话、电信、电缆机械、基础工业,但凭借其预见能力它最终选定了“移动通信”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核心竞争力是“以事实和价值为基础”的经营方式,这也是支撑其专业化获得成功的关键。

2.业务层面。John HagelⅢ和Marc Singer在Unbundling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将企业从事的业务活动总结为3类:新产品开发、客户关系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因为这3类业务活动的驱动因素是相互抵触的,所以1个企业不可能有能力把这三者同时做好,企业应依据自身的能力对这3类活动做出取舍。这三项业务不同的驱动因素比较。

企业应选择一项与自己的核心能力一致的业务。这里“一致”的意思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从事该项业务,以及该项业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这种核心能力。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企业有可能把另外两项业务外包出去,并能协调好这3类业务。比如,在曼哈顿几乎每家大型办公室大楼,均由一家位于丹麦的阿尔路斯(Aarhus)维修公司负责维修及管理。企业从分散其精力的业务中抽身,根据自己拥有的核心能力选择自己能从事的业务,并把这项业务做得“更好”。

认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根据这一能力来做“取舍”,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包括选择多元化或专业化以及企业业务定位,这是战略规划的第1步。

企业战略_企业战略规划 -基于战略地图的企业资源配置

定位决定了公司应该开展哪些运营活动以及如何设计各项活动,战略规划的第二步是决定各项活动之间该如何关联。战略不是将各项活动进行简单地集合,而是通过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将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波特称这种有机组合为“配称(fit)”,并指出战略配称才是创造竞争优势最核心的因素。“最有价值的配称还是与特定战略性吻合的配称,因为它可以增强定位的独特性,加大竞争对手作选择时的取舍难度。”(Michael E. Porter,1996)。2000年,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和大卫·P·诺顿教授在“平衡计分卡(BSC)”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地图(Strategy Maps)”这一战略执行的指导工具,将这一工具运用在战略规划中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配称”。

(一) 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能帮助企业实现活动的配称。首先,战略地图是1种战略描述工具,它澄清了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需解决的一系列因果关系(cause-and-effect),包括各级目标间的因果关系和改进措施与期望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战略地图把战略放到了管理活动的中心位置,而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开发等管理活动围绕战略开展,推动整个组织向其战略目标迈进。

战略地图为企业描述了可以到达既定目标的各条路径,它的标准模版包括4个角度: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与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一一对应。

1.财务角度。创建战略地图通常开始于确定旨在增加股东价值的财务战略。非盈利组织和政府部门常常把它们的客户或者说委托人放在战略地图的顶端,而不是把财务目标放在最上层。企业的财务战略包括2种基本的财务杆杠:收入增长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客户角度。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是客户价值主张(the 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价值主张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1个组织把创造更佳业绩的内部流程与客户联系起来,一般来源于以下3种选择:卓越运营(operation excellence),比如麦当劳和戴尔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亲密的客户关系(customer intimacy),比如IBM;产品领先(product leadership),比如索尼和英特尔。这3种价值主张分别对应于前面所提到的3类企业业务活动。公司必须选择其中一方面,并努力在这1个方面出类拔萃,同时在另外2个方面保持起码的水准,力求达到上一层的目标即财务层目标。

3.内部流程角度。一旦组织明确了客户与财务角度的内容,即可决定采用何种方法来实现它的差异化客户价值主张、提高自己的生产率,以实现财务目标。内部流程角度包括企业的关键活动,这些关键活动可以分为4种高级流程: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改善内部流程成本、产品质量、运作周期、资产利用率和资产管理水平来实现卓越运营;通过加深与现有客户的关系来增加客户价值;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挖掘新市场和新消费群体来建立分销网络,实现产品领先;通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有效的关系来成为一位好的企业公民。

4.学习与成长角度。学习和成长角度是所有战略地图的基础,它定义了对企业战略实施影响最大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是整个战略执行的基础,包括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这个角度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无形资产与战略之间的一致性。

(二) 基于战略地图的配称

利用战略地图,企业可以获得有助于战略成功实施的“配称”。这里所说的“配称”有3个层面:第一层面的配称是保持各运营活动或各职能部门与总体战略之间的简单一致性;第二层面的配称是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加强;第三层面的配称已经超越了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加强,称为“投入最优化”(Michael E. Porter,1996)。

战略地图把企业已选定的发展方向自上而下地进行分解,也就是说,把目标定位用这样一张图表述出来。自下而上,下一层的活动安排支持上一层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样,企业可以清楚地知道实现目标的路径,即怎样安排和组织活动。

要实现战略地图,需要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参与。部门负责人的参与保证了各部门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同时,它让员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工作与组织的总体目标有何联系,并使他们在工作中协调合作,朝公司的既定目标前进。这也即可帮助企业实现第1个层次的配称,即保持各运营活动或各职能部门与总体战略之间的简单的一致性。

正如前面提到的,战略地图自下而上,下一层的活动保证了上一层活动的成功实现。这样,企业内的各项活动就不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相互支持、相互加强的有机整体。这正是企业所要取得的第二个层次的配称。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成果具有“路径依赖性”,这是竞争对手难以看透、难以模仿的,它保证了企业所获优势的持久性。

利用战略地图,企业将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各项活动的具体目标。通过考察各项活动的现状,并将其与目标进行比较,企业可获知现状与目标间的差距。在此分析基础上企业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投资,开发和培育所需的各类资源以弥补差距。这样,企业便达到第3个层次的配称——“投入最优化”。

战略规划的第1步是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利用战略地图对第1步所制定的企业发展目标进行分解,企业得到了使各项活动实现一致性的具体路径。“活动的一致性”一方面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并强化了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地图为企业日后执行规划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控制框架。

综上所述,一份完整的战略规划应该包括:战略目标的规划——企业发展方向定位战略执行的规划——企业各项活动的配称。企业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纷繁复杂的“机会”进行“取舍”,确定发展方向,这保证了战略规划的可行性;企业利用战略地图对发展目标进行分解,使企业各项活动保持一致(即“配称”),这保证了日后执行的有效性。做好这2个方面,企业才算完成一份完整的战略规划。有了目标规划和执行规划,战略执行不再是件难事。

企业战略_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制定战略规划的步骤

一、根据公司的业务特征和发展阶段,明确适合公司的管控模式

企业常见的管控模式有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运营管控型是总部职能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为保证战略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财务管控型是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企业每年给定各自的财务目标,并确保年末完成。

二、建立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流程框架和整体时钟、促进各层级协同工作奠定基础

首先,公司需要明确战略制订与执行保障管理流程和预算管理流程的目的和KPI,包括结果性和过程性指标,使得流程执行情况有判断依据,为后续流程的评估与改进提供参考。其次,在明确管控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战略制订与执行保障管理流程和预算管理组织及职责,明确管理组织架构、相关责任人和职责。然后,以平衡计分卡为战略管理工具,建立战略制订与执行保障流程框架和时钟,明确了与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流程的接口,在时钟上保证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业务/职能战略规划制定——3年财务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制定——年度预算和绩效考核制定的合理性和连贯性,明确战略回顾的频率和各组织层级回顾机制。

三、梳理优化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流程

针对在战略制订过程中公司发展战略与各业务和职能战略规划的有效衔接问题,业务和职能战略规划的横向协同问题,在战略管理流程框架和整体时钟基础上,需要对各子流程进行梳理,细化流程运作时钟,明确过程协同,实现战略纵向横向协同。针对预算目标不能及时确定而且经常改动的问题,梳理了预算原则和预算目标确立流程,使预算目标和原则的形成过程更具科学性,促进总部和下属单位对目标和原则达成共识,并经过正式审批,避免预算目标随意改动。

四、战略和预算管理相关流程E化建议

为了使梳理的流程更好地被执行落实,项目组结合公司现有系统,对战略及预算管理流程如何落实到系统提出E化建议,包括如何利用现有系统或未来可能需要增设什么系统落实流程。E化建议实现了流程中关键沟通点、决策点和关键输出E化;通过权限管理,规避E化后信息泄密的风险。

企业战略_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

课程介绍: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内外政治经济凸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面临当前金融危机、股市楼市变局,企业该如何应对?后奥运时代我们的机遇在哪里?管理者的成长必须超前于社会的发展;管理者的思考必须超前于社会的认知。如何从容面对市场竞争,怎样才能轻松应对企业管理?客观形势要求业界精英们不断改造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思想以适应前所未有的挑战。

主要内容:

1 如何深层次理解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针对相对较长时间对全局的决策

战略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的特点

2 管理者的心智模式研究



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影响着决定公司业绩的不同类型的战略决策

思想――行动――习惯――性格――命运

3 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是一系列要素或能力,它使得公司一直比对手业绩要好

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无可替代的,且是难以模仿的

4 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战略规划



面对当今天多变的经济环境,利用多种分析工具,解决企业战略规划问题

5 现阶段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借鉴中外企业成功与失败战略案例,明确战略意义 ,选择适应企业发展的战略管理模式

6 怎样谋划企业的多元化战略

企业战略_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管理讲师

赖伟民,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企业商学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北京大学《企业战略》课题组组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特聘专家,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主持和参与了《GSP系统开发》、《动态经济模型研究》、《制药版ERP的开发与研究》等多个省级、国家级项目。近期发表的《浦东机场怎么回事》、《当危机见底,我们如何布局》、《后危机时代的机遇与战略选择》等文在国内经济学界有较大影响。 赖教授曾经在多家知名企业任高管,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访问调研了数千家企业,建立了大量的研究模型。并且担任多家企业的管理顾问,实际操刀企业的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和制度建设。多年来,赖伟民教授一直担任北京大学总裁班、清华大学总裁班主讲教授,全国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市场总监、职业经理人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的主讲专家,并多次在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国家653培训工程及各类大型论坛、研讨会担任主讲嘉宾。赖教授在全国演讲授课数千场,学识渊博,实战经验丰富。全国各地十万余名学员在现场接受过赖教授的思想,大量企业家因为参加了赖教授的课程,使自己的企业走出困境,实现财富倍增。赖教授善于把创新性理论思想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和大家一起完成把管理思想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过程。

本文标题: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战略规划:四个原则和七个阶段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029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