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医正骨治疗颈椎病-《中医伤科学》第七章:常见骨折病证的治疗(11)

发布时间:2017-10-28 所属栏目:颈椎骨质增生的治疗

一 : 《中医伤科学》第七章:常见骨折病证的治疗(11)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解剖特点】
  1. 髋关节的组成与功能
  髋关节是人体关节中最稳定的球窝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如图]。髋臼深而大,能容纳整个股骨头,使之不易脱出。股骨头呈球形,朝向上、内、前方。其主要功能是负重和维持相当大范围的运动,因此髋关节的特点是稳定、有力、灵活。髋关节的稳定除了依靠关节的骨形特点外,其关节囊和韧带的附着也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关节囊很坚固,起于髋臼的边缘,前面止于大小粗隆间,后面止于股骨颈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因此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关节内,后面仅有三分之一在关节内。因此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临床体征即局部肿胀、皮下瘀血不明显。


  2. 颈干角与前倾角
  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角度,叫做颈干角,又叫内倾角[如图],其正常范围在110°~140°之间。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儿童平均为151°,成年男性为132°,女性为127°。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髋内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临床治疗中应注意。
  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内、外髁中点间的连线形成一个角度,叫前倾角,又叫扭转角[如图],正常值在12°~15°,该角度在手术过程中有指导意义。  

  
  3. 股骨头和颈的血液供应
  股骨头、颈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三个途径[如图]:


  来自关节囊的小动脉:关节囊小动脉主要来源于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部到关节囊附近,分为骺外动脉、上干骺端动脉和下干骺端动脉进入股骨颈,供应股骨颈和大部分股骨头的血运。
  来自股骨干滋养动脉:滋养动脉仅达股骨颈基底部,供应基底部的血运。
  来自圆韧带的细小动脉:该小动脉供血量非常有限,仅能供应股骨头内下部的血运。

【病因病理】
  一、病因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青壮年人较少见。主要是由于股骨颈细小,又处于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负重量大,加之老年人骨质疏松,因此即使很轻微的外力,如平地滑倒,髋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都可引起骨折的发生。典型的受伤姿势是平地滑倒,髋关节旋转内收,臀部先着地。
  青壮年或儿童多由车祸、高处坠下等强大暴力致伤。
  二、病理
  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很多,为临床使用方便,介绍如下几种分型方法:
  1. 按骨折部位分型[如图]


  头下型:骨折线位于头颈交界处。
  经颈型:又叫颈中型,即骨折线在股骨颈中段。
  基底型:骨折位于股骨颈基底部,在关节囊之外,因未损伤头颈的主要营养血管,因此骨折愈合较快。
  头下型与经颈型统称为囊内骨折。  
  2. 按骨折端之间的关系分型[如图]


  外展型:骨折两端之间呈外展关系。颈干角增大,骨折端嵌插稳定,骨折愈合率高。特点:多在头下部,移位少,linton<30°,或呈嵌插。
  内收型:骨折断端完全错位,常需手术治疗,骨折愈合率低。特点:linton>50°,移位明显,血运破坏严重,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高。

二 : 你别说!千年活骨膏治疗颈椎病还真有一套!

你别说!千年活骨膏治疗颈椎病还真有一套!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千年活骨膏专家表示,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的颈椎病的病因,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外伤是直接的颈椎病的病因。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

“我常年伏案工作,退休后落下严重的颈椎病,医院检查是颈椎退行性变,椎体2度滑脱,做过手术,至今还有钢板、螺钉在颈部没有取出。头晕手麻,从肩膀到胳膊酸疼无力,买个菜也提不动,一扭头就眼冒金星。”和平区的李老师如是说。

那得了颈椎病该怎么办呢,很多人像李老师一样刚开始都选择做手术,殊不知,手术治疗会改变了人原有的组织结构,属于创伤性疗法,患者会比较痛苦,也容易增加其他组织的病变。手术治疗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神经损伤、大血管的损伤等。而吃药、打针都属于药物疗法,主要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其疗效不怎么好。像推拿、针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治标不治本,很难根治。

而千年活骨膏自古就有"沧州的名医,安国的药"之说,沧州"薛氏正骨"第七代传人薛国荃60年专攻骨病顽症,被空军老干部疗养院奉为上宾。因骨关节病根在软骨,药物成分难以到达。薛老先生在研究国粹"针灸"时深受启发,他巧借穴位之力,顺应人体经络走向,一举打破了常规疗法的单一患处给药。让特定穴位张嘴吃药,可定向营养修复关节软骨、滑膜、半月板,溶解钝化骨刺、消除粘连水肿和无菌性炎症,迅速改善症状。在颈腰椎病的高发期,千年活骨膏用诚心传递爱的火焰,让中老年朋友们享受春天般的温暖,不在为长时间劳累所导致的腰椎劳损,背疼、腰疼、脖子疼等症状烦心。这也是李老师最初选择千年活骨膏的原因所在,当李老师买了两个周期,用了8天之后,头晕就减轻很多;李老师一看对了症,非常有信心。2个周期用完,肩膀不疼,胳膊有力;现在用了三个周期,买菜做饭,日常生活,都没问题了。我想这也足够证明了千年活骨膏对颈椎病是有一套的!

三 :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

正骨推拿手法又称四步十法

四步手法的操作程序: 四步手法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放松手法 揉法或按法使紧张的肌肉放松 第一步:放松手法—揉法或按法使紧张的肌肉放松 第二步:正骨手法 十法中选用 十法中选用1—4种手法复位 第二步:正骨手法—十法中选用 种手法复位 第三步:强壮手法 弹拨有关的筋结 弹拨有关的筋结、 第三步:强壮手法—弹拨有关的筋结、点穴调理气血 第四步:痛区手法—镇静或兴奋,滑利关节、舒筋活络 第四步:痛区手法 镇静或兴奋,滑利关节、 镇静或兴奋

正骨手法改革原理
脊椎生理功能 椎关节错位形式 推拿主要手法 伸屈运动 → 前后滑脱式错位 ← 推正法(2) 推正法( 摇正法( 转体运动 → 左右旋转式错位 ← 摇正法(4) 侧弯、侧摆式错位←搬正法( 侧屈运动 → 侧弯、侧摆式错位←搬正法(2)

倾位 伸屈运动) 暴力→ (伸屈运动)+暴力→ 式错位 仰位 →+退变→ →+退变→混合式错位 退变

←牵引下正骨法(1) 牵引下正骨法(

软组织劳损:挛缩、痉挛、退变→松解、 软组织劳损:挛缩、痉挛、退变→松解、 反向运动法( 反向运动法(1)

颈 椎 轴 线 的 的 变 化

双边、双突征

倾位或仰位式错位

侧弯侧摆式错位

寰椎

枢椎

一般頸椎(3-6)

基础病因: 基础病因:
椎间盘退变与失稳 软组织劳损与失稳 椎间盘突出 骨质增生 韧带肥厚、锐化 韧带肥厚、 先天性畸形 其它

诱因: 诱因:
轻微扭挫伤 过度疲劳 睡眠姿势不对 工作及生活不良姿势 感受寒冷 其它疾病 内分泌失调

第一步放松手法
以掌揉法、拇指揉法交替进行。一般范 以掌揉法、拇指揉法交替进行。 围以患椎为中心,包括其上、 围以患椎为中心,包括其上、下六个椎 间以内的软组织, 间以内的软组织,沿椎旁以线或片进行 揉捏法,对棘突、 揉捏法,对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疼痛 敏感区用按法或震法, 敏感区用按法或震法,重点处亦可用掌 掌缘或前臂揉或滚法,手法要柔和、 根、掌缘或前臂揉或滚法,手法要柔和、 轻松。 轻松。

第二步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分为快速复位法和缓慢复位法。 正骨手法分为快速复位法和缓慢复位法。 快速复位法用于青壮年和健壮的老年患者。 快速复位法用于青壮年和健壮的老年患者。 缓慢复位法用于儿童及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 者,体质十分虚弱或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 受快速复位手法者。 受快速复位手法者。缓慢复位法是用正骨手 法的动作,只是不应用“闪动力” 法的动作,只是不应用“闪动力”,使“定 动点” 点”与“动点”之间的椎间关 节

以多次生理性运动形 式在“动中求正” 式在“动中求正” ,达 到正骨复位目的。 到正骨复位目的。

正骨推拿口诀:关节错位需正骨, 正骨推拿口诀: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
诀,肌肉放松不对抗,切勿粗暴伤病人。“定 ”“动点 应选准,椎间狭窄加牵引, 动点” 点”“动点”应选准,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 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按错位部位、类型、方向,手法选一种或多种。一 选一种或多种。 按错位部位、类型、方向, 次能完全复正,以后可不再正骨。如复位不全, 次能完全复正,以后可不再正骨。如复位不全,或 脊椎失稳, 复正后再错位, 可每日或隔日一次, 脊椎失稳 , 复正后再错位 , 可每日或隔日一次 , 10-20次为一个疗程 。 急性期 , 卧位进行较易成功 。 次为一个疗程。 次为一个疗程 急性期, 卧位进行较易成功。 颈椎正骨法有十法,结合操作程序四步,故称“ 颈椎正骨法有十法,结合操作程序四步,故称“四 步十法” 手法要领是生理运动复位法。 步十法” ,手法要领是生理运动复位法。

1仰头摇正法
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 手托下颌,一手托枕部, 手托下颌,一手托枕部, 将头作上仰, 可使2 将头作上仰,(可使2-7 后关节紧闭成“定点” 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 转(枕环关节20-30°,环 枕环关节20-30° 枢关节按需选定) 枢关节按需选定),缓慢摇 嘱其放松颈部后, 动2-3下,嘱其放松颈部后, 将头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加有 限度的“闪动力” 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 节复位时弹响“咯得” 节复位时弹响“咯得”声。 此法亦可在坐位下进行。 此法亦可在坐位下进行。

仰头摇正法

2低头摇正法
用于C 旋转错位。 侧卧平枕、 低头位( 用于 C2-6 旋转错位 。 侧卧平枕 、 低头位 ( 中颈 椎前屈约25° 下颈椎约35° 一手轻拿后颈, 椎前屈约25°,下颈椎约35°)一手轻拿后颈, 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下方为“定点” 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下方为“定点”,另手托 面颊为“动点” 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 面颊为“动点”,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转至 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 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 定点” 的拇指同时加阻力, “ 定点 ” 的拇指同时加阻力 , 使关节在动中因 定点”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 “定点”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

3侧头摇正法: 侧头摇正法: 侧头摇正法
用于C2-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 患者

侧卧 , 低枕 , 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 低枕, 用于 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颈前屈度如上述, 术者一手托其头部, 颈前屈度如上述 , 术者一手托其头部 , 另手拇指 定点” 于患椎关节下方, “ 定点 ” 于患椎关节下方 , 将头抬起作侧屈并转 动摇正(动作如 动摇正( 低头摇正法) 低头摇正法)。

4侧卧摇肩法 侧卧摇肩法
适用于C5至 旋转错位 侧卧, 平枕,术者拇、 旋转错位。 适用于 至 T2旋转错位 。 侧卧 , 平枕 , 术者拇 、 食指夹 于其横突隆起的前、后方作“定点” 于其横突隆起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肩部作前 推后拉的摇动,“定点”配合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 推后拉的摇动, 定点”配合阻力, 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 。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 下改为摇肩,使力易达颈胸交界处,避免上颈椎受损伤。 下改为摇肩,使力易达颈胸交界处,避免上颈椎受损伤。

5侧向搬按法: 侧向搬按法: 侧向搬按法
C2-6侧弯侧摆式错位(勾椎关节错位)。仰卧,术者立床 侧弯侧摆式错位(勾椎关节错位) 仰卧, 侧弯侧摆式错位 一手拿住后颈,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 头,一手拿住后颈,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侧摆 按一点,侧弯由下而上逐步按压) 按一点,侧弯由下而上逐步按压),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 臂贴面颊,合作将患者头先牵引并渐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 臂贴面颊,合作将患者头先牵引并渐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 当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 当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 手同时作一搬、 牵联合“闪动力” 有时, 点”手同时作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有时,可有 关节弹响,拇指可触到关节复位的弹跳感, 关节弹响,拇指可触到关节复位的弹跳感,。亦可用侧卧 去枕,用抬头侧搬法,与侧头摇正法类同, 位,去枕,用抬头侧搬法,与侧头摇正法类同,只是不作 摇动,抬头角度加大; 侧摆式错位可将“ 摇动 , 抬头角度加大 ; 对 C6至T2侧摆式错位可将“ 动点 ” 至 侧摆式错位可将 动点” 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要求侧摆度大些才易成功。 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要求侧摆度大些才易成功。

侧向扳按法

6跨角搬按法:
用于C2—4后关节滑膜嵌顿并错 后关节滑膜嵌顿并错 用于 位者。患者健侧卧位,低枕, 位者。患者健侧卧位,低枕, 将其头偏向健侧前屈位, 将其头偏向健侧前屈位,充分展 开患椎关节, 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拇使嵌顿之 滑膜退出。揉捏颈肌放松

后, 滑膜退出。揉捏颈肌放松后,术 者一手拇指“定点” 者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隆 起之下方, 起之下方,另一手扶其头顶或额 先将头搬向健侧前外侧45° 部,先将头搬向健侧前外侧 ° 方位,后斜向后外侧45°方位, 方位,后斜向后外侧 °方位, 如此斜向搬动按压关节面, 如此斜向搬动按压关节面,重复 2—3次即可复正 次即可复正


用于颈胸交界处前后滑脱式或合并左右旋转式错位及 胸椎错位,注意冲压力点准确。以7左1右为例,俯卧枕 胸椎错位,注意冲压力点准确。 右为例, 头转左( 棘突旋右)双手落于床侧, 上,头转左(7棘突旋右)双手落于床侧,术者立于床头 右掌根按于7棘突左,左掌根按于1 右掌根按于7棘突左,左掌根按于1-3右,令其深呼吸 呼气时,双手交叉下按冲压,由于交叉力方向不同, ,呼气时,双手交叉下按冲压,由于交叉力方向不同,对 旋转棘突有旋推作用,能使旋转错位纠正。 旋转棘突有旋推作用,能使旋转错位纠正。

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 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 对颈轴反张者更好,侧卧、 对颈轴反张者更好,侧卧、低 平枕, 头、平枕,术者拇食指夹持后 凸棘突两旁作“定点” 凸棘突两旁作“定点”,另手 托下颌, 托下颌,将头作前屈后仰运 仰头时, 动,仰头时,定点之手稍用 力前推,再运动中推正。 力前推,再运动中推正。有滑 脱错位者, 脱错位者,推正中双手加牵引 力效更好。 力效更好。

解除肌痉挛和肌牵涉性痛。 解除肌痉挛和肌牵涉性痛。如斜角肌痉挛多为勾椎关节错 位可在正骨后用此法而解除痉挛。手法:术者右手食、 位可在正骨后用此法而解除痉挛。手法:术者右手食、中 指按于右锁骨上窝的斜角肌紧张肌健处,让患者转头向右 指按于右锁骨上窝的斜角肌紧张肌健处, 术者加力按压时嘱患者用力将头转向左,重复2—3次即 ,术者加力按压时嘱患者用力将头转向左,重复 次即 又如正骨后仍有颈背牵拉痛者。患者坐橙上头略仰, 可。又如正骨后仍有颈背牵拉痛者。患者坐橙上头略仰, 术者站其背后一手扶肩, 术者站其背后一手扶肩,另手拇指或屈肘按于背部痛点上 加力按压时嘱其用力屈颈低头,重复2—3次,解除肌痉 ,加力按压时嘱其用力屈颈低头,重复 次 挛可即收效。亦用于复位手法。 挛可即收效。亦用于复位手法。

10牵引下正骨法: 10牵引下正骨法: 牵引下正骨法
用于间盘突出、变性并发椎体滑脱、 用于间盘突出、变性并发椎体滑脱、倾位仰位和混合式 错位。利用牵引时椎间增宽后行手法复位, 错位。利用牵

引时椎间增宽后行手法复位,对关节有交 锁时更安全。牵引使前后纵韧带拉直, 锁时更安全。牵引使前后纵韧带拉直,利于自行复位和 手法逐个进行左右不同方向的复位, 手法逐个进行左右不同方向的复位,不引起方向相反错 可用牵引下法治疗中下段颈椎; 可用牵引下法治疗中下段颈椎;间盘突出者牵引时间隙 拉宽,有利髓核还纳,故有较好的整复作用。 拉宽,有利髓核还纳,故有较好的整复作用。牵引下正 骨与徒手正骨手法原理相同。根据治疗需要, 动点” 骨与徒手正骨手法原理相同。根据治疗需要,“动点”用 动头或动肩, 定点” 动头或动肩,“定点”选棘 突或横突均可。 突或横突均可。

牵引下正骨2 牵引下正骨2
患者坐于QY—4型牵引椅上, 型牵引椅上, 患者坐于 型牵引椅上 术者站于其后, 术者站于其后,双手扶其双 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 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 再慢前推至颈伸位, 再慢前推至颈伸位,患者上 肢随身体前后摆动, 肢随身体前后摆动,颈肌放 松。约1—2分钟后进行正骨 分钟后进行正骨

牵引下正骨

推正法

式错位者, 用于前后滑脱 式错位者,及左 右旋转式错位者。 右旋转式错位者。术者双拇指 按于其后突的棘突两旁, 按于其后突的棘突两旁,两拇 指分别置于左、 指分别置于左、右偏向不同的 两棘突旁, 两棘突旁,向前推动时双 拇指加力推正之。 拇指加力推正之。

牵引下正骨 摇正法:
用于中、下椎旋转式错位, 用于中、下椎旋转式错位,与 低头摇正及摇肩法同。 低头摇正及摇肩法同。选用复位 角度时, 角度时,先将患者向后拉至某一 角度, 角度,嘱双手抓住牵引椅后脚上 以保持颈前屈度,选好“定点” 以保持颈前屈度,选好“定点”, 进行摇头或摇肩复位。 进行摇头或摇肩复位。以C4、5椎 间关节旋转错位为例, 间关节旋转错位为例,触诊横突 C4右C5左,取牵引角 度,术者 取牵引角30度 左拇指按C 右侧隆起之横突, 左拇指按 4右侧隆起之横突, 右手推右肩向后,重复2—3次。 右手推右肩向后,重复 次 再以右拇指点按C 再以右拇指点按 5左后隆起横 左手推左肩向后,重复2 突,左手推左肩向后,重复 —3次。亦可用转动头部达一角 次 作一闪动力”使其复正。 度,作一闪动力”使其复正。

适用于侧弯侧摆式位者。 适用于侧弯侧摆式位者。术 者一手虎口扶于患者错位颈 椎旁隆起处作“定点” 椎旁隆起处作“定点”,另 一手握患者对侧手腕, 一手握患者对侧手腕,徐徐 用力向下推( 用力向下推(拉)使患者颈 部侧屈约20度左右 度左右, 部侧屈约 度左右,然

后轻 轻还原。重复上述动作2—3 轻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一般先作健侧, 次。一般先作健侧,使交锁 的关节易于松解, 的关节易于松解,然后作患 侧复正较易成功。 侧复正较易成功。


本文标题:中医正骨治疗颈椎病-《中医伤科学》第七章:常见骨折病证的治疗(11)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10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