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7-11-27 所属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一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父子情深。
3.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教学理念:1.全面依靠学生。2.高度尊重学生。
教学主要方法:1.小组合作。2.小组互动。
前置性作业:
第一次:
1.读熟读好课文。
2.借助工具书理解“姹紫嫣红”的意思。
3.查找高尔基的资料。
4.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第二次:
1.查找有关“爱”和“奉献”的资料。
2.小组在习网上或qq群里交流读书收获,并制作小组展示所用的ppt课件。
(1.读懂了什么?2.是从哪里读懂的?3.是怎么读懂的?4.想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简要)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先小组里检查,后全班检查)
二、汇报高尔基的资料。(先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汇报)
三、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先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检查)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欣赏《海燕之歌》。
二、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谁来板书课题?
师:好,王智慧同学。(其他同学书空)
师:同学们,她写得怎么样?
生:好。
师:掌声表扬。(掌声响起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他的儿子前来探望他,在他的院子里栽下了花草,春天,花开了,高尔基在院子里赏花,心里非常高兴,就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教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好,孩子,请你把你刚才说的提炼成几个字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师:写得怎么样?
生:好,掌声表扬。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去,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小组交流。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在习网-开放式网络教育平台上或qq群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并且做好了汇报用的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把昨天交流的成果在小组里回顾,做好展示的准备。(小组交流、讨论)
四、小组展示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请一个小组到前台来展示,孟磊小组。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高尔基的儿子很爱他的爸爸。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高尔基的儿子只有十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生:我们小组是从“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读懂的,你想高尔基的儿子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意大利,一定很累,可是他顾不上休息,而是忙着种花,为爸爸留下美好的东西,可见他很爱他的爸爸。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有关奉献的名言:
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泰戈尔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各种各样”读出高尔基的儿子很细心。
师:你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掌声。
生:我还能从上一个自然中的“探望”这个词读出来儿子很爱他的爸爸。
师:说得好。
生:我给你们小组提个建议,你们小组在汇报名言应该这样汇报:泰戈尔曾经说过: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
生:谢谢你的提醒。
师:同学们,儿子的这种行为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生:爱。
师:说得好,还可以用哪个字?
生:拿。
师:对,那么同学们,“爱”和“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说不出)。
师:同学们,可不可以这们说,“爱”就是“拿”。
生:可以。
师:好的,这个小组表现如何?
生:好。
师:掌声,接着小组展示,益文琪小组。
生:我们小组读出了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生:我们小组是从“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读出来的。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一首写父母之爱的小诗:
母亲的爱
是一杯浓浓的茶
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才能明白
其中的甘美
父亲的爱
似一片浩瀚的大海
给予我们一个温馨的港湾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欣赏”这个词读出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师:体会得真好,掌声。
扈家祯:我还能从这儿读出来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师:孩子,让老师把话说完,等一等你再说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这个自然段写道: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可不可以说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像像盛开的花朵?
生:可以。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什么比做花?
生:一个人美好的心灵。
师:对,说得好。还把什么比做花?
生:(说不出)
师:我记得咱们班的刘子豪同学在一次作文的时候把一个女人比做花。
生:夏老师。
师:对,他说夏老师貌美如花。我想问问刘子豪同学,你真的觉得夏老师貌美如花吗?
豪:是的。
师:夏老师觉得我的容貌没有花美,你觉得还因为什么?
豪:(说不出)。
师:找个同学帮帮你。
生:因为夏老师心灵美。
师:还因为什么?
生:(说不出)。
师:是因为爱!同学们,夏老师也要告诉你,告诉所有的同学,夏老师也爱你们,看到你们的脸庞,夏老师也能想起那美丽的花。好的,扈家祯来汇报,你们小组要补充是吗?是一个同学补充,还是整个组补充?(观察后)你们小组来吧!
扈:我们小组也读懂了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我们小组是从“多么愉快”“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读出来的。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高尔基的名言: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爱孩子,这是母亲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当你感到一切人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你们小组找到的这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尔基教育他的儿子。
师:教育他的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做一个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师:对,爱是什么?
生:爱是关心、呵护。
师:说得好,发言真精彩。
生:掌声响起来。
师:掌声响起来,
生:发言更精彩。
师:爱还是什么?
生:老师我想写到黑板上。
师:好啊,孩子,来吧。他去写,我们继续交流。
生:我能读出来崇高之爱。
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高尔其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奉献的人。
师:好,掌声。你来说。
生:我能从这两段读出来,人间的亲情的崇高的爱。
师:夏老师觉得你是动了脑筋的,掌声响起来。
生:我想问你们小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生:答不出。
师:请其他同学帮他回答。
生:美好的东西指的是关心、付出、给予。
师:说得好,掌声送给她。噢,黑板上的这位同学们写完了,我们一起看他写的什么?请你来读一读。
生: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所以他写信教子,他教育儿子,爱就是奉献。
师:写得好,说得也好。孩子,我从你的话语中读出了爱就是教育,掌声表扬他。
五、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刚才龙开心同学由高尔基的信读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崇高之爱,让我们再次走进高尔基的信中,细细体会这种崇高的爱。好,找个同学来读一下课文。好,吴梦齐,你来读。
师:夏老师在认真地听,我能听得出你读得非常用心。孩子,让我们静静地想,细细地品,你有没有新的思考或发现?
生:(沉默)。
师:请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在“岛上”“人们”“所有人”,静静地想,细细地品,能不能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先在二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谁有发现?
生:我能读出高尔基对儿子的那种崇高的爱。
师:孩子,怎么读出来的?
生:高尔基教育儿子为奉献,为所有人奉献,为整个社会奉献。
师:说得真好,热烈的掌声响起来。同学们,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的爱更多的表现在对儿子的教育,教育儿子,一起读(屏幕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同学们,读了高尔基的信,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给高尔基写封信,好吗?
生:好,开始写信。
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过了一会儿)哪位同学写完了?
生:我写完了。
师:好,你来读一读你写的信。
生:高尔基先生,看到您的信,我知道您很爱您的儿子,并且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告诉他:“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从你的信中受到教育,今后也要为整个社会奉献。
师:孩子,你写得真好,如果高尔基看到你写的信,他出会由衷地高兴,因为你是如此地理解他对儿子的爱,也明白了他想对儿子说,也想对我们所有人说的这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屏幕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最后,老师向同学们推荐阅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好,这节课说上到这儿,下课。
生:老师再见。

二 : 课间的他

  我们班中物种十分丰富,课间则如一只曼妙的歌儿,是接连不断的欢乐、失落、惬意……这些音符和谐相融汇聚起来的。就这样,我们尽情地享受这支“歌”,畅谈收获的欢乐。

  上阅读课真是校园生活中的一大乐事,我们的欣喜都随它激发了出来。但我更爱阅读课后的课间。一下阅读课,我们便成群结队地向操场迈去。由于我阅读了几篇意义深刻的文章而深有感触,身体里仿佛凝聚了一股强烈有力的情感,想要把它们统统释放出来。我总迫不及待地在路上发言。大家听了似乎也来了兴致,脸上流露出几分兴奋,连忙和我滔滔不绝地讨论、讲述起来。就此,我们由书本中又谈论到我们的生活,诺大的校园空间里饱含了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头顶上的蓝天延伸得好远,好远。

  一个少了笑语,多了沉闷的课间。同学们不再像往日那样进进出出了,他们多趴在自己的课桌上,毫无精神地盯着某处看。目光变得短小暗淡,闪动着的眸子上展示着莫名的失落、委屈、伤感、孤独。他们的手指不安分地捏着书的角落、桌面。同学χχχ慢吞吞地走到了我身边,她的瞳仁里晶莹剔透的,像饱含着什么。她万分沮丧地撑着脑袋,嘴巴不停地努动着,但什么也没有说。此时的无声之中应该暗含着大家失利后的落寞之心。红日愈发的刺眼,教室成了一片赤红的海洋。

  好了,现在我总结一下吧,这个人爱笑且执着,有种不笑断肠子不罢休的气概,我想了这么久就用两个执着来表示吧:请注意身体健康。

    初二:谢宇晨

三 : 儿子们课文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
  一个妈妈说:“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我那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他嗓子好。”
  第三个妈妈呢,什么也没说。
  老爷爷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第三个妈妈说:“有啥可说的?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提着桶回家,那个老爷爷也站起来,跟在后面。一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
  忽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撇下着走了。
  三个妈妈问老爷爷:“喏,看见了吧!这是我们的儿子,怎么样啊?”
  “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四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后练习题

智慧小木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开心一练
一、朋友拉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假期  (    )的花草(    )的脸庞  (      )的花朵
探望(      )  欣赏(      )    感到(      )     摇晃(      )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1.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            )的花儿(            )摇晃着。
        (            )的彩霞染红了(            )的天空。
        (            )的作家高尔基欣赏着(            )的花朵。
     2.补充词语。
       五(   )六(   )     五彩(      )       五(   )十(   )
       万(   )千(   )    色彩(      )    姹(   )嫣(   )
三、课文传真。按课文内容填空。
1.高尔基是一位           ,他的作品有《       》、《       》、《           》等。
2.课文通过叙述高尔基和他的十岁儿子之间发生的"            "以及"           "的两件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         ,以及高尔基                       拳拳爱心。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
   改成"把" 字句:                                                     
   改成"被" 字句:                                                     
2.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十分高兴。
   改成反问句:                                                           
开心阅读
五、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要是你(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    )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  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你要知道    给  永远比  拿    愉快        
1. 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 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3. 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       )
     4.儿子留给高尔基的是       ,那是他                                        
     5."'给',永远比'拿'愉快……"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日积月累
六、读读背背高尔基的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是学习一辈子。
4.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五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说教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要求,根据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妻”“庞”等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领会内涵。
3. 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给’,永远比‘拿’愉快”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的语言,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本篇课文可安排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  激趣启思,引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学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上。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会课件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提出问题:“孩子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呢?”学生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进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这样就会使学情高涨,激趣启思。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因此我通过自由放声读,同桌相互听读等环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重点指导“妻”和“庞”两个生字的书写。
第三环节  品读重点,深层感悟
   阅读教学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本环节我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本文的重点是对“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件事的描写,因此,我重点设计这两部分的教学。
(一) “栽花赏花”
1.学生读2、3自然段,提出问题:“你认为高尔基跟他儿子的感情怎样?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 重点抓住 “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语让学生谈感受,并用这几个词复述这一段的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还可以实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
2.对于4、5自然段的教学,我通过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的教学策略,实现对美读的指导,以问题“呈现在你脑中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你能感受到什么?”来帮助学生体会高尔基享受着儿子的爱时心里的感激和快乐,引导学生感受到儿子在院子里种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有对爸爸浓浓的爱。
(二) “写信教子”
请同学读课文的第6—9自然段,提出问题:“孩子们,在这部分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会找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我追问:“这里的‘给’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而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解决,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因此,我做了如下设计:“高尔基的儿子读完了父亲的信,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你会给父亲写一份怎样的回信呢?动笔试试吧!”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体现了读写结合,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深化了主题。
四、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原则,设计板书如下: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本文标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堂实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96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