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发布时间:2017-09-14 所属栏目:学校简介

一 :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一所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等综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座落于绿色科教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近六十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题词。学校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占地面积3000亩,共分三个校区,南校区(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北校区(合肥市六安路269号)、翡翠湖校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大学城内)。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8万多平方米,藏书148万余册,国内外期刊6800余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学校设有17个院、部,86个实验室、41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20个省级重点学科。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还建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生产力促进中心。

学校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具有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等4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已达19个;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1个,分布在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和28个一级学科之中,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力学及建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物机电工程、人文经济管理工程等7个学科群,拥有“以工为主、覆盖面宽、综合交叉、应用性强”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遵循“招生有计划,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社会有需求”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22000余人,研究生353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768人,教学科研人员1670余人,其中正高职200人,副高职564人,博士生导师86人,并聘请了20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兼任学校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75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合肥工业大学办学特色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学校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突出素质、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原则,改革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多年来,合肥工业大学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不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坚持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的统一,广泛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星级寝室评比”等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屡屡获奖。通过多年的努力,合肥工业大学已形成了“思想品质好、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许多人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领导和骨干。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一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3以上。2000年,学校又被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确立为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内的古迹名胜斛兵塘、慈功阁绿树掩映,碧波荡漾,更是莘莘学生求知、休憩的好场所。学校利用多种投资方式,加大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了教学、科研和扩大招生的需求。现代化的饮食服务中心、学术活动中心和一幢幢学生公寓拔地而起,显示出合肥工业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勃勃生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合肥工业大学不仅是教育中心,而且是科技中心。学校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科技优势,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大力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成果显著,先后承担企业委托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1000多项,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学校获奖科研成果200多项次,其中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2项,授权专利35项;出版著作270部,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科技工作的发展对学校学科学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学校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2000年10月,以学校作为发起人之一的 “鑫科材料”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

学校坚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淘汰制度和奖、贷、助、减、勤等助学措施,对品学兼优者允许跳级、提前毕业、推荐为免试研究生;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为就业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已基本建成了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毕业生具有 “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思想作风朴实”的特点,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为尽早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人才市场的贯通,我校与苏州、无锡、常州、烟台等市人才交流中心及福建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订协议,与以上15家“中心”共同设立“驻合肥工业大学工作站”。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活动,已和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已保持二十五年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学校是招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院校。十年来,我校手球队在全国高等院校手球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

新的世纪,新的辉煌。合肥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争先进位快发展,努力把合肥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先进、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高校基本信息

二 :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111计划”成员高校之一,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等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学校主页: http://www.hfut.edu.cn

中文名:合肥工业大学

外文名: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合工大(HFUT)

校训:厚德、笃学、崇实、尚新

创办时间:1945年10月7日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

现任校长:徐枞巍

所属地区:中国安徽

主要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3个

硕士点:139个

博士点:40个

院士:2人

目录

近年合肥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学校简介 学校荣誉 院系设置 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优势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师资力量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核心期刊 国际合作

校园文化 杰出校友 现任领导 宣城校区 党委办公室 历史沿革 前身 合肥矿业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并入院校

展开

近年合肥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文科 理科生源地: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陕西 青海 宁夏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西藏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年份: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36542539--2本科一批2007552552552--1本科一批2006524535529--2本科一批2004474--------不详2003487--491----不详2002462--------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学校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 年,1960 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2005年9月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09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行列。建校之后,合肥工业大学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1979 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 1995 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题词。学校经过 60 多年的建设,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万多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 6185 亩,共分四个校区:屯溪路 合肥工业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校区(南校区)(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 193 号)1250 亩,翡翠湖校区(新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大学城)1500 亩,六安路校区(北校区)(合肥市庐阳区六安路 269 号)300 亩,即将投入使用的宣城校区3135亩。 学校占地面积199.39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17.6万册,电子图书71.6万种、133.4万册,中外文现刊2983种,中外文电子期刊3.4万余种。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60多个研究所、联合共建的国家级科研基地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40多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53个教学实验室、15个校内实习实践基地、174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4347台(套),总价值4.58亿元,实验室基础设施及生活、体育、文化设施配套齐全。 360pskdocImg_0_xyz 屯溪路校区-实验楼

近几年来,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6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5万多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荣誉

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360pskdocImg_1_xyz 学术会议中心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61所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13所重点高校之一;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

360pskdocImg_2_xyz 屯溪路校区-鸟瞰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全国首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

院系设置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体育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培训中心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技师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科研机构

序号名称承建单位隶属部门

1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国家科技部

2现代显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光电研究院联合共建国家科技部

3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学院教育部

4特种显示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教育部

5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6机械工业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全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7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育部

8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机电研究所、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教育部

9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育部

10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学院教育部

11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

12教育部IC设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微电子设计研究所教育部

13教育部应用物理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教育部

14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省科技厅

15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安徽教育厅

16机械工业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省科技厅

17安徽省现代成像与现实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研究院与安徽省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共建安徽省科技厅

18安徽省高等学校现代测试与制造质量工程重点实验室仪器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省教育厅

19安徽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省级实验室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省科技厅

20安徽省汽车NVH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噪声与振动研究所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共建安徽省科技厅

21安徽省低温与制冷重点实验室制冷与低温工程系与中电集团第十六研究所共建安徽省科技厅

22安徽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人文经济学院安徽省教育厅

23安徽省工业车辆重点实验室与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安徽省科技厅

24安徽省农产品生物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机电工程研究所安徽省科技厅

25安徽省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管理学院)安徽省发改委

26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管理学院安徽省教育厅

27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省发改委

28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生态办

29工业自动化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安徽省教育厅

30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省教育厅

31安徽省微电子机械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安徽省科技厅

32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科技厅

33安徽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摩擦学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合肥波林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建安徽省科技厅

34安徽省分布式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学院与工大高科共建安徽省科技厅

35安徽省农产品生物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省科技厅

36安徽省汽车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噪声与振动工程研究所安徽省科技厅

37安徽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合肥华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安徽省科技厅

38安徽省锻压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合肥锻压集团共建安徽省科技厅

39安徽省省级合肥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合肥市科技局和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共同组建安徽省科技厅

学科建设

截止2012年3月, 合肥工业大学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艺术硕士(MFA)、翻译硕士、资产评估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5个;有13个专业接受高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设有7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1]

优势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代号学科等级类别评审时间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2007年--教育部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2007年--教育部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2002年--教育部

083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2007年--教育部

省级重点学科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思想政治教育

3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4 工程力学

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6 机械电子工程

7 精密仪器及机械

8 材料学

9 材料加工工程

10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1 信号与信息处理

1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3 计算机应用技术

14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15 结构工程

16应用化学

17 环境工程

18 构造地质学

19 车辆工程

2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21 材料物理与化学

2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4 岩土工程

25 化学工艺

26 食品科学

27 企业管理

28 水利水电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 机械工程 2 仪器科学与技术 3 材料科学与工程

4 电气工程 5 食品科学与工程 6 管理科学与工程

7 地质学 8 信息与通信工程 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 土木工程 11 工商管理 12软件工程

师资力量

360pskdocImg_3_xyz 屯溪路校区-图书馆

学校现有教职工3668人,专任教师180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36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469人,占81.3%。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基础课程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优秀教师3人、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4人、青年教师基金1人,在职人员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3人、模范教师7人、优秀教师11人。同时,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知名学者120余人。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5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9200余人。“十五”以来,新增了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备案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工业培训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室、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28项;建筑学、土木工程和英语专业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等1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4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获国家级精品教材2门,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奖6项,编写教材249部,49部教材遴选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9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5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3项;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61所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启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的试点工作;学校还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6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4万多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科学研究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突出应用性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为主线,进一步明确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以应用性研究 360pskdocImg_4_xyz 翡翠湖校区图书馆

为主的科技工作方针,倡导把“论文写在 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推动了科研特色和定位的形成。通过连续开展“科技发展年”、“科技创新年”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近五年来,科研经费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2009年科研到账经费达到

360pskdocImg_5_xyz 科技楼

2.38亿元,比2008年增长46%,2010年科研到账经费突破3亿元,达到3.55亿元,比2009年增长39.2%,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量以每年60%的幅度递增,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

纵向科研到账经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学校在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军工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学校科技成果显示度不断提高,2006年来,学校五年保持国家级科技奖和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不断线。

“十五”期间,学校科技活动总经费达 78100万元,项目1583项,其中各级各类计划项目79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791项;获科技奖励116项,其中省部级奖86项(一等奖 10项);出版教材与著作357部;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862篇,其中被收录了82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 核心期刊

1 《预测》合肥工业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

2 《运筹与管理》 中国运筹学会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工业大学承办 中文核心期刊

3《大学数学》合肥工业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

4《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合肥工业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 国际合作

学校外事活动日趋活跃,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汉诺威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迪肯大学、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等6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我校还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或出国留学项目,与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多所高校开展了“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赴德硕士生培养计划”等多个项目;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有交换生交流学习项目;来华留学生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

360pskdocImg_6_xyz 屯溪路校区大门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活动,已和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已保持 26 年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2011年,该校新增国际教育学院(前身为合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处)。学院与国外众多大学合作,学生可在工大读完一年或两年后出国完成学业。也可在本校读完三年后出国读两年(本硕连读)。

校园文化

校歌

歌词——《弦歌一路高声唱》

北带淮河,南襟浩浩长江。

合肥工大在皖中央。

器识为先,品德为上,求知求真,弘实学养。

弦歌一路高声唱,培育万千栋梁。

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

崇实尚新,我们永远的理想,

永远,永远的理想。

东临巢湖,西眺巍巍大别山。

合肥工大在皖中央。

学术精进,思想开放,科技创新,教学相长。

青春如火好时光,志在祖国富强。

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

崇实尚新,我们永远的理想,

永远,永远的理想。

杰出校友

企业界

任传俊: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张家仁: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

浦天祥:原中国西电集团总经理

赵经彻:原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 青:原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周玉成:原华源集团董事长

季学智:原合肥美菱集团公司董事长,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祝义才:江苏雨润食品集团董事长(江苏首富)、江苏省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会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港股上市企业)

李安喜: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助理兼齐鲁石化总经理(世界500强)

余夕志: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公司总经理(世界500强)

赵建国: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世界500强)

孙 昕: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特高压建设部主任(世界500强)

燕福龙: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一农:中广核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奚国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世界500强)

韦秀长: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世界500强)

谢 彪: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董事长

李新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陈 仲: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 炜: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国家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统建: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毛卫东:中国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第六工程所所长

王玉珏: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张玉61阅读络执行主席,微纳应用技术国际大赛iCAN发起人

朱运田: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教授,2010年入选国家第五批“千人计划”

郭后扬:2010年6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获得者、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偏滤器物理实验负责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国内配套项目负责人、ITER 边界和偏滤器物理专家组成员等。

毕超、蒋全:国际知名电机专家、2006年度获新加坡“国家科技奖”(唯一)

岑豫皖:原安徽工业大学校长

陈朝阳: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庆承松: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韩江洪: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周军: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赵韩: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吴玉程: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党委常委

张效英: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群京:安徽大学副校长

王其东: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

干洪: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以刚:东华大学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马建国: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俞汉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环境工程实验室教授,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丽娜: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顾祥林: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凌世德: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王绍森: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首届福建省建筑设计大师(2011)

许成祥: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院长

沈中伟: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竺长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

宛新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潘复生:重庆市科委副主任(正厅局级)、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政协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大学材料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镁业协会副会长、重庆市材料学会理事长

虞邦义: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葛新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李济顺: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型矿山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金美峰: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李廉,男,1951年11月生于山东曲阜,山东阳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庆承松,男,1961年10月出生,安徽含山县人,副教授。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军,男,1959年7月出生于合肥,汉族,中共党员,籍贯江苏常州。

校长:徐枞巍,男,1956年10月生,辽宁省大连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校长: 赵韩,男,1957年5月出生,汉族,九三学社成员,安徽省宿州人。

副校长:吴玉程, 男,1962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籍贯安徽肥东。

党委副书记:张效英,女,1956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安徽亳州人。 :

副校长:刘晓平,男,1964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山东济南人。

副校长:刘志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7月出生,陕西宝鸡人。

副校长:朱大勇,男,1965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枞阳县人。

副校级巡视员:王德泽,1952年9月生,安徽歙县人。

宣城校区

宣城市和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办学,在宣城成立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据悉,合工大宣城校区由宣城市负责建造,建成后无偿交付合肥工业大学进行教学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的时间要求,力争于2012年秋季开始招生。宣城校区和本部这两个校区将使用两个招生代码。根据初步计划,合工大宣城校区每年招生2500人,四年招满1万名学生。宣城市计划在2012年即安排2000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并从2013年开始,以不低于该市当年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比例,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宣城校区。 合工大宣城校区的建成,将改变合工大校本部只有工科的办学模式,转而建设成以工科为主,文、理、医、商、法、管理、艺术等多科同步发展的综合性大学。该校区的建立也将打破宣城市尚无本科高校的历史。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初已经作出批复,同意合肥工业大学在宣城市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党委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是学校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围绕学校党委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和综合协调作用。

办公室主要负责校内各单位贯彻执行党委决议情况的检查及督办工作,党委各类文件、工作报告、会议纪要、情况简报等文字的起草工作;负责党委系统信息收集、编印、上报以及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和稳定工作;负责上级党委文件的收发、传递、保管、归档和全校保密工作的检查、宣传及校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党委的各种会议及全校性的重大会议和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工作,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与处理工作,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历史沿革

前身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合肥工业大学前身)建立 360pskdocImg_7_xyz 合工大历史沿革图

1947年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创建

1950年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改建淮南工业专门学校

1950年淮南工业专门学校升格为淮南煤业专科学校

1951年淮南煤业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1951年中国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合肥矿业学院

1955年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自此校址迁往省会合肥

1956年西北工学院矿区开采专业并入合肥矿业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1958年合肥矿业学院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

1962年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70年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70年和1997年安徽工学院先后两次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并入院校

安徽水利电力学院沿革

1952年淮河水利专科学校创建

1953年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改建水利部怀远淮河水利学校

1957年水利部怀远淮河水利学校撤销

1958年淮河水利学校复校并升格为安徽水利电力学院

安徽工学院沿革

1949年皖南革命干部学校创建

1951年皖北干校并入(合署)皖南革命干部学校

1952年皖南革命干部学校、皖北干校合并组建安徽干部学校 安徽干部学校更名为安徽行政学院

1958年安徽行政学院、芜湖电力学校(机械科)合并升格为安徽工业专科学校

1959年安徽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机械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安徽机械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安徽机械学院

1961年蚌埠机械学院、芜湖电力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淮南化工专科学校、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改名安徽工学院

1970年安徽工学院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78年安徽农机学院(原安徽工学院)复校 360pskdocImg_8_xyz 主楼建设现场

1978年安徽农机学院更名为(恢复)安徽工学院

1997年安徽工学院并入该校

附录:并入或部分并入合肥工业大学的其他学校沿革与发展

一、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1945年的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47年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创建

1950年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改建淮南工业专门学校

1950年淮南工业专门学校升格为淮南煤业专科学校

1951年淮南煤业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1951年中国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1955年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

1958年合肥矿业学院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

1971年,合肥工业大学采矿等院系成建制迁往淮南,成立淮南矿业学院。

2002年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二、芜湖电力专科学校

1935年,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

解放后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

1972年学校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

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1978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安徽机电学院 360pskdocImg_9_xyz 合肥工业大学

2001年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2010年3月,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三、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并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

1960年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62年学校撤销,大专部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同时部分改建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

1963年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中专部)参与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发展为安徽工业大学

1978年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更名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随后更名为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2002年铜陵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铜陵师范学校、安徽冶金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铜陵学院

四、淮南化工专科学校

1958年淮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创建

1961年淮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部分)并入安徽机械学院

1963年淮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化工部淮南中等技术学校

1963年淮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撤销

1965年化工部淮南中等技术学校更名为化工部第三化工建设公司中等技术学校

1972年化工部第三化工建设公司中等技术学校更名为燃化部第三化建公司机械学校

1980年燃化部第三化建公司机械学校更名为化工部淮南化工建筑安装学校

1985年化工部淮南化工建筑安装学校更名为淮南化学工程学校

2000年淮南化学工程学校撤销

2000年淮南化学工程学校并入淮南工业学院,现发展为安徽理工大学

五、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

1958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创建

1960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

1961年并入安徽机械学院,更名为安徽工学院

1976年恢复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

1977年升格为马鞍山钢铁学院

1985年马鞍山钢铁学院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

2000年华东冶金学院、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六、安徽建筑工程学院

1958年安徽省建设厅干部培训班、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和苏州建筑工程学校(部分)合并组建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创建

1960年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安徽建筑工程学院

1961年因国民经济调整暂停本科招生

1977年起先后以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名义、建筑分校恢复本科招生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三 :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一所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等综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座落于绿色科教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近六十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题词。学校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占地面积3000亩,共分三个校区,南校区(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北校区(合肥市六安路269号)、翡翠湖校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大学城内)。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8万多平方米,藏书148万余册,国内外期刊6800余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学校设有17个院、部,86个实验室、41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20个省级重点学科。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还建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生产力促进中心。

  学校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具有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等4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已达19个;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1个,分布在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和28个一级学科之中,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力学及建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物机电工程、人文经济管理工程等7个学科群,拥有“以工为主、覆盖面宽、综合交叉、应用性强”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遵循“招生有计划,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社会有需求”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22000余人,研究生353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768人,教学科研人员1670余人,其中正高职200人,副高职564人,博士生导师86人,并聘请了20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兼任学校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75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合肥工业大学办学特色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学校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突出素质、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原则,改革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多年来,合肥工业大学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不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坚持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的统一,广泛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星级寝室评比”等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屡屡获奖。通过多年的努力,合肥工业大学已形成了“思想品质好、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许多人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领导和骨干。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一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3以上。2000年,学校又被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确立为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内的古迹名胜斛兵塘、慈功阁绿树掩映,碧波荡漾,更是莘莘学生求知、休憩的好场所。学校利用多种投资方式,加大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了教学、科研和扩大招生的需求。现代化的饮食服务中心、学术活动中心和一幢幢学生公寓拔地而起,显示出合肥工业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勃勃生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合肥工业大学不仅是教育中心,而且是科技中心。学校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科技优势,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大力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成果显著,先后承担企业委托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1000多项,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学校获奖科研成果200多项次,其中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2项,授权专利35项;出版著作270部,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科技工作的发展对学校学科学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学校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2000年10月,以学校作为发起人之一的 “鑫科材料”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

  学校坚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淘汰制度和奖、贷、助、减、勤等助学措施,对品学兼优者允许跳级、提前毕业、推荐为免试研究生;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为就业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已基本建成了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毕业生具有 “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思想作风朴实”的特点,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为尽早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人才市场的贯通,我校与苏州、无锡、常州、烟台等市人才交流中心及福建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订协议,与以上15家“中心”共同设立“驻合肥工业大学工作站”。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活动,已和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已保持二十五年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学校是招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院校。十年来,我校手球队在全国高等院校手球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

  新的世纪,新的辉煌。合肥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争先进位快发展,努力把合肥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先进、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高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合肥工业大学
高校代码:10359
所在省市:安徽
学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59号
联系电话:0551-2657428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hfut.edu.cn

本文标题: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892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