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冷战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政治转型

发布时间:2017-11-22 所属栏目: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一 : 冷战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政治转型

从苏联解体说起

明斯克会议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就苏联前途问题在白 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会晤,之后三国元首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 议》。宣言称:制定新联盟条约的谈判陷入了死胡同,共和国脱离苏联和 建立独立国家的进程已成为事实,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题和一种地缘 政治现实已不复讯在,三国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立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 哈萨克、摩尔多瓦、塔吉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等前苏联境内的 11个国家发表《阿拉木图宣言》,正式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1993年10月格鲁吉亚加入独联体。独立国家联合体是苏联解体后横跨 欧亚填补该地区力量空白的一个国际组织。

独联体的协调机构 包括国家元首理事 会和政府首脑理事 会协调机构可以举 行联席会议

独联体没有中央政 权机构,各国都是 拥有完整主权的独 立国家

独联体没有统一的 军队,只保留和支 持共同的军事战略 空间的军队和对核 武器实行同一控制

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转型
经济转型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这些国家的私有化进程基本上与东欧国家相同,但有一些国家采取了 不同于东欧和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方 法,渐进式完成国家经济的私有化进程。

俄罗斯 休克疗法 波兰 渐进转型 匈牙利

两种转型 方式

独联体国家的私有化
独联体成员国都进行了私有化。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中亚5国的私有化在 1992年前后就已开始,外高加索地区的3国虽受战乱的影响,但也从1994年 陆续开始推行私有化。所谓私有化,就是使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和私营化, 其目的是使企业独立经营,面向市场竞争,为建立市场经济奠定基础。在这 些国家中,除了国民经济的要害部门和有战略意义的部门外,其他部门一律 实行私有。独联体国家的私有化都有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之分。“小私有化” 是指对小型国有企业进行出售或拍卖;“大私有化”是指将国有大中型企业 改造成股份公司或集团,变更其所有权。独联体国家的私有化在主要方面是 相同的。

在方式方法上均采取有偿出售和无偿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在私有化的进程上都 先立法后实施,先从小私有化做起,再进行大私有化,分阶段地推进。在私有 化的过程中都把吸引外资与私有化结合起来,即允许并鼓励外国资本参与本国 的私有化进程。在中亚国家中,农业领域的私有化一般早于大工业的私有化。 这些国家的小私有化相对来说比较顺利。乌克

兰、白俄罗斯和中亚5国的小私 有化在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利亚 的小私有化在90年代亦已基本结束。但这些国家的大私有化进展并不顺利,在 90年代末各国仍参差不齐,有的国家在本世纪初尚在艰难进行之中。

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
随着转轨任务的基本完成和改革的深化,独联体多数国家的经济在 90年代后期步入稳定发展阶段。1997年之后,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明显 好转,大多数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经济在1998年止跌回升,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为8.3%、10%、5.3%、2.1%、7%、4.3%。 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分别在1999年和2000年实现了经济增长。进入21世 纪以来,独联体多数国家得到发展,有的国家依靠能源出口保持高速增 长,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2005年经济增长率分别 是9.2%、20.7%、6.7%。但它们的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困难,特别 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特出。

独联体国家政治的转型
独联体国家长期受苏联的统治,苏联时期的政治对独立之初的独联体 国家的影响极其深重。苏联留给独联体国家的政治“遗产”是多方面的, 其中在内政方面影响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高度集权的统治所 累积的各种矛盾进一步释放出来;二是在苏联转向的过程中,从西方搬来 的总统制、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制和自由选举等原则已扎下根来。 在这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独联体多数国家是在政局动荡的过程中进 行了政治转型。

独联体国家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在: (1)制定新宪法,贯彻主权在民的原则。独联体国家独立后纷纷制定新宪法, 许多国家的宪法明文规定:社会和国家生活的重大问题要提交全民讨论,实行 全民公决;总统、议员或人民代表均由本国公民直接选举产生。独联体国家独 立以来都已进行了多次的总统和议会的直接选举,许多国家还进行过全民公决, 公民参与国家、社会公共事物管理的权力明显增加。 (2)多党政治初步形成。例如,哈萨克斯坦有上百个政党和组织,吉尔吉斯 斯坦议会中有13个不同派别的政党和组织。 (3)三权分立的政权结构得到确立并正常运转。独联体国家的宪法都规定, 国家政体实行三权分立,由议会、总统、法院系统分别履行国家的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此外,独联体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健全,各种 政治力量的相互斗争也纳入法制化轨道,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规范力度增强。

独联体一体化的发展
独联体

成立之初,各成员国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捍卫自己的独立和瓜分苏 联遗产,在财产分配、外债分摊、领土划分和军队分割等一系列问题一 直争吵不休。特别是最大的两个成员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围绕着克里米 亚和黑海舰队的归属等问题产生了激烈的斗争,以及外高加索地区的国 家和中亚的塔吉克斯坦等国战乱不断,极大地影响了独联体的联合。再 加之独联体各国都被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所困扰,无力考虑开展彼此间 的合作。不过,这一时期独联体还是发挥了它的作用,比较妥善地解决 了苏联解体后的“分家”问题,避免了原苏联地区的“南斯拉夫化”。 经过独联体成立之初的纷扰和独联体成员国问题的暴露,使各国逐渐认 识到只有重新携起手来,开展合作,才能克服共同面临的困难,独联体 开始迈出一体化的步伐。独联体的一体化既包括经济一体化,也包含军 事和政治的一体化。

独联体面临的严峻问题
独联体国家的民族宗教文化十分复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以东正教 影响为主的东斯拉夫民族聚居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类是以伊 斯兰教与突厥文化影响为主的中亚地区;一类是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 伊斯兰教等宗教混合产生影响的外高加索、摩尔多瓦地区。独联体国家中, 不仅这三类宗教文化矛盾久远,而且在同一类宗教文化中往往也存在着复 杂的矛盾,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就是如此。复杂的民族宗教文化矛盾,对 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产生了很大的阻力,也为外部势力介入其中进行分化 提供了机会。正因为如此,独联体的经济、军事、政治一体化虽得到发展, 但进程曲折,而且就各成员国来说是很不平衡的,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1993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13次独联体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上, 各国首脑草签了《经济联盟条约》,独联体向一体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同年12月24日,在第14次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上通过的《阿什哈巴德宣 言》将一体化政策以联合宣言的形式固定下来。1994年4月15日,在独联 体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上,各国首脑签署了《独联体自由贸易协 定》,拟通过取消关税逐步向关税同盟过渡。同年10月21日独联体元首理 事会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经济联盟跨国经济委员会和建立支付联盟的协定。 独联体跨国经济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独联体各国经济机构的工作,促进企 业跨国多边合作,以此推动建立商品、劳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通的统 一的大市场。1996年4月通过了《1996-1997年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远景 计划》1997年3月的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上,

通过了《独联体国家经济一 体化发展构想》、《1997年独联体国家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措施》等文件。 这些表明独联体成员国之间加强了合作意向,但许多是停留在纸上,有效 的协调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独联体的军事合作与军事一体化
1992年5月的塔什干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提出了以集体安全条约作为保 持各国军事合作纽带的设想,得到了一些国家的响应。5月15日,哈萨 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利亚和俄罗 斯签署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条约规定,如果任何一个缔约国的 安全、领土完整和主权受到威胁,其他缔约国当立即协调立场,根据联 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行使集体防御的权利,向受侵略国提供包括军事 援助在内的必要援助,并用这些国家所拥有的各种手段援助受难国。 1993年集体安全条约进展较大。一方面,8月独联体国防部长理事会决 定,建立独联体军事合作协调参谋部,作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缔约国 的常设机构。

独联体的政治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的定期举行;跨国经济 委员会等超国家机构的建立;独联体的代表参加欧洲安全合作组织最 高级会议,还以观察员身份出席联合国大会;独联体跨国议会大会讨 论包括独联体成员国建立统一经济区法律在内的广泛问题等,都体现 了独联体政治一体化已经起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俄白哈吉塔签署一 体化条约、俄白“主权共和国共同体”条约的签署和俄白联盟的建立, 以及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建立等进一步推动了政治一体化。但 是,独联体的政治一体化也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它将以何种速度和 规模向前发展,既取决于俄罗斯,也取决于独联体其他国家,还将受 到独联体以外的因素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独 联体的政治一体化道路将是曲折艰难的。


二 : 1.2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经济制度的组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公有制包括哪些内容?p15非公有制又包括哪些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什么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p15
国有经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各种经济形式的作用和地位
①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p15第四段第二句
②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p15第五段第二三句
③公有制经济的地位——p15第六段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p15  
④公有制经济的作用——p15第七段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⑤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p16第一段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6、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p17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p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三、实践中的一国两制
1、什么是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构想,概括地说,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a、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4、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观点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c、“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d、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制度是什么方针?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什么?p18  第二段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目的: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6、党实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是什么?p19最后一段
7、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我们青少年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xx;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三 : 1.2 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案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要求 1、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难点: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教   具  多媒体教   法  讲述 练习 讨论教学过程1、观察与思考  出示琳琅满目的商品图片,就我国存在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归类并说明所占的比重,分析书本p12“观察与思考”的图一。2、家族大会餐  以“我”的形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介绍各种经济成分及作用。3、图表见地位  老师根据学生介绍,做好位置排列,整理知识要点,建构知识网络;并利用书本p13图二,特别强调国有经济的作用。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4、成分大搜索  (1)由学生归结这些经济成分分别属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2)再用“观察与思考”图说明它们各自的地位,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与作用。(3)介绍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4)明确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犹如中国经济发展大厦的“基石”和“窗户”。5、探究与交流  老师播放反映不同生产力水平的材料或图片:机器大生产与手工小作坊;现代都市与西部落后农村;农业机械化与人牛耕地场面。在学生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分析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6、现场小调查  课堂上即兴向学生了解其父母或亲戚所从事的职业及收入状况,分析这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并讨论分别属于何种分配方式,引出分配制度的内容。7、家庭小帐本  对小张一家的收入(本人邮局工作,月工资XX元,妻子在个体服装厂,工资每月1000元,爸爸承包村里的责任田,年收入1万元,弟弟买股票赚了1万元,家里一小店面出租年收入5000元。)进行分析,结合书本p16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进一步分析分配方式与所有制经济的关系,突破重难点。8、让事实说话  呈现材料“温州城的变化”(附录4),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必须坚持。教学反思中国经济的改革大潮,丰富的商品和需要的不断满足离不开我国这一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故有必要让学生从了解父母或亲戚所从事的行业入手,了解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很有必要的。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教学要求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教学难点: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教  具  多媒体教  法  讲述 练习 讨论教学过程1、考考你:每年3月份,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2、实况转播:播放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简况并设问:“你想不想当人大代表?你还知道有关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哪些情况?”3、记者播报:根据课前调查的情况,让一学生“小记者”谈谈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任期等情况,说明自己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解。或结合书本图片,小组交流“图片反映了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哪些内容?并联系身边的事例,说说我国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4、录象导学:国家就如一架机器,要使这架庞大的机器正常运转,就要对其运转的个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管理,你知道我国设置的哪些国家机关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再播放全国人大召开情况,介绍全国人大职权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并画出中央国家机关简图,让学生说明各国家机关的关系。5、历史回眸:利用录音解说书本p20《阅读与感悟》人大代表申纪兰见证人大制度。同时,老师补充简述基层民主制度情况,说明这些制度保障广大人民直接管理自己所在地区和单位的各种民主权利,化解难点。6、归结深化:人民          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分析它们的关系,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与优点在于不仅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能解决由人民一起直接决定国家大事所引起的困难,并着重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7、激思解疑:用民族欢聚图,介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又一项民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中国政区图介绍新疆、西藏、宁夏、广西、内蒙古五个自治区及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的内涵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8、拓展延伸:结合时政让学生谈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其他政策或工程。如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等,说明实现民主区域自治有利于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9、歌曲《56个民族》结课。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政治理论性强,离学生较远,由于缺乏感性层面的理解,预备性知识少,认识朦胧,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这是大人的事,我年纪小,产生与我无关的想法。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实践中的“一国两制”教学要求  1、 “一国两制”的方针2、 祖国统一的意义教学重点: 1、 “一国两制”的方针2、 祖国统一的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方针的生命力教  具  多媒体教  法  讲述 练习 讨论教学过程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进一步考虑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这一科学构想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一国两制”方针和政策“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邓小平还指出,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3)在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并付诸实践后,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进展。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持续发展。但是,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也在发展。 根据台湾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1995年1月30日,xx同志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5)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6)中华民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7)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8)双方领导人可以以适当的身份互访。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力量。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政治理论性强,由于缺乏感性层面的理解,认识朦胧,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这是大人的事。

四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看录象听音乐(春天的故事;通化市经济画面),让学生猜是什么地方,(学生猜成深圳,猜地方不如观察画面中有几种所有制形式为好);
--问:多种经济形式有哪几种(学生念书回答);
--讲个体经济性质、特点、(雇工不能多)让学生列举自己所见的个体经济,看通化市录像;讲个体经济的地位、作用(高中学生读书答问的方式不能提倡);
--讲私有经济性质、特点、地位、作用,比较与个体经济共同、不同处,看录像,学生列举;
--讲外资经济性质、特点、地位、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坚持多种经济并存的原因(未能分析起来,看来缺少学生分析的条件);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制(应是不能搞私有化);
--回顾中国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历程,不同阶段的四大件,分析某农民的三幅对联,听春天的故事音乐,说明坚持不同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如能结合学生的感受谈重要性会更好些);
--让学生归纳本课学习内容,教师列出本课知识结构。

本文标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冷战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政治转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636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