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合营从平庸到亿万-平民“股神”:从6800多元入市到身价近亿

发布时间:2017-08-20 所属栏目:炒股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一 : 平民“股神”:从6800多元入市到身价近亿

崔伟宏 平民“股神”:从6800多元入市到身价近亿

崔伟宏,中国第一代股民,曾在1994年至2000年创造6年赚100倍的投资奇迹,2005年至今年3月,投资收益高达70倍。(www.61k.com]个人资产从1990年入市时的6885元,到2015年4月中旬持仓市值近亿元。

多年的股海沉浮,崔伟宏认为炒股第一要诀是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投资理念:第一、选股如选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第二、重拳出击,持股相对单一;第三、长线是金;第四,财大气不粗,勤奋、虚心、感恩;第五,不重大盘重个股。

平民“股神”崔伟宏

初识崔伟宏,还是十年前。那时他头顶“民间股神”的光环,曾在1994年至2000年间创造6年赚100倍的投资奇迹。一直想写些关于他的文字,但一直未动笔,主要原因是见过太多的“流星”,生怕他也是其中之一,从而误导了读者。

现在是时候了,因为从2005年至今,崔伟宏在投资上虽 “大起大落”,但仍以70倍的投资收益证明其是股市中的“常青树”,且赢利仍然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3月下旬,《价值线》记者飞赴深圳,对这位有着20多年“股龄”的平民投资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投资业绩:10年再赚70倍

“十年没见了。”在记者入住的宾馆,股市收盘后匆匆赶来的崔伟宏感慨着掏出名片。他身穿条纹T恤搭休闲裤,笑容满面,精神勃勃,语速依然如故,还是非常地快。“思维太快了,说话还是跟不上思维。”崔伟宏调侃道。

谈及股市,他的话匣子顿时打开了。

2005年时,崔伟宏当时投入股市的资金是125万,截至《价值线》记者采访时,账面市值达到了8800万,投资收益高达70倍。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不到3倍。

“以我的投资收益,相当于上证综指上升到了70000点。”崔伟宏不无自豪地告诉《价值线》。

提及获得如此骄人的战绩,其背后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大起大落与波折。

“事实上,从2005年至2007年,因为是一直重仓持有税务局2008年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上显示,2007年其二级市场股票交易所得为4989.95万元,以至于当时税务局的人,看了他的纳税申报时,也忍不住吐吐舌头,并善意地提醒说,是不是可以少报点儿,毕竟是申报,不需要纳税,在崔伟宏看来,做人还是要诚实,是多少就报多少吧。

因为太看好中金黄金,以至于在2007年的牛市高点,崔伟宏一股未抛。接下来,是大家都知道的全球遭遇到了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一过程中,崔伟宏的持股市值也出现了大幅的缩水。

“跌到最低时,市值只有巅峰时的六分之一。”崔伟宏语气很平静,仿佛是在讲述其他人的故事。

之所以对中金黄金有非常强的信心,是缘于对于黄金价格的深刻理解。崔伟宏说他在投资中金黄金过程中,仅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堆起来就有一米多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9年股指反弹至3478点时,中金黄金的股价已接近2007年牛市巅峰时的股价。此时,崔伟宏判断,虽然后市黄金仍有上行空间,但经过多年的上涨后,整体机会已不大,黄金股的想象空间也被封杀,于是选择了获利了结,其赢利也再次达到了2007年牛市时期的水平。

接下来的2009年至2013年,对崔伟宏又是一次考验。如果说2008年的调整是快速而猛烈,那么,在2009年至2013年的四年,不仅要面对漫长的股市调整,同时,也承受着对于未来投资标的的选择,并经历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抉择过程。

“虽然不在十大股东中,但还是持有少量的中体产业。”崔伟宏介绍说,之所以选择中体产业,最重要的是看好中国体育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中体产业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唯一的上市公司,有想象空间,毕竟股改时,大股东也有承诺适当时机注入优质资产。

然而现实也很骨感,在那一段时间,中体产业股价从不到10元左右一路最低调整至4.41元。“L型”的漫长调整,也一度让崔伟宏开始怀疑自己原先的判断是否正确,操作上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仓。

直至2013年,崔伟宏彻底想清楚了一个道理:中国的崛起,必然是经济强国、体育强国。而当时中国体育产业产值约为3500亿,占GDP的比重不到0.6%,与欧美2%-3%的比例有着很大的差距。

看清了大方向,崔伟宏再次将目标瞄准中体产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再次陆续买进,2014年中体产业一季报显示,崔伟宏持仓为346.831万股,2014年中报显示持仓升至416.71万股,对于416.71这一持仓数字,在崔伟宏的眼里有着特别的意义。

“4月16日是我的生日,七一是党的生日。”崔伟宏告诉《价值线》,“我所有的财富,得益于改革开放,我相信党。”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崔伟宏就不断买进中体产业,在别的股票上小打小闹赚的钱也继续买进中体产业。经历了2009年至2013年投资上的反复,以及提取部分资金购置汽车、房产以及装修等,崔伟宏投资于股票的资金约在2200万,陆续买进了中体产业,加上部分融资,在2014年三季度持仓达到了442.558万股。

崔伟宏对于中体产业的判断与坚持,也得到了以社保、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主流机构的认可。中体产业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4三季度开始,社保基金四一七组合大举买入1639.63万股,华夏优势基金819.31买入819.31万股。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机构继续大幅买入,十大流通股东中,又现社保116组合、415组合的身影,合计买入2231万股,此外,多家机构现身十流通股东。

伴随着机构的跑步入场,中体产业的股价也是一路震荡中走高,从2013年的4元至5元升至23元左右,崔伟宏的坚持也得到了不菲的收益,“赚了三倍吧。”崔伟宏告诉《价值线》,目前他主要的持仓就是中体产业,他相信中国体育产业会迎来高速的发展,中体产业也不会令他失望。

投资理念:自己找“黑马”

崔伟宏近十年的投资看似大起大落,但再赚70倍的业绩,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在续写个人投资神化的背后,则是其投资理念密切相关。

经过20多年在资本市场跌打滚爬,崔伟宏总结出了自己的选股原则:不重大盘重个股,不重(现时)业绩重(未来)成长,不骑快马、白马,自己找黑马。他认为,“选股如选妻”, 在选股时先看大的方向,即要选对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这一选股理念有时也让他感到很“孤独”,比如在底部重仓中金黄金与中体产业时,不仅十大流通股东中鲜见机构的身影,且鲜有机构评论。

没有机构进驻,没有分析师评论,也给崔伟宏先人一步的机会。以中金黄金为例,2005年7月前总市值仅为20亿,“这个价格简直是太便宜了。”崔伟宏说。

他的理由是,黄金价格经过20多年的调整,在2000年时已见底,而黄金产能在经过20多年的熊市调整后,基本无新增产能,而需求却有增无减,海外的一黄金ETF的持仓很能说明问题。崔伟宏在深入分析后认为黄金价格从2001年已进入牛市,并在2005年5月“斗胆”预测黄金价格有可能升至1000美元/盎司,而当时金价还不到450美元/盎司,为此,还遭到一些人士的讥讽。他认为黄金价格的上涨,对于黄金股来说,将带来更大的业绩弹性,业绩倍增的可能性极大。

当时A股市场只有两只黄金股,一只是

2005年重仓持有中金黄金的时候,中金黄金2004年净利润为3990万元,每股收益区区只有0.1387元,是一个典型的微利股。其后的几年,中金黄金的净利润的增长步入快车道,2005年至2007年中金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184.6%、143.12%、51.08%。伴随着业绩的高增长,中金黄金时间的股价也从2005年的六七元左右一路升至159.6元。

对于中体产业的选择,崔伟宏认为是提前布局潜力行业:“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一定会发生。”崔伟宏说,“我平时就喜欢体育锻炼,晨跑、登山等,我对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深有体会。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发展‘绿色GDP’,体育产业肯定会引起重视。”

崔伟宏判断,静态地看,我国的体育产业与欧、美大国相比,有着4至5倍的发展空间,而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他认为至少有十倍以上的空间。因此,崔伟宏首先把投资方向锁定在了体育产业。而2013年左右,上市公司当中,真正从事体育产业的并不多,有些股票也仅仅是沾些边。之所以选择中体产业,除了上文所述外,中体也是最“正宗”的体育股。

崔伟宏认为,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择具成长潜力的行业第一位的,选好了行业和股票之后,就坚定持有。“如果没有持有一、两年的准备,那最好就别持有。”他深信长线是金,一旦拥有,就不会为了更好的而失去最好的,面对短线的涨涨跌跌,也能淡定自如。

投资心态:吓大“毕业”

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崔伟宏经历过太多的股价下跌与市值回撤。因此,他戏称自己是吓大“毕业”的。

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8月,中体产业因股价异动停牌。8月24日晚公司大股东称因无优质资产注入,并拟转让股权。这被媒体称为大股东八年承诺“打白条”,直接引发股价的暴跌:8月25日复牌后,股价直接被封死跌停,次日继续跌停,第三天继续重挫。短短三个交易日股价从13.52元跌到10.11元,跌幅达到25.22%。那时,市场对于中体产业失望、看空的声音不绝于耳。对于崔伟宏来说,还有一件头疼事,就是在中体产业上有一小部分融资盘,为此,还收到了券商发给他的风险提示书。

若是放在一般人身上,面对股价的快速下跌,同时又收到风险提示书,可能早就慌了神。崔伟宏在理性思考后,不仅未减持一股,反而在股价打开跌停后,继续买进。事后证明崔伟宏的判断是正确的,其后几个交易日股价又快速升至13元之上。

当然,中体产业的这一次波动对于崔伟宏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市值回撤最厉害的一次是在2008年。但凡经历过2008年那一轮大熊市的人,无不对当时的惨烈下跌记忆犹新。上文也提到,那时崔伟宏重仓持有中金黄金,跌到最后市值比最高时缩水了六分之五,只剩六分之一。

面对市值的大幅缩水,难道一点也不心疼?历经一年多的深幅调整,又怎能安之若素?

崔伟宏似乎看出来了《价值线》记者的疑惑,他说,初来深圳时,口袋里只有母亲给的50块钱,其他一无所有,也曾露宿过街头。而他目前所拥有的财富都是从股市里赚来的,所以他对于财富、对于股价涨跌的理解可能比别人更深一层,他认为在一个蓬勃向上、发展空间巨大的国家中,稀缺性的股票只会更值钱。此外,虽然2008年中金黄金从最高时缩水至六分之一,但是他那时还有五、六倍的赢利,相当于还在六、七千点。

有时,他也拿刘元生做对比,万科的股价历史上至少有过四次的大幅回落,刘元生不但一股未抛而且一直持有到现在,从最初的500万元入股,经多年的送配到现在1.3亿多股,仅每年分红就有五、六千万,他反问记者谁是最大的赢家?

崔伟宏说,如果认定了一只股票,就要跟它共荣辱,如果在买入时不打算持有一年以上,那最好一天也不要持有。他认为,好的股票在“冬天”里也会下跌,但在春天来临时,它也会加倍补偿给你。

投资梦想:“比肩”巴菲特

“我要成为中国的‘巴菲特’。”崔伟宏并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当然不是财富总额,而是投资获利的倍数希望能超过他。”

崔伟宏从最初入市的全部身家6800多元,到今年四月末持股市值近亿元,他似乎有这样的底气。

“事实上,我的底气来自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像我这样的穷小子,从最初不到7000元入市,能够有今天,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崔伟宏说。

据记者了解,这十多年来,每年的2月19日,崔伟宏都会和很多深圳人一样,登上莲花山,在邓小平像前放上寄托缅怀之情的鲜花。

对于中国股市的未来,崔伟宏认为我们的国家正处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仅是“成长的烦恼”。他说美国股市从1929年发生大股灾至今,其间经历过衰退、战争、通胀、滞胀,金融危机,等等,但依然未能阻挡道指从1932年的40.60点升至目前的18000点。在崔伟宏看来,道指的表现更多的是见证了一个大国的崛起。

“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7%依然是非常高的增速。”崔伟宏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选择最正确的道路,比如近来的反腐,推出一带一路战略等,均可圈可点。加上中国巨大市场所蕴藏的潜力,是其他国家艳羡不已的。“一个商品或一项服务乘上13亿人,那是一个了不得的市场。”崔伟宏说,阿里巴巴、腾讯的成功很能说明问题,如果阿里巴巴、腾讯是在美国或其他国家,恐难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在崔伟宏看来,股市是分享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渠道。“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目前身处的行情,从时间跨度、涨幅很有可能是最大的一波行情。”不过,他也认为行情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也会有波折或回撤,但股指长期向上的格局不会改变。

崔伟宏告诉《价值线》,他之所以有“比肩”巴菲特的“股市梦”,除了对中国股市的长期看好外,还有两点让他对自己颇有信心:一是个人操作从2005年以来几乎一直是处于满仓操作状态,包括在2008年的熊市中也是如此;二是完全依靠公开的信息,自已研判并做出投资决策。

崔伟宏 平民“股神”:从6800多元入市到身价近亿

二 : 平凡人创业,从300元到150万

  80后,这个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群体,在创业路上,会有着怎样的奇迹?他是怎样,从一个月薪300的农村小伙,赚到年薪150万?
  
  我是个杭州城郊农民的儿子,家里也没啥背景,也没啥钱,我们那出名的就是古镇的名字-留下,和还算西湖龙井的茶叶。可惜偶们村离镇上都很远嘛,小时候绝对童年,幼儿园不上,培训班没有,游泳上树偷蕃薯样样擅长(估计偶们是最后一批,偶84年的)
  
  1990年-2002年分别在村小、镇小、镇初中、镇高中上学,一笔带过。制度说的是18岁那年,知道不读好书就没有出路,所以感觉那一年自己在拼命读书啊,现在看是个误区,不过也特别感谢这个误区,18岁成年,18岁开始努力,起码让自己特别能吃得起苦啊。
  
  2002年高考很郁闷,三本线,但是三本很贵,要16000一学年(比较出名的是浙大宁波理工、宁波万里,当时被称为贵族学校),当时家里盖房子钱紧张(当时还没租房子,也没土地开发这档子事情,更没啥小和山高教区,现在想想当初造房子还是很明智的)。于是报了当年的第四批嘉兴学院国际贸易专科,很倒霉因为那年这专业太热,又是跨档来的,也不知道实际是啥原因居然没录到。没的读了,实在没办法,跑去了东阳的一个职院-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只因为那里便宜,毕业承诺包分配工作,那就去吧。
  
  到那第一年,咱这分数绝对的高分啊,分了个算是最好的班上,学的是工民建施工专业(因为有补贴)第一年一天上9节课那是小问题啊,读书都不要命了,自己不甘心,一定要升本,往上读啊。当年就拿奖学金哦,还是团委的副书记,那是多大的学生干部哦。第二年,不行了,看明白了,毕业分配看来就是招生的幌子,升本貌似意义也不是很大了,大学扩招啊,本科生都多得要死了,读书彻底就不是出路了啊。不能再这样死读书了啊。
  
  于是第二年开始转型了。2003年,拉开转型的大幕哦,从傻小子的名词里解脱出来。大一的暑假,在东阳振兴路上摆地摊,卖的啥,音像产品是幌子,主要卖光盘,义乌去批来的,一个同学的舅舅干这个的,当时可以论斤算,卖出去就是十元三张,呵呵。赚了点小钱。开学了,地摊没舍得放下,白天上学课少(幸亏大一赚足了学分),晚上地摊。期间还兼职了复读机、学习机的市场推广,地方是金华地区。干的辛苦嘛,2个月才1000块,地摊倒是一个月能赚个800块,当时家里一个月给600生活费,600+800+500=1900哦,小日子蛮不错哦(包子是5毛一个啊).
  
  期间遇到了很好的学姐,晚上有时候还会给我送点夜宵啥的,怀念那半夜里送来的炒饭啊,这次我的初恋啊,真美好啊。到现在我结婚了,我都觉得她是我最好的生活伴侣啊(不能让老婆听到)。大三,实习了,因为是民办学校,采用2+1教学的,最后一年可以一整年实习,也可以实习半年。我的职业生涯算开始了吧。
  
  从学校回到杭州,黄龙体育场还没全部完工了,自己去找的,找了个浙江一建的工地,实习300一个月,工地在天目山路玉古路口,现代国际大厦。干基础啊,辛苦,天天在基坑下面泥堆里测水平啊,这个日子是干得真苦啊。2个月过去后,要求加工资了,被驳回,为什么别的同学实习都是600以上,我就是300?当时不知道啥编制不编制的,觉得我干得辛苦,我不该比同学少,项目经理也劝了,道理也讲了,反正一头蛮牛,不给600就走。
  
  真的走了,第2个工地,广厦绿州芳草园,当时也是干基础,一个月能给600实习,又是广厦一建的,算是娘家人吧,那个苦啊,现在想想那时候劲头真好,钱多点就干,啥苦不苦的。干了半个月,同学推荐广厦道路桥梁公司,项目在苏州,能给1500,头也不回,不是说下有苏杭,苏在前嘛,走吧。到了苏州,发现是苏州的常熟,为全运会造个体育场,问我会不会放样?我说会,其实不怎么会,全站仪是高级玩意,学校不给碰的啊。当时就跟着2个东北的师傅干,我还记得一个叫王恩庆,一个叫谢峰,实诚人啊,好人,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真的,那时候墨斗线弹得手都僵硬了啊。就是这样干了一年,还是干基础,那一年真苦啊,咬着牙干的啊。不过在工地的工棚里(蓝白的彩板房,比较有名的是雅致彩板房,行内应该都知道)啥都想过了,也算是想明白了。这一年,比读15年书想得还透彻啊。
  
  2005年6月,通过了毕业设计,毕业证终于到手了,找工作吧,发现本科生找工作都难啊,留给我的岗位是啥,实习,销售,营销,储备干部啥的,因为没啥关系,连找了2个月没找到好工作,学姐也大了,想安定了,这份感情终于算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老师给了我条路走-东阳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现在叫海天建设),7月,捧着妈妈给准备的草席和被褥,坐着火车去了南京,那时候没啥农民工不农民工的想法,可不就是农民工嘛,时运不济,家里也没路数没关系,咋办呢?人总要靠自己的啊。
  
  在南京,我算是有经验的人了,因为手脚勤快,马上不放样了,干上了施工员顺带干预算员,那时候是房地产最好的时候,我总想着我这次给别人盖房子,多崇高啊,好好干。项目经理答应了给4500的,叫我跟着他好好干来着。就这样又干了一年半,为什么离开呢?说起来是被耍了,项目经理答应了4500没用,最后老板给的是3500。郁闷嘛,熟悉行业的都知道,工地是发生活费的啊,一个月拿1500,年底结清。2007年1月,因为吃了哑巴亏,一怒之下,走了。因为是招聘来的,工地上也没啥关系,没想到项目经理根本和老板没沟通好,项目经理不响了,老板说项目经理没这个权力的。那时候很惨淡嘛,真的哭啊,是那种无边无际的痛苦啊。为什么会这样对我呢?后来才知道,项目经理和老板有矛盾,项目经理其后就走了,老板以为我是项目经理的亲信,准备好了要我走的。在南京的2年,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发誓要干一点成绩出来的,走的前一天,我在玄武湖前面发呆很久。
  
  2007年2月,回到杭州也算有点工作经验了,自己找了个工程软件研究所的工作,做技术支持。干了半年后,发现软件推广很难,而且北方的软件根本不是南方营销师的对手,软件推广很惨淡。庆幸的是,我那时候分析正确,2007年和家人商量,买房,我只有5万,家里拿了30万(盖了房子出租啊,那时候收入不错了,我拿本科换来的3间4层农民房啊)。另外和一个朋友合伙开了旅馆,开在下沙高沙社区(估计在下沙上学的朋友都知道那地方)。我就这么一边上班,一边开旅馆。
  
  期间我发现,下沙的小旅馆简直是学生朋友腐化的温床嘛,瞎搞的学生真是多嘛,其实这是次要,我没那么高尚;主要是合伙人两口子常年在旅馆,一个小旅馆,哪里有那么多利润拿来分哦?何况是黑旅馆,城管还时不时来查下(想起就骂城管)。后来我撤了,不过钱撤出来是2008年的事情了。
  
  2007年9月,我找到了我现在的职业,一个国企(貌似还隶属于国家电网),而我只是聘用人员,但是我有经验啊,领导看我还机灵的(也可能是要价比3年工作经验的人相对低吧,那时候搞工程是高薪行业了呢),去了宁波的一个工地。
  
  我突然发现国企和私企的区别,国企机构配备齐全啊。我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很努力,1年我就加了两档工资,也被总部看中,期间还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2009年回到了杭州总部,为自己在杭州找了个岗位。
  
  其实我心里很感谢我老婆,我很感谢她在我困难的时候也跟着我。现在我一直在总部,2010年,我还受委派国外参与招投标的工作。我在单位马上4年了,年年考核优秀,马上我要改变我的聘用身份了,能转个二类的事业编制,马上要签无固定期限工作合同,在这个物价飞速的时代里,收入不算特别高,也算维持在中高收入里,工资收入和市场投资以及接私活,一年也能混个15万吧,这4年里,我考了资格证书,升了本,现在是在职研究生了。现在有很多私企老板会向我抛橄榄枝,猎头公司也会找上我。
  
  差一年,就10年了,走得不顺利啊,走得很辛苦啊。我承认在杭州我有好的基础,但是别以为杭州人是我的光环,我要感谢自己这10年来的努力,从18岁到28岁,现在我有车有房有老婆,孩子暂还没有,家里老人都有医保养老(一次性买断15年工龄),老有所养,我和老婆工作稳定,家里农民房还可以出租(不想以前那么多了,房子旧了等拆迁啊),虽然住远点,但是日子还是过得挺好的,如果不要去要求什么,就过日子而言,我知足了。
  
  这是我10年的经历,我希望给跟我一样无权无势的孩子一点鼓励吧,在国家发展的趋势下,努力终有回报的,只要一心一意去干,总能干出成绩,机会总会垂青你的,造化常常弄人,就看你有没有强大的神经和勇气去面对。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起码我会尽力去经营好我的生活。

三 : 从放弃500万融资到60亿营收 如今王健林为他甘砸36亿

  摘要:10万块起步,在9平方米的教工宿舍办公,没有高学历,没有任何资源背景优势的纯草根团队,却能让首富王健林掏出36亿元来投资,轰动互联网圈,他们凭的是什么?

  

从放弃500万融资到60亿营收,如今王健林为他甘砸36亿

 

  我们最终放弃了500万元融资,并下定决心融一笔更大的钱,做一件大事。记得我们几个创始人经常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画各种模型,计算市场有多大,能赚多少钱,每次计算的都热血沸腾,连夜写好商业计划书,期待明天的好结果。可是,第二天与投资人交流又是一盆凉水从头淋到脚。

  10万块起步,在9平方米的教工宿舍办公,没有高学历,没有任何资源背景优势的纯草根团队,却能让首富王健林掏出36亿元来投资,轰动互联网圈,他们凭的是什么?

  白手起家,四人搭台草根团队

  在新落成的苏州同程旅游大楼里,记者见到了同程旅游CEO吴志祥——乐观、谦和、健谈,戴着眼镜的他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他对数字很敏感,几乎可以准确讲出某年某月同程发生了哪些大事,每一年的营业额是多少,增了多少百分点。

  吴志祥毕业于苏州大学旅游专业。上大学时,为了赚生活费,他还兼职做过导游。“当时导游的收入还不错,我用赚得的钱买了全班第一台BB机。有了这个BB机,我就可以做更多的兼职。”谈到此,吴志祥一脸自豪。

  大学毕业后,吴志祥进入了“阿里巴巴”工作。“我清楚记得自己是阿里的第176号员工。”那时的阿里并不像现在这么有名气,吴志祥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基层的销售。不过,这些都没有阻挡爱思考、有想法的吴志祥。工作一段时间后,他给马云写了一封邮件,并提议阿里开拓旅游B2B业务,但并未得到回复。

  怀揣“旅游创业梦”,吴志祥此后离开了阿里。2002年,在苏州大学的一间9平方米教工宿舍里,他与同学吴剑、张海龙和自己的老师王专共4人凑了10万块钱,开始了创业之路。

  这四位创始人中只有王专是一边任教一边创业,在创业一段时间后,王专发现想要去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全力以赴,其实是非常难的,因此王专决定从苏大辞职。

  在那个年代,辞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王专第一次知道办理离职手续还要赔钱,因为单位同时也分配了住房,因此王专是赔了两份钱。尽管所有人都觉得王专不值得,但王专认为只有把一切割舍清了,才会全力以赴。

  2004年,同程网正式成立,这也是现在的同程旅游的前身,定位主要出售旅行社网上名片的B2B业务。“最初几年里,招聘是一件难事。很多人以为同程旅游是在上海。来到苏州一看,原来同程的条件这么艰苦。”谈及创业之初,吴志祥自嘲只是偏安苏州一隅的一名无名小卒,远离互联网氛围浓厚的北上广深。

  在摸爬滚打中成长

  在吴志祥的创业经历中,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第一个就是2006年参加央视创业节目《赢在中国》。

  当他站在舞台上时,作为评委的马云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曾经的下属。

  “当时对很多默默无闻的草根创业者来说,可能得烧高香才可能和熊总(熊晓鸽)、马总(马云)这样的大人物见上一面吧?”吴志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能如此幸运,有机会站在CCTV舞台的聚光灯下,与马云、熊晓鸽、阎焱等创投圈的多位大佬如此近距离地频繁互动。

  在比赛过程中,海尔的张瑞敏对这个草根团队说了一句这样深刻的话:“我觉得你们做的是旅游互联网,但你们这个里面会有很大的问题。你们这些人都是学旅游的,你们其实不太懂互联网,我觉得你们的知识结构出了很大的问题。而且,要命的是,你们四个人还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瞬间脸红的四个人觉得张瑞敏批评的很到位, “没有参加创业大赛之前,对做大商业模式、创业、融资等完全没有概念。以前看待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企业的融资、上市,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隔着玻璃看别人吃火鸡一样,跟我们不相干。”吴志祥用“很开心、很满足”形容2005年之前进行B2B创业时的感受。

  “融资对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经过多轮交锋,吴志祥杀入前五名并得到500万元的融资。面对橄榄枝,吴志祥却选择了拒绝。“当时同程的业务仍然是出售旅行社网上名片。参赛时与投资人交流后,人家觉得这个商业模式太没想象空间。1万家旅行社,每家给同程交1000元,只不过1000万而矣。这只是一个能赚点钱的生意,做不大。”吴志祥说,他还记得有一位大佬形容同程当时的商业模式就像苍蝇趴在玻璃上——有光明没前途。

  比赛结束不久后他们就并购了一家以程序员为主的20多人的团队,而这个团队的创始人马和平则成为同程的第五个创始人。

  意识到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吴志祥回到苏州与几位创始人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我们最终放弃了500万元融资,并下定决心融一笔更大的钱,做一件大事。记得那时我们几个创始人经常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画各种模型,计算市场有多大,能赚多少钱,每次计算的都热血沸腾,连夜写好商业计划书,期待明天的好结果。可是,第二天与投资人交流又是一盆凉水从头淋到脚。”吴志祥说,那一段时间,大概谈了十几家国内知名的创业投资公司。可能因为团队实在“太土”,投资公司的回答基本都是“你们的项目很有意思,有消息我们通知你们。但我们通常等不到消息。”

  就在吴志祥快要放弃的时候,2007年7月的一个中午,苏州园区的一位投资人主动上门,让事情出现了转机。几轮交流后,这位投资人表示愿意投资同程,不过要增加“对赌”条件。“当时对这些金融术语完全没有概念,幸好参加《赢在中国》时认识了很多朋友。百合网的钱江给了我一个至今来看,仍然是非常正确的建议——价格可以谈,但投资一定要一次性到账。”

  于是,2008年4月吴志祥期盼已久的第一笔融资1500万元到账了!当即吴志祥宣布了融资成功后第一项也是唯一一项福利。“从今天起,公司所有同事不用轮流扫地,我们请了一位扫地阿姨。扫地阿姨就是我们融资成功的象征,以后大家看到阿姨,就要充满信心。”

  双程大战,危难中迎转机

  有了钱,吴志祥就有了底气,并开始正式构建互联网旅游板图。这一次创业,吴志祥将主营业务放在酒店和机票的B2C业务上,而不是曾经的B2B。“这个决定在当时是非常冒险的,一是意味着和行业巨头携程和艺龙对标,二是相比友商,同程的体量当时太小。”吴志祥说。

  做了决定就要全力向前。吴志祥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推广同程旅游。“我们尝试过多种推广模式,包括模仿携程四处发卡。结果都不理想。常常是一百张卡片只换回来一张订单,转化率极低。幸运的是,我们先于对手发现了百度搜索推广 “。

  “引流效果很好,成本很低。同程很快一天能预订300个房间。2009年我们几乎把全部1500万元都投给百度买流量。”吴志祥形容当时的感觉就像“穷人捡到了宝贝,赶紧捂在怀里”,生怕被其他人学了去。随后,同程又上线了第三块业务——景点门票。 “业内通常认为门票不好做,但是同程赚钱了。”这是出乎吴志祥意料的。

  不过,正当吴志祥“闷声发大财”时,引起了行业巨头携程的警觉,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即将打响。2012年,携程开始花重金购买流量。同时,携程和艺龙开始打价格战。“第一名跟第二名打架,第三名必死。这是行业规则。”吴志祥说,价格战开始后,同程的酒店、机票业务利润明显下滑。

  2013年4月携程又加码门票预定,上线全球门票预订频道,并以“只求规模”的姿态,强力促销。OTA史上著名的“双程大战”爆发。“那段时间,我经常凌晨四点就醒来。睡不着觉,想着如果企业倒闭了,几千员工怎么办?”吴志祥说,携程的战斗力是其它同行无法比拟的,但是那时的同程只能选择“进攻”。

  2013年的除夕之夜,五位创始人抱头痛哭。吴志祥甚至命令景区事业部,不成单就不要回来。2014年的春节,整个景区一千多名工作人员都没有休息。与此同时,五位创始人也在试图说服腾讯马化腾追加投资,而起初马化腾并不同意,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腾讯答应给马化腾5亿元增持。在腾讯的扶持下,同程和同属于腾讯系的艺龙进行合作,共同抗战,这一切直到2014年发生了转机。

  同程命运的转机似乎源于梁建章的玩法的突变。那场持续已久的价格战似乎一时间让在线旅游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2011年5月去哪儿获得百度3.06亿美元投资,腾讯以884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艺龙16%的股份,阿里推出阿里旅行,万达成立万达旅业。BAT的强袭来袭似乎让梁建章感觉到危机重重。

  2014年4月,梁建章来到苏州想见吴志祥,让吴志祥意想不到的是梁建章的此次来意是带着2.2亿美元想要入股同程。尽管同时携程也与途牛创始人兼CEO于敦德达成协议,在途牛IPO完成时携程将以发行价收购途牛价值1500万美元股份。但梁建章突如其来的举动依然让同程团队感到兴奋,携程突然的转变玩法让他们觉得应该顺应趋势。

  震惊业界:获王健林36亿投资

  2015年2月10日,同程团队去北京见投资人,当时住在万达酒店。第二天早上吴志祥正好有一个小时的空档,吴志祥认为万达虽然很强但线上业务却是空缺,一时兴起想约见万达投资部,而这次见面让万达也感到意外。出乎所料的是吴志祥和王健林的交谈相当顺利,尽管王健林当时只给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但因为聊的起劲,两个人竟然聊了三小时。

  万达投资同程,在吴志祥看来主要基于两点:

  首先,旅游行业是万达基于公司价值成长的一个考虑,并且处于爆发期。

  其次,万达线下的文化旅游城、旅行社需要和同程充分配合,形成O2O的模式,完成产业链布局。

  此外,站在同程的角度,吴志祥表示除和微信合作使同程在移动端有了线上入口外,万达每年超过20亿的线下人流资源若和旅游进行转化,这意义非同远大。与此同时同程旅游的用户与去万达影院看的用户,重合度大,也有较高的转化潜力。

  

 

  实际上和万达的合作让不少人都担心同程的主导权问题,对此吴志祥表示企业最核心最宝贵的资产就是团队,万达也与同程达成共识,决定让渡部分投票权给同程团队。而在吴志祥的规划中,同程不仅要大张旗鼓进军二三线城市,全国每一个万达广场都将出现同程旅游的身影。

  困难再多,也不停步

  在一次采访中,吴志祥总结到“从100条道路中,用最低成本、最快时间排除错误的99条,找到1条正确道路,然后All In,那就是胜利”,或许正是吴志祥这样的理念,让同程团队坚决的从最初旅游管理软件转型到以B2C为主的景区门票业务,与此同时先后开通了机票预订业务、周边游业务等。

  在近两年时间里,同程不仅赢得了震惊业界的“双程大战”,在获得携程旅游2.2亿美元战略投资后凭借“一元门票”声名大噪。吴志祥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坚信未来三年 “在线旅游”概念就不复存在,所有的旅游企业都将实现线上线下完全融合。国民公公王健林也表示未来将目的地、线下渠道、线上融合一体的创新的旅游行业将是未来的前景趋势。

  “目前同程网络的机票预订已经突破了每天10万张,同比增长超过250%,位居行业前三。”吴志祥透露,接下来同程会推动机票酒店等标品业务板块和旅游度假等非标品业务独立上市。“已经实现规模化盈利的标品板块会先上市。”吴志祥说,同程下一个努力方向将是探索如何在非标品板块成为行业领先。而开办导游网络学院、在出发地和目的地实施落地战略、深度研究“复购率”等做法,都被业界视作同程的新动向。

  对于关系创业者命门的“融资”,吴志祥也给出了自己的7点宝贵心得:

  一、投资人的钱袋和他们的脑袋一样重要

  二、商业模式是讲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

  三、第一轮投资找一个能长厮守的投资人比一个大牌的投资人重要

  四、在账上有钱的时候找钱

  五、想清楚为什么拿钱比拿钱本身重要

  六、拿钱的时机比拿钱的多少重要

  七、不同的发展阶段找不同的投资人

本文标题:合营从平庸到亿万-平民“股神”:从6800多元入市到身价近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622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