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孟浩然春晓赏析-古诗春晓的意思_春晓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发布时间:2017-08-18 所属栏目:表现手法

一 : 古诗春晓的意思_春晓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春晓>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词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前言]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古诗春晓的意思_春晓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古诗春晓的意思_春晓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www.61k.com”

二 : 孟浩然 · 春晓 古诗诗意、赏析

(www.61k.com]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微微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就天亮了。晓:天亮。

③闻:听闻,听到。

④啼鸟:小鸟的啼叫声。

⑤知多少:知道有多少?(疑问句)

解读翻译

春天睡觉特别香,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醒来后只听到到处都是鸟儿的欢叫声。

回想起昨夜里刮风下雨的声音,

也不知道屋外的花儿落了多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早晨一觉睡醒之后,所听到的和所想到的事情,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大好时光的美好情感。诗歌第一句点明了时间是春天的早晨,第二句“处处闻啼鸟”写的是诗人被鸟儿的叫声所唤醒,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两句,是诗人回想起昨夜刮风和下雨时的声音,从而联想到花儿被风吹雨打后凋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景象。全诗清新自然,韵味悠远,值得回味。

作业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联想一下诗中的情景,把它用图画表达出来吧!

趣味阅读

孟浩然的真性情

孟浩然四十四时进京考试,与一批诗人在一起聚会、作诗。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再和他约好日子带他去向那些人推荐。到了约定的时间,孟浩然和一些朋友喝酒谈诗,很是融洽。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不赴约而怠慢了他怕不行吧?”他不高兴地说:“我已经喝了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他事情!”一个做官的大好机会失掉了,而他事后也毫不后悔,实在让人感叹。

三 : 孟浩然五绝《春晓》赏析

孟浩然五绝《春晓》赏析

梁鹤秀

孟浩然五绝《春晓》赏析 孟浩然(公元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拯人患难。早年隐居襄阳附近鹿门山,后游学吴越。年四十游京师长安,曾于太学赋诗,满座皆惊叹嗟服,无敢与其争锋,应试进士未被录取。

王维赏识孟浩然才华,私自邀请孟浩然入内署,适逢唐玄宗至,慌乱中孟浩然藏匿于床下,唐玄宗有所觉察,王维实话实说,唐玄宗闻言甚喜,说:“朕闻其人未见也,何惧而匿?”诏命孟浩然出见,问其诗,孟浩然自诵《岁暮归南山》一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听到诗中有“不才明主弃”之句,怫然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嘱其回乡,孟浩然怅然而归。张九龄主政荆州时期,曾召孟浩然为幕僚,不久孟浩然因患背疽辞世。

纵观孟浩然一生,主要是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所以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居多,并以其见长,形成清新淡远的独特艺术风格。与他同时代的李白,对他评价甚高,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李白这样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五绝《春晓》赏析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艺术构思极佳,表现手法清新畅达,辞简意深,具有深沉含蓄、回味无(www.61k.com]穷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春眠不觉晓”,开门见山,点明了主题“春”与“晓”。在浓郁的春光中,诗人以切身的感受告诉人们,明媚的春光让人陶醉,沉沉睡去直到天亮还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通过听觉来描摹春天早晨的景象。鸟儿婉啭的啼鸣声唤醒了沉睡中的诗人,当他张开眼睛,才知道天已大亮。“处处”都能闻听到小鸟的喧鸣,给人春色无边无际的联想,鸟语花香,春光绚丽,美好的春色令人赞叹。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是诗人醒来之后的联想,而这对于“夜”的联想,是因为“晓”而引发的。置身于春天的早晨,在赞赏明媚的春光之余,诗人因珍春而转为惜春,他回想起昨夜入耳的声声风雨,会有什么样的担忧呢?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是诗人因回想起昨夜风雨交加,不知遭受风雨侵袭的似锦繁花,一夜之间掉落了多少,惜春之情溢于言表。孟浩然五绝《春晓》赏析

《春晓》一诗字简意深,短短的二十字,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前二句描绘出盎然春意,通过“不觉晓”反衬出春睡之深,诗人是因为陶醉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色而沉沉入睡,当他被“处处”的鸟鸣声唤醒,刚醒来那一刹那间的感觉是“啼鸟”衬托出的鸟语花香。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然而当他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声,短暂的喜悦就被深沉的忧虑所替代,无情的风雨在一夜之间不知又摧毁了多少如同花儿般美丽的生命。

四 : 张养浩《退隐》赏析

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赏析

【摘要】张养浩是元代有名的政治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名的散曲作家,结合作者生平,浅谈了他的散曲作品,着重分析散曲《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www.61k.com]

【关键词】张养浩;散曲;描写艺术特色;韵意

一、 张养浩生平及文学创作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他“幼年好学,读书不辍”,二十岁被荐为东平(今属山东)学正,后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为官清正廉明、直言敢谏。任职期间,曾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英宗至治元年,又上疏谏元夕内廷张灯,惹"帝大怒",深感仕途险恶,随弃官归隐,后屡召不仕。公元1329年(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就以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历经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数朝。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据《全元散曲》所辑,今存小令161首,套数2首)以及诗文集《归田类稿》等。 张养浩的人生由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任、辞官、出世。他的作品因此也呈现了不同的阶段特征,其作品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一)、为参破世事,揭露官场黑暗与仕途险恶之作。如《朱履曲·警世》:“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描写一副活脱脱的官吏欺压百姓的场景,作者对此也做了警戒,告诫统治者长此以往恐怕日后起祸端的时候就没有这等威风了,看够了官场的黑暗后,作者恐怕也难免归隐之情了。

(二)、为追求隐居闲适,讴歌自然山水之作。如《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雁儿落兼清江引》、《水仙子·咏遂闲堂》及《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等。这一时期的散曲大多抒写个人心境与所见所闻,故乡的湖光山色,优美的自然景致,使张养浩寻求到一个与污浊官场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而吟咏故乡的山光水色之作,工丽清新,取得较高艺术成就。

(三)、为身居要职不忘民生疾苦的作品。如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退隐,对于张养浩来说是不得已而

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退隐》赏析

为之,当国家需要他时,百姓有了灾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救民于灾难的路途,全身心地倾注到对国家与民众的责任上。[www.61k.com)对无论国家兴亡,百姓都生活在痛苦中的社会现实,作者做了深刻批判,对人民的同情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最后作者道出了历史真谛,不论国家兴亡,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二、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译义

张养浩在五十岁那年弃官归隐。他的《云庄休闲自适小乐府》,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中大量地讴歌了隐居生活的乐趣,描写了美丽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回归自然的欣喜之情,与仕途生活的描写相比,此类作品显得轻松闲适,飘逸开阔,《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是文、诗、曲三体合一。这里着重介绍散曲《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一)《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原文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去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曲中去沙:犹言如海;山家:山那边。家,同“价”;行踏:走动、来往;咱:自称之词。

(二)《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译文

白云飘来,山势迷濛,景物更佳。白云飘去,山色晴明,美如图画。山因云来云去忽明忽暗,云因山势的高低忽上忽下。我倚着手仗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回头看见了山那边的风景:野鹿在山草丛中安眠,山猿在野花中玩耍。我爱这变幻迷人的云霞,爱这秀丽的山峰,它的富贵无法估计。我边走边看,那云山对我也充满爱意。

三、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的描写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带过曲。此曲从曲词的内容来看,当是作者隐居历城时的作品。这四句由文描写山高云深的景色。高山之上,云雾缭绕,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这种在自然赋予的奇特景色,在作者笔下得到了生动表现。四句中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但因为在组合、安排上有变化,所以句式并不呆板,反而由于“云”“山” 两字的反复出现,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曲中所描,景物众多:山、云、野鹿、野花、山家,这六种景物在几十字的尺幅之中,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构成

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退隐》赏析

一幅水墨云山野趣图。(www.61k.com]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则不事渲染,犹如白描,本色恬淡,自然而不妖媚。

全曲写云、写山,画就一幅云山飘渺的优美图画,流露出作者对云山图景的依恋和热爱。前面的《雁儿落》,纯粹描摹自然风物,从云、山的映衬关系上,写出了云山景致的变化之势。可以说是“无我之境”。后面的《得胜令》是“有我之境”、“倚杖”两句写人看山。曲子通过变化多端的美丽山景,写出了山、云与“我”的关系。在这些景物中,除了“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之外,更有人的活动。爱自然的人也会被自然喜爱,作者不仅把自己融入云山之间,而且把云山当作充满灵性的、活的生命体,说“云山也爱我”,人与自然在这里完全融为一体,完成了这幅绝妙的山中行乐图。

四、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的韵意

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这正是作者理想的退隐生活,事实上有着浓厚的主观色彩。

入元以后,知识分子遭受了空前的遗弃和冷落,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他们仕途无望,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和优越性,在残酷现实的撞击下,被碾得粉碎,他们感慨万端,苦闷异常。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思索后,寻回了失落已久的主体人格,元曲家们达到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他们的审美眼光也更加贴近自然的韵致,发现了常人所不能或没有发现的天然之美,给人以超然淡泊的艺术美感。张养浩作为元曲作家中职位最高的一个,也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超然物外,淡泊明志,保持了知识分子固有的清高孤傲、耿直不阿的品性。他们把主观感情更多地融入客观景物之中,达到了“欲辩已忘言”的忘我之境,与陶诗和盛唐山水田园诗有着相同的风致,然而又有更为深层的时代内容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这类题材的曲子,丰富了元代散曲的内容,给元散曲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正如王国维所说:“元曲佳处何在?唯自然而已,唯意境而已。”在张养浩的《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中,人和自然交相辉映:人是自然的人,自然则是渗入人的灵性的自然。王国维先生所阐释的“自然”“意境”等审美理念,在本曲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显现。

诚然,我们在呼吸这首曲子所散发出来的自然气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作者

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退隐》赏析

借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失意的复杂感情,但这绝对不会影响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www.61k.com]因为这是一种超越:对人生的超越、审美态度的超越。

五、 结语

张养浩曲子总的特色是立意高远,感情深厚,气势雄浑,结构严谨。在这总的特色之下,每一类曲子又自有特色。写景曲轻快自然,飘逸闲适如行云流水;怀古之作境界阔大,沉郁雄浑,能够高度地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写官场仕途之作深刻悲怆,揭示出官场的本质和为官的岌岌可危;反映百姓疾苦的作品深远而感伤,将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捧献在读者面前。张养浩是个值得敬佩的曲作家。

参考文献

[1]李鸣,马振奎.张养浩集[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12.

[2]隋树森.金元散曲选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邓绍基.元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

[5]宋濂.元史.张养浩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6

[6]魏源.元史新编张养浩传.卷四十.[M].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古籍刻印社

五 : 晓春赏樱

晖阳照,暖风吹,

春回燕南归,

花红柳绿河豚肥,

纸鸢借风飞。

绿草茵,樱花美,

花美人更媚,(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阵阵花香惹人醉,

忘却愁滋味。

本文标题:孟浩然春晓赏析-古诗春晓的意思_春晓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330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