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浮力课件-《浮力》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7-08-25 所属栏目:新课标人教版

一 : 《浮力》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

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能的。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1)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作准备。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

4、板书设计 :

第一节:浮力

1、什么是浮力

2、物体的浮沉
(1)下沉:F浮<G
(2)上浮:F浮>G
(3)悬浮:F浮=G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3、浮力产生的原因
5、布置作业:1、2、3、4、5

二 : 《浮力》教学课件

『操作提示:请直接点击课件浏览,点击左侧←上一页,点击右侧→下一页』

扩展:八年级物理浮力课件 / 浮力ppt课件 / 浮力课件

三 : 新人教版《10.1浮力》ppt课件

第十章 第1节 浮力

认识浮力
竹筏

3

辽宁舰

帆船

远洋鱼轮

认识浮力

飞艇 3

救生圈

潜水器

热气球

关于浮力你想知道些什么?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

一、浮力
实验

木块在水中 受到浮力

铝块在水中 也受到浮力

一、浮力 (F浮)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 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F浮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4.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实验与观察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 的压力。

二、浮力的产生
边长为L的立方体 位于水面下h 深处 四个侧面所受压力关系

F合=0
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下 ∴

F向下

h
L

F向上> F向下

F浮= F向上-F向下
F向上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 的压力的合力

二、浮力的产生
实验与观察

实验现象: 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实验
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 桶,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 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提出问题

分析一下,浮力大小和什 么因素有关?
猜 想

可能跟……有关。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

圆柱体
水 酒精 浓盐水

弹簧测力计

实验方法 注意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检验猜想

1.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后的深度的关系
记录表格 深度h / cm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结论: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深度无关。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记录表格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 积V/ 格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浮力F浮/ N 结论: 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的体积越 大,浮力越大。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记录表格 液体种类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结论: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
大,浮力越大。

讨论 使用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可以检验哪一个猜想? 使用体积不等的铁块可以检验哪一个猜想?

做一做

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 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 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四、巩固练习
例1 浸没在湖水中的物体,随着浸没深度的增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压强增大

) ABD

B.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增大
C.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增大 D.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

四、巩固练习
例2 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两个相

同的弹簧测力计上,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
若挂铁球的示数变为F1,挂铝球的示数变为F2, 则( A ) B. F1=F2 D. 无法比较 A. F1>F2 C. F1<F2

四、巩固练习
例3 小玲将一块体积为的矿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然后又将此矿石浸没在水中,测力计两次示数分别 如图甲、乙所示。 (1)矿石受到浮力的大小多大? (2)若将此矿石浸没在密度为1.8×103 kg/m3的液体 中,矿石受到浮力多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多大?





四、巩固练习
【解析】由图可知:物体的重力 G =8.8 N 在水中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2 N 则:F浮=G-F= 8.8 N-7.2 N = 1.6 N 若 r液 = 1.8×103 kg/m3,即 r水的1.8倍, F浮′= 1.8 F浮=1.8×1.6 N=2.88 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G-F浮′ =8.8 N- 2.88 N =5.92 N
甲 乙

课堂小结
浮力的 概念, 浮力的 测量

浮力产 生原因

决定浮 力大小 的因素

作 业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有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 加竖直向上浮力 C.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浮力 D.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上的

2.绳子的下端系着一个铁块,当铁块浸没在水中 后剪断绳子,铁块下沉的过程中它受 到的浮力将( C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变为零


本文标题:浮力课件-《浮力》说课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931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