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互联网企业下沉联姻电视台 未来趋势真能实现双赢吗?
摘要:事实上,目前互联网企业与电视台的合作中,存在很大问题。如何在不丢失网络自制剧和综艺节目特色的同时,又满足电视平台播放的需求,是一件需要时间去打磨的事情。
唱吧与湖南卫视推出全民音乐互动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YY直播与重庆卫视联手推出“先网后台”的直播综艺节目《大牌玩唱会》,再加上此前《万万没想到之小兵过年》在湖南卫视热播、《蜀山战纪》的“先网后台”策略等,互联网企业下沉与电视台联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在互联网+的深入之下,传统电视台不断触网。而互联网企业也迫切寻求新的渠道,来覆盖更多用户群体,以加快盈利的步伐。双方一拍即合,迅速打得火热。那么问题来了,虽然二者是“情投意合”,就真的能够实现双赢吗?
两种合作模式,综艺节目担当主角
目前,积极与电视台联姻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是视频网站以及YY直播、唱吧等直播、娱乐网站和应用。因为这些网站和应用本身带有天然的传播效应,与电视台本身的属性较为契合,二者更容易碰撞出火花。而且作为试水性质的接触和合作,也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在互联网企业下沉与电视台联姻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互联网企业担当“主角”,一力承担网络自制剧、网络综艺节目的制作,在经过电视台的审核之后,将电视台当做互联网之外的传播平台。这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扮演的是制作方的角色,而电视台更多地是扮演类似电影院的角色。比如《万万没想到之小兵过年》就是由优酷及叫兽团队负责制作,然后在湖南卫视进行播放。而YY直播打造的综艺互动节目《大牌玩唱会》也是由前者完成,经过剪辑后,在重庆卫视播出。
另外一种模式则是互联网企业和电视台各司其职,负责节目的不同部分,共同完成节目的制作,最后再在电视台播出。比如《我想和你唱》的核心机制,就是明星在唱吧APP上录制歌曲的一部分,用户通过录另一部分,实现与明星“合唱”。人气最高的用户则会被湖南卫视“我想和你唱”节目邀请,到节目现场与合唱明星同台飙歌。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负责线上征选,电视台负责节目的制作。
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哪种模式,综艺节目都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与网络自制剧相比,综艺节目的投入要更少,试错成本较低,且更具有话题性,受到互联网企业和电视台的欢迎。
互联网企业要用户,电视台要收视率
既然是创新式的合作,必然承载着双方的诉求。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与电视台联姻最基本的诉求就是想扩大覆盖的用户群体范围,最终获得更多优质用户,打好未来发展的用户基数基础。单靠互联网,几乎已经达到用户增量的天花板。而电视台覆盖的人群与互联网虽然有交集,但还是有所不同的,互联网企业得就是交集之外人群的主意。而且通过与电视台的合作,互联网企业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此外,随着网络自制剧的繁荣,整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也是节节攀升。类似《太子妃升职记》那样的低成本网络自制剧,将会很难生存下去。为了降低成本带来的压力,互联网企业需要电视台这样广阔的平台来提升收益。
从电视台的角度看,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是必然趋势。随着大众沉迷于互联网的时间越来越长,电视开机的频率已经越来越低,进而导致电视台广告收入也处于下滑态势。为了不被年青一代抛弃,电视台必须要及早改变运行思路,快速触网。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再加上各大电视台推出自家APP、手游等策略,未来电视台的能量也不可小觑。
从双方的合作初衷来看,无疑是能够实现双赢的。但事实上,目前互联网企业与电视台的合作中,也存在很大问题。最基本的就是互联网与电视台的“尺度”不一样,由于电视台是公众媒体平台,在内容层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导致互联网企业的网络自制剧、综艺节目必须先经过审查,比如《万万没想到之小兵过年》网络版和电视台版就有着明显区别。如何在不丢失网络自制剧和综艺节目特色的同时,又满足电视平台播放的需求,是一件需要时间去打磨的事情。
网台联动成新趋势,今年或为爆发元年
如果说前几年是网络自制剧、综艺节目爆发的时间,那么今年的新趋势就是“网台联动”。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与电视台展开合作,今年有望成为网台联动的爆发元年。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未来电视台和互联网成为一家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这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双方必然会有一个磨合的时间段。熬过去,就能看见曙光。熬不过去,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害无利。不过我们似乎不必担心,毕竟谁会跟用户和钱过不去呢?
【钛媒体作者介绍:康斯坦丁,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二 :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王瑞毅
一、引言
2009年11月,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Q/GDW 354至365 共12个与智能电能表相关的企业标准,同时提供了?智能电能表宣贯材料?和?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宣贯材料?并安排了数次标准宣贯会议,至此,热闹了一年多的国网智能电表标准尘埃落定。该标准对单相智能电表和三相智能电表的诸多功能、性能提出了先进且详尽的具体要求,还对智能电表的显示、外观结构和安装尺寸、材料及工艺等型式给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 从标准的文本上来看,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标准从电力计量及用电侧需求、智能电网未端要求、信息网络化、服务人性化要求等方面已经走在了欧美各国之前,交易与信息安全达到了与银行一般业务同等的水平,本地与远程费控的引入凸显了中国特色,的确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年来难得的标准中的精品。
此次智能电表新标准提出的技术要求远高于以往概念的“智能电表”, 新标准对电表在计量、费控、通信、功耗、电子线路布线上均有更高要求,例如以往的单相智能表除计量外一般只有几项功能,而现在的高达二三十项;新标准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来满足电表更多功能和更高性能的要求,需要更大的存储器(ROM 64K Byte或更大、SRAM 8K Byte或更大、E2PROM 32K Byte或更大、)使更复杂的数据处理成为可能;更多的I/O以支持周边器件,如SPI、I2C、LCD驱动、SUART以及带温度补偿的RTC等。因此,几乎有电表企业都需要重新设计方案。
除了新标淮的公布,电表行业近期还有一件大事:国家电网公司从2010年起改革电表招投标方式,改以往的各网省局独立招标采购为集中规模招标采购“总部统一组织,网省公
1
司具体实施”。这两件事情引发了中国电表行业的一次大变革。作为智能电表核心部件-主控芯片,在这次行业的大变革中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它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本文试图给出一个个人的答案,供业内人士参考。
二、电表研发部门和使用通用MCU设计新表在现行情况下的尴尬
电表研发部门历来是各电表企的核心和骄傲所在,小的电表企业最少的也有3~5人,大型电表企业甚至有200人以上。在上述两件事情发生以前,每个电表企业的研发部门有可能为36个网省局(国家电网31、南方电网5)提供电表开发工作 (由于中国电表企业研发主要针对国内市场,本文中仅论述国内电表研发部份),每个网省局需要的电表再少也有7、8种,再加上需求的变化,经常(有时几个月一次)改变设计要求,因此每年国内市场所需新研发的电表都超过300种以上,按5年一个阶段算,全国所需新研发的电表超过1000种,即使超过500人的设计所也绝难完成,何况每次电力部门所给的时间都很短。因此,电表研发部门加班加点成了常事,由于研发决定了拿单(商务因素除外),研发人员对电表企业的贡献突出,得到老板的宠爱与高薪当然是正常的。
当影响电表行业的两件大事发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电表企业的研发部门的工作将发生巨大变化。第一,每年所需设计的产品数量大幅度下降,原来每年全国需设计超过300种新电表,现在好几年只有21种电表需要新设计。第二,原来每年都有新规范,现在的国网标准是花了一年多时间、数十家单位、上百名专家定下来的,三五年内想改也改不了。2011年2012年或许再往后,除了在新标准表基础上为各网省局做一点个性化增添外,国内电表无研发工作可做(高精尖或超前研发除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估计2010年7、8月份以后,各电表企业的研发部门工作量将大幅下降(电表研发工作做完,批产已定型稳定),2011年开春,只做国内电表的电表企业,研发部门己无事可做,要有新表设计,可能要三年以后。因此,若干业内资深工程师称国网电表设计工作是“最后一次设计”。
2
以上情况发展下去,各电表企业的国内新表设计技术人员及相关部门被逐步裁撤也是必然的了,下一次需要他们取决于标准的更新时间,尽管几年后有更新,一年有几百种电表需要研发的历史将不会再来,现有的新表设计技术人员超过90%在三年内转行也将成为事实。
目前,国产的所有智能电表的核心控制部件都是使用一片单片机(MCU)通过编程来实现的,这与西方国家的电表企业做法完全不同,西方国家的每个电表企业都有自己的定制芯片,不同种类电表使用不同芯片,它们的做法一般都是片内仪表总线上挂多个硬件模块来形成系列芯片,更换软件和增减硬件模块来实现主控功能,因此他们新表研发周期比我们长得多(需要出新芯片,一般为25~30周),但参数更改、已有功能调整、同系列电表的速度比我们快得多且质量水平高得多。他们可以卖表,但决不单卖主控芯片。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国企业为什么要使用单片机(MCU)通过编程来实现主控芯片?
深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表厂数量极大,达数百之多,拥有完整的技术,打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芯片,绝大多数厂家都无这个财力和技术能力,而有财力和技术能力的少数厂家,面对每年几百种新表要求,他们也不敢去打定制芯片的主意,即使想到,企业无芯片专业人才,又无基础IP,想做也不是一、二年的事,这样一来,单片机(MCU)这个万金油就是必然和最好的选择了。
使用单片机(MCU)通过编程来实现主控芯片的方法有如下缺点,1、选用的单片机(MCU)是从通用IC企业的MCU系列中选出来的,当然无法达致硬件的最佳配臵,硬件不足就外挂E2PROM、RTC、LCD驱动等,造成成本增高和可靠性下降。2、众多功能靠软件编程来实现,当意外或编程者未考虑到或编程错时,电表将会出现故障;由于MCU只有一个CPU,所有动作是依序进行,当外界请求多处迸发且中断嵌套处臵下不当时,会出现不可预见故障;MCU容易在外干扰下死机,造成电表不能正常工作。3、使用单片机(MCU)通过编程来实现主
3
控芯片所制成的智能电表,外围电路多(特别是功能复杂的电表)、成本高、可靠性及寿命差、调试较验复杂,比较适合用量少、售价高、制造和维护能力强的市场需求。
但这次的国网新标准电表,需求数量大,据说3年内要安装1.7亿只;数百个厂家竞争,低端报价已接近MCU编程主控芯片方案所制成的智能电表材料总价,基本无利可图;MCU编程工程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厂检测能力和思路不同,好多产品问题发现时己交出去好多万台,MCU编程主控芯片方案电表所需器件多、制造检验复杂、可靠性及寿命差,很难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保证质量。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中国的电表企业面临如下尴尬:产品比以前复杂了许多,需要加强设计力量,可电表设计部门将要裁撤;以前是几十家争现在变成上百家,原来300~400元/台的价格下降至200上下,现有MCU编程主控芯片方案电表成本己到尽头;产品的技术要求难度更高了,可是可使用的产品设计手段和可选资源却更少了。
三、数字万用表主芯片发展的历史回顾
数字万用表是一类使用数量大、用于电参数测量、可靠性要求高、成本要求极低的民用仪表,该仪表在商品属性、产品研发、生产流程方面非常类似智能电表,回顾它主芯片发展的历程能帮助我们看清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万用表是一个以50μA电流电磁表头为中心,外加若干模拟电路和切换开关的仪表(类似于我们的机电式电能表);九十年代以后至本世纪初,万用表逐渐发展成数字式万用表,最初由若干A/D芯片、4或8Bit MCU、若干小IC及阻容电路经LCD显示和切换开关来构成(类似于我们现阶段的MCU方案智能表)。举例来说:使用美国MAXIM公司的专配万用表芯片MAX134外加一些外围元件接受外测信号输入,再用Intel 公司生
4
产的MCS8051单片机编程,最后通过LCD驱动芯片实现LCD数码显示,切换开关按阵列编码来输入MCS8051单片机。
到了2005年以后,使用MCU编程实现数字式万用表芯片的方案逐步淘汰,进入定制(专用)芯片方案时代。目前常用的产品方案情况如下:1、使用美国Telcom公司TC8131、TC8129数字式万用表专用芯片之一按芯片说明画PCB板,焊外围电路。2、使用美国Maxim公司 ICL 7106、ICL 7107、ICL7135之一数字式万用表专用芯片按芯片说明画PCB板,焊外围电路。3、低成本要求时使用台湾Cyrustek公司 ES51960 数字万用表芯片按芯片说明画PCB板,焊外围电路。不同精度(3 1/2、4 1/2)、不同量程、不同功能、不同显示要求只需选不同芯片或进行设臵(IC有设臵口与指令)即可。
现在,中国的万用表企业只设有工艺部门而无研发部门,如有则全负责开发外壳、包装和画板,新产品的开发等于新外壳新LCD的开发。
2005年前后数字万用表主芯片由MCU编程方案向定制(专用)芯片方案的变化是由国际数字万用表标准的定型及万用表企业大规模竞争而促成的,和我们今天的智能电表市场现状何其类似。
再看看扫平一切的山寨手机,其根源是台湾联发科(MTK)公司提供了最为简单的手机设计平台和系列定制芯片,使得数百人团队的手机design house成为历史。联发科手机方案其实质是IC厂家为你做好一切,你选选功能、换换画面、调调参数即可完成手机设计,这就是 “手机定制芯片”,而其它的手机方案,需要复杂开发和高水平研究,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多功能高精度智能表开发,即非定制的通用MCU芯片开发。
现在在深圳,50万资本和1~2名工程师就可开一家手机厂,难道这个故事就不会在电表行业重演吗?要知道:电表的功能要求及技术需求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手机!
5
四、智能电表主控芯片定制的时代即将到来
以国网新标准单相远程费控表为例,其主电路部份如果采用MCU编程实现方案,至少需要一片MCU(ROM 64K Byte或更大、SRAM 8K Byte或更大、48Pin或更多)、一片E2PROM( 256K Bit或更大)、一片带温度补偿的RTC(RX8025T或DS3231)、一片4X33或更大的LCD驱动芯片,还需要一些基准、复位、掉电欠电管理、外硬件Watchdog等电路,当智能电表新标准确定后,这些硬件基本被确定。MCU编程实现方案的电表主电路部份虽各家选用MCU不同和编程程序不一样,但采购成本基本相同,MCU编程实现方案主电路部份大致采购价为:7+2.5+9+2.5=21元。因此,MCU编程实现方案的智能电表整表采购成本已接近极限。
除成本外,MCU编程实现方案的智能电表目前还存在着设计不成熟、安全攻防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制造工艺、计量及时钟精度调校、各网省局新增功能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使用MCU编程实现方案来实现困难都比较大,对中小表厂而言则更困难。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定制即是按标准要求“量身定做”主控芯片,它不多不少(有少量余量)刚够智能电表用,智能电表所需的功能,除必须独立的某些功能电路(例如ESAM芯片、光隔/电隔的接口芯片、需电隔的计量芯片等)外,全部集成在一块IC中,智能电表的一些重要功能,在片内独立运行并“硬化”,以提高智能电表产品的运行可靠性。这样的定制芯片,由于集成度更高,其成本远低于上述数个芯片之合。例如苏州银河龙芯公司即将上市的STM08GC101MB智能电表定制芯片,用于单相智能电表,管脚80Pin,内带8Bit CPU、64K Byte FLASH ROM、4K Byte SRAM、2K Byte E2PROM、带温补的独立RTC、4x44或8x40 LCD驱动、双Watchdog、多通道12Bit A/D、多个智能电表专用(功能)电路。一片芯片可以完全代替上述全部电路,据了解该芯片售价仅为12元/pcs。
6
使用智能电表定制芯片,除能完成国网新标准的全部要求外,还可对电表的下述参数通过校表台进行设臵与修改,以实现订货所要求的电表而无需更换主芯片程序。
1、有功脉冲常数 ;2、额定电压;3、额定电流;4、最大电流;5、电压、电流、功率满值;6、有功精度等级;7、电表类型;8、计量芯片;(0-MAX3103, 1-5460,2-RN8209,3-ATT7053,4-AD7853)9、费率选择(0 -单费率 1-复费率 2-阶梯电价 3-混合电价);10、第二485口功能:通讯选择( 0-485 1-载波 2-无线), 禁止写操作(0-允许写, 1-禁止写);11、继电器种类 (0-普通, 1-磁保持);12、卡口种类( 0-无卡, 1-接触卡 2-非接触卡);13、蜂鸣器状态(远程报警)若设臵为0:远程报警和剩余金额<报警时,蜂鸣器响,报警灯亮。若设臵为1:远程报警和剩余金额<报警时,蜂鸣器不响,报警灯不亮;14、整点冻结是否带aa分隔符 0:带分隔符 1:不带aa分隔符。
从上简介,我们可以看到,智能电表主控芯片定制的时代即将到来,因为定制芯片使得智能电表整表成本更低、生产更简单(单PCB板)、质量更可靠、采购更简单、产品生产换线更容易(换设臵软件和增减元器件)、产品升级更快更省(定制芯片厂家去做)、产品技术掌握更彻底(定制芯片厂家提供软件源码)。
五、结束语
本文为个人的一点见解,供业内同仁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March 26, 2010
7
三 :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王瑞毅
一、引言
2009年11月,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Q/GDW 354至365 共12个与智能电能表相关的企业标准,同时提供了?智能电能表宣贯材料?和?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宣贯材料?并安排了数次标准宣贯会议,至此,热闹了一年多的国网智能电表标准尘埃落定。[www.61k.com]该标准对单相智能电表和三相智能电表的诸多功能、性能提出了先进且详尽的具体要求,还对智能电表的显示、外观结构和安装尺寸、材料及工艺等型式给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 从标准的文本上来看,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标准从电力计量及用电侧需求、智能电网未端要求、信息网络化、服务人性化要求等方面已经走在了欧美各国之前,交易与信息安全达到了与银行一般业务同等的水平,本地与远程费控的引入凸显了中国特色,的确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年来难得的标准中的精品。
此次智能电表新标准提出的技术要求远高于以往概念的“智能电表”, 新标准对电表在计量、费控、通信、功耗、电子线路布线上均有更高要求,例如以往的单相智能表除计量外一般只有几项功能,而现在的高达二三十项;新标准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来满足电表更多功能和更高性能的要求,需要更大的存储器(ROM 64K Byte或更大、SRAM 8K Byte或更大、E2PROM 32K Byte或更大、)使更复杂的数据处理成为可能;更多的I/O以支持周边器件,如SPI、I2C、LCD驱动、SUART以及带温度补偿的RTC等。因此,几乎有电表企业都需要重新设计方案。
除了新标淮的公布,电表行业近期还有一件大事:国家电网公司从2010年起改革电表招投标方式,改以往的各网省局独立招标采购为集中规模招标采购“总部统一组织,网省公
1
智能电表芯片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司具体实施”。[www.61k.com]这两件事情引发了中国电表行业的一次大变革。作为智能电表核心部件-主控芯片,在这次行业的大变革中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它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本文试图给出一个个人的答案,供业内人士参考。
二、电表研发部门和使用通用MCU设计新表在现行情况下的尴尬
电表研发部门历来是各电表企的核心和骄傲所在,小的电表企业最少的也有3~5人,大型电表企业甚至有200人以上。在上述两件事情发生以前,每个电表企业的研发部门有可能为36个网省局(国家电网31、南方电网5)提供电表开发工作 (由于中国电表企业研发主要针对国内市场,本文中仅论述国内电表研发部份),每个网省局需要的电表再少也有7、8种,再加上需求的变化,经常(有时几个月一次)改变设计要求,因此每年国内市场所需新研发的电表都超过300种以上,按5年一个阶段算,全国所需新研发的电表超过1000种,即使超过500人的设计所也绝难完成,何况每次电力部门所给的时间都很短。因此,电表研发部门加班加点成了常事,由于研发决定了拿单(商务因素除外),研发人员对电表企业的贡献突出,得到老板的宠爱与高薪当然是正常的。
当影响电表行业的两件大事发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电表企业的研发部门的工作将发生巨大变化。第一,每年所需设计的产品数量大幅度下降,原来每年全国需设计超过300种新电表,现在好几年只有21种电表需要新设计。第二,原来每年都有新规范,现在的国网标准是花了一年多时间、数十家单位、上百名专家定下来的,三五年内想改也改不了。2011年2012年或许再往后,除了在新标准表基础上为各网省局做一点个性化增添外,国内电表无研发工作可做(高精尖或超前研发除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估计2010年7、8月份以后,各电表企业的研发部门工作量将大幅下降(电表研发工作做完,批产已定型稳定),2011年开春,只做国内电表的电表企业,研发部门己无事可做,要有新表设计,可能要三年以后。因此,若干业内资深工程师称国网电表设计工作是“最后一次设计”。
2
智能电表芯片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以上情况发展下去,各电表企业的国内新表设计技术人员及相关部门被逐步裁撤也是必然的了,下一次需要他们取决于标准的更新时间,尽管几年后有更新,一年有几百种电表需要研发的历史将不会再来,现有的新表设计技术人员超过90%在三年内转行也将成为事实。(www.61k.com)
目前,国产的所有智能电表的核心控制部件都是使用一片单片机(MCU)通过编程来实现的,这与西方国家的电表企业做法完全不同,西方国家的每个电表企业都有自己的定制芯片,不同种类电表使用不同芯片,它们的做法一般都是片内仪表总线上挂多个硬件模块来形成系列芯片,更换软件和增减硬件模块来实现主控功能,因此他们新表研发周期比我们长得多(需要出新芯片,一般为25~30周),但参数更改、已有功能调整、同系列电表的速度比我们快得多且质量水平高得多。他们可以卖表,但决不单卖主控芯片。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国企业为什么要使用单片机(MCU)通过编程来实现主控芯片?
深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表厂数量极大,达数百之多,拥有完整的技术,打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芯片,绝大多数厂家都无这个财力和技术能力,而有财力和技术能力的少数厂家,面对每年几百种新表要求,他们也不敢去打定制芯片的主意,即使想到,企业无芯片专业人才,又无基础IP,想做也不是一、二年的事,这样一来,单片机(MCU)这个万金油就是必然和最好的选择了。
使用单片机(MCU)通过编程来实现主控芯片的方法有如下缺点,1、选用的单片机(MCU)是从通用IC企业的MCU系列中选出来的,当然无法达致硬件的最佳配臵,硬件不足就外挂E2PROM、RTC、LCD驱动等,造成成本增高和可靠性下降。2、众多功能靠软件编程来实现,当意外或编程者未考虑到或编程错时,电表将会出现故障;由于MCU只有一个CPU,所有动作是依序进行,当外界请求多处迸发且中断嵌套处臵下不当时,会出现不可预见故障;MCU容易在外干扰下死机,造成电表不能正常工作。3、使用单片机(MCU)通过编程来实现主
3
智能电表芯片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控芯片所制成的智能电表,外围电路多(特别是功能复杂的电表)、成本高、可靠性及寿命差、调试较验复杂,比较适合用量少、售价高、制造和维护能力强的市场需求。[www.61k.com]
但这次的国网新标准电表,需求数量大,据说3年内要安装1.7亿只;数百个厂家竞争,低端报价已接近MCU编程主控芯片方案所制成的智能电表材料总价,基本无利可图;MCU编程工程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厂检测能力和思路不同,好多产品问题发现时己交出去好多万台,MCU编程主控芯片方案电表所需器件多、制造检验复杂、可靠性及寿命差,很难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保证质量。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中国的电表企业面临如下尴尬:产品比以前复杂了许多,需要加强设计力量,可电表设计部门将要裁撤;以前是几十家争现在变成上百家,原来300~400元/台的价格下降至200上下,现有MCU编程主控芯片方案电表成本己到尽头;产品的技术要求难度更高了,可是可使用的产品设计手段和可选资源却更少了。
三、数字万用表主芯片发展的历史回顾
数字万用表是一类使用数量大、用于电参数测量、可靠性要求高、成本要求极低的民用仪表,该仪表在商品属性、产品研发、生产流程方面非常类似智能电表,回顾它主芯片发展的历程能帮助我们看清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万用表是一个以50μA电流电磁表头为中心,外加若干模拟电路和切换开关的仪表(类似于我们的机电式电能表);九十年代以后至本世纪初,万用表逐渐发展成数字式万用表,最初由若干A/D芯片、4或8Bit MCU、若干小IC及阻容电路经LCD显示和切换开关来构成(类似于我们现阶段的MCU方案智能表)。举例来说:使用美国MAXIM公司的专配万用表芯片MAX134外加一些外围元件接受外测信号输入,再用Intel 公司生
4
智能电表芯片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产的MCS8051单片机编程,最后通过LCD驱动芯片实现LCD数码显示,切换开关按阵列编码来输入MCS8051单片机。[www.61k.com)
到了2005年以后,使用MCU编程实现数字式万用表芯片的方案逐步淘汰,进入定制(专用)芯片方案时代。目前常用的产品方案情况如下:1、使用美国Telcom公司TC8131、TC8129数字式万用表专用芯片之一按芯片说明画PCB板,焊外围电路。2、使用美国Maxim公司 ICL 7106、ICL 7107、ICL7135之一数字式万用表专用芯片按芯片说明画PCB板,焊外围电路。3、低成本要求时使用台湾Cyrustek公司 ES51960 数字万用表芯片按芯片说明画PCB板,焊外围电路。不同精度(3 1/2、4 1/2)、不同量程、不同功能、不同显示要求只需选不同芯片或进行设臵(IC有设臵口与指令)即可。
现在,中国的万用表企业只设有工艺部门而无研发部门,如有则全负责开发外壳、包装和画板,新产品的开发等于新外壳新LCD的开发。
2005年前后数字万用表主芯片由MCU编程方案向定制(专用)芯片方案的变化是由国际数字万用表标准的定型及万用表企业大规模竞争而促成的,和我们今天的智能电表市场现状何其类似。
再看看扫平一切的山寨手机,其根源是台湾联发科(MTK)公司提供了最为简单的手机设计平台和系列定制芯片,使得数百人团队的手机design house成为历史。联发科手机方案其实质是IC厂家为你做好一切,你选选功能、换换画面、调调参数即可完成手机设计,这就是 “手机定制芯片”,而其它的手机方案,需要复杂开发和高水平研究,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多功能高精度智能表开发,即非定制的通用MCU芯片开发。
现在在深圳,50万资本和1~2名工程师就可开一家手机厂,难道这个故事就不会在电表行业重演吗?要知道:电表的功能要求及技术需求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手机!
5
智能电表芯片 智能电表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www.61k.com] 本文标题:智能电视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企业下沉联姻电视台 未来趋势真能实现双赢吗?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