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亚洲第一,分为八校,谁是嫡传?

发布时间:2018-02-17 所属栏目:传统文化

一 : 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亚洲第一,分为八校,谁是嫡传?

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也是中华民国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www.61k.com]

国立中央大学追溯学脉源自三国时期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8年5月16日由国立江苏大学改称而来,1937年迁至重庆、成都等地办学,史称“重庆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

国立中央大学排名 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亚洲第一,分为八校,谁是嫡传?

国立中央大学排名 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亚洲第一,分为八校,谁是嫡传?

在这些大学中,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继承了国立中央大学大部分的学科和资产,因此两家大学都认为是国立中山大学的衣钵继承者。

国立中央大学排名 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亚洲第一,分为八校,谁是嫡传?

东南大学认为:

1952年,“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南京分会”颁布了《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里面明确规定:“以南大工学院为基础,合并金大理学院电机、化工二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原南京大学被调整出去部分和金陵大学组成了新的南京大学,即现在的南京大学,和老南京大学是两个概念。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里面明确规定:“将南京大学的工学院划分出来和金陵大学的电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及之江大学的建筑系合并成为独立的工学院。”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在并入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后于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南京工学院。其后,又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校部分专业先后并入。1988年5月,学校更名为东南大学。所以东南大学才是原国立央大的正宗继承者。

国立中央大学排名 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亚洲第一,分为八校,谁是嫡传?

南京大学认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5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接管国立中央大学; 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8月12日,成立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梁希为主席; 次年10月10日,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1952年院大调整,南京大学搬到了鼓楼“金陵大学”校区,并保留“南京大学”的校名。“中央大学”的所有档案资料全部由南京大学继承保管。同时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的校印(公章)全部由新南大继承保管,也都搬到了鼓楼。据此认为南京大学才是国立中央大学最正宗的传承者。

国立中央大学排名 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亚洲第一,分为八校,谁是嫡传?

继承了当时国立中央大学中最重要学院以及校址校舍的东南大学,可以说是国立中央大学后代这个大家族的「大少爷」,而继承了文理学院和档案的的南京大学,可以说是「二少爷」。因此都是兄弟院校。

更多高考资讯尽在 高考管家APP 高考有问题,就进高考问答QQ群 383792355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国立中央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介绍的是位于台湾桃园县的国立中央大学。关于国立中央大学及其前身在民国38年(西元1949年)前大陆时期之详细历史与演变,详见“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

国立中央大学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校训诚朴

创建时间1915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

1927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

1962年在台复校,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1968年,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

1979年复名,国立中央大学

学校类型国立大学、综合大学

校长代理校长刘振荣博士

教师667名(99学年,2010-2011年)

职工236名(99学年,2010-2011年)

学生12,403名(99学年,2010-2011年)

本科生6,090名

研究生6,313名

校址 中华民国

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中大路300号

校园环境市郊

昵称松树大学

隶属于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网站http://www.ncu.edu.tw/



中大路旁的木棉树与中央大学的正门

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大[1],是一所现址位于台湾桃园县中坜市的综合、研究型国立大学,为桃园地区最具声誉之学术、科学研究及学术互联网之顶尖大学。

中大历史可追溯于永安元年(西元258年)的南京太学[2]。近代前身为民国4年(西元1915年)在南京成立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民国10年南京高师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年南高并入东大,17年定名国立中央大学。民国26年由南京迁重庆;抗战胜利后,国立中央大学迁回南京,为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有“最高学府”之称。中共占据大陆后,将原校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国立中央大学于民国51年(西元1962年)在台复校。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成为台湾顶尖研究型国立大学之一。目前是“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获选的十一校之一,其补助规模排名全国第五位。中大和交大、清华以“松、竹、梅──岁寒三友”并称,2003年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及国立阳明大学以“松竹杨梅”口号共组“台湾联合大学系统”。2011年底,国立中坜高级中学确定合并成为其附属中学[3]。

松是中大的精神象征,在占地60余公顷的校园中,苍松数量居全台之冠。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大”已完成商标注册[4]。

中大目前于2011年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5]、2011年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6]及2011年英国《TIMES》世界大学排名[7]中,分别排名全世界第401-500名、第401-450名及第351-400名。其中有几个子领域表现特别亮眼,在201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工程与科技”项目与2011年《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8]中“工学”项目,分别排名第352名及第148名。在201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自然科学”项目,排名第362名。在更细项的排名中,中大也有杰出表现,2011年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中“物理”项目、“地球科学”项目、“电机”项目、“资讯”项目、“机械”项目、“化工”项目、“材料科学”项目及“土木”项目,分别排名第279名、第259名、第115名、第75名、第288名、第189名、第280名及第162名。另外,在201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统计学及作业研究”项目,排名第151-200名。

目录

[隐藏]

1 中大精神传统 1.1 松的精神

1.2 校徽

1.3 校训

1.4 校呼

1.5 校色

1.6 校歌

2 学院系所与学分学程

3 研究中心 3.1 一级研究中心

3.2 各学院研究中心

4 校园

5 历史足迹 5.1 国立中央大学(大陆时代,民国38年前)

5.2 国立中央大学(在台复校,民国38年后)

6 历任校长

7 学术研究 7.1 学术成果

7.2 首批民国部聘教授

8 学生活动

9 附属高中

10 全球姊妹校 10.1 美洲、欧洲与大洋洲

10.2 亚洲

11 知名校友

12 资料来源

13 关联条目

14 参看

15 外部链接

[编辑] 中大精神传统

[编辑] 松的精神

中央大学以“松”为精神象征。校园苍松数量居全台之冠,校园内绿草如茵,苍松成荫,在壮丽巍峨的校门衬托下,充份展现了泱泱学府的气度。松之四季长青,屹立挺拔精神,不断在中大延续,使得中大的校务发展蒸蒸日上,尤其母校原址南京四牌楼历经一千四百多年淬炼的“六朝松”,更象征了中大历史源远流长,蜚声中外。

[编辑] 校徽

设计者:陈之佛教授(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 设计年份:西元1930年

图案正中央的牌楼门,是南京四牌楼二号学校雄伟的大门。

向大门向里望去,是一座圆顶的大礼堂,当时在南京是最新颖庄严雄伟的建筑,前廊有爱奥尼克式的列柱和三角顶,堂内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圆顶。涵义为全国最高学府,孕育人才的象征。礼堂两边是城墙垛子,表示中央大学是建在六朝古都石头城内。

校徽下端有数行水纹,表示学校设在长江之滨,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南朝宋文帝时,雷次宗建立四学(玄、儒、文、史四学),已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一直延续到现在。

[编辑] 校训

中大校训

诚朴

诚朴二字,为行事做人之准则。诚者不欺,朴者无华,此宜为我校全体行政同仁共勉之。

诚——诚以待人。

朴——不尚虚华。

[编辑] 校呼

中央校呼

中央啦!中央啦!中~~央~~啦!啦!啦!

蓬,勃,澎!蓬,勃,澎!

中央大学蓬勃澎!

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有人提议将前国立东南大学改名为“中央中山大学”,该提议引起广州中山大学等的异议,后来依据北伐克城次序将其改组为“第四中山大学”。翌年政府主管教育行政的大学院将其改名为“江苏大学”,引起师生及各界人士反对,称该名“既不足于冠全国中心之学府,又不足于树首都声教之规模”,并向政府请愿,请改校名为具有永久性和国际性的“国立南京大学”。由于政府大学院没有立即回复,学生罢课三天。最终,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大学委员会临时会议决议,定名“国立中央大学”,校名风潮始息。随后,中央大学确定了“校呼”,“校色”和“校歌”[9]。校声在一定意义上生动地表现了被命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后全体师生欢呼雀跃之情跃然纸上[10]。

[编辑] 校色

中大校色

紫金

紫、金二色,紫色象征典雅、庄穆、高贵、浪漫,金色代表辉煌、光明、灵气、智慧。紫、金两字又合于南京学校所在钦天山龙蟠主脉钟山之另名“紫金”。

[编辑] 校歌

国立中央大学校歌

汪东 词 程懋筠 曲

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

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

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

干戈永戢 弦诵斯崇百年树人 郁郁葱葱

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

校歌释义、校歌总体检

[编辑] 学院系所与学分学程

国立中央大学学院系所列表 中央大学目前设有文、理、工、管理、资讯电机、地球科学、客家等7个学院,21个学系和51个研究所,并依大学法及学校规章修业完成者,授予各领域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学院系所名称列表如下:

文学院 中国文学系 戏曲硕士班

英美语文学系

法国语文学系

哲学研究所

艺术学研究所

历史研究所

学习与教学研究所

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学系

资讯管理学系

财务金融学系

经济学系

会计研究所

产业经济研究所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工业管理研究所

高阶主管企管硕士班(EMBA)

英语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学程(IMBA)

资讯电机学院 电机工程学系

资讯工程学系 软件工程硕士班

通讯工程学系

网络学习科技研究所

理学院 理学院学士班

物理学系 生物物理硕博士班

分子科学与技术国际研究生博士学位学程

数学系

化学学系

生命科学系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系 照明与显示科技硕士班

统计研究所

天文研究所

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

系统生物与生物资讯研究所

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土木工程学系

机械工程学系 光机电工程硕博士班

能源工程研究所

环境工程研究所

营建管理研究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国际永续发展硕专班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科学学系 地球物理硕士班

大气科学学系 大气物理硕士班

太空科学研究所

应用地质研究所

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

地球系统科学国际研究生博士学位学程

客家学院 客家社会文化研究所

客家语文研究所

客家政治经济研究所

法律与政府研究所

客家研究硕士在职专班

公共事务与族群研究博士学位学程

总教学中心 通识教育中心

师资培育中心

语言中心

艺文中心

体育室

中大出版中心

太遥中心 遥测科技硕士学位学程

国立中央大学学分学程列表[11] 为善用教育资源,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及提升就业能力,以因应当前社会不断求新求变的就业生态,中央大学特别研设各类专业学分学程。学士班学生自修业第二学年(研究生自一年级)起至修业年限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止(不包括延长修业年限),得申请修读。修满各学分学程选修办法所规定科目与学分且成绩及格者,在其成绩单上加注“修毕○○学分学程○○学分”,并颁发学分学程证明书。目前(99学年度)共有33个学分学程可供选择。列表如下:

显示▼学分学程列表

[编辑] 研究中心

[编辑] 一级研究中心

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

光电科学研究中心

环境研究中心

软件研究中心

通讯系统研究中心

灾害防治研究中心

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客家研究中心

学习科技研究中心

纳米科技研究中心

中子束应用研究中心

科学教育中心

生物科技与生医工程中心

人文研究中心

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心

国立中央大学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心

[编辑] 各学院研究中心

文学院

性别研究室

电影文化研究室

戏剧暨表演研究室

法语国家电影与文化研究室

应用伦理研究中心

两岸发展史研究中心

理学院

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核磁共振研究中心

数学与理论物理中心

复杂系统研究中心

薄膜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学院

管理学术研究中心

企业资源规划(ERP)中心

国际事务(IMBA)办公室

工学院

精密仪器中心

纳米触媒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能源研究中心

接口科技研究中心

车辆行车事故鉴定研究中心

桥梁工程研究中心

永续环境科技研究中心

地球科学学院

国科会地球科学研究推动中心

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台湾联大)

客家学院

[编辑] 校园



中央大学图书馆

校园原位于南京四牌楼,钦天山下成贤街,明朝国子监校址,开台先王郑成功便卒业于此。民国二十六年因抗战迁重庆沙坪坝松林坡,并建一年级柏溪校区,医学院则迁成都华西垻。民国三十五年复还南京。民国五十一年在台复校,初设校址于苗栗县苗栗市,民国五十七年迁至现址桃园县中坜市双连坡上。

现国立中央大学校园位于桃园县中坜双连坡,由陈其宽规画设计。中大校园依拟井田棋盘的概念,占地六十公顷。校园中心为中正图书馆(旧图),中庭有口古井,象征知识泉源。

中央大学校园绿草如茵,苍松林立,风景优雅,素有“中央公园”之称。中大校园被外界称为“最热门偶像剧校园取景地”,已是数十部影视剧片的拍摄场景,例如:舞动奇迹、18岁的约定、贫穷贵公子、逆女、甜柠檬之恋、摘星、MVP情人、娱乐插班生、新不了情、蜜桃女孩、我的秘密花园、海豚湾恋人、星愿、爱杀17、恶魔在身边、我要变成硬柿子、18禁不禁、斗牛要不要、欢喜来逗阵、败犬女王、福气又安康、天下父母心、下一站,幸福、偷心大圣PS男。此外亦有不少电视广告相中校园场景,如:多力多滋、2010上海世博会台湾馆等。



国立中央大学校内的“大师座椅”[12]。

中大十景: “中大路上”:中大路是从中大正门到中大门门楼(又称中大凯旋门)的笔直大道。

“笔墨纸砚”:位于中大校门入口,由文房四宝寓意的四座建筑构成的景观。

“情人步道”:沿着环校公路的松林小径,全长约1.5公里。

“绿草如茵”:中央校园大草坪。

“太极铜雕”:位于文学院旁的草坪正中央,象征传统文化。铜雕为朱铭大师之杰作。

“乌龟池畔”:位于男九舍前,乌龟池实为一小型喷水池。

“中大湖景”:仿大陆时期中大后湖玄武湖而建的中大湖(又称中大玄武湖)。目前因施工之故暂不开放。

“百花川语”:百花川为横贯中央校园的蜿蜒溪渠,因旁边种有百种花草而得名。又有一说是溪旁的路上来往女生众多而得名。

“松涛书阁”:中央大学总图书馆(含中正图书馆、国鼎图书资料馆、数学系分馆),藏书量丰富。

“女舍广场”:女十四舍前广场,经过特殊设计,常为情侣幽会地点。



中央大学科学四馆与中大湖

建筑 - 以人名命名的建筑: 秉文堂(地球科学院) - 纪念前校长郭秉文

中正图书馆 - 纪念前校长,永久名誉校长蒋中正

志希馆(管理学院) - 纪念前校长罗家伦

鸿经馆(数学系) - 纪念前校长周鸿经

国鼎图书资料馆(经济系,中技社捐建),国鼎研发大楼(光电系,台达电子郑崇华捐建) - 纪念前经济部部长,台湾现代化的缔造人、校友李国鼎

国立中央大学鹿林天文台设在台湾中部第一高峰玉山登山口之鹿林前山,海拔2862米,是东亚最高天文观测与教学中心。现由天文研究所管理。

[编辑] 历史足迹

国立中央大学前身为民国4年(西元1915年)在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创建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往前可以追溯到清光绪28年(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最早则可追溯到发端于永安元年(258年)的古代南京中央学府(南京太学);1921年后先后易名为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民国17年(1928年)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南京陷共后在大陆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后,国立中央大学1962年在台湾复校,1979年恢复校名。

[编辑] 国立中央大学(大陆时代,民国38年前)

参见: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



原 国立中央大学正门及大礼堂

国立中央大学是民国38年(1949年)之前中国最高学府。往前可以追溯到清光绪28年(西元1902年)在南京创立的三江优级师范学堂及1906年易名后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最早可以追溯到位于古都南京源于吴永安元年(258年)的中央学府。1915年,在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创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改建为国立东南大学,1927年6月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改名为国立江苏大学,经师生要求改名“国立南京大学”以及又有更名“国立首都大学”之议后,1928年5月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民国17年(1928年)定名国立中央大学时,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农、医、教育八个学院。

1932年,位于上海的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商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35年在南京重建医学院。1937年抗战迁至四川开学,在重庆沙坪坝,曾蒙重庆大学相助,医学院另迁成都华西坝,有赖华西大学支援,1946年还宁。此时,国立中央大学设文、理、工、农、医、法、师范七个学院。在横的方面,中大拥有全国最多的科系;在纵的方面,从附属幼稚园、小学、中学,至大学研究院,一应俱全,自成体系。

大陆时代的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而在人文方面,以学衡、国风为代表,是儒学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和人文主义的中心,亦是自由思想和公良学术的堡垒。

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于1949年于中共建立政权后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径称南京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高校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师范、农学等院系分别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等多所院校,因工科设施及其附属工厂等较难搬迁故校址留给南京工学院(后改名为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校址迁至天津路金陵大学原址[13]。国立中央大学的由来以及长期以来的变迁发展曾受到政治时局的深重影响。民国早期北洋政府时代的国立东南大学曾被国民党当权者视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受到消灭整并后才定名国立中央大学,中华民国政府撤离南京前后中大师生校友等播迁台湾者甚众,留在大陆的部分亦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分播,而南京大学在文革时期以被指控曾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高等学府”、“国民党的文化中心”而受到特别的冲击。



[编辑] 国立中央大学(在台复校,民国38年后)

国立中央大学原本是中华民国的最高学府。民国38年(西元1949年)后,国民政府辗转从南京迁往台北。民国38年以后,对中华民国政府而言,国立台湾大学在实质上取代了国立中央大学在高等教育之学术界的地位;而这两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渊源,民国38年前后许多中央大学师生校友到台,其中有许多人员在台湾大学;而台湾大学的前十任校长中,有五位是中央大学的校友,此外,时任台大教务长的戴运轨曾代理校长职务主持进行了台湾大学改制。

在中大校友积极四处奔走寻求复校后, 民国47年(西元1958年)中华民国政府议决同意国立中央大学复校;51年(西元1962年)5月,筹备建立“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梅贻琦、黄季陆、徐柏园先后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47年(1962年)7月,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戴运轨出任首任所长,初期借用国立台湾大学物理馆;次年迁苗栗县苗栗;民国56年(1967年)迁至桃园县中坜;57年(西元1968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设大学部物理学和大气物理学两系,戴运轨任院长; 68年(西元1979年)恢复校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李新民出任在台第一任校长。

民国71年(西元1982年),余傳韜出任校长。79年(西元1990年),刘兆汉出任校长。87年(西元1998年)核准成立地球科学学院、资讯电机学院。92年(西元2003年),刘全生出任校长,同年成立客家学院。95年(西元2006年),李罗权出任校长。民国97年(西元2008年)五月,李罗权入阁出掌国科会,遂由副校长蒋伟宁任代理校长并于次年一月真除。民国101年2月,蒋伟宁校长入阁担任教育部部长,由副校长刘振荣博士任代理校长。

[编辑] 历任校长

缪荃孙 1902年- (三江师范学堂,中大不直接认定)

李瑞清 1905年-1912年(两江师范学堂,中大不直接认定)

江谦 1914年-1919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郭秉文 1919年-1925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

张乃燕 1927年-1930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朱家骅 1930年-1931年 刘光华 1931年(代理)

任鸿隽 1931年(代理,未就)

段锡朋 1931年(代理)

李四光 1931年(代理,未就)

罗家伦 1932年-1941年

顾孟余 1941年-1943年

蒋中正 1943年-1944年

顾毓琇 1944年-1945年

吴有训 1945年-1947年

周鸿经 1948年-1949年

台湾复校以来

戴运轨 (1958年~)1962年 - 1973年(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1958年筹备,1962年成立)、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

李新民 1973年7月 - 1982年7月(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复名)

余传韬 1982年8月 - 1990年6月

刘兆汉 1990年6月 - 2003年2月

刘全生 2003年2月 - 2006年1月

李罗权 2006年2月 - 2008年5月 蒋伟宁(代理) 2008年5月 - 2009年1月

蒋伟宁 2009年1月 - 2012年2月5日(就任教育部长) 刘振荣(代理) 2012年2月6日 - 现任

[编辑] 学术研究

国立中央大学在台湾以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太空科学、遥测、光电、文化研究、性别、客家文化、电影、戏剧戏曲、商业管理闻名。

面对可能带给人类灾难的全球暖化及气候变迁,97年中央大学结合台湾产、官、学界力量建构全球最大海空温室气体观测平台,中大大气系教授王国英担任该计划主持人。中大团队并加入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办之“温室效应气体观测计划”,与德国和法国国家实验室签署了“温室气体太平洋观测计划合作备忘录”。

泛星计划[14][15]

[编辑] 学术成果

中央大学设置于玉山前山鹿林的鹿林天文台,为台湾规模最大、技术最高的天文台,并为台湾二座取得国际标准认证的天文台之一(另一座为台湾大学的垦丁天文台)。

2008年中大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主任刘说安最近荣获“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Russian Federation)”院士荣衔;此系俄罗斯最高科技成就奖,目前该科学院国外院士中仅5位华人。之所以获此荣衔,刘说安认为,应与其将掩星观测理论运用到重力波现象的观测与诠释有关。就创新理论言,刘说安与其研究团队率先提出低轨道卫星掩星观测地球大气层中重力波的理论,应用于美国GPS/Met、德国CHAMP及台湾福尔摩沙卫星三号星系等掩星观测资料,推演全球大气重力波资讯,分析其时空特征,不仅提供大气动力及改善气象预报关键资讯,更奠定福卫三号掩星观测的自主能力。

鹿林巡天计划(Lulin Sky Survey, LUSS):台湾的小行星发现肇始于中央大学。2002年11月25日,中央大学天文所研究生使用鹿林一米望远镜意外发现2002 WT18 (鹿林1号,永久编号259110[16]),成为台湾发现第一颗小行星。三年后,发现第二颗小行星 2005 GW60(永久编号231051[17])。在2006年3月开始,中央启动的“鹿林巡天计划”,迄今总计发现约8百多颗小行星、1颗近地小行星及1颗彗星。

[编辑] 首批民国部聘教授

(文理10人,工学0人,法学1人,教育学1人,林学1人)

徐悲鸿(艺术,国立中央大学) 胡小石(国学,国立中央大学) 楼光来(外文,国立中央大学) 柳诒徵(历史,国立中央大学) 艾 伟(心理,国立中央大学) 孙本文(社会,国立中央大学) 戴修瓒(法律,国立中央大学) 高济宇(化学,国立中央大学) 胡焕庸(地理,国立中央大学) 蔡 翘(生理,国立中央大学) 梁 希(林学,国立中央大学) 常导直(教育,国立中央大学) 秉志(生物,当选时困居上海,1946年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

[编辑] 学生活动

中大新生营、大一生活知讯网([2])

每年大学指定科目考试校系分发作业放榜时,大一生活知讯网与榜单同步上线,提供即将进入国立中央大学的大一新生第一手的校园资讯,此为国内大学之创举。开学前夕,一改各大学之制式化的新生训练,学校主办单位与各系所将大地游戏、名人演讲、社团之夜等活动融入新生训练内容,让大一新生尚未开学就能感受中央大学的热情与活力,也最快获知学校的各项资源。

松涛部落[3]、松涛电台[4]

因应互联网之发达,于2005、2006年前后成立、系属学务处咨商中心底下的学生团队,前者为中大校园专属blog,每位教职员工及学生皆可申请,起初以协助导师业务推展、促进师生关系为主要经营目的;后者为中大校园网络电台,每个学期推出不同的学生自制节目,内容包含音乐类(西洋古典、华语/东洋流行、独立乐团…)及谈话类(名人访谈、Live Call-in、生活保健、心灵恳谈…),并联播IC之音[5]之节目,例如《蒋勋时间˙美的沉思》、《洪兰时间˙讲理就好》、《刘炯朗时间˙你爱谈天我爱笑》,使得没有传播学院的中央大学增添全新的校园传媒风貌。

毕业典礼、夜之祭、毕业舞会

国立中央大学于每年6月均举办毕业典礼,过去均于学校中间的大礼堂内举行。由于大礼堂面临年久失修需要重建的问题,于2008年起毕业典礼改至依仁堂篮球馆内举行。由于毕业季只有毕业典礼过于单调乏味,在数年前由朱学恒等校友的筹画之下,开始有了夜之祭的活动,延续之今已成校内传统活动。夜之祭活动包括鬼屋、园游会、演唱会等,将中央大学的毕业典礼当晚夜色点缀得更加耀眼。



中央大学毕业

联合校友周

中大校园内有许多联谊性社团是以学校或地区为单位,于每年5月为联络彼此感情,并宣传各地区或学校特色,举办联合校友周活动。

企业征才与研发替代役征才([6])

由于毕业生就业辅导之需求殷切,学务处毕业生与侨生辅导组于近几年起筹办企业征才活动,每年于5~6月招募工作人员,并于3月期间举办企业征才相关活动。活动包括名人演讲、履历表讲座、彩妆讲座、企业征才说明会、研发替代役征才说明会、企业征才博览会等,为中央大学毕业生与国内各企业接起友谊的桥梁,帮助毕业生们指引未来的方向。

学生社团

中央大学虽因地理位置因素受限,学生的社团发展却相对蓬勃,虽然数量没有很多,社团的活动却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学校的大型社团。目前校内正式登记的社团数目共有97个,加上未登记之地下社团有约将近100余个,大致可分为五大类社团:学术性、康乐性、联谊性、服务性、学生自治性社团。学生社团活动地点分别在校地南区的游艺馆、据德楼、学生活动中心(俗称一餐)、大礼堂地下室。有关中大校内社团名录,请见国立中央大学学生社团(此为中大官方网站)。

学生自治

各系有系学会,全校则有学生会、研究生协会、亲善大使。校方把所有学生自治团体归属于学生社团中的学生自治性社团,由学务处课外活动组管理。

各系或社团之夜

各系学会或其他社团"在某一天的晚上",在校园里面举办自己系上的"表演活动"。如资管之夜、法文之夜、基服之夜、康辅之夜等等。

[编辑] 附属高中

2008年中央大学计划开办双语附属中学,地点可能在观音校区或是过岭国中,但直到2011年仍未付诸实行[18]。

2011年中央大学瞄准中坜高中以“国立中央大学附属中坜高级中学”名义推动合并案,引发中坜高中校友强烈反对,甚至以“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形容被并入大学、成为附中的做法[19]。中央大学校长蒋伟宁表示,有些人担心合并后坜中将永远消失,这部分可以考量在校名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合并事宜,即国立中央大学附属中坜高级中学,简称中大附中[20]。12月20日中央大学校务会议通过合并案。

2012年2月7日中坜高中校务会议通过“中央大学附属中坜高中”议案,反对并校的坜中校友也成立“中坜高中历史传承维护会”,坚持反对合并[21]。

[编辑] 全球姊妹校

国立中央大学目前与87所姊妹校[22]签署国际交流合约,包含交换学生、双联学位等合作形式。交换学生于中央大学称为“西游记”计划[23],为推动国际化学习及扩大学生视野,鼓励并奖助学生出国进修所拟定之计划,每年提供特定名额给予学生体验国外生活。

[编辑] 美洲、欧洲与大洋洲

显示▼美洲、欧洲与大洋洲姊妹校列表

[编辑] 亚洲

显示▼亚洲姊妹校列表

[编辑] 知名校友

关于更完整的国立中央大学校友资讯,请参照“国立中央大学知名校友列表”,或参考“国立中央大学校友群”。

[编辑] 资料来源

^ 这个称呼在不同的场合可以存在不同的含义。“中大”在台湾为国立中央大学的注册商标;而在大陆,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大”,现该简称通常指在广州的中山大学,尤其是在除香港以外的广东以及岭南一带;在香港则通常作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简称,或者称香港中大。

^ “追源始基,上自孙吴之兴学、以逮明代之南雍、清季之三江两江师范、民初之南高东大,皆与本校有历史之渊源与密切之关系。兹将其沿革分述于后......”,“南京之有国立学校实始于孙吴...。永安元年冬(西历二五八年)诏立五经博士,令将吏子弟就业,是为南京有国立学校之初桄。” 来源:《国立中央大学沿革史》 国立中央大学秘书处编纂组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 http://sec.ncu.edu.tw/news/headlines_content.php?H_ID=1192

^ [1]

^ 2011年上海交大ARWU

^ 2011年QS世界大学排名

^ 2011年TIMES世界大学排名]

^ 2011年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

^ 《国立中央大学简史》 - 吴振汉教授主编 桃园县中坜市 国立中央大学 1998年。

^ 那年,全国十余所高校都叫“中山大学”

^ 国立中央大学学生修读学分学程办法

^ 大师椅 中大要见贤思齐

^ 因工学院附设工厂及实验室搬迁甚为费事故四牌楼校址留给新设的南京工学院。 动乱年代的南大

^ 参与国际泛星计划研究 台湾成为亚洲唯一团队

^ 国际泛星科学任务启动

^ 259110 (2002 WT18)

^ 231051 (2005 GW60)

^ 中央大学,计划开办双语附中

^ 并校改制 排名更好? 国立大学燃起“附中”热

^ 双中合并中大校长:坜中校名可不变

^ 坜中通过中大合并案

^ http://www.ncu.edu.tw/~ncu7020/english/International/ch_programs_our.php

^ http://www.cc.ncu.edu.tw/~ncuoia/International/ch_chuguo.php

[编辑] 关联条目

国立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及南京大学旧址,位于南京市四牌楼二号,八年抗战时位于重庆沙坪垻、柏溪和成都等地)

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陆曾改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为新的南京大学,校址迁至金陵大学。

东南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部分学科合并金陵大学等校工科建立南京工学院,位于国立中央大学旧址,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与之前同名,但只是以国立东南大学的工科为主)

江苏大学(前身主要是南京大学农业机械工程学科,与原国立江苏大学有同名,但只是原校的农业机械工程学科)

南京师范大学(前身主要是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前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名相近,但只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科)

国立中央大学家族(南京大学分出演化而成的院校)

国立中央大学附属中学(大陆,现南师附中)

国立中央大学附属小学(大陆,现南师附小)

鼓楼幼儿园(国立中央大学前身教育科实验幼稚园)(大陆)

[编辑] 参看

大学主题首页

台湾各所大学列表

在台复校

大学排名

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

[编辑] 外部链接

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校友总会

亚卓市(“开放网络教育平台”)

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国立中央大学大陆时期官方档案查询(含南京高师、东大、中大和1952年前南大等时期)

我们的部落格(“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暨教育学程中心学生部落格(台湾-桃园县-中坜市)”)

松涛部落(中大人自制的部落格)

金陵杯“全国高中辩论邀请赛”

同源学校

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

中大衍校辽宁校友会

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吉林省校友会成立

中央大学南京大学重庆校友会举行更名暨换届大会

台湾"中字辈"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 国立中兴大学 - 国立中山大学 - 国立中正大学

显示▼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成员

国立清华大学 - 国立交通大学 - 国立中央大学 - 国立阳明大学

显示▼ 查· 论· 编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公立大专院校

大学系统与联盟: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台北联合大学系统· 台湾综合大学系统· 高雄学园

高等教育体系

大学

北台湾

国立台湾大学·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 国立台北大学· 国立阳明大学· 国立政治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联合大学

中台湾

国立中兴大学·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南台湾

国立成功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 国立嘉义大学· 国立台南大学· 国立高雄大学

东台湾

国立宜兰大学· 国立东华大学· 国立台东大学

离岛

国立金门大学

师范院校

北台湾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中台湾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

南台湾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艺术院校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 国立台湾戏曲学院

体育院校

国立台湾体育运动大学· 国立体育大学· 台北市立体育学院

技职教育体系

科技大学

北台湾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中台湾

国立勤益科技大学· 国立台中科技大学·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 国立虎尾科技大学·

南台湾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餐旅大学·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 国立澎湖科技大学

技术学院国立台北商业技术学院· 国立屏东商业技术学院

专科学校国立台南护理专科学校· 国立台东专科学校

其他体系

军警院校

高等教育

中央警察大学· 国防医学院· 国防大学· 陆军军官学校· 海军军官学校· 空军军官学校

职业教育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 陆军专科学校· 空军航空技术学院

空中大学国立空中大学· 高雄市立空中大学

参见:台湾大专院校列表 | 世界大学列表

显示▼ 查· 论· 编

在台复校大学

高等教育政治大学 - 东海大学 - 清华大学 - 交通大学 - 辅仁大学 - 中央大学 - 东吴大学 - 静宜大学 - 中山大学

技职教育清云科技大学 - 圣约翰科技大学

军警院校国防医学院 - 海军军官学校 - 空军军官学校 - 空军航空技术学院 - 陆军军官学校 - 国防大学(空军指挥参谋学院、中正理工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 - 警察大学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这是什么?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提交评分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

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

开始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

您要创建帐户吗?

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

创建帐户或者登录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

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

编辑本页以后再说

6个分类: 国立中央大学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桃园县大专院校

中坜市

1915年创建的教育机构

1962年创建的教育机构

登录/创建账户

条目

讨论

大陆简体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首页

分類索引

特色内容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条目

帮助

帮助

维基社群

方针与指引

互助客栈

询问处

字词转换

IRC即时聊天

联系我们

关于维基百科

资助维基百科

工具

其他语言

English

Espa?ol

Fran?ais

Bahasa Indonesia

日本語

Latina

Русский

Ti?ng Vi?t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03:46。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记的501(c)(3)免税、非营利、慈善机构。
本文标题: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亚洲第一,分为八校,谁是嫡传?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00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