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春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发布时间:2018-02-21 所属栏目: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 : 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春节是我国1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1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2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1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1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3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3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1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2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1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即可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2种,1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1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新春赠橘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通常,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之际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

在广东的海丰,小辈给长辈拜年时要以叩头作揖贺年,而长辈就用红纸包着钱或拿柑橘赏给小辈。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是向长辈致敬,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 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假如新春佳节期间甲家的孩子打了或骂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须送一对大桔去赔礼,而甲家的爸妈也不责备自己的儿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谅了甲家的孩子。这说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赔礼以吉祥献给乙家,即可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

二 : 乌镇特色民俗活动介绍,乌镇有哪些特色活动

乌镇,它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拥有着繁多的活动和节日,如果你喜欢热闹,那一定不要错过节日的盛会;如果你不喜欢节日里的喧嚣,你可以选择到安静的茶馆里喝茶,或者做一个养生SPA;如果你喜欢戏曲,还可以听上一曲花鼓戏或皮影戏;如果你喜欢怀旧,斑驳土墙上的老电影幕布和厚重的打更声,一定能让你沉浸其中。总之,这里是乌镇,这里总是充满惊喜,下面就有宁波旅行社为你介绍乌镇特色民俗活动介绍_乌镇有哪些特色活动:
1.乌镇戏剧节
概述:乌镇戏剧节由华语戏剧界极具影响力的赖声川、黄磊、孟京辉共同发起,以拥有1300年历史的乌镇为舞台,上演世界级精品剧目以及年轻戏剧人的原创作品。透过戏剧与生活、小镇与大师的相互融合与碰撞,共邀全球戏剧爱好者和生活梦想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美丽的乌镇体验心灵的狂欢。
时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期11天左右。

地点:乌镇大剧院、水剧场等

乌镇简介 乌镇特色民俗活动介绍,乌镇有哪些特色活动

2.湖羊文化旅游美食节
概述:湖羊文化旅游美食节是一场美食、传统齐助兴的文化旅游美食节,是乌镇为游客推出的冬日里的饕餮大餐。揭开柴灶羊肉大锅,品尝丰盛湖羊美食,探寻传承千年的湖羊文化,横扫抵御冬寒的湖羊毛皮制品。
时间:12月至来年1月,为期45天左右
3.乌镇夜游
概述:人们常说“宿在乌镇,枕水江南”,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解读了乌镇夜色的美妙。入夜时分,水上的泛光照明灯陆续亮起,将整个西栅勾画得晶莹剔透。古树下,桥拱里,水阁石柱水中,河埠台阶上,各种暖冷色调的点、块、线状灯光相互辉映;高耸的马头墙、观音兜,起伏的老建筑屋脊线,楼亭的飞檐翘角,甚至鳞次栉比的瓦面上都被灯光勾勒出本色的轮廓;更有民宿、酒家的灯笼点缀其间。原住民家的门缝中、窗棂间漏出的点滴灯光透出了温暖的亲情,整个西栅仿佛琼楼玉宇。在这样的夜晚,泛舟水上,直让人有恍然不知身在何处的惊叹。
时间:全年
4.戏影人生
概述:“皮影戏”又称“戏影人生”、“土电影”,起源于北宋时的北方,南宋时传到江南一带。在江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乌镇皮影戏属南派。至抗战前后,乌镇尚有12个皮影戏班子,走乡串镇,演出颇多。解放后随着电影的发展而日趋减少,至文革中完全停止,大量的道具也在“破四旧”中被付之一炬。
时间:8:30-11:20 13:00-16:30 共21场,每隔十分钟一场
地点:东栅翰林第皮影戏馆
5.赏花鼓戏
概述:“花鼓戏”又名“挑香担”,属地方小戏,因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农民喜爱。 今天,在乌镇东栅景区百年修真观戏台上演出的部分花鼓戏艺人就是当时“桐乡花鼓戏剧团”的演员。尽管演唱用的是方言,但唱腔委婉,表演生动,当地人和游客常驻足观看,沉醉于传统文化的美妙境界。
时间:9:00-16:30,每隔半小时一场

地点:东市河河东,修真观附近古戏台

乌镇简介 乌镇特色民俗活动介绍,乌镇有哪些特色活动

6.拳船斗勇
概述:在“咚锵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中,船上会有武师身着练功服,手持刀枪剑戟,“厮杀”得难解难分。这便是乌镇民间的传统节目——拳船。拳船又称“船拳”,相传始于南宋时期,在太湖流域十分盛行。旧时乌镇太湖湖匪盛行,官府又往往肃匪无措,因此船民、渔民自备民刃,聘请武师,公开练武,既练武强身,又抵御湖匪。逐渐发展而成拳船。现在乌镇的拳船已嫡传五代,所练武功源属少林北派功夫。现在每天在这里舞枪弄棍,以弘扬“以武会友、强身健体”的武术宗旨。
时间:表演时间为 8:30-16:30 每隔半小时表演一次,表演时间为10分钟/场
地点:东栅商铺区
7.高竿惊魂
概述:高竿船是乌镇特有的民间体育活动。停泊在河面的大船中央放置着一个巨型石臼,上插一根硕大的毛竹。表演者爬上竹竿梢时,毛竹便弯成90度的钩形,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颤颤悠悠的,令观者的心也跟着颤悠。高竿船的表演者一般身着白色服装,象征蚕宝宝的形象。表演动作有金猴望月、鸽子翻身、倒竖蜻蜒、单臂吊立等。
时间:10:30-10:4014:30-14:40,一天两次
地点:东栅财神湾
8.乌镇香市
概述:“香市”是乌镇旧时的一种民间风俗,亦叫“庙会”,相传唐代已经存在。每年三月一到,镇上的各行商店,便陆续到土地庙前面的广场上,摆设临时的货摊,推销商品。什么广货摊玩具摊,水果摊,糕饼摊,应有尽有,好似一场盛大的茶宴。香市一开始,外地的各种“戏班子”也都按期赶到,各选场地,露天演出。什么跑马戏,木偶戏,髦儿戏,猢狲变把戏,魔术杂技,动物展览,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髦儿戏头一出戏叫“风波亭”,纪念岳飞。赶香市的农村妇女,另外还有一项活动,就是在庙里烧过香之后,还要到土地庙前面的水潭里,洗洗手,俗称“洗蚕花手”。据说,在那里洗过手以后,养起蚕来就无病无灾。这是乌镇蚕乡一种特有的风俗。
时间:清明节
9.水乡婚礼
概述:香市期间的水乡婚礼非常浪漫,新人将在安渡坊登上喜船,行至灵水居婚轿迎亲,四人婚轿抬过定升桥,最后抵达囍庆堂,在囍庆堂里拜天地入洞房。
时间:每周双休日下午

地点:西栅

乌镇简介 乌镇特色民俗活动介绍,乌镇有哪些特色活动

10.竞渡踏白船
概述:在安渡坊码头到文昌阁码头举办的“踏白船”,是乌镇村民组织的民间活动。船在河里穿行,锣鼓声震天,形如龙、快如弓,犹如蛟龙现行、腾空出水,极具水乡风情。
时间:9:30-11:30;14:30-16:30
11.逛城隍会
概述:在乌镇众多的“会”俗中,除了庙会,就属“城隍会”最热闹了。乌镇的城隍会除了迎神扮鬼迷信活动外,还有各街坊的“抬阁”和“地戏”节目。出会那天,人们用16人大轿,将城隍庙里身穿神袍、面施彩粉的的城隍木像抬出来,先到西栅一座无主的荒坟滩上祭祀一番,然后便上街周游。整个出会队伍由一个“鬼保长”引路,接着便是鸣锣开道的先遣,轿子前面打出“肃静”、“回避”的木牌。轿子后面是各街坊的“抬阁”、“地戏”节目。那些向城隍爷许过愿的人家,就叫一个儿童扮成“犯人”跟在队伍后,这样一支由近百人组成队伍沿街行走再加上街道两边观看的人群,非常壮观。
时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连续两天
12.瘟元帅会
概述:瘟元帅原是一位秀才。一天深夜,他正在读书,忽然耳闻井边两个瘟鬼谈话,说要在井中施放瘟药。天明,有人来井中汲水,秀才百般劝说,那人就是不相信。无奈之下,秀才纵身跃入井中示警。人们把秀才搭救起来以后,发现尸身浑身铁青,显然是中了剧毒。为感谢秀才舍身救人的义举,人们就在附近修真观里塑了一尊神像以表纪念。瘟元帅脸孔铁青,秀才模样,平时住在修真观第三进的偏殿里。迎会时,人们用轿子把他抬出来,在街上巡游一番,请他把街上游荡的瘟鬼捉进事先准备好的瓮里。
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十五
13.剧院听戏
概述:西栅历史街区内的6座古典小剧场是由百年历史遗存古建筑改建而成,与新建的乌镇大剧院共同组成全中国罕见的剧场群,为全方位的展现古镇魅力,呈现丰盛的戏剧盛宴打造了精彩的舞台。宏伟的乌镇大剧院将成为乌镇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各具特色的小剧场每一个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历史语言。剧院推荐:
乌镇大剧院: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剧场”
水剧场:魅力十足的露天剧场

国乐剧院:建筑在水上,又称为“水上戏台”

乌镇简介 乌镇特色民俗活动介绍,乌镇有哪些特色活动

详情也可参考乌镇6月毕业好去处及乌镇和西塘哪个好玩。

三 : 日本新年的来历?有哪些习俗、活动?与我国的春节有何异同?

日本新年的来历?有哪些习俗、活动?与我国的春节有何异同?


日本新年风俗

日本与我国一样也有过新年、春节的风俗,可是由于日本人在饮食、服装、建筑等方面的日益西洋化,因此一些古老的传统风俗也随之发生变革。当今的日本将新年做为最隆重的节日,而春节在城市却渐渐地被人们忘却,只有在农村还残存着过春节的习惯。现在,还有不少人将“圣诞节”做为最隆重的节日。

在辞旧迎新的年尾,日本各机关、公司从十二月二十八日就停止办公,而去忙于年终不支持Flash寻找色彩艳丽的秋色相约同行旅行更精彩12星座的旅游目的地驴行日志,记录旅程

的应酬。在此期间各机关、公司都要大摆宴席款待下属职员,举行“忘年会”。“忘年会”是让下属职员忘却过去一年中的辛苦劳累、忧愁烦恼而举行宴会。一月一日至三日是节假日,四日这一天是上班,可是,男职员穿着漂亮的西装,女职员穿着艳丽的和服,大家高高兴兴地来到本单位彼此间相互寒暄一番就下班了。

年前,贺年片成了人们抢购的热门货,各邮局从十一月初就开始出售,日本每年大约出售二十多亿张。日本各地邮局统一从十二月十五日受理邮寄贺年片的业务。东京邮电总局对最先投寄贺年片的三百人赠送特别纪念册。一个日本职员一般都要寄几十张贺年片;寄给外地的亲朋好友,或本地无法拜访的顶头上司。在贺年片上一般都写些“谨贺新年”、“新年好”、“请今年多多关照”等祝词。日本从一月一日至七日期间各家门上都挂上装饰松枝,所以,人们也称新年为“松之内”,在“松之内”以后投寄的贺年片就不能写“谨贺新年”了,而要写“寒中见舞”。(一月六日至二月四日称“寒中”,“见舞”是问候之意。)另外,年终之时,亲朋好友要互赠酒、紫菜等礼品,一些公司还要向一些单位、及知名人士赠送挂历。

日本称十二月三十一日夜晚为“除夜”,这天晚上每家都吃团圆芥麦面条,因为面条代表着长寿。除夜,人们在家中或在寺院等待着午夜十二点的到来。这与我国人们等待听新年钟声一样,可是,日本的新年钟声确别具一格。十二点一到,日本全国各地寺院都要敲一百零八下钟,沉厚的钟声?荡在日本列岛的上空。关于一百零八下钟声的来源,众说各异。有人说是为了消除一百零八个忧愁烦恼,有人讲是为了赞颂一百零八位神佛,也有人解释:一年分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共计一百零八。“除夜钟声”响过后,人们各自怀有不同的宿愿,络绎不绝地走向神社寺院,参神拜佛。

从一日至三日,日本各家各户都不动炊火,只吃年前做好的熟食。在此期间,人们还要吃年糕与鸡肉、萝卜混烩的年糕汤,也喝些酒以示祝贺新年的来临。

日本也有给孩子们“压岁钱”的风俗。新年期间一个孩子平均能得二、三万日元的“压岁钱”。“压岁钱”必须是崭新的纸币。日本银行为此而在年终发行一些新币,人们可以在各地分行兑换。一月五日,各地都为孩子们举行试笔书法大会。成千上万的孩子手拿毛笔,在洁白的纸上写下了新的一年中的第一个字。

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在新年期间东京就出现一种“人口大移动”的现象。因为很多外地人在东京工作,辛苦一年,在年底要返籍探亲。另外,东京人又利用休假到外地旅游。使得平时交通堵塞,人群拥挤的东京显得冷清空荡。随着新年假期的结束,人群又像潮水一样涌回东京。

四 : 花山节是什麽节日?有哪些习俗、活动?

花山节是什麽节日?有哪些习俗、活动?


苗族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叫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打“芦笙架”(用芦笙对调),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样结友的美好时机。青年男女,一旦相爱,男的要以花裹脚,用花围腰带赠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跳狮子舞也是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如果哪一架狮子跳的好,爬得高,也有酒和猪头奖赏;节日期间还进行斗牛,届时,斗牛爱好者从各地牵来高大雄壮的大黄牛,一头头精神抖擞,开上去难估胜负。优胜牛由主人牵到花杆前,绕杆一周,然后披红怪彩。

五 : 越南过春节采绿的来历?还有哪些过年习俗和活动?

越南过春节采绿的来历?还有哪些过年习俗和活动?


★越南春节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

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春节活动

花市是越南春节重要活动之一。比如河内,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越南人最爱的年花有剑兰、大丽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鲜花、盆景,花市还出售各式气球、彩灯、玩具、年画、春联、年历等,把相连的几条街道装点得五彩缤纷,喜气洋洋。

★春节特色

◇贴春联、福字

越南人过春节也有贴春联习惯。以前春联用汉字书写,文字拼音化以后,现在大部分春联改用拼音文字,每个拼音字是一个方块,自成风格。

另外,越南人也爱在家里贴上“福”、“喜喜”等字样和福、禄、寿星的形象,还有各种传统年画,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与向往。

◇年糕

本地华人过春节必备年糕等食品,越南人也不例外,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饼。年粽做法跟我们吃的粽子一样,不过越南年粽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间包上200克猪肉和150克绿豆沙,外裹芭蕉叶。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猪肉和绿豆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生。

◇爆竹

从前越南人过年也放爆竹,不过1995年起越南政府已禁止民间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守岁

华人过年有除夕守岁习俗,越南人也一样。除夕夜人们便穿上节日盛装,不约而同涌上街头,年轻女子还穿上越南旗袍。零时,当电台播出国家领导人春节讲话,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随后人们还采一根树枝回家。这风俗叫“采绿”。在越南语中,“绿”和“禄”同音。“采绿”就是“采禄”,意味着把吉祥如意带回家。

◇新春第一位客人会带来好运

越南人过春节照例放几天假,也有到亲友家拜年的风俗。最早到家里拜年的客人特别受重视,据说他会给主人带来好运。越南人称之为“冲家”或“冲地”,其意义跟“冲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会约请自己最亲近最尊敬的朋友,作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

◇文娱活动

除了亲友间互相拜访,新春期间越南各地街头、公园和公共娱乐场所,连续几天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演出越南传统戏剧、歌舞、杂技、武术、摔跤、舞狮等,还有荡秋千、下人棋、斗鸡、斗鸟等民间活动,整个越南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越南过年习俗多

越南的春节从每年农历腊月廿三灶王节开始,过年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整个正月,用越南的民间说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乐”的月份。按越南民间传说,腊月廿三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灵都要回天上去报告这一年的情况,灶王爷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汇报这家一年的情况。灶王爷一走,就没有神在家看管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洒扫庭除,改建家里一些不敢动的地方,准备过年了。这一天也称之为入除。这与中国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显然同源。为了好好送灶王爷上路,让灶王爷汇报的时候高抬贵手,人们都要去放生鲤鱼———灶王爷的坐骑。

入除后就得准备年货。从“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这句民谣里可以看出传统的年货内容。现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买很多肉以备过年还是必需的。生活再怎么好,这腌制的荞头还是留在人们的餐桌上,已经成为过年的传统符号。对联尽管还有人买,但由于汉字已不具备官方文字地位,已经不那么盛行了。蕃杆是免除灾祸的东西,不能少。至于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纸命令,废止了这个传统的过年方式。为了保留过年的气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组织施放礼花活动。年粽则是用于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只有1公斤左右,取天圆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里,春节期间有3样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运的象征。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于气候原因,没有桃花,一般以黄梅花代之。作为一种装饰,不但家里有,商店里有,连各机关单位也都会摆放。与此同时,各单位都会在门口挂上迎接新年的横幅,就是庙宇等场所,也不例外,因为庙宇是越南人过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各文艺单位也会于除夕晚上,在街头组织演出,以营造过年气氛。作为法定节日,越南春节放假3天。家家都会在家里插上国旗,楼房住户就把国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五果盆”是用于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种,在越南语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愿年年有余,丰衣足食,有钱使不完。

过年了,越南人会不远千里万里往家赶,就为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在旧年将过、新年来临之际,摆上香案,迎接新年,称为“年发”。除夕夜,越南人还有“求禄”的风俗。一般有两种:一种称为“采禄”,通常从寺庙祭祖返回时,随手采摘一根带有绿叶的树枝回家,寓意为采集天地神灵赐给的福禄。这根树枝拿回去后,插在家里的神龛前,直到树叶枯残为止。另一种是带一些果品回来,也称之为“禄”,可以分发给朋友亲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拜祭祖先,同时也拜土地、灶君、百艺师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红烧鱼、包肉团、炙肉、腌荞头、牛肉等。供拜完毕,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们则要给他们压岁钱。早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冲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个到自己家拜年的人。这个人被称作“冲年喜”之人。许多家庭年前都会托一个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来“冲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活动:唱歌跳舞、表演戏剧、舞龙舞狮,最具特色的活动是下人棋。将中国象棋的棋盘画在地面上,手执木牌(木牌上刻有与棋子对应的车、马、炮等)的人充当棋子坐在场中。对弈时,由棋手调遣,旁人以鼓声催行,颇似金戈铁马的沙场,有较强的真实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

年初一的禁忌也颇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讲粗话、不能借东西、不能讨债;还有不能干农活,否则会惊动土地神,庄稼会遭殃;初一还不能扫地,即使扫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后能动土时再倒。初二、初三两天,已成家立户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须向父母致以新年问候、敬赠礼品;若父母已去世,则要带上供品,到长兄家拜祭父母之灵。初四,人们烧化纸钱、纸衣,以祭送祖先。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顿团圆饭。正月期间,越南民间常有许多活动,统称为“赏春”。有赏水仙花、闹花灯、唱戏、民歌对唱、礼拜寺庙、游览名胜古迹等。

越南各少数民族有各自的过节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习惯以齐放猎枪代替鞭炮,先到溪边烧香祭礼后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饭;吃年夜饭前要祭祖,饭后不能喝汤,认为喝汤会使庄稼受淹;春节期间,全村或几个村的人聚集在一起举行赛歌、跳民族舞、抛绣球等活动。

本文标题:春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522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