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春节有哪些习俗-印度春节习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7-10-24 所属栏目: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一 : 印度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直都不是很了解国外的新年都是怎么过的,只知道在中国,过年的时候有团圆饭,有春节联欢晚会,有烟花,有新衣服。但是国外的过年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还是也都跟中国差不多?你想了解吗,这次小编找了印度过年这个传统节日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印度新年 印度春节习俗有哪些

印度过新年共五天,前第四天为庆祝日,第五天为元旦。

(www.61k.com。

进入新年前一周,印度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擦玻璃、打扫房子、清理家中的神龛……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在院子里摆上一排排小瓦罐,然后往罐里灌满灯油,并在四周撒满花瓣,一些人家还在屋顶挂起串串彩灯。传说中,神灵将在这些天访问寻常人家,为各家送去祝福和财运,点灯挂彩有指引神灵进入家门之意。

一些家庭还通宵达旦地播放乐曲,以祈求神灵能够在来年为家人带来好运。就连那些沿街乞讨的穷人也要尽其所能,弄上一盏小油灯或点上支蜡烛,在希望中度过新年。你若在这时上街散步,就会有小贩把手中的彩色气球举到你的面前,按照当地新年的习俗,即使你不想买他们手中的东西,也得塞些零钱给他们,为的是“让穷人也能过年”,新年图的就是大吉大利,谁还在乎那点儿零钱?

新年前也是各种生活用品的销售旺季。商家们办起各类临时性商品展销会,那情景有些像北京春节的庙会。像中国人一样,印度人也有办年货的习惯。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妇女们则喜欢坐成一排,请艺人按照传统风俗,在她们的掌心画上各种线条和图案,然后互相品头论足。

不少印度人还有放鞭炮的习惯,父母往往选择成捆的鞭炮作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印度也有类似中国的“糖葫芦”,只是颜色不同,以黄色和乳白色为主。印度不产山楂,所谓“糖葫芦”,就是用面粉、奶酪、糖、果料和蜂蜜等制成的圆球,外表裹上“金粉”,其味道也和北京糖葫芦不一样——只甜不酸,但孩子们能从父母手中得到一串糖葫芦,也是件令他们高兴的事。

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人们纷纷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成的巨人“作战”,最后“英雄”拉弓射出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这样预示着正义战胜邪恶,即使来年有什么天灾人祸也能克服。

印度的一些山民们至今还保留着跳火”的习惯。新年的前一天,人们在家里点燃“篝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驱邪除病,迎来光明,只有这样才能幸福永存。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画的都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些类似我国的春联。

就在这样的忙忙碌碌中,新年悄然来临。按照印度人的习惯,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别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打架吵嘴更是不受欢迎,甚至被众人所驱逐。小偷们也在这一天集体“放假”,并加入狂欢新年的行列,因为印度有这样一个习惯,如果新年第一天干坏事,就意味着一年内都干坏事,且厄运当头。为了新年交好运,小偷们这一天自然是“金盆洗手”了。

印度地域辽阔,庆祝新年的风俗也不相同。在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太阳没有升起之前,家家户户便开始痛哭,先是老人哭,然后是中青年人哭,最后是孩子们哭,有的夫妻俩抱头痛哭,有的一家人哭成一团,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认为光阴似箭,岁月易逝而人生苦短,且充满艰辛,用哭来迎新年,既是对苦辣人生的慨叹,又是对过去苦难岁月的忘记。

印度东北部的人们,除夕那天天黑以后,人们便上床睡觉,希望能做个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自己除夕做梦的内容,来预测吉凶。然后小辈要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再到亲友家祝贺新年。

印度还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有“干干净净迎新年”之意。过了午夜,各家才品尝准备好的饭菜,互相祝贺新年。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们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元旦早上,人们痛哭完毕,男女老少便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将各种彩色的粉末或纸屑撒向空中,互相泼洒红水或涂抹各种颜料,尽情地把装满颜料水的气球扔到毫不提防的来人头上,用盛满染料的水枪射向过路人,或者把亲朋好友涂成个大花脸,称为“洒红”,意味着来年美满幸福,日子红红火火。而老年人和孩子们则将红粉互相涂在对方的额头上和面颊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

新年第一天,印度东部的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神像出游,神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手持彩旗,呐喊唱歌。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人们夹道欢迎,不时用掺有香料的水,泼洒到神像身上。

祈求新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互相祝福;长辈们互祝健康长寿,亲朋们则互祝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此外还要举行一定规模的“赛象大会”如:人象拔河、大象足球赛等,丰富、精彩动人。

印度北部山区的农民迎接新年,往往在门口放一张桌子,桌上放着大豆、小麦等粮食,此外还放一些绿色植物的嫩芽和绿叶,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祈求神的保佑。据说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的一年的收成就越多。此外,这里的农村还流传着另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爬的高,就标志着来年会步步高升。

按印度人的风俗,除夕夜过后,第一个走进家们的人,预示着新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位客人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就将预示着主人全年吉利走好运,主人就很高兴,会热情款待他们。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或者是一个平时不受欢迎的人,就将预示着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印度青年还喜欢在过新年时徒手格斗,格斗的双方不管熟悉与否,也不管是否认识,见面互相寒暄后,便较量起来。围观者叫好助威,不管是胜还是败,他们都能得到人们的祝福,但胜者往往成为姑娘们追求的对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又圆又粗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小伙卫子竭力往杆上爬,姑娘们则手持竹竿阻挠爬竿的小伙子,其他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取得小袋获取胜利为止。

新年到来的时候,居住在印度喀拉拉邦的人们会来到神庙中举行朝拜仪式,更为有趣的是男子要身穿裙子、紧身长裤来参加朝拜活动。据说男子身着女装参加朝拜将得到一位女神的护佑,且穿得越时髦越能得到女神的青睐。

印度地域辽阔,再加上民族及风俗习惯不同,庆祝新年的活动也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庆祝活动,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来年平安幸福吉祥的祈求。

【相关阅读】

印度节假日有哪些?

印度由于宗教多,民族多,加上地方大,所以节日多达上干个。全国性的较大的节日有(印度节日多充满宗教色彩,但日期多以印历计算,有别十公历、故无法确定其公历日期,以下月份均以公历计算):元旦1月1日。

印度共和日(RepublicDay)1月26日,即同庆日,各邦首府均有庆祝盛会及巡行.而以首都新德里的巡行最壮观。

甘地逝世纪念日1月30日,是日在首都的甘地陵(RajGhat)有诵经文、祈福活动。

湿婆神节(Shvratri或Mahashivratri)也叫湿婆神之夜节,在印度教寺庙庆祝,时间在公历2—3月(印历12月黑半月第四天)举行。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都要斋戒。

洒红节(Holi)洒红节就是泼水节,是印度教纪念黑天的节日.源于古时的丰收祭仪,在每年的2—3月(印历为12月望日)举行。节日期间.成群结队的印度教徒,载耿载舞,在簧火旁尽情地跳跃,庆祝春天来临,并互相泼水,向路人撤红粉或红水。

拉玛节(Ramanavami)3—4月.印度教徒庆祝毗湿奴(Vishnu)的化身拉玛(Rama)的生辰。

马哈维那节(MahabirJayanti)耆那教徒庆祝其祖师马哈维那(大雄)寿辰之日(3—4月)。过节时,数以万计的教徒聚集在当地耆那教圣人的大石像前举行祭典和参拜活动。

复活节(GoodFriday)4月,纪念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宁架后第三日的复活。

佛诞节(BuddhaPurnlma)纪念佛祖释迦摩尼诞生。公历在5-6月。每年的此日,各国的佛寺及僧众都要举行诵经法会.并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传说,用香水撒西佛身。同事,崇佛之家还要以花献佛,祭拜佛祖,施舍僧人。

独立节(IndependenceDay)8月15日.是印度的全国性节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拜托了殖民主义统治。获得了独立。独立节这一天.印度总理要在德里的红堡上升起三色国旗.发表讲话,总统要向全国人民致辞祝贺独立节。

十胜节(Dussehra)是印度教最盛大的节日,又叫凯旋节。仪式共举行10天。庆祝拉玛战胜邪魔。时间在9-10月。

灯节(Dowali)灯节是印度教徒四大节日之一,早公历10-11月举行。灯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印度教神庙显得格外热闹,人山人海。妇女们虔诚地手棒摆满祭品的盘子,缓步朝庙堂走去。祭祀仪式开始时,人们双手合十,闭合双眼,对着神灵,默默祷告。祈祷结束之后,祭司在教徒的前额上点上白灰、朱砂等,然后给教徒一点神赐的圣水和祭物。庆祝灯节会使人的身心得别净化,逢凶化古,同时表示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

二 : 小年习俗有哪些 小年祭灶节习俗盘点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不同地区时间各有所异。相同的是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2016年02月01日,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廿三是北方的小年。人们为迎接小年的到来,举行了很多习俗活动,那么小年习俗有哪些 ?随着小编一同了解一下吧!

祭灶节 小年习俗有哪些 小年祭灶节习俗盘点
小年习俗有哪些:吃灶糖

小年习俗有哪些:吃灶糖

小年,大年的伙伴,曾化身神龟为大禹敬献洛书,其背上神秘的“洛书”图案同样是被称为中国万经之首的《易经》的起源。“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易经坤卦正是小年的体现。每年除夕过后,大年都会回到它的居住地北斗七星宫闭关积蓄吉祥能量,直到除夕夜(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小年习俗有哪些:剪贴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小年习俗有哪些: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祭灶节 小年习俗有哪些 小年祭灶节习俗盘点
小年习俗有哪些:祭灶王

小年习俗有哪些: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3]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小年习俗有哪些: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三 : 祭灶节有哪些习俗

祭灶节 祭灶节有哪些习俗

祭灶节有哪些习俗

一、祭灶节的习俗

祭灶

祭灶,印象磨灭不去。记得很小的时候,奶奶在祭灶的那天总是拿着一串佛珠,端坐在灶前的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家里的陈姨薛妈她们,总是忙忙碌碌。不停地往灶前的供桌上摆放很多的东西,说是祭灶。在我脑中还有印象的,是那些黑节骨,白节骨和油枣之类的糕点满满地摊上一桌。祭灶这天,母亲可也不是等闲之辈。她按照奶奶的指示,独自去揭灶上那张已经发黄了的旧灶神爷像。然后,再把新的灶神爷像粘贴上去。在下来之后,母亲还得恭恭敬敬地跪拜一番,连鞠三躬呢。那时的我,人虽小,当然也放达的很。小孩,总想把什么事都搅得热闹,这是天性。奶奶瘪着那张没剩几颗老牙的嘴,还尽护着我说,-乖儿闹玩未必不好。奶奶叫着陈姨,带我出去还买鞭炮呢。腊月二十三,理该是送灶神爷上天的日子。在薄暮时分,我见过薛妈用黄糊糊的胶糖涂在灶神爷的嘴上。我们小孩不懂薛妈究竟在干什么?后来,才听奶奶说,-这叫粘灶,把灶神爷的牙齿粘住,免得他上天去跟玉皇大帝瞎扯什么。有的人家,还搞得挺是考究。除了糖胶粘嘴,还要另去搞一些酒糟,涂抹在大灶门边。此种俗称叫作-醉司令的玩意,目的也是想让灶神爷醉得神志不清,不让他乱说瞎缠。避弃杂进某种凶兆。

中华千年遗传下来的习俗名目繁多,而且都挺有意思,可以没完没了地一直延续下去。

据说,人们普遍瞧不起这位灶神爷是事出有因的。凡间对灶神爷的身世来历各说其词,众讲不一。最广泛流传的,要算玉皇大帝与灶神爷是同姓之说。因为两人本是同一张姓的缘故,玉皇大帝就把七仙女中最小的那位女儿许配给了灶神爷当了老婆。但是,灶神爷在天上仍然劣性不改,大犯天规。终究让玉皇大帝打下凡间。让他投胎于一户人家,管做火夫。夫君跌落凡间,玉皇大帝的娇女也不得不随这个穷管灶的一同受罪。可是,玉帝的老婆王母娘娘不忍心看到女儿和女婿那样穷迫潦倒。于是,就跑到玉皇大帝面前活缠死纠。最后,总算迫使玉皇大帝给灶神爷封了一个王位。所以,灶神爷就能坐在凡间的灶堂里那样坐享其成。自然,灶神爷多少年来就那样。显然,坐的很是得意,凡间的人们奉供的也很高兴。

灶神爷当了神仙,许多方面总会被人说得和写得痛快淋漓,有声有色,不出破残。其实不然,灶神爷也会发出叹息。在腊月二十三要上天的日子里,人们祭灶,意愿就是把他顺利送上天堂。然后,这事还没算办妥。到了大年三十,人们还要迎接灶神爷的下界,指望他给人间降吉。

扫尘

1、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

扫尘

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2、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精彩推荐:过小年吃什么

中国吃网温馨提示: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祭灶节 祭灶节有哪些习俗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www.61k.com]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写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

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二、祭灶文化

饮食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吃饺子

吃饺子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歌谣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中国吃网温馨提示: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四 : 泼水节期间都有哪些习俗?

泼水节期间都有哪些习俗?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采。泼水节每年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举行。西地均可从昆明乘飞机直达。1961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曾参加过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从此以后,泼水节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数以万千的中外游客视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泼水节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

五 : 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我们这边都有哪些习俗呢?

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上就要过春节了,我们这边都有哪些习俗呢?


简单地说有:

祭灶 扫尘 贴春联、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守岁 回娘家 初六送穷 接财神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具体地说有: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 浴]

??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过赶年]

??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正月初一:[拜年][开门炮仗][占岁][贴画鸡][聚财]

??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叫“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正月初五:[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贺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正月十五:[元宵节][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叫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叫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立春风俗:[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本文标题:春节有哪些习俗-印度春节习俗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066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