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

发布时间:2018-04-16 所属栏目: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 :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归于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兴起背景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1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1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运动过程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陈独秀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

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新青年

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这次运动的主要缺点是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1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1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1916年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 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出版。主要撰稿人除陈独秀外,还有李大钊、胡适等。此后,《新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视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运动口号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4个提倡、4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_新文化运动陈独秀&amp

陈独秀

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和李大钊等人举行了五四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颀,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徽州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蔡元培&amp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_新文化运动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世界10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_新文化运动李大钊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还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_新文化运动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是近现代史上中国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1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_新文化运动钱玄同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废除汉字。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周作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运动目标

打倒孔家店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相关照片

当辜鸿铭站出来为孔子辩驳时,陈独秀在一边冷

笑,称其为诡辩,但难掩才华,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句出名的口号“打倒孔家店”。

据北大教授王东考证,新文化运动的各种代表人物,从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到最激进的钱玄同,都没有提出过要“打倒孔家店”,而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至于说打倒“孔家店”那是陈伯达等人的加工改造。(据《五四精神新论》)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主张教人把爱情缩小。”

从这样的论述不难看出,其实陈独秀并非要认为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只是觉得太过狭窄了,需要进行扩充。

同样的态度,在李大钊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到:“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可以想见,李大钊也不是单纯的反对孔子本身,他要反对的是那些假孔子之名行事的所谓“传统”。

其实不难发现,所谓“打倒孔家店”只过是后人添油加醋,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干将们也并未真正要打到孔子,不过是借“打孔子”之名推行新文化的主张罢了。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鲁迅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

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即可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反对势力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辜鸿铭&amp

据辜鸿铭自己说,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他有十三个博士学位,他嘲笑英国人,讽刺美国人没文化。在众人皆呼打倒传统文化声之际,他成了异类,逆潮流而动,高调的宣称“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所以,这样1个人物站起来反对新文化运动倒也不奇怪。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_新文化运动林纾

林琴南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他一生翻译了170多部外国文学着作,最著名的要数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茶花女》)、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父的小屋》),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白话文运动狂飙之际,以《荆生》、《妖梦》暗讽,全力捍卫古文,这自然难逃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攻击,于是这位中国古文历史上最后一位古文大师也被打倒在地。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杜亚泉

杜亚泉,他本来醉心于西方文化,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现实惊醒,于是重新审视中国固有之文化,提出用中国传统文化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1918年4月,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发表《迷乱的现代人心》一文,批评那些认为要救济中国,必须依靠西洋文明的人

当然,除这几位外,反对新文化运动者还大有人在。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相关评价

中国共产党认为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知识分子在此运动中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根基。

另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部分青年自由主义者和左翼激进文人之间的不稳定组合,主要成员都相信必需用现代西方文化替代中国传统文化,但彼此对西方文化和中国现实的理解大相迳庭,所以这个运动迅速分解并依照各种政治意识形态重新组合。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都可以在这个运动中找到源头;还有一些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左右两派文人联合起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主要战场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内,主要对象是一批老古董国学教授,结果大获全胜,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真正国学从此逐渐走向灭亡,1946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全国明文取消国文,代之以语文。1949年后中共推出了简体字,但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完成,废除汉字是新文化运动分子的广泛主张。

在近代以来从西方思想崇拜出发试图打倒中国文化的动流中,太平天国起事、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是3个高潮。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还是对人们有反思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事与新文化运动有本质区别,新文化运动以主导者内心所学之光明改造社会所映其心中之暗面,用鲁迅之言意指弃医从文从思想上改造中国的文化,是时代的新声具有必然性。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洪秀全胡乱改编西方宗教教义而没有从思想上进行弃旧从新只是用来团结号召农民起义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自正化他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太平天国运动只是金玉其外,领导集团小有所成即内部腐败涣散。因为缺乏未来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根基。孔子说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1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1个层次;在思想上,进1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3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1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

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1)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 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1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5)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用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但因为对西方文化的全面肯定和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全面否定,也导致了中华古典文化的没落。

新文化运动_新文化运动 -影响

西方文化在中华大地得意发展,而中国固有文化也从此走向没落,被整个民族的国民所逐渐抛弃和遗忘。

二 : 新文化运动什么时候兴起

新运动什么时候兴起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刊。

三 :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

本文标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运动过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27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