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初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8-03-14 所属栏目:高一历史必修二

一 : 初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钻研教材,学习“课标”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出高质量的课时教案。

2、加强课堂教学,准确、完整地把握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初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_历史教学计划

3、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交流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探究的习惯。

4、加强辅导。以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为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提高成绩。

5、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6、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钟,再除去两分钟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7、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8、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9、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10、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二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因素分析:
八年级现有学生104人,2个教学班。2个班综合情况是130班、131班2班均有优秀生,并且他们的成绩比较高,如131班宋平、汤铭辉。130班的晏强等,但是后进层也很多,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岳阳市平均水平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早自习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仪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另外,本学期对于历史学科将开展讲历史故事、讲历史评人物讲演、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等活动,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第一课 
2 第二、三课 
3 第四、五课 
4 单元复习测验 
5 第六、七课 
6 第八、九课 
7 第十、十一课 
8 第十二、十三课 
9 期中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第十四、十五课 
12 第十六、十七课 
13 单元总结测验 
14 第十八、十九课 
15 第二十、二十一课 
16 第二十二、二十三课 
17 单元复习测验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三 : 初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钻研教材,学习“课标”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出高质量的课时教案。

  2、加强课堂教学,准确、完整地把握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3、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交流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探究的习惯。

  4、加强辅导。以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为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提高成绩。

  5、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6、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钟,再除去两分钟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7、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8、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9、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10、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四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www.61k.com)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简表??学会利用表格的方法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等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一是开国大典的盛况,二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要突出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及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开国大典》录像片段,让学生通过展现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来感受和体验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

2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引导学生利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重点。

难点 如何认识西藏和平解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民族关系、少数民族政策、藏族历史及政治制度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搜集的资料和课本上的小字部分,先让学生了解西藏解放的过程,然后通过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生日吧!(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哪位同学能根据家中的资料(录像带、相册、成长记录袋等)以及长辈提供的信息,说说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生1:我妈妈说我出生时体重很轻,天还下着雪,所以给我起名叫小雪。

生2:我经常翻看我的成长记录册,里面记录了我出生时的情况:体重、身长、接生的大夫,还有我小手、小脚的印记。对了,再补充一条,还有我出生时的照片,很可爱。

生3:我看了我出生时的录像,还听到了我第一声啼哭的声音,很响亮。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把老师的思绪带回了小的时候。(教师可以灵活处理,说说自己小时候的一二件趣事与同学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祖国母亲的生日?

生齐答:10月1日。

师:你们一定也很想知道我们的祖国?D?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一些情况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多媒体展示本课课题: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新课

一、 筹建新中国

师:新中国这个大家庭即将成立之时,百废待兴,筹建新中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这个重担就自然落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体代表的肩上。下面请出?开心辞典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中国人 1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名词。(www.61k.com](学生鼓掌)

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称?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早在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一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于1949年6月在北平召开,同年9月21日,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友好活动中发挥作用。

师:这名同学及代表的开心词典组在课前经常认真查阅资料,帮助老师和同学们解决课堂出现的问题,资料真实详尽,老师给你们提一个建议好吗??你们小组可以把你们本学期搜集到的历史名词资料,以单元为单位,整理出来,打印或手写都可以,编成小册子。我们期待着你们的作品早日问世。

师:同学们,想一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先独立学习,阅读课本,勾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将找到的条目想办法归纳成体系,使其一目了然。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进行归纳?

生1:我们小组采用图示归纳法。

(教师提示学生到实物投影台展示该小组的作品)

生2:我们小组采用表格归纳法(实物投影展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要内容简表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大家掌握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决议内容。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得到了什么收获?

生1:我学到许多有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

生2:我学到了两种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图示法和表格法。今后我们再学习这类知识时,我要大胆尝试这两种方法。

师:(望着一名同学,发现该生眼睛中充满疑惑,老师及时调整)同学们可能会对刚才我们共同解决的问题有疑惑,可以大胆提出来。

生:老师,我们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我观察现在通行的一系列法律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讨通过的,为什么临时宪法《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的呢?

师:这名同学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说明他是一名善于思考、非常有勇气的同学。老师希望你们都向他学习。哪位同学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小组之间开始讨论)

生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时,全国领土还没有完全解放,西北、中南、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还在继续顽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选举,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不可能,也行不通。所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师:让我们谢谢这位同学。 师:同学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国旗、国徽、国歌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也是对我们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要想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还需要一些相关资料。上课之前老师布臵了搜集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或实物,你们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将进行资料展示。展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可以挑选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同学比较感兴趣的资料,然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另一种方式就是将我们共同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进行多媒体展示。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1国旗。(多媒体展示国旗图案和有关国旗的文字资料)

即?五星红旗?。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以后历次宪法均做同样规定。其样式:旗面为红色,长方形,长和高为三与二之比,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其余四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旗杆套为白色。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上海的一位普通市民曾联松。 2国徽。(多媒体展示国徽图案和有关国徽的文字资料)

新中国的国徽以国旗和天安门为主要内容。国旗表示革命政权;天安门象征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斗争,也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齿轮和稻麦穗象征工人、农民;绶带紧结齿轮和稻麦穗,象征工农联盟。 2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3国歌。[www.61k.com](多媒体展示国歌词谱及文字资料)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同学们,据记载,代表们讨论确定国歌时,曾经过一番非常激烈的争论,有一些人认为,新中国已经成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合适,建议修改一下。但多数人不同意修改,请说出你的看法。(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时小组的同学都要提出自己的观点)

生1:我们小组认为,新中国即将成立,我们的国家已经逐渐强大起来,不应该再要?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

生2:我们也赞同他们小组的观点。这句话已过时了,不符合新中国成立时的情况。

生3:我们小组持反对意见,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危险仍然还在,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醒。 生4:我同意他们小组的看法。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还不高,一些强大的国家可能还会卷土重来,我们还需要万众一心,共同战胜困难。

师:刚才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很高兴。其他同学还有哪些看法?

生5:我们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道路上还会有许多挫折,我们还应继续艰苦奋斗。

师:以上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国歌歌词取舍的看法,每一名同学都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下面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没有过时,不应删掉,因为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大部分领土获得解放,但是我们还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我们还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和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在今天,我们还应居安思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振兴中华民族不断努力奋斗。

二、开国大典

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哪些决议

生:通过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决议。

师:下午3时,举世闻名的开国大典开始了。(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盛况的录像)

师: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时,你的心情如何?

生1:我非常激动,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终于有扬眉吐气的一天了。

生2:听着熟悉的国歌,我很自豪,我们终于把侵略我们的外国人赶跑了,我们终于有了完全独立的国家了。

生3:我想到了我们学校每周都举行的升旗仪式。作为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你们知道开国大典的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生1: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好经历了28年的历程。28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生2: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耻辱,国家任人宰割,生灵惨遭涂炭。中国人民当了一百多年的亡国奴。一百多年直不起腰杆,这都是因为我们贫穷,我们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惨痛教训,珍惜我们的新国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我们的新中国建设好,让过去受压迫、受奴役的旧时代一去不复返!

师:你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老师很受鼓舞。你们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性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能分析一下旧中国落后的原因吗?

3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生1: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造成的。[www.61k.com]

生2:清政府采取了愚昧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自诩为天朝大国,不与任何国家往来。

生3:清政府满足于过去的辉煌,不思进取,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抵挡不住列强的侵略。 师:你们分析得很全面。新世纪的中国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生1:中国不能再闭关锁国了,要实行对外开放,中国必须进入世界发展的大舞台,与世界各国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的发展。

生2:我们现在社会也有腐败的现象,国家应该大力惩治那些腐败分子,才能更好地发展。

生3:我们应该发展科学技术,多培养人才,才会有竞争力。

师:善于吸取教训的民族才会强大。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三、西藏和平解放(多媒体展示)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北、中南、西南地区挺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西藏和平解放历程纪录片,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从网上下载制作而成)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中央人民政府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请各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生1:我们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早在近代英美两个列强就窥视西藏,妄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在英美支持下,积极策划?西**立?,并在1950年1月派出?亲善使团?,赴美、英、印度等国活动,谋求支持,企图以武力阻止解放军进军西藏。

生2:西藏是世界屋脊,海拔很高,道路交通十分不便。

生3:我们学过西藏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解放前实行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他们的宗教领袖称?达赖?和?班禅?。

师:同学们结合地理学科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大体概述了西藏解放前的情景。解放前的西藏情况十分复杂,外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利用宗教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问题,企图使西藏与祖国分离。所以解放西藏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应采取和平解放的办法。消除汉藏之间的民族隔阂,争取藏族同胞的支持,孤立少数分裂分子。1951年5月,中国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千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师:长期以来,不断有一些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策动西藏叛乱,达赖喇嘛也出逃国外,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还在1989年授予达赖喇嘛诺贝尔和平奖,进行反华活动。你们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生1: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对美国等国家干涉我国内政,提出强烈抗议。

生2:我们不能再回到近代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老路上去,屈辱的历史不能重演。

师: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决不会有丝毫让步,企图依靠外国势力达到?西**立?、分裂祖国的活动是背叛祖国的可耻行径,决不能让其得逞。

我们国家正在帮助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地区发展经济,行动是什么?

生:西部大开发。

师:对,只要我们坚持发展西藏,加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的政策,西藏人民就会过上好日子,我们坚信西部大开发会给西藏等西部地区带来生机和活力,西藏的明天会更美好。

学习小结(多媒体展示学习小结问题卡)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有哪些感受?

生1:我学到为了筹建新中国,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生2:我还学到了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的知识。

生3:我通过看录像亲身感受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生4: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生5:我尝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经过小组讨论和老师的帮助,解决了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生6:我学到了用列表格来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

4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生7:我学会了通过搜集资料来帮助自己学习的方法。[www.61k.com]

生8:当我再次听到国歌奏响时,我会有不同的感觉,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好祖国。

师:同学们谈得非常全面,你们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学到了学习历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你们能从内心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学史使人明智?,老师希望你们与历史课共同成长。

课后扩展

以《新中国成立的故事》为题,出一本小册子,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连环画,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反思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即?你出生时的情况?,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引导学生生疑、生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历史带上浓浓的?生活味?,体现?历史源于生活?的理念。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的学生会提出:?我们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我观察现在通行的一系列法律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为什么临时宪法《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的??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个性,保护他们善于思考和乐于探究的热情。

3历史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如学习本节课第一子目老师让学生讨论国歌歌词的取舍问题、第三子目讨论?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后,把学生的思维由历史引入现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新课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评价学习成果,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过程,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使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课程标准〗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

正确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及伟大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课前收集有关材料,掌握通过搜集、访问获得资料的方法。

通过讨论、讲故事,增强认识历史现象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改革的进行以及学习志愿军战士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难点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5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本课讲述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三方面的斗争。[www.61k.com)通过这些斗争,赢得了民心,巩固了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在整个建国后的历史中起着牵引、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课程改革学习实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调查,能进行初步的资料整理,能从资料中获取有用的历史信息,但用多种方式表现历史的能力较弱。农村地区由于获取资料的条件不足,搜集资料较困难,因此在课前准备工作中的分工要明确,学生应做力所能及的调查访问,而教师要多准备一些文字、音像资料。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剪辑有关的电影片段,录制有关的音响资料,拟定访问题目。

学生准备

访问本地区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解1950年本地区土地改革的进行情况,访问志愿军老战士入朝作战的有关情况,课前预习本课

〖板书设计〗

〖教学活动〗

〖教案点评〗

在教师对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经过调查汇报、讲述历史故事、即兴辩论、自由讨论、感受音像资料、分析归纳等形式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采用多种视听媒介,将学生倾听、阅读、观看等接受式学习方式与辩论、讲述、讨论等参与式学习方式相结合,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在作业布臵上,采用了学生编题与相互推荐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该教学设计有着多方面的创新点和借鉴之处。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www.61k.com)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难点 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影视资料,制作有关课件。搜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状况和万隆会议的相关资料,模拟万隆会议辩论会。

〖教学方法〗

比较法、模拟场景法、讨论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质疑法。

〖板书设计〗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 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内政

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或录像)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会议的大概内容,感受会场的气氛,提起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等形式,将从纪录片中所获得的信息说出来,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以及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

引导学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处境,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国家正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来思考回答。(注意不宜过多地解释,点到为止,避免难繁)

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系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

教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同学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大家一定还想做更深入的探讨,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思路,提出你们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来。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开放性)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参与其中,穿插引导,纠正错误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问答,不能远离教学重点,并且要调控课堂秩序,把握时间)

7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www.61k.com)(该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故做进一步的分析) 学生:可围绕分析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等。

新中国的外交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而且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学习本目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一起来解决。

教师屏幕展示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

学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分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如默默无闻型和社交型的分配在一起,厌学型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好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师生一起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而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17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介绍和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以从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目的进行分析。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可利用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不能忽视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万隆会议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模拟万隆会议场景,展开辩论。

辩论会可由六名同学组成,其中一名同学做主持人,一名同学扮演周恩来,两名同学代表亚洲政府首脑,另两名同学代表非洲政府首脑。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查阅的资料,根据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举行小型辩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辩之有理,辩之有据,不要使用过激语言。

辩论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1.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有哪些代表参加?

(学生要认识到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在这次会议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3.在会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

4.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请问?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通过解答,学生在兴趣中将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顺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炼)在解决了一系列万隆会议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体验周恩来的超群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教师:由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学生:举例。可举出如:

8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www.61k.com)

2.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3.2003年7月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在大连召开,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通过举例,联系现实,更能深刻体验到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互动交流中,增强自强自立、勤奋学习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启示。

教学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全班可以选出(屏幕显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搜集资料奖、最佳辩论奖等。

对于所选结果教师要做好记录。

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问题,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布臵作业

(略)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及成效,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情境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解决课文的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9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难点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www.61k.com) 〖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制作本课课件。

板书设计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二、?一五计划?

重点:重工业

成就

三、?三大改造?

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内忧外患,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从而巩固新生政权的?(学生回忆回答)那么,在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旧中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我们手中资金有限,但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经济建设的策划者,你们会怎么办?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新课学习

第一个五年计划

师: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有限的资金决定了我们只能进行重点的投入,那么最迫切发展的是哪一产业部门呢?请大家看经济图表。

(学生观察回答)

师:引用毛泽东的话,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根据客观现状,我国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简介什么叫过渡时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请学生看书,具体了解?一五?计划的内容。

师:?一五?计划实施的效果如何呢?请大家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然后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先辈们的创业故事。

(学生上台发言)

师: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

?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师:土地改革完成后,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当时的农村看看。(教师创设情境)我们来到某个村子。村里的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但因为原来生产基础差,某某家有地没牛,某某家有牛没青壮年劳动力,某某家有地但一件农具都没有,某某家分得的地地势较高,使农田无法得到灌溉,而且村子没有水利灌溉设施。单家独户的小生产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更难以抵挡重大的自然灾害,种种原因导致了这个村虽然人人有地,但是生产效率低下。现在你们开个会,看看如何发展你们村的农业生产。

(学生讨论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单讲解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讲述农业合作化中发生的故事。

10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学生上台发言,教师点评)

师:农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发挥出来后,生产力提高得很快,很多农民纷纷要求入社,甚至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www.61k.com]?

师: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手工业也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1956年,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农业和手工业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那资本主义工商业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走向集体化道路的呢?请同学们根据所查找的资料讲述一些老字号店铺当时是如何实现公私合营的。 (学生上台发言,教师点评)

师:(小结)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由原来的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拓展学习(课后作业)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们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调查一下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情况,以?生活在50年代?为题出一份历史小报。

〖教案点评〗

该课的设计通过创设真实亲切、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该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陌生抽象的,但教师以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融入具有鲜活情境的课程内容,为发挥学生的个性创新和跨学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和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并联系实际,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

?‘万方乐奏有于阗’?D?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情分析〗

1.经过近两周的学习,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实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也知道了一些,所以,这节课操作起来不是很难。

2.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他们已经具备了对历史信息进行初步收集与整合的能力。另外,学生在活泼好动的基础上,又多了份思考,所以他们更乐于参与自己组织的活动。因此,此次演讲擂台赛的主持人、裁判可由他们自己来推选,参赛题型由他们自己来设计,活动现场也由他们自己来布臵。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同时更利于活动的顺利展开。

〖设计理念〗

本节学习探究课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快乐学习,探究合作,共同提高?,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有所收获。此次的学习与探究,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及相关文字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讨,通过大家的分工合作与积极配合,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活动目标〗

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了解,明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搜集资料并识读地图,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区域及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考查学生获得有效 11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信息的能力及对资料的综合归纳能力。(www.61k.com]

演讲擂台赛的形式,旨在对学生进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应对能力在内的多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通过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培养公平竞争意识,营造平等、团结、民主、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对我国民族知识领域丰富内涵的了解,确立基本的民族观念,焕发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增强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将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布臵下去,如要求学生自愿结组、准备收集相应的资料,提供可供查阅的工具书等等。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准备进程。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2.教师应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图》《民族区域分布图》《省级民族自治区分布图》等,随着活动的进行适当展示。

3.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本次演讲擂台赛的相关程序,并做好与各环节有关的一些事宜。同时,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并将相关的图片以PowerPoint的形式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

1.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着自愿的原则分成5个小组,分别代表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即:内蒙古自治区小组(简称蒙古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回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组(简称维族)、西藏自治区小组(简称藏族)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壮族)。各小组成员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小组的探究题目,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职责。并能根据自己的选题,表演相关少数民族舞蹈、歌曲、节日庆祝活动等等,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献哈达仪式等。同时,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选题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应适当收集一些能够反映民族区域特色的物品,如服饰、食物、器物或相关民族风情图片;学会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的简单语言,如简单的问好、自我介绍语等。

3.在推举和自愿原则并重的基础上,推选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要口齿伶俐、应变能力强、反应敏锐并熟悉活动的相关程序。

师生共同准备

作为演讲擂台赛,首先,要组建评委团。由教师和同年级的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及每小组各一位代表共9人组成。在评委协商的基础上,设臵演讲擂台赛的评分标准,复印分发给各小组成员;其次,在演讲擂台赛进行前,师生要进行一定的场景布臵,以便更好地烘托现场活动效果。

〖活动过程〗

共由三大板块构成:即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少数民族知识比拼、少数民族风貌展示。

第一板块?D?D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

首先由主持人宣布演讲比赛的规则。

然后演讲开始。演讲以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民族区域自治概况、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重要节日等内容进行:他们从内蒙古大草原到西北的塞上江南,再到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壮族。各小组同学不仅要对这些民族自治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行简单的介绍,还要非常生动地描述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最具特点的民族风情,同时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他们对历史资料的归纳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各小组演讲的过程中,主持人对每一小组的演讲情况进行简单的点评,由评委对各小组进行适当的打分。

12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最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同时宣布进入下一个环节。[www.61k.com]

第二板块?D?D少数民族知识比拼

分两个程序。在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之后,首先进入必答题程序: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答题,同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每小组有两次机会。然后进入选答题程序:分值不同对应的选题难度就不一样,也可以放弃不答。为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此环节还设臵了场外竞答题。这样的设计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竞赛环节之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

第三板块?D?D少数民族风貌展示

〖活动总结〗

〖活动说明〗

〖教学活动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学生对本次学习与探究活动的测评,是对活动进行的一次及时的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能够从侧面了解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认知程度。

评价方法

填写测评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评价过程

教师提前将表格准备好,待活动结束之后,由课代表发给学生,第二天收上来,教师做好统计。 评价总结

根据学生的填表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富有创意的意见或建议,应对提出者给予及时的鼓励,并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附录一课堂实录

主持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投身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来。今天,我们在这里通过?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演讲来了解各民族自治区的建立、发展情况,同时,让我们也切身感受一下,正是56个民族的共同开拓、一起奋斗,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和辉煌。我宣布?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演讲擂台赛现在开始。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演讲评分规则:主题明确,思路清晰,10分;语速适中,表达流畅,10分;演讲具有感召力与感染力,10分;内容完整,不超时,10分。好,现在就让我们先到科尔沁大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一下热情、粗犷、豪放的蒙古民族吧!

内蒙古自治区小组(简称蒙古族)代表

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

今天我们小组的演讲题目是:?马背上的民族??D?D蒙古族

美名的宁夏去看一看!

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回族)代表(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组(简称维族)(略)

西藏自治区小组(简称藏族)

(女生独唱)?雪山啊,闪银光;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广西壮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壮族)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学生的演讲、比拼、表演等活动给予恰如其分的评定。

附录二民族知识比拼竞赛题

1. 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乐器?()

A.满族B.蒙古族C. 维吾尔族D.壮族

2. 我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自治区是:()

13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 内蒙古自治区

3.这是一个被誉为?草原骄子?的民族,她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

4.把下面各民族与其对应的传统节日连起来:

傣族 蒙古族 苗族 彝族 藏族 回族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泼水节 那达慕大会 龙船节 火把节 旺果节 开斋节

5.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www.61k.com)多穿无领左襟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凡鞋帽、胸兜之类,往往都是五色丝线绣上花纹、鸟兽、人物,色彩艳丽。请回答这是哪个民族?(壮族)

6.请说出你知道的一个少数民族的著名歌手。(藏族的才旦卓玛,蒙古族的德德玛、腾格尔) 7.试着说出下面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饮食: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糌粑、奶茶、马奶酒、烤馕、拉面、冷面等) 8.黑龙江省特有的一个民族是:()

A.满族B.俄罗斯族C.赫哲族D.鄂伦春族E.朝鲜族

9.男女都穿肥腰长袖大襟衣,颜色以深蓝、黑色为主,男子一般头戴皮帽或毡帽,外穿长袍,腰束一腰带,可放物件。妇女 穿宽领、无袖的长袍。男女均穿靴子,底厚、筒肥大、不分左右脚。这是哪个少数民族? 10.衣服多为青黑色,男子穿长袍和围腰,最有特点的是女子服饰:一套上衣共有三件?D?D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及腕;第二件居中,其袖长仅及肘;外衣是一件无领无袖,短及腰间的夹布坎肩。这样的一套妇女服装需布约三丈。这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蒙古族)

11.嚼槟榔是他们的传统习俗,他们还用槟榔来招待远方的客人。请问这是哪个民族?(壮族) 1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

A.藏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壮族

13.下面的哪一个少数民族形成的最晚?()

A.藏族B.蒙古族C.维吾尔族D.壮族E.回族

14.下面的哪一个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最晚的呢?()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E.广西壮族自治区

附录三学生总结节选

〖教案点评〗

纵观整个教案设计,这节学习与探究课的优点是:

1.活动方式得当。 2.课改理念突出。 不足之处在于:就活动的全过程而言,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将活动准备过程(即资料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想到的或是遇到的具有探 究性问题展示出来,再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与探讨,时间可以稍长一些,那样活动的内容会更丰富,也更能体现本次学习与探究的实质。 总体来说,这确实是在全新的课改理念下设计的一篇优秀教案。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课程标准〗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4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知道**八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意义。[www.61k.com)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提高收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找寻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培养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调查采访、阅读课文和讨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对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的曲折、取得的成绩等形成初步感性认识。

通过具体史实的展示,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使历史概念浅显易懂。

通过对**八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八大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积累的过程,高指标等错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训。重点为?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

〖课前导学〗

〖教学渗透点〗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取得的原因。

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有类似于?大跃进?的做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史料。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1956年召开的**八大会议确定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什么说**八大对经济建设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讲授新课

一、中共八大

通过表演?情景回放?,介绍**八大的内容、意义及?大跃进?的背景。

旁白课件展示八大会场图片:195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八大会议上致开幕词,周总理作了经济报告。……

二、八大二次会议及总路线

利用课件介绍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引导质疑:社会主义总路线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

15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师展示漫画图片?骑火车?、实物图片?三面红旗?,引导学生叙述画面内容和感想。(www.61k.com]

生1: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生2:大跃进开展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生3: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三、大炼钢铁

凭借大跃进时期音乐、录像的情境设臵,如《今年产钢千万吨》,让学生感受热情似火的特殊年代,并质疑。

?炼钢工人?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件《1957年中英钢铁产量比较表》讲解: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7年、5 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

各个小组同学合作表演,以展现各界群众激情昂扬、?全民大炼钢铁?的热烈场景。

旁白:1958年钢产指标为 1 070万吨。

工人:只要我们使大力、出大汗,就是砸锅献铁,我们也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实现赶超目标。 农民:棉花不用摘,先进山砍树炼钢去!

学生:老师,我家门上的插销我全拿来了。

社员:反正要入社了,这锅、铲都交公炼钢吧。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工人:听说安徽的土法炼钢形势很好。

?炼钢工人?小组展示?土法炼钢?的几幅课件图片,概括总结炼钢场景:?土洋结合?,钢铁厂开足马力,小高炉遍地开花,10月底就高达几百万座。从找矿、运输、炼钢、炼铁、炼焦……都靠大批群众投入,从中小学生到七八十岁老人,全国高达9000多万人。

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情境,交流介绍社会调查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进行?大炼钢铁?的调查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评价:这样的?大炼钢铁?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1:项目多、战线长、资金使用分散,使原料和材料不能集中用在重点工程上,影响了建设速度。

生2: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许多产品粗制滥造,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果。当年钢产量提前12天完成了任务,但1 108万吨钢里合格的只有800万吨。炼出来的土钢、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造成损失200亿元。

生3: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生4:影响学生的学业,影响了农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生5: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认识:历史已经无情地证明中国人付出的巨大艰辛,最终是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经济平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起的大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四、农业大跃进

?种稻农民?小组边展示课件,边进行打擂台、喊口号、移秧并田劳动的场景模拟,使学生对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盛行的局面形成感性认识。

旁白:(课件:1958年粮食、棉花产量指标)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以至一二年达到12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

生1:我们要苦战3年,改变面貌!

旁白:(课件:农村?争放高产卫星?表、《人民日报》刊载各地的高产卫星、丰收擂台誓师大会)在求成过急的思想支配下,主观主义大膨胀,不顾客观实际,任意拔高,结果适得其反,闹出很多笑话。最突出的表现是浮夸风的泛滥,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

生2:河南小麦亩产7 320斤。

生3:湖北早稻亩产36 900多斤。

16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生4:广西中稻亩产13万斤。[www.61k.com]

生5:福建花生亩产1万多斤。

生6:地的产是人的胆决定了的。

生7: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

旁白:(课件:图片?全村上阵移秧并田?、?三位姑娘稳坐在稻穗上?,漫画?玉米长到月亮上?)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为达到高指标,大力推广深翻土地、高度密植、工具改革、养猪积肥等措施。

生8: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有呼风唤雨的力量!

生9:我们徐水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2万斤,山药亩产120万斤,白菜重达500斤。

生10:一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旁白配合劳动模拟,介绍将12亩合并成1亩水稻的移秧并田的实例。

模拟动作:犁耙、拔秧、运肥、灌水、鼓风、撒肥、搭架、?庆丰收?、照相、接待参观等。

师让学生表述真实的想法:同学们还有哪些补充?你对这些史实有何看法?

生1:农民表现出了不甘落后和争创奇迹的决心,人们的干劲确实鼓得十足。

生2:他们的竞赛内容不是实际产量的高低,而成了胆量的较量,看谁更敢说谎和浮夸。

生3:看到这些,我只感到不可思议。

生4:《人民画报》封面上坐在稻丛上的那个小姑娘,其实是坐在一只凳子上,被稻穗遮住了。

生5:农民们投入了极大的激情,付出了超乎想像的劳动,农业产量肯定能提高。为什么后来还能饿死人? 生6:大炼钢铁抽走了大部分的壮劳力,就是粮食丰收了,也只能扔在地里烂掉,或草草收割。 生7:深翻土地甚至到了1丈3尺,结果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来年的农作物生长。

生8: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五、人民公社化运动

师: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生产关系方面向更高形式过渡。农业合作化运动走向?左?的极端,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师带领其他小组同学以?报社记者?的身份对?公社社员?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及公社社员的生产、生活、思想状况。

农1: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堂不如新乐园。

农2:敞开肚皮吃公共食堂当然大家高兴,许多人都说,一生也没有像这两个月吃这样饱的饭。

农3:公社实行全民所有制。男女老少都实行?十六包? 供给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育、婚、乐都由公社负责。

农4:要搞穷富拉平:自留地,果树,自养猪、鸡、鸭,生产工具等,都要转归社有;还有部分桌椅、板凳、刀锅、碗筷都无偿归公社食堂。

农5:入社前,我家的猪、羊全宰了吃了,果树也砍了当柴火。

农6:实行军事化,全公社编成了15个营、50个连。还实行房屋公有,搞集体住宿,社员男女老幼分开,按编制集中居住。礼拜六才回家度周末。

农7:全县总动员大炼钢铁,男女老少爬高山,背矿石,大部分妇女也上山了。炼钢积极性是高,可地里庄稼没人收,只有老师带着一些小孩摘一点棉花,拾些谷穗。地里的棉花大部分没有摘下来。

农8:这样吃法长不了。

农9:我家两个强劳动力,养一个孩子;李四家6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劳动力不一样,干活不一样。可供应是一人一份,我家比李四家还少拿三份。

农10:才吃了几个月的饱饭,就又开始吃咸菜了。我家表姑从城里回来,说粮食凭票限量供应,让我找点地瓜干,我也没有啊。

师:利用课件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你支持人民公社的做法吗???按劳分配好还是按需分配好???共产主义要不要实现?如何实现??

17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生1:各地生产水平很不平衡,公社规模太大,平均分配损害富队富社的积极性。(www.61k.com]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生2:按需分配是按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强的贡献大,得到的报酬反而少。这样的供给制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生3:严重地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水平,脱离中国农村的实际,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生4:还是按劳分配好,比较公平公正。

生5:共产主义的原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更合理,但是,只有产品极大丰富了以后才可能实现。没有这个条件而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会妨害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就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产品的增加,也就不利于促进共产主义的实现。

生6: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和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

六、国民经济的调整

七、小结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评价、概括?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留给我们的思考。

生1:夸大了主观努力的作用,以为只要大搞群众运动,就一定能建好社会主义。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高速度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必须遵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法则。

生2: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按规律办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生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因为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

生4:报纸的宣传要深入、踏实、细致,反映实际,不能有不实之处。新闻记者看问题要全面,要头脑冷静,要实事求是。下去采访,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报道什么。要自己动脑筋想想是否真实、是否有理。

教师总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大跃进?曾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然而,这个梦无可挽回地破灭了,人民急切地想实现美好的家园蓝图,但饥饿和危机把他们拉回到了现实之中。但愿我们能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这节课上同学们表现非常踊跃,课前查找的资料丰富翔实,课堂上的表演形象生动,分析问题思路清晰,视野非常开阔,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可以在学校论坛中提出来,我们再继续进行讨论。

研究性学习及作业

登录校园网站,在?学校论坛?中?文科?栏目下的?历史论坛?中,教师提出话题。

生1:1958年的天气很好,粮食产量也不错,国库里也存有粮食吧,怎么后来就死了那么多人? 生2:为什么和苏联关系突然恶化?

生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4:位于西部的一个贫困县?豪情万丈?,要建成跟北京、上海一样的大马路、大广场、大花园! 生5:无独有偶,东北地区一个欠发达的县也?不甘示弱?:?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

生6:由于原材料不足,有些工厂不得不时开时停,停工待料;有些建设工程,安了柱子没有房顶,建成了房子没有机器设备,不能及时投入生产。

生7: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不能有急躁情绪,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去武断决策、盲目攀比。

……

〖教案点评〗

18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本节常规课,设计不落俗套,独具匠心。(www.61k.com]漫画、图片穿插期间,问题讨论与小组合作都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学习便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课程标准〗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危害。 初步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历史录像资料,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兴起和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通过学习?文革?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通过对?文化大革命?起因的分析,认识到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 难点从?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来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下的教训。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在前一课中介绍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本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内容分为三目,用精炼的语言对十年动乱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高度概括,重在事实的阐述,很少有结论性的语言,从而给学生的思维拓展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本课的内容设臵适合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将搜集的材料与教材中的互相印证,通过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得出自己对?文化大革命?的结论,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

学情分析

教师准备

查找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分析学生可能提到和问到的问题,查找相关书目。

学生准备

自愿组成调查组,采访调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和邻里,了解自己的家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了解大庆市在?文化大革命?时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状况,将本组的调查整理形成报告,在课堂上通过抽签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成果。

〖教法和学法〗

〖教学环节设计〗

19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情景进入

三分钟展示:每组组长抽签,由一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www.61k.com](具体经过略)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新课探究

第一环节智力大比拼

设计理由:通过课前的材料搜集和整理,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落实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常识性问题。

活动内容:教师设计如下几个题目:

1.自从?我?一公布,?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猜猜?我?是谁?

2.在?文化大革命?中发生了好多大事,说出其中的任意两件事。(本题可以由各组互相补充,答对者均可加分)

3.?文化大革命?中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其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4.我们看起来亲密得像是兄弟,其实各怀鬼胎。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狼狈为奸??互相勾结,一起搞乱形势,都准备抢班夺权。所以后来都被冠以?反革命集团?的恶名。猜猜我们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

2.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D?D我的一张大字报》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

3.什么是红卫兵组织?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武装夺权会产生什么后果?

5.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说明了什么问题?

6.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7.?四五运动?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了什么?

可能的回答:?四五运动?是为了祭奠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声势浩大的抗议?四人帮?的革命运动。说明?四人帮?不得人心。

教师准备的资料:四五运动录像。

分析: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自发地采取各种形式悼念总理,但江青等人却倒行逆施,禁止各种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不满,导致?四五运动?。它说明人民群众开始从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中清醒过来,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逐渐认清了?四人帮?的险恶用心。

8.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它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哪些重大损失?

可能的回答:?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它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教师准备的资料:?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损失简表。用翔实的数字进一步说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

9.怎样理解邓小平说的?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可能的回答:说它有功,是因为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教师提出的问题:?文化大革命?能否避免?

(学生讨论略)

总结:

本课小结

20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知识迁移

就本课中获得的知识,写一篇论文,谈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www.61k.com)

〖教案点评〗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教学过程高度灵活,学生的活动余地很大,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和谐。通过小组竞赛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学习成为自觉的行为。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改之后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充分发挥了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获得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和意义。

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知道我国?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力量。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询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自己制作课件,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 收集有关伊拉克战争的图片,制作课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动手和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学习与人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防建设与战争、和平的关系,认识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两弹一星?的伟业,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

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两弹一星?的精神,能分析出国防建设与战争、和平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提前布臵学生通过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和中国军事发展资料,搜集有关伊拉克战争的图片。

2.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

3. 指导学生将资料制作成课件。

4. 教师将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

〖教学方法〗

1. 利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图片制造情境,让学生感受。

2. 学生参与教学,展示课件并讲解。

3. 启发、讨论、辩论穿插于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课件展示: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小男孩在哭喊)同学们,认识画面上的男孩吗?

21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生:这是美伊战争中,在美国对伊拉克的轰炸中,一个受伤的小男孩哭着喊他的爸爸。(www.61k.com)

师:这个小男孩的眼泪和正在进行的美伊战争,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对于这场正在进行的战争,我们还不能去评判谁是谁非,今天就让我们的十位同学用事实来告诉我们:战争是什么?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生:(共有十名学生,从自己搜集的美伊战争图片中,选出给自己触动最大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十名学生依次展示图片,并谈自己的感受)

师:听完同学们的演说,我想我的心情和你们的一样,沉痛、无奈、愤怒。刚才的同学用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战争是什么?

生:战争是一场灾难。

生:战争带给人类的只有痛苦。

生:我觉得战争的残酷性,在于它带给交战双方的都是痛苦,没有任何好处。

师:对呀,回顾历史的脚步,只要有战争,就有灾难和痛苦。(课件展示: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同学们,还记得画面上的这幕悲剧吗?

生:这是1945年8月,美国为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师:那么中国什么时候有了原子弹?

讲授新课

生:这是我搜集到的资料。(课件展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和爆炸以及邓稼先、钱学森的图片与资料,简单讲解)

生:我还找到中国第一颗氢弹的资料。(课件展示:第一颗氢弹爆炸图片、资料,简单讲解)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两弹一星??

生:原子弹、氢弹和卫星。

生:不对,是导弹、原子弹和卫星。

师:那么谁说得对呢?

生:(陈述理由略)

师:谁能告诉我,第一颗卫星又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生:(课件展示:中国每一次卫星发射的图片,并讲解)

师:太精彩了,我也跟着学到了好多知识。让我们感谢这几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制作。

师:(课件展示: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卫星试验时间表)同学们,这几个时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不知你有何感想?

生: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当时,中国经济困难,科技落后,怎么会有能力研制?两弹一星??

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奇迹,恰好体现了中国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罗布泊研制原子弹时,生存条件极差,牺牲了很多人。

生: 还有人才,因为我们有邓稼先、钱学森、赵忠尧,他们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为贫穷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师:对,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但我们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传统,我们有一批胸怀赤子之心,甘于奉献牺牲,而又才华卓越的科学家,有什么奇迹不可以创造?

师:但是,同学们,你们又想过没有:当年在经济困难时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制?两弹一星?,特别是?两弹?根本没派上用场,你认为有必要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总结发言)

生:我们小组认为是有必要的,两弹虽然没有用过,但不能说它没有作用,因为它的存在就是一种作用,一种震慑作用。另外,它也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科技力量,中国不是好欺负的。

生:我们组补充一点,?两弹一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不管它有没有使用过,有了它,中国的地位就提高了,就不会被别人小看。

生:?两弹一星?是中国人的骄傲,它证明了中国人是可以创造奇迹的,过去可以,今天和将来也可以,我们今天可以加入WTO,可以申办奥运成功,明天就一定可以更加辉煌。

师:让你们这一说,我都不用总结了,你们说的比我想的更生动、更感人,特别是最后小组的发言,我听了很激动,他说出了?两弹一星?的精神。

22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师:(课件展示:江泽民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看来,?两弹一星?不仅仅强大了我们的国防力量,同时还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www.61k.com]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我,去参观中国的先进武器,了解国防建设新成就,我给你们免费当一回解说员。(录像:1949年、1984年、1999年阅兵式片断,边看边讲解)

生:我还有补充。(课件展示:中国尖端武器并讲解)

师:请问,你参观后第一句想说的话是什么?

生: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速度太快了。

生:太振奋人心了。

生: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生:中国,好样的!

生:我觉得还有一定的差距。

师:看来刚才的参观,让我们热血沸腾,无比自豪。而××同学也非常及时地给我们浇了浇冷水,让我们从自满走向理智,中国的路还很远,中国还要不断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曾有人说:?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们的国防建设已取得不小成就,何不把资金转入经济建设中去???你对这个人有什么评价?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我们认为这个人没有忧患意识,现在虽是和平时期,但不能说就永远没有战争,像海湾战争、波黑问题、今天的伊拉克战争,将来可能还会有战争,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还要不断加强国防建设。

生:中国加强国防建设是为了争取和平,只有我们的国防强大了,我们才会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

师:你们要珍惜和平,并用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和平。我们也希望,和平鸽的橄榄枝会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成为一个和平的大家园。

师:但是随着军事的发展,我又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军事的高科技化,对人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不妨来一场唇枪舌战,分成两大组,自由辩论。

(自由辩论略)

师:非常抱歉,我要打断你们,两个组辩得难分难解,可惜时间有限。这样吧,我们留待下节课继续辩论。

师:本节课已接近尾声,我想要知道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一节课中,你的情感经历是怎样的?? 生:我可以说是喜、怒、哀、乐交集,怒的是挑起战争的侵略者,哀的是战争的受害者,喜、乐的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小结

师:让我们一起回过头来,想想这节课,我一直处于一种享受和感动中。你们自己制作的精美课件,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再加上精美的制作,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认知上,都是一种享受。你们对和平的渴望,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对祖国的深情,让我感动。你们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你们的真情,让我欣慰。你们同我们的祖国一样,让我骄傲,我相信将来的你们一定会创造出奇迹!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是?两弹一星?,二是?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力量,从整体看,内容过于简单,知识点相对较少。但本课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一是要拓宽,调动学生大量搜集资料,充实本课内容。二是要联系实际,把历史引入学生的身边,使学生有效地去感性认识。三是深入挖掘,如理解?两弹一星?精神,分析国防建设与战争、和平的关系等。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教案点评〗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这节课,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打破了教材原有框架,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融入自己的立意,对教材的各个环节进行个性化的理解。用美伊?战争回放?导入,而?50年话军事?把?两弹一星?和国防力量新发展综合为一个板块,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历程。

课堂中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的演讲语言朴实,更能引起共鸣,而学生自己制作的课件与讲解,同龄人也更容易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发挥,所反映出的学生的品质与潜能都令人振奋。

23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本课设计的几个问题独具匠心。(www.61k.com]如:?战争是什么???和平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接近生活,体现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对此问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最后设计的问题,既给了学生一个评价自己的机会,也是师生间的一次情感交流。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课程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溯源、宗旨、职能、作用等)。

2.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及意义。

3.中美关系从恶化到缓和。

4.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5.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能力目标

1.通过讲述中国从被拒绝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到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及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中美关系演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纵向、横向、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展示相关影视资料、图片(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等),培养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合国的宗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难点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中美关系的症结?D?D台湾问题。

〖整体感知〗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环境的恶化

1.美国的孤立、封锁、遏制。

2.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两步

1.重返联合国。

(1) 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2) 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

(1) 原因。

美国方面: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认识到中国的作用。

中国方面:打破苏联的威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 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

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教具准备〗

纪实影片:?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美国孤立新中国??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台湾厅??于右任的思乡之情?。

1.图片:联合国徽章、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尼克松。

2.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24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一、重返联合国

2.中国重返联合国。(www.61k.com](播放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纪实片段)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之后,理应由新中国的代表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席位,但是美国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致使台湾当局得以非法窃据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达20多年。

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美国处于守势。由于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积极展开外交活动,至1971年,已有65个国家同中国建交,而与台湾当局维持?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55个。随着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赞成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逐年增多。1971年,毛泽东点将乔冠华为团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时,机场上有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员和联合国的官员前来迎接。 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前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中美建交

1.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1) 新中国成立以前美国的态度: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的态度:孤立中国。(播放抗美援朝片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对华政策,企图将新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里。50年代,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发动了朝鲜战争,不久又发动越南战争,从东北和南部威胁中国安全,中美两国直接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2.中美关系的缓和。

(1)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从美国方面来看:

第一,由于新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等国家的关系,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致使美国一贯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第二,70年代以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美国想通过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增加对付苏联的筹码。

从中国方面来看:

第一,可以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60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控制和操纵中国,遭到拒绝后,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合作协议,并在中苏、中蒙边境部署重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可以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播放中苏关系恶化片段)

第三,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2) 乒乓外交。(播放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访华片段)

尼克松上台后,为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尼克松主动表示?想和中国对话?,并在美国的《时代》周刊上公开表示想来中国的意愿,1971年,第31届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美运动员进行了友好的接触,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是中国采取的松动中美关系的重大步骤。尼克松迅速批准美国运动员赴华邀请,中国利用小小的乒乓球使中美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被世界誉为?乒乓外交?。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3) 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周恩来会见了他,双方进行了会谈。全球都对这一历史性事件进行了密切关注。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3.中美关系的症结?D?D台湾问题。(播放课件出示地图)

25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台湾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台湾对于双方的重要性与敏感性。[www.61k.com]

(1) 对中国而言:

政治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回顾历史),台湾是中国主权和领土的组成部分。

经济上,台湾海峡是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交通枢纽,是?大陆中国?走向?海洋中国?的战略要地,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军事上,台湾是东海海域与南海海域军事防御的重要纽带。

(2) 对美国而言:

美国为实现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需要,建立了大东亚军事包围圈。

东北亚: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驻军韩国,支持亲美的韩国政权。

日本:美国拥有军事基地。

东南亚: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占领了南越和柬埔寨的部分地区,从南面威胁中国的安全。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使之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前沿阵地。

菲律宾:美国拥有重要的军事基地。

从东北亚到南亚,美国对中国构建了一个军事包围圈,而台湾就是这条军事链条上的一把锁,控制台湾就可以控制中国沿海的港口,控制了沿海港口,就能够控制中国。

因此对于双方而言,台湾问题都必须谨慎处理,否则就会使之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拦路虎?。 那么,尼克松访华期间,双方是如何协调和解决台湾问题的呢?

4.《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双方表示坚决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承认,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上海公报》大概是国际法上最奇妙的一个公报,各说各话,互不反驳。

不管美国当时怎么狡猾地使用文字,从1945年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49年企图扼杀新中国,此后执行一系列孤立敌视新中国的做法到主动访问中国,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毕竟做出了让步,使中美关系得到了一个回旋的余地,得到了一个继续发展的空间。

在《中美联合公报》中,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同意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等方面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5.中美正式建交。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元旦,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至此,美国成为世界上第117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6.知识拓展。

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台湾情结。 播放课件:《七子之歌》

7.研究性学习。(根据时间自己取舍该内容)

结合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揭示:三国、隋唐、元朝、明清时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三、课堂反馈与跟踪

1.学习竞技场。

(1) 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多少?

(2) 联合国今天的成员国有多少个?

(3) 下列哪一位没有任过联合国秘书长?

A. 吴丹 B. 安南 C. 加利 D.鲍威尔

(4) 你知道三个联合国城吗??

(5)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联大是第届。

26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6)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www.61k.com]

A.乒乓外交 B.尼克松访华

C.《上海公报》的发表 D.毛泽东接见斯诺

(7) 乒乓外交与哪一事件有关??()

A.中苏关系 B.一国两制 C.中美关系 D.统一

2.在游戏中学习:找朋友。

请将下列有关的事件、时间、地名、人物按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成两组朋友,并说明你的理由。 中美关系 联合国

琉球 阿尔及利亚 尼克松 周恩来 26 日内瓦

《上海公报》 乔冠华 乒乓球 安南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

〖课程标准〗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活动目标〗

通过搜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

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并努力将其内化为自己成长的指导和动力。

寻找自己身边的人(主要是同学)身上的优良品质,培养互相学习、互相尊敬的品德。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及社会调查的能力。

〖活动准备〗

提前两周布臵任务,进行准备。

〖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从人民中间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江山代有才人出?

王进喜小组

主持人首先简单介绍本小组活动的过程、方法及成果,然后进行活动展示。

四名学生饱满激情地演唱《我为祖国献石油》,?锦绣河山美如画……铁人精神传天下……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我的家?。慷慨激昂的歌词,斗志昂扬的旋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焦裕禄小组

主持人介绍本小组两周以来,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考察,撰写出翔实可靠的社会调查报告,然后进行展示。

邓稼先小组

一学生向其他小组提问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发展,学生回答(略)。然后演讲《做人就做这样的人》,介绍邓稼先作为一名世界上非常出色的科学家,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舍荣华名禄,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在我国大西北奋斗几十年的感人历程。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发出一种呼应: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雷锋小组

主持人介绍:雷锋的事迹我们非常熟悉,因此,小组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了解世界七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学雷锋的。

一学生上台介绍:1994年3月,在辽宁大连的一家日本独资企业?D?D大连原田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推出了一项学雷锋的创举?D?D?雷锋卡?。?雷锋卡?对员工的劳动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遵守规定、 27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团结互助方面进行考核,半年一次,作为对获卡人的精神鼓励,作为职工升级和表彰的评价基准。(www.61k.com]在日本,有森藤悟、桥本幸夫等编译的《雷锋物语》。在抚顺雷锋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几位美国人留下了这样的话(译文):?雷锋的精神就像一滴油,他能覆盖整个大洋,使世界更加平静。?

一学生上台配乐诗朗诵:《雷锋是一支歌》。?从中国的幼儿园,唱到美国的西点军校……谁说雷锋不见了,请听这跨世纪的歌声。?

最后,本小组提议全班同学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结束前部分活动。

讨论、内化的过程

教师:充分肯定四个小组的出色表现,对?焦裕禄小组?深入社会实践调查的行为进行大力表扬,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引导学生对四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形成一个整体的轮廓,在整体感知的情况下指出,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将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不平凡的品质内化为我们成长中的指导和动力。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当时已大大不同,这必然也会使我们用和以往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他们。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具体谈谈应如何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一定要引导学生从自身谈起,切勿一味?高谈阔论?,要谈到实处。(学生回答踊跃,不一一列举,仅选其中一位复述)

学生回答:通过对这四位英雄人物事迹的学习,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远大的理想,所以我谈的心得主题就是:?学习英雄,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指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奋斗的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是一种精神现象。

同学们,让我们团结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理想的旗臶下,奋勇拼搏吧!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提示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回答,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这一问题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总结。进而导出第二个问题:寻找自己身边的英雄,以他们为例,谈谈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创业者)

学生(仅选其中一位复述):我今天想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位创业英雄?海尔首席执政官?D?D张瑞敏?。 教师:这两个问题讨论回答结束后,进行一定的小结,指出无论是创业年代的英雄,还是今天的创业者,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共性: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品德、坚韧的意志、不懈的追求、务实的工作,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今天在这里学习他们的丰功伟业,就是要以他们为榜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自己的正确人生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若时间允许,可再指出,绝大部分英雄都是由平凡的人成长起来的,由此引导学生要多向周围的同学学习,树立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风气。

〖活动总结〗

先由学生谈这次活动课的感受。。祝同学们的人生之路一帆风顺。

最后,评审团根据前部分各组的表现和后部分个人发言情况进行总评定,公布最佳小组和个人名单。奖品:英雄人物邮票。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这种课型的设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观点可以不尽苟同。因此,自使用新教材以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认为这种课型是学生比较感兴趣和乐于接受的。但这四位英雄人物确实离我们,尤其是大都市的孩子有些遥远。而调查又显示,学生关注现实远胜于关注历史,因此,如何把本课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共鸣,而不是流于形式、限于空洞的说教,是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给学生布臵任务时,要贴近现实,用事实说话,并在他们准备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帮助。焦裕禄小组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28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五 : 高中高一历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安排:

时间(月份、周次)

课文章节

详细内容

9月3日——9月15日

(第二周——第三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君主专制专题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9月18——10月15日

(第四五六七周)

专题二与专题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太平天国远东、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0月17日——11月10日

(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周)

专题四与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国两制的构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石器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四周)

试卷试卷讲评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及其中考试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卓尔不群的雅典、罗马人的法律、期中考试

11月27日——12月15日

第十六十八周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迷你主政治的扩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2月16日——30日

第十八十九周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当代资本主义、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07年1月3日---1月25日

(两周:20—22周)

专题一二三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物质生活和生活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月26日—2月10日

(第22、23、24周)

高一段历史总复习

期终考试

主要是政治和经济政策

(知识的总结及梳理)

二、指导思想: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贵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材分析: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教科书选取的纠葛贯通古今、关联之外的学习专题,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葱人治到法治市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政治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发作用于经济及其他活动,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换句话说,代表一定佳绩利益的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及其个人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国际方面的言论和活动都是政治。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共一个班近四十个学生,生源质量参次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五、教学方法: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购建。共九个学习专题,包括导语、学习建议、主要介绍办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或学习重点,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正文后辐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的呢个一起构成料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一、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一呈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

本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及发展特点;(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更清醒的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和能力: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处、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尤其是不同见解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注重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使历史知识趣味化。

2、突出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培养,使历史知识问题化。

3、加强历史课堂及课外交流,使历史课堂互动化。

4、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分解知识,使历史知识渐显化。

五、教科研设想

1、历史课堂走出去,并结合历史教研组《乡土历史》课题设计新型历史课堂。

2、开发历史课的情感因素,注重学生个人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3、着重思考新课改形式下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与高考之间的衔接关系。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 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 注

预 备

8.25—8.31

开学报名收费

1

9.1—9.7

2

9.8—9.14

开学课

第一单元1课

教师节

中秋节

3

9.15—9.21

第一单元2、3课

4

9.22—9.28

第一单元4课

第二单元5课

5

9.29—10.5

第二单元6课

国庆节

6

10.6—10.12

第三单元7、8课

7

10.13—10.19

第三单元9课

综合测试一

8

10.20—10.26

第四单元10课

运动会

9

10.27—11.2

第四单元11、12课

10

11.3—11.9

第四单元13、14课

11

11.10—11.16

第四单元15课

期中检测

12

11.17—11.23

第四单元16、17课

13

11.24—11.30

第五单元18、19课

14

12.1—12.7

小结及综合测试二

15

12.8—12.14

第六单元20、21课

16

12.15—12.21

第六单元22课

17

12.22—12.28

第七单元23、24课

18

12.29—09.1.4

第八单元25、26课

元旦

19

1.5—1.11

第八单元27课

综合测试三

20

1.12—1.18

总复习

21

1.19—1.25

期末考试



2007年下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但是经过分科以后,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大为增强,学习风气较好。80%以上的同学对历史学习兴趣浓厚,能积极主动的复习和研究课本,参与探求和讨论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经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

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个人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采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相互配合学校进行综合知识竞赛,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撰写历史习作和制作历史课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根据专题分为8个单元,共27篇课文。外加1个活动课,共计28篇课文,31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周

第1 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第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第2周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第3周

第5 课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第6 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

第4周

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2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5周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6周

第9 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 课 鸦片战争

1

第7周

第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

1

第8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

第8周

第13 课 辛亥革命

1

第9周

第14 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

第10周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

第16 课 抗日战争

1

第11周

第17 课 解放战争

1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 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第12周

第1 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

第13周

第21 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周

第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周

第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1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第16周

第27 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

这节课的组织安排也同样是在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时也照顾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考。但也同样存在着时间安排的问题。文

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

5 Y k j.CoM

一、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历史是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历史学科是高中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历史教育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一第二学期的历史教材是在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历史的基础上,以叙述世界现代史为主,把有关的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作重点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了解现代中国如何在世界大环境中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现代中外历史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历史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被列为副科,因而极不重视。尽管在初中对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已有接触,但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初中会考对毕业、升学无影响,再加上初中会考开卷考试,题型简单,所以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有的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历史线索都搞不清。进入高一后对新的要求很难适应。

上学期期末区统测,成绩令人担忧,我们的平均成绩61.11,及格率59.02%,优良率3.28%,低分率2.73%。区平均成绩66.08,及格率74.33%,优良率12.25%,低分率2.7%。

差距是明显的,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已逐渐开始适应高中的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难度有了明确的认识,正努力改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相信他们在本学期的会考中都能顺利过关。

二、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1)习现代中外历史知识,了解现代中外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现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现代各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掌握有关的历史概念。

(2)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以及道德情操教育,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2、能力目标

(1)能分析、概括历史事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并上升为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3.分类目标

(1)从19世纪中期起,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代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地向西方找寻真理,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包括中国解放以后的历史说明:社会发展既有曲折,又是不断进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尽管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但这一制度已经初步地然而又是有力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时代的趋势。

(3)中外优秀文化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民族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要注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中外各国历史的发展说明,只有安定的环境,才能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

4.教学质量目标:

会考合格率确保95%,力争100%。

三、 具体实施计划 周次 课时 内容

层次

章节

知识内容

知道

理解

比较

第一周 第一课时 (二十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3)十月革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作用 √ 第二课时 (二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前后的中国 (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 第三课时 (2) "五四"运动 √ 第二周 第一课时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 第二课时 (二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 √ (2)巴黎和会的实质及其后果;华盛顿会议抑制日本独霸远东的作用 √ (3)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 第三课时 (二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孙中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第三周 第一课时 国共合作,开创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国民革命运动的挫折 √ 第二课时 (二十五)20至30年代的苏联 (1)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 √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作用 √ √ 第三课时 (二十六)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2)美国罗斯福"新政" √ √ 第四周 第一课时 (3)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 (4)德国希特勒上台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 (5)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影响 √ 第二课时 (二十七)1927—1937年的中国 (2)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长征 √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由 √ 第三课时 (4)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九·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第五周 第一课时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战场的开辟;《论持久战》的发表 √ √ (2)《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全局的科学论述 √ 第二课时 (3)英法绥靖政策和欧洲战争危机的加深: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的绥靖政策和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第三课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非洲的开始:德国突然袭击波兰;法国的惨败; 不列颠之战 √ (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 √ 第六周 第一课 (6)欧战爆发后的中国:日本在华组织伪政权;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制造国共摩擦;解放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7)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 第二课时 (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与转折: 苏德战争燥发;莫斯科战役;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开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 (9)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 第三课时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英美盟军在北非与意大利的胜利;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德、意法西斯溃灭;波茨坦会议;日本投降 √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 √ (12)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 第七周 第一课时 (二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新中国的建立:重庆谈判和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第二课时 (3)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联合国的建立;美苏"冷战"的展开;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战争 √ 第三课时 (4)欧洲共同体和战后的日本: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日本经济起飞 √ (5)5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八周 第一课时 (6)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亚非会议和不结盟会议 √ (7)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第二课时 (8)50年代以来的中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 第三课时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成就;“一国两制”方针;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威望的提高 √ 第九周 第一课时 (9)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 第二课时 世界现代史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现代史复习 第十周 第一课时 中外现代史联系比较 第二课时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第一课时 期中质量分析 第二课时 世界近代史复习(一) 第三课时 世界近代史复习(二) 第十二周 五一长假 第十三周 第一课时 世界近代史综合练习 第二课时 世界现代史复习 第三课时 世界现代史练习 第十四周 第一课时 中国明清部分复习(15世纪至中国鸦片战争前) 第二课时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一) 第十五周 第一课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二) 第二课时 中国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部分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史综合练习 第十六周 第一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一) 第二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二) 第三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三) 第十七周 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一) 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十八周 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二) 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十九周 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三) 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二十周 第一课时 答疑 第二课时 考前指导 第三课时 会考

四、具体实施

1.进一步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再次精选习题。

2.提高课堂效率,确保课堂纪律的稳定,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信心,找原因。

4.请求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5.必要时请求家长的帮助,做好家庭复习工作。

6.十七周以后,确定10%的学习困难生,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一帮一”互助。

7.加强与教研员的联系,及时了解会考动向。加强与兄弟学校合作,做好模拟试题交流工作。

五、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1.本人从教高中多年,平时注重积累,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对待教学工作责任性强,善长学生的思想工作,历年任教年级的会考合格率均达100%,此次会考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达到100%合格率。

2.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及能力,为部分学生高三“三加一”做好准备。在复习阶段,少部分学习困难生课外需进行补习,临考前需要年级组、家长支持配合,做好全体学生复习的督促工作。

3.本人目前注重收集网络资料并进行有效筛选。选读各类历史书目及教参资料。与教研员、七宝、闵中、三中等同行的交流渠道畅通。

4.平时的教辅资料有:教材配套练习册、新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高中会考模拟与精练》、《高中历史解析》等。这些资料本人已全部做过。目前学生平时作业以教材配套练习册为主,习题内容有选择性。复习阶段计划增订《高中会考模拟与精练》加强训练,先已得到教研组、教导处核准同意。

5.单元测验由本人自己根据会考考纲要求命题,并请求年级组安排在课余时间统一测试。

六、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目前本人的教学在校范围内处上游水平,在区范围内处中游水平。主观上强烈要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正不断修改教案,更新教学手段。但苦于缺乏名师指点,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希望学校能提供这些方面的帮助。

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是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希望课堂教学能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终身受益。

对整个高中教学有较完整的思考。在高一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力争人人通过会考,同时为高三综合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兴趣入手,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吸引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喜爱历史这门学科,学会主动学习,使学生到高三“三加一”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对于一批已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从高一开始就重点培养。高二时,尽管不开设历史课,但也设想通过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形式对这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重点培优。

七、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只有完全依靠课堂40分钟,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着手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学会,课后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培养更多的学生会学。不断加强义务钻研,提该业务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历史是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历史学科是高中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历史教育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一第二学期的历史教材是在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历史的基础上,以叙述世界现代史为主,把有关的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作重点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了解现代中国如何在世界大环境中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现代中外历史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历史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被列为副科,因而极不重视。尽管在初中对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已有接触,但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初中会考对毕业、升学无影响,再加上初中会考开卷考试,题型简单,所以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有的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历史线索都搞不清。进入高一后对新的要求很难适应。

上学期期末区统测,成绩令人担忧,我们的平均成绩61.11,及格率59.02%,优良率3.28%,低分率2.73%。区平均成绩66.08,及格率74.33%,优良率12.25%,低分率2.7%。

差距是明显的,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已逐渐开始适应高中的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难度有了明确的认识,正努力改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相信他们在本学期的会考中都能顺利过关。

二、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1)习现代中外历史知识,了解现代中外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现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现代各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掌握有关的历史概念。

(2)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以及道德情操教育,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2、能力目标

(1)能分析、概括历史事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并上升为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3.分类目标

(1)从19世纪中期起,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代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地向西方找寻真理,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包括中国解放以后的历史说明:社会发展既有曲折,又是不断进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尽管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但这一制度已经初步地然而又是有力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时代的趋势。

(3)中外优秀文化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民族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要注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中外各国历史的发展说明,只有安定的环境,才能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

4.教学质量目标:

会考合格率确保95%,力争100%。

三、 具体实施计划 周次 课时 内容

层次

章节

知识内容

知道

理解

比较

第一周 第一课时 (二十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3)十月革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作用 √

第二课时 (二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前后的中国 (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

第三课时 (2) "五四"运动 √

第二周 第一课时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

第二课时 (二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 √

(2)巴黎和会的实质及其后果;华盛顿会议抑制日本独霸远东的作用 √

(3)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

第三课时 (二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孙中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第三周 第一课时 国共合作,开创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国民革命运动的挫折 √

第二课时 (二十五)20至30年代的苏联 (1)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 √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作用 √ √

第三课时 (二十六)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2)美国罗斯福"新政" √ √

第四周 第一课时 (3)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

(4)德国希特勒上台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

(5)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影响 √

第二课时 (二十七)1927—1937年的中国 (2)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长征 √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由 √

第三课时 (4)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九·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第五周 第一课时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战场的开辟;《论持久战》的发表 √ √

(2)《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全局的科学论述 √

第二课时 (3)英法绥靖政策和欧洲战争危机的加深: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的绥靖政策和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第三课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非洲的开始:德国突然袭击波兰;法国的惨败; 不列颠之战 √

(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 √

第六周 第一课 (6)欧战爆发后的中国:日本在华组织伪政权;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制造国共摩擦;解放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7)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

第二课时 (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与转折: 苏德战争燥发;莫斯科战役;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开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

(9)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

第三课时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英美盟军在北非与意大利的胜利;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德、意法西斯溃灭;波茨坦会议;日本投降 √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 √

(12)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

第七周 第一课时 (二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新中国的建立:重庆谈判和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第二课时 (3)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联合国的建立;美苏"冷战"的展开;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战争 √

第三课时 (4)欧洲共同体和战后的日本: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日本经济起飞 √

(5)5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八周 第一课时 (6)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亚非会议和不结盟会议 √

(7)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第二课时 (8)50年代以来的中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

第三课时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成就;“一国两制”方针;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威望的提高 √

第九周 第一课时 (9)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

第二课时 世界现代史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现代史复习

第十周 第一课时 中外现代史联系比较

第二课时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第一课时 期中质量分析

第二课时 世界近代史复习(一)

第三课时 世界近代史复习(二)

第十二周 五一长假

第十三周 第一课时 世界近代史综合练习

第二课时 世界现代史复习

第三课时 世界现代史练习

第十四周 第一课时 中国明清部分复习(15世纪至中国鸦片战争前)

第二课时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一)

第十五周 第一课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二)

第二课时 中国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部分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史综合练习

第十六周 第一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一)

第二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二)

第三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三)

第十七周 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一)

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十八周 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二)

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十九周 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三)

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二十周 第一课时 答疑

第二课时 考前指导

第三课时 会考

四、具体实施

1.进一步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再次精选习题。

2.提高课堂效率,确保课堂纪律的稳定,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信心,找原因。

4.请求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5.必要时请求家长的帮助,做好家庭复习工作。

6.十七周以后,确定10%的学习困难生,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一帮一”互助。

7.加强与教研员的联系,及时了解会考动向。加强与兄弟学校合作,做好模拟试题交流工作。

五、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1.本人从教高中多年,平时注重积累,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对待教学工作责任性强,善长学生的思想工作,历年任教年级的会考合格率均达100%,此次会考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达到100%合格率。

2.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及能力,为部分学生高三“三加一”做好准备。在复习阶段,少部分学习困难生课外需进行补习,临考前需要年级组、家长支持配合,做好全体学生复习的督促工作。

3.本人目前注重收集网络资料并进行有效筛选。选读各类历史书目及教参资料。与教研员、七宝、闵中、三中等同行的交流渠道畅通。

4.平时的教辅资料有:教材配套练习册、新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高中会考模拟与精练》、《高中历史解析》等。这些资料本人已全部做过。目前学生平时作业以教材配套练习册为主,习题内容有选择性。复习阶段计划增订《高中会考模拟与精练》加强训练,先已得到教研组、教导处核准同意。

5.单元测验由本人自己根据会考考纲要求命题,并请求年级组安排在课余时间统一测试。

六、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目前本人的教学在校范围内处上游水平,在区范围内处中游水平。主观上强烈要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正不断修改教案,更新教学手段。但苦于缺乏名师指点,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希望学校能提供这些方面的帮助。

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是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希望课堂教学能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终身受益。

对整个高中教学有较完整的思考。在高一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力争人人通过会考,同时为高三综合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兴趣入手,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吸引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喜爱历史这门学科,学会主动学习,使学生到高三“三加一”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对于一批已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从高一开始就重点培养。高二时,尽管不开设历史课,但也设想通过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形式对这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重点培优。

七、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只有完全依靠课堂40分钟,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着手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学会,课后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培养更多的学生会学。不断加强义务钻研,提该业务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为进一步做好学科教研工作,促进全市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殷实和谐、公平质优教育名市提供智力支持”为实践载体,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科教研工作,全面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思路

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为重点,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实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与突破;以强化网上教研为契机,实现教研方式的优化和互补;以提高教研水平与实效为目标,实现自身与师生的共成长。

三、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全面落实山东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施意见,规范学科教学行为。

1、科学安排历史学科课程,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历史必修II与校本课程。

2、研究模块专题教学的特点,更新评价理念。

(1)依据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课程对教学实施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时要着眼于模块或专题的整体设计,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融入教学实践。

(2)尊重教学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学常规,也要根据新课程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三个环节的工作,借鉴、融合各派教学理论,与同伴、专家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3)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要认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4)树立正确的评价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其方式。

3、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指导。培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典型学校,适时举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场观摩会。

4、加强学生选课指导研究,尝试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结合。

(二)强化理论研究,深化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1、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针对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形势,我们应全面优化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充分准备课,高效落实课,开诚布公听评课,认真反思提升课。

2、进一步完善三种课型的基本环节

新授课的基本环节:创设情境、课标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复习课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讲评课基本环节:考情展示→个性纠错→典例分析→变式巩固→补偿训练。

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典题巩固→补偿训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以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面向新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要在高一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三、本年度教学计划

教师通过一年教学,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选修)全部的讲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第的基本史实,并培养学生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综合概括等能力。上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教学和学习的任务,下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教学与学习任务。

四、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完成章节 主要内容 估计课节

1--- 5周 3月4日到4月8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4课时

6--- 8周 4月9日到4月28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5课时

9周 4月29日到5月6日 五一放假

10-12周 5月7日到

5月27日 考试,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四章 考试;两极格局的世界 15课时

13-14周 5月28日到6月10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变化 10课时

15-16周 6月11日到6月24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第六章章 现代科学技术的也文化 12课时

17-18周 复习 期末考试

五、教学方法

(1) 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 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

(3)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争取本年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达到30节以上;

(4) 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标准的基本要求

1、知识和能力: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处、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尤其是不同见解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历史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因为学生在初中的历史的学习要求并不是很高的,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因此在高一新学期的历史学习中可能难度比较大。

历史必修一是中外的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事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高一新学期应注重对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并夯实基础知识。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采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相互配合学校进行综合知识竞赛,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教学进度具体安排

课时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学案主编

教学案审核

1

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崔北京

杨梅怡

2

3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崔北京

杨梅怡

3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崔北京

杨梅怡

4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崔北京

杨梅怡

5

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陈龙明

潘金元

6

6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陈龙明

潘金元

7

6

伟大的抗日战争

陈龙明

潘金元

8

7

太平天国运动

崔北京

杨梅怡

9

7

太平天国运动

崔北京

杨梅怡

10

8

辛亥革命

崔北京

杨梅怡

11

8

新民主主义革命

崔北京

杨梅怡

12

9

新民主主义革命

崔北京

杨梅怡

13

9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陈龙明

潘金元

14

10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

陈龙明

潘金元

15

10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陈龙明

潘金元

16

11

期中考试

17

1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崔北京

杨梅怡

18

12

外交关系的突破

崔北京

杨梅怡

19

12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崔北京

杨梅怡

20

13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陈龙明

潘金元

21

13

卓而不群的雅典

陈龙明

潘金元

22

14

卓而不群的雅典

陈龙明

潘金元

23

14

罗马人的法律

陈龙明

潘金元

24

15

罗马人的法律

陈龙明

潘金元

25

15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崔北京

杨梅怡

26

16

美国1787年宪法

崔北京

杨梅怡

27

16

美国1787年宪法

崔北京

杨梅怡

28

17

民主政治的扩展

崔北京

杨梅怡

29

1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陈龙明

潘金元

30

18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陈龙明

潘金元

31

18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陈龙明

潘金元

32

19

美苏争锋

杨梅怡

潘金元

33

19

美苏争锋

杨梅怡

潘金元

34

20

新兴力量的崛起

杨梅怡

潘金元

35

20

新兴力量的崛起

杨梅怡

潘金元

36

21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杨梅怡

潘金元

37

21

期末复习



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我所教的高一六班和四班在上个学期的全市统测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对知识的记忆,而只是在考试之前才看书。结果导致考试只能取得七十分左右的成绩而难以得高分,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及智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试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精讲多练。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结合自身及学生实际制定适合本级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3、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每堂课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让学生做练习以检测当节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每周一次小考,以填空题的形式考察本周的基础知识。做到周周清。

每月一次月考,以会考高考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查漏补缺。做到月月清。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6、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五、教学进度:将根据历史备课组安排的课时和内容策划



一,基本情况:高一年级共有25个班级,五个强化班,20个普通班,其中,本学期开设历史课的有15个班组,四位历史老师任教,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按课标要求,须36个学时,2学分.

高一年级首次进入新课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理念上有待进一步更新,在教与学的方法上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上届经验,探索过程中少走弯路,这是摆在我们高一师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本学科教学要求:

历史必修(一)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等是该模块学习的基本内容,其中包含九个专题,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三,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在第三周请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的张军老师对全备课组成员做一次讲座,以提高认识,借鉴外部经验和做法.此后不间断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由于新教材的使用,大多数老师对教材内容和教法不太清楚,所以我们除按照学校的要求,每星期三晚办公时集中,由一位老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外,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力争每一节课都形成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老教师可以在教学案上直接备课,新青教师必须再二次备课新教案.争取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组成编写,不求全但求精:课标要求,资料卡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学习延伸,同步检测,相关链接等,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一小节一份同步检测,一个专题一次课堂作业,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课堂作业认真批改,认真讲评.

6,要科学地利用教具和自制教具,如地图,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理解的直观性.我们准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抗日战争的部分影片,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人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第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2006年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





起止

时间

工 作 内 容

课时

安排

集体备课

负责人

单元测验

1

介绍新课标及学习要求

1

张 军

2

专题一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张玉军

3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

张玉军

4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

张玉军

单元练习

5

专题二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

张玉军

6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2

张玉军

单元练习

7

专题三 一,太平天国运动

二,辛亥革命

2

张 军

8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2

张 军

单元练习

9

专题四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2

张 军

10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

张 军

期中考试

11

专题五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

张 军

12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

徐永巧

13

专题六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2

徐永巧

单元练习

14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三,罗马人的法律

2

徐永巧

15

专题七 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2

徐永巧

单元练习

16

二,美国1787年宪法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2

徐永巧

吴登兵

17

专题八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2

吴登兵

18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

吴登兵

19

专题九 一,美苏争霸

2

吴登兵

单元练习

20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三,走向多极化

2

吴登兵

21

复习迎考

22

复习迎考

23

期末考试

24

说明:一,单元测验,实验,参观等在教学内容中同步安排;

二,备课组长是教学计划组织制定和落实的直接责任人;

三,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务处,一份留教研组.



教学计划 高一 (2)张卫红

一、 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我所教的班级有五个班,班级多,任务量大。面对的是刚升入高中的新生,许多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新教材变化很大,每节课的容量大而且又有一定的难度。

二、 重点工作

1、努力转变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深化课堂改革,用目标教学引领课堂。

4、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每次讲授新课前都要布置预习内容;内容浅显易懂的内容交给学生去处理;难点部分由老师讲解或由学生讨论完成。

2、每节课明确一个或两个学习目标,而且当堂要进行目标检测。

3、针对所教的内容适时进行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搜集、处理相关历史资料和信息。

4、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5、进行优势扩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耐心指导,通过优势扩大化,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让他们在鼓励中不断进步。

6、提升自我:

(1)认真仔细的备课,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多方参阅各种有关书籍,积极向备课组其他教师请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

(2)坚持听课,尤其是高二老师的课,学习他人的宝贵的教学经验,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对其加以纠正和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根据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目标和学习计划,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为目标,以转变教学理念和优化教学手段为中心,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教师集体备课研究为平台,狠抓常规,促进学科、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教学教研工作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要认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4、开展系列课堂教学创新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5、提高备课组自身专业与理论素养。积极扩大课程资源,拓展知识视野,研读时新的学术专著及相关期刊杂志,关注学术进展,并与历史教学实际适当联系。注意新的史观的学习和吸纳,及时学习科研网相关介绍新的史学观点文章。

6、搞好集体备课,邀请高二年级老师进行指导,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

7、坚持每周听课制度。不仅在组内听课,还坚持每周听一节高二老师的课,虚心学习,力求尽快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水平。

8、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两个星期内基本定型,争取一个月出汇报课。

三、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

专题一1、2节

2

3

专题一3、4节及练习

3

3

专题二及练习

4

3

专题三及练习

5

3

复习

6

3

月考

7

3

专题四及练习

8

3

专题五及练习

9

3

期中考试

10

3

专题六及练习

11

3

专题七及练习

12

3

复习

13

3

专题八及练习

14

3

专题九及练习

15

3

复习

16

3

复习

迎接期末考试



新的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能够有效进行新课程教学,特制订了如下几点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而且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在他们的概念里,历史是副科,开卷考试,考题的思维量不大,因此对历史学科非常不重视,平时的学习时间就是给语数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历史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历史必修第一到第二分册,属于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内容,采取的是模块化设置,每一单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联系,古代世界古代史学生和老师都相对陌生,因此相对比较难把握。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高一历史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的教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贯彻民族精神教育。

三、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培养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让学生改变初中对历史学习的观念,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完善课前检查和评估,及时批改作业,单元复习和考试落实到个人。

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抓好差生的补差工作,以确保全体学生在高二的水平测试中顺利过关。

四、教学安排

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分册第一单元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2

2

第一分册第一单元

第2课 古代埃及 第3课 古代印度

2

3

第一分册第二单元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2

4

第一分册第三单元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2

5

第一分册第三单元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2

6

国庆长假

7

第一分册第四单元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2

8

第一分册第五单元

第12课 封建制度

2

9

第一分册第五单元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2

10

第一分册第五单元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期中考试

1

11

东方绿洲军训

12

第二分册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文献与考古的中国夏文化

2

13

第二分册第一单元 第二分册第二单元

第3课 商朝和青铜文化 第4课 封邦建国和礼仪文化

2

14

第二分册第二单元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2

15

第二分册第二单元第二分册第三单元

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2

16

第二分册第三单元第二分册第四单元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

2

17

第二分册第四单元

第11课 割据与分割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2

18

第二分册第五单元

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 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2

19

第二分册第五单元

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 第16课 灿烂的文学艺术

2

20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科教学教育质量为目标,学习课程教学改革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夯实基础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培养创新,从实际出发,抓好两头,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标准》看出,新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变革教育理念。强调把传统的注重“双基”教学,转变到基础和创新结合上来,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对于教材的原则是“一纲多本”,在教学方式上,要求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综合素养自然应上到更高的高度。

二、对教学各个层面的要求

1、教学进度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包括:上半学期必须完成必修(一)第四至第八单元的新课内容,期中考试后半学期完成必修(二)的新课学习,争取期末考试通过率90%。

2、集体备课

本学期的高一历史备课要做到既有结合又有个性发挥,新老结合,取长补短。本备课组共同承担收集整理教学资料并做到资源高度共享。包括网上资源的收集(课件、试题练习),单元练习、考试题目的编制。每人在讲授新课前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并于备课组会上作教材分析发言,同时要在教学该内容期间提供所有材料(教案、课件)供本备课组成员参考。杜绝不加修改的使用别人教案或直接使用从网上下载的教案,要求做到教学资源的优化处理。课件主要是为了突破难点而作,应参考一些优秀的资料,借鉴其中认为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述、材料或事例,再参考多种版本的课件,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创造性地补充一些实际有效的东西,使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教学要求

本学期所有班级的教学都要以“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习惯”为教学指导思想,做到“起点要低,讲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等行为习惯。坚持抓学生基本素质的积累。另外,在强化班、普通班教学方面是不同的,老师在教学的实施、目标方面要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强化班和普通班老师要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效率,授课做到精讲精练,平时注重提高试题质量。每一单元都要进行规范系统地练习、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尽量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快速成长。

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不停留在简单地传授书本知识,对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东西,实际生活中能碰到的情况,时事新闻等,引入到教学中,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书本叫枯燥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取得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相近的知识点;注意从已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组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1、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活动。做到“三定”――每周二下午为固定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教学中遇到问题随时讨论;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每课或联系较紧密的几课定一中心发言人,负责教学的整体设计,,提出教学的设想,大家讨论补充,探究最佳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做到“三备”――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特别侧重学生学习式的设计。做到备课组“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争取每节都是优质课。

2、组织教学研究课,加强集体听课评课,并积极向其他备课组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

3、组织好新老教师“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积极听课、评课,互相学习。

4、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并努力出色完成年级组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工作安排

教学进度表见附页。附:高一历史教学进度表

周别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教研活动主题

1

2月22-28日

必修(一)第十、十三课

2

3月1-7日

第十二、十三课

3

3月8-14日

第十四、十五课

4

3月15-21日

第十六、十七课

5

3月22-28日

第十八、十九课

6

3月29- 4月4日

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课

7

4月5-11日

第二十三、二十四课

8

4月12-18日

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课

9

4月19-25日

必修(二)第一单元

10

4月26- 5月2日

第一单元

11

5月3-9日

第二单元

12

5月10-16日

第二单元

13

5月17-23日

第三单元

14

5月24-30日

第四单元

15

5月31- 6月6日

第五单元

16

6月7-13日

第六单元

17

6日14-20日

第七单元

18

6月21-27日

第八单元

19

6月28- 7月4日

期末复习

20

7月5-11日

期末考试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望亭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共19个班两千多个学生,重点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普通班生源质量相对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四、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一、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一呈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

本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及发展特点;(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更清醒的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和能力: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尤其是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三、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共10个班近四百四十个学生,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四、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和措施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抓好课堂效率。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可以采用“ 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4、加强备课组建设,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研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1)每堂课均可采取这样的模式。前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5—10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2)每两周一次小考,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5、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附:

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 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9.1—9.6

开学导言课,

第一单元第1课

2

2

9.7—9.13

第一单元第2、3课

2

3

9.14—9.20

第一单元第4课

第二单元第5课

2

4

9.21—9.27

第二单元第6课

综合测试一

2

5

9.28—10.4

第三单元第7课

国庆放假

1

6

10.5—10.11

国庆放假

第三单元第8课

1

7

10.12—10.18

第三单元第9课

2

8

10.19—10.25

第四单元第10课

2

9

10.26—11.1

第四单元第11、12课

2

10

11.2—11.8

第四单元第13、14课

2

11

11.9—11.15

第四单元第15课

期中检测

2

12

11.16—11.22

评讲试卷

第四单元第16课

2

13

11.23—11.29

第四单元第17课、第五单元第18课

2

14

11.30—12.6

第五单元第19课

综合测试二

2

15

12.7—12.13

第六单元第20、21课

2

16

12.14—12.20

第六单元第22课

单元小结

2

17

12.21—12.27

第七单元第23、24课

2

18

12.28—10.1.3

第八单元第25课元旦放假

1

19

1.4—1.10

第八单元第26、27课

2

20

1.11—1.17

综合测试三

期末总复习

2

21

1.18—1.24

期末总复习

2

22

1.25—1.31

期末考试



新的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这是新课改第一站,为了能够有效进行新课程教学,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制订了如下几点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在他们的概念里,历史是副科,开卷考试,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平时的学习时间就是给语数外理化。

2、教材分析:

本期高一历史主要是学习历史必修2。属于中外古今外经济发展史,采取的是模块化设置,每一单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联系,学生和老师都相对生疏,更应该重点把握。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历史必修2教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强化“忘记历史就等于被判”的认识。

三、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培养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让学生改变初中对历史学习的观念,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实行轮流当面批改,做到每次当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单元复习和考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评估。



高中一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根据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目标、结合学校教研室和历史教研组计划,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转变教学理念和优化教学手段为中心,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集体备课研究为平台,狠抓常规,促进学科、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教学教研工作:

1、坚持抓好和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基本环节。

2、搞好集体备课:每周星期一上午8—10点为集体备课时间。

3、坚持公开课及听课制度:每周每人一节课。

4、搞好师徒制度: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师徒共同进步。

5、力争一次学科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进度计划:

周 次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备注

1

2

高中历史学习导言课:认为历史课程

2

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2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4

2

第二单元:《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5

2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国庆放假

6

2

第三单元:《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7

2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月 考

8

2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9

2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辛亥革命

10

2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期中考试

11

2

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

第16课:抗日战争

12

2

第17课:解放战争

13

2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4

2

月 考

15

2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16

2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17

2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8

2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9

2

期末复习

20

2

期末考试











历史必修1

历史必修2(部分)















重点:

1.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 近代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及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3. 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

4.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5. 中外古代经济发展概况和差异

难点:

1. 政治制度的演变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2. 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

3. 中外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5.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要求:

1. 掌握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

2. 通过历史资料、图表等加强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

3. 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体检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生动性等。

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5. 具有正确对待历史上各种政治制度、政治现象的态度和价值观。

6. 注重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经济的基础作用。

措施:

1. 教师要加强学习,坚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 教师要做好“六认真”工作。

3. 运用正确、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研究情况 金城









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一(4)









1. 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比较、问题探究两极格局的形成。

2. 科学组织课堂教学,优化课堂45分钟

3. 课前作好相关准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4.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3周 高一(4)

周次

节次

教学内容

(包括测验、考试、大小作文等的安排)



2

绪言



1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周政治制度

1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一入学调查



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单元复习



1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

第三单元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国庆放假



国庆放假

1

第9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1

第四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

1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

第13课 辛亥革命

1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

第16课 抗日战争

1

第17课 解放战争

1

第五单元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期中复习

十一

期中考试

十二

1

第六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十三

1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

单元复习

十四

1

第八单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1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单元复习

必修二

十五

1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十六

1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

第二单元 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

1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十七

1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

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十八

1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十九

1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十

1

第16课三陵 大众传媒的变迁

期末复习

二二

期末考试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历史新课标》为基础,遵循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轴心、以提高师生的着素质为根本,以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中生为目的”工作思路,为创建省级师范性高中为奋斗目标,切实推进普通高中课改,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的行动中,体现在课堂上。

二、教材结构

高中必修一历史课本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共九个学习专题,包括导语、学习建议,主要介绍本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或学习重点,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正文后辐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题的知识结构附在最后,帮助学生对整个专题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三、认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

2、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4、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高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也存在生源层次不齐的问题,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五、教学方法:

1、一般内容基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理解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2、让学生阅读课文,明白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对于不清楚、有疑问的知识进行讨论。

3、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小论文等形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安排:

时间(周次)

课文章节

详细内容

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3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4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抗日战争、

5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6

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7

专题四与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8

专题四与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9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0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卓尔不群的雅典、

11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罗马人的法律、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2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主政治的扩展、

13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4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美苏争锋、

15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6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7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8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国家教委2002年颁布的《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一年级的复习任务,使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调动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搞好分层具体指导。做练习时,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不搞题海战术,不追求偏、难、怪,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参照《历史教学大纲 》和2003年历史会考《考试说明 》进行教学。使用人教社2003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下册(选修)为教材。以人教社新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参考书》下册为教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针对性要强。根据新形势下的考试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对知识系统和线索的梳理,重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运用。要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知识面,学会灵活运用历史知识。

三.教学要求

教材提供自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史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授课与复习。

教师力争在四月底五月初完成新课的讲授,留出大约一个月的全面复习时间。

希望老师认真抓好学生的知识落实,抓住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不落空。抓住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概括特征、阐释表达的历史学科能力。

四、教学安排

1.每周3课时,本学期共授课时间18周左右,大约54课时。

2.本学期有《高一历史》单元练习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编,中国书店出版)辅助教学,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希望教师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大约在4月份,区里提供《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全册练习题一套,仅供参考使用。

4.5月底,区里安排会考模拟练习一次。具体时间待定。



一,指导思想:高一历史主要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主要讲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史,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中国人的抗争史,为中国寻找出路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曲折前进的发展史.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建设史.这是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高效稳妥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面临的现状及问题:①初高中衔接问题及学生的历史科的基础薄弱问题.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在他们的概念里,历史是副科,开卷考试,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平时的学习时间就是给语数外理化.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泼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②教师带班多及课时少问题.我校高一年级共24个教学班,每位历史教师带8个教学班,每班每周只开1节历史课.

③高一上学期学校不允许政,史,地订教辅资料,没有丰富多彩的史料可供学生阅读,没有灵活多样的题目可供学生参考,只有靠老师的讲解来吸引学生,作业就靠老师轮流打印活页作业.

三,针对性措施:

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细心组织教学,努力做到让学生主动去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改变初中对历史学习的观念,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组内成员各尽所能,相互听课,学习,共同探讨,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四,教学进度: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到本学期末,计划上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的第一章至第二章第六节.其中第一章第一节,第五节和第二章第五节分别用两课时上,其余每节用一课时讲.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
本文标题: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初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57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