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智能网:智能网-智能网概述,智能网-智能网的优势
智能网(IN)是在通信网上快速、经济、方便、有效地生成和提供智能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它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新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网络的交换功能与控制功能分开。由于在原有通信网络中采用智能网技术可向用户提供业务特性强、功能全面、灵活多变的移动新业务,具有很大市场需求,因此,智能网已逐步成为现代通信提供新业务的首选解决方案。智能网的目标是为所有通信网络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业务,包括PSTN、ISDN、PLMN、Internet等,智能化是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智能网(IN)是在通信网上快速、经济、方便、有效地生成和提供智能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它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新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网络的交换功能与控制功能分开。由于在原有通信网络中采用智能网技术可向用户提供业务特性强、功能全面、灵活多变的移动新业务,具有很大市场需求,因此,智能网已逐步成为现代通信提供新业务的首选解决方案。智能网的目标是为所有通信网络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业务,包括PSTN、ISDN、PLMN、Internet等,智能化是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智能网_智能网 -智能网概述
由程控交换机节点、7号信令网及业务控制计算机构成的电话网。智能网是在现有电话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带有智能的电话网或综合业务数字网。它的网络智能配置于分布在全网中的若干个业务控制点中的计算机上,而由软件实现网络智能的控制,以提供更为灵活的智能控制功能。智能网在增加新业务时不用改造端局和交换机,而由电信公司人员甚至用户自己修改软件就能达到随时提供新业务的目的。
智能网(INIntelligentNetwork)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设置的1种附加网络,其目的是在多厂商环境下快速引入新业务。象以下的业务就是智能业务:
缩位拨号、热线电话、外出后暂停、免打扰、追查恶意呼叫、呼叫跟踪、语音信箱。
这些智能业务也可以在交换中心实现,但由于大多交换中心原先并未提供智能业务或只提供了一小部份,而要实现智能业务就要升级交换中心的软件,或甚至要升级硬件。而且智能业务主要是网络范围的业务,一般不会局限在1个交换中心或1个本地网范围之内,这样升级就涉及到网内所有的交换中心。要升级那么多交换中心肯定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更不用说这种升级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了。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智能网的产生,智能网的主要特点就是将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即交换中心只完成基本的接续功能,而在电信网中另设一些新的功能节点,由这些功能节点协同原来的交换中心共同来完成智能业务。
智能网_智能网 -智能网的优势
在智能网中,智能业务主要由位于交换中心之外的独立业务点来完成。
业务请求通过SS7网络被发送到这些业务点(SCP)。
业务的创建和管理只由这些业务点来完成。
由于只要做1个业务点的开发工作,即可为全网提供这些业务,所以开发周期会比较短。
业务的创建是和交换中心系统提供商无关的。
智能网_智能网 -智能网结构
智能网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和业务生成环智能网境(SCE)等组成,智能网的总体结构如图所示。业务交换点(SSP)具有呼叫处理功能和业务交换功能。呼叫处理功能接收用户呼叫;业务交换功能接收、识别智能业务呼叫,并向SCP报告,接收SCP发来的控制命令。SSP一般以原有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为基础,升级软件,增加必要的硬件以及NO.7信令网的接口。目前我国智能网采用的SSP一般内置IP, SSP通常包括业务交换功能(SSF)和呼叫控制功能(CCF),还可以含有一些可选功能,如专用资源功能(SRF)、业务控制功能(SCF)、业务数据功能(SDF)等。
业务控制点(SCP)是智能网的核心。它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主要功能是接收SSP送来的查询信息,并查询数据库,进行各种译码。它根据SSP送来的呼叫事件启动不同的业务逻辑,根据业务逻辑向相应的SSP发出呼叫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智能呼叫。SCP一般由大、中型计算机和大型实时高速数据库构成,要求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双备份配置。若数据库作为独立节点设置,则称为业务数据点(SDP)。目前我国智能网采用的SCP一般内置SDP,1个SCP含有业务控制功能(SCF)和业务数据功能(SDF)。
智能网信令转接点(STP)实际上是NO.7信令网的组成部分。在智能网中,STP双备份配置,用于沟通SSP与SCP之间的信令联系,其功能是转接NO.7信令。
智能外设(IP)是协助完成智能业务的特殊资源,通常具有各种语音功能,如语声合成、播放录音通知、进行语音识别等。IP可以是1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SSP的一部分。它接受SCP的控制,执行SCP业务逻辑所指定的操作。IP含有专用资源功能(SRF)。
业务管理系统(SMS)是1种计算机系统。具有业务逻辑管理、业务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监测和业务量管理等功能。在SCE上创建的新业务逻辑由业务提供者输入到SMS中,SMS再将其装入SCP,就可在通信网上提供该项新业务。1个智能网一般仅配置1个SMS。
业务生成环境(SCE)的功能是根据客户需求生成新的业务逻辑。
上述每个功能实体完成IN特定部分的功能构成了智能网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智能网_智能网 -智能网业务
智能网支持的业务在理论上是无限的,包括话音业务和非话业务。但是真正能开放的业务,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潜在的效益,依赖于信令系统、网络节点和相应软件的开发。
智能网1.智能网业务的国际标准
ITU-T所建议的智能网能力集(IN CS)是智能业务的国际标准:
IN CS1定义了二十五种智能网业务,十四个SIB,主要局限于电话网中的业务;IN CS2定义了十六种智能业务,增加八个SIB,主要是实现智能业务的漫游,即增加了智能网的网间业务,加入了对移动通信网中的业务支持等;IN CS3主要是实现智能网与Internet的综合、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1期目标(窄带业务);IN CS4主要是实现智能网与B-ISDN的综合、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2期目标(IMT2000)。
IN CS1定义的二十五种业务见表。
根据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原邮电部颁布了智能网上开放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标准,定义了七种智能网业务的含义及业务流程。它们是:记帐卡呼叫(ACC)、被叫集中付费(FPH)、虚拟专用网(VPN)、通用个人通信(UPT)、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WAC)、电话投票(VOT)及大众呼叫(MAS)。此外,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开放一些比较新颖的智能网业务,如广告业务、点击拨号业务、点击传真业务等。
2.SIB图
智能网业务利用业务独立构件(SIB)来定义,SIB是用于实现智能业务和业务属性的全网范围内的可再用能力。SIB是与智能业务无关的最小功能块,完成1个独立的功能,可重复使用,如翻译功能、计费功能等。ITU-T 建议IN CS1定义的十四个SIB见表5-2。
智能网1个智能网业务逻辑由几个SIB来定义,各种不同SIB组合可以组成不同的智能网业务。在业务创建系统中,除使用1ITU-T定义的十四个SIB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补充一些SIB。SIB在执行时有逻辑顺序,我们把由若干个有序SIB组成的链接称为全局业务逻辑(GSL)即SIB图。
GSL描述了SIB之间的链接顺序、各个SIB所需的数据、BCP的启动点(POI)以及BCP的返回点(POR)等。其中,基本呼叫处理(BCP)是1个特殊的SIB,它说明一般的呼叫过程是如何启动智能网业务以及如何被智能网控制的,POI 和POR是交换机(BCP)与SCP之间交互的接口。
3.智能网业务的实现
智能网对业务的提供采用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将不同组合的SIB加入到智能网业务逻辑中,由业务逻辑来控制交换机的接续。当需要增加新业务的时候,只需要对相应的业务逻辑进行修改而无需对交换机软件进行大的改动,这样使得新业务的实现和修改均很方便,节省了投资和时间,使新业务可以快速、经济地提供给用户。
智能网_智能网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
ITU-T定义了分层的智能网概念模型,用来设计和描述智能网的体系结构,它可以使我们对智能网有更好的理解。智能网概念模型如右图所示:
智能网图中:
SF:业务属性BCP:基本呼叫处理SIB:业务无关构筑块
FE:功能实体FEA:功能实体动作FE:物理实体
POI:起始点POR:返回点IF:信息流
根据不同的抽象层次,智能网概念模型分为4个平面:业务平面、整体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物理平面。
智能网_智能网 -智能网的应用
依据以下项来控制呼出或呼入
一天中的时间和/或一周中的某天
所拨号码
谁在呼叫
主叫或被叫权限认证
在呼叫完成前为提示输入数据而发的一般性声明。
相互作用并扩展了一些更通用的特性。
为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业务生成可定制报表。
为呼叫计费系统提供信息。
智能网_智能网 -智能网实例
移动智能网
智能网的目标是为所有通信网络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业务。移动智能网是在移动网上快速、经济、方便、有效地生成和提供智能新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
智能公话网络
公用电话是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的一部分,是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我国公话系统经历了投币电话、磁卡电话、IC卡电话、智能公用电话等阶段。投币电话、磁卡电话已经淘汰,目前主要是人员值守型和IC卡型公用电话。我国公话系统正在向智能公话系统发展,智能公话系统利用智能网或智能平台来实现公用电话,解决了目前公用电话安全性差、盗打严重、计费纠纷、话费流失等问题,兼有电话卡业务和智能网的计费、路由优势和使用简便的特点。随着国家智能网和各省省内智能网的建成,我国智能公话系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宽带智能网
ITU-T对宽带智能网的定义是:基于B-ISDN宽带网络平台上的智能网系统。就是在以ATM为基础的宽带网络上利用智能网技术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宽带智能网实现业务的灵活加载、扩展和新业务的增加。与以往的业务提供方式不同,宽带智能网能够在1个平台上提供多种业务,宽带智能网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宽带网络提供多媒体业务的瓶颈问题。
国家智能网
第1期国家智能网工程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各设置一个SCP,而SMP和SCE设置在北京,全国配置十二个SSP。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国家智能网已完成了四期扩容工程,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设有SCP多个,各地设有SSP 30多个。
省内智能网
各省智能网(省内智能网或本省智能网)的建设取决于本省的电信业务发展和IN业务需求,省内智能网一般设置一套SMP、SCP、SCE设备在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可设置1个独立的SSP,各地区(市)可设置1个独立的SSP或几个地区(市)合设1个SSP,也可将SSP与地区(市)级长途局或市话汇接局综合在一起。
二 :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概述,智能电网-应用分析
智能电网(smart grid, intelligent grid ),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规划_智能电网 -概述
背景
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在全世界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1个共同的精确定义,其技术大致可分为4个领域:高级智能电网量测体系、高级配电运行、高级输电运行和高级资产管理。高级量测体系主要作用是授权给用户,使系统同负荷建立起联系,使用户能够支持电网的运行;高级配电运行核心是在线实时决策指挥,目标是灾变防治,实现大面积连锁故障的预防;高级输电运行主要作用是强调阻塞管理和降低大规模停运的风险;高级资产管理是在系统中安装大量可以提供系统参数和设备(资产)“健康”状况的高级传感器,并把所收集到的实时信息与资源管理、模拟与仿真等过程集成,改进电网的运行和效率。智能电网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计算机学报》刊登的《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一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分析了智能电网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市场份额
智能电网的建立是1个巨大的历史性工程。目前很多复杂的智能电网项目正在进行中,但缺口仍是巨大的。对于智能电网技术的提供者来说,所面临的推动发展的挑战是配电网络系统升级、配电站自动化和电力运输、智能电网网络和智能仪表。根据派克调查机构的最新报告,智能电网技术市场将从2012年的33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730亿美元,8年间,市场累积达到4940亿美元。智能电网规划_智能电网 -应用分析
在电网发展基础方面,各国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网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架构趋于稳定智能电网在国外的应用、成熟,具备较为充裕的输配电供应能力。智能电网规划_智能电网 -主要优势
智能电网规划_智能电网 -发展趋势
趋势意义
(1)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国智能电网建成后,将实现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输送,区域间电力交换能力明显提升。(2)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将大幅提升,电网各级防线之间紧密协调,具备抵御突发性事件和严重故障的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大范围连锁故障的发生,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3)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电网将具备风电机组功率预测和动态建模、低电压穿越和有功无功控制以及常规机组快速调节等控制机制,结合大容量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清洁能源并网的运行控制能力将显著提升,使清洁能源成为更加经济、高效、可靠的能源供给方式。(4)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电网调度。全面建成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电网在线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以及各类新型发输电技术设备的高效调控和交直流混合电网的精益化控制。(5)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将形成完善的电动汽车充放电配套基础设施网,满足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适应用户需求,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高效互动。(6)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可实现电网设施全寿命周期内的统筹管理。通过智能电网调度和需求侧管理,电网资产利用小时数大幅提升,电网资产利用效率显著提高。(7)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将形成智能用电互动平台,完善需求侧管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同时,电网可综合利用分布式电源、智能电能表、分时电价政策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机制,有效平衡电网负荷,降低负荷峰谷差,减少电网及电源建设成本。(8)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将形成覆盖电网各个环节的通信网络体系,实现电网数据管理、信息运行维护综合监管、电网空间信息服务以及生产和调度应用集成等功能,全面实现电网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益化。(9)发挥电网基础设施的增值服务潜力。在提供电力的同时,服务国家“三网融合”战略,为用户提供社区广告、网络电视、语音等集成服务,为供水、热力、燃气等行业的信息化、互动化提供平台支持,拓展及提升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的范围和能力,有力推动智能城市的发展。(10)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产业链长等特点。建设智能电网,有利于促进装备制造和通信信息等行业的技术升级,为我国占领世界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制高点奠定基础。智能电网规划_智能电网 -促进作用
智能电网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智能电网建设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智能电网规划_智能电网 -建设条件
1个目标
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两条主线
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3个阶段
国家公司对坚强智能电网的3个推进阶段作了具体定位:4个体系
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5个内涵
一是坚强可靠,即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智能电网规划_智能电网 -重要意义
(www.61k.com)生活方便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推动智能小区、智能城市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①让生活更便捷。家庭智能用电系统既可以实现对空调、热水器等智能家电的实时控产生效益
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使得电网功能逐步扩展到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多元开放的电力服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多个方推进系统
(1)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利用智能电网强大的“自愈”功能,可以准确、迅速地隔离故障元件,并且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提高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配资源
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80%以上的煤炭、水能和风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而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要求我国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1个良好的平台。坚强智能电网建成后,将形成结构坚强的受端电网和送端电网,电力承载能力显著加强,形成“强交、强直”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实现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输送显著提升电网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能源发展
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以生产电能的形式为主,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显著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入、消纳和调节能力,有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①智能网应用先进的控制技术以及储能技术,完善清洁能源发电并网的技术标准,提高了清洁能源接纳能力。②智能电网合理规划大规模清洁能源基地网架结构和送端电源结构,应用特高压、柔性输电等技术,满足了大规模清洁能源电力输送的要求。③智能电网对大规模间歇性清洁能源进行合理、经济调度,提高了清洁能源生产运行的经济性。④智能化的配用电设备,能够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接纳与协调控制,实现与用户的友好互动,使用户享受新能源电力带来的便利。节能减排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①支持清洁能源机组大规模入网,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②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段,降低高峰负荷,稳定火电机组出力,降低发电煤耗;③促进特高压、柔性输电、经济调度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降低输电损失率,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④实现电网与用户有效互动,推广智能用电技术,提高用电效率;⑤推动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减排效益。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三个里程碑:智能电网规划_智能电网 -历史历程
2005年,坎贝尔发明了1种技术,利用的是(Swarm群体行为)原理,让大楼里的电器互相协调,减少大楼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坎贝尔发明了1种无线控制器,与大楼的各个电器相连,并实现有效控制。比如,一台空调运转15分钟,以把室内温度维持在24℃;而另外两台空调可能会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停运15分钟。这样,在不牺牲每个个体的前提下,整个大楼的节能目标便可以实现。这个技术赋予电器于智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006年欧盟理事会的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A European Strategy forSustainable,Competitive and SecureEnergy)强调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欧盟电网电能质量的1个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这时候的智能电网应该是指输配电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
2006年中期,一家名叫“网点“(GridPoint)的公司最近开始出售1种可用于监测家用电路耗电量的电子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调整家用电器的用电量。这个电子产品具有了一部分交互能够,可以看作智能电网中的1个基础设施。
2006年,美国IBM公司曾与全球电力专业研究机构、电力企业合作开发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这一方案被形象比喻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消费者对电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细化到每个联网的装置。这个可以看作智能电网最完整的1个解决方案,标志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正式诞生。
2007年10月,华东电网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规划了从2008年至 2030年的“3步走”战略,即:在2010年初步建成电网高级调度中心,2020年全面建成具有初步智能特性的数字化电网,2030年真正建成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智能电网领域。
2008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Boulder)已经成为了全美第1个智能电网城市,每户家庭都安排了智能电表,人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电价,从而把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服、烫衣服等安排在电价低的时间段。电表还可以帮助人们优先使用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时,变电站可以收集到每家每户的用电情况。一旦有问题出现,可以重新配备电力
2008年9月 Google与通用电气联合发表声明对外宣布,他们正在共同开发清洁能源业务,核心是为美国打造国家智能电网。
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复苏计划尺度报告》宣布:将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输电线路,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美国行将推动互动电网的整体革命。2月2日独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在《全面推互动电网革命拉动经济创新转型》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中国电网亟须实施“互动电网”革命性改造。
2009年2月4日,地中海岛国马耳他在星期三公布了和IBM达成的协议,双方同意建立1个“智能公用系统”,实现该国电网和供水系统数字化。IBM及其合作伙伴将会把马耳他2万个普通电表替换成互动式电表,这样马耳他的电厂就能实时监控用电,并制定不同的电价来奖励节约用电的用户。这个工程价值高达9100万美元(合7000万欧元),其中包括在电网中建立1个传感器网络。这种传感器网络和输电线、各发电站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一起提供相关数据,让电厂能更有效地进行电力分配并检测到潜在问题。IBM将会提供搜集分析数据的软件,帮助电厂发现机会,降低成本以及该国碳密集型发电厂的排放量。
2009年2月10日,谷歌表示已开始测试名为谷歌电表﹙PowerMeter﹚的用电监测软件。这是1个测试版在线仪表盘,相当于谷歌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的公用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8日,作为华北公司智能化电网建设的一部分——华北电网稳态、动态、暂态三位一体安全防御及全过程发电控制系统在京通过专家组的验收。这套系统首次将以往分散的能量管理系统、电网广域动态监测系统、在线稳定分析预警系统高度集成,调度人员无需在不同系统和平台间频繁切换,便可实现对电网综合运行情况的全景监视并获取辅助决策支持。此外,该系统通过搭建并网电厂管理考核和辅助服务市场品质分析平台,能有效提升调度部门对并网电厂管理的标准化和流程化水平。
2009年3月3日,美国谷歌向美国议会进言,要求在建设“智能电网(Smart Grid)”时采用非垄断性标准。
2010年1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2011年3月1日,国家电网750kV延安洛川智能变电站成功投运,这座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
三 : 50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_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_董朝阳
第38卷 第15期014年8月10
日2.38 No.15Vol
Au.10,2014g
:/DOI10.7500AEPS20140613007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245
,赵俊华3,,文福拴3,,薛禹胜6董朝阳1,
(10080;1.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广州市5
,,N2.SchoolofElectricalandInformationEnineerinTheUniversitofSdneSW2006,澳大利亚; ggyyy
3.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27;
,,N4.CentreforIntellientElectricitNetworksTheUniversitofNewcastleSW2308,澳大利亚; gyy ),江苏省南京市2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5.文莱科技大学,文莱斯里巴加湾B675;6.南瑞集团公司(11106S8
摘要:以化石能源集中式利用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发生变革,而以新能源
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能源互联网力图结合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与分享,促进电力、交通、天然气等多种复杂网络系统的相互融合,最终实现改变能源利用模式,推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展望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并试图建立其基本的研究框架。首先,给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初步定义,并概述了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架构及其组成。随后,针对广域内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与控制、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融合、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的融合、信息物理建模及安全等几个核心问题,探讨了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天然气网络;电气化交通;信息物理建模;信息物理安全性
0 引言
自2能源行业的技术基础、0世纪80年代以来,
组织结构与经济模式就一直在逐步发生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导性因素包括:①由于化石能源广泛利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环境危机日益深化;②随着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传统的依赖不可再生能源的工业与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③可再生能源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行业变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更加高效、安全与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模式,从而解决能源利用这一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
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
[1]
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愿次工业革命》
景,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里夫金认为,由于化
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奠定的基于化石燃料大规模利用的工业模式正在走向终结。里夫金预言,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为特征的一种新的能源利
)(即将出用体系,即“能源互联网”rInternetEnegy
。收稿日期:0613201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CB22820251107114,)。51177145
现。而以能源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带来深远影
响。
里夫金认为,能源互联网应具有以下四大特1]
:征[①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②支持超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③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广域能源共享;④支持交通系统。从上述的电气化(即由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变)特征可以看出,里夫金所倡导的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广域内的电源、储能设备与负荷的协调;最终目的是实现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变。由于能源领域的变革对于工业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已开始关注和重点推动能
欧盟在布鲁源互联网的发展。22年5月29日,01塞尔召开了题为“成长任务:欧洲领导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会议,欧盟理事会副主席AonioTaani在会nt j上明确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围绕能源互联网展开……,我们的20战略让我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02
[2]
。德国对于能道路上,但我们需要加快投入……”
源互联网的发展尤其积极,已经率先提出了“E-
”计划,力图打造新型能源网络,在整个能源Energy
供应体系中实现数字化互联及计算机控制和监3]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测[ionalScienceNat
—1—
()014,3815
2
Foundation)支持建立了FEDM(FutureRERenewablelectricnerelivernd E Egyy D a
)研究中心,目的是研发可以实现分布Manaementg
式设备即插即用的下一代电力系统,并以此作为能
4]
。源互联网的原型[
)。torenewableener gy
)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接入(2ldinsasBui g
)。owerlants pp
)支持大规模氢储能及其他储能设备的接入3
(Dndroenndthertoraeeloi a o sgyggpy h)。technoloiesg)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电力系统(4Using
)。internettechnolototransformtheowerrid gypg )支持向电气化交通的转型(5Tnsitionintherag
,inanludfuelcelltransortfleettoelectric - pgp
)。vehicles基于里夫金的能源互联网愿景,本文试图给出
能源互联网的初步定义,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及其他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与天然气网络、交通网络等其他系统紧密耦合而形成的复杂多网流系统。
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架构与组成元素如图1所示。在图1中,分别以红色、浅绿色和浅蓝色箭头表示能量流、信息流和交通流
。
由于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刚提出不久,其定义、架
构、组成和主要功能都还需要不断完善。本文首先试图给出能源互联网较为明确的定义,并简单讨论其架构、组成以及和“智能电网”的联系与区别。最后,从广域内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与控制、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融合、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的融合、信息物理建模及安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
架构及组成1 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出的只是
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并没有给出能源互联网明确而严格的定义。里夫金认为,能源互联网应当包含以
1]
。下五大主要内涵[
)支持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1ftinShig
图1 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架构与组成元素
FasicarchitectureandcomonentsofEnerInterneti.1 B pgyg
能源互联网事实上由4个复 从图1可以看出,
杂的网络系统,即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天然气网络和信息网络紧密耦合构成。首先,电力系统作为各种能源相互转化的枢纽,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其次,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之间通过充电设施与电动—2—
汽车相互影响;充电设施的布局及车主的驾驶和充
电行为会影响交通网络流量;反之,交通网络流量也会影响车主的驾驶和充电行为,进而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第三,近年来,随着水平井与压裂技术的不断。随着进步与完善,美国首先爆发了“页岩气革命”
·特约专稿· 董朝阳,等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页岩气革命”的出现和不断深化,天然气的成本呈
下降趋势,燃气机组在发电侧的比例因此有望提高。这样,天然气网络的运行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及可靠性。另一方面,利用最近出现的电转,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机气(rtoasP2G)owe gp
,组的多余出力转化为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再
注入天然气网络中运输和利用。因此,未来的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之间的能量流动将由单向变为双向。第四,能源互联网还可能进一步集成供热网络等其他二次能源网络。热能是分布式燃气发电的重要副产品。以热电联产系统为纽带,可以将电力网络和供热网络相互集成和协调,通过利用燃气机组排出的余热,大大提高系统的整体能效。最后,上述系统内的各种物理设备,尤其是分布式发电、储能、可控负荷及电动汽车等,需要通过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控制。这里,信息网络将不仅是传统的工业控制网络,而应该由互联网等开放网络与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构成。
综上可以看出,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有很多相似之处,是智能电网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然而,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也存在重要的区别:而能源互①智能电网的物理实体主要是电力系统,联网的物理实体由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和天然气网络共同构成;能量只能以电能形式②在智能电网中,传输和使用;而在能源互联网中,能量可在电能、化学能、热能等多种形式间相互转化;智能电③目前,网研究对于分布式发电、储能和可控负荷等分布式设备主要采取局部消纳和控制。在能源互联网中,由于分布式设备数量庞大,研究重点将由局部消纳向广域协调转变;④智能电网的信息系统以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为主体,而在能源互联网中,互联网等开放式信息网络将发挥更大作用。
容,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各种分布式设备,实现改善电压轮廓、降低网损、延迟投资、提高系统可靠性等目标;研究重点③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与控制。其中,包括含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设备的智能配网或微网的能量管理、无功与电压控制等问题。综上所述,目前针对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等设备的研究主要是从智能配电系统或微网的角度出发,关注重点在于如何实现配电系统或微网内功率的平衡与局部优化。在研究时,一般将主网看成一个无穷大电源,并假定由于分布式电源容量较小,其运行行为对主网的影响可以忽略。当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较低时,这样的假定是合理的。但随着电力系统内分布式电源不断增多,其对大系统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此时,不论从经济性还是安全性的角度看,仅仅对分布式进行局部协调都是不够的。因此,能源互联网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扩大电力系统的互联范围。这里,互联并不仅指电力一次系统之间通过输配电网络实现的物理互联,而且更应着眼于广域内海量分布式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协调。通过进一步扩大各区域间的信息互联,可以更好地利用广域内分布式电源的时空互补性,并充分发挥储能和可控负荷等设备的调峰潜力,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经济性与安全性。
能源互联网中需要协调的分布式设备数量很大,其协调优化问题可用一个维数很高的非线性优化模型来描述,采用传统的集中式优化方法求解不太现实。针对大量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优化问题,现有文献中主要提出了两类求解方法,即“分层优化”策略和“分布式优化”策略。“分层优化”策略是一种
]191-
。这类方法的基本思想较为常见的求解方法[
是:将电力系统按照电压等级划分为若干层次,再进一步根据地域和网络结构等因素将系统划分为若干
)区域;在每个区域中由一个代理机构(torareaggg负责协调区域内的分布式设备。输电系统调度机构
并不直接控制分布式设备,只负责向代理机构发布调度指令。这样,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优化问题就转化为多层优化问题;其中,上层问题与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调度问题相近,而下层问题则主要解决代理机构如何基于上层优化结果实现对分布式设备的协调。在这类“分层优化”策略中,代理机构可以是配电系统调度机构或其他第三方机构,如微网控制中
)等。“分层优心或虚拟发电厂(tualowerlantvir pp化”策略的优势是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有利于实现与
现有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架构的集成;而其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解的①上下层优化模型需要迭代求解,存在性和算法收敛性在理论上无法保证;②虽然通
—3—
2 广域内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与控制
2.1 广域内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优化
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核心内涵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共享。为了平抑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储能与可控负荷等将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述分布式设备的接入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针对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等设备接入
]85-
: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分布式
设备接入对于配电系统的影响分析,其中重点关注
了对配电系统稳定性、保护、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重点在于②分布式设备的规划问题,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设备在配电系统内的选址与定
()014,3815
2
过分层方式分散了计算负荷,但代理机构仍然需要
求解维数很高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这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随着分布式设备数量不断增大,代理机构的计算设备也需要不断升级,这会影响系统的可扩展性。其中一种解决办法是采用云计算方式,将代理机构的计算任务传送到远端的计算中心完成,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信息安全和通信网络性能等因素的制约。
分布式优化为求解大规模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优
]1152-
的化问题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分布式优化方法[
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全局优化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相互
独立的局部优化目标,在若干个可以相互通信的节点上分布式求解。每一个节点只负责优化本地决策变量;相邻节点之间通过相互通信实现信息交互。从理论上讲,分布式优化算法在求解凸优化问题时,具有和集中式优化算法同样的全局收敛性能;但由于将问题进行了分布求解,因此可取得更快的计算速度。分布式优化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当优化目标或约束非凸时,其收敛性无法保证,这就限制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总之,针对广域内大量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优化问题,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解决办法,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2.2 广域负荷侧控制
可控负荷是未来电力系统内重要的分布式设备,其具有反应时间快,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可以作为平抑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故障情况下维持系统功率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考虑到能源互联网内可再生能源将占有很高比例,对大量可控负荷的协调控制将尤其重要。
学术界和工业界针对负荷侧控制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控制负荷的手段从总体上讲主要有两)与价格响类,即直接负荷控制(ectloadcontroldir
)。由于价格响应更容易让应(eresonsiveloadric pp用户接受,实现起来障碍就较小,便于实际应用。然
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与市场价格并不存在强相关性;此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波动非常频繁,而价格响应的相关实践表明,过于频繁的价格变化无法有效引导用户行为。因此,要利用价格响应方法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较为困难,而应用直接负荷控制手段则相对简单。
现有的负荷控制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常常以牺牲用户的便利和舒适程度为代价。以空调为例,夏天的负荷高峰通常出现在气温较高的时段;而这些时段恰恰也是用户最需要使用空调的时段。此时中断空调的使用将严重影响用户参与负荷控制的积极性。因此,文献[提出负荷控制应该具有非中断9]—4—
)(的特征,即在向电力系统提供服务disrutivenon-p
的同时,不能对用户产生明显影响。现有的负荷控制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试图对非中断性进行量
]1167-
,然而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过于粗糙,通常仅以化[
用电设备的离线时间作为量化负荷控制对用户影响
的指标。在部分近期的负荷控制研究文献中,开始尝试引入更为精确的数学模型以评估非中断性。例
中,引入了较为详细的数学模型如,在文献[19]18-来评估空调开断对室温的影响。需要指出,不同的
用电设备的用电特性不同,且其对用户舒适/便利程度的影响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用户的主观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量化非中断性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尚有很大研究空间。其中,非中断性负荷控制应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广域内大量负荷设备的非中断性控制,可以在尽量不影响用户的前提下,实现支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提高系统整体能效和在故障情况下提高系统可靠性等目标。而上述目标正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最终目的。
如前所述,要实现非中断性负荷控制,需要对用电设备的特性、周边环境和用户的主观偏好等信息有比较准确的把握。高级测量体系(ancedadv
)的引入虽然为负荷设备与meterininfrastructureg 调度机构之间建立了通信信道,但无法解决对于用
电设备特性、周边环境和用户偏好的感知问题。因而,大数据分析与云存储技术将是实现非中断性负荷控制的关键。首先,为量化负荷控制对用户的影响,需要采集海量的环境(室温、建筑通风与隔热性能、光照等)与用户用电行为数据。采用云存储技术可以对上述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与管理。云存储研究的重点是数据的采集与存储策略,包括数据采样频率、如何确定哪些数据需要保存、在本地还是数据中心保存、数据保存位置如何与计算任务相配合等。其次,要重点研究如何基于上述数据构建用电设备的用电特性模型、用电设备对用户便利/舒适程度的影响模型和用户的用电行为模型。由于上述建模过程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因此适于采用基于分布式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实现。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考虑以现有开源大数据分析平台如Hooadp为基础。开源大数据分析平台里通常已经集成了云存)和分布式计算资源调度系统储管理系统(如HDSF
。可以在上述系统基础上考虑(如HooYARN)adp 能源互联网自身的特点进一步研发。
近年来,e和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都在试Goolg图进入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行业,并纷纷推出了基于
]2021-
。因此可以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的智能家居系统[
·特约专稿· 董朝阳,等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预见,在未来几年里智能家居行业将迎来一个高速
发展期。上述智能家居系统已经部分实现了家庭能量管理、环境信息及用户用电行为采集等功能。电网公司可以尝试与智能家居企业合作,推动智能家居系统与电力信息系统的集成,从而降低实现非中断性负荷控制的难度,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3 分布式设备的即插即用
考虑到能源互联网中分布式设备,尤其是可控负荷数量庞大,其接入系统的问题完全由电网公司进行人工规划和设计显然已不现实。这要求能源互
。未来联网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labilitscay)的电网公司应当主要承担输配电系统的升级与扩
容,并确保用户侧的能量管理系统与调度机构间具有足够的通信能力,而不具体干涉分布式设备的接入。这要求能源互联网具有支持分布式设备即插即)的能力。文献[用(指出,能源互联ladluan4] pypg
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发展支持分布式发电、储能、可控负荷等设备即插即用的标准接口。
从技术层面上讲,能源互联网的即插即用接口包括物理与信息两个方面。物理接口应当支持各种符合相应电气标准的分布式设备的接入,尤其是能够支持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设备通过高频电力电子接
]口接入配电系统。文献[提出了固态变压器(id4sol)的概念,其本质上是一个可以同statetransformer
///时实现ACDC和DCAC三种转换的电CDC、D
力电子设备。利用固态变压器可以将低压配网与上游网络分隔开来,减小上游网络的电压和频率波动对分布式设备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能源互联网的信息接口应当可以支持各种分布式设备的识别与通信。实现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优化与控制的前提是对于能源互联网而言,各种分布式设备是“可见”的。因此,信息接口需要能够在分布式设备接入后识别其身份及设备类型,而这需要有标准通信协议的支持。目前,支持分布式设备接入的标准通信协议尚不存在。考虑到分布式设备的数量很大,可以考虑选择I6作为网络层Pv
38
个设备协议。由于I6可以支持对多达3.0Pv4×1
的寻址,因此可以为能源互联网提供足够大的地址
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通信协议。在
配网通信系统中,仍在广泛使用现场总线、3等DNP工业通信协议。不过,在不同的智能配用电示范工程中,已经应用了多种不同协议实现终端通信(如,,。另外,ernetGPRS,LTE,WifiZibee等等)Ethg下一代的5G无线网络技术也正在被积极开发之中。5G可望作为提供全方位高性能多设备通讯服务的新技术。在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中,各类分布式设备既可能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也可能通过互联网等开放网络接入到系统中。为适应多种通信协议并存的现象,能源互联网必须能够支持上述各种通信协议的相互转换,从而保证系统的兼容性。
3 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的融合
与其他一次能源相比,天然气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具有高效、反应快、建设时间短等显著优势。前已述及,随着“页岩气革命”不断深化,燃气发电在总发电容量中所占比重在未来有望明显上升。在26年至2010年的短00短5年间,美国页岩气产量增长超过20倍。目前美
[2]
。国全国天然气总量中的23%已由页岩气供应2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已经改变了世界天然气市场格
局,可能造成天然气价格显著下跌,进而推动燃气发电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作为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天然气在未来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有望明显上升。因此,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将是天然气网络与电力系统高度耦合的产物。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中,一般不考虑天然气供给的可靠性,即假定在机组需要时,天然气的供给不受限制。事实上,天然气供给受到管道容量和储气容量的制约;因此,随着燃气发电比例的增大,这一假定就未必总是成立。学术界和工业界开始关注和研究天然气网络与电力系统的协调规划与运行问题。部分国家开始尝试对天然气网络与电力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例如,澳大利亚在29年将国00内的电力系统运营机构和天然气网络运营机构合并,成立了国家能源市场运营机构(tralianAus
23
,,负责对电力EnerMarketOeratorAEMO) gyp
网络和天然气网络的统一规划与管理。
到目前为止,针对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的协]2264-
。所谓的“气电协调规划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
调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将天然气网络规划、天然气发
[]
/空间。而采用TP协议组也有利于与智能家居CPI
/等第三方系统的互联。在T应当P基础之上,CPI进一步根据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与控制的数据通信要
,求(需要采集与传输哪些数据、数据量大小等)以及能源互联网对数据传输可靠性的要求,设计实现针
对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层协议。
信息接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相互转换。目前,在配电系统自动化、智能用电
电机组规划与输配电网络规划统一协调考虑。气电协调规划问题在数学上可以抽象成一个多阶段混合
整数规划模型。优化目标通常采用最小化气与电两个系统的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之和。模型中需要计
—5—
50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_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_董朝阳_智能电网概念
()014,3815
2
入气与电两个系统的相关约束。其中,电力系统约
束与传统的发电规划和电网规划模型类似;天然气网络约束主要包括节点气量平衡约束、储气设施气量平衡约束、输气管道潮流上下限约束、储气设施容量约束等。通过气电协调规划,可以确定包括天然气管道的选址与定容、燃气机组的选址与定容、输电线路的选址与定容等在内的最优气电协调规划方案。
由于针对气电协调规划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开始,尚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首先,由于天然气网络、燃气发电厂和电力网络通常由不同的实体负责运营,因此无法强制要求这些实体执行协调规划结果。以澳大利亚为例,AEMO制定的协调规划方案不具有强制效力,仅供这些实体参考。不同实体在规划决策上的各自为政必然会给下一阶段的规划引入不确定性。此外,在市场环境下,各实体还可能面对包括负荷增长、其他发电技术扩张、市场管制条例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现有的确定性气电协调规划模型显然不足以解决上述问题,而必须深入研究计及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气电协调规划模型。其次,由于气电协调规划问题涉及包括监管机构在内的多个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因此有必要利用博弈论研究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和相互影响,尤其是研究监管机构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政策来引导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最后,随着燃气发电比例上升,天然气网络对于发电充裕度甚至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都会有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在气电协调规划中对其给予充分考虑。
气电网络融合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2个系统的协调运行。文献[首先提出了能源中心27])(的概念,作为未来集成了电力、天然气rhubenegy
及其他能源形式的多能源网络系统的建模工具;能源中心被定义为由能源转化设备和储能设备构成、能够实现多种能源相互转化和存储的虚拟实体。能源中心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概念,可用于对包括发电厂、变电站、工厂、大型建筑、微网等在内的各种物理实体的建模。能源中心之间通过能源传输设备(如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等)相互连接,构成多能源网络系统。在能源中心内部,能源可能被负荷消耗,或者被转化为其他形式(例如利用燃气机组将天然气
。文献[转化为电能)提出了耦合矩阵(in27]coulgp)的概念,用于描述能源中心内不同能源之间matrix
27]
。耦合矩阵中的系数由不同能源之的相互转化[
)得到,调间的转化效率和调度系数(tchfactordisa p度系数是决定能源如何相互转化的决策变量。—6—
以能源中心和耦合矩阵概念为基础,文献[27-
]初步研究了气电网络的协调运行问题,其可以在30
数学上抽象为单时段或多时段的优化问题,一般以最小化两个网络的运行成本之和为优化目标。优化模型中除了传统的电力系统潮流等约束外,还需要计入天然气网络的物理约束,包括节点气量平衡约束、输气管道流量约束、输气管道与储气设施容量约束和加压站损耗约束等。与协调规划类似,气电网络的协调运行研究也还非常初步,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如运行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处理、电负荷与气负荷的相互影响与转化、有效的求解算法、天然气网络的动态行为等。
基于能源中心和耦合矩阵的概念,可以将气电网络协调运行问题进一步扩展到多能源网络的协调运行问题。文献[初步建立了能源中心最优调27]度、多能源网络最优潮流等问题的基本模型。能源中心最优调度问题可采用最小化整个能源中心的供能成本作为优化目标,其决策变量则为输入能源中心的不同类型的能源量以及耦合矩阵的系数(即不
。多能源网络的最优同类型能源相互转化的比例)
潮流问题可采用最小化整个网络的总供能成本为优
化目标,其决策变量则为各个能源中心的输入和输出能源量以及各耦合矩阵的系数。除了电力和天然气网络的物理约束之外,如果在上述模型中包括了供热网络,则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其物理约束,如供热网络的流量方程和供热管道的容量约束等。上述模型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以计入其他二次能源。近年来出现的电转气技术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天然气网络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简言之,电转气就是将水电解后产生氢气与氧气,再将氢气与二氧化碳混合产生甲烷。电转气生产的甲烷可以直接注入天然气网络中进行运输和储存。电转气的转化效
德国目前已经在进行商业示率可达60%,0%~7
31]
。天然气可以大规模存储,如果能将电转气设范[
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联合运行,就可以将多余
的电能转化为天然气存储起来。电转气技术为解决电能存储问题提供了一条极有前景的新思路。
4 电力系统与电气化交通系统的融合
交通行业是除发电行业之外的另一化石能源消耗大户。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不断下降,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电气化交通正在快速发展。可以预见,以电动汽车为纽带,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程度在未来将不断加深。电气化交通系统尤其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约专稿· 董朝阳,等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电动汽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用电设备。一方
面,大量电动汽车接入电力系统后,其随机、无序充电行为可能会给电力系统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例如
]3323-
。增大系统峰荷和系统网损、恶化电能质量等[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有效利用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
就可以构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分布式储能网络,有效实现支持可再生能源接入、削峰填谷等功能。在过去几年中,针对电动汽车接入电力系统的相关问题,国内外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研究重点主要包括
]3362-
、即电动汽车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3个方面,
计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的电力系统调度与控制方
]]36413437--、。然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现有法[
研究工作主要是从电力系统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系统考虑电动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所具有的行为特
征,尤其是无法适当描述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之间的交互影响。
随着电气化程度的加深,未来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将逐步由相互独立演变为高度耦合。两者的耦合主要体现在规划与运行两个层面上。在规划层面上,充电设施将是未来连接交通与电力系统的纽带。首先,建设充电设施的目的是向车主提供充电服务,因此充电设施规划必须考虑交通网络的结构、道路车流量、车主的便利程度等因素。其次,充电设施的选址会影响车主的日常驾驶行为,从而最终影响交通网络的流量分配。最后,充电设施的选址和定容会影响电力系统负荷的时空分布。因此,充电设施规划有必要与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规划协调进行。目前,就充电设施规划问题国内外已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工作,但一般仅针对给定的交通网络结构、道路流量、充电需求和配电系统容量来设计规划方
]3937-
,而没有系统地考虑充电设施、案[交通系统和电
]力系统之间的复杂交互影响。文献[对充电设施40
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与电力系统类似,交通
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交通系统运行所关注的目标主要是交通网络流量,即特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断面或车道的交通工具数量。交通流量受到用户行为和交管部门决策的共同影响。传统上,交管部门主要通过交通信号控制、道路管制等手段控制道路流量,从而实现交通系统性能的优化。由于缺乏对交通网络的实时监测能力,交通信号等的控制策略只能根据长时间内的平均道路流量制定,而无法做到动态调整。随着实时道路监测、卫星定位、车载导航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流量控制正在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利用视频监测、车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对道路流量的nectedvehiclecon
实时监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通过实时调整交通信号绿信比、行驶路径诱导、自动驾驶等技术,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实时优化控制。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间可能产生复杂的交互影响。首先,用户对于充电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会显著影响电力系统负荷的时空分布。因此,在设计交通系统的控制策略时,如果以尽量不影响用户的出行便利为前提,将充电负荷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计入到数学模型之中,就可能达到改变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改善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目的。其次,以V2G技术为基础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采用不同的充放电控制策略时车辆离网时的剩余电量不同,这自然会影响车主后续的驾驶行为以及对下一次充电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从而间接影响交通网络的流量。综上所述,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通过对这两个系统的运行进行协调控制,有可能同时提高两者的运行性能。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但很有研究价值。
与电力系统协调规划问题做了些探索性的研究。文
]的交献[引入了基于用户平衡(reuilibrium)41use q通配流模型对交通流量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以截获的交通流量最大、配电系统网损以及节点电压偏移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从总体上讲,上述文献中的模型仍然相当初步,尤其是仅计及了交通网络流量对充电设施和电力系统规划的影响,而没能考虑充电设施布局对于交通网络流量的反向影响。总之,充电设施规划的研究目前还有很大的发展与完善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复杂交互影响,并发展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协调规划方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在运行层面的协调是另一
5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物理建模及安全性
5.1 信息质量及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物理建模
建立能源互联网的最终目的是协调广域内的海量能量生产与消耗设备。信息在各种设备之间有效的双向传递是实现协调的基础。因此,前沿信息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传统的电力系统研究中,对于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交互并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一般假定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是完整、准确和及时的。事实上,随着物理系统的各种调度与控制功能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不断加深,上述假定可能不再成立。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对于物理系统性
—7—
()014,3815
2
能的影响。
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可以从完整性、
准确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加以评估。其中,信息的完整性指物理系统的调度与控制功能可以基于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完全实现,而不需要额外的信息。信息的准确性指信息系统提供给调度中心和其他控制单元的信息与物理系统的实际状态的吻合程度。信息的及时性指物理系统的调度中心与控制单元可以在规定时限内获得其所需要的信息。传统的电力系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信息质量的上述3个方面。例如,在传统的电力网络分析中的“可观性”概念,事实上就是对信息完整性的一个评估指标。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形成一个评价信息质量的成熟理论框架,也无法用于指导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运行。在能源互联网中,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同样重要,因此就需要发展相关的信息质量评估和信息系统规划与运行的完整理论体系。
对能源互联网内信息与物理系统之间的交互研究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研究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统一建模理论,这种新的建模方法称
)。其次,为信息物理建模(icalmodelinhscber gpyy需要结合物理系统及其调度与控制功能的特性,研
究信息质量的评估方法。最后,可以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与物理系统相适应的信息系统规划与
对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建运行方法。文献[43]42-模做了些初步探讨,但研究范围仅限于电力系统;可
所构造的研究框架扩展到能源互以考虑把[43]42-联网所包括的其他系统。能源互联网的信息质量评
估和信息系统规划与运行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
5.2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物理安全性
随着信息系统与一次能源系统的融合不断加深,能源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逐渐凸显。事实上,电力、天然气、供水等复杂工业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多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电力系统为例,传统上一般认为由于电力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网络相对独立,其受到网络攻击
人们发现了有史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在20年,01以来第一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病毒
[4]
。通常Stuxnet4xnet首先通过受感染的UStuSB等设备渗透计算机网络。因此,即便是与外部网络相互隔离的企业内部网络也可能受到Sxnet的攻tu
击。Stuxnet在部分国家造成了严重破坏。据报/道,伊朗有超过1xnet遭5的核电站离心机因Stu到了损坏。Sxnet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于工业系tu,统信息安全问题的传统认知。除了S美国xnettu—8—
等国家又多次发现了工业系统包括电力系统遭到黑
45]
。这引起了多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客入侵的实例[
高度重视。以美国为例,美国国会专门批准了170亿美元的预算用于提高政府网络和重要基础设
施的信息安全,并开始大规模资助关于工业系统信息安全的研究。
网络攻击并不能直接对物理系统造成破坏,但可能削弱甚至完全破坏信息系统的正常功能。由于能源互联网内的物理设备的控制与相互协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系统,因此针对信息系统的攻击就有可能导致能源互联网内发生多种复杂的物理交互过程,并最终威胁整个系统的安全。为了与传统的电力系统安全性相区别,一般把这种新的安全性问题称为信息物理安全性(icalcberhs pyy
46
。)security
信息物理安全性是智能电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
较早开始研究了网络攻击热点问题。文献[48]47-
[]
)过程的建模问题,作提出了以攻击树(acktreeatt
为攻击过程的建模工具,以攻击后的失负荷量作为]攻击后果的量化指标。文献[对于电力系统中常46
见的控制回路做了较为全面的讨论,将其划分为发电、输电和配电三类,然后针对每一类中的控制回路分析了其脆弱性和黑客可能采取的攻击手段。文献[]尝试将传统的电力系统预想事故分析拓展为智49
能电网的信息物理预想事故分析(icalhscber pyy)。文献[引入博弈论作为continencanalsis50]gyy 数学工具,试图分析攻击者与调度人员之间的博弈
]对于网络攻击的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文献[详细51介绍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建立的信息物理安全性。文测试平台(icalsecurittestbed)cberhs ypyy ]献[列举了针对智能电网的各种网络攻击手段,52
如病毒攻击、漏洞攻击、虚假数据注入、窃听攻击)、)(拒绝服务攻击(esdroinialofservicedeneav ppg等等,并简单讨论了相应的对策。在上述几种攻击手段中,虚假数据注入(sefal
)受到学术界的特别关注。主要原因datainection j
是电力调度中心通常采用严密的信息防护手段,渗透较为困难;但攻击系统中的传感装置,并注入虚假]数据则相对简单。文献[较早指出了黑客可以通53过被攻击的传感设备向调度中心注入虚假系统状态信息,从而误导调度中心作出错误决策。文献[53]还采用图论方法推算出为了使系统失去可观性
),(攻击者需要控制的传感器数量下ervabilitobsy]限。文献[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攻击者可54以通过将虚假数据注入状态估计结果中引入任意大
小的误差,而不会被传统的坏数据检测技术发现。
·特约专稿· 董朝阳,等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文献[研究了虚假数据注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将55
攻击,并其命名为负荷再分配(dredistribution)loa 提出以攻击前后系统运行成本的差异来量化攻击后
]果。文献[研究了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攻击者通56过虚假数据注入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方式。信息物理安全性是能源互联网研究的核心内容
之一。作为未来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能源互联网的安全一旦遭到破坏,后果将难以估量。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值得重点关注:对智能电①目前,网信息物理安全的研究主要以潮流等静态分析工具为基础。事实上,网络攻击和信息系统故障对于系统动态安全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少见;②现有研究工作基本上将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割裂开来进行;事实上,物理系统故障和信息系统故障可能同时发生,要分析其复杂的交互影响机理,需要将信息安全和物理安全置于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③应该如何量化信息物理安全性,仍然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方法;④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手段和信息系统故障,还需要深入研究相应的信息物理安全防护手段,以及防护手段之间的相互协调;⑤现有的信息物理安全研究所关注对象主要是电力系统,而能源互联网由电力系统与天然气、交通等其他复杂系统共同构成,因此对于信息系统故障将如何影响能源互联网这样复杂的多网流系统,还需要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能源互联网内各种物理设备的协调与交互需要
强大信息网络的支撑。前沿信息技术的引入,尤其是与互联网等开放网络的连接,将给能源互联网的安全性带来巨大挑战。信息物理系统的统一建模和信息物理安全性将是能源互联网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难点之一。
参考文献
[]R:1KINJ.ThethirdindustrialrevolutionhowlateralowerisIF p
,,transforminenertheeconomandtheworld[M].New ggyy ,York:PalraveMacMillan2011. g
[]:2EuroeanCommission.Recordedconference“missionrowth pg
[/EBOL].Euroeattheleadofthenewindustrialrevolution” p
[://///112013tteeuroa.euavservicesvideolaer.c.03].h--pppycfm?ref=85716.[]/3FederalMinistrofEconomicsandEnerofGermanEB ygyy[
:://]rroectofficialwebsitehtt0626.EneOL].[2013 ---Egypjp
//enewww.er.deenindex.h.-gypp[]HUANG 4A Q,CROW M L,HEYDTGT,etal.Thefuture
renewableelectricenerdeliverandmanaement(FREEDM) gyyg
sstem:theenerinternet[J].ProceedinsoftheIEEE, ygyg
:()133148.2011,991-[]5BASU A K,CHOWDHURYSP,CHOWDHURYS,etal. :estrateicdelomentofMicroridsnermanaementb gpyggygy
—a]DERscomrehensivereview[J.RenewableandSustainable p
,6.435Reviews2011,15:4348Ener-gy []GU6ERREROJM,CHANDORKAR M,LEETL,etal.
Advancedcontrolarchitecturesforintellientmicrorids[J]. gg
,2:1IEEETra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013,60(4)254- 12.26[],MY7COSTEREJRZIKJM A,KRUIMERtl. B,e a
Interationissuesofdistributedenerationindistributedrids ggg
:[]()39.28J.ProceedinsoftheIEEE,2011,991- g[]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8
():[]电力系统自动化,20,34210J.2013.-
,LWANGChenshanIPen.Develomentandchallenesof ggpg
,tdistributedenerationhemicroridandsmartdistribution gg,2sstem[J].AutomationofElectricPowerSstems010, yy
:()23.10342-[]9CofcontrollabilitALLAWAYDS,HISKENSIA.Achievin yg
:[]184electricloadsJ.ProceedinsoftheIEEE,2011,99(1)- g199.
[]YAO ,Z,WE,e10WeifenHAOJunhuaNFushuantal.A g
hierarchicaldecomositionaroachforcoordinateddisatchof pppp
[],inelluectricvehiclesJ.IEEETransonPowerSstems - pgy:()27688.2772013,283-
[]RU,OYA11IZN,COBELOIRZABALJ.Adirectloadcontrol
[]modelforvirtualowerlantmanaementJ.IEEETranson ppg,():966.PowerSstems2009,242959- y
[]YANG 12H M,YIDX,ZHAOJH,etal.Distributedotimal p
]disatchofvirtualowerlantvialimitedcommunication[J. ppp:,()35135112.IEEETransonPowerSstems2013,283- y
[]13ZHANGZ,CHOW M Y.Converencenalsisfhe a o tgy
incrementalostonsensuslorithmnderifferent c c a u dg
]communicationnetworktooloiesinasmartrid[J.IEEE pgg
6 结语
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技
术和新能源发电技术为基础,并结合了交通、天然气等系统构成的复杂多网流系统。建立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变。作为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核心技术,能源互联网代表着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核心目的是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前沿信息技术,促进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大能源网络内部设备的信息交互,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耗的实时平衡。为了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稳定利用,海量分布式设备的广域协调和即插即用将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电动汽车作为电气化交通系统的核心,可以同时充当储能设备以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将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进步和电转气技术的出现,电力网络与天然气网络之间的能量流动将由单向变为双向;通过电力与天然气网络的融合,有望真正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存储。
—9—
()014,3815
2
,():Tra176nsonPowerSstems2012,27417618.- y
[]14ZHU M H,MARTINEZnistributedonvex S.O d c
otimizationunderineualitandeualitconstraints[J]. pqyqy :,()164.151IEEETransonAutomaticControl2012,571- [],MOURA 15JAKOVETICD,XAVIERJM F.Cooerative p
:aconvextimizationnetworkedstemsumented o i n spyg
[]LaranianalorithmswithdirectedossicommunicationJ. ggggp
:,()338892.90IEEETransonSinalProcessin2011,598- gg[],16CHENJLEEF,BREIPOHLA,etal.Schedulindirectload g []controltominimizesstemoerationcostJ.IEEETranson yp:,()219941.00PowerSstems1995,104- y
[]17BHATTACHARYYA K,CROW M.Fuzzoicased byg l
aroachtodirectloadcontrol[J].IEEETransonPower pp:,()770814.Sstems1996,112-y[]RAMANATHAN18B,VITTALV.Frameworkforevaluation
]ofadvanceddirectloadcontrolwithminimumdisrution[J. p:,()116818.68IEEETransonPowerSstems2008,234- y
[]RU,OYA19IZN,COBELOIRZABALJ.Directloadcontrol
[]modelforvirtualowerlantmanaementJ.IEEETranson ppg:,()995966.PowerSstems2009,242- y
[]蔡雯娟,竞争周海晨.智能家居大潮奔涌“e+Ale+N”Gool20ppg
格局逐渐确立[中国证券报,0606.4N].201--[]陈静./美的联手阿里巴巴深挖“大数据”云智能家电来了[21EB
://////ttwww.ce.cncsczdkx0318].h014OL].[2--pygj
//_20140318t201403182499681.shtml.[]W[/022ikiedia.ShaleasintheUnitedStatesEBOL].[20142-- pg:////___]ewikiShalettwikiedia.orasin_theUnitedn.05.hppgg__12.Statesitenote-#c
[[/]A23ustralianenermarketoerator(AEMO)EBOL].[2014- pgy
://]www.ttaemo.com.au.0114.h-p[]UN,DILIMA24SIHUAY-VAC,MARANGON-LJESOUZA
,m,tA,etal.A modeltolonm,multiareaultistaeander- gg
andnaturalasinteratedexansionlanninofelectricit yggppg
:[],sstemsJ.IEEETransonPowerSstems2010,25(2) yy111548.16-
[]25SALDARRIAGACA,HINCAPIRA,SALAZAR H.A
aturalasndlectricitholisticaroachorlannin g a e f pppgy n
,distributionnetworks[J].IEEETransonPowerSstems y:()40523.4062013,284-
[]UN,DIMA26SIHUAYC,MARANGON-LJESOUZA A.
Interatedowerenerationandnaturalasexansionlannin gpggppg
[,J17,J].IEEEPESPowerTechConferenceul5,200 -y ,:LausanneSwitzerland6.p[]K27RAUSET,ANDERSSON G,FROHLICH K,etl. a
,:m,dofroductionelivercarriersodelinreneMultile -pyggyp
[]:andconsumtionJ.ProceedinsoftheIEEE,2011,99(1) pg27.15-
[]G28EIDL M,ANDERSSON G.Otimalowerflowofmultile ppp
,2enercarriers[J].IEEETransonPowerSstems007, gyy :()155.145221-
[]A29LMASSALKHIM,HISKENSI.Otimizationframework p
//scalenetworksofenerhubs[C]fortheanalsisoflare- gyyg
Pceedinsof17thPowerSstemComutationConferencero gyp
,A:(uust2211,Stockholm,Sweden7.26,20PSCC) -gp[]KO30EPPELG,ANDERSSON G.Reliabilitmodelinofmulti- yg
[],():rierenersstemsJ.Ener2009,343235car244. -gyygy []31ZSW(CenterforSolarEnerandHdroenResearch). gyyg
World’slarestowertoaslantforeneratinmethane -- gpgpgg
/://1117].hentersoeration[EBOL].[2013ttwww.zsw--- pp
/////brroedeensuortresseasesressailweltweitsstew.elet--d-g-pppptazeioweasehtraehaneuunrieb.html.onluretrznet-----m--g--bpgggg
[]赵俊华,文福拴,杨爱民,等.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32
():]调度与控制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10.1,35142J.201-
,WE,ZHAOJunhuaNFushuanYANG Aimin,etal.Imacts pofelectricvehiclesonowersstemsversusthedisatchinand pypg
],controlroblem[J.AutomationofElectricPowerSstems py():2011,351410.2-
[]G33OMEZJC,MORCOSM M.ImactofEVbattercharers pyg
[]ontheowerualitofdistributionsstemsJ.IEEETrans pqyy ,():onPowerDeliver2003,183997581. -y
[],WE,D,e34ZHAOJunhuaNFushuanONGZhaoantal. yg
Otimaldisatchofelectricvehiclesandwindowerusin pppg
[]enhancedarticleswarmotimizationJ.IEEETranson pp,():IndustrialInformatics2012,84889899. -
[],35SORTOMMEE,HINDIM M,MACPHERSONSDJetal.
Coordinatedcharinofluiidelectricvehiclestonhbr - ggpgy
[]minimizedistributionsstemlossesJ.IEEETransonSmart y,():Grid2011,21198205.-
[]36SEKYUNG H,SOOHEE H,SEZAKIK.Develomentofan p
[]otimalvehicletridareatorforfreuencreulationJ.o -- pggggqyg ,():7IEEETransonSmartGrid2010,11652.-
]D,[7ONGJLIUC,LINZ.Charininfrastructurelanninfor3 ggpg
:edaroachbasromotinbatterelectricvehiclesanactivit - pppgyy
]traveldata[J.TransortationResearchPartmultidausin pyg
,Technoloies2014,38:44C:Emerin55.-ggg ],WE,L[NFushuanEDWICH Gerard.Otimal8LIUZhien3 ppg
vehstationsindistributioniclecharinlanninofelectric- ggpg
,:[]2013,28(1)sstemsJ.IEEETransonPowerDeliver yy102110.-
[]39ZHENGY,DONGZY,XU Y,etal.Electricvehiclebatter y
/:stationsindistributionsstemscomarisonwacharin yppggs
J].IEEETransonPowerandotimallanninstud ppg[y ,():Sstems2014,291221229.-y
[]杜爱虎,胡泽春,宋永华,等.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的40
]():配电网规划[电网技术,J.241,351135012.-
,S,Aihu,HUZechunONG Yonhuaetal.DistributionDU glaoutotimizationofelectricconsiderinnetworklannin ypgpg
,vehiclecharinstations[J].PowerSstem Technolo ygygg ():2011,35113542.-
,,WE,]YAO [ZHAOJunhuaNFushuanetal.A multi1Weifen4 -g
obecforinteratedowerstratetivecollaborativelannin jgpgypg
[]sstemsJ.IEEEdistributionandelectricvehiclecharin ygg ,():TransonPowerSstems2014,29418111.182 -y
[]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等.电力C42PS的架构及其实现技术与
():]挑战[电力系统自动化,7.010,341612J.-
,WE,XU,ZHAOJunhuaNFushuanEYushenetal.Cber gy
:a,ihsicalowerstemsrchitecturemlementation p spyyp]techniuesandchallenes[J.AutomationofElectricPower qg:,()17.Sstems2010,3416-y
[]赵俊华,薛禹胜,等.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分文福拴,43
():]电力系统自动化,析与控制研究框架[8.1,35161J.201-
,WE,XU,eZHAOJunhuaNushuanEushentl. F Y agModelinanalsisandcontrolresearchframeworkofcber gyy
hsicalowersstems[J].AutomationofElectricPower pypy,():Sstems2011,35168.1-y[]V44IJAYANJ.Stuxnetrenewsowerridsecuritconcerns pgy
—10—
50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_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_董朝阳_智能电网概念
·特约专稿· 董朝阳,等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0726)[2011126].hEBOL].(20103ttwww.----pcomuterworld.com.p
[]G[/45ORMANS.ElectricitridinU.S.enetratedbsiesN ygpyp
,2OL].TheWallStreetJournal0090408[201015].13 ----:////httoine.ws.comnewsarticles.nlpj
[]46SRIDHAROVINDARASU M.Cber S,HAHN A,G-y
hsicalsstemsecuritfortheelectricowerrid[J]. pyyypg ():224.ProceedinsoftheIEEE,2012,1001210- g[],,47TENC WLIUCCMANIMARAN G.Vulnerabilit y
]assessmentofcbersecuritforSCADAsstems[J.IEEE yyy ,():TransonPowerSstems2008,23418418346. -y
[]T48ENC W,MANIMARAN G,LIUCC.Cbersecuritfor yy
:[]criticalinfrastructuresattackanddefensemodelinJ.IEEE g
,M:PTransonSstemsanandCberneticsartA Sstems yyy
,():andHumans2010,404885365. -[]49ZONOUZS,DAVISC M,DAVISK R,etal.SOCCA:a
securitentedcberalcontinencanalsisinowerorihsic --yygyyppy [],:infrastructuresJ.IEEETransonSmartGrid2014,5(1) 13.3-
[],e50BACKHAUSS,BENTR,BONOJtal.Cberalhsic -ypy
:agsecuritametheormodelofhumansinteractinover yyg
[],:controlsstemsJ.IEEETransonSmartGrid2013,4(4) y23207.232-
[]HAHN 51A,ASHOK A,SRIDHARS,etal.Cberhsical -ypy
:,,securittestbedsarchitecturealicationandevaluationfor ypp
,2:smartrid[J].IEEETransonSmartGrid013,4(2) g884755.-
[]MO,hsic52Y,KIM HJBRANCIK K,etal.Cberalsecurit- yyy
[]ofasmartridinfrastructureJ.ProceedinsoftheIEEE, gg
():209.2012,1001195-
[]KO,e53SUTO,JIAL,THOMASRJtal.Maliciousdata
,attacksonthesmartrid[J].IEEETransonSmartGrid g():2011,24658.645-
[]54LIU Y,NINGP,REITER M K.Falsedatainectionattacks j
[]aainststateestimationinelectricowerridsJ.ACM Trans gpg,():onInformationandSstemSecurit2011,14133.1 -yy
[]YUAN 55YL,LIZY,REN K.Modelinloadredistribution g
[],attacksinowersstemsJ.IEEETransonSmartGrid py():2011,22390.382-
[]X56IEL,MO YL,SINOPOLIB.Interitdataattacksin gy
,owermarketoerations[J].IEEETransonSmartGrid pp
():659666.2011,24-
,“男,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讲座教授,董朝阳(971—)1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安全性、电力系统规划与管理、电力:J市场仿真与风险管理、数据挖掘。E-mailoe.Dong@sdne.edu.auyy
,男,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赵俊华(0—)198
统分析与计算、智能电网、数据挖掘与计算智能、电力市场。:lfuxiharmail.comaiE-m@gp
,文福拴(男,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15—)96
研究方向: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系统恢复、电力经济与电力
:市场、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E-mlfushuan.wen@gmail.aicom
(编辑 王梦岩 章黎)
:FroInternetBasicConcetandResearchFrameworkmSmartGridtoEner gyp
1234356
,,oanO huahuanhenDONG ZhaZHAJunWEN FusXUE Yusyg,g
,G(hinaSouthernPowerGrid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uanzhou510080,China;1.C g
,N,ofSdneSW2006,Australia;TheUniversit2.SchoolofElectricalandInformationEnineerin yyggy
,H,anzhou310027,China;UniversitZheian3.ColleeofElectricalEnineerin ygjgggg
,N,NetworksTheUniversitofNewcastleSW2308,Australia;4.CentreforIntellientElectricit ygy
,BandarSeriBeawanBS8675,Brunei;5.BruneiInstituteofTechnolo ggy
,N)211106,China6.NARIGrouCororation(StateGrid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anin pjgp
,
,
,
,,centralizedutilizationoffossilfuelener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mentcharacterizedbAbstract:Thetraditionalwa gyypy
,chanin.Ontheotherhandthethirdindustrialrevolutionisnowrisin.Asthecoretechnoloofthethirdisraduall ggggygy ,tbofrenewableenerleutilizationandsharinscalareInternetaimsatfacilitatinindustrialrevolutionheEner - yggygggy
,transortationandnaturalasandinternettechnoloies.Itwillenhancethemerinofelectricitrenewableenerinteratin ypgggggggy ,,anetworkschanethewaofenerutilizationndfinallachievetheoalofromotinsustainableeconomicandsocial gygyygpg
,,develoment.GiventhisbackroundanoverviewoftheEnerInternetisfirstrovidedandabasicresearchframework pggyp ,develoed.AdefinitionoftheEnerInternetisthensuestedfollowedbitsbasicarchitectureandmaincomonents. pgyggyp
,reacoordinationandcontrolofdistributeddevices,aSeveralmainresearchchallenestotheEnerInternetsuchasthewide - ggy ,theinterationoftheowersstem withthetransortationsstemandnaturalasnetworkaswellasthecberhsical gpypygypy
,modelinandsecuritarenextdiscussedinmoredetails. gy ()No.2013CB228202ThisworkisointlsuortedbNationalKeBasicResearchProramofChina(973Proram) jyppyygg
and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51107114,No.51177145). ;s;n;e;c;cKewords:EnerInternetmartridaturalasnetworklectrifiedtransortationberhsicalmodelinber gyggpypygyy hsicalsecurit pyy
—11—
四 : 直击未来电力检修红云极会议提出智能新概念
【61阅读IT新闻频道】炎炎夏日,又到了一年中用电高峰负荷期间,为了保证人们生产及生活能有序进行,全国电力部门的检修人员几乎一直处于加班加点检查、检修线路的状态中,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而目前,常规的电力检查、检修仍然依靠工人亲自到现场检查并记录,再返回办公室手动录入系统汇报给技术(专家),待收到技术的反馈后重新回来线路现场进行检修操作。这样,他们的工作既条件艰苦,又折返忙累,但却显得时间久,效率低下。
人手操作的操作流程令检修人员必须在脑海中描绘一个完整的现场画面,但这实际上是很难达到的。即使是在高温、严寒,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情形下,他们也必须及时清晰地记录下可能存在问题的线路所处的位置以及看到的情况。在得到技术人员反馈后,还须要尽快做出判断并进行正确的修整处理工作。身处在这样的高强度和高压力的情况下,错误很容易发生。而经过一段时间才得以检修的线路也在“等待”的期间蕴藏了一些安全隐患。
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红云极会议基于Butel.net平台的智能视频系统概念搭载电力检修需佩戴的安全帽所设想的未来应用场景是,无论在外检修的工人或在内指导的技术员,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安全帽上极会议的广角摄像头针对所处环境的线路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极会议的大声腔全向麦克呈现的结果双方进行分析、讨论,使第一现场的检修人员可以更简单直接地接收到技术人员(专家)给予的处理意见,从而更快速地做出调整、修复决定。
据了解,红云极会议远程视频系统,一直受到远程办公、工作沟通与汇报、多地协同作业等相关行业用户的关注及好评。极会议系统使用中,不需接入专线,3G、4G、wifi、ADSL或光纤等任意网络均可接入,并实现清晰流畅的音视频质量,可经受住跨地域环境的考验;同时,极会议无需网络改造和专人培训和维护,还可以兼容传统视频会议系统,节省了大量的运维成本,也符合多地对灵活性、便捷性沟通协作的需求。而针对电力检修这一行业需求,极会议提出的全新概念,即这个先进的远程视频沟通体验让电力检修人员只需要利用极会议远程视频沟通的头戴装置,在检修位置望着即修线路,便可看到它们的状态和出现问题的情况等,以便电工与技术人员进行第一时间的互动。具体解决方案为
●通过极会议硬件设备搭载安全帽的技术,使专业技术人员以最先进的视频沟通方式将相关问题可视化。
●第一现场的电力检修人员佩戴的搭载极会议摄像头的安全设备,可收集包括检修线路日常情况、具体线路特殊问题等情况汇总,并通过全向麦克及时询问处理意见,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缩短了安全事故处理的周期。
●因无需专线接入,电力检修人员通过4G网络即可以实时沟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大大减缓了电力工人加班的情况。
●因无需专人培训和维护,电力系统也降低了采购和运维成本。
在这个概念中,红云极会议的远程视频沟通系统技术可以实现多地线路检修的协同互动,包括通过高清视频、音频。这也提供给技术人员更为丰富的现场线路问题图像,有助于解决突发、重大事故等问题。这种使用情景是专为需要经常电路检修的工人、非现场技术指导的人员而打造的。这个全新概念,或者说是尝试目前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中是史无前例,也是红云极会议为了更好地应用于更多行业的多地、远程协作的重大突破,必将在实际应用中给一线工人带来更大的帮助,也期待早日投入使用。
关于北京红云融通技术有限公司
红云融通是领先的视频云服务提供商,致力于构建及运营媲美与传统通讯质量的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网络。2008年1月成立于北京,在全国拥有上海、南京、成都、合肥四大分支机构。红云融通专注于多媒体通讯技术,自主研发高效的视频编解码技术、云存储技术、融合CDN技术、音视频通讯技术以及智能通讯终端多项成果业界领先。目前已为众多传媒集团、基础电信运营商、智能终端制造商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本文标题:智能电网概念-智能网:智能网-智能网概述,智能网-智能网的优势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