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古代是一神崇拜吗-论古埃及的图特神崇拜

发布时间:2018-02-06 所属栏目:《上古卷轴5》艾奥瑞尔祭坛控制台代码一览

一 : 论古埃及的图特神崇拜

图特 论古埃及的图特神崇拜

二 : 中国古代宗教的至高神崇拜

我们已经知道,圣经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宗教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先进发展的阶段性与规律性,即:

多神(偶像)崇拜宗教—至高神崇拜宗教—独一神崇拜宗教—三一神崇拜宗教。

那么,中国古代宗教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呢?

中国宗教学者认为,中国宗教第一个历史阶段是“原始宗教”,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分别是:

自然崇拜—包括日月星辰崇拜、风雨雷电崇拜、山川湖海崇拜、动物植物崇拜、火与石的崇拜,等等;

鬼魂崇拜—实际上是对亡灵与阴间“鬼”的崇拜,包括对家神、灶神、山神、土地神等的崇拜,表现于祭祀活动中,也伴随有巫术;

生殖崇拜—是对男女生殖器官图像的崇拜;

图腾崇拜—是对动植物的图像、水中鱼及空中鸟的图像的崇拜;

祖先崇拜—是对祖先画像、牌位的崇拜。

如果把上述的崇拜对象与《申命记》4:15~19节经文对照,我们会得出结论,中国原始宗教处于多神崇拜与偶像崇拜的阶段。

中国原始宗教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而它的存留则贯穿于中国古代、近代、直到现代;甚至今天,百姓中仍有为亡灵烧纸、为死者招魂的习俗,说明原始宗教的鬼魂崇拜至今没有根除。

中国宗教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是“古代宗教”,中国至夏代起进入古代宗教,中国的古代宗教是以至高神崇拜为特征的。据《中国宗教通史》(牟钟鉴张践著)记载:

“夏代的宗教”“出现统一的至上神是可以初步肯定的。”(《中国宗教通史》P79);

“殷代宗教”“近现代学者基本廓清了其本来面目。在殷人头脑中有一个无所不能,威力无比的至上神上帝,主宰着自然及人间的一切”(同上书P79)。

可见,从夏代起,中国宗教就进入了至高神崇拜的宗教历史阶段。

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年代,夏朝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的分界为公元前1600年,可以推断,中国古代宗教进入至高神崇拜的时间,与圣经记载的麦基洗德宣告“天地的主、至高的神”(创14:19)的时间是大体吻合的;这表明,中国古代宗教与古希伯来宗教的发展具有同步性!

进入周朝(公元前1046~公元前246)后,特别是在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中国古代宗教进入鼎盛时期,至高神信仰的神学思想与宗教实践日趋成熟;并具有相当的规模。

中国古代宗教呈现以下七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建立了至高神崇拜的政教合一的国家体制。

夏商周三代的至高神崇拜是具有国家性质的,宗教祭祀活动都是在国家级的层面上进行,到了周朝,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政教合一的国家体制,形成了完善的宗教机构、宗教理论与宗教礼仪:

形成了“以德配天”的宗教伦理;(同上书P116)

形成了系统的求问神的宗教方式—周易;(同上书P122)

形成了庞大的由国家直接控制的职业神职系统—周礼;(同上书P132)

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级的宗教祭祀制度;(同上书P134)

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明堂制度;(同上书P151)

其中,周礼制定的官制,既有宗教职能,亦有行政职能,周礼中的六卿就是以宗教职能为主要内容的;而明堂,即殿堂,相当于以色列民族的圣殿。

第二个特点:至高神有多种名字称谓,都是非偶像的。

周人对至高神的称呼包括上帝、神、道或天:

“周人的至上神既可称为天,亦可称为帝”;(同上书P153)

《道德经》则将至高神称为“道”;

在《系辞》中直接称为“天下之至神”(系辞上10章);

孔子则称至高神为“天”(论语)、“天地之神“(礼记哀公问),亦称为“上帝”(礼记中庸)、“上神”(礼记礼运)等。

上述的称呼,不论哪一种,都不是偶像;《系辞》则对至高神的非偶像性作了确切地说明:

“神无方而易无体”(《系辞上》4章)

“神无方”是指神是没有形状的,没有形状的神就不可能是偶像;所以,至高神是人们心灵中所崇拜的神;这种神学思想与圣经《申命记》是一致的。(阅申4:15)

第三个特点:至高神崇拜与多神(偶像)崇拜并存于中国古代社会中。

中国古代宗教至高神崇拜形成后,多神崇拜并没有去除,也没有任何律法制止多神(偶像)崇拜。所以,至高神崇拜与多神(偶像)崇拜并存于中国古代社会中,这种状况与(www.61k.com)圣经记载的列祖时代具有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在希伯来民族历史中,“并存”的局面持续时间较短,只有六百年,以色列民族形成后就直接进入独一神崇拜的宗教阶段,并且通过摩西律法禁止了多神崇拜与偶像崇拜。而在中国,一直没有进入独一神崇拜的宗教阶段,“并存”的局面持续了约四千年。

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至高神崇拜与多神(偶像)崇拜并存,却各存在于不同阶层中;或者说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宗教状况。以天子为首的国家管理层是以至高神崇拜为主;民间则是以多神(偶像)崇拜为主。即:皇帝祭天,百姓拜鬼;祭天是皇家的特权,皇帝提前进入至高神崇拜的信仰阶段,百姓却一直停留在原始宗教的阶段,这种状况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持续着。

但由于皇家是统治者,统治者的信仰和意志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敬天事神”、“君权神授”的理念,在中国的各阶层都达到了共识,成为整个社会都接受的宗教文化,并成为建立王权的依据。

第四个特点:形成了丰富的宗教文化。

夏商周三代的至高神宗教在中国持续了约两千年,并且造成了周朝社会的高度文明;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曾在世界上走在文明前列的历史时期,其根源正在于此。

世界上不论哪一个民族,其文化与文明都来自于宗教,先进的宗教必然产生先进的文化与文明;中国古代至高神信仰的宗教,产生了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秀的宗教文化,即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或者说,中国的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夏商周三代至高神崇拜的宗教文化。

目前的国学研究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中国的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是主张无神论的文化,实际上这不符合儒道文化的内涵。因为至高神宗教是中国儒、道文化的根源,也是其核心理念,抽掉了这一核心理念,儒、道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的国学研究应该纠正这种偏见,努力揭示儒、道文化的宗教根源,恢复儒、道文化的本来面目,才能使儒、道文化有助于现代中国社会!

第五个特点:缺少特殊启示,却有圣灵感动。

系统神学把启示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启示,一类是特殊启示;特殊启示都写在圣经里,这样一来,我们只能认为唯有以色列民族得到了特殊启示,其他民族只能是揣摩而得;可是,当我们深入研究儒、道文化中的宗教内涵时,却使我们感到:如此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似乎不能仅用揣摩而得来做解释,这里必有另外一种启示存在于中国古代宗教中。

孔子有一句名言:“天何言哉?”

孔子是一位虔诚的信徒。凡有信仰经历的人都能体会到,这句话是孔子痛切地呼求,呼求至高神向他说话,指望得到神的话语;或许孔子从未听到至高神向他说话,但是他却能坚持对至高神的信仰,甚至他在晚年回顾一生时说:吾“五十知天命”。何谓天命?天命者,天之使命也!这正是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天命;孔子是如何知道至高神给他的使命的?依据圣经知识,我们可以说孔子得到了圣灵的启示和感动!

新约时代世界才进入圣灵时代,但旧约时代也有圣灵赐下的圣经记载,所以我们不能排除中国古代宗教得到过圣灵感动的可能。

圣经上说:

“愿万国都快乐欢呼,因为你必按公正审判万民,引导世上的万国。”(诗67:4)

耶和华是如何“引导世上的万国”的?祂岂不是用祂的灵来引导世上的万国吗?所以,在中国古代宗教中,虽然缺少特殊启示,却必有圣灵的感动在其中;正是圣灵的感动,造就了中国古代的“先知先觉”、造就了中国古代的“圣人”、也造就了中国古代宗教先进的神学思想。

第六个特点:礼崩乐坏开始的宗教倒退。

礼崩乐坏大概始于西周末年,所以中国古代宗教的倒退也始于西周末年;孔子与老子是春秋(东周)时代的人士,正处于礼崩乐坏的年代。

礼崩乐坏只是造成了周人远离神,即所谓“信而不虔”(同上书P180),使宗教敬拜活动变得冷漠,人们只顾世俗的利益,淡化了对神的信仰,造成社会的腐败与堕落;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正是为制止宗教倒退,才极力主张恢复周礼,并且在阐述恢复周礼的思想与见解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儒家文化。

东周时代的宗教倒退是以“礼崩乐坏”与“信而不虔”为特征的,战国时代表现更甚,并且给进一步的宗教倒退留下了空间。

进入汉代,出现了两个重大的宗教倒退的事件:道教的出现与佛教的传入。

道教与道家文化究竟有没有关系或是一种什么关系,这在国学领域是有争议的话题。我们不能割裂道教与道家文化的联系,但是从宗教进程的视角看,可以认为,道教是对道家宗教思想的倒退。为什么这样讲?道家文化是以夏商周三代至高神宗教为根源的,《道德经》中的道,是人格化的至高神;只有一个道,即至高神只有一位,这是至高神信仰的神学思想。而道教从形成之日起,就是多神崇拜与偶像崇拜的宗教,虽然也把“道”遵为“元始天尊”,列为“三清神”之首,但三清神都已被偶像化;所以,元始天尊也并未真正取得至高神的地位;从信仰的追求看,道教并非按老子的教诲,知道、遵道、行道,而是一味追求“修道成仙”,“长生不老”等世俗的、不切实际的愿望;所以道教与《道德经》中的宗教思想没有共同之处,而是一种倒退。

道教的神多得不可胜数,耶和华在斥责以色列宗教倒退的时候说:

“犹大啊,你神的数目与你城的数目相等”(耶11:13)

而中国的道教呢?大概神的数目与人的数目差不多了,因为道教主张人心里有的就是神,人心里有父母,父母就是神,可见神之多。多神,却没有心灵中的至高神,这就使得道教从至高神宗教倒退到多神(偶像)崇拜的宗教上来。

至于佛教,是一种高级的偶像崇拜的宗教,从它建立之日起,就明确地否定至高神的存在;在否定至高神造物主地位的同时,又用无限循环的因果关系解释世界存在的原因,从而回避了世界本原的问题。佛教是从印度婆罗门教分裂出来的,保留了许多婆罗门教的教义,也吸收了婆罗门教的许多文化内涵。

婆罗门教属于至高神崇拜的宗教,把至高神的名字称为“梵天”;而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根本分歧在于,佛教否认梵天的至高神的地位,所以佛教对于婆罗门教而言是一种倒退。但由于佛教在否认“梵天”的至高神地位的同时,也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因此受到印度民众的欢迎,使佛教一度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而后,由于佛教的逃世性,又使其无力改变印度种姓制度的社会现实,最终被印度民众所抛弃。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之所以被中国民众所接受,是由于当时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仍停留在原始宗教低俗的偶像崇拜阶段,缺少文化内涵;而佛教作为高级的偶像崇拜宗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当时中国的民间宗教具有先进性。但它不可能承认“上帝”、“天”、“道”的至高神的地位,所以佛教对于中国夏商周三代的至高神宗教来说,却是一种倒退。

我们不排除佛教中有很好的哲学,但好的哲学不等于好的宗教;宗教是以神为本位的,我们判定一个宗教的进步性,首先要看它对神的认识是否更加符合神的本体的真相;佛教既然否定神的至高的地位,也就不能称之为先进的宗教;一个不崇拜神的宗教,又能崇拜什么呢?

所以,汉代开始的释、道,是对中国古代宗教的倒退;这种倒退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持续了两千年之久;按照韦伯的分析,释、道同属逃世的宗教,不可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如果我们寻找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迟迟不能进入资本主义原因的话,这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七个特点:儒教—至高神宗教的传承。

夏商周三代的至高神宗教是否得到了传承?答案是肯定的,传承中国至高神宗教的就是儒教。

儒教产生于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在孔子神学思想的基础上加以丰富与发展,创立了儒教。

儒、释、道同生于汉代,所以汉代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宗教分野的极其重要的时期。在汉代,释、道处于弱势;由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方针,儒教处于强势;儒教继承了夏商周三代政教合一的传统,成为事实上的国教。这种局面持续了近两千年;中国历代皇家,不论皇帝本人信道还是信佛,整个皇家却从未停止过祭天;这表明,儒教的国教地位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正因为儒教所处的国教地位,加上皇家的信而不虔,使它的宗教面目被淡化,更多的是以儒家文化的面目存在于中国社会中。

儒教自始自终坚持至高神的信仰,我们引用一段文献作为参照,以了解儒教的宗旨:

“董仲舒的神学有以下要点:首先他反复强调天神的至上性和权威性,反复说明郊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认为‘天者,百神之大君也’(春秋繁露·郊祭),‘天者,群物之祖也’(汉书·董仲舒传)‘受命之君,天命之所予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同上书P233)

这段话表明了儒教的三项基本的神学思想:

一,“天”是百神之大君,即诸神中的至高神;

二,“天”是万物的创造者;

三,君权神授,“天”是统管社稷的。

儒教的神学思想,表明儒教仍然是至高神信仰的宗教,成为夏商周三代至高神宗教的传承。

以上的分析,是我们以圣经为依据,来看待中国古代宗教所得到的认识,这个认识告诉我们:儒、释、道三教中,儒教是最为先进的宗教,它所坚持的至高神信仰与独一神信仰最为接近。儒教是中国古代宗教的传承,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宗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神学思想,对建立当代中华文明是有助益的;所以,我在后面的文章中,将继续揭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神学思想!

三 : 千古一跳万代祭拜

屈原,人们称呼您为大夫,大诗人、大政治家。您那天真不该在汨罗江跳下。否则也没有今天的什么端午佳节,更没有什么佳节倍思亲的乡愁酸楚,也许会少了不少烦恼。

——题记

两千多年前,你受奸佞小人的排挤和陷害 ,你被昏庸的楚王贬谪,远离朝廷国都,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开始了你泣血的呼号旅程。

两千多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你来到汨罗江畔,回望遥远的郢都,看到的是在冲天大火中次第崩塌的宫殿和秦兵的战矛,你听到的是奸臣们狞笑和父老姊妹的哭喊。你顿时绝望了,于是,你怀抱青石向江面跳去。

你这么一跳,后人有种种疑虑和猜想。有人认为,你是多么的傻,你为哈不向楚王表示些忏悔,求得他的宽恕?你为什么不向奸佞小人装岀一副可怜相,与他们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呢?那样做的话,或许能保全性命。也有人认为,你这么一跳,死于轻于鸿毛。

你在汨罗江边的那么一跳,也给后人留下沉重的困惑:不管哪个朝代,不论是什么社会,为啥就容纳不了良臣?为啥就容不得正直的人品呢?为啥正直的人会遭遇坎坷、结局悲惨?(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你的千古一跳,后人认识了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你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你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你的千古一跳,后人读懂了你:“鸟飞返故乡兮,孤死必首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这些话就是你的真实写照。你对父老乡亲情深似海;你对疮痍满目的故土,爱的深情执着;你有你的尊严,“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所以,奸臣当道,他们容不下你,必置你死地而后快。你的千古一跳,昭示着正与邪、善与恶的较量。也告诉了后人,正义与和谐是你一生的追求。

你的千古一跳,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后人记住了你:你始终忠贞不渝的效忠祖国,坚持不懈地抵御强敌的战斗精神和你“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一直是受到后人的缅怀、尊崇和爱戴,感召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你写下的忧国忧民的《离骚》、《九章》、《天问》等不杇诗篇,抨击了楚国当时昏庸王室的黒暗与腐败,表达了你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

你在汨罗江的千古一跳,楚国百姓异常哀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进行吊唁。渔夫们自发性的划起船只,在江面上来回打捞你的遗体。有位渔夫拿出为你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里,说是要喂饱鱼龙虾蟹,让它们不要去咬你的身体,人们见后争相仿效,并担心饭团为蛟龙所食而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最终发展成棕子。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你。从此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人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你的怀念和崇敬,多年来,一直得以延续和传承。

你的千古一跳,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你永远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也不管时代怎样变迁。自你的千古-跳,在楚国百姓心中就记住了你,也注定了你的灵魂将得到洗炼和超度,升华成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直到今天,你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魂,穿越时空,代代相传。

四 : 中国古代神话能构成一个体系吗?如果能,是何种逻辑及联系?

[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能构成一个体系吗?如果能,是何种逻辑及联系?
能联系一下历史、地理就更好了。比如炎黄之争跟现实中的部族战争有什么关系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不知陆六[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能构成一个体系吗?如果能,是何种逻辑及联系?给出的答复:
可以成体系,留坑,现在开始写,一向对一楼的封神体系和其他楼所说的道教神话不感兴趣,二楼等了好久还没有填坑,手痒就先开始写了,我认同的中国古代神话是道教昌盛以前的神话传说为主体,及少量吸收后世神话作为补充的洪荒体系。长文慎入。

——————————2014年1月23日第一次更新————————————————————
首先,中国上古时的确没有专门的,权威的,成体系的上古神话的整理著述,所有神话传说都来自于各种笔记,诗文,散文,个人著述等等的片段,包括《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三五历记》《帝王世纪》等等,因此众说纷纭,版本复杂,我能轻易列举十几种三皇五帝的说法,且相互矛盾,涉及他们的世系就更是一团乱麻了,我要是在这里分门别类讲一遍,别说我自己就觉得烦,诸位读起来也肯定要大呼用户体验太差。

因此在这里所记述的,是我从中整理出的,以主流性,多数性和不自相矛盾性为原则的上古神话体系,我会尽量都说明出处,做到有理有据,挑战到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的,也会论述清楚。下面开始正文:

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这么分,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可以称之为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腹黑男帝尧是连接两个时代的关键。

下面开始神话时代的主线剧情叙述:天地始于混沌(奇点?),其中孕育了一个神祗,后人称之为盘古氏,盘古氏是什么样的呢?“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注1

龙首蛇身,也就是没有爪的龙的样子,然后他撑开了混沌的天地,每天撑开一丈,撑了n年后,直到天地增长为九万里,盘古死掉了,身躯化为大地,双目化为日月,血液化为江河,肌肉化为田地,皮肤化为草木。注2

盘古死后,孕育盘古的先天混沌之气产生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更常见的叫法是: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利玛窦翻译耶和华时就借鉴了这一称呼,翻译为上帝。在楚国,昊天上帝被称为东皇太一。在古籍中,昊天上帝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天帝。昊天上帝人格不显,应当是全知全能的神,而非人格神。当然你要说昊天上帝就是鸿钧老祖我也没办法,太一和鸿钧含义的确相似。

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功能被烛龙所继承,烛龙也就是烛九阴,住在钟山,人称钟山之神,长的是人面蛇身,显然和龙首蛇身的盘古有亲缘关系,另外一个和盘古有亲缘关系的,是住在雷泽的雷神,长的是人首龙身。雷神很重要,一定要记得。注3

盘古死后,精气孕化为人类,开启了五氏时代,这五氏分别是(按时间顺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有巢氏教人建筑房子来躲避猛兽,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他们都被推举为领袖,开启了自己部落的统治时期,被人称作圣人,圣王。注4,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我用氏字跟在后面的时候,指的是整个叫做某某氏的部落,在上古时,姓是大型部落的标识,氏是由姓分化出来的有功绩或者身份高贵的分支部落的标识。

而伏羲,女娲,神农三人就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注5,三皇是怎么来的呢,话说燧人氏当政的时期,风姓的华胥氏部落有个妹子,就叫她华胥吧,她跑到雷泽去玩,看到有个巨大的脚印,是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住在雷泽的那个大人物留下的,于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计妹子想的是踩一踩又不会怀孕,悲剧的是,她怀孕了。注6

生的两个孩子,诸位都知道,一个叫做伏羲,一个叫做女娲。当然为什么雷神的后代长的和烛九阴一样是人首蛇身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其实脚印是烛九阴的?烛九阴根本就没有脚啊啊啊啊)伏羲,取得了河图洛书,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尽天机,天帝封其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一,掌管东方,属木,号称青帝,人称太昊,其所在的风姓伏羲氏部落,是中华民族的源起。

伏羲和女娲作为兄妹,在昆仑山交合产生了人类,咦,人类不是盘古的精气孕化的吗,我嚼得应该不是一个品种,估计盘古精气所产生的那一拨就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里的上古之人,他们发明了修炼的法门,后来都搬到了西边的昆仑和东边的蓬莱三岛。现在的人是伏羲和女娲交合的后代无误,至于伏羲和女娲是不是因为这件事被昊天上帝赶出伊甸园的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咦,女娲不是捏泥土造人吗?这种说法仅见于《风俗通》,是孤例,不予采纳,在多数文献里和出土文物都证实了是伏羲和女娲结合成为人类始祖的,泥土造人的说法应该和小时候妈妈说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一个道理,小羞羞的事怎么能到处乱说呢。

女娲部落接替伏羲部落掌权后,风姓部落有一个叫神农的人,他尝遍了百草,教会了人们种植和医疗,接替了女娲部落的统治,开创了神农氏的统治,神农和炎帝其实是两个人,后世常误以为是一个人,根本说不通,只不过是炎帝出自神农氏部落而已。史记中已有暗示:“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意为神农的后代治理已经衰落,而炎帝和蚩尤是黄帝的敌人。《史记封禅书》明确指出神农和炎帝是两个人:“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与《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的炎帝显然不相符合,《世本》是最早写“炎帝神农氏”的文献,意为炎帝出于神农氏部落,而非炎帝就是神农。

接下来就到了五帝时期,五帝是哪五帝呢?这里采用《吕氏春秋》的说法:东方青帝-太昊伏羲,中央黄帝-轩辕,北方玄帝-颛顼,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玄嚣。注7
我猜测太昊和伏羲并非一人,应当只是出自伏羲部落,奈何没有文献史料可以作为佐证,只好依旧当做一人,太昊伏羲修炼成圣后,昊天上帝册封他为青帝,掌管东方,历经女娲和神农两个部族的长期统治之后,神话时代的主线故事——三次神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不周山之战)正式展开!

话说太昊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做少典,少典虽然没什么光辉事迹,却娶了有蟜氏的妹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黄帝,一个是炎帝(囧rz,给大神跪了)注8。黄帝继承了少典部落,居住在姬水,炎帝继承了神农部落,居住在姜水,该部落有个分支是蚩尤部落,掌控着九黎,黄帝的事迹大家很熟悉了,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两次神战,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神话时代的两次大高潮。

阪泉之战,《史记》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炎帝统领神农氏部落后日益壮大,和轩辕争夺天下,奈何不修德政,没人拥护,在阪泉和轩辕大战三场,轩辕驱使着以各种神兽作为神明的部落,并有来自昆仑山的神兽英招(为昊天上帝看管花园),陆吾(掌管天帝座下天之九部,兼管昆仑之丘)相助,座下的禺强,苗龙等儿孙也已成长为一方神明,风后,应龙等大神也正当壮年,此时的轩辕可谓神威无匹,炎帝一方阵容就没有这么强大了,只有自己的几个儿孙,炎居,并节,以及猛将刑天可用,最终因实力不济而战败,归顺了轩辕,部族被轩辕所吞并。

阪泉之战后,神农氏部族有个分支后裔,叫做蚩尤,统领了九黎部落,此时强大了起来,与轩辕在涿鹿展开了第二场神战,《史记》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有八十一位兄弟,都是兽身铁额,吃沙饮石,善于作战,两方实力均等,因此打的昏天暗地,留下许多传说,轩辕与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幸得风后炼制了指南车,九天玄女受西王母所命赐下天书给轩辕,常先制作了夔牛战鼓,威力巨大,应龙的水属性功法出神入化,奈何蚩尤有风伯飞廉和雨师屏翳相助,反受水害,轩辕只好向一袭青衣的神女女魃求救,止住了风雨,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涿鹿战场因此大旱数年。经《山海经》和《逸周书》证实,蚩尤被应龙斩杀。

黄帝和嫘祖所生的长子,叫做玄嚣(音玄箫),号青阳氏,被封为白帝,掌管西方,以凤凰作为图腾,白帝玄嚣有几个好儿子,有句芒和蓐收(音入收),后面还会出现,还有一个叫穷奇,作恶多端,被帝舜流放到邽山,化为牛状,全身长刺,叫声像野狗的野兽,成为四凶之一。

玄嚣还有个儿子,名叫蟜极(音脚极 不叫搅基!!),蟜极没有成帝,白帝回天上后(渡劫飞升?),在人间接替帝位的是白帝的侄子颛顼(音专需),颛顼的爹名字叫昌意,是黄帝和嫘祖的二儿子,白帝玄嚣的弟弟,但和玄嚣比起来,据称是德行不好,看到美女有点把持不住,于是在风后,常先等人的建议下没有登上帝位,风后是此时风姓部落的首领,在黄帝手下混饭吃,擅长祖传易数,好兵法,征战蚩尤时曾立下大功。常先曾在西王母坐下的九天玄女的指导下前往东海流波山斩杀夔牛(音葵牛)和雷兽制成战鼓(情节是不是有点眼熟)。黄帝手底下能臣很多,比如应龙,大鸿,力木,容成,大容,离朱等等。

话收回来,第三次神战正是由五帝之一的北方玄帝颛顼和炎帝后裔共工之间展开的,颛顼是个大神,号高阳氏,屈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即自称是颛顼的后代。此时离那两场人神大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炎帝输后其臣子后代颇有不服,刑天就是一个,结果被砍了脑袋流放到常羊之山,挥舞着盾牌和大斧,水神共工又是一个,共工和祝融一样,是神职,掌管水的神叫共工,掌管火的神叫祝融,因此有多个祝融和共工,这个共工是炎帝的五世孙,老祝融的儿子,于是和颛顼争夺地位,带着相柳和浮游等人和炎黄部族开战,两大部族大战了一番,上天入地,玄帝颛顼法力滔天,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而死。看来轩辕的后代和轩辕一样霸气,专治各种不服。

这一触坏了事,不周山是天柱,倒塌之后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上破了个大口子,惊动了女娲,于是出来救场,炼石补天。

至此颛顼彻底征服了九黎,令他们取消巫鬼的信仰,重回昊天上帝的怀抱。颛顼的儿子们没有太争气的,但后世有八个杰出的子孙人称八恺,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梼杌,作恶多端,后来被帝舜流放西荒,化作人面虎神,犬毛猪牙的怪兽,成为四凶之一,注9。颛顼回天上去后,帝位由白帝玄嚣的孙子,蟜极的儿子帝喾(音帝酷)继承,帝喾号高辛氏,名俊,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大boss帝俊。

如果要写一本书来评价帝喾,书名必然要叫《帝喾和他的儿女们》,他的儿女们都有:帝喾和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和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和简狄生了后契(商的祖先),和庆都生了帝尧,和姜嫄生了后稷(周的祖先)和常仪生了帝挚和帝女,帝挚后来因为德行问题禅让给了帝尧。帝女因为高辛氏发布悬赏,能够破犬戎者嫁女给他,结果一只五色神犬咬掉了犬戎首领的脑袋前来领赏,帝喾想反悔,帝女却不在意,下嫁给了这个叫盘瓠的神犬,成为瑶、苗、黎、畲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至于有盘古来自盘瓠的说法,私以为是范文澜瞎联系。咦,简狄不是吃了玄鸟的蛋才生的后契吗,玄鸟生商啊,我们都记着呢,来来来,帝喾是谁的孙子?白帝啊,白帝部落的图腾是什么?凤凰啊,不就是玄鸟吗,简狄吃的是谁的蛋还用我多说?图森破,这叫艺术加工。帝喾还有八个杰出的后世子孙人称八元。

帝喾从小跟着颛顼治理天下,深得颛顼厚爱,但是好像又跟颛顼有不可告人的仇隙,乃至直接导致了英雄时代发生的数起血祸。帝喾治理天下得当,也深得后人的崇敬,他还册封了五方神官,他的叔父,玄嚣之子句芒掌管东方,司木,蓐收掌管西方,司金。颛顼的重孙名叫重黎,注10,继承了祝融的称号,司火,颛顼的老部下玄冥继续掌管北方,司水。后土掌管中部,司土。后土是和颛顼争夺帝位失败的共工的儿子,也是著名的夸父的爷爷,后土能担此重任,可见自共工挑战颛顼失败后,炎帝部族的大部分人已经彻底归心。

神话时代该结束了,此时的天地是怎样的呢,帝喾站在亳都的宫殿里,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大殿,将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他想着:羲和生了十子后已经元气尽复,十个儿子汲取了太阳精气,妖神血脉复苏,化作十只三足金乌,栖息在东方的扶桑神木上,他们暂时还在乖乖的轮班,等着羲和驾着车子每天拉一只去普照人间。叔父颛顼的儿子们一个个尽是些不省心,堂兄穷蝉就算将魍魉赶到了雷泽,这帝位不还是要落入我手,堂弟鲧也不知道在山川里瞎折腾些什么,南方的共工氏部落有一拨人又发生了叛乱,后土说自己不知情,看表情应当是真的,我已派重黎前去剿灭,这几日就当有捷报了,说起来,重黎倒生了好儿子,长琴…长琴……,哦,对了,前些日子碰见一个叫羿的年轻人,箭术很好,于是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希望他不会辜负我的厚望。注11

这是个盛世啊。

是的,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但暴风雨前的平静正在消逝,神话的狂澜正在悄悄孕育,等待着震惊天下。


太晚了该睡觉了,明天开启英雄时代的叙述。

注1,见徐整《五运历年纪》
注2,见徐整《三五历记》
注3,烛九阴见《山海经 海外北经》《山海经 大荒北经》《天问》《淮南子》
雷神见《山海经 海内东经》
注4,有巢氏事见《庄子》《韩非子》,燧人氏事见《韩非子》
注5,三皇说法有数种,这里采用《史记索隐·三皇本纪》和《风俗通义》的说法。
注6,事见《太平御览》引《诗含玉露》:“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
注7,这里的五帝采纳的是《吕氏春秋》《礼记 月令》以及《淮南子 天文训》的说法,较为主流的还有《史记 五帝本纪》版本的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吕氏春秋》最早将他们合称三皇五帝,五帝为五方上帝之意,是天神,司马迁也认同“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而《史记 五帝本纪》毕竟宗旨是记录史实,不是神话书,其中的五位人帝显然为了照顾史实弱化了神话色彩。
注8,《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祖母华胥氏。”
注9,事见《左传 文公十八年》
注10,《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
注11,射日的羿和夏代篡位的有穷氏的后羿不是一个人,有穷氏的后羿也只是因为善射而被人们冠上了”羿“的称呼,只是一个凡人,《荀子·儒教篇》中说:“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许慎曰:“羿,尧时射官,非有穷后羿也”。羿射杀太阳后,善于射箭的人通常都会被称为羿。

—————————————2014年1月24日第二次更新——————————————————

帝喾很生气,因为祝融重黎去剿灭共工氏的叛乱久诛不尽,于是帝喾诛杀了重黎,令重黎的弟弟吴回担任祝融,以及重黎的儿子太子长琴领兵彻底铲除共工氏余孽,我猜测帝喾能这么不留情面的斩杀了叔父颛顼的重孙,一方面是和帝喾和颛顼的间隙有关,另一方面联系共工氏后来的所作所为,有可能重黎犯了一个大错,这个大错可能是导致后世那场巨大灾难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帝喾还是施施然回到了天上,帝位传给了帝挚,帝挚风评很差,做了九年后被迫将帝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尧,号称陶唐氏,腹黑男帝尧正式登场,开启了一代传说。

帝尧刚当政,民心未归,就出了一件大事,自己同父异母的堂兄,帝喾和女神羲和所生的十个太阳,十只金乌,因为不明原因,一齐降临人间玩耍(或许有内幕?),这下坏事了,十日齐出,天下大旱,酷热难耐,民不聊生,伤亡惨重。并且同时天下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等凶神齐出(没内幕才怪,这是一场阴谋!),帝尧默默的看着,找来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早年因为箭术十分高超被帝喾所赏识,赐下了神器级的弓和箭,在帝喾的军队任职。他叫做羿。

帝尧找来了羿,一番交谈,羿同意去解决这个问题,羿回到家里摸着帝喾赐给他的神弓,良久,擦亮了长箭,毅然背负起长弓,出门向东,他登上东方的高山,望向了高空中十个明亮的太阳,太阳中隐隐映出三足乌的身形,弓如满月,松手,长矢如同一道飞虹,刹那间的光辉似乎盖过了日光,便听一声惨呼,一道金色的血液从天际洒落,九只金乌被羿一一射杀。

最终,羿留下了一只金乌,随后,他前往弱水诛杀了猰貐(烛龙之子),前往畴华之野诛杀了凿齿,在凶水斩杀了九婴,到青丘国的水泽中斩杀了大风,在南方的桑林之野擒住了封豨并烤着吃了,又去洞庭湖诛杀了修蛇。注1

羿的英雄史诗之路还没有终结,斩杀这么多神魔怎么会没有后果,第一个传他去问话的却是西王母,西王母是个妙人,我们不知道她的来历,但她的地位却十分高超,统领昆仑,法力无边,据称是先天混沌之气分化出的先天阴气汇聚所生,那么也就是说她是昊天上帝的女儿。和西王母对应的可不是什么玉皇大帝,而是先天阳气汇聚所生的东王公,统领蓬莱仙岛,据称东王公常在东荒和仙女们玩投壶的游戏(在远处放一个壶将箭枝往里投),投进去了则”天为之唏嘘“,投不进去的话”天为之笑“。注2

西王母,按照《山海经》的说法,住在西方昆仑的玉山上。她有万妖之祖之称,她还在东海的度溯山上养了一棵大桃树,方圆三千里那么大,也就是吃了可以长生的蟠桃,蟠桃树的东北方向有个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有叫做神荼和郁垒的两个神看守鬼门。注3

金乌在西王母座下担任使者,注4,金乌被羿射杀后西王母反而答应了羿的要求,将不死药赐给了羿,羿回到了家里,拿出了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常娥,常娥与帝喾的妃子常羲,常仪一样,都是常氏的部族的圣女。然而羿却不能吃不死药飞升天界,因为帝喾帝威滔天,羿射杀了他的儿子,天界就再也容不下他,常娥最终还是一个人偷偷的走了,她趁羿外出的机会吞下了不死药后举霞飞升,也许她心里也有怨气吧,为什么要为了什么苍生,什么天下弄得不能既作鸳鸯又成仙。羿独自一个人站着想到,只要她能长生就好,他静静的站着,被整个世界所抛弃。

因为太阳和凶神的事情被摆平,帝尧的声望无比高涨起来,四海称之为天子。(见注1)
十日齐出到底是怎样的阴谋,没有人知道,我可以联系一些线索做出猜想,找出幕后真凶,但这不是文献中的东西,是我自己的故事了,以后再说吧,先把文献中的体系整理完。

不管怎么说,羿都是牺牲品,落入了大人物的漩涡,他成为了人间的英雄,却不再为天地所容。甚至不得不与爱人分离,也许常娥事后也会像诗人所说的那样后悔窃取了灵药,长生跟挚爱,不知道再有一次机会的话她会怎样选择,羿最终也没有上天,也许是西王母的建议,他死后去了蟠桃树东北的鬼门之中,依然为人们铲除鬼怪的祸乱,被人称为宗布之神。注5,注6

事后金乌老实多了,它坐着羲和的车子,每天从生长在东方旸谷(或称汤谷)的扶桑神木出发,到西方的虞渊(或称禺渊,禺谷)落下,虞渊落满了羽毛,有其他金乌陨落于此,扶桑木上,只剩下一只金乌茕茕孑立,这时有个人出现了,还记得上文提到的帝喾任命的中央司土之官,后土吗,他是触了不周山的共工的儿子,他生了个儿子叫信,信生了个儿子叫夸父,夸父不自量力与金乌相争,羲和的车子很快,夸父追赶不上,他就想至少把你堵在虞渊之前,可惜实力不足,被金乌杀死在北方的大泽。这个插曲是炎帝后裔与轩辕后裔相争的延续。

(羿的故事之前写了一个版本,有所演绎,删掉重写了一遍,想看演绎的可以到我的专栏羿的史诗之路 - 蘭陵的文学菜园子 - 知乎专栏去看)


羿的故事讲完了,接着我们来看第二个人,他就是禹,我们还记得重黎因为剿匪不利被帝喾所斩杀,他的弟弟吴回接任了祝融神位,会同重黎的儿子太子长琴继续剿灭共工氏余孽,我一直觉得重黎被斩杀还有什么内幕,因为共工氏的欲孽之后又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洪水,重黎也许发现了什么却没来的及阻止,共工氏几经波折终于在帝尧晚年的时候做成了这件大事,滔天的洪水淹没了大地,被全世界多个民族的神话所记载,比如著名的圣经体系,他们躲进了诺亚方舟。但身处洪水中心的帝尧却无处可躲,他又找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鲧(音滚),是颛顼的儿子,注7,经常在名山大川里游荡,擅长治水。

帝尧命令鲧火速前去治水,鲧受命后开始开工,但是洪水势大功效不显,后人说鲧治水只知堵不知疏,不足为信,鲧治水数年都没有成果,回来面见帝尧,说:“这样下去进度太慢,我需要那样东西。”帝尧沉默了良久,摇头拒绝了。

鲧走了,他还是偷走那件东西,息壤,一种珍贵的,生机勃勃的土壤,用息壤修建的堤坝河水一旦上涨,堤坝也会随之涨高。这一次,鲧治水即将成功。然而帝尧发现了这件事,震怒,命令祝融吴回将鲧杀死在了羽山的郊外,像当年白帝的子孙帝喾斩杀玄帝的子孙重黎时一样果断,屈原叹道:“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然而鲧确实是死了,死在羽山,羽山这个地方很奇妙,是当年羿射杀金乌后金乌的羽毛洒落在山里因而命名。注8,注9。

然而韩非子提出了不同的说法,他认为鲧偷走息壤不是被杀的原因,他真正的死因是阻止舜继承帝位,注10,这点我们讲到舜的时候再说。

鲧死了之后,他的神魂化为黄熊,沉入了羽渊,他的尸体肚子里又孕育了一个生命,那就是禹,是的,尸体肚子里跑出来的,《山海经 海内经》:“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也许禹是鲧即将治水成功的一股执念,总之禹接替了鲧的事业,帝尧也没有收回息壤,禹得以继续完成了治水大任,他会同伯益和后稷,带人测量山川地形走势,疏通河道,治水十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害的妻子涂山氏十分幽怨。至于他的儿子在三过家门之前就出生了,不要总是说那啥绿绿的。

倒是禹在治水的时候曾受巫山神女瑶姬的帮助,巫山神女自称是炎帝的第三个子女,炎帝的第二个子女就是炎帝长子炎居的妹妹,叫女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填海的精卫。也许知道洪水是本家共工氏闹出来的,巫山神女治水非常积极。

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足迹踏遍了万水千山,据《吕氏春秋》记载,他向东走到东海,向北走到犬戎国,向西走到三危之国,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乡,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传说和奇闻异事,这里写一些我知道的,必然不够完整,所以欢迎评论或私信指出。

共工氏臣下的神怪常常作乱,禹在昆仑之北斩杀了相柳(共工部下蛇身九头的凶神),在淮水斩杀了无支祁(淮水水神,青身白头的猿猴),禹的手下有一个叫做坚亥的擅长速度的神明,禹命令他步行测量大地的长度,坚亥花了一天时间,从自东极走到西极,走了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然后他”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山海经》)却没说他为什么左手要指向青丘国,难道看上了娇滴滴的九尾小狐狸。

河伯冯夷是个风流倜傥的倒霉蛋花花公子,过河时被淹死了,天帝顺手就让他担任了黄河的河伯,望洋兴叹就说的是他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时候他曾贡献过河道地图给大禹,他还曾被一道美丽的歌声吸引,原来是伏羲的小女儿宓妃(也就是洛水之神洛神)在唱歌,于是邀来做客,宓妃就长住了,后来篡夺夏君的有穷氏的后羿(和射日的羿不是同一个人,见1月23日更新的注10)路过,看见洛神的美貌,一箭射伤了河伯,惹得洛神钦慕,洛神就跟着后羿跑了,可怜的河伯。后来还因为几个凡人折腾河伯娶妻的事坏了名声,天见可怜,我都是和洛神亲近过的人,怎么会看得上平凡女子。

大荒之中还有一座云雨山,大禹在这里砍伐木材的时候看到山上一块红色石头上突然长出来一棵叫栾树的植物,它的果实可以制成不死药,各方天帝听说了之后都来这里取过药。注11
西北的不周山旁有一条河叫做寒暑之水,大禹在河边的山上剿杀过共工氏余孽,附近有十个神明,他们自称是女娲之肠,由女娲当年的肉身的肠子通神化作神明,他们经常横卧在大路上(一股日和范儿是怎么回事)注12

相柳是九头蛇怪。他所喷吐停留过的地方,立即变成大沼泽,而气味不是辛辣就是很苦,生机俱灭。大禹杀死了相柳,其血又腥又臭,使谷物不能生长;那地方又水涝成灾,使人不能居住。大禹填塞它,屡次填塞而屡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诸帝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诸帝台位于昆仑山的北面。注13

伯益也是白帝的后代,他的爹是大业,大业的父亲业父和帝喾是兄弟,都是蟜极的儿子,白帝玄嚣的孙子。伯益相传能听懂鸟兽的语言,是禹的老师,和禹一起治水,丈量神州,相传禹写了地理书《禹贡》,伯益写了地理书《山海经》。注14 后来禹老了,伯益摄政,禹的儿子启登上帝位后杀死了伯益。伯益也是秦国和赵国的祖先。

羿和禹的英雄故事讲完了,英雄时代也接近了尾声。
当禹在全国各地操劳时,帝尧的生命走到了终点,人们把他安葬在济阴城阳。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竹书纪年》记载舜将尧放逐到平阳囚禁,先立丹朱又废而自立是怎么回事,鲧为何又要阻止舜继任帝位,帝舜是何人后裔,又担负着怎样的重担,长乘,泰逢,计蒙,神人二八又是谁,禺强,苗龙,太子长琴结局如何,四凶中的饕餮和混沌又在何处。。。且等我明日再更!(妈蛋我透露这么多上古隐秘会不会被昊天上帝一道闪电劈死)


注1:事见《淮南子 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注2:事见《神异经·东荒经》
注3:事见《东京梦华录》引古本《山海经》
注4:《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注5:《淮南子 氾论训》:“ 羿除天下之害,而死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
注6:有人说羿不是射伤了河伯娶了洛神么?事见于《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为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王逸注:“雒嫔,水神,谓宓妃也。”很显然娶洛神的是夏代的有穷氏后羿,而非帝尧时射日的羿。
注7:《史记 夏本纪》: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注8:《山海经 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注9:《左传》桓公三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三代祀之。”
注10:《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
注11:事见《山海经 大荒南经》
注12:事见《山海经 大荒西经》
注13:事见《山海经 大荒北经》
注14:见刘歆《上山海经表》

——————————————2014年1月25日第三次更新————————————————

按照皆大欢喜的说法,尧在乡下把以孝闻名的舜找来,把娥皇女英嫁给他,还把帝位传给他,卧槽要被从天而降的大馅饼砸晕了有木有,一瞬间金钱女人…啊,不,事业与爱情都有了,而且顺顺利利的得到了大臣的认可,人民的拥护,想象一下,隔壁刘大地主快死了,他有子有女有家臣有佃户,却把正在替他家放牛的你拉倒病床边,说我的家产都给你,我的女儿嫁给你,我的佃户都归你管,他的儿子没有意见,他的管家仆人都怀着热切的眼光看着你,他的佃户都心服口服,这种事处处都透着诡异,你要是自以为是自己的名声太好,王霸之气不小心抖露出来而一点怀疑没有的沾沾自喜的接受了,那神经得是有多大条,这种故事也就儒家那帮理想主义者才编的出来,按儒家的说法,尧舜禹相互禅让天下咸服,顺顺利利进入夏朝,神话时代结束,情节之平淡相当反人类,每个人似乎都化身儒家思想的忠实拥护者,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上儒家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儒家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而改造神话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谓是惯犯。注1

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史家思想家们总是不自觉的将神话历史化,“在正统的史家和儒家典籍中,那种半人半兽的神性形象被抹杀殆尽了,因为这种形象很难纳入历史谱系当中,还有一些触犯理性化原则的神话,也都遭到了删削,司马迁的理由是”其文不雅驯。“……对神话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这种例子,在儒家的典籍中比比皆是。……改造的结果是使神话大量的消亡”注2 比如子贡问孔子黄帝有四张面孔的时候,孔子说那是黄帝派去治理四方的四个人,诸如此类。

儒家典籍中的神话正如第一段中所说,一段理想国般的禅让后,进入信史时代,作为第一种说法,也是主流的说法。

以下再说一种,是综合比较非儒家典籍的记载后,整理出的版本。
《竹书纪年》说道:“昔尧年老德衰,被舜所囚禁。舜不但囚禁了尧,还囚禁了尧的儿子丹朱,使得父子无法相见。”
《汲冢书》中说:“舜把尧流放到平阳”。
《荀子》说道:“有说尧舜禅让的,是假话,是道听途说,是见识鄙陋者的说法。”
《韩非子》说道:“舜逼迫尧,禹逼迫舜,汤放逐桀,武王伐纣,这四个人,都是当臣子的却弑其君的人。”注3

神话权威《山海经》中说道尧的儿子丹朱的时候,明确称呼其为帝丹朱,很显然,丹朱是继承过帝位的。注4

尧的品德和才智无疑都是高绝的,即使有时候比较腹黑,坑了羿和鲧,但也是为了子民,尧老年的时候,提拔了一个人,那就是舜,舜的德行也很好,他孝敬父亲瞽叟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是他是什么身份呢?舜是玄帝颛顼的后代 注5,还记得上文所说的穷蝉驱逐了魍魉吗,穷蝉和魍魉都是颛顼的儿子,两人为了帝位曾有纷争,没想到颛顼却把帝位传给了帝喾,自此之后,穷蝉一脉就衰落了,儿子敬康,孙子句望,再到舜的爷爷桥牛,父亲瞽叟,都已经沦为平民了。

舜在历山耕种,在雷泽打渔 注6,贤德的名声传了很远,帝尧听说了颛顼一脉还有这么一个贤德的后人,于是到服泽找到了舜,带他回来授予了官职,并且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

也许是白帝一脉亏欠玄帝一脉太多了,白帝玄嚣的孙子帝喾斩杀了玄帝颛顼的子孙时任祝融的重黎。白帝的曾孙帝尧又令重黎的弟弟,也就是祝融吴回斩杀了自己的叔祖,玄帝的儿子鲧。

颛顼的子孙,重黎和儿子太子长琴,重黎的弟弟吴回和其子陆终,都被帝喾派去南方剿灭共工氏余孽,完成重黎未竟的事业,后来都留在南蛮之地成为楚国的祖先,你说颛顼得是有多倒霉。

儿子梼杌还化为四凶而被子孙帝舜流放。儿子穷蝉和魍魉之间还相互争斗,最后穷蝉混成了平民,魍魉死后变成了山精鬼怪,哦,对了,颛顼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死后变成了传播疫病的疟鬼,另一个死后变成了专吓小孩的小鬼 注7,颛顼:“我…………”。

幸得出了舜这么一个后代,被帝尧挖出来,舜顺便保举了自己八个同宗,都是颛顼的后裔,有贤名,人称八恺。舜的势力越来越大。帝尧重用了玄帝的后人舜,玄帝的儿子鲧去见了尧,说:”这样做是不祥的“,后来帝尧派祝融吴回将鲧诛杀在了羽山,有说法认为是舜主使的。注10

尧年老智昏后,舜派后稷将尧的儿子朱流放到丹渊做诸侯,故而被人称为丹朱,注8,注9,而将尧囚禁在平阳二十八年,直到一百一十八岁时死去,尧死后,舜将丹朱立为帝,自己在南河隐居,据说丹朱不够聪颖,被尧视为不肖子,还发明了围棋给丹朱玩希望能能增长他的智慧,丹朱还被舜流放了这么多年,连父亲都见不到,又能有什么威望呢,所以诸侯都不理会帝丹朱,而是纷纷参见舜,舜说”天意如此。“然后废了丹朱,自立为帝,成了帝舜,号称有虞氏,定都蒲坂。并火速平掉了支持丹朱者的叛乱。

帝舜在位时政绩很突出,重用八恺四岳,皋陶,后契,后稷,禹等人,流放了四凶,穷奇,梼杌,饕餮和浑沌。还找出了帝喾的八个有贤名的子孙,号称八元,让他们担任重要的官职,禹是自己的同宗,所以帝舜很放心他,后来禹治理好了洪水,万民敬仰,声望前所未有的高涨起来,帝舜却遭遇了和帝尧一样的窘境,那就是他和女英的儿子商均也是个不肖子,名声不好,于是禹渐渐的把持了朝政,尧死之后,舜在位39年,晚年被禹逼迫南巡,死在苍梧之野,就地葬在了九嶷山的南面,禹颇有黑色幽默之风,他把丹朱葬在了九嶷山的北面。(见注3)

禹登临帝位,号称夏后氏,收天下铜铸就九鼎,分天下为九州。九州自此而定。禹老了,禹的老师,白帝后裔,大业之子伯益摄政,治理国家,禹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启,伯益辞官隐居到箕山南麓,启登临帝位,建立了夏朝,六年后诛杀了这位传说中的《山海经》的作者伯益,神话时代也终于终结,信史时代正式开启。


以上,是我从各种古籍文献整理出来的一套上古神话体系,因为很多事情说法很多,为了简单明快期间我只取一种,以主流性,多数性和不自相矛盾性为原则,挑出我认为最佳的说法,且做到有理有据。所以有和其他说法有出入的话很正常。神话的存在是有其刚性需求的,第一,在科学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找一种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解释,无论科不科学,都可以避免人们长期面对未知的恐惧之情。第二,维持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保证社会稳定。最后,神话不但增强了一个群体的凝聚力,种种故事更寄托了先民的美好愿望,宣泄了对自然界的无奈和不安之情,因此,神话对每一个民族都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我整理的这个体系,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先辈们灿烂的想象力,寄托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崇敬。


注1:见《史记 五帝本纪》《史记 夏本纪》
注2:见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 第一编 第一章 第四节》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3:《竹书纪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汲冢书》:“舜放尧于平阳”
《荀子 正论》:“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
《韩非子 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注4:《山海经 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注5:《史记》: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注6:《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
注7:干宝《搜神记》:”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弱水,为魍魉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注8:《尚书 逸篇》:“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
注9:《竹书纪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注10:《韩非子》之《外储说右上·说三》: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

——————————————2014年1月25日补遗———————————————————

以上叙述只是叙述了主线剧情,神话时代的创世造人,五氏三皇五帝,三次神战及其他纷争,英雄时代的英雄羿和禹,尧舜禹三代隐秘及其他纷争,构成了上古神话的主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故事,没能讲述,特此补遗。

黄帝的孙子禺强,也叫禺京、禺疆,是禺虢的儿子,禺虢是东海的海神,他长的是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黄蛇,脚踏两条黄蛇,注1,禺强是北海的海神,擅长风和瘟疫,长的是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红蛇,据说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时候禺强曾经参战。

我们还知道渤海之东无数万里有五座仙山,分别是:岱舆,员峤,方壶(方丈),瀛洲,蓬莱,每座山都很高大,下周围三万里,山顶平地九千里。山与山之间,相距七万里,山上住的神仙很多,金殿神兽不禁其数,但是这些山却漂浮在大海上,没有根基,仙人们担心它们飘走,就给天帝说了这件事,天帝令禺强解决,禺强找了十五只大神龟,分成三班倒,驮起了五座仙山,每六万年换一次班,五座大山就此稳定下来。

但是有个龙伯之国,国中的人身形巨大,抬起脚走不了几步就到了东海边,投下钓饵一口气钓了六只背在肩上走回了国家,灼烧这六只神龟的龟甲来占卜凶吉,于是岱舆和员峤这两座山就漂流到了北极,沉没在了大海里,亿万仙人流离失所,天帝听闻后大怒,削减了龙伯国的版图,缩短了龙伯国人的身材,伏羲和神农再见到这个国家的人时,他们只剩十几丈高了。这五座仙山的位置就在归墟的边沿上。注3

黄帝有个目力超强的大臣,叫做离朱,《孟子》里叫他离娄,据说他能在百步外看见秋天野兽新长的毫毛,明察秋毫这个词说的就是这件事。黄帝失玄珠的时候就曾派他去寻找,却没找到。

说到黄帝失玄珠,说的是:黄帝在赤水的北岸游玩,登上昆仑山巅向南观望,不久返回而失落玄珠。派一个才智超群的叫知的人去寻找没有找到,派目力超强的离朱去寻找也没找到,派力大无穷能言善辩的吃诟去寻找也找不到。于是让没有什么特长的象罔去寻找,而象罔找回了玄珠。黄帝说:“奇怪啊!象罔方才能够找到吗?”象罔象征的是无识而混沌的状态。注4

黄帝手下还有个叫容成的臣子,是教黄帝养生的神人,后来曾在太姥山炼药,隐居在崆峒山修道,人称容成子 注5,长江水边生长着一种叫做焦螟的小虫子,十分细小,它们成群的飞舞聚集落在蚊子的睫毛上,彼此碰不到,蚊子也感觉不到,目力超群的离朱和子羽在大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到它们,听力过人的褫俞和师旷在寂静的大晚上也听不到它们,唯独黄帝和容成,在崆峒山一起斋戒三月,心如土灰,形同枯木;徐徐以精神来省察,真切的看见它们的形体魁然,如同高大的嵩山一般巍然耸立;慢慢用元气来听声,听到它们飞舞的巨响如同雷霆。注6

在东北海以外,大荒的当中,黄河水流经的地方,有座附禺山,颛顼和他的九个妃子葬在这里,青鸟、琅鸟、玄鸟、黄鸟、黄蛇护卫着这里,这座山方圆三百里,山的南边是帝喾的竹林,竹子大的可以做船。竹林南边有三株没有枝桠的桑树(应当是幼年扶桑木),山的西边有一个叫沈渊的水潭,是颛顼沐浴的地方。注7

大荒北边还有一座山叫做成都,成都山很高,连着天。夸父耳边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握着两条黄蛇,欲战金乌,没来得及抵达北方的大泽,却死于这里,据说金乌没有出手,而是雨神应龙斩杀的夸父,应龙先杀掉蚩尤,后杀掉夸父,然后去了南方居住,所以南方多雨。注8

大荒北还有座山叫做北极天柜,是北海的海水注入的地方。住着神明,九凤和强良,九凤长着九个头,人面鸟身。强良虎首人身,嘴里衔着蛇手里抓着蛇。注9

据说黄帝的儿子苗龙参加神战的时候立过功。苗龙是犬戎的祖先。”黄帝生苗龙,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注10

帝喾和姜嫄生了后稷后不久,又给他生了个弟弟,叫做台玺,台玺生了个儿子叫叔均,叔均擅长农业,被称为田祖,教会了人们牛耕。 恰巧后土也因擅长农业而被人崇拜,两个人因此经常有争端。穿着青衣的神女女魃帮助黄帝战胜了蚩尤,却因此不能返回天界,她待的地方都不下雨,叔均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黄帝,黄帝把她安置在赤水的北边,有时候女魃外出,如果要驱逐她,需要疏通河道,沟通水路,然后行令道:”神北行!“,有人常在赤水旁的钟山上看见一个穿青衣的女子,人们叫她赤水女子献,赤水北边的钟山就是烛九阴待的地方。注11

西王母的东边有一座蠃母山,有一个叫长乘的人身兽尾的神住在那里,他是上天的九德汇聚所生。西王母的西边数千里,有座天山,四凶之一浑沌住在这里,据说浑沌是帝鸿的不肖子,帝鸿是帝俊的儿子,根据大多数典籍帝喾就是帝俊,那么帝鸿的帝号是怎么来的就很奇怪,没有文献记载。至此,我们知道了四凶中的浑沌住在天山,是帝鸿的不肖子。穷奇是白帝玄嚣的不肖子,住在浑沌更西边的邽山。梼杌是颛顼的不肖子,被流放到西荒。还剩下一个,饕餮,这个吃货是缙云氏的不肖子,缙云氏是黄帝手下的夏官。饕餮被帝舜流放在北方的钩吾山。注12

浑沌所在的天山西边二百九十里,有一座泑山,帝喾手下司金的神祗,白帝玄嚣的儿子蓐收就住在这里,他左耳上挂着一条蛇,坐骑是两条龙。 注13

说道蓐收,再提一下帝喾手下司水的神祗玄冥,他经常和颛顼一起出现,因为他们都是执掌北方的水神,有说法认为玄冥就是禺强,我没看到什么有分量的文献可以提供证据,不能算作一个人。和玄冥对应的火神是回禄,指的是火神祝融吴回及他的儿子陆终,是颛顼的后裔。司火的祝融本来是重黎,重黎后来被帝喾诛杀。司木的神祗是蓐收的兄弟句芒(音勾忙),他住在东方,鸟面人身,乘着两条龙,象征着春天。

吉神泰逢掌管大荒中部的和山,他人身虎尾,爱好住在萯山的南面,出入时光辉照耀。从敖岸山到和山一共有五座山,泰逢和他的好基友熏池、武罗在这里做山神。注14

光山的计蒙,人身龙首,在漳渊出没,出入必有狂风暴雨,疑似民间传说中的龙王的原型。 注15

海外的西南有个结匈国,国民都挺着鸡胸,结匈的东南有座南山,山上住着比翼鸟,一只青色的,一直红色的,比翼鸟的东南有个羽民国,国民身上都长着羽毛,此国有二八神人,是十六个人,他们手拉着手,为天帝掌管此地的黑夜。二八神人东边有一只毕方鸟,长着人面,只有一只脚 注16。黄帝在泰山会见诸天鬼神的时候,毕方和螣蛇侍奉在黄帝的身侧。注17

帝尧有一次去华地巡视。华地守护封疆的人说:“啊,圣人!让我为你祝福吧。”“祝你长寿。”尧说:“用不着。”“祝你富有。”尧说:“用不着。”“祝你多生儿子。”尧说:“用不着。”守护封疆的人说:“寿延、富有和多子,人们都想要,你为什么不要?”尧说:“多个孩子就多一份担忧,富有就多出了麻烦,长寿就会多受困辱。这都不利于培养德行,所以我不要。”

守护封疆的人说:“我以为你是个圣人,原来只是个君子。苍天让万民降生人间,必定会授给他一定的差事。生子多赋给他们的职责就多,富有了就把财物分给众人还会有什么麻烦,你是圣人,却总是跟鹌鹑一样随遇而安,嗷嗷待哺,像鸟儿飞过一样不留痕迹;天下太平的时候,就跟万物一起昌盛;天下纷乱的时候却去修德养性;在人间活的不耐烦了屁股一拍飞升天界,祸患不沾,你有个P的困辱。”守护封疆的人说完就走,尧却跟在他屁股后面,说:“希望能继续得到教诲。”守护封疆的人说:“……快滚。”注18

大禹巡游到终北国北边,有一个溟海叫做天池,池中有鱼叫鲲,体长几千里,变化成鸟叫鹏,翅膀像天边的云彩,鲲和鹏的名字是伯益起的,由夷坚记录下来,后人才知道。注19

禹曾经邀请群神到会稽山聚会,防风氏没有来,禹诛杀了他 注20。防风氏的骨头一节就能装满一辆大车,孔子提到过这件事。据说防风氏之所以被杀,是因为反对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注21

尧治理天下,伯成子高是诸侯。舜取代尧,禹取代舜后,伯成子高辞了诸侯回家种田。禹去见他,问道:“当年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你是诸侯,舜取代尧,我取代舜后,你为什么回家种地了?”子高说:“当年帝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不用赏人民就做好事,不用罚人民就不作恶。现在你赏罚分明反而人民不仁,德行衰落刑法确立,乱世就此开启,你怎么不快走开?别来烦我!”说完就不再理禹,自顾自的耕地去了 注22。帝禹很尴尬。


注1:《山海经 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
注2:《山海经 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注3:事见《列子 汤问》
注4:事见《庄子 天地》
注5:容成氏事见《神仙传》《列仙传》《黄帝内经 素问》
注6:事见《列子 汤问》
注7:《山海经 大荒北经》
注8:见《山海经 大荒北经》
注9:见《山海经 大荒北经》
注10:事见《山海经 大荒北经》
注11:叔均事见《山海经 大荒西经》女魃事见《山海经 大荒北经》
注12:见《山海经 西山经》
注13:见《山海经 西山经》
注14:见《山海经 中山经》
注15:计蒙见《山海经 中山经》
注16:见《山海经 海外南经》
注17:见《韩非子 十过》
注18:事见《庄子 天地》
注19:事见《列子 汤问》
注20:事见《国语 鲁语》
注21:事见《史记 孔子世家》
注22:事见《庄子 天地》

————————————————2014年1月26日补遗——————————————————

应龙是黄帝的臣子,偶尔也去给女娲拉车,应龙的样子是一头长着翅膀的巨龙,应该和西方龙的样子很像,善于蓄水,在两次神战中出力很多,后来斩杀了蚩尤和夸父,并且帮助大禹治水,勾画江河。注1 注2 注3

周穆王西行的时候除了见了西王母,还见到了帝台,袁珂认为帝台在天界是一方小天地的天帝,类似于人间的徐偃王。帝台在鼓钟之山宴饮百神,还有座山叫高前山,山上的泉水,人称帝台之浆,水质清寒,据说喝了它就不会心痛。注4

鼓钟之山东边两百里,有一座姑瑶山,有位大帝的女儿死在这里,名叫女尸,化为瑶草,叶子对生,开黄花,吃掉它会变得让人喜欢。注5

又要提到帝喾和他的儿女们,帝喾还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阏伯(音饿伯),是帝尧时的火正祝融,封地在商,主祀大火(又名大辰,商星),大火是一个星的名字,不是指火星,而是指心宿二,“七月流火”中的火就是指大火。阏伯死掉后葬在商,他的坟冢叫做商丘,就是今天河南商丘名称的来历。阏伯有个弟弟叫实沈,主参星,和阏伯不合,两人永不相见,正如参星与商星,因此人们形容无法见面就叫参商(或参辰)。注6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十二星次,十二星次是周代以来划分天域的方式,和黄道十二宫的作用一样,重合度很高。十二星次与二十八宿及其分野以及西方的十二宫对应表如下:注7注8


浮游是相柳的基友,共工的手下,地三次神战不周山之战的时候被颛顼打败后自杀,成为怨灵。春秋时代,晋平公在屏风前梦见了红色的熊,从此一病不起。平公向郑国的子产询问原因,子产回答:“以前共工的大臣浮游,被颛顼打败后自溺于淮河,后来他化身为红色的熊为害人间;要是在宫殿里看到浮游,政权就会崩乱;如果在门口看到浮游,臣子就会作乱;在屏风前看到浮游,不会有大事发生,您的病也不会致死,只要祭祀颛顼和共工就可消除。”平公照子产说的做了,病也痊愈。注9

再说说帮助蚩尤大战轩辕的雨师屏翳和风伯飞廉,雨师屏翳就是屈原《九歌》里祭祀的云中君 注10。山海经中所说的雨师妾,就是屏翳的侍妾 注11。飞廉,也叫蜚廉,是风伯,鸟身鹿头,《离骚》曰:“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月御之神,也就是给月亮驾车子的神注12,奇怪的是羲和生下金乌后就做了日御,而常羲生下月亮后却消失不见了,没有记载她去了哪里,月御由望舒担任。

后土是触了不周山的那位共工的儿子,土地之神,没有记载有表明他是娘炮的迹象,当是纯爷们,后世的土地神都要祭拜他,至于后土娘娘的称呼,当是因为汉元帝之后常以祖辈的皇后配飨土神,后世保留了这个习惯,象征天为阳地为阴,以示母仪,故有此称,被道教定了下来,成为后土娘娘,为可怜的后土默哀一下。注13

禹在任时天下兴盛,上天降下了两条龙给他当坐骑,禹命令范成光驾驭,载着他巡游,经过防风氏旧时的土地,因为禹斩杀了防风氏,所以防风氏的臣子对禹怀恨在心,看见禹就愤怒的拿箭射他,刹那间电闪雷鸣风雨俱至,两条龙冲天而起,防风氏的旧臣非常恐惧,自贯胸口而死,禹哀叹他的忠心,用不死草救活了他,胸口的伤却好不了,他的后代都是这样,人们把这里叫做穿胸之国(贯胸国)。注14

一位大帝的女儿令仪狄制作了美酒,拿给禹喝,禹觉得这种东西很好喝,并且说:“后世必有因为酒而亡国的人。”注15

禹的妻子是涂山氏,涂山氏部落是个很强大的部族。《吴越春秋》说她的名字叫女娇,禹治水的时候经过涂山,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一见钟情,禹向涂山氏部落提亲后顺利的把她娶到手,结果涂山氏生下启后,禹忙于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伤念而死 注16。化为望夫石,在今安徽涂山。

涂山氏化为石的事情另有故事,我们都知道,禹是鲧死后从鲧的肚子里跑出来,而鲧的神魂化为一只黄熊沉入羽渊(原文是“黄能”,“能”是一种传说中类似于熊的野兽) 注17。而禹娶了涂山氏之后,在轩辕山疏通河道,化为巨熊,开凿山体,给涂山氏说听到鼓声来送饭,结果禹跳石时误中鼓,涂山氏就来送饭,结果看到了禹变成巨熊的样子,惊惶逃走,力竭化为石头,涂山氏怀着孕,禹喝道:“归我子!”石破,启诞生。注18

涂山氏是个才女,她在思念禹的日子里,作了一首叫做《候人兮猗》的诗歌,是有史可查的第一首情诗,被称为南音之始,是楚辞的起源 注19。后来禹成帝后在涂山会盟诸神,莫不是有纪念涂山氏的含义。

好了,连载结束,补遗就先到这里,以后想起来的话再添吧。

注1:《山海经 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注2:《淮南子 览冥训》:“乘雷车,服驾应龙。”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
注3:屈原《天问》:“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
注4:见《山海经 中山经》
注5:见《山海经 中山经》
注6:见《左传 昭公元年》
注7:十二星次见于《左传》《国语》《尔雅》《汉书》等典籍
注8: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十二次
注9:见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注10:《楚辞 九歌 云中君》汉 王逸注:"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
注11:《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晋 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
注12: 《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 望舒,月御也。”
注13:《文献通考》:”夏至使有司祭地祇於北郊,以高后配……二十五日甲午,禪,祭地於梁陰,以高後配……奉高後配地祇“。《后汉书 光武帝纪》:“其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祗。”等等
注14:《山海经 海外南经》事见张华《博物志》
注15:《战国策·魏策》
注16:见屈原《天问》
注17:事见《左传》桓公三年
注18:事见《汉书 武帝纪》颜师古注引古本《淮南子》
注19:见《吕氏春秋 音初》

————————————————2014年2月6日补遗———————————————————
我又回来啦!年上还真是忙,到现在才得空,没想到已经破了千赞!趁机再补一点。

太子长琴是重黎的儿子,一开始住在大荒西边的榣山,是最早创作音乐的人,他的身边飞舞着三只五彩神鸟,分别是凤鸟,凰鸟和鸾鸟。注1,祝融的神职没有由重黎传到太子长琴,而是传给了重黎的弟弟吴回,接着传给了吴回的儿子陆终,吴回和陆终担任祝融的时间很长乃至火神“回禄(陆)”的名头很响,陆终娶了鬼方氏的姑娘女嬇,生了六个儿子,是剖腹产,说女嬇怀孕三年但是生不下来,剖开左边,生下三个,剖开右边,生下三个,注2。长子叫做昆吾,相传昆吾一脉善于炼器,尤其是陶器,大荒西边有座龙山,山里有三片水泽称之为三淖,昆吾常在这里获取食物。

陆终的三儿子就是著名的彭祖,帝尧把他封在彭城,注4,彭祖一口气活到了商朝,八百多岁,注5,陆终的六儿子叫季连,是芈姓的祖先。重黎,吴回以及他们的后代因为追杀共工氏后人而长期滞留在南方,因此追溯楚国的祖先基本上都要追溯到重黎和吴回这里,连带他们的老子卷章(又名老童、耆童)都被楚国人当做先祖来祭拜。

再来说说黄帝的二儿子昌意,昌意和其兄玄嚣都是出自西陵氏的嫘祖亲生,昌意后来娶了蜀山氏的姑娘,生了儿子干荒,干荒又名韩流,长着长脖子,小耳朵,人脸猪嘴, 麒麟身猪蹄,注6。昌意还娶了独山氏的姑娘昌濮,生了悲催的颛顼。

颛顼非常奇妙的死过一次,无头无尾的记载在《山海经》中,说是颛顼不知为何死后化为蛇身,这时有风从北方吹来,从天上涌下大水如泉,浇灌到他身上,于是蛇身开始变化为鱼身,最后变成一半身子有生机,一半身子枯萎的半人半鱼的……咳咳,肯定不是美人鱼,人称鱼妇,悲催的颛顼,注7。

对了,颛顼的后代,重黎的弟弟吴回只有左胳膊,没有右臂。注8
大荒之中还有一个地方叫做大荒之野,这里住着颛顼的另一个儿子,他长了三张面孔和一只手臂,但是却是不死之身。注9

其实彭祖并不算活得久的,大荒西有个轩辕之国,能叫这个名字也许是继承了黄帝的一部分传承,这里的人们认为住在河流和山脉的南边很吉利,他们活的最短的人也活了八百岁。注10

轩辕之国附近有座轩辕之台,射箭的人都不敢向这个方向射箭,是因为畏惧轩辕台的威势。注11

太子长琴居住的榣山也在轩辕之台附近,他们都很靠近西王母的昆仑山。在这附近还有一座山叫灵山,灵山是十个大巫降临的地方,他们分别是: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山上种了成百种灵药。注12

帝喾的儿子后稷是周朝的祖先,擅长农耕,他开辟的田地在建木的西边,这里的人死后都会复生,变成半人半鱼的生物,又叫氐人国。不知道和颛顼的死而复生有何联系。注13

提到了建木,就不得不说说三大神木,分别是扶木,建木和若木。扶木即扶桑木,扶桑树没有分枝,扶桑木位于东方的汤谷(旸谷),在黑齿国的北边,是金乌栖息的地方,一只呆在树上,九只呆在树下。扶桑木很高,上通天界,下抵黄泉,注14。

建木位于西南方一个叫做都广的地方,白民国的南面,在昆仑山向西的延脉上。建木长着青色的叶子,紫色的茎干,黑色的花朵,黄色的果实,树顶上有九根弯蜒曲折的桠枝,树底下有九条盘旋交错的根节,中午的太阳照到建木上不会产生影子,在建木上呼喊也不会产生回声,建木是诸帝往来天界和人间的通道。太昊修剪过建木的枝桠,黄帝也照看过它一段时间。注15

若木位于昆仑西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金乌一天的工作完事后落在若木的末端,若木通体赤红,长着绿色的叶子,开红色的花。注16

待续
注1:见《山海经 大荒西经》
注2:《世本》:“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是生六子,孕三年而不育。剖其左胁,获三人焉;剖其右胁,获三人焉。”
注3:世系见《史记 楚世家》昆吾事见《吕氏春秋 审分览 君守篇》及《山海经 大荒西经》
————————————————分割线————————————————————————
保存完发现后面几个注释没有了(ToT)哭瞎,原来是字数到达上限了,所以这篇回答就到此为止了,剩的也不多了,零散的补遗转移到我的知乎专栏中国上古洪荒神话(总目) - 蘭陵的文学菜园子 - 知乎专栏进行,谢谢大家!另:评论好多……谢谢支持!为避免评论区过长半天拉不到头所以评论和疑问我会私信答复。


网友兰陵[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能构成一个体系吗?如果能,是何种逻辑及联系?给出的答复:
中国的神话的系统化方面,先人已经做过很多工作了,只不过有涉猎的今人比较少。我在学校的时候在图书馆偶然见到两本厚厚的书《中国神仙大演义》,真的是恢弘巨著,怎么都有几百万字,而且全部是用文言写成,所以我只是随便翻了翻就算。今天搜了一下,发现孔夫子还有二手书出售。

作者徐道据说是明朝人,后来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还有一个叫做程毓奇编了明朝到清朝的故事。该书的简单介绍维基上有录:

历代神仙通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代神仙通鉴历代神仙通鉴

历代神仙通鉴》,一名《三教同原录》,亦名《歷代神仙演義》。明代编修,题“江夏明阳宣史徐道述”,卷十八至二十二署“新安融阳亦史程毓奇续”。记录从上古到明代的神仙历史,引用失传已久的《竹书》、《龟鉴》等编年史资料。分首、二、三集,首集“仙真衍派”(一至八卷);二集“佛祖传灯”(卷九至十六);三集“圣贤贯脉”(卷十七至二十二)。共78万6千字。据上海江东书局印行本末云,徐道系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徐人瑞六世孙,程毓奇则为明代理学家程翔之子程瑶的五世孙。

有意思的是,《历代神仙通鉴》作者将基督宗教也纳入其神仙体系之中。卷九第二节为“严子陵高屈光武,玛利亚贞产耶稣”,其中叙述東漢马援(前14年至49年)破西羌,有徒众祈求马援将其带入中土,未果,而至天方国云云。

文中又插入耶稣诞生、受洗、传教、遇害、升天等事迹,所述与《圣经》所载大致相同,可窥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影响之一斑。其文称:

“远西国,人云去中国九万七千里……彼国初有童贞玛利亚,于辛酉岁(实汉元始元年),天神嘉俾厄尔恭报:“天主特选尔为母。”已而果孕降生。母极喜敬,裹以常衣,置于马槽。群天神奏乐于空。后四十日,母抱献于圣师罢德肋,取名耶稣。”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

但第一本关于神仙的传记是《列仙传》,据说是汉朝刘向所写。介绍维基上也有。

列仙传》是中国第一部流传下来的关于神仙人物的传记,作者不可考,但一般署名刘向。

《列仙传》把散见于先秦诸子中关于神仙的事迹进行了搜索和整理,宣扬世上存在神仙,凡人也可以成为神仙。全书记上古、三代、秦汉之神仙,起于赤松子,终于玄俗(汉成帝时仙人)。《正统道藏》本列传70人,但据《真诰》记载“刘向撰列仙亦七十二人”。《云笈七签》节载48人,

这本书开了后世神仙传记的先河,后来的神仙传记多依此为据。

但第一个给道教神仙排座位的是南北朝的山中宰相陶弘景,陶真人编了一本《真灵位业图》。

真灵位业图》是南北朝时道士陶弘景编写的对道教所信奉的神仙的一个谱系。

他将当时各种道经中所记载的近700名神灵用7个等级进行了排列。每一等级(神阶)都有一位居中的主神,其他分别列于左位、右位、散仙位、女仙位。

主神:玉清元始天尊(共29名)主神:上清玉晨玄皇大道君(共104名)主神:太极金阙帝君(共84名)主神:太清太上老君(共174名)主神:九宫尚书张奉(共36名)主神:右禁郎定录真君茅固(共173名)主神:酆都北阴大帝(共88名)另外还有号称第五十四代张天师所撰的《神仙通鉴》,我现在怀疑这本和上面介绍的《历代神仙通鉴》是同一本。

神仙通鉴》,清代龙虎山第五十四代传人张继宗(1679年—1715年)撰,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辑成。

书中从太极开辟为始,依序将每个时代出现的神仙事迹串联一起,成为一部中国通史的神仙版。蒐录的神仙总类繁多,甚至包含道教、佛教、儒教,乃至于耶稣诞生(第九章第二节),可以明确见到明朝中后期宗教大融合的影子。

后来又找到一本《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维基上依然有收录介绍。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简称《仙鉴》,道教神仙传记。元代浮云山万年宫道士赵道一(又称赵全阳、“全阳子”)修撰。后收于明代明英宗正统十年出版的《正统道藏》的洞真部。赵道一籍里生平不详。全书由《正编》、《续编》、《后集》三部分组成。共收神仙、道士899人的传记。

《正编》53卷,集录得道仙真故事,始自黄帝,下逮宋末,计745人。《续编》5卷,录神仙及道教人物34人,兼及宋末元初北七真事迹。《后集》6卷,记述120位女仙故事。

此书记述较为平实,为神仙、道士传记中收罗最丰富的一部,收载时限长(从上古三皇、黄帝时期到元代初),人物之多,为《列仙传》、《神仙传》、《洞仙传》、《续仙传》、《三洞群仙录》等书所不及,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邓光荐在该书序言中称:“浮云山道士赵全阳著《仙鉴》,编纂详,考订核,可谓仙之董狐矣。”

这些都是非常有系统论及各个神仙及其关系的,其中第一本《中国神仙大演义》或者说《历代神仙通鉴》可以看作是编年体的,而《列仙传》《历代真仙通鉴》则是纪传体。如果那位有兴趣不如拜读一番,应该会有很多收获,这些在网上都可以找到pdf扫描版,因为版权已过,所以可以放心下载,至于实体书,估计很难找到。
《封神演义》《西游记》《东游记八仙过海》《南游记华光传》《北游记真武大帝传》《三宝太监西洋记》这些不过是借鉴了神仙故事中的某些部分再创作的小说,属于神仙故事中的“野狐禅”而已,虽然可读性好,比较有意思,但毕竟算不得准。
中国的道教神仙,如果排座次,基本上是三清六御为最高,三清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只有道德天尊是真实有的历史人物,就是大家熟知的太上老君老子李耳。在道教刚开始的时候,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和张角三兄弟成立太平道的时候,老子是道家最高神仙,然后下来就是庄子。但到了葛洪这位开始,创造了元始天尊,也就是盘古真人,排到了老君上面,陶弘景开始又将上清派的主神灵宝天尊,也就是太上道君排在了老君上面,这样被人类创造出来的两位反而爬到了老子的头上。六御基本上是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位的最高神仙,包括大家所熟悉的玉皇大帝、东华帝君、紫微大帝、勾陈上帝、长生大帝、 后土皇地祇。


网友Rylan Liu[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能构成一个体系吗?如果能,是何种逻辑及联系?给出的答复: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是一神崇拜吗-论古埃及的图特神崇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852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