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三纲五常高中历史-文史常识之三纲五常

发布时间:2018-03-22 所属栏目:高考指南

一 : 文史常识之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sāngāng-wǔcháng,封建礼教的道德准则。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www.61k.com”

三纲五常的意思 文史常识之三纲五常

基本解释

读音:sān gāng wǔ cháng

含义:三纲即“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详细解释

1.三纲

三纲: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即夫妻要和顺。[3]

《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

2.五常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演变介绍

1.董仲舒的“五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2.“三纲”“六纪”

汉班固(32-92)撰《白虎通义》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白虎通义》总结了两汉经学的成果,集两汉今文经学大成之作,主要内容为记述白虎观会议关于经学之议论,大部分为复述董仲舒的学说及基本观点,并有所发挥。并提出了“三纲”、“六纪”的伦理金条,“三纲”是“署为数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为“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认为“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六纪”是从“三纲”而来,是“三纲”之纪,把封建社会的伦理关系说成合乎天意的、永恒的自然关系。《白虎通义》以三纲五常为核心构建了一整套神学目的论和政治伦理思想体系,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制度充分体现出来,在东汉时期实际上起了法典作用。

3.朱熹“三纲五常”

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起到了一定的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示例:可是像我这样出身名门,幼读诗书,对圣人三纲五常之教,不敢稍忘。(姚雪垠《李自成》)

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里也明确写道:“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由此亦可见“三纲五常”做为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标准于儒家思想的发扬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文史常识之三纲五常

.html

二 : 2006年《高考大纲》选登及解读——高中历史

      [考纲解读]

  1.今年文科综合历史考纲与去年相比无显著变化,但同时要提醒广大考生要适度了解教材中的楷题字部分、注释、插图等“超纲”内容。2.估计2006年文科综合试卷主题仍然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考生应了解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3.关注时政热点,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台湾问题、古代赋税制度与2006年废除农业税、2005年全球祭孔子、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中外科技与神舟六号、科技自主创新等。

  [《大纲》考试范围及内容节选]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先秦时期的文化。2.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末农民战争;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秦汉时期的文化。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4.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隋唐时期的文化。5.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6.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明清时期的文化。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2.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洋教斗争的发展。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5.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6.“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日本大举侵华;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7.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8.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1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1.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三部分 世界近代、现代史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2.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4.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5.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8.第二次世界大战。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0.世界格局的变化。11.现代科学技术。

三 : [材料一]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

试题详情

[材料一]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二]“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现最先,睹其祸患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辞》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材料五]1793年,罗伯斯庇尔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认识。并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了“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社会革命”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他要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试题答案
答案:解析:  (1)平均地权。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问题。(4分)  (2)认识: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2分)  特点: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2分)  (3)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2分)?  (4)孔子思想对西方的影响。(2分)

四 : 苏州五中高一历史 0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2.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4.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

评为“中下品”,被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5.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中书省 D.枢密院

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

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消极影响是

A.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B.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C.压制了进步思想的出现

D.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8、以下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

B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时,各种官职向所有人开放

C梭伦改革时期按照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

D克利斯提尼的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

9、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C 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10、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中制定的

B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D该法对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量刑有法可依

11、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12.在西方代议制中,突出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3.西方学者评价 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4、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联席会议选出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15、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

③法国1875年宪法 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 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 国王统而不治 ④ 宰相对君主负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7.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中国政府顽固地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的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于英国

D.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18、下列历史文献中最早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部是

19.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直接结果?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20、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

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主父偃指出汉武帝时中央与地方间存在怎样的问题?(1分)这一问题在汉初是如何产生的?(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主父偃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其效果。(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的职能并说明隋唐时实行该制度的核心意图。(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哪两对矛盾?(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同时人员的频繁流动,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二 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材料三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血缘纽带遭受侵蚀,贵族首领的权力、地 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四、 韩非总结战国诸子的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韩非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的职能,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经过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Ⅰ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2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2分)

⑶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

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⑷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23.材料一:内阁--指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 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但一次又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想象一下从京师到漠北运送文书的荒谬),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 -------《铁血

苏州五中高一历史 02_苏州五中

网》 请回答:

⑴指出当时英国立法权、行政权的归属。(3分)国家大权实际上掌握在谁的手中?(1分) ⑵此解释是否适用于明朝的内阁?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4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

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全国陆海军。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中华民国约法》 (注:1914年5月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是北洋军阀袁世凯政府一手炮制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原则和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防止、限制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2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扩大其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卷

高一历史

一、选择(每题3分,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题) 21.

22. 23、 24、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苏州五中高一历史 02_苏州五中

http://www.szteacher.net

本文标题:三纲五常高中历史-文史常识之三纲五常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133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