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下复习提纲(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8-04-18 所属栏目: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一 : 八年级地理下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5.1 四大地理大区域的划分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尺度或不同级别。

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有的是自然区域,如长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农业区,经济特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我国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为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看书本P5活动1、2、3)

活动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

区的分界线,所以界线A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活动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800mm等降水量线,0℃等温线,与秦岭淮

河的分布大体一致,界线B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活动3:界线C与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

势。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主要省区有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省的北部。年降水量低于800mm;主要地形是高原,平原,山地为主,包括黄土高原、华北高原、东北高原。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流量小,

划分依据: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主要省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年降水量高于800mm, 主要地形是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包括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气候类型是湿润的亚热带的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大。

划分依据: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南。

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大豆,花生,糖料作物甜菜,耕地类型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传统交通以陆路为主,汽车马车,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小,传统运动滑雪,园林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北方人吹唢呐,抬头瞪眼;

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耕地类型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传统交通以水运为主,传统民居墙体高,屋顶坡度大,传统运动游泳,赛龙舟,园林小巧玲珑,南方人吹萧,低头眯眼。

§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省区: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多内流河,里面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有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划分依据: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为主,植被出现由草原、荒漠

草原、荒漠逐渐变化景观特点;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的边缘是绿洲。

西北干旱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一方面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

西北地区从东向西的景观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是我国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

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青藏地区的主要省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的西部。气候以高寒为主;地形以高原为主,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有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著名的日光城是拉萨。

划分依据: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羊,新疆的细羊毛,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除了畜牧业外,还有(1)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的灌溉。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是利用高山的冰雪融水灌溉。(2)河谷农业:分布在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水谷地,因为那里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河谷农业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一、地理位置:

1.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与渤海直线距离仅150千米。从西北出居庸关,可

进入内蒙古高原,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2.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夏长,春秋短。

3.地势与地形: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4.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③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外部形态呈“凸”字型,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北京的世界遗产: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全国政治中心中南海(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三、城市现代化

1.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国的心肝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6.2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2.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和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于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多地狭是港澳地区的最大特点。 我国政府在港澳地区施行“一国两制”政策。

3.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方式——(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2)“下海”——填海造地。

4.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博彩旅游业。香港与祖国内地是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

香港澳门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属于南方地区,按干湿状况属于湿润地区,按温度带属于亚热带。

香港区旗中的花是紫荆花,澳门区旗中的是莲花。

5.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澳

门则是以博彩旅游业为中心。香港与澳门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密切,香港的表现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可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 ;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高的山是玉山;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行政中心是台北市。

面积、人口:台湾省面积约为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万

台湾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东南盐库”)、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台湾的气候是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甜岛”)、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水果之乡”)。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省的美称有:“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海上米仓” ;“东方甜岛”。

2.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1)地缘关系:几百万年前,台湾岛与大陆相连。

(2)血缘关系:台湾省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是广东、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

(3)历史与文化渊源:历史上台湾一直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

3.台湾省的经济类型是:进口——加工——出口。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以新竹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4.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丰富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优越的自然条件,海岛多港口,交通运输便利;政策的强力支持。积极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5.工业分布的城市及其共同特点: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的少数城市,台北,高雄、基隆、台中、台南等。这里地势平坦、人口分布集中、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6.号称“台湾硅谷“的是台湾新竹科学园区。

§6.4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 省会城市是乌鲁木齐,位于准噶尔盆地。

3.新疆气候干旱,盆地边缘分布绿洲,绿洲边缘地区环境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并逐步成为荒漠(两个盆地的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形成荒漠)。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课本P42,活动题答案:

(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是分布在绿洲里,因为绿洲有充足的水源。

(2)新疆的绿洲相互之间距离遥远,不利于当地资源、物质、信息的交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加强绿洲之间交通、信息的联系和沟通。

(3)荒漠化最容易在绿洲边缘发生;人们在生产、生活时要注意保护植被、禁止乱砍滥伐,防止荒漠化,注意合理灌溉,节约用水以防止土地盐碱化。

4.新疆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在绿洲里,新疆的农业是绿洲农业。新疆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高粱。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

5.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新疆是我国优质棉花(长绒棉)生产基地;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是坎儿井。

6.新疆油气资源丰富,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新疆油气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

▲课本P46,活动题答案:

第1题:“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是新疆的轮南,终点是上海。

意义:对西部来说——(1)能够使本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2)使天然气产品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3)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4)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东部来说——(1)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2)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的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面临南海,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2.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的深圳、珠海就位于珠江三角洲;深圳靠近香港,珠海靠近澳门。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是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的外资主要来源于我国的港澳地区。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4.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扮演“厂”的角色。

▲课本P53,活动题答案:

第1题 (1)珠江三角洲GDP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全国增长速度;(2)原因——是由于,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的优势大大显露出来。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境内,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雨林植物有:望天树、板状根、独木成林、绞杀植物。

3.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有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4.西双版纳是我国以傣族为主体的地方,傣族的风俗文化——竹楼、竹筒饭、菠萝饭、孔雀舞、象脚舞、泼水节。

▲课本P60,活动题答案:

第1题:西双版纳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高温 多雨。

5.从图7.16中,可以看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地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上升,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

重的地区之一。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陕西、

山西、甘肃省东部以及宁夏大部分地区。

3.黄土高原的形成学说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

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

4.黄土高原的景象是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导致。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一)自然因素有:(1)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

护;(2)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3)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4)从地形上看,该地区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 (二)人为因素:(1)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2)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6.黄土高原的地形景观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窑洞。

7. 水土流失的影响:(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3)还向黄河下游输送了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8.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自然灾害频发,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9.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有:(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8.2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2.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看来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3.长江沿江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于1000mm。

▲课本P75—P76,活动题答案:

第1题:地形差异——上游多为盆地和山地,流经第一阶梯,江面狭窄,滩多流急,峭壁高耸,雄伟壮观;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江面宽阔,水量大,水流缓慢,两岸多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4. 长江沿江地带以长江为轴线,沟通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一个“H”型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5. 长江沿江地带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把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辐射,是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6. 长江沿江地带的四个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7. 长江沿江地带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区:上游以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群;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下游以南京为中心的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8.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归纳上海具有哪些方面条件?答:(1)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最大的商业中心;(3)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4)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5)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6)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放区。(见课本P81)。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1)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2)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3)以武汉为中心工业地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4)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0.“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组成;

“汽车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和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

11.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问题——上游是水土流失;中下游是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地区;还有长江流域的水污染和长江流域及其附近的酸雨。

12.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

原因——(1)水土流失是导致中、下游地区洪涝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2)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3)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相应对策——(1)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区,加强河道整治;(2)退田还湖,提高蓄洪能力;(3)建设水利工程,加固长江堤坝。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1.地形上: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五种地形兼有——农业生产多样化。

2.气候上:复杂多样,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从南到北由暖变寒,从东到西由湿

变干,使北方和南方、沿海和内陆生态环境不同;农业生产多样化。

3.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4.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人均少。

5.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区域差异: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沿海与沿边、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1.沿海:良港多,海外联系便利,80年代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90年代

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快。

2.沿边:与14个邻国接壤,资源丰富,开放陆疆口岸。

3.黄河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制造业基地,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亚欧大陆桥使黄

河 流域对外联系加强。

4.长江流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三

峡和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

三、中国走向世界

经济建设成就:1.由农业国到工业国。2.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仅次于美国。3.经济增

长速度最快,05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4位。4.大部分工农业产品居世界前列,其中谷物、肉类、棉花、水果、钢铁、煤炭、水泥、电视机、居第一位。5.01年11月30日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工业污染、自然灾害加剧,使我们不能在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再回头治理环境污染。

2.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为什么加到WTO?①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②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它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③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

初二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www.61k.com)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4、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美国哪些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5、司令:彭德怀 6、过程:五战五捷

7、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8、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9、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0、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 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做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结果:到1952年底,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各有何重要意义?

(1)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共同奋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www.61k.com]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4、“一五”计划的成就: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我国开展“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条件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就?简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条件:①新中国成立,祖国大陆获得统一;②抗美援朝的胜利;③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2)成就:①1953年底,鞍钢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地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密切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⑦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⑧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努力;④苏联的帮助。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年9月

(2)颁布的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地点:北京

(5)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

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 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工业者参加说工业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开始,国家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

(2)1956年

(3)内容:①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

同落后的农业生产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www.61k.com)②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主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2)时间:1958年

(3)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3、“左”倾错误泛滥

(1)原因:①对国情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表现: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5、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取得的成就: (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新型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3)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和失误?结合史实说明。

(1)成就: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1961年春,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特别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2)失误: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

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它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2、起止时间:1966——1976年

3、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4、指挥机构: “中央文革小组” 5、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6、过程: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了错误的斗争,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和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7、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的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8、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在周恩来、邓小平的主持下,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以江青为着的“四人帮”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

9、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 10、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1、从三大改造完成后到“文革”结束,被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二十年。情结合史实说明曲折性的表现,并分析出现曲折的原因。

(1)曲折性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却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2)原因:①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②少数反革命分子的破坏。③苏联的影响。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www.61k.com)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时间:1978年底

4、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2、重点:国有企业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使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对农村的改革

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影响: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对外开放的措施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3)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4)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城市的改革 1、时间:从1985年起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4、简要概述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概况。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1)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的得到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大中型企业向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

(3)认识:改革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从而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4、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

5、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www.61k.com]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6、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7、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8、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以世纪》。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9、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0、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1)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邓小平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和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期中考试)

(1)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

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992年,党在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1997年,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第11课 民族团结

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在我国共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汉族为主的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政策。

4、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5、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新气象。

第12课 香港和澳的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人物:邓小平

2、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

3、意义:①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www.61k.com)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

1、1984年底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简述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发展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④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⑤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

(1)努力:①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2)结果: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4、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元朝时,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6)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7)1949年,国民党退台湾。

(8)1950年,美军第七航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

第14课 钢铁长城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的?

①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此后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后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海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海军已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②空军: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强多架。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③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型号的导弹。

2、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3、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第15课 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①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外交政策。

3、时间: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问题。[www.61k.com]

5、“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 (1)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三、中日建立

1972年,日本着国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1、原因: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时间:2001年10月21日 3、地点:上海

4、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5、内容:①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②通过了《上海共识》。③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6、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1)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①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④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20多年的对峙,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⑤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⑥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是杨利伟。

4、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1986年3月,我国四位科学家为了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非常重视并做了批示,此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经过半年的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第八个领域。

2、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

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www.61k.com)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说的。

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加经费投入,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新中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说的。

第20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出现了很多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特征,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艺术也发展迅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体育课所列为学校重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3、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运动员是许海峰;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将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运会。

第21课 人们社会方式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鼓励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

活保障和在就业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最引人注目的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出了步伐。

4、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或者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指出其主要原因。

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关系实现正常化;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01年,中国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

5、建国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请结合所学知识,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生活方式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⑴科技: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等。 ⑵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等。

⑶文学艺术: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现.影视艺术的发展等。

⑷体育: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等。

⑸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三 :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攻打 冬宫 的信号,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建立工兵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列宁 当选为主席,史称

“十月革命”。(www.61k.com](彼得堡是1917年沙俄的首都) 2.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维埃俄国 。

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①经济上1921年制定 “新经济政策”。 ②政治上1922年12月 建立苏联 (USSR)。

4.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企业、手工业的发展;实行商品买卖,废除实物配给

制。

效果:促进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① 1928—1937年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②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

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③发展重工业,国防力量大为加强。④1930—1937年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成立集体

农庄。⑤1936年,颁布苏联新宪法,斯大林模式形成。

6.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探索:①1917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1921年新经济政策—→③1936年斯大林模式

7.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后形成的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苏共党中央;片面发展重工业,导

致农业、轻工业滞后)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巴黎和会:1919年1—6月,为缔结 对德和约 ,对战后的 欧洲、西亚、北非 作出安排,协约国 在巴黎近郊 凡尔赛宫 召开会议,也

称“凡尔赛会议”。 这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 2.《凡尔赛和约》内容: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发动一战的责任。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不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公里不得设防。③德国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④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和约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青岛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3.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为确立战后 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也为协调 美、日 在亚太矛盾而召开的会议。华盛顿会议也是一

次分赃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4.《九国公约》: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中等国在华盛顿会议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内容:各国“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在中国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 影响: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在中国 的扩张和争夺 亚太地区 的霸权提供条件(使中国被列强共同支配)。

5.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西方通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的一系列条约所建立的国际新格局)

6.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 相对稳定 的发展时期,经济“繁荣”一时。

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年由美国开始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由金融业波及到各个行业。 特点:①持续时间长 ②波及范围广 ③破坏性巨大。(最严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 表现:股市崩盘、商品积压、物价下跌、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增多。

影响:①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②严重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引发了政治危机;③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④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8.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他被任命为总理。现代世界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

9.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策源地 在德国形成。 10.国会纵火案:1933年2月,德国纳粹党徒派人在国会大厦纵火,以此陷害并打击德国共产党。

11.罗斯福新政: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目的:缓解经济危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性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2.新政内容:①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②压缩农业生产由政府补偿 ③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即产业复兴法)④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植树)。 中心措施: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 影响:新政改善了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但不能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和根本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3.二二六兵变: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队少壮派发动兵变,军部控制内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在日本形成。

14.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所走的不同道路:美国实行 罗斯福新政 。意大利、德国、日本 走上法西斯道路 。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绥靖政策:1936年,英、法、德召开

慕尼黑会议 签署协定强行,把捷克 苏台德 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使英、法等国把“绥

靖政策”推向顶峰。(以牺牲中欧小国领土,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贪欲,缓和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将祸水引向苏联)

1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2.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www.61k.com)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 3.1940年5月,德军发动“闪电战”进攻丹麦、挪威、比利时、法国、希腊等14国,1940年6月法国战败投降。

4.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26日,33万英法盟军在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本土。

5.不列颠空战: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猛烈空袭,英国挫败德国的空中进攻,史称“不列颠之战”。

6.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9—10月,苏军在莫斯科粉碎德军速战速决灭亡苏联的图谋,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7.日军“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 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1942年1月美、英、中、苏等26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表示以共同力量打败法西斯。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9.《联合国家宣言》内容:①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反对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

②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10.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挫败德军的重点进攻。

这是 苏德战争 的转折点,也是 二战的转折点 。

11.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西海岸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 德军陷于东西两线包围之中。

12.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在克里木半岛的 雅尔塔 开会,协调 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的行动,以加速战胜法西斯国家;并决定战后对德国分区占领,以及建立联合国。(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 由此形成)

13.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总攻柏林开始;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军签字投降,二

战在欧洲结束。

14.美军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6日和8月7日美军向日本的广岛、长崎 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15.苏联红军对日作战:1945年8月9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展开全线进攻。

1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7.联合国成立:根据雅尔塔协定,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18.二战性质:这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时法西斯国家要打败对方,还要在战败国建立法西

斯制度,但世界人民组成的反法西斯联盟反而打败了它,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历史发展进程) 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战争悲剧绝不能重演②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合作 ③人类面对共同挑战,应团结一致。

19.中国战场的作用:中国战场牵制日本陆军大量兵力,有力配合了苏、美、英军队在其他战场的作战。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美国战后的繁荣:1950—1970年美国进入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美国处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2.危机和调整:1970年初美国进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时期;1983年里根上台美国经济开始回升,但债

务负担沉重。 3.新经济时代:1990年以来,美国进入 “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 信息化 和 全球化 。

4.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①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②经历“ 繁荣—危机—稳定 ”的发展过程。(经济的 高速发展 与 停滞不前 交织在一起)

③“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

5.欧洲复兴计划:1945年在西欧实施的使经济迅速恢复与繁荣的“马歇尔计划”。50至70年代西欧经济因此高速发展。 6.欧洲的一体化(1951—2004年):欧共体→欧盟,为了振兴欧洲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①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相继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年7月六国上述三个机构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简称 欧共体。(法、德、意、荷、比利时、卢森堡)

③1991年底,欧同体12个成员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目标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④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简称 欧盟。 2004年成员国达到25个,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⑤1999年,欧元 正式启用(英国除外)。

7.欧盟成立的影响:

①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③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④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8.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①1945年8月,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 民主化改革 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②1950年日本借助朝鲜战争军事订货,经济开始高速发展。1969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9.日本崛起的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实行社会改革和民主化,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冷战时期,美国扶持日本。

③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④发展教育和科技,培养人才;

2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⑤实行“贸易立国”和“科技立国”政策。(www.61k.com)

10.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东欧成立8个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利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

2.东欧的发展道路:都效仿苏联斯大林模式,相继进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重点发展重工业)

3.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有限度的调整。

4.匈牙利改革:1956年,卡达尔按照本国国情,对匈牙利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5.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无效,又在政治上搞“多元化、民主化、公开性”。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苏共开始失去执政党地位,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诱发苏联解体。

6.东欧剧变:1989—1990年,波兰、罗马尼亚等8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易手,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国家性质改变。

欧洲政治版图变化:①1990年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 ②1992年南斯拉夫一为五 ③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7.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少数苏联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控制局面,以克服苏联面临的“混乱和无政府

状态”,但他们很快失败 叶利钦掌控了全局。(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8.苏联解体: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领导人撇开戈尔巴乔夫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成立 独立国家联合体,戈尔巴乔夫被迫将权力移交给叶利钦,苏联正式解体,标志着 两极格局 终结。

(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巴分治:1947年6月英国制定“蒙巴顿方案”,根据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区别,把印度分为 印度 和 巴基斯坦两个英联邦自治领。1950年,印度共和国 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成立。

2.印度的振兴: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印度工农业都有巨大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计算机软件开发)

3.亚洲独立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诞生“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4.非洲独立的序幕:1952年,埃及 爆发独立运动。(领导人:纳赛尔)。1956年,埃及宣布将 苏伊士运河 收为国有。

5.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有17个非洲国家宣布独立。

6.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7.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在 卡斯特罗 的领导下推翻亲美政权,建立社会主义革命政府。

8.巴拿马运河主权斗争:1945年二战结束后,巴拿马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日益高涨。1999年12月美国被迫同意撤军,并归还巴拿马运河管理权。

9.巴勒斯坦分治决议: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决议”,规定建立 巴勒斯坦 (阿拉伯人)和 以色列 (犹太人)两

个国家,圣城 耶路撒冷 由联合国托管。

10.中东战争:1948—1982年,为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相继发生的五次战争。

11.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巴以冲突),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的矛盾冲突问题。

(七)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负有领导世界,维护自由,遏制共产主义的责任”,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9年美英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 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 的一切敌对活动,以 “遏制共产主义”的总称。冷战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3.美苏“冷战”对峙局面正式形成:1955年苏联等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军事集团。(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美苏争霸(冷战期间的美苏对抗):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②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陷于越战泥潭,苏联占领阿富汗。

③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实行 相对缓和 战略。

5.形成中的世界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

6.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借口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人,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死亡)

7.科索沃战争表明: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严重挑战,造成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极大威胁。

8.世界经济全球化: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趋势。随着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越国界 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统一配置,从而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

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世界贸易组

织WTO的成立。(人教版)

②生产、贸易、金融、消费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中华版)

3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10.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历程:

①1919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7年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1991年一超多强和世界多极化趋势。[www.61k.com)

②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 。

11.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①经济全球化 ,政治格局 多极化 。 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12.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3月,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2004年3月,北约第二次东扩。2004年5月,欧盟实现第二次东扩。

(八)科学技术和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从美国开始。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2.主要成就: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核能

3.主要影响: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引发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核灾难的威胁。

4.德莱塞——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1925年发表《美国的悲剧》描写主人公格里菲斯走向毁灭的过程,深刻揭露美

国社会问题,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5.罗曼·罗兰——法国作家,发表《约翰·克利斯朵夫》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歌颂了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6.贝克特——法国荒诞派戏剧家,作品《等待戈多》反映了1939—1959年西欧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精神的空虚。

7.肖洛霍夫——苏联作家,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反映了1912年—1922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艰苦历程。

8.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伟大斗争,歌颂了革命青年(保尔)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

9.毕加索——西班牙著名的现代派艺术家,作品《格尔尼卡》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开创立体画派。

10.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作品《记忆的永恒》,其作品超越时空的限制,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11.现代音乐:爵士乐是通俗音乐史上兴起最早、影响最广泛的一个乐种其特点即兴表演。摇滚乐二战后兴起于美国。

12.现代电影业的发展:①好莱坞美国电影之都,素有“梦幻工厂”之称。②奥斯卡奖(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

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救国探索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建设近代化国防的主张。他们的共同

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严复的《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对戊戌变法有重要影响。

4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3)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提出救亡图存的主张。[www.61k.com]为辛亥革命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

(4)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这场运动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

主主义革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5)结合上述问题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答:基本过程:由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6.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答: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历史说明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资产

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7.1453年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衰亡的启示?

答:国家发展要顺应历史潮流。国家要有创新的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8.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启示?

答:①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9.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三件大事分别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答: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7—18世纪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的统治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10.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也使人们认识到?(启示或感想)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革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技术。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1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使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有何好建议?

答:①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③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15世纪以来,世界面貌经历了: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开辟)——→“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工业革命)——→“地球村”(经

济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

13.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启示?

答: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胆

19.鉴古知今,根据我国古代不同对外政策的后果,谈谈当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答:唐朝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清朝闭关自守导致落后挨打。启示: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坚持对外开放才能适应

21.中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科举考试: 蔡伦(造纸) 火炮(火药武器) 活字印刷术 罗盘(指南针)

①“科第之设”指的是 隋炀帝 创立的 科举制度 。作用: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②明科举“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考试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③清科举考试又加入什么思想政策:文字狱。最消极后果: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2.秦始皇统一货币和文字:

5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圆形方空钱(秦半两) 小篆

2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因何取得发展:铁农具和牛耕 的使用。[www.61k.com)

战国时期哪次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商鞅变法(秦国)。

西汉初期采取哪些措施恢复农业生产:休养生息政策(奖励农业生产) 宋代江南经济状况发生的变化:南方经济超过北方。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24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革命与技术的革新:

铁农具(春秋)→ 牛耕(战国)→ 都江堰(秦国李冰)→ 曲辕犁(唐)→ 灌溉筒车(唐)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图中①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_长安__。属于“古代中国制造”,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并影响当地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有哪些?传入内地的是哪些?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是什么?

答:输出:丝绸、漆器、瓷器、茶叶、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传入:葡萄、石榴、苜蓿、核桃。

价值: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见证。它代表的交流与开放的精神至今仍在。应保护好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搞好旅游开发,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

【图片赏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2)概述以上图片中的成就?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

答: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改进。印刷术:唐代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战国出现司南,南宋应用于航海。

火药:唐代出现并应用于军事。

②悠久的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和独具特色而灿烂的文明景观。请列举现存的代表我国古代建筑成就?

答:都江堰、大运河、赵州桥、长城、故宫等。

【史料分析】

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6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3)以上图片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答:郑和下西洋。[www.61k.com]1405-1433年,郑和船队七次远航:从江苏 刘家港 出发,越跨太平洋、印度洋,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 和 非洲东海岸 。

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但奉行不计经济利益得失的政策,无力持续进行。但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

(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答: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使中国失掉对外贸易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

流,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启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对外开放促进繁荣,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6)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中国历史的感悟。

答: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传播知识,促进教育普及,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航海技术条件。火药武器促

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落后就要挨打】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备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紊件,

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3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3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3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173年前”、“153年前”、“113年前”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些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影响?

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或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略战争。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有人认为中国遭受的巨大的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答:同意。19世纪上半期,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

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当时中国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落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划线部分)进行哪些抗争?起到什么作用?

答: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血战黄海(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

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列强或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

(4)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答: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具有因果关系。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不竭动力。

3、【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历史,始终贯彻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直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使中国重新获得独立。同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走上了探索救国的道路。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

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7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汉阳铁厂

材料二: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www.61k.com)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

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

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

材料四: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下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的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李鸿章代表什么观点?这些企业什么时候创办?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

答: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材料二,请简析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维新派提出哪些主张?戊戌变法对当时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答:因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主张:君主立宪、设议院、开国会等。作用:戊戌变法虽失败了,但使更多的人接受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3)材料三中,广州、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请用史实说明理由。

答:广州: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武汉:是武昌起义爆发地(辛亥革命)。

南京: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4)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答: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5)根据材料四,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答:继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改革开放的实行,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4、【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上的自由、民主化。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精神。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

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

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材料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

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⑴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哪些探索? 答:第一期器物:洋务运动。第二期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期文化:新文化运动。

⑵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 答:提倡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新道德、新文学等。有对西方文明绝对肯定对东方文明绝对否定的偏向。

⑶“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8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⑷“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

答:新的力量:工人无产阶级和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www.61k.com]理论:马克思主义。 ⑸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答:中共的正确领导。中共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6)依据上述材料字结合所学知识字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字2分)

答: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近代化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

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5、【党的探索亘古未有】

1.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 材料一:下图【党的历程】

图1: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图2: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

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一一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未来中国)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

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2010年9月温家宝接受记者专访谈 (1)请说出与图一、图二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谈谈其重大历史地位或影响。

答: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中小学生营养餐等。 (5)综观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你认为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答: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1)上图中,中国共产党历程是哪些?(1分)

答:①1921年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③延安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 ⑤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⑦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⑧马克思主义

6、【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www.61k.com)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1)“1840-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材料一中1900年“西方列强的野蛮”指的是什么?

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源:Z.xx.k.Com] 1839年虎门销烟 1919年北京 1949年开国大典 1997年香港回归[来

(2)材料一中的“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说出这个历史事件的标志意义。

答:1919年五四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__维新变法(或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近代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

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毛泽东思想是在哪一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标志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七大)。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或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5)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中共哪次会议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内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决定以中国何处的开发开放为龙头,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在全国建立和普遍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上海浦东(或浦东;或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

7、【祖国统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请回答:

(1)图所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巩固国家统一。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制度名称。

秦: 郡县制 元: 行省制 (元朝设 宣政院 管理西藏地方;清朝设 驻藏大臣)

(2)明清之际,中国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据,是谁从其手中收复的?在哪一场战争胜利后,台湾又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再度回归祖国的怀抱?(2分)

10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答:郑成功。[www.61k.com)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

(3)“国共内战,两岸分离”指的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什么伟大构想?

答: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败退台湾。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4)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歌体现了华夏儿女怎样的情怀?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情怀:渴望祖国统一。 因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实践,海峡两岸人民的交往日益密切。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感悟: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8、【世界改革浪潮】

历史证明,制度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制度创新与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

说明我们错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

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

——据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伟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告诉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巨大的深渊很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丘吉尔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

僵化了。

——邓小平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列宁是如何“改错”的?这一措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921年制定新经济政策。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罗斯福是如何应对材料二中的历史局面。请写出罗斯福的核心措施及其作用?这对现在经济发展有什么借鉴? 答:实行罗斯福新政。核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作用:促进了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了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3)材料三中丘吉尔所说的“巨大深渊”指什么?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答:指“斯大林模式”。原因:仅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有限度的调整,没有使苏联摆脱高度集权旧体制的弊端。

(4)“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什么? 答:突出特点: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9、【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航天飞机等。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请你将上述材料中所列的科技成就按类别填入下面相应横线中。

第一次科技革命: 蒸汽机、火车、轮船。

第二次科技革命: 汽车、飞机、电报电话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 、航天飞机

(4)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崭新的时代。请按顺序写出这三个时代的名称。 答: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时代。

(5)201l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l1月3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你知道这一技术运用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空间技术。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

10、【世界政治格局与发展趋势】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一:

11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一战爆发体系建立二战爆发格局形成

发展趋势

1914年1919年1921年1939年1955年1991年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出席俄罗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表示,60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

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背卷入这场战争。[www.61k.com)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

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材料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中东危机 本〃拉登 多国轰炸利比亚

(1)据材料一:一战的起止时间是?被称为绞肉机的转折性战役是?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被称为什么体系?

答:1914—1918年。转折战役:凡尔登战役。一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据材料二: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要转折点意义的战役名称。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何什么作用?

答: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国战场牵制日本陆军大量兵力,有力配合了苏、美、英军队在其他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3)根据材料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二战中哪一次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1955年正式形成什么国际格局? 答:雅尔塔会议。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东西方冷战对峙局面)。

(4)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苏由合作转为敌对,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91年苏联解体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冷战政策。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当今:多极化.

(5)根据材料三: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中东危机、美国进攻伊拉克、多国轰炸利比亚??你认为当今时代主题是什么?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又有哪些?

答: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威胁因素: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民族矛盾、核危机等。

11、【世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引进高新技术,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

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

西欧是当前反全球化运动的大本营和主要场所。由于美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中强劲扩张,而且美国热衷于向世界推广和兜售其新资本主义模式,使欧洲民众的社会福利遭到侵蚀。对西欧来说,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公正有悖于其价值观,在西欧,反美国式的“牛仔资本主义”就颇有社会基础。

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因素。 答:因素: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

⑵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答:赞同。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不赞同。理由: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

⑶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种“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答:“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要顺应潮流,把握机会。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存

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响的蔓延;促使国际社会正式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种全球化运动。

12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2.沉浮欧洲——世界关注的焦点。(www.61k.com]

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

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据材料分析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地位:世界中心或称霸全球。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革命或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的完成;科学革命或自然科学的发展。 材料二: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

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

有何重大举措?

答:因素:欧洲国家遭受战争的创伤,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下降;美苏冷战,欧洲国家需要寻求自身的安全。

举措:进一步走向联合,1967年成立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加强经济、政治、防务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

材料三:下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据表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趋势:经济不断增长。影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下面漫画反映了当前欧盟正面临的发展困惑是什么?请你为欧盟摆脱困境出谋划策。

漫画 漫画提示

答:欧债危机。加强财政改革,削减经济开支;成员国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等。

12、【时政热点】

1.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旋变

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理下了第一批火种。”

材料四: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

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3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材料五: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www.61k.com]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

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中日之间现在真正的矛盾冲突,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

——摘自新华网

(1)材料一右图所示的事件是什么?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答: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揭开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序幕。

(2)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答: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极大地刺激了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的觉醒。

(3)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2分)

答: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不断加剧。1941年l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永恒。你认为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答: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伟大民族精神。

(5)材料五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五,概括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变化:从敌对到建立外交关系。影响当今中日关系主要因素: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不认罪、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

(6)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 答:面海而兴,背海而衰。主动走向海洋,高度重视海权。反对海上霸权,维护海上主权。正确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历史上,不乏正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典型事例,也有不正当合作,互相仇视敌对的不争事实。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步骤一:走进历史──回顾历史上的正当合作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开展国民革命,开展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各签字国政府保证使用其全部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对法西斯三国同盟成员国及仆从国家作战,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2年1月1日《26国共同宣言》

(1)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抗击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曾经两度合作。请分别说出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历史作用。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2)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某一典型事例加以说明。(要求:从史实及其作用两方面来作答)

答:史实及作用: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

彻底打败法西斯的基础。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召开,协调了美、英、苏尽快打败法西斯的行动,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步骤二:图说历史──再认历史上的不正当合作

图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二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3)观察以上世界形势图,分别回答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不正当合作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答:图一: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图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威胁,并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

步骤三:直面现实──感悟当今国际合作的真谛

(4)你认为在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原则:以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平等协商;和平共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

14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26.【三农和民生问题】

图一唐太宗 图二 罗斯福在竞选 图三 农民入社报名 图四 农民签订承包合同书

(1)下面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www.61k.com]

图一: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经济上,继续推行井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这段时

期为“贞观之治”。 错误:井田制 改正:均田制

图二: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让农民增加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维护了农产品价格水平。

错误:增加耕地 改正:缩减耕地

图三:1956年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错误:农民土地所有制。 改正:集体所有制(公有制)

图四: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错误:人民公社 改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上述措施体现了那一思想,你有何感悟? 答: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

27.【世界文明发展】

【农业革命】 农业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材料一:农业有三个独立的发祥地。西亚是世界最早的农业和畜牧业发祥地。在美洲,墨西哥人培育出最早的玉米、

秘鲁人栽培出马铃薯等作物。在东亚,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最早种植了粟、水稻等作物。

材料二:从整个世界文明进程来看,农业是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以前世界文明的基础,因此“农业革命”被称为人

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浪潮。

(1)世界四大农业文明分别是?中国作为独立的农业发祥地之一,其文明延续有什么特点?

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特点: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中断,这种连续性在世界文明中是绝无仅有的。

(2)依据材料,说一说“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三次浪潮”分别指什么?信息革命的核心是? 答: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电子计算机。人类由此进入信息时代。

【西方文明之源】

材料三: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历史上把它们并称为“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

希腊的自由探究精神和民主科学思想,罗马在法治和统一方面的伟大创举构成了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

⑶依据材料三,概述希腊罗马文化的特点?如何评价古代雅典在世界民主与法制进程中的地位? 答:罗马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特点:希腊具有自由探究精神和民主科学思想;罗马在法治和 统一方面有伟大创举。雅典民主是古代世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峰,它与专制政体相比是一大 进步,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先声。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材料四:但到了近代,欧洲却走在中国的前头。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除了考虑我国在明、清时期的固步自封

外,也不能不提到欧洲为发展资本主义所作的思想启蒙和市场开拓,即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五: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伟大飞跃,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

结者,…‥经济、政治、文化、精神,以及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等等,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⑷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出现在西欧的标志是?核心思想是?

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发对天主教会的束缚,重视人的现世幸福)

⑸16-18世纪西欧地区发生哪些重大事件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条件?

答:①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注重科学,自由、平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⑹概述18—19世纪世界主要大国是如何确立、巩固和扩大资产阶级统治,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工

业文明? 答: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

15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⑺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答:“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492年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03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加速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开辟)——→“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8.【中国近现代的社会转型】

【近代起步】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伴随着震荡与激变,都伴随着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进步,都伴随着国家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www.61k.com]

材料一: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

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近代中国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近代中国 “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过程中,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它们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

答:事件: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意义:①洋务运动创办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②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③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社会结构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④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的逆流,动摇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请从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嬗变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 答:教育: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癸卯新学制的建立、科举制度的废除等。

科技: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电报、电话等)。

文化:商务印书馆与西书的翻译和出版、《申报》与报刊业的繁荣、严复与社会进化论、李善兰与近代数理知识的传入等。

社会生活:旧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废除跪拜,握手礼等)。

【现代崛起】

综观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近代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核心是工业化。中国的工业化既存在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思想准备等先天的不利条件,也面临着外国资本主义破坏、封建专制主义阻挠和官僚资本主义压制等政治障碍,更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从而造成近代中国没能实现近代化。

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依据材料,这条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开 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哪些成就? 答:发展重工业,进行三大改造。鞍钢、一汽投产、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

(5)1956—1966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哪些工业成就?

答:大庆油田建成,原子弹爆炸成功、新兴电子、航天、原子能工业建立。

(答:①民族、国家的独立是工业化的前提;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③只有中共才能使

国家繁荣富强;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工业化的首要条件;⑤对外开放,放眼世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9.【看世界纷扰 思中国应对】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南海诸岛、钓鱼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1498年,达〃伽马的船队停靠在东非港口马林迪。…‥,急不可待地提出了贸易要求。

看着葡萄牙人拿出的小玩意——玻璃珠子、铃铛、珊瑚项链、洗脸盆……非洲人的脸上露出

了不屑的表情。 接下来,村中的长老向达〃伽马展示了精致的丝绸、瓷器和一顶镶着金边的

16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乌纱帽。[www.61k.com]他告诉目瞪口呆的葡萄牙人,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人驾着数不清的大船,到访

过他们的海岸。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曾经的那些人”是谁?

答: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

(2)在东南亚一带有许多郑和遗迹“三宝井”等,显示了郑和远航的影响力。海外各国都将郑和远航誉为“和谐之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是1405—1433年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3)郑和下西洋经过了今天的南海,当时称“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什么?隶属什么机构管辖?

答:称 “万里石塘”、“千里长沙”。隶属琅琊郡管辖。

【往事惊心泪欲潸】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

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4)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

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答:1840年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

(5)1875年李鸿章说“海防西征,力难兼顾”,左宗棠则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这是近代史上国防战略不同观点的争论?“西征”指哪一事件?

答:东南海防与西北塞防,孰重孰轻的争论。“西征”指左宗棠收复新疆。

(6)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它在哪次战争遭到毁灭性的惨败?为什么?

答: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筹建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 因为旧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使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所以有海无防。

【今朝斩浪济沧海】

材料三: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是中国最早发现、开发并通过先占取得主权,是中国固有领土。但日本在2012年

9月宣布钓鱼岛“国有化”;2013年1月1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与来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讲话,含蓄地警告中国不要挑战日本对争议岛屿的控制权,这无疑为钓鱼岛事件的解决笼罩上一层阴影。

材料四:2013年1月17日,外交部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重申,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7) 材料三日本的侵岛行为违背当今世界的哪一主题?日本妄图侵占我国钓鱼岛的政治、经济、军事目的各是什么?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违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①政治目的:颠覆二战结论,对外进行扩张。②经济目的:占有这一海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③军事目的:控制此海域,使其成为海上军事基地。 启示:警惕日本右翼势力膨胀及军国主义复活,反对国际霸权主义,坚决捍卫我国领土主权,保护我国海洋权益。

(8)美国干涉钓鱼岛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答:企图以岛链封锁、围堵、遏制中国的崛起。

(9)材料四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针对钓鱼岛问题的言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维护二战胜利成果: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台湾诸岛屿的主权,在二战后归还给中国。

(10)面对今天的钓鱼岛局势,舆论争议一片,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在坚持主权在我的情况下,以和平谈判为主,可以加强军事威慑力以显示军事存在,也可采取宣示主权的行动。

(11)强大军事实力是国家安全的重大保障,你认为要提高我国军事实力,首先要提高哪两方面的实力?

答:提高经济和科技装备实力。进一步增强海空军力量。

【风云变幻 跌宕起伏】

材料一:韩国和美国于2013年2月28日—3月10日举行代号为“关键决心”的年度例行联合军事演习。同一天,日

美联合军演也在日本的横须贺基地展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张文宗表示,美韩、美日军演同时举行加剧了朝韩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北亚的安全环境,不利于东亚的和平与稳定。 材料二:朝鲜战争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不同

程度地卷入。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止。

由于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从理论上来讲,这场60年前的战争尚未结束,东北亚地区也

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仍然处在“冷战”状态的地区。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韩、美日军演对当今和平与安全构成了怎样的威胁? 答:加剧朝鲜半岛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东北亚安全环境,不利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7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版)

(2)上个世纪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于?结束于?

答: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www.61k.com)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歌词描写了哪一事件?

答:“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平等互利 合作共赢】

材料三:(中美)双方必须充分汲取历史经验,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对话、互信、合作,使巨大合作潜力进一步

得到发挥;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有效管控分歧,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2001年习近平在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4)你认为中美之间 “敏感问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三,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两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 答:台湾问题。中美应相互理解和尊重,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加强联系与交流,共同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18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四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中考目标要求:知道三大主要人种的名称;了解人类形成的大致时间和地点。(www.61k.com]

课文内容提要:

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

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标志:......

制造工具。

2、三大人种的形成:

⑴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⑵三大人种形成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

⑶人种差异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结果。

第2课时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中考目标要求:1、知道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课文内容提要:

一、

初三历史 第 1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二、汉谟拉比法典: 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 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www.61k.com)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

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

中考目标要求:了解伯利克里改革内容和影响;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课文内容提要:

一、伯利克里改革:

⑴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

⑵措施(内容):

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初三历史 第 2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⑶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www.61k.com]

⑷启示:①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②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

③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改革。

④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强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

人才。

二、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

第4课:亚洲封建制国家的建立

中考目标要求:了解大化改革的基本内容。

课文内容提要:

大化改新:

⑴时间:七世纪中期

⑵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⑶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第5课:中古欧洲封建社会

中考目标要求: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初三历史 第 3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课文内容提要:

一、查里·马特改革:

⑴时间:8世纪前期

⑵人物:查理·马特

⑶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www.61k.com) ⑷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⑴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加强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后来,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也纷纷效仿,层层分封,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⑵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没有严格以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

三、西欧城市兴起:

⑴有的城常用金钱购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例子。

⑵城市兴起意义:①市民阶级形成了,②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中考目标要求: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认识世界各

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课文内容提要: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初三历史 第 4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①阿拉伯人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www.61k.com]

②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a. 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b.

二、马可·波罗来华:

①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

②在中国,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 ③马可·波罗回国后写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④《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三、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①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和交流。 ②传播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 ③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第8课:古代思想文化(二)

中考目标要求:知道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字母文字,了解佛教、基督教、伊

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课文内容提要:

一、三大主要文字

1、象形文字:⑴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前左右,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

⑵含义:用图形表示事物。

初三历史 第 5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⑶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www.61k.com]

⑷影响: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主要影响。

2、楔形文字:⑴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最早

创造并使用。

⑵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⑶影响: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

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腓尼基文字:为以后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二、世界三大宗教

初三历史 第 6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第9课:古代思想文化(三)

中考目标要求:1、了解《荷马史诗》和《天方夜谭》等古典文艺成就。[www.61k.com]

2、简述阿基米德等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3、简述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课文内容提要:

一、《荷马史诗》

⑴作者: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

⑵体裁:古希腊著名英雄史诗

⑶影响: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

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⑷地位:是古代西方文学作品的代表

二、《天方夜谭》

⑴内容: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阿

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⑵地位:古代东方文学作品的代表。

三、阿基米德

⑴评价: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

⑵主要贡献(或成就):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用来排水或灌溉。

四、麦加大清真寺

坐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寺内中心的

初三历史 第 7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克尔白神庙是穆斯林拜谒的地方。(www.61k.com)

五、巴黎圣母院:是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

第8课:古代思想文化(二)

中考目标要求: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课文内容提要:

世界三大宗教

第9课:古代思想文化(三)

中考目标要求:1、简述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特点。

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初三历史 第 8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课文内容提要:

⑴麦加大清真寺:P53第一节 ⑵巴黎圣母院:P53第二节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中考目标要求:1、知道《神曲》。[www.61k.com]

2、简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

3、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所起的作用。

课文内容提要:

1、文艺复兴

⑴时间、国家:开始于14世纪前后、意大利

⑵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⑶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⑷代表:

①意大利诗人但丁: 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代表作为《神曲》,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②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达·芬奇

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⑸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初三历史 第 9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2、新航路的开辟

⑴首先探寻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

⑵开辟过程:

①1487—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②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③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④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⑶哥伦布主要活动:见书P60最下一行至P61上

⑷新航路开辟的意义:见书P61最后一节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

中考目标要求:1、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www.61k.com)

2、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课文内容提要:

1、背景(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2、经过:

⑴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⑵开始:1640年英国议会召开。

⑶内战:查理一世挑起内战,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结果: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开始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4、历史影响(或历史意义,P69):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

初三历史 第 10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www.61k.com)

5、《权利法案》的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6、《权利法案》的作用:

⑴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⑵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中考目标要求:1、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2、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3、简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华盛顿的历史作用。

课文内容提要:

1、美国独立战争:

⑴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经过:

①开始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建军: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③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了。

④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承认: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初三历史 第 11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⑥成立政府:《1787年宪法》制定,联邦政府成立。(www.61k.com]

⑶意义(或影响):

既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外部障碍。

2、对华盛顿的评价:

⑴主要活动(或历史贡献):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了美国独立;②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当选美国第一届、第二届总统,对美国的政治生活起了重大影响。

⑵评价: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杰出领导人,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3、《独立宣言》:

⑴颁布时间、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

⑵内容:①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

②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

让的权利;

③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⑶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中考目标要求:1、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2、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3、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拿破仑的历史作用。

初三历史 第 12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课文内容提要:

1、法国大革命

⑴经过:

①开始:1789年7月14日,起义群众攻占了巴士底监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www.61k.com)

②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不久颁布了《人权宣言》。

③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不久,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⑤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权,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⑵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人权宣言》内容: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对拿破仑的评价:

⑴主要活动: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②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③他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军队;④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被赶下台。

⑵评价: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颁布《法典》,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中考目标要求:1、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机器的发明。

初三历史 第 13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业生产中的作用。(www.61k.com]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课文内容提要:

1、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2、概况:

⑴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⑵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图:P89,发明人:瓦特,时间:1785年) ⑶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⑷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头。(1825年)

3、“旅行者号”机车

⑴史实: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⑵影响: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中考目标要求:1、简述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

2、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初三历史 第 14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课文内容提要:

“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⑴建立:17世纪以后,英国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www.61k.com]

⑵机构:东印度公司

⑶主要步骤:①在沿海地区建立一些殖民据点;②18世纪中期开始,发动侵略战争,蚕食印度土地;③抢掠当地的财富(目的)。

⑷影响:见书P97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中考目标要求:1、简述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

2、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课文内容提要:

1、“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⑴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剥削。(根本原因)

②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③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⑵概况:1816~1826年,玻利瓦尔率军解放了西属拉美殖民地,葡属巴西也宣告独立。

⑶结果: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格局。

⑷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玻利瓦尔由北向南,圣马丁

由南向北)

初三历史 第 15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2、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⑴原因: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www.61k.com)

⑵事迹: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率领起义军英勇斗争,壮烈牺牲。(领导者:封建王公)

⑶影响:表示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中考目标要求:1、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2、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课文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⑴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见书P107)

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⑷《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或影响):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中考目标要求:

1、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中主要活动;

2、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

初三历史 第 16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提要

1、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两种制度矛盾激化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3、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1861年4月,南方军队掀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www.61k.com]

4、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结束的时间:标志性事件:1865.4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首都里土满

6、意义:①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经过这次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重点问题解答

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①颁布时间:1862年9月;②主要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人;③意义:a. 使北方军队获得了雄厚的兵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b.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评价林肯: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总统,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最大原内部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的转折

初三历史 第 17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中考目标要求:1、简述我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隶改革的历史作用;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

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www.61k.com]

知识梳理:

初三历史 第 18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考目标要求:1、列举电器广泛应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菜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知道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史实,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www.61k.com)

教材内容提要

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2、特点:

⑴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集中表现在三个领域

①新能源(电力、石油)的发展和利用;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汽车、飞机)的创制;

初三历史 第 19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⑵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⑶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用于工农业生产

3、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4、影响:

①使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电器时代

②在生产关系领域产生了垄断组织,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重点知识解答

1、电力得到广泛应用的意义

①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电力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www.61k.com]

2、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是:美国和德国

3、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他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4、内燃机、汽车的发明及其影响

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②以内燃机为动力,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汽车发明的影响

a. 汽车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一种大众化交通工具;

b. 汽车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

初三历史 第 20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了人们的生活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www.61k.com)

5、飞机的发明及其影响

①发明者:1903年12月 美国的菜特兄弟发明

②影响:把人们飞行理想变成了现实,今天它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

6、试举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家庭带来的好处:

①电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

②电报、电话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交往联系的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

③电影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考目标要求:

1、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 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知道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了解凡尔登战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课文知识提要

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并展开激烈争夺)

⑵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后果

初三历史 第 21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①组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②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⑶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⑷经过:

①一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赛尔维亚宣战;

②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③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④结束时间标志: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www.61k.com)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结束标志。

⑸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⑹影响: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中考目标要求

1、了解伏尔泰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课文内容提要

1、法国思想启蒙运动:

⑴主要代表:伏尔泰、卢梭、孟得斯鸠。

⑵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①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初三历史 第 22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②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 ,把教土比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www.61k.com]

⑶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②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⑷思想启蒙运动的性质:

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科学的革命

⑴牛顿

①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②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

a. 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c. 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量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⑵达尔文

①是英国科学家

初三历史 第 23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②主要成就:1895年出版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主要观点:

a. 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一切物种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b. 他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意义”《物种起源》的影响(意义)。[www.61k.com)

①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②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⑶爱因斯坦:

①是美籍德国物理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②成就:爱因斯坦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意义:

a. 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b.相对於经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哲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中考目标要求:1、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2、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梵高的《向日葵》。

课文内容提要

1、贝多芬

⑴评价: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也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

初三历史 第 24 页 共 2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情歌颂者。[www.61k.com]

⑵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地位: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2、托尔斯泰

⑴评价: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世界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⑵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3、梵高

⑴评价: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

⑵代表作:《向日葵》

初三历史 第 25 页 共 25 页

五 :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预复习提纲 平湖中学历史组自编资料

2010年高一历史预复习提纲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试范围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1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2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3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4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5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6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7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8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9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10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11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12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13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14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15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高一历史复习 高一历史复习(人教版)

16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下复习提纲(人教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19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