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青木玲全集作品简介-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2017-11-03 所属栏目:急性牙髓炎

一 : 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

青木玲(日语:あおき れい、英语:Aoki Rei、1984年7月11日-)是日本的AV女优,脱衣舞娘。出身于日本东京都。为OPPAI事务所的专属女优。2006年5月推出写真,上围达到K罩杯,以超级巨乳闻名,片酬为业内最高。2010年8月16日、东京热官网发布青木玲将拍摄无码片之情报,引起影迷广泛关注。

青木玲_青木玲 -演艺经历

2003年10月,为九鬼AV片商专属女优出道。

2004年1月移转至MOODYZ这家AV片商。

2005年暂时引煺。

2007年9月复出AV界。

2008年4月完全引煺。

2008年冬,再次复出AV界。

青木玲_青木玲 -人物简介

青木玲 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青木玲

胸围:86cm(65-E罩杯)

腰围:58cm

臀围:86cm

足长:23.5cm

青木玲是人气极高的一位女优。身材有点肉肉的,她有着水汪汪大眼睛和小麦般健康肤色,略带野性美的特质让她戏路宽广,从女教师、医师、OL到SM系列都有。

青木玲_青木玲 -主要作品

番号作品名称BNDV-00602タップリ尻だけ4时间!DJSG-059浓厚な接吻&ディープスロートBEST4时间MIDD-073超絶品ボディBEST4时间MIBD-399もっと私におしっこ顶戴!!饮尿?浴尿BEST4时间DDT-327拘束椅子全集,リアルエロ,全てはこの椅子から始まった

青木玲_青木玲 -人物评价

青木玲 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青木玲

要看AV有一点时间,那么青木玲这位女优你应该很熟悉─这位在2003年在Kuki登场的女优是很标准的美人胚子,脸蛋漂亮、身材不胖不瘦,照理来说只要好好栽培,应该是很有登上一线女优的机会。

不过她与Kuki并没有什么缘份,只发表了4支作品,然后从2004年初开始,青木玲就成为北都集团中Moodyz的一员:青木玲的移籍并非是她个人表现不佳的问题,因为当时Kuki的环境也不好;不过就像笔者之前说的,移籍对某些女优来说并不见得一定是坏事,青木玲在换了环境后很快被磨出一股浓浓的妖气,每当镜头特写她在吹奏乐器的时候大家一定可以发现,面对镜头的她媚眼如丝、然后一面含一面嘴角还会泛起微笑,不用发出口水声也不用呜呜叫,光看表情就会觉得她是1个名副其实的「棒棒糖女孩」!

也就由于漂亮的外型以及大跃进的性技,让青木玲成为2004~2005年最抢手的单体女优之一。

当然演出尺度只能算还好,不过在那时(2004-2005)青木玲可是以有偶像的条件来做单体女优的演出,在外型水准突出的情况下难怪大受欢迎,两年间就演出了接近70支作品,片商还回收再利用地推出1大堆合辑,可是2005年还没过完,青木玲就「第一次」宣布引退。之所以说是第一次引退是因为接下来她就一直上演引煺又复活的游戏:2007年她又复出、然后到了2008年初宣布「完全引退」,但才休息没多久,到了年底她又再度演出,她三不五时还是会有全新的作品问世。

两性健康百科行业百科

两性心理
男性心理情感
女性心理情感
两性疾病
男性生理疾病
女性生理疾病
两性保健
男性保健
女性保健
夫妻保健
家庭保健
健康疾病护理
生活饮食养生
两性教育
青春期教育
成人性教育
婚恋情感
两性生活
性爱故事
两性婚姻
两性情感
另类感情
单身物语
同居男女
少女情怀
青木玲 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男人为什么不娶漂亮的女朋友?

男人们,你们会娶你喜欢的漂亮女人吗?她们的漂亮真能让你决定让她做你自己的老婆(妻子)?相信,这只是一时冲动,最后还是发现,自己平凡的妻子最好!漂亮女人,男人娶来做老婆的禁忌。

青木玲 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如狼似虎的少妇有哪些欲望?

中国有句俗话,“女人30如狼,40如虎”,说的是成熟女性的性需求越来越大、性能力越来越强。虽然这句俗话有点夸张,倒也符合了女性的生理成熟曲线。

青木玲 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哪种女人最能满足你的性?

性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与伴侣维系感情的桥梁,如果在性生活方面和伴侣有夹不来的情况,便会影响生活和感情,

青木玲 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女人做爱最期待男人干什么?

为了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性研究学者会晤了4000余名妇女。他们发现大多数女性喜欢与男性有更多的平等。她们需要平等对待,更深的理解以及男人带点机灵劲儿。

青木玲 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面对性爱潜规则 你该做出怎样选择?

和许多行业的潜规则相似,夫妻间的性爱也有许多潜规则。最近,某帖提出了这一问题,让网友们谈谈,性爱都有哪些不良潜规则。

查看“两性健康百科”更多内容>>

二 : 青木香:青木香-生理特性,青木香-?基本简介

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根。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青木香粗制流浸膏有催吐作用,除去醚溶性酸性成分和挥发油后的精制浸膏,则不引起呕吐反应,且毒性很小,每日2g(生药)/kg,不影响幼鼠生长。青木香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1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皱纹及细根痕。青木香粗制剂给体重25g的小鼠口服0.6g,体重2kg的猫口服20-40g,均无死亡。

青木香_青木香 -生理特性

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青木香_青木香 -?基本简单介绍

药材

青木香:青木香-生理特性,青木香-?基本简介_青木香
青木香

异名:马兜铃根(《肘后方》),土青木香、独行根、兜零根(《唐本草》),云南根(《本草图经》),独行木香(《纲目》),土木香(《本草正》),青藤香(《草木便方》),蛇参根(《分类草药性》),百两金、土麝(《中医药实验研究》),铁扁担(《陕西中药志》),痧药(江西《草药手册》)。

注:该药材因为肾毒性,已经被禁用,替代品为土木香。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及北马兜铃的根。

采集

10~11月间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晒干。

形态

青木香:青木香-生理特性,青木香-?基本简介_青木香
青木香

1.北马兜铃草质藤本。叶纸质;叶柄柔弱,长2-7cm;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13cm,宽3-10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扩展,边全缘;基出脉5-7条。总状花序有花2-8朵生于叶腋;花序梗和花序轴极短或近无;花梗长1-2cm,小苞片卵形,具长柄;花被长2-3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呈一长管,内面具腺体状毛,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边缘下翻或稍2裂,另一侧渐扩大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延伸成1-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黄绿色,常具紫色纵脉和网纹;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朔果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6.5cm,先瑞圆形而微凹,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便下垂,随果开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有小疣点,具浅褐色膜质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马兜铃草质藤本。根圆柱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l-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便长l-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性状

青木香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1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皱纹及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状明显可见,木部射线乳白色,扇形或倒三角形,将木质部分隔成数条,木质部浅黄色,有小孔。气香,味先苦而后麻辣。以粗壮、坚实、粉多、香浓者为佳。

产地

主产浙江、江苏、安徽。此外,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亦产。

除上述品种外,同属植物大叶马兜铃(原植物参见"朱砂莲"条)和云南土木香的根,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前者使用于甘肃,后者使用于云南。

青木香_青木香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马兜铃根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并含马兜铃酸、尿囊素、青木香酸、木兰花碱、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

1.马兜铃根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 B、 C7-羟基马兜铃酸(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A,7-甲氧基马兜铃酸(7-methoxyaristolochic acid)A,马兜铃酸C-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C-6-methyl ether),马兜铃酸A甲酯(aristolochicacid A methyl ester),马兜铃酸D-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D-6-nethyl ether),马兜铃内酰胺的N-六碳糖甙,青木香酸(debilicacid)和尿囊素(allantoin)等。地下部分(即块根)含 九个马兜铃烷型倍半萜(aristolane type sesguiterpenes)成分及 3-氧代马兜铃烷(oxoishwarane),粉防已碱(tetrandr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

2.北马兜铃根含尿囊素,马兜铃酸A、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萝卜甙(saucosterol)。此外,还含有4,5-二氧代去氢巴婆碱(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和观音莲明(lysicamine)。

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青木香(马兜铃根)粗制剂对各种动物,无论静脉注射或口服均能引起一定的降压作用,一般煎剂作用较强。对麻醉动物行静脉注射常引起骤降形式,肌肉注射则较缓慢,口服更慢。对正常不麻醉犬降压作用较轻微。在形成防御性条件反射后之大鼠,再促使其高级神经活动发生紊乱并同时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公斤),在血压有所升高(约30~40毫米汞柱)后,以青木香灌胃,亦有降压作用。对其粗制剂或精制浸膏的降压作用原理曾作了分析,认为其降压并非直接抑制心脏或扩张血管(它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收缩作用),与迷走神经无关,而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有关。对血管运动中枢亦无直接作用。后采在此基础上进1步提取其有效成分-木兰花碱,对麻醉猫静脉注射2毫克/公斤,降压作用立即出现,血压降低达50~60%,持续90~120分钟;对肾型高血压犬,6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舒张压作用尤为明显。木兰花碱不具有毒草碱样作用,而有烟碱样作用,特别是神经节有显着的阻断作用,根据猫瞬膜试验,其强度约为C0的1/3-1/2。在离体大鼠膈肌膈神经标本上,它有箭毒样作用,其效价约为箭毒的1/100~1/200。由于它是季铵型生物碱,在肠道中吸收不完全,口服需较注射量大10倍左右。木兰花碱或青木香制剂虽对肾上腺素的作用无影响,但有报告煎剂能对抗麻黄碱的升压作用。据报道,穴位注射,也能引起大鼠的降压,穴位不同,效果也不同。

②对肠胃道的作用,民间有用青木香治腹痛者,临床上用其粗制剂,亦引起恶心、呕吐及头晕等副作用。青木香的催吐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醚溶性酸性成分所引起,精油亦能致吐,但作用较弱。此2种成分皆不降压,故精制后可消除此种副作用。

③其他作用 ,青木香粗制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精制浸膏对家兔离体子宫及猫的脾脏、下肢中的化学感受器均无甚作用。在大剂量时,有某些抗鸡疟及体外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

青木香_青木香 -中药属性

炮制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性味

辛苦,寒。

①《唐本草》:"味辛苦,冷,有毒。"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本经逢原》:"入足少阴。"

②《本草求真》:"专入肺。"

功用主治

行气,解毒,消肿。治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

①《唐本草》:"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水摩为泥封之,日三、四;疗疔肿大效。"

②《日华子本草》:"治血气。"

③《本草图经》:"治气下膈,止刺痛。"

④《纲目》:"利大肠。治头风、瘙痒、秃疮。"

⑤《本经逢原》:"治痈肿,痰结、气凝诸痛。"

⑥《医林纂要》:"治击伤,解毒。"

⑦《会约医镜》:"能散气,故疝家必需。"

⑧《植物名实图考》:"清火毒,通滞气。"

⑨《草木便方》:"发表,除风。(治)风湿瘫痪,腰脚疼痛,跌打损伤。"

⑩《分类草药性》:"消饱胀,涂疮毒。"

⑾《南京民间药草》:"治腹痛、胃气痛。"

⑿《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腹痛,水泻,鱼鳅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宜忌

虚寒患者慎服。

①《唐本草》:"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②《本经逢原》:"肺寒咳嗽,寒痰作喘,胃虚畏食人勿服,以其辛香走窜也。'

选方

①治肠炎,腹痛下痢:土青木香三钱,槟榔一钱五分,黄连一钱五分。共研细末。每次三至六分,开水冲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中暑腹痛:青木香根(鲜)三至五钱。捣汁,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青木香根一至二钱,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③治高血压:青木香根(鲜)二两。水煎服,红糖为引。(《江西草药》)

④治毒蛇咬伤:土青木香一两,香白芷二两。共研末,每用三钱,甜酒或温开水送服;另用不拘量,调敷伤口处。(《中医药实验研究》)

⑤治蛇咬及粪毒:肯木香、雄黄。共研末。调酒擦局部。(《四川中药志》)

⑥治疔肿复发:马兜铃根捣烂,用蜘蛛网裹敷。(《肘后方》)

⑦治指疔:鲜青木香,切碎,同适量的蜂蜜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⑧治皮肤湿烂疮:青木香,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⑨治蜘蛛疮(单纯疱疹):土青木香,研极细末,柿漆(即柿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究》)

⑩治牙痛:青木香鲜品一块,放牙痛处咬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青木香_青木香 -炮制方法

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青木香_青木香 -药(毒)理学

青木香粗制剂之毒性较马兜铃略低,前者对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15.7g/kg,后者为14.3g/kg。以100%煎剂给兔静脉注射,在1g/kg时可引起全身痉挛、瞳孔失大后小、肌肉松弛、呼吸抑制,最后心跳停止。精制浸膏较粗制流浸膏(即去除精油及醚溶性酸性成分后)毒性小5倍左右;前者之慢性毒性也很小,每日给小鼠精制浸膏相当生药2g时,生长仍能继续进行。小鼠静脉注射木兰花碱的半数致死量为20mg/kg,长期口服其10倍剂量,并无明显的慢性毒性。青木香粗制剂给体重25g的小鼠口服0.6g,体重2kg的猫口服20-40g,均无死亡。100%煎剂给兔静注1g/kg后,可发生全身痉挛、瞳孔先大后小、肌肉松弛、呼吸抑制、最后心跳停止。青木香粗制流浸膏有催吐作用,除去醚溶性酸性成分和挥发油后的精制浸膏,则不引起呕吐反应,且毒性很小,每日2g(生药)/kg,不影响幼鼠生长。木兰花碱小鼠一次静脉注射LD50为20mg/kg,长期口服l0倍LD50剂量,并无明显的慢性毒性。马兜铃酸灌胃和静脉注射的LD50为48.7和22.4mg/kg。

青木香_青木香 -应用配伍

1、胸胁、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经,能行气疏肝,和中止痛。治疗肝胃气滞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单味服用即有效,或与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

2、泻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热解毒辟秽,味辛行气止痛。可取鲜品捣汁服或干品研末服,或与葛根、黄连、木香等配伍,用治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所致泻痢腹痛。

3、疔疮肿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本品苦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之功。治疔疮肿毒,可单味研末,水蜜调敷,或以鲜品捣敷;若治皮肤湿疮,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矾、五倍子、炉甘石等;治毒蛇咬伤,则每与白芷配伍,内服并外用,或与穿心莲、蚤休等同用。

青木香_青木香 -功效

平肝止痛,解毒消肿。

青木香_青木香 -主治

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青木香_青木香 -相关配伍

1、《续传信方》:青木香丸,主阳衰诸不足。用昆仑青木香、六路诃子皮各二十两。捣筛,糖和丸梧桐子大。每空腹酒下三十丸,日再,其效尤速。

2、《摄生方》心气刺痛:青木香一两,皂角(炙)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汤服五十丸,甚效。

3、《集效方》小肠疝气:青木香四两,酒三斤。煮过,每日饮三次。

4、《袖珍方》恶蛇虺伤: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效不可述。

青木香_青木香 -用法用量

煎服3~9g。散剂1.5~2g,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青木香_青木香 -禁忌

体质虚寒者慎用,胃弱者勿服。

青木香_青木香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主心腹一切气,散滞气,调诸气。

2、《南州异物志》: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状如甘草也。

青木香_青木香 -临床应用

①治疗胃痛 ,小蛇参根(北马兜铃根)对溃疡病、胃炎、胃痉挛及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胃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据2000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5%以上。一般服药1次可维持6~8小时药效。用法:一小蛇参根1.5~2克,洗净后置口中嚼细(或先研成粉末),用开水或酒送服。二小蛇参根1~2两,切片,用酒1斤浸泡2~3天;每服5~10毫升。三用小蛇参根制成3%酊剂,每服3毫升。上述制剂均在发病时顿服,或日服三次。

②治疗高血压病 ,一流浸膏:以80°乙醇浸渍,滤过后再收回乙醇,使其占流浸膏之10%。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10毫升,日服4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及服药次数。两个月为一疗程。治疗50例,服药后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有20例,下降10~19毫米汞柱者17例,效果不佳13例。临床症状亦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有心区钝痛者俱见消失;气急、失眠、头痛、头晕,多有好转或消失。本品降压效果发生较迟,一般至第3周才开始有显着降压作用。血压降低后停止服药,仍可维持一段时期而不回升,若把剂量或服药次数减少,也能起到维持量的作用。二精制浸膏片:每片含土青木香6克。每次4~12片,日服3~4次。治疗Ⅱ、Ⅲ期患者53例,显效15.1%,有效43.4%。血压下降最快者在服药后4天,最慢者27天。收缩压的下降较舒张压明显,Ⅲ2期患者均无效。三提取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克。每日3次饭后服,第1周每次3毫升,第2周4毫升,第3周及以后6毫升。观察Ⅱ、Ⅲ期患者40例,治疗后或治疗期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或更多者计18例,下降在10毫米汞柱以内者17例。用药在6周以上者有效率较高,时间短者疗效较低;未用过蛇根草制剂者疗效较好,反之则差。对临床症状改善不够满意。此外,有以粉剂、片剂及流浸膏交替应用,治疗84例,经服药28天以上,结果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10例(占22.6%),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者47例(占56%),总有效率为78.6%。对症状的疗效,以头痛、眩晕的消失较为显着,失眠、气促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观察到,患者心脏及主动脉无明显扩大者疗效较优,否则较差。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胃口不适,口干等,但轻重程度及出现时间颇不一致。其中似以流浸膏的反应较为明显,提取液及精制浸膏片比较轻微。有人认为,如将各种制剂交替应用,或佐以健胃理气药,或将流浸膏上浮游的一层油质除去,或采用水煎的流浸膏,则副作用可大大减少。

③治疗咽喉,耳、齿等急性炎症 ,以土木香局部应用,治疗五官科急性炎症148例,治愈113例,明显好转24例,无效11例。用法:一用冷开水磨汁含服,治疗咽喉部急性炎症。二用青木香粉加甘油配成5%的混悬剂,以棉球浸透药液充填龋洞,治疗龋齿引起的急性牙髓炎。三用青木香粉和秤星树根粉等量混合,加冰片少许,以酒精配成5%浸剂滴耳,治疗急性中耳炎。

④其他,药厂工作人员可因青木香引起职业性皮炎。患部先有痒感,继之发生散在的红色丘疹;严重者皮肤潮红肿胀,并有许多密集的水疱,通常1周后可消退。

青木香_青木香 -生药材鉴定

1、马兜铃根圆柱形或稍扁,略弯曲,长3-10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脆,折断面形成层环隐约可见,皮部淡黄色,木射线宽广,乳白色,木质部束谈黄色,呈放射状,导管孔明显。香气特异,味苦。

2、北马兜铃根与马兜铃根基本相似,唯体形较小而稍扁。以条粗、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根横切面:

1、马兜铃根木栓层为数列棕色木栓细胞。皮层散有油细胞,内含黄棕色油滴。韧皮部较宽,亦散有油细胞,长35-70μm,直径28-42μm,内含黄棕色油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薄壁组织发达,射线宽广;木质部导管束有两束自报的中央向外分叉放射状排列,其余导管束较短,导管直径20-105μm。本品薄壁细胞内含淀粉拉,单粒类圆形,直径3.5-14μm,脐点呈点状或裂隙状,复粒由2-4分粒组成。

2、北马兜铃根栓内层石细胞2-十五个成群,长圆形或圆形。

1、取本品粉末1g,加0.5%盐酸乙醇溶液7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用氨水调至中性,蒸干,残渣加5%盐酸2ml溶解,l份滴加改良碘化铋钾溶液,产生检红色沉淀;另1份滴加碘化汞钾试液,产生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薄层色谱取本品细粉2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热苯除去挥发油后,再用甲醇0.5ml,溶解作供试液。另取马兜铃酸A制成乙醇对照溶液,吸取二溶液点于同1块硅胶G板上,以氯访-丙酮-冰醋酸(8:5:o.1)为展开剂。取出晾干,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处,显相同颜色斑点。

药物应用鉴别

青木香与木香,皆为理气药,均有行气止痛之功。但青木香长于清热解毒,木香长于调中。

青木香_青木香 -药用植物栽培

北马兜铃:

1、气候土壤:喜温暖的气候,以湿润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2、整地:施足堆肥或厩肥后,将土地深翻30cm,作成宽约1m之畦。如采用育苗法,必须另设苗床。

3、种植:分秋播与春播2种。秋播在9月上旬,春播宜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与育苗均可。

直播:用点播或条播法将种子播下,复土灌水就可以。

育苗:在苗床上开成条沟后(沟距12-16cm),将种子播入,复土轻压,加盖稻草,以保持土中水分。至次年4月,按行、株距30-40cm开穴定植。

4、田间管理:当幼苗期及定植时或阳光直射厉害时,均须适当灌水,幼苗期施氮肥1次,定植后至开花期,追肥2次,并适当加施钾肥与磷肥。植株成长时即宜搭棚,以利攀援。

三 : 全民熙:全民熙-作家简介,全民熙-作品成就

全民熙(Jeon Min-Hee,1975—今),韩国著名作家,《上古世纪》剧情架构师,韩国民族艺术人总联合协会研究员,被誉为亚洲第一奇幻小说作家,唯一被国际认可的亚洲奇幻作家。旗下多部作品被改编成世界级网游,被誉为世界文学界独一无二的“网游文学女王”。现任职于 XLGAMES 公司《上古世纪》开发顾问。

全民熙_全民熙 -作家简单介绍

全民熙:全民熙-作家简介,全民熙-作品成就_全民熙
全民熙

1999年,发表韩国PC通讯史上以400万点击率创下史上新高的《岁月之石》,随后发表的《符文之子》畅销全亚洲,后续还被开发为著名网络游戏“天翼之链”。

至今为止,发表过的所有长篇小说都进入海外市场,在韩国文学界作家中,也是唯一的能够将所有作品成功推向海外的作家。

从2006年开始,加入到XLGAMES公司参与第三代网游“上古世纪”的研发,现任开发顾问,期间发表过原著小说《冷杉与鹰》。

全民熙_全民熙 -作品成就

全民熙:全民熙-作家简介,全民熙-作品成就_全民熙
图书签售照片

创作年表

1.阿伦德年代记  

“岁月之石”

“阳光之塔”

2.符文之子系列

“符文之子-冬霜剑”

“符文之子-德莫尼克”

3.上古世纪系列

“冷杉与鹰”

代表作品

阿伦德年代记系列:《岁月之石》。

符文之子系列:《冬霜剑》,《德莫尼克》。

出书年表

1999-2000《岁月之石》首次由韩国元音与辅音出版商出版,共10册。

2000-2001《阳光之塔》首次出版,却在出第5册时被决定取消出版。

2001-2002《符文之子-冬霜剑》由韩国ZeuMedia出版商出版,共7册。

2003《符文之子-冬霜剑》被翻译成中文,由GAEA出版,并首发于香港和台湾地区。

2003-2004《符文之子-德莫尼克》由韩国ZeuMedia出版商出版,共8册。

2004-2005《岁月之石》被重新编辑,并由韩国ZeuMedia出版商再次出版。

2005《符文之子-冬霜剑》在中国大陆全面发行。

2006《符文之子-冬霜剑》被翻译成日文,并于日本发行。

2006《符文之子-德莫尼克》被翻译成中文,由GAEA出版,并首发于台湾地区。

2007《符文之子-德莫尼克》被翻译成日文,并于日本发行。

2010《岁月之石》,中国台湾版出版

2011《符文之子-冬霜剑》首次发行于泰国。

2011《雪鸟(TheSnowbird)》发行于互联网。

2011《杉木与飞鹰》于韩国发行。

全民熙_全民熙 -签售活动

2000年YPBooks签售会。

2002年KYOBOBook签售会。

2003年参与美眉ORPG“天翼之链”研发。

2004年SBS小说评选展评审委员。

2004年KYOBOBook签售会。

2007年COEXBANDI&LUNI’S签售会。

2007年台湾台北三越签售会。

2009年KYOBOBook釜山签售会。

2010年第一届NHN游戏文学奖评审委员。

2011年TEDxKonkuk。

2011年安东(AnDong)大学特聘演讲。

2011年朝鲜日报科幻文学奖评审委员。

2011年NHN特聘演讲。

2011年第二届NHN游戏文学奖评审委员。

2011年“冷杉与鹰”签售会(KYOBOBook总店)。

2006年~至今参与第三代网游“上古世纪”研发(现任开发顾问,操刀游戏背景撰稿)。

全民熙_全民熙 -外界评价

扬子晚报(新浪微博):【亚洲身价最高作家全民熙:《上古世纪》将在中国出版】全民熙是全球最富盛名的亚洲奇幻作家,有“亚洲第一奇幻作家”之称,并被誉为“网游文学女王”,其出版的三部作品中,两部被改编为世界级网络游戏。而其身价经保守估计,将超过人民币1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身价最高的女作家”。

全民熙可谓是亚洲最有名的科幻小说作家,“符文之子-冬霜剑”、“符文之子-德莫尼克”在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泰国出版过译本,曾在亚马逊日本韩国小说榜单中荣登榜首、被YAHOOJapan选定为“2006年度,青少年最喜欢的小说”,并在2007年台湾台北邀请全民熙举行过签售会。

被誉为追梦人的梦幻世界、代入感很强的故事情节、对人与生活赋予细腻情感的作家作品,拥有着独特的魔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全民熙的作品会给青少年传递更多的梦想、给成年人传递深深的情感。

四 : 万青力:万青力-简介,万青力-作品

万青力(1945.7—)。别名白黑、海音,安徽宣城人。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1963年起从萧淑芳教授学画,1973年后兼师吴作人教授。山水画师承李可染和陆俨少教授。

万青_万青力 -简单介绍

万青力(1945.7—)。别名白黑、海音,安徽宣城人。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1963年起从萧淑芳教授学画,1973年后兼师吴作人教授。山水画师承李可染和陆俨少教授。196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指导教授李可染、梁树年),1981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画研究院任学报编辑。曾在北京画院及1984年春赴美国自费留学,先后在纽约及堪萨斯大学读书,获堪大研究院艺术史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堪大及奈尔逊博物馆工作。1989年10月起,应聘任教香港大学艺术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获北京市美协颁发“优秀中国画新作甲等奖”;1981年毕业创作获“叶浅予中国画二等奖”;1982年作品入选法国春季沙龙;先后在美国及香港举办过六次个人画展。已经出版美术史著作7种,论文逾百篇,为国际知名美术史家。先后出任过1992、1994、1998年三届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评审。现为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艺术顾问,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及香港大学艺术博物馆荣誉顾问。1985年起至今,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会员(CAA,New York);1995年起至今,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属国际艺评家协会会员(IACA,Paris)兼香港分会理事;并兼任国际美术史学术刊物编辑顾问等职。1984年后,书画仅为业余遣兴。虽然有少数作品为美国、欧洲及香港等艺术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但是自知技术水平不高,更远远落后于摩登艺术潮流。1996年患白血病,但是一直未向癌症屈服,配合医生治疗,坚持全日工作,病情得到缓解。

(www.61k.com]万青_万青力 -作品

作品有《大江东去》、《换了人间》等。文章有《谈默写》、《三千里江山入画图》等。??

万青_万青力 -研究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三原则”

“三原则”的内容

治艺术史,一需热情与锐气,二需智识与方法。有一无二者,激情有余而失于思辨根基不厚;有二无一者,学理有余而失于文章气韵不活。故既有洞察历史的敏锐眼光和学术热情,又有甄别历史的切实方法和学术判断,方为好文章,才是大手笔。

读香港大学艺术系万青力教授的若干篇论文,颇有此感。其激情与锐气,表现在他对某些流行的治史观念的切身反思与批判;其智识与方法,来源于他对中西文化传统的直接体察与研究,二者的结晶集中反映在他1993年公开提出的研究近现代中国绘画史的“三原则”中。即:一、必须以中国的(而不是西方的)、内部的(而不是外来的)标准看待中国的绘画史,衡量中国画家;二、不能以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规定中国现代艺术史,也不能以西方现代艺术史所经历的过程套用中国现代艺术史;三、从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既不以西方中心论,也不以中国中心论作为出发点,进行东西方绘画史的比较研究,检验各自的人文内涵、价值观念以及发展趋向。

“三原则”的背后

倘若纵览万青力的代表性论文,再参照他特殊的学历背景,读者即可看到“三原则”背后,大体有3个学术来源。
一、万青力对中国画创作的学习、实践以及对中国画创作理论的研究。

万青力是李可染(1907—1989)、陆俨少(1909—1992)先生70年代的入室弟子。“北李南陆”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主张,不仅是他认识中国画精神、品鉴中国画价值的直接指南和有效参考,而且培育、滋养了他治学治艺的“传统情结”和“中国态度”。一方面,他对“李陆”艺术不同的风格、方法有透彻的了解,并在对比观摩和学习中体会到“李可染起手如砸钉设眼,如围棋布子,最后贯联一气,严整雄浑;陆俨少则笔笔生发,波澜起伏,灵变活脱,出奇制胜”。(2)这种由不同的笔路、笔性而导致的外在艺术差异;另一方面,也是对万青力更为重要和有价值的是,他对可染师“重视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和科学的造型手段,但又反对‘与照相机争工’,强调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的灵魂”(3)等切人创变之道的艺术革新颇有体会,同时对俨少师融“气象高华壮健、笔墨变化多方、韵味融液腴美”(4)为一体的贵有古意而又“能出古意标新帜,敢避时风起异军”(5)的化古为新的艺术追求也深有感悟。他谈到:“李可染的创作,是‘采一炼十’,对写生素材进行反复艺术加工,以创造意境为最终目的。如《王维诗意》、《黄海烟霞》等作品,并不是某一具体地域或某一地域具体角度的实景记录,而是对写生素材的剪裁、夸张、重新组织,以实现感情化、理想化的意境创造。因此,李可染的作品,并不是画所见,而是画所知、所想,是经过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的”。(6)而陆俨少是一贯主张“推陈创异、化古为新”的,万青力认为“推陈创异”的意思是“推动传统并创造不同于传统的另1种面貌,而不是推翻或推掉传统。‘化古为新’是化古法为新法,经过加减乘除变古法为自己的艺术语言。”(7)他特别推崇俨少的生平杰作之一《蕉林雅集图》(手卷1963年,宋文治藏),认为此作以“独特的风格面貌,深厚精湛的笔墨技巧,达到了远接传统,又别开生面的自由境界”。(8)与同代人相比,万青力在诸多不幸中很幸运地在直接的师承领悟中,深入而微地体察到了现代山水画“借洋兴中”和“借古开今”2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在“师心而不蹈迹”的学习、研究中,透过艺术风格的表象,看到了“李家样”、“陆家样”背后蕴藏的“中国味道”——意境、气韵与格调。那么,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气韵由何而来、如何生动?格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面对这一系列涉及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学术课题,而同时又是现代中国画在发展中必须向深入推进、向时代的要求转化的问题,万青力以理论研究结合个案讨论的方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同时也是奠立地日后形成治学品评标准内核的深入思考。
1981年,万青力完成《论“意境”——山水画研究之一》一文,在该文中他分六个专题从山水意境的由来、特征、类型、构成等多种角度,言而有物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最后落实到“创造新时代的‘意境美’”这一现实主题上。其中对意境特征的把握,是建立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创作实践感受的基础上的,因而不同于某些词藻玄虚而不知所云的诠释来得朴素明白。他认为山水画的意境是具体而真实的空间景象,这种景象是“意造”的,它熔铸在理想化和感情化的艺术表现之中而又经过高度的意匠加工,同时给观众以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使观众在观看之后能够感到景外景、景外意、景外倩、景外味,才算有意境。因此,意境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9)。更为可贵的是,万青力对意境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流观汇总的层面上,而是把目光聚焦在学术上真正有突破性创见、推进性成果的画家身上,进行印证和再提炼,先后就《陆俨少的艺术境界》(1981)、《吴作人的艺术格调》(1982)、《潘天寿的意境格调说》(1989)进行专题讨论,深入挖掘意境、气韵、格调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的价值趋变与拓展,并特别致力于对格调理论的探求,因为他认为相对意境、气韵来说,格调是更难把握的理论范畴,但是相当长1个时期以来,“绘画作为评论,比较重视深入生活和学习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几成老生常谈,这固然不错,但往往忽视了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要因素,以至很少有鉴赏、评论文章谈思想境界、艺术格调方面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1个严重的缺陷”。”基于此,万青力在1982年结合吴作人的中国画、书法创作及其艺术思想,从格调与立意、格调与风格、格调与鉴赏三方面,对艺术格调进行明确而深入的个案探讨。在长期深入的思考基础上,1989年万青力又通过对潘天寿的格调说的梳理与研究,更明确地认识到“格调是作品的艺术总汇效果或艺术境界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归根结底是反映作者的精神境界”(11)并盛赞“潘天寿的格调说,强调了作品的思想性和精神境界,强调了艺术家思想品德修养、精神情操追求的重要意义,并达及到了与格调有关的广泛因素,是阐前人所未发的新创见”。(12)
正是基于对“李陆”山水画的直接亲近,对中国画特别是对山水画理论的深追细思,不仅逐步使万青力坚定地认识到“传统中国画,虽然在本世纪历尽风霜冰雪,却如老树梅花,时吐奇葩,砍不断,烧不死,更批不臭,骂不倒”!(13)而且从品评实践到理论建树两方面,奠定了他“论中国画,莫唯以洋人观念是从”的标准——“不以‘革新’佳(新亦可能是恶俗之作),‘复古’则不佳(中国画史上的复古往往是借古开今),而是一看格调,二看境界,三看技巧”(14)一句话,即“丹青不以新为贵,境界从来古则高。”
二、万青力曾致力于新儒学在18、19世纪发展衍变的研究,并从这个角度探讨中国艺术的自身变革。
遗憾的是,笔者在大陆未能见到万青力的专著《新儒学与中国艺术》,对书中涉及的问题、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了解,但是万青力对新儒学的研究与运用,在他的很多论文中反映的比较清楚,特别是在《潘天寿在对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993)一文中,对新儒学在近代的演变过程有1个扼要的概述,在此,万青力从清初大儒倡经世致用之争、清庭的思想钳制导致考据学的盛行,谈到廖平(1852一1932)、康有为( 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所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使儒学进入“开放”的阶段;又经过梁漱溟(1893-1988)、熊十力(1885—)、冯友兰(1895-)、贺麟(1902—1992)及唐君毅(1900一1978)、牟宗三(1908年生)等两代学者的学向现代化转型的使命;至60年代,随着西化的单一模式被现代化的多元模式取代,新儒学也步入了当代新儒学时期。新儒学这种向现代转化的实现以及儒家精神在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彻底打破了马科斯·韦伯到列文森等人的判断,“他们认为儒学的没落已经定型,不可能像西方宗教改革后的新教那样,为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柱”。(15)这一结论,在万青力看来,不仅直接触及了对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一批与现代儒学思潮合拍或立足于现代儒学方位上的中国画家的重新估价问题,而且由于新儒学的现代衍变所带来的与艺术有关的观念和文化方面的变革,引发了时代审美观念的改变,孕育出与以往不同的艺术面貌,出现自身的现代进展。书画方面“金石派”的出现,就是清代考据学成就的衍生物,是中国本上艺术自身发展的结果,与西方艺术的影响毫无关系。从此可以看出,新儒学是万青力审视艺术史实和艺术问题的中国视角,通过这一视角,他看到了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被遮蔽的、未被引起重视的甚或是误解的许多问题,从而坚定了他用中国的眼光看待中国艺术史的态度。
三、万青力对美国历史学者柯文(PaulA·Cohch)“中国中心观”学说的汲取与使用。
万青力1984年赴美留学,在美5年中对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学术动态和成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柯文的“中国中心观”学说,对他的影响较大,这一点在他的论文《潘天寿在对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993)有十分明确的体现。但是从他1986年寄自美国堪萨斯大学、参与国内由李小山引发的中国画争论的论文《也谈当代中国画》中,尚未看到有柯文的影子,但在该文中,已流露出他在日后研究中日趋鲜明的以中国标准作为评判尺度的学术观点,如他质疑地写到:“什么是‘现代绘画的观念?……作者(指李小山)所立论的主要支柱‘现代绘画观念’是不是指‘西方现代绘画观念’呢?他没有回答,我也不能替他回答。……不妨去读一读潘天寿和李可染等前辈画家的画论,那里已经出现了我们自己的‘现代绘画观念’。我希望你们不要一方面嘲笑‘名重一时的老画家’企图充当现代堂·吉柯德,另一方面自己却在扮演那个披着自己头发吹嘘能飞出地球的英国骑士敏豪生”(16)其实,纠缠于万青力在何时阅读了柯文的著作并接受了他的观点无异于舍本逐未,重要的是只有万青为在较充分的中西艺术研究、思考和较坚定的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基础上,才能自然而然而非生搬硬套地吸收柯文学说的历史观察方法,呈现出研究的锋芒和成果,而这基本上是在万青力90年代初的一批研究著述中才鲜明地体现出来。由于万青力“三原则”的基本观点甚或描述结构,直接借用了柯文学说的核心内容,在此似有必要对柯文“中国中心观”针对的问题及自身的界定做一概述。

70年代以后,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观念与方法出现了新趋势,其矛头直接指向战后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流观点,这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17)柯文文一一资正清的学生,对美国史学界这种反主流的新趋势第一次给予明确详细描述的历史学者一一把这种反主流的趋势称为“中国中心观”(或译为“中国中心取向”)。柯文在其著作《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把这种走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史研究趋势所反对的西方中心主义模式概括为3种:(1)冲击一回应模式;(2)传统一一近代模式;(3)帝国主义模式。在柯文看来,第1种模式把中国近代的变化看成是对西方人侵、冲击的回应,严重夸大了西方的历史作用而忽视了对中国内部社会结构所要求的自身演变的关注。第二种模式的前提是认为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楷模,因此中国近代史也将按此模式,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这不仅没有看到世界各国多元化发展中的内在差异,而且把近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否认非西方文明向自身文明现代化转变的可能。第3种模式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中国百年来社会崩解而无法发展的祸根,其本质也是西方中心主义。柯文说到:“这3种取向都明确地(如帝国主义模式)或都隐含地(如冲击一回应与近代化模式)坚持认为19、20世纪中国发生的任何重要变化只可能是由西方冲击造成的,或者是对它的回应所导致的变化。这样,就排除了真正以中国为中心,从中国内部观察中国近世史的一切可能”。(18)把中国史研究引入狭窄的死胡同,而中国中心取向的研究正是对其进行的纠偏。那么,什么是“中国中心观”?它有什么特征?柯文进行了如下界说。所谓“中国中心观”,就是“从置于中国环境中的中国问题着手研究”,其首要特点是“从中国而不是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20)应该明确指出的是,中国中心观的基本焦点在于力求摆脱“殖民地史”的框架,从社会内部按照中国社会自身的观点探索其历史的进展,反对把非西方社会的历史树为西方历史的延续。正是在这个基点上,具有强烈的“传统清结”和坚定的一中国态度”、黑头发黄皮肤的万青力,紧紧地握住了洋人柯文的手。
“三原则”的出台
当上述3种学术来源先后汇集融合到万青力的治学思想之时、之后,他集中对中国绘画在19世纪的发展,予以“中国的剧情主线”的考察并重新估价,得出了与已经出版的中国绘画通史专著对19世纪“教科书”式的判断截然相反的结论:并非衰落的百年!透过这个结论;我们在另外1种“历史视镜”下看到了原有的历史观念道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批判。

“19世纪以来的‘西学东渐’,是伴随着炮舰和火药味‘渐’入中国的,……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随着西方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教育体系的逐步引入,一股怨天尤人、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思潮也愈演愈烈。……这一思潮表现在对中国绘画史的评价上,一是全面否定文人画传统;二是认为以‘四王’为代表的‘正宗”最近世画学‘衰败’的祸根,三是主张输入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此时在西方正在解体)来‘改良中国画’。这一思潮几乎在20世纪形成压倒之势,影响了对近世中国绘画的基本评价和中国绘画发展的方向。30年代,更有人作‘明情无画论’,50年代中国大陆取消中国画面以‘彩墨画’取代之,80年代中国画被宣判‘到了绝途末路’的死刑。笔者认为,这一思潮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反映了几代人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压力下急于求变的心理,但却是1种盲目的选择,倒退的主张,荒谬的历史判断,1个时代的误会。”

“艺术史不是社会政治斗争史,也不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国艺术史又不同于欧洲艺术史,中国近代绘画更不同于西方现代绘画史,各有其不同的观念和运行轨道,属于2种不同的文化,不能混淆。”

“19世纪,是中国绘画史上实现了审美观念和时代风格又一次转变的关键时期。这次转变在18世纪已见端倪,而在19世纪功告完成,为对世纪中国全面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不了解19世纪中国绘画的重大转变,就不能理解20世纪中国绘西成就所在。……这一转变是中国绘画传统的内部在审美意识和时代风格上的变革。把中国近代绘画史看作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回应,必然会对19世纪中国绘画的变革视而不见或估计不足,从而把近代中国绘画 的发展降为西方文化的附庸地位,这不是1种偏见,便是1种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够深人的浅见与误见”。
从上述引自万青力所著《并非真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导言”中的三段文字,我们不仅看到他“三源合一”的理论体系所具有的学术张力,而且看到这一理论体系在网络19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线索时,特别锁定在对如下3种肇始于19世纪而盛行于20世纪的历史观念的挞伐,即:一、认为近现代中国绘画史,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之下,中国画家做出不同反应的历史;二、主张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发展,要以西方艺术为“参照系”,西方艺术是现代的,而同时期中国本上的艺术则仍是属于“传统”的范畴;三、认为中国绘画史的“晚期”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并没有什么发展。(22)应该说,这是万青力在深入而持久的研究思索中,对“以什么标准来梳理和评价中国近现代绘画史”这一基本的价值判断前提进行的频繁自问和不断自答的结果。基于这种批判性认识的不断明确,最终,万青力在1993年为《潘天寿画集》写序的时候,把自己认识到的评价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不能违背的“三原则”落实为文,及至1994年12月在杭州“潘天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才第一次在公开的学术场合公之于美术史界,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关注与争论。对于万青力这种研究标准的思考与主张,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曾评论到:“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已经接近尾声,原先近在眼前的纷繁混乱亦渐渐远去,人们观察思考事物的角度也由局部趋向全面,以求立足于更加广阔的背景。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正好标示了这种思考与角度变化。青力兄的棒喝对于美术史论界中正在出现的视角转变无疑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本文标题:青木玲全集作品简介-青木玲:青木玲-演艺经历,青木玲-人物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95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