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再见”的英文常见表达方式
“再见”的英文常见表达方式
一、什么时候都可使用的表达方式:
1. Good-bye!再见!
2. Bye now!再见啦!
3. See you again!再见!
4. Good night!晚安!
二、 只用于亲友、熟人之间的表达方式:
1. So long!再见!
2. See you!再见!
3. Be seeing you!再见!
4. Sweet dreams!好梦!
三、 希望下次再约会的表达方式:
1. See you later / soon!一会儿见!
2. See you tomorrow!明天见!
3. See you again next week!下周见!
4. See you next term!下学期见!
四、 再见含有祝福之意的表达方式:
1. All the best!事事顺利!
2. Have a good day!祝你过得愉快!
3. Good luck!祝你好运!
五、 问好表示再见的表达方式:
1. Remember me to your family!代我向你们全家问好!
2. Say hello to Jack!向杰克问好!
3. Give my love to your daughter!向你女儿问好!
六、 嘱咐的话表示再见的表达方式:
1. Keep in touch!经常联系!
2. Don't forget to give me a ring!别忘记给我打电话
3. Look after yourself. 自己保重。
七、 英美人独特的道别方式:
Cheerio!再会!(含依依惜别之意);美国人则常用I'll be seeing you. (表示"暂别")
二 : 我眼中的英法差异
美食数不胜数
在英国,超市里的蔬菜和水果基本上体现不出季节变换。因为食物基本都靠进口,所以一年四季总是那么几样。比如黄瓜都是从西班牙运来的,樱桃基本都是从美国进口的,苹果通常是来自南非的。所以,吃点时令蔬果的诉求在英国基本上行不通。
可是一到法国,马上就有了一种从岛上到了大陆的感觉。法国的物产真是丰富,不光本国产的蔬果琳琅满目,好多竟然都是本省出产的,这对刚从英国搬来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随着季节的变化,蔬果柜台上简直像在进行阅兵式:从我刚到法国时七、八月份的各种桃和杏,到九、十月份的各种葡萄,再到年末的苹果和橘子,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众所周知,法国是面包、奶酪和葡萄酒的天堂。在法国,面包店里永远都有新鲜出炉的各式面包。法国人的三餐几乎都要用面包来配食,面包店可以说是“十步一岗、五步一哨”,不管住在哪里,购买面包都很方便。而英国人就没有这么奢侈了。在英国,只有市中心才会有少得可怜的几家面包专营店,而且种类和新鲜程度远不如法国。身居英国的法国人最怀念的就是他们的面包店了。在国内时,我经常纳闷:法国人怎么会喜欢吃硬得像石头一样的法棍?其实,新鲜的法棍外脆里嫩,干吃都会觉得很美味,若是再配上奶油、熏肉和奶酪,那简直是舌尖上的一大享受。只是法棍最好在烘烤完成后的一个小时内吃完,否则就会变得越来越硬。
虽然法国美食数不胜数,但是胖子却不多。就斯特拉斯堡来看,街头上的女性大多身材苗条、衣着时尚。这可能是因为法国人对于食物更注重“质”,而不是“量”。法式餐厅的饭菜分量都较少,力图达到一种少而精的效果,而且法国人在两餐之间似乎很少吃零食。英国人就不一样了。英国人的肥胖率虽然比不上美国,但肯定比法国要高。英式早餐就是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典型代表。一份标准的英式早餐包括两片培根、两根香肠、一个鸡蛋、一片黄油吐司、一勺番茄豆、一勺炒蛋和一勺炒蘑菇——光是早餐的油脂量就已经超过营养学家建议的一个成年人全天摄取的最高油脂量总和了。虽然英国人也不是天天吃如此丰盛的早餐,但英法饮食习惯之不同从两国人民的腰围上便可窥见一斑。
浪漫无处不在
说到法国,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著名的法式浪漫了。我觉得法国真是将浪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一个国家。浪漫存在于法国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包括对美食与美酒的追求、对服饰的讲究以及对待生活的方式。
在烛光摇曳的餐厅,彬彬有礼的侍者端上酒单和菜单。而讲究搭配的法国人必然要选择与他们钟爱的食物最为相配的一款美酒:吃海鲜的话,就一定要配上白葡萄酒,用以烘托海鲜的鲜味;若是吃牛排,就要配上红葡萄酒。如果细分,则更加复杂。葡萄的种类、产地、年份和收获月份不同,葡萄酒的口味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我所在的阿尔萨斯大区产的白葡萄酒就有PinotGris、Gewurztraminer、Muscat、Riesling等几种。其中Gewurztraminer比较甜,一般是作为餐后酒来饮用。
除了美食与美酒,法国还盛产美女。法国的美女不光天生丽质,还善于用服饰来展现自己的品位。不管是在商业街上购物的都市丽人,还是行走在校园里的花季少女,每个人的穿着都显得恰到好处:衣服剪裁合体,颜色搭配得当,甚至身上佩戴的每一件小饰品都是精心挑选并符合当天的穿衣风格的。难怪法国女人会成为全世界爱好时尚的女性争相模仿的对象。不过,法国女人尽管穿衣时尚,却从不盲目追求潮流。英国就不同了,前两年流行军绿色大衣的时候,英国的街头简直成了一片绿色的树林。
说到浪漫就不能不提爱情。法国人对当众示爱的接受程度是可见他们表达爱意的热烈程度的。在车站等车时,我时常会看到非常投入地进行法式长吻的情侣,而他们周围不到一米的地方就站着陌生人。不过没有人觉得尴尬,也没有人多看他们一眼,好像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相比之下,英国人就保守得多,虽然也会有人在大街上热吻,但他们一般会挑选人较少的地方,动作也较法国人收敛。
法国人的浪漫还表现在为人的热情上。我发现罗马语族的人(如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大都热情奔放,而日耳曼语族的人(如英国人、德国人)则崇尚理性和逻辑,表面上看起来也比较内敛、冷漠。以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法国人比英国人要好接近。法国人通常初次与人见面就热情外露,微笑或是问一些问题来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英国人则是慢热型,不熟的时候会显得有些冷漠,熟络之后才会放得开。另外,我发现法国人通常比较直率,会比较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会直接说自己不喜欢某物。相比之下英国人就显得委婉一些,比如会先说一堆赞扬的话做铺垫,最后再说自己不喜欢,或者干脆不说(如果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总之,英国人给我的印象是特别酷,特别有礼貌(有时甚至有点假),爱自嘲,有幽默感;而法国人则爱吃、爱美、爱享受,也更好接近。
三 : 组图:华裔女子用二十张图片表达中西差异
[提要]该书用简洁的笔画,用简单明了的图画向读者表现了德中两个社会的细节,比如两国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人们旅游的方式,双方的审美观等等。以下是刘扬眼中的德国中国差异,蓝色代表德国人,红色中国人。四 : 太有才了!华裔女子用二十张图片表达了中西差异!
太有才了!华裔女子用二十张图片表达了中西差异!
2015-03-24一分钟英语一分钟英语
一分钟英语
微信号one6399
功能介绍学英语,每天只需一分钟!
提示:点击上方一分钟英语一键关注
这是一套关于文化对比的作品,共24张图片,红色代表中国,蓝色代表德国。(www.61k.com]本文选取了其中20张。
人际关系
生活方式
对于守时
关于一个意见
对待愤怒
对于排队
关于自我
周末街景
关于聚会
外出旅游
餐厅中
美丽标准
一日三餐
面对问题
沐浴时间
老年人生活
领导
交通工具
对待阳光
对待孩子
一分钟英语的微信号:one6399(长按可复制)
商务合作联系QQ 152496015
五 :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释义,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的表达与描述
文化差异_文化差异 -释义
(www.61k.com]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1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1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不是1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文化差异_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的表达与描述
那么,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究竟应该怎样来表示呢?霍夫斯坦特从其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了以下描述各种文化差异的指标:
(一)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权力距离即在1个组织当中,权力的集中程度和领导的独裁程度,以及1个社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组织当中这种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在企业当中可以理解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距离。1种文化究竟是大的权力距离还是小的权力距离,必然会从该社会内权力大小不等的成员的价值观中反映出来。因此研究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即可判定1个社会对权力差距的接受程度。
例如,美国是权力距离相对较小的国家,美国员工倾向于不接受管理特权的观念,下级通常认为上级是“和我一样的人”。所以在美国,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更平等,关系也更融洽,员工也更善于学习、进步和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中国相对而言,是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在这里地位象征非常重要,上级所拥有的特权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种特权大大地有助于上级对下属权力的实施。这些特点显然不利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创造和员工在企业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因而要在中国的企业当中采纳“构建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为员工在工作当中提供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进步”这两项人本主义政策,管理者有必要在实践当中有意识地减小企业内部权力之间的距离,才会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二)不确定性避免(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在任何1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1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防止的方法很多,例如提供更大的职业稳定性,订立更多的正规条令,不允许出现越轨的思想和行为,追求绝对真实的东西,努力获得专门的知识等等。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1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遍有1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1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
例如,日本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的社会,因而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员工广泛参与的管理形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终身雇佣制”也得到了很好的推行。与此相反,美国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同样的人本主义政策在美国企业中则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在日本推行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却几乎没有成效。中国与日本相似,也属于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的社会,因而在中国推行员工参与管理和增加职业稳定性的人本主义政策,应该是适合的并且是有效的。此外,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人们较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能够接受更多的意见,上级对下属的授权被执行得更为彻底,员工倾向于自主管理和独立的工作。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上级倾向于对下属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清晰的指示。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collectivism)
“个人主义”是指1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指1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美国是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强调个性自由及个人的成就,因而开展员工之间个人竞争,并对个人表现进行奖励,是有效的人本主义激励政策。中国和日本都是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员工对组织有1种感情依赖,应该容易构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
(四)男性度与女性度(masculine versus feminality)
男性度与女性度即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对于男性社会而言,居于统治地位的是男性气概,如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对于金钱的索取,执着而坦然;而女性社会则完全与之相反。有趣的是,1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越高,其男子与女子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也就越大。美国是男性度较强的国家,企业当中重大决策通常由高层做出,员工由于频繁地变换工作,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因而员工通常不会积极地参与管理。中国是1个女性度的社会,注重和谐和道德伦理,崇尚积极入世的精神。正如我们上面的叙述,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的人本主义政策是可行的。
通过对上述文化四维度调查数据的分析,霍夫斯坦特证实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性是根植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很难轻易被改变。文化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所产生的,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从霍氏的各文化维度指标值中,可得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就是在同为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也是较明显的。就如中日两国文化都是1种集体主义导向,但2种集体主义却有较大的不同。此外,除了民族、地域文化差异之外,不可否认,还有投资合作伙伴“公司文化”的风格差异。可以说,公司内文化差距越大,产生文化冲突与困惑的可能性与强度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文化差异的指标不会只有4个。但即使只考虑这4个文化差异指标,且认为每个指标也都只有2种情况,按照排列组合来分析,也可能有6八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类型。霍夫斯坦特的研究方法,和企业文化类型的多样性相兼容。
(五)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 vs short term orientation)
第5个维度从对于世界各地的二十三个国家的学生的研究中得出。这项研究使用的是由中国学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可以说是注重德行而不是真理。长期取向的价值观注重节约与坚定;短期取向的价值观尊重传统,履行社会责任,并爱‘面子’。这一维度的积极与消极的价值取向都可以在孔子的教义中找到,他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生活于公元前500年;然而这一维度也适用于没有儒家传统的国家。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