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语文习题册参考答案-2003年MPA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发布时间:2018-02-10 所属栏目:微生物学试题

一 : 2003年MPA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单项选择题

  34.参考答案:d.

  35.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历”都表示“经历、经过”的意思。

  36.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4)用“歧视”、(1)用“蔑视”、(2)用“轻视”最恰当。

  37.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个空儿前后是转折关系,应用“但是”;第二个空儿前后是因果关系,应用“因为”。

  38.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a句不是疑问句,不应用问号。b句“十一二”中间不应用顿号。d第一句后应用逗号。

  39.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a应为“十来岁”、c应为“十六大”、d应为“五一”。

  40.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成分赘余,或删去“防止”,或删去“不再”或“不”。c成分赘余,应删去“使”。d“月光、树影……,发出沙沙的响声”,是搭配不当。

  41.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b“负责人”既可理解为“几家工厂的负责人”,也可理解为“工厂的几位负责人”。c“朋友”既可理解为是“小王”的,也可理解为是“老朱”的。d既可表示“他过去是个教师”,也可表示发现了他是一个教师。

  42.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根据语句的事理逻辑,应选择d项。

  43.参考答案:a.

  44.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应为清代。c《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司汤达。d应为杜牧。

  45.参考答案:b.

  46.参考答案:d.

  47.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都是形声字。

  48.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a应为“以逸待劳”。b应为“委曲求全”。d应为“望风披靡”。

  49.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该题涉及“通告”的特点。

  a、c、d都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一项。“公告”面对全世界,“通告”面对国内一部a、c、d都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一项。“公告”面对全世界,“通告”面对国内一部分群体。

  50.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该题涉及四种公文的行文方向。

  a、b、d都是正确的,c是错误的一项,“通报”是下行文。

  51.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该题涉及公文发文程序。

  a、b、c三项都属公文内部运转的程序,一旦经领导人签发,便形成正式公文对外发布。

  52.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该题涉及公文四要素的含义。

  a、b、c都是正确的,d是错误的一项,不一定每个文件都有附件。

  53.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该题涉及“报告”的文体特点。

  a、b、c都是正确的,d是错误的一项,“报告”属职权范围内的事,与“请示”不同,一般在事中甚至事后行文。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①文种应为“启事”,不是“公告”。

  ②“常年”应为“长年”。

  ③“启示”应为“启事”。“自本启示公告之日起”,应为“自即日起”或“自本启事发布之日起”,或者删掉这一句,在文体结束时,用结尾语:“特此启事”。

  ④“常年法律顾问”应写具体的人名:赵明、钱红。

  ⑤落款处应署汉字日期,且要署具体的日期。

  三、作文

  [论证提示]

  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幼儿园学到了人生最基本的品质:善良(友爱)、诚实、谦虚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些优秀品质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既可强调人品与成就的关系,也可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标题]

  “诺贝尔”与幼儿园

  巨人出自幼儿园

  人品与成就

  人生第一步

二 :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87

大 学 语 文

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

1. 在古代书信中,“表”用于: [ ]

A.人臣上书给皇后 B.人臣上书给太子 C.人臣上书给皇帝 D.朋友之间往来

2. 《诗经》所收诗歌数量为: [ ]

A.300 B.205 C.305 D.405

3. 屈原的代表作是: [ ]

A.《橘颂》 B.《离骚》 C《湘夫人》 D.《九歌》

4.《子虚赋》是谁的作品? [ ]

A. 司马相如 B.班固 C.张衡 D.赵壹

5.《郑伯克段于鄢》出自: [ ]

A.《左传》 B.《战国策》 C.《汉书》 D.《史记》

6.枚乘的哪部作品标志着骚体赋向汉大赋转化

A.《七发》 B.《归田赋》 C.《三都赋》 D.《长门赋》

7.“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典故是:

A. 庄周梦蝶 B.杜宇啼血 C.鲛人泣珠 D.良玉生烟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于 [ ]

A.《饮酒》 B.《短歌行》 C.《行路难》 D.《从军行》

9.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

A.柳宗元 B.王安石 C.李商隐 D.欧阳修

10.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在他的: [ ]

A. 南戏 B. 散曲 C.杂剧 D.传奇

11.“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中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借代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12.标志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是: [ ]

A.魏晋志人小说 B.唐传奇 C.宋话本 D.明清章回体小说

13.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派是: [ ]

A.山水 B.边塞 C.婉约 D.豪放

14.杜牧哪篇作品是最早的文赋? [ ]

A.《鵩鸟赋》 B.《滕王阁序》 C.《阿房宫赋》 D.《上林赋》

1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的作者是: [ ]

A.苏轼 B.李煜 C.欧阳修 D.辛弃疾

16. 关汉卿《单刀会》的主角是:

A.刘备 B.张飞 C.关羽 D.赵云

17. 中国通俗白话小说开端于宋代的: [ ]

A.传奇 B.话本 C.志怪 D.志人

18. 散曲包括小令和用小令连结起来的: [ ]

A.套数 B.长调 C.中调 D.杂曲

19. 明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作家是

A.孔尚任 B.汤显祖 C.洪升 D.白朴

20.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

[ ] [ ] [ ] [ ] [ ]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21.王国维的词学论著代表作是 [ ]

A.《人间词话》 B.《闲情偶记》 C.《观堂集》 D.《蕙风词话》

22.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派是: [ ]

A.山水 B.田园 C.隐逸 D.边塞

23.宋代最杰出的女性词人是: [ ]

A.朱淑真 B.李清照 C.魏夫人 D.严蕊

24.李白生活的时期应当属于: [ ]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25.在文学史上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

A.郭沫若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26.杜甫的《月夜》是一首: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2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借代 B.比喻、借代 C.比喻、夸张 D.比拟、夸张

28. 著名词人李煜的朝代是:

A.唐代 B.唐五代 C.北宋 D.南宋

29.关汉卿的《单刀会》在戏曲体裁上属于: [ ]

A.杂剧 B.传奇 C.南戏 D.小令

30.下面不属于议论文的有: [ ]

A. 韩愈《进学解》B. 韩愈《师说》C.贾谊《过秦论》D.王羲之《兰亭集序》

31.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与谁同游而作? [ ]

A.杨绛 B.钱钟书 C.冰心 D.俞平伯

32.《故乡的野菜》的作者是: [ ]

A.余光中 B.余秋雨 C.周作人 D.贾平凹

33.曹禺《日出》的女主人公是: [ ]

A.陈白露 B.伊雪艳 C.梅 D.四凤

34.钱钟书的幽默文风最突出地表现在: [ ]

A.虚字 B. 叠字 C.比喻 D.排比

《巍巍中山陵》的说明顺序主要是 [ ]

A.方位顺序 B.时间顺序 C.情感流程 D.先主后次

36.同一般科普说明文相比,科普小品文具有下列特点: [ ]

A.科学而严肃 B.亦小亦新,亦俗亦雅 C.活泼随意 D.客观

37.贾平凹的小说有 [ ]

A.《月迹》 B.《心迹》 C.《浮躁》 D.《白鹿原》

38.《傅雷家书》中大多为傅雷写给谁的书信? [ ]

A.儿子傅聪 B.妻子朱梅馥 C.儿子傅敏 D.家中老人

闻一多和徐志摩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 ]

A.怀旧 B.新月 C.复古 D.七月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选自 [ ]

A.《雨天的书》 B.《瓜豆集》 C.《自己的园地》 D.《知堂回想录》

41.《雨巷》的作者是

A.戴望舒 B. 徐志摩 C.余光中 D. 艾青

42.《子夜》的作者是 [ ]

[ ] [ ] [ ] [ ] 35. 39. 40

A.巴金 B.老舍 C.郭沫若 D.茅盾

43.从戏剧的容量来看,曹禺的《日出》属于: [ ]

A.独幕剧 B.重幕剧 C.多幕剧 D.话剧

44.下列作品不属于鲁迅的是: [ ]

A.《阿Q正传》 B.《茶馆》 C.《狂人日记》 D.《祝福》

45.戏剧《雷雨》的作者是: [ ]

A. 曹禺 B. 老舍 C.高行健 D.周作人

46. 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与运用的表现手法,曹禺的《日出》属于: [ ]

A. 喜剧 B. 悲剧 C. 正剧 D. 悲喜剧

周作人的散文格调可以概括为 [ ]

A. 热烈 B. 冷淡 C. 平和冲淡 D. 生动活泼

48.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隐括了一首蒋捷的词,这首词是 [

A.一剪梅 B. 浣溪纱 C.虞美人 D.清平乐

49.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

A.爱情 B.亲情 C.乡愁 D.伤春

50.《废墟》选自散文集: [ ]

A.《文化苦旅》 B.《山居笔记》 C.《文明的碎片》 D.《霜冷长河》

51.钱钟书《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 ]

A.洗涤灵魂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诗歌《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 ]

A.戴望舒 B.舒婷 C.刘半农 D.徐志摩

53.根据议论方式划分的是 [ ]

A.短评和专论 B.文艺评论和思想评论 C.政论和书评 D. 立论文和驳论文

54.下列样式不属于记叙文的是 [

A.科学小品 B.通讯 C.日记 D.回忆录

55.《米龙老爹》中的主人公是 [

A.将军 B.米龙老爹 C.约翰 D.普鲁士人

《论美》的作者培根除了作家还是 [ ]

A.哲学家 B.天文学家 C.数学家 D.音乐家

57. 卡夫卡是的国籍是 [

A.美国 B.英国 C.奥地利 D.德国

《项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 ]

A.卡夫卡 B.欧·亨利 C.福楼拜 D.莫泊桑

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的是 [ ]

A.契诃夫 B.欧·亨利 C.莫泊桑 D.卡夫卡

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是 [ ]

A.欧·亨利 B.莫泊桑 C.屠格涅夫 D.契诃夫

泰戈尔是哪国的作家?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印度

《米龙老爹》的作者还创作了 [ ]

A.《羊脂球》 B.《警察与赞美诗》 C.《眼泪》 D.《变形记》

培根的议论文《论美》的最终结论是: [ ]

A.才能美才是美 B.美与形貌有关 C.行为美才是美 D.形貌美与德行美相结合才是美

] ] ] ] ] 47. 52. 56. 58. 59. 60. 61. 62. 63.

二、填空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_。

2.《秋声赋》是宋代_______________的作品,他与唐代的__________、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曾巩、__________、苏辙、苏洵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3.“《春秋》三传”指的是____________ _、 _ 、 _。

4.文学理论作品《神思》出自__________ 的 _。

5.李清照写过一篇著名的词学批评是__________________。

6.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________、 _ 、 _、 _ 。

7.唐五代时在西蜀形成了_ 词派。

8.________________是金代最杰出的诗人。

9.王勃的《滕王阁序》属于_____________赋。

10.骈赋因为句式多上四下六,又称为_______________。

11.建安“三曹”指是__________ 、 、 。

12.蒲松龄的____________ 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13.《江城子·乙卯二十日夜记梦》是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悼亡词。

14.《红楼梦》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认为其后四十回为____________所续写。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与“无我之境”相对应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 、 、起因、经过、 。

17. 一般书信由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 、署名、日期、 七部分

构成。

18.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平和冲淡,如拉家常,被称为__________体。

19.如果把科普说明文分为科学小品与一般科普说明文,那么傅连暲的《说梦》属于 。

20.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 __ 。

21.梁启超《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_______________。”

22.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23.戏剧《茶馆》的作者是 。

24. 作家冰心原名__________,她的散文作品《小桔灯》出自其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

25.鲁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现代白话小说的开端。

26.现代戏剧根据其容量可分为__________剧 和__________ 剧。

27.________________ 的《一个文官的死》符合他写小人物的一贯风格。

28.泰戈尔的诗歌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歌皆短小精悍,有如格言。

29.小说《麦琪的礼物》中杰姆送给妻子的圣诞礼物是 。

30.培根的《论美》采取的论述结构是

三、简答题:

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錝錝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这段文字选自欧阳修的《秋声赋》。《秋声赋》属于哪种赋体?这段文字用到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怎样的写作特点?

2.〔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

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关汉卿《单刀会》)

“双调新水令”是什么意思?这段文字描绘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3.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在体制上是属于令、引、近、慢中的哪一种?这首词表达了什么主题?

4.简述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行文线索。

5. 《巍巍中山陵》是如何体现其“巍巍”这一特点的?

6. 简述余秋雨《废墟》中“废墟”的含义。

7.在傅连暲的《说梦》中,巴甫洛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8.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9.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健阿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这段文字选自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段文字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上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特色?

10.《米龙老爹》有何写作特点?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87_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一凑合而成的。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选自李大钊《今》)

分析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其层次大意。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

么?举例说明,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 活着与生活

有位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开始听起来并没有在意,后来仔细想想,还有道理,他说,人分两种:一

种活着的人,另一种是生活的人。

活着的人,指的是什么?恐怕仅仅就是指活着吧。有说有笑,有苦有悲,但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有呼

吸,有面孔,但没有人生的目标。我想,朋友说的活着的人大概是这一类的人。而生活的人就比活着的人有质量,有深度了。这是生命层次的区别和不同,是精神世界的差别。

这世界,活着的人不少,生活的人也不少。由此我想到贫穷和富有的问题。是不是贫穷的人都可以划

归到活着的人一类里去?是不是富有的人也都可以划归到生活的人一类里去?恐怕不是,不是。

李白很穷,浪迹天涯。据说,喝顿酒一般都是朋友买单。杜甫也不富裕,病死在孤舟上。贝多芬是一

个比较穷的老外,还有梵.高。他们的伟大作品流传下来,让我们记下这些伟大的名字,记住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他们是生活的人,这样说不会有人反对。白居易生活条件不错,苏东坡也算得上小康。毕加索早就加入了万元户的行列,成了富翁。还有歌德是个贵族。他们同样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记下他们伟大的名字。他们是生活的人,这样说也不会有人反对。由此看来,不论是活着的人,还是生活的人,与贫富无关。贫富大都是指生存条件,谁都想富一点,有条件就享受一下也是对的。而活着与生活,是由精神上的东西来区分的,与人生态度有关,与精神追求有关,与抱负有关。

我不知道在我的朋友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是否有人提出过这种区分的说法,我觉得有些道理的是,这

涉及了生命的质量,或者说,这涉及了怎么个活法儿。

我们今天能够随口说出一大串响亮的名字,包括几百年,几千年前的名字,包括中国的、外国的名字,

其实我们没有见过这些人,但我们又相对了解这些人,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我们,使我们知道他们确确实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而与他们同时代还有更多的人,我们却无从知道。这不是我们的错,而是称得上生活过的人不多。

现在该轮到我们了。我们中间还能有李白、杜甫吗?不知道。还能有白居易、苏东坡吗?不知道。假如没有,也不要紧,有几个岳飞,有几个戚继光也是不错的。要想证明我们生活过,或者曾经生活过,确实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不能丧失信心和放弃追求。也许我们中间有很多人在想,在做??

文中提到的“活着的人”与“生活的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第三段“由此我想到贫

穷和富有的问题”中“此”指的是什么?第四段中,作者从李白列举到歌德,其目的何在?从文中

来看,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贝多芬、梵·高和毕加索,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全文的中

心论点是什么?

3.

(茅盾)

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

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魆魆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渺的思想的。

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的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

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的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杆也躲得毫无影踪。

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

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

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

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云——依然遮

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地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

风大雨,很不耐这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本文所写的雾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在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山峰的夜景和昼景,这有什么作

用? 作者在文中第七自然段写“寒风和冰雪”有什么作用? 在第八自然段写红鲤鱼跳出水面的“轨

外行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分析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A 6.A 7.A 8.A 9.C 10.C 11.A 12.B 13.A 14.C 15.D 16.C

17.B 18.A 19.B 20.D 21.A 22.D 23.B 24.B 25.C 26.B 27.C 28.B 29.A 30.D 31.D

32.C 33.A 34.C 35.A 36.B 37.C 38.A 39.B 40.A 41.A 42.D 43.C 44.B 45.A 46.B

47.C 48.C 49.C 50.A 51.C 52.D 53.D 54.A 55.A 56.A 57.C 58.D 59.A 60.A 61.D

62.A 63.D

二、填空题

1.《诗经》 2.欧阳修 韩愈 苏轼 3.《左传》 《公羊传》 《谷粱传》(顺序不限) 4.刘勰

《文心雕龙》 5.《词论》 6.《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顺序不限)

7.花间 8.元好问 9.律 10.四六文(四六骈文) 11.曹操 曹丕 曹植(顺序不限) 12.

《聊斋志异》 13.苏轼 14.《石头记》 高鹗 15.有我之境 16.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顺

序不限) 17.称呼 问候 结尾 信封 (顺序不限) 18.闲话 19.科学小品 20.论点 论

据 论证 (顺序不限) 21.反是者败 22.人物 情节 环境(顺序不限) 23.老舍 24.谢婉莹 《小

桔灯》 25.《狂人日记》 26.独幕 多幕(顺序不限) 27.契诃夫 28.《飞鸟集》 29.梳子(发

梳) 30.阐述-论断-阐述-论断

三、简答题

1.文赋。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特点,在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式写成;句式上,以散句为主,

杂以骈句;在表现手法上,采用比喻法,很形象地描绘出秋声由远而近的种种特点;文字生动形象。

2.曲调名。描绘了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关羽。

3.属于小令。表达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主题。

4.以作者情绪的起伏变化为线索,具体而言是由“乐”到“痛”再到“感”。

5.作者紧扣中山陵“巍巍”这一特点,从地理环境的选择、设计方案的择优、陵园布局安排几方面展

开说明,突出了“巍巍”这一带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点。

6. 废墟不仅是历史遗迹,而且代表了历史的真实与生命的过程,体现了悲剧美和崇高美,具有哲学意

义,能够启示今天的人反思现代文化。

7.引述权威观点,增强说服力;而其现代生理学的立论,本身也是科学可信的,有助于解释清楚梦的

成因。

8.抒发别情无极。在表达上,西天云彩的反复出现、叠音词的反复使用,使全诗的基调是流丽、柔和

与绝望的,表现了“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9.拟声、拟人、比喻、通感。拟声“轻轻重重轻轻”,既拟声、又拟形、拟节奏;“灰美人”拟人;“黑

健白健”比喻;“按摩耳轮”通感,由听觉到触觉。作者在语言表述上全方位调动感官去表现听雨

的感受;语言很富于形象性,是动态的诗的语言。

10.采用倒叙的方式;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法交互使用;在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上很出色;善

于挖掘小人物身上的健康品质。

四、阅读理解题

1.大致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到“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主要提出“过去”、“未

来”皆是“现在”的观点。第二层,到“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主要论证每个时代的思潮几乎都是由过去的时代思潮凑合而成的小论点。第三层,到最后,总结“过去”、“未来”全仗“现在”联结从而成其连续的道理,指出“今”最为宝贵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今”最为宝贵。采用了引证法,如引述哲学家对于过去、未来与现在的论断说明三者的

关系。采用了例证法,如举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感泣的例子论证时代思潮的来源与影响。采用喻证法,如“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论证“今”的重大影响。

2. 在于精神的区分:是否有正确的精神上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或曰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抱负)。

“此”指的是:这世界,活着的人和生活的人都不少。

目的在于论证活着与生活是由精神上的东西来区分的,而与物质(贫富)无关。

从文中看,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生活的人”。他们都在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活着的人和生活的人是由精神来区分的,生活的人比活着的人生命层次更高。

3. 象征当时晦暗不明、令人窒闷的政治氛围。

主要作用是烘托中心。山峰夜景和昼景的描写烘托了下文的“晨雾”。

是为了衬托雾的可恶。因为作者说他虽然讨厌寒风和冰雪,但相比之下,更厌恶雾。

表达了作者想摆脱那种沉闷环境的急切心情。

文章写于1928年12月24日。全文借“雾”的描写传达出了作者对当时那种清浊莫辨、令人窒息

的时代环境的怨愤之情。作者不仅突出“雾”的可怕,而且表达了自己不甘颓唐和消沉却又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三 : 53国贸08复习思考题(1)合同标的(参考答案)

合同的标的——品质、数量、包装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际贸易中,造型上有特殊要求或具有色香味方面特征的商品适合于(A )

A、凭样品买卖 B、凭规格买卖 C、凭等级买卖 D、凭产地名称买卖

2、若合同规定有品质公差条款,则在公差范围内,买方(A )

A、不得拒收货物 B、可以拒收货物 C、可以要求调整价格

D、可以拒收货物也可以要求调整价格

3、大路货品质标准是指(D )

A、适于商销 B、上好可销品质 C、质量劣等 D、良好平均品质

4、目前我国出口的某些工艺品、服装、轻工业品等常用来表示品质的方法是(A)

A、凭样品买卖 B、凭规格买卖 C、凭等级买卖 D、凭产地名称买卖

5、凭样品买卖时,如果合同中无其他规定,那么卖方所交货物(B )

A、可以与样品大致相同 B、必须与样品完全一致

C、允许有合理公差 D、允许在包装规格上有一定幅度的差异

6、在国际贸易中,一些贵重金属如黄金、白银的习惯的计量单位(B )。

A、克拉 B、盎司 C、长吨 D、司马担

7、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合同中使用“大约”、“近似”等约量字眼,可解释为交货数量的增减幅度为( B)。

A、不超过5% B、不超过10% C、不超过15% D、由卖方自行决定

8、凡货样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的,不适合采用(B )

A、凭说明买卖 B、凭样品买卖 C、凭等级买卖 D、凭规格买卖

9、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中规定的出口数量为500吨。在溢短装条款中规定,允许卖方交货的数量可增减5%,但未对多交部分如何作价给予规定。卖方依合同规定多交了20吨,根据《公约》的规定,此20吨应按(B )作价。

A、到岸价 B、合同价 C、离岸价 D、议定价

10、我国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制是( B)。

A、公制 B、国际单位制 C、英制 D、美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卖方根据买方来样复制样品,寄送买方并经其确认的样品,被称为(B\E )。

A、复样 B、回样 C、原样 D、确认样 E、对等样品

2、凭商品或牌号买卖,一般只适用于(A\C )

A、一些品质稳定的工业制成品 B、经过科学加工的初级产品

C、机器、电器和仪表等技术密集产品 D、造型上有特殊要求的商品

3、包装标志按其用途,可分为(A\B\C\D )。

A.运输标志 B.指示性标志 C.警告性标志 D.识别标志 E.条形码标志

4、某公司向国外某客商出口50吨小麦,合同规定卖方交货的数量可溢短装5%,卖方实际交货时多交了2吨,买方可就卖方多交的2吨货物作出(A\C\D )的决定。

A、收取52吨货物 B、拒收52吨货物

C、收取多交货物的1吨 D、拒收多交的2吨货物

5、表示品质方法的分类是(A\B\C )

A、凭样品表示商品的品质 B、凭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

C、凭说明表示商品的品质 D、凭商标表示商品的品质

6、一卖方同意以每吨300美元的价格向买方出售1200吨一级大米,合同和信用证金额都为36万美元。但卖方实际交付货物时,大米的价格已发生了波动。因价格波动,一级大米的价格是350美元/吨,而三级大米的价格为300美元/吨,则(B )

A、卖方可交三级大米 B、卖方应按合同规定交货

C、因价格波动卖方可按比例少交一些货物

D、无论进货多少,只要卖方的交货符合合同和信用证的规定,卖方就能收回36万美元的货款

7、我国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努力按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口商品生产的原因是(A\B\C\D )。

A、ISO9000系列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B、ISO9000系列标准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对外贸易的要求

C、ISO9000系列标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ISO9000系列标准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强化质量管理的手段

8、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度量衡制度有(A\B\C\D )

A、公制 B、国际单位制 C、英制 D、美制

9、在国际贸易中,溢短装条款包括的内容有(A\B\C )

A、溢短装的百分比 B、溢短装的选择权

C、溢短装部分的作价 D、买方必须收取溢短装的货物

10、在国际贸易中,关于包装由谁供应的通常做法是(A\C )

A、由卖方提供包装,包装连同商品一起交付买方

B、由卖方提供包装,但交货后,卖方将原包装收回

C、由买方提供包装或包装材料 D、由厂家免费提供包装

三、判断题

1、在出口贸易中,表达品质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明确责任,最好采用既凭样品又凭规格买卖的方法。(错)

2、在出口凭样品成交业务中,为了争取国外客户,便于达成交易,出口企业应尽量选择质量最好的样品请对方确认并签订合同。(错)

3、在约定的品质机动幅度或品质公差范围内的品质差异,除非另有规定,一般不另行增减价格。(对)

4、某外商来电要我方提供大豆,按含油量18%、含水量14%,不完善粒7%,杂质1%的规格订立合同。对此,在一般条件下,我方可以接受。(错)

5、中国A公司向《公约》缔约国B公司出口大米,合同规定数量为50000公吨,允许卖方可溢短装10%。A公司在装船时共装了58000公吨,遭到买方拒收。按公约的规定,买方有权这样做。(错)

6、运输包装上的标志就是指运输标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唛头。(错)

7、对于警告性标志,各国一般都有统一规定。但我国出口危险品货物除印刷我国的危险品标志外,还应标明国际上规定的危险品标志。(对)

8、进出口商品包装上的包装标志,都要在运输单据上表明。(错)

9、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中,规定成交货物为不需包装的散装货,而卖方在交货时采用麻袋包装,但净重与合同规定完全相符,且不要求另外加收,麻袋包装费。货到后,买方索赔,该索赔不合理。(错)

10、包装费用一般包括在货价之内,不另计收。(对)

四、名词解释

1、对等样品 : 卖方为避免日后在交货品质上发生争议,防止买方对交货质量故意挑剔,按照买方来样复制或提出与之相似的样品,寄交对方确认的样品。

2、定牌 : 在国际贸易中,买方要求卖方在出售的商品或包装上标明买方指定的商标或牌名的做法。

3、溢短装条款 : 是指在矿砂、化肥、粮食、食糖等大宗散装货物的交易中,由于受商品特性、货源变化、船舱容量、装载技术和包装等因素的影响,要求准确地按约定数量交货,有时存在一定困难,为了避免因实际交货不足或超过合同规定而引起的法律责任,方便合同的履行,对于一些数量难以严格限定的商品,通常是在合同中规定交货数量允许有一定范围的机动幅度,这种条款一般称为溢短装条款。它一般包括机动幅度,机动幅度的选择权以及计价方法。

4、唛头 : 运输标志又称唛头,它通常是由1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成,其作用在于使货物在装卸、运输、保管过程中容易被有关人员识别,以防错发错运。

5、中性包装 : 是指商品和内外包装上均无生产国别和生产厂商名称。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外市场的特殊要求,如转口销售,有可能你的买家不是最终的买家,只是1个中间商,所以要使用中性包装.或者为了打破某些进口国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种中性包装的做法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方式,在买方的要求下,可酌情采用。

五、简述题

1、品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溢短装条款?它包括哪些内容?合同中应如何规定?

3、在合同中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条款,应注意哪些问题?

4、包装标志有哪几种?运输标志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5、买卖合同中的包装条款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六、案例分析

1、A公司按凭样品成交的方式,从国外B公司进口当饲料用的谷物,由于B交货品质太好,使A公司的国家海关误以为是供人食用的谷物而课以重税,使A商增加了税收负担。因此,A要求B赔偿因交货品质与样品不同而造成的关税差额损失。请问,如上诉到法院,将如何判决,原因如何?

答:B公司应当赔偿损失。因为如无其他约定,在凭样买卖中卖方承担交付的货物与样品完全一致的责任。

2、中国A公司曾向B外商出售一批农产品。成交前,该公司给外商寄送过样品。签约时,在合同品质条款中规定了商品的具体规格。签约后,卖方经办人员又主动电告买方,确认“成交商品与样品相似”。在货物装运前,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进行了检验并签发了品质规格合格证书。但该批货物运到目的地后,买方认为,所交货物品质比样品低,要求减价。卖方认为,合同并未规定凭样成交,而且所交货物,经检验符合约定的规格,故不同意减价。于是买方便请当地检验机构检验,出具了交货品质比样品低7%的证明,并据此提出了索赔要求,卖方拒赔。由于合同中未规定仲裁条款而发生争议后,双方又达不成仲裁协议,买方遂请中国仲裁机构协助处理解决此案争议。鉴于签约前卖方给买方寄送过样品。签约后,卖方又主动确认“交货与样品相似”且存样已经遗失,故在仲裁机构的协调下,由卖方赔付买方品质差价的办法了结此案。

你认为中国仲裁机构会这样处理的理由如何?我方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答:合理。教训:明确品质的规定方法;留存复样。

3、某外贸公司出售2000打纺织品给加拿大某商人,买方依约定开来L/C,证中规定不准分批装运。卖方发运时,发现有部分货物品质较差,故未予交足,只装运1900打。卖方认为,少装100打是可以的,其依据是,UCP500规定在所支付款项不超过信用证金额的条件下,货物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幅度。银行工作人员审单过程中也忽略了这点而漏了过去,直到单据寄到开证行时,遭到拒付。后经卖方与开证人交涉,并说明情况,开证人员最后虽接受了单据,但卖方却遭受晚收货款一个月的利息损失。试分析开证行拒付的主要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答:原因:5%的增减幅度不适用于以个数单位或包装单位计量的商品。

53国贸08复习思考题(1)合同标的(参考答案)_合同标的

教训:备货留有余地;准确理解惯例的解释。

4、我国内地某公司按L/C付款方式向HK出售一批货物,买方开来的信用证中,指定包装运输标志为三角形中1个“東”字,卖方刷制包装唛头时,使用了简体“东”字,开证行以包装唛头与L/C不符为由拒绝付款,后经卖方向开证行说明“东”是“東”的简体,并经开证人与开证行联系,后才予付款,结果遭受晚收货款30天的利息损失。试分析我们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

答:严格按照包装条款履行合同。

5、我出口风扇1000台,国外来证规定不许分批装运。装船时发现有40包装破裂,风罩变形或开关脱落。为保证质量,发货认为:《UCP500》有规定,即使不许分批装运,数量上可以有10%的溢短装。于是,少装40台。但却遭到议付行的拒付。问:议付行的拒付是否有理,为什么?

答:同3

6、我向国外出口纯毛纺织品数批,买方收货后未提出任何异议。但数月后买方寄来服装一批,声称是用我方面料制作,服装有严重的色差,难以销售,要求赔偿。问:我方应如何处理?

答:收货后数月内未提出异议,视同接受;纺织面料一经开剪,丧失索赔权。

7、国外某商人拟购买我“菊花”牌扳手,但要求改为“鲨鱼”牌,并不得注明“Made in China”问:我方可否接受? 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可以,采用定牌中性包装。注意第三方工业产权问题。

8.我出口冰冻黄花鱼一批20公吨,每公吨400美元 FOB上海。合同规定数量可以有10%的增减,国外来证规定:总金额8000美元,数量约20公吨,我方装出22公吨,到银行议付时却遭到议付行的拒付,试分析付行的拒付的原因。 答:议付金额超过信用证金额。

6

四 :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 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了;

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5.答案史前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初创期:(荷兰的)列文虎克;

奠基期:(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

发展期:(德国的)布赫纳(Büchner)

成熟期:华脱生和克里克。

6.答案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贡献: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首次观察到细菌等多种微生物; 一生制作过400余架显微镜; 发表过大量有关微生物的论文。

7.答案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 建立了消毒灭菌等方法; 自发地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进行科学研究; 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如“酒病”,蚕病,鸡霍乱,牛、羊的炭疽病和狂犬病的防治等。 所以,巴斯德是微生物的奠基人。

8.答案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如用明胶、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染色、悬滴培养、显微摄影)等; 分离到多种重要病原细菌,如炭疽病菌,结核杆菌,链球菌和霍乱弧菌等; 提出了证实某微生物确为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所以,科赫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9. 答案理论意义:彻底推翻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生命的自然发生说; 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创立消毒、灭菌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实际意义:推动了寻找各种传染病病原菌的研究;对防治人类和动、植物病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促进了外科消毒术的建立;使发酵工业从自然接种发展到人工纯种发酵的新阶段; 推动了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

10.答案医用细菌学:巴斯德,科赫等; 消毒外科术:李斯特; 免疫学:巴斯德,梅契尼可夫,贝林,欧立希等; 土壤微生物学:维诺格拉德斯基,贝叶林克等; 病毒学:伊凡诺夫斯基,贝叶林克等; 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德巴利,伯克莱等; 酿造学:汉森,乔秦森等; 化学治疗法:欧立希等。

11.答案自1953年Watson和Crick发表了关于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起,使整个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新阶段,也是微生物学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本期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较孤立的应用学科发展为一门前沿基础学科;进入了分子水平的研究阶段;应用研究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人为控制的方向发展。

12.答案“六大战役”是: 外科消毒术的建立;寻找人畜传染病的病原菌;免疫防治法的应用;化学治疗剂的发明;抗生素治疗的兴起;用遗传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使微生物生产各种重要的生化药物。

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有:由细菌性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人类平均寿命大大提高;严重传染病天花已在全球绝迹;生活在文明社会里的人,几乎都获得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和其他微生物来源的药物的治疗。

13.答案关键工艺技术:因绝大多数培养对象都是好氧性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株,所以其关键工艺技术为:高产菌种选育;大型高效发酵罐设计;提高溶氧水平的技术;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等。

青霉素生产的巨大影响是它带动了:高产菌种(株)的选育;大型发酵罐的设计、制造;培养基的大规模灭菌;高效通气搅拌装置的设计;产品分离提纯等一系列后处理技术的建立,等等。

14.答案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自觉操纵遗传物质,定向改造物种,大量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微生物独特生理功能的新兴技术。

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

相互关系:遗传工程是主导,微生物工程是基础。前两工程主要发挥改造物种的作用,后三个工程主要发挥大量商业化生产的作用。 (注:也可用表解法回答)

15.答案构成食物链的主要环节; 污水处理中的中心角色; 生态农业中的重要措施;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关键作用; 环境质量检测中的指示生物。

16.答案贡献: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解决了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争论问题(应举一例); 是分子生物学的3大来源或3大支柱之一; 遗传学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化促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为分子遗传学;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高等生物研究和利用中的微生物化趋向方兴未艾; 微生物学中的一套独特实验技术迅速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共同技术。

原因:(可选择以下任一) 5大共性(见《教程》第9或11或13页);10个原因(见《教程》第220页);4个理由(见《教程》第405页)

(1)比面值大;(2)生化转化能力强;(3)快速自我复制;(4)多样性(物种,遗传,代谢,生态)。

17.答案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四要素中,除基因供体原则上可以是任何生物的任何基因外,其余三部分均以微生物为主,即:

基因载体:都是微生物或其某组分,如细菌的质粒,病毒粒子或噬菌体;

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微生物;

基因受体:现阶段多数选择几种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无毒性等优良特性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酿酒酵母等。

18.答案微生物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最佳生物对象,起到了无法取代的重大作用。

原因:生活周期短(代时短);培养条件简便;遗传性状丰富;多数为单倍体;具备多种原始的遗传重组方式;容易引起变异。

19.答案

20.答案显微镜技术;制片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选择性培养技术;鉴别性培养技术;突变型标记技术;菌种保藏技术;深层液体培养技术。

21.答案显微镜技术:由列文虎克等创始。他制造的单式微镜通过光学放大原理使人眼的分辨率从mm水平提高到μm水平,从而使原来无法见到的微生物世界显露其原形。由此开创了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方面的研究。

无菌技术:由巴斯德等发明,其原理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来杀死、抑制或阻留微生物。由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试验不但创立了胚种学说,而且为消毒、灭菌无菌等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纯种分离技术:由科赫等创建。其原理是通过稀释的方法,将原先呈杂居混生状态的众多微生物个体进行分散,然后让每一个分散的个体繁殖成一个个单菌落以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此法使人类真正认识了各种病原体,并促进纯种发酵技术的建立和微生物学的研究。

22.答案一个用以证明某微生物确系某传染病病原体的一个原则。具体内容为:

病原菌只在患病个体上发现; 病原菌可离开患病动物体,并得到纯种培养物; 这种纯种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上后,出现特有病症; 自此患病动物中可重新分离到病原菌,它的实验室纯种应与原始病原菌相同。 23.答案有利于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例:生产发面用鲜酵母的酿酒酵母,其繁殖速度为2小时分裂一次,但在单罐发酵时,几乎每12小时就可“收获”一次,每年可“收获”数百次,这是任何农作物所不可能达到的“复种指数”。

或例:500kg重的食用公牛,每昼夜只能从食物中“浓缩”0.5kg的蛋白质,而同样重的酵母菌,只要以质量较次糖液的(如糖蜜)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在24小时内即可真正合成5000kg的优良蛋白质。 (注:上述两例任选一个;也可另选其他例子)

24.答案小体积大面积的体制,为微生物带来了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其他特性。

25.答案有利于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节约、效率提高。

例:用大肠杆菌或脉孢菌代替果蝇或豌豆进行遗传学研究,大大推进了遗传学研究的进度和深度。

26.答案1〕个体最小 ;2〕形态最简;3〕营养消耗最快;4〕营养谱最广;5〕繁殖速度最高;6〕生物圈中数量最多;7〕变易最易;8〕适应性最强;9〕休眠时间最长;10〕代谢类型最多;11〕分布范围最广;12〕起源时间最早。(任选10项)

27.答案5大危机为:粮食、能源、资源、生态和人口危机。

解决危机的关键是:设法以利用无限的生物资源为主去代替目前的利用有限的矿物资源为主的状态。

微生物的独特作用:比面值大; 生化转化能力强; 快速生长繁殖的能力;具有物种、代谢、遗传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28.答案1〕研究工作向着纵深方向和分子水平发展;2〕一批新的学科正在形成;3〕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义叉和融合,形成新的边缘学科;4〕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5〕向着复合生态系统和宏观范围拓宽;6〕一大批应用性高技术微生物学分科正在孕育和形成。(任选5项)

29.答案由物质运动的规律和人类对其认识的规律性所决定(生物运动是建立在机械、物理和化学运动基础上的复杂运动); 由生物界的多样性及人类对其认识的长期性所决定; 由当代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及其解决的迫切性所决定; 由其他学科对生命科学的促进和生命科学对其“反馈”和“回敬”的规律所决定。

30.答案 消毒灭菌技术;免疲学技术;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

消毒灭菌技术:由于微生物的消毒灭菌技术使婴儿避免了破伤风等细菌的感染,婴儿的成活率极大提高;免疲学技术:微生物免疫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象天花等疾病基本消灭,瘟疫不流行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拯救了象患了肺结核、流感等疾病不该死亡的人的生命,使全世界人平均寿命提高了几十年,这是微生物学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福利。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一、复习题(81题)

1.原核微生物主要有哪几类?与真核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何谓细菌?试写出其细胞结构的名称。

3.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一般可通过哪些方式初步判断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有细菌的存在?

4.列出真细菌目细菌的形态类型(包括基本形态、其它正常形态和异常形态)。

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为何一般都要对它们进行染色?常用的方法有几类?首创细菌染色方法的学者是谁?

6.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法种类很多,请用表解形式分别列出死菌的染色方法的类别及其各自所包括的主要染色方法的名称。

7.何谓革兰氏染色法?它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何重要意义?

8.何谓革兰氏染色法?主要操作步骤各有何作用?其中哪一步是成败的关键?为什么?

9.何谓革兰氏染色法?影响革兰氏染色法着色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请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例予以说明。 10.分别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例,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11.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例,简述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的结果、原理及其主要操作步骤。

12.试以大肠杆菌为例,简述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的结果、原理及主要操作步骤。

13.何谓原生质体和球状体?两者有何共同特点?

14.何谓原生质体?如何获得原生质体?

15.何谓细胞壁缺陷细菌?

16.试比较支原体、L型细菌、原生质体和球状体之间的主要异同。

17.何谓细胞壁缺陷细菌?按其形成方式共分为哪几种?

18.何谓细菌细胞壁?证明其存在的方法有哪些?

19.何谓细菌细胞壁?其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20.何谓细胞膜?何谓间体?两者各有何生理功能?

21.何谓细胞膜?如何证明其存在?试简述细胞膜结构。

22.试述Singer和Nicolson 1972年提出的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式的基本内容。

23.什么是间体(mesosome)?其生物功能如何?

24.细菌细胞质内常存在哪些颗粒状贮藏物?为何常以颗粒状存在?试举例简述其与人类的关系。 25.何谓细菌细胞质?其内含的主要细胞结构和颗粒状贮藏物有哪些?请以表解形式扼要说明。

26.何谓核质体?如何证明其存在?

27.为什么将细菌的细胞核通常称为核质体、核区或拟核。

28.何谓核质体?试简述其生物学特性。

29.何谓核质体?它有何功能?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相比有何特点?

30.细菌具有细胞核的说法合适吗?为什么?

31.龋齿的形成与某些产荚膜细菌有关吗?解释你的答案。

32.何谓荚膜?简述其在细胞表面存在的状态、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33.简述细菌荚膜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4.何谓大荚膜?何谓微荚膜?如何证明其存在?

35.如何初步判断并进一步证明某细菌是否具有鞭毛?

36.根据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可将细菌分为几类?举例说明。

37.何谓细菌鞭毛和菌毛?各有何生理功能?

38.试以大肠杆菌为例,简述鞭毛的结构,并指出该结构与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相互关系。

39.何谓芽孢皮层?简述其特性和生理功能。

40.何谓细菌芽孢?表解其结构并分别予以简要说明。

41.何谓细菌芽孢?简述其形成过程。

42.何谓芽孢?有何特性?

43.何谓芽孢核心?简述其化学组成和功能。

(15 分)44.细菌芽孢为什么具有极强的耐热能力?

45.何谓芽孢萌发?芽孢转化为营养细胞需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其生理生化特性和形态有何变化?哪些因子促进或抑制其转化?

46.简述芽孢萌发的几个阶段。哪些因子可促进或抑制芽孢萌发?促进芽孢萌发有何实践意义?

47.何谓伴孢晶体?有何特性和应用价值?

48.何谓菌落?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菌落各有何特征?菌落有何实际重要性?

49.细菌菌落特征与其细胞形态结构间有何密切关系?请列举3-4例说明。

50.若要确定一个菌种的菌落特征时,一般应注意观察哪些指标?试指出影响菌落特征的环境因素。 51.简述放线菌与丝状真菌的主要异同。

52.为什么可以说放线菌也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

53.何谓孢子丝?简述其形态和排列方式。

54.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孢子丝的典型形态和在气生菌丝上的着生方式。

55.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56.根据菌丝的形态和生理功能,链霉菌的菌丝可分为哪几种?相互之间有何联系?

57.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的生活史。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58.试述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59.简述放线菌以横割分裂方式形成孢子的途径。

60.简述放线菌孢囊孢子的形成方式。

61.放线菌菌落有哪两大类型?试分别列举代表菌并描述其菌落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62.在确定链霉菌菌落时应注意观察哪些一般特征?

63.放线菌菌落和细菌菌落各有何主要特点?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64.谈谈你对链霉菌属的认识。

65.对染色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制片进行显微镜观察时,所有的菌体细胞都能呈典型的葡萄串状的吗?为什么?

66.球菌分裂后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为什么有的呈链状排列,有的呈四联状、八叠状或葡萄串状排列? 67.何谓肽聚糖?试写出肽聚糖亚单位的化学结构(其中氨基酸不必写出结构式)。

68.目前学者们对于细胞膜的结构虽看法不一,但有哪几点见解是大家所公认的?

69.细菌细胞可以没有细胞膜吗?试从膜的功能来解释你的答案。

70.写出细菌细胞膜磷脂(甘油磷脂)的分子结构。

71.何谓S型菌落?有何特征?

72.何谓R型菌落?有何特征?

73.试举几例说明放线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74.支原体对哪些抗生素敏感?对哪些抗生素不敏感?为什么?

75.试分析比较衣原体与病毒在感染过程中的不同点。

76.许多衣原体比一些真正的病毒,如天花病毒还小,但衣原体却不属病毒而属细菌。为什么?

77.试比较立克次氏体与病毒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在专性寄生性上的差异。

78.60年代以前,为何将蓝细菌划分为藻类植物,而现在却将其划分为原核微生物?

79.什么是蓝细菌的异形胞?其功能有哪些?

80.为什么蓝细菌能极其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

81.分析比较细菌L-型和支原体的异同。

二、参考答案(81小题)

1.答案: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它与真核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核为核质体、即没有核膜、没有核仁、没有有丝分裂器。 2.答案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一般0.5×0.5~5.0μ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裂殖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如细胞壁(支原体例外)、细胞膜、核质体、细胞质等。特殊结构:部分细菌细胞所具有。如鞭毛、菌毛、荚膜、芽孢及伴孢晶体等。

3.答案通过嗅觉:凡微生物大量聚集的地方,往往发出特殊的臭味或酸败气味;

用手触摸:凡微生物大量生长的表面,往往有粘、滑的感觉;

在固体食物表面,大量生长的结果,会出现水珠状、鼻涕状、浆糊状以及颜色多样的菌落或菌苔;若用小棒挑取会拉出丝状物来;

在液体(含营养)中,生长的结果,会出现混浊、沉淀或飘出一片片白花(菌醭或菌膜),并伴有气泡冒出。 4.答案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其他正常形态:柄状、三角形、方形、圆盘形和肾形;

异常形态:畸形和衰退形。

5.答案由于细菌细胞极其微小而又十分透明,加之活体细胞内含大量水分,对光线的吸收和折射与水溶液差不多,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看清楚。经染色后,使菌体表面及内部结构着色,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而能较清楚地被看见。

常用的方法有死菌法和活菌法两大类;死菌法又分正染色法和负染色法两大类别,正染色法种类较多,又分简单染色法和鉴别染色法,鉴别染色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等。活菌染色法常用美蓝或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等

首创细菌染色法的是德国学者科赫(R.Koch)

6.

答案 7.答案丹麦学者C.Gram1884年发明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染色法。其简要操作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

+-色和沙黄复染。其中乙醇脱色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经染色后菌体呈蓝紫色者为G菌,红色者为G菌。

+-此法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菌分为G和G两大类,因此是菌种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这两大类细菌之间某些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明显差异,如细菌的结构、组成成分、生态和对药物敏感性等。 8.答案此法由丹麦医生C.Gram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法而得名。

主要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和沙黄复染。初染使菌体染上紫色;媒染使结晶紫与碘分子结

+合成一个分子量大且染色较牢固的复合物;乙醇脱色是使已染上的蓝紫色脱去而又成为无色(若是G菌则仍为蓝

紫色);复染是使已脱色的细菌再染上复染液的颜色。

+--+此法成败的关键是脱色。如果脱色时间过长,G菌则可被误染为G菌,反之,G菌可被误染为G菌。

9.答案此法由丹麦医生C.Gram于1884年创立的一种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法而得名。其主要步骤:结晶紫初染,碘

+-液媒染,乙醇脱色和沙黄复染。菌体最后呈蓝紫色者为G菌,呈红色者为G菌。

+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是G菌。但是,如果培养时间过长或者已死亡,部分菌体自溶,涂片厚薄,尤其脱

+-色时间过长等,都会影响其着色稳定性,使G菌误染为G菌。

10.答案经染色后,大肠杆菌为阴性反应,枯草杆菌呈阳性反应。

此结果与两者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枯草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多层紧密牢固,厚约20~80nm;肽聚糖的含量约占细胞壁干重的40%~90%,脂多糖含量仅0.1%~0.4%。当染色过程中用乙醇脱色时,由于脱水而引起肽聚糖层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保留于细胞中而不易脱色,因此菌体呈紫色。而大肠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约2~3nm,结构疏松且单层或双层;肽聚糖含量仅5%-10%,而脂多糖含量却高达11%~22%。当染色过程中用乙醇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抽出而脱色,再用复染液染色,于是菌体染上了复染液的颜色而呈红色。

11.答案结果:G+,菌体呈蓝紫色。

+原理:G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高,而脂类物质含量低,且肽聚糖层网状结构紧密、牢固、多层。当用乙

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而使得肽聚糖层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细胞壁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保留于细胞中而不易脱色,故菌体仍呈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颜色(蓝紫色)。

主要操作步骤:

涂片:将培养一定时间的菌种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干燥、固定。

染色:结晶紫?碘液?95%乙醇?沙黄。

(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油镜观察。

12.答案结果:G-,菌体呈复染液颜色(红色)

- 原理: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

加,致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抽出,最后被染上了复染液(沙黄或番红)的颜色(红色)。

主要操作步骤:

涂片:培养一定时间的菌种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干燥、固定;

染色: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沙黄或番红复染;

油镜观察。

13.答案原生质体一般由G+菌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壁或加入青霉素抑制其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生活体部分。

球状体一般由G细菌采用与制备原生质体相同的方法除去细胞内壁层但仍残留外壁层后的生活体部分。 两者共同点主要有:无细胞壁,均呈球状;对渗透压等外界条件十分敏感;即使有鞭毛的细菌也失去了运动性;对某些噬菌体不敏感等等。

总之,它们几乎失去了原有细胞壁所具备的生理功能,但仍能正常生活。

14.答案G+细菌人为彻底去壁后仅由细胞膜包围的细胞生活体部分即为原生质体。

+获得的方法:用某选择性溶菌酶(如溶菌酶)以适当浓度处理G细菌,经一定时间后,便可彻底去掉细胞壁;

+或者让G细菌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将其培养在含一定浓度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便可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而获得。

15.答案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如受鸡蛋清溶菌酶或青霉素的作用,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层被破坏或其合成被抑制,或者通过自发突变,或者在自然进化过程中丧失,均可形成缺壁的细菌。

例如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等,都是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缺壁细菌。

16.答案相同:均为细胞壁缺陷的原核微生物;对外界环境因素较敏感;一般均为球形(支原体有时呈丝状)。

不同:主要表现为形成缺壁的方式不同。

支原体:在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

L型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发突变形成;

+原生质体:G菌在人为条件下用鸡蛋清溶菌酶彻底除去原有的壁或加入青霉素于培养基中培养以抑制其壁的

合成;

-球状体:一般为G细菌通过与制备原生质体相同的方法处理后形成。

17.答案细胞壁是细菌的基本结构之一,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细胞壁缺损以致无壁,这类无壁或壁部分缺损的菌株统称为细胞壁缺陷细菌。

按其形成方式,缺壁菌株大致分为四种:

支原体: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

L型细菌:实验室条件下自发突变形成

原生质体: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方法彻底去壁

球状体:实验室条件下,经人工方法除去部分细胞壁

18.答案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较为坚韧的一层较厚实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组成,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是细菌的基本结构之一。

①证明其存在的方法有: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壁染色:A.单宁酸(媒染),后加结晶紫染色,壁呈紫色;B.磷钼酸(媒染),甲基绿染色,壁为绿色;质壁分离(大型细菌采用) ;制备原生质体。

②电子显微镜观察

19.答案细胞壁位于细胞外层的一层厚实、 坚韧、略具弹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组成,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

生理功能:维持细胞一定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损伤(如渗透压等);具有一定屏障作用,阻拦有害物质进

入细胞;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可能是鞭毛运动支点;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等。

20.答案细胞膜又名原生质膜或质膜,是外侧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富于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

生理功能:代谢活动的重要中心;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运送、交换;维持细胞正常渗透压;合成细胞的各种大分子物质;产能基地;鞭志着生点并提供其运动能量等。

间体:可能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管状、囊状或层状结构,属内膜系统,主要分布于细胞分裂或邻近细胞分裂部位,G+菌较为明显。

生理功能:促进细胞间隔的形成;与遗传物质的复制及其分离有关。

21.答案细胞膜是内侧包围细胞质,外侧紧贴细胞壁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柔软且富于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是细菌的基本构造之一。

可通过选择性染色、原生质体破裂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证明其存在,较大的细菌还可用质壁分离法证明。

它的结构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尤其是极性类脂,它有一个带正电荷且溶于水的极性头部(磷酸端)和一个不带电荷不溶于水的非极性尾部(烃端),在水溶液中很易形成高度定向排列的双分子层,相互平行排列于膜内。-

头部朝向膜外表面呈亲水性,尾部埋藏于膜的内侧,呈疏水性;不同的内嵌蛋白和外周蛋白可在磷脂分子层的液体中作侧向“漂浮”运动。

22.答案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电子显微镜下呈明显双层结构,由磷脂分子两层整齐排列而成。

磷脂的组成:主要为极性类脂——甘油磷脂,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含氮碱组成。

磷脂分子的结构:由带正电荷且溶于水的极性头部(磷酸端)和不带电荷不溶于水的非极性尾部(烃端)构成。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很易形成具高度定向排列的双分子层,极性头部朝向膜内外两个表面,呈亲水性,非极性尾部埋藏在膜内侧,呈疏水性。

内嵌蛋白和外周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液体中作侧向“漂浮”运动,使膜具有了流动性。

23.答案细菌细胞内可能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属于内膜系统;一般位于细胞分裂或邻

+近细胞分裂部位;是细胞质中主要的、典型的单位膜结构。在G菌中较为明显。

生理功能:促进细胞间隔的形成;与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及其分离有关。

24.答案颗粒状贮藏物:异染颗粒、聚-β-羟基丁酸、糖原、硫滴、毒性蛋白等。

生理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平衡。例如聚-β羟基丁酸颗粒由羟基丁酸组成,羟基丁酸呈酸性,当其聚合成聚-β-羟基丁酸颗粒后则呈中性。这样既可避免菌体内酸性增高,同时可避免高渗透压的危害。

与人类的关系:如,聚-β-羟基丁酸可制作易降解且无毒的生物塑料制品。

25.答案 26.答案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没有核膜和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较简单的原始形态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证明存在的方法: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先进行特殊染色(例如用Feulgen染色法)。 结果:呈紫色的球状、棒状或哑铃状等多种形态。

电子显微镜观察:核质体在图相上表现为一个周围细胞质密度低的、反差较弱的区域;

核质体DNA呈丝状,以高度折叠的结构存在于细胞质中。

27.答案这是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相比而言的。

其最大特点:没有核膜、核仁和固定形态,复制时没有有丝分裂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凡是细胞“核”存在的部位,往往比周围细胞质的密度低,在图相上表现为一个反差较弱的区域;其化学本质和功能则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相似,故称核质体、核区或拟核。

28.答案核质体又名拟核、核区、核基因组或细胞核、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既无核膜、也无核仁、形态也不固定的原始细胞核。

形态:电子显微镜下呈大型环状双链DNA丝,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呈球状、棒状或哑铃状等;

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

数目:每个菌体内一般有1-4个,其数目往往与生长速度有关,

染色体:除复制期内呈双倍外,一般均为单倍。

29.答案又称拟核、核区等,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既无核膜,又无核仁,也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是一个高度折叠的大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功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特点:没有核膜和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较简单;细菌细胞DNA所携带的负电荷主要被Mg和有机

碱所中和,而真核生物的则由碱性蛋白所中和;每个菌体细胞内一般只含1~4个,其数目往往与生长速度有关;细菌染色体除复制期内为双倍外,一般均为单倍。

30.答案合适。

细菌细胞质中确实存在有DNA集中区域;其功能与真核生物的一样,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多种形态;电子显微镜下呈高度折叠缠绕的“超线圈”结构,呈丝状体;化学本质为DNA。

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没有核膜、核仁和固定形态,故现称为核质体、核区、拟核、核基因组或原始形态的细胞核等。

31.答案关系密切。

例如唾液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等,它们在适宜条件下生长时便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种松散透明的粘液状或胶质状荚膜物质或其有关结构,使菌体附着于齿表。

唾液链球菌分泌一种已糖基转移酶,使蔗糖变为果聚糖,菌体借此附着于齿表;再经细菌等微生物发酵糖类而产生并积累乳酸,腐蚀牙齿珐琅质表层,从而引起龋齿。

32.答案荚膜:有的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透明、胶质状的物质。

按存在状态分为: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化学组成:因种而异,有多糖、多肽或蛋白质,个别的为DNA。

生理功能:保护作用;胞外贮藏养料;堆累某些代谢产物;粘附作用等。 (10分)

33.答案生理功能:保护作用,使菌体免受干旱损伤或白细胞的吞噬;细胞外贮藏养料,当外环境缺乏营养时重新利用;堆积某些代谢废物;粘附作用,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

与人类关系:有的可用于制备代血浆或葡聚糖凝胶试剂;有的可提取胞外多糖用于石油开采钻井液添加剂或印染、食品等工业;有的菌胶团可用于污水处理。

有害:污染糖厂的糖液或牛奶、酒类、面包等饮料和食品;有的引起龋齿。

34.答案大荚膜:某些产荚膜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约200nm,具有一定外形、松散、透明的胶质状物质,化学组成因菌种而异。

通过负染色法,用中国墨等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下看见菌体周围有一无色透明圈即是。

微荚膜:某些产荚膜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约200nm以下,与细胞结合较紧的胶质状物质。

通过血清学方法(如荚膜肿胀实验)可证明其存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

35.答案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因此可通过如下方法初步判断:

采用光学显微镜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水浸片或菌悬滴。如果发现运动性细菌者,可能具鞭毛(注意与布朗氏运动的区别)

采用半固体琼脂穿刺接种或平皿点种,培养一定时间后,若具鞭毛者,其菌群沿穿刺线呈假根状扩散生长或从接种点向周围很快扩散生长。通过肉眼便可直接观察。

证明其有无鞭毛: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直接、可靠;

进行鞭毛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亦可以清楚看见。

36.答案偏端单生鞭毛菌,如霍乱孤菌,只在菌体一端长一根鞭毛;

偏端丛生鞭毛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菌体一端长一束鞭毛;

两端单生鞭毛菌,如鼠咬热螺旋体,菌体两端各具一根鞭毛;

两端丛生鞭毛菌,如红螺菌,菌体两端各具一束鞭毛;

周生鞭毛菌,如大肠杆菌,菌体周围均具鞭毛。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此外,个别菌种具有侧生鞭毛。

37.答案鞭毛:某些能运动细菌的表面,往往具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而波曲的毛发状丝状体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或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楚看见。

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包括趋避运动)。

菌毛: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较鞭毛短、细且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也起源于细胞膜处。

生理功能:普通菌毛,能使菌体较牢固地粘连在物体(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的表面; 性菌毛,能帮助不同性别菌株间传递DNA片段或者是某些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38.答案大肠杆菌的鞭毛是G-细菌鞭毛结构的典型代表。

结构:由鞭毛丝、鞭毛钩和基体三部分组成。

基体又由一根中心杆和连接其上的四个盘状物,即L环、P环、S环、M环构成。

鞭毛丝和鞭毛钩伸出细胞表面。

鞭毛钩位于鞭毛丝与基体之间。

鞭毛丝连接于鞭毛钩的前端,呈丝状,往往比菌体长几倍至若干倍。

基体与细胞壁、细胞膜的相互关系是:

L环和P环分别包埋于细胞壁的外壁层(脂多糖层)和内壁层(肽聚糖层);

S环靠近细胞膜表面(与周质空间连接);

M环在细胞膜表面上。

39.答案皮层是细菌芽孢构造的组成部分,位于芽孢衣和芽孢壁之间,约占芽孢总体积的36%-60%,内含大量芽孢肽聚糖,还含有占芽孢干重7%-10%的DPA-Ca。

特性:内含大量皮层所特有的芽孢肽聚糖,呈纤维束状,交联度小,负电荷强,可被溶菌酶分解;渗透压大(约20个大气压);含水量仅次于营养细胞(约70%)。

功能:与芽孢耐热性密切相关。

根据“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皮层膨胀,芽孢耐热;

皮层收缩,芽孢不耐热。

40.答案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

41.答案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时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

形成过程:十分复杂,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可分为以下阶段:束状染色质形成(或轴丝形成);细胞膜内陷、隔膜形成;前芽孢形成;皮层形成;芽孢衣形成;芽孢成熟;芽孢囊裂解,芽孢释放。

42.答案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是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

特性:高度耐热;对辐射、化学药物和静水压等因子也有很大的耐受力;休眠能力惊人,在普通条件下可保存几年、几十年以以至更长时间的生活能力。

能产生芽孢的细菌主要是G杆菌。

43.答案芽孢核心又称芽孢原生质体,由芽孢壁,芽孢膜、芽孢质和芽孢核区等构成,含水量极低。

每一构成部分各有其化学组成和功能。芽孢壁:含肽聚糖,可发展成新细胞的细胞壁;芽孢膜:含磷脂和蛋白质,可发展成新细胞的细胞膜;芽孢质:含DPA-Ca、核糖体、RNA和酶类,是发展成新的细胞的代谢活动的重要部位;核区:含DNA,遗传信息的载体。

44.答案芽孢耐热的本质,目前一般以“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

结论:皮层膨胀,核心失水,芽孢耐热;

皮层收缩,核心充水,芽孢不耐热。

原因:芽孢抗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及水分的透性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高,从而使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核心部分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膨胀,而核心部分的生命物质却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因而具高度耐热性。

皮层膨胀的原因在于其含有大量交联度低、负电荷强的芽孢肽聚糖,离子浓度很高,当芽孢处于阳离子浓度低的条件下,皮层周围的负电荷在静电排斥力作用下,使皮层吸水膨胀。

皮层收缩的原因:当芽孢在高浓度阳离子条件下,芽孢衣透性改变,多价阳离子与皮层中的单价阳离子交换而进入皮层,与肽聚糖上的电负性基团形成复合物,使皮层收缩。

另有人用DPA-Ca的螯合作用,使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形成了稳定性凝胶来解释。

45.答案萌发:即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成营养状态细菌的过程。

阶段:活化、出芽和生长。

生理特性的变化:耐热性、光密度、折射率等逐渐下降;DPA-Ca、氨基酸、多肽逐步释放;核酸、蛋白质迅速合成;着色力和呼吸作用加强,酶活力提高。

形态变化:体积加大、肽聚糖分解、芽孢囊破裂,皮层迅速破坏并长出芽管等。

2+促进萌发的因子:L-丙氨酸、Mn、表面活性剂、葡萄糖等。另外加热、低pH处理。

抑制萌发的因子:D-丙氨酸、重碳酸钠等。

46.答案芽孢萌发可为三个阶段:活化、出芽和生长。

活化:可通过短期加热或低pH、还原剂或化学萌发剂等处理而引起;处理后的芽孢应立即接种培养。

出芽:由于芽孢衣中蛋白质结构的可逆性变化,使芽孢透性增加,酶活动加强,芽孢衣上的蛋白质逐渐降解,外界阳离子不断进入皮层并使之膨胀、溶解、消失。此时外界的水不断进入核心,使其膨胀,酶类活化,细胞壁开始合成。于是芽孢由休眠体转变成具代谢活力的营养细胞。

生长:在适宜条件下,营养细胞迅速生长繁殖。

2+促进芽孢萌发的因子:L-丙氨酸、Mn、表面活性剂、葡萄糖以及适当加热、低pH和还原剂处理等。

抑制因子有:D-丙氨酸、重碳酸钠等。

当芽孢萌发为营养细胞后,耐热力降低,即使在没有加压蒸汽等条件下,也可用较为简易的方法将有害细菌杀灭。

47.答案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还形成的一种晶体状毒性蛋白内含物,是菱形、双锥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晶体蛋白结构。

特性:不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对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链霉蛋白酶等蛋白酶不敏感;化学组成为毒性蛋白。

应用价值:对600多种农林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但对人畜毒性很低,故国内外均以工业化方式,大规模生产苏云金杆菌杀虫菌剂,用于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

48.答案菌落: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上,来源于单个或同一种细胞群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落。

菌落特征:细菌:湿润、较光滑、较透明、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及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放线菌: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丝绒状,其上有一层色彩鲜艳的干粉;与培养基结合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常常不一致,菌落边缘培养基平面有变形现象。

酵母菌:湿润、较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质均匀以及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颜色均较一致,比细菌的大。+

霉菌:较大、质地疏松、干燥、不透明、呈蛛网状、绒毛状或絮状,不易挑取,正反面、边缘及中央部位的颜色常不一致。

重要性: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研究和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中。

49.答案各种细菌菌落特征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稳定性和专一性。

由于菌落是微生物的巨大群体,因此,个体细胞的形态结构上的种种差别,必然与菌落特征密切相关。 例1:具荚膜细菌的菌落表面,往往十分光滑、呈蛋清状,形态较大。

例2:产芽孢细菌的菌落由于芽孢引起的折射率的变化,致使菌落表面不透明或显得干燥。

例3:链状排列的细菌菌落,往往表面粗糙、有皱褶,如果还具鞭毛,则菌落表面既粗糙多褶、不透明,而且外形及边缘也不规则。

例4:各种球菌的菌落往往较小、较厚、边缘很整齐。

50.答案观察指标:

菌落形态:隆起程度(扁平、低凹、乳头状等);边缘状况(整齐、波状、裂叶状、锯齿状等);表面状态(光滑、皱褶、颗粒状、同心环状;闪光、金属光泽、无光泽等);质地(紧密、疏松、粘液状、油脂状等);颜色、透明度、大小等。

影响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等。

51.答案不同:原核;具细菌型细胞壁;菌丝纤细;可被抗细菌抗生素所抑制;游动孢子的鞭毛结构与细菌的相同;最适生长pH偏中性;对溶菌酶敏感等。

相同:菌丝显著分枝;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相似;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以及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相似等。

52.答案因为放线菌有很多特点都与真细菌相同:原核;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为肽聚糖;菌丝的直径与细菌的相仿;有的放线菌产生具鞭毛能运动的孢子,其鞭毛结构与细菌的相同;核糖体亦为70S;放线菌噬菌体的形态也与细菌的相似;凡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溶菌酶,放线菌也同样敏感;最适生长pH也与多数细菌的相近;DNA重组方式也与细菌的相同。

53.答案又名繁殖菌丝。它是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而成熟、分化为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丝。通过横隔分裂或形成孢子囊等方式,分别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

孢子丝的形态及其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因菌种而异。

形态:直形、波曲形、螺旋状等。

排列方式:交替着生、丛生或轮生等。

以上特征均较稳定,故作为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54.答案形态:直形、波曲、螺旋形。

其中螺旋形又可细分为松螺旋、紧螺旋等多种,以至螺旋松紧、螺距大小、转数、转向都较稳定。

着生方式:交替着生、丛生和轮生。

其中轮生又可分为单轮生、双轮生等。

以上特点均较稳定,故常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

55.答案放线菌多为分枝发达的菌丝体组成。

根据菌丝体的结构和功能又可分为:

基内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具有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的功能;菌丝一般无隔、分枝繁茂、无色或有颜色; 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伸向空间而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较基内菌丝色深且粗;

孢子丝:由气生菌丝发育成熟分化来的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丝,此菌丝再通过一定方式形成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孢子丝的形态和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因菌种而异。

56.答案分为3种: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相互之间不可分割,已形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基内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或表面,具有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的功能;菌丝一般无隔,分枝繁茂,有的产生颜色;

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形成,伸向空间;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它较基内菌丝色深且粗;当其被孢子丝或孢子覆盖后很难单独识别;

孢子丝:由气生菌丝发育分化而来,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丝,其形态和在气生菌丝上的着生方式因菌而异,有的产生颜色。

57.答案生活史是指放线菌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所经历的过程。

过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芽管伸长、分枝、形成基内菌丝;基内菌丝向培养基表面空间伸展,形成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发育成孢子丝;孢子丝以一定的方式形成同种孢子。如此循环往复。

58.答案主要以无性孢子繁殖。

以横割分裂方式形成分生孢子

孢子丝的细胞膜内陷,由外向内逐渐收缩,最后形成完整的横隔膜,将孢子丝分割成多个孢子;

孢子丝的细胞壁、细胞膜同时内陷、缢缩,最后将孢子丝缢裂成成串的孢子。

孢囊孢子:气生菌丝或基内菌丝缠绕成孢囊,孢囊内菌丝发育形成孢囊孢子。

厚壁孢子:(少数种)

菌丝体断裂形成新个体(尤其液体培养时)

59.答案由气生菌丝分化为具有形成孢子能力的繁殖菌丝(孢子丝),繁殖菌丝再发育形成孢子。

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表明:横割分裂有以下两种方式。

孢子丝的细胞膜内陷,并向内逐渐收缩会合成横隔膜,最后将孢子丝分割成多个孢子;

孢子丝的细胞壁、细胞膜同时内陷、并逐步向内缢缩,将孢子丝缢裂成成串的孢子。

60.答案形成孢囊孢子是游动放线菌科的最大特征,它由基内菌丝或气生菌丝以一定方式形成各种孢囊,囊内再形成孢子。

方式:由孢子梗或产囊菌丝膨大形成;由产囊孢子缠绕形成。

当孢囊成熟时,囊内的孢子丝形成横隔或者囊内的原生质分裂成球状、椭圆或杆状的孢子,孢子数量1至数十个不等。

孢子囊遇水后,孢囊孢子由孢囊孔喷出或者破囊而出。

有的种产生的孢囊孢子还具鞭毛,能运动。

61.答案由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放线菌组成的菌落。

代表菌:链霉菌。

特征:较小而不蔓延;干燥而不透明;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多皱,以至同心环状;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取,挑起后也不易破碎;当大量孢子形成后且覆盖于菌落表面,使菌落表现最突出的特点:絮状、粉状或颗粒状;有的呈现一定颜色。 (4分)

形成原因:因菌丝已分化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大量分枝的菌丝相互缠绕;基内菌丝长在培养基内,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伸向空间并分化为孢子;菌丝间又不存在毛细管水等。

由不产生大量菌丝体的放线菌组成的菌落。

代表菌:诺卡氏菌

特征:与培养基粘着力差,结构粉质状,挑起则粉碎。

形成原因:主要是不产生大量的气生菌丝体。

62.答案链霉菌是放线菌中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以组成具特征性的放线菌菌落的典型代表。

注意观察如下特征:大小及表面状况:较小而不蔓延;表面呈较紧密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当孢子大量形成且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则呈现出放线菌菌落的典型特征:絮状、粉状或颗粒状;质地:致密;坚实;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取,挑起后也不易破碎;有的孢子含色素而使菌落正反面呈现一定颜色等。

63.答案放线菌: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绒状或干粉状;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取,挑起后不易破碎;菌落正反面颜色常常不一致;菌落边缘培养基的平面有变形的现象。

细菌: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正反面或者边缘与中央的颜色一致等。

原因:细菌属单细胞生物,细胞间没形态分化,每个细胞间隙都充满了水,凡不能直接接触培养基的细胞,只能从毛细管水中获得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形成了细菌菌落的上述特点。

放线菌的菌丝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而分化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孢子丝产生孢子,基内菌丝位于培养基内。故形成了上述特征。

64.答案形态结构:能形成分枝发达的菌丝体,单细胞;按其结构和功能又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孢子丝最后分化为孢子;孢子丝的形态和着生方式因种而异,具有一定分类鉴定的意义。

细胞壁为I型,含L-DAP等。

G+、腐生、好氧

菌落特征:较小而不蔓延,质地致密、表面呈紧密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不易挑起,挑起后也不易破碎;当孢子大量形成后,菌落则呈现粉状、绒状或颗粒状的典型的放线菌菌落。

繁殖方式:主要形成分生孢子,菌丝片段也可繁殖。

与人类关系密切: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具重要作用。

65.答案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是种的特征之一,在描述细菌(尤其是球菌)的细胞时,应仔细而恰当地说明其排列方式。

经适当染色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不能均以葡萄串状排列。

其一,一定种的全部细胞难按一种典型方式进行排列;

其二,制片时外因的作用,破坏了细菌的自然排列状态。

占优势的排列方式才是重要的特征。

66.答案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新个体不但可保持成对状态,而且相互连接而呈链状排列。如溶血链球菌;

细胞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面进行分裂,每4个新个体特征性地连在一起呈“田”字状排列。如四联微球菌;

细胞沿着3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分裂,新个体每八个细胞有规则的呈立方体排列重叠在一起。如尿素八叠球菌;

细胞无定向分裂,多个新个体形成无规则的群体,犹如一串葡萄。如白色葡萄球菌。

67.答案肽聚糖是构成细菌细胞壁的网状骨架结构和主要的组成成分。

它是一个大分子化合物,由若干个肽聚糖亚单位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交联而成。

每个亚单位由3部分组成:

双糖单位,即一个N-乙酰葡糖胺和一个N-乙酰胞壁酸;

短肽“尾”由四个氨基酸组成,连接于N-乙酰胞壁酸上;

肽“桥”,不同的菌种类型不同,通过肽“桥”使相邻的两个肽聚糖亚单位交联起来。

(写简式也可)

68.答案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形式不断运动,因而使膜的结构具有了流动性;

膜蛋白质无规则地、以不同深度分布于膜的磷脂层中;

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不论数量、种类,均随菌体生理状态而变化。

69.答案细菌细胞绝不能没有细胞膜。

细胞膜是细菌的重要代谢活动的中心,生理功能极其多样,尤其膜蛋白不仅含量高而且种类多,且各具特殊活性,如渗透酶、呼吸酶、ATP合成酶、合成酶等。

生理功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合成细胞的各种大分子化合物;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而产能;鞭毛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能量等。

70.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71.答案S型(Smooth)菌落即光滑型菌落

它由产荚膜细菌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上不断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透明、胶质状物质而形成的菌落。

特征:表面湿润、有光泽、粘液状。产大荚膜的细菌能形成典型的S型菌落。借此可初步判断某菌是否具有荚膜。

产荚膜细菌可因突变而成为无荚膜细菌,于是S型菌落可转变为R型(粗糙型)菌落。 72.答案R型(rough)菌落即为粗糙型菌落。

它往往由不产生荚膜细菌在固体琼脂培养基表面所形成的菌落。 特征:表面干燥、粗糙。

产荚膜细菌常因突变而失去荚膜,于是形成的菌落由S型转化为R型。

73.答案产抗生素:放线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能产生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已广泛用于医药、工业、农业、食品加工以及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等众多领域。

产多种酶:例如葡萄糖异构酶、蛋白酶等,已用于工业生产酶制剂 产维生素:小单孢菌属 固氮:如弗兰克氏菌属

物质循环:对纤维素、石蜡、琼脂、角蛋白以至橡胶等具很强的分解能力。 有害:有些寄生型放线菌能引起人、动物和植物的疾病。

74.答案不敏感的抗生素:主要是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环丝氨酸等,因支原体无细胞壁。

敏感的抗生素:包括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 抑制细胞膜上甾醇合成的抗生素,如两性霉素、制霉菌素。

75.答案侵入方式不同:病毒侵入方式较多,衣原体主要通过胞饮作用进入宿主。

增殖方式不同:病毒感染细胞后,即失去结构上的完整性。核酸和蛋白质分别合成后组装为完整的病毒粒子。衣原体感染细胞后,始终保持结构上的完整性,并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与宿主染色体的关系不同:病毒DNA可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而衣原体没有这一过程。

释放方式不同:病毒释放方式多样,如出芽、裂解宿主细胞等,衣原体主要靠裂解宿主细胞而释放。

76.答案因衣原体具有与病毒截然不同的特点:有细胞构造;细胞内同时含DNA和RNA;含肽聚糖的细胞壁;细胞内有核糖体 ;二等分裂繁殖;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敏感;实验室中可通过组织培养物或细胞培养物等进行培养。故属细菌,不属病毒。

77.答案立克次氏体能量代谢系统不完全,细胞膜疏松,营养物质易漏出,故决定其专性细胞内寄生。

病毒无酶或酶系统不完全,不能进行独立代谢,必须依赖宿主才能增殖,复制。

此外,立克次氏体还有以下特点与病毒不同: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有肽聚糖,有核糖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较敏感等。

78.答案细菌含有叶绿素a,能进行放氧型光合作用,故以前将其列入藻类植物。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表明,其某些细胞结构及化学组成与原核生物相似,即:无叶绿体;有核质体;有70S核糖体;细胞壁中含肽聚糖;对青霉素和溶菌酶敏感。

79.答案异形胞是蓝细胞所特有的一种结构和功能都很独特的细胞。与邻接的营养细胞连接,壁厚、色浅、具有光合系统I,并有固氮酶系统。

功能:利用光合系统I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产生ATP和还原力。在无氧条件下,利用ATP和还原力进行生物固氮。

80.答案因为: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具固氮作用;菌体外面包有胶质层,可保持水分,耐受干燥能力强;可与多种植物进行共生。

81.答案相同点:细胞壁无或不完整;细胞呈多形态;大多数能通过细菌滤器;菌落微小,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油煎蛋”状。

不同点:细菌L-型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缺壁变异株,有的还能回复至亲代形态。 支原体是一类经长期自然进化而形成的物种,不会回复产生细胞壁。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一、复习题(33小题)

1.请描述真核微生物细胞核的主要特征。

2.试比较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在生理特性方面的区别。

3.试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主要区别。 4.举例说明营养体既可是单售体又可是二倍体的酵母菌的生活史。 5.举例说明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的酵母菌的生活史。 6.举例说明营养体只能是二倍体形式存在的酵母菌的生活史。 7.简述霉菌的应用领域。 8.简述霉菌与人类的关系。 9.请描述曲霉的菌丝特征。 10.请描述青霉菌的菌丝特征。

11.综述毛霉的菌丝特征、繁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2.综述根霉的菌丝特征、繁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3.综述曲霉的基本特征(菌丝特征和繁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4.综述青霉菌的基本特征(菌丝特征和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 15.如何制备根霉和曲霉的玻片观察标本?两菌在低倍镜下有何区别? 16.什么叫单细胞蛋白?为什么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 17.试比较酵母菌和霉菌在细胞形态和细胞壁成分上的差异。 18.简述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19.分别写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0.要获得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的原生质体,应当分别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掉其细胞壁? 21.简述酿酒酵母、裂殖酵母、路德类酵母生活史及其特点。 22.简述酵母菌出芽繁殖时芽体的形成过程。 23.请描述酿酒酵母生活史全过程。

24.若要观察酿酒酵母的子囊孢子,应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方法和观察方法? 25.简述观察酵母菌细胞核的方法及观察结果。 26.简述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27.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为什么有性繁殖在真菌分类上显得更为重要? 28.请描述脉胞菌的菌丝特征。

29.如何区别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放线菌和霉菌的菌落[形态、大小、边缘(低倍镜下观察)气味、与培养基结合的紧密程度]?

30.为什么霉菌菌落的中央和边缘,正面和反面的颜色常有明显差别?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怎样?为什么? 31.试述真菌孢子的特点,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32.酵母菌的无性和有性繁殖方式有哪几种?试分别介绍其相应的孢子名称。 33.试比较酵母菌菌落与细菌菌落的异同。

34什么是粘菌?

35非细胞黏菌生活史: 36细胞黏菌生活史

37什么是原生动物?分为那几纲?

38纤毛虫的细胞核有那两种类型,各有其什么生理功能? 39简述藻类的繁殖

40根据藻类哪些特征将藻类分为哪几类?

二、参考答案(33小题)

1.答案真核微生物细胞核是真核,具有核结构。其中包括:核膜:双层单位膜、有孔,便于核内物质交换;核仁:染色体:一般多于1个,是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库。 2.答案

3.答案

(注:任选项)4.答案如酿酒酵母:

子囊孢子萌发成单倍体营养体细胞,单倍体营养体出芽繁殖;两个单倍细胞结合,质配,核配成二倍体细胞,二倍体营养体出芽繁殖;在特定条件下,二倍体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囊孢子的子囊,子囊成熟,破裂,释放子囊孢子。(也可用图示法回答)

5.答案八孢裂酵母生活史全过程:单倍体以裂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二倍体形成,两单倍体接合,质配之后核配,形成二倍体细胞;子囊孢子形成:二倍体核经三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形成8个单倍体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释放:子囊成熟,释放子囊孢子。 (也可用图示法解答) 6.答案路德类酵母:二倍体形成:单倍体子囊孢子配对结合?质配?核配形成二倍体;二倍体细胞萌发;二倍体细胞芽殖,进行无性繁殖;子囊孢子形成:二倍体细胞内的核减数分裂,产生4个子囊孢子。(也可用图示法解答) 7.答案传统发酵食品:酱、豆腐乳等;

工业应用:抗生素,有机酸,酶制剂等; 用于基础理论研究。

8.答案有益方面:用于传统发酵食品;

工业应用:生产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 基础理论研究。

有害方面:工农业产品的霉变;人、动、植物病害。

9.答案菌丝有横隔为多细胞霉菌;菌丝体多分枝;菌丝体分两部分: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气生菌丝分化成分生孢子梗,其顶端膨大成顶囊,其上有小梗产生分生孢子。

由小梗、分生孢子及顶囊组成孢子头。孢子头的形状、颜色是菌种鉴定依据。 10.答案菌丝有横隔,为多细胞霉菌;多分枝,分化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气生菌丝顶端分化成分生孢子梗和小梗,其上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头的形态,构造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11.答案一类较低等真菌;

菌丝特征:菌丝发达,无横隔膜。茵丝体分两部分;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与人类关系:有益方面:利用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可制造乳腐,利用水解淀粉的能力可 用作糖化剂;利用转化甾族化合物的能力可生产激素类药物, 有些种类可以生产柠檬酸;

有害方面:引起水果,蔬菜及淀粉质食品霉腐变质。 12.答案是一类较低等真菌;

菌丝特征:菌丝发达,无隔膜,有假根和匍匐菌丝;菌丝体分两部分: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繁殖方式:以孢子囊孢子进行无性繁殖;以接合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能产生淀粉酶,糖化酶,也可用于甾体激素转化及有机酸生产。 有害方面:引起淀粉质食品的霉腐变质,水果蔬菜腐烂。

13.答案①菌丝特征。为多细胞霉菌;菌丝发达,有隔膜;菌丝体分两部分: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气生菌丝分化出分子孢子梗,梗的顶端膨大成顶囊,其上有小梗可产生分生孢子;由小梗、分生孢子及顶囊共同组成孢子头;孢子头形状和颜色是菌种鉴定依据。

②繁殖方式:以分生孢子进行无性繁殖。绝大多数种类至今还没发现有性阶段,属半知菌类。 ③与人类关系:

有益方面: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的重要菌种。用于制酱、酿酒及多种酶制剂、有机酸的生产, 有害方面:除引起果蔬、粮食霉腐外,主要是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真菌毒素。

14.答案①菌丝特征:青霉菌为多细胞霉菌;菌丝发达,有隔膜; 菌丝分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气生菌丝顶端分化成分生孢子梗,孢子梗上产生小梗和分生孢子;孢子头形态、构造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②繁殖方式:以分生孢子进行无性繁殖。绝大多数种类至今还没发现有性阶段。 ③与人类关系:

有益方面:是青霉素的重要生产菌并可用于灰黄霉素、酶制剂及有机酸的生产; 有害方面,引起食品、果蔬及粮食的霉腐。 15.答案制片:

涂片用乳酸苯酚棉蓝液固定并染色后进行观察; 用载玻片培养后进行观察。 观察:(低倍镜观察)

16.答案单细胞蛋白指来自各类微生物体的蛋白,可作为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来源。良好的单细胞蛋白应该具备无毒、易吸收、易制造,价格低廉,氨基酸含量丰富等优点。酵母细胞在含糖及无机氮的培养基上可以合成蛋白质,而且生长快,细胞大,所以是最优良的单细胞蛋白来源。

17.答案①相同点:它们都属真菌,真核,能以孢子繁殖,化能异养,不进行光合作用。

②不同点:

酵母:无菌丝体的单细胞,细胞壁成分以甘露聚糖为主;

霉菌:有发达菌丝体,单细胞或多细胞,细胞壁成分以纤维素、几丁质和葡聚糖为主。 18.答案①发酵产品:饮料、面包、甘油发酵、石油脱蜡

②药用、食用、饲料用单细胞蛋白

③可提取:核酸、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维生素 ④可作遗传工程的受体菌

⑤少数种类引起人和动物疾病。 19.答案细菌:肽聚糖

放线菌;同细菌

酵母菌;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霉菌:纤维素和几丁质

20.答案细菌:加溶菌酶或培养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

放线菌:同细菌;

酵母菌:加入蜗牛消化酶。

21.答案①酿酒酵母:营养体是单倍体或二倍体。

子囊孢子发芽成单倍体,及单倍体芽殖;性别不同的两细胞接合,质配、核配成二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出芽繁殖;二倍体细胞经减数分裂成4个子囊孢子;子囊成熟,孢子释放。

②裂殖酵母:营养体是单倍体 两单倍体接合、质配、核配成二倍体;二倍体核减数分裂成子囊孢子;子囊成熟,孢子释放。单倍体孢子裂殖,进行无性繁殖。

③路德类酵母:营养体是二倍体。 二倍体细胞芽殖进行无性繁殖;二倍体细胞内的核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子;单倍体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接合成二倍体细胞。

22.答案①细胞壁变薄:在母细胞芽体部位,水解酶使壁变薄;

②芽体体积变大:芽体内产生大量核酸和细胞质等; ③横隔壁形成,芽体与母细胞间形成横隔壁; ④芽体脱离母细胞。

23.答案①单倍体营养细胞出芽繁殖

②两单倍体细胞接合?质配?核配成二倍体 ③二倍体营养细胞出芽繁殖

④在特定条件下,二倍体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子 ⑤子囊孢子发芽成单倍体营养细胞 (也可用图示法回答)

24.答案①培养: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内28-30?培养24小时;连续传代3?4次,然后离心洗涤,取菌泥接到生孢培养基斜面上。

生孢培养基应是石膏或醋酸纳等特定培养基,25-28?C培养三天,观察。

②染色法:按芽孢染色法染色,然后用油镜观察,可见到子囊成红色,子囊孢子成绿色。 (或用美蓝染色法,结果活菌白色,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死菌蓝色) 25.答案用碱性品红或液姬姆萨染色法染色,可看到核内染色体。

电镜观察:核膜是双层单位膜,其上有核孔。 相差镜观察:可看到活细胞中核的存在。

26.答案①发酵产品:抗生素等药物、饮料及其他发酵产品;

②酶制剂: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果胶酶等; ③单细胞蛋白;

④科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⑤有害方面:引起人、动、植物疾病和工农业产品霉变。

27.答案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主要以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其次是菌丝片段;有

性繁殖以各种有性孢子进行有性繁殖,少数类型以准性生殖 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过程对分类的重要性: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有性过程有质配、核配、减数分裂,无性过程无此循环;

有些真菌不产生分化的性器官,由营养菌丝代替;

有些真菌产生性器官分化;

有些真菌两性细胞结合,随即形成厚壁休眠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

有些真菌两性细胞结合后,先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非休眠孢子。

有性孢子形成过程可以体现低等和高等真菌之间的差异。

28.答案菌丝有隔,分枝,

菌丝褐或黄褐色,

菌丝分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29.答案

30.答案霉菌:菌落中央分化、成熟早,色深。边缘菌丝还未分化,色浅。 (3分)

细菌和酵母菌菌落中央与边缘,正面和反面的颜色基本相同,是因为细菌和酵母菌细胞没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

31.答案特点:真菌孢子具有小、轻、干、多,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

实践意义:

有助于真菌在自然界散播和繁殖;

生产上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

但因数量大、易散播、抗性强,故是造成实验室污染及引起人、动、植物疾病的主要原因。

32.答案无性繁殖:芽殖:芽孢子

裂殖;

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原垣孢子

有性繁殖:子囊孢子

33.答案相同:质地较粘稠,较光滑,易挑起,菌落中央和边缘及正反面颜色均一,有一定透明度。

不同:酵母菌:菌落大、厚,较不透明。凡不产假菌丝的酵母菌,菌落隆起,边缘圆整,而产假菌丝的酵母,菌落稍隆起,边缘粗糙。

细菌:菌落小,较透明。能运动的细菌菌落边缘不整齐;有荚膜的细菌菌落透明,呈蛋清状;有芽孢的细菌,菌落较干燥、粗糙,常有皱褶。

34什么是粘菌:

黏菌是非光合营养、无细胞壁、产子实体结构或者为原生质团的真核微生物,是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类真核微生物。在营养阶段形成假原质团(变形体集合体)的黏菌称为细胞黏菌,形成原质团的黏菌称为非细胞黏菌。细胞型黏菌聚集在一起形成子实体,孢子由子实体释放出来;非细胞黏菌与细胞型黏菌同为运动的原生质团,但后者形成高度分化的结构。一般将黏菌划分为根肿菌门、网柄菌门、集孢菌门和黏菌门。

35非细胞黏菌生活史:

以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为例说明其生活史(图4-27)。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孢子→游动孢子或变形体→合子→幼原质团→原质团→子实体→孢子囊→孢子。条件不利时,原生质团可以形成菌核,菌核在条件适宜时再形成原生质团。

36细胞黏菌生活史

以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oideum)为例,说明细胞黏菌的生活史。(图4-28)。主要包括以下阶段:孢子→变形体→假原质团→子实体→孢子。有性繁殖通过两个变形体结合后形成一个多层厚壁的大孢子囊,核配在大孢子囊中进行,成熟的大孢子囊进行减数分裂,单倍体的变形体从大孢子囊中释放出来。

37什么是原生动物?分为那几纲?

原生动物是缺乏细胞壁并通常以各种方式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许多原生动物是人和其它动物的病原体。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是化能异养型(动物式营养或食腐式营养)。依照运动方式将原生动物划分为4个纲:以变形虫方式运动的为肉足纲,以鞭毛运动的为鞭毛纲,以纤毛运动的为纤毛纲,一般不运动的为孢子虫纲。 38纤毛虫的细胞核有那两种类型,各有其什么生理功能?

大多数纤毛虫有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和小核。小核为二倍体,包含正常的体细胞染色体。小核通过有丝分裂来繁殖,通过减数分裂和有性繁殖来传递遗传信息;大核为多倍体,是由小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衍生而来。大核产生mRNA用于指导蛋白质合成,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控制细胞正常代谢。

39简述藻类的繁殖

藻类的繁殖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一般单细胞藻类以无性方式繁殖,以这种方式繁殖时,配子并不融合形成合子。藻类有3种基本的无性繁殖类型:断裂、产生孢子和二分裂。在断裂生殖中,原植体断裂,每个片段长成一个新的原植体。孢子或是在普通的营养细胞内形成,或是在称为孢子囊的特殊结构内形成。某些单细胞藻类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些藻类以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卵子在藏卵器内形成,藏卵器是相对而言没有变化的营养细胞,其功能相当于雌性生殖结构;精子在称为雄器的特殊雄性生殖结构内产生。当进行有性生殖时,两种配子融合产生双倍体合子。

40根据藻类哪些特征将藻类分为哪几类?

根据不同藻类的形态、运动性、所含叶绿素的种类以及细胞壁类型等特征,将藻类分为绿藻、眼虫藻、金藻、褐藻、甲藻和红藻6个类群。

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

一、复习题(53小题)

1.为什么说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大分子生物?

2.病毒核酸共分哪几类?试对每种类型写出一种病毒名称。

3.何谓病毒包涵体?它在实践上有哪些用途?举例说明之。

4.何谓噬菌斑?试述其对噬菌体研究工作的意义。

5.试述腺病毒的结构特点。

6.试述T4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7.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从寄主细胞释放时为什么不会裂解寄主细胞?为什么它们仍属烈性噬菌体?为什么它们所形成的噬菌斑为混浊噬菌斑?

8.迄今所发现的RNA病毒共分哪几大类?各写出一种代表病毒名称。

9.在病毒中,何谓侵染性RNA?何谓非侵染性RNA?请指出4类RNA病毒(+RNA,±RNA,-RNA,逆转录病毒)中哪一类是侵染性RNA,哪一类是非侵染性RNA,并说明其理由。

10.试述影响噬菌体吸附作用的诸因素及其研究意义。

11.何谓雄性专一噬菌体?哪几类核酸类型的噬菌体属于雄性专一噬菌体?试各举一例。

12.何谓溶源细菌的诱导作用?试说明其诱导作用的机理。

13.何谓一步生长曲线?试述各期特点及此曲线的实践意义。

14.何谓温和噬菌体?试简述其特点。

15.试述温和噬菌体存在的3种形式。

16.试以T偶数噬菌体为例,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周期。

17.何谓分段基因组?在动、植物病毒中各举一例说明之。

18.试述痘苗病毒在脱壳过程中的主要步骤。

19.试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PSTV)在一、二级结构上的特点。

20.何谓类病毒?试说明它与病毒间的最主要区别及其研究意义。

21.试述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2.简述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的主要步骤。

23.试述5类不同核酸类型的病毒的6种mRNA合成方式。

24.试用表解法表示病毒粒子的对称方式(每种方式又分为有包膜与无包膜),并各举一例。

25.试述病毒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

26.试述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特点。

27.试述病毒核酸的生理功能。

28.当用λ噬菌体(或与λ同源噬菌体)和T4噬菌体(λ非同源噬菌体)分别感染E.coliK12(λ)溶源菌时,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试说明其机理。

29.利用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取0.1mL裂解物,依次稀释成为10-6、10-7、10-8。然后从各稀释管中各取0.1mL

-6-7-8置于含有敏感性细菌的琼脂板上。经培养,第二天计算其噬菌斑。从 10、10、10管中0.1mL样品获得的噬菌

斑数分别是2530、232和10。问每mL裂解物中最佳噬菌体数是多少?为什么?

30.根据一步生长曲线实验条件,已知裂解期平均噬斑数为50000,潜伏期平均噬斑数为50。请回答下列各问题:①写出裂解量公式,②计算裂解量,③潜伏期平均噬斑数代表什么数?原因何在?

31.试述溶源菌的主要特性。

32.T4噬菌体在E.coli菌株B的菌苔上可形成透明噬菌斑,但它不能吸附在E.coli突变株B'上,故不形成噬菌斑。T4'是宿主范围发生突变的噬菌体,它可吸附到E.coliB和B'上,并形成透明噬菌斑。如将E.coliB和B'等量混合形成菌苔,那么T4和T4'各会形成怎样外观的噬菌斑?试说明其理由。

33.大肠杆菌噬菌体T4与丝状噬菌体M13所形成的噬菌斑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34.试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中偶数与奇数噬菌体的异同点。

35.试述植物病毒增殖过程的特点。

36.植物病毒病害防治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37.试述逆转录病毒的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周期中两个主要必经步骤。

38.逆转录病毒病毒粒子中的RNA有几种组分?每种组分的功能是什么?

39.试述动物病毒增殖过程的特点。

40.试述无包膜和有包膜的动物病毒(RNA或DNA病毒)的装配与释放过程。

41.试比较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质型多角体病毒间的异同。(病毒粒子形状,核酸类型,包涵体形成部位,包涵体是否含病毒粒子)。

42.试述拟病毒复制机制的特点及其主要步骤。

43.何谓拟病毒?试述其研究意义。

44.试述拟病毒与其宿主(辅助病毒)的相互关系。

45.试比较拟病毒与类病毒的异同点。

46.何谓拟病毒?何谓卫星RNA?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47.何谓朊病毒?试述朊病毒的化学本质、结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48.试述利用昆虫病毒防治虫害的优缺点。

49.试比较凯隆载体与科斯质粒共同优点及不同之处。

50.试说明?噬菌体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依据及其优点,并以凯隆载体为例加以说明。

51.试述SV40特点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原理。

52.试以花椰菜花叶病毒为例说明植物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简单原理及其存在问题。

53.试述昆虫杆状病毒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载体的优点。

二、参考答案(53小题)

1.答案无细胞结构:无细胞壁,无细胞膜,无核糖体;只含一种核酸:RNA或DNA;无能量代谢;无个体生长,无二等分裂;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性。 2.答案±DNA病毒:E.coliT4噬菌体;+DNA病毒:噬菌体?X174RNA病毒:呼肠孤病毒;+RNA病毒:烟草花;±

叶病毒;-RNA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

3.答案包涵体:在某些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光学显微镜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称包涵体。

用途:鉴别病毒:马铃薯Y族病毒的烟草蚀纹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可因包涵体形状不同加以区别;辅助性诊断:如痘苗病毒引起的细胞质内嗜酸性顾氏小体;用于生物防治:利用昆虫多角体病毒包涵体进行生物防治。 4.答案噬菌斑:将噬菌体与敏感细胞混合,并进行平板培养,结果会在一层均匀平板培养物上出现一个个空斑。

意义:利用噬菌斑可检出、分离、纯化噬菌体;用于测定噬菌体效价;用于检查菌种样品是否被噬菌体污染。

5.答案外形是典型的20面体对称。 由252个衣壳粒组成,其中12个衣壳粒(五邻体)位于12个顶角上,240个衣壳粒(六邻体)位于20个面上。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根末端有顶球的剌突。 其核心由线状dsDNA构成。 6.答案呈复合对称:T4的头部呈20面体对称。而尾部呈螺旋对称。

头部:共有212个衣壳粒,内含dsDNA。

颈部:由颈环和颈须构成,颈环为六角形盘状构造,其上有6根颈须。

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5部分组成。

7.答案不裂解寄主细胞原因:他们的衣壳蛋白在合成后都沉积在细胞膜上,噬菌体DNA外出穿过细胞膜时才与衣壳蛋白结合,然后穿出细胞,故不裂解寄主细胞。

丝状噬菌体仍属烈性噬菌体:它和其他烈性噬菌体一样,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合成机构复制子代噬菌体,而无溶源途径,故属烈性噬菌体。

形成混浊噬菌斑:被感染细菌生长速度大大减慢,而未感染细菌迅速繁殖,故形成混浊噬菌斑。

8.答案±RNA病毒:如呼肠孤病毒;+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RNA病毒;如水泡性口膜炎病毒;逆转病毒:如劳氏肉瘤病毒(答其他合适代表病毒名称也可)。

9.答案侵染性RNA:病毒RNA具有mRNA活性。

非侵染性RNA:病毒RNA不具有mRNA活性。

正链RNA病毒中的+RNA:是侵染性RNA,大多数具有mRNA活性

负链RNA病毒中的-RNA:是非侵染性RNA,其-RNA无mRNA活性。病毒粒子携带有RNA转录酶。

RNA为非侵染性RNA,无mRNA活性,病毒粒子携带有RNA转录酶。 双链RNA病毒中的±

逆转录病毒中+RNA是非侵染性RNA,其+RNA必须在病毒粒子中所带的逆转录酶作用下,逆转录产生-DNA,-DNA 复制成±DNA,此dsDNA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再转录产生病毒mRNA。

10.答案影响因素:噬菌体数量,超m、o、i、会引起细胞产生自外裂解;阳离子:Ca2+、Mg2+、Ba2+促进吸附、Al3+、Fe3+、Cr3+引起失活;辅助因子:如色氨酸促进T4噬菌体吸附;pH值:中性有利吸附,小于5大于10不利吸咐;温度:生长最适温度有利于吸附。

研究意义:研究理化因子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对发酵工业防治噬菌体具有一定意义。

11.答案雄性专一噬菌体:某些噬菌体的受体位于大肠杆菌雄性菌株的性菌毛上,故他们通过吸附在性菌毛上而进入宿主细胞,这类噬菌体被称为雄性专一噬菌体。

雄性专一噬菌体包括:1)ssDNA噬菌体(如f1,fd,M13);2)ssRNA噬菌体(如R17,Q?,MS2,f2)(答案1、2各举一种噬菌体名称即可)

12.答案诱导作用:溶源菌在外界理化因子的作用下,发生高频率裂解现象称为诱导。紫外线、丝裂霉素C等具有诱导作用。

作用机理:紫外线照射之后,使得RecA蛋白的蛋白酶活性对CI阻遇蛋白进行切割,而使CI蛋白失去活性,从而诱导溶源菌进入裂解循环。

13.答案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各期特点:潜伏期:指噬菌体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噬菌体粒子释放前的一段时间;裂解期:在潜伏期后的一段时间,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平稳期:指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已全部裂解,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实践意义:了解潜伏期的长短,了解裂解量,鉴定种。

14.答案温和噬菌体:既能进入溶源周期又能进入裂解周期的噬菌体。

特点:其核酸类型都是dsDNA。具有整合能力。具有同步复制能力。可以游离态、整合态或营养态形式存在。

15.答案游离态:成熟具有侵染性游离噬菌体粒子;整合态: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核酸;营养态:经理化因子诱导后,前噬菌体脱离宿主基因组,处于积极复制和装配状态。

16.答案吸附:尾丝散开,附着在受体上;侵入:尾鞘收缩,尾管插入细胞壁及膜中,头部核酸由尾管注入细胞中;生物合成:合成病毒核酸及蛋白质;装配:将已合成的病毒各部分部件装配成完整噬菌体粒子;释放:当大量子代病毒成熟,溶解胞壁,释放噬菌体粒子。

17.答案分段基因组:病毒粒子中存在着两种以上RNA分子片段;每个RNA片段各编码不同遗传信息;只有不同RNA基因组同时存在才具有完整感染力。 动物病毒中,如呼肠孤病毒粒子中含有10~12个RNA分子片段。 植物病毒中,如烟草脆裂病毒,其基因组由RNA1,及RNA2两分子组成,并分别被壳体所包被。

18.答案部分脱壳:先在吞噬泡中借溶酶体释放的酶类脱去包膜及部分衣壳蛋白。

彻底脱壳:由病毒粒子自身所编码的新合成的脱壳酶实现彻底脱壳。

19.答案是一个闭合环状RNA分子;呈棒状结构;整个环由两个互补半体组成(一个含179个核苷酸,另一个含180个核苷酸);形成122个碱基对;有27个内环。

20.答案类病毒:迄今已知最小的、只含RNA、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与病毒主要区别:病毒含蛋白质及核酸,而类病毒只含核酸而无蛋白质外壳。

研究意义:对研究生命起源、生命本质有重要意义;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好材料;为研究人类、动物和植物类病毒病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21.答案危害:轻则延长发酵周期,影响产品产量,重则引起倒罐,甚至被迫停产。

预防措施:不使用可疑菌种,保持环境卫生,不随便排放或丢弃活菌,注意通气质量,加强管道及发酵罐灭菌,筛选抗性菌株。

发现噬菌体污染的应急措施:尽快提取产品,使用药物抑制,改用抗性菌株。

22.答案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DNA。

+RNA与-DNA两者组成杂种双链,其中RNA经水解留下-DNA。

-DNA经复制,产生±DNA。

ds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

它既可以自身DNA转录出mRNA,继而合成衣壳、刺突和逆转录酶等,并与+RNA组成子代病毒粒子;也可与宿主核染色体同步复制。

23.答案双链DNA病毒: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

-DNA,再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 正链DNA病毒:+DNA?

双链RNA病毒:病毒粒子携带转录酶

部分双链RNA病毒:以半保留方式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

部分双链RNA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全保留方式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

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携带转录酶

-RNA,-RNA合成mRNA 以+RNA作为mRNA或+RNA?

负链RNA病毒:病毒粒子携带转录酶

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

DNA,然后整合到染色体上,再逆转录病毒:病毒粒子携带逆转录酶,+RNA逆转录为-DNA,-DNA复制成±

转录出mRNA。

24.

答案

25.答案1.构成病毒粒子外壳;2.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子破坏;3.决定病毒感染特异性,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4.决定病毒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5.构成某些病毒组成中的酶,如噬菌体的溶菌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呼肠孤病毒的RNA转录酶,Rous肉瘤病毒的反转录酶。

26.答案呈螺旋对称;衣壳由2130个衣壳粒组成;ssRNA由6390个核苷酸组成;每3个核苷酸与一个衣壳粒相结合;衣壳粒围绕RNA以逆时针方向螺旋排列。

27.答案储存病毒遗传信息;控制病毒自我复制;影响病毒变异,经诱变处理后病毒核酸,可使病毒发生变异;影响病毒对宿主的感染范围,病毒核酸比病毒粒子感染范围广,但感染力低;可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

28.答案用λ噬菌体感染E.coliK12(λ)时:

感染结果:新感染的λ噬菌体DNA虽可进入溶源菌,但不能增殖,也不导致溶源裂解,溶源菌对λ噬菌体表现不敏感性称为免疫性。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DNA两个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止进入细胞的机理:这是由于溶源菌中存在着过量CI阻遏蛋白,它们可与±

±DNA进行转录与复制。

用T4噬菌体感染E.coliK12(λ)时:

感染结果:T4噬菌体DNA在E.coli细胞中进行正常转录、复制和增殖并能裂解宿主细胞,即E.coliK12(λ)对T4不具免疫性。

机理:溶源菌中存在的过量CI阻遏蛋白不能与进入细胞内的T4DNA的操纵基因结合,故可进行转录与复制。

29.答案噬菌体数/mL裂解物=232×107/0.1=2.3×1010

-6-8(最佳值) 由于10管数值太大,许多噬菌斑会重叠,故数据也不太可靠;而10管数值太小,在统计学上

-7不可靠。 因此10管计算较合适。

30.答案裂解量=裂解期平均噬斑数/潜伏期平均噬斑数

裂解量=50000/50=1000噬菌体粒子/每个细菌

由于潜伏期中全部被感染的细菌都未被裂解,故潜伏期平均噬斑数代表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菌数。

31.答案遗传稳定性:溶源菌的子代细菌均具溶源性。

-2-5自发裂解:在溶源菌的分裂过程中,有10~10个细胞发生自发裂解。

诱导裂解:溶源菌在外界理化因子的作用下,会发生高频率裂解。

免疫性:溶源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噬菌体不敏感。

-5复愈:在溶源菌的分裂过程中,约会有10个体丧失其前噬菌体;成为非溶源性细菌。

溶源转变:少数溶源菌由于整合了温和噬菌体核酸而使自己产生了除免疫性以外新表型的现象。

32.答案T4形成混浊噬菌斑:因为它只能裂解B,而不能裂解B’。

T4’形成透明噬菌斑:因它既能裂解B,又能裂解B’。

33.答案T4产生透明噬菌斑。因为它能裂解大肠杆菌细胞。

M13产生混浊噬菌斑。这是由于M13通过穿出细胞方式释放噬菌体粒子。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被感染细胞仅是生长速度大大减慢,而未感染细菌迅速繁殖,故只能形成混浊噬菌斑。

34.答案相同点: 它们的宿主都是大肠杆菌B菌株;噬菌体粒子都呈蝌蚪状;都含dsDNA。

不同点:偶数噬菌体有收缩性尾部,奇数噬菌体有非收缩性尾部;偶数噬菌体的DNA中,以5-羟甲基胞嘧啶代替了胞嘧啶。

35.答案至今未发现植物细胞有病毒特异性受体;侵入方式是被动的(昆虫咬伤或植物伤口等);侵入宿主细胞后才脱壳。植物病毒装配: 杆状病毒:如TMV,由双层盘?双圈螺旋?聚合成完整衣壳;球状病毒:装配机制非专一性。释放: 无被膜病毒:通过宿主细胞的胞间连丝释放至邻近细胞;有被膜病毒:通过出芽方式。

36.答案选育抗病毒品种;消灭传毒昆虫;采用合理栽培措施;用无性繁殖法培育无毒苗;接种弱毒株来保护植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病毒植株。

37.答案1.结构特点:具有包膜的球状病毒;含ssRNA;病毒粒子携带逆转录酶;

2.生活周期中两个必经步骤:信息流由RNA→DNA;它的双链DNA中间体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

38.答案1.共有4个组分: 两个组分是以氢键相结合的基因组+RNA分子;两个组分是与基因组RNA以氢键结合的宿主tRNA分子。

2.功能:基因组RNA作为逆转录酶的模板;tRNA分子作为逆转录的引物。

39.答案1.吸附:①大多数无吸附结构,有些有包膜病毒以刺突进行吸附。②宿主细胞表面一般有病毒特异受体。

2.侵入:①吞饮,②膜融合,③病毒粒子与宿主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相互作用,④以完整病毒粒子进行细胞。 3.脱壳:①侵入后衣壳就破损,②衣壳在吞噬泡中溶解,③不需要全部脱壳,④先部分脱壳,然后再彻底脱壳。 4.装配与释放:

①无包膜DNA病毒:在核内装配,细胞裂解后释放。

②无包膜RNA病毒;在细胞质内装配,细胞裂解后释放。

③有包膜DNA病毒;在核内装配通过细胞通道或出芽释放。

④有包膜RNA病毒:在细胞质中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

40.答案1.无包膜病毒

①DNA病毒:在核内装配

②RNA病毒:在细胞质内装配

待细胞裂解后释放。

2.有包膜病毒

①DNA病毒:一类在核内装配,以芽生方式进入细胞质,包膜来自核膜,然后从细胞通道释放至胞外;另一类也在核内装配。通过核膜裂隙进入细胞质,通过出芽释放至胞外,包膜来自细胞膜。

②RNA病毒:在细胞质内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至胞外。

41.答案1.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粒子呈杆状;dsRNA(分段基因组);包涵体位于细胞核内,内含病毒粒子。

2.质型多角体病毒;病毒粒子呈球状;dsDNA;包涵体位于细胞质内,内含病毒粒子。

42.答案1.特点:以自身RNA分子为模板,借助宿主细胞内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主要步骤:以滚环方式合成一条多拷贝-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多拷贝+RNA,产生线状ssRNA-3分子,然后环成RNA-2。

43.答案1.拟病毒:是一类包被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单链环状RNA分子。

2.研究意义:有助于探索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探索病毒的本质;有助于探索生命起源;有助于探索类酶RNA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探索拟病毒与宿主辅助病毒之间的关系;利用拟病毒进行生物防治。

44.答案1.拟病毒必须依靠辅助病毒才能复制,而辅助病毒的复制却不需要拟病毒的存在。

2.拟病毒的存在,可以影响辅助病毒的产量,改变辅助病毒对宿主的症状及反应程度。

45.答案1.相似: 两者都是小分子环状RNA,且大小相似;两者之间有序列同源性;都有棒状二级结构;都是滚环复制且能自我切割。

2.不同: 类病毒是裸露RNA,拟病毒包被在病毒衣壳内;类病毒能独立复制,拟病毒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复制;类病毒侵染高等植物,拟病毒侵染植物病毒。

46.答案1.拟病毒:寄生于病毒衣壳内的环状ssRNA分子。

2.卫星RNA:寄生于病毒衣壳内的线状ssRNA分子。

3.两者相似之处: 都寄生于辅助病毒衣壳内;都与辅助病毒的基因无序列同源性; 其复制都依赖于辅助病毒; 都能影响辅助病毒的产量,改变辅助病毒在宿主上的症状及反应程度。

47.答案1.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2.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对蛋白酶、氨基酸化学修饰剂或蛋白质变性剂敏感。蛋白质纯度越高其侵染性越强。

3.结构特点:呈杆状颗粒且丛状排列。

4.研究意义:①理论上对分子生物学发展有重大影响,②实践上对揭示某些疑难病(如疯牛病等)的病原带来新的启示。

48.答案1.优点: 致病力强;专一性强;抗逆性强;生产简便、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

2.缺点:

病毒工业化生产有困难;病毒多角体在紫外光及日光下易失活;杀虫效果较慢;昆虫产生抗性;不能广谱杀虫。

49.答案1.共同优点: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载体。宿主范围狭窄,感染效率高达100%。

2.不同之处:凯隆载体含缺陷?噬菌体DNA、Lac基因及一个E.coRI位点。科斯质粒含?DNA的Cos序列的质粒DNA(复制起始位点,两个抗性基因);凯隆载体具有?噬菌体部分功能。科斯质粒不具有噬菌体功能;凯隆载体可插入15~23kb外源DNA。科斯质粒可插入45kb真核生物基因。

50.答案1.依据:①对?噬菌体遗传背景了解较清楚,②?60%基因为必需基因,其余为非必需基因,非必需基因的缺失和取代是构建?载体的基础,③?DNA两端具有12个核苷酸组成粘性末端。

2.优点:①宿主范围狭窄,使用安全,②转染效力达到100%,比转化效率高。

3.凯隆载体:①它的组成是缺陷?DNA,②插入一个Lac基因片段及一个EcoRI位点,③在其上可插入不同大小外源DNA(几个kb~23kb),④可进行体外包装,⑤可通过转染进入到宿主细胞。

51.答案1.特点: 是一个寄生在猴细胞中dsDNA病毒;它的生活周期包括了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和转化成癌细胞两种途径。

2.原理: 常使用缺失编码衣壳蛋白后期基因的突变体作为载体;接上外源基因;加入辅助病毒(缺失早期基因区);上述两者混合,然后感染宿主细胞,即可在宿主细胞内正常繁殖。

52.答案1.简单原理:CaMV含有8kb环状DNA分子;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去CaMVDNA分子中不必要区段;插入外源DNA,形成重组体,仍具有侵染性,并且可在植物体内得到准确复制和表达;外源DNA以65bp~250bp为宜。

2.存在问题:由于CaMV-DNA不能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核染色体组上,因此外源DNA还无法获得稳定的遗传。 53.答案完整感染性。因为重组区是基因非必需区,即使缺少也不会影响病毒的复制和表达。

对外源基因容量大(100kb)。

高效表达。有一个强的包涵体蛋白基因(ocu)启动子,能启动克隆在下游的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具有选择标记。由于ocu基因插入外源基因,失去包涵体蛋白的O空斑易识别。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用于工业生产。

-安全。O重组病毒在自然界生存短暂,且不侵染脊椎动物。 】

第五章 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

一、复习题(42小题)

1.指出异养微生物对下列氮源物质利用的先后次序:简单蛋白质,铵盐,N2,蛋白胨,硝酸盐。

2.简述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物质的元素组成,并举例说明之?

3.试从元素水平、化合物水平和培养基原料水平简述异养微生物最适宜的碳源是什么。

4.写出一般异养微生物利用下列碳源物质的先后次序:脂类,糖类,有机酸,醇类。

5.写出一般异养微生物对下列糖类利用的先后次序: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6.写出一般异养微生物对下列多糖类化合物利用的先后次序:几丁质,纤维素,淀粉,琼脂,木质素。

7.酵母膏中含有哪些微生物所需要的生长因子?

8.玉米浆中含有哪些微生物所需要的生长因子?

9.试述以能源划分的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哪几种?

10.试述以氢供体划分的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之。

11.试述以碳源划分的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之。

12.试述以合成氨基酸能力划分的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13.试述以摄取营养物方式划分的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14.试举例说明以取得死或活有机物划分的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5.微生物培养基pH值的调节有哪两种方式?试述其内容要点。

16.简述微生物培养基内源调节的原理和方法。

17.根据培养基成分不同可将培养基划分为哪几种类型?试各举1~2例说明。

18.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可将培养基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各举一例。

19.试列表从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元素和水 6种营养要素比较异养微生物与自养微生物对营养要素的需求。

20.营养要素与配制培养基时的某一具体的营养物是否为同一概念?试举3例说明之。

21.举例说明何谓石油微生物。

22.试写出化能异养菌培养基中,水、P和S、碳源和能源、N源、生长因子以及K 和 Mg各营养要素在用量上的递减规律。

23.微生物在利用碳源方面有哪些特点?

24.简述微生物所需要的氮源物质的元素组成,并举例说明之。

25.微生物在利用氮源方面有哪些特点?

26.举例说明 CO2 和碳酸盐可以作哪些自养菌的碳源。

27.试写出异养微生物的能源谱。

28.试写出制备微生物培养基时,常用的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

29.简述VB1(硫胺素)、VB2(核黄素)、VB6(吡哆醇)、VB12(钴维素)在微生物营养中的生理功能。 30.生物素在微生物营养中的功能是什么?

31.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有何用途?

32.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上有何用途?试举例说明。

33.P、S、Mg、Ca和 Fe 5种元素在微生物的营养中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34.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的依据是什么?

35.试比较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的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6.简述微生物细胞单纯扩散运输方式的机理。

37.试举例简述基团移位运输方式的机理和步骤。

38.写出哪种天然培养基最适合用于培养一般细菌?哪种组合培养基适合培养放线菌:哪种半组合培养基适合培养真菌?这3种类型的培养基的应用范围如何?

39.用于固体培养基中的凝固剂有哪几种?各适合于何种培养基?其中哪一种为最好,为什么?

40.简述微生物细胞在不同渗透压溶液中的状况。

41.按培养基功能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划分为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之。

42.水在微生物细胞中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二、参考答案(42小题)

1.答案蛋白胨>简单蛋白质 >铵盐 >硝酸盐 >N2

2.答案C.H.O.N.X 型,例如:复杂蛋白质、核酸、牛肉膏等。

C.H.O.N 型,例如:一般氨基酸。

C.H.O 型,例如:糖类、淀粉、醇类、有机酸、脂类等。

C.O 型,例如:CO2

C.H 型,例如:甲烷、石油及其不同馏分、石蜡油等。

C.O.X 型,例如:NaHCO3、CaCO3等

X 指 C、H、O、N 外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元素。

(顺序可以颠倒,每种物质写1~2种即可。)

3.答案元素水平:C.H.O型

化合物水平:糖、有机酸、醇、脂类等。

培养基原料水平:葡萄糖、蔗糖、各种淀粉或糖蜜等。

4.答案糖类 >醇类 >有机酸 >脂类

5.答案葡萄糖 >果糖 >甘露糖 >半乳糖

6.答案淀粉 >纤维素 >木质素 >几丁质 >琼脂

7.答案B族维生素:如 VB1、VB2、VB12、VB6

烟酸、泛酸、叶酸、肌醇、胆碱。

生物素。

丙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丝氨酸等18种氨基酸。

8.答案丙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15种氨基酸。

维生素 B2、VB6。

烟酸、泛酸。

生物素。

9.答案光能营养型。如光合细菌中的绿硫细菌或红硫细菌或红螺菌。

化能营养型。大多数细菌如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和真菌。

(举例可答其中一种)

10.答案无机营养型。如光合细菌、亚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

有机营养基。如细菌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及真菌等。

(举例可答其中一种)

11.答案自养型。如光合细菌中的绿硫细菌、红硫细菌。

异养型。如细菌中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及真菌。

(举例可答其中一种)

12.答案氨基酸自养型。如大肠杆菌。(或硝化细菌、固氮菌)。

氨基酸异养型。大量的异养微生物,如细菌中的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举例可选其中一种)

13.答案渗透营养型。如:细菌(或放线菌、真菌)。

吞噬营养型。如:原生动物(变形虫)。

14.答案腐生型。如大肠杆菌。

寄生型。如立克次氏体。

15.答案内源调节和外源调节

内源调节: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会改变培养基原有的pH值,如不适当加以调节,则会抑制或者杀死菌体。在培养基配制时应考虑其pH值的调节能力,通过培养基内在成分发挥的调节作用,称为pH的内源调节,如采用磷酸缓冲液的方法,可以使培养基中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得到中和,获得pH6.0~

7.6间的一系列稳定pH值;另外,加入不溶性CaCO3可以不断中和由于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机酸。

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不断流加酸液或碱液到培养液中,或流加适当的碳源(如糖)、氮源(如尿素)到培养液中以调节培养基的pH值。

16.答案由于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引起培养基pH改变的代谢产物,如产有机酸过多时,若不适当加以调节,就会抑制或杀死微生物,在设计培养基时,须考虑其pH调节能力。

调节方法1

pH6.0~7.6间一系列稳定的pH,当两者摩尔浓度相等时,溶液的pH可稳定在pH6.8

调节方法2

pH升

也可以加入NaHCO3:

17.答案天然培养基。如培养细菌用的肉汤蛋白胨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的麦芽汁培养基。

组合培养基。如培养放线菌用的淀粉硝酸盐培养基,培养真菌用的蔗糖硝酸盐培养基。(答高氏一号和察氏培养基也可)

半组合培养基。如培养真菌用的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18.答案固体培养基。如培养细菌用的肉汤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如用于细菌动力观察的肉汤蛋白胨琼脂半固体培养基(琼脂用量为0.5%)

液体培养基。如用于培养细菌用的肉汤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19.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20.答案所谓营养要素系指微生物长生发育中所需要的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而营养物系指能为微生物提供某一种或两种以上营养要素的具体的物质,虽然营养物中包含有营养要素的元素组成,但两者并非是完全同义的概念。

以牛肉膏为例,其元素组成为C.H.O.N.X,其中的C.H.O.N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并兼有能源和氮源,是三功能的营养物。

蛋白胨的元素组成为C.H.O.N,同样也是具有三功能的营养物。

葡萄糖的元素组成为C.H.O,兼有碳源和能源双重功能。

微生物的细胞由C.H.O.N.P.S.Mg.Fe.K.Na等元素构成,说明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上述元素,C.H.O.N是微生物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营养元素,含有上述元素的物质,则是满足微生物营养要素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说,营养物是扩大的、具体的营养要素。

21.答案凡能够以天然气、石油及其馏分(如正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多环芳香烃、乙烷、丙烷等低碳烃)及石蜡油(包括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以获得菌体蛋白或其产物(如多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低凝固点柴油等)的微生物,称为石油微生物。

据知至少有8属细菌,6属放线菌,6属酵母菌,6属霉菌能利用石油。

例如:假单胞菌、甲烷氧化菌、酵母菌

芽孢杆菌、节杆菌、棒杆菌、放线菌等。

22.答案按用量递减的排列顺序为: H2O >碳源和能源 >N源 >P和S >K和Mg >生长因子

23.答案对于微生物整体,可利用的碳源极广。从CO2、NaHCO3、CaCO3 到糖类、淀粉、纤维素、有机酸、醇、脂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以及烃类化合物,均是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

异养微生物的最适碳源是C、H、O型,其中糖类是最易利用的广泛碳源,其次是醇类、有机酸和脂类。在糖

类中单糖优于双糖或多糖,己糖优于戊糖;在多糖中,淀粉优于纤维素或几丁质,纯多糖优于琼脂。

不同种的微生物其具体碳源利用的范围很悬殊。洋葱假单胞菌可利用的碳源多达90多种,而产甲烷细菌的碳

源仅为CO2和少数几种1C和2C化合物,甲烷氧化菌则仅局限于甲烷和甲醇两种。

一些致病的异养菌除有机碳源外尚需10%(V?V)CO2才能生长。

24.答案N、C、H、O、X型,例如:牛肉膏,酵母膏,豆饼粉等。

N、C、H、O型,例如:蛋白胨,氨基酸,简单蛋白质,尿素,明胶等。

N、H型,例如:NH3,铵盐等。

N、O型,例如:硝酸盐等。

N型,例如:N2

(X指C.H.O.N外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元素)

(顺序可以颠倒,每种物质写出1~2种即可)

25.答案对于微生物整体可利用的氮源谱是十分广泛的。从分子态的 N2、无机氮如 NaNO3,(NH4)2SO4到有机氮如蛋白质,蛋白胨,核酸等均可作为微生物的氮源。

异养微生物对氮源的利用顺序为:N、H、C、O类(如蛋白胨、尿素)或N、C、H、O、X类(如牛肉膏、酵母膏)优于N、H类(如NH3、铵盐),更优于N、O类(如硝酸盐),而最不易利用的则是N类(如N2)。

在微生物中,一部分微生物不需要氨基酸作为氮源,它们能把尿素、铵盐、硝酸盐或氮气自行合成为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为氨基酸自养型;一部分微生物需要外界现成的氨基酸作为氮源,为氨基酸异养型。

26.答案CO2和碳酸盐是光能自养菌和化能自养菌的碳源。

例如:绿硫细菌、亚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硫细菌、氢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等。(每菌

27.

答案

28.答案配制天然培养基时,可加入酵母膏、玉米浆、肝浸液、麦芽汁或动植物组织浸液。

配制组合培养基时,可加入复合维生素溶液。

29.答案VB1是脱羧酶、转醛酶、转酮酶的辅基,它与?-酮酸的氧化脱羧和酮基转移有关。

VB2是FAD、FMN的前体物,可作为黄素蛋白的辅基,以转移氢。

VB6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消旋酶、转氨酶与脱羧酶的辅基,参与氨基酸的消旋、脱羧和转氨。

VB12参与一碳传递,与甲硫氨酸和胸苷酸的合成和异构化有关。

30.答案各种羧化酶的辅基;在CO2固定中起作用;在氨基酸和脂肪酸以及糖代谢中起作用。

31.答案可作为维生素等生长因子生物测定时的试验菌。例如:一般乳酸菌都需要多种维生素才能生长,当需要检测某种食品中是否含有某种维生素时,可采用乳酸菌作为指示菌,若生长或产酸表示该食品中含有某种维生素;若不生长,则无。

32.答案可作为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生产用菌株,如阿舒假囊酵母和棉阿舒囊霉可用于VB2的生产;谢氏丙酸杆菌、橄榄色链霉菌、灰色链霉菌可用于VB12的生产。

33.答案P:为核酸、磷酸提供P元素和辅酶成分

S:作为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及含硫维生素(生物素、硫胺素)的成分。

Mg:固氮酶等的辅助因子,叶绿素、菌绿素的成分,调节核糖体的聚合与崩解。

Ca:胞外酶稳定剂,蛋白酶的辅因子;细菌形成芽孢,真菌形成孢子需Ca。

Fe:细胞色素成分,合成叶绿素、白喉毒素和氯高铁血红素所需。

34.答案碳源,能源,氢供体。

35.答案相同点:

在营养物质运输过程中均有特异性载体蛋白参加,并具有酶的性质。在膜外与被运送的营养物亲合力高,在膜内亲合力低,故可加速营养物质从膜外运送到膜内,载体蛋白可由被运送的营养物诱导产生。

载体蛋白在两种运输方式中均发生构象变化。

不同点:

促进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由膜内外营养物的浓度差驱动。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用以改变载体蛋白构象,可递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

36.答案微生物的细胞质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膜蛋白组成的半透膜,具有疏水屏障作用。

通过物理扩散方式,质膜允许许多小分子、非电离的尤其是亲脂性的分子被动地通过。

微生物细胞吸收O2、CO2、乙醇和某些氨基酸分子时,采用单纯扩散。

37.答案基团移位是一种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又需耗能,并且营养物质在运送前后发生分子结构变化的运输方式。其特点是每输入一个葡萄糖分子需消耗一个ATP的能量,运送的机制依靠磷酸转移酶系统。

其步骤为:

热稳定蛋白Hpr的激活:

糖被磷酸化后运入膜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2结合,再被转运到内膜表面,然后糖被Hpr~p上的磷酸激活,通过酶2的作用把糖~磷酸释放到膜内细胞质中:

微生物细胞吸收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核苷酸、脂肪酸或腺嘌呤等物质,通常采用基团移位方式。

基团移位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研究较多。

38.答案培养一般细菌最适合使用肉汤蛋白胨天然培养基。

适用于实验室的斜面菌种、平板分离培养、液体培养或大生产的种子培养基或发酵用培养基。

培养放线菌最适合使用淀粉硝酸盐(即高氏一号)组合培养基。

该培养基用于营养、代谢、生理、生化、遗传、育种、菌种鉴定和生物测定等定量要求较高的研究工作。 培养真菌最适合使用马铃薯蔗糖半组合培养基。

该培养基适用于真菌的培养(斜面)、分离(平板)及菌种保藏等。

39.答案3种:琼脂、明胶、硅胶。

琼脂:为大多数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如肉汤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等,一般用量为1.5%~2%。

明胶:多用考查微生物有无产蛋白酶能力的明胶柱培养基。由于明胶为蛋白质性质,可作为一些微生物的氮源,凝固温度低,耐加压灭菌性差,故一般固体培养基少用。

硅胶:是无机凝固剂,多用于分离自养菌的硅胶平板。

由于琼脂无营养价值(为聚半乳糖硫酸酯),极难被微生物分解,较少的用量和很强的耐加压灭菌性能,这些均优于明胶和硅胶,是微生物培养基制作中最优良的凝固剂,故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凝固剂。

40.答案等渗溶液:透宜微生物的生长。

高渗溶液:微生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低渗溶液:微生物细胞吸水膨胀,对细胞壁脆弱或丧失的各种缺壁细胞(如原生质体、球状体、支原体)来说,在低渗溶液中还会破裂。

41.答案1).基础培养基(minimum media)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也称为基本培养基。

2).加富培养基(enriched media)在普通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用来培养营养要求比较苛刻的异养型微生物。

Eg. 培养百日咳博德氏菌(Bordetella pertussis)需要含有血液的加富培养基。

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

3)增殖培养基(complete media)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他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筛选。Eg. 要分离出能利用石蜡油进行发酵的酵母菌,只需在配方里使用石蜡油作碳源。

4)选择性培养基(selected media)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氯霉素可以抑制原核微生物的生长,这种培养基用于分离真菌。

5)鉴别性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a)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是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即EMB(Eosin Methylene Blue)培养基。例如,试样中的多种肠道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易于用肉眼识别的多种特征性菌落,因而易于辨。例如 E. coli 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

菌体呈酸性,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似金龟子色)。

42.答案水属于微生物营养要素之一,其生理功能为:

水是最优良的溶剂,是胞外营养物进入胞内及代谢产物排出细胞的媒介,也是胞内生化反应的媒介。

水可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并参与重要的生化反应。

水具有高比热、高汽化热和高沸点等的物理特性,有利于微生物细胞代谢过程中余热的传递,不使细胞内温度骤然上升,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固态水的密度小于液态水,有利于水体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代谢

一、复习题(50小题)

1.试述嗜盐菌紫膜光合磷酸化的基本原理。

2.试列表比较有机物(以葡萄糖表示)的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即燃烧)间的异同。

3.试述E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4.试述H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5.简述ED途径及其代谢特点。

6.试从反应式和产物分子上碳原子序号的角度来比较酵母和细菌的酒精发酵(包括同型与异型发酵)的异同。 7.试述细菌酒精发酵的优缺点。

8.何谓TCA循环?试简述其在细胞中的反应部位、反应底物、产物和产能水平。

9.试写出黑曲霉生成柠檬酸的生化反应(不必写分子结构)。

10.试列表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异同。

11.试列表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呼吸链的差异。

12.什么叫呼吸链(电子传递链)?试画一典型的呼吸链简图(用箭头表示即可)。

13.试简介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14.营化能自养的硝酸菌,是如何获得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ATP和〖H〗的?

15.与异养微生物相比,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有何特点?

16.简介无氧呼吸的5种类型。

17.为什么在硝化作用极其旺盛的土壤中,却只能找到极少量的硝化细菌菌体?

18.在厌氧发酵中,一种主要的含高能磷酸的化合物??乙酰磷酸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由它进一步产生ATP的?

19.“发酵”一词有哪两种主要涵义?

20.试列出由EMP途径的终产物丙酮酸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及其代表菌名称。

21.试列表比较同型与异型乳酸发酵。

22.什么叫Stickland反应?哪些微生物能进行此反应?试写出以丙氨酸和甘氨酸为底物时的总反应(不必写分子式)。

23.什么是光合细菌?试简述其生物学特性。

24.试用表解方式列出红螺菌目光合细菌的亚目、科和主要属的名称。

25.何谓循环光合磷酸化?它有何特点?

26.何谓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它有何特点?

27.试列表比较循环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和紫膜光合磷酸化的不同点。

28.试用表解和箭头方式写出Calvin循环中的甘油醛-3-磷酸是如何进一步转化和合成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 29.何谓Calvin循环?其中有哪两种关键酶?该循环可分几个阶段?试写出反应总式。

30.何谓厌氧乙酰辅酶A途径?试写出其主要反应步骤。

31.在生物固氮过程中,为何总是伴有H2的产生?H2的出路如何?

32.试列表比较固氮酶两种组分的特性(至少列出6项指标)。

33.简述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保护固氮酶免遭氧害的两种机制。

34.简述豆科植物根瘤菌保护氮酶免遭氧害的机制。

35.非豆科植物根瘤菌中的固氮酶是如何防止氧毒害的?

36.简述蓝细菌保护其固氮酶免遭氧害的几种机制。

37.何谓细菌萜醇?试简述其生理功能。

38.青毒素的制菌机制如何?为何它对休止细胞无效?

39.何谓操纵子?何谓诱导型操纵子?

40.肽聚糖作为微生物生物合成的一个典型例子有何积极意义?

二、参考答案(50小题)

1.答案原理:嗜盐菌的细胞膜上约有50%的斑状紫膜区;紫膜中的视紫红质与叶绿素相似,在光量子驱动下,起着质子泵的作用;视紫红质能把由光能照射后所产生的H+逐出细胞膜外,从而使紫膜内外造成一个质子梯度差;质

+子梯度差可驱使H通过ATP合成酶而重新进入膜内,从而合成了ATP。

2.

不同点(见表)

3.答案产能:每个葡萄糖分子净产;产中间代谢物:途径中的多种中间代谢物为多种合成反应提供必要的原材料; 是联接多种代谢途径的重要枢纽(如与HMP、ED和TCA的联接等)。

4.答案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产生大量NADPH2形式的还原力; 可与EMP连接,以提供更多的戊糖; 可为多种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提供原料(赤藓糖-4-磷酸); 可使微生物顺利利用C3~C7的各种糖作碳源。

5.答案又称KDPG裂解途径。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所具有一条EMP替代途径。

特点:

1分子葡萄糖经4步反应即可快速完成反应; 产物为2丙酮酸、1NADH2、1NADPH2和1ATP; KDPG是反应中的关键中间代谢物。

6.答案一、酵母的酒精发酵

①反应式:C6H12O6+2ADP+2Pi→2乙醇+2CO2+2ATP

②产物上碳原子序号:

二、细菌的同型酒精发酵

1.反应式:C6H12O6+ADP+Pi→2乙醇+2CO2+ATP

2.产物上碳原子序号:

3.细菌的异型酒精发酵

①反应式:C6H12O6+ADP+Pi→乳酸+乙醇+CO2+ATP

②产物上碳原子序号:

7.答案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即营养消耗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高;不必定期通O2。

缺点:较易染杂菌(因pH较高);耐乙醇浓度低。

8.答案①即三羧酸循环。 是绝大多数好氧生物所具有的关键性产能氧化反应途径,呈循环方式。

②反应部位: 真核生物:在线粒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中进行,

③反应底物、产物和产能水平: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传递体组成的一组链状传递序列;它能把氢或电子从低氧化还原势的部位传递到高氧化还原势部位的分子氧或其他无机、有机氧化物,并使之还原;在氧或电子的传递过程中,通过与氧化磷酸化反应发生偶联,就可产生ATP形式的能量。

简图:

底物→NAD→FP→Fe-S→醌→cyt.b→cyt.c→cyb.a→cyt.a3→O2 13.答案由英国学者米切尔(mitchell)提出。

主要内容: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通过呼吸链酶系的作用,将底物分子上的质子从膜的内侧传递到外侧,从而造成了质子在膜两侧的不均衡分布,于是形成了质子梯度差; 质子梯度差可通过ATP酶的逆反应把质子从膜的外侧再输回到内侧,结果,在消除质子梯度差的同时,合成了ATP。 14.答案NO2-+H2O→NO3-+2H++2e

+

上式中产生的2H+2e,通过正向呼吸链传递可产生ATP,而通过消耗ATP的逆向呼吸链传递,则可产生还原力〖H〗。

15.答案无机底物的氧化直接与呼吸链发生联系(而异养微生物则要经EMP或TCA等途径);呼吸链的组分更为多样化,氢或电子可从任一组分进入呼吸链; 产能效率比异养微生物要低。 16.答案硝酸盐呼吸:某些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

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细菌把经呼吸链的氢交给硫酸盐这类末端氢受体; 硫呼吸:无机硫作为无氧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

碳酸盐呼吸:以CO2或重碳酸盐作为无氧呼吸链的末端氢受体;

延胡索酸呼吸:延胡索酸充作无氧呼吸链的末端氢受体。 (注:也可用图示法回答) 17.答案原因:

硝化细菌氧化亚硝酸时的产能效率极低; 硝化细菌还原CO2以合成细胞物质时,要消耗需大量耗能才能形成的还原力〖H〗。

18.答案产生方式有多种; 由丙酮酸产生; 由乙酰COA产生; 由木酮糖-5-磷酸产生;

由果糖-6-磷酸产生。

19.答案在发酵工业中: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

在生物化学中: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20.答案酵母型酒精发酵:酿酒酵母;同型乳酸发酵:德氏乳杆菌;丙酸发酵:谢氏丙酸杆菌;2,3-丁二醇发酵:产气肠杆菌;混合酸发酵:大肠杆菌;丁酸型发酵:丁醇梭菌和丙酮丁醇梭菌 (任选5项) 21.答案

22.答案指以一种氨基酸为氢供体,而以另一氨基酸为氨受体而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一些梭菌(生孢梭菌、肉毒梭菌和斯氏梭菌等)能进行此反应。 总反应:

丙氨酸+2甘氨酸

3乙酸+

23.答案一类属于红螺菌目的营厌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特点:

只利用还原态的H2S、H2或有机物作氢供体; 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营循环光合磷酸化以获取能量; 生活在深层缺氧的水体中。

24.答案

25.答案一种存在于厌氧光合细菌中的利用光能产生ATP的磷酸化反应。由于它是一种在光驱动下通地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的磷酸化,故名。

特点:在光能驱动下,电子从菌绿素分子上逐出,通过类似于呼吸链的循环,又回到菌绿素,其间产生了ATP;

产ATP与产还原力〖H〗分别进行; 还原力〖H〗来自H2S等无机氢供体; 不产生O2。 26.答案是各种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利用光能产生ATP的磷酸化反应。

特点:电子的传递途径属于非循环方式;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有两个光合系统??色素系统Ⅰ(含叶绿素a)可利用红光;色素系统Ⅱ(含叶绿素b)可利用蓝光; 反应中同时产ATP、还原力〖H〗和O2; 还原力NADPH2中的〖H〗来自H2O。 27.答案

28.答案

29.答案是绝大多数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主要途径。

关键酶;磷酸核酮糖激酶,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整个循环可分羧化、还原和CO2受体再生三个阶段。

总反应式:6CO2+12NAD(P)H2+18ATP→C6H12O6+12NAD(P)+18ADP+18Pi

30.答案又称活性乙酸途径。是一些能利用氢但缺乏Calvin循环的严格厌氧菌(产甲烷菌、硫酸盐细菌和产乙酸菌等)用于CO2固定的途径。

主要反应为:CO2→甲基水平→乙酰水平→乙酰辅酶A→丙酮酸→细胞物质

+

31.答案固氮酶除能催化N2?NH3外,还具有氢酶活性,故可催化2H+2e?H2反应。

+

当固氮菌生活在缺N2条件下时,固氮酶可将全部的H还原成H2释放;而在有N2条件下,固氮酶总是把75%的还原力〖H〗去还原N2,把另外25%的〖H〗以H2的形式释放了。

氢的出路:多数固氮菌还含有另一种经典的氢酶,它能将被固氮菌释放的H2重新激活,以回收部分〖H〗和ATP。 32.答案

33.答案呼吸保护:利用一条分支的、与磷酸化解偶联的呼吸链进行较强的呼吸作用,可迅速地将周围环境中的氧耗尽,以保护固氧酶。

构象保护:固氮酶在高氧下会形成一个无固氮活性但能防止氧损伤的特殊构象。

34.答案在根瘤内,包围根瘤菌固氮细胞Y类菌体的一层周膜内外,存在着一种豆血红蛋白。

豆血红蛋白与分子氧有极强的亲合力,因而就能象缓冲剂那样具有防止局部氧浓度增高的功能,从而避免固氮酶的氧损伤。

35.答案有两类防氧机制:

与根瘤菌共生的非豆科植物:含有植物血红蛋白,能可逆地与氧结合以保护固氮酶; 与弗兰克氏菌属放线菌共生的非豆科植物:在菌丝末端可膨大成一具固氮功能的球形泡囊,其防氧机制与蓝细菌中的异形胞相似。

36.答案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性胞,特点有4:①形大、外膜厚,以阻止氧进入细胞;②无产O2的光合系统Ⅱ,脱氢酶和氢酶活性高,细胞内还原性强;③SOD活性高,可解除O2害;④呼吸强度高,以消耗O2。

非异形胞蓝细菌固氮酶的保护;

①固氮与光合作用时间分隔型:黑暗下固氮,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

②形成束状群体型:中央部分的细胞处于厌氧条件下,无光合系统Ⅱ,以利固氮。 ③提高过氧化物酶和SOD型。

37.答案一种类脂载体,是一个类异戊二烯醇,它含11个异戊二烯单位(C55)。

功能:通过两个磷酸基与N-乙酰胞壁酸分子相接,使后者呈现很强的疏水性,从而能顺利通过疏水性的细胞膜并转移至膜外,借以合成肽聚糖等多种胞外多糖。

38.答案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 它们两者可相互竞争转肽酶的活力中心。当转肽酶被青霉素结合后,可使前后两个肽聚糖单体间的肽桥交联反应受阻,无法合成具正常机械强度的肽聚糖,从而形成了细胞壁缺损的细胞(如原生质体、球状体等),极易在不利条件下裂解。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由于休止细胞不进行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故青霉素也就无法显示其抑菌效果了。

39.答案操纵子是一组功能上相关的基因,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三部分组成。

诱导型操纵子是指一种当存在诱导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为最高,并随之转译出大量透导酶、出现诱导现象的操纵子,例如乳糖操纵子。

40.答案肽聚糖是绝大多数原核生物细胞壁所含有的独特成分; 肽聚糖在细菌、放线菌等的生命活动中有着许多重要生理功能; 是许多重要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万古霉素,环丝氨酸,杆菌肽等)的作用对象; 合成机制复杂,必须先在细胞质中合成单体,然后运送到细胞膜外才能进行分子装配。

研究工作较深入,合成机制了解清楚。

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及控制 一、复习题(61小题)

1.试写出5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 2.试写出5种能干扰细菌核酸合成的抗生素。 3.试写出3种干扰细菌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 4.试写出4种物理杀菌方法的名称。

5.利用加压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如何避免?请以表解法回答之。 6.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湿热灭菌的效果?试简述之。 7.简述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液体培养法。

8.有害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及其危害如何?对此可采用哪些有效控制措施。

9.在发酵生产中是否要求整个培养过程始终保持着同样的温度、通气量和pH值?为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10.微生物细胞内环境中的pH值处于何种范围pH值对细胞有何影响?

11.试述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值发生变化时应如何进行外源调节。(限定用表解法) 12.利用热力进行灭菌和消毒有哪些方法?试以表解法回答并简要地加以说明。 13.通过哪些措施可以对有害微生物进行控制?试以表解法说明。 14.试写出5种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15.何谓细菌的同步生长?

16.用哪两种方法可以诱导细菌的同步生长?

17.典型生长曲线中延滞期的细菌具有哪些生理特征?

18.细菌生长曲线中指数期(即对数期)的细菌有哪些生理特性? 19.处于细菌生长曲线稳定期的细菌,其生理特性是什么? 20.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衰亡期细菌的生理特性是什么? 21.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细菌生长曲线中延滞期的长短? 22.导致细菌生长曲线稳定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3.导致细菌生长曲线衰亡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4.何谓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

25.生长曲线中的稳定期对发酵工业有何意义?

26.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典线可分为几个时期?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7.何谓恒浊器?简述用恒浊器进行连续培养的原理。 28.何谓恒化器?简述用恒化器进行连续培养的原理。 29.试以一种细菌为例说明专性好氧菌与氧气的关系。 30.试以一种细菌为例说明兼性厌氧菌与氧的关系。 31.试以一种细菌为例说明微好氧菌与氧的关系。 32.试以一种细菌为例说明耐氧菌与氧的关系。 33.试以一种细菌为例说明厌氧菌与氧的关系。 34.何谓嗜碱微生物与耐碱微生物?试举例说明之。 35.何谓嗜酸微生物与耐酸微生物?试举例说明之。 36.哪些方法可以直接用于微生物生长量的测量? 37.哪些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繁殖数目的间接测定?

38.简述影响细菌生长曲线指数期细菌增代时间G的因素是什么? 39.何谓细菌生长曲线指数期的生长限制因子? 40.何谓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41.何谓连续发酵?其优点如何?

42.为什么说连续发酵连续的时间是有限的?目前有哪些发酵产品采用了连续发酵? 43.何谓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对同一微生物的生长量、发酵速度和代谢产物累积量的影响是否相同?

44.什么是微生物生长温度的三基点?

45.请以表解法回答:依照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哪几类?各类微生物的产能特点如何? 46.氧气对专性厌氧菌致死的机理是什么?

47.什么叫灭菌?灭菌中杀菌和溶菌的含义是什么? 48.什么叫消毒?试举消毒实例说明之。 49.什么叫防腐?试述主要的防腐措施。

50.试用表解法举例说明5类化学杀菌剂及其典型代表。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51.何谓石炭酸系数?试举例说明之。

52.试述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53.试述磺胺类药物杀菌的机理。

54.何谓抗生素?目前为何以抗生素取代以往的“抗菌素”称谓?

55.什么叫半合成抗生素?试举例说明其半合成的原理。

56.根据实验室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培养微生物的装置有哪些?试分类列举之。

57.简述我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固体培养法。

58.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9.哪些方法可以间接用于微生物生长量的测量?

60.简述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生长的最适pH值范围。

61.在实验室和发酵工业中,如何保证液体培养中好氧微生物对氧的要求?

二、参考答案(61小题)

1.答案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顺序可以颠倒或具有同样功能的其他抗生素)

2.答案狭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利福霉素,利福平。(顺序可以颠倒,也可写其它有相同功能的抗生素) 3.答案短杆菌酪肽,短杆菌肽,多粘菌素。(顺序可以颠倒,也可写具同样功能的其他抗生素)

4.答案高温:湿热加压蒸汽、灼烧等;紫外光辐射;激光;超声波。

5.答案

6.答案灭菌物体含菌量的影响:含菌量越高,杀死最后一个微生物个体所需时间越长。天然原料含菌量高,化学试剂含菌量少。

灭菌锅内空气排除程度的影响:空气排除不净,虽压力增高,但实际温度达不到,不能最后杀死芽孢。

灭菌对象的体积:不宜进行大容量培养基的灭菌。

灭菌对象的pH值影响:pH6.0~8.0时微生物不易死亡,pH?6.0时易死亡。

加热与散热速度:灭菌彻底与否与预热速度快慢,灭菌后的散热速度有关,均不宜过快或过慢。

7.答案①好氧菌的培养:浅盘培养:在大型的盘状容器内进行浅层液体静止培养,如早期的柠檬发酵。

②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在密闭的罐形培养容器内进行液体深层发酵,需通气搅拌。如生产菌体,酶制剂,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发酵罐发酵法。

③厌氧菌的培养:大型发酵罐:不通气无搅拌,如丙酮丁醇的液体深层发酵。

8.答案自然环境中到处都有微生物孳生,其中一部分是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它们通过气流、相互接触或人工接种等方式传播到合适的基质或生物对象上造成种种危害,成为污染。

其危害是:1)工农业产品、食品的霉腐变质;2)实验室中微生物、动植物组织细胞纯培养物的污染;3)培养基养或生化试剂的染菌;4)微生物发酵工业中的杂菌污染;5)人体、动植物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各种疾病。

控制措施:1)利用高温灭菌;2)利用热水或蒸汽消毒、杀灭病原菌;3)利用消毒剂对皮肤、水果、皮肤、饮用水消毒;4)用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或加防腐剂进行防腐;5)用抗生素、磺胺等药物或中草药进行化疗。

9.答案否:

温度:在不同生理代谢过程中,微生物并不一定需要最适的生长温度,特别是具有产量意义的代谢产物的合成往往需要低于最适生长温度。如产黄青霉165小时的发酵过程中分四段控制温度

比30?C恒温培养者青霉素产量提高了14.7%。

通气量:在发酵前期给予低通气量有利于菌体大量增殖,至对数期往往采用较高通气量,以利于产物的积累(如短小芽孢杆菌209号菌株碱性蛋白酶的生产前期(10小时以前)通气量1:0.2~0.3,后期(11小时到结束)通气量1:0.4~0.5)。

pH值:同一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中也有不同的最适pH要求。黑曲霉在pH2.0~2.5范围内有利于产柠檬酸,在pH2.5~6.5范围内以菌体生长为主,而在pH7左右时,则以合成草酸为主。

10.答案微生物外环境中的pH变化很大,但内环境中的pH相当稳定,一般都接近中性,只有在周质空间中的酶和胞外酶的最适pH才比较接近环境的pH值。

内环境中中性的pH值可免除DNA、ATP和叶绿素等成分被酸破坏,或RNA、磷脂等被碱破坏。

pH值可间接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离子化程度,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pH值可间接影响环境中有害物质对微生物的毒性。

pH值可间接影响代谢反应中各种酶的活性等。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D-环丝氨酸,万古霉素,瑞斯托霉素或杆菌肽,青霉素,头孢菌素;(顺序可颠倒,或其他具同样功能的抗生素)

15.答案设法使群体中的所有微生物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的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的培养方法,即同步培养。

通过同步培养而使细胞群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16.答案通过环境条件来诱导同步性,如变换温度、光线或向处于稳定期的培养物中添加新鲜培养基。

通过物理学方法从随机的不同步细菌群体中选择出同步的群体,一般可采用选择性过滤或梯度离心法。 17.答案细菌的生长速率等于零;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碱性;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对外界不良条件,例如NaCl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反应敏感。

18.答案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代时(G)最短;经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各种成分最均匀;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19.答案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多数芽孢杆菌在稳定期开始形成芽孢;有的微生物在稳定期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

20.答案在衰亡期中细菌个体死亡的速率超过新生的速率,整个群体呈现负生长;细胞形态多样,产生膨大、不规则的退化形态;有的细菌因蛋白水解酶活力的增强发生自溶;有的微生物在衰亡期产生或释放抗生素或其他次生代谢产物;芽孢杆菌在衰亡期释放出芽孢。

21.答案除菌种外以下3个因素可影响生长曲线延滞期的长短:

①接种龄:如果用对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物的延滞期就短;如以延滞期或衰亡期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物的延滞期就长,如果以稳定期“种子”接种则延滞期居中。

②培养基成分:接种到营养丰富的天然培养基要比接种到营养单调的组合培养基中的延滞期短;接种到同种培养基要比接种到它种培养基的延滞期短。

③接种量:接种量大,延滞期短,反之则长。

22.答案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耗尽;营养物比例失调,例如C/N比值不合适等;酸、醇、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累积;pH、氧化还原电势等物理、化学条件不适宜。

23.答案外界环境对菌体生长越来越不利;细胞内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从而导致菌体死亡。

24.答案把少量纯种行二分分裂的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通气条件下(厌氧菌不能通气)进行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群体将有规律地生长;以细菌细胞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为横坐标,可绘制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称之为细菌的典型生长典线。

25.答案稳定期是以生产菌体与菌体生长相平行的代谢产物(例如单细胞蛋白、乳酸等)为目的的一些发酵生产的最佳收获期;是对某些生长因子,例如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进行生物测定的必要前提;对稳定期到来的原因进行研究可促进连续培养技术的设计和研究。

26.答案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growth rate constant)即分裂代数的不同作为划分生长曲线4个时期的依据。

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时期。

27.答案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用光电控制系统控制培养液的流速以取得高密度、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称为恒浊器。

当培养基的流速低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时,菌体密度增高,通过光电系统的调节,使培养液流速加快。 当菌体密度降低时,则通过光电系统的控制,降低培养液的流速,以达到恒密度培养的目的。

28.答案保持培养液流速不变,通过控制作为生长限制因子的某种营养物的浓度,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器,称为恒化器。

菌体密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生长限制因子的浓度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新鲜培养基的流速相平行,可获得生长速率均一、菌体密度稳定的菌体。

29.答案多数细菌为专性好氧菌,例如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专性好氧菌必须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

细胞内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30.答案许多细菌是兼性厌氧菌,肠杆菌科的各种细菌,例如,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均为兼性厌氧性细菌。

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在有氧情况下生长得更好。

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借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

细胞含SOD和过氧化氢酶。

31.答案一些细菌为微好氧菌,例如氢单胞菌(Hydrogenomonas),微好氧菌是一些只能在较低的氧分压(1?103~3?103Pa)下才正常生长的微生物。通过呼吸链并以氧为最终氢受体而产能。

32.答案一般的乳酸菌多数是耐氧菌。例如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ctis),

耐氧菌可在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厌氧生活。

生长不需要氧,分子氧对它们无毒害。

无呼吸链,依靠专性发酵产能。

细胞内存在SOD和过氧化物酶,缺乏过氧化氢酶。

33.答案一些细菌为厌氧菌。例如梭菌属的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分子氧对厌氧菌有毒害作用,短期接触空气,也会抑制生长甚至致死。

在空气或含10%CO2的空气中,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也不生长,只在深层的无氧或低氧化还原势的环境下才能生长。

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通过发酵、无氧呼吸、环式光合磷酸化或甲烷发酵来提供。

细胞内缺乏SOD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大多数缺乏过氧化氢酶。

34.答案凡是最适生长pH值偏于碱性范围内的微生物称为嗜碱微生物,例如尿素分解菌。

不一定要在碱性条件下生活,但能耐受较碱的条件的微生物,称为耐碱微生物,例如某些链霉菌。 35.答案凡是最适生长pH值偏于酸性范围内的微生物称为嗜酸微生物,例如硫杆菌属的细菌可在pH1~2的条件下生存。

不一定在酸性条件下生活,但能耐受酸性条件的微生物称为耐酸性微生物,例如乳酸菌。

36.答案测体积:待测培养液置于刻度离心管中进行自然沉降或离心,观察沉淀物体积。

37.答案液体稀释法:对未知菌样作连续的10倍系列稀释,根据估计数,从最适宜的3个连续的10倍稀释液中各取5ml试样,接种到3组共15支装有培养液的试管中,经培养后,记录每组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查MPN(最大可能数量)表,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可计算出其中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与合适的固体培养基混合,经保温培养后数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再乘以菌液稀释度,即可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

38.答案4个因素影响指数期细菌的增代时间:

菌种:不同菌种的代时差别极大,如大肠杆菌代时最短,为17分钟,而梅毒螺旋体代时最长,为33小时。 营养成分:同一种细菌在营养物丰富的培养基中生长代时最短,反之则长。

培养温度:温度对细菌的生长速率及代时有极其明显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时,增代时间短,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增代时间延长。

营养物浓度:营养物浓度可影响细菌的增代时间、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营养物浓度低,影响生长速率,营养物浓度逐渐提高,不影响生长速率,只影响最终的菌体产量,营养物浓度再提高??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均不受影响。

39.答案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就可影响菌体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40.答案当微生物以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时,以一定速度补充新鲜培养基与原生长物搅拌均匀。

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使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

微生物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时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的培养方法。

41.答案根据恒浊器或恒化器进行微生物连续培养的原理,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发酵中的连续培养称为连续发酵。

其优点为:高效:可简化单批发酵中进料、出料、灭菌,洗罐等常规操作,节约工时,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仪表控制;产品质量较稳定;节约劳力、动力、热力、使水、电、汽的负荷均匀合理。

42.答案在连续发酵中,由于菌体处于长期高速繁殖状态,菌种易因变异而退化。

无法避免变异的发生,特别是容易产生比原生产菌株生长速率高、营养要求低和低谢产物少的负变类型。 易受杂菌污染。

因此连续发酵的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目前采用连续发酵进行生产的有:酵母菌体,乙醇、乳酸和丙酮丁醇发酵,假丝酵母石油脱蜡,浮游生物生长。

43.答案最适生长温度可简称为:“最适温度”,其意义是指某种细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对同一微生物的生长量,发酵速度,代谢产物累积量的影响不相同。

最适温度不等于生长量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最适温度不等于发酵速度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最适温度不等于累积代谢产物量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44.答案微生物生长温度的范围有3个重要指标称为生长温度的三基点。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最高生长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

45.答案

46.答案①厌氧菌因缺乏SOD,因而极易被生物体内产生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毒害致死。

②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活性氧的形式之一,含有奇数电子,带负电荷,它既具有分子性质,又有离子性质,反应力极强,性质极不稳定,在细胞内可破坏各种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和质膜,也可形成其他活性氧化物,对生物体极其有害。

③厌氧菌体内因无SOD,故不能将歧化成H2O2。

④厌氧菌体内无细胞色素氧化酶,大多数还缺乏过氧化氢酶。 ⑤在有氧时,厌氧菌无法生活,故易受毒害而致死。

47.答案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杀菌: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

溶菌:菌体被杀死后,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的现象。 (

48.答案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

例如:对皮肤、水果和饮用水进行药剂消毒的方法。

例如:对啤酒、牛奶、果汁和酱油等消毒处理的巴氏消毒法。

49.答案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措施:

4℃或0℃,-20℃,-70℃,-196℃保存食物、药品和菌种。

缺氧:用除氧剂防止食品和粮食的霉腐;,

干燥:晒干或红外线干燥法对食品粮食进行干燥处理,或在密闭条件下,用石灰、氯化钙等作为吸湿剂;, 高渗:高糖、高盐溶液进行糖渍和盐腌;,

高酸度: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来抑制杂菌生长,如泡菜等;,

防腐剂:加入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

50.答案

51.答案所谓石炭酸系数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物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

一般规定时间为处理10分钟,供试菌为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

例如:某药剂以1:300的稀释度在10分钟内杀死所有供试菌,而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为1:100则该药的石炭酸系数 P.C==3。

52.答案有的细菌通过突变,改变了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性质,合成了一种对磺胺药物不敏感的酶类。

这种突变株即使在有磺胺存在的条件下仍能大量合成叶酸;从而获得了抗磺胺的能力并对磺胺产生了耐药性。

53.答案磺胺类药物是细菌生长必需的代谢物??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抗代谢物。

细菌所必需的PABA可自行合成,也可外源获得,若自行合成则PABA与二氢蝶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然后再通过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生成四氢叶酸。

磺胺的结构与PABA极其相似,两者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阻止或取代了PABA掺入到叶酸分子中去,从而阻断了细菌细胞中重要组分叶酸的合成。

叶酸是一种辅酶,在氨基酸、维生素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缺乏此酶,细胞活力受到明显破坏。

磺胺抑制细菌的生长是因为许多细菌需要自行合成叶酸生长,而人和动物可利用现成的外源叶酸,故不受磺胺的干扰,所以磺胺类药物可杀灭进入人体的病原细菌。

54.答案由于:抗生素产生者已不仅仅限于微生物,已扩展至整个生物界;

抗生素已不仅仅是抑制细菌,现已扩展到对病毒、癌细胞、寄生虫、红蜘蛛和螨类等对象。

抗生素已不仅仅局限于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还应包括用生物加上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合成的半合成抗生素。

55.答案为了解决在抗生素使用中出现的菌体耐药性和副作用等问题,已对各种天然抗生素的结构进行化学改造。凡经化学方法改造后的抗生素、称为半合成抗生素。

例如半合成青毒素

56.答案实验室培养法:

固体培养法:a.好氧菌的培养:斜面、平板、克氏扁瓶、茄子瓶平板;b.厌氧菌的培养:高层琼脂柱、Hungate滚管、厌氧培养皿、厌氧手套箱、厌氧罐。

液体培养法:a.好氧菌的培养:试管液体、三角瓶浅层、摇瓶、台式发酵罐;b.厌氧菌的培养:加还原剂(有机、无机),封凡士林-石蜡层。

生产实践:

固体培养法:a.好氧菌的培养:各种曲法培养;b.厌氧菌的培养:堆积培养法。

液体培养法:a.好氧菌的培养:浅盘发酵、发酵罐深层通气培养;b.厌氧菌的培养:厌氧发酵罐(无通气、不搅拌),

57.答案好氧菌的曲法培养:将接过种的固体基质摊铺在容器表面,如曲盘、竹帘、曲槽(通风曲)或装入塑料袋中进行培养。曲法培养既可使微生物获得充分的氧气,又利于微生物生长中热量的及时释放。

厌氧菌的堆积培养:一般系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乙醇发酵,即白酒的生产,多采用大型深层地窑进行堆积式的固体发酵。

58.答案营养物,温度,pH值,氧气。

59.答案比浊法:测细菌生长后的浊度,可用”721“分光光度计在450~650nm处测定,选用带侧臂的三角瓶更好。

生理指标法:

测含氮量:以微生物培养后粗蛋白的总量作为生长量的指标,根据测得的总氮量乘以6.25即得粗蛋白量。 测含碳量:将待测样品混入1ml水或缓冲液中,用2ml2%重铬酸钾溶液在100℃下加热30分钟,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ml,于580nm处测OD值可推算出生长量。

其他:磷、DNA、RNA、ATP、DAP和N-乙酰胞壁酸的含量,以及产酸、产气、产CO2、耗氧、粘度和产热

等指标,均可用于生长量的测定。

60.答案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0~8.0,放线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5~8.5,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3.8~6.0,霉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4.0~5.8,

61.答案在实验室中为保证液体培养中菌体对氧的需要一般使用锥形瓶,瓶口敷以8层纱布,利于通气,进行振荡培养,加大溶氧量。

适当的装液量也与氧的供应有关,一般为:500ml锥形瓶,装液量以50~100ml为宜。

工业发酵中一般通入无菌空气并结合有效的搅拌,以保证菌体对氧气的需求。通气量因菌而异。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一、复习题(74小题)

1.试述当初科学家是如何利用噬菌体感染实验来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

2.何谓转座因子?转座因子共分哪几类?转座作用为什么会导致基因突变?试从突变机制与突变效应两方面比较转座作用与移码突变的区别。

3.何谓移码突变?简述吖啶类化合物诱发移码突变的机制。为什么移码突变只能算是DNA分子的微小损伤? 4.试述亚硝酸引起DNA突变的分子机制。

5.说明5-溴尿嘧啶为什么既能引起微生物发生突变又能引起微生物发生回复突变。它对哪些状态的微生物起诱变作用或不起诱变作用?

6.试述紫外线的诱变机制、光复活作用及其机制。

7.试述艾姆斯试验检测化学致癌物的理论依据、主要步骤和其实践意义。

8.在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时,若将诱变后的酵母或霉菌培养在含有制霉菌素的基本培养基中,为什么能达到淘汰野生型和浓缩缺陷型的目的?

9.在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时,若将诱变后的细菌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为什么能达到淘汰野生型和浓缩缺陷型的目的?

10.试述利用逐个检出法检出营养缺陷型的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11何谓转化?试述转化的具体过程。

12.何谓转化?细菌进行转化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13.何谓转化?何谓转染?转染与转化有何不同?

14.何谓转导?何谓转染?转染与转导有何不同?

15.HFT(高频转导)裂解物是如何形成的?

16.LFT(低频转导)裂解物是如何形成的?

17.何谓转导?试比较普遍转导与局限转导的异同。

18.为什么Hfr菌株与F-菌株发生接合时,大多数情况下F-菌株不能变成F+菌株?

19.试比较F+菌株与F-菌株接合以及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的不同。

20.试比较F+与F-,Hfr与F-,F'与F-菌株接合时,在转性与转移供体菌基因两方面的区别。

21.将重组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细胞有哪几种方法?试简述之。

22.作为基因工程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23.试比较低频转导和高频转导的异同。

24.什么叫溶源转变?它与转导有何本质上的不同?

25.为什么流产转导子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只能形成微小菌落?

26.试简述流产转导的特点。

27.试比较完全普遍性转导与流产普遍转导的主要区别。

28.何谓完全缺陷噬菌体?何谓部分缺陷噬菌体?它们各自是如何形成的?在转导中各起什么作用?

29.为什么λ局限转导噬菌体只能通过诱导溶源菌产生而不能由裂解性感染产生?

30.试述大肠杆菌Hfr菌株与F-菌株的接合过程。

31.在大肠杆菌接合作用中性菌毛的作用是什么?

32.在基因工程中可通过哪3种途径获得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33.试述微生物在基因工程技术各环节中的用途。

34.试述微生物具有哪些独特生物学特性才使它成为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重要学科的研究对象。 35.在F因子上与接合作用有关的基因区称为什么?为什么F+菌株可作为接合作用的供体菌?

36.举例说明R质粒怎样引起细菌种群的变异及其机制。

37.简述根癌土壤杆菌诱发冠瘿癌形成过程的主要步骤。

38.何谓质粒?试述其特点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39*何谓基因突变?试述其共同特点。

40.试述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二、参专答案(74小题)

1.答案用标记(32P,35S)T2与E.coli,混合,经短时间保温后。在组织捣碎机中剧烈搅拌。离心,发现32P全

35部都与细菌一起出现在沉淀物中,而全部S都在上清液中。

以上实验说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外,只有T2的核酸进入细胞内,最终释放出完整子代T2。说明只有核酸才是该噬菌体的全部遗传信息载体。

2.答案转座因子:染色体组中或染色体组间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称为转座因子。

转座因子共分3类:IS,Tn,Mu噬菌体。

转座效应:在转座因子的跳跃过程中,往往导致基因重排、染色体的断裂或重接,从而产生重组交换,或使某些基因启动或关闭,结果导致基因突变。

转座作用的突变机制是一种遗传因子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点转移至另一个位点。它能在转录水平上影响一个操纵子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移码突变的突变机制是DNA分子中非三的整倍数的核苷酸的增加或缺失造成该基因突变位点后的全部密码子的阅读框架发生错误。它是在转译水平上影响一个基因的表达。

3.答案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加或缺失,从而使该基因突变部位后面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错误的突变。

吖啶类诱发移码突变机制可能是:吖啶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类似于一个嘌呤-嘧啶对,故能嵌入DNA两相邻碱基对之间造成双螺旋扭曲。在DNA复制过程中造成碱基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使该基因突变部位后面全部遗传密码阅读框架发生错误。

移码突变只能算DNA微小损伤的原因是:移码突变只涉及该基因中突变部位后面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错误。换言之移码突变只涉及一个基因突变,而不影响突变部位后面其他基因的正常读码。

4.答案亚硝酸可使DNA中的碱基发生氧化脱氨作用。使A?H,C?U,从而发生转换。

烯醇式次黄嘌呤He?酮式次黄嘌呤HK。

DNA第一次复制时HK与C配对。

DNA第二次复制时C与G配对。

使原来AT?GC,从而引起突变。

5.答案5-BU是T的代谢类似物。当把微生物培养在含5-BU培养液中时,细胞中一部分新合成的DNA的T被5-BU所取代。5-BU以酮式存在时可与A配对。而以烯醇式存在时可与G配对。使碱基对由原来AT→GC对。

5-BU的掺入也可使G=C回复到A=T。

5-BU只对正在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的微生物才起作用。而对休止细胞、游离噬菌体粒子或离体DNA分子都不起作用。

6.答案紫外线的诱变机制:使同链DNA相邻嘧啶间形成嘧啶二聚体,引起DNA双链扭曲变形,阻碍碱基正常配对,从而引起突变或死亡。

光复活作用:把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置可见光之下,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

光复活作用机制:在暗处,光激活酶与胸腺嘧啶二聚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可见光下,此酶利用可见光提供能量,将二聚体拆开,酶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

7.答案理论依据:凡能引起回复突变的因素,一般也能引起正向突变。凡有致突变效应的因素,一般都有致癌效应,因此艾姆斯试验利用微生物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检测样品中的化学致癌剂。

-主要步骤:将样品与鼠肝匀浆保温,吸入滤纸片中,将滤纸片置于含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的his菌株的基本培养

基上,保温后观察结果。

实践意义:广泛用于检测食品、饮料、药物、饮水等试样中的致癌物,此法快速、准确、费用省。 8.答案制霉菌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细胞膜的损伤。 野生型细胞在基本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故可被制霉菌素杀死,达到淘汰野生型的目的。

而营养缺陷型细胞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故制霉菌素不能杀死营养缺陷型细胞。

9.答案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因而能杀死正在生长繁殖的细菌。

野生型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故可被青霉素杀死,达到淘汰野生型的目的。

而营养缺陷型细胞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青霉素不能杀死呈休止状态的细胞,因而它存活保留下来。 10.答案原理:野生型菌株可在基本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缺陷型则不能生长。后者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凡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应该是野生型。

步骤:把经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平板上。

待长成单个菌落后,用灭菌牙签把这些单菌落逐个分别转接至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平板上。

经培养,如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长出菌落,而在基本培养基相应位置上不长,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 11.答案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外源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再经复制就使自己变成一个转化子,这种受体菌接受外源DNA片段而获得部分新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

具体过程:

转化因子与感受态细胞结合:双链DNA片段与感受态受体菌细胞表面特定位点相结合。

转化DNA被酶解:吸附位点上的DNA被核酸内切酶分解成适当大小DNA片段。

单链DNA进入宿主细胞:外源DNA片段与受体细胞核染色体组发生同源配对、交换、取代,形成杂合DNA区段。

染色体DNA复制、分离:受体菌染色体组进行复制与分离。

形成转化子:细胞分裂后,一个子细胞为转化子,另一个子细胞为非转化子。

12.答案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外源DNA片段,通过交换,并把它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再经复制就使自已变成一个转化子。

转化的必要条件:

6外源DNA:一般分子量为1?10。呈质粒形式DNA转化率最高。

受体菌必须处于感受态,例如利用CaCl2处理E.coli,即可使其呈感受态。

13.答案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外源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再经复制就使自己变成一个转化子。

转染:用噬菌体或其他病毒的DNA(或RNA)去感染感受态的宿主细胞,并进而产生正常的噬菌体或病毒后代。

转染与转化不同之处:

没有提供遗传基因的供体菌。

中间不发生任何遗传因子的交换或整合。

不产生具有杂种性状转化子。

14.答案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转染:用噬菌体或其他病毒的DNA(或RNA)去感染感受态的宿主细胞,并进而产生正常的噬菌体或病毒后代。

转染与转导不同之处: 没有提供遗传基因的供体菌;不需要噬菌体作为媒介;中间不发生任何遗传因子的交换。

15.答案诱导双重溶源菌: 用外界理化因子处理溶源菌,使其发生高频裂解。

部分缺陷噬菌体产生: 当双重溶源菌(在宿主染色体上同时整合λ与λdgal)被诱导时,λ与λdgal两种噬菌体同时获得复制(这是由于正常λ的基因补偿λdgal所缺失部分基因功能)。

HFT裂解物产生原因: 由双重溶源菌所产生的裂解物中含等量λ和λdgal粒子称为HFT(高频转导)裂解物。 16.答案诱导溶源菌: 用外界理化因子处理溶源菌,使其发生高频裂解。

部分缺陷噬菌体形成: 当溶源菌因诱导而被裂解时,有极少数前噬菌体发生不正常切离,结果将插入位点两侧之一少数宿主基因(gal基因或bio基因)连接到噬菌体DNA上,(而噬菌体一般也将相应一段DNA留在宿主染色体上)形成部分缺陷噬菌体(λdgal或λdbio)。

-4LFT产生原因: 由于不正常切离的频率极低(~10-5),因此裂解物中所含部分缺陷噬菌体的比例极低(10~

10-6),故这种裂解物称低频转导裂解物。

17.答案转导:通过完全或部分缺陷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供体菌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普遍转导: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DNA小片段的误包,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少数特定基因携带至受体菌,从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供体菌的遗传性状。

18.答案当Hfr和F-菌株发生接合时,Hfr的①染色体双链中的一条链在F因子的oriT处(转移起始区)发生断

-裂;②DNA转移也从 oriT处开始,整段线状染色体(单链)以5'端引导,等速转移至F细胞;③这一过程全部完

成约需100分钟;④这么长线状DNA常常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断裂;⑤由于F因子的主要部分(tra区,与接合有关)

--+位于线状DNA末端,因而进入F细胞机会极少,故F变成F机会也极少。

19答案Hfr菌株和F-菌株接合后重组频率比F+与F-接合后重组频率高出数百倍;

F+与F-接合后,F-变为F+,而Hfr与F-接合,大多数情况下F-仍是F-。

20.

21.答案若以质粒或噬菌体作为载体时:重组载体通过转化(或转染)进入感受态细胞;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载体DNA直接导入E.coli细胞(不需制备感受态细胞)。

若以λ噬菌体作为载体时: 携带外源DNA的λ噬菌体通过感染而将外源DNA带入E.coli细胞中。

22.答案必须是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复制子,且有较高复制率。

载体上对于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最好只有一个切口,使目的基因能整合到载体DNA的一定位置上。

最好有一种以上方便的选择性遗传标记。

-4-623.答案低频转导:诱导溶源菌(宿主染色体整合λDNA)得到低频转导裂解物(λdgal或λdbio10-10),用LFT

--++裂解物在低m.o.i时感染受体菌(E.coligal或bio)得到极少量E.coligal或E.colibio转导子。

高频转导:诱导双重溶源菌(在宿主染色体上同时整合λ与λdgal),得到HFT裂解物(含等量λ和λdgal粒子),

-+用低m.o.iHFT裂解物去感染宿主(E.coligal)可得到大量E.coligal转导子。

24.答案溶源转变:少数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细胞时,将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

溶源转变与转导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温噬菌体不携带任何来自供体菌的外源基因,使宿主获得新性状正是噬菌体本身的基因;这种温和噬菌体是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获得新性状的是溶源化宿主细胞,而不是转导子;获得的新性状可随前噬菌体的消失而消失。

25.答案因为流产转导子细胞内含有供体菌基因;它不整合,不复制,也不消失;仅进行转录和转译,产生少量的酶,表现供体菌轻微特征;当它们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时即可形成微小菌落。

26.答案在普通转导中,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片段,但它不复制、不整合也不消失,仅进行转录转译。 这种细胞分裂时,只有一个细胞获得这段外源基因,而另一细胞只得到这段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故每经一次分裂,就受到一次稀释。 流产转导子在选择平板上生长时只能形成微小菌落。

27.答案完全普遍转导:外源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后,可与受体菌核染色体组发生同源重组,并整合到核染色体组上,使受体菌成为一个获得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导子。

流产普遍转导:外源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后,不与受体菌核染色体组发生同源重驵,而以游离状态存在于受体菌中。当受体菌进行细胞分裂时,其中一个细胞得到这一外源DNA片,而另一个细胞只得到这一外源DNA片段的基因产物。即使受体菌分裂成许多细菌,其中也只有一个个体含有这一外源DNA片段。

28.答案完全缺陷噬菌体:

含义:一个完全不含噬菌体本身DNA的假噬菌体。

形成:噬菌体在供体菌内增殖时,极少数噬菌体的衣壳误包了一段与它本身大小相似的供体菌DNA。

在转导中作用:这种完全缺陷噬菌体感染受体菌时导入的供体菌DNA片段可与受体菌染色体同源区配对、交换并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上,形成普遍转导子。

部分缺陷噬菌体:

含义:噬菌体衣壳内所含的噬菌体DNA,既缺失部分噬菌体基因又连上少数宿主基因。

形成:它是由于溶源菌或双重溶源菌被诱导裂解时因发生不正常切离而形成。

在转导中作用:当它感染宿主细胞并整合在受体菌核基因组上时,可使受体菌成为一个局限性转导子。

29.答案宿主细胞溶源化: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将其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的特定位点上,使宿主细胞溶源化。

局限性转导噬菌体产生:只有通过诱导,使溶源菌裂解,有极少数的前噬菌体发生不正常切离形成局限性转导噬菌体如λdgal或λdbio。

裂解性感染不产生局限性转导噬菌体:裂解性感染过程不发生整合作用,故不可能产生局限性转导噬菌体。 30.答案Hfr菌株与F-菌株配对。

形成接合通道:供体菌DNA的一条单链通过性菌毛进入受体菌细胞。

-接合中断,F成为部分双倍体。供体菌的单链DNA合成另一条互补的DNA链。

外源双链DNA片段与受体菌染色体DNA双链间进行双交换,从而产生稳定的接合子。

31.答案使“雄性”菌株与“雌性”菌株发生接触。

使“雄性”菌株质粒等DNA通过性菌毛转移到“雌性”菌株中。

32答案从供体细胞(主要是原核微生物)提取染色体DNA构建基因库,再筛选出基因克隆,或通过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的DNA片断。

从供体细胞(主要是真核生物)提取总RNA(或总mRNA)然后逆转录为cDNA,构建cDNA库,筛选出cDNA克隆或通过RT-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的cDNA。

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目的基因。

33.答案某些微生物细胞特定功能的染色体DNA可作为基因供体。

微生物细胞中的质粒或某些噬菌体、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载体。

作为基因工程受体菌(如大肠杆菌、酿酒酵母)。

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绝大多数来自微生物。

基因工程构建的“工程菌”通过微生物工程发挥经济效益。

34.答案微生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生物学特性: 个体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容易培养;繁殖速度快;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与多样性;代谢类型多样性;遗传物质类型多样性;易形成营养缺陷型;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病毒等。

由于微生物具有上述特性,才使它成为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等重要学科的研究对象。

35.答案在F因子上与接合作用有关的基因区称为转移区(tra区)。

F+菌株可作为接合作用的供体菌是由于:它能合成性菌毛,这是接合作用所必须的;它含有可移动的DNA即F因子。

36.答案引起种群变异: 例如痢疾志贺氏菌:具有抗多种抗生素能力。而且还能将抗药性转移其他菌株甚至其他的种,使原来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种群转变成具有抗药性的种群。

机制:这主要由于抗药性细菌的细胞内含有R质粒,其上具有编码药物抗性的基因,这些质粒可转移到其他细菌细胞中,使原来不具R质粒的细菌变成具有R质粒,故表现出抗药性。

37.答案冠瘿癌的形成过程的主要步骤:根冠出现创伤;根癌土壤杆菌侵入植物伤口,而附着在细胞壁上;根癌土壤杆菌Ti质粒的T-DNA片段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在其染色体组中;植物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由于T-DNA基因表达,除产生冠瘿碱外,还产生过量细胞分裂素及植物生长激素。刺激植物细胞分裂,因而形成冠瘿癌)。

38.答案质粒:游离于核染色体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环状DNA。

特点:质粒是一个复制子;携带细菌某些非必需基因;某些质粒可在不同菌株间转移;质粒可以消除;某些质粒具有与核染色体整合和脱离功能;具有重组功能。

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可用为基因工程载体。将外源DNA插入到质粒中,构成重组质粒并导入细菌或酵母等受体细胞中。

39答案基因突变:指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突然发生可遗传的变化。

共同特点: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无直接的对应关系;自发性:各种性状的突变可自发产生;稀有性:突变率是极低的;独立性:突变的发生一般是独立的;诱变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稳定性:突变是可遗传的;可逆性:任何性状既可发生正向突变也可回复突变。

40答案它们可作为研究代谢途径、遗传重组等遗传规律的标记菌种;可作为氨基酸、维生素或碱基物质生物测定试验菌种;可作发酵和生产核苷酸、氨基酸等的生产菌种;可作为菌种杂交、重组育种、基因工程带标记的亲本菌株;可作为艾姆斯试验的指示菌。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

一、复习题(37小题)

1.简述甲烷形成过程3阶段及其参加作用的相应微生物。

2.为什么说土壤是一类最好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菌种?

3.由微生物引起的工农业产品破坏的现象有多种,请区别霉变、腐朽、腐烂、腐蚀和变质的含义。

4.为什么说“防癌必先防霉”?

5.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6.试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说明:“流水不腐”的生态学原理。

7.简述捕食的概念及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8.简述在三极生态系统中各极生物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9.从物质转化和生态系统进化的角度来看,生物学进化可分哪3个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大约年代及包含哪几种营养类型的生物?

10.简要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11.在自然界中碳、氧、氢元素是如何循环的?

12.试说明自然界氮素的存在方式及其循环过程,并指出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13.为什么说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4.什么叫细菌沥滤(细菌冶金)?有何优缺点?

15.简述自然界硫素循环过程,并指出哪些过程是微生物特有的过程。

16.自然界中的磷元素是怎样进行循环的?

17.什么叫生物体的正常菌群?试分析人体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关系。

18.简要说明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对机体的主要作用。

19.何谓共生关系?请以反刍动物与瘤胃微生物为例说明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20.何谓共生关系?请举一例说明真菌与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21.何谓共生关系?试举地衣例说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22.何谓共生关系?请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为例说明细菌与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23.什么叫氨化作用?主要由哪些微生物参与?有何实际意义?

24.什么叫反硝化作用?有哪些代表性微生物参与?有什么实际意义?

25.何谓混菌培养?举例说明其实践意义。

26.什么是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试举例说明之。

27.极端环境微生物有哪些种类?请分别写出它们所需要的特殊环境条件。

28.简述嗜热细菌的优点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29.堆肥中主要的嗜热菌是什么菌?嗜热菌对高温的适应机制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0.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指标是什么?为什么检验饮用水质量时,要用大肠菌群作为水样中的指示菌?常用什么方法来鉴别水中的大肠菌群?

31.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规定,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是什么?检测饮用水是否合格应采用什么方法?试具体阐述之。

32.如果把从土壤中分离一抗生素产生菌株(如产链霉素菌株)的工作形容为“万里挑一”,请说明其含义。 33.何谓互生关系?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的互生关系。

34.反刍动物如何在用纤维素成分作饲料时,仍能维持体内蛋白质平衡?

35.何谓外共生生物和内共生生物?试举例说明之。

36.简述研究微生物生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37.何谓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二、参考答案(37小题)

1.答案

2.答案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无论种类和数量都以土壤为最多。

采样:选择适当地点,去表土,采土,混匀,装于灭菌的纸袋内,标明采土地点、时间;

稀释:取1g土在99mL无菌水三角瓶(带玻璃珠)中振摇,取土样液逐级稀释;

-4-6涂布:各取一定量稀释液(10~10)分别放入已备好的3种平板(肉膏胨、高氏一号、马丁氏)中涂匀;

培养:上述平板倒置,分别放在37℃、28℃下培养;

分离:取平板上单菌落,再分别划线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平板上,然后取单菌落移接到斜面上,可以用镜检,检查是否纯种。

3.答案霉变:主要指由霉菌引起的破坏。

腐朽:在好氧条件下,由微生物酶解作用引起的破坏。

腐烂:由细菌、酵母菌引起物体变软、发臭。

腐蚀:主要由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硫细菌引起金属材料的破坏。

变质:由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引起工农业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

4.答案许多真菌能产生真菌毒素,其中不少是致癌剂;

粮食中有大量真菌生长,就有很大可能产生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引起人体消化道和肝、肾及造血器官等癌症。

5.答案土壤中具有微生物生长需要的适宜条件;营养物质、水分和空气;酸碱度、温度和渗透压。

6.答案在自然水体、尤其是快速流动的水体中,存在着对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虽有物理、化学的作用、但重要的是各种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而微生物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好氧菌对有机物的分解;原生动物对细菌的吞噬;噬菌体对细菌的裂解;微生物产生的凝胶物质对污物的粘附、沉降作用。

7.答案一种较大型生物直接捕捉、吞食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为捕食。原生动物吞食细菌和藻类,在污水净化,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具有重要意义。真菌菌丝套捕、粘捕线虫,可对严重危害农牧业的线虫进行生物防治。因此,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8.答案分解者:细菌、真菌;生产者:蓝细菌、植物;消费者:鱼虾、浮游动物。

相互关系: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和糖类,并吸收无机氮和矿物质合成蛋白质。它们提供氧、有机营养;

分解者:通过分解有机物产生的CO2和无机盐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消费者:只有生产者、分解者的生态系统虽可以存在,但只能停留在低发展水平上,不可能出现丰富多采和生机勃勃的生物界,更不可能出现人类。

9.答案单极生态系统阶段(35亿年前):厌氧、异养生物、利用现存有机物发酵获能。

双极生态系统阶段(25~30亿年前):好氧性自养菌,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异养细菌,分解有机物获得养料、能源。

三极生态系统阶段(10~12亿年前):

一级:真核植物与蓝细菌,有机物及O2的生产者;

二级:细菌、真菌、有机物分解者,CO2等无机物的生产者;

三级:动物,是自然界的消费者。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存在形式: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主要有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有机氮化合物及大气中的氮气。

循环过程:

生物固氮:大气中氮气是数量最大的氮素贮藏库,但除了雷电、火山爆发及化学固定等产生少量固氮产物外,

大部分是生物固氮,其中主要是共生固氮,其次是自生固氮。在生物中,只有少数原核生物及其共生体才可以固氮。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20_微生物学试题

硝化作用: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氧化成硝酸态氮的过程。

硝酸盐同化作用:绿色植物和多数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

铵盐同化作用:绿色植物和多数微生物利用铵盐合成有机氮化物。

氨化作用:有机氮化物经微生物作用产生氨。

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还原为N2的过程。

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还原为NH3的过程。

其中生物固氧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是微生物特有的。氮素循环中其他过程也都有微生物参加,可见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注:也可用图解法回答)

13.答案在氮素循环的8个主要环节中,有6个环节是只有微生物才能进行的,它们是:

生物固氮;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反硝化作用;亚硝酸氨化作用。 所以,若没有微生物,氮素循环就无法进行。

14.答案细菌沥滤是利用化能自养的硫化细菌氧化矿物中的硫或硫化物成酸性浸矿剂,后者使低品位矿中的铜等金属溶解出来,再通过与其他金属(一般是电动序较低的铁等金属)置换,以提取其中铜等有色金属或其他稀有金属的生产方法。

优点:适用于贫、废、尾矿的浸出,投资少、成本低、得率高、操作简便,适用于铜、锰、锌、钼等硫化矿和铀等稀有元素的提取。

缺点:周期长、矿种有限、不适宜高寒地区。

15.答案同化性硫酸盐还原:把

H2S。

硫氧化作用:H2S氧化成S再氧化成H2SO4。

异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厌氧下,H2SO4还原成H2S。

异化性硫还原:S还原成H2S的过程。

其中,脱硫作用,硫氧化成硫酸盐的硫氧化作用及硫酸盐还原成H2S的异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是微生物特有的过程。

(注:也可用图示法解答)

16.答案溶磷作用:由微生物产生的有机酸把不溶性磷酸盐溶解。

有机磷形成:植物、微生物吸收同化可溶性磷酸盐成生物体有机磷。

有机磷分解:微生物分解作用使有机磷成可溶性磷酸盐。

不溶性磷酸盐形成:可溶性磷酸盐与土壤中盐基结合。(也可用图示法解答)

17.答案正常菌群是指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分数量大、种类稳定的,而且一般对动物有益无害的微生物。

在一般情况下与人体主要是互生关系。对机体有益:抑菌、产维生素、酶类、分解有机物。

但在特殊情况下(宿主抵抗力降低、生长部位改变、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这些菌群也会引起疾病。

18.答案排阻、抑制外来致病菌; 提供维生素; 产生酶; 有些肠道菌可固氮; 帮助消化。

19.答案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分工协作,互相取利,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种间相互关系。

举例:反刍动物与瘤胃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丰富的营养(纤维素、水分、无机盐)和适宜的环境条件(pH、温度、厌氧),后者为前者提供纤维素的分解产物及菌体蛋白、维生素等。

20.答案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分工协作,互相取利,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关系。

举例:真菌与兰科植物形成菌根,兰科植物种子在没有菌根菌共生时,就不能发芽。

21.答案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相互关系叫共生关系。

地衣是微生物间共生关系的典型的例子。

地衣是真菌与蓝细菌形成的共生体。生理上有一定分工;真菌以其产生的有机酸去分解岩石中某些成分,为蓝细菌提供必需的矿物质,而蓝细菌则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营养。

地衣在形态上形成一定的结构,真菌菌丝缠绕蓝细菌细胞,组成一定的层次排列。

22.答案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取利,相依为命,甚至成为不可分开的整体的一种相互关系。

举例: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体。

前者固氮,为后者提供氮素营养,后者进行光合作用,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豆科植物根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生长,同时还为根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的生长条件。

23.答案氨化作用:由微生物把含氮有机物分解并产生氨的作用。

微生物:种类多,如好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兼性厌氧无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厌氧性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尿芽孢八叠球菌)等。

意义:在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施入土壤的含氮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氨化细菌作用才能成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氮素养料。

24.答案

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脱氮副球菌,假单胞菌,脱氮硫杆菌等。

意义:是土壤中氮素损失的重要原因;作为氮素循环的一环,使可溶性硝酸盐中的氮又回到大气;可除去污水中的硝酸盐。

25.答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益微生物放在一起培养,以产生我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培养方法叫混菌培养或混合发酵。

例如,黑曲霉和运动发酵单胞菌混合培养,可以利用淀粉产生酒精,前者好氧,分解淀粉成糖,后者厌氧,再利用糖产生酒精。

26.答案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指在绝大多数微生物都不能生长的极端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

如: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盐菌、嗜压菌、抗辐射微生物。

27.答案嗜热菌 45~65oC或更高,嗜冷菌 能在5oC以下生长,嗜酸菌 低于pH3,嗜碱菌 能在pH11~12下生长,嗜盐菌 盐浓度在15%~20%甚至更高 ,嗜压菌 可在数百至1000大气压下生长,[抗辐射微生物:对辐射有抗性或耐受性]

28答案生长快、代谢强、产物细胞量之比值高;高温发酵,可以防杂菌污染;生产具有重要生产潜力和应用前景的高温酶类;乙醇等代谢产物易收获;节省降温用水。

29.答案主要嗜热菌是放线菌和芽孢杆菌。

对高温的适应机制是:细胞膜的热稳定性——含饱和脂肪酸多;酶的热稳定性——糖酵解酶,3-p-甘油酸脱氢

2+酶等;生物大分子热稳定性——tRNA中G、C含量高;Ca的保护作用。

30.答案饮用水标准是:总菌数不超过100个mL,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L。

水中病原菌含量少,不易培养,而粪便中大肠菌群含量大,易培养。

常用鉴别培养基是EMB平板,大肠杆菌在EMB平板上形成具有典型金属光泽的菌落,而其他菌没有。 31.答案指标:总菌数不超过100个/mL,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L。

方法:

总数:取样:水龙头火焰烧,再取样。

取1mL水样倾注法注入45oC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混匀,

37oC24小时,测菌落数为1mL水样总菌数。

大肠菌群数:

初发酵:2支50mL三倍浓液培养基+100mL水样

10支5mL三倍浓液培养基+100mL水样37oC24小时。

查MPN表:依初发酵试验阳性管查MPN表,得水样中大肠菌群数。

32.答案首先从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 选出有抗菌作用的菌株;有较好的液体发酵能力;有较好的产链霉素性能;挑选出一株有生产价值的链霉素菌株。

以上每一步骤均有“十里挑一”的大致比例。

33.答案互生:两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互相取利,或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生活条件的一种生活方式。

举例:好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细菌,前者固定大气中的氮,满足后者对氮素的需要,后者分解纤维素为前者提供有机酸,同时当固氮菌利用了有机酸以后,也使后者免受有机酸积累而造成的影响,因而互相取利。 34.答案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反刍动物已形成瘤胃-肝脏循环。由氨合成的尿素,一部分以尿的形式排掉,一部分则通过唾液腺或穿过胃壁进入瘤胃,为微生物补充氮源。

最后又重新充实了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

瘤胃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产生有机酸的同时,并产生大量菌体蛋白向反刍动物不断提供养料。

35.答案外共生生物:生活在共栖宿主细胞外或组织外的生物。白蚁吞食纤维素材料,却不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需要其后肠中生活的微生物分泌水解纤维素的消化酶,这种微生物处于稳定的环境条件下。

内共生生物:生活在共栖宿主细胞内的生物。微生物生活在蟑螂等昆虫的细胞内,可为其宿主提供B族维生素。

36.答案研究分布规律,有助于开发菌种资源,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研究相互关系,有助于发展新的微生物农药、肥料以及防治病虫害,有利于发展混菌发酵、序列发酵、生态农业。

研究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地球进化、生物进化的原因,也可促进探矿、冶金、环保,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开发生物能。

37.答案生活在健康动物(人体)各部分、数量大、种类稳定且一般有益无害的微生物,与人体保持平衡状态,菌群内部各微生物间也相互制约,从而维持相对稳定。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机体受伤、正常菌群生长部位改变或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使其中各种微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破坏,这些菌群中的某些菌也可引起疾病。

第十章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一、复习题(28小题)

1.什么是微生物肥料(microbial fertilizer)?

2.生物肥料有什么特点?

3.微生物肥料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功能?

4.什么是根瘤菌菌剂?

5.根瘤菌与宿主的共生特性主要是:

6.什么是互接种族?

7.何谓解磷微生物菌剂?

8.何谓硅酸盐微生物菌剂?

9何谓光合细菌菌剂 ?

10何谓促生菌剂 ?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11. 何谓菌根菌剂?

12. 何谓抗生菌肥料 ?

13何谓复合微生物肥料 ?

14. 何谓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15何谓.微生物农药(microbial pesticide)?

16微生物农药具有什么特点??

17何谓细菌杀虫剂?目前在实践上广泛应用有哪两种?

18.何谓真菌杀虫剂?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哪几种?

19.何谓病毒杀虫剂?病毒杀虫剂主要有哪几类?

20.何谓杀虫抗生素?杀虫农用抗生素有哪几种?

21.何谓微生物杀菌剂?在农业上应用的主要产品有哪些?

22何谓微生物除草剂?主要有哪两类?

23.何谓微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哪两类?

24微生物饲料制剂主要包括哪几类?

25.发酵饲料的原理是什么?生产发酵饲料所用的菌种主要有哪三大类?

26纤维蛋白饲料原理是什么?主要有哪三大类?

27.青贮饲料原理是什么?

28.微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

二、参考答案(28小题)

1.答案:又称细菌肥料或生物肥料,是采用人工方法培养某些有益微生物而制成的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生物肥料。

2. 答案:1)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微生物在土壤中大量生长繁殖,通过这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加强有机质的腐烂分解,充分发挥绿肥、厩肥、饼肥和骨肥等的肥效,提高土壤中磷、钾养分的利用率,还可刺激作物生长。

2)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动,达到提高土壤肥力、获得增产的目的。

3)微生物肥料还具有生产方法简单、用量小、成本低、对人畜和作物都不发生毒害等优点。

4)微生物肥料只是一种辅助性肥料,并不能代替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作用

3. 答案:微生物肥料的种类较多,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1.根据微生物肥料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1)细菌肥料2)真菌肥料2)放线菌肥料等;

2.根据其作用原理可分为1)根瘤菌肥料2)固氮菌肥料3)解钾菌肥料4)解磷菌肥料等;

3.依据制品中含有成分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单一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固氮菌肥料可在作物根区和土壤中固氮,供作物吸收,刺激作物生长;磷细菌肥料可把土壤中的不溶磷转化为可溶性的磷;钾细菌肥料可分解土壤中云母、长石等,释放出钾和其他矿质元素,还可分解磷灰石,释放可溶性磷;根瘤菌肥料用于豆科植物的生产,形成根瘤固定空气中的氮,促进共生植物生长;菌根菌肥料用于造林,在植物根部形成菌根,加强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改善植物的营养。使用具有以上各种功能的混合性肥料也可达到提高土壤综合肥效的目的。

4. 答案:用于豆科作物结瘤、固氮的接种剂。是用人工选育出来的高效根瘤菌株经大量繁殖用载体吸附制成的,是迄今为此世界上研究最早、应用时间最长、生产量最多、应用最广泛和效果最稳定的微生物肥料之一。

5. 答案:

侵染性、专一性和有效性。

侵染性:根瘤菌能进入豆科植物根内,在其中繁殖,并形成根瘤。

专一性:根瘤菌的各个种和菌株只能感染一定的豆科植物种类 。

有效性:(类菌体)的高效的固氮能力。但并不是能够结瘤的菌株都能固氮,据它们在根瘤中是否固氮而分为有效菌株和无效菌株,它们形成的根瘤分别称为有效根瘤和无效根瘤。许多无效根瘤的结瘤能力比有效根瘤强 。

6. 答案:从一个属植物根瘤中分离的根瘤菌能够在其它属植物上结瘤,人们将这种能相互利用同一根瘤菌菌株形成共生体系的豆科植物称为“互接种族”。如:大豆族只有大豆一属植物;豇豆族包括豇豆、花生、绿豆、赤豆、猪屎豆和胡枝子等许多植物。

7. 答案:能分解土壤中难溶态磷的细菌制成的解磷细菌肥料,使解磷细菌在作物根际形成一个磷素供应较为充分的微区,因磷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有机酸和如植酸酶的酶类,使土壤中的难溶性磷形成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供作物吸收利用。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菌种为巨大芽孢扦菌。

8. 答案:分解土壤中难溶的磷、钾等营养元素,并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可以刺激作物生长的激素类物质,在植物根际形成优势种群,可抑制其它病原菌的生长,因而达到增产效果 。

9. 答案:光合细菌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生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池塘、活性污泥及水稻、水葫芦、小麦等根际土壤中。它能促进土壤中放线菌、固氮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增强农产品的耐贮性和提高品质,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及其它有毒物质。与生产应用关系密切的光合细菌主要是红螺菌科中的一些种、属。

10答案:指通过接种在植物根际增殖且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土壤细菌称为植物促生根际细菌(PGPR)。作用机理:①分泌植物促生物质;②改善植物根际的营养环境。加强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促进了植物营养元素的矿化,增强了对作物营养的供应;③对作物病害的生物控制作用,主要是能够产生抗生素、胞外溶解酶、氰化物和铁载体,还有可能是改变根际微环境平衡,促进作物生长;④对污染物的降解;⑤对豆科植物结瘤的促生作用。

11. 答案: 使用的菌种包括由多数内囊霉科属或种形成的泡霉—丛枝状菌根,简称AM真菌。目前的土法生产已能够解决小批量生产问题,用于名贵花卉、苗木、药材,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2. 答案:指用分泌抗生物质和刺激素的微生物制成的肥料产品,使用菌种通常是放线菌,如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jingyangesis)。我国应用多年的“5406”即属此类,应用后不仅有肥效作用而且能抑制一些作物病害,

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

13答案: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或一种微生物与其它营养物质复配而成的一种新型肥料。

14. 答案:一般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用和产植物激素或分泌抗生素等能力的细菌,施用于土壤中具有促进作物

生长和改善作物品质作用。

15答案: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农药活性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16答案:对脊椎动物和人类无害,不污染环境;

对植物无毒害;

能保护害虫天敌;

昆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自然传播感染能力:有些昆虫病原微生物,可在昆虫群落中自然传播感染成流行病;

容易进行大量生产。

17答案:利用从昆虫病原菌分离到的细菌菌种和变种而进行大规模培养而研制成杀死昆虫的制剂。目前已分离到的昆虫病原菌的菌种和变种约有100种,芽胞杆菌属的苏云金杆菌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菌杀虫剂。

18. 答案:利用从昆虫病原真菌分离到的真菌菌种和变种而进行大规模培养而研制成杀死昆虫的制剂。

已发现的杀虫真菌约有100多属800多种,其中杀虫最为有效的是白僵菌,在我国白僵菌有白僵菌、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3个种。

19. 答案:利用昆虫病毒在宿主中进行大规模培养而研制成杀死昆虫的制剂。

病毒杀虫剂的种类多样,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无包涵体病毒。

20. 答案:杀虫抗生素是一类由各类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杀死某些危害农作物的有害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杀虫农用抗生素有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桔霉素、多杀霉素、虫螨霉素、杀蚜素、南昌霉素、梅岭霉素、韶关霉素等。这些杀虫抗生素对多个目的昆虫有毒杀作用,特别是对蚜虫、螨类、植物线虫和球虫等毒杀作用更强。

21. 答案:微生物杀菌剂是一类由各类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砚某些危害农作物的有害病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主要产品有井冈霉素、农抗120、公主岭霉素、春雷霉素、农抗5102、农抗75-1、多抗霉素、中生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公主岭霉素、武夷菌素、梧宁霉素、胶霉素、米多霉素、毛霉素、黑星素、杀枯肽、磷氮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

22答案:制杂草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制成微生物除草剂来防治田间杂草的制剂。一类是利用致病微生物对杂草的寄生作用导致杂草死亡,二是利用植物病原菌或腐生菌产生的微生物毒素进行除草,这些微生物的毒素具有选择性强、可降解、有效期长等优点。

23. 答案:微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低浓度条件下刺激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类似于植物天然激素的活性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2类,一类具有生长促进作用,如赤霉素、乙烯利等;另一类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如多效唑、助壮素、缩节胺等。

24答案:微生物饲料制剂包括单细胞蛋白饲料、菌体蛋白饲料、饲用酶制剂、真菌饲料添加剂、维生素类添加剂、抗生素类制剂、氨基酸类、活体微生物类、发酵饲料等。

25. 答案:发酵饲料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秸秆类物质进行分解与转化,使牲畜更易于消化吸收秸秆中纤维素类物质,从而达到以粗代精、节粮低粮和提高粗饲料的营养价值等目的。

生产发酵饲料所用的菌种主要为霉菌、酵母和细菌三大类群。

26答案:生产纤维蛋白饲料的原理是利用可分解草料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微生物在草料中大量生长、合成菌体蛋白,以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根据所用微生物类群的不同,可分为细菌纤维蛋白饲料、霉菌纤维蛋白饲料和担子菌纤维蛋白饲料。工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工业废液如造纸厂的酸性和碱性废水以及农产品的废秸秆类物质、木材加工厂的下脚料、城市垃圾中的纤维成分来生产高蛋白含量的酵母饲料

27. 答案:青贮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变化过程。青贮过程是为青贮原料上的乳酸菌生产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使乳酸菌大量繁殖,将青贮原料中可溶性糖类变成乳酸,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保存饲料的目的。

28. 答案:单细胞蛋白指以各种基质大规模培养细菌、酵母菌、霉菌、藻类和担子菌而获得的微生物蛋白(或菌体蛋白)。单细胞蛋白具有营养价值高、生产效率高和费用低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人类食品、饲料、工业原料。

本文标题:语文习题册参考答案-2003年MPA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523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